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应试英语学习方法

2024-08-02

初中应试英语学习方法(10篇)

1.初中应试英语学习方法 篇一

语文:中考看图作文的应试方法

做中考看图作文,具体的操作程序是读题、析图、立意、拟题、构思、修改、定稿。“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是要仔细观察画面和准确理解画“意”,先抓好读题和析图两步,然后才构思成文。

第一,读题。

读看图作文的题目,主要是了解文题中所提出的要求,明确所规定的体裁,以便有目的有重点地去看图。

第二,联系题目析图。

做看图作文要学会读图。当图映入你的眼帘,你应该马上有这样的意识:这一幅图是一个故事;这一幅图是一篇说明文;这一幅图是一篇寓言;这一幅图是一个比喻„„于是,你便可以就像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一样开始写作。

在看图作文中,析图是关键的一环,就像“析材”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环节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从如下角度去“析图”:

1.看“情节发展”

这适用于对多幅有内在联系的组合漫画的审读。

2.看事物变化

适用于画面中立体事物变化鲜明的漫画材料。

3.看人物对比

适用于阅读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主的漫画。

4.看背景映衬

适用于人物活动中环境设计鲜明的漫画的阅读理解。画中的景,画中的物,往往有不可忽视的烘托、反衬的作用。

5.看比喻手法

适用于整体构思有明显而强烈的寓意漫画的审读。

6.看整体意念

适用于理解含蓄的令人回味的漫画,作者在这样的漫画中往往运用比拟、象征的方法表现主题。

析图并理解其含义是看图写议论文的重要关隘,考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顺利通过。因此考生要尽可能多地掌握“析图”的方法。除上面所介绍的以外,还有类比联想法、喻义探求法、比较排除法、对号入座法、寓言点题法等都可以运用。

中考看图作文,在看懂画面之后,第二关便是构思、写作了。就写作的过程讲,看图作文与其他形式的作文一样,离不开立意、构思、表达的程序。另外说明一下,看图作文有一个重要的过渡性环节,就是必须对图进行一番说明、介绍或描绘。看图作文的特殊性表现为,材料中所给的单幅漫画、多幅组合漫画,以及用来说明、评论对象的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科学图画等,不可能作为材料直接引进文章。它们需要一次“再处理”,由作者在观察、理解、提炼的基础之上,用文字叙述出来。这些叙述文字,如果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就成了一种解说性的铺陈;如果放在议论文中,这种开头就往往于解说中顺势带出作者的观点。

2.初中应试英语学习方法 篇二

关键词: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旅游专业英语,考题题型,应试方法

1 引言

谈起《旅游专业英语》很多自考生就是皱起了眉头, 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进行行之有效的复习。厚厚的一本书放在面前, 翻来翻去, 一会看看教材, 一会又翻翻参考书, 最终的效果很差。那么, 广大考生应该如何学好这套教材, 获得专业的旅游知识, 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呢?笔者根据自己辅导这门课程的经验, 理论联系实际的简要谈谈《旅游专业英语》的自学方法。

2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专门为提高自学应考者的英语语言水平和旅游知识水平而设置的。其教材是全国考委英语专业委员会确定, 并且由西安外国语学院商学院院长潘惠霞教授担任编写。旅游业作为一个涉及面极广的产业, 要求从业人员不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而且具备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考生通过学习本教材精选的优秀的旅游英语文章, 不仅能掌握旅游基本知识, 而且对现代旅游、旅游业、旅游的作用与影响及世界旅游现状有所了解, 为将来在旅游行业中从事业务工作、管理工作和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考试题型分析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 了解历年的考题特点, 把握考试重点十分必要。它有助于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和答题技巧, 也有助于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4 掌握学习方法

第一, 认真领悟《旅游专业英语自学考试大纲》。鉴于考生受学习条件的限制, 通常缺乏教师当面、及时的辅导, 在大纲中, 明确规定了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 以及命题比例和试题题型。因此, 在学习教材前, 首先阅读考试大纲, 认真领悟内容, 做到以大纲为指导的准则, 保证其正确领会大纲精神, 以便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 采取灵活的方法学习。本课程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 遵循了旅游专业的一般性知识体系, 因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它既是一门高年级阅读课 (语言上有一定难度) , 同时又是旅游专业的入门课 (有一定的专业性) 。为达到既训练语言有增长知识的双重目标, 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 摸索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建议采用精读、泛读相结合法, 即在知识重点、语言难点处要认真、细致地理解、分析、概括、掌握, 同时又要有意识地运用泛读的一些技巧进行计时阅读, 以逐步提高阅读与速度, 培养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的能力。计时阅读后, 可用课文后回答题来检验阅读效果, 基本应该做到阅读两次后能正确回答70%的问题。考生要明确本课程的性质, 了解其特点, 并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进行针对性辅导, 在阅读技巧及语言训练上多下功夫。

第三, 认真参考注释 (Notes) 。学习中除充分利用字典及其它参考书来解决语言困难外, 课文后的注释是解惑的好帮手, 其中的内容均应视为需要掌握的部分。

第四, 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与课文内容密切相联, 也可以说是对课文内容的充实和强化。因此, 除了应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各项训练外, 还要尽量从中获取专业知识与信息, 特别是对一些手边资料短缺的考生来说, 这一点尤为重要。除了课后练习外, 考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补充一些语言练习, 如语法与词汇的多项选择题、完型填空、动词词组填空、英汉翻译等, 其难度与课文级课后练习的难度大体相当。

第五, 注意扩大词汇量。由于考虑到考生的语言基础水平不一, 大纲中未列词汇表, 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都应视为需要掌握的内容。一些熟知的普通词汇用于专业术语时, 应掌握其特定的含义, 做到英汉、汉英互译准确、熟练。考生可酌情补充阅读课外英文阅读材料, 题材要紧扣本课程的内容, 并尽可能的运用新学的语言及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

结束语

考生要全面熟悉所考范围的教材内容, 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灵活地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切不可猜题、押题或只看辅导资料, 搞临时突击。同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各种技能的训练,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切实掌握了旅游英语选读方面的知识, 在注意把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才能在测设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顺利通过全国高等自学考试。

参考文献

[1]潘慧霞主编, 旅游英语[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2]段开成主编.旅游高级英语[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3]杨华主编.实用旅游英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初中英语听力测试的应试技巧 篇三

保持良好的状态,自觉养成好习惯对于听力的培养十分的重要。目前,初中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他们又有心理状态可塑性强的特点。从听力训练的初始阶级就应强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积极性首先,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同时不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只要正视它,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听的兴趣,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要适时给予表扬。如在训练时可采用抢答方式,看谁反应迅速。答得正确性。

二、要预习好听力部分的题目

在放录音材料前,一定要把各题目的各项要求,各个问题或选项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有底。看到选项后,要有预见性,判断要回答的问题所在。有的对话或短文问题,选项都已给出,通过提前对问题的预习能有效地了解其大意和听力重点。这样在听录音时就能做到有的舍取。

三、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首先,要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要使初中生人人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续以及语调等知识,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掌握英语的朗读技巧。第三,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音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的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拼音文字的最大优越性就是词的读音与拼写一致。根据这一特点,会读的单词自然会拼,按读音记忆的单词也不会遗忘。

四、重视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与良好听的习惯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听力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教师要教会学生听音前注意操练、捕捉信息。即要快速地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听的时候要边听边记,强化记忆,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长句抓住主要成分。“抱住西瓜,再捡芝麻”,听句子回答问题时要把题干和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听对话和短文时,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

五、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中

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道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其次,在课时安排上,可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或每节课的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一些有关材料,作为“热身运动”或者利用课堂教学结束前数分钟安排训练听力。

六、注意表示转折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和词组

表示转折的常用词是but,听者要注意but后的部分。表示否定意义的词和词组主要有no,not,Never,seldom,hardly,neither,too…to…,little,few等。存在这些表示否定词的句子,往往容易使考生误解、模糊,所以考生有必要特别注意。这样对理解听力内容很有帮助。例如:听力原文

1.M:My dog is lost,Could you look for it with me,please?

W:Sure,Is that black one yours?

M:No,Mine is yellow,

2.W:My bike is broken,Could you help me,John?

M:No,but Jeff can,

3.W:It's afine dav,isn't it?

M:Yes,But the radi0 says it will be cloudy tomorrow

4.W:Heis arichman here,

M:Really?But he hasfewfriends,

()1.What coloristhe man's dog?

题目:听对话,从下面题目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回答所提问题。

()1.What coloristheman's dog?

A.JeffB.JohnC.Mary

()2.Who can mend the girl's bike?

A.B1ackB.YeUOWC.White

()3.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morrow?

A.Yes,he doesB.No,he doesn'tC.I don't know

()4.Does the man have manyfriends here?

A.It's sunnyB.It's cloudyC.It's windv

第一组对话的问旬中虽然出现black,但回答是No,紧接着是yellow,很明显答案应是B。第2组对话虽然出现两个人名John和Jeft,但答句中的转择but Jeffcan很明显,只有Jeft能修好自行车。

七、做到带着问题听录音

不管在平时听力训练或测试都要做到这一点,听录音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含有答案的词句上,例如题目中出现有关when,where,who,what,why,how等带有疑问的词,心中选出确定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那些对话、短文内容,第一遍听不清楚的问题,把它作为昕第二遍的重点。当然,需要特别精力集中,毫不分心。例如:听力原文:

Helen,s eleven years old,She is in Grade 4 in a school,She goes to school bvbus Last week she had a bad cold,She felt weak and sick,She didn't go to class,Shewenttothe hospital to see a doctor,She had to stayin bedfor afew days,Duringtheweekend,Mrs White cooked her nice food and her friends looked after her well,Sevendays later,Helen got well again,She was able to go back to school,Now Helen isworking hard to careh uD with the other studeRrs in her class题目:根据你所听到的短文内容,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回答所提问题。

()1.How oldisHelen?

A.10B.11C.12

()2.How does she go to school?

A.By bikeB.On footC.By bus

()3.Why didn'tHelen go to school?

A.Because she was ill

B.Because her father was ill

C.Because ber brother was ill

()4.What did Mrs White do during the weekend?

A.She cooked nice food

B.She washed clothes

C.She cleaned the room

()5.Howlong didHelen stayin bed?

A.Several monthsB.Several weeksC.Several days

4.初中应试英语学习方法 篇四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学有它的规律、原则和方法,这些都涵盖在管理学的课件之中,包括管理的概念、原则、职能、方法、理论等等。这些必须结合每个同学所在的单位或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去学习和运用。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学习《管理学》这门课程,顺利的通过《管理学》课程的考试,现将《管理学》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介绍给大家。

一、设计符合自身的学习进度安排

通过网络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设计自己的学习时间表。一般的,大家可以通过论坛里导学材料汇编所安排的学习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如果自己有特殊情况也可以适当提前学习要求的内容。在学习课件的时候要有规律,尽量不要跳跃,这样才能保证知识学习的连贯性。

二、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疑点。

可以一面读(教材)、一面听(课件)。学完一节后,立刻进行相应的随堂随练,看看自己的知识的吸收程度如何,如果不理想,再重新听一遍课件。在反复的学习和巩固过程中,注重把握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疑点。

三、按时完成作业,加强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内容可以安排在下一次学习之前,这样不仅有利于温故而知新,同时,对于知识掌握的牢固性也十分有利。

四、学会利用课程论坛这个互动的平台

网络学院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方便的条件。对于管理学学习当中遇到的课程问题,可以登陆《管理学》论坛发贴提问,我们的责任教师会在36小时之内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而且,在论坛里的表现也是大家取得平时奖励成绩的一个最好的途径。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网络上有很多管理方面的案例,大家可以在业余的时间多阅读一些相关的案例,最好是成型的案例(例如MBA考试的案例)。这样,学习的理论就变得丰满起来,而且大家对管理的兴趣也会提高。

六、考前的复习技巧

在每个学期的考前,一般都会安排主讲教师的答疑,主讲教师是出题的教师,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交流的机会。同时,重视每次考试的模拟试题。因为模拟题的题型和考试题是一样的,同时,也涵盖了部分考试的知识点。大家可以针对模拟题,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对知识的复习。

5.教师招聘考试应试方法 篇五

教师招聘考试应试方法

本文由哦起笔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师职业是一个融道德、能力、生活实践、基础理论水平于一身的综合职业岗位。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教师岗位的关注以及教师待遇的普遍提高,很多大学生以及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都将眼光投入到教师这个岗位上,这样不但可以为教师队伍增添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也推 动了教师招录考试如火如荼的进行。

一、教师招考范围及形式 目前,由于国家没有出现统一的大纲和参考教材,所以各地的教师考试呈现出地区教育 局自己命题、审核、招录的局面。华图教师培训专家在综合分析各个省市区的相关教师招录 考试情况之后,将教师招录考试考查内容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教育基础理论和面试。教育基础理论和面试这种考查类型是教师招聘考试常见的考查方式,笔试部分考查的重 点是教育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规等,面试通常采用说课或是试讲的 方式来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具体学科的讲授,例如语文、数学等。2.教育基础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面试。教育基础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面试这种组合方式逐渐成为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命题范 围。它不但对教育学科所涉及的各门科目进行考查,同时也会考查考生对于所报专业学科的 基础能力和知识,以上两部分会成为笔试出题测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重点。面试中采用说课或讲课的方式进 行考查,同时很多地区说课考查后会附带出现结构化的面试题目。总体来说,在笔试方面,虽然各地所考内容不同,但是大致可以分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教材教法、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和师德教育,法律法规,班主任常识,教材教法,教师基本素质及你所报的专业知识,有些的地区还会出现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英语以及 时事政治的内容。在面试方面,一般就是专业课的考查,具体比如你面试的是小学语文教师,那么面试的题目很可能就是当地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的一篇,各位考上可以根据具体的科目 进行复习。说课或讲课之后考官还会即兴的出一些教育类的相关问题,对你进行考查,主要 考查教师的基础理论和应急处理能力及对教育事件的看法。

二、教师考录的复习方法 通过对教师招录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想顺利的通过教师考录,其实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在参加教师考录的众多考生中,不乏拥有教师资格证的考生,他们经常会认为曾经对所考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教育学相关课程的复习中,常会抱 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对内容大致有了记忆的印象,在复习时,就不用在认真的去掌 握了,而这种考生的笔试成绩往往是不尽人意。因此,在教师招录考试的备考过程中,考生 要认真对待,尤其要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任何事情都是有法可循的,教师招聘考试的复习法同样有规律可循。下面是几个基本复习方法的介绍: 1.整体复习法 把所有的章作为整体把握,建立整体结构,除了整体联系之外,还可以进行前后的比较。比如说我们在复习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育学基础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的定义首先对教育学要掌握的几个

大的方面进行粗略的划分。根据狭义教育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学基础中,需要掌握 的宏观方面就是教育的外部规律和教育的内在规律。再划分又能包括作为教师需要了解的课 堂以外的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具体课上的相关知识、(教师和学生地位关系的把 握、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原则等)新形势下具体改革所产生的理论(新课改的课程理论、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所有的划分都不是固定的,每位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学科的理解 首先从总体上把握学科理论的脉络,使得我们在复习的时候有复顺序和条理。另外在复习某 个章节结束的时候,我们也可综合此章节的思路,可利用图表、图画的形式,对所复习的知 识进行再次的梳理,这样即锻炼了我们的综合能力也能再次随学知识进行复习。2.以题促学法 首先复习之前,做题,复习之后,再做同一套题。这个方法对以前有过学习或是了解教 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等相关考试学科的考生比较适合,首先做一份历年的真题,在做 题的过程中不但能考查目前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为下一步自己的复习做个参考。这样 在一定程度上,考生就能明了如果以当时的水平去参加考试,那时的掌握程度会有多少,以 便安排下一步的复习。在经过一遍系统的复习之后,再从新去做题,这时首先是查漏补缺,再次也要培养自己的一种发散能力,除了要了解考查题目中正确的答案,也要对给出的相关 答案所能联系到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这样无论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后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我们也能从容应对。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复习法 所谓中心,围绕着教材和大纲为中心,尤其是强调大纲。而两个基本点就是要以基础知 识为基本点;以重点为基本点。

三、教师考录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常搜集 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可定会涉猎到和很多的书籍和相关的理论,无论我们是自己看书还 是上网、看报。对于考试的信息以及具体知识点的分析我们都要善于搜集总结,以备自己在 复习时有多方面的参考。另外除了要多搜集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各家之言外(当然要有自己的 鉴别),还要多搜集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和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现实教育改 革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搜集理论界对这种种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并尝试用自己的观点 进行阐述和解析,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2.多总结 对各科内容进行不同专题、不同类型的整理和总结,最好能做笔记,把各种观点融合到 一起,这样既可以扩展知识面,又可以边写边记,相对只看不写而言,记忆效果要好得多。此外,还要根据大纲,在笔记上标明大致的重点和非重点,分清主次,减轻记忆的负担。整 理过后,当然要及时复习巩固,翻来覆去的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也可以随时增添新鲜 血液,争取与发展同步。3.善思考

记住不等于会用,要想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就需要多多思考,多多分析,多多理 解。复习时要吃透课本,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结构,该记忆的要记忆,该理 解的要充分理解,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单纯地熟记课本上的条条框框也不行,只有在理 解的基础上,理论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当中,才算把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知识学活了,才能坦然面对各 种考题,才能做到运用自如。4.勤交流 交流才会碰撞出火花,交流才能真正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有些人喜欢闭门造车,自己 复习自己的,甚至害怕交流,以为交流之后自己就会少点什么,会吃亏,其实这种想法是大 错特错了。交流不仅可以锻炼思维,扩展对问题的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还能使自己对 该理论该问题产生非常深刻的记忆,从而不易忘记。可以说,交流或者辩论是学习的最好方 法。每一项考试都是一个艰苦、系统而繁杂的工程,其顺利完成不仅要有学习方法技巧的掌 握,还要有体能精力的支撑,以及良好心态的调整等。在复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意外的 困难,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虽然说坚持不一定百分百成功,但如果放弃肯定会百分 百失败。所以困难面前要及时调整心态,劳逸结合,或者寻求帮助,力求尽快解决。希望大 家在备考教师招录的考试中,能够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6.记叙性文章阅读应试方法 篇六

记叙性文章考查的知识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文章题目理解、内容概括、词语理解(含义或表达效果)、句子理解(含义、赏析或表达效果等)、段落作用(是否删除或更换内容)和情感价值观的迁移等等,每项考查内容都有不同的考查方式。要做到“认真表述”,就要根据题干类型作答。题干比较简单的,答案一般都是选文中固定的词语或句子,同学们可以按照题干的要求到选文中寻找答案抄写到指定位置即可。如 贵州省安顺市中考选文《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第18题:文章开篇写到“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 而 的人。

要想做到表述准确、流畅,同学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试题中的信息点。如20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选文《贫寒是凛冽的酒》第24题: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在回答此类试题时,同学们就要认真看清题干中的信息点,这道题的信息点是“描写方法”及“作用”。第一问考查的是知识的积累与识别,答案是“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同学们回答起来应该不难,作答时要注意书写准确。第二问比较困难, 需要同学们结合画线句的语境来揣摩,作答时要注意语言流畅。

对于有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点,同学们在答题时还要认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和信息点的内涵。如年齐齐哈尔市中考选文《烟花惊艳》第19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信息点是“主要内容”, 这类试题的答题模式为:谁 +什么事 +表达情感。该选文的主要人物是:理发店的老板;做的事情:在着急赶车回家过年的情况下,坚持为“我”和素不相识的女人理发;表达的情感:感动。按照上面的答题模式,我们再组织一下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参考答案的“评分说明”要求能围绕记叙要素概括内容,语言简洁即可得2分。时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记叙要素”,所以我们还可以加上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年三十晚上。这道题提示我们,在回答“主要内容”这类试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选文的特点在“谁”的前面或后面适当地加上表示时间、目的、情状的状语。

二、斟酌词语,表述到位

出了考场,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反正都写上了,不知对不对。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同学们没有对答案的表述语言进行仔细斟酌、思量。

语言的表述有一定的技巧,同学们要“斟酌词语,学会串联”。“斟酌词语”,就是要求我们在回答问题时首先找到题干的指向性。 如2015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选文《贫寒是凛冽的酒》第23题: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贫寒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四件事)(2分)很显然,题干的关键性词语是“哪几件事”“生活是贫寒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四件”。根据这些信息,“生活是贫寒的”是几件事的中心。“哪几件事”到底是几件呢?题干最后括号里的文字和后面的分数给了相应的提示:四件事,每件0.5分。那什么是“简洁的语言”呢?我们从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来探索回答这类试题的规律。(参考答案:①我们因烧不起暖气而砸冰出门。②过年因没钱不能回老家。③母亲买鸭子为“我”补身子。④母亲为省钱买将死的泥鳅。⑤家具简单,最高级电器是复读机。⑥用电饭煲烧开水。⑦“我”在锅里炒衣服。)根据记叙性文章的特点,概括事件基本可以用这样的模式表述:谁(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干什么(表述有简单和复杂之分)。这些答案的词语又是哪里来的呢?下面我们认真分解一下参考答案示例①,“我们因烧不起暖气而砸冰出门”共13个字,其中“我们”“烧不起”“暖气”“砸冰出门”11个字是选文中的词语,“因”“而”两个字则是加入的串联词。由此可见,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固定的答题模式到文中去寻找概括性的语言,然后自己再用串联词串联起来,表述清楚即可。

当然,有些试题还要根据考查内容的不同而做一些适当调整,如2015年牡丹江市中考选文《无声的尊重》第24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此题共2分,笔者调研了一些考生的试卷:

考生甲:本文主要说了一位牵着德国牧羊犬的盲人母子在候车时,公交车上与下车时受到人们无声的尊重与关爱。(评卷老师给1分。)

考生乙:一位盲人男子被导盲犬引领着上公交车,所有的人都努力地帮助这位盲人,让人感到很温暖。(评卷老师给1分。)

考生丙:本文通过写“我”排队坐公交车时,路人无声地帮助那位盲人并给他让座的故事,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无声的关爱。(评卷老师给2分。)

三位同学回答问题的字数相差不大,为什么得到的分数不同呢?这主要是表述用词的准确程度和回答的角度不同造成的。考生甲把“导盲犬”写成“牧羊犬”,把“盲人男子”说成“盲人母子”,没有认真阅读选文,表述不准确。另外,概述语言也有问题,前句说“候车时”,之后却写出了令人费解的“公交车上与下车时受到人们无声的尊重与关爱”,可见表述的语言前后矛盾,不够准确。考生乙基本符合“谁+干什么”的概括模式,遗憾的是“主要内容”没有加上这篇文章的主题,即“人们对残疾人的无声关爱”或“无声关爱”。考生丙的答案符合本题的“评分标准”(概括内容,意思对即可),所以评卷老师给了满分。

最后,我们来谈谈记叙性文章最常见的一个题型,即文章情感价值观的迁移题。这类试题中题干的信息点多,要求同学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表述。这既能检查同学们阅读的质量和理解能力,也能检验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类试题一般都是记叙性文章的压轴题,很多同学不能得满分。如2015年牡丹江市中考选文《无声的尊重》第28题: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的人?(3分)我们还是先看两位考生的试卷:

考生丁:读过文章后,我觉得应尊重、关爱生活中有困难的人,在我家附近搬来了一个患有抽搐症,身体畸形的女孩,有好多次我默默从她身旁走过,也没有帮助她,再遇到她我会扶她回家,与她交朋友,让她快乐自信起来!(评卷老师给1分。)

考生戊: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很多有困难的人。读了本文使我明白了要帮助他人。我以后也一定要帮助他人,就像文中的乘客那样,伸出援助之手。让互帮互助的行为在社会中延续。(评卷老师给2分。)

本题的评分标准是:联系具体生活实际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语言流畅1分。

考生丁的答案只符合了评分标准中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了“一个患有抽搐症,身体畸形的女孩”的事例;考生戊达到了评分标准中的“结合文章内容”和“语言流畅”两个采分点,而没有“联系生活实际”。

回答此类问题时,同学们在弄清楚关键词的指向性或内涵之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把表达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条理在大脑中串联起来思考一番,看看是否完整、准确和到位,要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再动笔书写。当然书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词语的斟酌、语序的连贯等问题。

综上所述,“认真表述”可概括为三种方式:一是挑选文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作答,二是用文中词句+串联词作答,三是考生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无论哪种表述都一定要注意“语言流畅”这个要求,这也是很多试题在参考答案的“评分说明”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重要提示。

7.初中应试英语学习方法 篇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会计工作重要性日渐凸显, 国家对会计人才需求逐渐增加。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证书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 也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须具备的法律条件和基本要求。

进入国家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任何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等组织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 各种组织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导致参加考试人数逐年增加。国家会计从业资考试呈现报考人数增多、复习知识点增多、考试难度增大的“三增”特点。

2013年7月1日起, 全国开始实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 并且《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科必须同时通过考试才能取得证书, 取消了原有的免考政策。新的考试政策和要求对于考生的考试心态、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方法

1. 坚定必胜考试信念

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属于从业资格考试, 不同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常模参照考试。国家从业资格考试考核的内容比较基础, 注重对考生的基础概念和知识的理解考查, 要求考生必须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 能够适当的灵活运用。

基于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特点, 考试态度和信念是取得考试成功的首要因素。无论考生的基础如何, 是否财经专业毕业, 都必须高度重视考试, 从战略上藐视, 战术上重视。没有必胜的态度和信念, 考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 遇到困难和挫折, 就难以坚持到底。特别是在考试的复习后期和考试前期, 任何考生都容易出现浮躁焦躁心理, 此时更加需要考生树立必胜的信念。

2. 制定合理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制定的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考试复习的进度与成效。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涉及《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三个科目, 考生必须在一次考试中全部通过, 才视为通过考试, 取得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非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说, 没有任何学习基础, 这三门考试科目更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以保证有计划有进度的安排学习。

首先,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 也是考试重点内容的高度概括。针对考试大纲, 可以采取树形图的方式进行整理, 分为知识根、知识干、知识枝、知识叶。例如, 关于会计要素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结合资产负债表要素, 可以设计图1所示的树形图帮助记忆。图1中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树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树干, 资产负债表中各项内容为树叶, 包括固定资产、应付账款、实收资本等。

其次, 分科目制定学习计划。复习计划分为基础学习、习题演练、差错纠正、模拟测试、查缺3补补3漏五个阶段。将三门考试课程的复习时间进行分配, 一般每天至少安排2-3小时时间进行复习。

3. 重视教材基础学习

考试大纲和复习教材是考试命题的基础和依据, 因此, 考生必须要以教材为依据进行全面复习。第一, 需要通读指定教材, 其目的是了解教材体系, 找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提出问题及疑点。第二, 逐章阅读指定教材, 其目的是理解有关知识点, 强化重点内容复习, 突破难点。

对于教材的学习掌握, 要根据不同的考试科目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 通篇都是文字型描述, 考生学起来普遍感到枯燥乏味, 难于记忆。对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的学习, 可以采取章、节、目的学习方法。将每一章的章、节、目仿照图书目录的方式进行列示, 对每一目下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分析概括, 并加以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 复习阶段可以对照章节目图示进行回忆知识点。如果遇到回忆不出的知识点, 通过查找教材进行重复记忆。在考前复习阶段, 无需看教材, 仅需要对照章节目图示就可以自己回忆出教材内容和重点, 做到胸有成竹, 从容应对。

《会计基础》逻辑性强, 内容抽象, 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学习。一般可以采取的学习方法有口诀法、T型账户学习法等。例如对于记账规则, 可以用如下口诀记忆:借增贷减少是资产, 权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 细细记牢莫弄乱。权益账户要分辨, 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 减少借方来结转。

4. 强化习题演练测试

习题是巩固教材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的手段。习题在于精, 不在于多。选取一本质量优良的习题集, 认真练习, 不提倡题海战术。对于习题演练测试, 最恰当的方法是在学习完教材一章以后进行练习。目的在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 及时测试知识点是否记忆准确和牢固。

习题演练测试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 对于所有题目必须动手练习, 不可只动脑不动手。到了考场以后头脑清晰, 手上生疏。其次,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或者模棱两可的题目就不可直接翻阅参考答案。对于这类题目也要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认真思考, 确认无法作答的习题, 通过翻阅教材, 寻找解题方法。再寻找到解题方法以后进行习题解答, 全部解答完毕再翻阅习题参考答案进行核对。如有差错, 认真总结差错原因, 做到举一反三。如果不经过深入思考和参阅教材进行解答, 将导致知识点没有深入大脑, 在真正考场上一旦遇到该知识点考查的题目, 仍将容易出现似曾相识却无法准确回答的窘境。再次, 对于习题集, 选择题和判断题解答最好不要直接写到书本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避免下次练习时直接看到以前解答记录, 影响思考。最后, 要注重使用模拟测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无纸化考试, 考生平时习题演练一般都是纸质复习资料为主, 在考场则是面对计算机进行无纸化考试。因此, 必须要进行系统的模拟测试。一方面是模拟考试环境, 锻炼心态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是真正检测学习水平, 做到胸中有数, 为考前最后的查缺补漏复习阶段提供依据。

5. 善于使用错题和真题

在习题演练测试阶段, 对于解答错误的习题, 可以做出标记。首次出现错误, 务必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由于知识点没有记住, 就采取重新加强记忆的方法进行弥补。疏忽马虎导致错误, 采取提高认识和认真对待的方法进行纠正。在进行第二轮习题练习时, 重点关注错题在本次练习中是否再次出现错误, 做一道题目真正掌握一道题目。

历年真题是最好的练习题。历年真题凝聚着命题专家的智慧和心血, 是经过多次测试反复研究后的题目, 具有切合考试大纲, 难度适中的特点。在复习过程中务必高度重视历年考试真题的作用, 在复习中不能就题目做题目, 要做到举一反三, 深入查找历年真题命题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理解命题思路。在考前教材阅读复习阶段, 可以仿照真题考试思路自我设计考试题型, 以期正确理解命题点和命题思路。

三、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试策略

1. 保持良好心态, 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在考试现场, 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因为是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所以必须在平时的模拟测试中真实按照考试环境进行模拟, 有效降低由于考试紧张带来的负面效应。计划答题的时间, 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选择题考试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 考试开始时, 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作出估计, 判断整体的答题进度。对于答题速度, 一般的做法是, 首先通读并回答你知道的问题, 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然后重新计算你的时间, 看看余下的每道题要花多少时间。不宜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 即使答对, 也可能得不偿失。

2. 针对不同题型, 运用不同答题技巧

首先,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选择题相对容易些, 因此不应花费过多时间, 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相对较难的问题, 通常采用排除法和猜测法。排除法一般运用于解答单项选择题, 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 应先排除明显不正确的答案。运用猜测法解答多项选择题, 如果不知道确切答案, 也不要放弃, 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

其次, 判断题的答题技巧。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考题, 正确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因此当遇到这类题目, 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来证明其正确性, 那么, “错”就是最佳的答案。命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 这道题很可能是对的。只要试题有一处有错, 就意味着全错。

最后, 计算与分析题的答题技巧。详细阅读试题, 一般至少要阅读两遍, 帮助准确理解题意并且从中获取解题信息。在阅读试题的同时, 可以先阅读后面的问题, 带着问题去阅读计算材料。题目提问什么内容就计算什么内容, 不要画蛇添足, 多余的计算步骤, 反而会导致出错。注意解题步骤, 如计算与分析题每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 判卷时, 多数题是按步骤给分。

3. 认真审阅题目, 采用规范术语答题

对于任何考试题目, 都必须要认真审题。有些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就开始答题。例如, 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在最佳答案之外, 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 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 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有些考生, 一看基干项, 紧接着就被一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 对其余的答案连基本不看, 失去了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 所有的选择答案都可能具有吸引力, 然而, 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会计考试专业性比较强, 计算与分析题涉及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在考试时候需要注意运用专业术语进行答题, 避免使用随意性和口语化的语言。

四、结语

2013年我国实施无纸化考试以来, 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对广大考试的应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只有在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科学分配复习时间、做好习题练习和模拟演练、把握良好考试心态、规范答题方法基础上进行踏实的学习, 才能够在国家会计从业考试中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逐渐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取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从事会计工作。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呈现报考人数增多、复习知识点增多、考试难度增大的“三增”特点。文章针对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特点和难点, 以考试科目和内容分析为主线, 通过考试心态、学习方法和应试策略等几个方面对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了探讨, 以期对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试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学习,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学军.口诀在会计学习中的应用[J].考试, 2004 (9) :18-20.

[2]杨珍珍.试论T型账户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10) , 211-212.

[3]毕明波.谈会计学习的图示化方法[J].会计之友, 2007 (4) :50-51.

8.初中应试英语学习方法 篇八

【关键词】 学生 写作训练 方法 应试策略

一、英语写作训练的目的

写英语和说英语一样,是一种表达性的动作,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时所不可少的重要技能。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写作基本理论和技巧方面的训练,要贯穿于英语教学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检测考生Writing Skills的题型。它是以主观测试的形式对考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直接考查的完整评价体系,是对学生语言基本功(即:审题、想象、表达、评价等能力)的综合书面测试,是解题的基本素质。因此,写作训练方法与应试策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英语写作面临的问题

学生的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然而,目前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显性的,如词汇贫乏、语法不通;有的是隐性的,如思维逻辑性差,说话无条理,对所要写的题目涉及的事物观察不够以及应试对策能力差等。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书面表达,作文题目越来越活,给出的信息越来越少,学生要根据少量的已知信息写出100多字的一篇完整习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方法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教者必须依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持之以恒地系统训练学生的能力,学生才能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在高三训练书面表达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注重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开头很重要。一个好的开端, 一开始便能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因此,写好文章的开头是关键的一步。而不同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开端,如讲故事, 我们可以用故事法开头,以讲述一段故事作为引子,在此基础上展开故事情节。

结尾部分的重要性就是要给读者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要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最后用几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常用于结尾的总结性词语有: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safe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In summary, it is wiser...

In short.../ In one word / In a word...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正式的结尾。平铺直叙的记叙文,往往在故事或事实情节讲完时文章也就自然结束。 但说理性和逻辑性较强的说明文、论述文都应要有结束语。

(二)注意段落内部及段落之间的连贯性

连贯性就是要求文章段落中各句都要前后衔接,条理清楚,使读者易于理解,而且要在叙事次序和使用转折语进行过渡这两方面体现出来。

1.段落组织式(Planning a paragraph):给出topic sen?鄄tence,然后找一些supporting sentences来进行阐述或论证。

2.时间顺序式(Development by time):即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来描写事物,多用于叙事。

3.承接顺序式(Development by process):多用来描写动作如何开展。

4.空间顺序式(Development by space):多用来描写地理位置。

5.提出观点:in my opinion / view...; obviously...; it is clear / obvious that...; as far as I know...

6.进一步提出观点:in addition...; furthermore...; moreover...; whats more...;whats worse...; another is...; besides...

7.提出假想:in case...; provided that / on condition that...; suppose that...;

8.举例:take... for example...; for example(instance)...; ... such as A,B,C...

9.提出原因:as a result of...; thanks to...; due to...; ow?鄄ing to...;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 why ..., for one thing ...; the first reason can be obviously seen...

10. 进行对比: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in spite of...; although...

还有表示强调、结果、目的、并列等关系的一些词语,如:without any doubt, indeed; so...that, as a result; in order that; as well as...

(三)教会学生巧用单词

词汇的使用是一门艺术,当我们在说话或写作时,往往需要重复表达相同的意念。此时,说话或文章的内容是否会变得枯燥、累赘,就要看能否活用同义词了。例如要在作文中强调某事是necessary“必要的”,但是若重复使用此词,所写的文章必然变得十分单调。此时,我们可以用necessary的同义词required、essential、needed、com?鄄pelling、imperative等词,将这些词交替使用,文章就会变得十分活泼又有力了。

(四)要想得到高分作文,写作中必须出现“亮点”句。

教者应收集各种不同背景的格言、谚语或习语和一些重要的英语句子结构,供学生熟记。教会他们根据不同体裁适当地用来变通句子,以增加文采,丰富语句。如:

1.句子结构及句子的变通:

(1) It happens (seems, looks, appears )that... 如:It seems that he is ill.=He seems to be ill.

(2) It is /has been +时间段+since +一般过去时

Its 3 years since he came here.=It has been 3 years since he came here.

(3) We can only do this in order to (=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get good mark. (倒装句)

(4) We will hold the party (= The party will be held) on Saturday afternoon. (被动语态)

(5) We had (=All we could do was) to go home.(主从复合句)

(6) They have a cat. The cats name is Mary. = They keep a cat called Mary.(后置定语)

2.英语习语、词组代替一些单词。如:

She doesnt like (=cares nothing for) sports.

I like reading while Lily likes (=enjoys) watching tele?鄄vision.

3.改变句子开头方式,不要一味地都是主语开头,接着是谓语、宾语,最后再在句末加上一个状语。我们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成分(如状语)提前位于句首,使整个句子读起来有点跌宕起伏,增加书面表达的表现力。

We met at the school gate and went there together early in the morning.

= Early in the morning we met at the school gate and went there together.

4.通过合句,将意义相关的几个句子用一定的连接方式连接起来,或通过紧缩,去掉多余的成分,以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如:

We had a short rest. Then we began to play happily. We sang and danced. Some told stories. Some played chess.

= After a short rest, we had great fun of singing and dancing, telling jokes and playing chess.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在训练学生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型和结构时,一定要根据写作的内容和篇章结构而定,千万不要弄巧成拙。

(五)模仿实战,限时训练

训练当场发题,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堂上布置课后完成,答题时间较盲目,不利于训练学生快速反应及实战能力。让学生学会整理所给材料内容,展开思维,准确有条理地表达意思。

四、 解题步骤

(一)认真审题,提炼要点

审题是下笔写作之前的重要步骤。很多学生在写之前未认真审题, 结果会离题。 因此, 为了准确、快速地写好一篇作文, 其关键之一还是要写前认真审题。应根据短文的提示,弄清楚题意,明确要求,确定题材、格式及人称。在确定好体裁后,就要认真提炼要点。有提示的,看清提示;有画面的,要看清画面。

(二)紧扣主题,草拟提纲

先确定写作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找出能扩展的材料。在此过程中,要搞清楚动作的执行者,选择适当的主语,搞清楚谓语动词发生的时间,选择适当的时态,谓语动词和主语的关系,选择适当的语态,以及谓语的单复数形式。然后选用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型,句子宜简不宜繁。

(三)准确达意,连句成篇

此时,要注意上下句连贯,过渡自然,体裁格式要和题目一致。书信应有称呼、落款,通知要注意口头通知的格式,说明文无需画蛇添足,看图作文的内容,不要偏离画面,否则弄巧成拙。

(四)仔细检查,认真修改

检查修改是书面表达题解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检查修改的原则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要时间允许,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仔细检查并认真修改:

1.体裁格式是否正确。

2.内容要点是否有遗漏。

3.语言表达是否规范、准确,时态语态是否正确。

4.句子成分是否齐全。

5.动词与介词搭配、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形容词与介词的搭配是否得当。

6.句与句、段与段的连接是否自然。

7.单词拼写、大小写是否正确。

8.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五、体会与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我给学生总结出以下应试的口诀:“先读提示审题意,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和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检查细,点滴小错别忽视。”要求学生牢牢记住。训练的时间要有梯度,时间上由松到紧,逐步做到25分钟内完成任务,决不拖沓。多年来,笔者坚持抓好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所教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我相信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在老师有计划的组织和耐心帮助、正确引导下,在学生长期积极密切的配合下是能够得以逐步提高的。

9.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应试方法 篇九

按照阅读——思考——概括——定义——判断——比较——归纳——综合——复述的程序,作答概括类试题要经过逻辑概括与摘要复述两个环节。

一、逻辑概括环节

(一)定量分析法——抓关键词

抓要点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抓关键词。前面已经分析过,文章、段落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实词,往往就是关键词,对文章、段落、句群等语句的集合进行定量分析,就是找出关键词的基础。直观易行的方法就是查,计算词语在一段或相关的多个段落中出现的次数,哪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词出现次数最多,就可能是关键词。

例如,2009年国考给定资料涉及“当前经济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前6条资料中,“产业结构”一词出现了2次,“产业”出现了11次,“结构”出现了3次,“模式”出现了5次;“升级”出现了3次,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句中几个词一同出现了一次,很明显,这些在不大的篇幅内反复出现的词语,就是材料中的关键词。联系相关背景,可以判断这些关键词反映的就是材料要点。要作答第一道试题,概括“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或发展方式就是最主要的问题。

同时,出现最多的词不一定就是关键词,因为构成关键词还有第二个必要条件——对理解文章、段落的意义,解决文句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例如,2009国考材料1—6之中,尽管“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也先后出现了3次,看似重要,但由于前者并无具体和明确的意义,过于笼统,对理解材料不具有关键作用;后者为材料中的争议点,是否有必要转移、怎样转移在材料中尚无定论,而且是第三大题中的辨析题之一,故不应视为关键词。因此,意义过于笼统的词和表现争议提法的词不能作为关键词,不能在概括要点中,笼统或不知深浅地说:“当前我国经济急需进一步发展,积极实施产业转移战略,促进传统产业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对关键词确定得不准,对资料要点概括得也就会不准确。

可见,关键词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将一个词同其他词进行比较才有意义,要联系相关的背景信息,才可辨明哪一个词是“关键”词。为此,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第二道工序——比较分析,通过比较词语的地位轻重、对理解段意和解决问题的价值大小,来判断出现次数多的各条词语中,何者为关键词。

(二)盯头瞄尾法——在段首段尾查找关键词和主题句

首句与尾句原则是政治性文章、材料普遍遵循的准则,一篇文章、一条材料、一个段落的中心思想、主要观点,对理解文意、认识和解决问题具有实质意义和关键作用的词语、句子,多出现在材料的首尾位置。找关键词、主题句,应该先看开头,后看结尾,盯头瞄尾,把握住一首一尾两个关键节点。

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对应试题一的“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要点在资料的什么位置呢?最关键的一句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全部材料头条,在头条材料首段,在首段首句,符合首句原则。

但是否首条首段首句陈述的内容就一定是主题句,就是材料的内容核心所在?还要综合多种条件来判断。仍以2009国考申论为例,第一,要看这条材料的出处是否具有权威性,此条出于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权威性不容置疑;第二,要看这条材料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现行方针政策,材料所述为十七大提出的领导经济工作的施政纲领,正确性无可争议;第三,要看这条材料是否对应试题,上述材料隐含“发展方式要转变、结构要优化升级”的问题,正是试题所问。依据材料与上述条件一一符合,可断定此条为解答题目最关键的材料。

再如,2009浙江材料24,为全部材料末条,其最后一句:“没有消费的支撑,投资的扩张是难以为继的;而消费一旦激活,对经济增长就具有持续稳定的支撑作用。”包含正反两方面内容,一是“没有消费支撑”的增长的不可持续性,二是“激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撑作用,前者属于问题及原因层次,后者属于对策思路层次,对于作答试题二“提出浙江经济走出困境的思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显然,此条材料、此句内容符合尾句原则,把握尾句与抓住首句一样关键。

盯头瞄尾,犹如给一套材料、一个段落、一个句子把住了开口和出口关,紧盯一头一尾这两个点,多数情况下关键词和主题句就不会“漏网”,结合比较分析就可以得出材料的要点。

(三)取腹望心法——在段落中部寻找要点

腹,就是文章、段落、句群、句子的腹部,即中央部分,往往是全篇重心所在,蕴藏着全篇的“心”,即中心意思。找到了文句的重心,也就找到了这一群文句的中心意思。在“盯头瞄尾”无效的情况下,可试一下取腹望心,把审阅材料的目光聚焦在文句的中央部分,从说明问题、表达观点的角度去查,比较分析,权衡轻重,做出判断,注意并摘取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词和句。

例如,2009国考几大试题涉及粮食安全,要判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的观点是否正确,拟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合理对策,就要找出给定资料中的有关论点。材料9在涉及粮食安全的6条材料中(材料1、7-11)处于居中位置,是摘录记者就我国粮食问题对国家粮食局领导Z先生的采访。此条材料中提出,遏制耕地面积减少趋势,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我国粮食供应问题一个最基本的保证。保证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对策,这一观点既位于相关材料的中部,又位于具体表述这一观点的单条材料的中部,符合“腹心原则”。在随后的材料表述中,采访对象又提出“要解决好粮食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种田补贴,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好农业物资的价格。”这条重要论述位于单一材料的尾部,将腹心原则与尾句原则结合起来,将取腹望心与盯头瞄尾的方法结合起来,就能准确而又全面地掌握材料的要点。

再如,2009浙江试题中位于给定资料中间位置的几条,11—17均涉及企业应对危机的态度、措施,以及政府帮助企业渡过危机的政策措施,合并起来理解,“政府送暖、企业御寒”,“企业自身增强信心,抓住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是解答“浙江经济走出当前困境”的对策之一。这种对策信息的提供方式符合“腹心原则”,但条数多、内容散,要经过深度加工、归并、提炼,将复杂的具体措施概括为抽象的原则性思路,才能运用到答案中。

(四)循筋理脉法——理清文脉明确中心思想

脉络,是把材料组织起来的逻辑规则和事理原则,是体现材料中心思想的线索。材料的脉络,也就是原文作者思想形成和表达出来的轨迹。循筋理脉,就是梳理给定材料整体或局部的思想脉络,理清“文脉”,找出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筋,是文章、语句的外在形式,是语言、语法层面的规则;脉,是语句连贯成文的内在规则,是逻辑、事理层面的规则。循筋理脉,就是根据文章、语句外在的语言形式,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深入到组织语言的事理逻辑线索,进而确定材料、段落、语句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

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是罕见的“双主题”试题,第一个主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个主题是“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材料的组织方式是依据什么规律呢?通过阅读可见,材料1是两个主题的复合,同时表述了两方面的内容;材料2-6为比较明显的“经济发展方式”板块,集中记述这方面的事实和观点;材料7-11则为集中论述“粮食安全”问题。材料的排列是顺序式的,除了第一条“一手托两家”同时涵盖了两个主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材料的两大板块是分别围绕着两个主题,“发展方式”与“粮食安全”并无内在关联,只有两大板块内部的材料之间才有实质关联。要作答第一题概括“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要作答第四题 “根据胡锦涛考察讲话整理思考撰写文章”,由于胡锦涛考察对象为农业生产,讲话主要针对粮食问题,故可判定,思考与作文的角度不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这个主题。先把材料的脉络理清楚了,就能准确掌握材料的主旨和要点,从而保证作答的正确方向。

再如,2009年春季福建申论试题,给定资料围绕“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来组织,但如何认识材料的中心意义呢?首先就要确定材料的意义脉络,到底材料是按照什么原则、通过什么角度来反映“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我们知道,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既包括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也包括监督与被监督、批评与被批评的关系,前者是侧重于政府对媒体的“管”和“用”,即“善于正确运用媒体、科学管理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后者是侧重于政府接受媒体的“监督”和“批评”,即“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前者强调“管理”,政府是强势的、主动的;后者强调“尊重”,政府是虚心的、自觉的,把自己摆在接受监督的位置上。显然,后一种角度更符合党和政府处理与媒体关系的原则。从材料反映的内容看,设立政府新闻发言人与媒体进行信息交流、建立政府网站发布信息、服务百姓,以及四川地震通过媒体发布信息、福州政府通过电台与市民互动,社科专家谈政府利用网络做好群众工作等,都侧重于正面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不是强调政府要管理媒体,而是强调政府要接受媒体监督、善于利用媒体来促进自身工作。进而联系试题,“政府如何积极有效地发挥各类媒体作用”,综合各种因素,便可以得出,材料是按“政府如何积极有效发挥媒体作用促进自身工作”的脉络来组织的,主要反映的是“政府要接受媒体监督,要通过媒体发布信息、了解民意、引导舆论、服务群众”,而不是要监管媒体,整顿网络。只有从这一角度出发,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意义,在作答中把握“政府要积极发挥媒体作用,促进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这一主题。

(五)层层见骨法——突破外表寻求核心内容

层层见骨指的是筛选材料内容、删减语言要素,剥离材料的非本质、非主要部分,使材料的中心思想与本质内容得以呈现的方法。简言之,通过“删繁就简、去皮存核”取得材料的要点。

10.初中应试英语学习方法 篇十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一、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4.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上一篇:回忆校园的散文下一篇:建南镇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