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2024-09-28

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共12篇)(共12篇)

1.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篇一

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XX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

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

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2.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篇二

1 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沼气

1.1 农村沼气建设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欢迎

进入新世纪以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 把它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之一, 逐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南阳市各级领导都十分关注农村沼气建设, 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都亲自调研农村沼气, 在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 连续4年把农村沼气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2]。通过几年的大力建设, 南阳市已提前完成沼气建设的“十一五”规划, 同时, 农民对农村沼气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很高涨, 想沼气、学沼气、自筹资金建沼气的农民越来越多。

1.2 南阳市农村能源培训、科研、推广体系健全

目前, 南阳市有市、县、乡3级农村能源环保机构共计117个, 其中市级1个, 县级13个。全行业职工383名,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12名;各级农村能源环保办 (站) 注重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 共培训专业“沼气生产工”3805名, 培训农民技术人员万余人。各类技术人员广泛开展技术服务, 有力地推动了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事业的稳步发展。各地在沼气建设中, 组建统一的施工队, 统一规划, 统一施工, 统一验收, 施工队与建池农户签订了包建包用包服务的合同, 初步形成了建管并重、服务保证的体系。南阳市始终坚持示范带动, 配套服务, 涌现出一批符合南阳市特点的技术含量高的科研成果, 使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1.3 南阳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资源条件较好

南阳市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市年平均气温14.8~15.5℃, 具有发展沼气良好的气侯条件;同时, 南阳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 又是畜牧大市, 具有发展农村沼气充足的原料资源。2008年, 全市生猪出栏526.58万头, 羊出栏338.24万只, 肉牛出栏65.27万头, 奶牛存栏4.29万头, 蛋鸡、肉鸡存 (出) 栏量约4 731.31万只。全市大中型畜禽养殖场 (只统计猪、牛、羊、鸡等大宗畜禽) 约为10 825处, 全市畜禽养殖小区473处。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适宜建设沼气工程, 能够为沼气发展提供原料的农户约190万户。南阳市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每年的秸秆产量800万t左右, 总体利用效率不足50%, 以秸秆作为发酵原料的沼气生产技术 (秸秆生物气化技术) 已经取得突破。因此, 南阳市发展沼气工程的空间巨大。

2 养殖集中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适宜建大中型沼气

南阳市是一个畜牧业大市, 现有养猪场5 300个, 养牛场425个, 养羊场850个, 奶牛场693个, 养鸡场6 010个, 肉鸡场750个, 养鸭场90个, 合计14 118个规模养殖场, 年产粪便891万t。按照目前大多数规模养殖场对污染的管理状况和正常水冲粪的流失率计算, 一个万头猪场每年有40.7、30.3t的COD、BOD流失到水体中。江河和地下水受污染, 影响人、禽畜饮用水和生产水质量, 人、畜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畜禽粪便及其污水是人畜共患病的主要载体。畜禽粪便中不仅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 且滋生蚊蝇, 极易造成人、畜传染病蔓延。畜禽养殖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 主要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在养殖集中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大中型沼气工程, 可达到粪污减量化、能源高效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理费用最小化。南阳市现有大中型沼气工程523座, 沼气消化能力为50万t左右,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2.1 经济效益

以一处年产30万m3沼气的沼气工程为例, 沼气价格按0.8元/m3计算, 其直接效益24万元。沼液和沼渣中含有丰富的N、P、K以及各种微量元素, 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将沼渣干燥后可以制成商品有机肥, 年生产无害化优质沼气肥料2 500t, 按400元/t计算, 产生直接效益100万元, 增产增收70万元, 共计170万元。沼气年可发电32000~40 000度, 按0.65元/度, 可得收入2.08~2.60万元。以上总计年收益196.08万元以上。

2.2 社会效益

在养殖集中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大中型沼气工程可为附近居民提供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多余的沼气转化为廉价电能, 缓解目前我国经常性的电力能源危机。沼液和沼渣产生的有机肥可为农田或鱼塘提供优质廉价的肥料, 同时提高农民收入。

2.3 生态效益

大中型沼气工程是以治理畜禽粪便污染为主, 以厌氧消化为主要技术环节, 以粪便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产生的效益为保障, 集环保、能源再利用为一体、将农、林、牧、副、渔各业有机地组合在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体系之中, 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将污染减量化战略持续地应用于治理全过程[3]。

3 平原区和城市周边适宜发展“联户沼气”

平原区和城市周边的农民建设沼气热情很高, 但由于受场地、劳力、资金等限制而无法建池, 可发展“联户沼气”。联户沼气相对于单户沼气解决了农村沼气普及推广中的许多制约因素, 具有较强的推广普及意义。其优点如下:

3.1 节约建设成本, 有利于集约化发展

一是节约土地。建联户沼气可避免家家开挖庭院的现象。二是节约人力。联合沼气不需要户户参与管理维护, 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家庭劳力不足这个当前较普遍的问题[4]。三是节约投资。联户沼气需投资近9 000元 (政府补贴后) , 按供气10户计算, 户均投资900元, 而单户沼气需投入1 340元, 户均可节约440元, 联户沼气可供应8~12户使用, 若每增加1户, 农民投资更少。四是提高利益率。联户沼气集中供气, 专人管护, 降低了成本, 保证了供气系统的安全高效。

3.2 适度规模集中, 有利于商业化运作

平原农区的特点之一是农村人口聚居度高, 便于集中连片发展沼气。一是实现区域布局。联户沼气集中选择一处建设, 辐射周围农户集中使用 (供应130m半径范围内农户使用) , 克服单户沼气布局零散、户户开花的现象, 便于进行专业化管理、维护及服务。二是培育经营主体。联户沼气管护、服务及贮气柜等配套设施均需相对较多投入, 通过协会载体, 实现租赁承包经营和有偿服务, 培育投资经营主体, 一方面, 促使投建 (承包经营) 农户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 促进沼气服务队伍、服务市场的发展壮大。目前, 已有6个商业化的专业抽渣服务队, 沼液也成为商品。

3.3 实现综合利用, 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 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猪、牛散养越来越少, 一家一户的家庭养殖业逐渐萎缩, 而专业化的养殖小区逐渐增多。单户沼气面临着原料缺乏的困难, 而养殖小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联户沼气模式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促进了养殖业规模化、专业化、无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兰书林, 周文晓, 赵庆阳.农业环保护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 2008.

[2]兰书林, 孙全忠, 赵庆阳.新编农村能源应用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 2008.

[3]董照锋, 祁东光, 张乐, 等.商洛市农村沼气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4) :242.

3.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篇三

从全国乡村沼气服务网点运作模式看,有沼气协会领办、集体领办、企业领办、养殖企业承包和个人承包等几种模式。这几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办网点的模式上,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建点模式,这样才能发挥服务网点的最大服务效果。如养殖企业承包这种模式就很适合我省服务网点的建设。其优点是:我省规模化养殖企业数量多,畜禽排泄物量大,为众多沼气户提供了充足的沼气发酵原料,同时解决了企业排污难的问题,把污染治理的资金少部分用到沼气服务网点的运行管理上,保障了网点的功能正常运行,互惠互利,企业领办积极性很高。

2 规范服务职能

乡村服务网点为农户提供建池、购料、加料、出料、维护维修、配件调换、沼气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在沼气池体系受到损害,发酵受到遏制时,沼气户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与纠正,使得沼气池能更大地发挥经济和生态效益。

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在加强对辖区内沼气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同时,应当把服务重点放到沼气的综合利用上,沼气综合利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沼气建设和发展。沼气综合利用,一是沼气发挥效益的一个重点,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增加了沼气户的收入;二是解决了出料难的问题,提高了沼气户管理和使用沼气池的积极性,确保了沼气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三是不但提高了作物产量,同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投入量,有利于提高地力,改良土壤,有效的改善了作物品质,切实保障了百姓的身心健康。

3 提高服务理念

部分服务网点领办单位或领办人的服务人员习惯坐台经营,对农户家中的沼气池使用情况掌握不够,服务也不主动,有效性差,服务人员配备不合理,技能差,很多服务网点的工作人员都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的临时人员,缺乏必备的知识,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服务网点的服务技能低,无法有效地开展服务。

4.发展沼气生产 建设新农村 篇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xx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三农”实际,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大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着力搭建五个“平台”(即机制平台、规划平台、政策平台、服务平台、生态平台),强力推进农村沼气发

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构建和谐生态家园,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沼气池xx万多座,大中型沼气工程xx处。年产沼气xxx亿立方米,可节约原煤xx万吨,年可处理有机废弃物xxxx万吨。全市xxxx个行政村中有xxx个推广实施了沼气,近xxx万农民使用上了沼气,农村沼气每年为农民节支增收6.4亿元。2002年xx农村能源环保工作会议、2003年xx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及利用世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启动会议和2005年xx省生态文明村建设现场会均在xx市召开。在2003年和2004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沼气建设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200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到xx考察“三农”工作时,专门视察了xx区xx乡xx村以“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完善机制“平台”

沼气虽小,但却是个大产业。实践证明,发展农村沼气切实符合农业大市实际,大大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有效降低农业资源消耗,劳动力资源优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面广工作量大,而且协调任务重,必须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即机制和体制建设。为了完善农村沼气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强化了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初期就成立以主抓农业副市长为组长,农业、农办、财政、畜牧、农行、信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市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组织。沼气建设每年都被列入市委、市政府要办的实事之一,市委书记xxx、市长xxx、市委副书记xxx、副市长xxx等领导同志亲自抓沼气建设,多次下乡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解决沼气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建立沼气建设领导分包联系点制度,市领导分包到县,县领导分包到乡,乡领导分包到村,村干部分包到组、户。二是实行目标管理。我们把沼气建设纳入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市、县、乡三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百分制考核,年底检查验收,制定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同时严格沼气项目监管。项目争取难,把项目做好更难。为此我们在工作思路上,在运作程序上,在协调关系上都作了积极探索,定期组织财政、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千方百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三是加大督导力度。为了及时掌握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和整体工作进展,实行了周报、月公布、季检查、年考评制度。每月建设进度公布在《xx日报》上,并发行《督查快报》,结果全市通报,从而调动了各级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规划“平台”

xx市的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历年来广大农民形成的单一的传统的种植模式,粗放的、小打小闹的养殖方式和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生活生产居住条件,决定了要加快沼气发展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总体规划布局。为此,根据xx情况,结合各县(市)区实际,对全市沼气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提出了“五个结合”。即把农村沼气建设同发展畜牧养殖业结合起来,重点安排养殖业相对集中的乡村;把农村沼气建设同无公害农业生产结合起来,重点安排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乡、基地村;把农村沼气建设同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实施结合起来,重点安排承担有生态家园建设项目的乡村;把农村沼气建设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重点安排国家和省定的贫困乡、贫困村;把农村沼气建设同村容村貌治理结合起来,重点安排生态文明示范村、小康村,按照五个结合,我们对全市沼气建设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布局,在区域安排上,我们规划了xx县、xx区、xx城、xxx、xxx五个重点县(区)和一批高标准的沼气示范村,以此带动全市沼气建设快速发展。在模式选择上,我们因地制宜,提出了西部重点发展庭院生态经济为主;中部沿黄滩区发展“四位一体”模式为主,东部重点发展“猪沼果(菜)、?猪?a沼?a食用菌?模式为主。在大中型沼气工程上,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并制订了”十一五“期间新增沼气zz万座,2010年累计达到xx万座,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x00座,让全市32的农户xxx万农民用上沼气的目标。

(三)突出政策”平台“

我们在组织健全机制、搞好规划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一是资金扶持上,在市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2004年专门拿出

x0万元,2005年拿出x00万元用于沼气以奖代补资金。不少县(市)区也对沼气建设户实行了财政补贴;二是畜牧养殖上,对于建成沼气池的养殖场、养殖户,逐个登记造册,由畜牧部门优先向他们推荐畜禽优良品种,优质价廉饲料和兽药,免费传授科学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知识。同时积极帮助各养殖小区建立养殖协会,充分发挥养殖协会在沼气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宣传氛围上,在报纸、电视台、电台、杂志等传媒开设专版、专题、专栏,宣传沼气建设的意义作用,并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和标语口号,使农村沼气建设入目、入脑、入心,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四是招商引资上,我们充分抓住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资金投入的有利时机,引导、动员各县(市)区努力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通过国债资金、扶贫资金、财政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资金等,每年争取的沼气发展资金都在x00万元以上。2002年启动的利用亚行贷款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总投资3331.62万元,其中亚行贷款xxxxx万元,省配套xx7万元。从而形成了国家拿一点、财政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机制。

(四)营造服务”平台“

农村沼气建设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工程建设、技术推广应用阶段和建后管理、使用与维护阶段,成效都体现在第二个阶段,因此沼气建设质量和建后服务好坏是决定农村沼气建设成败的决定因素。随着沼气建设的全面铺开,我们用产业化的理念经营、建设、管理沼气,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用服务连接市场,用服务赢得市场,健全沼气建设服务体系。一是抓典型,搞好示范带动。近年来全市各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建立了自己的沼气建设示范村,示范典型引路,示范与推广同步,循序渐进,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围着农民转,做到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辐射效应,我们一方面抓项目实施,把项目村户建成样板典型,一方面抓普及推广,组织没有项目地方的农民群众到项目村、项目户进行参观考察,让农民真正看得见、摸得到、学得会,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自发地自筹资金建设沼气。二是抓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和施工队伍。我们一方面根据《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范》和《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等,从理论和实际上分期分批对全市沼气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目前,我市持证沼气技术人员已发展到xxxx人,其中有xxxx人获得了国家级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另一方面专门组织编写《?四位一体?工程应用技术》手册x万余册、安全使用手册4万余份和《生态农业与沼气》一书2万本,免费发放到重点乡村和建池农户,并先后举办不同类型的沼气培训班xxx期,培训农民x万人次,通过巡回检查及时解决沼气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保证农村沼气的科技含量。三是抓质量,确保沼气施工高标准。统一使用省里下发的沼气灶具和配套产品,在施工过程中,沼气池施工生产工必须具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施工队伍必须具备资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施工,千方百计保证工程标准,一池三改率达到100。并且专门组织人员,对所建沼气池进行统一验收,确保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用户满意一个。四是抓体系,解除建池户的后顾之忧。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农村能源开发公司,具体负责沼气配件供应、安装、调试、维修和沼气池设计建造工作,开发公司与专业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与农户签订技术管理合同,对所建沼气池建档立卡,详细记录所在县、乡、村、组、身份证、建池人、建池时间、使用时间、意见反馈等,统一管理,做到谁建池、谁负责。我市的x城、xx还专门配备出料车,解决建池户出料难问题,并将沼液、沼渣施用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态农业园区。

(五)打造生态”平台"

5.XX县农村沼气建设研究 篇五

XX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 XXX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切入点。农村沼气在XX已深入人心,全县农户建池积极性空前高涨。

一、XX概况

XX县是“八五”全国农村能源建设百强县,“九五”全省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跟踪县,“十五”全省项目建设重点县,县、乡镇设立了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全县现有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134人。其中:有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20人、中级工114人,截至2004年底,全县共有农村户用沼气池26800口,占总农户的20.2%。

二、农村沼气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一)生态建设工程安排

截至2004年,XX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工程5.1万亩,实施农村沼气项目的乡镇都是退耕还林地区。

(二)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扶持发展农村沼气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将今年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而农村沼气确实又是农户是否真正达到小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十分必要,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有效解决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农村燃料短缺的矛盾;二是能有效巩固天保工程成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三是能有效推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四是能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凸显。

(三)农村沼气发展现状与趋势

XX县农村沼气建设始于70年代初,通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从池型设计、建池施工到建后管理等都积累了一套成功经验。特别是我县推广的“圆、小、浅”三结合沼气池深受农户喜爱。同时狠抓了沼气综合效益的发挥,广泛开展了沼气综合利用,如沼肥种果、种桑、种粮、种菜,沼液喂猪、浸种,沼渣养鱼等,实现了节本增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我县是全国夏橙第一县,全县已建成以沼气为纽带,以“猪-沼-果”、“猪-沼-桑”“猪-沼-粮”、“猪-沼-菜”为主要模式的能源生态模式2万余户,这些农户率先实现了生活燃料优质化、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生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XX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机遇,与退耕还林工程、长江柑桔带开发、天保工程以及小城镇、中心村、美好新村建设相配套,与生态农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新村建设紧密结合,县政府专门出台政府补贴、税收减免、贷款优先、土地优惠等一系列支持农村沼气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农村沼气建设的适应性分析和资源条件分析

XX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属低山丘陵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降雨量1132毫米,年平均日照1199.3小时,全年无霜期347天,是发展农村沼气的最适宜区。我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为发展农村沼气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县具有丰富的果、畜、竹、矿产及旅游资源,为发展农村沼气提供了难得的资源条件。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县十分适合农村沼气的发展,且效果明显、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这些都是XX农村沼气建设的有力保证。

三、农村沼气建设方案及内容

(一)总体思路

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紧紧围绕“五个统筹”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成片、农户自愿的原则,推广“一池三改”及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建设生态家园,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建设模式

以农村沼气为纽带,建设以“猪-沼-果”、“猪-沼-桑”“猪-沼-粮”、“猪-沼-菜”为主要模式的能源生态经济工程,达到“生活燃料优质化、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生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目标,形成农户生活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民致富的综合效益。

四、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根据我县三十年来的农村建池实践,并通过实际测算,建一口8-10立方米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00-500立方米,可替代2000-3000公斤薪材,能使3-4亩林地树木得到有效的保护,据此计算,今年2600户户用沼气池的建成,每年可减少薪材砍伐5000吨,使7000亩林地树木得到有效的保护。农村沼气建设,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生活用柴而造成的乱砍滥伐行为,降低我县森林资源的消耗,同时可在很大程度上巩固我县退耕还林成果。另一方面,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耕地环境,沼气的沼渣、沼液是农作物的“营养液”、“保健药”,是培肥土壤的优质高效“无污染”有机肥料,2600户户用沼气池每年可为无公害农业生产提供12000吨优质的沼渣、沼肥,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从而推进我县无公害农业生产进程。

(二)经济效益

通过近些年的实践,XX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能源生态经济模式表明,农户使用沼气每年可减少燃料支出500-600元,减少农药和化肥支出100-150元,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无公害种植、养殖业等增收400-600元。一般沼气用户年均节支600元以上,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的农户增收节支800元以上。2600户户用沼气池建成后,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的农户和一般沼气用户预计每年可增收节支150万元以上。项目农户“一池三改”的投资回收期为4年。沼气池使用寿命按30年计算,项目建设直接经济效益高达450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7.5,经济效益巨大。

(三)社会效益

建立农村能源基地,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是改善我县农户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首先,从根本上为农户解决了过去那种烟薰火燎的日子,为农户提供了优质生活燃料。其次,彻底改变了农村那种房前屋后皆粪便的卫生状况,有效防止疾病传播,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新天地。再次,发展农村沼气还能为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途径,能有效地稳定和壮大我县农村沼气技术员队伍。此外,每年还可为农村寻求燃料来源节省劳动力1.2万个。总而言之,发展农村沼气,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效益巨大。

(四)其他效益

6.溆浦县农村沼气建设调查报告 篇六

根据湘农能办(2011)18号文件精神,为摸清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情况,进一步掌握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由发改局牵头,组织统计、农村能源等三个部门,于5月23日至29日,开展了一次关于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情况的联合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时间紧,调查面宽,工作量大,我们共抽调了15人分成5个调查小组开展调查。对户用沼气和服务网点按照重点抽样的办法确定调查对象,户用沼气按照项目村总数不少于5%的比例抽查了5个村,服务网点按照总数10%的比例抽查了5个点。两个小区沼气和一个大型沼气池也都按要求进行了上门调查。调查采取看、记、问(即查看现场、询问户主、详细记录)的办法进行,现场填写了详细的调查表格,调查工作结束后召开了由所有调查人员参加的关于我县沼气建设的分析讨论会。

二、调查数据分析

1、户用沼气池。此次共调查了9个乡镇的10个项目村,走访沼气用户380户。从使用情况来看:正常使用的用户为263户,占总户数的69.2%;间歇使用49户,占总调查户数12.9%,间歇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原料短缺,共有27户;弃用的户数共67户,占总调查户的17.6%,其主要原因是常年外

出打工,共有58户。从养殖情况来看,受调查户共养猪(其它家禽、家畜按比例折算)1508头,平均每户养猪3.97头,但有三分之一的户没有养猪,养猪多集中于大户。从“三改”情况看:改厨的有380户,占100%,其中有30%户为简易改厨,仅建有灶台板;改圈的91户,占23.9%;改厕的35户,占9.2%。从原料情况看:自有发酵原料的有196户(包括全自给和半自给户),占51.5%;需外购的219户,占48.5%;以粪便为主要发酵原料的350户,占92%;以秸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30户,占8%。从沼肥利用情况看,施用的有315户,占83%,丢弃的有65户,占17%。从受服务情况来看:受过服务的沼气用户有361户,占95%,对服务满意的338户,占受服务用户的93.6%,调研农户满意度“好”的261户,占68.7%,满意度“一般”的119户,占31.3%。

2、服务网点。本次共调查了5个村级服务网点,其中08年建2个,09年建成3个。平均投资约5万元/个,总投资25万元,计划覆盖户数为1500户,目前实际覆盖用户数约为500户。“六个一”的建设情况勉强可以达到要求,但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很理想。服务人员数量为5人,每个服务网点仅有负责人能够在闲暇时开展一些临时的服务工作。网点的服务情况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服务没有收益。

3、小区沼气建设。我县今年共新建了两个小区沼气,每个小区沼气的建设内容包括:100m的沼气厌氧发酵池,350m的预处理池,50m的好氧消化池和20m的水压间。每个小区计划供气30户,其中长期供气户为10户,临时供气户为20户。两个小区都是依托养猪场而建,每个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在600头以上。目前,这两个小区沼气都已投料启动,运行状况良好。小区沼气能集中解决部分居民的生活用能,能帮助养猪场处理污染,能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因此倍受养殖户和种植户的喜欢。

4、大型沼气工程。我县于2010年建成鸿飞达大型沼气工程。该猪场年出栏生猪1.2万头,建有2个400m的发酵池,1个50m的预处理池和1个150m的贮气罐。目前一池三建已基本完成,沼气池已正常运行,沼气使用主要是冬季给猪舍取暖和解决厂内工人的生活用能,所产沼气在夏季富余较多,暂时没有发电,造成了浪费,所产沼肥部分供给周边的菜园和柑桔园。

三、调查情况综合分析

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召开了分析讨论会。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依据调查数据和走访用户的记录进行发言,并就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如何发展展开讨论,分析如下:

1、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反应较好,应进一步推广。户用沼气是能让最广大人民受益的项目。此次调查,认为沼气建设“好”的用户为68.7%,认为一般的占31.3%,没有人认33333

3为沼气建设不好。凡是使用过沼气的用户,都对沼气能源十分称赞,都能认识到沼气能源清洁、卫生、方便、节省、环保,同时,沼肥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优质肥料。因此,在能源危机日益显现,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大力发展沼气能源。

2、农村户用沼气发展主要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发酵原料结构性短缺。人们喜欢沼气,但因为投料不方便不愿去使用丰富的秸杆原料,又因为运输困难不愿到养殖户中外购原料,而养殖户的发酵原料又积压浪费。二是沼肥利用困难。人们都知道沼肥是十分优良的农家肥,都希望用上沼肥,但因为运输困难,沼肥利用率很低。调查显示有83%的农户利用的沼肥,但这些用户都只就近利用了一小部分的沼肥而已。如能加强科研,克服这两个难题,那么农村沼气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3、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很受欢迎。我县今年试点建设了两个小区沼气,现都已投料运行,效果很好。由于小型沼气工程可集中获取较多的沼气能源,可有效治理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可提供较多的优质沼肥,管理更有效,进出料更为方便。因此,很受欢迎。目前我县有3000多户规模养殖场和一批种植户都希望建设小型沼气工程。

4、后续服务很重要,但很难开展。我县已获批建设42个服务网点,但由于网点都没有创收能力,所以靠各网点为

广大用户免费服务根本不现实。从实践来看,开展服务工作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服务难以创效,没有效益就维持不了服务。二是数量众多的网点都缺乏优秀的技术人才,难以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保证不了效果。低素质的技术员五次、十次都解决不了一个问题,费力不讨好,高素质的技术员上门一次能解决一系列问题,既节省又有好的效果。实际上沼气池使用管理过程中也不会经常发生问题,一次有效的服务可以让一个沼气池长期正常使用。而一些小故障没有得到及时排除,反而变成了问题池、弃用池。我们认为应重点扶植几个有实力的网点,以便既能提供优质服务,又能克服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县现有一个中心服务站,42个服务网点,1.1万户沼气池,由于没有好的服务模式,服务不能创效,各网点基本上没有开展服务,后续服务工作主要还是靠中心服务站承担。

5、大型沼气工程应慎建。大型沼气池建设投资大,但效益并不理想。从我县的鸿飞达沼气工程看,投料运行以来,产出的沼气冬天仅可以烧一个锅炉供暖,夏天不需供暖,仅供40多人的生活用能,大量的沼气被白白浪费掉。我们督促业主购买发电机,他又担心沼气不够发不了电。

四、几点建议

根据多年的实践,综合多方的意见,为有效促进农村沼气的发展,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建议提高户用沼气池的补助标准。目前户用沼气池的补助标准仅为1200元/户相当于120元/m,而大型沼气的补助标准为1000—2000元/m。前者是让最广大群众受益的项目,且实际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后者。我们希望户用沼气池的补助标准应提高到500元/m以上,在建池的同时,增加一些配套设施和必要的使用工具,让沼气用户更方便使用和管理,更好地发挥沼气池综合效益。

2、加大科研的力度。农村沼气建设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事业,但有些环节制约了其发展。如原料的运输设备,进出料的工具,检测工具,沼肥、沼气的应用等技术都很落后。上级配发了一些工具或车辆,但总的来讲,实用性不强,这些工具的性能需进一步改善。我们建议从省至县应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开展专业的课题研究,实施有效的科研奖励机制。

3、加强培训。应特别重视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

4、加强机构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是应对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进一步提高其地位。

7.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篇七

1 农村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1.1 沼气建设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效益低下, 农民增收缓慢, 是制约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展农村沼气, 在解决群众生活用能的同时, 带动了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 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而且从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1.1.1 节约能源

建设1个10 m3的沼气池, 并进行“一池三改”, 需投资3000元左右, 使用15年以上, 年产沼气300~350 m3, 可满足一家4~5口人烧水做饭和点灯的生活用能, 节约煤电等费用700多元。

1.1.2 促进了全市养殖业的发展

沼液是一种优质饲料, 尤其与低成本养猪技术配套, 效益更为显著。建池户一般养猪3头, 年可获利500多元。

1.1.3 推动了蔬菜、果品等无公害农产品的健康发展

施用沼肥后, 土壤有机质提高, 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沼液、沼渣通过发酵后, 有效地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 是很好的无公害肥料, 年可节约农药、化肥开支300多元, 生产的纯绿色蔬菜、果品色泽好、果型整、口感佳, 价格是普通蔬菜、果品价格的1.5倍以上。同时, 通过沼液浸种、喷施叶面肥以及沼渣作底肥, 可促进粮食增收、果蔬增效。增产增收达800多元, 保守地计算每户年增收节支达2 300元左右。

1.2 沼气建设能改善农村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目前, 古交市农村还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 厕所大多数使用的是简陋的旱厕, 畜禽粪便则是任意堆放,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粪水横流、臭气熏天, 污染问题严重, 既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 也容易导致疾病、疫病的发生。自实施沼气建设后, 修建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进行, 既能改变农村人畜粪便随意排放状况, 又能将人畜粪便经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庭院和街区之内, 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使广大农民走向清洁、卫生的健康之路。目前, 全市凡是沼气集中连片发展的村庄, 村容村貌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条件好的地方, 还综合配套了房屋改造及道路、庭院等基础设施建设, 村里住户的环境已逐步清洁、整齐、美观, 极大地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3 沼气建设能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乡风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外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统一。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 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文明的程度。因此, 古交市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农民的内在素质上, 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跟上时代步伐,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其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古交市岔口乡寨底村, 全村90户就有79户建起沼气池, 为了保证沼气池全年正常产气, 许多农户认真听讲、刻苦钻研, 熟练掌握了沼气的日常管理、安全使用、沼肥的综合利用、种植及养殖等一系列综合技术, 村主任还利用百忙之余研究制作了半自动冲厕器。沼气建设, 不仅充分调动了全村农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使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将实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行列中去, 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水平, 而且也促进了农民思想的转变, 封建迷信、赌博打架的少了, 崇尚科学的多了, 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2 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建池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民素质和经济意识的原因, 农民在采用新技术时往往只看到真正的实惠以后才乐于接受, 而古交市是工矿城市, 煤炭资源丰富, 沼气又是一门新技术, 因此, 不少农户对沼气建设持观望心态。一是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依赖国家、政府投资修建;二是受以前建设质量的影响, 怕技术不过关, 资金投入不成功。

2.2 农户条件不到位建设进度缓慢

全市1 900户国债项目户, 纳入规划建设的农户, 因家庭经济条件、人员结构、地理位置的参差不齐, 影响到沼气建设进度。一是相当一部分农户因资金困难而难以建设;二是有的农户因家里主要劳力外出务工, 家里无人建池;三是有的农户院落较小, 受地形所限不具备“一池三改”的建设条件, 只建一座沼气池, 又无法达到“一池三改”的标准要求。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全面推进沼气建设, 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就必须统筹安排, 切实搞好规划, 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古交市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组织力量, 因地制宜, 科学编制全市沼气发展“十一五”规划, 积极推广“猪—沼—果、菜、粮”生态模式, 把种殖业、养殖业发达的区域和有退耕还林任务的乡镇作为重点, 抓重点带一般, 先易后难, 保证了农村沼气建设有计划、有步骤, 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3.2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古交市委、市政府从市情民意出发, 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 提出了大力实施沼气富民工程的发展战略。2004年、2005年分别将沼气建设作为农业的“实事和重点工程”, 并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任组长, 财政、农业、计划、科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程建设领导组, 设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主任的领导组办公室, 负责项目实施的综合协调工作, 针对项目村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对项目进度、组织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并明确提出了各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 采取了主要领导包乡, 一般干部包村, 农技员包户的办法。项目建设中, 市级主要领导经常深入项目村, 检查指导, 帮助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确保了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

3.3 强化培训搞好服务

为切实加强和改善技术服务工作, 古交市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服务工作。一是对已持证技工进行了再培训, 让他们熟练掌握“一池三改”标准化建设、日常管理、安全使用、维修保养等技术, 为沼气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支可靠的技术力量;二是对项目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2年来分别在邢家社、岔口、梭峪等乡镇多次举办沼气技术培训班, 使农户懂得沼气发酵及日常管理应注意的事项和综合利用技术;三是针对工程建设中技工短缺的情况, 采取“传、帮、带”的方式, 即让1个熟练技工带3~4个小工, 传授沼气技术, 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 又加快了建设进度;四是建立了沼气服务公司, 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 满足农户对沼气日常管理、沼气配件供应及维修等技术的服务需求, 真正做到农户想建有人指导, 农户想学有人培训, 使用不正常有人服务;五是成立沼气协会, 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 通过技术交流, 指导和帮助农户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3.4 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发展农村沼气, 资金是保证。沼气建设是一次性投入, 长期受益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 大部分农村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乡镇的农户, 由于一次性投入较大而难以实施, 为此古交市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吸引和调动全市各方面力量投身于沼气建设, 多元化增加投入。一是古交市政府加大了对沼气建设的扶持力度。除保证每户配套400元外, 又由于水泥、砖等建材价格上涨, 每户多补助了364元, 今年还为建池的养猪户补助300元, 各乡镇也鼎力支持, 多则每户补1 000元, 少则每户补300元, 通过政策扶持引导, 调动农民的建池积极性;二是充分地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地位作用。广大农民既是受益者, 又是投资者, 古交市因地制宜, 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组织引导群众发展沼气, 确保建一户、成一户、用一户, 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投入积极性;三是林业、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都在资金上对沼气建设给予了适当的倾斜和支持, 特别是对贫困农户专门安排扶贫资金, 使古交市对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投入形成了一个滚动发展的机制, 构成资金的投入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3.5 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3.5.1 加强对用户的管理

施工完毕后, 每个项目户实行“三标明”制度, 即在项目户门口悬挂门牌, 门牌上标明技术服务电话和监督电话;厨房墙上张贴《农村户用沼气安全使用和管理》挂图;沼气池盖上刻建设时间和持证技工证号, 并详细填写用户档案, 档案由农业局环保站管理。同时定时上报电子档案, 以便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建设情况。

3.5.2 加强对建材管理

建材实行专人专库管理并严格履行出入库手续, 由项目村负责人按建池户数统一领取后再分发给农户, 每个项目户领取材料后签字。

3.5.3 实行工程监理

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 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并成立了由计划、财政、农业有关人员组成的验收小组, 制定了《古交市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验收办法》, 对沼气用户进行严格验收, 有力地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

3.6 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沼气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对沼气建设工程的认识, 坚持从宣传开始, 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充分借助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 加大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力度, 广造舆论, 营造氛围。同时, 结合科技入户工作, 组织技术员进村入户, 通过典型示范、对比算账、入户宣讲、信息发布等方式, 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 使农民自觉地参与到沼气建设中来, 以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并从6个方面阐述了沼气建设采取的措施, 为今后大力实施农村沼气,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保证。

8.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篇八

关键词:沼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S2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31-1

1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有利于改变农民传统的用能方式和生活方式

发展沼气建设,一方面农民可以利用沼气做饭取暖,不但使日常的炊事活动和取暖不再饱受烟熏火燎之苦,而且方便、卫生、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改变农村粪便、垃圾任意堆放的状况,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和废弃物对地下水的污染,促使农民从传统的生活方式向健康、文明、卫生的方式转变,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就可以实现农民盼望已久的“做饭不烧柴和炭,点灯不用油和电,烟熏火燎不再见,文明卫生真方便”的现代生活方式。

2 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增加经济效益

(1)从吉林省来看,按每个沼气池年产气360m3(使用300天)计算,与液化石油气等价比较,每年每个沼气池可节约燃料费用570元左右。

(2)通过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每个沼气池每年可出沼肥1.5m³,可种植绿色水稻面积0.1hm2,节约化肥210元,增效450元(产量按每公顷9000kg,每公斤增效0.5元计算)。再加上带动养殖业、庭院经济的发展,每个沼气池每年增效1500元左右。

2.2 增加社会效益

(1)人畜粪便投入沼气池发酵后,既能减少了农家肥料堆沤对环境的污染,又能有效地将寄生在人畜粪便的细菌性病源、病毒性病源、寄生性病源及蚊蝇虫卵杀灭,减少疾病传染发生,改善农户的卫生状况及居住环境。

(2)扩大燃料资源,将原来不作燃料使用的人畜粪便及其他生活废料变成燃料加以利用,变废为宝,节约能源。

(3)通过使用沼气,使广大农妇从烟熏火燎的传统炊事方式中解脱出来,既节约劳动力资源,又减少传统炊事带来的红眼病、哮喘病等疾病。

(4)增加有机肥料,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3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有利于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

沼气建设不但可以改变一家一户的小环境,而且还可以带动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的大环境。一家一户通过合理布局,以沼气为纽带,带动了养殖业、庭院经济的发展,使厨房净化,庭院美化。再与村镇规划结合、污水治理、生态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使农村村容村貌真正得到改善。

4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有利于减轻农村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是指有沉淀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水层、湖泊、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加强农村沼气建设,通过沼气厌氧技术进行处理净化千家万户的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最捷径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利用沼渣、沼液,不断使土壤的有机质成分提高,农作物病虫害明显下降,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因此发展农村沼气,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不可替代的措施。

5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山区农民的做饭取暖大都用木材,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展沼气事业,改变农户用能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据统计,一个8m³的沼气池年可产沼气360m³,节约薪柴和秸秆2t左右,相当于2.5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可以说,建一口沼气池可以保护一片青山。因此,大力推广和使用沼气,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6 发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事业,有利于农民多方面增收致富

现在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建设已不再是以解决农民生活单一性用能为重点,当今已发展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污水净化、环境卫生,农民增收等诸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长了沼气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综合作用的链条。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建设实施“畜—沼—果”、“畜—沼—菜”、“畜—沼—粮” 沼气综合利用生态能源模式,有效地促進了农户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和农作物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所产出的农产品可直接成为有机绿色食品,有利于拓宽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实现增产增收。所以说沼气建设是一项一沼多能、一沼多用、一沼多效的增收致富工程,是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措施。

7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2009年,永吉县在新增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中完成了6个乡村服务网点和500户沼气池建设任务,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拉动内需。带动地方投入和群众自筹88万元,增加了水泥、钢材、沼气配件、农用车等用量,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二是促进就业。新增500户沼气池和6个乡村服务网点,需技工50人,仅此一项可使农民技工增收60万元;三是促进农民增收节支,仅2009年500个新增沼气,可为农户节约燃料、化肥等直接支出28万元。有效地拉动了区域内物资需求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9.关于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九

指导教师:魏国靖

参与学生:高一1,2,3,5,6班郭吉权吴翔赵彦奇濮鹏飞韩阳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结合今年全省农村五件实事和全市农村七件实事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临泽县农业资源开发局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认为:在临泽县农村发展沼气建设,能取得较为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切实改善农村、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和快速崛起目标,加快我县农民致富步伐。

一、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的必要性 大力开展以沼气、秸秆气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能源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较为实用的有效方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那种“柴草堆满间,煮饭满屋烟,熏黑四面墙,灰尘扫不完”的做饭方式已经落后,秸秆作为传统燃料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随地焚烧秸秆的现象日趋严重,这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空气。同时,农村的院子都比较大,除了堆放农具,农忙时利用很短时间以外,绝大部分时间闲置下来;农村还有养殖家畜家禽的习惯,人畜的粪便就堆放在院前院后,生活污水也都随意排放,这样极不卫生,严重影响环境,还有利于疾病的传播。兴办沼气,大力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把沼气池与院落、厨房、厕所、温室、菜地、果树、畜禽养殖进行综合配置,在庭院中养猪、养禽、种菜、种果、种花结合起来。农户早晚就可照料,老少都可上阵,将人畜粪便转化成有机肥料和燃料,改变了农村灶屋柴禾遍地、烟熏火燎的生活状况。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按每户100平方米的庭院土地得到高效发展,等于实现了临泽县3.7万亩土地的深度开发。这是以传播再生能源技术为 突破口,综合利用生物资源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真诚为农民服务办实事的切实体现;是在与环境协调中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科学之路。

二、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的有利条件 临泽县为甘肃首批对外开放县、甘肃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之一。临泽县总面积22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4平方公里,辖14个镇、8个乡、2个场,总人口1147万,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是江苏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年产粮食86.7万吨,油料7.4万吨,耕地面积1294平方公里,果园11.42万亩,森林覆盖率11.8%,生猪饲养量89万头,大牲畜24.5万头。秸秆资源和粪便资源极为丰富,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池三改”沼气建设极为有利:

1、临泽县年产秸杆80万吨,粪便210万吨,秸秆资源粪便资源极为丰富。临泽县平均气温13.7℃,气候条件适合沼气的产生。

2、临泽县农村的建设规划较好,院落都比较大,一般

农户都有一百平方米左右的可利用空间。交通方便,规划整齐,易于推广示范。

3、临泽县的多种经营基础好,像板桥镇的葡萄、沙河镇和倪家营乡的养牛等,庭院经济有一定基础。

4、临泽县有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肉类加工厂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冷冻厂年屠宰生猪20万头,临泽果汁厂年产各类浓缩果汁近万吨,对“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模式的产品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可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进一步扩大沼气推广示范的影响。

5、推广沼气在临泽县有40年的历史,大部分老沼气池正在使用中,效果良好,群众比较了解,反应热烈,干部认识较高,便于推广。

6、当地政府重视沼气建设,推广和管理机构健全,技术先进,为沼气实施和跟踪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三、投资估算

1、沼气池建设工程每池需1174元。其中砖6方×37元=222元,水泥1.5吨×320元=480元,中砂4方×18元=72元,石子2方×50元=100元,需人工10个工日×30元=300元。

2、改厨每户需380元。其中沼气灶1个×150元=150元,沼气灯2个×35元=70元,净化器1个×60元=60元,管网50米×2元=100元。

3、改圈、改厕等设施每户需1112元。其中砖8方×37元=296元,水泥1吨×320元=320元,沙6方×16元=96元,水泥行条、瓦片等100元,人工10个工作日×30元=300元。总计每池约需2666元。

四、经济效益分析

1、每池可年产沼气250—300立方米,可正常充足供应照明、做饭等生活需要。

2、沼气户年均化肥农药用量比无沼气户减少20%左右,节约开支200元。

3、沼气户每亩粮食产量比无沼气户提高20%以上,增收100元。

五、社会效益

1、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2、改变了农村面貌,促进农两个文明建设。

3、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4、发展沼气建设,能促进临泽县上万户农民自发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10.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十

——关于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农村能源工作沼

气池建设项目的调研报告

按照镇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指导,紧紧围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结合自身分管和驻村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深入农户了解、组织村社干部座谈、相上级业务部门及技术人员咨询等形式,对我镇农村能源工作沼气池建设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如何科学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充分发挥沼气池建设项目效益浅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意见,不妥之处,谨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分析全镇沼气池建设项目实施现状

近几年来我镇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主线,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以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为手段,以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为动力,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池项目建设,截止目前,我镇现有沼气池***眼(其中,***村***眼,***村***眼),户均达到***%,其中完成“一池三改”的***户,配套完成青贮氨化池***眼,新修圈舍***座,我镇清洁能源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同时,在对全镇***个村地理位臵、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群众自身素质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沼气池修建标准和条 件,本人认为***等村比较适宜沼气池建设,应予以大力推广。

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镇的沼气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沼气建设的意义了解不深,缺乏建池积极性。二是有些农户有等、靠、要的思想。国家给扶持就建,不给就不愿建,给少了也不愿建,没有认识到沼气建设关系到自己的卫生环境、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提高。三是部分农户对沼气的认识仅限于解决点灯做饭,而对沼液、沼渣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的综合效益缺乏认识

(二)客观条件受限制。一是近几年农村许多家庭不再搞家庭养殖,沼气原料不能自给;二是由于绝大多数农村男劳力进城务工,留守的老、幼、妇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管理沼气。我镇的沼气池建设有两个建池高峰,一是春天年后男的尚未外出,一是秋天以后打工的回来,直接反映了这个问题。经调查,许多留守的妇女觉得备料出料太麻烦,不如用煤气、电来得省事,因此积极性不高。三是我镇经济贸易发达,铁路、公路交通条件便利,中片大部分村虽然地处川区具备较好的建池条件,但是由于当地群众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较好,已用上使用更加方便的电磁炉和液化汽,对修建 沼气池积极兴不高。

(三)建设模式较单一。我镇的沼气池建设主要集中在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项目上,而学校、宾馆、医院、商店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各种大中型养殖基地沼气建设滞后,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缓慢。目前我镇的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共发展规模饲养场***个,其中存栏***头以上的猪场***个,***只以上的羊场***个,***只以上的鸡场***个,奶牛场(户)***个,这些养殖场多数集中在居民聚焦区或靠近水源的地方,污水粪便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农田、水源,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例如:***

(四)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村沼气池的数量不断增加,而服务人员却非常有限,导致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严重滞后。沼气池出现不产气、漏水、漏液等现象后,农户个人不会维修,请专业人员维修麻烦,维修成本也较高,后来就干脆弃之不用了。例如:***村,建池时间比较早,技术水平有限,建好的沼气池不能产气,引发了一些群众对沼气技术的不信任,也影响了周边村庄群众的建池热情。***村沼气发展早,规模大,大多数农户都有,因早几年的建池技术已落后,夏天沼气用不完,沼液外溢,味道难闻。目前已有更新的建池技术,可以防止沼液外溢,但需对技术人员进行再培训,相应又出现培训费用负担问题。

三、建议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首先要培树一 批沼气池建设质量高、效益好、功能全、设施完善的示范村示范户。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发放资料、组织学习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农民充分了解到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国家扶持的优惠政策以及沼气的使用、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使农民自觉自愿地建上沼气池,正常持续地用好沼气池。同时,要求当地驻村干部和村社干部带头建沼气池,然后在村学校、村卫生室、小卖铺等公共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建沼气池,农户翻盖新房时连沼气池建设一步到位,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农村沼气建设的纵深发展。

(二)合理规划布局,创新思路建设。一是针对我镇村与村之间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群众素质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在年未制定建设规划和年初确定建设任务时,要结合各村当地情况有所侧重和倾斜,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全年沼气池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而且可以在全镇,甚至全县范围内树立沼气池建设示范村社,起到以点促面的效果。例如:可以向***村倾斜。二是适时推动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针对我镇规模化养殖场和农副产品加工厂较多的实际情况,动员和要求他们修建统一规划、设计,高标准、高质量的中型沼气,(例如:***)不但减少了养殖场和加工厂的污水、禽畜粪便乱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增加了清洁能源的利用率,缓解了在居民聚焦区的养殖场和农副产品加工厂同周边群众的矛盾,促进了和谐乡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丰富建设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只有显著的效益才 是保证沼气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要跳出就沼气论沼气的传统思路,以建设生态家园的思路来定位沼气,引导发展沼气。沼液具有很强的杀虫效果,可谓“生态农药”。用沼液培育的水果、蔬菜产量高、品质好,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议要把沼气建设与设施农业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我镇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1.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篇十一

1.中国农村沼气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农村沼气已经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和纽带,形成了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 和西北“五配套”等经典循环农业模式。发展农村沼气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新的亮点。

当前农村沼气发展进入了建管并重、多元发展的新阶段。农村沼气建设数量不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沼气功能进一步拓展,沼气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已经发展到3050万户,小型沼气工程2.4万户,农村能源管理服务机构1.2万个,专业技术人员3.8万人,沼气技工22.7万人,农村沼气呈现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投资力度逐年加大。2008年底以来,农村沼气已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国家对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强化,今后农村沼气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2.中国农村沼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系統缺乏精确设计和科学配套 户用沼气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也是需要“精确设计、精准建设、精细管理”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圈舍——厕所——沼气池三连通”系统需投资4000元左右,但由于农户自筹资金困难,大部分地区只能保证沼气池本身建设,不能按照“系统工程”整体协调、科学配套的原则,进行“圈、厕、沼三连通”系统配套建设,实现“一池三改”的建设目标。 养殖小区中小型沼气工程同样因为投资问题,部分地区采取对户用沼气池简单放大的办法来完成建设任务,对沼气工程系统缺乏整体精确设计,没有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

2.2建设质量缺乏监管和竣工检验农村沼气建设量大面广,遍布千家万户,建设周期长、环节多、要求高,需要完成规划放线、施工准备、土方施工、结构施工、密封施工、管网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检验等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成的沼气工程要满足整体结构强度合格和整体气密性合格的基本要求。 由于建设任务数量过大,监管力量有限,部分地区不能按照沼气工程建设规律进行严密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缺乏精准的施工工序质量标准和检验措施,导致部分技工随意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建成后无人验收,投料后不能使用。

2.3沼气启动缺乏合理配料和指导 沼气发酵是专业性很强的生物工程,是复杂的微生物应用过程。只有有了大量的沼气微生物,并为各种类群的微生物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各种有机物原料才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沼气。沼气工程的正常、快速、高效启动制约和影响着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高度重视科学启动关,严格按照沼气发酵原理、工艺条件及操作规范进行科学配料和启动,才能保证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农村沼气建设数量大、时间紧、区域广、人力少,已建成的户用沼气池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的原料配比和正确的启动指导等问题,导致沼气池不产气或产气少,出现启动故障。用户缺乏沼气发酵专业知识,无法处理这些故障,因此直接影响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4日常管理缺乏长效的服务机制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沼气工程科学管理重要性的真实写照。只有构建科学规范、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配备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沼气系统管理规程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沼气系统永续、高效、均衡运行。农村沼气长效运行不能依赖于政府的长期补助,而需要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市场机制。通过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产品后补助的方法,扶植沼气专业合作社和沼气专业公司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农村沼气长效运行的主力军。

2.5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农村沼气是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需要对从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长效的专业培训。目前,通过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已达22.7万人,但是多为农民技工,尚缺乏对各级、不同层次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考核机制,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适应农村沼气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3.中国农村沼气未来发展的技术对策

3.1精确设计,科学配套 中小型沼气工程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多设施、多装备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精确设计对于发挥农村沼气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小型沼气工程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精确设计,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为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2精准建设,确保质量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阶段,应通过招投标,寻求有相应建设资质和施工资历的建设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专业监理人员的监督下,按照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进行科学施工;工程验收阶段,应按照国家标准,做好沼气工程和配套设施的质量检验工作,使其达到整体结构强度合格、整体气密性合格、整体协调美观、装备操作方便的基本要求,为沼气工程的永续、高效、均衡运行奠定基础。

3.3吐故纳新,增强动力 为保证沼气发酵微生物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沼气工程产气正常持久,应按照沼气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地补充新鲜原料和营养元素,及时排出发酵剩余物用作肥料。沼气工程日常管理要避免只进不出、大进大出,应连续均衡进出,选择适宜发酵负荷。

3.4整体保温,提高效率 温度是制约沼气池产气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做到全年持续产气用气,必须对沼气池进行保温和增温。目前,农村沼气池通常采用“三结合”、“四结合”的方式,用太阳能畜禽舍、四位一体太阳能畜禽舍和简易温棚进行保温增温。

3.5动态发酵,精细管理 静态发酵存在原料分层结壳、有效容积减小、菌料传质能力低、出料困难等技术问题。解决静态发酵的方法有手动式回流搅拌技术、自动回流搅拌与沼液冲厕(圈)技术。后者利用由潜污泵、微电脑时控开关和回流搅拌管网构成的自动搅拌系统,将沼气池调压间的沼液定时打到发酵池内,进行回流搅拌,消除结壳和分层现象,提高菌料传质能力和产气效率。通过转换阀门,还可以实现沼液冲厕(圈)和机动出料。 除此之外,农村沼气精细管理还需要做好原料营养科学调配,发酵负荷合理调控,发酵原料pH值科学调控等日常管理工作。

3.6综合利用,长效发展 农村沼气的生命力在于综合利用,要把综合利用作为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大力开展沼气循环农业,延长沼气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研究制定和公布沼肥施用技术规范,为开展沼气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在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研究制定鼓励开展沼渣、沼液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傻瓜式”沼肥产品、配肥施用装备和应用技术,进一步加快综合利用步伐。

12.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篇十二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的过程中, 遵循整体、协调、循环的原则, 通过改变能源结构, 开发生物肥, 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办法, 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

五原县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步伐, 不仅必要, 而且非常紧迫, 不仅因为农业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 而且因为五原县是农业大县, 要改变产业轻型化、产品初级化、增长粗放型的现状, 必须转换发展思路, 转变增长方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谋划和选择有效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这对于五原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目标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因地制宜,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发挥农业资源优势, 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 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 强化生态功能, 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 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使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保护协调同步。结合五原县把发展养殖业做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 发挥农业部门在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树立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发展的“三生”理念, 依靠科技进步, 强化质量管理, 创新工作机制, 充分利用农户现有的日光温室和标准化日光暖圈与改厨、改炕、改灶、改厕、改圈、改院、改路、改水、改电相结合进行户用沼气的配套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和“一池多改”能源生态模式, 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整套生态种植、高效养殖技术, 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 (园) 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畜产品安全化的目标, 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今后我们只有通过节约型农业建设,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 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 在农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厉行节约, 提高资源利用率, 才能促进五原县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近年来, 五原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使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在五原县的实践证明, 它不仅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加速农民致富步伐, 而且对于推动农村文明进步,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结多年来沼气建设经验, 从解决农民的燃料入手, 建沼气池, 用沼气连接种植业和养殖业, 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料, 实现产气与积肥同步, 种植养殖并举, 以牧促农, 以农养牧, 能流、物流良性循环,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不仅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增加了一条新途径, 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因此推广以沼气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大有可为, 前景非常广阔。

四、五原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1. 领导重视

五原县县委、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突破口, 作为了农村工作的重点。

2. 群众认识水平高

几年来农村沼气项目的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能源效益, 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 全县广大农户参与愿望增强, 主动要求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五、五原县推广应用的沼气建设模式

1.“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

它是将沼气池、日光温室、畜禽圈舍、厕所建在一起, 以太阳能为动力, 以沼气为纽带, 通过生物能转换技术, 将日光温室、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和瓜果菜种植四者有机结合, 相互依存, 优势互补, 在同一块土地上, 实现产气积肥同步, 种植养殖并举, 能流、物流良性循环, 成为庭院 (园) 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一种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2.“一池三改”能源生态模式

它是将沼气池、畜禽圈舍、厕所建在一起, 将农户的庭院、厨房与门前屋后的田园结合起来进行改造建设, 使人、畜粪便得到有效管理利用, 庭院 (园) 经济高效发展。

3.“一池多改”能源生态模式

它是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与农村的改厨、改灶、改炕、改圈、改院、改水、改路、改电以及植树造林结合起来, 优化布局, 改造建设, 不仅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加速农民致富步伐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效, 而且对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沼气生产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发展农村沼气, 可以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同时, 促进种养业的协调发展, 推动了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变革了农村生活、生产方式, 实现了多业结合与集约经营, 巩固了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 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造成五原县一些地区燃料与饲料矛盾紧张, 从目前看, 工业能源作为农村能源农民很难承受得起, 而且也不环保。从长远看就可能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沼气是一种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能源生产, 原料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沼气又是一种优质的燃料, 一个8~10立方米沼气池常年运行, 可产沼气近450立方米, 完全能够满足一家4~5口人日常烧水、做饭、照明之用。此外, 还将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的灶台前解放出来, 使之有充足的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

2. 实现了多业结合与集约经营

通过“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的推广应用, 在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基础上, 为温室内动植物生长及沼气发酵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一改过去北方沼气池半年使用半年闲, 且冬季极易冻坏的弊病, 达到全年正常运行产气, 使北方沼气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并改变了北方冬季土地闲置的状况, 变淡季为旺季, 变无收为有收。这种模式把种植业、养殖业等多行业、多学科浓缩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 达到技术与劳动高度密集, 有利于节约资源和多级利用, 便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实现低投入、高产出、速见效。在沼气生产过程中人畜粪便及时进入沼气池, 解决了沼气发酵原料, 而且净化了环境;沼气池为棚菜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 日光温室与之一体相连畜禽暖圈间, 又形成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互补;日光温室的适宜温度为畜禽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保证沼气池常年产气。从而在有限的土地上, 科学、高效地利用空间、时间、小气候、人力、物力等资源, 多业结合、集约经营, 实现了能源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的良性循环, 达到了能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3. 推动了农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达到无害化程度, 减少了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 避免了地下水资源污染, 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特别是优质、清洁燃料———沼气的使用, 改变了农民千百年沿袭的烟熏火燎的炊事方式, 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农村沼气技术的推广应用, 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模式, 安排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力,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民变冬闲为冬忙, 克服了很多旧的不良习惯, 增加了学科学、用科学, 抓生产的干劲, 改善了精神风貌, 从而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 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生态环境建设, 必须解决农村能源和农民长远生计问题, 特别要解决好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特别是西部地区, 生物质仍然是主要生活能源。农村地区能源结构性短缺, 一方面制约着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滥砍乱伐。发展农村沼气, 建设生态家园, 既为农村生活提供优质清洁燃料, 又促进庭院经济发展, 是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战略举措。农业是生物再生产的产业, 可以归纳为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和微生物分解三个方面, 三者的有机结合是生态循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沼气池是微生物消化还原的关键设施, 是植物生产和动物转化的有效纽带, 促进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农村沼气是实现以资源消耗性的常规农业向以资源循环利用型的生态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强化农业的多功能作用, 正确处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七、结论

以沼气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模式, 必将使五原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县迈进的步伐大大加快, 也必将对五原县农牧民生存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总结了它具有四大功能:

第一, 沼气这一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沼气作为能源烧水做饭为农民造福后, 残留的牲畜粪便变为沼渣、沼液。一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可提供30~40吨有机肥, 可培肥3~5亩地, 可使每亩地增产15%~20%。沼液是营养丰富, 无毒无害的猪饲料添加剂, 沼液养的猪增重快, 瘦肉率高, 饲料利用率高, 抗病能力强。

第二, 沼气这一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一户农家建设一口10立方米沼气池, 一年产生的能量分别相当于1500千克标准煤, 150千克液化气, 这个数字如果放在家家户户办沼气上去透视, 小沼气就变成了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大事业。

第三, 沼气这一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卫生的改善。沼气进入农家使农村过去那种“房前屋后粪乱堆, 生火做饭烟满屋”的脏、乱、差现象从根本得到了改善, 解决了人、畜、粪便的污染, 阻断了疾病的传染源, 减轻了农村妇女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第四, 沼气这一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不和谐突出表现为生态不和谐, 而沼气发展的目的则是直接建设生态家园。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 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得到长足发展, 农民健康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初步形成了“人、自然、经济、社会”的生态经济价值观,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总之, 沼气这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改变农户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目的, 以家庭为依托, 以沼气为纽带, 将可再生能源技术、农村节能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及科学种养技术, 打捆给农户的一种技术模式。这种模式把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物链, 通过沼气连接起来, 优化了生态系统内部结构, 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统一, 满足了国家要生态, 农民要致富的目标要求, 是一件利国利民, 特别是农民得实惠的大好事。

摘要:五原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 加快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的建设,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 特别是通过对“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创新性建设, 加速了设施农业瓜、果、菜及花卉的反季节栽培的发展, 沼气的综合利用技术日臻完善。沼气生产是连接种植业、养殖业的纽带、沼气进入农业生态循环链后, 不仅提高了各项资源 (土、气、肥、热、光) 的利用率, 而且赋予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的涵义, 即:解决了农村的生活用能问题;沼气主副产物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优质沼肥, 促进了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 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注入了新的内容。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评语关注的八个点下一篇:安全生产保障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