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的教学计划

2024-06-20

七年级地理的教学计划(精选16篇)

1.七年级地理的教学计划 篇一

一、学期教学目标

初一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我校的初一五个班级。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本学科学生比例:

初一年级:优秀:20%,良好:21%,合格:43%,尚努力:16%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七年级地理的教学计划 篇二

通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认识到数字地理教室起到的不应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初级作用, 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帮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让装备真正为教学服务。下面以笔者执教的《发展与合作》一节课为例, 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地理教室这一新型的教学环境,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课程标准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制订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应于本章节内容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实例, 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二是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三是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学情特点, 制订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够运用数据和实例, 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够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指出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并归纳其分布特点;能够运用实例, 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方面: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 分析地理事物的差异, 指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 初步认识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 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教学仪器的选择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 应当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 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基于这一认识, 确定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在传统的课堂中, 教师和学生用来教与学的主要工具就是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地图作为真实世界的一种抽象概括表达形式, 由于经过了从球面到平面的转换, 变得不是那么直观。这对于刚刚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讲, 阅读平面的地图就有一定的难度。以本节内容为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的特征即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但是本身“北半球”“南半球”就是抽象的空间概念, 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 笔者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 就选择使用数字地理教室中数字星球系统, 将真实的球形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获得立体、形象的感性认识, 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从而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此外, 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电子白板, 便于师生的互动;利用了世界立体地形模型和多功能组合黑板等教具, 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活动。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仪器的使用

1. 新课导入环节

教师在数字星球上展示“世界灯光影像图”, 鼓励学生观察数字星球, 并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

[ 教师讲解] 灯光的亮暗实际上反映了所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 间接反映了该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差异。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大西洋两岸局部灯光影像图, 要求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标注大洲的名称, 并能据图说明大洲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 学生回答] 大西洋两岸的北美洲和欧洲比较发达, 而非洲和南美洲则相对较为落后。

2. 新课讲授之“地域发展差异”

教师说明“地域发展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后, 在数字星球上交替展示“世界灯光影像图”“世界气候类型图”和“世界地形图”,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星球, 并结合数字地理教室中的立体世界地形模型和多功能组合黑板中的世界气候类型展板, 分析世界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后完成教材上的活动题。

[ 教师提问] 问题1:沿海和内陆相比, 哪类地区发展水平较高?

[ 学生回答] 沿海地区要比内陆地区发展水平高, 例如巴西东部沿岸就比亚马孙雨林内陆地区灯光要亮得多, 也发达得多。

[ 教师提问] 问题2:世界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和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 学生回答] 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都是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例如欧洲西部地区, 地形以平原为主, 而气候又主要是终年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3. 新课讲授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教师讲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的依据”后, 在数字星球上展示“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并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分布图。然后组织学生合作, 一位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指出某一发达国家的名称, 另一位合作的同学则在数字星球上找出该国家。等几组学生完成找出全部的发达国家后, 教师在数字星球上展示“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分布图, 引导学生归纳其分布的特点。

[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数字星球, 找出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

[ 学生回答] 主要有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 亚洲的日本,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欧洲西部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

教师在数字星球上展示赤道, 强调其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 教师提问] 大家能否从数字星球上总结出发达国家分布的特点?

[ 学生回答] 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 而且集中于北半球的北部。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要求学生分析、归纳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教师提问]那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又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教师讲述]所以发达国家又称为“北方地区”, 发展中国家又称为“南方地区”。

四、小结

新课程鼓励教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数字地理教室为教师上课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尤其是以数字星球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仪器, 不仅吸引了学生兴趣, 而且成为教师突破重难点的有力武器。本文所呈现的案例, 即是利用了数字星球这一三维、立体、动态的图像处理平台系统,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课例的点评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凌聪志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点评:本节教学案例既能重视运用地理教室的传统教具, 又紧密结合现代技术和设备, 教学重点内容的教学策略得当, 突破难点有方法, 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地理事象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设计明晰, 学生活动设计巧妙。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孙宏根.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中学地理教室建设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9) 67-68.

[4]彭中华.充分使用数字地理教室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6) :56-59.

3.浅谈地图册与七年级地理教学 篇三

在地理课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更有效、更积极地利用地图册进行教学,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地理的基础知识方面,对感性知识的认识,其主要来源,应从地图上获得。比如说,地理名称、景观等地理事实材料,是和地图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这些地理的感性知识,在地图上是用直观、生动和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内容,才能更有效的形成地理观念,进而理解更多的理性知识,如地理规律、成因、基本原理等。

2、地图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具体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农村学校里的条件毕竟有限,所以,在农村学校的地理课教学中,地图是最常用的工具,这样,才会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才能使学生更容易、也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读图是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常用方法,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读图的训练,让学生从认识地图到熟悉地图和分析地图,这一从初級到高级的发展,必然会调动学生的思维,而直观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接受的,同时也使枯燥的东西被形象的事物所代替,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疑是一种帮助,而认识和熟悉地图是一种观察过程,分析地图则要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完成,这三者通过地图就变得很容易衔接也很自然,如果脱离了地图的运用,那地理课上会显得空洞、乏味。

4、认识地图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地图上的自然、社会现象,它展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如:海洋、陆地、高原、山地、沙漠、河流等等。虽然这些感性知识清楚地表现在地图上,但他们不是照片,而是通过不同的颜色和线条以及各种符号表示出来的,所以,只有在两者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才能把他们一一区分开来,这需要理解和想象,所以读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智力的过程。同时,地图能够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能够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

二、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地图,立足学生的角度,主动引导学生去认识地图。

七年级学生年纪还很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要多去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教会学生阅读地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始从课文入手在地图上进行地理事物的定位,同时借助地图把课文描述的地理对象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等等在头脑中形成地理分布的观念,就是将文字形式转化为地图形象语言的过程。

首先要学会看地图的标题,它是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简单的说就是要求学生准确的找见所需要看的地图。同时要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

其次,了解基本类型,构建地图体系。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地图类型有:分布图、景观图、统计图、概念图、因果图及演变图等,学生要先分清各种地图的类型,再有针对性的去取舍地图的信息。再看地图图例和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 总结 ,并适时板书,在板书时要充分运用板图、板画,在课堂上,教师如能边讲边绘,讲绘结合,则既可密切配合教材内容,又能弥补地图册、课本插图等的不足,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地图动起来,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就会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讲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这一节时,指导学生看地图册时,首先告诉学生要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图中的相关知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首先从纬度位置判断气温情况,明确从赤道开始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其次,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热带降水多、寒带降水少,有季风的地方降水比较集中在夏季等规律;最后再看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组合来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在讲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的时候,让学生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找出非洲的巴马科,看看它的纬度位置,再看年平均气温,最后看年降水量,从而得出热带草原气候是气温高且气温年较差很小,降水相对较少且集中在7、8、9月份,形成了鲜明的雨季和旱季,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只能在每年的来回迁徙中生存。

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

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没有成功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充满兴趣。

4.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篇四

任课教师:罗纯良

一、基本情况:

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由于我是一名非地理专业教师,再加上刚参加工作,在学法和教法方面还欠缺一定的教学经验,这样导致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不过基本的教学目标在上学期实现了,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有了较为良好的表现。新学期开始了,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能扬长避短取得更有成效的教学成果。

二、教学目标:

教完七年级地理下册,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基本技能,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对世界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较为详尽的知识掌握。

三、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如:辩论赛、课堂小讨论、知识趣味竞猜等),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收看《新闻联播》、《世界之窗》、《正大综艺》等节目,增进对世界的了解。

四、教学工作: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本学期应该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解决他们再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自己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从帮助落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应积极参与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虚心向前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篇五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好,加之有时班级纪律较差、学风不浓,学习兴趣不够等等原因,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

二、本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的教授,达到以下目标::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另外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 2 1

第二节 人文环境 2 2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2 3

第二节 东南亚 2 4

第三节 印度 2 5

第四节 俄罗斯 3 6-7

段考复习及考试 5 7、8、9

第八章 第一节 中东 2 10

第二节 欧洲西部 2 11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 12

第四节 澳大利亚 2 13

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 2 14

第二节 巴西 2 15

第十章 极地地区 3 16、17

6.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篇六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0、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1、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xx市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校结合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紧紧围绕传承与创新两大主题,以“办高雅学校,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为办学理念;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作为办学目标;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方略,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探索素质教育之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制订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为成员的实施素质教育领导组。建立自我评估制度,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既分工又合作;班主任教师具体抓,做到教育教学工作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件件抓落实。

实施素质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xx、xx

成 员:xx xx xx

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本管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在教师。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文明勤奋、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3、全面提高质量,争创特色。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以素质教育《决定》与基础教育《决定》等重要文件为依据,结合校情,千方百计提高教育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率。

4、严格执行《计划》,实行课程刚性化管理,开足开齐各门课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加强教育,提高学生自防、自教、自护的意识和能力,杜绝一切安全事故。认真开展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加强自律,切实抓好行风建设,把学校办成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实施措施

(一)丰富文化内涵,引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学校各项工作以“雅”文化这一办学理念为统领,确立了全面、科学的育人目标和“三风一训”,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目标是我校全体教师在理性地思考教育的目标与价值的基础上,并经过不断梳理和集体讨论,最终确定下来的。其核心意义是在管理中追求人文精神,尊重师生主体,让每一个师生身心潜能、个性特长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开发和培养,在教与学的座标中找到位置,施展才能。同时,学校本着“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的原则,重视环境文化的建设,重建书香文化。充分利用操场、楼内外的墙壁、走廊的空间等,凸显校园“三廊一屏”的整体濡染、育人作用。即:以“雅韵廊、书香廊和健体廊”三廊中精选的静态经典文化内容,教学楼主墙体上的电子滚动屏幕中“每日一文”内容为主,组织全校师生诵读、感悟,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强化德育工作,突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发展之本,生命之本。

1、深化养成教育。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李岚清说过:“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小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从细节入手,就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制定了《“双十”养成教育内容》:把学会倾听、课前预习、与人合作、举止文明、诚实守信等20个养成习惯列入其中,并细化为60个小项,广泛进行宣传学习、强化监督、对照实施,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发展好德育校本课程。

由少队部负责,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制定《美德课堂分年级目标任务》,按《美德课堂》育人途径创造性开展“知美德规范、唱美德童谣、讲美德故事、学美德人物、诵美德格言”活动。加强《美德课堂》管理,打造课堂亮点,增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切实保证《美德课堂》的教育质量。

3、开展德育科研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到成长共同体的研究》作为我校的德育核心科研课题,在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上,将学习小组建成日常管理共同体,建设小组合作文化,实行学习及其他表现捆绑式、综合性评价,培养合作、友爱、有竞争意识的学生,有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4、落实“三个一”教育。一是每学期一次视频教学,制作有感染力的教学光盘,以班进行视频学习。二是每月一个专题教育,把“三爱教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教育”(节水、节电、节粮)和 “三个习惯”养成教育(卫生习惯教育、合作意识教育、校园秩序教育)分月进行主题教育,并将教育内容细化到每周,做到月月有中心,周周有主题。三是利用大课间操时间,各班主任就班级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教育训导。

一、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掌握绘画造型的基本方法:由整体到部分。

2.理解并掌握透视原理:平行透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

3.初步掌握油笔画染的技法:轻、淡。

第二单元:

1.继续练习油笔画的造型技巧。

2.进一步掌握油笔画染的技法。

3.学习油笔画压色法的技巧。

第三单元:

1.进一步掌握油笔画染的技法。

2.理解压色法,并会判断不同颜色压在一起可能会形成什么颜色。

第四单元:

1.让学生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明暗关系。

2.使学生理解亮、灰、暗的形成,认识明暗交界线。

二、教学资源分析:

我所教的三年级校本课,教材是油笔画,让学生用油笔染出不同色彩的画。重点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油笔画美术活动,尝试利用多色油笔作图画的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三年校本课,教学生画油笔画,对于画油笔画学生基础较差,刚开始上课时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对于造型画的还可以,对于油笔画的技法属于零起点,染油笔画时我把学生分成组,一组一组的进行指导。经过半年的教学,我感觉孩子们画油笔画的技法提高了,学习习惯有好转了,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学习油笔画的兴趣提高了,能够完整地画一幅油笔画了。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参与油笔画美术活动,尝试利用多色油笔作图画的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价方法。

2.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校本课程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3.了解油笔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实践能力,形成比较专业的美术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4.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完成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16课时,分为4个单元。

每个单元4课时。

六、教学评价方案:

1.在评价方法上进行尝试和研究。力求使评价过程化、多样化,评价的方法适合学生。

2.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

展。

3.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7.七年级地理的教学计划 篇七

一、研究课程标准,分析内在联系

要做好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衔接,任课教师必须要熟悉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从表1可以得知,两者基本理念有共通之处,都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的内容知识、组织形式、作业评价等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小学科学是强调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着重强调活动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表2中较为详细地对比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为初中地理教学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在适龄阶段接触到了最基础、最贴近生活的地理知识,仔细梳理会发现有些知识是与初中重合的。例如:人类认识地球及地球运动的历史中涉及的“地心说”与“日心说”、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以及地球的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关系、影子的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等等。有些知识范围甚至高于初中,比如: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四章第六节“地球在公转吗”中出现了恒星的周年视差,六年级下册中出现月相、月食、日食等天文知识。这些宇宙天文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初中的地理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小学科学课程里设有地球仪知识的课标内容,要求为“了解”,教材里出现了“地轴”“北极”“南极”等字样,而地球仪部分也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难点,要求则上升为“运用”,这些都为初中地理学习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初中地理教师有必要熟悉小学的课程标准,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有效衔接。

二、准确把握学情,实现高效课堂

初一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基础教育,个体的学业水平差异显著,在家长、学生心中小学科学课程也是“副科”,学生对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掌握情况不可一概而论,对于我们初一的地理教师而言更是不得而知了。依据近两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就地理素养而言,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较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敏锐、活跃,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例如在学习麦哲伦环球航行部分时,有些学生可以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把麦哲伦的生平事迹都了然于胸,对于这类学生,课本上的阅读注释已索然无味了。相反,有些学生对于小学阶段所学的课本知识都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

一方面,在开学之初,做一个简单的关于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的测评,如此一来便可知所教学生掌握的旧知识情况了,以便于把握整体教学的知识难度和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地理导学案。例如:地球运动部分,教学参考要求是一课时内容,但实际教学时会发现,课时容量较少,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间使用导学案会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挥教学机智,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实现高效课堂。此外,有些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随意地提出一些无效问题,例如:我们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啊?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吗……等等,课堂提问是面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这样的类似问题,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明显是无效、无价值的,根源就是教师对初一新生的学情不了解、对小学课程的不熟悉所造成的。

三、“吃透”教材,找准衔接点

8.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篇八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课时 第二周:

亚洲的自然环境

2课时 第三周:

日 本

2课时 第四周:东南亚

2课时 第五周:印度

2课时 第六周:俄罗斯

2课时 第七周:单元检测

2课时 第八周:期中考试

2课时 第九周:中东

2课时 第十周:欧洲西部

2课时 第十一周:撒哈拉以南非洲

2课时 第十二周:澳大利亚

2课时 第十三周:美国

2课时 第十四周:巴西

2课时 第十五周:极地地区

2课时 第十六周:复习

(一)2课时 第十七周: 复习

(二)第十八周:

9.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九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晋教版地理新教材。教材内容分为五个大的板块:认识地理学科、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在内容上表现出: 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的知识结构。从地理知识的体系中看,主要以以全球、世界为出发点,讲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即表现地球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失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每一章节内容都有突出发展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观点。从现代教学的体系中看,众多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一个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渴求性。真正体现了教材的可读性。

1 、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 、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9、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教学课时安排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1 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 2 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2 3 地球的公转 第三节 地图 地图的基本要素 2 4 地形图的判读;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七大洲 四大洋 1 5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2 板块的运动 6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天气及其影响;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2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7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与生活;

气温的变化 2 气温的分布 8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复习纲要 2 9 10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和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2.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3.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4.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共3篇】

5.20秋季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

6.年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7.2016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10.浅谈七年级数学的入门教学 篇十

一、上好第一堂课

初一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 一般地说学生会安静地听完第一堂课,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 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 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 征服学生,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知识.首先板书“+”、“-”、“×”、“÷”、“=”五个小学数学常用的符号, 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吗?学生都能纷纷说出其意思.接着又问: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学生说不出来.我就向他们介绍了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 在横线上加一竖, 表示增加的意思等等.又如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同学们回答后, 我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 鼓励他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 可以比老师画得更快, 做得更好.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 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和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尽相同, 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进行引导培养, 并结合学生, 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否则, 只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促使部分基础一般、智力较差的同学情绪压抑, 加速出现分化.为此, 七年级应重视抓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非负数引进负数, 完成有理数运算的教学进度放慢.其次整式加减的教学进度放慢, 再次初一平面几何入门教学, 使学生逐步从数式运算过渡到对图形分析的教学进度放慢.实践证明, 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教学进度的放慢, 赢得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进度的飞跃, 几何入门教学的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帮助, 可赢得三角形等推理论证教学进度的快.由于先慢后快的教学安排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 使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能变被动为主动.由于快慢恰当, 同时增补有一定难度的课外习题, 可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恒心,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 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我就给他们编顺口溜, 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 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 抓住最佳契机, 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 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我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 使单元重点系统化, 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总结所学内容, 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 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 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11.七、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篇十一

八年级地理学习的主要是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而言,更容易让人接受了。同时,相当一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更高一些。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四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课堂反应效果来看来看,四个班的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很浓厚,学习积极性也较高。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结合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本期的地理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另外还要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我国的经济产业。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农牧业的分布区域,我国工业的发展进程,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教学难点是农业、工业的分布原因。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8月25日——9月4日)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一讲 第二大周(9月8日——9月18日)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讲和第二节

第三大周(9月20日——9月30日)第一章第三、四节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讲

第一次月考

第四大周(10月7日——10月18日)分析试题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讲和第二节

第五大周(10月21日——11月1日)第二章第三节,期中考试复习复习期中考试

第六大周(11月4日——11月15日)分析段考试卷,第三章第一、二节 第七大周(11月18日——11月29日)第三章第三、四节和第四章第一节 第二次月考

第八大周(12月2日——12月13日)分析月考试卷,第四章第二、三节

第九、十大周(12月16日——2013年1月10日)书重翻一遍复习,做题练习

注:以上安排可能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变动,具体会另做改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大胆尝试,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一科的老师,而老师要想取得学生的尊敬就得提高自己的素养。首先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也是教学的基本,为此我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其次要在日常表现中征得学生的信任,可以包括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种“3321”的高效课堂模式,经过一段培训,从中认识到这种模式发展的必然性,也领悟到了一点高效课堂的精神。为了能做好本学期的工作,我本着一切以学生发展的目标为原则,对本学期工作做一下尝试。

1、学习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参的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整合,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想把它们简单问题化,让每个小组讨论后展示,在互相比较和学生点评、老师点拨之后,更加直观的学好这个知识点。

首先,培养学生主动看图,分析图的能力,图是贯穿地理每一个学习阶段的重要工具,学会用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其次,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可以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共同学习会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更多。

最后展示环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在展示中发现各种问题,便于及时纠正。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高效课堂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8月31日——9月4日)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第二大周(9月8日——9月18日)第一章第二节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第三大周(9月20日——9月30日)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和第二节、第三节第一课时

第一次月考

第四大周(10月7日——10月18日)分析试题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和第二章

第四节

第五大周(10月21日——11月1日)第三章第一至三节,期中考试复习复习期中考试

第六大周(11月4日——11月15日)分析段考试卷,第三章第四节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一课时

第七大周(11月18日——11月29日)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和第三节 第二次月考

第八大周(12月2日——12月13日)分析月考试卷,第四章第四节

12.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 篇十二

这个学期我主要担任初一地理下册教学工作,不仅要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他们对地理的信心。对于我来说,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需要改进,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总结。

学生们大部分在初一上学期没有打好基础,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运用一定的技巧扎实他们的知识基础,同时渗透着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开学以来主要学习了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第一节水资源及其经济发展和第二节土地资源和农业,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其中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之又少,再加上人类利用的不合理和污染,水资源更加缺少。土地资源也面临着各种危机。所以本章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唤起公众珍惜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意识。结合我国自然环境特征,对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首先,备课前,我会将课本、教学大纲、会考说明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收集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同时,我会特别注意导入的设计,因为这样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其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比如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地理大事件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

其次,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以自己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这样不但对老师没有任何的挑战意义,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今天,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授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我积极地学习老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经验,平时主动了解时事动向,学习各种知识,并运用到教学中。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

最后,课后时常找学生了解情况,比如上课的速度是否适宜,作业的完成是否有困难,及时收集同学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就可以适时改进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让学生的学之有效。

作为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一日为师,就应该扛起责任,为学生负责到底。因此,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13.七年级地理的教学计划 篇十三

曾听一位英语专家说过, 学好音标是打开英语大门的“金钥匙”, 是进入英语王国的“拐杖”。农村中学的那些英语基础“一穷二白”的学生却因为没有可以依靠的“拐杖”, 靠着注释一些有相似读音的中文字, 艰难度日。此时我们就应授之以“渔”——渗透音标教学, 能让学生掌握拼读规则和发音规律, 使其获得自学英语词汇的能力。我在学生正式接触英语单词前先穿插了英语国际音标的教学部分, 让大部分学生掌握英语音标, 掌握英语的发音规则。英语音标中的20个元音因为发音响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听见, 容易模仿。而英语的28个辅音中部分发声较小, 课堂上学生不容易听到。如果让学生面对电脑学习, 这样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能认读国际音标后, 再给音标教学加点“味精”, 即在教学中穿插些趣味游戏,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快认读, 促进记忆, 熟练拼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采用巩固音标认读的游戏, 如快速认读音标卡片记时赛、钓鱼比赛等。

钓鱼比赛, 就是每条鱼都写一个单词, 如leg、red、pig、sit 等, 鱼篓上贴上一个音标, 学生将含有相同元音的鱼放入相应的篓子里, 将写有leg、red的鱼放在贴有[e]的篓子里, 比谁钓的鱼最多, 又准确无误。我利用学生的兴趣, 使其在玩玩赛赛中巩固所教知识, 取得良好效果。

2.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一开始, 我把音标词的拼读与汉语拼音相比较, 得出“辅音轻, 元音重, 两音相拼猛一碰”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最简单的拼读。如[ t]-[ i:]→[ ti:]等等。学完48个音标以后, 提出“快认辅音, 读出元音, 迅速拼出整个音标词”法, 引导学生认、读、拼结合, 提高速度。如:[ u]→[ kud]等等。最后要求学生一气呵成, 达到“速认, 快拼”, 一次性读出音标词, 如[ baik], [ feis]等。这样学生的拼读能力不断增强, 直至能拼出少量双音节和多音节词, 基本掌握重音、次重音。学生较强的拼读能力的形成就意味着他们拥有了帮助学习英语的“拐杖”, 这是突破词汇教学难点的第一步。

二、合作竞争来激发

学生虽有了一定的拼读单词的能力, 但他们有了“拐杖”却不愿走路。怎样促使学生更好地使用他们手中的“拐杖”呢?为了激发学生自学并记忆单词的兴趣, 我把学生每六人分成一组, 由一名英语学习好的学生当组长, 先不教单词, 让学生预习, 然后上课提问, 每读对一个单词就给小组加一分, 每单元都评出优秀小组。为了避免出现只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现象, 规定每个成员都必须轮流回答问题, 学生自学单词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为了及时巩固已学的词汇, 我课后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记忆单词的任务。规定当天的单词必须当天完成记忆任务并逐级考核。我考课代表, 课代表考组长, 组长考组员。每小组必须六人都合格, 才算合格。最后上交合格小组名单, 我再抽查, 并给合格小组加分。这种“今日事, 今日毕”的方式有效地减轻了本课时和下一课时新旧词汇之间的相互干扰。我认为通过合作竞争来记忆词汇的方式是解决学生记单词难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旧新结合来瓦解

学生有了“拐杖”, 也愿意走路了, 但在行进途中仍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障碍。七年级新目标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就是第一个障碍。这一课时词汇多半集中呈现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也是一个单元的总起和铺垫。在45分钟内要高效地掌握这些词汇有难度。要成功突破词汇集中这个难点, 以旧带新是好办法。这种做法就是将部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链接起来, 待学生掌握后, 再解决剩下的部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七年级下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Section A 1a-2c 这块内容集中了27个新单词 (其中包括地点名词和介词) 及一个新句式。于是我想到了“先用Where is the...”这个学生已经掌握的句式去解决新单词。因为地点和方位较为抽象, 采用多媒体是最为合适不过了。用一张简易地图标出地点及方位, 由易到难地教授单词, 由于句子是学生已有的知识, 学生很快就学会了那些地点名词和介词。为了巩固这些词汇, 多给学生几张地图, 让学生通过pair work进一步明确这些单词的含义及用法。然后由一张地图引出Is there a pay phone in your neighborhood?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还可以进一步追问Where is the...?这样一来, 学生因为没有新单词的干扰, 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新句式。在学生掌握新单词和句式后再回到教材, 1a、1b、2a、2b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最后用一个pair work 即Is there a pay phone in your neighborhood ?Yes , there is /No, there isn't. Where is the...? 对课时的内容进行总结, 不但是对新知识的检验, 也是对2c 的一个深化和拓展。这节课体现了用以旧带新的方式解决大容量词汇教学难的好处。

四、多种游戏来突破

学生学习词汇的难不仅体现在数量上, 还体现在词汇随语境不断变化的形态上。这也是他们要翻越的障碍之一。如“一般现在时态”分布在七年级的多个单元, 其中, “一般现在时”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如何正确使用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 所以我就采用了“传话”这一游戏来穿插这一难点。

如:在教授七年级 (上) 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我根据单元话题,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 第一组用一般现在时的第一人称造句, 第二组用第三人称单数的形式进行转述, 答对的得分, 然后, 两组学生交换要求, 到最后累计各组累计的分数, 多者为胜。如下:

Group 1

S1:I usually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

Group 2

S1: *** usually plays football after school.

游戏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不再恐惧动词形式的各种变化, 学生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游戏, 不经意间, 在游戏中穿插了词汇教学的难点, 难点也在游戏中得到了突破。我们所选取的游戏形式要服务于教学内容, 要有益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中西文化来浸润

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学科,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学生一定会接触到一些他们没有体验过的事物, 给词汇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这又成为他们要翻越的障碍之一。在七 (下) 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这个单元里, 出现了大量代表国家名称、国籍和语言名称的词汇, 如Australia -Australian-English, France-Frenchman-French等, 学生将“国家”、“国籍”或“语言”混淆不清。于是我尝试着将这些词汇的学习与其相关的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在呈现Australia- Australian-English这组词汇时, 创设相关语境, 运用澳大利亚代表性建筑“悉尼歌剧院”来突出国家的英语名称“Australia”, 运用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景象来突出表示国籍的词汇“Australian”, 运用澳大利亚人在交流的场景来突出表示语言的英语单词“English”, 通过呈现澳大利亚的历史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为澳大利亚的官方语言”这一难点。这不仅给枯燥的词汇教学增添了情趣, 词汇学习过程也因相应文化的介入而更显丰满, 借助文化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含义的内在区别, 也是语言学习中难点突破的有效途径之一。

六、媒体技术来呈现

学习语言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经验。由于受生活区域的限制, 农村学生缺乏丰富的感性经验的积累, 因而限制了他们对词汇内涵正确全面的理解, 这仍是他们要翻越的障碍之一。多媒体教学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可以起很好的辅助作用。因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呈现是多通道, 多元化的, 集合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为一体, 这样抽象或枯燥的内容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 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 调动学生积极性, 发挥学生潜力, 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比如, 在七 (上 ) 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大多数学生对于乐器并不熟悉, 故而先使用多媒体提供学生这些乐器的图片和乐器的声音,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了乐器的名称和声音的区别。基本上掌握单词后, 采用先遮挡各种乐器的一部分, 然后学生猜乐器的方式巩固词汇, 最后完全去除乐器的图片, 学生只根据乐器的声音来辨别各类乐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 又将难点化难为易。媒体技术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受感性经验限制难以正确全面地理解词汇内涵的问题。

七、情境创设来交际

正确使用词汇是学生学习词汇的最终目的, 但多数学生对于没有完全掌握的新词汇总有避让情绪, 这种情绪反过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词汇的效果, 这成为他们在词汇学习中要翻越的最终障碍。面对这个难点, 我们要做的就是创设交际情境, 促使他们产生交际的需要, 从而学会正确运用词汇, 即实现词汇教学交际化。这种做法就是将单词教学与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Section A 3a-3b关于问路和指路的相关词汇, 学生读起来容易, 但由于地图的方向有一定的抽象性, 学生要用理解和运用新词汇来正确表达路线有难度, 多数学生面对地图上的方向箭头却开不了口。针对这种情况, 我采用将班级划分为九大组以代表九大地点如park、restaurant、hotel 等, 在地上标出各街道的名称, 让九大组的其中一个学生代表这一地点的正大门。然后指出现在所在的地点和将要去的地点, 学生边走边说路线, 特别是turn right 和turn left的区别,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就区别开来, 渐渐地也有很多的学生愿意尝试。通过在用中学, 在学中用, 学生不只是记住了单词, 更掌握了如何正确运用所学词汇。

摘要:词汇是让英语语言充满生命力的源眼所在, 但英语教材中大量的词汇始终困扰着那些英语学习起点低、基础薄的农村学生, 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怎样突破这个难点成为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本文就这个问题分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4.七年级地理教学总结 篇十四

泉山镇中学刘发荣

二〇〇八年七月

七年级地理教学总结

泉山镇中学刘发荣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七年级地理下册,本册共分三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计算,至少需要三十个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地理是小科目,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不得占用学生课外时间,最后就必须留些时间给学生复习,迎接期末考试,我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研究地理课课程标准,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

新课程标准目标是我们确定教学内容与策略,选择教学类型与组织形式,组织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基本依据,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操作、调控,中介和测度的功能。深刻认识目标,既有助于我们在进行地理教育课程的基本功能,又有利于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操作,将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二、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传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生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放式的变革。

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成。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

生很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三、抓住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教学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四、期末考试复习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剩下5个课时,主要是用来期末复习。本册书共有五章内容,每一章内容用一课时复习,在课始时提出复习目标,让学生找出疑难问题,后20分钟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经过抽查,感觉这种复习效果较好。

15.第一学期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计划 篇十五

初一新生对初中的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本学期,地理学习过程中,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上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为此,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在开学初告之学生本学期地理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学期的地理学习有一个整体把握。

二、实施“阅读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解读地理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地理教材由四部分组成,正文、阅读材料、图片、活动,知识点隐藏在问题和图片里,所以,给学生自学带来很大难度,教材的改变使学生越来越离不开老师。因此,帮助学生解读地理教材,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是地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课前给学生发放以问题设计为主的学案指导,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教材,使得他们看书的.目的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实行“课课清”,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按教材章节,每讲完教材中的一节进行一个10分钟检测,以督促学生掌握以学知识,少积攒包袱。

四、课堂归还给学生,把以前的作业变为课堂练习,把作业变为预习和自学。

16.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六

一、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 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接授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初一思想品德新教材从内容上讲, 降低了难度, 淡化了知识体系, 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 给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实践、去行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 充分备好每一堂课, 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 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把教材在课堂中盘活。尽量做到把课程知识与社会相结合,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要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努力创设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兴趣, 要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必须要切实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 重视学生的想法和做法,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事例, 把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的整个过程溶于兴趣之中, 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使他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创造快乐、感受快乐。思想品德新教材的改革, 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于生活, 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 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初一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根据适当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 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释放, 在热烈的掌声中体验成功的满足感, 让观看表演的学生在笑声中放松身心, 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让友谊之树常青》时, 可以让学生在班内自由组合, 表演小品《宽容》, 在表演的过程中, 使他们体会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 在笑声中感悟真理, 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从而激活学生的智慧灵感,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主动地探究与思考, 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些辩论题目。如在学习《社会有序靠规则》时, 可以让学生以“班规班约是否约束了我的自由”为题展开辩论等。在辩论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既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也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于生活, 学以致用, 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三、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 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上一篇:五年级第九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解读下一篇:9月第2周国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