晴朗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2024-09-26

晴朗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精选20篇)

1.晴朗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一

晴朗的近义词是什么

近义词:

明亮、清朗

明亮:明亮 míngliàng(1) [bright](2) 发亮或发光明亮的眼睛(3) 光线充足明亮的房间(4) [brilliant]∶含有闪耀强烈光亮午夜的街道比中午更辉煌明亮

清朗:清朗 qīnglǎng(1) [clear]∶清楚响亮清朗的声音(2) [cool and bright]∶凉爽晴朗清朗的`月夜(3) [quiet and clear]∶清净明亮日月清朗

反义词:

阴沉、阴晦、阴暗、阴霾

阴沉:阴沉 yīnchén(1) [dusk]∶形容天阴天色阴沉(2) [sombre;gloomy;cloudy] [指脸色]∶因烦恼而脸色阴暗的他的两眼因愤怒而显得阴沉阴沉 yīnchén[sullen] 颜色暗淡;色彩不鲜明阴沉的天空

阴晦:阴晦 yīnhuì[dark and gloomy] 阴暗;阴沉阴晦的脸色

阴暗:阴暗 yīn’àn[dark;gloomy] 缺乏光亮;光线不足;不明像窗户紧闭的房间那样阴暗的黄昏

2.晴朗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二

1.「土産」与「プレゼント」。

「土産」和「プレゼント」在广义上均表示“礼物”、“礼品”之意, 但狭义上其意思范围有所不同。「土産」主要是表示旅行者在旅途中购买的“土特产”, 带给未去旅行之人的礼物, 使其能一起分享旅行的快乐。也可以用来表示拜访他人时所带的礼物。此外, 婚嫁、入赘等时所附带的金钱也可用「土産」一词表示。「プレゼント」与「土産」属同义词, 但所表示的意思范围不同, 当表示祝贺他人的喜庆或表示友好所赠送的物品时多用「プレゼント」。如: (1) 旅先から買ってきた土産/旅行时买回来的特产。 (2) 誕生日を祝って友達にプレゼントする/送朋友礼物祝贺生日。

2.「洗濯」与「クリーニング」。

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洗衣服”中, 「洗濯」与「クリーニング」所表示的意思相同, 二者属同义词。但是根据“洗衣服”的方式方法不同, 因而决定了应使用哪一个词语。「洗濯」表示传统式的、手洗或用洗衣板洗衣。「クリーニング」是「ドライ·クリーニング」的略语, 原义是西洋式洗衣既“干洗”之意。在家电普及的当今, 全自动洗衣机早已取代了传统式的洗衣方法, 因此在家庭中也完全可以西式洗衣了。二者意思上的主要区别是家庭中的洗衣用汉语词「洗濯」, 拿到专业洗衣店的洗衣用外来语「クリーニング」。如: (1) 今日は天気がいいから、朝まず洗濯した/今天气好, 早晨先把衣服洗了。 (2) コートをクリーニングに出す/把大衣送到洗衣店去洗。

3.「設計」与「デザイン」。

二者在表示“设计”之意时可谓同义词, 但所表示的意思范围各不相同。「設計」多用于土木、建筑、工程、机器制造等方面的整体设计。此外, 「設計」一词作为比喻, 还可用于人生、生活等方面的计划或规划。而「デザイン」则侧重于从美学角度对事物外观上的设计, 多用于服装、美术、商标、广告等方面的设计。如:家屋を和風に設計する/将住房设计成日式的。

4.「広告」与「コマーシャル」。

「広告」和「コマーシャル」译成汉语均是“广告”之意。但在日语中表示的意思范围是有差异的。汉语词的「広告」意思范围较广, 而外来语的「コマーシャル」意思范围狭小很受限制。「広告」用于报纸上登出的、用传单发行的、张贴出的广告等各种形式的广告, 亦包括海报一类的广告。但在电视上做的广告则不用「広告」一词, 外来语的「コマーシャル」, 「コマーシャル」一词专用于电视中流动的商业广告。如: (1) 新聞にたずね人の広告を出す/在报上登寻人广告。 (2) テレビ番組の途中にコマーシャルが入る/电视节目之间加入广告。 (3) テレビのコマーシャルが多い/电视上的广告太多。

5.「ご飯 (はん) 」「飯 (めし) 」与「ライス」。

「ご飯」和「飯」在表示做好的“米饭”和“进餐”之意时, 属同义词, 但二者在文体上是有区别的。「ご飯」是比较正式而礼貌的表达, 「飯」是男性用语、俗语。此外, 「飯」还表示“生计”、“生活”、“饭碗”等意, 词义较广, 并且还有惯用的表达。如:「飯の食い上げ (失业;吃不上饭;揭不开锅) 」「飯の種 (生活的手段) 」等。在文体上「飯」一定说「飯を食う」, 「ご飯」一定说「ご飯を食べる」。「ライス」没有“进餐”之意, 只限于说做好的“米饭”, 主要作为餐馆、食堂用语使用。如: (1) お昼だから、ご飯にしましょう/已是中午了, 吃饭吧。 (2) 日に3度ちゃんとした飯を食う/一日三餐吃得很好。 (3) 飯が食えるようにしてやる/给他个饭碗;☆主食はライスにしますか、パンにしますか/主食您来米饭还是面包?

6.「速度」与「スピード」。

「速度」和「スピード」的意思大致相同, 一般主要表示移动速度的快慢及大小, 在此意思范围内二者均可替换使用。但是, 「速度」一词还可以作为物理学方面的术语使用。而「スピード」一词还可以用于不是移动的事项及一些固定搭配的表达。如:「スピード·ボール (快球) 」「ハイ·スピード (高速度) 」「フル·スピード (全速) 」「スピード時代 (抢时间) 」「スピード·スケート (速度滑冰) 」等词语。二者词义的比较详见例句。如: (1) 一時間五十ページの速度 (スピード〇) で本を読む/以一小时五十页的速度读书。 (2) 面積速度 (スピード×) /面积速度。 (3) 1時間30マイルのスピード (速度○) /时速三十英里。 (4) スピード (速度×) 写真/快相。

7.「遠足」与「ピクニック」「ハイキング」。

作为“郊游”的意思使用时三者属于同义词, 但具体的意思范围稍有差异。「遠足」一般多用于学校以参观、运动等为目的进行的当日返回的郊游。此外, 还可表示当天能回来的徒步较远的旅行。「ピクニック」不仅限于学校组织的郊游也可用于亲朋好友或家族成员一起进行稍远些的郊游, 文体上也稍有陈旧之感。「ハイキング」的语意中含有为亲近自然而进行的轻度的登山及海边的漫步等运动。如: (1) 遠足にクラス全員が行く/郊游全班都去。 (2) 休みに家中でピクニックに出かける/假日, 全家人出去郊游。 (3) 春の山をハイキングする/春游去登山。

8.「流感」「感冒」与「インフルエンザ」。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略语和「インフルエンザ」属于同义词, 但是, 作为正式的病名, 在医学界以往的规定是不用「流感」而统一使用「インフルエンザ」。然而, 作为日常用语, 根据情况有时使用「流感」或「流行性感冒」亦可。汉语词汇的「感冒」单独使用时可与「風邪」互换, 那么立马可互换说成「流行性の風邪」未免有些牵强, 因为, 一般没有这种习惯说法。故, 作为医学用语首先广为使用的是「インフルエンザ」, 作为日常生活的习惯用语亦可使用「流感」或「流行性感冒」。如: (1) ひどい流感 (流行性感冒○) で寝ている/因患重流感, 躺着呢。 (2) インフルエンザを引き起こすウイルス/引发流感的病毒。 (3) 感冒にかかる/患上感冒。

通过对上述日语同义词中汉语词汇和外来语的词义辨析, 我们可以发现, 一些汉语词汇和外来语虽属同义词, 但无论是汉语词还是外来语词既有词义相同部分也有词义不同部分。词义相同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 但即使词义相同, 若词义范围不同的话是不能互换的。这种词义范围的不同限制了日语同义词中汉语词汇和外来语的替换使用, 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摘要:日语同义词中汉语词汇和外来语的词义既有词义相同部分也有词义不同部分。词义相同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 但即使词义相同, 若词义范围不同的话是不能互换的。这种词义范围的不同限制了日语同义词中汉语词汇和外来语的替换使用。

关键词:汉语词汇,外来语,意思范围,差异

参考文献

[1]三浦昭, 等.外国人のための日本語例文·問題シリーズ13語彙[M].荒竹出版, 1988.

[2]徳川宗賢, 等.類義語辞典[K].東京堂出版, 1974.

[3]樊慧颖.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词汇详解[M].大连出版社, 2006.

3.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识解和辨析 篇三

关键词:Tuxian 语料库 认知识解 语义解构

一、使用现状考察

查找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网络版-现代汉语语料(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我们发现,标题中四组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非常混乱。以下例句①,均出自报章语篇,Tuxian②的意义和语境基本相同,却使用了不同的词汇形式,不免让读者眼花缭乱。

(1)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2)但令人担忧的是,在用水矛盾日益[凸现]的今天,中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却依然严重。

(3)……对美国说“不”的勇气将会越来越大,欧美矛盾会越来越[突显]。

(4)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国有企业,其经营机制上的矛盾日益[突现]。

郑林丽,董斌[1]就4个词的混用现象做过简要讨论,提出“它们出现的频率似乎不相上下。”笔者认为“频率不相上下”的说法欠妥,CCL中4个词使用频次相去甚远。

二、相似度和通用性考察

笔者在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的相似词网络平台(http://klcl.pku.edu.cn:8080/seek/check.php)上对这4个词进行查询,其相似度排序如下:“凸显-凸现”:0.999;“凸显-突显”:0.914;“凸现-突显”:0.907;“凸现-突现:”0.867;“凸显-突现”:0.782;“突显-突现”:0.754。单字:“凸-突”的相似度为:0.626;“现-显”的相似度为:0.333。Aitchison[2]指出在人脑词库中,越是发音、词义或用法等方面相近的词,互相之间的联系越为密切,而由于联系密切,所以也特别容易混淆,从而在理解和表达式发生错误。这正是标题中的4词容易造成混淆的原因。

笔者在CCL中对4词的复现率和搭配进行考察。CCL总字频数:307,317,060,总字种数:9711(查询日期:2013年12月1日)。

表1:CCL中“凸”“突”“显”“现”的字频

字凸突显现

频数4964204,660216,1041,210,137

标准化频数(每百万字)9.74390.272377.11403.22

可见现代汉语中“现”的标准化词频达到每百万字403次之多,为高频字,“显”“突”次之,而“凸”为低频字。

表2:CCL中Tuxian的词频

词凸显凸现突显突现

频数45544078147

组合成词后,“凸显”“凸现”的词频却远高于“突显”“突现”。可见“凸显”和“显现”为强搭配词,而“突显”“突现”的搭配力度较弱。

语料库语言学家认为词的意义在于它的搭配,应该通过搭配来认识一个词。从检索中可见,这4词多用于正式语体,绝大多数检索条来自于新闻报刊语篇。Tuxian为动词,也有少部分充当名词(主要在“凸显”和“凸现”的检索条下)。Tuxian搭配频率超过5次以上的名词如下。凸显:问题(48),作用(21),矛盾(18),重要性(14),地位(13),理念(12),效应(8);凸现:问题(32),优势(19),矛盾(9),地位(7),主题(7),作用(7);“突显”和“突现”没有搭配频率超过5次的名词。搭配中,另一重要信息为与Tuxian共现的修饰语。与Tuxian搭配频率超过5词的副词如下。“凸显”:日益(41),更加(11),进一步(6);“凸现”:日益(20),已经(6)。而“突显”和“突现”的修饰语却显现离散性,没有频率超过5次以上的副词搭配。

综上,“凸显”“凸现”在语料库中复现率远高于“突显”和“突现”。“凸”和“显、现”是属于强搭配词。“突”和“显、现”为弱搭配。和“凸显、凸现”搭配的NP以及修饰语在数量和类型上都多样丰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4词的通用性分别为:“凸现>凸显>突现>突显”。

三、理据性和系统性考察

“突-凸”和“现-显”为两组近义词。从《新华字典》的释义看,“突”为会意字,从穴,从犬: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凸”为象形字,义为“高出周围”。但是在引申义中,两者义项交叉于“高出周围”。“现”为形声字,从玉,从见。本义为打开玉璞见光彩,今义已泛化。“显”为会意字,本义为头上的装饰品。“显”,见也。故,“现”“显”二字为同义字,两者在“表露在外”义项上重合。

《现代汉语词典》(下称《现汉》)作为我国第一部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辞典,在异形词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整理了大量的异形词[3]。但是,《现汉》(第6版)对Tuxian的4个形式均予以独立立目,并未将其中任何一对视为异形词。其释义如下:

“凸显”:【动】清楚地显露:草地上~出一座花坛| 市场规范化的问题日益~出来。

“凸现”:【动】清楚地显现:在一排排的校舍中~出图书馆的高楼。|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出来。

“突显”:【动】突出地显露:手臂上~出一条条青筋|产品的包装也~出民族特色。

“突现”:【动】①突然显现:转过山脚,一片美丽的景色~在眼前。②突出地显现:语言和行为都~了他的个性。

从以上注释可见,“凸显”“凸现”“突显”“突现”四词的义项相近,但是“突现”另具“突然显现”义项。正是基于以上语义的重合,才会造成用法上的混乱。

再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下称《规范》)(第2版)。

“凸显”:清楚地显露出来:~英雄本色。[提示]跟“凸现”不同“凸显”侧重于显露、显示,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凸现”侧重于呈现出现,强调从无到有的结果。

“凸现”:清楚地呈现出来:前言~本书的特点。

“突显”:突然显露出来:身体~不适。[提示]跟“凸显”不同。

“突现”:①突然出现:走出山口,一抹平川~在眼前。②突出地显现:他以精湛的表演~人物的复杂性格。[提示]用于以上意义时不要误写作“凸现”。

正如严学军和孙炜[4]所述,《规范》增加了“凸现”和“凸显”的辨析,主要从“显”和“现”的语义要素的区别,即“显”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而“现”强调从无到有的结果。这似乎使得这两词的区别略显清晰。《规范》从学理上指出词语的细微差别,对语言的规范使用是有积极作用的。笔者也认为对“凸现”的解释《规范》的“清楚地呈现出来”要比《现汉》“清楚地显现”更加清晰、精准。

从学理上考据,“突然”表示时间的瞬间完结,而“显”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本身义项上是冲突的,“突”和“显”源义无法结合,只有“突出”和“呈现”的义项能得以结合。笔者以为,“突显”可作为“凸显”的异形词,义为“突出地显露”。语料库中的低复现率性也可以作为推荐其为异形词的依据。

“突现”为多义词。《现汉》和《规范》注释中的第一义项(下称:突现①)为:“突然显现”和“突然出现”,所给例句相似。《现汉》的注释更注重系统性,因为其它几个词语“现”均解释为“显现”。而对于第二个义项(下称突现②),两者均解释为“突出地显现”。然而笔者在观察语料库时却发现,在许多语例中,却很难区分“突现①”和“突现②”。有时可以依据语境来区分。如某新闻标题:

(5)北京春节庙会[突现]“申奥”主题

该句可以理解为“突然出现”也可以理解为“凸出呈现”,但是文中详述为:

(6)今年的北京庙会不仅展现了妙趣横生的老北京民俗文化,而且[突现]了北京申奥主题。

依据语境可以认定该句子中为“突出显现”之义。我们认为“突现②”的意思是基于“突现①”引申而来,而语言中还存在一个兼有“突然出现”和“突出呈现”的义项,我们称之为“突现③”。释例如下:

(7)可能会被下意识的联想如何不时[突现]在意识的前景之中的机制所吸引。

(8)他两眼盈满的泪水映照着远方[突现]的那团耀眼的巨焰,轰鸣声几秒钟后才传过来。

以上例句中,“突现”均表快速,又兼具“突出地呈现”的意思,似乎很难单归入独①或②义中。“突现③”为①或②义的融合义,是其互相影响和制约而产生的新义项。

四、系统性考察

鉴于古代汉语语料库中没有4词的用例,可认为四词是在现代汉语中才完成词汇化和进入语言流通的。也就是说历时考察的手段在4词的辨析上发挥不了作用。下面我们借助系统性手段对4词进行考察。系统性原则主要是根据等义成分在重合义项上组词的系统性进行取舍。在现代汉语“凸-突”和“显-现”在各自的重合义项上的使用情况如下所示:

表1:“凸-突”的系统性考察

组词系列

等义成分高出周围

~起~出~镜~版~窗~兀

凸+++++-

突++---+

表2:“显-现”的系统性考察

组词系列

等义成分表露在外,使人看见

~露~摆~著~眼~见~形~身表~发~~象

显++++++----

现-----+++++

以上组词均来自《现汉》(第6版)。从上表“凸”在“高出周围”的义项上系统性强于“突”;“现”和“显”的系统性强弱似乎相去无几。那么可以认为:“凸显”和“凸现”的系统性高于“突显”和“突现②”。“凸”基本上与“具体”的物体搭配,我们推测,“凸”的抽象义项,可能是受到“突”的影响。

五、认知识解

下面我们推演四词的认知识解过程,鉴于“凸显”和“凸现”的细微区别,我们认为其语义引申的过程是相似的,可以归为一组。

“凸显和凸现”从本义到扩展衍生的过程中,两次触发概念隐喻操作,如下图所示:

图1:“凸显/凸现”的语义推理

我们通过例子阐释“凸显/凸现”从源义经过隐喻操作的语义扩展的过程。

(9)一个孔武的土著男性的头颅则[凸显]正中,其两旁的巨手一托太阳,一举明月。(源义)

(10)其头部的前后各有一个面部,一手执法器,一手扶膝,两个乳房[凸现]……(源义)

(11)终于一颗颗红五星在折开的树枝中[凸显]出来。(目标义1)

(12)结果是西方与俄之间早已有之的矛盾和分歧重新[凸显]。(目标义2)

在例(9)中,“头颅”为具体的物体,表示“高出周围物体”;而往往高出周围的物体容易是自身清楚地显露出来,成为注意的焦点;继而“凸显”的词义扩展到“(具体物体)清楚地显露出来”,其受事可以无需在形态和空间上高出周围物体,这是一个基于相似性的隐喻过程,即“清楚显露出来的物体是高出的物体”,如例(11)。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凸显”和“凸现”的对象为抽象的事物如“问题、矛盾”。这是一个从具体域映射到抽象域的隐喻过程,语义得以进一步拓展。如例(12)“凸显”的对象已经是抽象的“矛盾和分歧”,隐含了“矛盾和分歧是显露出来的事物”的概念隐喻。从语料可见,目标义2为“凸显”和“凸现”主导义项。我们将“突显”视为“凸显”的异形词,无需构建其识解过程。

下面考察“突现”的语义识解。我们考察的4个词中,只有“突现①”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出现,可推测“突现②”的意思是基于 “突现①”引申而来,“突现③”为“突现①”和“突现②”的语义融合。

图2:“突现”的语义隐喻推理

(13)2002年全国足球甲级队海埂春训期间,某国脚[突现]球场……(源义)

(14)在枕边备有附有灯光的圆珠笔与备忘录,灵感[突现]时,就可立刻随手记下。(目标义1)

(15)于是渐渐地,在二维平面中清晰地[突现]出一个三维立体的图像。(目标义2)

(16)挂靠企业的产权模糊问题[突现]出来。(目标义3)

(17)不多时日后,一幢幢楼房、一条条街道将[突现]在我们眼前,2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必定处处充满生机。 (目标义4)

“突现”的目标义1既表示速度之快,又有“突出呈现”之义,表示一种“从无到有的快速改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换成“凸显/凸现”,就失去了“快速”之义。

六、总结

综上,“凸显”和“凸现”通用性相似,在词义上略有差异,“凸显”强调从隐到现的过程,“凸现”侧重从无到有的结果,可以视为一对近义词;而“突显”因其通用性、理据性、系统性均较弱可推荐为“凸显”的异形词。“突现”可视为有3个义项。“突现①”:突然出现;“突现②”:突出呈现;“突现③”:突然出现而突出呈现。“突现”和“凸现”为义项同义词。

注释:

①如无特别注明,本文的例句均来自CCL。

②为表述之便,本文将Tuxian作为4词的总称。

参考文献:

[1]郑林丽,董斌.“凸显”“突显”“凸现”和“突现”[J].语文

建设,2005,(4):55-56.

[2]Aitchison,J.Words in the Mi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M].Oxford:Blackwell,1987:283.

[3]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2.

[4]严学军,孙炜.“凸显”“突显”与“凸现”“突现”[J].辞书

研究,2012,(1):84-86.

4.劝告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四

警告:①提醒,使警惕。 ②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个人警告

正告:1.严正地告知;明白郑重地告知。正告

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再三~告诫

奉劝:敬辞,劝告:~你少喝点儿酒。奉劝

劝说:1.劝人从事某事或使其对某事表示同意。劝说

劝告的反义词

诱惑

唆使

用劝告造句

1在家人的劝告下,他下定决心不再赌博。

2他听不进劝告,你不要再枉费口舌了。

3老师总是温柔地给予我指导和劝告。

4他从不肯听别人的劝告,总是一意孤行!

5同事劝告他要见好就收,不要不识抬举。

6他不听劝告,终于受到法律制裁,活该如此!

7他一意孤行,不听别人的劝告,最终铸成大错。

8见到这种不讲卫生的行为,大家都应当进行劝告。

9他懊悔当初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

10由于他不听父亲的劝告,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11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善意的劝告。

12听从他的劝告,我去了一趟邮局。

13他如此不听别人的劝告,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14我劝告他不要赌博,可他不以为然,不改恶习。

5.衰退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五

没落:①衰败;趋向覆灭:没落阶级|没落的地主家庭。 没落

衰弱:①身体精力、机能等减退:身体衰弱|神经衰落|心脏衰弱

阑珊:〈书〉将尽;衰落:春意~ㄧ意兴~。阑珊

衰退的反义词

鼎盛:正当兴盛或强壮:~时期ㄧ春秋~(正当壮年)。鼎盛

旺盛:1.炽盛。 2.兴旺。 3.谓情绪强烈﹑高涨旺盛

振兴:发展使兴盛:振兴中华|振兴工业|振兴教育。振兴

衰退的造句

1、我们在这次衰退中寻找着魔鬼。

2、它们正在预测这次衰退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结束。

3、身体虽然垮了,但革命意志并没有衰退。

4、房地产开发的衰退拖累了增长,跟上年如出一辙。

5、因为经济急速衰退,这些小公司一间间关门,剩下的也难免有着兔死狐悲的悲哀。

6、就好像衰退根本没发生过一样。

7、在我看来很有趣的是,对停滞不前的定义之一,就是要衰退。

8、有些革命意志衰退的人,只一味地求田问舍,为自己打算,这是最没出息的。

9、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做事常常丢三落四,年轻人应体谅。

10、但这并非意味着景气衰退已经结束.

11、世界陷入衰退又怎么样?

12、整理你的观察名单开始,学会利用这次危机和衰退提供的线索对名单进行精简。

13、金融市场如此反复无常,许多公司在经济衰退的长期打击下开始抛售股票,很难看出将来会怎样。

14、对于今天世界经济衰退的原因,有人说是人们没有购买力,有人说是竞争过甚,这都是群盲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看法。

6.渺茫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六

渺小

飘渺

苍茫

茫然

迷茫

渺茫的反义词

巨大

明朗

清晰

渺茫的造句

1) 叔叔离家已经多年,至今音信渺茫。

2) 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当的工作,一时感到前途渺茫。

3) 看来赢得这场比赛的可能性太渺茫了。

4) 以他的成绩来讲,考大学的希望很渺茫。

5) 生活一如既往,但老王的梦想却越来越渺茫。

6) 他如今长期失业在家,回英国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得早日改换门庭,另找洋主子才好。

7) 人应有自知之明,否则小往大来,成功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8)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9) 那种前途渺茫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10) 他似乎看到了那渺茫的希望。

11) 那一时期仿佛遥远而渺茫。

12) 战讯带来的和平希望十分渺茫。

13)这个希望越来越渺茫。

14)这是一种渺茫的希望。

15) 我们会联想到宇宙的广袤、大地的无垠,以及自身得以存在的渺茫几率,然后,自叹卑微却又受宠若惊。

词语解释

1.辽阔貌。

唐殷尧藩《送客游吴》诗:“吴国水中央,波涛白渺茫。”

宋王安石《送程公辟之豫章》诗:“平湖湾坞烟渺茫,树石珍怪花草香,幽处往往闻笙簧。”

明归有光《沧浪亭记》:“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

草明《乘风破浪》五:“渺茫的顶空上罩着碧蓝的天幕,它蓝的那么柔和。”

2. 模糊不清。

唐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天和树色蔼苍苍,霞重岚深路渺茫。”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谢邱之讼》:“姓氏渺茫,无可考订。”

鲁迅 《呐喊·阿Q正传》:“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3.声音隐隐约约、似有还无。

朱自清《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 虚妄无凭。指不可信。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毛君云:其妻病,道人为灸屋柱十馀壮,脱然愈。方欲谢之,不意其去也。世或疑神仙,以为渺茫,岂不谬哉。”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禄命之说,诚渺茫不足信。”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风水之说,半属渺茫,习俗移人,惑於此者,虽明达往往为所摇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这和系出 陶唐氏 的渺茫传说不同,而在大体上是有历史根据的。”

5. 难以预期;没有把握。

宋苏轼《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诗:“风流二老长还往,顾我归期尚渺茫。”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游杭之举,恐怕渺茫。”

6. 空虚。

老舍《骆驼祥子》三:“夜还很黑,空中有些湿冷的雾气,心中更觉得渺茫。”

7.晴朗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七

英语词汇丰富庞大, 一直是语言研究的中心。由于外来词与本土词的交错, 英语词汇中存在着大量语义相近的同义词, 如何准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并恰当使用, 对于英语非本族语学习者而言一直是一大难题。尽管国内外各种英语词典很多, 对学习者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因为词典的有限篇幅和主要功能所限, 大多数词典只能提供词语的一般性信息和循环型解释。大多数情况下, 学习者会发现词典不能提供那些具有显著区别意义的信息,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很难准确把握和区分这些近义词。

语料库的出现为同义词的辨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过去同义词辨析因语言材料不够充分而多依赖主观内省的不足, 使同义词辨析从传统的直觉经验方法转向基于实验和统计的方法。语料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与之配套的检索技术的日益完善, 以语料库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将逐渐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这对英语词汇教学和词典编撰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所选词应该是高频词以及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辨析有困难这两个标准, 笔者选取了execute、implement、perform、enforce的动词用法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动词,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所给出的四者的意思基本是相同的。它们都有“进行, 执行, 实施”之意, 所以根据词典很难区分它们的动词用法。本文将通过对相关的语料库进行检索统计, 发现这几个同义词在本族语语料库中的语域词频分布和搭配词语, 通过观察检索行中所呈现的同义词搭配特征, 以期发现它们不同的类联接、搭配特征、语义韵和语义偏好等语言特征。

2 数据分析与讨论

2.1 execute、implement、perform、enforce在BNC中的语域词频分析

Palmer (1981) 曾提出同义词也许属于不同的语域, 有不同的搭配方式, 表现说话人不同的态度等。在同义词辨析方面, 统计其语域分布信息有助于将同义词从语用的层面区分开来, 使学习者更加准确地辨析同义词, 提高其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了解词语的语域分布, 可以提高学习者用词的语域意识。 (张金福, 2012) 笔者就execute、implement、perform、enforce这组样本同义词在语域分布方面进行如下分析。

利用BNC查询界面, 笔者在显示及查询界定区分别输入这四个词 (例如:[execute].[v*]) , 分别得到它们在BNC中的语域分布, 为了便于观察, 笔者将它们整理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 与口语体使用频数相比, 三个词都更多运用于学术英语语域中, 另外在报纸和杂志语域中也均衡出现, 体现出三者书面语特征都较显著。但学术特征最为显著的是enforce, 其所占总频数百分比 (41.32%) 远远高于execute (27.85%) 、implement (27.13%) 和perform (33.62%) , 并且enforce在学术语域中使用频数是在非学术语域数值的2倍多 (54.2>22.31) 。本组样本同义词最为口语化的是implement, 其在口语中出现频数占总频数的大约4.56%, 比另外三者都要高, 且其在非学术领域出现频数也高于其在学术领域中出现频数 (72.93>70.96) 。通过观察图表, 还发现四个词都较少在小说语域中出现, 尤其是implement, 出现频率尤其低。

基于不同语域的频数分布研究可以给学习者在同义词辨析方面以简单的指导,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习者辨析同义词, 培养学习者对于词语的合理认知。但语域词频分析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词, 有一些同义词有着相似的语域分布。可见, 仅仅依靠语域词频分布来辨析同义词是远远不够的。

2.2 类联接分析

卫乃兴 (2002) 认为, 类联接是用来表示一个或一类词的语法特征的, 它不是词语搭配平行的抽象, 是高一级的抽象。类联接指与词的使用直接相关的语法范畴或语法词 (特别是介词) 建立起来的语法型态。换言之, 类联接就是词语搭配出现于其中的语法结构和框架 (卫乃兴, 2002) , 一个类联接代表一个搭配类。

在Just The Word的帮助下, 笔者得出样本同义词动词用法的典型的类联接情况。接着就可以分别检索出每种典型类联接在BNC中的对应频数, 以下表格总结了样本同义词execute、implement、perform、enforce作为动词时典型的类联接情况与其在BNC中相应的频数。

每个样本同义词都有多个类联接类型, 表2也只是列出了其常见的类联接类型。从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首先, execute、implement、perform和enforce使用最多的类联接为“v+n”和“v+prep”, 这符合人的普遍认知。因为这三个词都有“实施, 执行”的意思, 通常都是实施或进行某事, 所以后面通常接名词;而且这几个词也常用于被动表达方式中, 所以后面常常需要介词连接动作实施者。其次, perform后还可接副词, 且此类结构出现频率很高。而在类联接“v+prep”上, execute、implement、perform和enforce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与具体介词的搭配上, 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 这四个词都具有较强的介词搭配能力, 所搭配介词呈现出多样性、重合交错性。在与这些介词搭配时, execute和perform呈现出比implement和enforce更强的倾向性, 其与介词搭配所占总频数百分比高于implement和enforce。在与具体介词in、by、on搭配时, execute和perform表现出更明显的倾向性, 其搭配所占百分比略高于implement和enforce。但总体来说, 四个词都倾向于与介词by和in连用。而在涉及介词without和within时, implement和execute具有更强的倾向性。值得注意的是enforce与against连用, 所占百分比也很高, 而其他词与这个介词连用的情况则很少。进一步搜索语料发现, execute、implement、enforce与by、in的搭配多呈现“执行, 实施”所涉及的主体与客体, 而perform与in、on所构成的及物短语动词多表示“表演, 演奏, 演出”之意, 与by连用时多为“执行, 实施”之意。

2.3 搭配词的使用

脱离语境的单个词的研究是很抽象的。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使得意义单位从词转向“词项”或多词序列。 (梁茂成, 2010) 词语搭配关注节点词的显著搭配词, 通过统计学的原理概括出词项的搭配强度, 通常用Z值 (或T值) 和MI值来测量。 (桂世春2002) 搭配值越大, 搭配强度就越大, 也就是搭配词与节点词共现的几率或相互吸引力就越大。作为同义词, 它们共享部分搭配词, 但其搭配度不一, 各自在显著搭配词的选择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这里笔者主要研究样本同义词[V]+N和[V]+PREP+N这两种形式的类联接 ([v]代表动词的词目) , 即样本同义词后面吸引的名词性搭配词。

经检索, 笔者得出execute的典型搭配词有: (1) 表示指令、命令、要求的, 如:request、order、command, instruction等; (2) 表示决定, 计划, 安排, 责任, 可接近等抽象概念, 如:access、program、decision、plan、arrangement、responsibility、commission、transaction等; (3) 表示政府决议政策, 法律方面判决政令, 如:letter、rogatory、policy、judgment、document、statement。implement的典型搭配词主要有: (1) 表示措施, 政策, 方案, 决议, 指示, 处罚等偏政治性和法律性的名词, 如:legislation、measure、policy、regulation、management、provision、decision、solution、directive、proposal, strategy、solution、initiative、plan、agreement、penalty等; (2) 表示改变, 改革, 推荐, 程序, 系统, 标准, 过程, 行动, 控制, 民主, 安排, 评估等的抽象名词, 如:change、improvement、system、recommendation、procedure、standard、reform、program、control、action、arrangement、democratic、assessment等。而perform用作“实施, 执行”意思的时候, 主要搭配词有表示行动、任务、义务、操作、功能、实验的名词, 如:task、operation、function、experiment、service、action、duty、routine等, 而其他名词多是在perform作“表演, 演出”这一意思时才会使用。最后, 通过检索语料库发现, enforce的典型搭配词主要是与法律方面相关的词, 例如表示立法, 合同, 标准, 处罚, 决议, 规则, 要求等人们有义务, 必须要执行的一些任务, 如:regulation、law、contract、payment、standard、rule, order, sanction、legislation、discipline、control、agreement、requirement、right等。

语言学习总是有很多特例, 同样, 在本文中也不能排除有些词与样本同义词中的两个词同时共现, 如execute order与implement order、implement law与enforce law、perform task与implement task等, 我们不能片面地说其中一个表达是对的, 而另一种表达是错误的。

2.4 搭配词的语义韵

在同义词的辨析中, 引入词语搭配的语义韵研究, 就能够较好地进行同义词的辨析。语义韵是指在语篇的线性展开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搭配倾向:它们总是吸引某些具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点的词项, 和它们构成搭配关系。词汇在服务于语篇的主旨过程中, 由于这些词项相同或相似的语义特征, 与关键词项在文本中的习惯性的共现, 关键词也带上了有关的语义特征, 它所在的语境也就充满了一种特殊的语义氛围, 这就是语义韵。 (Louw, 1993) 词汇搭配在语篇中往往会形成三类语义韵:积极语义韵、中性语义韵和消极语义韵。 (Stubbs, 1996) 在积极语义韵中, 节点词所吸引的词汇是具有积极的语义特征的词汇, 由此形成了一种积极的语义;但消极语义韵的情况却完全相反, 节点词所吸引的词几乎都带有强烈的消极语义特征, 这使得整个语境都充斥着一种消极的、强烈的、负面的语义氛围。在中性语义韵中, 搭配词的语义特征处于模糊状态, 搭配词语义既不积极也不消极, 呈现中性语义特征。也有些节点词既吸引一些有着消极语义氛围的词语也吸引积极或中性语义氛围的词项, 呈现错综复杂的语义特征。 (卫乃兴, 2002) 因此, 引入语义韵概念, 对于同义词的态度标示功能将起到很好的解释作用。

在随机抽取的110行检索中, 笔者将execute的语义韵特征总结如下:

通过观察execute的高频共现搭配词, 我们可以看出execute呈现出中性语义韵特征。在随机抽取的110行检索中, 48.1%的搭配词都属于“中性词语”, 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情色彩, 并没有形成一种浓烈的积极或消极语义韵氛围。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抽取的110行检索中, 也有较多的搭配词呈现出积极的语义特征,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execute表现出强烈的中性语义韵特征, 但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积极语义韵特征。但其后接具有消极意义的词时, execute通常作“处死, 处决”解。

implement的典型主语涉及“政府、机构、组织、团体”和“ (政府或组织的) 计划、方案、研究”等“政治事务”语域, 这些名词均处于社会中的强势地位, 蕴含“积极主动”的语义倾向。其典型宾语包括语义属“安全、支持、服务、建议、创新、机会、权限”等名词, 也蕴含积极的语义趋向。在随机抽取的110行检索中, 78.2%的搭配词都属于“积极词语”, 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人们期望得到的, 表现出积极的感情色彩, 形成一种浓烈的积极语义韵氛围。然而, implement搭配的另一类典型宾语涉及“法律、法规、协议、条款”等名词, 凸显出implement的“法律”语域, 蕴含中性语义倾向。但总的来说, 我们还是认为implement表现出强烈的积极语义韵特征。

通过观察检索行发现, perform这个词比较特殊, 在随机抽取的110行检索中, 发现的积极与消极特征的搭配词各占2.7%, 而中性词占了接近95%。仔细分析可以发现, perform的典型宾语主要包括语意属“操作、功能、任务、实验、分析”等名词, 所以说perform蕴含明显的中性语义趋向。

enforce在语料库中的语义特征总结如下:

通过观察检索结果发现, enforce的搭配词主要涉及法律方面, 例如表示条款、合约、立法、决议、判决等的名词, 这些搭配词几乎都是中性语义特征的名词, 所以这个词主要凸显出中性语义倾向。但与之搭配的还有不少表积极意义的名词, 例如和谐、创新、合作、责任、和平等, 这些名词都带有显著的积极语义特征, 使整个语境充满了很明显的积极语义氛围, 所以总的来说enforce这个词在语义韵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语义特征。而且, 通过观察搭配词还能发现, enforce与implement有许多相同的搭配词。但是通过进一步分析, 可以发现, implement与enforce相比, 搭配强度更大 (2.13>0.47) ;但就语体层面而言, enforce搭配词更偏正式语体, 所以enforce用法较之implement更加正式, 这也验证了前面关于语域分布的发现。

4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基于语料库的词语辨析的优势在于它能发现传统词语辨析所难以发现的一些差异性特征, 还能以更加客观、全面和准确的方式解释传统词语辨析已发现的某些差异性特征。它不仅可以提供传统词语辨析方法所不能提供的量性特征, 并且可以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 对语言现象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方法拓宽了传统辨析方法的研究范围, 弥补了它的不足, 推动词语辨析方面的研究朝着更科学、更客观的方向发展。本项研究只涉及英语词汇的同义词辨析部分, 其他方面还有待探讨。语料库在英语学习中有着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Louw, B.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A].In the M.Baker, G.Francis&E.Tognini-Bonelli (Eds.) .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993.

[2]Palmer, F.R.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3]Stubbs, M.Text and Corpus Analysis[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1996.

[4]桂诗春, 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梁茂成, 李文中, 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6]卫乃兴.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4) :300-307.

[7]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学生英语中的语义韵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 2006.

[8]张北镇, 周江林.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 2008 (2) :54-56.

[9]张长虎.基于语料库的本族语者和英语学习者语义韵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8.晴朗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八

关键词:字词释义;同义词;反义词

字词释义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释义的正确,直接关系到我们对篇章文意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如何把握字词意义,其中有个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同义词、反义词的比较来挖掘每个词的词义特点。本文拟以《曹刿论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所谓同义词或反义词,是指至少在一个义项上存在同义或反义关系的词。《曹刿论战》中,共有3组词存在同义关系,4组存在反义关系,即:

同义关系:1.牺,牲 2.驰,逐 3.信,孚

反义关系:1.克,败 2.专,分 3.小,大 4.视,望

下面逐一加以分析。

一、同义词

同义词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意或者增强表达的新意,因此,同义词多以并用或替换共现。本文中1组是同义词的并用。2组、3组是同义词的替换。形成同义关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词义自身的发展。分别分析如下:

1.牺,牲

《说文二上·牛部》(P53):“牺,宗庙之牲也。”段注引毛传、郑笺等诸家解释,多家大体认为“牺,毛纯也。”《说文二上·牛部》(P51):“牲,牛完全也。”段注:“引申为凡畜之称。《周礼·庖人》注:‘始养曰畜,将用曰牲。’”则“牺”和“牲”在本义上均指祭祀之动物。因此,两者在本义上构成同义词。这类同义关系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古人由于生活需要,对同类事物作了更为细致的分类。古人重祭祀,故祭祀之物的分别很细致。上古汉语中,“牺”和“牲”用本义的地方很多,一般不并列出现。如,“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礼也。”(《左传·文公十五年》P559)后“牺”引申出“死”义,如,“牺者实用人,人牺实难,己牺何害?”(《左传·昭公二十二年》P1423)而“牲”则引申出“畜牲”义,如,“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左传·僖公十九年》P394)因此,“牺”和“牲”只在本义上构成同义关系。

2.驰,逐

《说文十上·马部》(P467):“驰,大驱也。段注:《诗》每以驰驱并言。……驰亦驱也,较大而急耳。”又《说文十上·马部》:“驱,驱马也。”《说文二下·辵部》(P74):“逐,追也。”又《说文二下·辵部》(P74):“追,逐也”则“驰”本义为“坐马车快速行进”,和“驱”为同义词,为不及物动词。

3.信,孚

《说文三上·言部》(P92):“信,诚也,从人言。”又曰:“诚,信也,从言成声。”则“信”字为会意字,则可推词“信”的本义为“诚”,为“忠”,和“背”相对。如:“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经·大雅·文王》P489)本文中“小信未孚”句,杜注:“孚,大信也。”孔疏:“孚亦信也,以言“小信未孚’,故解‘孚’为‘大信’,以行之。”则,“孚”亦“信”也。杜解为“大信”,只实因和“小信”对举而作的随文之解。综上,“信”的本义和“孚”的引申义在“诚”义上构成同义关系。

二、反义词

反义词一般是对举。使用反义词主要是为了使语意更加鲜明。反义关系从意义角度可以分为“相对反义”和“绝对反义”。若从反义关系形成的原因角度来看,反义关系可以分为“一般反义关系”和“语用反义关系”。前者如,(1)克,败;(2)专,分;(3)小,大;后者如;(4)视,望。

1.克,败

《说文七上·克部》(P320):“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则“克”字为象形字,本义为“肩”。段注:“《释诂》云:‘克,肩也。’……凡物压于上谓之‘克’。……《释言》曰:‘克,能也。’其引申之义。”(P320)段又云:“木坚而安居屋下,契刻之。能事之意也,相胜之意也。”(P320)则依段言,“克”之“相胜”义,为本义“肩”义之引申。《说文三下·攴部》(P125):“败,毁也。从攴贝。贼败皆从贝。”则“败”为会意字,本义为“坏”义,引申出“打败”义。故“败”和“克”在引申义上构成反义关系。

2.专,分

《说文三下·寸部》(P121):“专,六寸薄也。”段注引《广韵》云:“擅也,单也,政也,诚也,独也,自是也。”则“专”之“独”义、“擅”义等义均为引申义。如,“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1406)《说文二上·八部》(P48):“别也,从八刀。”则“分”之本义为“分开”或“分予”。如,“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左传·闵公元年》304)在本文中,“专”的引申义“独用”和“分”之本义“分予”义构成反义关系。

3.小,大

《说文二上·小部》(P48):“小,物之微也。”段注解“小”为会意字。又《说文十下·大部》(P492):“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象人形。”故“小”和“大”在本义上构成反义关系。《左传》中“小”“大”对举例子颇多,如:“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国,不信。”(《左传·哀公七年》P1641)

4.视,望

《说文十二下·亾部》(P634):“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该文中“望”和“登”连用,又:“登铁上,望见郑师众,大子惧,自投于车下。”(《左传·哀公二年》P1621)“孟氏使登西北隅,以望季氏。”(《左传·昭公二十五年》P1460)故“望”之本义应为“登高远看”义。而“视”为“临近之看”,故和“望”之本义构成反义关系。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广阔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九

开朗

空阔

壮阔

开阔

宽大

广漠

无边

广博

辽阔

宽阔

盛大

宏大

宽广

广宽

广大

雄伟

空旷

广阔的反义词

狭隘

狭窄

窄小

狭小

褊狭

广阔的造句

1、一片广阔的土地伸展在我们面前。

2、我们的警察分布在一个广阔地区。

3、士兵们分散在广阔的战线上。

4、走吧,让我们离家出走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去!

5、您可以走到每台机器前手工检查核对所有这些问题,但是当机器分散在一个广阔的区域内,这样做会是一个非常费时的过程。

6、而在小镇外的广阔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在听了。

7、事实上,授权会扩大你的权利才对,因为它会把你的权力推向更广阔的人群。

8、首先,广阔的系统的视野阐明了在搜索引擎纠纷中各种主张可以作为对方的功能性替代;

9、每部分的讨论都有一个广阔的概述并逐步转向具体细节。

10、爸爸,是您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是您让我看得更高、更远。

11、理想的工具管理是在标准之上建立处理体系结构,而且利用许多其它贡献的经验,从而能在一个广阔的社区内解决公共的问题。

12、这种人际网络占据了广阔的领域,像是一个统一的背景。

13、在欧洲北部,有一片广阔的繁荣地区,即充满活力的北欧地区。

14、少数团体已经签了请愿书要求解除当在中国出口得到广阔的能接近美国而且国际贸易中心建议六个案例中只有四个设置关税。

10.急忙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十

仓促

连忙

急遽

匆匆

匆忙

急速

速即

慌忙

从速

仓猝

赶忙

急切

匆促

急忙的反义词

悠闲

从容

稳重

用急忙造句

(1)爸爸接到通知后,急忙赶回单位。

(2)周末,接到学校的紧急通知后,大家急忙赶往学校参加活动。

(3)听说母亲生病住院了,他急忙赶到医院。

(4)看完病,妈妈留在这里陪着我,爸爸拿着药方,急急忙忙去药房抓药。

(5)要迟到了,小刚急忙背起书包向学校跑去。

(6)小明急忙跑过去,把摔倒的孩子扶起来。

(7)每天妈妈送我到校后又急忙赶去上班。

(8)听见隐约的呼救声,大家急忙向海滩跑去。

(9)鱼食一丢进水里,四面八方的鱼儿都急忙游了过来。

(10)卓力玛急忙下马,礼貌地弯膝请安,嘴里却含糊其辞。

(11)我军包围石城后,吓得守敌失魂落魄,急忙挂起白旗宣布投降。

(12)听到台风要来的消息,村里人人自危,都急忙收拾东西,做好抗台风的准备。

(13)小狗子一见红薯,急忙饿虎扑食似的抓住就往嘴里塞,也顾不得别人笑话。也作“恶虎扑羊”。

(14)儿童团长王小刚发现鬼子偷偷摸进村来,大吃一惊,急忙跑到游击队去报信。

(15)昨天晚上他风尘仆仆地回来,今天早上又急急忙忙地出去了。

(16)听到敲门声,小张急忙跑去开门。

(17)他急忙脱下帽子,光着头气喘吁吁地站在那里。

(18)拿娘一看见她母亲来就急忙走开。

(19)小弟不慎摔了跤,划破小腿,我急忙扶起他,用创可贴小心翼翼地为他包扎好了伤口。

11.爱的反义词是冷漠 篇十一

冷漠具有毁灭性。

小悦悦被一个拾荒大娘救了,大家开始注意到在我们如机械般的生活中还有“冷漠”这个词,随之久违了的热情如雨后春笋般狂冒,关心她的病情,谴责冷漠的旁观者。因为小女孩被伤害和被救都与人性和道德相连,从而引发起大家对良知的讨论。小悦悦死了,大家转而关注那些为她募集的善款。于是小悦悦的父亲怎样声明捐出善款,捐给谁又成了新闻,有时很难说这是出于看热闹心态还是猎奇。

还是冷漠。冯小刚憋不住了,他说冷漠是中国人骨子里就有的。小编知道如果要论证这个观点需要大费周折,得从周口店人说到建党九十周年,不过我们是有多缺爱啊,为了一个如此力所能及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前些天一个乌拉圭姑娘在河里救起来一个中国孩子后,拍拍手就走人了,我们热情地到处找这个女英雄,为啥作为国际友人你救了人这么高尚的事连句话都不留就走了呢?当然,最终找到了她,她的身份被盖上章登上手机报之类成为一则新闻,那然后呢?雷锋被树立为好人好事典型多少年了,我们有每次见到危险第一个想到我们多年的雷锋教育吗?其实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始终是一个社会的影响。

不冷漠的人大有人在,但仍然会有惶恐,因为在很多时候,很多人不自觉地开始给自己一个问题:这些事情发生在我的面前,我该怎么办?如果去关爱危机中的人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但是当它瞬间被一连串疑问和胆怯代替之后,无意中我们离爱越来越远了。

“你就生活在这里”,这是每天只要上地铁都能听到的某面膜的广告语,那句复读机一样的“停下来,享受美丽”简直快成了耳中钉,谁会在奔忙拥挤的地铁上听到这些话然后想想:嗯,这词写得真好。享受?哦,NO,享受是要付出代价的,还有什么是不需要代价的?那些为了“拒绝冷漠”发起一系列实验活动的孩子,假装被撞躺在路边两个小时无人问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唯有让自己相信,在我们身边真的是有关爱的,才能不让自己过于失望。

12.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教学探析 篇十二

关键词:古代汉语同义词教学,定义,辨析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同义词并不一定意义完全相同, 意义完全相同的词称为等义词。等义词由于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因此一种语言中的等义词一般数量极少, 并且不能长期共存。同义词在词义上往往是大同小异, 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对这些细微差别的辨析是同义词教学的关键之处。

在古代汉语同义词教学之中, 不少学生对于什么是同义词认识比较模糊, 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的词, 缺乏对同义词这一概念的准确认识。在阅读古籍时, 一些学生由于对于古代文献的语感不强, 对同义词之间差别往往难以把握, 造成对古代文献阅读的困难和误解。在古汉语同义词的教学实践中, 一方面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同义词这一概念的内涵, 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古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

一、同义词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同义词, 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不确切的, 只是简单地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的词。

如何对同义词进行科学的界定, 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也是热点问题。张永言先生给同义词下的定义为:“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 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 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 以及用法 (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 上则可能有所不同。”[1]蒋绍愚先生对这一定义表示认同, 指出:“这个定义说得比较全面。它说明: (1) 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位上相同, 而不是全部义位都相同。 (2) 同义词只是所表达的概念 (即理性意义) 的相同, 而在补充意义 (即隐含意义) 、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2]张永言先生对于同义词的定义科学地指出了同义词的特征, 蒋绍愚先生又为之做了详细的说明。

在古代汉语的同义词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界关于同义词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同义词形成科学的正确的观点, 摒弃过去模糊的、不确切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 几个多义词是同义词, 它们往往只是在一个或几个义项上相同或相近, 而不是所有的义项都相同。

例如:“良”和“善”是一对同义词。《说文》:“良, 善也。”“良”和“善”都有“好的、善良的”这一意义。如:《周礼·天官·冢宰》:“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 以待邦之大用。”《礼记·曲礼上》:“修身践言, 谓之善行。”

“良”和“善”在“好的、善良的”这一义项上构成同义关系, 但作为多义词的“良”和“善”还有其他一些义项是不相同的, 各自所独有的。如“良”还有“甚、很”、“的确、确实”、“古代妇女称呼丈夫”等义项, “善”还有“熟悉”、“容易, 常”等义项。在这些义项上“良”和“善”就不存在同义关系。因此“良”和“善”作为一对同义词, 它们只是在“好的、善良的”这一义项上意义基本相同, 并不是它们所有的义项意义都相同。

2. 同义词只是表达的概念意义 (即理性意义) 基本相

同, 但在意义的轻重、意义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

例如:“疾”和“病”是一对同义词, 都有“病痛, 疾病”义。但语义的轻重程度不同。《说文》:“疾, 病也。”“病, 疾加也。”“疾”指一般的疾病, “病”指重病。如:《论语·为政》:“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左传·桓公十八年》:“是行也, 祭仲知之, 故称疾不往。”这两例用“疾”是指一般的疾病。《庄子·内篇·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 喘喘然将死, 其妻子环而泣之。”《韩非子·难一》:“管仲有病, 桓公往问之, 曰:‘仲父病, 不幸卒于大命, 将奚以告寡人?’”这两例用“病”指的都是得了重病将死。

“朋、友、党”是一组同义词, 都是指因具有共同的志向、情趣或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人。但感情色彩不同, “朋”和“友”是中性词, 而“党”是贬义词。“朋”和“友”指的是志趣相投的人。《论语·学而》:“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郑玄注:“同门曰朋, 同志曰友。”“朋”有时也指互相勾结的朋党, 同伙。如《楚辞·离骚》:“世并举而好朋兮, 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但由于“朋”指朋党, 同伙只是少数情况, 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因此仍属于中性词。“党”则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指同伙、党羽, 为私利而勾结在一起的人。如《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 不为党。”《论语·述而》:“吾闻君子不党, 君子亦党乎?”

3. 应将同义词与同源词区别开来。

在古汉语教学中, 一些学生常常将同源词与同义词混淆起来, 不明白二者有何区别。

同源词是来自同一语源的音近义通的一组词。王宁先生指出:“由一个根词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 因而具有音近义通关系的词叫同源词。”[3]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语音上则没有联系。

同源词和同义词的区别, 从意义上看, 同源词是意义相通、相关, 而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从语音上看, 同源词声音相同或相近, 而同义词在语音上没有联系;从语源看, 同源词来自同一语源, 而同义词则没有共同的语源。

例如:“卑”和“婢”是同源词, 二者在意义上有相通、相关之处, “卑”指地位低微、低贱, 而“婢”指的是女奴、使女, 是地位低微的人。“卑”和“婢”语音相近, 上古音“卑”为帮纽支部, “婢”为並纽支部, 帮並为旁纽, 支部叠韵。“卑”和“婢”由于具有相同的语源, 因而音近义通。“卑”和“贱”是同义词, 意义基本相同, 都可指地位低下, 《说文》:“卑, 贱也, 执事者。”二者在语音上没有联系, 也没有共同的语源。

二、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的概念、意义 (即理性意义) 基本相同, 但在其他方面还存在细微的差别。学生如果不掌握这些古汉语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就不能准确理解这些词的词义特征, 从而造成古籍阅读的困难和偏差。因此, 对同义词差异的辨析是古汉语同义词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析古汉语同义词的差异。

1. 程度的轻重不同

例如:“饥”和“饿”是一对同义词, 但语义的轻重程度不同。“饥”指吃不饱, “饿”的程度比“饥”深, 是严重的饥饿。

“饥”指吃不饱, 肚子饿。如《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之道, 无饥无饱, 是之谓五脏之葆。”“饿”的程度比“饥”深, 是严重的饥饿, 饿得厉害, 因长时间没有吃饭而陷入困乏的境地。如《左传·宣公二年》:“初, 宣子田于首山, 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这一例中灵辄三天没吃饭用“饿”。《韩非子·奸劫弑臣》:“古有伯夷、叔齐者, 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 二人饿死首阳之陵。”伯夷、叔齐“饿死”是指长时间绝食而死。从以下两例“饥”和“饿”的对举, 更能看出“饿”的程度比“饥”深。《韩非子·饰邪》:“语曰:‘家有常业, 虽饥不饿;国有常法, 虽危不亡。’”《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 无一旬饿。”

2. 范围的大小不同

例如:“洲、渚、沚、坻”是一组同义词, 都是指“水中陆地”, 但范围、面积大小不同。《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 小洲曰陼, 小陼曰沚, 小沚曰坻。” (陼同渚) 可见“洲、渚、沚、坻”面积是递减的。

“洲”是水中的陆地, 水中可以住人的地方。《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渚”是小洲, 《诗经·召南·江有汜》:“江有渚, 之子归, 不我与。”毛传:“渚, 小洲也。”“沚”是小渚, 《诗经·秦风·蒹葭》:“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坻”是小沚, 《诗经·秦风·蒹葭》:“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3. 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例如:“灾、难”是一对同义词, 但二者意义的侧重点不同。“灾”指自然灾害, 天灾。“难”指人为造成的灾祸。

“灾”本指自然发生的火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 人火曰火, 天火曰灾。”《左传·桓公十四年》:“秋, 八月, 壬申, 御廪灾。”杜预注:“天火曰灾。”这一例指的是御廪 (御廪是储藏国君亲自耕种所获得的用来飨祀的粮食的仓库) 自然起火。引申指各种自然灾害。如《周礼·春官·宗伯》:“国有大故、天灾, 弥祀社稷, 祷祠。”《韩非子·难二》:“事慎阴阳之和, 种树节四时之适, 无早晚之失, 寒温之灾, 则入多。”“难”指由政变、战争等人为造成的灾祸。如《左传·哀公六年》:“国之多难, 贵宠之由, 尽去之而后君定。”《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 而美荐绅之饰。”

4. 方式、方法不同

例如:“侵、伐、袭”是一组同义词, 它们都有“进攻、出兵攻打”义, 但进攻的方式不同。《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 无曰侵, 轻曰袭。”

“有钟鼓曰伐”, 伐是公开征讨, 鸣钟鼓, 公布罪行, 去讨伐有罪者。如《左传·隐公元年》:“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大叔段谋反, 郑庄公讨伐大叔段, 是公开讨伐谋反者, 因此用“伐”。“无曰侵”, “侵”指没有公开宣战的, 不设钟鼓的进犯。“侵”这种进攻方式往往是欺凌、侵犯他国, 因此不会公开地鸣钟鼓宣战。如《左传·隐公六年》:“五月庚申, 郑伯侵陈, 大获。”这一例中郑国入侵陈国, 是没有公开宣战的侵略行为。“轻曰袭”, “袭”是秘密地偷袭, 是乘人不备、出其不意的进攻。《春秋·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袭莒。”杜预注:“轻行掩其不备曰袭。”

5. 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杀、弑”是一对同义词, 都有“杀戮”义。二者除了概念意义略有不同外, 感情色彩也不同, “杀”是个中性词, “弑”是一个贬义词。

“杀”意义宽泛, 适用于一切有生命之物, 是一个中性词。如《老子·道经》:“杀人众多, 以悲哀泣之。”《庄子·外篇·山木》:“故人喜, 命竖子杀雁而烹之。”“弑”是以下杀上、以卑杀尊, 是一个贬义词。“弑”常指臣杀君、子杀父。《说文》:“弑, 臣杀君也。”《论语·先进》:“子曰:‘弑父与君, 亦不从也。’”《礼记·檀弓上》:“世子曰:‘不可, 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

6. 搭配关系不同

例如:“熄”、“灭”是一对同义词, 二者都指火熄灭, 又都引申出消亡、停止之义。但它们的搭配关系不同, “熄”是不及物动词, 不带宾语, “灭”是及物动词, 可以带宾语。

《说文》:“熄, 畜火也。从火, 息声。亦曰灭火。”“熄”由“火熄灭”义引申出“消失、平息”义。上古“熄”是个不及物动词, 不带宾语。如《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 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不熄, 则谓之水不胜火。”《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固不独, 士有孤而自恃, 人主有奋而好独者, 则名号必废熄, 社稷必危殆。”

《说文》:“烕, 滅也。从火戌。”“烕”是“滅”的古字。“灭 (滅) ”的本义是火熄灭, 引申出消除、除灭义。“灭”是个及物动词, 可以带宾语。如《诗经·小雅·节南山》:“燎之方扬, 宁或灭之?”《韩非子·十过》:“五曰贪愎喜利, 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古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异是复杂多样的, 以上几点只是同义词差异的主要方面, 并不能概括同义词所有的差别。在古代汉语教学中, 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针对具体的同义词, 结合古籍中特定的语言环境, 跟学生分析讲解这些同义词的异同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2:108.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94.

[3]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49.

13.委婉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十三

隐晦:晦:昏暗不明。指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明白:文章内容隐晦

含蓄:①包含:简短的话语,却~着深刻的意义。 ②(言含蓄

坦率:坦白直率:言语坦率。坦率

婉转:①形容言辞委婉含蓄:言辞婉转|婉转地告诉她。 婉转

委婉的反义词

直接:不经过中间事物的。与“间接”相对:直接取用|直接直接

直率:直爽;坦率:他为人很直率。直率

直爽:坦率爽快:为人直爽|他是个直爽人|他说话挺直爽。直爽

油滑:待人接物圆滑、世故、虚伪:油滑得令人讨厌。油滑

露骨:尸骨暴露。比喻用意明白,毫不掩饰:讲的话非常露骨露骨

坦率:坦白直率:言语坦率。坦率

委婉的造句

1 怕同学们接受不了,老师故意把话说得很委婉。

2 因为家里有事儿,李丹委婉地拒绝了李平的邀请。

3 孙爷爷讲故事委婉动听,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4 他委婉地告诉了我这件事情的真相。

5 他的讲稿用词很委婉。

6 委婉的话听起来很入耳。

7 他讲了几句十分含蓄的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8 它的和声显得既严峻又柔和,既忧伤又委婉。

9 夜晚的月亮是那么澄澈,那么委婉。

10 这首曲子委婉动人,在表达对于亲人的眷恋感情时,真是曲尽其妙。

11 陕北道情中,一些歌唱得千回百折,委婉凄凉,令人回肠荡气。

12 其实,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13 他总是委婉的拒绝别人的帮助。

14 医生委婉的说出了结果。

14.发奋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十四

发愤:决心努力:~忘食ㄧ~图强。也作发奋。发愤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高涨:~有为ㄧ~向上。奋发

努力:1.勉力;尽力。努力

奋勉:振作努力。奋勉

勤奋:努力不懈:工作勤奋。勤奋

发奋的反义词

气馁:丧失信心和勇气:胜不骄傲,败不气馁。气馁

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这人太~了,在家里什么事懒惰

懈怠:1.松懈懒散。 2.怠慢不敬。懈怠

用发奋造句

1. 我们要发奋图强,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 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我们一定要发奋读书,振兴中华!

3. 你们不能老想着依靠别人,要自己发奋努力。

4. 中国人民发奋图强,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拼搏。

5. 陈景润发奋钻研,攀登上了科学高峰。

6. 哥哥没有考上大学并不气馁,他发奋努力,终于自学成才。

7. 我们要发奋图强,立志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8. 只有团结一致,发奋图强,我们才能无敌于天下。

9. 由于求知心切,他废寝忘食地发奋学习。

10. 到了而立之年的歌德更加发奋读书,所以他在后来创作了不少作品。

11. 我们正值风华正茂的大好年华,应该发奋图强,实现心中抱负。

12. 古人尚能刺股悬梁,孜孜不倦地学习,难道我们就不能发奋读书吗?

13. 三国时的吕蒙,年少不知读书,后来猛醒发奋,最终大器晚成。

14. 想起妈妈那殷切的目光,我立志发奋读书。

15.浅谈中日同形近义词的差异 篇十五

一、中日同形词的定义及分类

中日同形词指中日两国语言中字形相同的词。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从词义角度将同形词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同形异义词三类的居多。其中,把词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的同形词定义为同形近义词。

二、中日同形近义词的差异

中日同形近义词在意思用法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学习者易产生误用。这里从词义、词性、搭配、褒贬、语感、文体6方面探讨同形近义词的差异。

(一)词义不同

从词义范围角度将同形近义词细分为以下三类:

1. 中日两语有相同意思,但汉语词义范围比日语广。

“最近”在汉日语中都有“近日,说话前不久的日子”之意,但汉语中还表示“说话后不久的日子”,可用于将来时。如“最近要去上海出差”的“最近”表示将来,日语中无此意,因而不能直接使用日语「最近」,应译为「近いうちに上海へ出張する」。此类词还有“紧张”“感情”等。

2. 中日两语有相同意思,但日语词义范围比汉语广。

“反对”在汉日语中都有“不赞成”之意,但日语还有“相反,颠倒”之意。如「反対方向」,这是日语特有意,应译为“相反方向”。此类词还有“注意”“大事”等。

3. 中日两语有相同意思,但各自也有其他意思。

“单位”在汉日语中都有“计算事物数量的标准”之意,但汉语中还有“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某一部门”之意,如“我们单位人多”应译为「うちの機関は人が多い」。另外,日语中还有“学分”之意,如「単位が足りない」“学分不够”。此类词还有“意见”“专门”等。

(二)词性不同

有些同形近义词虽表达相同意思,但词性却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汉语:

动词,日语:名词。“牺牲”在汉语中可作动词使用,但在日语中只能作名词使用,如“他为国牺牲了个人利益”应译为「彼は国のために個人の利益を犠牲にした」,而不是「犠牲する」。此外,“关心”“根据”表示动作时应使用「に関心を持つ」「を根拠にする」的形式。

2. 汉语:

形容词,日语:动词。“发达”在汉语中是形容词,但在日语中却是动词,如“技术发达”应译为「技術が発達している」,而不是「発達です」。“紧张”“充实”也是这类词,应使用「~する」的形式。

3. 汉语:

他动词,日语:自动词。“充实”在汉语中可作他动词使用,但日语中却是自动词,如“充实生活”应译为「生活を充実させる」。因日语「充実する」是自动词,所以前面不能直接接宾语,应使用使役形来接宾语。“发展”“满足”也是这类词。

(三)搭配不同

搭配不同指修饰对象或作用对象不同。“柔软”在汉语中常修饰“坐垫/沙发/毛衣”等具体名词,但在日语中却常修饰“方針·態度·対応”等抽象名词。另外,“培养”在汉语中既可作用于“细菌”等物体,还可作用于人,但在日语中却只可作用于“细菌”等物体。因此“培养人才”应译为「人材を育成する」。此类词还有“贵重”“追究”等。

(四)褒贬不同

“差别”在汉语中有“差异、不同”之意,作为中性词使用,但在日语中还有“歧视”之意,既可作名词使用,也可作动词使用,如「中国人は外国でよく差別される」,可见日语中有贬义色彩。此类词还有“检讨”“深刻”等。

(五)语感不同

“失败”在汉语中既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用于战争等重大事件中,语感比较强。而日语中通常只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语感比汉语弱,因此“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了”应译为「日清戦争は敗北した」。此类词还有“质问”“反省”等。

(六)文体不同

“愉快”在汉语中常作为口语用于日常生活中,而日语中却作为书面语用于论文等中。因此“暑假很愉快”不能用书面语「愉快」,要用对应的口语「楽しい」,译为「夏休みは楽しかったです」。此类词还有“现在”“克服”等。

三、结束语

中日同形近义词因存在微妙差异,所以学习者常会引起误用。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同形近义词,本文从词义、词性、搭配、褒贬、语感、文体6方面举例探讨了同形近义词的差异。今后有待增加研究词汇进一步研究同形近义词。

参考文献

[1]何宝年.中日同形词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16.同义词辨析 篇十六

解析:“核对”是由“核”和“对”这两个动词性语素构成的并列式词语,陈述一种动作;“核实”是由动词性语素“核”和形容性语素“实”构成的动补式词语,强调动作的结果。句中第一空后有“无误”,表明该处强调结果的正确性,故选B。第二空前有“仔细”这一强调态度的形容词,表明该处重点强调过程的态度。故选A。

这是一道同义词辨析题,关键是“同中求异”,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根据语境确定更准确的词语。下面举例介绍常见的差异。

一、词义方面

例2 众所周知,文化( )感召力,就没有市场,就没有活力,就没有生命力。(A缺少 B缺乏)

词义轻重不同。“缺乏”“缺少”都是动词。“缺乏”语义较重,强调极少或没有,多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人或物。“缺乏”的对象前面,一般不用数量词指出具体数量,也不易指出具体数量。相对来讲,“缺少”语义较轻,多指在数量上少一些,有时也指没有。多用于具体、可以计数的人或物,有时也用于抽象事物,在可以计数而又需要具体说出缺多少的时候,应用“缺少”,不用“缺乏”。结合句意,应选B。

例3 第二届夏季青奥会( )工作汇报会在宁举行,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省长罗志军出席汇报会并致辞。(A筹备 B准备)

词义范围不同。筹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筹划准备。“筹备”多与会议、组织机构相搭配,适用范围较窄;“准备”适用范围较广,可与一些具体的活动相搭配。根据语境,应选A。

例4 北京官方( )该市垃圾围城,处理能力已严重不足。(A坦承 B坦陈)

词义侧重点不同。坦承:坦白地承认。侧重于“承认”错误或不足。坦陈:坦率地陈述。侧重于陈述观点和意见。根据句意应选A。

例5 “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午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这个句子用词是否有误?

个体与集体的不同。句中的数量词定语“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不能修饰集合概念“桃林”,可将“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改为“一排排、一行行、一棵棵的桃树”。

二、色彩方面

例6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京都开会,与会代表经过充分( ),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首次使用了“低碳”一词。(A沟通 B勾通)

感情色彩不同。“沟通”使彼此相通,是中性词语,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如:沟通南北、沟通信息、沟通感情等。“勾通”指勾结、串通,是贬义词,只用于人。如:内外勾通,侵吞公款。故选A。

例7 心灵常被现代生活揉搓得备感疲惫和倦怠,唯有在自然的怀抱、书的天地、音乐的世界中( )。(A憩息 B休息)

语体色彩不同。“憩息”就是休息的意思,文学色彩较浓,书面用语,“休息”为口头用语,结合语境,宜用A。

例8 “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到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宁静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句中加点字的使用是否恰当?

形象色彩不同。词语的形象色彩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沉浮”指在水面上出没。比喻盛衰,消长。本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诉诸听觉的“鼾声”转化为“沉浮”的视觉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真切地感受到声音的起伏、强弱和消长。

三、用法方面

例9 长安汽车集团已决定打造一个高端自主品牌。根据规划,该高端品牌将( )全新标识。(A起用 B启用)

搭配对象不同。“起用”是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只能用于人,而“启用”是开始使用的意思,适用范围较宽,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句中是说开始使用“全新标识”,故选B。

例10 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 )的义务。(A赡养 B扶养C抚养)

搭配对象不同。赡养,是指子女等晚辈对父母等长辈在物质和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帮助;扶养,是指夫妻、兄弟姐妹等同辈之间在物质和生活上的相互帮助;抚养,主要是父母等长辈对子女、孙子女等晚辈的抚育、教养。结合句意,应选A。

例11 要提升自己的( ),不仅要吸取人类精神宝矿中的特别有用的元素——人文经典,而且,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能轻松地陶醉于经典的阅读与熏陶,而不是急功近利或临时抱佛脚式地抢记几段经典名言或者其他。(A品味 B品位)

詞性和句法功能不同。品味:动词。品尝,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还可以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品位:名词。矿石品位(等次、档次),后用来评价一个人的学识涵养、道德操守、兴趣爱好等的优和劣;或者指某事物在同类事物中的档次。根据语境,应选B。

例12 毋庸(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A置疑B质疑)

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如不容置疑,无可置疑等。根据语境,宜选A。

多用于否定式的词还有:①捉摸:动词,猜测;预料。例如:难以捉摸、捉摸不定。“反复思索”的意思应用“琢磨”,如仔细琢磨。②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如难以释怀,无法释怀。③消受:享受、享用。如无福消受。

辨析同义词,常常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方法。

例13 甘肃舟曲( )泥石流,上千人失踪数百人遇难。(A暴发 B爆发)

解析:1从意义上看:“暴发”是突然而猛烈的意思,如山洪暴发。“爆发”是蓄积已久,猛然破裂或迸出的意思,如爆发革命。

2从侧重点上看:“暴发”突出的是声势较大,速度快,让人难以琢磨原因,或没有必要去琢磨原因。“爆发”突出效果,往往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而引发的质的变化,往往能引发人的理性的思考。

3从感情色彩上看:“暴发”多含贬义,有讽刺味,如暴发户。“爆发”多为中性,可用于地理现象,如火山爆发。根据语境,应选B。

【作者简介】

陈绍平,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教研组组长,主持市《中学语文互动交往教学方式研究》等课题,发表教学文章多篇。

17.诋毁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十七

讪谤

造谣

毁谤

中伤

诬蔑

诽谤

谴责

唾骂

漫骂

离间

诋毁的反义词

歌颂

赞扬

誉扬

赞美

称赞

推崇

称颂

用诋毁造句

1.大卫应该停止诋毁他的助手。

2.他受到仇敌卑鄙的诋毁。

3.他遭到了挖苦,诋毁。

4.他是一个君子,他不会暗中诋毁我。

5.杜洛瓦不得不向诋毁他的人提出决斗。

6.诋毁妇女贞操是破坏妇女名誉的行为。

7.享利在我面前唯一没有诋毁过的人是意大利人。

8.就在人世天堂快可实现的关头,它却遭到了诋毁。

9.他们认为这是诋毁自家的饭菜,或整洁,或家具。

18.和睦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十八

融洽:情感相合无间:他俩交往时间虽然不长,却相处融洽。融洽

和气:①态度温和:对人~。 ②和睦:和和气气丨他们彼和气

和善:温和善良;和蔼:态度~丨性情~。和善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可亲丨慈祥~的笑容。和蔼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音调~丨这张画的颜色很~◇~的和谐

平和:①调和:秋思而今不入时,平和节奏苦嫌迟。 ②温平和

温和:①谓气候不冷不热:天气温和|温和的昆明,四季如春温和

善良:1.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善良

妥协:以让步的方式避免冲突或争执:鲁迅先生对待敌人,是妥协

敦睦:〈书〉使亲善和睦:~邦交。敦睦

和好:①和睦:兄弟~。 ②恢复和睦的感情:~如初丨重和好

亲睦:1.亲爱和睦;亲近和谐。 2.指亲戚。亲睦

亲善:1.亲近友善。 2.谓宠爱信任。亲善

友爱:1.友好亲爱。友爱

和悦:和蔼愉悦:神情~。和悦

友善:友爱和睦:相与友善。友善

辑睦:团结和睦:和协辑睦|内外辑睦。辑睦

辑穆:1.和睦。辑穆

良善:1.善良。 2.指善良的人。良善

仁爱:1.宽仁慈爱;亲爱。仁爱

友好:1.友谊。 2.亲近和睦。 3.指朋友。友好

和睦的反义词

勃谿:勃谿

争执: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争执不休|解决争执。争执

抗争:对抗;斗争:据理~。抗争

争吵:1.争论吵闹。争吵

不和:1.不和睦。 2.不调和;不和谐。 3.不和不和

反目:不和睦(多指夫妻):~成仇。反目

斗争:①矛盾的双方互相冲突,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阶级~斗争

用和睦造句

1、邻里间的纠纷要稳妥处理,以免影响和睦。

2、新学期开始不久,大家慢慢地熟悉起来,相处十分和睦。

3、我们主张和邻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4、奶奶和妈妈相处和睦,我们家被评为“五好家庭”。

5、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6、小云一家与邻居相处得很和睦。

7、邻居之间要互相关照,和睦相处。

8、街坊邻里要团结互助,和睦相处。

9、我们要和邻国和睦相处,确保边境的安宁。

10、邻国之间应当和睦相处,不能互相制造麻烦。

11、家庭和睦是一家人最大的幸福。

12、中日两国人民建立了和睦友好的关系。

13、你椿萱并茂,家庭和睦,真令人羡慕。

14、一家人,只要相处和睦,粗茶淡饭的日子也是一种幸福。

19.几组常用同义词辨析 篇十九

这两个译为“横越”、“渡过”, 在拼写上只相差一个字母, 故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在于词性和使用场合有所不同。across是介词;cross是动词。

例如:

My house is across the river。

我的家在河的对面。

cross既可作动词, 也可作名词。作名词时, 有较强的构词能力, 它所构成的词的某些词义和用法是值得注意的。例如crossroad是“交叉路”, 而crossroads却是“十字路”或“十字路口”, 它的前面可以用a, 但-s。不能丢掉。如:

The accident took place at a crossroads.

车祸发生在十字路口。

二、another, the other

这两个词都表示“另一个”的意思, 但其涵义和使用场合不同。Another是指不定数目中的“另一个”;the other是指两个人或两样事物中的“另一个”。例:

Have another piece of bread.

再吃一块面包吧。

These are two pens. One is red, the other is black.

这些是两支钢笔。一只是红色的, 另一只是黑色的。

此外, 我们还应注意:在两样事物中任选一样时, 应用one or the other;在三样或三样以上任选一样时, 应用one or other或one or another。

在someone, somehow, somewhere等字后, 只能用other, 不能用another。例:

We'll have to do it somehow or other。

反之, 用one时, 则用another, 例如:one way or another。

在only之后, 指唯一的就用one或other而不用another。

This is the only one/other stile to cross before we reach the wood。

三、 borrow, lend

这两个动词都是“借”、“借用”的意思, 但使用场合不同。

Borrow是“借他人的东西以暂时使用”, 表示“借入”之意, 其搭配 介词为from。例:

May I borrow your car我可以借你的汽车用下吗

Lend是“将自己的东西暂时借给别人使用”, 表示“借出”之意, 其 搭配介词为to。例:

Will you lend me your car你可否把汽车借给我

在某些场合下, “lend…to”可以表示“给予”、“赋予”之意。例:

A fireplace lends coziness to a room。壁炉给房间带来温暖舒适之感。

四、 as, when, while这三个词都有“当……时候”之意, 但用法有所不同, 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①when意为“在……时刻或时期”, 它可兼指“时间点”与“时间段”, 所引导的从句的动词既可是终止性动词, 也可是持续性动词。

如:

When I was young, I liked running, 我年轻时喜欢跑步。

②as意为“一边………一边……”或“与……同时”, 着重表示动作同时发生、伴随进行。如:

They talked as they walked。他们边走边谈。

③while只指“时间段”, 而不指“时间点”, 从句的动词只限于持续性动词。如:

While I slept, a thief broke in.在我睡觉时, 盗贼闯了进来。三者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when引导的从句与主句动作先后发生时, 不能与while, as互换。如:

When he has finished his work, he has a short rest.当他做完工作后, 他稍稍休息了一下。 (when=after)

When I got to the cinema, the film had already begun。当我到电影院时, 电影已经开始了。 (when=before)

②when引导的从句的动词为终止性动词时, 不能由while替换。如:

When he came yesterday, we were playing games.昨天他来时, 我们正在做游戏。

此时when也不能用as替换, 因为as引导的从句的动词为终止性动词时, 主句通常也必须是终止性动词。

③当从句的谓语是表动作的延续性动词时, when, while和as才有可能互相替代。如:

While/When/As we were still talking, the teacher came in.

正当我们仍在交谈时, 老师进来了。

④当从句的谓语动词是终止性动词, 而主句的谓语动词也是终止性动词时, when可和as通用, 而且用as比用when在时间上更为紧凑, 有“正当这时”的含义。如:

He came just as (or when) I reached the door.我刚到门口, 他就来了。

⑤从句的谓语动词如表示状态时, 通常用while。如:

We must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我们应该趁热打铁。

⑥while和when都可以用作并列连词。

John is very tall while his brother is short.约翰的个子很高, 然而他弟弟很矮。

The boy was on his way home when two big boys stopped him。

20.巧识反义词 篇二十

其实,这都是反义词的规律决定的。反义词有两种,即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绝对反义词是表示在这两个反义词之间没有表示另一个状态意思的词,如,“对”只有一个反义词“错”。尽管“不对”是和“对”意思相反,但“对”是一个字组成的词,也应该使用一个字的词和它相对应,否则就违背了反义词的规律。另一种是相对反义词,是两个反义词之间还存在着其它状态的词,如,“黑”的反义词,或是“白”或是“红”都可以。

所以,我们在做反义词练习时一定要根据反义词的规律来做,对于绝对反义词只能是唯一答案;而对于相对反义词,那就得根据语境来判断,只要符合要求的反义词都应该算是正确的。

·小小练兵场·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淡()正常()

遵从()苦恼()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死——活”属于绝对反义词。( )

2、“喜欢——讨厌”属于相对反义词。( )

3、“战争——和平”属于相对反义词。( )

4、“深——浅”属于绝对反义词。( )

三、写出下列带点词的反义词

1、全面听取意见可以防止发生_______的错误。

2、我不需要虚伪,我需要_______。

3、打基础很重要,复杂的演算要从_______的做起。

4、在广阔的草原上,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大自然多_______啊!

上一篇: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考试李下一篇:教师节给班主任优美句子的感恩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