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试题

2024-06-19

高考作文试题(精选7篇)

1.高考作文试题 篇一

2013年四川高考作文出炉:过一个平衡的生活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7日讯(记者张云柯)2013四川高考作文已经出炉,成都七中考点第一位考生走出考场,据考生反应,今年高考语文作文是以“过一个平衡的生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0~2013年四川省高考作文试题

2000年:

材料作文:关于看问题的角度.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1年: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使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

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2002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3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5年: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记一记耳光,被 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

“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

“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 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 另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 风会负责抹去它; 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 帮助却是真心的 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的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请以“铭记与忘记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2006年:

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7年: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② 不少于800 字。

2008年: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9年:

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010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要求:①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

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2012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四川卷高考作文题:手握一滴水 2013年: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就是看看书、打打球、听听音乐,同学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就此话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完成800字作文。

2.高考作文试题 篇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 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 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诗歌除外) ,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考是社会焦点, 而语文卷中的作文题则是焦点中的焦点。因为高考作文不仅仅是一场考试, 更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风向标, 也是教育制度改革轨迹的折射。高考作文的不断翻新, 反映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诉求。又因高考作文分值大, 评分的主观性强, 它可能影响着考生的录取。所以, 家长关注高考作文题几乎成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老师也很关注, 因为它也许就是来年高考作文训练方向的一种暗示。6月7日上午随着一声铃响, 这道“年度谜语”终于浮出水面。下面笔者就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一.年年岁岁花相似

“一二一二”, 怎么像跳舞一样?这是我拿到作文题后的第一感觉。我说的是安徽高考作文题近六年的类型变化。从2008年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 接着连续考了两年材料作文, 2011年又变成命题作文, 2012和2013又回归材料作文。走了六年, 命题作文出现两次, 材料作文出现四次。而且双交叉出现, 你说作文类型是不是像跳舞一样?不管是巧合, 还是昭示一种方向, 都至少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 安徽高考作文试题瞄准的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再从出现的频率来看, 材料作文又明显高于命题作文。

显然, 材料作文受宠。这与全国其他省市的命题基本一致。从全国18套高考作文题看, 17套是材料作文, 只有1套是半命题作文 (天津卷) , 形式单一, 但出题者心有灵犀。偶然吗?必然也。因为材料作文可弥补命题作文太束缚人、话题作文太宽泛的缺点, 有严有宽。材料作文能在限制与发挥之间, 真实有效考查出学生作文水平, 有利于实践课标精神, 实现选拔功能。而且材料作文所选的材料, 逐渐打破伪神圣化, 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实际、认知实际。此外, “材料作文”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 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思维品质, 它备受高考青睐已经成为趋势。

二.今年花开更惹人

一般的, 大学教授主导高考命题, 一线教师抽去“出卷”仅仅是“试做”, 反馈题目难易度和提高题目针对性、区分度而已。大学教授的思维是学术化的, 但视野是小众化的, 关注的问题是深度化、专业化的。大学教授多为“书斋型”, 接触面狭窄, 他们几乎不看日报、晚报、晨报。这就决定他们在材料作文的材料选取上学术化特征明显。纵观这几年, 诗歌、名言、文化名人直接进入材料的比比皆是, 北京卷的莫言 (暗) , 山东卷的莫言 (明) , 福建卷顾城的诗歌《忧天》 (暗) , 浙江卷的三句名言, 等等。你瞧, 都不约而同的走统一路线。萧伯纳的名言如此冷僻的东西居然登上了高考试卷, 不能不说是“学术化”的结果。

回顾安徽高考作文题, 无论是2009年的材料作文“弯道超越”, 2010年的“吴兴杂诗”, 还是2012年的“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2013年的“萧伯纳名言”所彰显的学术化气息更加突出。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世界著名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尖锐泼辣, 风趣幽默, 充满机智, 多妙语警句。语言缺少了智慧, 便如同大地少了阳光, 佳肴少放了盐。只有智慧的语言, 才耐人寻味。萧伯纳最擅长的是在别人的原话里加上几个字, 但经过这样的改动之后, 无论回答或反击对方, 都有言尽意未了之效果。再没有比萧伯纳的语言更能考验学生的分析能力了。学术化材料的优点是开口小, 但立意空间大。这正是材料作文所需要的。

三.剥开乌云见日月

一直以来, 泛化的作文题因8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套作”而饱受诟病, 而今年安徽这种题目思辨性突出, 有利于考察学生的思维品质, 可以拉开考生间作文得分的差距。今年无法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 考生必须真正吃透材料, 否则会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 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这样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 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因此, 如何解读今年作文材料背后的丰富意蕴, 是衡量考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尺度。看来, 作文不仅仅考你语言表达能力, 也考你的审题、立意等综合素养。

高考作文评分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审题和立意, 可以说切题与否、立意的高下决定了一篇作文的档次分类, 也直接决定了分数的高低。“剥开乌云见日月”, 读懂这则材料是确定立意的关键。笔者认为抓住材料中“有的人”“已经发生”“我”“从未发生”“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六个关键词很重要, 从一个“却”字看, “有的人”应该是命题者所要否定的对象, “已经发生”不值得纠结, “我”则必然是命题者要考生所要成为的人, 毕竟“从未发生”代表着一种目标或愿景。“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看成迷惑或惆怅, “为什么不能这样”则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维。分析后, 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基本可以确定为“现实与梦想”“换角度”“反省自我”“保守和创新”“大胆合理质疑”“探索”“一切皆有可能”等等。估计写最后一种观点的人较多, 普通人看到的是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情, 而萧伯纳却把思考、思路放在对没有出现过的事物的遐想上, 放在为什么不去追求与现实不一样的梦境和理想上。延伸下去就是不要只盯着眼前的现实, 要敢于做梦、追梦、圆梦。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 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 都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力量。如果要肯定“有的人”也未尝不可, 他不是面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也发出“为什么会这样”的诘问吗?如果把这种诘问理解为反省自己, 就可以朝“减少失误, 校正方向”方面论述。如果在“既要反思现实, 又要树立理想”方面找突破口, 二者兼顾地说, 文章的立意也许会更胜一筹吧。但从阅卷结果看, 又有一点出入。阅卷现场的专家认为:材料的第 (1) 句突出“反思过去”, 是对“已发生事情”的总结;第 (2) 句突出“梦想未来”, 是对“从未发生事情”的探索, “追问”强调的是“实现从未发生的事情”的条件。所以实际阅卷中, 将一类立意放在“探索”上, 而“创新”“梦想”分别是二类、三类立意。今年安徽高考高分作文凤毛麟角, 这估计就是审题和立意失误“惹的祸”。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 尽力回避时代热点, 淡化道德训诫, 更加侧重于人文性、自然性和科学性。更多的题目采自常规性的人文观、自然观以及科学视野、科学精神等, 将内容拓宽到文化辨析、身心体验、个人审视、生命和环境关注乃至历史评说、科技认知、艺文感受和审美体味等领域。

这就决定写作内容必须咬定活水 (即生活的泥土) 不放松。作文出彩只有扎根现实的源头, 才能流淌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作品是高考阅卷老师最讨厌的风格之一。今年安徽高考作文材料要求写作内容比较贴近现实, 考生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 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 不会偏题。两个追问, 方向不同, 内涵不同, 指向可能是千变万化的。这正是所有的求知者与求证者探索的第一步, 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也莫不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为考生提供了多角度解读、思考和表达的广阔空间, 考生既可关注自己的经历与体验, 也可观察社会、人生等问题;可从个人经历与思考处下笔, 也可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处着手。题目本身没有倾向性, 考生完全没有必要迁就任何一方, 直抒己见无妨, 反弹琵琶也可以。但及格容易, 想得高分却并不容易。如果作文仅仅停留于材料字面意思, 即使文采飞扬, 也会因为思想深度不够, 而写成大路货;只有在切入点和方向上, 深入探讨展开, 有血有肉, 作文的分值才能真正提高。

3.2012年高考全国作文试题简评 篇三

关注社会热点,呼唤人文精神类

关注社会热点,呼唤人文精神,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立意的常用主题,这对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有意义。

【全国新课标卷解析】

一个油漆工的顺手之举,挽救了数条与己无关的生命,一个微小的因,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果。

从油漆工的角度看,修船工补的是小洞救的却是人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事关乎大局,小的善举可以造就大的成功。做人就是要坦荡无私地顺从内心法则,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生命面前没有分外之事。积沙成塔,积水成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历史的进步作出贡献。

从船主的角度看,漆工的顺手义举拯救了自己孩子的生命,在已经付过工资的情况下,他还拿了一个大红包来找漆工表示感谢,这是一种知恩图报的做法,而这种知恩图报的行为不正是当今所弘扬的时代精神吗?

核心词语:小善举、大恩德、感恩

【北京卷解析】

老计作为一个平凡的火车巡逻员,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可谓辛苦,可谓坚持。这么一个简单平凡的岗位,每有火车经过他都会投以微笑,招手,敬礼,送以安全的信号,可谓心态良好,可谓敬业负责,可谓对工作、对人生、对他人生命的珍爱和珍惜。而相应的火车并非飞驰而过,而是鸣笛以示回应和感激,这也让老计的生活不那么单调和寂寞,让他的行为更有了理由和动力。那回应的声声汽笛,可谓肯定,可谓感激,可谓尊敬,可谓回报。老计的招手和汽笛的回应,让寂寞幽静的深山霎时生动美丽起来!

核心词语:责任、坚守、奉献、尊敬、和谐

【山东卷解析】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很长一段时间了,改革是否成功,改革能否坚持到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其实,让改革进行下去不仅需要改革者敢于担当责任,同时还要坚韧执著,勇猛无畏,更要顺应形势,不能一意孤行。如果改革者一味蛮干,只会换来失败,甚至带来灾难,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就材料本身而言,可概述为“革命成功不能缺少的N种因素”,推而广之即是“做事成功不能缺少的N种因素”,因此考生只需抓住材料的任意关键词即可审题立意。

核心词语:改革、担当、责任、坚守、勇气、人情天理

【重庆卷解析】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俗话说“礼尚往来”,一声“你好”,一句“明天见”,渗透着这位普通工人的淳朴之爱、牵挂之情、善良之举。正因为他一贯的慈善热情、礼貌相待、平等友爱,才使得他在困境之中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得到营救。这个作文在主题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与思维延展性,它在奏响着人文关怀的乐章,跳动着时代的气息、闪烁着人生的哲理。它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彰显的是社会的和谐、人性的美好。在这个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人情冷漠、关爱缺失、危机遍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等良好风尚难以成为大众的自觉选择。而这则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让我们深感社会中礼仪和谐、关爱仍在,社会也更需要精神的重建、责任的担当、信念的坚守,因为它是培育健康的社会文化心态的基石,是维系国家和民族不可缺少的纽带。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未必高大巍峨,有时只需要一点点光亮,就足以烛照人间。而材料中工人与保安的关系正是这种互尊、互助、互爱的难能可贵的精神的展示,它向我们展示了平易中的感动、平等中的高尚、平凡中的伟大,更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冷暖、社会的文明!

核心词语:尊重、关爱、人间冷暖

【广东卷解析】

目前,人们的生活或事业在现实生活转型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挫折,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现实环境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是回到过去,还是幻想未来?曾两度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面对这样的人生课题,命题者希望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思考。

本材料的关键句是居里夫人在信中的总结——“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居里夫人为什么这样讲?起因是汤因比、涵娜、伊雷娜都说出了自己愿意生活的时代,暗示自己现在生活的时代不够理想或不好。因此考题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进一步思考怎样面对自己的人生,因为无论是盛赞过去,向往未来,还是直面现实,都是一个人生态度的话题。我们不能选择出生的时间与地点,所以只有抛弃空想,脚踏实地地珍惜现有生活,以平和的心态直面人生,才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之道。故而本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自我价值;②人生价值的体现与时代环境的关系;③什么样的时代都有精彩的人生;④做时代生活的主人等。

核心词语:时代、选择、有用、有趣、心态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语文,尤其是作文,从来就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当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情感思想表现出某种意识或整体倾向于某种意识时,往往会激起社会生活的涟漪,命题者就会敏感地捕捉到这个时代背景。所以无论是新课标卷的小善举成就大德,还是北京卷的坚守,重庆卷的关注人间冷暖,或是广东卷的对所生活时代的选择,都是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我们的社会,思考我们的生活。

哲理思辨类

哲理思辨是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同时,从选才角度考虑,高校也需要具有哲理思辨能力的学生,因此哲理思辨考题也是历年高考的重中之重。

【上海卷解析】

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以轻易地理解“微光”主要有以下几种内涵:微光是微弱的,不强大的;微光是自己心中的;微光是容易被放弃的。至于被放弃的原因,我们可以稍微发散一下,或是不自信,或是执行的难度大而复杂。然而共同的微光却成就了天才和凡人的区分,就此考生可轻易地提炼出“珍惜自己的微光,不要轻易放弃”等观点。“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可以是感情、灵感、冲动乃至于一刹那的顿悟等等;而舍弃,可以具体为放过了灵感、埋没了情感、打消了冲动、遗忘了顿悟。所以在行文时考生可以倚仗“我的微光是些什么”、“如何珍惜”等等构造提纲。

当然,微光本身是个比喻,所以考生也可顺着这个形象,展开辩证思考:由微光之弱想到阳光之强,可论述微光与阳光的辩证关系;从材料整体上看,微光的放弃与重逢,可以想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论述珍惜与放弃,眼前与长远等辩证关系。

核心词语:珍惜、舍弃、转化

【天津卷解析】

材料中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对话,令人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之不多”。其实我们人亦如此,我们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其实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庄子在“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意思是说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就难以生存下去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但却又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空气、阳光、水、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

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哲理看似寻常实则奇崛。它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那些平凡中的伟大、那些琐事中的感动。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最近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都印证了吗?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颗敏锐的心灵,多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多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从身边的平凡世界步入诗意的人生。

核心词语:发现、珍惜、平凡、伟大

【福建卷解析】

福建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简明、指向明确,没有审题障碍,不易离题。因为材料直接告诉了考生相关的人生哲理,考生只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去感悟和诠释即可。材料的前半段是引言,后半段才是关键,考生只需抓住关键词“赛跑、时间和路程”即可审题立意。

考生首先要弄清楚人生路程的寓意,要弄清楚人生是否丰富、是否有意义不在于一个人活了多久,而在于在有限的生命里他能做多少有意义的事。所以考生可从“贵在生命的内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没有休止符”、“用心丈量人生之路”、“奔跑的姿势”等方面立意。同时“生命的意义与长度无关”、“生命既需要宽度,也需要长度”等对立观点也是可以的。总之,本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核心词语:有限、无限、生命、意义

【安徽卷解析】

梯子竖直放会有安全问题,所以老板要提醒工人注意安全,可是那个顾客却从另外的角度提出:如果在不用梯子的时候,将其放倒,就彻底解决了安全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工作中如果转换一下思路,问题可能就能彻底解决。就此考生可展开联想,由浅入深来行文立意:学习需要转换思路,工作需要转换思路,国家发展也需要转换思路……

核心词语:思路、转换、效果

另外,湖北卷有关“科技利弊”的思考,四川卷由“一滴水”所引发的思考,湖南卷有关“手”的寓意解读,江西卷有关“珍惜与追求”的辩证思考,都是在引导考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生感悟、情感类

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以及做人的道理,生活是年轻人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因此关注身边的生活小事,抒发人生感悟的考题既是对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能力的考察,更是对考生自身素养的关注。

【江苏卷解析】

有关“忧与爱”的论述,材料给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私密的亲子之情,这是人性层面的忧与爱,是一种小的忧与爱;第二层次抒发的是一种家国之情,这是悲悯层面的,包括了对祖国、对故乡、对人民、对土地的爱,这往往是众多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的情怀,比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等;第三层次表达的是全人类之情,即我们所说的终极关怀,这是最高层次,属于一种最博大的,叫忧患层面的忧与爱,或者叫做宗教层面的忧与爱。因此考生在选择立意点时可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选择任意一个层次进行发挥。

在行文时,可用两种思路来展开,第一种是把“忧与爱”看做是包含关系,即“忧”中含“爱”,写作重点应放在“忧”上,透过“忧”感悟它背后的“爱”。第二种是把“忧与爱”看做是因果关系,即因为“爱”所以才有“忧”,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爱”上。同时,无论从哪个层次立意,文章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本题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核心词语:忧、爱

【浙江卷解析】

“鼓掌的人”是平凡者和普通人,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邻居和路人的代表;“在路上的奔跑者”是成功人士、社会精英等的代表。这个永远考“23名”的女孩说不想当英雄,甘做路边鼓掌的人,这其实是一种人生的选择与智慧,也是值得整个社会倡导的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人都想成为英雄,但生活总是反复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最后不过是芸芸众生,既然如此,不如清醒地设定自己的人生坐标,为自己选择一个跳起来够得着的“葡萄”,所以,这是一种清醒、务实的人生价值观与生活态度。当然,本题也可以赞同人生的追求就是应当成为英雄,就如材料所说,如果“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社会又如何进步呢?

所以本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生命的价值或者生命的方式。生命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但是,无论哪种选择,都会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事实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依靠罩在你头上的光环是英雄还是路边的鼓掌人而去判断,而是在于你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是否积极向上,是否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核心词语:生命、价值、形式、定位

【辽宁卷解析】

本题可用抓观点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女钢琴家的话,为材料的“文眼”,正是主旨所现、精华所在。“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充满生活哲理和艺术真谛。

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分讲究“包装”、注重外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羡慕富贵、崇尚名利的时代:君不见郭美美、高悦儿等网上“炫富”事件,某些“富二代”、“官二代”的骄奢跋扈,某些所谓“明星”的豪华奢侈的生活;实际上并不富裕的中国,竟然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排名第二的巨大市场;我们的艺术界、学术界缺少甘于寂寞、远离奢华、艺术至上、学术至上、人格至上的风气;生活中人们羡慕奢华、崇拜富贵、以“衣”取人,很多衣着光鲜、外表亮丽的“时髦者”内心空虚无聊……

因此本题可从赞美女钢琴家的“朴素”入手,分别引出多种立意:朴素也是一种美,高贵恰在简朴中;作为一个钢琴家,应该注重优美的旋律,而不是华丽的外表,因此也可引出人要有目标,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追求什么,不要盲目索求,顾此失彼;真正的艺术家,大多淡泊名利,与世无争,高深的艺术造诣等方面需要艺术家逃离聚光灯的“追捕”,远离鲜花掌声的包围,不需要外在的“包装”,因此考生可从“谦卑与高贵”、“低调与高调”立意;从女钢琴家内心来讲,她注重的是精神追求,而不是物质享受,因为音乐艺术可以满足心灵与精神,使人真正得到满足与升华,就此考生可立意于“物质与精神”、“精神的富有”等精神方面的话题。

核心词语:朴素、价值、高贵、姿态、精神

另外,全国大纲卷对人生应该放下顾虑的感悟,也是青少年生活态度的核心所在。总之,思考生活,抒发人生感悟,这不仅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在引导考生积极、健康、乐观地生活。

综观2012年高考作文试题,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常中有变,新旧杂陈”。从稳定与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考作文命题之规律。

第一,继续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但所占比例有所变化。2011年全国17套作文试题,材料作文占9题,命题作文占8题;2012年全国17套作文试题,材料作文占16题,而命题作文仅占1题。显而易见,这种变化是想让试题变得更加开放,鼓励考生对材料进行多元化解读,进而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活跃年轻学生的思维,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

第二,继续关注社会热点,但由直接考查改为间接折射。2011年全国大纲卷“代买彩票”、重庆卷“香港大学之宝袁苏妹”、北京卷“鹿特丹世乒赛”、全国新课标卷“大国崛起”、福建卷“袁隆平的热爱”等材料均直接来源于社会热点新闻。综观2012年高考作文试题,没有一道试题的材料直接来源于社会热点新闻,但静下心深思,2012年高考仍继续关注社会热点,只是考查的形式有所改变而已。2006年“彭宇案”、2011年“小悦悦事件”、医患纠纷、职业道德滑坡、责任心淡薄、社会浮躁、“金钱万能”论,面对这些,我国舆论关于社会公德有很多热议。同时,2012年3月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5月“最美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在这些背景下,重庆卷“保安救人”、北京卷“大山铁路巡道工”、山东卷“孙中山谈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以及江苏卷“忧与爱”、全国新课标卷“油漆工与船主的故事”,无一不是对这些社会热点的深层次思考。这种直接避开社会热点的试题,有效地避免了被某些考生猜中试题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了试题的公平性。

第三,继续考查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且试题数量明显增加。2011年考查考生哲理思辨能力的考题有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广东卷“回到原点”、安徽卷“时间在流逝”,此类试题仅占3道。2012年江西卷“没有什么与拥有什么”、上海卷“心灵的微光”、福建卷“路程与时间”、天津卷“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四川卷“手握一滴水”、湖南卷“双手的联想”,这些试题均考察了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较之于2011年,此类型试题明显增加。

4.高考作文试题 篇四

22.请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审读与点评:

首先,我觉得这个题目很通俗,“难题不难”,它不在字眼上给学生造成审题和写作的难度。“难题”这个题目,不故弄玄虚,不会把学生搞得云里雾里。每个人都能动笔,都有话可说。因此,我觉得这样的题目,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考生,是一个很适合高考的题目。

其次,难题指“不容易解决或解答的问题”,有双关义,可以从实和虚两个角度去理解,既可以指学习中遇到的不好解答的试题,包括平时作业和考试试题,也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棘手的困难,或者思想上难以解决的困惑。作为学生,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思考,都能够找到写作的素材。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瑟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七、作文(60分)(四川)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

要求:①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二 写作70分(上海)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六、写作(60分)(陕西)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七(60分)(山东)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七、(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全国1)

2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猫吃鱼),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七、(60分)(全国2)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辽宁暂缺

江西

七、作文题(70分)(江苏)

18.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七、(60分)(湖北)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职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选自《中国小记》,有删改)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广东)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福建)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辣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走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十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北京)20.作文(60分)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五、(60分)(安徽)2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吴 兴 杂 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5.湖北省历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篇五

1.(2014年湖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013年湖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2012年湖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已经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2011年湖北)

23.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60分)

5.(2010年湖北)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职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选自《中国小记》,有删改)

6.(2009年湖北)

请以《站在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7.(2008年湖北)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8.(2007年湖北)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9.(2006年湖北)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即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言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10.(2005年湖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日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1.(2004年湖北)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卖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6.高考作文试题 篇六

2012年安徽卷的作文试题, 要求学生阅读下面的材料, 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 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 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 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 几年过去了, 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 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 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这是一道好的作文试题。同样的温馨提示, 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 内涵和效果便迥然不同:前者在提醒, 后者在解决;前者机械, 后者灵动;更为关键的是, 后者排除了梯子倒下砸人的隐患。其实, 我们的生活不乏这样“做得细、做得精和做得妙”的小处:看到地上的纸屑, 不如自己弯腰捡起来;看到自来水管坏了, 不如先把水堵住;看到小树被风吹倒了, 不如给树培点土等。

从口号式“注意安全”到行为式“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正告诉我们, 只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 再大的难题也会有更好的破解之法。

“梯子是竖放还是横放”昭示着高考作文正在告别“务虚”的诗意迷失, 开始“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在语言张力和表达空间开放的同时, 2012年的作文试题引导考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 用心观察生活、社会, 测试“90后”的考生是否心智成熟, 是否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道德之问”是过去一年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小悦悦惨遭碾压, 路人为何见死不救?”“走了‘郭美美’来了‘卢美美’, 中国慈善能否恢复元气?”“‘汉代玉凳’闹笑话, 假拍乱象何时休?”在愤怒与反思的交织中, 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唤醒道德火种、照亮冷漠心灵, 这是回答“道德之问”的“本”。从“江西庐山管理局‘招考舞弊门’”到“浙江温州公路管理处‘招聘门’”, 再到“山西长治环保系统‘体检门’”, 层出不穷的“萝卜招聘”“世袭招聘”“体检拒聘”一次次地挑战着公平的底线。在一次又一次似是而非的辩解中, 我们渴求透明的信息与严谨的体制, 这是挽救招聘危局的“本”。“药你命”“黑心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些无良词汇为何总与食品连在一起?在痛心疾首的“软监管”后, 妥善解决监管不力、惩罚不够、法规不全的突出问题, 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本”。

尽管考生有话说了, 但大多说得肤浅, 说得胆战心惊;教师无言以对, 经典的素材、精巧的架构和拔高的立意没有太大的市场。因为, 语文教师大多迷恋“麦当劳化”的作文教学:以素材样板、结构模板和主题母板排列或整合文章, 评价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上述“板块”, 而非“写作素材的实有化、写作情感的真诚化、写作态度的负责化和写作思想的深刻化”。如此下去, 高考作文异变成又一种专门考核知识的职业性、技术性的考试。

“竖放还是横放的梯子”这一高考作文试题需要考生整体观照、细心揣摩, 更需语文教师的直面和深思:这种贴贴“注意安全”标语式的作文教学套路, 怎能保证下一届走出考场的考生继续直言呢?

2012年安徽卷作文试题偏偏又在写作思维上做足了工夫。一是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从已有的因果关系中, 变因为果、倒果为因地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对立面来认识事物;或从原有事物功能的相反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二是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仅仅局限于一种思路、一种规则, 尽量多地增加思考问题的视角, 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以问题为圆心, 向四面八方扩展, 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组, 寻找和更新更多的途径、答案或方法。

早在1984年, 叶圣陶先生就在《中国教育报》上著文说:“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 语言说得好在乎思路的正确。因此, 锻炼思维至关重要。”在《集体习作实践记·序》一文中, 叶老则更为明确、具体地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是合二而一的。因此, 练习作实际上也就是练思想。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是写作教学的核心, 这道作文试题再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了。应试技巧的训练源于思维和语言的训练, 治本当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一方面要给学生一个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序”, 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观察积累、体验感受、联想想象、分析综合、提炼加工、语言表达等能力;另一方面, 要求教师不仅要“知”, 而且能“行”。

作文就是“写”, 不提“说”, 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但我们一直以来置若罔闻。语文“三老”早就提出“口头作文”的必要。吕叔湘先生这样告诫我们:“以作文教学为例, 多做口头作文的练习就很有好处。”张志公先生指出:“全部以书面训练 (读, 写) 为内容, 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 这是不全面的。”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中建议:“要考查学生对于生字生语的认识程度怎样, 可以看他的笔记, 也可以听他的口头回答。”现已陷入进退两难的作文教学不妨在此开拓, 或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7.高考作文试题 篇七

一、话题“小”

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少有“高大上”的命题,如反腐倡廉、依法治国、改革开放、国际风云、绿色环保、扶贫攻坚、诺贝尔奖、中国梦等,不约而同都从小口径切入,如全国卷Ⅰ的“考分与奖惩”、全国卷Ⅱ的“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浙江卷的“足不出户享受便捷生活”、山东卷的“我的行囊”等,几乎涉及到衣食住行、学习、生存的方方面面。这样的“小”,一是避免了考生宿构、猜题押宝现象,避免了程式化作文,做到公平竞争,真正检验出考生的实力,让具有真才实学的考生脱颖而出;二是引导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使他们从广阔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思考生活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用质朴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效避免“写童年不真,写家庭不亲,写生活不深”的弊端。这样的“小”,写论说文便于“定点钻探”,深挖细究,阐述深刻透彻;写记叙文,便于“精耕细作”,写出人物的形态美、神态美、心态美。

二、形式“稳”

纵览2016年高考十道作文试题,在形式上突出一个“稳”字。具体表现在:其一,命题形式清一色沿用近几年来惯用的材料作文,其中课标卷Ⅱ、课标卷Ⅲ、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江苏卷、浙江卷、山东卷为文字材料,课标卷Ⅰ为漫画材料。其二,在材料呈现上,全部采用2011年以来的单元材料的呈现模式,而且大多以叙述性材料为主,回避了诗歌类、名言类及多材料命题,审题难度保持中等偏上水平。其三,在写作要求上,大多数试题都是沿用了由来已久的“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等要求,只有北京卷是“材料+命题”式作文。另外,北京卷和浙江卷在写作文体上也作了“微调”。北京卷的要求是:“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浙江卷的要求是:“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命题形式的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题难度,便于考生稳定正常发挥。

三、内涵“丰”

2016年高考虽然只有九套试卷十道作文试题(北京微写作除外),但作文试题涵盖面却非常丰富。从学习到教育,从商业到文化,从人才观到是非观,从心理品质到人生之旅,真可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如全国1卷,漫画显示的奖与罚、鼓励与批评意含教育导向、人才观;全国Ⅱ卷,由三条途径谈学习方法;全国Ⅲ卷,由小羽“推陈出新”到“不断创新”看市场规则;北京卷由“‘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谈文化影响,由“神奇的书签”感悟读书情趣;天津卷,由“我的青春阅读”谈阅读方式;上海卷,由“评价他人的生活”现象联想到是非评判标准和影响力;江苏卷,在“话长话短”中彰显个性,追求创新;浙江卷,在对“虚拟与现实”的冷静认识中,思考怎样与时俱进,适应新常态;山东卷,对行囊的检点,其实是对“人生之旅你准备好了吗”的思考。九套试题材料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称得上包罗万象,但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几乎相对独立,没有交集。材料涉及的内容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只要考生平日里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就不难写出内容“丰”富的精品美文。

四、选料“新”

2016年九套高考作文试题材料大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试题材料除少数能在有关书刊找到它的影子之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专为高考量身定做,很难在媒体或别的书刊网络找到相关的文字或音像资料,这足以显示命题者的严谨和良苦用心,更体现了高考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这样,有效杜绝了侥幸猜题和偶然的考前练习与高考试题的“撞车”现象。二是试题材料的内容与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有效接轨,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北京卷作文第一题,要求阅读下列材料,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阅读这则材料,令人自然想起2016年春节晚会节目《华阴老腔一声喊》。搜狐网开展的“猴年春晚节目你最爱哪个”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春晚23个歌舞类节目中,《华阴老腔一声喊》以21.71%的支持率排名第一。华阴老腔刚直高亢,气魄磅礴豪迈,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摇滚“。这源自黄土地上的声音,震撼的不仅仅是听众的耳朵,更震颤了听众的心灵。在听众的耳朵里、心灵里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象征了民族文化、民族魂魄。这则材料新颖别致,意蕴也与众不同。

除此以外,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紧扣以“全民阅读,书香中国”为主题的“2016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活动”,暗合“让全民阅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书香飘满神州大地,浸润每一个家庭,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灵”的理念;浙江卷以“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入题,引导人们思考大数据时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命题材料与我国当下实施的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一脉相承。

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的“新”还表现在漫画作文这一材料呈现形式。全国卷Ⅰ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反映的是“分数与教育”“分数与奖惩”的问题。这是时隔六年之后,继2010年课标1卷真正的漫画作文“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之后的再次亮相,其新颖性不言而喻;且这一命题所涉及的话题也是以往高考作文试题极少涉及到的。

五、立意“活”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成败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同样,衡量一道作文试题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作文材料立意空间的大小。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材料的开放性,立意的灵活性。九套试题材料内涵丰富,这些材料以某个中心词为原点,其命题立意指向呈发散状分布,辐射不同的角度,一个题目多种解读,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考生可以对试题作出不同的理解,然后从众多立意角度中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这样便于考生权衡利弊得失,择优确定立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最佳写作水平。

下面谨对2016年高考九套考卷十道作文试题作一精要解读:

1.全国Ⅰ卷命题及立意解读——分数与奖惩

全国Ⅰ卷以漫画的形式出现,将原来的新材料作文作了一个转换。材料生活气息浓,针对性强,思辨性强,区分度高,审题难度不大但角度很多。这幅无题漫画,反映了两个孩子得到不同分数后的不同待遇,画面可分为纵横两部分。从横向看,材料可分为两部分,上一部分中,考100分受到奖励,考55分受到惩罚,由此可立意为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下一部分中,考98分受到惩罚,考61分却受到奖赏,在看似矛盾的背后,却透露出“追求完美与卓越”“知足常乐”等立意指向。从纵向看,左边的上下两幅图是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得到100分,脸上印着唇印,可见是得到了父母的夸赞;下面一幅图是这个孩子得到了98分,脸上留下了掌印,可见是因2分之差未得满分而被父母严厉责罚。通过比较孩子的不同“待遇”可得出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成绩(成长)不要苛责,不必求全责备,应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存在不足。右边的上下两幅是另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另一个孩子得了55分,脸上是“掌”印,可见受到了严厉责罚;下面一幅画是这个孩子得了61分,脸上留下了“吻”痕,可见他因进步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赞许。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对于孩子的进步,要予以肯定。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与“掌印”的寓意,这幅漫画可以从整体上如此立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这是最为切合题意的。写作时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予以拓展深化: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肯定鼓励这些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不允许存在不足。这是最深刻的立意。

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

2.全国Ⅱ卷命题及立意解读——语文素养

本题有四个特点:一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题目的指向是要让学生要关注自身,这样的题目更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二是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反思。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作用,思考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三是指向反思总结。要求比较学习的三种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四是很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的特点,要求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任务明确。

解读本题要重点从语文素养怎么形成的角度思考和切入。这点看似容易,其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虽沉浸于“素养”之中,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却并不一定关注和思考过语文素养“怎么来”的问题。不过,题目体现出很好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核心素养的形成渠道——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共三个方面。“比较”三种途径,既是要求,其实更是提醒,最简明的办法是选择其一,直接立意和阐述。但题目中并没有“你赞同哪一种”之类的表述,所以,综合考虑不同途径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利于观点的综合性、辩证性,这也更能体现考生思维的全面和逻辑的严密。如果只抓住题目前面的话,从语文素养的作用角度立意,则有偏离题目要求之嫌。

面对这个题目,考生都能有话说,能够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但要想写精彩,出亮点,得高分,也很不容易。要求考生关注到学科内与学科外、课堂内与课堂外,这就需要考生既要有知识的积淀,还要有思维的深刻;既能埋头学书本,又能放眼看天下。

3.全国Ⅲ卷命题及立意解读——市场规则

这个作文题接近现实生活,贴近社会发展。把学生的视野拔高到整个社会层面,着重培养考生的公民意识和天下为公的情怀,具有一定的对人生价值的指导意义。与其他试题不同的是,这则材料聚焦点较散,涉及分享、创新、规范、合作,这些对主人公的成功缺一不可的因素,不像传统材料作文那样可以较好地聚焦在某个话题上,不同的话题只是源自理解的角度不同。这道题在理解上难度并不大,但主人公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忽略其他因素只以其中一点作为话题来立意,未免过于狭隘。如果考生作文能把“主人公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论述清楚,就应该是一篇好作文。

解读这道试题,可将重点放在思考材料的主体对象最后公开工艺流程、制定行业标准的行为上,挖掘其行为折射出的优秀品质,如长远的眼光,宽广的胸襟,敢于舍弃眼前小利,着眼全局等等,进而还要联系结果“最终规范了市场,自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这说明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最终会取得成功。也可从维护规则,规范行事角度来立意写作。综上所述,从责任的角度,可以谈“责任与行动”“愿责任之风劲吹”;从竞争的角度,可以谈“正面突围”“愿共享之花盛开”;从规范的角度,可以谈“规范的市场,创新的沃土”“市场的规范是成功的保障”;从担当的角度,可以谈“不管做哪行哪业,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胸怀越大,舞台越大”“‘工匠精神引领时代发展”等。这道试题有一个特殊性,不管从哪个角度哪个侧面理解,都必须高屋建瓴,全面把握材料意蕴,从宏观上展开论证是最符合题意的。

4.北京卷命题及立意解读——“老腔”与“书签”

2016年北京卷的两道大作文试题出得很好,大体沿袭了去年的路数,显得比较平和。两道题一考议论文,一考记叙文;一道考查认识力和思辨力,一道考查想象力和创造力。两道选作一道,适当满足了不同类学生的要求,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1)《“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这道作文题目指令非常清晰,简直就是一道不少于800字的论述题,有点像公务员考试的《申论》。作文题目材料本身已经提供了两条路径,也相当于两个答案:老腔本身的艺术形式令人震撼;老腔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在审题上没有任何障碍。只要沿着试题提供的两条路径生发联想,展开论述,彰显老腔的魅力,就一定能写出符合命题要求的文章。特别要注意的是,写作时要抓住“何以”这个题眼来深入思考,不能就艺术论艺术,而要看到艺术背后的东西,例如泥土气息、草根文化、原生态艺术等,犹如粗犷的地方风格和当地彪悍的风土民情,这就是它之所以具备震撼力的原因。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套用一句也可以说“地方的就是民族的”,因而可以说,老腔体现的是一种孔武有力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它震撼力的源泉。另外,题目要求“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这就为考生提供了更大的论述空间和可能性,例如艺术的地域性、价值认同、文化内涵等。

(2)《神奇的书签》

这是一道标题式的命题作文,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而且规定完成“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这一指定性任务。本题的题眼是“神奇”二字,据此,可以展开科技幻想,也可以生发人文想象。写科技幻想,可以从标题本身入手,思考书签“神奇”在何处,想象书签可以发光、发热、发电、变色、变形等等。比如我们设计一款高科技书签,只要触摸书签不同区域就会出现不同好书,类似于手机或者各种阅读器;这款书签是便携式的,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对于我来说就像出门要带钥匙一样重要。这样,就能很好地体现并完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同时,体现了作为高科技含量的书签的“神奇”功能,扣题严谨。生发人文想象,可以写书签如何可人之意,例如会提示时间,叫你保护视力;会发现问题,帮助你思考等等。我们还可以有更为独特的思考,比如这个书签的“神奇”还在于,只要把书签插进书中,如果这本书内容庸俗,就会不间断地发出警报声;如果这是一本经典且适合我阅读的书,就会散发出我最喜欢的香味或响起动听的音乐。我们也可以将前二者结合起来,对书签做生命化、动物化或拟人化的想象。这样,写出的文章一定会主题突出,充满情趣,引人入胜。

5.天津卷命题及立意解读——青春阅读

2016天津卷作文命题着眼于国家倡导的“全民阅读”的大背景,引导青年学子“好读书、读好书”,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阅读方式与阅读内容,为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可见该作文命题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细心审视天津卷高考作文就会发现,其命题是别有意味的。该作文题以“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为切入点,考生可以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阅读方式与体验来写;也可以针对各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思辨性地阐发。该作文命题写作角度多元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很好地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的阅读积累与思考,使其从中发掘出一定的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内涵。

在文体上,既可以针对身边的一些阅读现象和问题进行议论分析和理性阐发,也可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从不同侧面再现阅读经历或故事,进而揭示“我”对阅读本质的认识与思考;还可以尝试运用杂文、剧本等其他样式,既要有当下各种阅读现象和问题的形象化呈现,又要注意体现“我”的体验与思考,并力求内容的丰富性,立意的深刻性。需要提醒的是,在文体选择上,天津卷特别强调“文体特征鲜明”。所谓“文体特征鲜明”,就是要求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就要严格按照既定文体要求去写,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6.上海卷命题及立意解读——评价他人

2016上海卷作文不再延续前几年二元对立的关系型命题形式,转而对现象进行评析思考。随着智能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的普及,人们对彼此生活的介入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随之而来的评价判断,也是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如果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就会深入且有料,易于成文。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关键词是“评价”。评价,有面对面公开的评价,如对面交谈,工作互评,网络评论等;也有私下里不公开的评价,“谁人背后不说人”,自古亦然。评价有好有坏,有中肯的有违心的。评价内容涉及广泛,有的有用,有的无用;有的让人如沐春风,有的让人痛不欲生。有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候说过就烟消云散。在当下这个言论自由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观点评价他人的生活,只是,我们在使用这种权利时,必须恪守底线。我们可以评价他人的生活,但不能侵犯对方的隐私,不能有损对方的人格。我们在评论之前,也不妨让子弹先飞一会儿。急于发声,往往伤人又害己。这个题目乍看简单,门槛不高,但细细想来,“评价他人的生活”,有的片面狭隘,有的全面宽容;而影响有正有负,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又都有波及。如何选好切入点进行论证,有见地而不偏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可参考以下立意:①评价无处不在,优劣都有,我们要正确看待,说的对的就照办,说的不对的引以为戒,这样才能不断进步。②他人中肯的评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掌握社会规则,赢得社会的认可。③过度在意他人评价总是会让人患得患失,是不自信的表现;特别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会让一个人无所适从,情绪低落。人,不管何时都要做到自信而不自负。④评价他人的生活,应该建立在自己对他人生活的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之上,拒绝人云亦云,摒弃为了评价而盲目跟风的做法。⑤重温慎独。慎独是古训,重温慎独,在今天更为必要。因为稍不注意,我们就会成为他人评价的对象,而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⑥评价他人生活,应保留底线。

另外,这道试题尽管没有对文体提出明确要求,但是题目中“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一句,明显偏重议论。虽然没有“文体不限”一项,但就题目的隐性要求而言,是不适宜写记叙文的。

7.江苏卷命题及立意解读——个性与创新

这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俗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本义,是指唐代以后说书艺人用语,有话要说的话,就讲得长;没话要说的话,就简单讲几句。说白了,就是说话要依据情境,恰当适度,适可而止,彰显了说话人的人文素养。而在这则材料中,它只是一个引子。第二句话反其意而用之,是材料的第一个要点。这句话作何理解?破折号后的表述做了直白的诠释。“有话则短”强调说话者讲求说话的艺术性与实效性,语言虽短,却一字千金;至于“无话则长”,则彰显出当代人的社会参与意识,反应了当下人们的某种心理特征,即不断在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为什么提出这样标新立异的观点?第三句话是第二个要点,又对第二句话做了深层解读,那是因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是个性的彰显,是创新意识的闪现。综上所述,这则材料中的三句话环环相扣,重点聚焦在后两句,而且其意思非常集中、统一。“个性的彰显”“创新意识的闪现”是蕴含其中的精髓。简言之,材料的关键词就是“个性”和“创新”,他们就像飞鸟的两翼,两者互为补充。

这样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晦涩难懂。进一步解读本题,务必把握一个“生命点”:那就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中的“有话”与“无话”是对自己而言;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中的“有话”与“无话”是针对他人而言。明白于此,对“个性”和“创新”就很好理解了。至此,就可以准确把握题意:前人已有述说的,无论它有多么新奇、精彩,多么吸人眼球,多么具有轰动效应,“我”绝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绝不咀嚼他人留下的“残羹剩汤”,而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自己不同凡响的声音。对于前人没有说过或很少说过的话,没有形成或尚未形成的思想,没有涉猎或涉猎不深的盲区,自己要敢于大胆去说,去想,去闯,发前人未发之声,做前人未做之事。这种精神就是创新精神,这种行为就是个性化的表现。至此,材料的寓意就豁然于胸,审题立意就会迎刃而解。

8.浙江卷命题及立意解读——虚拟与现实

浙江卷的题目很时尚,很现代,对比较“传统”的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实,不管任何话题,都要注意辩证地思考和审视。这道试题也不例外。

材料展现了人们在“虚拟”世界里的虚拟生活场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看病,看球赛,现场目击新闻事件。但这只是试题的一个层次。试题进而引导发问,提出写作任务:当“虚拟”成为“现实”时,你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才是审题立意的要害所在。

三种选择,孰是孰非,不能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任何极端化的理解都是不科学的,试题具有明显的思辨色彩。人所共知,我们生活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你可以“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然而,物极必反,网络时代喜忧参半,既有便利,也有很多弊端:当人们沉迷于网络之时,不知不觉间与现实世界越来越远了,与真实人的交往越来越少了,对亲人的问候关爱越来越淡了,这是十分可怕的,这正是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悲哀。正如网友调侃的那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却在低头看手机。”所以,我们对虚拟世界要保持警惕,不可完全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对此,你可以选择“刻意远离”这个世界。但是,这两种选择显然都有失偏颇,容易步入极端化的泥淖。网络是把双刃剑,让人欢喜让人忧。所以,最佳选择是不弃不离,“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是因为,科技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远离科技会让我们逐渐脱离时代,落后于时代,最终被淘汰出局,这是非常可怕的。因此不可远离虚拟世界。然而与此同时,要掌握好分寸,不要使自己沦为“网奴”。记住一句忠告:“距离产生美”。

9.山东卷命题及立意解读——我的行囊

这是一个比喻型兼哲理型材料作文。角度很多,可写的东西也很多。材料中的关键词 “行囊”其本义是行装、背包的意思,也就是出门随身携带的包裹,内装出门必备的生活物品。在这则材料里,“行囊”是比喻义,喻指漫漫人生路上那些或很快就用到、或暂时用不上、或想用而未曾准备、或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的东西,其含义非常宽泛,包括信念、诚信、友善、文明、坚强、坚守、团结、合作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点都可以作为它的注脚。翻检行囊发现的结果,喻指人生旅途中所需要的意志品质有很多,已经发挥作用的要倍加珍惜,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那些备而无用的不要任意丢弃,因为它们随时都会派上用场;未曾具备的,必须加强修炼,不断完善自己,以防不时之需;对那些一直伴随我们的,要心存感激之情。这样综合分析,围绕这则材料可以谈准备与未准备、预知和不可预知、有用和无用等;可以单独谈一个方面,也可以谈两者的关系;“旅程”与“行囊”当然可以坐实,也可以虚化地理解为人生旅途和意志品质,这样联想,就为思路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文章自然也就具有了深度。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③人生中有太多的未知,我们要做到有备无患。④“不可预知”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⑤人生不可彩排,每时每刻都是直播,我们要时刻准备着。⑥无用之物也有大用之时。

上一篇:小学语文标点符号题目下一篇:作文给杨利伟叔叔写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