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不文明的礼仪

2024-07-24

餐桌上不文明的礼仪(精选16篇)

1.餐桌上不文明的礼仪 篇一

餐桌礼仪文明

今天,我从何老师的作文课上了解到英国父母从餐桌上开始教育孩子的故事,给我很大的启发,餐桌的文明礼仪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社会技能。

我细细阅读,发现了英国父母非常注意鼓励孩子自己用餐。这倒没什么,可是英国的孩子居然从一周岁就开始自己尝试进餐了。要知道,我小时候,要吃一顿饭,可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老爸老妈千哄万哄的,我才可能吃上那么一两口,直到上小学,偶尔还是父母亲喂我呢。我还知道英国的`父母在孩子五岁左右就让孩子帮忙在厨房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他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而且也能锻炼孩子自己劳动的能力。再回头看看我自己,到了七岁,都还没有帮父母在厨房中做过什么事儿,有时候一时兴起,想起来了,去厨房里晃悠几圈。原本想摆放餐具吧,爸妈又怕我摔了,到了吃饭时,又是一个三请四请请不动,老爸老妈叫了好几遍,应了好几声,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走出来。自然,餐前工作是一项都未做。吃完饭,“拍拍屁股”走人喽!

我真是越看越惊讶,人家孩子那么小就可以帮父母做一些事儿,可我呢,这么大了还没帮父母做过什么事。而且,英国的孩子,从小就学习用餐的礼仪,比如,有客人到家中吃饭,英国的孩子就让客人先用餐,而后才是自己,而我呢,平时,有客人到家里吃饭,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一顿狼吞虎咽。平时都没这么能吃,客人一来好像要跟客人一比高低似的。想起来,真是有些愧疚啊

原来,何老师也是让我们接受一些教育啊。我如梦初醒,忽然意识到,我一定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无论是餐桌上的,还是生活中的。我总不能被比我还小的孩子该比下去吧!

 

2.餐桌上不文明的礼仪 篇二

关键词:小学生,餐桌礼仪,教育

餐桌礼仪最关注的就是细节之处,家长不会太关注孩子在餐桌上的礼仪培养,认为只是很小的方面,但是,往往细节能够决定成败,从细节的处理之处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习惯以及做事方法等,只有关注细节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所以,必须要从小关注对学生细节之处的培养。

一、小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餐桌礼仪

由于现在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加优越、富足的生活,很小就把孩子送到自己的父母身边培养,由于长辈比较溺爱孩子,家长短时间接触没有办法看出来孩子在生活中的变化,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要无限地宠爱孩子,所以有了以下的几种表现:

表现一:孩子是家里的中心,孩子想吃什么马上满足,全家人的餐潽要跟着孩子的喜好决定,不喜欢吃的绝对不能上桌。

表现二:在家里,有好吃的、孩子爱吃的菜都是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可以随便吃。这样就养成孩子在餐桌上比较霸道的习惯,即使是出去吃饭,也是把自己喜欢的菜放在自己面前。在餐桌上也没有办法立即改掉孩子的这种毛病,让大人感觉到非常的难堪。

表现三:没有正确的坐姿,甚至出现乱敲桌子、碗筷的现象。

表现四:吃相不雅观,对自己喜欢的菜大口咀嚼,塞了满满一嘴,或者是用自己的筷子在餐盘中挑出自己喜欢的吃的,餐盘如“战场”一般,非常乱。

表现五:以自己为准,没有对长辈的尊重和礼貌等。

二、如何纠正小学生餐桌礼仪的教育

1. 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认知和训练

良好的行为养成是需要一段过程的,在最开始要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训练。学校方面,可以利用课堂的渠道对学生开展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的活动课程、午会和课间进行对文明用餐的宣传,还有用餐礼仪细则的落实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教育手段,增强记忆。例如,把用餐礼仪变成儿歌,在课前、开饭之前让学生朗诵,把这些习惯形成一种意识,让学生可以改掉自身存在的餐桌上的不足之处。

2. 营造氛围,争取“文明用餐”章

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改掉自己原有的习惯,树立起良好的用餐文明,可以在班级里营造出来用餐文明细则。在每个班级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他们需要改善的争章要求,学校进行统一的刻章和图标的制作,然后把需要实现的目标制订在墙上,教师可以根据目标进行不同的训练,鼓励学生根据目标进行训练,争取为班级得到奖章和荣誉,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用餐礼仪,改正学生的行为,通过竞争的方式把这个行为养成的时间缩短。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改变速度,可以在广播或者是比较大的会议上对获得奖章多的班级进行表扬,营造一种用餐礼仪“比、学、赶、超”的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够为班级作出贡献,并且不断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

3. 主题研讨,达到最佳教育实效

在班级班会上,可以把“文明用餐”形成主题教学研讨的形式,通过教师的渲染和教学,提升班级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用餐”的重视程度,每个班级都要积极宣传文明用餐的重要性,对于开展效果比较好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让大家都能找到更好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取长补短,加上自己在班会上的不断宣导,能够改善学生不良的用餐习惯。

4. 过程性评价,将行为习惯逐渐内化

及时准确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表现出来的用餐结果,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关注整个养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其他方面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自我评价还有相互评价,在家长会上,也可以让家长说一下孩子在家中的改变。通过这样的反馈,能够让教师及时调整讲课方向,建立多角度、多渠道的讲课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内在行为修养。

总之,纠正学生的餐桌礼仪要从小做起。但是,也要意识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很快有非常大的效果和进展,所以,教师应该细化教育目标,把每一个细节内容落实到讲课内容上,并且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统一,让学生的行为素养逐渐形成,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3.美国家庭的餐桌礼仪 篇三

第一次在美国朋友家就餐,我就惊呆了。朋友家一岁半的孩子,自己坐在餐椅上,从头到尾,自己吃完饭。尽管他拿勺子的动作还很笨拙,但他不慌不忙,一勺一勺地吃得很认真。掉在桌上的饭粒,他很自然地用手捡起来吃掉。吃完,他一边把围嘴解下来,一边说:“我吃完了!”父母把他抱下餐椅,他收拾起桌上的骨头等杂物,倒进垃圾桶,再踮着脚尖把碗放进水池。一切都是那么熟练和自然,一看就知道,他很早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美国人认为,餐桌教育是育儿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重视“吃饱”以外的其他事,如孩子能主动吃饭并享受吃饭的过程,遵守就餐礼仪,学会在餐前、餐后布置与收拾餐桌,接待客人等。

美国孩子从会拿勺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尽管他们会弄得满身、满地都是饭粒,但通过几个月的训练,他们的手脑达到平衡,可稳当地把勺子放入嘴中。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因为吃饭是自己的事,只有主动去吃饭,才会真正享受吃饭的乐趣,而且到点吃饭,逾时不候,若孩子当时因玩耍不肯吃饭,就要饿肚子。这一点对中国父母来说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让孩子饿着?朋友告诉我,这正是为了培养孩子严格遵守用餐时间、主动吃饭的概念。

4.餐桌礼仪的酒会礼仪 篇四

酒会或鸡尾酒会,是外交人士沙龙聚会常用的形式,如为某外交官的到、离任,为纪念某节日、某历史事件等,邀请驻在国相应官员和外交团的同事聚会,往往举行酒会。

●鸡尾酒

英文Cocktail,意即公鸡尾,引申为酒会或鸡尾酒会,发端于美国,已有2历史,是国际上目前流行的一种招待客人的方式。

鸡尾酒属混合酒,是以烈性酒或葡萄酒为酒基,再配以果汁、蛋清、糖等调制而成的。由于这些饮料比重、颜色不同,配制在一起时,在杯子里一时难以融合在一起,而形成若干层次、色调,好像美丽的公鸡尾巴,故名。鸡尾酒色泽细腻、优雅、华丽,口感清新、圆润、爽洁,是一种颇具魅力的`饮品。西方男士比较喜爱的鸡尾酒,多为以金酒(GIN)、威士忌为基酒配制而成,而女性则钟情于用鲜奶油配制的鸡尾酒,如“亚历山大”等。

●配制

鸡尾酒配制技术相当复杂,有专用的工具,讲究的手法,用料的比例,由调酒师完成。最简单的配制方法是勾兑,如将朗姆酒少许先倒进杯子里,再把配料按比例,照一定步骤沿着杯壁缓慢倒入杯内,一杯不同色调、层次分明的鸡尾酒,就配制出来了。

使用同样的材料、工具,但手法不同,也会配制出不同味道的鸡尾酒。据说世界上的鸡尾酒的品种有数千种之多,像血腥玛丽、红粉佳人、天使之吻、飞天蚱蜢等。闻其名,便可想象到它的美丽色彩。

●酒会

有的酒会搞得很气派,甚至用“盛大鸡尾酒会”形容,但一般来讲,它是一种简朴的招待会形式,其隆重程度低于正式宴会。举办酒会时间一般在白天,避开人们习惯的就餐时间。有时请柬上,会注明酒会延续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客人迟到一会儿,或提前几分钟退场,也不为失礼。

酒会现场设酒水台,或由服务生将酒、水送到客人面前,供客人选用。场内不设座椅,客人可以自由走动、交谈。

酒会供应的酒类较多,以葡萄酒类为主,烈性酒较少。另外,如啤酒、可口可乐、矿泉水、橙汁、雪碧等常见饮料,配备也很齐全。

酒会上常见的情形是,人们手持酒杯或饮料杯,或站立,或走动,温文尔雅,寒暄、交谈,偶尔啜饮一小口杯中物或品尝一点服务员送上的小吃。

鸡尾酒常见于酒吧,而在人数众多的外交酒会上,常常喝不到鸡尾酒。调酒师来不及为每人配制一杯鸡尾酒,所以不少人只好拿一杯酒或饮料,就忙着找对象“聊”去了。

●饮酒

酒会上个人举止重要,毋须多说,而饮酒礼仪更讲究,如不可牛饮,不可劝酒、灌酒,而是斯文地小口品尝。

如果是第一次饮用某种酒,最好先尝试一下,即先喝一小口,不要急着下咽,而是在口中充分品味,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

饮酒次序是,先从度数低的开始,逐渐升级,最后饮少许烈性酒;先喝甜的,后喝干(不甜)的;先喝白的,后喝红的。

西方人饮酒,对酒的温度颇为讲究,如香槟酒需5°C、白葡萄酒10°C、红葡萄酒15°C,因为这些酒只有在这种温度时,口感才最好。

饮用常温酒,手可握杯身,而饮用上述酒品,以及带冰块的酒、鸡尾酒或其它冰镇酒,就不能手握杯子的盛酒部分,而是手持酒杯杯脚,以免让适温斟上的酒变热,影响酒的口感。

中国人敬酒讲究满杯,而西礼对此却不以为然,不论葡萄酒还是烈性酒,均不斟满,特别是葡萄酒,只及杯子的1/4,甚至更少;烈性酒半杯上下就行了。

喝酒要适可而止,避免出现事故。忌酒、戒酒者,可如实告人,并处理得当。如拒绝饮酒时,把酒杯反扣在桌上,就是失礼行为。不饮酒者,如穆斯林,可以饮料代酒与人干杯。

5.各国的餐桌礼仪 篇五

韩国:如果长辈给你倒酒,要双手接过杯子。接过杯子后,要轻轻地抿一口以示尊重。在长辈未开始用餐前不要用餐。

俄罗斯:不要把伏特加和别的酒或饮料混合,也不要拒绝别人递给你的伏特加。

意大利:在披萨上加上干酪被认为是罪恶的。实际上,很多意大利菜都是不需要额外再加配料的。只有在正午前才喝卡布奇诺,如果你在下午喝卡布奇诺,你肯定会被贴上游客的标签。如果想喝,喝一杯浓缩咖啡吧。

法国:不要把面包当做开胃品,淀粉混合物尤其是加上奶油的淀粉混合物是在餐后才吃的。

泰国:不要用叉子把食物送进嘴里,叉子是用来把食物放在勺子里的。只有单独的非米饭类的食物才可以这样使用叉子。

中东、印度和非洲部分地区:不要用左手用餐,因为某些特别的原因,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

中国南部和香港:吃饭的时候翻鱼会带来厄运。要么不吃另一边的鱼,要么把鱼骨拿开来吃另一边鱼。

中东:当你与贝都因人喝咖啡的时候,在最后要摇一摇杯子,如果不摇杯子,你一喝完,服务员就会给你继续加满咖啡。如果你不想喝了,记得把杯子倾斜两到三次。

智利:不要用手取任何事物,在南美洲,就餐礼仪都很正式。

6.韩国的餐桌礼仪 篇六

2、长辈先动筷

3、不可以取长辈未取的食物

4、少讲话

5、取桌上的食物时必需使用筷子

6、吃饭必需用汤匙

7、汤匙和筷子不可以同时使用

8、吃饭的时候不可以把碗托起

9、不可以把汤匙和筷子放到桌上的器皿上

10、长辈不离桌前不可以离开桌子

拓展阅读

韩国餐桌上与中国不同的地方

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所以你一定要记住桌子上的饭碗是不能用手碰的,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然后你会注意到饭碗是不锈钢制的(在家里或高级餐厅时,用用陶瓷制的饭碗),圆底带盖地“坐”在桌子上,没有供你的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饭传导给碗的热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盖,你可以取下来随意地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你的左手就一定听话,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

在上述中也许你会注意到:韩国人是用勺子喝汤、吃饭的。这与中国人、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不同。韩国人同时使用勺子和筷子并不是最近的发明,而是源于古代。在国立公州博物馆中,我就看过有百济时代的铁制勺子和筷子摆在一起。在朝语中,除了有分别表示勺子和筷子的单词外,还用两个字母来同时表示勺子和筷子摆在一起。

7.餐桌上不文明的礼仪 篇七

餐具是人们进餐时的必备工具。而在中西的文化中,由于地域或所食食物的不同,人们的餐具也各不相同。筷子是中国主要的用餐工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国粹。餐具的摆放体现了人们对餐具使用的礼仪。在中国宴会上,水杯放在菜上方,酒杯放在用上,而西餐中,叉子放在左侧,刀具和匙子放在右侧。西方讲究用餐者需按上菜顺序,由外向里来使用餐具 ;中国则是随着上菜的顺序,各自使用自己的餐具。在使用餐具时我们要遵守一定的礼仪,例如 :不可以挥舞筷子,用餐时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素质和素养。同样在西方餐具的使用也是有规范的,例如西餐,以右手持刀,左手持叉, 当中止用餐时,刀叉和刀匙放在盘中,而且叉齿要向上。不同的餐具是讲究不同的礼仪的。

座位的顺序是餐桌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人在进行座位安排时,讲究许多原则,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中国餐桌的礼仪时比较严格的。如家庭有客人拜访,通常是由男士来陪客,男士先就餐,而女士后就餐。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很尊重妇女的地位。西方是按照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来作为宴会安排座位的标准。面对房门的座位为上座,即是最尊贵的位置。原则有二,其一是以主人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为上,依次排列。其二是男女主人是最重要的位置,通常是以右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离门最远的, 面对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而西方则不然,西方夫妇座位在同一边,但不相连,这与中国的并坐不同。西方餐桌大多具有很大很长的特点,西方人喜欢交友,所以座次与中国不太一样,他们以右手为尊、男女混坐,男主人右边是第一女主宾,左手边是第二女主宾。女主宾右侧是第一男主宾,左侧是第二男主宾,西方的分坐制是为了更好的交流,中国人喜欢扎堆,往往喜欢和关系好的、认识的人坐在一起搞小团体,而西方人则是把吃饭当成一个认识新朋友的机会,所以在就餐中规定男女分开坐,和认识的人也要分开坐。这体现的是对女性的尊重,中国长期的封建思想缺乏对女士的尊重,所以中国女性的座位在安排上也不显著。

各国文化的不同,首先体现在饮食的不同,同时饮食也反映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中国作为一个蕴藏着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是丰富而独特。中国的饮食观念重视“味”,而西方则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中国在品尝菜时,常常用好吃或不好吃来形容,中国人对饮食还讲究要色相、味道好吃,特别是食物的味道,可以说中国人是感性的思维,对饮食美追求的感性已经超过了理性。在西方人看来,食物是用来充饥的。而西方人对于食物的概念则是用来充饥的,相对中国而言,西方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所以西方人更健壮,肩膀宽,体格好。西方重视“营养”,中方看重“味道”,体现了西方对待饮食是个理性的思维。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在中国餐桌上筷子的使用礼仪是有严格要求的。例如 :不要将筷子竖着插入食物上,这是代表祭奠逝去的人的意味。和人谈话时,不要边说话边挥舞着筷子。应放下筷子,这是出于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筷子上若有残食物,不要去舔。这样很让人倒胃口。与中餐相比,西餐有所不同。用餐时,要注意切食物时,刀叉不要和盘子发出声音。餐桌礼仪是各国不同饮食文化的结果,通过了解不同的礼仪来指引我们更加自如、得体地在餐桌上表现自己。

世界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风土人情其历史发展造就了世界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不同的餐桌文化。本文通过餐具、座位安排、餐桌食物、餐桌文化等方面入手,分析中西餐文化的差异,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以客观、尊重、宽容的态度看待西方文化,以便我们在涉外或外交晚宴上举止得体、自如地表现出良好的风范。可以说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异是感性与理性的差异。虽然中西在餐桌文化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差异,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的不断交流,这种差异也变得模糊了,中西餐桌文化的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使二者之间更趋于科学与完善。

摘要:餐桌文化由很多方面组成,例如:餐具,餐桌礼仪,座次安排等。在中外交流中,餐桌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餐桌上的一举一动表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礼节与文明。所以餐桌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餐桌文化角度出发,来分析中西餐桌文化差异,目的是从中取其精华,来丰富我们的文化的同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美丽。

关键词:饮食,礼仪,差异

参考文献

[1]王仁湘.肖潇.图说中国文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赵红群.世界饮食文化.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3]杨中碧.礼仪与文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八

一、在情境创设中融合餐桌礼仪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场所,利用幼儿园的优良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餐桌礼仪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能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活动室是幼儿学习、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墙面布置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学期初,就应抓住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模式,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室坏境的布置,让他们成为班级环境的创造者、设计者和拥有者。例如:可在班级设置一个特色版块,版块上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布置相关的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幼儿进餐图、通俗简短的儿歌、各种卡通食物图等方式,让幼儿感受进餐的愉快氛围,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餐桌礼仪

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可将餐桌礼仪教育渗透在语言、社会、健康等学科中,例如:在语言活动《悯农》和劳动《给种植园地拔草》等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社会活动《做客》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愉快地练习进餐的正确姿势,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好!”“谢谢”、“请”等,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在健康活动《尝一尝》中,让幼儿品尝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蔬菜,了解这几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和幼儿共同创作三字谣,利用朗朗上口的三字谣引导幼儿,在无形中形成好的用餐习惯,并在幼儿朗诵中辐射到每个家庭,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如:《餐前三字谣》:进餐前,要洗手;挽起袖,打湿手;涂肥皂,搓搓手;冲干净,甩一甩;毛巾擦,开小花;入座位,静等待。《餐中三字谣》:身体正,心欢畅;脚并拢,桌下放;左扶碗,右拿筷;一口饭,一口菜;细细嚼,慢慢咽;食五谷,更健康。《餐后三字谣》:吃干净,再离桌;碗和筷,轻轻放;漱漱口,擦擦嘴;安心等,话勿多;大家来,排好队;拉好手,散步去。

三、在榜样示范下强化餐桌礼仪

幼儿模仿力强,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占主导地位。为了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并形成习惯,可采用以下几点做法:一通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的思想和优秀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去影响幼儿,如《漏嘴巴的小弟弟》教育幼儿要养成好习惯。二是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为做榜样。例如:嘉奇小朋友吃饭总是左手扶好碗,这样饭碗就不会翻倒,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讨论,使孩子真正认识到左扶碗,右拿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好习惯。三是用教师良好的言行去感染幼儿。在幼儿心目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乐于模仿,都是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化为幼儿的行动,所有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好。

四、在家园合作中巩固餐桌礼仪

幼儿园的餐桌礼仪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为了使餐桌礼仪教育不流于形式,克服幼儿在幼儿园习惯好,回家又是老样子的问题,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餐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也可以通过家长园地、家校路路通,定期对家长进行“幼儿餐桌礼仪讲座”,向家长宣传餐桌礼仪教育的教育方法;再次,举行家长开放日的时候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的活动,了解孩子在活动中表现,以便及时地配合学校教育。采取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参与活动等形式,与家长交流互动,发挥家教优势,家园同步培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中国餐桌礼仪的介绍 篇九

中国餐桌礼仪常识

1.入座。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2.点菜。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当然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再来一点餐后甜品,最后上水果。在点菜时还应该顾忌到客人的口味。

3.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辈动筷。吃饭喝汤时声音小一些,不要打扰到同桌人。特别是有的人吃饭喜欢吧唧嘴,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

4.进食有骨头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往桌上吐,也不要往地上吐,影响同桌的胃口。最好是用手把骨头放到自己的碟子里。

5.夹菜。为客人夹菜,一定要用公筷,卫生又礼貌。

6.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得“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原则。

7.敬酒。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中国餐桌礼仪禁忌

1.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影响同桌的胃口。

2.用筷。不要把筷子直直的插到饭菜中间,寓意很不好;不要越过别人的筷子去夹菜;不要因为要找自己喜欢的菜就用筷子在碗里扒拉;不要用筷子剔牙。

3.菜再美味,也记得不要一味埋头苦干哦,适时地和周围的人说几句风趣又不失礼的话调节气氛。

4.进餐时不要打嗝或是发出其他不文雅的声音。

5.如果宴席尚未结束,但是你已经用好餐了,也不用随意离席,等主人或主宾离席再走。

6.为别人夹菜记得“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

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民族有自己的饮食禁忌,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尊重他人也能为自己赢得尊重。

10.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 篇十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讲究细嚼慢咽,其饮食特点是重食,重味,重养和重理。

除此之外,中国饮食还讲究色香味俱全,餐桌上的菜肴一般都精致美观,荤素搭配得当,甚至每道菜都拥有独特的菜名,使人听之欲尝。

而西方人讲究效率,珍惜时间,所以快餐店在城市中大行其道。

其饮食以生、冷、甜为主,注重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工艺严谨,注重色泽。

二、中西方座位安排次序的差异

中国人安排座位以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为标准。

受人尊敬、德高望重或年长者坐主位,而主位即首席的位置是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处,其他人的座位按照“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左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下依此递推”的原则安排。

在中国有许多地区甚至存在着妇女不上席的习俗,甚至是许多关于家居风水学上的研究。

与中国不同,西方人在排座位时以女士优先,“男女主人坐于席之两端,客坐两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同样以男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是西方人安排座位的标准。

三、中西方餐具使用的差异

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碗,碟子和餐盘等,中国人一般用右手拿筷子,用筷子夹菜,偶尔使用勺子来喝汤。

而西方人则善用刀叉,喜欢使用餐巾,也用盘子和碟子等,但不使用碗。

四、中西方餐桌用语的差异

中国人素来有谦虚的精神,这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上也表露无疑。

在中国宴请宾客时,即使餐桌上的菜肴种类繁多,主人也会谦虚地说,“菜不多,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担待”而当被大家称赞饭菜可口好吃时,主人则会说“哪里哪里,一些家常便菜,能入大家之口,这是某某的荣幸啊!”

而西方人在餐桌上则表现的十分随意,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他们会很自豪地说:“Help yourselves!”,而当他们得到称赞是,他们也会说:“Thank you!”这正是他们自信的表现。

五、中西方餐桌行为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热闹,在就餐时喜欢聊聊家常,或者用餐桌中或者用餐后在中式餐桌上高谈阔论或玩一些游戏,如行酒令等。

在宴请宾客时,主人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他们的热情。

11.餐桌礼仪不容小觑 篇十一

十几天的合作,彼此都逐渐熟悉起来。投资方代表邀请公司里为谈判工作服务的女员工一同参加。于是晚宴当天,投资方谈判代表和公司老总、副总、谈判代表、参与服务的女员工一同吃饭。

美味佳肴摆满一桌,服务员礼貌地倒上红酒,这时女士们提议不喝酒,只喝热饮料——露露,公司老总马上吩咐服务员去准备。就在服务员端着几罐露露上桌时,公司老总接了一个电话,他向投资方谈判代表深表歉意,然后神色匆匆地走出包间。

恰巧端来露露的服务员是新来的,她不懂规矩,随手就把几罐露露放在公司里为谈判提供服务的女员工旁边。这几名女员工没有任何谦让,就分别打开了放在她们旁边的露露,并且只把自己的杯子倒满。坐在投资方对面的公司副总面露不悦,轻声责怪服务员不懂得谁是主要客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表示。那几名女员工对副总的话置若罔闻,她们始终没有把未开启的露露给投资方代表送过去。

酒宴就这么开始了,投资方谈判代表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请服务员把己方女员工的杯子里都倒上白开水。一直到晚宴结束,服务员没有得到任何指令为投资方女士送来露露或其他热饮。而公司里的几名女士又吃又喝忙得不亦乐乎,她们把自己喜欢的菜都拨在一个盘子里,放在自己的旁边;几个人还私下谈论哪个菜好吃,然后“群而攻之”。

第二天,正式簽合同的时间到了,投资方却没有出现,这时公司老板接到电话,投资方说有急事已经全体返程,签合同一事以后再说。

那天在餐桌上,投资方谈判代表中,有一位女士是投资方董事长的妹妹。在洽谈过程中,她隐隐感到公司哪里不对劲,但是表面看不出来,公司代表热情主动,方案设计合理周密。谈判结束后,她特意要求所有参与谈判的公司员工都参加晚宴,果然问题就出现了。

按理说,签合同应该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出于对投资方的尊重,老总不应该缺席,但事出有因,他临时离开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需要公司的副总站出来掌控局面,但从几罐饮料可以看出,手下的员工都无视他的存在,他却听之任之,无能为力。那几名女员工在餐桌上如此没有规矩,不懂礼仪,这就说明,这个公司存在的问题肯定是致命的。

后来投资方又找到一个合作公司,餐桌上,这家公司的老总语言得体,员工彬彬有礼。

事实证明,投资方的选择是正确的。不久,第一家公司因为管理不善,人心涣散,很快濒临倒闭;而第二个公司领导有方,员工有团队意识,成为他们很好的合作伙伴。

12.世界主要的餐桌礼仪 篇十二

若要添菜,可将餐叉朝下,置于盘上。

取走盘中最后一份食物,若盘中留下一人份时,可考虑分而食之。

日本:吃饭大声咂吧,在日本被视为礼貌之举。

自己倒饮料,食客为彼此倒饮料,才符合传统习俗。

泰国:饭局其实是个社交场合,最有钱的那个自然会买单。

将筷子插在碗中,那很不吉利。

墨西哥:等主人说完“用餐愉快”(Buen Provecho)后,再开始吃喝。

准时赴宴,迟到30分钟以上,并不为过。

中东:用餐时保持安静,用左手递食物。

德国:取食时,能切多大切多大,在德国,这意在称赞厨师技艺高超,做出的料理入口即化。

吃沙拉时切生菜,食客不妨用餐叉叉起食用。

蒙古:持杯时,手掌朝上,将牛奶或乳制品洒在地上。

蒙古人认为,这会带来厄运。

肯尼亚:餐前洗手,餐桌上甚至备有洗手盆。

抢在最老的男性长辈前用餐,要知道,家中最老的男性长辈享有优先用餐权。

智利:邀请女士先入座。

13.纠正小学生餐桌礼仪的教育见解 篇十三

关键词:小学生;餐桌礼仪;教育

餐桌礼仪最关注的就是细节之处,家长不会太关注孩子在餐桌上的礼仪培养,认为只是很小的方面,但是,往往细节能够决定成败,从细节的处理之处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习惯以及做事方法等,只有关注细节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所以,必须要从小关注对学生细节之处的培养。

一、小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餐桌礼仪

由于现在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加优越、富足的生活,很小就把孩子送到自己的父母身边培养,由于长辈比较溺爱孩子,家长短时间接触没有办法看出来孩子在生活中的变化,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要无限地宠爱孩子,所以有了以下的几种表现:

表现一:孩子是家里的中心,孩子想吃什么马上满足,全家人的餐潽要跟着孩子的喜好决定,不喜欢吃的绝对不能上桌。

表现二:在家里,有好吃的、孩子爱吃的菜都是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可以随便吃。这样就养成孩子在餐桌上比较霸道的习惯,即使是出去吃饭,也是把自己喜欢的菜放在自己面前。在餐桌上也没有办法立即改掉孩子的这种毛病,让大人感觉到非常的难堪。

表现三:没有正确的坐姿,甚至出现乱敲桌子、碗筷的现象。

表现四:吃相不雅观,对自己喜欢的菜大口咀嚼,塞了满满一嘴,或者是用自己的筷子在餐盘中挑出自己喜欢的吃的,餐盘如“战场”一般,非常乱。

表现五:以自己为准,没有对长辈的尊重和礼貌等。

二、如何纠正小学生餐桌礼仪的教育

1.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认知和训练

良好的行为养成是需要一段过程的,在最开始要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训练。学校方面,可以利用课堂的渠道对学生开展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的活动课程、午会和课间进行对文明用餐的宣传,还有用餐礼仪细则的落实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教育手段,增强记忆。例如,把用餐礼仪变成儿歌,在课前、开饭之前让学生朗诵,把这些习惯形成一种意识,让学生可以改掉自身存在的餐桌上的不足之处。

2.营造氛围,争取“文明用餐”章

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改掉自己原有的习惯,树立起良好的用餐文明,可以在班级里营造出来用餐文明细则。在每个班级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他们需要改善的争章要求,学校进行统一的刻章和图标的制作,然后把需要实现的目标制订在墙上,教师可以根据目标进行不同的训练,鼓励学生根据目标进行训练,争取为班级得到奖章和荣誉,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用餐礼仪,改正学生的行为,通过竞争的方式把这个行为养成的时间缩短。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改变速度,可以在广播或者是比较大的会议上对获得奖章多的班级进行表扬,营造一种用餐礼仪“比、学、赶、超”的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够为班级作出贡献,并且不断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

3.主题研讨,达到最佳教育实效

在班级班会上,可以把“文明用餐”形成主题教学研讨的形式,通过教师的渲染和教学,提升班级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用餐”的重视程度,每个班级都要积极宣传文明用餐的重要性,对于开展效果比较好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让大家都能找到更好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取长补短,加上自己在班会上的不断宣导,能够改善学生不良的用餐习惯。

4.过程性评价,将行为习惯逐渐内化

及时准确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養成,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表现出来的用餐结果,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关注整个养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其他方面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自我评价还有相互评价,在家长会上,也可以让家长说一下孩子在家中的改变。通过这样的反馈,能够让教师及时调整讲课方向,建立多角度、多渠道的讲课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内在行为修养。

14.餐桌上的礼仪教案 篇十四

一、导入

1、五一节马上到了,爸爸妈妈也许要带你去亲戚家做客。吃饭喽,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这时,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呀?

2、生举手回答,师点评!

3、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不仅仅平时待人接物要有礼仪,就连餐桌上吃饭还有很多讲究呢?好,我们来看个小故事吧。

4、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读一读故事屋。

自由读,指名读。

讨论:乐乐和刚刚在餐桌上的表现哪个好,为什么?(幻灯片出示)交流:乐乐好在哪儿?

板书: 尊敬长辈

5、小结:小朋友们,在餐桌上最能观察出一个人是否有涵养,尤其是一群人围坐一起吃饭时,很多细节我们都要注意,不然就会给人留下一个“没有修养”的坏印象。所以我们在餐桌上要做到下面几点:师领读,生跟读。在家时:

请长辈先入座。

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尽量不发出响声。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6、在家吃饭的礼仪我们知道了,那么平时,我们也经常在学校吃午饭,那么你觉得在学校吃饭时要怎么做? 生回答。

总结:师领读,生跟读。

7、活动,辨一辨。

学生做,交流。

8、拓展:

每个国家的餐桌礼仪,饮食文化都不一样,我们去英国看看他们的餐桌礼仪。阅读角,师读!

机动安排一个国家的餐桌礼仪。

9、小结,收获。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学下来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尊敬长辈

文明用餐

15.餐桌文化之餐桌座次礼仪 篇十五

2、“副陪”位置:副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二顺位,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贵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口。这个位置更多的是带动客人喝酒。

3、“三陪”位置:有些地方是没有这个位置的,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第二位置。他的主要作用是跟主陪一左一右把“主宾”夹在中间,便于照顾。

4、“主宾”位置:主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顺位,是客人里面职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贵者做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

5、“副主宾”位置:是客人一方的第二顺位。位置在“主陪”的左手方。

6、“三宾”位置: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三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右手方。

16.浅谈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篇十六

关键词 地域 文化 餐桌礼仪 文明发展

餐饮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始至终都是重要的部分之一。当然也成为了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拥有不同的餐饮文化。当你在和使用不同方式进餐的人一直吃饭时,如果你不了解他的饮食文化那你就会陷入尴尬。我们不可能将全世界的饮食文化全都列举出来。那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与美国的饮食文化中的不同。如果你被邀请参加一个重要的正式晚宴,那么你的餐饮知识会引领你走向成功。

一、中美餐桌礼仪对照

说到餐桌文化,它包括了很多关于文化与进食习惯的东西。就像饮食习惯是了解一个人或一个文化的最好的方法,让我们来通过中美不同的餐桌礼仪来更好的解读中美两国人吧。

(一)餐桌摆设

如我们所知,美国人的餐具是刀叉而中国人的是筷子。用具的不同导致了彼此的文化礼仪各不相同。让我们先来了解美国不同的餐桌摆设。

在美国,面包或沙拉的盘子要放在主盘的左边,而酒杯要放在右边。如果有面包刀,将它们刀柄朝右放在面包盘上。如果沙拉先上,吃沙拉的叉子就要放在离主叉稍远的左侧。如果有汤,汤匙要放在比刀稍远的盘子的右边。甜点的餐具,如小叉子和茶匙应平行的放在主盘上面,但经常也会与甜点一起上。为了方便,一些餐厅与宴会女主人不会依附这些规矩,而是在每个座位都放一个统一的用具。

如果有酒杯和水杯,酒杯要放在右侧刀子正上方的地方,而水杯要在酒杯的左侧偏向45度更接近用餐者的地方。咖啡或茶杯要放在餐具的右边,如果空间不够就放在餐具的上方。杯子的柄要指向右侧。

主人经常会为宾客提供餐巾布。而提供餐巾纸的时候,宾客要将其和餐巾布一样对待而不是团成团或撕成片。餐巾应放在盘子上或叉子的左侧。

如果你被一个美国家庭邀请用餐或与你的美国客人一起用餐,你需要谨记这些知识。否则他们会认为你很粗鲁,至少在餐桌上表现很不礼貌。

当然与此同时,当外国人来到中国经商或被中国的家庭邀请用餐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这样会更快的在中国取得成功或交到中国朋友。而作为中国人,应该更了解这些礼仪。否则就会被外国人取笑不了解自己的文化。

一般来说,中国现代的饮食与美国的相比更不拘礼节,尤其是与中国古代相比。中国的餐桌礼仪在封建王朝时期尤为复杂,他们可以为了一次晚宴而使用很多碗盘和餐具并且要尊重长辈,不失体面。而现在,一些礼仪仍广为人传。

尽管主人热情好客,我们也要记得将筷子水平的放在餐者面前,并将尖的一头指向左侧。要注意,中国的筷子是有钝的锥底,而日本的筷子则是尖的。如果有蘸酱,酱匙则会放在汤碗的上方。饭碗要放在汤匙手柄左侧的上方。将主菜碗放在汤匙的右上方。所有主菜都放在桌子的中心,而用餐者自己吃自己的,或者给宾客夹菜。我们可以说中国的餐桌文化就是筷子文化,任何小事都会影响你的方式甚至会给你带来麻烦。因此,了解一些关于筷子的规矩是没有坏处的。

筷子要用右手的拇指和其他两个前面的指头正确的握着。在不用的时候,要把筷子两端对齐的放置在桌子上。一般情况下筷子都是用右手使用,但有时也会出现左手使用的现象。尽管现在用哪一个手使用筷子都可以,但仍有少数人认为用左手使用筷子是不合礼数的,其中一种说法就是在圆桌上用餐时会给旁边的人造成麻烦。

在决定夹什么菜之后再下筷,而不能在盘子里翻来翻去。在夹菜的时候,决不能像使用叉子一样用筷子的尖部去叉,也不能撕开像蔬菜那样的大的菜品。而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下,一些小的菜品或像樱桃番茄和鱼丸那样难夹起的菜品是可以用叉的,但即使这样也会使一些传统主义者皱眉头。

(二)座位排序

美国的传统桌子是方形的,由于大部分人都是使用右手的,因此荣耀的位置是主人的右手边。男士要先帮助自己右侧的女士入座后才可入座。男主人要让女贵宾坐在自己的右手边,而女主人要由她左边的男贵宾邀请入座。为了移动方便,女士应从椅子的右侧入座。除非有特定的要求,其他的宾客都是没有主次之分随便坐的。

座次尽量要男女穿插着坐,当所有女士都入座后男士才可入座,主人应在开餐前最后入座。在私人住宅,主人应提供放置钱包的地方,宾客不能将钱包带到饭桌上,而在饭馆或公众场合则要将钱包放在膝盖上或手边。

中国的传统桌子是圆形的。体现出了中国人向往和谐的一面。当主人招呼入座的时候,宾客要按照主人安排的顺序入座。作为主人安排座位的规矩是有点复杂并严格的。第一个规矩就是在家庭聚会中,贵宾一定是这个家庭里最年长的人。而贵宾都要坐在面向大门的位置,如果没有面向大门的位置,那面向南方的座位就是贵宾的位子。

第二个规矩是按照“社会地位”安排座位顺序。甚至于普通的家庭聚会,这种“社会地位”则是由于宾客与主人的亲密程度来体现的。相反,在那些正式宴会中对社会地位的体现却不是那么明显。

离贵宾最近的就是那些地位高的宾客的位置。没有左右之分,只要是离贵宾近的位置就是地位高的象征。但即使有规定的社会地位之分,主人也会尽量为了给宾客们提供良好的谈话氛围而将位置混合安排。

(三)餐桌气氛

从座位排序上,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与中国不同的餐桌气氛。美国人就像他们的桌子一样,每个人都保持着合适的距离。每个人都彬彬有礼。你可能会感觉到友好但很正式,会感觉到乐趣却不能完全沉侵于此。你会一直记得你是谁,你要如何表现。而在中国的餐桌上,人们会把你当成他们的家人一样对待。你要尊重长辈,但和他们交谈会很愉快;你会感觉到主人的热情好客,但不要为此失去尊严。

二、造成不同的原因

造成中美餐桌礼仪文化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我着重选择了历史背景与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两点来解释。

(一)历史原因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作为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被她热爱和平的人民引以为荣。中国的富贵人家,总是将家族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的事情。在商周时期之后,这种家族价值观以深入中国人的内心。这一价值观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上就表现在圆桌与尊敬长辈的方式上,而对于这些,中国的圣人孔夫子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对来讲,美国则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美国的历史是从传统的独立内战开始的。起初它是由临近的一些种族和部落所组成,由于长时间的殖民统治,美国从英国和其他占领国的文化中吸取了很多文化和习俗。因此,现在我们可以在美国见到很多欧洲的文化习俗。同时,美国是与殖民者斗争而获得了自由,因此美国人坚信对自由的追求和权利。这就是我们所见的美国餐桌气氛的原因之一。

(二)思想观念

中国人在心态上被孔夫子的教育影响很多,表现在好几个方面,比如行为、尊严的意义以及该做的事。从在餐桌上的交谈来看,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在餐桌上不会谈论严肃的事,他们会尽量的提升气氛。他们相信“家庭和睦是最好的”,他们会尽力去避免任何冲突任何事去破坏和睦的用餐气氛。孔夫子所教育的“仁”与佛教是对中国基本价值理念的另一大影响。在中国,吃是最重要的事情。当你遇到一个中国人问你“吃了没?”,那就是他们在用关注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的方式来关心你。

相反,在美国,人们尽量避免谈论私人问题。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是“你好吗?”,而与你进行交谈是由“今天天气不错,不是吗?”来开始。他们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谈论家里的事,他们对你家里的人做什么毫无兴趣,而中国通常会了解到你家里的远方亲戚的关系。相比他人美国人更关心自己。

三、总结

不同地域的餐桌礼仪也各不相同。与所有文化相比,中美之间的差异根本不足为奇。一个小小的餐桌礼仪,就反映出了中美之间不同的文明发展,并且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多的亲密接触,不同的文化渐渐会碰撞到一起。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世界就是一个大城市,所有的人类都是这个城市的市民。”这句话的含义时,我们就会看到学习不同文化的优势并接受我们生活中的不同。饮食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不同的餐桌礼仪文化已成为了接受多元文化一个重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郭鲁芬,余慧君.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2005.

[2]De Mente, Boyd (1994). Chinese Etiquette & Ethics in Business. Lincolnwood: NTC Business Books.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Tudor Rose”(1999-2010).“Victorian Society”.AboutBritain.com. Retrieved August 9,2010.

上一篇:描写“哥哥”的好词好句下一篇:写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