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的类型研究

2024-11-02

养老地产的类型研究(共8篇)

1.养老地产的类型研究 篇一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研究”。讲的内容是把养老开发模式分五大类(15种),我学院的老师主要是研究老年地产的规划、住宅设计等等,这些年来大家非常关注养老地产,有些刚开始做起,因为对开发模式、经营模式非常的关注,我们也为此把研究方向调整到先研究前期,后面才到规划建设或者室内设计,今天我讲的稍微偏前期一点儿的,是指开发地产的模式,这些大多数是近两年来一些开发商和一起合作,或者是找我们探讨一些问题,就把它分成几种类型以便大家更加目前国内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有些东西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类:与社区共同建设按;第二类:与相关设施并设;第三类:与旅游产业结合;第四类:与国际品牌接轨;第五类:以其他方式转型

下面讲一下第一类:与社区共同建设

模式1——专门建设养老社区(健康型、连续照护型)模式2——新建居住区中同时开发养老社区

模式3——普通社区中配建养老公寓,养老住宅等

模式4——成熟社区周边插建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

这15种模式当中,我挑一些重点举一些案例。比如说专门的老年养老社区,北京太阳城是民办企业开发的养老社区,这里面种类就比较多,有点儿像国外的连续照护的,既有普通的老年住宅,也有专门的养老公寓等等,配套当中也特别注意有老年大学、老年娱乐设施、商业中心、会议中心等等,还有服务管理中心,二期也有很多专门的老年住宅,这样的社区是非常受欢迎的,老年到这种社区有集体生活,可能有人照顾,也不感觉孤独,这种社区国内有好几家也都做的很成功了,比如上海的亲和源。还有政府帮助投资建设的老人社区,其实这也是一种专门的老人社区,比如说这里有五院合一,包括了敬老院、残障院、孤儿院、光荣院,这种社区政府帮助投资一部分,将来有一部分让私人管理,这样是有可能的,这种类型在国外也非常多。

开发模式2:新建居住区中同时开发养老社区。

案例:广东惠州养老社区

地产开发企业转向新的客户群,走差异化路线。开发当中有一些困难,受到一些限定,他的客户群在慢慢的转变,现在老年社会到来了,很多老人也需要房地产,或者说需要这样的住宅。普通社区中专门分出一块儿做养老地产也是非常合适的,这个大概是18万平米的住宅,分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720万,在当中占一部分,现在有的开发商老说他要建立一个老年城,比较贪大,说有10万老人要住在里面,要做世界第一什么的,我觉得这个不是太好,这对配套服务会有很大需求,那么多老人生活在一起也不会特别的愉快,有一部分老人也方便管理,也是比较好的方式。

开发模式3:普通社区中配建各类养老产品 普通社区中可配建老少户、老人专用户型、老人日托中心、老人公寓。老少户是一梯两户,一套中一套小的结合,就很容易呈现老少户,总面积不是很大,一家人就近居住可能很方便。专门的户型是拿一部分做成专用的,因为有一些老人残障,在这里做成无障碍,厕所做大一点儿,厨房可以转圈。如果都做成这样的房子很浪费,一般家庭没有必要,所以只要做一部分专用的老人户型就可以了。一层比较方便,有坡道,室内做的比较适合他的生活就可以了。老人日托中心,在社区里面就应该加上一定的日托中心,白天的时候他们会利用这样的场地和建筑,老年中心放在一栋楼里非常合适,排队的人可以稍微少一点儿可以共同管理,老人和儿童特别愿意接近,愿意在一块儿玩儿很高兴,接送老人和儿童可以是同一时间,同一条路,非常方便。老人公寓,在一个小区中设立一部分老人公寓,比如说有厨房、餐厅,能够帮助服务,这个也挺受欢迎的,当时我们在上海曾经做过这样的调研,对万科的社区做出调研,很多老人提出来他们愿意有一套这样的公寓,比如说老少户也有不太适应的,比如说婆媳之间的关系,不愿意住的特别近,宁可投资买一套公寓在那儿住有人照顾,同时又可以帮助子女照看孩子。比如说幼儿园下课以后把孩子接回来,做好饭等着子女晚上回来吃饭再把孩子接走,他自己在这个空间里自由的活动,就比老少户或者在一间屋子里,摩擦就会少一些。在同一个社区买两套房子,这样就更好,更容易销售。

开发模式4:成熟社区周边插建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

我们也做过这样的案例,比如说旁边已经有建成的社区,或者比较富裕,有很多的老人。这时候在旁边找一块小空地,把什么东西改造一下,或者插建这样一个服务中心可以辐射整个社区,也特别容易存活,而且可以做成连锁。在一些已建成的不能再新建老人服务设施的地方是非常有需求的。

第二类:与相关设施并设

模式5——与商业设施结合,在繁华区建高层老年公寓

模式6——与医疗设施结合,就近设置老年设施与公寓

模式7——与幼儿园或其他福利设施并设

模式8——与教育于机构结合,建设老年设施或者老年大学

开发模式5:老人公寓与商业设施并设

案例:香港房屋协会建的彩颐老人公寓

很多老人愿意在城市生活,不愿意到荒郊野外去,日常生活的购物都有一定的需要,也愿意建在比较热闹的地区,特别是身体不太好的家属来看也比较方便,就医也比较方便。这个项目下面是上上,中间用会所隔开,上面就是老年公寓,一些智障老人、残障老人的房间,再上面是普通商品房。商场房屋协会做这个的时候非常受欢迎,也得到了政府的一定支持,上面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你在上面买了普通公寓,就优先把上面的商品房卖给老人的子女。开发模式6:老年设施与医疗机构并设

很多老人希望旁边有医院,有医院老人就比较安心。旁边有了医疗设施,旁边建老年设施就变得非常自然,很多人都选择了这样的便利条件。

开发模式7:老年设施与幼儿园并设

这种模式我们在日本也参观过,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小孩儿,可以共设一个庭院,小孩儿在外面玩儿老人看着都会非常高兴,或者是老人跟小孩儿一块儿游戏等等,这样大家都很高兴,消除老人的孤独感。这种案例在中国不是很多,但是我想以后会多起来,特别是现在小孩儿少了,有些幼儿园小学空下来了,这样就压缩一部分,装修以后做成老人公寓,我觉得以后这种可能会多起来。

开发模式8:老年设施寓教于机构并设

案例:美国拉萨尔村

老人可使用拉萨尔大学的公共设施,与拉萨尔大学合作提供终身学习项目。人群组成:年龄至少65岁,高种以上文凭,具备参加拉萨尔村教育项目的身体和智力条件和相应的经济能力。

老人到这个大学以后可以给人家上课,其他很多部分是他们自己给自己上课,这种也非常愉快,他们觉得自己的能量能够发挥出来。有人评价做老人项目的开发商分三类,三流是卖房子、二流卖医院;一流就是卖大学。就是跟大学在一起,老人会更加积极健康,可能会销售的更好,这种说法我们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类:与旅游产业结合

模式9——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社区或老年住宅

据全国老龄委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成为消除旅游淡季影响的主要力量之一。

对于怎么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老年产品,其实是一个方向,值得咱们关注。比如像海南、广西、云南气侯比较好的地方,可能现在就开展这方面的想法很多,我们也听到很多这样的说法。地产商拿了一块儿地,准备开发旅游地产,其中一部分就作为老年地产,全都做成老年也是不可能的,也太大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也没有这么多人来,老年人来也是季节性的。

第四类:与国际养老专业品牌接轨

模式10——引入外资,建世界型连锁老年设施。日本、瑞士养老成本非常高,劳动力缺乏,他们有时候想在中国建一个连锁,可以把他们的老人输入进来,在他们比较健康的阶段到中国来养老,甚至上世界其他好几个这样的国家去养老,中国的服务会比较好,也比较便宜,实在不行了再回到本国,比如说80多岁需要照护的时候,这也是其他国家想跟中国能够一块儿结合,搞的这样一种形式,我认为也有一定的市场的可行性。

模式11——与国际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引进管理模式。这方面就更多了,美国、欧洲包括日本也是这样的,都可能觉得中国市场很大,觉得他们的管理模式比较先进,比较成熟,想进来。但是我个人觉得,接触以后觉得其实完全的移植过来也不合适,中国老人的生活习惯跟美国、日本有很大的差别,另外经济条件、思想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直接搬来他的管理模式有可能不能够很好的落地的,所以这需要有一个转化,也正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

第五类:以其他方式转型

模式12——与服务业结合,将原有优势注入养老地产

例如:日本津久井公司从提供上门洗澡服务开始,转型开发养老地产。

我们觉得服务业是老人方面非常需求的重要领域,有些服务业以前做的特别好的,觉得我可以进入养老地产。

模式13——与保险业结合,利用险资投资养老地产。

例如: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人寿等等都在这方面做了准备,或者积极的进入。

模式14——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转型开发养老地产。比如说酒店业,他们觉得服务方面很强,他们也积极转向老年地产,把过去不用已经旧的酒店改造一下,有的还是比较合适的,所以有人去酒店看能不能改造,首先看走廊,门大小这种硬件是不是可以做到,有的改造是非常容易的,也没有问题。

模式15——将旧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

比如说城里有很多老的旧医院,这种医院已经很败落了,改成老年设施很方便,因为原有的空间形式,是低层建筑,有电梯,空间比较大,这种都很适合改成老年建筑。小学、幼儿园也是可以改造的。把原有的国有资产,也不完全光是国有资产,私人资产也有这种可能,并不见得沿着马路边儿上,马路边儿上商业空间很大,可以做办公楼,在小区里面干别的都不合适,但是做老人设施就比较合适,又比较安静,有很好的服务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我们开发养老地产是具有挑战性的事业,我们提出养老地产的新思维,首先是拿来主义行不通,我们也调研了像日本、台湾、美国、欧洲,都去看了看,觉得他们的东西做的非常好,如果直接搬来看到是不合适的,我们就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包括对空间的比较、餐饮、服务等等进行比较以后,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摆脱既定的思维模式去创新,不要认为搞了坡道、加了扶手就算是老人设施,一定要改变这种思想,其中有特别多的形式,并且内容并不只是扶手和坡道。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政策目前确实是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法律法规以及规划建设方面的政策也没有给出特别清晰的政策。还有规划建设的经验也不足,这种情况下比如说一味的快上或者建的很大型,将来真的这个产业大家就会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所以刚开始尽量做的认真一点,慢慢发展就好。

此外,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应该注意规划建筑设计与后期运营管理的前后呼应,这一点是我们深刻体会的,现在慌慌张张就盖出来了,不知道后面谁来管理,结果管理提出了一堆意见,这个建筑根本就不适合,这种建筑非常多,现在不注意将来就要受损失。刚开始前期策划就要想到后期谁来管理,谁来运营,规划承接上面也要承接下面,才能把规划做好。整个养老地产是一个链条,非常综合,希望大家在做的时候能够全面的考虑。

2.养老地产的类型研究 篇二

关键词:养老地产,人口老龄化,对策

我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养老地产既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房地产企业当前转型和追求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市场细分的结果,是房地产业和养老产业整合的产物。养老地产的目标客户是老年人群体,这将必将有别于普通的住宅产品,即符合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居住建筑是指老年人长期生活的,能得到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基本内容的居住场所[1]。养老地产的主要物业形态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年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发展老年地产可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同时能够缓解政府的社会保障压力,有效加强老年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房地产企业、保险机构、社会保障力量等相关各方应该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养老地产发展模式。

一、国内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

养老地产是一项房地产开发与各项特色服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房企的开发建设经验缺乏,开发理念、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尚不确定,消费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习惯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消费观念仍有待转变,真实的消费需求有多少还不可准确测算。我国1999年就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政府不断出台关于养老地产的政策和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投入力度,比如,民政部“十二五”规划指出中国政府养老行政行为将出现重大转型,将由政府开始承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全国已新建了1 000多家养老院和其他养老机构,使10多万五保户老人进入养老机构收到养老护理等。但是截至目前关于养老地产的政策仍然停留在研究、探索阶段,对拿地、融资、运营等各个环节仍然没有可供具体操作的政策指导。

养老地产在我国尚属新兴领域,但近年来被各路资本迅速炒热。在房地产价格理性回归和房地产业加速调整的大背景下,地产商、投资商、保险机构等不断推出养老地产项目,对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后期运营、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由于养老地产整合资源多,产业链长,投资回报期长,都是以单个养老地产项目在建设运营,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和路径,但是这种边干边探索的方式是值得鼓励的。

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项目:这个项目位于北京著名的小汤山温泉疗养区,总占地面积近42公顷,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容积率0.5,社区内建有2万平方米如意形的人工湖,绿化率高达50%。功能定位上,集医疗救护、生活照料、精神赡养三大功能于一身,为老年人制定了全程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产品形态上,为了实现全程化养老的目标,同时考虑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健康状况建有多种型式的住宅及相关医疗、购物等商业建筑来满足养老的需要,其中配套设施包括太阳城医院、购物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阳光水世界和物业管理中心等。养老方式上,有居家式、租住式、安养式、度假式四种,其中居家式是购买了住所的产权,社区为老人提供医疗、购物、送餐、家政等上门服务的养老模式;租住式养老是指按月交纳规定的费用,即可获得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等服务的养老模式;安养式养老是指将养生、保健、医疗、康复、生活护理与心理关怀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主要针对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度假式养老是指到世界各地的旅游度假胜地,以度假养生为主要目的新型养老模式。该项目地产产品多样化,租售并举,将老年人群体进行了层次划分,同时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人性化、亲情化,符合现代服务业的特点。但是无论购房还是承租其价格依然高昂,给一部分有需求的老年人造成了障碍,有效需求减少。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是集提供高端地产产品和养老服务为一体的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老年居住区,是我国养老地产先行先试的典型实例。

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该项目占地83 680㎡,总建筑面积近10万㎡,共16栋建筑,包括12栋公寓,以及会所怡养院、配餐中心、商业街、管理及活动中心。公寓的户型分为58平米、72平米、120平米三种,均带有医疗电梯,且室内外均采用无障碍化设计。公寓的配套设施完善,通过与专业化公司合作,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心理咨询、家政等方面的服务。人性化的公寓设计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养老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亲和源创新性的提出了俱乐部式的运营模式,该模式以会员制为载体保障养老服务的品质以吸引顾客,达到市场化的运作。亲和源的会员制目前有两种运营的模式:第一是让渡使用权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将老年公寓的使用权通过会员制的安排让渡给老年人,而产权保存在亲和源的开发者手中。这一模式的设计可以保障社区管理的有效与有序性,提升服务的质量与水平。第二是产权让渡模式。通过公寓产权的出让来满足传统的产权思想,满足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同时老人仍然通过会员制的安排享受到亲和源系统的服务[2]。由此可见,养老地产除了房地产开发过程的特殊性,更关键的是养老地产既能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与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相匹配,又能持续盈利的后期运营管理模式创新。

二、发展养老地产的必要性分析

(一)发展养老地产的客观条件

21世纪来临之际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型国家。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老龄人口为1.59亿。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约占总人口的26.53%[3]。然而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居所大多年久失修,周边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较差。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很多高收入老人认为目前社会上已有的养老产品不能满足他们独立生活的需求,他们期待着有更高端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也有能力支付相应的费用[4]。住房不仅是居民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生活需求,也直接关系到老人的养老环境能否得到有效改善。养老地产就是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好的生活状态,重视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体现对老年人的尊重和人性化。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认为养儿可以防老,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数量的变化,老年人满足了吃住等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出现了一些以房养老、异地养老等新观念。虽然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仍以居家养老为主,但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贯彻实施,出现更多的4:2:1型家庭结构,甚至由于老人和子女没有生活在同一城市而出现很多空巢老人;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和发展的压力使得子女对养老无暇顾及,而老年人的经济独立性日益增强;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现在社会上的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5]。因此,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养老模式的趋势改变注定对养老地产的巨大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二)推动老年产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国外老年产业发展较为成熟,被视为朝阳产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外老年产业大体可划分为五大类:一是老年人用品领域;二是老年护理和生活服务领域;三是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领域;四是老年金融、保险领域;五是老年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可见养老地产是老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老年居住环境的改善,市场上没有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地产产品,老年人的养老就要大打折扣。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老年保障事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消费市场。我国2005年老年市场需求为6 000亿元,2010年达到1万亿元,2020年达到2万亿元,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还不足500亿元,市场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调[3]。当前我国的福利模式正处于福利型向产业型过渡的阶段中,2010年我国仅离退休人员可用于购置住宅的资金总额突破8 000亿元,2020年将会达到2.8万亿元,2030年会突破7.3万亿元[6]。城市中的老年人经济状况已普遍提高,购买力大大增强,需求日益旺盛,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地产势必会推动整个动老年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老年地产与房地产业创新

市场细分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住宅市场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严厉调控,房地产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我国房价经历了连续几年的连续暴涨之后,中央采取限购、限贷等措施,投资投机需求得到有效抑制,成交量大量萎缩,相关领导不断表态要坚定不移的延续调控政策和巩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成果,房地产业正在经历一次大的调整,毫无疑问房地产企业在传统住宅地产市场上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传统的房地产大概还有15-20年的时间可以开发,这个阶段买房的主力是70后和80后,当90后成长起来时,他们双方父母家里都有房子,他们并不需要买房,需求量也就减少了很多。而那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高峰期,养老地产或许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房地产行业的主力板块[7]。在这种背景下,开发新的竞争业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房地产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养老地产等细分市场所展现出的市场潜力已经获得各大房企的青睐,万科已把发展“健康养老地产”写入2009年度报告里。而在此之前,万科研究健康养老地产物业已有3-5年的时间。2010年,万科就宣布在北京房山窦店试点养老地产项目,采用租、售并举两种养老地产模式,为万科养老地产领域铺路。万科养老地产宣布首先试点的是一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年轻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料老人,有很多“空巢”老人,需求量很大。

保利地产在2008年就涉及养老地产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已完成养老地产模式开发研究,形成对养老地产的设计标准。2012年2月24日,保利地产举行品牌发布会公布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战略规划,未来十年保利将在北京大幅提升商业地产比重,在养老地产等新地产业态形式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保利已针对养老地产业务调整了公司架构,成立了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据悉在去年保利地产的养老地产项目在上海、长沙两地开始试点。在全国有名的大型开发商中,不仅万科、保利已开始养老地产项目的实施,华润置业、首创等业已开始关注养老地产领域。

养老地产兼具公共福利和房地产商品两种属性。在公共福利属性方面,养老地产涉及到社保、保险等公共事业,普通商品房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居住价值要求,兼顾投资需求,公共福利更多的是考虑对老年人生活、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殊照顾。养老地产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老年人主体,针对老年人生活、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满足医疗、休闲、餐饮和居住等多种需求。

在商品属性方面,首先养老地产的开发过程复杂性强,在普通商品房一般开发过程要求之外,还包括医疗、娱乐、餐饮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属于商业地产业态,从本质上说养老地产是住宅和商业地产的有机融合,产业链拉长,资金需要量大大增加,而且资金回笼相对较慢,开发风险更大;其次,运营和管理方面要求高,由于养老地产兼具住宅和商业地产的特性,横跨三个产业,需要整合医疗、餐饮、休闲等多个行业资源,这给养老地产后期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最后在创造利润方面,以往绝大部分的利润来自物业的租售上,物业服务仅占很小的比例,而对养老地产来说必须紧密结合养老产业的特征,深入研究其运行规律和特殊要求所在,分析养老地产的价值链,将利润重心向物业服务转移。

三、发展养老地产的国际经验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准的提高,人类寿命不断延长,死亡率下降,而人口出生率却不生反降,人口老龄化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左右不断进入老年型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在养老地产方面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福利保障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老年住房体系,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熟理念和经验做法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四、促进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现在我国养老地产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根据养老地产所特有的特点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养老产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习惯,借鉴国外养老地产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国养老产业走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的道路是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完备的政策法律体系是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决定了政府理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建设部曾在1999年出台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同时提出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9073”养老格局,但是仍处于规划、探索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养老地产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必须首先建立养老地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养老地产的土地供给、建筑设计、融资、税收、合作基金和服务行业等方面尽快出台相关规范和标准,为规范和指导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二)优化规划设计是养老地产的必要条件

优化规划设计既能体现对老年人的人性化关怀,也是养老地产后期运营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规划方面,不仅要规划好老年人的居住的住宅,还要保证住宅与医疗保健机构、文化教育机构、家政服务机构在数量和功能上的相互匹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养老功能的满足程度和后期运营管理的难易程度。其次,在老年住宅的室内设计上,我国地区差异大,要根据各地的气候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需要对室内进行差别化设计。通常要充分考虑安全性、舒适性和老年人的特殊性,如在国外,专家认为理想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该是允许老年人自由且独立的生活,并提供必要的协助,而不应该一切包办,否则反而会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加速老化进程。

(三)创新融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不断受到宏观政策的调控,其对资金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且养老地产的产业链长,整合的资源多,需要的资金量巨大,传统的依靠银行借款方式可能不能满足对资金的需要,亦可能累积风险,增加风险隐患。2012年2月28日国务院会议决定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试行金融改革方案,允许发展民间金融组织,将民间资本正式纳入正规金融体系。这为吸纳海外基金、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满足养老地产对资金的需要提供了可能。

(四)积极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

传统的住宅经营模式是销售和出租,并以销售为主,这种模式资金回笼快,周转速度快,可以实现滚动开发,而养老地产的利润重心从销售转为对物业的长期持有经营,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而在开发过程中面对现金流压力。因此,售出加持有的模式,即养老地产的部分产权出售给消费者,再收取服务费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相对理想的运营模式。但销售与持有的比例以及对持有的部分如何管理需要针对不同的项目而采取不同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黄雪辉.关注时下养老地产[J].科技智囊,2010(8):29.

[2]王波.居家养老:模式创新方能深化发展——以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为例[J].工会理论研究,2010,(l):38.

[3]阎永胜.中日老龄产业问题比较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8(5):115.

[4]徐云.养老地产:房地产市场新领域[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12):18.

[5]陈宝存.养老地产产业关键在于持有经营[N].经济参考报,2010-11-11(002).

[6]魏松.养老地产会是下一个房地产经济增长点[J].社会观察,2011(4):72.

3.养老地产的类型研究 篇三

关键词:养老地产,REITs,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6)12-0021-27收稿日期:2016-09-10

1 中国养老地产资金需求

1.1 养老地产内涵

养老地产是一种将养老与地产相结合的复合型地产,是基于适老化和为老化设计,以养老住宅为基础,辅以餐饮、文体、养生、护理、保健、医疗及购物等商业配套设施,并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运营模式探索,实现整个链条运作的新的地产模式。养老地产具有特殊消费群体、适老化设计、养老集约化和深度金融产品开发等特点,能够满足居住、生活休闲、文化娱乐、医疗护理、服务、商业等综合功能。

1.2 中国养老地产资金需求估算

本文将尝试对“十三五”期间养老地产开发资金需求量现值进行估算,具体如下。

养老住宅面积:《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老年住宅卧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平方米,起居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4平方米,厨房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平方米,卫生间面积不宜小于5平方米,另外,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或卧室应设阳台,阳台净深度不宜小于1.50米。由于规范并未对每套住宅居住人数进行规定,本文假定1.5人/套,故人均面积最少约为24平方米。“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为30.3张(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4386亿。),根据民政部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床位数达35-40张。根据不同专家学者的高中低方案估算,预计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8亿左右,因此,“十三五”期间新增床位数约为194.1万-284.1万张。另外,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层养老,公办占七成,为低收入老年人口服务,民办占三成,为中高收入老年人服务。养老地产服务的对象多为中高层收入老年人口,因此养老地产需要提供的床位数约为58.23万-85.23万张。由此推算,新增养老住宅面积约1397.52万-2045.52万平方米。

养老建筑面积:《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规定,配套设施面积与住宅面积比例最低为20%。因此新增养老住宅建筑面积1677.024万-2454.624万平方米。

养老地产土地面积:根据我国养老地产项目和已有文献研究,养老住宅的容积率约为1.3。因此推算新增养老地产土地面积约为1290.018万-1888.172万平方米。

土地出让金:根据目前我国养老地产主要分布城市和地区,以及以中高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特征,在土地出让金估算上,本文选取了典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武汉、西安、成都和重庆。)土地成交均价作为估算基础,据公开数据测算,2015年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均价4000元/平方米左右。因此,新增养老地产土地出让金成本516.007亿-755.269亿元。

建安成本: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养老地产建筑成本与小高层住宅接近。2015年我国小高层住宅建安成本约为2000元/平方米。由此推算新增养老住宅建安成本335.405亿-490.925亿元。

配套工程建设成本:2015年我国配套工程建设费约为570元/平方米。故新增养老地产配套工程建设成本95.590亿-139.914亿元。

养老地产开发资金需求量=土地出让金+建安成本+配套工程建设成本。因此,“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地产开发资金需求量现值为947.002亿-1386.108亿元。

以上估算仅包含了土地出让金、建安成本和配套工程建设成本,未考虑拆迁费、前期工程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费及其他不可预见费用。另外,也未对通货膨胀进行估计。

2 中国养老地产主要融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2.1 中国养老地产主要融资方式

养老地产融资方式与传统房地产并无太大差异,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是来自企业内部的自有资金,外源融资是来自企业外部的资金。在企业自身资本雄厚且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内源融资能够大幅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但房地产行业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内部资金往往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外源融资成为了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目前,房地产企业主要的外源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股票(首次公开募股、买壳上市、配股和增发)、债券、产业基金、典当、房地产信托等。房地产开发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项目需求、融资工具特点和所处的金融环境,选择有效的外源融资方式,以保证资本结构最优。

2.2 中国养老地产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2.2.1 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规模难以满足养老地产资金需求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房地产行业中,仍存在大部分资金最终来自银行贷款的问题,养老地产也不例外。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一方面,我国金融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金融创新仍显滞后,新的金融工具的推广和使用仍旧不足;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渠道多,融资便利,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房地产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另外,根据上文的推算,“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地产还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这种需求在目前的资金供给下可能面临着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的局面。

2.2.2 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高

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的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了保证现金流充足,开发商和运营商通常选择借新还旧或使用购房者预售款来解决资金问题。这不仅加重企业债务负担,同时通过多重杠杆叠加,还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根据统计年鉴,2014年,我国房地产企业总体资产负债率达77%,接近80%红线水平。根据上市公司年报,2015年十强企业资产负债率也在80%左右徘徊。

2.2.3 社会资本参与度低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的个人财富不断积累增加,亟需各类创新型投资渠道完成财产的保值、增值。成熟的商业地产,如养老地产,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房地产投资渠道往往掌握在房地产商或金融机构手中,及目前我国类似REITs的允许社会公众直接参与投资房地产的金融产品较少,且受到法律不完善的发展限制,大量社会闲散资金被房地产行业“拒之门外”。这不仅阻断了公众多元化投资之路,也减少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导致资本有效利用率下降。

2.2.4 企业参与养老地产建设积极性不高

养老地产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这就导致了养老地产建设中,不仅存在传统房地产开发运营所面临的资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特点,还可能存在经营风险高、盈利能力不稳定等问题。虽然我国政府连续出台文件支持养老地产建设,但多数文件停留在顶层设计的指导性意见上,具体措施及落实均不到位,养老地产项目收益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不足,因此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3 中国养老地产与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引入

3.1 中国REITs发展现状

中国REITs仍处于起步试行阶段。在法律制度、投资者认可程度、产品设计等方面均存在不足。现有的REITs法律、法规、文件有《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央四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物业评估指引(试行)》,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而在税法上的优惠政策则完全空白。投资者对REITs的了解程度也不高,相对来说,机构投资者由于业务优势更熟知REITs,但个人投资者则对其含义的认识模糊不清。法律框架的缺失和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不高,给REITs的产品设计和发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中国REITs仍在现有的国内外法律、税收、会计等制度框架下,不断寻求发展契机,并已有多个成功案例。

3.2 中国养老地产引入REITs的优势

养老地产不同于普通商业住宅产品,可以通过预售款提前融资、通过产品销售迅速完成资金回笼。养老地产长期持有的经营模式加重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负担,同时收益能力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因此,融资之于养老地产更显重要。但如前所述,目前我国房地产融资存在一系列问题。REITs的引入,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3.2.1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解决养老地产企业资金需求

养老地产REITs通过吸引民间资本,能够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同时,由于REITs持有人是以投资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养老地产运营中,因此所注入的资金属于资产,不计负债,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而且权益性融资作为企业最基本的资金来源、作为企业经济实力的象征和保障,能够为企业继续进行其他类型融资提供基础,增强企业再融资能力。

3.2.2 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

我国居民手中拥有大量闲置资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5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住户存款余额超过55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余额逾20万亿元。但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单一,导致该笔资金无法有效利用。养老地产REITs的引入,一方面,可以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由于REITs的诸多法律法规,如限制所有权过度集中、大部分收益需分配给投资者等,还可以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权益,为之提供较其他金融产品更稳定的投资收入来源。

3.2.3 吸引企业积极参与

虽然养老地产可以通过出售的方式运营,但由于养老地产的复合特性,它不再是简单的住宅提供者,同时还是餐饮、文体、养生、护理、保健、医疗等综合服务的“出租”者,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持有经营,但这将占用大量企业资本。REITs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退出机制,开发商可以在养老地产的前期资本运作、设计建设后,将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以REITs形式出售,从而完成资金回笼,同时开发商还拥有是否继续经营养老地产的选择权,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灵活性,使养老地产更具吸引力。另外,企业完成资金回笼,就可以继续寻找下一个养老地产项目,重新配置资产,待项目建成,再通过同样的REITs运作,回笼资金,如此循环,养老产业即可迅速铺开发展。

4 中国养老地产REITs运作模式设计

4.1 组织形式

REITs有公司型和契约型两种组织形式选择,相对而言,契约型REITs比公司型REITs更灵活,公司型REITs比契约型REITs法律关系更明晰、监督约束机制更完善。在我国,上述优缺点并不明显,因为目前我国REITs运作面临的最基本问题是主体法缺位,无论是公司模式所依托的《公司法》,还是契约模式所依据的《信托法》,以及两者需要共同遵守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均未对REITs运作形成规范性法律文本。根据最新修订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契约型基金是证券投资基金唯一或主要的组织形态,实践中,我国目前的基金也主要集中在证券业,且只有契约型基金。因此在当前的法律条件下,契约型养老地产REITs是唯一选择。

4.2 运作方式

开放型和封闭型REITs的主要区别在于基金规模是否恒定、受益凭证是否可以赎回。基于这种差异,两者在实践中各具优劣。相对于封闭型REITs,开放型REITs基金规模可变,能够随时满足基金投资和运作的各项需求;投资者可以赎回,自由度更高;另外,开放型REITs的交易价格完全取决于基金的资产净值,稳定性较好,而封闭型REITs的价格则不完全取决于资产净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但开放型基金对法律制度完善程度和市场规范、成熟程度的要求较高。从各国基金发展经验来看,多选择以封闭型基金起步,经过探索,逐步发展开放型基金的演进道路。因此,鉴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养老地产发展阶段等情况以及现有成功案例,建立封闭型养老地产REITs是更稳妥的选择。

4.3 募集方式

公募REITs的优点有:(1)以社会公众为筹集对象,筹集资金潜力大;(2)可上市交易,增强流动性;(3)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三权分立;(4)资金持有人众多,风险分担;(5)法律监管严格,信息披露要求高,不易被操纵。缺点有:发行程序复杂,登记核准时间长,发行费用高。私募REITs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公募REITs的缺点,同时为了吸引投资人由公募转向私募,一般而言,私募基金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另外,公募REITs的部分优点在实际操作中也很难实现,如三权分立。事实上,基金持有人参与与基金运作和管理相关的基金大会将产生很高的交易成本,因此参与度非常低,最终三权实际为两权,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也可能滞后。相比之下,私募基金的持有人反而可以随时要求了解基金运作情况,并对基金的运用产生影响。因此,在养老地产REITs公募和私募的选择上,发起人可根据自身情况以及两者的优缺点进行择优选择。

4.4 资金运用方式

权益型REITs和抵押型REITs各具优缺点。对于投资者而言,权益型REITs能够获得更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市场价格也更稳定;抵押型REITs则受利率波动影响较大,收益稳定性较差,但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持有多个房地产项目的债权,这就降低了单一房地产项目实体投资带来的风险。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权益型REITs能够形成企业自有资本,完成开发商的资金回笼和退出,保证开发商现金流充足,但这可能存在企业控制权转移问题;抵押型REITs则没有控制权转移的困扰,但企业负债增加,财务风险加大,资金链易断裂等将是其所要面对的问题。混合型REITs的收益和风险介于权益型与抵押型REITs两者中间。从国际经验上看,三种类型REITs中,权益型REITs所占比重最大,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养老地产REITs在资金运用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先了解投资者对养老地产及REITs的认可程度,如投资者处于了解初期,则可以参考国内首只上市REITs产品——鹏华前海万科REITs的混合型模式,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如投资者已经深入了解并认可,则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运营情况和对资金的需求情况,进行权衡,做出最优决策。

4.5 运作流程

本文将以上市、公募、封闭、契约型养老地产REITs为例,进行运作流程分析。选择公募并上市,是考虑到REITs要解决的是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房地产领域投资机会等的问题。

4.5.1 基本结构

养老地产投资基金运作的基本结构包括基金管理人、基金持有人、基金托管人、基金本身、基金所投资的养老地产资产和运营商等,另外,基金运作还应包括监管机构及交易所、基金承销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和投资顾问等。

基金管理人的主要职责有:(1)养老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募集;(2)投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3)基金成立后,基金的日常管理、运营;(4)投资收益分配方案确定等。基金管理人收取管理费用。

基金持有人即基金的投资者,通过投资养老地产REITs,取得受益凭证,并据此获得收益分配。投资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构。

基金托管人是养老地产REITs资产的保管人和名义持有者,一般由商业银行或其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担任,主要负责资产保管,确保其安全、完整,具体职责有按照募集方案划拨资金、按照投资方案支付价款、按照收益方案发放收益等。基金托管人收取托管费用。

运营商是养老地产的实际运营者,提供实现养老地产功能的服务,收取运营费用。

养老地产REITs拥有的可以是养老地产资产的所有权,也可以是债权。它将获得相关所有权或债权所取得的租金、升值、利息等相关收益。

4.5.2 运作流程

养老地产REITs运作的基本流程如下:(1)发起基金设立;(2)委托合格机构担任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及法律、会计等顾问;(3)向证券监管机构申请并获得审批许可;(4)向投资者公开发行基金份额,发放受益凭证,筹集资金;(5)对养老地产项目进行评估,制定投资方案;(6)购买养老地产资产所有权或债权;(7)上市交易;(8)运营商经营养老地产,获得相关收入;(9)制定收益分配方案,发放收益。

4.6 投资对象及主要收入来源

养老地产REITs的投资对象无疑是成熟的商业养老住宅,并以其产生的租金、服务收入、增值收益和其他相关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但这仍需满足两个条件:(1)养老地产产权明晰;(2)能够获得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收入。这是REITs得以成功运行、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基础。

4.7 收益分配

各国对养老地产收益分配比例的规定并不统一,但总体来说,均要求绝大部分收入用于投资者回报,以保证投资者利益。我国法律尚未形成REITs收益分配比例的详细规定,但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及国内成功案例,也应考虑将大部分收益用以回馈投资者。

4.8 风险控制

无论是养老地产,还是REITs,在中国都属于新兴事物,社会公众投资者对其了解程度都不高,这就要求养老地产REITs这种作为两者结合的新型产品在风险控制上做到更严格、更有保障。根据国内现有制度框架并借鉴成功案例,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有益的尝试:(1)提高相关主体信誉度,如由具有政府背景的机构牵头设计,由知名度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任基金管理人,由品牌房地产企业担任运营商,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基金的公信力;(2)采取混合型资金运用方式以保障资金收益;(3)在REITs推行初期,投资者部分由固定投资人构成且有转让限制,这能够将投资者的利益进行捆绑,从而增强市场信心;(4)制定合理的业绩补偿机制和业绩激励机制,以保障投资者权益,推动REITs发展。

5 中国现阶段发展养老地产REITs的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

5.1 加快成熟养老地产建设,为REITs提供稳定收益

我国养老地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企业定位、规划设计、配套设施和服务、运营模式、政策扶持及公众认识上均存在不足,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收益稳定性较差。这与REITs要求的稳定的现金流收入相违背。因此,积极加快成熟养老社区建设,是吸引REITs投资的必备条件。

5.2 弥补REITs主体立法空白,完善法律制度

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主体立法缺位。目前,不仅没有专门的REITs立法,即使是在现有法律法规中,也很少提及REITs运作相关规范。因此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REITs组织形式、所有权要求、资产结构、收入来源、收益分配、资产负债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出台操作细则,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拓展养老地产企业融资渠道。

5.3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REITs发展,服务养老产业

REITs运作中将绝大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这就在税收上形成了双重课税,一是作为基金资产的运营商获得运营收入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二是投资者取得收益应缴纳的所得税。目前,我国针对此双重征税情况,并无相关法律文件说明,也没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大量国际经验表明,REITs的迅猛发展得益于税收优惠制度的驱动。在这点上,我国不妨有所借鉴,制定适合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和基金管理者进入,推动REITs发展,并最终服务于养老地产等商业地产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洪艳蓉.房地产金融(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江合 赵传聪 杨宝民.养老不动产投资与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马智利 王熊.REITs在我国养老地产建设中的运作模式研究.武汉金融.2013.09

4.易富贤 苏剑.从单独二孩实践看生育意愿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国人口形势展望.中国发展观察.2014.12

作者简介:

杨思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与天津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金融,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臧微,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

4.养老地产的类型研究 篇四

一、旅游地产相关政策

旅游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以旅游的名义开发地产不会受国家政策调控。在住房市场调控日益常态化的今天,不出意外,旅游地产或许将成房企利润增长新的亮点。

(一)政策支持

旅游地产的核心在于旅游项目的发展,旅游地产的发展与旅游行业政策的支持息息相关,而旅游行业作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调结构”“扩内需”的背景下,旅游业的重要作用愈发的凸显出来。早在07年的时候,国家旅游局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以推动中国旅游业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满足人们旅游的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而十二五规划更是将其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政策支持方面,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为例,国家在购物、土地、财税和投融资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

国际旅游岛建设获益于离岛购物免税政策的实施。2011年3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试点的公告》,对乘飞机离岛(不包括离境)旅客实行限次、限值、限量和限品种免进口税购物,在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免税商店内付款,在机场隔离区提货离岛的税收优惠政策。海南岛成为世界上继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和马祖、金门之后,第四个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区域。离岛免税政策的实施将会带来海南旅游环境的改善、扩大旅客数量及购物的规模、提高旅游购物的档次和人均消费增长等诸多好处。

国际旅游岛建设离不开土地政策的支持。国务院已经同意海南在不突破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试行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期评估和调整机制。此外,海南还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以使海南拥有相对灵活和自主的土地使用权,促进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

财税和投融资等优惠政策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保驾护航。为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央财政特地加大对海南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海南在其他一般/ 7

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支持;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给予专项补助。另外,中央还赋予了海南省西部大开发政策,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有关中央专项投资时,海南享受和西部一样的优惠政策。在投融资政策上,中央还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等,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在海南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等。

此外,国家对游艇业的产业发展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旅游业的配套服务产业上的政策优惠也很给力,多个主管部门也有意加大了对游艇产业的扶持力度。首先,游艇业已经被列入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且在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鼓励发展产业目录中,游艇设计被纳入鼓励支持产业;另外,交通部正在对中欧游艇运行环境进行对比研究,未来可能启动相对宽松的扶持政策;最后,17个省市将游艇业列入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加上11年4月海关总署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省进出境游艇及其所载物品监管暂行办法》,对目前影响游艇业发展的诸多阻碍因素相继松绑,如游艇停靠地、逗留时间、出入境管理和游艇担保等,以加强对旅游业配套服务设施发展的支持力度。无疑作为旅游与地产联姻的产物,在住宅地产宏观调控愈发严厉的背景下,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将会大大促进旅游地产的发展。

(二)土地政策

开发商拿到土地使用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出让,一种是转让,出让是国家对开发商的行为,转让则是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人对开发商的行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产权是有年限的,不同的土地用途所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年限也不同。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按用途分别确定如下: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对于旅游业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年限的划分还是比较详细的,传统的旅游星级宾馆、酒店项目立项,土地使用权年限为 40 年;国家级或省级旅游度假区内的旅游商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年限为 40或50 年;国家级或省级旅游度假区内的综合类用地性质,一般适合于度假酒店、度假公寓等旅游房产建设,土地使用权年限为 50 年;商业用地性质的旅游房产项目,一般适合于建设旅游星级宾馆、商务酒店、经济型酒店、度假酒店等以酒店经营为主要目的投资行为,土地使用权年限为 40 年;商业城市中的综合类用地性质,一般/ 7

适合于商务酒店、全套房酒店、旅游星级宾馆、服务式公寓、经济型酒店等旅游房产建设,土地使用权年限为 50 年;服务式公寓、纯住宅类酒店式公寓、度假公寓、度假别墅等旅游房产项目的建设,本身属于房地产开发性质,土地使用权年限为 70 年。

(三)新经济政策下旅游地产发展契机

1、住宅用地调控从紧,旅游地产成投资新宠

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前提下,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房价、地价过快上涨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如《关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十一条”、“新国十条”等。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趋严厉,住宅用地调控从紧的政策背景下,旅游地产逐步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新宠儿。据了解,目前进驻海南旅游地产领域的企业已有上百家,其中不乏万科、新世界、保利地产、杭州绿地、华润、富力、雅居乐、鲁能、中信、中体等地产大鳄,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2、休闲产业浪潮涌起,旅游地产平台广阔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中国旅游业经过30年的长足发展,已经开始走上转型增效的成熟道路,逐渐融入到世界休闲产业革命发展趋势中。如国家批复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后,海南房地产市场形成了“百企陈兵,千亿会战”的局面;星光国际集团与丽江市玉龙县签约开发“星光国际传媒度假村”项目;以黄山大观为代表的山岳旅游地产趋升温等。众多新启的项目诠释着国家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旅游休闲时代的来临,为旅游地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3、宏观政策鼓励消费,旅游地产需求增加

2009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把扩大居民消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摆在了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目前我国居民的生存型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渐下降,服务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时间相对缩短,转换速度加快。由此可见,我国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消费升级到发展型消费阶段。居民益增长的消费能力和国家支持消费的政策为旅游地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给予了适当的政策引导。

4、基础设施益完善,为旅游地产铺平道路 / 7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年底国务院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来拉动内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在我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1.5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另据相关数据预测,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的汽车持有量为5.92台,在某些大城市家庭平均汽车持有量更是在猛增。专家预言,中国某些经济发达城市5年之内将会进入到5个人一辆车的时代。我国基础设施的改善,特别是公路网络的完善,致使富裕阶层住宅郊区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为旅游地产的开发铺平了道路。

(四)南京市出台规定,严禁以旅游度假区的名义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项目

为规范、引导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南京市近日正式出台了《南京市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办法》共分25条,对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与管理作了非常细致的规定。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亮点之一,《办法》中明确禁止“旅游加地产”这一打擦边球的做法。根据相关规定,旅游度假区规划的编制应体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理念。相关建设项目应当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要求进行建设,并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禁止以旅游度假区的名义,违法违规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办法》还规定,经批准后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因调整总体布局、建设项目确需修改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应当依法报请原审批部门核准。对旅游度假区的相关经营行为,《办法》也有明确规定,区内商品和服务必须实行明码标价,并接受旅游、物价、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二、商业地产相关政策

近年来的房地产调控,都是针对住宅市场,商业地产可以说是“被保护”的对象。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严峻形势下,目前正在执行的住宅限购令和贷款七折优惠利率政策的取消,势必会引导市场上充裕的资金由住宅市场流向商业地产市场。另外,除了调控政策未对资金进入商业地产加以限制外,保监会近期还发布了多项条文,指令数千亿险资只能进入商业地产领域。中国指数研究院上海分院分析师认为,这些国家政策的隐性鼓励一方面对商业地产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似乎透露出了政府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部分思路,即一手抑制住宅市场的投资性行为,一手引导充裕的流动性进入商业/ 7

地产,将现有房地产市场中商品住宅被过度凸显的投资属性逐渐剥离,转嫁到纯粹以投资为目的的商业地产上,从而使整个房地产市场真正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一)推动中国商业地产的十大政策

1.国税总局:商用地下室开征房产税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具备房屋建筑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的通知,2006年1月1日起,对于出租的地下建筑,将按照出租地上房屋建筑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而对于自用的地下建筑,分三种情况计算征税:工业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50%~6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商业和其他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70%~8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对于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如房屋的底下室、地下停车场、商场的地下部分等,应将地下部分与地上房屋视为一个整体,按照地上房屋建筑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

2.南京叫停产权式商铺

2006年5月29日,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停止办理产权式商铺的预售许可证,并禁止产权式商铺的销售。但对于已经取得预售许可证的项目,除了要加大对预售款的监管力度外,仍允许其继续销售。

3.六部委171号文:切断外资投资房产通道

2006年7月,六部委联合签发《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71号文),对外资从房地产市场准入审批、交易到外资个人购房面积,以及结汇方式等方面均提出了严格的管理要求,大幅提高了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门槛。

4.住宅禁商实施催热商业地产

2006年6月住宅禁商在各地全面实施,给商业地产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一、商业地产中的写字楼面临重新洗牌,低价、面积小,二三级的写字楼受宠,分割写字楼空间受宠,写字楼租赁投资公司受宠,会进行写字楼运营的写字楼中小投资者将大大的获利。

二、低端的社区商业和二手商业将受宠,大型商业中心的带写字楼或办公型综合商业中心,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新的产品。

三、商业地产将进一步融入住宅项目,大型的综合配套社区和SOHO社区不复存在,独立的社区写字楼将会以投资品的形式产生。/ 7

5.《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

进一步明确六类情形必须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范围:供应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以及有竞争要求的工业用地;建立国有土地出让的协调决策机构和价格争议裁决机制。

6.银监会“54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收紧房地产信贷 要求信托公司开办房地产贷款业务,或以投资附加回购承诺等方式间接发放贷款;政策是针对于融资能力不强的小型房地产商,对于全国性大房地产商来说反而是一次机会,一次打击小地产商的机会。

7.香港金管局收紧内地房贷

从2006年三季度开始,香港金融管理局要求银行独立汇报用于购买内地物业的贷款数据,将内地地产企业赴港贷款尺度收紧;政策规范了内地商业地产的投资开发,阻止一些空壳公司扰乱地产市场秩序。

8.银监会:开发商项目自有资金比例不低于35% 为防止国有资金和社保基金等利用委托贷款这一工具流向房地产市场,银监会规定开发商必须达到自有资本金比例不低于35%的要求,才能申请银行操作委托贷款业务。

9.《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

《条例》规定:10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地产设施项目必须进行多方听证,之后拿到书面同意建设意见,方可办理有关建设手续;《条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商业地产的盲目开发,使投资开发的盲目状况将有所改善。

10.《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部分条款将会成为强制性标准,有助于提升现代商业设施的建筑设计水平,规范商业设施的开发建设,使建成的商业设施更加符合商业需求,缓解商业地产空置情况,从而推动商业地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注意事项 / 7

首先,商业建筑的土地出让年限只有40年;第二,在贷款政策方面,住宅底商的贷款是六成10年,利率是6.25%,但只有工程到了具备竣工备案条件后,银行才会放款。因此,住宅底商贷款的月供是在房子即将投入使用时才发生。第三,住宅底商不是按套销售,而是按最小销售面积销售。具体面积标准因项目而异。

三、养老地产相关政策

我国自1999年始就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标志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我国总人口的10%。自此,国家政府对于老龄社会、老龄产业发展的关注没有间断过,一系列相关政策也纷纷出台。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更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实施爱心护理工程”,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在兴建老年服务机构上规划、建设、用地等税费一律减免、以及地方财政支持老龄产业等方面均享受优惠政策。2010年,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完善适度普惠的老年福利政策和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建立高龄老人生活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龄人安享老年生活。民政部“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养老产业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根据民政部正式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国政府养老行政行为将出现重大转型,意味着我们这个政府开始注意到从家庭赡养到社会养老变化,政府将开始承担起社会养老服务社会责任。其后,伴随将是组织实施、行政资源配置等一系列后续动作。这将为社会带来大量资金机遇,规划、规范、标准方面管理提升机遇和土地税费优惠机遇。在前段时间中央提出关于老龄社会建设六大体系中,老龄宜居环境体系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工作范围之内。对此,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准备成立一个老年住区委员会,通过政府保障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逐步构建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基本服务与选择性服务相结合养老地产,争取政府在融资、税费、土地、医疗等方面政策支持。目前,该动议已得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国家老龄委支持。

5.养老地产的类型研究 篇五

定养老险类型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养老险有传统型、分红型、万能险、投连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传统型养老险的预定利率是确定的,因此日后在什么时间领多少钱是投保时就可以确知的,这一类型适合于理财风格保守,不愿承担风险的人群。

分红型养老险一般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往往低于传统险。值得关注的是分红险在预定利率之外还有不确定的分红利益。分红又分为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两类,现金分红在每年可直接兑现,保额分红从长期积累的角度看保障作用更为明显。

万能险大多也有保证收益,一般在2%―2.5%左右,有的也与银行一年期定期利息挂钩。对收入不稳定的人群比较适合。

投连险是各型产品中投资风险最高的一类,当然风险与收益同在,也是最有可能获得较高收益的一类。它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由客户全部自负。保险公司为客户设立有不同风格的理财账户组合,其资金按一定比例搭配投资于风险不同的金融产品。投连险投资性较强,适合风险意识强、收入较高的人群。

定养老险保额

消费者在确定养老保险保额时要检视自己的养老规划,测算需求,估计自己的收入。

养老规划就是要决定自己靠什么养老:有没有社保养老金、有没有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如房租)、有没有股息分红、有没有子女赡养等。然后再给自己的养老金在这些收入中的占比确定一个位置。

不同人的养老需求是不一样的,可以对此先做一个测算。测算基于三个主要的因素:寿命估算、现在的生活水平、通货膨胀的预测。假如你准备60岁退休,如果每月花1000块钱,按平均寿命80岁来计算,你将需要:1000×12×20=24万元的养老金。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就还会多一些。这样可以反推出需要投保的金额。

收入则决定消费者能承担多少养老保险。一般而言,高收入者可主要依靠商业养老保险;中低收入家庭,可主要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

定养老金领取方式

消费者在选择时还应确定领取年龄、领取方式,以及领取年限。

养老金领取年龄可与保险公司自由约定,一般人都是与退休年龄衔接,男性60岁,女性55岁,这样在退休之后就立即有养老金领取,生活上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领取的方式上又分为趸领和期领。趸领是到一定年限保险公司一次性地支付一大笔到期保险金,这种方式很适合想二次创业、实现一个心愿或对预期寿命不够乐观的人。期领分为年领和月领,大多数产品是年领,一般保险公司会保证客户领满,生存满10年后还可继续领取。

领取年限也是关注的要点,不同的产品规定领取年限的上限是不同的,有的规定最多,有的规定领到104岁,也有的只要生存就可以一直领下去。在这一点上充分体现了养老保险解决寿命太长靠储蓄难以支撑的风险属性。

6.养老地产调查 篇六

“小区入住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因为这里比其他小区更适合老年人居住。”家住北京太阳城的琚老伯说。为了减轻子女负担,2008年琚老伯花60万元购买了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内的一套两居室住房。在这里,琚老伯不用自己做饭,不用担心就医困难。“小区里有食堂,有医院,家家户户都有紧急呼救按钮与小区内的医院连接,为了方便担架进出,小区内安装的电梯都是大号的。”那么,琚老伯所居住的小区为何会有食堂和医院?这样的小区与普通住宅小区有什么区别呢?

房地产商因何投资养老地产

在购买房屋之前琚老伯本打算入住养老院。然而,“条件好些的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跟买车摇号一样遥遥无期,容易入住的养老院设施又太简单,收费也并不便宜。”

北京市民政局福利处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目前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为406所,养老床位7.1万张,以去年底全市户籍老年人口247.9万计算,平均每百名老人实际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还不到3张。

在现有养老院无法满足养老需求的情况下,琚老伯选择购房居家养老。“一方面不愿意拖累子女,尽量给他们减轻负担,一方面又能让自己的生活有所保障,以后还能将房产再留给子女。”因此,具备医院、食堂、邮局等设施的小区成为琚老伯购房的首选。

与琚老伯一样,65岁的沈女士也在两年前购买了该住宅项目的房屋,原因在于沈女士的儿子在广州工作。“孩子工作繁忙,也舍不得让我住养老院,就为我花钱购买了配套设施比较全的小区,尽管离市区远,但小区有医院和超市,基本能满足我的需求。”沈女士告诉记者。

“既非养老院,又比普通住宅小区适合老年人居住,这一类住宅项目是专为养老需求开发的地产产品,也就是养老地产。”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他看来,养老地产从地产角度看,是基于养老、养生需求的复合地产形态,是房地产产品细分的结果。

那么,养老地产是何时出现的?又与养老院、敬老院有何区别呢?“养老地产是最近十年出现的,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老年人口增长息息相关。” 陈国强说,养老地产除了规模上比养老院和敬老院大之外,服务的目标人群和服务质量也不一样。

“过去能够进养老院的主要是社会上一些没有生活来源,缺少生活依靠的失能老人。还有少部分退休公职人员进了比较好的公立养老机构。而位于社会中间段的、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年人群不在其中。养老地产作为社会化养老方式,将面对更多的老年人,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陈国强说。

一些居住在养老地产项目中的业主表示,养老地产也是一种有产权的商品房,只不过与大多数住宅类小区相比,养老地产项目提供专门的老年物业服务,是以养老为主要功能的商品房。

据了解,近年来投资养老地产的地产开发商已不在少数。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投资养老地产是“潜在的市场需求”。首创置业战略投资中心的一份市场分析报告指出,“房地产开发商在市场竞争中注意到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老年人作为目标客户,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开发建设了适宜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住宅。”

此外,一些地产开发商还表示,近年来政府对商品房的调控力度逐年加强,也是地产商将目光投向养老地产的原因之一。“地产商在投资养老地产时会享受到政策优惠。地方政府看到发展养老事业和投资养老地产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补充,会在土地出让和税收方面提供优惠,吸引企业参与投资养老地产。”陈国强说。

养老地产盈利模式不尽相同

据记者了解,尽管很多地产开发商将目光投向了养老地产,但目前建成并交付入住的养老地产项目屈指可数。而养老地产的运作模式与盈利模式,在业内也被比喻为是“摸着石头过河”。

“当前来看,已经投入使用并开始盈利的养老地产项目有北京太阳城和上海亲和源,而这两个项目分别代表了当前养老地产的两种盈利模式,前者是租售结合,后者是只租不售。”陈国强说。

“太阳城的立项名称叫作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此项目是用70%的土地做老年住宅,30%的土地用来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商业设施,比如医院、租住式老年公寓。区别是老年住宅是出售的,商业设施为非卖品,我们持有物业。”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朱凤泊所说的持有物业指的是北京太阳城银龄公寓。作为养老地产项目中的物业部分,银铃公寓并不出售,只用来为老年人提供租住服务。

对于养老地产如何实现盈利的问题,陈国强认为,“在大规模社会化的养老管理上我们缺乏经验。盈利模式走的是租售结合,自己持有养老社区设施,出售住宅类产品回笼资金。如果没有出售的途径,项目的投资就难以为继。必须通过租和售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使企业资金链运转。”

对此,朱凤泊坦承,“第一桶金是老年住宅开发销售的时候淘到的。”此后,用利润支撑持有型养老物业的建设。养老型物业经营后形成经常性收益。经常性收益当中以养老公寓为主业,带动其他产业链发展,比如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内的太阳城医院。

从北京市朝阳区政府退休后,徐老伯和老伴一起住在太阳城银龄公寓。他们租住的套间,每月要交纳2000多元房费,由于儿子在外地工作,不能及时照料,还花费3000元聘请了护工,如果算上伙食费和其他一些服务费,徐老伯夫妇每月一共要开销近6000元。此外,“入住时还交纳了40万元的保障金。”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10年,北京市职工(多为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65元。徐老伯夫妇仅凭养老金也无法承受昂贵的租金,“住在这里的都是退休干部和知识分子,我们的保障金也是儿子付的,不然也住不起。”徐老伯说。

对于当前养老公寓收取保障金的问题,陈国强认为,“老年公寓收取保障金,是一种融资的途径,因为配套设施,比如医疗机构也需要投入资金,而且建医疗机构回笼资金的周期长,收取保障金能够解决运营资金的问题。由此看来,要想把养老地产做到令人满意,地产商本身需要具备很强的实力才行。”

而只租不售的上海亲和源养老地产项目,采用的则是会员制的盈利模式。据亲和源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上海亲和源的收费主要分两块:年费和卡费。

据记者了解,亲和源有两种会员卡,A卡为“永久卡”,卡费89万元(需一次性缴纳),按户型分,小套、中套、大套的年费分别为2.98万元、3.98万元、6.98万元。A卡可继承,可转让。B卡为“终身卡”(15年),年费2.98万元,卡费按照小套、中套、大套分,分别是45万、55万、88万元。

上海亲和源养老地产项目2008年营运至今,投入的成本还没有完全收回。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会员制收取的昂贵卡费无疑是在变相售房,而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养老地产今后的发展。

另外,一些地产商在开发住宅项目时也会加入养老住宅的元素进行销售。对于这种做法,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住宅区盖

一、两栋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楼房,使得住宅区有养老功能,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养老地产项目需要有具备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如果没有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未获得资质,充其量也只停留在养老地产概念上。”养老地产应突出服务功能

今年7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出,“政府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各级政府在财政、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

针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难”问题,草案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老年人口比列及分布情况,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一些养老地产业内人士认为,草案不仅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将规范并有利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在当前的土地出让阶段,养老地产项目能避开招拍挂流程,采取和地方通过协议出让土地的方式,拿地成本会很低,导致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商以投资养老地产为名进行圈地卖房。”陈国强说。

而有的地产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北京土地招拍挂市场将推出养老综合用地,以推动开发商对养老地产的投入。一些地产界研究者认为,养老地产尽管是商业开发,但其公益属性也很强,为保证养老产业“不走样”,政府部门应对参加招拍挂的企业设置一定门槛,招拍挂后的土地价格应避免过高。

为了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今年9月14日,民政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作协议》。协议中说,“国家开发银行将利用开发性金融优势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尽管养老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市场需求很大,但做好养老地产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心态。”陈国强说,地产商在地产与养老服务之间应更突出养老服务功能。如果把养老地产仅仅当作地产的一个种类,注重短期回报,就很难获得市场认可。走长线发展的路径,是投资商进入养老地产领域一个最基本的心态。

此外,养老地产所需的人力资源也是制约养老地产发展的瓶颈。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两亿。而我国护理人员存在极大缺口,按平均每3名老人需要1个护理员推算,我国大体需要养老护理人员1100万人左右,但全国现有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人。不仅普通护理人员稀缺,养老产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短缺,高昂的人力成本降不下来,也将抬高养老公寓的服务价格。

7.养老地产的类型研究 篇七

PFI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是一种新的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投资项目的融资模式, 自从1992年英国首次提出后, 在发达国家进行了广泛运用。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PFI的内涵、PFI的经济分析与评价、PFI的项目管理与决策和PFI的制度建设等方面。在项目管理与决策方面, 风险管理是研究的热点。PFI和养老地产在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 还没有实际运用的项目。PFI项目一般周期长、投资大、参与主体多、不确定因素多, 因而承担的风险也很大。PFI引入到养老地产项目中改变了以往老年公寓项目风险由政府部门单独承担或由企业单独承担的局面。同时, 养老地产也有不确定因素众多、新兴市场等风险, 这使得养老地产PFI融资模式的风险有别于一般的PFI项目。

1 养老地产PFI融资模式的风险分类

养老地产PFI项目风险结合了一般风险和自身特殊性, 风险多且复杂。

项目的系统风险是在项目开发运营过程中项目外部的、SPC (Special Purpose Company, 直译为“特殊目的公司”) 公司无法控制的风险, 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法律及合同风险、金融风险和或有风险;项目的非系统风险与项目开发运用管理直接相关, 分为建造风险、运营风险和市场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是政局社会的稳定、安定团结和相关体制的改革。PFI项目在养老地产项目中, 投资大、投资时间长, 特许服务合同期限一般比较长, 养老地产和PFI在中国的应用都还处在起步阶段, 因此, 政治风险对于养老地产采用PFI模式的影响不容忽视。此外, 养老地产具有规模性, 一定范围内项目集中影响项目收益, 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项目唯一性。法律风险是指与养老地产和PFI项目开发运营有关的法律制度健全与否、管理完善与否。政府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纳入“十二五”规划, 近年来相继出台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等促进老年产业和社会养老发展的规范和意见;国家计委、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公共项目的规章或行业文件, PFI项目运用的宏观环境是具备的。但目前, 还没有成文的关于养老地产和PFI应用的法规出台, PFI项目应用在养老地产中缺乏完善的法律框架。所以, 法律风险对于养老地产采用PFI模式亦不容忽视。限于本文重点在养老地产PFI融资模式风险分担设计, 故风险分类不展开说明。

根据养老地产的特性, 将其运用PFI模式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类, 如表1所示。

2 养老地产PFI融资模式的利益相关者

在养老地产运用PFI模式时, 政府进行项目的选择和启动, 私营部门组成的SPC公司进行项目具体的管理和运营, 如项目的设计、开发、融资、建造和持有经营。SPC公司通过向政府和公众出售产品或者服务来获取利润。政府公共部门、SPC公司和公众是PFI项目的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 如图1所示。公众对SPC公司提供服务的满意度是判断PFI项目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政府公共部门、SPC公司和公众作为PFI项目的利益相关者, 对同一种风险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养老地产应用PFI模式时, 政府公共部门和SPC公司是主要的参与者, 公众不承担对项目的风险, 因此, 在风险设计时主要考虑政府公共部门和SPC公司。

3 养老地产PFI融资模式风险分担设计

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或者服务合同承担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 项目公司承担相应的建设风险和运营风险;而环境风险、自然风险、金融风险、不可抗力风险主要通过项目公司的风险管理技术来规避、转移或者与政府共同承担。养老地产作为一种地产项目, 房地产开发商承担着融资的责任, 同时也承担着开发经营的各种风险。很多公共部门人员错误地认为“要把尽量多的风险转移给私人部门”;另一方面, 很多私人部门人员认为“承担风险是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事实上, 对于养老地产而言项目风险存在的不确定性更加显著, 政府承担一定的融资责任和项目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或服务的效率。只有合理的风险分担才能促进社会资金投入养老地产, 提高经营和服务效率。合理的风险分担应该围绕着最优风险分担量, 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运作。

因此, 对养老地产采用PFI项目风险分担也应当遵循风险由最有控制力一方承担、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原则, 以及风险分担与私营部门参与项目程度相匹配的原则。

养老地产在全国范围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该类项目要面对新兴市场的开拓、适老化住宅与公共服务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政策与措施尚不完善、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等诸多问题, 众多企业正是因为应对风险的信心不足而放弃了项目的开发。风险的合理分配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协议各方的利益 (对于企业来说更加关注项目的经济利益,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更加关注社会效益等外部性效益) 是养老地产PFI模式成功的关键, 也是项目各参与方谈判的核心。

养老地产项目的风险分担流程构建如图2所示。

3.1 风险的初步分担阶段

在项目可研阶段, 公共部门初步分析和判断哪些风险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控制范围内, 在双方控制范围之外的风险在下一阶段进行分担。公共部门应当承担项目唯一性、政治不可抗力、项目审批延误等政治风险和法律法规变化、政府部门违约等风险。其他风险则由私营部门承担, 私营部门参加项目大部门阶段, 因而私营部门承担更多的风险。

3.2 风险的全面分担阶段

在项目投标和融资阶段, 私营部门对初步分担阶段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主要针对项目开发的资源和能力, 判断第一阶段的项目风险是否在自己控制范围内。养老地产的建筑设计、运营阶段服务设计和销售由于市场不成熟、产业链不完整而具有很大风险, 需要慎重评估。对于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外的风险, 经过谈判提出风险补偿价格或者措施。

3.3 风险跟踪再分配阶段

在建设运营阶段, 跟踪已分配风险是否在协议双方控制范围之内或出现未识别风险进行风险的再次分担。

4 结语

养老地产采用PFI模式能够缓解国家财政对养老产业的资金不足, 促进民间资本高效利用。养老地产和PFI项目在国内都处于起步阶段, 为此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研究, 为PFI和养老地产的规范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依据。

养老地产运用PFI模式时, 应当建立风险分担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保证风险分担中涉及到的比如风险期望净收益等具体数字的合理和准确。此外, 也应该注意制度执行的差别化和充分的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晶华.我国养老地产现状简析.经营管理者.2010.4

[2].李海凌史本山.PFI项目融资模式风险研究.西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4

[3].薛建成.PFI项目融资模式在交通建设投资中的应用.商业经济评论.2010.5

8.“丛林”中摸索前行的养老地产 篇八

在需求和资金的现实情况来看,养老地产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养生住宅的需求量正在日益加大。从2010年需要5亿平方米,到2020年需求7亿平方米,再到2050年需求13亿平方米。

在这种隐性需求下,不少大型房企已经看到这个商机并有所行动,万科、绿城、保利等房企先后加速布局养老地产。

养老地产吸引众多商家眼光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1.77亿人,占人口总量的13.26%,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接近2亿大关的国家,我国通常所说的空巢老人也达到了6200万。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加速逼近,被热捧的“朝阳产业”——养老地产在房地产调控似乎远看不到头的当下,成为不少房企的饕餮盛宴。有调查发现,作为未来房地产企业获得盈利的新渠道,部分开发商已嗅到了养老地产的商机

据了解,早在2010年,地产大佬万科就宣布在北京房山窦店试点养老地产项目,采用租、售并举两种养老地产模式,为万科养老地产领域铺路。

今年8月13日,万科又与长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万科集团将投资120亿元,在长春市多个区域打造总体占地面积100万平米的健康养老住宅社区及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这并非万科首次涉足养老地产。

无独有偶,正在热销的远洋天著也推出了养老地产,其中规划了6000多平米的高端养老项目。今年9月22日,远洋地产总裁李明更与美国Emeritus集团董事局主席DAN BATY进行洽谈,就中国养老市场行业现状及战略合作进行深度沟通。远洋地产相关人士公开表示,养老地产作为新的战略业务板块已正式纳入公司开发日程,未来10年当中,远洋养老地产板块的发展规模将呈几何倍数扩大,并成为公司的全新核心业务增长点。

9月10日,绿城中国董事局主席宋卫平公开表示,将试水养老地产。“养老地产的运营难度大,利润可能只是普通地产的二分之一”,不过,宋卫平非常看好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

此外,包括保利、首创置业、华润置业等房企,也一直在探索养老地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5%的品牌房企进入或宣布进入养老地产行业。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地产调控不断深入,传统的单一住宅开发模式已经面临经营困境,房企开始谋求在文化、养老等新型地产业务上的突破,养老地产成为房企关注的新战场。

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吸引了诸多商家的眼球。而保险企业涉足房地产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中国平安保险计划投资170亿元建设首个“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合众人寿投资80亿元在湖北武汉打造“合众健康社区”;泰康人寿正式推出了国内第+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综合养老计划——“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险企涉足房地产行业,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资金优势,这也无形中催生了养老地产热,使得更多的商家对房地产行业跃跃欲试。近3年来险企共投资了500多亿进入养老地产行业。

养老地产市场前景广阔

养老地产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其中原因有:根据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老龄社会,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已非常严峻,2008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从2001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将有596万人进入老龄,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达到4亿,这意味着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

受计划生育的影响,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几倍增长。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1个后代的“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里会出现两代老人,赡养数量开始增多。另一方面,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供养者的老龄化,将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还有重要原因是,有调查显示,21世纪将是老年人独居的时代。1990年,中国老年人口中,有70%的人与子女同住。现如今,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到40%-50%,有的甚至达70%-8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也给养老带来不小的影响,劳动强度增加。忠孝两难全,由于时间、精力所限,成年子女越来越感到照料老人的担子沉重。尤其是对于卧床不起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子女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国内的养老设施不足。有资料显示,2010年11月7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说,目前,城乡空巢家庭超过老人家庭的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目前,中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但是专业人士分析说,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关于养老地产的前景,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中国的养老产业肯定是一个非常有效益的产业。”实际上,养老地产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生地产等主题地产一样,都有可能成为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房企在进入之前,一定要做足珈果,做好市场调研和专业准备,这一点非常重要。

发展的瓶颈和顾虑

尽管很多地产开发商将目光投向了养老地产,但目前建成并交付入住的养老地产项目屈指可数。而养老地产的运作模式与盈利模式,在业内也被比喻为“摸着石头过河”。

“老地产的配套是个相当庞大的体系,配套问题由开发公司自己解决,确实有点为难,其医疗行业应该由解决配套方管理。”谈到目前养老地产市场面临的风险与瓶颈,一开发商如是说,养老地产与养老产业完全是两回事。靠开发公司配置全部配套,也是难为开发公司了!只有险资等单位开发养老产业才有先天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养老产业建设,多头管理,包括养老专业人员的培训与标准确定,几个部门都在争夺。医疗产业,也不归住建部与民政部管。

除此之外,土地问题更是影响养老地产发展的大障碍。近年来,地价涨幅惊人,而商业型养老项目基本都建在国有出让土地上,由于在城市规划领域中没有“养老产业用地”这一土地用途,多数养老项目的土地只能以招拍挂方式获得,导致前期投入中的土地成本非常高。有开发商表示,土地的价格是养老地产发展的瓶颈。

从事研究养老地产多年的人士指出,用地成本高、用地性质不明确是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地产业的一道高门槛。养老地产的用地性质一直没有明确规定,开发企业通常以住宅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或工业用地形式拿地,但不论是哪种形式,都要通过正常的招拍挂程序获取土地,成本与普通商业用地没有区别,可是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报周期一般都要7至10年,是商业地产的两倍,投资高、回报低让很多投资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高土地成本的养老项目是不能与普通住宅相比的,普通住宅可以全部销售,而做养老地产的企业要做医院,还要做养老的配套设施,且价钱不能太高,导致经营压力加大,持续发展也面临问题。

由于目前没有养老产业用地政策,一直以来,业内人士不断呼吁制定养老机构拿地的相关优惠政策。然而,因担心养老项目成为拿地的幌子,政府的养老产业用地政策一直停滞不前。

“目前,政府制定拿地政策尚有所顾虑,一方面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一方面又要预防企业以养老的幌子拿地搞商业地产。”国内某养老杂志的人士表示,一些开发商以养老产业为由获取土地,却以商业地产的模式营运,将建好的房屋出售的情况也确实存在。

一些颇具实力与品牌的地产商已高调宣布进军养老地产,但事实上,在已经规划开工的项目中,有的只是在社区内配建一两栋养老住宅,有的甚至纯粹以养老住宅的名义销售一般楼盘。政府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老年公寓用地一般很便宜,而老年公寓本身多数是承担着带动项目土地升值的任务,并非为了发展养老产业。所以养老地产不过是开发商的一种噱头。”某开发商透露。

上一篇:好的富有哲理的个性签名下一篇:三下乡工作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