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随笔写作基础(13篇)
1.教育教学随笔写作基础 篇一
当老师们都在感慨孩子们还没有多少备战意识,甚至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的时候,猛然间发现,开学已经过了两周,我们已于昨天举行了中考百日誓师大会。
还好,还好,由于我们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的老师们群策群力,在上学期就已完成了九年级下册课本的教学,开学初我们还初步确定了本学期的复习教学计划,因此,一切还算按部就班。
但有一点在我的意料之外!
原本我们计划三周左右复习完初中六册的教材,但在开始复习第一本书时我就发现,这样的目标几乎难以实现。4班紧赶慢赶还是可以勉强完成进度的,6班就绝对不行了。
如果前面复习课本的进度太慢,后面的模块复习以及真题训练的时间就要被压缩,复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到底是按着原计划,赶着进度上呢?还是根据复习时遇到的实情际况,重新调整教学计划?
在此我想说说我在总复习时的两个纠结处。(其实这两个纠结点,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
其一,也许是因为教过几年小学语文的缘故,我对错别字和错音特别敏感,甚至有时会纠缠在那两个细节当中不能自拔。(尽管这几年我也常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
不过,无论中考也好,高考也罢,基础字词书写、读音占有的分值比重并不大。(但失分率很高。)而且由于学生从小形成的读写习惯等问题,很多错字错音一旦形成便根深蒂固了,想在这短短的总复习的时间里纠正过来,收效确实是微乎其微。
因此,基础字词读音书写的复习,到底是应该坚持还是舍去,这一直是我纠结的地方。
其二, 初中六册教材中的文言诗词,复习起来还是很多的。就算我们现在大胆取舍,将目标锁定在了课标内的61篇,但要如何精益求精、行之有效地复习,也是非常考验师生之间的配合度的。
诗词考查的侧重点在于默写,因此光会背还不行,要一字不差地写出来。文言文章的主要考点在于翻译与阅读。不过光会翻译也还不行,要能融会贯通。因此,文言诗词的复习就得细致,不厌其烦地落实到笔头。
基础字词和文言诗词的复习,都是耗时但难见实质性成效的。确实可以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过在再次纠结犹豫了两周之后,我还是决定善始善终,坚持到底。
吾徒之美我者,私我也;吾生之美我者,敬我也。
一直以来,我在学生面前是一个自信而有想法的老师。我想我应该将这份自信或者坚持持续到底。
受外来文化、电子产品的冲击,现在的孩子,语文素养欠佳。小学时代还好,中学由于科目繁多以及初中语文考试题型的变化,教学侧重点的转移等原因,孩子们的语基其实是越来越不扎实了。尽管有时候考出来的成绩看起来一片辉煌。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想我有那个责任与义务坚持字词的教学,哪怕是现在总复习的时候。
坦白讲这一届的4班,对于基础字词我并没有像前几届那么重视,但是我现在是后悔的,倒不是因为成绩不理想。(其实4班的成绩一直很不错。)
只是,基础字词夯得不够扎实,将来的语文大厦不可能垒得很高。就如同我一样,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上经常捉襟见肘,偶感辞不达意,很是苦恼。我真不希望他们也如此!
我想我现在带领孩子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他们会终身受益的。
文言文章的教学,翻译或者说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讲解与归纳是关键。很细、很繁、很多!
语法是要讲的,但讲了学生未必懂,况且也没有几个老师能够真正讲清楚讲明了。就算自认为讲得很详细、甚至训练很到位了,但考试成绩往往也不尽人意。那是不是也没必要花太多力气在这上面?
我是这么想的。
初中学段学到的这些文言诗词,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经典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篇章,虽然她们仅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皮毛、入门而已。
但是,如果我们能带领着孩子们用心学习并去仔细体味,那其中的美、其中的思想、其中的精神所得,是现代白话文里很难感受得到的。
背默古诗文从来都是我的教学重点,但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我也会逼着那些目标奔着辍学的学生背古诗词,我想,将来当他们听到别人在念这些诗的时候,随口也能吟上一两句,也不枉费他们在课堂上跟着别人“读”了好几年的书。又或许这些诗词会是他们初中生涯里仅存的关于知识的美好回忆了。
至于文言文章的翻译,由于我自身功底薄弱的原因,我不会也做不到扣紧每一个字词的翻译讲解,我更重视的是全文的通译,只要能够说明白,解释得通,学生学起来压力不至于太大,才不会闻古文色变。
况且语感很重要。学生的感觉对了,老师不用多说,他们也能明白一二,而练语感最笨也最可行的方法我想应该就是放声朗读了吧。
所以,孩子们,坐直读好,加油噢!
公众号:游游桦语
★ 《西安这座城》
★ 那些我们的记忆随笔
★ 贵州热门旅游导游词
★ 自我教育随笔:从自我改变开始
★ 从点点滴滴开始作文
★ 环保,从身边开始
★ 从心开始作文
★ 从微笑开始演讲稿
★ 教育从呵护开始(网友来稿)
★ 创新从学习开始
2.教育教学随笔写作基础 篇二
——什么都没做。我也是什么都没做, 可一直抱怨到哪一天?说起来惭愧, 直到那一天, 直到2011年3月18日的那天晚上, 在李志清老师的介绍下, 我第一次接触了“随笔化写作教学”。那是个天气很不错的周末的下午, 本打算轻松一下, 但下午四点多, 县教研室赵老师的一个电话让我顿时紧张起来:“明天专家和老师来送课, 之后你准备一堂作文教学公开课, 全县语文老师参加!”我一听就急了——这太吓人了!它来得那么快, 来得那么直接!谁不知道语文教学有“三怕”:一怕周树人, 二怕文言文, 三怕写作文!谁不知道学生最烦写作文?不信你上台试试: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写作文。你再听, 台下一准齐刷刷拉长一声叹息:“唉……”我只好跟赵老师讨饶:“赵老师,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的弱项, 我的软肋, 我的伤痛……”赵老师笑着打断了我:“没事, 你只要一听专家和老师的讲解就容易多了, 根本用不着多做准备。”有这样的事?我只好鼓足勇气, 硬着头皮去见专家和老师, 但心里一直在唱着神曲《忐忑》。等见到李志清老师, 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半块。李老师年轻美丽, 睿智干练。她几句话就把“随笔化写作教学”的概念诠释得清清楚楚。忽然, 我想起了三年来我一直让学生坚持写的“课后反思”。其实, 我也一直在做着随笔写作的批改工作, 这工作里也有我美丽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只不过, 我的理想一直在原生态中极其缓慢地生长, 就像一片渴望成熟的庄稼, 等不到催熟的风和阳光!而今天, 忽然感觉到, 我的理想, 就像一群散落在草原上的羊群, 终于碰到了一个牧羊人。
李老师让我看了她设计的随笔化写作教学案例《纸飞机》。她把这一课的教学流程分了三个步骤:随笔导航—随笔泛舟—随笔展评。框架有了, 我心里的另一半石头也落了地。接下来, 我需要自己再研究细节, 以便明天把这个教学模式里最基本的入门课呈现给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回到家里, 我坐在电脑前, 琢磨到了十二点多。
一切都还没有准备好, 我就坐在了上方中学的阶梯教室里。
教室里, 只有中间三排留给了学生, 其他座位上, 坐满了来自全县各个学校的一百多位语文老师。接下来, 我要在李老师的引领下上一堂随笔化写作课《纸飞机》, 这是情境随笔化写作的一个入门课, 也是我运用随笔化写作教学模式的第一堂起步课。
我没有想到, 当我让孩子们动手叠飞机的时候, 他们是那样兴高采烈!我更没有想到, 他们会那么勇敢地走上台来展示自己的飞机, 并且说得那么棒!之前我还一直担心, 担心这个偏远的乡村中学里的农村孩子, 会害怕, 会羞涩, 会忸怩, 会怯场, 会冷场, 会砸锅……但事实是, 这节没有什么准备的作文课, 成功了!看, 这些七年级的小同学们说得多好哇:
(1) 我的飞机飞得最远, 我知道, 有希望, 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2) 我的飞机没有飞远, 但我不后悔上台表演, 因为, 我飞过了!
(3) 下一次, 我一定会飞得更远!
我被感动了!那久久压抑的写作欲望忽然间也被激发出来, 在他们专心写作的时候, 我也转身伏在讲台上, 有好多话随着缭乱的字迹喷涌而出, 我也写出了一篇下水文章!我也有了读出来的欲望!在音乐声中, 我把课堂随笔文章和他们一起分享:
我们的纸飞机
孩子们, 感谢你们, 让我和你们一起度过了如此快乐的一节课, 我想说, 我喜欢你们!喜欢你们的单纯可爱, 喜欢你们的质朴善良, 喜欢你们的聪明勇敢, 也喜欢你们五彩缤纷的梦想!刚才, 看着一架架美丽的纸飞机, 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 渐飞渐远, 一起模糊的, 是我不舍的视线。我知道, 离别的日子已经不远。我想起了我班里的那77个孩子。三年来, 他们像77棵挺拔的小白杨, 在我的教室里齐刷刷地生长!三年了, 他们长成了我最骄傲的希望!已是绿柳如烟的阳春三月, 校园里, 暖暖的阳光下, 弥漫着浓浓的春意, 也弥散着淡淡的离愁。“铁打的学校, 流水的学生”, 每一年, 我们都要送走一届学生, 只不过, 今年要走的, 是我带了三年的一群孩子。我从不敢在他们面前谈及离别, 但有时候, 偷偷望着他们, 我感觉自己就像不舍的母亲, 又像脆弱的孩子。他们也像忽然之间就长大了, 少了唠叨, 少了抱怨, 少了让我操心的麻烦。他们甚至在反思里写道:母校, 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一百遍也不解恨, 却不允许别人说一声不是的地方!日子真快, 就像歌词里所说的: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分东西……每到快离开的时候, 他们总喜欢在教学楼的阳台上放飞大大小小的纸飞机, 那是孩子们漫天飞舞的思绪, 是校园里一道甜蜜而忧伤的风景。孩子, 我想说, 你在放飞纸飞机时, 是不是在放飞你的梦想?孩子, 我想说, 我在放飞你们的时候, 也就是在放飞我的梦想!因为, 你们就是老师的梦想!再过几个月, 你们就会微笑行走在另一所学校, 无悔青春于另一个战场。离别时刻, 我只有祝福千行……是小鸟的, 就自由穿梭在林间, 是雄鹰的, 就展翅高飞在蓝天!
读完了, 阶梯教室里很安静, 我看见有些老师和学生的眼里有了泪光……下课了, 我感觉, 自己和学生一起做了一次飞翔。
作文写作有一方天空, 广袤辽远, 你只需努力扇动奋飞的翅膀。随笔化写作是一块土壤, 泥土芬芳, 你只需让心灵释放, 将生命牧养!
摘要:做老师很无奈, 做语文老师很纠结, 语文老师教作文呢?——很痛苦!直到那一天, 在李志清老师的介绍下, 我第一次接触了“随笔化写作教学”。随笔化写作教学, 就是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玩—写—展—评”等环节中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 引起其写作冲动, 完成写作过程, 完善写作结果。换句话说, ”玩”是让学生“情动于中”的手段, “写”是让他们“辞发于外”的目的。下课了, 我感觉, 自己和学生一起做了一次飞翔。
3.关于“随笔写作”的教学叙事 篇三
那天早上,我从家里沿溪岸散步出发,顺便观察周围的物象:混浊的溪流边,漂着许多垃圾;对岸的几丛芒草荆棘边,栖息着几只白鹭,还有几只在溪面上低低地、慢慢地飞着。听说白鹭对生活环境非常挑剔,而眼前这洁白与混浊两相映衬,竟是如此和谐!再往前走一段,水被橡胶坝拦着,下游裸露出了深深的河床,厂区排污出来的浓浓腐臭飘散回旋在鼻子里。这里曾经是自己小时候的乐园啊,那滔天欢歌的白浪,那偶尔出现几个旋涡的静静绿潭!只是,这一切,已经不再。
进入课堂,为缩短彼此距离,我谈了自己与学生的缘分,又谈了自己路上的所见所感。因为对白鹭与溪水“两情相悦”情景太熟悉了,所以许多同学有了表达的冲动。而这正是有效教学的交流基础。
恰巧这一天是“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就是“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漫长冬季了,而且这时恰是学生刚学过的《滕王阁序》中的“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于是,我借题发挥,逗趣道:“我们该扯住这深秋的最后尾巴赶紧入题来回‘随笔’,请随我来吧。”借题发挥虽有巧合,却也能体现教学机智,用得好,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大。我先给出了一个问题:“秋,你看到或联想到什么物象、人物或情感?”我想借此涤荡彼此间的陌生,激发他们的思维与热情。学生的答案很多:有落叶枯藤、凉风寒水、流云飞霜;有黄橙橙的橘子、四处飘香的丹桂、织满石壁的爬山虎;有丰收喜悦、成熟思想、沉重生命、沧桑岁月、离苦愁绪、思亲怀乡;还有求学者、开拓者、漂泊者、打工仔、城市房奴的命运;等等。一位学生说他联想到了“一年一年地过去,岁月不断消失”。这正是我想说的。我戏谑道:“你的思想和我共鸣,我担心你也会和我一样头发早早掉光了,也可以说是提前‘进化’了。”学生大笑。我又继续说:“上周五早读时,听到一中有个班主任说,他班级的一学生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只死去的松鼠并掩埋了。”学生一下子沉静了,是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教育比写作的教育凝重得多。在生活中,如花的生命不幸凋落的情况还少吗?这堂随笔课倘若能让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活着和死去的话题,会更有“诗外”价值的。而后,我们又从生命谈到了孝道,谈到北大实名制招生“被限制推荐”的第一条就是:不孝敬父母。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民族传统中某些渐渐涌起的浓烈情绪已经击中了很多人脆弱的心弦并引起共鸣。然后,又联想到刚学习过的《陈情表》以及《礼记》中的“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联想到自己高龄的父母,联想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忧”的古训。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后的一道课外题目:你认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还是文明堕落的反映?
教学生写随笔,要教学生合理的联想并讲究联想的深度。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创造一种师生亲密和谐的气氛太重要了。
之后,我们一起探讨随笔的特点:随时、随地、随意和随体。随笔写法似乎没什么限制,却往往因此让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这没有限制的“大葫芦”该如何使用。我告诉他们,我们许多情感可以像王国维先生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一样,借恰当的事物去“附着”,力求做到用心感悟(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力求写得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真实表达、个性彰显(如视角独特、联想与想象)和审美评判(立意高远、追求情趣、鲜活精美,这方面难度较大,可以先不考虑);我还告诉他们,他们曾经读过的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巴金的《小狗包弟》以及即将学到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随笔范本。为让学生砌好第一个台阶,我强调随笔应该从“有意思”写起,再慢慢过渡到“有意义”,“玩”出语文的精彩。是啊,随笔材料实在太多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名山大川清风明月,悠悠浮云款款流水,古今中外名著逸事,人生世相人情冷暖,时事纵横邻里琐事……我还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新近的事物:“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的杰布·克里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被作为战俘交换的以色列大兵沙利特、充满传奇而又个性毕露的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大讨论、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甚至我们县新立起来的招牌‘养生圣地’究竟应该用‘圣地’还是‘胜地’,等等。这些,都可以写入你的随笔。”
接着,我卖了个关子问他们说:“吃过瓜子吗?”这个问题太出乎意料,大家都笑了。学生开始分享自己吃瓜子的经历,有的学生为了展现个性,谈论的话题逐渐有了深度,比如有学生谈到母亲为自己剥小瓜子时自己体会到的一种浓浓之爱。我故意急急地说:“你就说剥瓜子的细节,说母亲的眼神、动作、言语。”这些,对于写人物的随笔来说太重要了。我又告诉学生:“爱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平常与非常都在你那冷静而真实的叙述中。如果能把几个镜头连在一起,再加入适当的景物和个性感觉,就是一篇很不错的随笔了。”我努力让学生知道写随笔真的不难,当然随笔的成功不是朝夕可得的,需要不断的揣摩与提炼。为能从感性去“消化”这吃瓜子中的“意思”,我让学生当场读丰子恺的《吃瓜子》片断,看作者如何写细、如何联想、如何做到生动形象。
关于“随笔写作”,学生在课堂那特定的时间会学到一些基本的方法,但只有让他们在课后细细体味才能“得乎其中”走出一片天地,语文的“玩”就是这样一个积累、尝试和超越的过程。鉴于此,我推荐学生再阅读梁实秋的《下棋》。
“文章切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这堂随笔教学,我希望让他们学会只眼独具,再细心“编织”而能独出机杼,进而收获独到之见。学生很聪明,但是我担心他们的惰性和躁性。教学除了鼓励,也要鞭策,他们如果能有所感悟并愿意尝试,那就如播撒的种子开始萌芽了,而这之后的成长得注重“肥、水、保、管、工”了。最后,我把自己写的一篇小随笔《写在长寿边上》发给他们,试图告诉他们如何在众人的共同认知中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化思考。班级的任课教师谢老师说我很勇敢。其实,不是我勇敢,而是学生喜欢看自己身边尤其是自己老师的文章,而且因其亲切更愿意借鉴和尝试。我想,只要有助于教学相长,这样的“勇敢”是值得的。
这样的课,随意且随性,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跟学生的思维。这一堂课很难说教给了学生什么,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游戏”的引子,至于更丰富、更艰难的“玩”法,只能鼓励学生自己去积累与尝试了。
4.阅读与写作的教育随笔 篇四
教学随笔
低年级的写话是整个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说话和写话训练。
运用所学进行联想,把所学过的好词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先说后写,展开精妙的想象。一堂语文课,让我发现了学生们都有一对想象的翅膀,都有一个多彩的想象世界。在学习《语文园地二》时,我出示了以下几个词: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要求学生用上一两个词说句子,看是说得好。学生们纷纷发言,小机灵鬼乔赛北一开始不动声色,等同学们说的差不多了便举起了手。我赶紧叫他回答,每次他都能妙语如珠,我想今天肯定有不同凡响了。只听他条理清晰地说到:“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带着我的黑白相间的小猫到花园玩。花园里的花芬芳扑鼻,每朵花都随风舞动。正在这时,突然,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我的心随着他的发言花儿怒放,仿佛能看到他那对彩色的想象翅膀,也似乎感受到了他描绘的那个多彩的童年。全班学生也禁不住为他叫好。
5.教育随笔写作:找U盘 篇五
少顷,去三楼的学生气喘吁吁地回来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没找着。我就势引导学生:大家说说这位同学为什么没找到?同学们讨论之后得出了结论:性子太急,没听完话就走,目标不明确,方向不正确,自然找不到。
过了一会儿,去家里找的学生也回来了,一脸无奈地说,没找到。
没找到?……忽然想起来了,上午第四节课是六(1)的课,上完课回家门是开的,根本没用钥匙。也就是说,这钥匙很可能在六(1)班的电脑上。到六(1)班找,果然在!忽然想起一句诗——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那人”就在隔壁呀!
U盘找到了,那么问题来了——今天这事究竟怪谁呢?毫无疑问,问题就出在我身上——没梳理好思路,引导错误,给学生指错了方向!
我无法淡定了,想了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指责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怎么还听不明白,怎么还做错?!其实,与其抱怨学生听不明白,不如先反思、检讨一下自己——这个问题的症结梳理清楚了吗,我讲明白了吗,我的引领方向正确、思路清晰、直奔目标了吗?
懂了,你才知道“主帅无能,累死三军”“三省吾身”两句话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6.教育随笔写作:孩子的苦与乐 篇六
曾经的我跟很多父母一样,对孩子一直怀有保护过度的欲望,毕竟是人生第一次——第一次有了这么个肉呼呼的小宝贝,第一次被这么强烈的需求着,第一次被如此执着地依赖着,任谁都会产生一种“我甘愿把命都搭给ta”的冲动。
曾经的我,做了妈妈以后,第一次感觉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可怕的事情,任何事情的可怕程度都不会超过母子分离,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威胁到我的,恐怕就是,让我的孩子与我分开。只有这个。
当孩子面对挑战时,甚至当孩子生病时,我都会想,孩子好可怜,为什么他要承受这么多压力和痛苦?父母并没有征求他同意,就带他到来到这个世界上受苦,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苦与痛等着他。父母真的要逼着他一定要面对挑战,一定要承受压力吗?
百般呵护都觉得还不够,万般宠爱都觉得还不足以回应,孩子对我的依赖和信任。
对于孩子的期许,我只有一个: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活着。孩子如果觉得学习痛苦,我绝对不让他学习;如果觉得走路难受,我必须抱着他;人人都认为一上小学就会套上小夹板,我偏不给他套上夹板,我偏要让他继续痛快地玩耍,谁来跟他较劲,我就跟谁急。相对于孩子的快乐,什么都不重要。
曾经的我确确实实是这样想的。
现在看来,这不就是典型的溺爱吗?
再没有更典型的了。
但是一个朋友的话让我开始思考:你觉得你所希望的那个状态中,孩子真的快乐吗?你觉得只让孩子玩,孩子就会真的如你所愿那样快乐吗?
是啊,作为老师,眼睛看到的不快乐太多了,再明白不过了。孩子不是宠物,永远圈养在家里,他必然要成长,要走入人群,走入社会。
在一个群体中,如果他无论哪方面都显得弱,性格脾气总跟大家格格不入,你就是给他再多玩耍时间,买再先进好玩的玩具,他会觉得快乐吗?不,他只会失落,只会痛苦。
因为他在群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随着思考的深入,我的头脑也豁然开朗了。
我不再追求着给孩子更高级的玩具,更多开怀的玩闹,更多自由挥洒的时间,这些可以有,但不能过度。
孩子需要学习。学习各种常识,学习各种与人相处的本领,学习各种基本技能……这些学习能让他以后的生活,更轻松,更愉快。这些学习给他成就感、满足感,塑造他的品格,让他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绝对不是玩具和玩闹能给他的。而这种快乐是更高品质的。
对于孩子来说,苦和乐到底是什么?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没错,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苦是相对于乐而言的。
到底什么才是孩子心中真正的苦?我觉得应该是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苦,那才是真正的苦。就像曾经我的那个学生小伟,他的心有多苦,只能用他的眼泪来衡量。上课听不懂,玩东西;作业写不来,交不上;考试永远倒数第一;跟同学交往总是以拳头和眼泪画句号……总是被批评,被嘲笑。没有人喜欢他,没有人需要他,甚至他自己也不喜欢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女孩看到别人总是笑眯眯的很热情,看到他却一下子板住了脸,想离他远点,觉得他是个危险人物,是个差生……那份苦才是真的苦,最无可奈何的苦,最有苦说不出的苦。
到底什么才是孩子心中真正的乐?相对于那份由内而发的苦而言,真正的乐是感受到被信赖,被需要,被爱和喜欢。同学和老师都很欣赏自己,自己也觉得自己不错,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尝试的勇气,能够踮起脚尖够到目标。当努力得到了回报,周围的掌声在给自己喝彩,那份快乐是无以言表的。
想想我们自己,谁会抱怨父母,不跟自己商量好就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几乎没有人。我们一想到自己的生命,只会感恩,感谢父母让我们来到多彩的世界,让我们享受那么多的温暖和爱,享受那么多神奇的瞬间。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经历过很多与假恶丑斗争的痛苦与折磨,但是更经历着真善美的震撼与浸染,更体会着这个丰富博大的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欣喜。
当成功一次次叩响我们的心门,当成就感在我们的灵魂中涂满美丽的底色,我们感恩这个神奇的世界,感谢自己,感谢曾经执着的自己,为今天的自己创造出这些奇迹。
所以,不要从成人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的苦与乐,觉得孩子苦,孩子累。
做个好妈妈,关键看是不是会引导孩子把所谓的“苦”当成乐趣。
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的,贪恋无所事事,贪玩。
尤其是孩子,在未经受过心智开发的教育时,更是如此。他们喜欢吃美食,喜欢玩有趣的玩具,例如pad里的游戏之类,喜欢蹦蹦跳跳、无忧无虑,这是孩子的天性。
但是要让孩子更好地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定位自己,培养自己,肯定要与天性中的懒惰做斗争。
例如,我在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时,先跟他交流读书对他的好处,让他真正体验到那种好处。然后再跟孩子约定好读书的时间。当他不自觉时,要提醒他,督促他,甚至批评他;当他能自觉读书时,要不遗余力地夸奖他,奖励他,肯定他。积分,然后满足他的愿望等方法都可以用。让他渐渐对自己有要求,有培养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老师对学生爱的方式,不是护着学生不出事儿,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培养自己。
《写字本》那么多字需要写,难不难?孩子闷头练字,苦不苦?
可是为什么总有学生主动练字,提前上交《写字本》?
因为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快乐。看着写得满满的漂亮字,那份成就感,被老师赞美和同学赞叹时,那份荣誉感。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多多观察,细致入微,老师能发现学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优点。比如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发言,每次都高高举手,如果没有叫到他,他小脸就耷拉下来,不高兴了。这时候如果再批评他不应该不高兴,那估计孩子就更不高兴了。
我就有意识地先表扬他能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老师的问题总是做出第一个反应。他很高兴。
但我话锋一转,马上就指出他的问题——手放下声音有点儿大,表露出的情绪有点儿多。
有前面的高兴奠定基础,他不会对老师这个提醒反感。
接下来就有意培养他这方面的抗挫折能力——有意无意故意不请他发言,并注意他的反应,只要他稍微进步了,马上表扬他。有一次,他可能脑中并没有想非要发言,所以手无意识地轻放下去,表扬马上到位,他自己都吃了一惊。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他甚至都能做出“我想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这样的大气行为。
所以,怎么以“苦”为乐?父母的引导特别重要。
父母要特别会观察,细致细心,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变化,抓住点点滴滴的事实,去表扬与赞美。不说“你真棒”之类假大空的话,只针对具体行为和具体现象赞美。让孩子一步步感受“学习是快乐的”,“读书是有意思的”。
公众号:读书巴学园
★ 读书意在休养初二作文
★ 作文 满意在丰百
★ 情意在默契稀心情随笔
★ 多少春意在严冬作文750字
★ 爱在左爱在右散文
★ 最苦与最乐教学随笔
★ 左和右的英文单词怎么念?
★ 小班数学左和右教案
★ 三年级写叙事作文:满意在丰百
7.教育教学随笔写作基础 篇七
一
某学期的基础写作考试,中文专业学生的作文题是“诗歌与XX”,命题要求主要有两条:1.XX系名词,由作者自行确定,字数不限;2.自主确定立意,写出新意。据不完全统计,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诗歌与远方”作为话题,且文章的主旨、结构,甚至部分素材都高度雷同;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拟定的题目为“诗歌与爷爷(外公、父亲、母亲、叔叔、阿姨……)”,大致思路为:偶然间发现了一本(些)尘封已久、封面斑驳的诗集,原来是某位亲属的昔日读物,受到他的启发(或者在他的直接教育下),培养了自己对于诗歌的喜爱,亲情与理想是其基调。这样一个文题不无浪漫与诗意,但学生完成的作文却与此毫不相干,甚至背道而驰,非但没有写出新意,反而呈现出千人一面的平庸格局。有人说这是由于作文题目本身看似诗意,实则玄虚,容易导致矫揉造作,但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指责站不住脚。另一次考试的作文题为“雾霾”,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丰富体验与感受的素材,理应涌现出感受深刻、情感真挚的作品,但结果仍不免令人失望。除极少数作品尚可外,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依旧是立意雷同、结构相似。主要模式有二:一种模式是描述雾霾严重,能见度低,发生车祸引起争端后大家意识到是意外事故,涣然冰释,就此歌颂人性的光辉(或是从反面立论,批判某些人)。不少学生还在结尾处运用了大致相似的言辞:太阳出来了,雾霾散了,人心的雾霾也散了!(从反面立论的则表述为:人心的雾霾何时能够驱散呢?)另一模式则表现为,雾霾日益严重,某某得了重病,或是某某地方的青山绿水变得肮脏破败,就此强调环保的重要。
面对一篇篇大同小异的作文,不由使人感慨学生的想象力去哪了。浏览学生的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内容时不难发现,学生所写内容或是感慨、或是吐槽、或是抒情、或是叙述,无不脑洞大开、思路奇特,绝无上述平庸印象,相关文字也是细致空灵、生动活泼,毫无沉闷之感。独特的构思能力、生动的图片融入,加上那些趣味生动的文字,他们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奇的“故事”,每每让人在折服之余深深感叹学生竟具有如此高妙的想象力。换言之,我们的学生从不缺乏想象力。日常与考试二者间的巨大反差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或许问题就出在了考试上。我们不妨回归源头,从“写作”的目的谈起。
二
为何写作?无论是《诗大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还是《乐记》所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都突出强调了个人情感表达的需要,且这种需要往往是受外界刺激而生发。就此而言,学生们的日常倾诉正是这一原则的生动展示,故而丰富生动。考试则不然。当写作遭遇考试,学生首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情感的自由抒发,而是考试成绩的多少;他们当下思考的也不再是自我对于相关话题有何真切的感受与体验,而是回忆哪些自己曾经读过的范文可供套用,哪些自己曾经背过的名言警句可以引用。总之,一切要以评分标准和优秀范文为依据,尽可能地写出符合某种预期的作文,至于自我的想法似乎是不重要的。这种自我阉割着实令人感慨,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必须选择。不论是教师的讲授、专家的指点,还是考试的结果,都在不断强化着此类准则。笔者曾从网络上看到所谓《2015高考作文应对策略》,文中对主题、结构甚至细节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对于锤炼应试技巧、提高考试成绩,这无疑极为有效,因为按照一个设定的程序拿分,比靠自己去设计一个方案赢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容易得多。即使是一些“有想法”的学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不得不望而却步。与此同时,正是这些无比精密的,却甚为庸俗、教条的“秘技”,在一步步地摧毁着学生的想象力与活力,以致于他们一旦在正式场合遇到写作活动,总会不由自主地放弃独立人格,因袭过往套路,不追求完满,但寻求合格。因此,要改变这一局面,首要地就是摧毁学生多年来被强行灌输并已习惯成自然的应试模式,重新回归“写作”的本质,恢复学生的写作天性,自由地抒写与表达。
要对抗多年来形成的陋习,着实不易,另有一项挑战同样艰难,即如何突破碎片化的时代趋势,重塑思考的力量。众多学者已经意识到当前已进入一个“碎片化传播时代”,就文学教育来说,一项巨大的挑战在于“碎片化阅读成为最新趋势,人们越来越接受‘浅阅读’的方式,即不需要思考而只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不惟阅读,写作亦然,“对于作者而言,热衷于微博写作,以期收到短平快的效果”。前文曾对学生的日常写作给予好评,但所谓的生动、活泼多属于某类微写作,篇幅短小、情感直接、思想单一,袭用网络词汇,那些充其量只能算作是“段子”。以“雾霾”为例,学生的日常写作中也时常涉及这一内容,但多流于情感的简单宣泄,真实、真挚诚然不假,但离系统、综合、客观距离遥远。换言之,即使是此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即便摆脱应试模式的束缚,我们似乎也没有足够的感性经验与体验可供采用。面对这些看似熟悉的话题,我们依然不免空洞、虚无和浅薄。我们很少也很难专注于某一现象认真思考,寻求真切而深刻的体验,表象和浅薄成为我们的基本思维特征。这决定了我们可以编撰优秀的段子,却不能写作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文字,关于写作的恐惧和困惑也随之不可避免。
三
问题既然明了,自然要追问如何解决。可行的途径自然很多,但总不脱离以下思路。
一则要对抗碎片化时代,特别是碎片化阅读,重建“阅读”的本来面貌,恢复“阅读”的巨大能量。首先不可回避的是与以传统纸质阅读为代表的“深阅读”相比,“微阅读”“使得读者在有限的、零散的时间内见缝插针,使随时随地阅读成为可能,阅读效率因此有所提升”。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可以忽视这种阅读方式带来的弊病甚至危害,有学者甚至声称“‘微阅读’只能叫‘阅’,不能叫‘读’。阅览是快速获取信息的一种最便捷的手段,但阅读则是心灵沉潜下去的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两者相去岂可以道里计!‘微阅读’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时尚,而阅读则是一种非常古老也非常永恒的文化传统和基本教养”。我们无意纠结于微阅读与传统阅读间的是非,但无论微阅读有多少必然性与独特性,传统阅读的意义必须得到捍卫,至于方法只会是再三强调经典阅读的意义,指导甚至督促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文学典范之作,夯实根基,提升修养。
二是要顺应碎片化时代,引领学生超越浅阅读与拒绝思考的弊病。这自然不能一味采取强制手段,空洞教化即使再苦口婆心,收获的也只是学生的忽视甚至排斥。因此,真正重要的在于引导和启发。教师应当积极熟悉学生的处境与话题,灵活设计,引导他们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积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例如,《琅琊榜》的热播,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于男主角颜值的痴迷等层面,自然没有太大意义,但环绕该剧,可以开拓很多的讨论空间。《琅琊榜》是据网络小说改编,那么不妨建议学生认真思考从小说到电视剧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评价这些变化等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影视改编的基本模式、特征与得失。再比如说,《琅琊榜》被视为架空历史类小说,是否可以以此剧为基础,引导学生探讨此类小说的特点、规律,甚至可以与文学史上其他类似现象进行对比。通过对一些小事件的逐步探索,从而引发一些深入本质的深刻思考,并在强大的文学背景中不断验证和深化学生的发现。总之要帮助学生设计问题,进而使他们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在自我兴趣的驱使下,去探究、去解决,引导学生在不自觉间完成种种有益的探索,实现思想质的飞跃。
摘要:目前,学生的作文往往存在结构雷同、主旨类似、缺乏想象力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照搬、套用某种套路被学生视为理所应当的保险做法。再者,由于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导致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两种维度都存在严重欠缺。解决的办法一是要不断强调经典阅读的意义,夯实根基,提升修养;其次作为教师应当积极熟悉学生的处境与话题,灵活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关键词:想象力,应试模式,碎片化,经典阅读
参考文献
[1]苏克军,赵一非.经典的传播与传播的经典---碎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J].华夏文化论坛,2014,(2).
[2]陆颖妮.浅谈“微信息”时代下的碎片化世界[J].新闻世界,2014,(3).
8.教育教学随笔写作基础 篇八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教师基本的研究行为,涵盖甚广。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进行全面冷静的批判性思考,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修正、调整,使教学实践进入更优化的状态,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研成果的表述形式,可以把教学反思这样界定: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现象批判性思维活动内容、过程与结果的文本化,是对教学实践研究中反思活动真实记录的写作文体。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结构
教学反思在结构上可分为标题、正文两部分。
1.标题。
教学反思的标题不是必须有的。如果把教学反思写在教案之后,作为“教后记”,就没必要拟标题。如果在教学实录基础上写教学反思,这是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也没必要另起标题。作为一篇独立的特殊文体呈现,且篇幅较长,则应拟定标题。其拟题方法与教研论文相同,即归纳、概括反思的基本观点和内容。《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0期开辟专栏“反思,教师科研的起点”,发表5篇教学反思文章,标题为:《从反思中学习反思》《追求真实的阅读》《实现知识发现中过程与目标的统一》《不曾预约的精彩》《尝试着,发现着》。第一篇反思标题点明本文内容是谈反思活动中的体会;第二、三篇反思标题指出作者的教学观点;第四、五篇反思标题比较新颖,是用艺术化手法拟定标题。也有很多教学反思采用“内容加文种”办法拟标题,如《关于死记硬背的反思》《<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2.正文。
一般将正文分3个板块:
(1)背景。简要介绍与教学实例相关的材料,如,事例发生的时间、地点,活动的目的、形式,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的目标与重点、难点等。这部分内容要依需而定,很多教学反思作者觉得必要不大,也可以省略。
(2)教学事例描述。这部分内容写法与“案例”相同。要详细、具体、生动地描述事例的真实情境。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写出事件的过程,人物活动的典型细节。要注意详略得当,与反思关系紧密的,着重反思的行为、环节等,要详细写,其余的可以略写。
(3)反思与讨论。严格地说,教学反思实际上是研究日志的一种记录形式,但它不同于一般性的记录与白描,其根本区别在于它强调反思应是批判的、发散的。比如反思教学方法,可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此班学生和本节课内容,学生对于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否适应,选择、使用不同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什么策略等。反思教学程序,可以反思导入、教学推进、教学收束等环节是否衔接得恰到好处,哪些环节可以少花时间,哪些环节应多用些时间等。写好这部分的关键是用先进的理论对事件作审视与分析,要把理论与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联系起来,从多角度审视教学情境,既要从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教学的有效性,又要用反思的结果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反思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把反思与行动结合起来。
教学反思强调批判性,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身行为或教学现象作思辨的层面上,要把教学反思延伸到教学行为的变化上。同样,写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做了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促进行为的矫正。西方研究者曾提出教学反思的框架:第一步,选择特定的问题;第二步,收集资料,形成问题框架;第三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对行动长、短期效果加以考虑;第四步,开始实施新的行动。后两步都着眼于行动的改进。
2.拓开反思的视界。
中小学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常把视界框定在“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上。这样,仅仅把视点聚焦在技术层面,就使反思减弱了批判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应是对教师全部教学生活的审视。毕田增、赵敬春在《走进校本学习与培训》中提出教师反思的7个视角:第一,回顾教师作为学生的自我经历来反思;第二,通过榜样教师来反思;第三,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回顾进行反思;第四,通过学生的眼睛来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第五,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研究教师教学来反思;第六,通过阅读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第七,通过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意见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开明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42 ~ 47页)
作为教师,除了教学反思外,还应有教育反思。教学活动毕竟是教育活动整体中的一部分,离开对教育整体的了解与研究,教学反思就因缺少与相关领域的联系而陷入困境。教育反思可结合某些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情境撰写。比如,一些经常发生的现象而自己并不全然了解;不断发生的问题与冲突;不断重复的经验而今天备感不舒服;学生中发生的问题须要用新理念去诠释。
3.突显反思的个性。
教学反思与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案例有相似之处。它们的对象相同,都是针对教学实践所作的内省式思考,都以改进教学实践为直接目的,都要有教学情境描述和理性分析。但是,教学反思与它们有很大区别,如果不明了“区别”,则很容易把教学反思写成教学经验总结或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案例的主要区别有三方面:
表述方法不同。教学经验总结与教学案例虽对事例作理性加工,但只是粗加工,更注重情境描述,对成功的内因、外因,问题的症结,采取措施的依据等缺少深层次考虑。而上述问题恰是教学反思的重点,反思是伴随整个教学实践的监控、分析和问题解决进行的。它有情境描述,但这种描述是为“内省”提供凭借、交代背影的,最终落在批判性思考上。
对理论追求的力度不同。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案例都需要理论支持,但都不以建构理论体系为目的。这是共性。比较起来,对理论追求的力度以教学反思为最。比如,教学案例,重在提供真实的事实,虽有案例分析,但这只是提示性的,不求深刻、透彻。教学反思重在审视事例,它要努力谋求在广阔理论背景下解读所遇问题的性质、内涵、意义,不限于对具体问题的本身的了解,也不单凭经验去分析;它要用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它要在结论上强调理论的抽象。所以,教学反思更强烈地追求理论的支持。
表述形式不同。教学反思必须把“反思”作为一个大的板块,而且是主体板块。有的教学反思,甚至把事例描述与理性思考融在一起,很像学术小论文。教学经验总结与教学案例则不必如此表述,而且与教研论文有鲜明的区别。
(三)教学反思示例
尝试着,发现着
上虞市丰惠中学 蒋惠丽
一、教学准备(略)
二、过程描述(略)
三、反思和讨论
本节课的出发点是实践“发现教育”的理念。因此,问题的设计本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但回过头看,走的似乎仍然是“接受”式教学的老路。学生的回答基本没跳出我的预设,许多地方没有真正读出他们自己的东西。如果说有的话,大约就是最后快下课时,让学生们找最能触动他们内心的句子。大部分学生的目光都投向了“我忍受了十年的侮辱,固然我因为活下去,才积累了经验,才有机会写出它们;但我明白了一点:倘使人人都保持独立思考,不唯唯诺诺,说真话,信真理,那一切丑恶、虚假的东西一定会减少很多。活命哲学和姑息养奸不能说没有联系。以死抗争有时反能产生震撼灵魂的效果”。只是,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再作展开。要不然是很可以听一听学生们是怎么看待这样的文字,这才是他们自己的“发现”。
重新审视已经过去的这节课,会发现教学中有些东西已经跟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了,甚至可以说很模糊了。作业本中许多学生谈了他们对郑振铎先生的尊敬。这正是大量时间花在把握郑先生形象上的结果,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另外,问题的设计缺少创造性,可供学生发挥的地方不多。学生的回答集中于筛选文章信息,很少有自己完整的分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缺乏启示性,特别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东西太少。从学生的反馈不难看出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认识是有多种态度的,而对相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可以读出自己个性的东西,但对共性的东西,其实有许多地方他们是不太懂的。如果一开始就质疑会如何呢?这个问题也曾考虑过,当时担心引入背景容易喧宾夺主就没有做。这也反映了我的不自信吧。好在虽然上了一节自以为失败的课,学生们还是各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有的甚至还推翻了我当初的设想。如李镇西老师所言,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什么,不是吗?
(《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0期)
二、教学随笔的写作
(一)教学随笔的内涵
随笔是随时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散文体裁。教学随笔就是采用随笔的形式,表现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感受、体会,或用随笔的形式发表对教学的意见、见解。
教学随笔形式自由,有时像小品文,有时像日记,有时像杂文,有时像读书笔记或听课评课稿。教学随笔短小精悍,多则三两千字,少则百十字。作者把亲历中生成的点滴想法记下来,写清即可,所以,有人称教学随笔是教研表述的“轻骑兵”。教学随笔讲求时效,一旦由情境所触动,产生灵感,就必须迅速捕捉住,立即记下来,否则,时过境迁,无情境诱导,灵感不再现,或即回忆起来,也无原来的冲动,写不出原来的神韵。教学随笔内容不限,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写,大到教学思想,小到一丁点的感触,只要有想法,且想法有新意,都可以成为教学随想的素材。纵横捭阖,天南地北;大政方针,细微琐事,均可入文。
(二)教学随笔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多学多看多思。
没有随想就谈不到写“随笔”。随想产生在对教育教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之中。教师要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敏感人,养成留神观察、思考教育教学现象的习惯,多问“为什么”,多作由果及因的琢磨,多生发有灵性的念头。要成为执著的学习者,坚持不懈地吸吮新的教学理论。理论素养高了,对教学生活的感受就增强了。如果教师能用新奇的视角审视貌似平凡的生活,就一定能感受美、发现美,产生美的随想。
2.见微知著,平中见奇。
教学随笔主要特点是短小,一般不就大事大非发长篇大论。随机性、短小性决定教学随笔只选小的材料,即就微小的事,论倾向性、代表性问题。比如,河北抚宁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陈利国在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时对《鸟的天堂》一文中“不可计数”的“数”字读音产生想法。他发现,小学生词语手册都认为“不可计数”的“数”应读“shù”。作者认为“不可计数”的“数”应读作“shǔ”,于是写成了一篇不足七百字的教学随笔,谈得有理有据,观点鲜明,严谨精当,体现了“见微知著”。教学随笔要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所选的材料就必须典型,不能落俗套,不能平庸随俗。随笔只有“奇”而“新”才能诱人阅读。
3.掌握写作的技巧。
(1)标题。
教学随笔一般要有标题。标题讲究传神、有力、有趣,能激起他人关注。拟教学随笔标题的方法很多,主要依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和作者的风格。如果以议论教学问题为主,常把论点概括成短句或词组作标题,如《诗的节奏不容忽视》。如果以议论事件为主,则可把事件归结为标题,如《由猴子“捞月亮”想到的》。有的随笔为求新颖、有吸引力,常借修辞手法拟标题。如《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冷思考》《引导“上钩”》《我感冒了》《假如孩子是你的,你心疼吗》《老虎该不该打》。有的引用名言、警句、俗语作标题,也别有韵味,如《条条大道通罗马》《润物细无声》。
(2)恰当地使用表述方法。
教学随笔以叙事议事为主,因此,恰当地使用记叙、议论尤为重要。常见的表达形式有5种。其一,先叙后议。把记叙教学事件放在前边,记完事再集中议论。如果侧重记事,则详细记叙事件发展过程,并有细节描写,议论可简要些,点击到观点即可。如果侧重对教学现象发议论,则简叙现象,如同写小议论文。其二,先议后叙。开篇即阐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然后再记叙现象,现象是对观点的印证,是由观点联想到的。所以先议论,是因为作者的某种观点是自己长期认识的积淀,不吐不快,只有快吐才尽兴。记叙完例证后再回到话题上来,以简要议论作结。其三,议叙融合。在典型事例记叙中融入议论。这种写法要求作者选准议论点。要有感而发,在哪个环节有感触就在那里发议论,议论后继续记叙。有时,还可夹入少量的抒情语言。其四,多叙而少议。全文主要记一件难忘的触动最深的事,不作整段的议论,只是在记叙中用三言两言点化自己的观点。其五,多议而少叙。这种随笔就是一篇微型的论文。一般先交代背景,或引用原话,继而引发议论。这种写法多为阅读学习中受某一现象或文本中某些语言触动,生出感悟或见解,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于是,兴之所至,一挥而就。
(3)语言质朴、洗练。
教学随笔是随时随地随意的笔记小散文,不宜刻意雕琢,要尽量保持原滋原味。话不要多,语言力求生动、活泼、简练,使人短时间就读完,读后有快慰感、幽默感、收获感。
(三)教学随笔示例
刮刮老师的鼻子
湖北宜都实验小学胡文渊胡忠敏
前几天,听了一节很有意思的语文课,其中一个小小的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课的老师为了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安排一个刮鼻子的游戏。为了让学生明白游戏的规则,老师邀请一个同学和他一起示范。那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里面有很多新鲜有趣的知识,老师合上书,让学生就课文的内容向老师提问,如果老师答不上来,按照游戏规则,学生就可以当众刮老师的鼻子。才一个回合,老师就有意败下阵来,老师一米七几的个儿,俯下身子把鼻子送到学生面前,一时间,全班哗然,老师的鼻子也可以让学生刮?看到老师乖乖送上来的鼻子,和老师合作的那位学生手足无措,怯怯地,不敢伸手,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那位同学终于轻轻地用手指擦了一下老师的鼻尖。
看到这时,我们不禁为上课的教师叫好,能让学生刮自己的鼻子的老师,在我们这个有着师道尊严传统的国家,在眼下很多人还在以老师镇不镇得住学生、学生怕不怕老师为标准评价教师的现实下,不仅需要勇气,更要有教育智慧。21世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过程将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以人格平等为首要条件。只有把老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对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才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育行为。高高在上的家长式作风不利于学生健全个性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更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高效率的教育当然需要教师的威信,但这种威信不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的等级差别上,不是因为和教师相比,学生是“天生的弱势群体”,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的威信,应该是源于学生对教师本人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的认同。师生之间的对话,更需要双方互相尊重。只有学生尊重自己的教师,才可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把学生当做具有独立人格意义的“人”看时,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成为可能。
我不禁又想到一个“亲吻小猪”的故事……(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愿我们的老师、校长以及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在自己教育智慧的支撑下,蹲下身来看学生的世界,更愿我们能培养出更多敢刮老师鼻子、敢让校长亲吻小猪、敢跟权威叫板的学生。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6期)
9.教育教学随笔写作基础 篇九
论文是指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讨论或研究就是论,论者,分析问题、说明道理也。通俗一点讲,你写的文章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这就是论文。如果研究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范畴内就称为教育论文。
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敢写论文,无非是把论文看得太神秘,太玄乎,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现在教育界对论文的要求并不很高,论文的内涵被缩小了,外延被扩大了,报刊上常见的教材分析、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解题研究、课例评点、教学一得、育人一得等等,均看成是教育教学论文。
10.教育教学随笔写作基础 篇十
我认为,眼下最需要学习的人首先是教师。学什么呢?首先要学会自我反省。问问自己,作为老师,我称职吗?认真备课了吗?认真上课了吗?认真批改作业了吗?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吗?有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吗?有与家长保持沟通吗?有为改变学生而想方设法吗?有足够的学识与组织教学能力吗?有精彩的课堂展现吗?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吗?学生敬重我吗?家长认可我吗?这一连串的问题,作为老师,应该经常问问自己。
如果你没有做到的话,那该不该学习呢?难道老师就不需学习了吗?你自己都不爱看书,你凭什么要求学生看书呢?你自己都不会写文章,你凭什么叫学生写文章呢?你自己都不认真工作,你凭什么叫学生认真学习呢?难道仅仅因为你是老师吗?学生不爱学习,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喜欢你的课吗?如果学生不喜欢你的课,他又怎么可能学得好呢?学生喜欢你吗?如果学生根本就不喜欢你,那又怎么可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呢?
因此,想要学生优秀,老师自己首先得优秀。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不成功的教师肯定带不出成功的班级。想要学生爱学习,老师自己首先得爱学习。那么,老师需要学什么呢?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诸如如何备课、如何教学、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备考、如何辅导、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等,都需要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就一定能为师吗?我坚决反对。你学高是一回事,你会不会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又是另外一回事。教师不仅仅是职业,更应该是事业;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应该是创新求变;教师不是寒冬般的冷酷,而应该是春天般的温暖。
那么家长呢?是不是说家长就不需要学习了呢?我认为,家长和老师一样,都是最需要学习的人。
眼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可是,作为家长,你有没有问问自己,孩子不够优秀,你自己优秀吗?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你自己的行为习惯好吗?孩子不听话,你自己小时候很听话吗?其实,孩子学习不主动、贪玩;孩子好动、坐不住;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上进心等等,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你是否有想办法呢?你是否有向他人请教呢?你是否有从自身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找原因呢?你是否尽到了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呢?
你想想,孩子要是什么都能如你所设想的那样优秀的话,那他就已经不是孩子了。孩子要是样样都优秀的话,那就不需要教育了。想要孩子优秀,家长首先得优秀起来。你自己都不优秀,你凭什么叫孩子优秀呢?你自己都不遵守规则,你凭什么叫孩子循规蹈矩呢?你自己都不会做人做事,你又凭什么叫孩子样样做到极致呢?家长是什么角色?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不仅仅负有养育的责任,还同时负有教育孩子的神圣使命。
11.研究高考反思日常基础写作教学 篇十一
一、日常教学剖析
广东高考改革已有数年,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复习训练体系及可供实践操作的资料和方法。我们利用“作文模板”进行基础写作教学训练。以人物的写作教学为例。在落实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先给学生呈现人物写作步骤:(1)Birthday and birth place (2)Family background (3)Education (4)Big events in his or her life(in order of time)(5)Evaluation.进而让学生大量积累人物简介写作中常用的词组及句子。
1. Birthday and birth place
was/ were born,on...in...
2. Family background
be born into a poor/ rich family,his (her) family was so poor that... with the help of his parents,live a happy (hard) life
3. 描述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的常用词语
good-looking,warm-hearted,
bad-tempered,attractive...
4. 表达人物兴趣和爱好的常用词组或短语
like...very much,be interested in,be fond of...
5. 描述人物心情的常用词语
sad,happy,excited,disappointed,curious...
6. 描述教育的句型
Graduate from... department of...
university
When at college,he majored in...
7. 描述主要事件句型
be interested in...
work hard at...
devote his lifetime to...
make a big decision,make up ones mind to do sth.
8. 描述评价的句型
set sb. a good example
The people had come to love him as an inspiring leader.
People spoke highly of him and all respected him.
有了以上的输入和积累,学生不再怕写作文,有的反复边念边抄,有的津津有味地读着本子上抄好的词组或句子,能够积极主动高效地投入到写作训练之中。
二、训练策略
1. 加强积累,感悟典范
在高三上学期,教师可以根据第一轮复习的进度,结合单元话题,搜罗近三年高考书面表达的题目以及学生书写的优秀范文,进行作文赏析。赏析课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师剖析型、学生自主研究型以及小组探讨型等。另外,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勤于背诵,可分为以下4个层次:精彩词汇、精彩句型、万能框架、经典范文。背完经典范文后,进行默写。然后对照原文纠错,搞清楚错在什么地方。
2. 模仿表达,积累经验
题目:你作为一个奥运会志愿者,向来访的外国游客介绍奥运举办城市之一——青岛。青岛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东部沿海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有870公里的海岸线,其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图略)它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青岛的经济发展迅速。青岛人热爱体育运动,该城市被选为2008年奥运会部分项目比赛的举办城市。
我提供了一篇范文:
Qingdao,a key seaside city,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part of the Shandong Province with 870 kilometers coastline. It has a mild temperate climate,with four distinct (clear-cut) seasons. That is the reason why it becomes a well-known summer and health resort.
As one of the places of interests in China,those cultural heritage and eye-catching scenery spread along the city coast,attract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more and more people in Qingdao get involved in sports,which makes it a host city for several events of the 2008 Olympics.
随后的月考中,我们针对这一话题设计了一篇框架结构类似的书面表达,题目如下:海南岛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岛,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海南岛气候四季温和。岛上居民由十个民族构成,主要以种植水稻、捕鱼等为生。海南岛又被称作“东方夏威夷”,以它美丽的景色,别具风味的食物和独特的风俗而闻名。每年有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体验海南岛的风情。
学生都能运用赏析过的范文的基本框架进行写作,上下文非常连贯,语义表达清楚。
当学生在对优秀范文有了整体印象,并在模仿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创造真正属于他们的作品。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所具有的话题广泛性及内容丰富性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平台,如地点介绍、人物介绍、说明文、通知、日记、信件、看图作文、图表作文、正反观点陈述、半开放或全开放式作文等。以下是一位学生在一次高考模拟考中写出的优秀作文。
As everybody knows that the traffic problems in our city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especially during the rush hours,so I think that it is high time for the city government to 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s.
First of all,we should repair the roads,for some of the roads are in bad condition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drivers to go through. Secondly,we should build more overpasses so as to cut down traffic jams. Thirdly,the production of cars should be controlled,for there are too many cars moving on the roads every day. As long as we do something like this,the traffic problem will be solved or at least the accident rate will be lowered,and I do hope our government will accept my suggestions.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开始注重并尽量得体地使用高级词汇了,对文章的整体布局把握非常到位,连接语的使用自然连贯,还使用了较多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和句型等。这些都是获取高分的重要法宝,也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3. 创新批改,巧用评价
训练学生自我修改时,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如下自我评估的参考问题,让学生充当自己作品的第一读者和评卷老师:内容要点是否齐全?单词拼写、大小写是否正确?词性与句子成分是否对应?主谓是否一致?句子成分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指导同伴互改时,教师可先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白各个档次的要求,然后抽选几篇不同档次的书面表达,师生们一起讨论并批改,综合大家的意见归档并给分。然后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把其余的书面表达作业随机分发到各个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传阅交流、批改评议、汇总问题和提出建议,并选出优秀的文章共同欣赏,张贴展览。
通过对高三前3次段考数据的分析,学生的基础写作成绩上升的趋势较为明显。尤其在梅州市一模考试,我所任教的班级英语基础写作平均分6.9分,明显高于年级平均分5.4分。通过对每位学生的英语作文逐一分析,我发现学生减少了时态、人称和数的错误,语言表达准确到位,初步学会了布局谋篇,篇章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12.教育教学随笔写作基础 篇十二
自1998年国家教委为了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变化, 在本科生专业目录的艺术类中增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来, 我国高校在广播电视编导类人才教育和教学领域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 在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知识视野的开阔和艺术文化修养的提高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人数每年迅猛增长, 各高校录取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在火爆的招生面前, 就业难题日益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 中国的传媒产业早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粗放型发展朝着集约型、品牌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提高人才竞争力, 必须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下功夫, 对精品课程重点培养、着重强调, 通过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性创意, 从事和提升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 切实突破专业发展瓶颈, 推动专业发展。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 基础写作技能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位课程与核心课程。
1.在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大趋势下, 文化产业呼吁培养大量的新型广播电视写作人才。从目前来看, 中国的文化产业分为传统和新兴两大类型, 如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产业、音乐产业属于传统类型, 而会展、游戏与新媒体等属于新兴类型。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各产业门类对新型写作人才的需求也是如饥似渴。例如, 影视广告传播业需要固定的编创团队进行分工和合作;报刊和图书出版业需要大量的编辑写手;会展和企业策划需要大量的创作人才;各类网站、游戏等新媒体, 需要创作团队来撰写文案。由此可见, 写作技能处于整个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始发端, 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主题、文案、脚本或策划资源, 正是写作者的灵感和技能承担整个文化产业的需要。
相比较于文化产业对专门写作人才的如饥似渴, 我们的教学现实却是简单粗暴。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写作课程一般分为基础写作和剧作两大类型。前者的设置往往偏向于理论的学术研究, 注重基础写作知识的讲解, 学生缺乏系统具体的实作, 对创意类写作文本没有形成直观具体的了解;后者的设置往往偏于制作的实践过程, 成为摄制课程的简单铺垫, 学生因为缺乏对写作过程的感性体验和写作实践无法深入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中。如此背景之下, 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不高, 不仅不能写出有创意的文学作品, 连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字也很难完成, 供求严重错位的现象出现, 影视编导创意写作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创意人才的稀缺资源。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态势向高校的写作教育提出新的使命, 培养大量的新型广播电视写作人才和创意人才迫在眉睫。
2.培养新型创意写作人才, 体现广播电视编导学科人专业特色。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而言, 传统基础写作类课程, 理论性太强, 不能从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拓展到专业性技能教育、实践性创意教育方面, 显得枯燥单调, 无法激励学生的创作意识, 无法实现创意写作过程。相比较而言, 影视摄影与制作等实践性课程应用性强, 容易迎合市场, 备受学生重视。然而, 专门的摄影与制作专业已然存在, 势必对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就业造成压力。在一个日益专业化的市场下, 最没有专业特色的学生自然是找不到工作的。
因此, 在新形势下, 我们急切需要摆脱旧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培养新型广播电视编导创意写作人才, 即具有从事口头的或书面的文学创意表征能力和技巧的文字工作者。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体系的创新建构
与此前的写作模式相比较, 这种新型写作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培养文字写手或格式化的应用文写作者, 而是从激发学生的人生感悟和文学体验入手, 将文学创意思维的技巧和技能培训与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独立人格意识和创造取向思维结合起来。新型写作人才和创意人才更多的是迎合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特性, 又源自文化积累, 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运用, 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 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职业人, 这是对广播电视编导学科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因此, 整个课程在体系设置上, 主要凸显“一体两翼”的特色。
所谓的“一体”, 是以文类写作为主体, 设计思路主要面向文学消费、创意文化产业两个编导类学生就业方向, 使学生掌握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两大文类。在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中, 重点训练学生二度创作能力以及纸质媒体向影视文本转换的能力。而生产类创意文本训练, 重在文案写作和活动策划方向。当学生掌握此文类特点, 能进行熟练写作后, 无疑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拓展就业空间, 同时为今后的剧作类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写作课程成为融会贯通大学四年写作课程的平台,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持续、均衡的发展。
所谓“两翼”, 是指以学生思维开拓和写作技能培养为手段, 通过脑力激荡、专项技能与系统写作三大模块的训练, 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很大, 除了文学消费和创意文化产业外, 也能从事一般事务性工作。当然, 前提是必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能够完成工具类功能文本的写作。新型教学模式, 以思维开拓和写作技能培养为两翼, 既使学生建构起体系鲜明、层次清晰的写作思维体系, 从理论和思维层面提升他们的写作修养, 同时通过对写作技能的体会和领悟、实践与创新, 最终使他们的写作兴趣得到激发, 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能够全面适应社会要求, 为就业拓展空间和渠道。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既扩大编导类学生的知识视野, 提高他们的艺术文化修养, 同时从素质教育、知识教育拓展到专业性技能教育、实践性创意教育方面来, 真正实现通过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性创意, 来从事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内容的创新设计
传统基础写作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 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上, 更看重学生对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的了解程度, 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理论性强, 实践性差, 针对性极弱。新型广播电视编导创意写作课程系统, 着力改变这种将基础写作等同于写作理论的倾向。新型广播电视编导创意写作课程体系, 是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遵循写作学普遍原理, 通过模块化专项创新写作训练, 开展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创作过程。课程更尊重学生写作经历、能力、禀赋和个人兴趣爱好, 有利于形成个人风格和可持续写作的培训方案, 通过创意写作课程模块体系的建立, 使学生了解写作行为过程体系, 熟化各阶段技能, 用机制来保护创意人才, 培育创意作品, 为创意写作人才提供特殊通道和平台。
课程分为四大内容板块:
A.脑力激荡。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写作原理的基础上, 开发出脑力激荡阶段。此模块, 重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脑力激荡、感知联移、想象移情等训练方式的使用, 结合户外采风、参观考察、 人物采访、沉思神游等手段, 激活学生大脑和感官, 为写作素材的收集和学生认知的开阔打下基础。
B.专项技能。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写作技法知识的基础上, 针对创意写作的特点, 开发专项技能写作阶段。此模块, 重在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基础性培养。通过创意阅读、视角转换、文体转换、拼贴训练等方式的使用, 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写作状态, 锻炼专项技能。
C.系统写作。经历专项技能基础性培养后, 创意写作进入系统写作训练阶段。学生通过收集、选择写作素材, 开列提纲, 提炼主题, 培育意象, 确立故事发展动力与阻力, 设置故事情节、场景描写、人物刻画、 对话描写等具体内容, 完成作品。通过修改、润色和提高, 完善作品。此阶段, 教师将帮助学生引入投稿、申请出版资助、出售作品版权等活动, 使创意写作课程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使教学活动实现从人才培养到作品孵化的转换。
D.文类训练: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写作文体知识的基础上, 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点以及市场就业形势, 开发出文类训练模块。此阶段, 主要面向文学消费、创意文化产业两个就业方向, 向学生介绍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两大文类。在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中, 重点训练学生二度创作能力以及纸质媒体向影视文本转换的能力;生产类创意文本训练, 重在文案写作和活动策划方向。
通过四大课程板块的开展, 延伸写作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应用性, 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得到新维度的开发和提升, 符合社会变迁的大趋势, 顺应时代文化的发展。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新形势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亟须开拓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培养文字写手或格式化的应用文写作者, 而是通过一体两翼的课程设置和四大模块的课程展开, 从激发学生的人生感悟和文学体验入手, 将文学创意思维的技巧和技能培训与学生的人文关怀的精神、独立人格的意识和创造取向的思维结合起来, 延伸写作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应用性, 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得到新维度的开发和提升, 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一体两翼,脑力激荡,专项技能,系统写作,文类训练
参考文献
[1]刘新业.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状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5) .
[2]王春枝.影视合流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素质教育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3) .
[3]马莉莎.新就业形势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0) .
[4]董立娟, 李法玲.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4) .
13.教育教学随笔写作基础 篇十三
Here,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o you a TV program named Learning Chinese, which is on the (去掉)CCTV 9, the (an) international TV chennel (channel). From Tuesday to Satuaday, at 09:15 and 15:15, the program would be (is broadcast) on TV. The program is hosted by Da Shan, a Canadian, who has a lot of experience in learning Chinese. Including Communicate in Chinese and Travel in Chinese, the program add (added) the (去掉) Sport (Sports) in Chinese during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This program is not only easy and insterenting to under and studay, but also help the world know more about Chinese culture.
老师点评:本文基本上把信息点都写全了,并且结构和顺序安排得比较合理,有一定的句式变化,如同位语和定语从句的使用,分词作状语等,粗体字为本文的亮点词句。不足之处在于出现了太多的低级错误,特别是常用词的拼写错误,如划线词。评分:9(如果减少这些单词错误,本文可以得11分)
2读写任务
The mi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Peter went on walking when he saw water was still running, and said it is (was) none of my (his) business. (While) Mary rush (rushed) to turn the tap off, and was very disappointed when hearing what Peter said.
I was very disappointed when I knew what Peter did. Peter thought he wasn’t resposible for the running water. However, we can solve this matter very easily. (两句的逻辑关系不能用However)
This story reminded me of a experience that happened to me. One day, on my way home, I happened to see a crowd of people. When I rush to see what happened, (was happening) I found that a man (was) lying on the ground, and (去掉)asking for help. However, the people didn’t come to offer their help. In the end, the doctor came and found that the man was out of breath.
From the two stories, I though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in our mind.
老师点评:本文的summary部分要点总结比较到位,但出现了错误(得3分),第二部分的段落结构安排得比较合理,有过渡句。亮点词汇、句式不多,见粗体字;不足之处在于出现了几次时态错误和句子结构错误。如划线词、句。最后的总结稍显简单。评分:3+13=16
【教育教学随笔写作基础】推荐阅读:
教育随笔写作:教育没有预演10-25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07-28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08-09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随笔11-04
我的教育教学随笔、感悟07-05
幼儿园教育教学随笔简单08-10
英语写作教学与素质教育07-06
关于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