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4-06-28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5篇)

1.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一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想法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受教育目的、评价内容的影响大多采用讲授法。这种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又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填鸭式”教学。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被动的不加咀嚼地呆读死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而数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思维作为对象的学科,它高度抽象的特点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难懂难学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关键是教师在教学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过程并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性的方法来学习,建构和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采用以引导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从学生数学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在合作探究中加强方法指导。

1.转变角色,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1.1.坚持民主,关心并理解学生

传统教育比较讲求“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的绝对权威是不可动摇的,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讲,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十分希望获得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在不断地增强,他们也渴望获得应有尊重与关注,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忽视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发展的特点,对学生缺乏理解、耐心和细心,缺乏应有的尊重、爱护与指导,动则滥用权威,强制压服,力求把他们塑造成一群毫无个性驯服的“羔羊”,则我们的工作将会在抵触和反抗的漩涡中频频触礁,同时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将逐渐削弱,学习基础漏洞百出,弱不禁风,从而为蜕变成后进生埋下了伏笔。

1.2.加强与学生平等交流,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应在知识教学和班主任管理中适当树立自己的威信,但在情感交流上应该与学生平等,如果学生对教师只有“畏”没有“敬”,教师在学生眼中只有“威”而没有“信”,师生就不能沟通。因此,教师应经常走进学生的心里与他们共同讨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语气尽量的和气。只有教师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还是人与人、你和我的关系,让教师更多的作为一个学生的倾听者、交流者,敞开双方的内心世界,则学生会觉得老师不仅是可亲可敬的师者,还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而课堂上一旦形成这种氛围,就能调动学生参与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奠定基础。

1.3.关爱后进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优秀生和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重视优秀生、忽视甚至排斥后进生是部分教师的工作“定理”,其实在教学过程可适应降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引导后进生回答一些问题,多给予一些鼓励和肯定,用平等理解信任激励的态度和方法开展对后进生的帮教,以公正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一名学生在成长道路的得失,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克服)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一定的探究式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因,其目的在于引发探究和思维的火花,为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播下思维的种子。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从对问题情境的感知中激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然后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在课题引入、新课探究、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中恰当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1.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的原则

2.1.1.问题情境的素材要有针对性和恰当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数学实际,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有针对性地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识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

2.1.2.问题情境要有方向性 教师通过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1.3.问题情境要难易适度 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情境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2.1.4.问题情境创设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 足够的等待时间能使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提高、猜测性提问和回答增多、推理活动增加、问题多样化、问题和回答的灵活性增大、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大、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期望效应提高。

3.把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们在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时候,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其过程,因此在平日教学中老师感到沉闷、学生不敢不愿不能是有其原因的。经过调查其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来看,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受大纲要求的影响,没有认清这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为学生提供这种能力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缺乏提问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来看,大概可分三类:一是没有兴趣,缺乏提问的主动性就不想问;二是有兴趣但怕问的不好,同学会笑话,老师会责怪,缺乏提问的信心,就不敢问;三是有兴趣又敢问,但由于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有限,缺乏提问的方法,就不会问或不善于问。面对这些原因,教师应依据教育目标特别是在重点难点处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点燃智慧的火花。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问的基本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甚至是一些反对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平时有些学生有问题也不敢提,究其原因主要是怕提错受到教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扬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游戏、竞赛等形式,如让一些小组提出问题,一些小组回答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大胆提问,勇于质疑并大胆地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问题的好坏、难易,教师并不加以批评,只作鼓励和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要的关键性的问题上来。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愿说,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学生能够提出来,首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再加以判断,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慢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而言之,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敢问、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好学好问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学会问会答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2.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二

一努力营造亲切、宽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是初中生获取数学知识最主要的阵地, 其氛围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种让学生感到安全、愉悦的情境, 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1. 要建立平等、有序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实质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输出与输入的交往过程。要让这个交流过程保持顺畅, 和谐有序的师生交往非常必要。因此,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真正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尊重、爱护学生。在两者交流时, 教师在语言和情绪表露上要热情、真诚, 对学生多一些正面肯定, 尽量少用否定性语言甚至讽刺挖苦性语言评价学生。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些问题, 也尽量以长者的身份, 帮助其找出原因, 让学生的内心得到触动。尤其是在初中生课堂上, 面对自律性不强的学生, 教师更是要注意这一点。

2. 努力增强学生愉快的学习情感体验

首先, 在数学课堂上, 尤其是在讨论问题时, 总有少数学生躲避在一旁, 不积极参加,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消极的心理, 教师要特别注意避免使学生产生消极躲避心理;其次, 教师要多给学生积极的学习期待,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发展空间。除了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肯定, 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外, 数学教师还要参与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在合作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语言或情绪表露等方式,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 增强其学习信心。

二明确教学目标, 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1.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意识

初中的学业任务比较繁重, 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教学计划, 就要求教师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率, 力争按教学计划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一方面, 教师要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和处理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把握好重点和难点, 可有所侧重、精讲细讲, 也可简单带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宜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等, 可适当地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教学内容, 如代数式、公式、定理等则要直接点出教学主题, 突现主要矛盾;另一方面, 教师必须视不同的情况对习题做一定的取舍, 学生最应该掌握的数学内容, 又较难理解、不容易接受的, 最容易出错的要精讲, 可以略讲的就略讲。

2.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 初中数学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尤其是考试能力的培养, 其他如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能力目标经常被忽视, 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发挥。因此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尽量考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不能局限于让学生背公式、定理和运算法则,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 了解过程, 养成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方式。

三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 培养初中生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规律,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目前中考数学一般都会命制一道难度相对较大的探索规律题。以2013年深圳中考16题为例:该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正方形数量:1、1+4、1+4+9、1+4+9+16……的变化规律, 并依此类推出第6个大正方形共有几个正方形。如果学生没有这种观察能力, 而是通过死方法——去数, 既耽误了时间, 也容易出错。这种观察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引导与训练。

2. 培养初中生广阔而灵活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都简单, 关键是要培养正确、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和情境, 或让学生自己探索, 或让学生小组合作, 引导学生探索证明同一命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开拓学生的思路。如这一道题:“两地相距65km, 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2小时后他们相遇, 如果甲比乙每小时多走2.5km, 则甲每小时走多少千米?”的解法, 对于初中生而言, 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回顾小学的四则运算, 也可以运用初中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来解决。通过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再加以比较, 最后采用一种最简便的方法, 可以启发学生创新和求异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 培养初中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加强对初中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并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教学,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讲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仅靠直观的图形是不够的, 只有当学生们理解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实质是两个圆的圆心距与两个半径之间的关系时, 学生才真正发展了关于两圆位置关系的想象力。又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 教师既可以用纯数学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进行推导, 还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用求几何图形的面积方法推导出来。

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三

一、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低下归因

1.课堂导入低效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乐于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激情。然而有些情境的创设未能突出学习主题,导致学生的思维过程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这样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创设这样的情境:我爱爸爸,我爱妈妈,就是我爱爸爸和妈妈,然后引出ab+ac=a(b+c)。如果不是老师自己讲出教学内容,学生是很难联想到因式分解上去的。课堂上的情境创设是服务于教学的,而这种牵强附会的情境创设,其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2.课堂提问无效化

教学中,教师由于没有精心设计问题,提问有很大的随意性,以致于提出的问题空泛、偏难,或所给时间不足,造成学生接受困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伊始便播放了一段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录像,然后提问: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纷纷回答:我看到了姚明;我看到奥运会火炬……没完没了。老师只好继续引导:“姚明手中拿的是什么?”有学生立即回答:“国旗。”“国旗上面有什么呢?”“五角星!”学生齐答。听到这儿我才明白老师原来是要让学生能够从录像中找到“五角星”这个轴对称图形。用9分钟的时间才将探究的内容“唤出来”,实在没有必要,也没多少价值可言。

3.探究学习形式化

探究学习似乎成了课改后的代名词,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探究学习的机会,但对探究学习缺乏指导、操之过急、时间不充裕、次数过多等诸多情况使探究学习浮光掠影,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时,“量一量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它们是否成比例?并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老师让学生去探究。于是,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可不到2分钟,老师马上让学生停下来,便用多媒体演示结果。这种“形式至上”的课堂演绎,使探究学习遗失了“价值引领”,造成徒有虚表的热闹,如“蜻蜓点水”——低效,甚至无效!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精心选择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课堂情境导入过分注重体现新课程中的“数学生活化”理念,把一些原本很简单的数学问题,想方设法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而忽视了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知识。虽有活泼的形式,却缺少数学本身的价值。数学中的情境导入设计,既要挖掘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要注重数学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不能为生活化而生活化。

有效的课堂导入应是通过数学自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发现数学的内在美、和谐美、揭示数学的内在规律,体现数学的价值。初中数学阶段需要学习很多数学基本知识与规律,因此,要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2.挖掘教材中的问题要素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问题设计得是否得当。设计问题首先要吃透教材,理清教材中的逻辑关系,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地提出问题。

(1)针对性提问

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来设计。一问重点,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抓住重点的内容、词语来设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学生进一步解答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二问盲点,盲点即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在解决问题中又往往会影响人们正确思维的地方,教师应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盲点。三问模糊点,在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学生的模糊认识必须予以澄清。如可设计对比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比较中分清是非,也可以设计归谬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不自觉地一步步陷入明显的谬误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失误之处。对模糊点进行恰当的设问,往往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四问发散点,发散性设问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数学知识的联系。

(2)层次性提问

围绕教学目的,对某个问题的解决设计一些“子问题”作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其基本要点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成一系列子问题,通过解决子问题逐步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终取得原问题的解决。

(3)趣味性提问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兴趣,因此如果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为此,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因素。

3.精心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活动不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应该是实现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的手段及方法。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基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精心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縱观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提升有效性的空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收获。

4.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四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就来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如何让一节课40分钟升值,我认为,情境的创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创设情境时,我们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更要紧扣教学内容,让我们创设的情境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激发兴趣,引起思考,并对以后课程的展开起到导向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激情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坐的车辆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吧?”“车轮是圆的。” “车轮做成其他形状的,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的可以吗?”这个时候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他们想弄懂其中奥秘的决心。接下来,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圆心”、“直径”、“半径”等相关的概念和性质。创设情境是为了引出问题,情境要为问题服务。我们不能让情境仅仅停留在情境上,从而丢失了数学课的数学味,要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新知识的生成等方面来创设有效的情境,让数学课更加原汁原味。2.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大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如概念的形成,规则的发现大多要依赖具体的感知、丰富的表象,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一开课就安排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意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亲历长方体的长就是所摆出图形每行的个数,宽就是有这样的几行,而高则是所摆的层数。从而得出:用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就得到所摆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宽×高。由于计算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有丰富感知和表象做基础,“长×宽×高”的命题的形成就水到渠成。3.合作方式的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至少应注意:分工明确、建立机制、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4.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做到真诚还要丰富,你的鼓励,你的赞扬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让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你的真心欣赏。就算对学困生的鼓励也要发自内心。

“你真棒!”“你真好!”这样的语言只能显示出老师的随意性。让学生有学习的可操作性,只是一味地“你真棒!”,那么它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对于辨别能力不强的孩子们来说,需要老师的点化。对于批评,也不能说“你这么笨?”、“你真讨厌?”等等之类的语言,我们要将学生错在什么地方,一一给他指出来,这样,他也才知道自己到底不足在那里。

5.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

摘要:初中化学课是在整个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化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技巧,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但是,初中化学中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有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低下,为此,作为化学老师,我们有责任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以此让学生学好化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G633.8

随着新课程的引入与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化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难掌握的一门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化学科目与其他的学科是有所不同的,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目前在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此,本文就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分析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老师在讲解知识之后,学生与之前比较取得的进步的程度。课堂教学高效能够使学生自身取得巨大的进步,要想衡量教学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在教学前后的表现。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要看一堂课是否具备有效性,与教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程度主要是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能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思考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自身不懂得努力,那么即便老师再认真,这也不能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化学课堂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而老师没有注意这一方面的情况,对待全部的学生所用的教学方法是一样的,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低下,也有一种老师不尊重自己的感觉[1]。

(2)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仍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因为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就很少,造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

(3)老师对教学进度把握的不恰当,在课堂教学中内容安排的不合理。

2.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候的问题。有些学校根本就不开设实验课程,觉得那是没有什么用的,还有的学校在实验课中只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只是通过记忆来熟悉实验的过程与结论[2],根本就不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到的,例如:制取氢气、测定氧气等实验。还有就是在化学实验的创新环节处理的也不是很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2)学生实验的问题。由于学校的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也不重视。有些学生本身对化学实验就不感兴趣,认为化学实验非常危险,不愿意亲自做化学实验。有一些学生不能够准确的对化学实验的结论进行阐述。

三、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对这件事有兴趣。同样的,要提高化学课程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的奇妙。例如: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白纸显字、玻璃棒点灯等神奇的实验,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较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4]。

2.合理的组织教学

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合理的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把学生的特点与实际的需要作为重要依据。在确保教学任务顺利达成的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并且,化学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提出的建议合理的进行吸取,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授课方法;在讲课的时候要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接受知识。

3.探究教学

当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了课堂教学中,探究教学是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中,老师不再是应用传统的、枯燥的方法来讲解知识点与例题,而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引导学生之后让学生自发主动地了解与掌握科学知识。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愉快轻松的课堂氛??,鼓励引导的授课方式,学生的自觉主动精神与勇于探索精神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4.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化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较好的反思,才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与问题。这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判与剖析的较好的方法。我们通过对教学课堂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制定出解决改进的方法,这样,就大大的促进了教学环节的完善,使得老师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是事物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化学教师要养成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以确保教学有效性的达到。

综上所述,化学课程是在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化学课堂教学高效能够明显的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质量,判断教学是不是高效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如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实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了提升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的组织教学,将探究的方法引入教学中,并在课后老师要正确的进行反思,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6]。

参考文献:

6.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六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心的话题。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使我们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激趣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然而,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就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反应,而情感恰恰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条件创设真实情境,用紧贴学生生活的事例,去诱发学生的乐学情感。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内容时,可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纸上画出你所喜欢的图案,再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来体验轴对称。这样,同学们在理解概念时,不再是一片茫然,而是现实的,无疑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使他们养成对数学的钻劲和韧劲,最大程度地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把学生当作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其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发挥潜能;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数学学科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或对解决数学的问题,只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正是充分展示这种个性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合作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方法的碰撞,从而迸出发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并且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数学新课程理念,挖掘数学新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在“扇形统计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于是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多作表扬、少作批评,保护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满足学生摆脱过失的需要、克服胆怯的需要,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强化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学生对课堂教学应承担的责任,深化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因此,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主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让他们在思考质疑和交流中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他们的学习才会更加有效。

四、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数学的“成功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精心设计,启迪思维,让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精心设问,有的放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理解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分层施练,及时反馈,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一方面要着眼全体,进行分层设计目标,使大多数学生能达到目标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学生的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通过知识的达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对尖子生要及时提出适度的层次的要求,有时甚至要随时调整课堂预案,以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五、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众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素质如何。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生学会做人。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师德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朋友是学生依靠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探索之路,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玲娟.向45分钟课堂要效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祖国:教育版》,2014(1)

7.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七

一、善于引导, 培养自主学习

基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性, 仅仅依靠教师的单向教授是绝对不够的, 学生如果长久处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 只会造成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产生烦躁厌恶感的恶果。有效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在由教师带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来可以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来为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深层记忆服务。教师要言传身教, 加之积极引导, 努力地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 在学习点线面三者关系的时候, 教师如果直接将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一下子抛出的话, 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地接受, 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教师此时就应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这一课题, 可以以学生个人为单位或者分配成多个学习小组, 让他们自己摸索着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进行适当地点拨, 如出现学生半途而废、沮丧气馁的局面时, 应给出热情的鼓励;如出现学生遭遇棘手的难题、原地踏步时, 应给出正确的指导。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最好运用多媒体以动态变化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微妙。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这一抽象的性质会在学生的自我动手和教师的点拨下镌刻在大家的脑海中。在以后面对动点问题甚至动线问题时, 学生会立即想到课堂中探索过程, 较为迅速地找到思考方式和解题技巧, 自主学习的优势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巧于创设, 锻炼抽象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巩固学生之前所得的基本知识, 为之后深层次的数学研究夯实基础。这一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不得不要求数学教学具有灵活性和透明性。初中学生在既有的零散知识结构之上, 一下子很难接受高强度的抽象教学。学生在几次理解偏差和练习错误之后, 很容易产生对于数学的恐惧心理, 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也会如履薄冰、投鼠忌器,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只会从负方向发展。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短时间内无法接受较为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 他们需要从之前教学的感性模式过渡过来。笔者认为, 创设教学情境是较为合理的教学手段。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 教师根据所教之课题, 应善于进行联想, 努力地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在有形的教学情境中将无形的数学问题讲解透彻。

传统的中学数学课堂中, 教师通常直接将备课中准备的纲领板书于黑板上, 学生对于课堂的知识接受得很吃力, 在练习中也会因此犯一些概念性的错误。因为他们是孤立地在纯数学形式下学习数学, 既与自身所学脱节, 又无法和教学同步。这样的困境越陷越深之后, 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就不言而喻。教师在此时就应该有计划地营造数学的教学情境。例如, 在学习初中数学的难点二次函数的时候, 即使学生在之前已经掌握简单的正反比例函数, 然而在面对较高层次的二次函数时仍然会手足无措、张冠李戴。教师此时可以形象地以手中的粉笔为起点, 自由向左右抛出, 让学生明白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很微妙的抛物线, 然后以直角坐标系为辅助工具一层一层阐述其定义和性质, 顺水推舟地可以向学生提问哪些东西也是常见的抛物线, 学生讨论和发言后, 教师再作出适当总结。教师还可以举一反三, 就二次函数问题拓展到诸多情境中, 如炮弹轨迹, 投篮问题等。

在情境中进行教学, 一来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感知环境, 二来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三来为以后解决抽象问题建立模型。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会得到显著提升, 而这正是我们期待的结果。

三、勤于联想, 注重学用结合

教学活动源于生活, 但服务于生活。教学的价值在于教育学生获取知识, 从而学以致用。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再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最后再在生活中实践。以实践获取知识, 以知识帮助实践。这就是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因此, 我们就应强调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与实际接轨, 与时代同步。

知识与生活的统一既是对科学起源的基本尊重, 又是灵活掌握二者的基本法则。如果数学教学永远都停留在既有的经验教学和陈旧例题上, 那么蚁穴溃堤用来形容教学成果就再好不过。有效课堂上的教师应注重生活数学化和数学生活化, 往往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为引子, 继而延生到课堂中的研究课题, 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条件允许之下, 教师还可以带领同学走出窗明几净的教室, 在现实社会中认知、感受和理解真正意义的数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从高层次陶冶其数学情操, 培养其专业素养。

8.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观念;主体地位;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主要地点,只有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一名数学教师的职责不应只是按照教材的解题模式来讲解内容,而是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观念深入人心,创新意识薄弱

教师们无法脱离传统数学教学观念,在课堂中总能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在讲课中兴致昂扬,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百思不得其解,却还要装作很配合老师的样子。教师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听懂做数学题的思路,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无沟通和互动,教师负责在讲台上夸夸其谈,学生负责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无法被带动起来,又怎么能谈得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2.学生基础薄弱,教师注重成绩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总是选择题海战术,教师们认为,只要学生做的数学题越来越多,无论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也可以做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在中考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的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但是教师却没有注意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在听课时,完全不明白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这就会造成学生不注意听讲,上数学课的兴趣越来越低,再加上有的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基础越来越差,成绩越来越低。而教师却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只是一味地认为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教师依旧在讲课过程中讲解数学定理、公式的应用,却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3.数学科目本身的困难性

数学科目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性,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并未形成解答数学的逻辑性思维,这就造成,他们无法理解数学公式、定义的运用,而数学不同于语文,无法死记硬背,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一道数学题上,这就造成了教学过程有效性无法得到提高。

二、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数学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却是以教师为主体,现如今,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应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地位。教师在课程讲解中应多多注意学生的想法和思路,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让学生进行自主解题,不要总是把教师的思维模式贯彻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学生真正地学会做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严密的课程,有些题目,教师光用说和写的方式进行讲授是无法让学生理解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声音、图片、文字、画面于一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使枯燥的问题变得趣味化,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觉得,数学不再是一门枯燥难懂的课程。在进行关于数学问题的探索时,学生能主动地探讨问题,从而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3.教师学会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我认为,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应该只是根据学习结果的好坏来评价学生,不光要关注学习结果,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面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应该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勇敢回答问题,再接再厉。有的时候,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4.合理进行备课,抓重点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内容要精简,抓重点,不要完全照搬书上的内容,而应以大纲为依据,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讲解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但在一堂课的数学讲解中突出了问题的重难点,还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数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踏踏实实地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排除一切功利思想,不以中考成绩为目的,真正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做到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都能真正地了解数学,学会数学,在平常的生活中学以致用,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鲁振权.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成功:教育版,2012(4).

[2]王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上,下旬,2014(11).

[3]王孔顺.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大观周刊,2012(48).

9.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九

蔡照灵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余文森: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让学生得到了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钟作慈: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给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1)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否主动。(2)教学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可测量)。(3)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4)有深刻的实践体验。(5)有适合的学校方式。(6)学生能完成知识有意义的构建。(7)有一种清晰的反馈。(8)有迁移和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农村初中的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基础知识相对较差,而历史长河源远流长,与现实距离太遥远,里面的内容又是五花八门的,众多的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和历史地名,都让他们看了眼花缭乱,上课时难以把握,有时甚至会产生厌恶的现象。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精彩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教授《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始皇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他在位时,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他苦心经营、期望能够延续万世的秦王朝,却在十几年后就迅速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在秦朝,当时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又是为什么呢?”设置这样的悬念,使得学生对本课主要内容的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情景教学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景,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景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景非常重要。现代的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使教师告别了只靠一块黑板和几支粉笔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扩大了视觉和听觉,使他们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当中。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了电影《甲午大海战》的经典片段,在加上笔者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19世纪末期的中国,看到了当时日本的侵略野心,中日海军的较量,清政府腐败无能等等。学生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和分析,很快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的道理,教学

效果明显提高。

3、情感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适当地运用风趣、幽默、合乎逻辑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当这种情感和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时,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饱满的热情将历史中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优美动听的历史故事讲给学生们听,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角色,从中感知历史。

4、引入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以分组竞赛的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又能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学困生都不甘示弱。我的具体实施办法是:

辩论:在上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后,对秦始皇的功与过进行辩论。整个过程按照课前准备和课堂辩论方式进行,课前在班上自由组合成两大组:A组是正方队,B组是反方队。

正方论题: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反方观点: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过大于功。

⑴.每队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搜集资料,然后再对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做好课堂辩论前准备工作。

⑵.辩论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辩论正反方一辩陈词立论阶段;正反方二辩发言阶段;正反方三辩发言阶段;双方队员总结点评阶段;教师评析总结阶段、宣布结果阶段。

⑶.辩论的规则

①辩论的正反方队员须在规定时间里用简洁语言完成(每人约3分钟),超过时间将从团队总分中扣去1—5分。

②辩论双方讲究辩风,文明用语。③辩论双方按要求轮流发言。

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团体和个人分别记分,满分均为100分)⑷要求:①论点正确,审题与立论对本队所持观点要有理有据,多层次,多角度为本队论点服务,论据充分,能做到以理服人,分析到位。

②能迅速抓住对方失误,驳论有力。③辩手表达清晰,层次清楚。

④配合:看队员之间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能否做到统一。

⑤辩风:要求文明用语。

⑥优秀辩手分别由正方、反方中得分最高同学获得,每组各选出一名优秀辩手。

⑦违反评分标准和细则中要求的辩手将酌情扣分,扣完设定分值为准。

通过对秦始皇是非功过的辩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进行小规模的知识竞赛、小游戏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5、让学生学会阅读历史资料

学生现在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教科书等文字资料。如何让学生 快速有效地把握文字资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此,必须 把握好“读”这一关,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和效率。教学中,注意让学 生做到:拿到教科书时,先阅读目录和说明部分,了解本册书的主要 内容,分清单元,宏观把握教材,建立粗略的知识框架。对于课文,则要求学生做到“三步走”:首先,全面浏览课文,搞清有几目内容,有哪些专栏,有哪些图片、史料和表格;其次,细读每段课文,概括 出主要内容,找出基本的历史知识要点,并向全班介绍;再次,精读 重要段落,结合小字、图片、史料、表格、注释,加深理解,解答疑 问。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学生能比较迅速地统揽教材,把握到知识要 点,从而为课堂节约了大量时间,使师生可以充分地进行其他的教学

活动。

6、让学生学会记忆历史知识

历史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知识与能力”。有些教师认为现在根本就不需要学生去记忆历史知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新课程摒弃的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并不反对知识的记忆。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坚决避免死记硬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如我们熟知的谐音法、图表法、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例如在教《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这一课后,利用顺口溜来记忆远古居民的特征:

人类来源不是神,森林古猿是祖根。我国最早古人类,史称云南元谋人。一百七十万年前,他们用石把食寻。石片今日称石器,还有两颗牙齿存。

北京西南周口店,有种古人被发现。距今二十万年前,六个头骨价无限。人称他们北京人,模样今日可还原。基本具备人特征,有些地方还像猿。

手脚已经有分工,两腿站立手劳动。上肢与人极相似,下肢微微有点躬。嘴巴前伸牙齿大,眉骨突出额低平。个子比人有点矮,骨骼粗壮力无穷。

北京人会造工具,石块打制成石器。旧石器名须记牢,砍削木棒也容易。工具用来猎动物,也可用来搞采集。最好学会使用火,烧烤猎物吃熟食。

发现他们山顶洞,山顶洞人因得名。距今一万八千年,猿类特征已无踪。使用石器经磨制,磨光还要钻上孔。人工取火也已会,还会缝衣抗寒冷。

山顶洞人会打扮,石块钻孔穿成串。再穿几个野兽牙,挂上脖子当项链。爱美原是人本性,一点灵光初闪现。人类从此与兽别,进化发展路漫漫。

这样能在短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使学生不再为记忆而苦恼。

7、让学生学会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不彼此孤立。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横”的线索,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如学习唐朝,应注意把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在小专题下再进一步细分,如手工业下的纺织、陶瓷、冶铸等;二是掌握“纵”的历史线索,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下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纵”的专题线索,如一个朝代的兴亡(建立、巩固、发展、衰落、灭亡),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演变,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等。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纵”“横”交错。如果学生能像教师那样把教材分析透彻,既做到宏观把握,又做到微观细研,那么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10.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

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一年级学生特点: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以及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我决定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我就谈谈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

2、创设动画情境,激活思维。

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而多媒体技术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影片、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

3、开展游戏,激发兴趣,拓展思维。

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节课上,为了巩固认币,我设计了一个拿币的游戏。屏幕上有5件商品,分别是5角、1元、2元、1元5角、3元7角。请学生分别拿出买每件东西要付的人民币。有的学生竟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找零来解决。“老师,我用两个2元买3元7角的小熊,你要找我3角。”听了学生不同的付钱方式,我激动不已,深深的被学生的聪明所感动。真切体会到,只要你愿意,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从发现中寻求快乐,同一件商品,不同的付钱方法。

4、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敢于提问。这些问题往往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大胆提问、质疑、创新的机会。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进数学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情境,这是我们各位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应时时注意的一点。

11.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61-0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要阵地,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不断实践与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初中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一种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但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有时需要学生在明白算术原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把算术原理用抽象的语言一遍遍重复;本来只需要初中生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抓住几道抽象的应用题反复地向他们讲解,他们并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模式落后

现在仍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喜欢自己一手操办课堂,完全由教师自己安排教学程序,他们为初中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中介,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原理,培养他们探索挑战数学难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一手操作教学过程,就会使初中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精心备课,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

1.把握教学内容、課型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中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有些知识学生有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有些概念是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同一种教学方式,在低年级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放在高年级就会使学生感到幼稚。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应各司其职、灵活运用。因此,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切性,使其体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既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

3.设计课堂练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设置课堂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习题的设计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设计课堂习题时,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拓展知识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上设置习题,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1.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容量

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失败的,只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才能够提升其探究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偏颇,即便是并非尽善尽美,教师也要表扬其优点,给予赞美,加以挖掘。面积求出来之后,斜边AB上的高如何得出?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求直线y=2x+3、y=-2x-1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由一条直线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2.锻炼提问的技巧

问题的提出也有优劣,掌握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顺利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3.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式教学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经过精心的设计,并且根据教学内容掌握好提问的时机,从而才能正确处理问、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经过教师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便能够很快的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找到答案。

四、教师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潜能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想在数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先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和激情,学生只有对数学有想要学习的冲动,才会有想要有对数学更深层次的探究,才会在思考数学问题的同时自觉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因此,学生是否有学习数学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创造之路的门。所以,教师要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讲解初中数学的知识点的时候,要尽量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轻松愉悦,以此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观察力,才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所要注意的细节,所要观察的特点,所要把握的条件,都是学生必须熟记掌握的。观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题目条件、目标、问题等的观察要细微入至,一旦错过一点条件或其他的知识点,就可能导致解题过程全错得现象,所以,观察对学习数学是很重要的,观察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洞察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力。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能有更清晰的解题思路,拥有更多的创造灵感。

3.让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很少去问教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疑问,不管是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或是教材书上的知识,学生可以将疑惑的问题与老师一起探讨。让学生大胆的质疑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质疑数学问题的时候就有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机会,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提问、多质疑,这样才能抓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机遇。

五、做好课堂教学反思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尔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教师反思与学生反思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讲课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要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既要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模式等,又要根据即时反馈对课堂教学目标、方法等做出一系列的调整,以更符合教学现状与学生实际,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反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思路等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反思,使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对优点加以扩大,缺点加以避免,從而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

六、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做好课前五分钟预习

目前各科都要求课前预习,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负担,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科预习任务确实不容易。鉴于此种情况,我将数学预习时间安排在上课前的5分钟左右完成,预习提纲不要求过高、过大、过全,应按照当堂知识要求,分为理解、了解、阅读、找出关键所在就可以。

2.讲解范例,起示范作用

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将题进行归纳、分类,按不同类型进行讲解,为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点,做好巩固训练题打好基础。对范例的讲解要细,要透彻,解题步骤书写要规范,要整齐,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

3.加强巩固训练

要掌握和巩固知识,必须靠练习,为了达到练习的效果,主要从下面几点做起:练习要有目的性,明确这个题为什么要练,不要盲目练,练后,教师一定要批改,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要保证练习时间,让学生尽量在课内练习,发现问题,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合理安排练习内容,精心设置练习题,题要少而精,解法与范例类似,问题应该有所不同,但不能变化太大,设太高的门槛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基本内容经常练,关键内容和重点内容要集中攻关,如每天要把重点题,类型题、易错题进行归纳整理,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所学知识达到巩固和深化。注意安排新旧知识联系的题目,设计的练习题要能启发学生思考,不片面追求练习题的数量。

4.课堂检测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

可以用提问、上黑板做题、小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安排好后续的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在数学课堂上,课内练习或小测验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学生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讨论后作出正确回答。不过,以上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要墨守成规,应该依据每节课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知识点难易程度做适当调整。

七、总结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学的知识活起来,我们才能跟得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雷晓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J].基础教育. 2012(11).

[2]何光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策略微探[J].教师. 2013(02).

[3]陶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

[4]倪建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数学教学,[J].2009(02)。

12.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二

一、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素质

数学的抽象性很强, 实践性也很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素质, 以更好地教导学生,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现如今, 初中的数学教学环境也有很大的变化和改观。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知识面也越来越广,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也要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 数学教师要由以往单一的讲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让学生在教学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人。这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二、对教学方法加以优化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初中数学很长一段时间里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方式, 导致教师教得乏味、费时费力, 学生学得枯燥、吃力。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 教师一味地传授给学生机械的解题框架, 使得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式地解题, 而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因为难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而很差, 至于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就更谈不上了。所以,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要认识到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更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等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 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 又能够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又如,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造合适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以形象化、具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这对于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 获得的知识也越来越广泛, 随之, 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也会有新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而且要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适时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以其直观的感知、形象的演示等功能, 能够迅速使学生融入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发散思维, 分析问题情境进, 而形成直观感知, 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 以多媒体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进而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在实现教学目的和课堂有效性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关键的。成功的学习是自主学习, 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机说明学生有兴趣, 而且乐于进行探索和研究, 只有这样, 学生的学习才能是高效率的, 学习的有效性也会高。初中课堂有效性的实现同样离不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其不仅能够有兴趣、有乐趣, 而且能够自发主动进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等来创设学生有兴趣、乐于参与、探究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动起来, 主动参与和探究, 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在这个过程中, 数学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 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使学生建立起自信心, 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 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体验到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数学教学评价的进行是为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历程有个全面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的学习, 改进教师的教学。科学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课堂有效性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数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是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教师要关注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要关注学习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初中数学教师要力求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有效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能够将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都能尽可能地学到无限的知识, 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秋香.发挥探究引导作用, 提升数学教学成效:浅谈如何提升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问题[J].2011 (71) .

[2]刘卫.浅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成效数学学习与研究[J].教研版, 2011 (11) .

[3]周景, 张庆林.关于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24) .

[4]甄德山, 王学兰.教学成效相关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31-35.

1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三

云南省罗平县罗雄一中:邹茂丽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校教育正在大张旗鼓抓素质教育。在授课时间缩短而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地理素质的公民呢?我认为应该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师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使他们从“厌学”到“想学”到“爱学”再到“会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曲靖市从2010年开始就把史地生由中考科目变为会考科目,实行等级考试制度,导致一提起初中地理教学,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感到很无奈,初中地理在八年级就进行毕业考试,不是中考学科,导致学生、家长都不是很重视,学生自然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对地理课程缺乏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变得有效果、讲效率和出效益,成了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几点看法。

一、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

许多家长、学生、教师认为地理是“副科”,学不学问题不大,临近考试“抱佛脚”突击一下就能过关。为了改变他们的这种观点,每学期七年级开学我都会精心准备第一堂课,告诉学生: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地理与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学科均有联系,学好地理有利于学生各学科基本能力的提升。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每天的起居,穿着,收看的天气预报、观看的动物世界、地震、低碳生活、环境保护以及人类不同生产方式等等。学习这些内容,既可帮助同学们揭开地理知识奥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农业、工业、资源开发、交通建设、商业活动、旅游业等等,扎实的地理功底对这些职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农业种植要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 生产;交通建设要注意各地的地质构造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商业活动要讲求地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要注意合理有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总之,学习地理可以为学生们将来就业提供丰富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

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它并不是有些同学所说的“副科”,它是一门“富科”。地理也并不是简单背就能掌握的,要理解了才能牢牢掌握。通过这堂课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喜爱这门学科使学生“想学”。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学”

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活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火花,拨动学生地理“心弦”呢?

首先是教师会心的微笑,对学生而言,微笑时老师对自己独有的爱与鼓励,是他们渴望获得进步的动力!哪怕是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者是错误的回答,教师都应该微笑面对,此时微笑无语,蕴含的意境却胜过千言万语,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希望和勇气;其次是教师真诚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再次是教师善意的眼神,眼睛所透露的语言是最有力、有效的非语言交流工具之一。许多时候,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的成功,取决于我们的眼睛传达正确信息的能力。在跟学生交流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学生,这是对学生的礼貌,也是教师的修养;最后教师恰当的体态,体态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教育教学中师生进行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信息媒体。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的体态语言,即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它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种是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教师的仪表风度。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以上四点做到位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2 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教师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愿学你所教的课。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

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托尔斯泰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从本质上看,要通过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这就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兴趣,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境界,从而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常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问题,可让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获取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讲到俄罗斯的农业时,我设计一个小问题:“有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从电视新闻中得知,世界面积最大国家俄罗斯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粮食才能满足本国粮食的需求。听到这里这个小朋友就纳闷,为什么拥有世界最大土地面积的国家粮食还要进口?是俄罗斯的人懒惰还是什么原因”?同学们,想不想帮助这个小朋友解决他心中的困惑?我像这样设计目的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们好胜心强,从而拉近他们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心中想探索新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内动力。

1.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3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课的课前3分钟。可以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的画卷,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象这种导入新课,应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亚洲地形和河流时,我问学生:“《亚洲雄风》这歌曲中‘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这座山应该是哪座山,河流从哪里流出,流到哪里去?由此可知,亚洲地势有何特点?”这时同学们会在亚洲地形和河流图中积极找答案,七嘴八舌回答。有个学生问:“老师,亚洲的河流都发源于中部地区吗?它都注入海洋吗”?这时我播放亚洲地形和河流,并引导他们注意观察河流的源头,入海处。这样同学们很容易找到答案。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求知欲被激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1.别开生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地理课趣味性往往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我们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充分而深刻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兴趣点,从而加以利用。教师必须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可以看到的、得到的联系起来,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样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常会引入竞争机制。因为青少年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所以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巧引歌曲。如学习“北京”时,我会引入《北京欢迎你》让学生从歌词中获取有关北京的感性知识;又如学习“我国气候”时,讲到“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这两种风有什么性质?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巧用古诗文。4 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到赤道周长4万千米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到地球是球体时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我国的黄河时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为什么我们一年所穿的衣服有厚薄”。为什么“夏天时白昼时间长而冬天白昼时间变短”。为什么在大酒店总台之处会看到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地理就如同身边常见的事一般鲜活、亲切,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名言。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我们要“授人以渔”不能“授人以鱼”。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这几方面:(1)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地理学习要从基础知识着手,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这样分析问题就有了依据,解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教材知识的安排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节的知识帮学生积累知识,梳理地理现象,分析地理事物之间形成原因,掌握地理事物发展规律,为下学期学习区域地理打下扎实的基础。(2)指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构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所以要求学生平日学习时,要用眼看图,用脑记图,动手画图,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准确“定位”,构建“脑图”,逐步在大脑中形成。如“经纬图”、“七大洲四大洋”、“天气符号图”、“长江和黄河图”等等,脑中有图,在地图上对应知识点,图文结合,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并且记得牢固,从而避免死记硬背。(3)教师学会 5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也是地理综合性思维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才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讲到中国地理位置时,我会把七年级的有关半球划分,经纬度变化规律,七大洲的一些重要分界线,地球五带这些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复习一遍,让学生在没有忘记或正在忘记时复习一遍,效果会不错的。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可以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进行对比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总而言之,在45分钟的地理课堂上,只要我们善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想学、愿学、爱学、会学。同时教师对教学过程加以有效调控,让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就一定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受用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和地理智能,为今后升学或就业奠定坚实的地理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地理素质的公民。参考文献:

14.如何提高初中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议论文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52-02

议论文教学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然而,大多数中学生对议论文学习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初中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议论文教学现状有关。在实际的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学内容生硬地界定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教学模式古板陈旧,不但没有营造浓郁的“情感场”,而且给予学生的自主空间较少,使议论文教学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境中。新课标对初中议论文阅读有明确规定,要求学生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分析与判断。目前的教学现状显然与这一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指出,课堂的起始环节就好比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能给演奏和歌唱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初中议论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抓住导入环节,巧妙设计课堂导入,将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鼓点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积极走进文本,探寻议论文的精髓所在。

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论美》这篇议论文,文章选编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名作《论人生》,写作形式属于随感,但蕴藏着哲学家对美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为了让学生进入文本的审美情境,笔者特意准备了两幅油画进行导入,一幅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著名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另一幅则是国内画家罗中立的作品《父亲》。笔者出示这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欣赏,并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两幅油画,看看哪一幅画中的人物更美,并谈谈你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学生立刻有了兴趣,有的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人物更美,因为这种美透露出柔和与温暖,尤其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含蓄、典雅的美,具有永恒的魅力;有的则认为《父亲》中的父亲这个人物很美,他的美并不是外在的美,而是内在的美。

因为这幅画中展现的是一位勤劳的农民,虽然他脸部深深的皱纹、干裂的嘴唇、缠着胶布的手指这些外在是丑的,但却见证了他一生的劳苦,透露出他内心的顽强。正是这种饱经沧桑的细节之美触动了观者的心灵,感受到了岁月刻在贫苦农民身上的深深烙印。

通过两幅油画的导入,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产生了欣赏兴趣,并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对油画中的外在美和内在美进行思辨,既能够看到外在的情趣,又能够欣赏内在的理性,由此顺利走入文本之中,不知不觉与课文思想内容有效接轨,实现了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精读,梳理文本脉络

不同于散文、小说等形象、感性的文学类题材,议论文大多以说理为根本目标,写作形式抽象、枯燥,缺乏吸引力。根据这一文体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就要加强精读引导,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感受议论文特有的理性色彩与论证之美。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课文《成功》中,作者季羡林先生列出了成功的公式:成功=天资+勤奋+机遇,但他却没有将论证的重点放在天资和机遇两个方面。笔者进行引导:季羡林先生重点论证了成功的哪个要素?为什么?学生找到关键句子:“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学生由此认识到,这篇议论文的重点是要论证勤奋这一要素。那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是如何论证勤奋是成功的关键要素呢?学生根据文本,发现作者例举了流传千年的故事进行论证,像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教学中,笔者发现这些故事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于初中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障碍,有基于此,笔者紧扣课文的论证环节进行精读引导,要求学生根据季羡林先生例举的简要事实进行资料搜集,并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几个故事串联起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对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进行了这样的阐释:“晋朝车胤买不起煤油灯,就在夏夜里捉来萤火虫,借助这点微弱的亮光读书,最终有了骄人的成就;晋代孙康寒门苦读,寒夜里借助惨淡的雪光孜孜不倦,终究成为饱学之士;汉朝孙敬为了驱赶困意,不惜头悬于梁上,苦心求学;战国苏秦昼夜苦读,为防瞌睡锥刺大腿。这些家境贫寒之士,克服了一切困难,用知识武装自己,实现了平生所愿。可见,勤奋是实现成功的有效途径。”

以上教学,通过教师的精读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议论文的核心之中,梳理出议论文的写作脉络,并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读与品析,较为透彻地理解了议论文的整个论证结构,大大提升了对于议论文的阅读能力。

三、加强朗读,感悟文本内涵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利用这一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提升语感能力。但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朗读的运用,使议论文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说教之中。为此,笔者认为,教师要结合文章的特点,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议论文的深刻意涵。

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纪念白求恩》这篇议论文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表现了白求恩大夫的共产主义精神。对于初中生来说,共产主义精神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要让他们理解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更别谈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了。如何突破这一教学困境呢?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对读”和“叠读”的朗读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深入体会。笔者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的句子,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如:“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枕。”笔者将这段话作为A组句子;接下来笔者又让学生找到描写与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截然相反的句子,学生找到相关描写:“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笔者将这段话作为B组句子。接着笔者让学生对A组句子与B组句子展开分组对读与叠读。通过对比朗读,学生深入领悟到了白求恩所具有的崇高精神,体会到白求恩大夫的高大形象;在叠读“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一句时,男女生分组朗读,形成了二重唱。最后,笔者让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有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以上教学,笔者采用对读、叠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感染,深入理解了文本的意涵,实现了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议论文教学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不应仅仅为了应试而固守死板的“三要素”模式,将议论文阅读教学视为“鸡肋”,而要多在教学有效性上下功夫,先从导入环节入手,找准切入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积极开展精读引导,让学生梳理议论文的文本脉络,熟悉并理解议论文的写作结构;另外,加强朗读,将学生带入枯燥的议论文文本中,找到情感的落脚点,让学生在朗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洗礼。笔者相信,只要教师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在此方面多下功夫,就一定能让议论文教学落到实处,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15.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篇十五

一、提高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这门学科包含数论、代数、几何、统计概率等等内容, 这么多繁杂的内容和学校教育有限的容量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 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必须对这些内容加以取舍和提炼。教材本身就是已经筛选和提炼了的学习资源, 它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与教学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是课堂教学实施中最常见的媒介和载体, 因而成为最主要的课程资源, 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教学可以完全脱离教材。数学教学对教材内容和功能上的选择, 体现了教育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理念。

但是, 教材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 就教材本身而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但是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 还应包括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亲身经历经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能够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有效地利用教材, 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这扇窗户, 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注意力是通往科学知识的门户, 只有在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 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才最快、最容易。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联系、挑战、变化、魅力”等方式来吸引学生。所谓联系:就是在教学设计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 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 不是漫无边际而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 是接近其最近发展区的。所谓挑战:就是制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应具有挑战性, 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 收获大。一个问题解答完毕, 谁还有其他创新的解法?类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所谓变化:就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 通过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 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比如, 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穿插多种教学任务, 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等。所谓魅力:就是教师要增加自身的魅力, 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姿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等等, 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 使学生通过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逐步认知、发展, 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 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是思维过程的教学, 因此没有学生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 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 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 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 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 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 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通过探索, 解决问题, 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 只有感受真切, 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 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 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 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 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 造成心理上的悬念, 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 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课堂练习设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并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因此, 在数学课堂上, 练习设计的成功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成效。练习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环节, 两者是相互联系、密切结合的,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课堂练习的有效、高效。

在具体实施中, 首先我们应了解研究学情,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创造性地精心设计练习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如层次性、开放性、实用性等。练习题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为目的的, 因此要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 要有时间的保证, 不能滥用, 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精心的练习加上灵活的组织、讲解练习, 是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途径。

六、对学生进行适度评价

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 还应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适度的评价具有很好的激励性, 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动机, 同时欣赏自己的成功, 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因此, 教学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评价应该是在客观公正的原则上以鼓励为主, 对于学生的回答, 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 全面与否, 作为老师, 都应做出反应, 掌声鼓励他们。但同时也应注重, 课堂上不能滥用表扬评价, 对于学生的错误和困惑不能一带而过, 要逐步引导学生, 说出解题思路, 做出相应的评价。即使是错误回答, 但蕴涵创新思维想法的, 教师就应给予表扬, 肯定其创新思维,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

上一篇:《我多想去看看》优秀说课稿下一篇:基于DEA方法的海洋科技效率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