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

2024-10-17|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12篇)

1.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 篇一

化工原理总结

张晓阳

2013-2015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牛顿黏性定律

2.流体静力学的方程运用:

(1)测压力:U管压差计,双液U管微压差计(2)液位测量。(3)液封高度的测量。3.湍流和层流。

4.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原理),能量守恒方程(包括内能,动能,压力能,位能),伯努利方程。

5.边界层与边界层分离现象:边界层分离条件:流体具有粘性和流体流动的过程中存在逆压梯度。工程运用;飞机的机翼,轮船的船体等均为流线形,原因是为减小边界层分离造成的流体能量损失。6.流体的管内流动的阻力计算:(1)流体在管路中产生的阻力:摩擦阻力(直管阻力)和形体阻力(局部阻力)

形体阻力的来源:流体流经管件、阀门以及管截面的突然扩大和缩小等局部地方引起边界层分离造成的阻力。

(2)管内层流的摩擦阻力的计算:范宁公式和哈根—泊谡叶公式。管内湍流的摩擦阻力的计算:经验公式。

(3)管路上的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7.流量的测量(知识点综合运用)(1)测速管(2)孔板流量计(3)文丘里流量计(4)转子流量计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2.离心泵的基本方程

3.离心泵的理论压头影响因素分析(叶轮转速和直径,叶片的几何形状,理论流量,液体密度)4.离心泵的特性方程

5.离心泵的性能参数(流量,扬程,效率,有效功率和轴功率)6.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7.离心泵的汽蚀现象;8.离心泵的抗汽蚀性能:NPSH,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9.离心泵的工作点 10.离心泵的类型

11.其他类型化工用泵:往复泵(计量泵、隔膜泵、活塞泵)、回转式泵、旋涡泵。12.气体输送和压缩机械(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真空泵)

第三章非均相混合物分离及固体流态化

1.颗粒的特性 2.降尘室的工作原理 3.沉降槽的工作原理

4.离心沉降的典型设备是旋风分离器,其原理。

5.过滤操作的原理(化工中应用最多的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过滤)、过滤基本方程、过滤速率与过滤速度

6.过滤设备:板框压滤机、加压叶虑机、转筒真空过滤机 7.间歇、连续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第四章 液体搅拌

1.搅拌额目的。

2.搅拌器的两个基本功能及适用场所。3.均相液体搅拌的机理是什么。4.选择放大准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五章 传热

1.传热方式: 热传导,对流,热辐射(1)导热 若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导热)。(2)对流传热

热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质点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之中, 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3)辐射传热

任何物体, 只要其绝对温度不为零度(0K), 都会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辐射能量, 同时又不断地吸收来自外界物体的辐射能, 当物体向外界辐射的能量与其从外界吸收的辐射能不相等时, 该物体就与外界产生热量的传递。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辐射。

2.冷热流体热交换方式:(1)直接接触式换热(2)蓄热式换热(3)间壁式换热

3.热传导:平壁传热速率,n层平壁的传热速率方程;圆筒壁的热传导(单层和多层)

4.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5.传热计算方法:平均温度差法,传热单元数法!6.对流传热原理及其传热系数的计算

7.辐射传热:黑体,镜体,透热体和灰体,物体的辐射能力 8.换热器

(1)分类: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2)间壁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蛇管换热器,套管换热器。

(3)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增大传热面积S,增大平均温度差,增大总传热系数K(4)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蒸发

1.蒸发的目的:(1)制取增溶的液体产品(2)纯净溶剂的制取(3)回收溶剂 2.蒸发的概念

3.蒸发过程的分类及蒸发过程的特点 4.蒸发设备:循环冷却器

第七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1.传质的分离的方法:平衡分离,速率分离。

2.质量传递的方式:分子传质(分子扩散)和对流传质(对流扩散)(1)分子扩散:菲克定律

(2)对流传质:涡流扩散,对流传质机理,相际间的传质(双模模型,溶质渗透模型)3.传质设备:板式塔和填料塔。

第八章 气体吸收

1.气体吸收的运用:

2.吸收操作:并流操作和逆流操作 3.气体吸收的分类:

4.吸收剂的选择:(1)溶解度(2)选择性(3)挥发度(4)粘度 5.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通常用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及亨利定律表示。

6..相平衡关系的应用: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确定传质的推动力,指明传质进行的极限。

7.吸收过程的速率关系:膜吸收速率方程(气膜、液膜吸收速率方程),总吸收速率方程。

8.低组成气体吸收的计算:全塔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 9.吸收剂用量的确定:(1)最小液气比(2)适宜的液气比 10.吸收塔有效高度的计算:(1)传质单元数法(2)等板高度法 11.其他吸收与解吸 12.填料塔

(1)塔填料:散装填料与规整填料等

(2)填料塔的内件:填料支撑装置,填料压紧装置,液体分布装置,液体收集及再分布装置。

(3)填料塔流体力学能与操作特性

第九章 蒸馏 一.相关概念:

1、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挥发性不同的性质,人为的制造气液两相,并使两相接触进行质量传递,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拉乌尔定律:当气液平衡时溶液上方组分的蒸汽压与溶液中该组分摩尔分数成正比。

3、挥发度:组分的分压与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数)之比。

4、相对挥发度:混合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5、精馏:是利用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

6、理论板:气液两相在该板上进行接触的结果,将使离开该板的两相温度相等,组成互成平衡。

7、采出率:产品流量与原料液流量之比。

8、操作关系: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第n层板下降液相的组成与相邻的下一层(n+1)板上升蒸汽的组成之间的函数关系。

9、回流比:精流段下降液体摩尔流量与馏出液摩尔流量之比。

10、最小回流比:两条操作线交点落在平衡曲线上,此时需要无限多理论板数的回流比。

11、全塔效率:在一定分离程度下,所需的理论板数和实际板数之比。

12、单板效率:是气相或液相通过一层实际板后组成变化与其通过一层理论板后组成变化之比值。

二:单级蒸馏过程: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及其计算 三:多级精馏过程:精馏(连续精馏和间歇精馏)

四: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全塔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理论板层数的计算(图解法、逐板计算法和简捷法),最小回流比的计算及选择。

五:间歇精馏和特殊精馏以及多组分精馏概述(了解部分)六:板式塔

(1)塔板类型:泡罩塔,筛孔塔板和浮阀塔板。(2)塔高及塔径的计算(3)塔板的结构:溢流装置

(4)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和操作特性

第十一章 干燥

一、名词解释

1、干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物料中湿分的操作。

2、湿度(H):单位质量空气中所含水分量。

3、相对湿度():在一定总压和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比值。

4、饱和湿度(s):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等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时的湿度。

5、湿空气的焓(I):每kg干空气的焓与其所含Hkg水汽的焓之和。

6、湿空气比容(vH):1kg干空气所具有的空气及Hkg水汽所具有的总体积。

7、干球温度(t):用普通温度计所测得的湿空气的真实温度。

8、湿球温度(tw):用湿球温度计所测得湿空气平衡时温度。

9、露点(td);不饱和空气等湿冷却到饱和状态时温度。

10、绝对饱和温度(tas):湿空气在绝热、冷却、增湿过程中达到的极限冷却温度。

11、结合水分:存在于物料毛细管中及物料细胞壁内的水分。

12、平衡水分:一定干燥条件下物料可以干燥的程度。

13、干基含水量: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与湿物料中绝干料的质量之比。

14、临界水分:恒速段与降速段交点含水量。

15、干燥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气化的水分质量。二: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 三: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四: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 五:真空冷冻干燥

六:干燥器:厢式干燥器,转筒干燥器,气流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真空冷冻干燥器等 七:增湿与减湿

2.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 篇二

关键词:林产化工,化工原理,教学方法

《化工原理》是林产化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 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 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操作问题的技术基础课[1]。以“三传”过程和研究工程问题的方法论为两条主线, 利用工程学科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森林资源化学加工过程中涉及的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混合物分离等问题。在林产化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化工原理》在先行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基础理论通向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 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程度, 不仅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对工作的适应能力[2]。因此, 讲授该课程时, 要结合林产化工专业的特点, 精选教学内容, 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进行改革。通过课程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定理运算和设计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结合专业特点, 精选教学内容

林产化工专业是以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森林植物资源为对象, 研究它们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 并经化学或生物技术加工, 利用多种现代技术, 研究探索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工艺和方法, 对它们进行提取、纯化、改性和深度加工。因此, 开设林产化工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从事植物提取物与林产精细化学品的深加工、农林生产废弃物深加工以及植物资源功能食品等理论与工艺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3]。林产化工专业除涉及到一般常规的单元操作外, 过滤、蒸馏、萃取、干燥则是使用最多的单元操作, 并且膜分离等新型分离技术应用也成为该专业产品开发的方向。教师应在保留教学内容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原则的基础上, 合理配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如相对其它化工类专业来说, 林产化工专业就需要对过滤、萃取、膜分离等章节详细深入地了解, 而精馏和吸收章节则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根据专业特点突出重点的教学方式, 不仅可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同时也可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化工单元基础。

2 教学方法改革

《化工原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 具有浓厚的工程性质, 学好这门课程, 对于顺利衔接此前所学的基础课和此后要学的专业课至关重要, 但是该课程所涉及操作单元较多, 原理较难, 公式繁琐, 因此, 要想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会化工原理课程, 就要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这就对老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采用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 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

《化工原理》课程涉及大量的、较复杂且较难理解的设备结构和操作原理, 采用多媒体教学, 可将这些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加深印象,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是面对大量的化工计算公式和复杂的数学推导, 如果单纯地将大量的公式显示在屏幕上, 直观感觉“乱”, 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且一时难以接受。这时可采取在黑板上边推导边写、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 引导学生进入动态思维过程, 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可起到当堂理解及加深记忆的效果。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可提高教学效率。

2.2 类比、对照法教学

事实上, 应用类比、对照的方法来教学, 也就是方法论中所说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对流传热速率式:q=αh (T-TW) =αc (tw-t)

对流传质速率式:N=kG (p-pi) =kL (cic)

上述两式分别表示了对流传热速率和传热推动力 (温度差) 、对流传质速率与传质推动力 (浓度差) 的关系, 比例系数α和k分别为对流传热膜系数和对流传质膜系数。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看, 它们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都体现了传递速率等于传递推动力与传递阻力 (1/α或1/k) 之比的含义。此外, 对数平均温度差与对数平均浓度差、传热单元与传质单元、传热膜系数的关联与传质膜系数的关联等等, 在形式上或考虑问题的方式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充分认识存在于流体力学、传热和传质中的规律的一致性, 对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 把一些可类比的问题放到一起来讨论和分析, 既起到温习旧内容的作用, 又可以避免事实上的重复解释, 还能培养学生联系起来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2.3 开设讨论课, 增加课程小测验

《化工原理》课程综合性强, 涉及面广。学生学习时普遍会感到这门课程概念多、物理量多、公式多、方法多, 不易理解掌握。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理解能力, 在每章教学中增设讨论课及小测验, 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讨论内容以总结每章内容为主, 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通过其深人了解每个单元操作的原理, 利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做到由浅入深, 注意原理和概念的微小差别, 教师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 使学生对问题有清晰且准确的看法, 巩固所学内容。小测验可以在每章讨论后进行, 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主要考核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公式的运用, 而计算题留做作业题。通过讨论课及小测验, 使学生可以察疑补缺, 清楚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课程命题既要测试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要测试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命题原则可归纳为:重视基础, 突出重点;重视应用, 考查能力;合理配置, 易于测试;形式多样, 富有弹性。在此命题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大纲知识点的和专业的特点我们进行了试题库建设, 通过建立试题库, 进一步实行教考分离,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成绩, 也有利于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 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学习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考核的比重为平时成绩占50%, 期末考试占5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占2 0%, 考勤、课堂听讲、讨论和单元测验等占3 0%。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平时学习马虎、期末考试突击记忆的弊病。试题库的建立及综合成绩评定, 较合理、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成绩, 同时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4 结语

我们结合专业特点, 精选教学内容, 进行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当然, 其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清, 陈常贵.化工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2]蒋建新, 赵永虎, 朱莉伟.林业工程类专业“化工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 2008, (5) :48~51.

3.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 篇三

摘要:化工原理是非化工专业中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性课程。根据各专业特点,探讨面向非化工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环节的改革与实践,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关键词:非化工专业;化工原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工程实践性强的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化工原理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应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尽早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概念,培养学生工程思维、技术经济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非化工专业,化工原理是由理到工起重要桥梁作用的专业基础平台课。但是由于化工原理理论教学中既有严谨的理论推导,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在课程的各个章节中涵盖了大量化工设备的选型与设计知识,实践性强,难于理解;非化工专业化工原理理论课课时较少(一般为32课时或48课时);学生几乎从未接触过化工实际生产, 工程观念不强, 对于工程设备的种类结构及其操作缺乏直观认识,对知识接受较慢;课程的这些特点给“教” 与“学” 都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在传统的化工原理教学基础上,综合各专业特点,探讨面向非化工类专业的小课时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如下改进。

1、理论教学环节的改进

1.1 阐明化工生产与非化工专业生产间的内在联系

对于大部分非化工专业,化工原理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此时学生刚学完公共基础课,尚未正式接触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及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对象了解不多,因此初学化工原理且感觉与本专业知识相差较大时,会打击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因此,在开始化工原理课程的正式讲授前,讲授者应向学生着重阐明讲解该课程与其专业实际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两类操作间的异同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工原理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主动性,在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同时建立起对本专业生产过程的普遍认识。

1.2 根据专业特点整合调整教学内容

化工原理课程的改革须紧紧围绕着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来进行,同时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社会需求。以制药专业为例,相比化工类专业, 化工原理教学学时要少得多,一般为32课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引导同学们在掌握基本化工操作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制药生产的过程原理、操作要领等,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因此,要结合开课对象的专业特点,将课程的内容大幅度精简,突出重点,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讲授者应适当介绍学生自身专业的新型生产技术,介绍学科新的发展和跨学科的新动态。

1.3 增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习题例题

目前,很多高校对不同专业(化工、化学、制药、生物等)化工原理的教学均采用一样的教材、一样的习题、一样的考核等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在现今的化工原理教材中,计算例题多是为了说明某公式的应用而假定或编套的,对于非化工专业的学生,难以达到应有的示例效果。讲授者应根据专业特点,增选合适的习题例题,力求所授例题均来自于实际的专业相关生产过程,能反映生产实际问题,增加真实性,同时计算结果应符合常见的工程取值,可与工程实际相比较,加强学生对工程计算特点的理解,让学生在解题中逐步建立工程的观念。这样不但可以强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通过该类例题的讲解,极大帮助学生们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锻炼学生们的工程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

1.4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各有优缺点,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各专业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课堂教学。

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复杂的化工设备结构和大量复杂的工程计算,传统的板书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大有纸上谈兵之意,使学生感到讲解内容过于空洞和难于理解。而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有机组合,形象动态地展示了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结构,信息量大,增加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复杂抽象的过程,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例如, 在讲授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时,利用动画素材, 将叶轮运转、液体在泵内的流向、吸液和排液等逼真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了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和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2、实验教学环节的改进

化工原理实验是以化工原理为基础的一门工程实验课程,化工原理实验再现化工过程现象和客观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单元操作设备的结构及性能,掌握其操作方法,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教研室根据各专业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将化工原理实验按照相应各章理论教学的顺序进行安排,化工原理实验的顺序为流体阻力、离心泵性能测定、过滤、传热、吸收、精馏和干燥。既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

3、课程设计环节的改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教学三大内容之一,是化工原理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 培养学生技术经济和工程观点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和国家技术标准,正确选用经验公式,确定经验数据,运用简洁文字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思想和设计结果,同時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的检验过程。

目前,在课程设计的选题过程中,寻找一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题目,多为工艺计算量相对较少的换热器设计以及精馏塔设计,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内容包括设计方案简介、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工艺流程简图和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等。

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化工原理和各非化工专业的专业特点,笔者对非化工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课程设计三个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小课时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使学生尽早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技术观念,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德春,史益强,王志祥. 面向制药类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教改实践. 化工高等教育, 2009(3):30-32.

4.化工原理实验心得 篇四

环工0803 康芳

200812094

经过这一学期的理论课学习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我认识到化工原理实验属于工程实验的范畴,它是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实验方法来解决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它与一般化学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工程特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也与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明显不同。在基础学科中,较多的是以理想化的简单的过程或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如物体在真空中的自由降落运动,理想气体的行为等,研究的方法也是基于理想过程或模型的严密的数学推理方法;而工程实验则以实际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对于化学工程问题,由于被加工的物料千变万化,设备大小和形状相差悬殊,涉及的变量繁多,实验研究的工作量之大之难是可想而知的,因此,面对实际的工程问题我们采用处理实际问题的工程实验方法。一个化工过程往往由很多单元过程和设备组成,为了进行完善的设计和有效的操作,我们必须掌握并正确判断有关设计或操作参数的可靠性,必须准确了解并把握设备的特性。化工过程的影响因素众多,有些重要工程因素的影响难以从理论上解释,还有些关键的设备特性和过程参数往往不能由理论计算而得,这些都必须通过实验加以研究解决。

另外我们还学习操作了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的化工过程,运用全数字化动态模型深入了解化工过程系统的操作原理。在加深对实验原理理解的基础上,可通过反复操作,掌握实验步骤,为实际操作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个验证实验和两个演示实验。验证实验包括:

(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认识和掌握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的一般实验方法,来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和突然扩大管和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还有层流管的摩擦阻力与雷诺数Re的关系(λ=64/Re),同时验证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为雷诺数Re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λ=f(Re,ε/d)。

(二)离性泵性能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离心泵的构造,并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测定了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He~Q,N轴~Q,η~Q),并却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熟悉了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测定其孔流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还测定了管路特性曲线。

(三)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了传热膜系数α及传热系数K的测定方法,确定了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m,n的方法,通过实验加强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演示实验包括:

(一)雷诺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建立对层流和湍流两种流动类型的直观感性认识,观测雷诺数与流体流动类型的相互关系,观察层流中流体质点的速度分布

(二)流体机械能转换演示实验

通过实测静止和流动的流体中各项压头及其相互转换,验证流体静力学原理和伯努利方程,还通过实测流速的变化与之相应的压头损失的变化,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五个实验的学习,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它们将单元操作实验与实验技术的应用融为一体,实现了我们实验技术基本功的训练。三个验证试验也正是我们这学期化工原理理论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具体的实验操作让我们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化工操作的认识,这在工程理念上对我们以后从事科研或者工作都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而且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实验室设备相对其他工科高校来说是很齐全的,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训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操作能力竞争优势。

实验前的预习和准备对实验操作来说是不可小觑的,如果能做到像老师那样对操作步骤和实验原理了然于心,那么实验操作时必然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我也始终觉得实验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思考范围最不受局限的阶段,可以带着各种问题和验证性的假设进入实验室并在自己动手之后得到答案,进而思考操作意义,还能获得老师的经验指导,我相信这对每一个实验员来说都是值得令人欣喜的事。所以对于进实验室的我们来说,“有备而来”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也接近工程实验的范畴,我们采用了计算机处理,解决了实验数据量大繁杂及绘图技巧上的一系列问题。每次完成报告之前我都有尝试换一种方式,不看课本,就回想实验操作,根据每一步的操作来想实验原理,用自己的话陈述操作步骤,除了完成基本的报告要求,还会把实验创新方面的问题也提进来,可我总觉得有些使不上劲,不敢下笔,归结原因是自己理论知识还不够丰厚,这就提醒了我在以后的实验中需要做更多准备。

另外一点就是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比如实验中相关参数的确定都是需要综合考虑设备及环境因素来设定,还有汲取前人的实验经验,取哪段数据会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并且同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等等,实验操作时,尤其是流体阻力测定和离心泵性能测定需要组员的默契配合,才能完美的完成实验。这些要领和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有幸被选入了化学工程实验班,从下学期开始会接触更多工程上的东西,也包括企业化工实习的实战经历,所以非常感谢这门实验课在实验操作和工程理念上带给我的经验基础,也非常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

5.化工原理论文 篇五

浅谈化工原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来临之时,大力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着力思考的问题。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体现创新的情境,在成功与欢乐中去感受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常说:兴趣乃智力之母。兴趣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是一切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初学者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之首要任务,具体做到:(1)首先应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勇于参与,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心情。教学中应注意多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化工原理最新科技成果去刺激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探讨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过程中体验到喜悦和快乐。(2)良好的氛围还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化工原理的学科特点,关键的是体现了规律性以及与实际生产的紧密联系性。规律性体现在研究方法的规律,紧扣化工过程的四大规律,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则又体现创新性,各个设备的更新,新工艺的的产生,都为学生的好奇心的聚集,兴趣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优化问题设计,促进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在教学中不断设些趣味性的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提问大致分四类:(1)判别性问题;(2)叙述性问题;(3)述理性问题;(4)扩散性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关于设计问题,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加大对后两类问题的提出,同时做到对问题的提出,就注意有序性和阶梯性,同一问题,也应注意用几个小问题提出,使问题切入口较小。例如:对板框式压滤机原理的分析,可作这样分步提问讨论:(1)过滤板,洗涤板与框有怎样特点?(2)板与框之间如何组合?(3)如何形成悬浮液、滤液通道?(4)滤液流程如何?(5)洗涤液的流程如何?通过这样五个问题的分析,足以清晰分析板框式压滤机的工作原理,如果再加上让学生结合过滤原理及其板框压滤机的优缺点,猜想如何对板框压滤机进行改进,则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同时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展开丰富联想,推动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来源于创造性思维,而没有丰富的联想则没有创造性思维。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是记忆的再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书本知识,而且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及最新科技成果,用直观的实例,来唤起联想的灵感,对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学好化工原理都大有益处。例如:讲翅片式换热器联想到暖气片,讲蒸溜原理联想到实验室中无水酒精的提取,学习蒸发原理联想到粗食盐的提纯实验等,这些直观实例,都能大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了充分发散性思维的锻炼。另外能够同时通过联想进行聚合性思维,则更能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学习精馏塔的两条操作线议程和进料线议程时,鼓励学生进行聚合思维,不难发现三个方程的获得仅仅是对精馏不同范围进行物料衡算的结果,这样可以非常清晰地使学生了解三条直线的含义,教者巧将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对学生理解知识,推动创新思维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另外,丰富的想象,可促进知识的迁移,并以其推动创新思维。如推出吸收速率方程时,可让学生联想所学过的多层壁的导热,以及传热方程式,不难发现两者有惊人相似。讲气膜控制和液膜控制则可联想传热数K与∝1、∝2的关系,这样不仅使所学习的知识得到了迁移,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达到了较高的锻炼。

总之,我们应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尽可能提出更多的设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仅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解决问题游刃有余,那么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也为创新思维培养插入翅膀。

四、参观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

化工原理作为一门实践很强的一门学科,要能熟练了解各种单元操作及其设备的原理,离不开实践观察,要能够从学习中提出创造性见议,更离不开实践观察,而对于能够帮助学生学好化原,从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参观实践则是最佳途径。例如:(1)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中看见过与没有看见过板框压滤机的同学相比较而言,学习时看见过的同学很快就能了解其结构和流体通道及操作原理等问题。(2)学校组织参观化工厂,学生看到换热器、旋风分离器、管道及阀门、反应罐、离心机、干燥器设备等设备后,学生能够针对实际设备与书本知识进行比较提出了大量问题,并自觉的联想。进行科学猜测,并能通过适当途径去论证,真正做到科学思维的过程,通过参观实践,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发挥。

6.化工原理实习报告 篇六

指导老师:崔执应刘萍桂霞

时间:2011年6月

校外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只一周校外实习给我们带来好多影响,让我们感觉对我们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首先我感觉我们学习的专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价值,通过我我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可以创造社会的需要,从而也是社会对我们化工专业的认可,化工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样的一次机会让我们去三个不同性质的有关化工的工厂去实训,让我们亲自去感受我们的专业在社会中的位置,和生活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对我们专业认识的念头,让我们对化工专业产生强烈的兴趣,让我们对我们学习专业有了明确的方向。首先介绍一下化工行业在中国的现状。

化工行业现状:.化学工业是一个多品种的行业,许多产品产量小,生产企业多。绝大多数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过剩,使国内市场长期严重供过于求,给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有力地推动了化工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许多配套改革尚未完善,又由于企业缺乏外贸人才和经验,因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多头对外,力量分散;低价销售,自相残杀;鱼目混珠,无序竞争。这不仅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损失巨大,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

化工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把发展精细化工作为战略重点。在刚过去的2011年里,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各类化工品价格全年跌幅都超过20%,其中跌幅最大的是硫磺,跌幅高达82.50%,精细化工类的草甘膦跌幅在76%。化工品价跌的同时,2011年下半年我国整个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明显放缓。目前我国精细化工生产企业约8000多家,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生产的产品品种数达30000种以上,年产量约1300多万吨,年产值约3900亿元,精细化率约为40%。然而,我国的化工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企业规模小,产品品种少,市场精细化工产品仅能满足需求的45%,很多产品需要进口,精细化工的新领域亟待开发。

精细化工细分领域主要产品方面,2011年1至11月份,医药全行业收入完成6561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利润总额645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较XX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农药全行业总产量173.7万吨,同比增长14.9%,产品销售率达到97%,同比提高0.97个百分点,产销两旺;涂料制造业全行业产值688133万元,同比增长19.3%;油墨行业产值39.7万吨,同比增长12.8%;染料全行业收入659117万元,同比增长2%;专用化妆品制药业产值4384909万元,同比增长30.5%。2011年国内日用化工产品消费主流转向国产品牌,由于生产成本提高,国内外日用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2011年各类化妆品税率大部分同时下调至5%。随着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改变,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精细化工细分领域各产业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农药、染料、涂料等传统精细化工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展望未来,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的发展,把精细化工、特别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多项国家计划中,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纲要》将精细化工列为“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六大领域之一,并将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等列为“十一五”精细化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蓬勃发展和化学工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精细化工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能级将得到显著提高,成为世界精细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通过对化工行业在中国形式的观察,让我们很清楚化工行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就是我们在实习中亲自观察化工行业的发展,首先我就叙述一下我们去参观的三个化工厂,具体情况如下;

我们实习的第一个工厂——合肥立昌电镀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6月9日

实习地点:合肥立昌电镀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1.公司概况

该公司创立于XX年,主要从事电镀加工,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机械加工。主营产品或服务:电镀加工,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机械加工。主营行业: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

2.工艺流程

零件→化学去油→清洗→热水洗→电解去油→回收→清洗→酸洗→清洗→电镀→回收→清洗→出光→钝化→回收→清洗→热水洗→脱水→老化→检验包装

电镀分为挂镀、滚镀、连续镀和刷镀等方式,主要与待镀件的尺寸和批量有关。挂镀适用于一般尺寸的制品,如汽车的保险杠,自行车的车把等。滚镀适用于小件,如紧固件、垫圈、销子等。连续镀适用于成批生产的线材和带材。刷镀适用于局部镀或修复。电镀液有酸性的、碱性的和加有铬合剂的酸性及中性溶液,无论采用何种镀覆方式,与待镀制品和镀液接触的镀槽、挂具等应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

在电镀时,每个厂家对机械器件度层厚度的技术要求不一,电镀厂主要是通

在该厂我们主要参观了电镀锌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与其他金属相比,锌是相对便宜而又易镀覆的一种金属,属低值防蚀电镀层。被广泛用于保护钢铁件,特别是防止大气腐蚀,并用于装饰。镀覆技术包括槽镀(或挂镀)、滚镀(适合小零件)、自动镀和连续镀(适合线材、带材)。目前,按电镀溶液分类,可分为四大类:1.氰化物镀锌;2.锌酸盐镀锌;3.氯化物镀锌;4.硫酸盐镀锌。

在电镀生产过程所排出的各种废水。电镀和金属加工业废水中锌的主要来源是电镀或酸洗的拖带液。污染物经金属漂洗过程又转移到漂洗水中。酸洗工序包括将金属(锌或铜)先浸在强酸中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随后再浸入含强铬酸的光亮剂中进行增光处理。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盐酸和锌、铜等重金属离子及有机光亮剂等,毒性较大,有些还含致癌、致畸、致突变的。这些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因此,对电镀废水必须认真进行回收处理,做到消除或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7.中职化工原理教学策略探讨 篇七

笔者在化工原理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如何把化工原理教学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真正掌握各类典型化工单元的操作, 从而使学生很好地服务于化工行业。本文从化工原理教学实际出发, 就化工原理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准确定位, 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从本质上来讲, 社会所需的人才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认识世界本质属性及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 另一类是改造世界即利用客观规律服务于社会实践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应当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只有定位准确, 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说, 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应该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技能型专门人才。另外, 本人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 针对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对技能型人才的全面要求进行了深入调研, 并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把握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设备、原理、操作、故障及预防措施等知识点, 多下功夫, 下大功夫, 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 而对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的理论推导和不必要的计算要求要降下来, 结合实际内容巧妙地简化处理, 让学生掌握理论推导和此类计算的目的即可,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考试这个环节上, 应该“学”“考”结合, 理论性很强的计算尽量不出或者少出, 多出与实践相关的知识点, 不给学生造成误导或困惑。

我认为这样更贴近中职教育的目标, 如此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实际的工作岗位, 并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快速成长和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变教法, 尽力体现以学生为本

温总理指出: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 是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中职教师在专业课授课时必须充分了解并认识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学校的招生实施的是注册式入学, 入学门槛很低, 学生的文化基础很弱, 再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 对他们形成了他们是“差生”的心理暗示。在一些地区的普通高中的光荣榜上, 考上高职的学生名字是不会登在光荣榜上的, 甚至一些地区计算升学率的时候, 高职也不在计算范围。高职尚且如此, 中职教育在传统观念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 中职化工原理的教学要想达到温总理所描述的境界, 就必须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几种方法, 并把综合运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实验

化工原理课程中涉及很多单元操作对应的设备, 对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部件和规范操作是中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讲解到此类内容时, 把上课的地点选在实验室, 经过观察发现, 学生进到实验室后学习的状态和在教室明显不同, 他们精神焕发, 积极性强, 自主观察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很强。比如在讲到离心泵时, 带学生进实验室, 通过观看模具, 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离心泵的外部特征、进出口位置, 更让学生清楚地看见离心泵内部叶轮是什么样子的, 泵壳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通过直观的感知后, 自发或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归纳总结: 进出口的位置为什么那样设计, 不同的叶轮有什么应用上的区别, 泵壳为什么做成蜗壳状, 等等。学生再次进到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及流动阻力实验室, 进行实验时, 盲目性就小了很多。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兴趣很浓的积极探索过程。通过这个教学过程的奠定, 在后续环节的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2. 多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实验室或者是模具室受到资源或者效果的局限, 一时无法开展内容, 而单纯的理论讲授又无法很好地令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问题时,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 各种各样的阀门汇总、填料类型、换热器、离心泵的不正常操作现象, 精馏塔的液泛现象、漏液现象等。通过多媒体的模拟、三维演示或者真实运行的录像等的播放, 让学生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或者对某些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实践证明,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工原理的教学, 在老师层面上看, 与单纯粉笔加黑板的讲授相比, 工作量和难度都可大大降低; 对学生来讲, 则有效地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演示更加直观生动, 浅显易懂, 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3. 化工仿真技术

化工仿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线典型化工生产流程和操作的过程。该系统可模拟生产中的各种数据的生成和变化, 使学生在非常逼真的环境下进行练习, 可以让学生不进工厂就能了解到化工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 完成对生产装置实际操作的培训, 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3]。通过此阶段的练习, 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无论是本人的实践, 还是同行的经验[4]均可以证明, 化工仿真教学是具有综合作用的教育手段, 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教学内容。学生置于仿真环境中, 可以充分调动感观通道、运动通道和思维通道的学习机能, 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 ( 以下简称“我院”) 的化工单元仿真包括离心泵、换热器、精馏、吸收解吸、干燥等单元。在化工仿真教学中, 学生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实现对装置的冷态开车、正常运行故障的处理和正常停车等操作, 真实的再现生产过程, 使学生不进工厂就能实际了解化工生产装置的生产和操作, 完成对生产装置实际操作的训练, 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统一。从学生的感受来说, 化工仿真软件贴近真实生产操作, 还具有很明显的交互性和重复性, 在仿真系统上可反复进行开车、停车训练。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 灵活掌握学习进度,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 同时在事故训练环节, 不但培养学生通过技术参数的波动对事故原因的定性能力, 同时也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安全操作意识。

4. 实训

通过了以上各个环节的教学之后, 学生对于该掌握的知识有了相当的了解, 并具备了简单应用的基础, 要想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更加贴近, 实训成为化工原理教学中颇具代表性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若采用仿真教学与现场实训一体化, 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来说是最理想最有效的办法。我院的实训装置将DCS系统与现场的精馏塔单元、吸收解析单元、离心泵-换热器-液位控制综合单元相结合, 实现了与企业化工总控装置基本一致的仿真、现场实训一体化体系。实训教学中, 实训室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生产指标, 操作目标明确,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让每一个学生从认识装置到摸管线、最后实现独立熟练地完成装置的开、停车、工艺参数的调整等操作。参加训练的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而且在操作技能上有了质的飞跃, 工作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此外, 在实训的过程中, 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可以因材施教, 尝试项目化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以及小组教学模式。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还培养了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有利于学生情商的发展, 也为以后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及时激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成功的教学, 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中职的学生, 入学时年龄普遍在十五六岁左右, 处于青春期后期, 著名的心理学研究专家埃里克森也认为: “处于这一阶段的人需要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 一种在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 ( 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 。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 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所以, 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有效的激励, 不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十分有利, 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整个人生都有深远的影响。笔者说的激励主要是在精神层面上由于学生的自我努力而得到的认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举止, 就算从他们的眼神中发现其小的进步, 也会进行口头上的表扬; 在实验或者实训过程中为他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的思维而加平时分并告知于他们; 在学习的任一环节都为他们的一点小进步而及时的鼓励, 有时哪怕只是一个肯定的眼神。

在得到及时的肯定和激励后, 学生感觉到了同学与同学之间共同进步的喜悦, 更感受到了与老师心灵与心灵上的沟通, 学习兴趣随之而来, 学习逐渐变成了一个十分愉悦的过程, 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大大提高了。

四、结语

总之, 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只有牢牢把握住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才能准确定位, 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实施环节, 要注意各个环节间的配合, 每一次配合都可以看成是理论指导了实践, 又通过实践加深了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这种建立在理解之上的记忆才更加深刻和持久, 真正让学生做到了“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质量, 把德育教学和素质教育隐形到了化工原理的教学过程中, 从而促成了学生和老师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夏清, 贾绍义.化工原理:上册 (第2版)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2]丁帮文.化工原理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经验与体会[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9 (09) :198—199.

[3]李越.中职化工仿真实习教学的探讨[J].时代教育, 2011 (02) :251.

8.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篇八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类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必修的环节之一,是对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化工机械、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热力学等知识的综合性训练。通过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迅速准确地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在设计中,学生需要自己做出决策,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因此,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笔者从事了5届的课程设计教学,在不断思考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将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一些思考做一介绍,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设计题目既要立足实际又要兼顾学生所学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设计使每个学生都受到相应的工程训练,使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及工作中受益。因此,课程设计的选题应该立足于工程的实际问题,例如,可以截取某化工项目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设计,如合成氨生产设计、PVC生产设计等,让学生切实贴近实际。此外,由于学生在大学所学课程的内容大多偏于理论学习,一些实验课程也往往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学生的设计能力、工程意识非常薄弱,因此设计题目应该尽可能包括在化工原理课程中所学过的单元操作,如精馏、吸收、传热、流体输送等,让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设计,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

二、所涉及的物质应尽可能为常见物质

设计过程中涉及很多物理性质,例如设计中往往需要不同温度下的密度、粘度、导热系数、扩散系数、表面张力等,有些物理性质不太容易直接查到,对于刚刚学习文献查阅的学生来说这也是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所涉及的物质最好是一些常见的物质,如苯、甲苯、乙醇、丙醇等,其性质在物化手册上就能查到,能简化学生的工作量,也减少设计计算中出错的可能性。

三、做好指导工作

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在接到设计任务书后,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非常茫然。指导教师必须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开始设计任务。在两周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有集中授课时间,而且集中授课时间每周不少于4个学时,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互动,及时解决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1.指导学生查阅文献

工艺流程、设备的选择优化需要大量的文献作支持。学生在初次接触工程设计时,需要教师指导如何查阅文献,查阅哪些文献,所获取的文献数据如何取舍等,让学生在查阅文献方面得到更好训练。

2.指导学生严格遵循设计规范

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完成设计不同于其他课程作业,所进行的设计必须保证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可靠等原则,因此,整个设计从图纸的绘制到设备选型、设备布置、厂房布置等都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设计标准及规范。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从工艺和设备等全方位考虑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

当今的化工设计建立在有强大数据库支持的、模块化的、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基础之上。通用化工软件已经在现代化工设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应用计算机对操作参数进行计算,对工艺流程进行绘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在我校已经盛行已久,学生对该软件的运用较为熟悉,可利用其进行流程图及设备图的绘制。为了提高设计的先进性,学院目前使用的模拟软件为Aspen Plus,可对流程进行模拟计算。经过一个学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已对相关计算机软件有了相应的了解。指导教师将软件应用到课程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指导学生撰写正规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为了达到工程训练目的,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设计院标准,编制一份正规的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的文本部分及图纸。本部分严格按照设计顺序进行编写,首先选择最佳的工艺及设备方案,确定设备的工艺参数;然后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进行设备(包括全部辅助设备)选型及管道规格计算;最后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生产上的安全性及经济上的合理性论证等。图纸部分包括设计项目的流程图(A2图纸)和主要设备的结构图(A1图纸,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剖视图)。提交课程设计作品时要装订成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由于每个教师需要负责整个班级学生的设计,而每个学生设计计算的正确性无法一一审核,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从设计一开始就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设计工作,训练其独立分析和判断结果正确性的能力。

四、严格考核制度

课程设计不同于平时求解习题,设计计算的依据和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并对自己选取的方案进行合理性论证和核算,从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上进行分析比较。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需反复多次计算方可得到,因此,只有严格考核制度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第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在设计过程中是否有主动性,能否按时按进度完成设计内容,能否独立思考、勤于钻研,是否有创新意识等;第二,设计说明书占总成绩的40%。要求语言精练、简洁,考查图表是否清晰,说明书的撰写是否规范,图纸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布局是否合理等;第三,答辩占总成绩的30%。答辩是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个学生要叙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方案选取的原则、计算依据等,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所设计内容掌握的程度以及从设计中所得到的训练等。总之,要从而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学习主动性。

五、鼓励学生参加设计竞赛

国内每年都会组织大型的化工设计大赛,参赛对象为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化工专业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相关的训练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设计竞赛。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相互协作,充分发挥潜力,激发积极性与主动性。

综上所述,通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強化了化工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也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保柱,于凤文,朱菊香.Aspen Plus应用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2):23-25.

[2]金一粟,周永华,满瑞林.化工原理的延伸教学—化工设计[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225-226.

[3]高浩其,徐挺,李维维.“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现代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8-27.

[4]赵如松,高劲松.构建以设计为主线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的尝试[J].化工高等教育,2005(3):102-104.

9.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九

本学期顺利完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共100名同学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总体来看学生的工艺计算、过程设计及绘图等专业能力得到了真正有效的提高,可以较好地把理论学习中的分散知识点和实际生产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得到较为合理的设计成果,达到了课程综合训练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存在者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过程缺乏工程意识。

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所设计的结果没有与生产实际需要作参考,只是为了纯粹计算为设计,缺乏对问题的工程概念的解决方法。

2.学生对单元设备概念不强。

对化工制图、设备元件、材料与标准不熟悉,依葫芦画瓢的不在少数,没有达到课程设计与实际结合、强化“工程”概念的目的。绘图能力欠缺,如: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图幅设置、比例及线型选取、文字编辑、尺寸标注以及设备、仪表、管件表示等绘制不规范。

3.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然而学生该开始并不清楚需要计算哪些物性参数以及如何计算。这对这些问题,指导老师应在开课之初给学生讲一下每个单元操作所需的物性参数,每个物性参数查取方法以及混合物系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还有如何确定体系的定性温度。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工程意识。

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先进性,强化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和复习有关教科书,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在化工原理课程讲述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让同学明确什么是工程概念,比如:理论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操作上的安全性,经济上的合 理性,了解工程问题的计算方法。比如试差法、因此分析法等。二是查阅文献或深入生产实际,了解现代化工生产单元设备作用原理以及设计理念,增强对设备的感性认识。三是应让学生明白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多个实施方案,最后应综合考虑操作费用和经济费用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来确定最优方案。

2.强化工程制图本领。

为了提高学生工程制图能力,应强化计算机应用。在课程设计开设之前应开设AutoCAD课程,利用AutoCAD软件绘图,即精确又快速,也有利于适应今后实际工程设计的新要求。此外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也可代替试差方法繁琐的人工计算。

3.引导学生学会统筹兼顾,从工艺和设备全方位考虑设计问题。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即繁琐又费时的过程,这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耐性,要客观的对待每一个步骤,不能想当然更不能为了凑结果而修改数据。应科学地对待每一个数据,经得起深究和考验。

10.《化工原理》学习方法 篇十

化工原理是在研究化学工业共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若干个“单元操作”,研究对象由过程和设备两部分组成,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使同学们掌握如流体输送、液体搅拌、过滤、沉降、传热、蒸发、精馏、吸收、干燥等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知识,而且让同学们掌握一般工程处理方法,如因次分析法、数学模型法、过程分解法、极限处理法等等。同时本课程的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应用已经掌握的微积分、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等高等数学知识以及普通物理和物理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继专业课程,如分离工程,化工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本门课程属于工程科学,与原来所学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些自然科学课程通常采用严谨的、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来进行问题分析的,而所分析的问题也大多处于理想条件下的非实际问题;而作为工程科学,化工原理所面临的是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只有在错综复杂的.各个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简化,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不注意这种思维方法上的转变,不恰当地照搬严谨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全面分析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很可能会在现实中一筹莫展。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注意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分析化工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分析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步骤,得出的重要结论,以及这些结论在过程设计和操作调节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在含义。对于基本的、重要的公式,应当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的程度。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有不少东西需要记忆,记忆有机械记忆,联想记忆,理解记忆等方法,我们注重理解记忆,因为真正理解的东西,记住的不仅仅是其形式,而且是其深刻的内涵。

上册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 本章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管内流动的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过程的有关问题,诸如:

(1)流体输送:流速的选择,管径的计算,输送机械选型。

(2)流动参数的测量:压强(压力)、流速(流量)等。

(3)不互溶液体(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分散(混合)。

(4)选择适宜的流体流动参数,以适应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的最佳条件。

2.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1)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2)连续性方程、柏努力方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应用柏努力方程解题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3)管路系统总能量损失方程(包括 数据的获得)

3.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两种流型(层流和湍流)的本质区别,处理两种流型的工程方法(解析法和实验研究方法)

(2)流量测量

(3)管路计算

4.本章一般了解的内容

(1)边界层的基本概念(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边界层分离)

(2)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

3. 本章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流体力学是传热和传质的基础,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性,从开始学习流体流动就要学扎实,打好基础。

(2)应用柏努力方程、静力学方程解题要绘图,正确选取衡算范围。解题步骤要规范。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 本章学习的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化工中常用的流体输送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特性,以便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合理地选择和正确使用输送机械,并使之在高效率下可靠运行。

2.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特性、安装及选型。

通过和离心泵的对比,掌握往复式及其它液体输送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特性,特别是泵的启动及流量调节方法的不同。

本章一般了解的内容

通过和液体输送机械的对比,了解气体输送机械的特性。

3. 本章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是流体流动原理的应用实例。通过本章学习,加深对流体力学原理的理解,并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达到经济、高效、安全实现流体输送。

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实现非均相物系分离(包括沉降分离和过滤分离),掌握过程的基本原理、过程和设备的计算及分离设备的选型。

建立固体流态化的基本概念。

2.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1)沉降分离(包括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原理、过程计算和旋风分离器的选型。

(2)过滤操作的原理、过滤基本方程式推导的思路,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常数的测定。

(3)用数学模型法规划实验的研究方法。

3.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颗粒及颗粒床层特性

11.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 篇十一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206-02

"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被视为衡量化工高等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它也成为各高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例如,在自2003年启动的国家精品课程评选中,先后有6所高校的6门"化工原理"课程被评选为国家精品课程,数量占全部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的35%。

1."化工原理"课程教材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化工类本科的《化工原理》教材约有20余种,多数以介绍化工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工艺计算为主要内容,少数结合"传递过程"和"分离工程"的相关内容,为改革类教材。

(1)天津大学主编的三套《化工原理》教材

由姚玉英主编的《化工原理》教材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化工原理"课程教材之一,其第一版于1992年出版,于1999年和2004年分别进行了修订。由于该教材基本概念阐述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连贯性强,工程观点突出等优点,长期以来且直至目前一直被许多高校所选用。

为适应时代以及不同专业对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所提出的新的需求,2005年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倾力打造了适合于化工、石油、生物、制药、环境、食品、材料等多专业使用的《化工原理》新教材。这套教材以化工传递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方法论为两条主线,系统并简明地阐述了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典型设备和过程或设备的强化途径。它的最大特点是拓展了内容,增加了适合于不同专业的知识点和实例。现在,这本新教材正在被越来越多高校所了解和认可,使用学校逐年增多。

(2)陈敏恒(华东理工大学)主编《化工原理》教材

该教材于20世纪80年代问世,在内容上与以往教材相比,加强了传递内容,并以传递原理将单元操作分类,体现了单元操作的过程共性。该教材在当时全面改革了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特色,因此获得了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目前此书以进行了两次修订,其第三版于2006年出版。在多学时的《化工原理》教材中,这本教材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目前使用学校较多。

(3)王志魁(北京化工大学)主编《化工原理》教材

该教材自1987年问世,至今已出版第三版,主要适合于70-100学时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使用。作为少学时"化工原理"课程教材,该教材主要介绍了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沉降、过滤、传热、吸收、蒸馏及干燥等单元操作,其章节体系、内容多少和深浅程度受到使用者的好评。同时,由于目前与化工专业相关的交叉专业、新型专业招生量的不断扩大,这本教材的目前市場销售情况和前景都比较好。

目前出版本科《化工原理》教材的出版社包括化学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及众多的高校出版社。可以看出,"化工原理"课程作为化工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其教材的建设和出版受到各高校和出版社的普遍重视,国内化工专业排名前十位的高校几乎都编写和出版过《化工原理》教材。但是从影响力和市场的调研结果来看,编写学校实力较强、编写历史悠久的经典教材以及适用面更广或者特色更加鲜明的新编教材更加受到用户的青睐。

2."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现状浅析

随着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辅助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师开始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例如,前面列举的五套《化工原理》教材都配套有相应的电子教案或教学课件,为使用者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支撑和服务。

除了与教材的配套资源之外,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北京东方仿真技术公司等很多单位都开发和研制了为"化工原理"课程服务教学多媒体课件。其中天津大学开发了多达八套的多媒体课件,可用于不同体系的"化工原理"全程授课使用。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则开发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同时也有多个高校开发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CAD设计软件。在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中,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分别建设了"化工原理及实验"的网络课程,其中天津大学的网络课程被评为优秀网络课程,目前点击量已达到了十万余次。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教指委和多所高校共同开发的"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中的"化工基础子库"则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发展的另一重要成果。

不难看出,现有的"化工原理"课程的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开发教学适用性更强、使用更灵活、交互性能更好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将成为未来"化工原理"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余国琮.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项目成果汇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柴诚敬.化工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谭天恩,窦梅,周明华.化工原理[M].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等.化工原理[M].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 王志魁.化工原理[M] .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2.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十二

1.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及化工原理实验的特点

1.1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化工原理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将化工过程分为多个单元, 实验过程以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 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探索思维。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对化工的兴趣爱好的同时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培养团结合作、认真严谨的工作学习的态度, 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主导思想溶入到教学实验中, 促进学生进入主动学习实践的状态, 以高起点的教学实验方式, 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除此之外, 化工原理实验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掌握运用数学建模及因次论理论处理工程基础问题。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正确使用工程测试仪表的能力, 学生可通过对化工原理实验正确的分析、讨论及总结, 提高其工程创新能力等。[1]

1.2 化工原理实验的主要特点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一门必修实验课, 化工原理实验也是一门紧密联系化工生产实际、实践性强的基础实验课程, 同时化工原理实验具有工程实验的特点。[2]化工原理实验内容主要根据化工理论课程内容, 针对化工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化工原理实验设计内容广泛, 使用模拟与探索的实验方法, 将理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实验方法相结合, 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化工原理实验具有工程的特点, 每个单元操作实验就相当于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基本过程, 通过它能建立起一定的工程概念。

2. 当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 实验前预习不足, 实验时无从下手。课前预习非常重要, 尤其是实验课, 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实验内容, 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的情况下, 对实验仪器不熟悉, 实验课时无从下手, 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二, 实验教材与理论内容脱节。[3]实验课一般与理论课同步进行, 学生没有将理论内容消化好就开始实验课程, 使学生对实验原理、内容缺乏理解, 照本宣科, 降低实验课对学生学习的作用。第三, 实验设备少, 实验场地小, 学生人数多, 几个人分到一个实验设备, 学生动手操作受到限制, 使其失去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就会影响学习效率, 降低化工原理实验课的教学意义。

2.2 教学方式不适应学生的受教思维

当前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通过老师演示, 按照实验教材的步骤操作, 没有经过自己思考, 不知道每个操作步骤的理由, 每个实验的原理, 做过的实验印象不深, 更没有和课本理论知识相联系, 这种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学生的受教思维, 也使得化工原理实验失去意义。

3.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3.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要想让学生做好化工原理实验, 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 重新编写实验教材。因为实验讲义是学生预习实验, 开展实验的重要依据, 是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现。只有学生在学前做好预习, 掌握实验的主要内容、流程, 才能增强其做实验的兴趣和信息。而且, 实验课程和教材编排要根据理论课程进度而定,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校实验设备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其次, 实验教材内容上要有所创新, 对每个实验的目的、内容、原理、流程、步骤等进行说明, 除了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外, 还要对使用的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说明。实验教材还应安排思考题部分, 让学生完成实验后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回答, 加深实验印象。最后, 学校应重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 其中实验装置是学生进行实验的物质基础, 也是一个实验室综合水平的体现。实验装置既要与本学科的内容与发展相匹配, 又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因此应该增加实验设备, 扩大实验室规模, 让每个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提高其学习兴趣。

3.2 调整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解为主, 将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等通过讲解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将实验过程先操作演示, 再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 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我们需要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方法, 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实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式实验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学会主动思考问题, 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从被动受教育到主动吸收, 能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深入思考的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并且可以根据实验流程自己完成实验内容, 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结语

化工原理实验是联系化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与辅助, 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所以化学原理实验非常重要。当前化学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所以学校、教师应充分重视起来, 提高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质量。

摘要:化工原理实验是强化化工原理课程内容的实践应用, 其主要作用在于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会解决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及化工原理实验的特点, 提出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参考文献

[1]蓝平, 谢涛, 钟磊, 等.高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 :97-10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推广方案下一篇:汽车配件营销策略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