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精选9篇)
1.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 篇一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介绍国内外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情况出发,阐述了实施绩效考评的重要现实意义,在分析我市实施绩效考评试点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落实工作职责、优化操作流程、加强结果约束、完善指标体系、推进配套改革等方面,着手推进我市绩效考评工作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对策研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可以说,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工作已成为当前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以下统称“绩效考评”)是指运用一定的考核办法、量化指标及考评标准,对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作为一项新的预算管理模式,需要我们积极研究对策措施,不断提高绩效认识,着手抓好落实工作职责、优化操作流程、加强结果约束、完善指标体系、推进配套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切实规范和推进我市绩效考评工作。
一、绩效考评的现实意义
从国内外推行绩效考评改革的实践来看,绩效考评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财政决策水平、强化预算约束力、调动部门积极性、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行绩效考评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绩效考评将政府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通过一整套能够反映政府活动效能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量方法,对支出项目进行具体的测量和评价,细化了预算管理,适应了“把政府理财从传统的重收入轻支出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转到重增收节支细化管理的理财模式”的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通过绩效考评,可以清楚地对财政支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判定各项支出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是否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目标相一致,从而起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节约财政资金,缓解供求矛盾的作用。
(二)实行绩效考评有利于提升财政决策水平
财政支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财政职能基础作用的发挥和对经济调节的力度,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通过分析评价财政分配资金的合规性、合理性和
有效性,了解财政支出在相关领域、相关行业所起的作用,评价财政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不断总结财政支出管理的经验与教训,为提高财政支出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三)实行绩效考评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力。
目前,许多部门年度预算的约束力弱化,缺少权威性和严肃性,支出随意、调整频繁。关键原因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追踪问效手段缺乏。绩效考评就是通过建立起一套能够反映政府公共活动绩效的评估体系,将政府部门的职责进行量化和指标化,对各项支出进行具体详细的评估,明确了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职责,大大提高了政府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了各级人大和社会公众对预算支出的监督和约束力。在绩效预算制度下,一个单位的预算是根据其所要完成的职能,需要通过一系列客观指标来计算的,而不是由各单位自己说了算。绩效考评不仅可以理顺预算分配关系,又可以规范单位支出行为,使预算从编制到执行,都有一种较强的机制来约束,从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四)实行绩效考评有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当前,部门预算主要是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财力可能等因素编制的,与资金使用效果的没有直接的联系,一定程度挫伤了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绩效考评体系,有助于形成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有效约束监管机制,推动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部门管理责任制,通过将部门经费与工作绩效挂钩,鼓励各部门节省开支,调动各部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五)实行绩效考评有利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绩效考评要对一个项目或项目的一部分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通过项目考评,使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是在环境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政府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检查项目的目标是否具有持续性。项目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有更简洁、有效的途径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决定是否有必要设立一个新的项目,或继续扩大项目的规模。三是决定是否继续增加、减少或维持项目的投入水平。简言之,通过项目考评可以对资源的分配、项目的改进以及项目的责任做出评判或结论,特别有利于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
二、我市绩效考评试点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2007年,市本级开始推行绩效考评试点工作,市财政局研究出台了《攀枝花市市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及2008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绩效考评的适用范围、组织管理、工作程序和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内容,初步建立了财政部门统一领导、市级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绩效考评分工体系。截至目前,已完成了涉及科学技术、城镇医保、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领域的七个重点考评项目的组织实施。
通过一年多的绩效考评试点,预算管理中的绩效理念逐渐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所提高。但是试点工作依然显现出了一些问题:
(一)对绩效考评认识不深入
由于我市绩效考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涉及面还不是很广,受“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部门及管理人员对绩效考评还不是很了解,有的单位还停留在“绩效考评即是例行检查”的认识层面上,对绩效考评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尢其是对“效”的理解不够,只是按计划完成任务,而没有将工作重点放在效益和效果方面。
(二)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
我市的绩效考评试点工作是在市财政局主导下开展起来的,2007年市财政局出台了《攀枝花市市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及《2008年市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但作为财政部门的单行部门规定,对市级部门的约束力有限。同时,绩效考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超出了财政部门的职能范围,需要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配合。
(三)绩效考评程序不规范
一些部门往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或项目完工后,再由绩效考评机构对项目实施单位下达绩效考评通知书,导致绩效目标和指标往往根据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制定,对项目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约束,不能提供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改善管理的有效信息。一些部门绩效考评报告中,成绩肯定多、问题提出少,提供的有用信息过少,绩效考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
(四)绩效考评结果约束乏力。
目前,绩效考评结果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于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不仅使绩效考评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绩效考评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绩效考评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不完善
一是在绩效考评指标的设计上,通常凭经验选择易于界定和衡量的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定量指标较少,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分析测评,无法全面综合反映政府部门的真实绩效。二是侧重于合规性考评,而忽视效益考评。目前各有关部门进行的绩效考评工作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即重点审核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忽视了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不能进行项目的效益评价。三是考评对象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绩效考评工作不仅涉及项目过程审核和投资与回报的评价,而且包括各种宏观因素的评价,如投资的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及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但目前的绩效考评工作还没有包括这些内容,使绩效考评工作不能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推进绩效考评工作的对策措施
绩效考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针对我市绩效考评工作实际,结合国内外发展经验,我市绩效考评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绩效认识,分步推进绩效考评试点工作
按照“先培养意识、后进行规范”的原则,加强财政管理人员有关绩效考评方面的知识培训,建立一支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等方面与绩效考评之内在要求相一致的专业人才队伍。要注重宣传,培养政府官员和普通公务员注重绩效、勇于创新、热心服务的行政伦理、职业道德,通过制定各种预算责任和行为的法规予以体现,逐步培养起与绩效考评相适应的政府文化。
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方式,在继续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基础上,把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考评作为切入点,重点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考评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在具备一定经验后,在所有政府部门全面开展项目绩效考评工作。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部门进行全部政府支出在内的绩效考评试点。在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办法,在政府部门全面开展预算绩效考评工作。
(二)落实工作职责,建立以财政部门为核心的多层次绩效考评组织体系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绩效管理委员会,建立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中介组织、专家、社会公众“五位一体”的考评组织体系。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考评中对各个部门提出的部门预算草案进行事先评价,不符合绩效要求的预算项目能够事先进行否定,同时还要对各个部门的具体预算项目也进行事中和事后评价;审计部门主要发挥事后审计、做出最后评价的作用;社会中介组织则是接受财政部门委托对某些预算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绩效考评;专家主要负责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协同部门确定指标、标准,对各部门的支出绩效进行评价;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评议,充分实现政务公开,提高公民评议的水平和效率,为绩效预算的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合理化的建议。
(三)优化操作流程,将绩效考评纳入预算编制、执行及监督的各环节
绩效考评是一个持续的、周期性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反馈和运用考评结果来实现提高政府各部门预算绩效的目的,具体程序如图:
目前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风险,以及控制风险的计划,确保绩效目标的圆满实现。三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被考评对象单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评形式。绩效考评的形式包括单位自评、工作组进行形式审查、(非)现场考评。在现场和非现场考评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考评方法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写绩效考评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绩效考评报告提交给财政部门,将绩效考评报告有关结论通知被考评单位。
(四)加强行为约束,探索绩效考评结果的有效利用途径
积极探索绩效考评结果的有效利用途径,逐步将绩效考评从事后考评向预算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过程等“上游”环节延伸。在预算编制时,把项目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较好的项目在同类项目中优先安排,对绩效较差的项目视情况提请市政府批准暂停、撤销或减少专项资金。在预算执行时,完善考评结果信息反馈机制和内部通报制度,及时纠正不合理支出、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不断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在绩效考评项目实施完成后,市财政局各相关业务部门针对财政支出中出现的问题,联系有关单位进行核实,对考评中发现的个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根据考评结果,及时调整、优化部门(单位)以后年度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时,将绩效考评结果提供给人大、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财政支出透明度。
(五)完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简单明晰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首先,可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将项目考评对象分为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等19类项目,作为统一的绩效考评分类体系。其次,在绩效考评分类体系下分设政策类指标、总体效果类指标、财务类指标、具体业务类指标及补充修正类指标等一级考评指标。再次,在考评具体项目时,根据不同的单位性质及职能、项目类型及特点等,对各一级考评指标进一步细化或选择,从而构成某一项目考评的具体指标。最后,针对单个项目,视具体情况对细化的考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将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加权平均后,得出考评分数。
(六)推进配套改革,夯实绩效考评的工作基础
绩效预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财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政府会计改革等因素,涉及到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利益的重新调整,涉及到政府运作、公务人员的观念转变、法治环境等各个方面,从财政改革来看,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改革。
1.部门预算改革。一是要进一步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加大项目支出预算投入的管理,将部门工作绩效纳入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内容,完善部门预算报表体系,在项目支出预算表中,增加年度绩效考评的有关内容,将部门的工作目标与项目绩效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项目编制的科学性。二是稳步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加强对市级部门资产的管理,建立对不同类型资产实施分类管理的新机制,探索建立实物费用定额管理改革。三是不断加强财政监督的力度,拓展财政监督的实施主体,引入专家评审机制、社会公告制等新的监督管理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2.财政信息数据库建设。一是积极推进滚动项目库建设。在继续完善现有市级财政项目库的基础上,将市级部门年初项目支出预算以及年度执行中追加的项目支出预算统一纳入该数据库中,科学合理划分项目类别,探索建立经常性专项业务费的统一管理办法和方式。二是研究建立绩效考评指标库。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市级部门的工作职责、财务收支情况、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各种分类标准等信息,以此确定支出预算的标准和基数,形成各种分类标准数据及评价指标的标准样本,最终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数据库。
3.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国库集中支付为规范财政支出程序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绩效考评则确保了财政支出在操作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两者在支付前、支付中、支出后不同环节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既相互独立运作、又前后衔接对应,既整体闭合循环,又不断反馈制约的资金支付控制和管理模式,最终建立面向绩效目标的用款申领制、综合绩效因素的关键环节审核制和财政资金支付后的追踪问效报告制。
2.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 篇二
(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全会决议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二) 建立现代财政体制的现实需要。
目前, 我国财政体系已基本形成, 财政资金实行“支出两条线”管理模式, 强化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 这些改革措施对加强预算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资金的流动路径发生改变, 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必然出现“盲点”, 从而影响管理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实效性。
(三)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政政策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 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依据实际客观分析, 建立科学的财政管理长效机制。我国财政预算规模逐年扩大, 财政职能作用逐步转变, 传统财政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因财政预算管理中监督缺失, 导致违规使用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同时也不利于财政体系高效运行和财政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 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发展趋势。
开展绩效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 是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轨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我国现代管理发展和融入世界管理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的绩效管理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管理理论相对滞后, 探索出一套符合国情的财政绩效管理办法, 对于指导当前财政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财政资金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 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传统的查错纠弊管理技术与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管理发展的要求, 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深入研究发现的带有共性的深层次问题, 从资金效益的角度、风险的层面来分析满足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露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促进财政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上做文章, 进而充分扩大管理成果。
二、构建我国支出绩效管理制度政策建议
(一) 完善政府支出绩效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支出绩效管理工作既是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三大改革的补充和完善, 又是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 应在财政法规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同时尽快制定《支出绩效管理实施办法》, 明确管理目标、对象、方法和程序。在此基础上, 对不同管理目标, 分别制定实施细则, 以便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二) 建立健全支出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明确各管理主体的职责。
地方政府可以将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委托给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组织实施;同时, 制定和执行地方支出绩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负责监督绩效管理过程和应用绩效管理结果。财政部门受地方政府的委托, 负责组织和管理地方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不仅承担对地方支出进行综合管理的责任, 还要负责组织和指导部门和单位及项目的绩效管理工作, 并提出支出绩效管理的结果。审计、监察部门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支出绩效管理工作, 参与制度制定、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的处理等。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主要是自行组织本部门、本单位的支出绩效管理, 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
(三) 积极探索, 分步实施政府支出绩效管理工作。
我国实行政府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刚刚起步, 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应参照国际经验, 本着先易后难, 分步实施的方针来进行。一是在实施步骤上, 应以项目绩效管理为切入点, 等项目绩效管理具备一定经验后, 再进行部门绩效管理试点, 在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 真正实现部门预算的绩效管理;二是在组织实施上, 先以财政部门为主, 再过渡到人大、管理、财政以及部门各自分工负责的立体式绩效管理模式;三是在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建立上, 先推行部门自评为主、财政部门重点管理、财政协调部门共同制定管理体系, 待管理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方法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后, 再过渡到以管理、财政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为主的管理方式。
(四) 建立完善的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和管理方法。
在设计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上, 要围绕支出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设计。在具体的管理中, 应分别建立支出项目、单位支出、部门支出绩效管理。在开展支出绩效管理的方法上, 要根据项目的性质选择成本-效益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议法、查问询证法等。特别是在管理地方政府支出总体绩效和一些社会事业项目绩效上, 更要注重运用非公式化的绩效管理方法。同时, 吸收国外经验, 加强绩效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应涵盖所有绩效管理的内容和领域, 并形成省市县信息共享, 服务于支出绩效管理实践工作。
(五) 完善支出绩效管理结果的应用, 实现与绩效预算相结合。
一是纳入人大审核程序, 增强透明度;二是用于考核部门绩效, 规范其财务行为;三是改革传统的投入拨款的预算模式, 采用绩效管理效果与拨款挂钩的预算编制办法, 对绩效完成好的部门, 给予奖励;对完成不好的, 削减甚至取消某项预算。
三、结语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评价制度对我国的财政监督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所以只有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才能使我国的财政监督机构的发展更加完善。目前, 我国的财政监督机制存在许多问题, 这就要求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前国情, 有目的有重点的去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以确保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近年来, 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逐步增大和财政框架的确立, 我国财政管理已进入以支出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 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越来越重要。因此, 构建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已成为支出管理改革的当务之急。
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篇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行为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分析、评价和报告,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探索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促进我国尽快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1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
实践证明,要想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发挥其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得到国家法律的保障,将财政支出管理做到法律化、制度化。比如新西兰政府分别在1989年和1994年颁布了《公共财政法》和《财政责任法》,这两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国家公共资源使用的责任范围,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起到约束和监督的作用,进而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率。就我国财政的发展而言,虽然我国对国家财政拨款的项目实行全程的管理,针对项目的财务支出实行绩效评价,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专门针对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使政府财务支出一直处于没有法律约束和监督的状态,得不到法律的基本保障。
1.2 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在许多西方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国家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澳大利亚为例,负责公共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部门是澳大利亚联邦财务部,其主要职责就是对财务支出评价体系的设计和监督。相反,在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都是分散到各管理部门。由于每个部门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差异,导致不同部门对于财务支出评价的标准不一致,这样形成的评价体系必然没有统一性,并且造成财务支出评价的数据不具备公平、公正、可靠的属性,而且对于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核实。
1.3 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及合理的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各部门的财务支出评价都是依据自身的财务情况、项目概况、工程管理指标等进行的,大多数的评价依据都是各部门自己制定的,或者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值作为评价指标,这导致每个部门对财务支出评价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指标作对比,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对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没有合理的评价方法,这严重影响了财务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4 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我国处于应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初级阶段,对于财务评价所包含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和具体。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经济效益也是财务评价中重要的环节,很多部门进行财务支出评价就是为了体现财务支出的合理性,从而证明项目的每一笔投入资金都得到了合理、合规的使用,过于片面地认为财务支出评价就是体现资金流向的合理,而忽视了对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其次,很多国家投资的项目对于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比较重视,但是项目负责的部门在做财务评价的时候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考虑到项目在未来长远的发展中对社会带来的效益、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对当地就业的推动作用,正因为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缺少对这些内容评价,导致整个评价工作不能宏观地反映政府投资该项目的最终目的和积极意义。
2 构建我国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2.1 规范的制度作保障
在我国,法律是约束人行为的主要依据,正因为有法律的保障,人们的生活才能安定、太平。同样,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必须拥有相关法律条款做保障,才能有效促进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此,国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必须将制定关于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可以在之前颁布的相关法律如《预算法》《审计法》中增加关于绩效管理的内容,通过强化财务绩效管理的法律地位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第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都会对政府财政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有财政支出是否合理、合法、合规,但是很多时候太过于重视过程却忽视了结果。虽然政府投资的项目大多是为公众而服务的,但是有些项目也是盈利性质的,所以经济效益也是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三,对于使用政府资金的单位、财务审计部门、相关监督单位等,要指定适合于自身的工作制度,约束相关工作者的行为,使其严格遵守制度要求,明确自身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2.2 建立统一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在财务支出管理中,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财务支出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是用来评价财务使用效率和使用方向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更具公平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所涉及的评价指标有三种: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时,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通过清晰的分类确定准确的评价指标,最终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准确的评价指标,促进财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选择合适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在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目的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方法。通常而言,目前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专家评议法,也就是聘请与评价对象相关的专家来对项目的所有财务资料进行综合的评价,当然要聘请多位专家,最终通过专家的意见得出评价结果;第二,问卷调查法,这种方法很好理解,就是设置相关的问题,之后向多人发放,拿到问卷的人根据自身理解填写答案,之后进行汇总得出评价结果,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被访人员差异的原因而影响评价结果;第三,成本-效益分析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衡量政府支出效益时使用,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将项目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都列举出来,之后进行分析和对比,选择成本低且效益良好的方案。
2.4 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首先,对于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一个项目在投入使用之前就做好了经济效益的预测工作,项目使用中期是其经济效益体现最准确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发现经济方面存在问题,要马上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其次,对部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部门绩效评价结果可以直观反映本部门的绩效情况,有助于领导全面了解部门内部财务情况,同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问题提出建议,有助于国家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最后,对综合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可以作为一个时期内财务支出情况的衡量指标,有助于国家了解财政支出的具体流向,同时明确财务的利用率,通过分析综合绩效评价结果找到更加高效利用资金的办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无限的价值。
3 结语
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来,还没有构建出系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我国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进程。因此,我国必须要开创构建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新思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收稿日期:2016-07-12
4.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 篇四
发布部门: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阿府办函〔2009〕148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卧龙管理局:
为了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政支出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级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办法(试行)》批转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级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政支出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省、州有关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及办法,结合阿坝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以下简称绩效考评),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运用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考评指标,按照统一的考评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主管部门和单位,是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第四条 绩效考评的范围为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
第五条 绩效考评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统一领导原则。绩效考评工作由州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统一组织,主管部门和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二)分类管理原则。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可根据考评对象的特点,制定分类的绩效考评实施办法。
(三)客观公正原则。绩效考评工作应从考评对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情况。
(四)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考评应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出发点,按照规范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准确地确定评价结果。
第六条 绩效考评的基本依据:
(一)国家和省、州、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
(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制定的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三)财政部门制定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及绩效目标和工作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和财政部门的预算批复;
(六)主管部门和单位的项目预算申报论证材料和项目验收报告;
(七)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的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
(八)其他相关资料。第二章 绩效考评的内容与方法
第七条 绩效考评的范围:
(一)部门和单位的基本支出;
(二)部门和单位的项目支出,包括重大项目和一般性项目,额度在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跨支出项目;州级专项补助县级的资金。
第八条 绩效考评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二)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财政支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
(三)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
(四)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等;
(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考评内容。
第九条 绩效考评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实施考评,其中跨支出项目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考评。
第十条 绩效考评的方法,是指在实施绩效考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
(一)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二)成本效益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四)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五)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或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六)专家评议法。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七)问卷调查法。又称公众评判法,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
(八)询问查证法。指评价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从而形成初步判断的方法;
(九)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确定的其它考评方法。
第十一条 绩效考评应当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实施绩效考评时,可采用一种考评方法,也可多种考评方法并用。
第三章 绩效评价的指标与标准
第十二条 绩效考评指标是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载体。
第十三条 绩效考评指标。根据考评内容和设置要求,可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
第十四条 基本指标是绩效考评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指标。根据考评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
(一)业务指标主要包括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等。根据考评对象的具体情况,业务指标的内容可有所增减。
(二)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等。
第十五条 具体指标是在考评对象确定后,根据考评对象不同特点,对基本指标内容细化、分设后的评价指标。
第十六条 基本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并根据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情况逐步完善。具体指标由主管部门、单位商财政部门研究确定。
第十七条 绩效考评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的标尺和准绳,绩效考核标准分值为100分。
考评分值在90(含)分以上为优、90分以下80(含80)分以上为良、60(含6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四个等级
第十八条 绩效考评标准是依据绩效考评指标设定的。在评价对象和具体指标确定后,应选择具体的考评标准进行评价,选择的考评标准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第四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制度、办法和操作规范,统一组织和规划绩效考评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主管部门和单位绩效考评工作,并选择重大项目直接组织实施绩效考评。
第二十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负责拟定本部门、单位绩效考评具体实施办法,并商财政部门确定;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考评工作。
第二十一条 重大项目的绩效考评由财政部门组织,原则上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实施,并可邀请人大、政协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参加;一般性项目可由本部门、单位内部相关业务人员实施,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实施。
第二十二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将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考评结果于评价结束后20天内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可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检查。
第二十三条 实施绩效评价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第五章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二十四条 为确保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绩效考评评工作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评价和撰写报告三个阶段。
第二十五条 前期准备阶段
(一)确定考评对象。绩效考评对象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根据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及预算管理要求确定。对确定的考评对象,主管部门和单位在向财政部门编报预算时,应当提出考评对象的预期绩效目标,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批复下达;如遇特殊情况需对绩效目标做出调整的,应当及时报财政部门审定;
(二)成立考评价工作组。考评对象确定后,组织实施绩效考评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成立考评工作组,负责制定考评实施方案、选择考评机构和审核考评报告等;
(三)下达考评通知。在具体实施绩效考评工作前,组织实施绩效考评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下达考评通知。内容包括考评目的、任务、依据、考评机构、考评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第二十六条 实施评价阶段
(一)资料审核。考评机构应当对主管部门或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主管部门或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二)现场和非现场考评。绩效考评的形式包括现场考评和非现场考评,考评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考评形式。
现场考评是指评价机构到现场采取勘察、询查、复核等方式,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并对所掌握的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提出考评意见。
非现场评价是指评价机构在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意见。
(三)综合评价。考评机构在现场和非现场考评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考评方法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第二十七条 撰写报告阶段
(一)撰写报告。考评机构按照规范的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具体格式和要求由州财政局另行制定)。绩效考评报告应当依据充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
(二)提交报告。考评机构应当将考评报告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考评工作组,经考评工作组审定后,将考评结果通知被考评者;
(三)归档存查。考评工作结束后,组织实施考评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将考评报告、考评通知书和实施方案等资料归档存查。
第六章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考评优良的,在下安排预算时给予优先考虑;对绩效考评一般的项目,在下安排预算时要从紧考虑;对绩效考评差的项目要进行通报,并对同类项目不再安排下一预算的专项支出。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绩效考评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或整改意见,并督促主管部门或单位予以落实,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十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绩效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及时调整和完善本部门、单位的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一条 绩效评价中若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2004〕427号)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为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财政部门应当建立绩效考评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将绩效考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县可依据本试行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州财政局负责解释。
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篇五
一、项目概况
东回镇木槽村位于平定县东南部,距县城
35公里处,有10个村民组,377户,1093口人,其中劳动力582人。现有耕地面积2304亩,宜林荒山6000余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该村传统产业以优质玉米、小杂粮为主。木槽村境内山大坡广,群众广种薄收、经济收入较低。自2002年开始,村党支部、村委会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以发展优质核桃为突破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二、项目单位绩效报告情况
(二)项目绩效目标
在原有700亩核桃树的基础上,新发展无公害核桃种植300亩,总规模达1000亩,力争挂过后年产15万公斤,年实现销售收入450万元。
(三)项目资金申报相符性
项目申报内容与具体实施内容相符,且申报目标合理可行。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一)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
1、资金计划及到位
本项目实际到位县级财政资金3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资金使用
截止项目评价时实际支出情况31.57万元,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实施方案预算科目计划进行支出,各预算科目资金略有小调整,调整幅度符合科技资金管理规定的范围内。详细支出如下:
材料费
26.51万元包括试验所需饲草饲料10.57万元、药品3 4.47万元、屠宰试验羊
3.31 万元、上选种羊支出8.16万元。比计划超支1.91万元,原因是增加了南江黄羊种羊培育数量,增加支出培育种羊所饲草饲料成本,增加部分在自筹资金中支出1.51万元,在节余支出的劳务费中支出0.4万元。差旅费支出2.15万元,比计划超支0.95万元。劳务费支出2.21万元。比计划节余1.35万元,节余资金用于支出增加的差旅费、材料费。专家咨询费支出0.7万元。
(二)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1、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的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有限公司属于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建立了《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项目制订了《南江黄羊选育保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
2、机构设置
公司内部设置财务部,下设主办会计1人、成本会计1人、出纳1人。
3、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情况
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项使用、专账核算”,待项目结题验收通过后合并入公司的统一会计账务之中。项目经费支出必须由经办人、技术人员、监督人、课题负责人、单位领导等逐级审核签字的程序进行审批后方可支付,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对项目实施所需要的物资如种羊、饲料、兽药、草种等,必须严格按单位物资采购要求程序进行采购,采购前首先填写好“物资采购申请单”,经项目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方可采购。采购时,至少有 2-4 名以上采购人员参与;对采购数量较多和金额较大的产品必须由供货方、采购方、监督方等三方参与;对生产所用物资(如饲料、兽药、草种等)必须根据物品的性能、数量等分类保存,并由专人保管,防止霉变,尽量减少损耗。采购的物资验收入库,经相关人员 签字审核后,方可结算。因此,项目实施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处理及时,会计 核算规范、准确。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本项目在县科技、财政、畜牧等部门的领导下,由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实施,该公司成立南江黄羊选育保种科研实施小组,由廖哲任组长,谭玉祥、陈瑜任副组长,成员有马国柱、岳兴之、苗斌、何兴隆、石金军、杨长钦。主要负责南江黄羊选育保种各研究内容的实施与操作,同时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以保证按照技术路线如期完成各项任务。
三、项目完成情况
(一)项目完成任务量
1、南江黄羊核心羊群建设
根据南江黄羊品系选育方案的要求,2010年完成培育种羊602只,完成计划任务120.4%。全年共培育种公羊165只,其中成年公羊35只,全部达到南江黄羊品种一级标准,大型品系成年公羊7只平体重67.32㎏;周岁公50只,平均体42.17;六月龄公羊80只,特一级率达到78.75%;培育种母羊437只。项目单位承担实施的“十一五”四川省畜禽育种攻关项目通过验收。
2、配套研究专题-5 本年度全面完成所开展的3项研究专题,其研究内容如下:
(1)南江黄羊快速育肥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出南江黄羊 当年羔羊在“放牧”条件下 10 月龄羯羊体重达到 32.65 ㎏ 为最佳
出栏时间,在“放牧+补饲”条件下,当年羯羊年龄在 6 — 8 月龄 体重达到 28.43 ㎏
为最佳出栏时间;老残羊在“放牧+补饲”条件 下,通过 2 个月时间的育肥增重效果最快,只平增重达到 13.68 ㎏、日增重达到 228 克。形成南江黄羊快速育肥技术。
(2)南江黄羊疾病综合防治新技术研究。本专题研究形成了
“四季驱虫+春、秋两季预防注射+科学饲养管理” 的南江黄羊防 疫保健技术。
(3)南江黄羊在农牧交错带放牧饲养条件下的“草—畜”平衡技术研究。本研究形成了
“合理利用天然草地+人工种草+秸秆 饲料” 的山区养羊 “草—畜”平衡技术,通过应用实现了生态养羊,促进养羊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项目完成质量
通过本项目实施,使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有限公司核心羊 群的数量增加、质量得到提升,全年完成生产各类种羊 6787 只,其中用于核心羊群扩群更新 602 只,对外推广种羊 6185 只。公司 年底存栏 5368 只,其中能繁母羊 3047 只、配种公羊 109 只,现有 特、一级种羊 2860 只,羊群结构合理,品种质量得到巩固。
(三)项目完成进度
本项目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进度如期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各项研究任务。
四、项目效益情况
本年度全面完成所开展的
分享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你可能喜欢
房地产评估报告格式 资产评估报告书内容与格式 节能评估报告格式范文 评估报告的格式
421下载页 券 30免费 页
6页 1下载
券
1页 1下载
券 更多与“评估报告格式”相关的文档>>
区域生态农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思路
杭州蓝海生态农业园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绿色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总结 生态农业园设计
更多与“生态农业园”相关的文档>>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培训提纲之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试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福建省重大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 西安市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更多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的文档>>
按照“放牧”和“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分别在六月龄、八月 龄、十月龄、周岁等 4 个阶段进行屠宰测定其产肉性能,并选择老 残羊 60 只进行短期育肥观测增重效果,从而形成南江黄羊快速育 肥技术。
(2)南江黄羊疾病综合防治新技术研究。通过对南江黄羊已 发生的疾病调查,并结合国内外羊的疾病防治现状,研究出传染病 的免疫程序,寄生虫病和普通病的防治方法。形成了“四季驱虫+ 春、秋两季预防注射+科学饲养管理”的南江黄羊防疫保健技术。
(3
17免费 页
4页 免费 261下载页 券 10免费 页
407下载页 券
432下载页 券 10免费 页
3页 免费 3页 免费 8页 免费)南江黄羊在农牧交错带放牧饲养条件下的“草—畜”平衡技术研究。
具体完成南江地区草地产草量的测定、优良牧草品种 的筛选、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草地牧草营养价值评定、草地载畜(南江黄羊)量测定等研究内容。
3、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为 10 个月,即 2010 年 3 月至 12 月。
(三)项目资金申报相符性
项目申报内容与具体实施内容相符,且申报目标合理可行。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一)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
1、资金计划及到位
本项目实际到位县级财政资金 30 万元,资金到位率 100%。
2、资金使用
截止项目评价时实际支出情况 31.57 万元,项目资金严格按 照实施方案预算科目计划进行支出,各预算科目资金略有小调整,调整幅度符合科技资金管理规定的范围内。详细支出如下 :
材料费 26.51 万元 , 包括试验所需饲草饲料 10.57 万元、药品
本年度全面完成所开展的 3 项研究专题,其研究内容如下:
(1)南江黄羊快速育肥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出南江黄羊 当年羔羊在“放牧”条件下 10 月龄羯羊体重达到 32.65 ㎏ 为最佳
出栏时间,在“放牧+补饲”条件下,当年羯羊年龄在 6 — 8 月龄 体重达到 28.43 ㎏
为最佳出栏时间;老残羊在“放牧+补饲”条件 下,通过 2 个月时间的育肥增重效果最快,只平增重达到 13.68 ㎏、日增重达到 228 克。形成南江黄羊快速育肥技术。
(2)南江黄羊疾病综合防治新技术研究。本专题研究形成了
“四季驱虫+春、秋两季预防注射+科学饲养管理” 的南江黄羊防 疫保健技术。
(3)南江黄羊在农牧交错带放牧饲养条件下的“草—畜”平衡技术研究。本研究形成了
“合理利用天然草地+人工种草+秸秆 饲料” 的山区养羊 “草—畜”平衡技术,通过应用实现了生态养羊,促进养羊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项目完成质量
通过本项目实施,使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有限公司核心羊 群的数量增加、质量得到提升,全年完成生产各类种羊 6787 只,其中用于核心羊群扩群更新 602 只,对外推广种羊 6185 只。公司 年底存栏 5368 只,其中能繁母羊 3047 只、配种公羊 109 只,现有 特、一级种羊 2860 只,羊群结构合理,品种质量得到巩固。
(三)项目完成进度
本项目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进度如期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各项研究任务。
四、项目效益情况
本着“边研究、边应用、推广”的原则,一边将研究形成的南 江黄羊各新品系向县内推广,全年向县内养羊农户推广种羊 364 只(公羊 102 只、母羊 262 只),发展养羊户 67 户;一边向县外推广
应用,当年向贵州、重庆、湖南、安徽、陕西、甘肃、云南、湖北、广西和四川等 10 个省的 38 个县(区),推广种羊 6185 只。通过本
项目实施,带动龙头企业相关产业发展,2010 年四川北牧南江黄
羊集团有限公司实现总收入 6189 万元。
五、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四川南江黄羊原种场
是南江黄羊核心育种基地,目前,尚存在交通、羊舍、设施设备等 基础设施较差的实际问题。一是通往原种场的公路不通畅,特别是 一遇暴雨山洪和冰雪天气,造成公路时常断道,给科研带来不便和
增加运输成本;二是以羊舍、草场为主基础设备极差,大多数量羊 舍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草场过度利用需要改造,这些都给科研带来极大影响; 三是设施设
备极差,原种场尚无实验室及试验设备。
(二)相关建议
由于南江黄羊育种保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生物
工程,必须长期坚持不懈。针对上述存在的具体问题建议:地方政 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南江黄羊核心育种区的投入,努力改善基础
设施条件,为南江黄羊育种保种创造有利条件。
6.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篇六
工作方案
项 目: 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
评价: 2008年
*** 财 政 局 ***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 5月10 日
根据***财政局《关于开展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的通知》(***[2009]9号)的相关要求,对“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开展绩效评价,为完成好该项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发[2008]50号)及其他相关要求,结合评价项目的情况和特点,制定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科学、客观、公正的对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进行整体综合性评价,反映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绩效评价,为加强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在贴息资金管理中引入绩效管理理念和方式,更好地发挥其政策扶持、引导作用,促进理财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经验。
二、评价对象和内容
本次绩效评价的对象:***市级2008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承担单位和主管部门。
内容:***市级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
三、评价活动的依据
(一)法规、政策依据 1.《***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发[2008]50号);
2.《***财政局关于开展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的通知》(***[2009]9号);
3.《***财政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项目)》;
4.《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财预[2009]76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6.《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贴息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7.《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8.《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7]416号);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
1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11.《***市级政府投资管理办法》(2005年***人民政府公告第1号);
12.《***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信用贷款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13.《***国家开发银行政府信贷偿债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4.《关于***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信用贷款资金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通[2005]03号);
15.***发展计划委员会对31个城市建设贷款项目下达的投资计划通知、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等文件;
16.***审计局对相关项目决算的《审计报告》; 17.***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相关项目决算的《***财政投资建设工程决算审核结论书》;
18.***财政局《关于下达2008年一季度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预算的通知》(***[2008]26号);
19.***财政局《关于拨付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的通知》(***[2008]89号);
20.***财政局《关于下达和拨付2008年三季度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的通知》(***[2008]168号);
21.***财政局《关于拨付2008年四季度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的通知》(***[2008]269号);
22.***建设局《***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自查自评报告》;
23.《***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二)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本次绩效评价的通知要求提供的基础资料;
(三)实施单位和部门对项目建设、资金支出、绩效实现情况进行的自查、自评资料;
(四)评价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调查、核实等获得的资料;
(五)《***财政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委托合同》;
四、评价工作程序
(一)前期准备
1.组成绩效评价工作组,制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2.走访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项目实施单位,了解现行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与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的具体做法,听取他们对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设立的意见和建议;收集相关项目省内外绩效评价经验与方法以及项目相关资料;
3.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开展专家咨询,制定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拟定自评报告提纲,规范自评报告格式;
(二)组织绩效评价
1.组织项目绩效评价方案的实施;
2.成立绩效评价考评工作组,进行人员分工; 3.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邀请专家参加相关绩效评价会议;
4.召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组会议,传达有关的文件精神和具体工作要求,介绍评价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工作组在评议项目自评报告的基础上,根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评分;统计项目得分,对项目进行讨论,起草工作组意见,并提交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部门讨论确定。
(三)分析总结
1.进行数据分析,提出绩效评价报告的初稿。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组的意见及考察、考评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初稿;
2.与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科、经济建设科等科(室)就绩效评价报告交换意见,将绩效评价报告提交市建设局、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项目实施单位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3.形成正式的《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五、评价原则
(一)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
(二)综合绩效评价的原则;
(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原则;
(四)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
(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财政支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彻事前、事中、事后的原则。
六、评价方法
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采用比较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价与公众评议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法等方法,依据 《***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七、工作进度及时间安排
2009年6月10日前,完成《***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根据与部门协商工作方案所确定的时间开展自查、自评、抽查、考评、撰写评价报告等工作,于2009年9月30日前提交绩效评价报告。
八、组织管理及人员分工
为使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由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科、经济建设科等相关业务科、市建设局财务科等相关科室、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负责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工作。工作组的构成如下:
市财政局:*** 市建设局:*** ***咨询有限公司:****
九、评价结果
1.提交《***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7.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浅析 篇七
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定义和目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 依据经济、效率和效果的原则 (3E原则) , 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 对财政支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并通过评价找出决策和执行中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它是随着公共支出管理理论的产生而产生, 并伴随着公共支出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广义上讲, 绩效是效益、效率和有效性的统称, 不仅包含外部效果, 也包含内在的努力程度, 可以通过投入、过程、产出和结果来描述。
建立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精准的评价, 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注重财政资金分配过程、忽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 避免支出结构和规模的不合理性, 使有限的财力切实发挥最大的作用。其次, 有利于加强对财政部门权力的约束, 强化财政执法监督。绩效评价能够从制度上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调动各部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促使财政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明确各自的职责, 加强对财政的监督, 实现“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再次, 还有利于科学安排财政制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保证财政制度安排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 可以及时发现财政制度在科学性、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财政制度的完善不断提供准确信息, 保证财政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
在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时, 可以坚持以下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支出结果复杂繁琐, 单纯使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 极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全面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财政支出涉及面广、差异性大, 绩效表现也具有多样性, 在评价时既要从整个财政支出体系出发, 考虑各种效益的全面性;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虑不同类别支出产生的效益的特殊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财政支出评价体系需要根据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来制定和不断调整, 研究设计恰当的考核体系, 保证可操作性、提高科学性。统一领导与分类管理相结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应由财政部与各级财政部门统一领导, 同时根据考评对象的行业、项目等特点, 实行分类管理, 制定分类的绩效评价办法。
二、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 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来对工作的具体操作予以支撑, 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 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财政改革的客观需要, 严重阻碍了公共支出目标的实现。
1. 规范科学的指标体系未构建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是要通过绩效指标衡量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从而编制与各部门、各项目相适应的预算。因此, 必须要有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标准作为衡量标准, 才能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顺利开展。目前, 我国财政支出有关部门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缺乏严密的数据分析, 强调规模和层级管理, 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率的追踪评价, 呈现平面化和单一性的特点, 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
2. 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
我国实现依法治国, 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支持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也必须得到立法的支持, 予以制度化、规范化。虽然我国每年都开展各种形式的绩效监督与评价活动, 比如, 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评价和考核, 并提出过要进行全过程绩效评价工作的建议, 但迄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各地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 主要依靠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各类具体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办法, 主观随意性大, 不可避免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影响了财政支出管理的效果。
3. 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政府各管理部门进行, 没有建立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 对全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予以规范和指导, 宏观调控性能差。而各部门进行具体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不统一, 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 使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 缺乏可比性, 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得不到保证, 无法从整体上对财政资金进行高效的配置,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4. 支出绩效评价内容不完整
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内容极不完整, 无法满足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要求。一是受集权思想的影响, 有关部门进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较为呆板, 盲目服从上级指示, 灵活主动性差, 关注的重点往往是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 忽视项目的效益评价, 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二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被简单地理解为巧妙筹钱、合理用钱, 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项目投资的前期审核和效益评价被忽略, 更不用说项目对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影响, 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无法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
5. 评价结果缺乏约束力
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使得财政支出进行评价的开展动力不足, 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 对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效、存在问题与相关责任, 以及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的职责并没有直接的约束, 而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使得支出效果公示的信赖度大大下降, 极大地影响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给日后的财政收支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制约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甚至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三、改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策略
1. 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005年5月, 财政部在全面协调部内各司局绩效考评工作的基础上, 出台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 为全国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具体来说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在坚持相关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的基础上, 遵循财政支出活动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的逻辑关系, 参照国际和国内公认的标准, 进行严密科学的分析, 形成立体型、多层次的指标体系, 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2. 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各项法律和制度
目前建立和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应该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应建立一系列制度规范和相关法律规定, 对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进行清晰的法律界定, 明确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另外还要建立完备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 配套措施的建设到位, 避免财政管理部门孤军奋战的窘境, 为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全力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成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
为了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真正发挥作用, 应该在财政部门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 作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执行主体, 对本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协调财政、统计、审计、人事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尽量实现相关工作的同步开展, 以及时获取评价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信息, 取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最大效用。另外, 为避免集权引起的权力争夺和效率低下, 还应该大力引入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参与绩效评价工作, 这样既可以加强整个财政支出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控制, 又能够提高评价工作效率、质量和公正性, 有效地促进财政收支目标的实现。
4. 建立绩效预算, 扩大绩效评价范围
绩效预算是以目标为导向, 以业绩评价为核心的预算模式, 它具有权利与责任对等、激励与约束并重、成本与效益融合、预算与绩效挂钩等特点, 实行绩效预算能够有效的发挥内控功能, 克服以往绩效评价模式重视产出而忽视效益的考核与评价的问题, 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同时, 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结合我国财政支出使用和管理实际, 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建立适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需要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处理系统, 扩大绩效评价的范围, 使各项支出工作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督和控制, 全方位、多层次的保证财政支出的效益。
5. 强化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约束力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是对财政支出效益的总结, 是评价各部门、各责任人工作的有力证据, 对整个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改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直接纳入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核程序, 作为财政信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并将之及时公布于相关部门和各工作人员, 提高其改善工作的积极性和警惕性, 推动整个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孙玉军.浅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J].财政与税务, 2008, (7) .
[2]武新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之我见[J].山西财税, 2006, (1) .
8.四问年底4万亿元财政支出预算 篇八
今年前10个月,全国各级财政支出11.35万亿元,这距离完成全年预算还差26%的进度。年末最后两个月近4万亿元支出预算,其中由地方政府财政支配的有3.4万亿元,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将“突击花钱”?年底为何剩下这样一大笔钱?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
“突击花钱”还是“集中花钱”
2014年前10个月财政支出进度仅完成74%,年底两个月还剩余一大笔预算,引发了舆论争议。而事实上,最后两个月剩下1/4甚至更多的预算没花的现象,在最近6年连续出现。
记者统计发现,2009年至2013年,当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比例分别为65.44%、72.15%、77.39%、74.61%、73.8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教授杨志勇表示,即使今年最后两个月要完成财政支出预算所剩的近4万亿元,与过去年份相比,今年也并不特殊。过去曾有最后一个月支出预算的25%甚至更多的情形。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指出,如果前几个月预算执行进度大致均匀,但最后两个月集中花出去,肯定在形式上属于“突击花钱”。
不过,赶在年尾结束把钱赶紧花完,并不一定完全意味着盲目乱花钱。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年底剩余的财政支出预算,并不是要无序突击花掉,所有资金按照预算用途和项目合同,乱花钱将面临审计监督。目前,我国的确存在财政支出进度慢、支出不均衡的现状。但预算中剩余的近4万亿元都是有归属的,支出当年没实现的,按照财政管理制度是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而如果项目撤销或完成后有节余,预算中的钱还要上交。
多数专家认为,年底“突击花钱”既有客观制度性安排造成的结果,也包含主观管理不严引发的乱象。
杨志勇认为,与年末“突击花钱”的说法相比,更为客观的提法应该是年末“集中花钱”。与执行中期财政预算的国家相比,执行年度预算的国家大多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另外,财政部门官员和专家指出,虽然“突击花钱”并非是年末随意花钱,预算中剩余资金多数也会结转至下年使用,但是,由于前端的预算管理就存在“重安排,轻监督;重争取,轻管理”等问题,所以客观上会造成一些政府部门跑资金、争项目,钱花不完也不愿意节省,以免影响下一年预算安排的现象。
年底为何剩下这么多钱
各级政府为何常常年底剩余大比例预算没花掉?作为管理政府“钱袋子”的财政预算工作又存在哪些问题?
在2014年15.3万亿元的总财政支出中,高达13.1万亿元的地方财政今年前10个月仅完成支出预算的73.8%。
多位财政部门官员和专家表示,一些地方政府支出、预算部门拿钱晚、层级多、不科学、执行乱等问题,是年底剩下近4万亿元的原因。
——拿钱晚。有财政资金最后3个月才下达。广东某地市财政局总会计师说,年底“突击花钱”现象一个原因是,每年地方财政局所做的预算草案报告需要经当年的地方人代会审议通过,而每年的市人代会最晚要在3月份才开。地方人大批准后,预算一般要到二季度才下到各部门。财政部一位知情人士称,根据目前财政制度,地方财政支出中约有一半要靠中央转移支付,但全国人代会开得更晚,中央的钱分下去需要更长时间。
审计署的审计工作报告中称,2013年公共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预算中,竟有6.77亿元是12月31日才下达;四川省审计厅公布的审计报告则称,在四川省级专项预算资金分配中,有50.18亿元于9月后才下达。
——层级多。财政资金下拨环节复杂曲折。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目前没有实现扁平化管理,政府层级过多影响了财政支出进度。钱从中央分到省里,从省里分到市里,从市里分到县里,再从县里分到各个执行部门十分复杂。据了解,有些专项财政资金,首先要取得中央主管部门批复,比如涉及环保的,要找到环保部确定各省资金额度,省里又要考虑省级留多少,跟市县分多少。
——不科学。一些地方政府预算编制速度慢,并存在不合理、不细化问题。山西省审计厅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2013年年初,山西省本级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分别有245.26亿元、254.01亿元,未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些地方预算编制不科学,有些项目拿到预算后才开始做准备,支出肯定要集中到年底。
——执行乱。一些地方预算管理能力欠缺,造成财政支出具体执行不力。山西省审计厅公布的审计报告中曝光,2013年山西省发改委存在种种财政执行不到位的乱象:违规审批总投资2.75亿元的3个前期建设条件不完备项目,并对其中两个项目下达省级政府投资600万元;超范围将循环经济领域省级政府投资1.9亿元安排用于23个非循环经济项目。
王雍君说,目前,我国预算管理能力比较欠缺,主要表现为预算程序允许先给钱再定事项,在没有明确表达支出的用途之前,允许切块拨款,切完以后,由各个部门决定。这样做的弊端主要是财政支出目的不明确。例如,拨给园林绿化1000万元,但不规定具体做什么、怎么花,由此也可能出现花钱随意甚至浪费等情况。
“突击花钱”有人管吗
为了改变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年末“突击花钱”乱象,财政部近年来大力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出台多项措施考核政府部门花钱。
据了解,为了强化预算支出进度管理,财政部年年发文件考核地方,考核规定越来越细、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省(区、市)政府也对下属部门“考核”加快花钱进度。北京市财政局某副处长曾表示,北京不仅采取多种措施指导督促市级部门和区县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还从今年2月份开始推出16个区县预算支出进度排名。
与财政部门“催着花钱”相比,专家指出,各级政府更应该加大监督年末大量花钱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此前,多地曝出财政资金使用中的乱象,重大建设项目财政资金违规使用、严重超支、绩效不高的问题大量存在。
如四川省审计报告称:“部分项目由于设计、地勘、可行性研究论证等前期工作不够深入且变更频繁,加之部分建设单位随意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项目投资总额失控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据了解,经抽查四川去年有238个项目以工程建设时间紧、规定程序繁为由,采取直接指定、肢解发包等方式变相规避公开招投标,涉及金额7.9亿元。
王雍君认为,年末“突击花钱”,有可能是年末工程量突然增加;杨志勇说,年末“集中花钱”中,有些项目是年中进行,年末结算,对于中间工程款项监管要加大力度。与此同时,专家指出,我国更应该进行中期预算改革,制定多年度预算强化预算过程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制度上改变年底“突击花钱”的利益冲动。
如何防止违反“八项规定”的“突击花钱”
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在“八项规定”制约下,中央部门近年来三公经费明显下降。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央三公经费连年“瘦身”。2013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0.15亿元,比年初预算数减少9.54亿元,比2012年实际支出减少4.1亿元。
与之相比,地方三公经费整体也在下降,地方政府和中央外驻单位都作出了努力。记者拿到的一份《驻闽中央行政、参公管理预算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表》显示,15家行政单位和9家参公单位中,有18家单位的三公预算没花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福建省电力监管专员办仅花去近三成预算。海南省某县财政局负责人对记者说,今年三公支出下降了八成多,不敢突击花的钱,基本上都纳入下年度平衡预算。
但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地方政府对三公经费、会议费控制不严。如2013年山西省煤炭厅、省地税局等21个部门单位超预算列支三公经费1192万元;山西省经信委、省国资委等11个部门单位甚至无预算、超预算列支会议费300多万元。
对此,王雍君说,违规的三公经费可能成为年末“突击花钱”的隐患。同时,现在有的地方不敢在吃喝上乱花钱,表明此前花的钱有可能没有预算依据,这从侧面暴露出一些地方前些年预算往往会“往多里报”的“惯性”。
9.试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篇九
【文章摘要】我国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我国财政收支规模逐渐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财政收支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想提升财政支出的效益,就必须重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所以有效的对财政支出做绩效评价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涵义;对策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涵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按照统一特定的审核规则,根据各项财政政策的基本原则、考核和评定财政支出行为的进程和结果,并且运用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绩效评价的内容之一,及时的绩效评价,一是可以提高财政支出的资金效益,二是促进财政管理的效益,完成预期目标的情况、使用预算资金及管理财务情况、用于实施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根据实际环境而设定的其他审核项目这四部分构成了绩效评价。
期望的经济结果是否在确认过程中达到了、是否产生了经济性的收益,这是从经济方向对绩效评价进行审查,对经济性收益的审查要特别注意对重要的项目的审查;对财政支出在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等问题上是否有帮助进行考察,这是从社会方向对绩效评价进行审查;关注财政支出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上的发展,尤其是要评价财政支出在发展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绩效考核进程,这是从政治方向对绩效评价进行审查。
总的来说,我国的市场经济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财政方向的绩效管理也是如此,由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盲点,制度上有漏洞,并且绩效管理仅重视对某些财政支出指标进行监督指导,具有片面性,相应的的经验也不足,但是,财政的资金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必须有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规范、完整、系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优点有很多,比如政府的财政资金的有效性可以切实、有效的得到提高,交流与监督也可得到相互促进,是各行业的发展强劲的后备力量。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
就现阶段而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很繁琐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起,为了有效作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部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我国相关部门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这方面的管理规则,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改善。
(一)是否进行绩效评价还未达成共识
我国在财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也有了十余年的历程,这个过程对原有的财政管理模式是一个强烈的冲击,但应该看到我国的绩效改革主要仍然停留在绩效评价的科学和规范化上。前面提到过,我国的绩效评价工作还处在发展初期,尚未完全建立完整的评价系统,有些部门不重视评价审核工作,甚至有些单位在考核时搞形式主义,没有正确对待绩效考核工作,审查工作也受到阻碍。
(二)绩效评价的法律还不完善
法律法规的缺乏、不完善,是目前政府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突出问题。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于是各地各部门不同的评定标准都,标准不规范、随意性也大,考核的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在现在这个法制社会,如果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持,很难取得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估是预期成效。
(三)绩效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衡量财政支出绩效评估是否得当的关键需要用哪些指标。财政收入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持续增长的,相应的支出也会增加,于是一项重要工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在这个方面仍然处于初级和试验阶段,完整、成型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所以完全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在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上还无法得到完全体现。由于无法统一执行,尽管各地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仍然很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造成执行性不强。
(四)绩效评价的责任机构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缺少一个权威性的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全国的政府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没有这样一个负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部门造成现在我国绩效评价工作的权责不清晰的问题。政府各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审核工作,缺乏规范性,宏观监控性也差。
由于标准不一致,各自在负责绩效评价时,无法统一分析评价审查结果,评价很难便难以达到科学公正的效果,从而无法优化配置有限的资金,资金利用率低下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进行统一管理,宏观调控是必然之举,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绩效评价责任人不明晰的状况。绩效评价的执行力不强主要还是由于不够重视引起的,得不到高层的监管,基层更不重视,各环节的负责人在评价审核时的目标也不明确,更多的工作只是形式主义,只是建立档案保存,完全是敷衍了事、应付检查,绩效评价工作的执行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对我国财政政策的顺利开展和我国公共事业的顺利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五)缺乏完整的数据库支持
审核的准确预测及彻底执行需要充足、正确的绩效考核的信息数据库。收集各项考核数据,在便于对历史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对下期评价的预测及开展方便也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起步较晚,在进行前期评价审核工作时,也没注重数据的积累,导致历史数据库不完善。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成立专业的绩效评价机构
为了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最大效用,我国财政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来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形成完整财政绩效体系。此专业机构作为执行绩效评估的主体,在统一管理本机构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工作的同时,兼顾管理审计、人事等其他各部门的工作绩效评估工作,也要发挥好协调、配合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同步开展工作和及时获取各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为了避免因为集权而引起的办事效率低下和部门之间争夺权力,绩效评估工作还需要全力引入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提高整个财政支出评估工作的效率、公正性以及准确性,高效率地促进财政收支目标的完成。
(二)建立科学化的绩效评价体系
构建指标体系应该参考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国内公认的基本标准,还需要遵循基于可比性、重要性、相关性等达成共识的原则。严格遵照财政收支活动中“投入-过程-产出-效果”这一缜密的逻辑关系,进行科学完整分析,最终形成具体的、多维的指标体系。通过这种方法建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才能更有效为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做好准备。
(三)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约束力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升支出效率,同时在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给相关机构的有关的负责人员,从而提高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保证我国财政支出工作的有效进行。整个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是对中国财政支出效益结果的总结和验证,是对评估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的工作成就的有力佐证,更重要的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结果将直接运用到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流程中。所以提高和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约束力,这必然成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整个财政支出绩效工作的改革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中绩效评价的法律和制度建立
完善国内与财政支出相关的绩效考核的整个制度体系是一项多维的庞大的体系,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如今,最迫切的是需要一整套法律规范和制度来指导和维护国内与财政支出相关的绩效考核的整个制度体系。做到绩效评价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性、权威性。另外,为了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创造一个良好运转的实施环境,保证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发挥最大效用,达到预期目标。
(五)建立和扩大高效率的绩效评价范围
一切以业绩为评价、一切以目标为导向是绩效预算模式的核心,权、责、利对等是它的特点,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措施。因此,要想消除过去极度重视产出而忽略实际效益的评估问题就只有通过有效的绩效预算,实行绩效评价模式。
【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推荐阅读:
部门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07-23
浅议基于3E原则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探析的论文06-13
广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关于加强我市预算支出管理请示的通知10-23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办法06-26
财务支出预算管理10-28
关于强化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07-25
教育支出绩效评价难点07-13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过程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