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古朗月行教学反思

2024-12-03

一年级下册古朗月行教学反思(共6篇)

1.一年级下册古朗月行教学反思 篇一

《古朗月行》一课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谜语导入新课。“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学生猜出后,随之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月亮的古诗,看看唐代诗人李白把月亮想象成什么呢?”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自然走进了文本,很投入地读了起来。

《课标》指出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和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再理解性朗读,最后以图文结合加以想象读,让学生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诗句的含义。在想象读这个环节,学生读完后,我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元的,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也许就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现吧。

2.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篇二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朗月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内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及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学生分析:

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设计理念: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学生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比赛吗?要想超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学生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生字的目的。)

2.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学生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读古诗。(要求:准确、通顺。)

(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

(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学生说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3)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

(1)学生观察图画。

(2)学生划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3)学生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4)学了这句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学生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把CAI课件当作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既引起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兴趣,又能把图文结合起来,只要学生能通过看图,划出与之对应的诗句就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古诗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整体感悟,指导朗读。

师: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读好。(结合图画)

(1)学生根据课件读古诗。

(2)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听老师读,划出停顿和重音。)

(3)学生练读。

(4)赛读。(按照划出的停顿和重音让学生自评、互评。)

(5)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将不再是“小和尚念经”。而是根据语言和意像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走进课文,感悟成诵。

1.学生想象读古诗。

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读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会更清楚。

2.学生指画读古诗。

师: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配乐诵读。

4.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方法。通过想象读、图文结合读、配乐读让学生在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写字

1.认读“会写”生字。

2.出示田字格生字。

3.指导观察占格位置。

4.范写、讲解、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写好必须要从每一节课、每一个字做起。坚持训练让学生观察、分析、联系的写字习惯。)

板书设计: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教学反思:

一、本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我通过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出示第二句诗的动画画面时,许多学生不禁都叫起来:“白玉盘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飞呢。”“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学生对多媒体的演示的`反映就是对古诗情境美的感悟。我顺其思维,引导学院生划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学生与古诗产生了共鸣。因此摆脱了逐字解释,死记硬背古诗的教法。

二、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处理阅读与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再理解性朗读,最后以图文结合,加予想象读。让学生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古诗。在想象读的这个环节,学生的读后,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反映是多元的,而且非常的活跃,也许就是学生的阅读的个性化的反映吧。

三、在处理学生朗读上,在本节课里我有两次的范读,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但是在让学生理解后读古诗的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无论是语调、语速都模仿我的。在怎样才能读出学生的个性?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呈现出来?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树立一个我为什么这样读的思想。这样学生的读书才能真正地体现个性。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对古诗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大挂图(投影片)以及课文朗读CD。

教学设计参考

一、看图引入新课

1、出示圆月图,说说你看见的圆月像什么。

2、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见的月亮又像什么呢?想知道吗?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古朗月行》。

二、初实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抽读生字,订正生字读音。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小时候看见的月亮像什么。

三、再读课文,指导背诵

1、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打乱顺序认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2、运用基本笔画和已学熟字分析、记忆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3.古朗月行改写作文 篇三

小李白趴在桌子上,望着那一盘又大又香的月饼,眼睛都不眨一下,口水直流三千尺。可是,一向严厉的父亲在旁边,他就不敢主动伸手拿过来吃。

母亲看李白馋成这样,就把那盘月饼端到孩子们的面前,说:“你们两个孩子分着吃了吧!”这时,父亲开口了:“慢着,今天是中秋节,月饼可不能白给你们吃,这么美丽的月亮可不多见,你们每人用一个比喻来描写一下月亮。”

哥哥站了出来,煞有介事地说道:“远看像似盘,近看却是月。”父亲听了后,皱了皱眉头:“虽然把明月比成了盘子,但是写得太单调了,就给你两个月饼吧!”哥哥得意洋洋地拿着两个月饼在李白的面前晃了晃,好像在向李白炫耀。

“李白,该你了!”妈妈说道。李白走了几步,吟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吟罢,他解释道:“月亮像个白玉盘子,但这么说太俗,不如说它是瑶台仙境的镜子。”父亲听了,拍了拍手,说:“哈哈,不错不错!清新脱俗,这剩下的月饼都给你了!”哥哥听了惊掉了下巴,真没想到自己的弟弟还有这么一手,真是自愧不如。

4.古诗词《古朗月行》鉴赏 篇四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一首乐府诗《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古朗月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鉴赏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李白有《古朗月行》 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5.一年级下册古朗月行教学反思 篇五

罗秋苗

教学背景: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我校正开展“诵读经典”的课题研究,怎样上好古诗,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古朗月行》教学设计,是我校开展“诵读经典”课题研究的探讨课,它向我们展示了古诗教学“读——理解——创设情境感悟——背诵”四大环节的具体实施。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3、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的美妙和神奇。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初步感受月亮的美妙。

1.同学们,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评: [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师一开课就以猜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2、初步感受月亮的美妙.

从哪句诗读懂的?课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什么是“白玉盘”?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课件:白玉盘

月亮比较图。引导生说话:圆圆的月亮和圆圆的玉盘很像。(3)、体会小李白的可爱。师:现在大家就是正在看月亮的小李白。小李白,你喜欢怎样看月亮呀?

生:我托着下巴看,我可以仰着头看„„

师:大家看月亮的姿势真多!好的,你们想怎样看就怎样看吧。小李白,你看,天空那又圆又亮的东西是什么呀?

生:是白玉盘呀!

是玉盘飞上天上了吧?

(4)这个小李白,他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叫做„„(白玉盘),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天真、可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试试看。

(5)品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自由读——点名5人读——

从你轻快的声音,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可爱!——大家也这样读一读)

(评:化学生为小李白,问题“小李白,你喜欢怎样看月亮呀”“你把那又园又亮的东西叫什么呀?”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了诗的意思,也再创了古诗的情境,学生体会到了李白儿童时代的天真可爱。)

过渡:一个个小李白善于想象,认真学习,积极发言,真是天真可爱呀!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美丽的故事。学习第二句

1、讲故事。

传说,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也枯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拉开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于是,很多人来向后羿学射箭。有个叫蓬蒙的坏青年

来了许多月亮上的秘密,谁想了解就抓住机会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个个充满童稚的问题:“嫦娥长得怎么样?”“月亮上真的有桂花树吗,它真的砍不断吗?”由孩子们发出来时,我想:孩子们不也是一个个小李白吗?)

5、背诵指导。

师:古诗可是我们国家文化艺术的精品呢,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试试看谁能把它背下来。(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老师请一个同学背诵)

师:你背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读多了就背得了。

老师:这叫熟读成诵。

生:我想到玉盘和瑶台镜就背得了。

师:想画面背下来的,也是好办法。

生: 我把诗当歌唱了,觉得好玩就背得了。

师:你背诗背出趣味来了,好!同学么各有各的方法,请用喜欢的方法背吧!

七、小结:今天和咱们班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古朗月行》,感受了月亮的美丽和神奇,小李白的天真可爱,真开心!让我们跟着一段欢快的音乐,再次进入诗的天地吧!读一遍,下课!

在情趣盎然中学古诗

——《古朗月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在教学中,罗老师把握

他们去品读古诗。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处理学生朗读上,我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古诗。但怎样才能读出学生的个性?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呈现出来?我缺少这方面的技巧指导。建议罗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树立一个我为什么这样读的思想。这样学生的读书才能真正地体现个性。

二、课可以更简约一些,更紧凑些。

6.大班古诗教案古朗月行 篇六

——彭晓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能认读古诗中得生字“朗”、“行”、“盘”、“疑”、“端”,能背诵古诗。

活动准备:1.本课生字卡片,观月图片。

2、幼儿已经了解李白这个人。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非常神秘的客人,是我国古代非常出名的天才诗人,大家都叫他“诗仙”,谁能猜出他是谁呢?(在上节课中教师提过李白,幼儿回忆上节课学习过的《静夜思》的作者)他的名字就叫做李白。

(设计意图:通过让幼儿猜诗人的名字,引导幼儿回忆上次所学的古诗的作者)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静夜思》的内容,并请幼儿完整的背诵。

师:我们这昨天也学过一首 李白的诗,谁还记得那首诗的名字?

师:那你能把这首诗完整的背下来吗?(分组再集体一起背诵)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更多李白写过的诗,并请个别幼儿表演背诵。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昨天刚学的故事现在就已经会背了,那你们还知道哪些李白写的诗呢?你会背诵吗?(设计意图:回忆复习古诗《静夜思》,同时回忆幼儿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古诗,引出活动主题)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将挂图遮挡住,露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一下老师的这张纸上有什么?你觉得它应该会是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2、教师揭下遮挡的纸让幼儿观看图片,3、自己认出月亮。引出主题

师:这个是李白小时候看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教师揭下遮挡纸)

师:他看到的是什么?(月亮)李白小时候,有一天在晚上抬头忽然看到天上有一个大大圆圆的又白白亮亮的东西,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他不认识月亮。于是,他也和你们一样看这它觉得很像白玉做的盘子,于是就叫月亮“白玉盘”。后来他才知道这原来是月亮,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叫“古朗月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教师朗诵古诗)(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思,提高幼儿学古诗的兴趣和动力。)

师:李白真是有趣,他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李白又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了呢?

师:哇,李白又把月亮当成了“瑶台镜”。小朋友们猜猜看瑶台镜是什么东西?

师:这个瑶台镜是神话故事里的王母娘娘用的镜子哦。(可解释一下瑶台镜是什么。(添加点神话色彩))

师:诶,老师是怎么知道李白吧月亮当成了瑶台镜的?(引导幼儿自己说出诗句“又疑瑶台镜”)

师:那诗中说瑶台镜怎么了?谁知道?可再次朗诵古诗,引导幼儿自己说“出飞入青云端”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自己说出诗句,帮助幼儿回忆诗句,记忆古诗)

三、记忆、背诵古诗

3、教师带领幼儿熟读古诗并认读生字

师:李白小时候想象力真是丰富,他呀“小时不识月”,后来将月亮“呼作白玉盘”,但是又不确定“又疑瑶台镜”,却又好奇瑶台镜怎么就“飞入青云端”。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来朗诵一次吧。(幼儿跟读古诗)

师:小朋友们读的真好听!这两首里面的字宝宝都认识了吗?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老师这里有几个字不认识,谁能帮帮老师呀?(出示生字卡片,请会的幼儿读。孩子们都不会的话可以“场外求助”游戏。)

4、能认读生字以后尝试背诵诗句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上面的字宝宝了,那我们一起看着自己认识的这些字宝宝吧这首诗完整的读一次吧。

师:小朋友们读的声音真响亮真好听。现在我想请小朋友,用李白这首诗里的话,告诉老师;李白小时候看月亮的故事。看看谁说的最好。

师:小朋友们说都很好听。既然小朋友们都会讲故事了,那我们一起试着不看这些字宝宝把这首古诗背出来给老师听听看,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幼儿集体背诵,在分组背诵)

四、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月亮吗?那你们喜欢李白观看月亮的这首诗吗?它叫什么呀?你们回家以后愿意把李白看月亮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吗?你愿意把李白的这首诗也念给爸爸妈妈听吗?

师:那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吧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吧,再见!

古朗月行:

上一篇:院感常见问题下一篇:沪版小学二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