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精选15篇)
1.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篇一
打造特色品牌社区 构建温馨和谐家园 奎屯市委组织部
奎屯市现有5个街道办事处、36个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党总支3个,社区党支部44个。近年来,市委积极拓展社区党建领域,推进社区党建实践,抓特点、重实际,本着“立足区情、体现特色、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的原则,在全市社区中广泛开展“一居一特”品牌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榜样示范、重点帮扶,先后树立起了以文体型、扶贫帮困型、下岗无失业型、党员示范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和学习创新型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社区,“一居一特”创建活动成为社区党组织、党员和社区内各种力量发挥作用的有形舞台,成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创建和谐社区的有力举措。
一、搭建创建平台,强化品牌依托
1、夯实基础,在阵地建设上求突破。
奎屯市采取“六个一”的方式,即向上级争取一部分,财政拨付一部分、援疆干部资助一部分,街道社区自筹一部分、党费投入一部分、结对部门帮扶一部分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强社区办公阵地建设。今年上半年专门召开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协调会,明确了建设任务和建设方式,协调相关部门给予优惠政策,全市投入社区阵地建设资金500万元,通过财政出资、土地置换、联建等方式,将新建400平方米以上社区办公用房10个。同时,市委还为36个社区全部安装电话、有线电视,配备办公桌椅、文件柜180余套。
2、结对共建,在整合资源上求突破。
奎屯市委着眼于服务到位、引导到位,坚持纵向推动与横向联动相结合,在社区资源的整合形式、整合区域和整合内容上求突破。在整合形式上,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协调会等机构,并依据各自的活动形式,进一步整合党内服务力量、社会服务力量和群众服务力量。在整合区域上,既注重对社区单位资源进行整合,又注重共享跨区域单位的资源。市委将36个市属单位党组织与36个社区党组织结成“一对一”共建对子,各社区又与辖区单位结对共建,实现社区资源全覆盖。在整合内容上,围绕打造和谐社区,突出抓好智力资源的整合,采取外引内联、上派下选,下派36名市属单位优秀后备干部下派到社区挂职副书记,为各社区广泛开展社区服务、搞好社区教育、培育社区文明提供智力支撑。
3、健全服务网络,在挖掘潜力上求突破。
奎屯市在5个街道建立了党员服务站,36个社区建立了党员服务分站,从提高社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出发,广泛开展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结对帮扶”活动,3644名在职党员组成了党员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保绿养护服务队、医疗保健服务队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157支,围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法制、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经济等8项
重点工作,以“为民、富民、安民、乐民、便民、育民”为工作着力点开展“一人一岗”活动,通过开展美化环境、健康普查和义诊、实用知识培训、相关业务资询、慰问老党员等专项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普遍赞誉。
二、突出创建重点,打造品牌项目
1、以服务社区为主题,创建文体型社区。
为营造文明、温馨的社区氛围,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金桥里社区党支部每年都要召开多次社区文化工作联席会议,邀请市文体局、街道办、驻区各单位领导、居民代表参加,安排部署本社区的群众文化工作。踊跃参加社区举办的冬季长跑、迎春文艺演出、“五一”社区运动会、庆“七一”文艺演出、“八一”慰问子弟兵联欢演出、“十一”广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等活动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据统计,现在社区每年固定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就有20多次。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先后在社区成立了秧歌队、舞蹈队、合唱队、太极拳队等文体队伍。利用社区的地理优势,以市政府大楼前的团结广场作为社区文化平台,举办的春夏秋广场健身舞会,成为全市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每年的200天中,每晚都有免费舞会,成为奎屯市夜晚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社区月月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活动,春夏秋季天天有活动的良好氛围。党支部还根据奎屯市区域文化较发达这一特点,成立了戏剧票友队、豫剧演唱队等群众性业余文艺团体,邀请市文化馆的教师对这些群众业余团队进行辅导,利用这些文化活动载体,把对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融入其中。同时,积极推进“文明楼院”、“五好家庭”创建活动,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守法律在社区蔚然成风。近几年,社区各项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该社区呈现出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环境优美,安定祥和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2006年4月由国家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共同命名团结街金桥里社区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2、以维护社区稳定为主题,创建服务保障型社区。
绿洲社区是破产企业集中地,社区居民存在“离退休人员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人口多、残疾人多、享受低保人员多”“五多”的问题。社区党支部提出“用心服务、细微服务、上门服务、随时服务、全面服务”的理念,从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义务服务,经常为他们打扫卫生,买米买面送油,使他们得到了有效的照顾,无忧的生活;社区两个林带没人浇灌,党员自发的给林带浇水,对林带进行管理;社区的水管线漏水,党员们立即行动,查找漏水处,及时的修理;社区的卫生垃圾死角,党员们及时清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危房改造中,社区党支部积极的做居民的思想工作,逐门逐户的进行登记,保证了危房改造的顺利完成。通过
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情,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体现,社区成了居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贴心人。
3、以实现再就业为主题,创建有下岗无失业型社区。苏瓦特社区党支部依托社区内工矿企业多,用工量大的特点,积极与社区企业取得联系,掌握用工信息,达成用工意向协议,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就业服务卡,积极推荐介绍就业岗位,举办下岗失业技能培训班,采取“三个主动”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一是主动深入下岗失业人员家中,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和他们做知心朋友,做到“六送”,即送政策、送观念、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送爱心。二是主动帮助有自谋职业愿望的人在社区创办各类便民服务网点,实现灵活就业,帮助他们协调办理有关事项,提供服务。三是主动深入辖区单位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宣传,使他们积极配合社区搞好再就业工作。近三年来,苏瓦特社区有2617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实现就
业再就业率达到了100%。2004、2006年被奎屯市评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工作站,2005年被伊犁州评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工作站。
4、以体现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创建党员示范型社区。“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服务在社区”,这是东绣苑社区党支部用心培育的“社区共产党员服务店”,提起“党员服务店”,社区居民无不交口称赞。共产党员服务店向社区三千多居民郑重承诺:以共产党员的名誉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区全体居民尤其是为社区的困难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特困人员提供低偿、无偿服务。几年来申报命名挂牌“党员服务店”的党员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梁胜钻医疗服务店和张爱斌修理部两个店,又增加了赵永知缝纫洗衣店、刘辉便民药店、张得江修鞋磨刀店、李加春粮油副食店、周丽霞幼儿服务园。2006年以来社区共产党服务店累计为7767人次提供便利、快捷、灵活、周到的服务。现在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看病、保健、修车、买药、缝纫、洗衣、托幼等服务,而且价格便宜,服务热情周到,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称赞。
5、以交流谈心为主题,创建扶贫帮困型社区。
湖兰布拉克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社会各种矛盾的交织地,社区居民群众常遇到生活和工作的问题,邻里间经常闹矛盾。社区党支部通过走访群众,与群众座谈,寻求解决改善邻里间关系的方法,开辟了“谈心角”,让党员和居民将不顺心难以解决的问题倾诉出来,由党组织帮助解决。61岁的党员曾玲慧,家庭生活困难,又有疾病在身,曾大妈来到“谈心角”倾诉苦衷。经过谈心,社区党支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多次到家中探望,把曾大妈当做自己的老人来孝敬,关注她的衣食住行,每逢节假日,都会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送去
党组织的关心和祝福,还积极为她申请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老人逢人就夸:“还是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社区居民王付合,由于家境贫寒,眼看考上大学的孩子却没有经济来源无法报到上学,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了“谈
心角”,把心中的苦楚向社区党支部倾诉,随即党支部经过走访调查,把这件事摆上了党支部的重要议程,召开支委会,讨论帮助解决的实际办法。当党支部把4000元钱送到王付合手中时,他满脸泪水激动的说:“是社区党支部救了我的孩子,你们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啊”。社区“谈心角”的开设,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成为社区居民诉说苦闷、化解矛盾、扶贫帮困的“贴心角”,架起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连心桥。
6、以增进感情为主题,创建关爱型社区。
穗丰园社区居住着30多个单位的居民,现代忙碌的生活节奏,湮没了人与人之间的寒暄,凝固的混凝土也冷却了邻里之间原本温暖的情谊,但人的心中对这种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还是非常渴望的。为增进邻里间的了解,建立起相识、相知、相信、相近的新型邻里关系,搭建一个宽广的交流平台,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穗丰园社区党支部在小区举办了一场以“设百家宴、展百家风采,纳百家言、谋百家事”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百家宴”活动,100余户300多名社区居民、辖区单位职工、在职党员参与了活动,活动年龄最大的居民70岁。面点、沙拉、炒菜、煲汤、凉菜等20余种100余盘,大家相互品尝,亲如一家。一道道溢满浓情的拿手菜,打破了邻里之隔,温暖了人们的心灵。人们不仅品出了百家菜的美味,还找回了渐渐淡漠出记忆的浓浓的邻里情谊。居民们围绕怎样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和谐小区建设,畅所欲言,居民们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以前
总是铁门一关,互相之间不了解不关心,感觉挺孤独的,这回都认识了,互相之间也有个照应,真好!”
三、探索创建形式,丰富品牌内容
奎屯市坚持以满足党员群众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为目标,既注重传统载体的深化,又注重特色载体的提升,更注重新型载体的构建,为社区党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功能和引导功能提供平台。在服务对象上,进一步放大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的服务功能,由为社区弱势群体服务拓展到为全社区、全体居民、驻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实行“社区搭台,行业唱戏,无偿联系”的管理模式,围绕丰富品牌创建内容,广泛开展“党旗飘扬在社区”、“文明楼栋”、“未成年人教育模拟法庭”、“入户承诺签约”等系列活动,加大了“爱心”超市建设、文明社区创建、平安社区创建和科普进社区建设等工作力度。2004年海纳尔社区、同济里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社区;2005年芙蓉里西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静安小区,海纳尔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科普示范社区、自治区级十佳调解委员会;2006年东轩苑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社区、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金桥里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科普示范社区。奎屯市围绕建设和谐社区目标,立足长远,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注重规范,完善机制,“一居一特”品牌特色社区创建活动活跃了社区党建工作,使社区成为居
民工作的助手、生活的帮手、服务的巧手,“品牌社区”呈遍地开花之势,描绘了一幅和谐奎屯的优美画卷。
2.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篇二
质量立院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
坚持院领导行政查房制度。张院长说,医疗质量是医疗工作的核心,要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因此,为了提升医疗质量,医院实施了院领导行政查房制度,每月对一病区或医技科室进行检查,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医疗质量监控,保障临床一线工作更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对于行政查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责成相关部门通过事后协调再解决,并在下次查房时反馈解决情况,取得了显著成效。另外,由医务科牵头,每月组织医疗质量委员会委员、药师等到临床科室、病案室对病历书写质量进行全方位检查,并对门诊处方、临床科室药品的合理使用进行督查,将每次检查结果进行整改和全院通报,并与科室奖金挂钩。同时,坚持每周四下午院周会,及时沟通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及行政后勤保障等有关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鼓励开展和应用新技术、新项目、创造新亮点。医院乳腺中心应用自主开发的分子影像设备,开展ICG示踪光学分子影像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导航,属国内首创。腹部外科和妇瘤科开展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手术和子宫次全及子宫全切术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其根治性及疗效等同于常规开腹手术。胸外科开展了胸腔镜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根治术。麻醉科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和超声引导下硬膜外腔阻滞技术。放射科开展新的消化道口服法、灌肠造影CT检查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新技术,提高诊断准确性。B超开展了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两项技术,提高了肿瘤超声检出率及鉴别诊断水平。肿瘤内科成为广东省首批无痛示范病房。另外,医院还长期致力于拓展肿瘤医疗特色业务,积极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引进的远东首台全球顶尖全新肿瘤放射治疗系统TrueBeam加速器及相关软件应用平台,开展了IMRT、VMATM、IGRT、SBRT等多种治疗技术。这些均为提高肿瘤患者的诊治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张院长介绍说,为了进一步加强医护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医院通过实施单病种管理和开展临床路径,建立了主要肿瘤病种的诊断程序和治疗规范;有效规范处方管理,定期召开处方点评大会,通过处方点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立了粤东首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大力加强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管理,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推广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这些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护质量,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那么对医院进行有效的管理则是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必要保障。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所以,一所医院的发展好坏,全靠院长带领的医院班子的科学决策有效管理。
管理强院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学科品牌。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医院本着“突出重点、发展强项、扶持特色”的宗旨,打造学科品牌,强调肿瘤的单病种管理,医院于2009年成立了粤东地区第一个乳腺中心。在学科建设中,既强调多学科交叉,又重视学术与临床协作,逐步形成人有专业、科有重点的格局,在提高医院学术水平的同时,更提升医院医疗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张院长介绍,医院以乳腺癌、食管癌、鼻咽癌三大重点专科为研究方向,近年来学科发展迅速,肿瘤学科被评为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是医院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广东省乳腺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获得立项,成为医院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作为博士点申报的6个方向之一,医院的肿瘤学积极参与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一级学科点的申报工作并获成功,成为二级学科肿瘤临床医学博士点,现为临床肿瘤学博士后流动站。
完善职称评聘机制,实施人才“造血”和“输血”并举战略。张院长说,肿瘤医院积极探索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紧密结合医院实际,以职称评定工作为基础,不断探索职称评聘工作的新方式,逐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度,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修改完善了《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聘任高一级职称评审方案(试行)》,使聘任工作制度化、数字化,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力争公平。并将科研业绩引入职称评聘机制,与职称评聘挂钩,激发员工科研的积极性。另外,医院实施培养和引进并重的人才战略。一方面加强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快自身人才培养,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优秀的医生赴美国、英国、日本和香港等国际一流的肿瘤研究机构和顶尖院校进修学习。创新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通过重点、特色专科或项目的建设提高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科人才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创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工作环境,使各种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进而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层次分明、技术力量坚实、具有创新精神和高水准的团队。这一系列举措就为了张院长心中的那个目标——力争把肿瘤医院建成国内一流,把医院的人才培养成知名专家。
定期举办中层干部管理培训班。通过卫生部党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对医院中层干部进行“医院品牌与文化建设”、“组织行为学”、“医院中层干部领导艺术”及“团队建设、管理沟通和执行力提升”等方面的授课,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讨论,使医院管理人员接受了全新的理念,掌握了必要的技能,适应了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了中层干部的素质和执行力,进而实现医院的愿景。
科教兴院,科研促进临床。张院长介绍,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建立了有关患者信息及疾病信息的数据库,并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肿瘤资源标本库,它将通过获得、储存和提供肿瘤标本和血清给研究者,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标本资源和信息支持。这两大数据库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优化科研环境,使科研促进临床的发展。近年来,医院获得了广东省乳腺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立项,建立了病种较为齐全的肿瘤资源库。共承担973项目分课题、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共206项,资助额超过1396.5万元,发表被SCI收录论文30篇。另外,医院还不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不同时期科研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制定和修订了医院科研管理办法和科技发展规划,其中出台了《医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旨在培养更多的杰出青年科研人才,促使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早日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该基金项目针对医院青年员工,不限科室,让每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每年资助3~5人,金额达每人3~5万,这在全国医院中都是比较少见的。张院长说,为了保证客观反映每一个基金申请人的实际水平,聘请外地外院专家组盲审打分,同时全程监督。最后严格按照考核分数排队,择优给予资助,并将结果及时公示。
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医院环境
肿瘤医院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构建和谐医院、和谐医患关系为纽带,以人性化服务为目的,以人本管理为手段,全面规划、创建医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象文化、组织文化,推动医院科学管理。
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张院长一直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贯穿到医院的每一项工作中,重视社会效益,开展公益项目,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为此,针对肿瘤患者的特性,医院成立了疼痛科,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调整医疗布局,把门诊楼的4~5层改造成病房,缓解患者住院难问题,并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后勤支持能力。医院成立了肿瘤诊治救助专项基金和“恩倍思”鼻咽癌救助基金,为贫困患者提供帮助,还针对一些病种建立了相应的联谊会,如针对乳腺癌,建立了“伊康会”乳腺癌病友联谊会;针对结直肠癌造口的患者,建立了造口患者联谊会;针对喉癌患者,拟成立“新声会”,并组织为喉癌术后患者举办“发音训练”活动。在这些联谊会内,患者之间相互鼓励,彼此之间相互打气,从而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出院患者的随访工作,实施家庭病床、日间病床和镇痛等人性化服务,倡导和支持汕头市红十字会“生命之光”联谊会患者康复活动,并为其提供办公场地和活动经费,形成了“综合、全程、无痛”的办院特色,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医院环境。
关注员工生活,共享医院发展成效。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全院职工的努力和贡献,二者是休戚与共的,因此,要营造和谐的医院发展环境,倡导人本主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医院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在医院中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推动医院的长足可持续发展。张院长说,肿瘤医院医务人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使医院取得了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在考虑医院发展的同时,注重关心职工的生活,让职工在为医院做贡献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让职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随医院的发展不断提高。为此,医院已通过调整奖金分配方案,不同程度地提高全员的奖金水平,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职工休假、就餐、交通、通讯及住房补贴等基本福利待遇落到实处,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
一所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优秀领导班子的集体贡献,更离不开一位优秀院长的卓越管理才能。作为我国著名的肿瘤学专家,张国君院长不仅在乳腺癌研究与治疗,以及光学分子影像学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应用研究方面有独特建树,同时还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分课题、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广东省自然基金等10项科研基金,是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肿瘤学的学术带头人。发表论文及著作近7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国际顶尖杂志如Nature Medicine、Nature、Nature Protocols、PNAS等,发表论文被引用次数逾700次。受邀撰写英、日文献综述10余篇,参与编写英、日和中文专著4部。并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委等多个学术职务。2009年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篇三
着眼发展,立足创新,构建泰州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坚持“创新、实用、高效、经济”的原则,本着投入少、见效快的宗旨,历时四个多月,构建了由十六个子系统组成、具有十二大特色的泰州数字化城管平台。
(一)创新建设模式 整合共享资源
本着“以人为本,着眼发展,科学实用,安全可靠”的建设思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泰州实际,开拓创新,整合资源优势,提出了“企业投资、政府租用、专业服务、利益双赢”的建设模式(以下简称“泰州建设模式”),历时120多天构建了具有泰州特色的节约型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创造了数字化城管的“泰州模式”和“泰州速度”。
“泰州建设模式”有效整合了政府、电信网络、信息、监控、管网铺设、机房配置、技术人员等各类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政府投入,减缓了财政压力,压缩了人员编制;实现了平台建设又好又快的目标。仅与公安、国土的资源整合就节省了建设费用千余万元。
(二)完善指挥体系 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健全市级平台机构。建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在市政府和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协调下,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监督与评价等日常运行工作。二是建立“监”“管”分离的管理体制。结合泰州实际,将中心内设处室呼叫中心扩建为监督大厅,将派遣处和跟踪协调指挥处整合成指挥大厅,创建了“监督”和“指挥”两条轴线平行运行的管理体制。三是完善二级指挥的运行体系。按照精细、快捷的工作要求,在现有36家二级平台基础上,将平台网络不断向下延伸。截至目前,已建立三级平台23个、四级平台8个,实现了从二级到三级、三级到四级平台的直接传输,缩短了传输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打造系统特色 优化运行体系
泰州数字化城管建设中着力打造系统特色,优化系统功能。目前已具有多渠道案件受理、部件在线更新、监督员越界和超时提醒、案件立案超时短信提醒、异地容灾备份、专业部门二级指挥派遣等12大特色功能,为系统安全、准确、快捷运行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系统运行体系上,建立了“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考核、四级联动”的运行模式。
两年来已先后接待了浙江、山东、贵州、福建、甘肃、江西等八个省近60个城市的学习考察,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2009年10月数字化城管的“泰州模式”和“泰州速度”荣获中国城市论坛颁发的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同年,泰州数字化城管系统荣获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颁发的2009中国GIS优秀工程铜奖。
多措并举,健全机制,高效运行数字化城管平台
自平台2008年7月21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如何保持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两年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健全城市管理责任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平台高效运行。
(一)明确职责,规范城市管理行为
为强化城市管理,规范城市管理行为,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规范建设和高效运行,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请政府出台了《泰州市市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和36个专业部门(单位)的职责以及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规划、建设和数字化城管处置的原则,有力地保障平台高效运行。
(二)堅持市场化运作,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对参与数字化城管的36个专业部门(单位)明确每年年初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应急服务维修队伍,签定目标责任书,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购买维修服务,构建权责一致、职责明确、行为规范、处置顺畅的应急处置机制。
(三)改革资金运行模式,建立资金使用协调运转体制
改革资金运行模式,精简资金运行程序,减少资金运行环节,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建立“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专业部门专款专用、数字化城管部门核准确认、财政部门检查监督”的资金使用协调运转体制,确保数字化城管问题及时处置率、及时结案率的提高。
(四)完善奖惩考核机制,健全综合评价体系
提请政府出台了《泰州市数字化城管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办法》和《泰州市数字化城管长效综合管理考评标准及计分细则》,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内容细化成12个方面内容,量化成107项具体指标,作为指导城市管理的标尺。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管理责任具体化,推行责任保证金制度。建立市、区两级双向考评机制,每月一点评,市政府于年底依据考评等次予以奖惩兑现。此外,开发手机版的综合评价系统,让有关市领导通过手机查阅,了解城市管理全局和现状。同时,聘请市作风办工作人员进驻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对各专业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
(五)实行通报公示制,建立社会监督体系
每月中旬,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文件的形式对各专业部门(单位)上个月度案件处置情况及得分排名情况进行通报,并将此结果在《泰州日报》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主动进位,强化服务,打造为民服务品牌
坚持服务理念,以打造“百姓城管”品牌为主题,以“天天干净、处处整洁”为目标,主动协调36个部门(单位),积极开展“做小事行大爱”等活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一)畅通渠道,为民排忧解难
建立舆情信息综合搜集机制,畅通88012319热线、网上投诉等10个信息渠道,让民有所呼、有所诉,初步形成了政府与市民的良好互动局面。两年来,投诉受理率、反馈率、回访率均为100%。公众广泛参与机制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城市管理问题难以找到责任主体,老百姓诉说无门的尴尬局面。
(二)主动沟通协调,及时解决疑难案件
按照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以解决城市管理中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建立了数字化城管疑难案件分类处置运行机制。根据各阶段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每周确定1-2家走访对象,开展相互工作交流、专项问题协调以及多部门协商活动;牵头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及时协调相关矛盾,理顺体制关系,落实责任主体,根据“重点问题快速处置,一般问题有效处置,简单问题现场处置,疑难问题集中处置”的工作原则,一大批长期影响市容环境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三)亲民便民,从我做起
4.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篇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年来,学校探索出以“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为基本内涵的“自主德育”模式,以学生自律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生自治管理机构,涌现了自治管理、关爱行动、活动文化、健康促进、“五好少年评选”及“人人争当升旗手”等德育品牌。如今该校已声名鹊起,再次吸引教育界、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该校不仅教学质量进入一流名校行列,而且探索出“自主德育”经验,让校园成为莘莘学子的幸福家园,学生在这里健康成长,张扬个性、发展潜力、收获成功,成为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
学校自主德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充分挖掘学生自主管理潜能,对过去僵化教条、说教式、警察式、保姆式的德育形态进行改革、创新,其成功的做法深受学生欢迎。这就是教育领域的科学发展观,并已成为该校一面鲜艳的旗帜。“大外自主德育模式”概括起来就是“4588”。“4”,就是四个德育目标: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5”,就是五个突破方向:自主式德育、体验式德育、养成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8”,就是八大学生自主管理机构:团委、学生会、学生自律委员会、校园之声、健康促进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大众爱心协会、红十字分会;“8”,就是八大德育活动平台:自主管理、健康促进、班级文化、社团联盟、爱心行动、文体活动、同伴交友、自主评价。
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体验成功
学校育人,德育为先。当代中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发展兴趣和特长。按照国家课改新要求,根据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需求,该校凝炼出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得法养习,自主自立”办学理念,提出了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新人。
据介绍,“自主德育”模式的内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的德育形态,鼓励和引导学生接受理性的自我指导,对自己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培养优良思想品德,克服不良习性,提高他们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实行全方位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使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自主德育四大目标是: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
“把校园还给学生,让校园洋溢诗情画意;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涌动生机活力。”这是学校教师的共识。多元化推荐、评价学生,让他们人人争当升旗手,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一个方式。在“自主德育”模式里,学生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判断。学校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如同学们自主组织英语节、体艺节等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但不能使时间跨度较大,学生投入精力太多;学生在参加校外活动中,学校提前做好学生保护工作。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该校拥有一支作风正派、管理有方、乐于奉献、精明强干的班主任队伍,对学生“严格管理,严而有爱,严而有方”,保障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学生活动搭建平台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给学生一点压力,让他们自己去承担;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近年来,该校打造了八大活动平台,让“行为自律、活动自主、管理自治、生活自强”成为莘莘学子的行动纲领。
【自主管理】
该校有八个学生自主管理机构。每天早上,学生礼仪队在学校大门口,把最美的微笑和亲切的问候带给全校师生;学生自律委员会干部,认真负责地检查学生出勤和仪容仪表规范情况。课间,“环保卫士”在教室校园里督查,禁止乱丢垃圾、提示大家保护花草树木,确保环境卫生。中午,学校广播站播音员用甜美声音播报 “当天学风点评”等 校内新闻,贴近学生生活、心灵,深受到大家欢迎„„从班级管理到日常行为习惯,从学习秩序到课间纪律,从环境卫生到教学设备管理,都由学生自己管自己,展示着该校学生“我选择,我承担,我发展,我奋进”的自主自律精神风貌。
【班级文化】
走进学校的每个班,你都会发现学生自己设计的班牌、口号和班训。“创特色班级,树优良校风”,全校近50个班级都开展了创特色活动。各班定期举行辩论会、晨会课、班团主题活动课,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自我教育。学校开展以“十大常规”(校风、两操即广播操眼保健操、大课间、课堂常规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班级考核,培养同学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变他律为自律。而“班级文化建设大赛”,则激发了学生爱班级、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的一片赤诚,温馨而富有个性的教室,展现了学生多彩的生活、丰富的心灵世界,也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爱心行动】
学校有一支青年志愿者队伍,他们利用休息日到社区街道、养老院、县新世纪广场等地,开展爱心宣传、便民服务活动,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问题生,“关爱就在身边”,学校有一个“三加一”帮扶模式,即一个贫困生有一位责任导师、一个优秀学生、一个德育管理干事来共同参与帮扶转化工作。
【文体活动及社团联盟】
“五四”青年节、“英语节”、“体育文化艺术节”是学生展示才艺、增强体质、增加知识、提高国际理解的重要途径。“校园之星”,莘莘学子一展青春风采;“圣诞英语文化周” 多彩的节目,使每个班级、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洋溢了浓郁的“异国”情调;丰富的社团文化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校园班级歌咏比赛、班级篮球赛、足球联赛、国学经典诵读、作文赛等学生自行组织的赛事,更是搞得红红火火。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年的运动会都由学生负责,从建立组委会、编制秩序、准备器材、裁判安排等都靠学生自己。学生们还相继自建了20多个社团,其中,该校的情景作文文学社、科技创新社,闻名县内外,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健康促进与同伴交友】
为帮助学子排解成长中遭遇的困惑,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定期对学生进行预防心理问题辅导,并首批成为成都市心理健康示范校,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关心他人、面对各种压力,怎样去挑战人生。今年9月,学校开展“同伴交友”活动,对首批10名自愿者进行培训。“阳光驿站”心理辅导室唐安定评价,指导学生开展同伴心理咨询的好处在于同龄人之间的共同点多,所以同伴榜样比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彼此的帮助更能被接受。
【自主评价】自08年开始,学校在“五四”青年节期间进行“五好少年”评选活动,通过自荐和海选,已评选出两届“五好少年”。他们中有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爱心少年;有孝敬长辈,尊重邻里,诚实守信的孝心少年;有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勤奋少年;有家境贫寒或自强不息的自强少年„„从评选“班级五好少年”到 “年级五好少年”,最后评选出全校“五好少年”,全校学生积极争取,表现出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青春风范。
阳光少年多元发展健康成长
给学生适当的自我发展空间,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让也们在校园中阳光成长,该校涌现了一批批志存高远、富有创新精神的阳光少年。“你们学校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进行了教育改革的创新。”这是全国教育专家考察团对学校的高度评价。
5.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篇五
近年来,我校以“校风优良,特色明显,社会认可”为办学目标,以“热爱学生,乐于奉献,业务精通,善于协作,勇于创新”为教师培养目标,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多种能力,增强体质,发展特长”为学生培养目标,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创新教学常规管理运行机制,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加强领导,严格实施制度化科学管理。
1、学校以责任制考核管理为基础,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本着“抽象变具体,无形变有形,有形变可行”的原则,层层量化分解,订出各项详实可行的责任制,对每项指标都附加具体的考评细则,将工作量、成绩、考勤、常规考核等计算方法与分值比重等印制成书面材料,做到人手一份,使制度具体化,可操作,也使学校教学工作都有章而依,责任到人,消除了教师的顾虑,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很大程度上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具体的考评内容,完善严格的考评过程,再加上公平合理的考核结果,使全体教师心服口服,也使学校管理实现了由模糊评价到量化考核的转折,变“评”优为“算”优。
2、学校领导实行“分组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学校领导除了学校基本分工外,还实行“分组责任制”,具体负责各年级的教学工作。每个校级领导蹲一个年级,每个中层干部包一个教研组。作为年级负责人,分工领导要参与到年级和教研组的具体教学活动中,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师资的配备到常规检查、日常检测、教学质量分析、教研活动的开展都要全程参与,决不做“旁观者”,分管年级、蹲点教研组的成绩也列入领导工作业绩中。
3、加大奖惩力度,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奖征的目的在于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我校先后由教代会通过了《课时津贴发放办法》、《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奖惩条例》、《毕业年级奖惩方案》、《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考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办 1 法,并已付诸实施。
二、重过程,抓结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㈠倡导教师的竞争与合作,让教师在互助交流中共同成长。
1、倡导教师树立“向外竞争,向内合作”的意识。我们学校初中班额多,同年级教师之间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弊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责任制计算中实行“学校内部不相比,单班单科比全区”的办法,倡导教师树立起向外竞争,向内合作的意识。竞争时,不能“鼠目寸光”,要把目光放远,与全洛龙区兄弟学校平行班竞争。合作时,也不能“藏着掖着”,要团结协作,取长补短,诚心交流。
2、开展以教学为中心,自我反思为形式的多样化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县、市、省等地参加培训,以此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快研究型教师群体建设的步伐。
3、通过开展听课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①教研课,教师先报告教研课题、授课内容,教师有准备上课,上课结束后组织教研组教师听课。②推门课:事先不通知教师,随堂听课,听课后将意见反馈给教师。③同课异构:教师全员参与,同年级同学科同授一节课,现场讲课现场评分。这些听课活动使教师既看到差距与不足,又能找准努力方向,促进自我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4、合理调配教师资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针对我们初中教师年龄差异大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不同层次要求。新教师在同学科教师的帮助下,要达到“三多”,多讲课、多评课、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尽快成长。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承担学校重要的教学任务,老教师则尽量从各个方面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从而让老中青教师发扬个性,各展其长,共同发展。
㈡抓实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强化教师“备、批、改”,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在教师的备课中,我们坚持发挥教师创造性,注重教学案的实用性,细化备课 2 要求,使全体教师的备课达到“三备十有”的要求。在备课中,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超前一周备课,不备课不准进课堂。同时,依据新课程标准,认真落实“三维”目标,抓好“创境——探究——总结——练习”的备课模式,要求教案既体现模式精神,又注重实效性,做到:一了解教材结构,理清教路;二找准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三体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四坚持写教后反思,反馈教学信息,总结教学经验,使课达到常备常讲常新。在作业设置方面,做到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力争形式多变,内容实用,数量适中,批改及时,学校倡导和鼓励教师分层次留作业的做法,保证作业的实效性。学校还加大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一方面学校领导坚持做到随堂听课,随机抽查班级常规管理与教师的“备、批、改“工作,有时查一个年级,有时查一个班,有时查一科,每次检查都做好记录,并在周例会上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另一方面教导处坚持实行“教学常规月检查制”,并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对存在问题的科目、班级、教师限时整改。
2、狠抓学困生转化及“边缘学生”教育工作。初中部各年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学困生、边缘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哪个班级有哪些学生被列为学困生,哪些学生处在及格、优秀边缘,对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包班领导要心知肚明。在班级检测时,重点抽查这些学生的试卷,与任课教师一起探讨对他们的帮扶措施,同时要求教师做到“四优先,五跟踪”。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测试跟踪,学生跟踪。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领导、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帮扶制度,力求使这部分学生有教师的热情辅导,有领导的随时督导,有家长耐心教育,缩短各班各科优秀生与学困生的成绩差距,促进“边缘学生”向高层次进步,从而保证合格率,提高优秀率。
3、以集体备课为基础,加大对单元教学的检查力度。我们注意引导教师处理好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各科集体备课做到“五个统一,三个结合”。“五统一”即教学目标统一,对重点、难点的认识统一,重要的例题与练习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单元过关检查试题 3 统一。“三个结合”即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的结合,口头反思与书面反思的结合,改进计划与全体实践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集众人智慧,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在教前、教中、教后不断地修改和充实教案,做好个人备课。在单元过关上,学校采用各科独立过关检测和全校统一过关检查相结合的形式,每一单元在各备课组分别进行检测的基础上,月检测、期中、期末检测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进行集体检测,从而在各个阶段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督导意见,做到减负不减质。教师在测试结束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并按“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四项评价指标评价到教师、学科组、班级,做到充分了解学情,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在单元过关基础上,学校在每次期末考试中加强质量分析,目的是为了弄清教学现状,增强指导效果,进行科学调控,提高教学质量。这样通过分析比较,寻找出造成教学质量高或低的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为下下工作奠定基础。
三、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健全教科研的有效运行机制。在教科研工作中,我们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力求做到“三个到位”,健全教科研有效运行机制,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组织到位。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教科研领导小组,下设各学科教研组和教改课题实验小组,由思想业务素质高的中青年教师任组长,校长、副校长亲自参与课题实验研究过程,经常深入班级听评课,保证教科研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
2、规划到位。针对本校实际,参照各级教科研部门的研究规划,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指导教师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引进、开发省市级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3、管理到位。⑴学校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教师教学研究工作考核细则》、《教改实验评估细则》。同时狠抓了集体备课制度、教科研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教改实验奖惩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等五项制度的落实。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改实验时,做到有计划、有专题,有记录,有总结,针对性强,力求次次研究有突破,项项实验有成效。⑵学校 4 以“活动”为切入点和支撑点,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引导教师“真教真研”,学校先后开展了“改评课为议课”、“教研主题专题化”、“教研资源的积累”、“撰写教学反思”等教研尝试活动。为了避免教研流于形式,每次教研,领导身先士卒,带领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每次教研组布置教研专题,提供教研内容,然后教研组长参与备课并指导,教研活动结束,交活动记录。通过由领导带领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既增强了领导的业务素质,又提高了教师真教真研的意识。这一系列教科研工作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创新效果:经过教学创新改革,学生在学风、教师在教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五校”联考中,初一年级总分取得第一名,初二年级取得第二名,为学校争了光。
信息化管理:我们的创新措施发布在学校网站上,供老师学习改进。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以上只是我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努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洛阳市第十二中学
初中部
6.打造特色品牌 篇六
服务科学发展
——芜湖海外联谊会工作回眸
编者按 :
近年来,芜湖海联会在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 下,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战 略需要,积极响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
以及“两岸融合、拥江发展”的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主动作为服务科学发展,打造活动品牌,彰显工作活力,被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
表彰为“海外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服务发展篇
芜湖海外联谊会成立于 1995 年 10 月 22
日,由芜湖各界人士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自愿组成的、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非盈利性社 会团体。
由中共芜湖市委统战部主管,现有理事单位 213 家。
海外联谊会是新时
期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发展的组织形式,是开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依托,是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和港澳台海外各界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
芜湖海外联谊会始终秉承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不断创新 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提高海外统战工作服务经济实效,有力
推动了全市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
坚持每年年会、会长会等例会开出特色,以会招商
芜湖海外联谊会自成 立以来,一直坚持每年年初全体理事年会和年中会长会的例会制度,同时力争每
次例会都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主题,打造一个亮点,通过三个一的会务模式,使各种例会很好的切入全市经济工作大局,有力地提升了芜湖海外联谊会工作的 影响力。
2009 年 2 月 14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在江苏无锡举行了盛大的 2009 年年会 和“安徽·芜湖投资环境恳谈会”,会议特邀 50
多位台商和外商参加了会议,香
港新界总商会、世界华人华侨总会等 30
多个海外组织发来了贺函、贺电。2010 年 3 月 11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利用 2010
年年会在碧桂园凤凰酒店召开契机,响 应市委、市政府“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号召,充分发挥海联会资源优 势,特别邀请了上海卢湾海联会常务理事一行 10
人参会,市发改委领导在会上
深度解说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会后这些企业家参观考察
并与部分县区进行重点对接洽谈。
为充分发挥芜湖海联会理事单位的资源优势,做好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 服务工作,芜湖海联会利用 2010
年会长会议 6 月 3 日至 5
日在浙江宁波隆重召 开的契机,召开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市四大班子领导及部分海 联会副会长与近20
位宁波客商共 60
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市招商
局局长谈祚龙作了芜湖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招商推介。
2011 年 2 月 14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在浙江平湖召开 2011
年会,利用年会
契机,召开专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推介会。上海均瑶集团等 44 家沪、浙、苏知名企业家应邀参加推介会。市四大班子领导及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载体单位负责人共 80
余人出席会议。2011 年 9 月 2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在芜湖
升辉西方财富大酒店举行闽商进芜湖暨海联会 2011
年会长会。来自南京和合肥近30
7.打造特色品牌争创一流学校 篇七
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统筹安排各项资源,稳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管理和应用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学校搭建了骨干万兆,千兆至桌面的高安全、高性能、分级管理网络平台,校园全都实现无线覆盖,为信息技术在各部门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学校多年来致力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通过分析各专业特点,不断加强学科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同时建立了导游檀拟、烹饪演示、服装CAD、电脑美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了多媒体录课室。所有班级教室建设了竟业达多媒体交互系统,彻底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申使用信息技术的被动局面,多名教师在国家级和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学校自建资源库已初具规模,在专业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现已申请并实施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和区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资源库建设”,同时借鉴企业ERP管理,整合现有资源,与企业联合开发了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各部门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管理透明度和管理效率,实现了全员化、层级化和信息化管理。
8.打造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 篇八
库伦旗扣河子镇中心校
人有个性才显魅力,校存特色方具品位。学校特色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的抓手。多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突出特色,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我校坚持依法立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以校为本,以生为本,以科研为先导,教科研一体化。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彰显学校特色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关于特色学校打造的探索与思考和大家作一些交流。
一、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提高班子整体素质
我校组织机构健全,以年级组办公、教研组并存为管理格局。工作中,校长率先垂范,带领班子成员与时俱进,深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全面了解素质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模范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了一整套切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各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以身作则,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工作脚踏实地,办事民主公平,每位班子成员都能创造性地完成所分担工作。学校有长远的办学目标,又有阶段性工作计划和督促检查制度,实行班子议事例会(每周一)制度,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突出工作的时效性,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学校一切大事由民主决定,群力群策,充分发挥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形成了全校上下齐唱“共建和谐校园曲”,共打“提升办学品位牌”的和谐氛围。
二、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师生学习生活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2007年10月,我校2069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新购置80套教师办公桌椅、50套会议桌椅和700余套学生桌椅。各教室都安装了树脂黑板和壁报黑板,办公室安装了有机玻璃图表板。新建汉白玉旗杆座并购置了白钢自动升旗杆及白钢与“与时俱进”雕塑,新增校园硬化面积8000平方米,新建花墙、铁艺墙各300延长米、建20平方米花岗岩校门牌和电动大门,安装路灯10盏、装饰灯12盏。种植草坪2000平方米,在草坪中栽有具有祥云图案的水刺墙、具有花瓶图案的侧柏墙造型。移栽花卉10000余盆,栽种各种草本花卉3000平方米。移栽侧柏、塔松、云杉、丁香等大树80棵,球形树30棵,白杨树120棵,金丝柳40棵,垂榆40棵。各种绿化带、花圃、草坪星罗棋布般分布在校园内,从校门口到校园每一个角落,处处绿树环绕,鲜花娇艳,碧草如茵,与校园建筑相映成趣。真正做到了校园的“六化”(即硬化、绿化、香化、美化、亮化、净化),并做到时时有人护,处处有人管,精心打造花园式的校园环境。
近年来,我校坚持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手抓,在不断完善校园自然环境的同时,努力挖掘校园的人文元素,促进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整合与和谐发展,打造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营造“草木劝学,墙壁说话”的育人效果,让师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一是营造了浓郁的标语文化氛围。把营造标语文化氛围与建设书香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各教室、办公室、图书室以及在校园的
每一处醒目位置,校道门口、楼梯口都标示了读书名言警句,书写标语、警示语各20条,悬挂名人画像117幅,建60平方米伟人语录牌和21平方米教育方针展示板各一个,建9平方米伟人语录展示板5个,建文化墙30平方米,让师生时刻与名人对话,感受书香校园的魅力。二是统一学校形象标识。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树、校花等。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使师生参与形象标识图案的设计,理解校训、校歌、校风、学风的意义,加强了全体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并将校徽、校训、校风、学风等内容宣挂在明显位置,体现我校校园精神。出版校报《新一代》、校刊《白杨》,充分显示了我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特点。
三、加强业务培训,打造卓越的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很多,业务培训是最有效的一种。我校以爱护和尊重为基调,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教师在各种培训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1、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是强化教师理论学习,每周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以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方法为基本内容。此外,学校购进优秀的教育专著,分发到各教研组,供教师学习用,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万玮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等,以做到读书明智。
2、同伴互助,开展“一帮一活动”
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我校实行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队子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从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辅导、论文等方面耐心指导,进行传、帮、带。
3、夯实教师基本功,开展“烛光杯”大赛
2006年7月,我校成功开展了扣河子中心校首届“烛光杯”(2006)教师基本功大赛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接下来,又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开展了第二届、第三届“烛光杯”教师基本功大赛。这项活动规模比较大,除少数几名老教师外,符合条件的所有教师均参加比赛,基本功大赛内容全面,展示教育理论与学科基本知识、计算机技能、教案、说课、评课、备课、课堂教学、课件制作与运用、课后反思、钢笔字等十个项目的基本功水平。三届“烛光杯”大赛分别历时110天、85天、89天,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新课改理念下当代教师的风采,为我校青年教师提供了锻炼自己的广阔舞台。每年一届的“烛光杯”大赛激发了广大教师学习的热情,达到了“以赛代训”的目的,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另外,通过实行公开通过课制度,开展大型听课周专题活动,家长开放周活动等形式,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四、强化教学管理,创新教学常规。
为了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学校从强化教学管理入手,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和学校常规工作,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每周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每周至少写一次教后反思记录。③每月向教研组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向备课组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④每学期至少上1节公开课。⑤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或经验总结。⑥每学期制做一份新课程测试试卷。⑦每学期至少听课30节以上。⑧自觉自学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教学研究,努力创建个人风格和特色。几年来涌现出区、市、旗级教学能手30余名,在2006年教体局举办的“撷英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有9名教师参加,获团体第一名个人分别获一、二、三等奖。2007年在通辽市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中我校8名教师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有4名教师制作的课件分别获“辽教杯”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一、二、三等奖。随着课堂教学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稳中有升。近五年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有350余名同学获奖,教学成绩在全旗统考、抽考中名列前茅。
五、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素质
我校贯彻以校为本的研究策略,要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围绕着我校正在进行的两项国家级课题,人人有自己的研究重点,我校教师的小课题研究,选题具体,注重针对性和操作性,摒弃了课题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重立项轻过程等弊端。在这一点上学校加强了对课题的统筹管理,以中心课题为龙头带动其它课题全面展开,并通过认真的分析找到课题的连结点和贯通处,做到课题间“有机整合”,融会贯通,资源共享,相得益彰。
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重点课题有:《有底限,无上限,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兴趣作文研究》、《分层作业研究》、《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十读十问”读书法》,《课堂中有效互动的实施》,《有效提问研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整理与复习研究》,《小学高年级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方法与措施》,《关于在教学中对学困生辅导的设想》等。其中,《有底限,无上限,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课题研究得到旗局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并于2006年10月27日在我校专门召开《总结成功经验,推广优秀课题》的教学研讨会,并在全旗范围内推广。
六、打造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环境,优化教学手段
如果说富有艺术特色的校园建筑塑造了校园的文化形象,绿意盎然的校园绿化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情调,那么,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则为校园的文化内涵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我校通过完善和优化校园的教学环境,努力打造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构建一流的校园网络环境。近年来,安装组建了 远程教育接收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校园闭路系统、校园无线局域网、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购置会议音响、多台一体机和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形成以服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为主体的校园网络环境,从而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七、从师德师风入手,创建“家长满意工程”
我校以创建“家长满意工程”和落实“师德八项承诺”为重心,坚持把师德工作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时间。对照《公民 6
道德建设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扣河子镇中心校师德师风建设“十不准”》,对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办公纪律、个人修养、教学业务和管理能力的提高等问题,学校领导常抓不懈。由于措施扎实,重视教育,我校从未出现过有违师德的现象和个人,并且由于绝大多数教师能积极发扬“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爱生如子”的精神,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9.打造品牌社区 创建旅游名城 篇九
沙州镇做为国际旅游名城敦煌的城市所在地政府,始终把建设“魅力敦煌、艺术之都”做为工作的出发点,以党建为统领,以“我爱敦煌”教育活动为载体,在社区党建工作中,以打造精品品牌社区为目标,把工作做实做精,为敦煌市旅游名城增光添彩。
一、打造环境品牌,优美生活环境。敦煌市是一个旅游城市,环境如何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品味,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脸面”,因此,沙州镇党委政府把扮靓城市街区,创造干净、卫生、整洁的城市环境做为工作的基点,植绿护绿,环卫保洁,社区巡查,环卫执法,文明劝导,定期整治。数字环卫与数字城管,星级旅游厕所,楼院卫生评比公示栏。
二、打造爱心品牌,关注弱势群体。低保,居家养老,爱心超市、门诊,联心,志愿者服务队,爱心门铃。
三、打造平安品牌,建设和谐社区。信访调处,夜间巡查,技防措施,邻里守望。
四、打造便民品牌,服务社区群众。日常服务,医疗,便民服务,政策咨询,健康保健,心理咨询。
10.打造齐鲁特色文化品牌研究 篇十
一、积极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确立文化品牌
1、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确立文化品牌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东文化产业资源丰富,不仅文化名城、文化古迹众多,还拥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山东文化名城数量位居前列,黄帝生地、孔子故里曲阜,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庙、孔府、孔林已经被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期间,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目前,曲阜已经成为许多文人普遍关注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如何合理开发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齐鲁特色文化品牌,应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另外,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山东红色文化也比较丰富,山东红色文化特色鲜明,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革命战争遗址,“沂蒙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博大精深,作为齐鲁红色文化的主体“沂蒙红色文化”已成为一种特有文化现象,在新的时期里,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建设齐鲁文化品牌也应该成为一大重点内容。
2、不断整合各类民俗文化资源,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在山东,民俗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山东省不仅地域文化丰富多彩,而且品种繁多,种类多样。如山东潍坊,不仅有举世著名风筝节,其民间艺术泥塑、刺绣、木版年画等也是一大特色,各种民间艺术相互促进,相映成辉。在风筝的绘制上,不仅可以将传统技艺国画融入其中,还可以将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融入其中,形成色彩艳丽、造型优美的独特风格。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不仅色彩艳丽,题材内容丰富,造型手法也比较夸张,目前,杨家埠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齐鲁特色文化品牌,杨家埠木版年画已成为我国三大民间年画之一,与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一样,赢得了众多人的喜爱。另外,山东各地庙会也是各具特色,如东岳庙会(泰山庙会)、胡集书会都非常有名,济南千佛山庙会、淄博灯会更是闻名遐尔,显示了民间文化的多元性。齐鲁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创建齐鲁特色文化品牌,民间文化可以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因此,我们应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努力建设齐鲁文化品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极整合各种文化资源,保持山东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二、打造齐鲁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发展新动力
打造齐鲁文化品牌,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已成为新时期山东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实施文化产业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不断汲取创新活力,通过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促进山东经济的腾飞。打造齐鲁文化品牌,首先,要将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作为重点,这样,既便于对外宣传,也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确立和提升文化形象,通过品牌开发建设,实现打造齐鲁品牌的目的。因此,齐鲁文化品牌的打造,应该定位“诚礼山东”,山东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而“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因此,我们应不断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树立山东人的“诚”字形象,努力打造诚心待人的社会文化氛围。齐鲁大地被称为“礼仪之邦”,齐鲁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儒家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山东大地,塑造着地域文化人格。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儒家文化资源,打造鲁文化产业园,努力建设孔子文化产业链,重点研发孔子文化系列产品,以齐文化为重点,突出生态、民俗贴近群众的文化产业,以这一齐鲁特色文化为落脚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齐鲁大地自古以来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不仅有儒家文化、兵家文化,还有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山东各地的民间工艺、民俗风情也各具特色,如潍坊风筝、菏泽牡丹、鲁北吕剧、周村烧饼,还有胶东大鼓、招远金石等闻名遐迩,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近些年,山东省还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举办各类节日庆典,如菏泽的牡丹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青岛的啤酒节等,声势和规模也越来越大。还有山东泰山,也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历史上“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既具有较高文化品味,又丰富了人们的阅历,为泰山旅游业增加了看点。对于齐鲁文化品牌打造,我们要将创意融入文化的开掘中,山东民间艺术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许多民间手工艺品(如风筝、麦秆画、剪纸、琴书等)都可以成为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灵感源泉。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把剪纸、风筝进行深加工,注入新的文化创意,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品牌,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品牌影响了,将这些本土文化品牌打出去。有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三、结语
发展是第一要务,在新的时期里,为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新常态,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我们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品牌建设,打造齐鲁特色文化品牌,以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摘要:齐鲁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产业资源丰富,文化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产业模式向创意产业模式转变,已成为文化品牌建设的一种趋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潮流。所以,山东文化产业应突出齐鲁文化特色,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新动力,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实施文化产业开发战略,打造齐鲁文化品牌,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儒家文化产业化,促进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关键词:齐鲁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晓琳.齐鲁地名文化与文化品牌的建设[J].中国地名.2010(03)
[2]王宝德,耿琰,李会勋.弘扬齐鲁文化与文化强省战略[J].新西部(下半月).2009(03)
11.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篇十一
加强德育文化建设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升大学育人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南阳师范学院在德育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育人宗旨,突出德育工作的人本特色、校本特色、文化特色,大力加强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质和学校特色的个性化、高品位的文化育人品牌,极大地增强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突出人本特色,建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制度文化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高校德育目标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南阳师范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把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确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德育理念,积极探索德育制度建设新途径,逐步构建起德育建设“1234”制度体系模式。
构建“一体化育人”德育制度体系。2006年以来,学校修订完善了《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德育领导、决策、管理和实施的一体化,德育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途径和渠道的一体化,德育队伍、管理和建设的一体化。
突出“两个重点”。在教职工中突出职业道德建设,倡导严谨治学、从严治教,培育“倾情、求是、为先”的优良教风;在学生中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四个抓手促提高”(抓目标引导、抓行为养成、抓实践创新、抓能力提升),营造“勤学、求真、自信”的优良学风。
实施“三育人”工程。即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学院先后两次修订完善《“三育人”工作条例》,规范教职工职业行为;连续举行16届“三育人”工作经验总结和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一批“三育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师德师风建设“十佳标兵”,激励全体教职工争先进、当标兵、作贡献。
注重“四个结合”。一是把职业道德建设与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相结合,制定了《关于启动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二是把职业道德建设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把教职工职业道德作为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聘任、晋升、奖罚、评优的重要依据,纳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三是把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和谐校园建设规划》。四是把职业道德建设与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相结合,修订完善了德育目标考评、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规章制度,形成以政治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疏导、心理上开导、就业上指导为主要方式的优质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蕴涵人文关怀、富有创新活力的制度文化体系。
二、突出校本特色,精心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环境文化
一是打造一块文化热土。充分利用南阳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南北过渡”的气候特征,努力建成融优美园林景观和高雅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化、人文化、数字化、花园式的现代校园。加强校内人文景观建设,充分挖掘环境育人资源,先后建成大学精神园(博大、厚重、睿智)、思圣(四圣)广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广场,筑建卧龙文化长廊,在教学文化场所悬挂名家画像、名言和校训等,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综合展馆、美术展馆、体育馆等文化阵地,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对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建设一批文化场馆。近年,学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围绕南阳文化特色建成了汉代雕刻艺术馆、独山玉展览馆、恐龙蛋博物馆、钱币馆、生物标本馆等展馆,定期向学生开放,有利于学生把课堂理论与实践考察结合起来。目前,这些文化场馆已成为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2007年,在河南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3名学生撰写的《南阳作家群研究》《南水北调源头区域环境研究》《楚汉文化研究》等3篇论文,分别荣获“挑战杯”竞赛三等奖和鼓励奖。
三是建立一所文化学院。2005年9月,作为河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卧龙书院作为汉文化研究中心的附属机构,先于汉文化研究中心在2005年4月15日成立。卧龙书院继承古代书院的传统,谋求古代书院传统与现代大学建制的结合,以明经读典为主要手段,达到传承文化、涵养学术和敦厚学风的目的。
四是挖掘一方文化资源。学校充分利用南阳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先后邀请二月河、周同宾等知名学者、专家来校给学生作学术报告近百场次,使青年学生在与经典对话中传承文化、涵养学术、砥砺品质。
五是开展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文化实践活动,融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寓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于其中,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科技文化艺术大赛中频获大奖,取得历史性突破。学校连续5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连续荣获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总成绩连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三、突出文化特色,全面实施大学文化育人的系统工程
2010年8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学校党委多次召开不同层次的研讨会,进一步确立以“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在学校价值理念中的导向作用,在学校保持和谐稳定、提高育人水平、彰显办学特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实施“文化育人”系统工程。
一是大学文化研发创新工程。立足南阳丰厚的人文资源,积极挖掘独具南阳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精髓,组建文化研究团队,重点开展南阳汉文化、玉文化、曲艺文化、历史名人的人格精神等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凝练南阳“四圣”文化精髓,传承南阳卧龙岗文明,挖掘整理学校各阶段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与时俱进,汲取时代先进文化精华,凝练出了“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博学求是、笃行自强”的校训、“勤勉严谨、和谐进取”的校风、“倾情、求是、为先”的教风、“勤学、求真、自信”的学风,并与校歌、校徽共同构成学校核心精神文化成果,打造了底蕴丰厚、主题清晰、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浓郁地方文化特色,蕴涵强大感召力、渗透力和自我发展力的大学文化生态,为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核心文化资源。
二是大学精神塑造工程。学校精心打造“博大、厚重、睿智”的南阳师院精神,倾力铸造学校之魂,着力培养南阳师院人宽阔、开放、包容的胸襟,敦厚、端正、沉稳的性情,聪慧、明智、深邃的头脑,团结拼搏、攻艰克难、艰苦创业、不屈不挠、创新发展、争创一流、自强不息的思想境界和创业精神。学校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校电视台、校广播站、宣传橱窗等校内舆论宣传阵地,将“博大其心、厚重其行、睿智其思”的人文理念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学风考风建设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使其成为一面精神旗帜,引领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三是和谐校园建设工程。全力实施“和谐兴校”工程,大力倡导“学校和则学校兴、学校兴则师生荣”的观念,注重和谐氛围营造和正确舆论引导,大力倡导“君子之风”,发挥“人和”优势,努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暖心、凝心、舒心“三心”工程,为师生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坚持把日常教育贯穿于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全过程,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3641”模式(建立公寓团总支、公寓自管会、公寓党小组等三支队伍,检查组织建设、领导深入、宿舍内务、公寓普查、突发事件、文体活动等六项指标,开展天天有检查、周周有小结、月月有总评、期末有表彰等四层评比,实现全面育人一个目标),这一模式2006年作为典型在全省高校推广。积极探索“就业创业教育一体化”模式,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的做法于2007年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推广。扎实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工作,积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以及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建设,全力构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大学校园。
四是“卧龙学子”品牌工程。根植南阳文化,培养“卧龙学子”,已成为南阳师院的办学特色。学校秉承“博学求是、笃行自强”的校训,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原则,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注重大学文化的熏陶浸染和潜移默化作用,注重大学精神的彰显和发扬。多年来,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既有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南阳文化烙印的多元复合型人才,形成了“万千学子出卧龙”的可喜局面。我国首批航天员杨利伟的心理教练、被誉为航天员的“心灵魔法师”的刘芳,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入选2006年“中国百佳大学生”的郭艳滨,荣获2008“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冯美,都是“卧龙学子”的优秀代表,他们身上展现的优秀精神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实践证明,加强德育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推动学校发展的根基和血脉。在浓郁的德育文化氛围下,全校师生员工乐居其中、乐处其群、乐守其规、乐负其责、乐享其土、乐彰其理。校园和谐,充满活力,各项事业成绩斐然。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高校先进党委”“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德育评估第一名”“河南省高校行风评议第一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等荣誉称号。
(作者系南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12.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篇十二
作者:办公室 来源:胜利油田胜中社区钻前幼儿园 点击:556 时间:2010-5-21
胜利油田胜中社区学前教育中心钻前幼儿园建园于1986年1月,至今已有24年的建园史,2009年11月顺利晋级省级示范幼儿园。钻前幼儿园占地面积约5468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平方米,房舍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全园现有幼儿230名,分为大、中、小、托四个年龄段,共设8个班级。各班配有液晶电视、微机、钢琴、空调、影碟机、饮水机、消毒柜。园内有行政办公室、会议室、保健室、资料室、科学发现室、美劳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有大中型玩具10件,户外活动面积宽阔平坦,有近1200平方米的塑胶地面,可供老师和孩子们开展户外活动。
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园长2人,园务助理2人,教师16人,保育员8人,炊事员3人,保健医1人,会计兼库管员1人,队伍专业合格率和学历合格率均为100%。
一、管理工作
钻前幼儿园把“以人为本、专业引领、多元服务、和谐共建”作为办园宗旨,在“同心 同乐 同行 同成长”的团队精神引领下,不断开拓、创新、团结、协作,营造出了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团队文化。
(一)以品牌做后盾,打造钻幼“海文化”
“园所发展,文化制胜。”一所没有文化特色的幼儿园是不可能在强手如林中制胜的。“海”不择细流方称其“博”,融百川成其“大”。海是生命之源,用博大的胸怀包容万物;“水本无形,盛器使然”,一滴水融入细流则成溪,汇入江河则成川,归入大海便是海。海天之间,无数新鲜动力,波涛汹涌,不束其形,凭澜助推,成就壮阔的美景。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钻前幼儿园在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园所文化—“海文化”,并设计出了钻幼园标—“大海之子”(注:该图标已申请注册了商标并申请了专利)。
此外,钻幼还自主创编了“钻幼员工守则”和“钻幼海文化警示名言”,要求每名教职工认真理解学习,将“海文化”理念和精神内化于心,促使教职工以良好的品行、威信和人格魅力,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
(二)倡导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模式
1、人文化的制度和实施
钻幼确立了“管”“理”并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尊重、平等、公正的基础上因人而异,人性化的开展工作。同时她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借鉴优秀园所的先进经验,加强基础管理,建章立制、奖罚分明,制定出了“钻前幼儿园各项制度汇编”、“钻幼师德形象标准”以及“各岗位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在工作中,钻幼采取目标管理、动态管理和量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施园长负责制,确定了园长——副园长——年级组长——班组长的管理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严格考核标准,抓好制度落实,形成了制度、方案层,准则、规范层,细则、考核层等一套规范的考核、激励、评估机制,并采取随机检查、互查、书面考核,逐步建立“竞先争优,能者为上”的运行机制,在竞争力和内驱力的双重作用下,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
2、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师德教育
钻幼先后开展了“美丽的钻幼我的家”、“心态是金 快乐为王”、争当“岗位服务明星”和“优秀员工”等一系列活动,培养教职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实现了个人意愿和团队愿景的高度统一。我园先后开展“挑战自我 熔炼团队 我与钻幼共成长”、山东省幼教训练营等团队拓展活动,增进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自制了《美丽的钻幼我的家》、《2008感动钻幼》等系列短片和迎新年庆祝活动,组织大家观看,增强了职工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同时,我们组织党员干部“用激情点燃梦想”座谈会,大力营造“劳动光荣”、“快乐工作”的氛围,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三)倡导情感管理,创建和谐园所
即:用真心换信任,以真情换爱心。我们始终坚持做到 “五必访”、“七必谈”制度,定期到职工家中走访,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每逢重大节日、教职工生日,我们会以赠鲜花、蛋糕的方式送上集体的关心与祝福。在管理中,我们实施了“以人为本”,“管、理”并重的管理理念和体系,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实行民主管理和自主管理,定期进行园务公开,广泛听取职工的合理化意见,为职工营造了和谐开放互动团结的工作氛围。
思想的转变带来行动的改变。大家学习、工作积极主动老师们都把培训当福利。人人讲团结、讲奉献,读书学习、刻苦钻研,“用心工作、快乐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家深刻的认识到:园兴我荣、园衰我耻。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蔚然成风。
三、保教工作
1、加强日常学习,提升保教质量
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我园开展了“学习型班组”和“学习型个人”评比活动,每个班都制定了《班级愿景和个人愿景》以及“个人成长规划”,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月写一篇观察记录、每学期以书面形式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学年完成一节园级研讨课、每月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每月自主学习一篇以上的文章、每学年展示一次班级教育特色活动。通过开展环境布置评比、学习笔记交流、《幼儿成长档案》展示、家长工作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促进班组之间,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引导教师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调动了教师主动学习、自主提高的积极性。
2、开展园本培训,坚持岗位练兵
坚持实施“以人为本,分层培养”的个性化培养管理模式,按照教师的教龄划分为新人层、起航层、扬帆层和英才层,分层制定培养目标,分层进行管理考核,提高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幼儿园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今年以来,我园又在教师系统深入开展了 “一课三研”、“有效的集体教学与研究”活动,从教育活动设计、说课、观摩研讨等环节,反复查找不足和薄弱环节,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发挥教研组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同时,加大了对“三大员”(即:保育员、炊事员、保健员)的培训学习,首先制订了操作性和实用性极强的岗位职责和一日工作常规要求,其次,开展了一系列的岗位练兵活动,如保育员生活技能比赛、保育员讲故事比赛、保育员助教比赛、炊事员面食大赛、保健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这些活动不仅给她们提供了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同时也提高了她们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工作水平。
3、实施科研兴园,挖掘园本课程
我园把转变思想,更新幼教观念放在首位,逐步使教师们树立终身教育、合作教育、生活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结合本园实际,将新的教育观念落实到教育行为上,我园推行了“开放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从单一的室内教育为主,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变,从过去的集体教育模式向探索式体验式转变,让孩子走出园门,走进大自然,如我园开展的了“劳动最快乐”采摘活动,使孩子体会丰收的喜悦;结合“爱油田、爱家乡”主题活动,带领着孩子们去井场参观井架,体会工人叔叔的辛苦;了解了去黄河湿地公园远足,进行体能锻炼;去淄博原山、西宋桃园、寿光蔬菜大棚,使孩子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了快乐。结合安全教育,我园还组织幼儿参观了东营市消防支队,幼儿对消防车、抢险车的构造、快速穿脱制服以及灭火工具等有了直观、真实的了解,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了解了基本的防火知识、逃生方法及防火安全的重要性。
近两年,我园先后开展了《对2~6岁幼儿进行感觉统合教育的实践研究》、《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同时,我们实行了教育研究问责制,我们成立了科研组、信息组、宣传组、资料组,并对科研课题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并通过组织开展专题小组研讨、集体说课、评课、课题组对对碰等活动,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督导,避免后期突击应付现象的发生,使教研专题活动更贴近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实际需要,切实发挥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加大教研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从优化教师个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入手,努力为她们创设舞台,把青年教师推上公开课讲台、放到各类竞赛中“摔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导师带徒责任制,进行“传、帮、带”,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共同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开始进行“有效教研”的尝试,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入手,力求三个创新:一是教育观念新、二是教学设计新、三是教学手段新。由业务园长把好三道关:一是把好教学准备关,对教师的教案进行审查,看教育观念是否有突破;二是把教学过程关,进行无准备听课,看教学手段是否有创新;三是把效果分析关,看效果是否明显。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我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部分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局级、社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四、家长工作
1、创建家园共育环境 建立良好伙伴关系
为了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活动的积极性,我园成立了“咱们的家委会”,家委会成员分为园级和班级两个级别,设立了家长意见箱,及时反映家长的焦点热点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 “为奥运喝彩”家园越野赛,“大爱无边”赈灾捐款活动,“家园携手 共话成长”家长沙龙等活动,多次邀请幼教专家来我园进行讲座,使到会的家长受益匪浅。在学期末召开了家委会座谈活动,对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作了介绍,让家长畅所欲言,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2、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一是把家长请进课堂,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知识,另一方面让家长体验幼教工作者的艰辛,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二是开展家长开放日主题教育。如亲子活动主题开放日,在活动中,大班的爷爷奶奶老当益壮,和孩子们玩起了滚轮胎比赛的游戏,托班的妈妈们和孩子同讲一个故事等,通过活动家长对孩子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三是结合传统节日,捕捉教育契机。三月份我园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了“感恩妈妈”主题活动,组织全园的孩子在音乐《感恩的心》的伴奏下,用肢体语言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并为妈妈送上了一支康乃馨,到场的妈妈有的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些活动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营造出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五、后勤工作
1、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促进幼儿身体健康
幼儿园的伙食一直是家长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也是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今年我园召开了园委会和家委会,并给全园家长发放了意见调查表,就伙食费问题广泛征集家长和教职工的意见,每周不断调整食谱,每月推出一道特色菜,为幼儿在园期间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和营养保障。
2、面向幼儿,服务家长,扎扎实实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我园认真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履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首先,严把新生入园体检关,入园体检率100%。每半年测身高、体重和视力,进行分析评价,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公布给家长。按照年龄段完成幼儿计划免疫和接种工作,幼儿建卡率100%。同时,为病患幼儿提供药品和注射等服务内容,并为家长提供保健咨询工作。
13.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篇十三
而眼下的中职教育, 绝大多数学校都处于需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招生宣传的尴尬境地, 因此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按部就班或盲目效仿,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更是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其总体现状大致归纳如下:
一、重“形”轻“神”, 削弱物质文化的软件基础
物质文化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 它包含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 同时还包括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少中职学校更愿将资金投入到可产生“视角效果”的物质硬件建设上, 如气势恢弘的校门、雄伟状观的大楼、安逸舒适的住宿条件、优雅别致的亭角楼台等, 而实训场地的扩建、实训的设备添置、实训材料的储备、教学软件的开发等软件基础则抛在了身后。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 部分学校仍效仿普教模式, 比如:“团结、拼博、创新”之类的字样可以显而易见, 但这些标语却完全不能贴近中职教育的特色。另外, 很多学校都存在缺乏科学考核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指标体系, 这很可能使学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道路偏离正常的轨道。
二、抓“学”松“德”, 轻视精神文化的潜移默化
中职学校的学生求学的目的很明确:学得一门技术, 谋求一个职位。如何让学生技能优先是追求的目标, 思想教育、品行培养, 则只是追求表象、走走过场, 但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人文修养却是决定他们毕业后能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成为文明的城市建设者的重要因素。
三、注“量”淡“质”, 忽略制度文化的市场结合
很多职校, 确实在短短地几年实现在招生数量上的突破, 但却忽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校园的制度文化与市场主体严重脱离, 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品位、办学质量完全没有融入其中, 更谈不上体现“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技能特色。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隐性德育的主渠道,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鞭策、激励作用, 使之更好地为“五个重庆”建设做贡献?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增强全校密切配合意识。
职教的对象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作为教育者、领导者, 首先需要更新的就是自己的观念。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能动性、发挥全校教职员工、学生群体的能动性, 增强大家团结、协助、共进的意识。
我校在机构改革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根据专业特色分设了计算机、机电、经贸、综合四个教学部, 在系部中设立了团总支, 还各设一名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另外, 团委、学工处合署办公, 对四个教学部的管理、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如此一来, 每一个德育课题的精神都能在活动中得以体现, 做到了文化建设与活动的有机结合;四个教学部则好比四个小学校, 不仅在本部间实现了教学、管理、教育几者的密切配合, 部与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了各个群体的能动性。
二、搭建展示平台, 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热情
中职学生多处于十五六岁, 叛逆的心理造成他们在某些时候听不进任何劝告, 使得说服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甚至适得其反。但他们身上却隐藏着大量渴望参与管理、展示自我才能的激情, 我们不妨搭配这样一个平台, 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在这方面, 我们一是狠抓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 扩大榜样的幅射作用。每学期, 从团学干部到班委干部都要进行层层培训, 理论上, 让他们紧跟党的步伐参加学校的多种政治理论学习, 包括科学发展观, 时时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充电;实践中, 充分发挥其助手和桥梁作用, 大大减缓了管理和教育的压力。二是遵循青年个性特点,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活动创设注重青年特点与职业特色的密切结合, 也注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培养, 学校还将每周星期三下午固定为活动的开展时间, 不仅让学生逐步实现了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 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三、打破传统教育, 实现校园精神与市场需求同步
精神文化表现为学校多年积累、沉淀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中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体现。当前中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成才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培育, 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同步。
一是设置合理专业, 确保实训需求:专业的打造要结合师资特点、学校特点和市场特点, 同时还要注重硬件的投入, 实现实训与理论的同步。我校每年投入实训建设的资金均上百万。二是畅谈成长历程, 策划职业生涯:邀请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好的同学回校, 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策划, 尽早地树立职业观和创业意识。三是了解市场信息, 培养复合人才:把学生定期组织到生产的第一线, 让他们亲身感爱企业的文化。我校的物流、服装、汽修等专业, 就率先引入了这种方式,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净化周边环境, 营造和谐安定学习生活环境
和谐的校园还应是一个安定、安全的校园, 安定的环境不仅包括校内的环境, 还包括校园周边环境。
无论是哪一所学校, 都不会是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下办学, 因此, 一定要理清好校园周边关系, 确保办学之路畅通。二是要尽可能地与周边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定、团结、有序的校园环境, 也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创造很更多契机。
五、彰显职教特色, 打造文化建设品牌效应
14.湘西部落打造特色湘西菜第一品牌 篇十四
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湖南湘菜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敬女士说,作为湖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有“无湘不成菜之说”。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湖南特色湘菜的湘菜产业发展迅速,大江南北,人迹所际处,湘菜馆、湘菜饭店便地开花,层出不穷,大有“全国山河一片红”之势。
湘西部落以打造世界特色湘菜湘西菜第一品牌为目标。创业以来就以其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独特精美的菜式、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餐饮业的一匹黑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中国十佳湘菜名店、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和中国餐饮文化象征企业。
此文献由湘菜连锁加盟品牌“湘西部落”提供。
湖南湘西部落餐饮连锁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每周一至周六上午9:00~下午18:00,节假日除外。
15.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 篇十五
给定材料: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以,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人民群众服务,通过创新社会服务来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社会服务的创新。
现今的社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随着企业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及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大都下沉到了社区。而目前的城市社区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救助、计划生育、就业等多项工作。城市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社区工作这一职业对缓解社会问题之压力,接手及逐渐化解社会矛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给定资料,围绕“创新服务服务”的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例文】
创新服务管理 打造和谐社区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时城市内部的人口流动也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而这些归结点都集中在城市社会组织管理在空间上的最小单元--社区上。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基础,创建和谐社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性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服务管理,打造和谐社区,让社区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关键在于“三度”。
创新服务管理,打造和谐社区,需增添服务“温度”。温度,不是装模作样的姿态,而是温暖化人的关怀,是万家忧乐系心头;不是常规方式的重复,而是温和动人的态度,是柴米油盐挂心上;不是例行公事的慰问,而是温馨感人的照顾,是百姓冷暖装心里。带着温度,怀抱真情,才能真正读懂群众。社区管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区是我家,社区为大家”的零距离服务管理,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愿,换位思考,从群众利益出发来搞决策,多做民生之事,多做暖心之事。
创新服务管理,打造和谐社区,需加大管理“力度”。管理力度决定服务质量的高度。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混乱的事情规划化。”随着社区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多元化,唯有加大管理力度才能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社区都建立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每个网格明确了责任人、信息员,建立专业网格服务团队,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现代化、网络状无缝隙服务体系。此外,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的相关政策,明确职能定位、运行方式,加强指导,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创新服务管理,打造和谐社区,需形成机制“长度”。社区内的居民和组织既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又是服务的对象,要打造和谐社区,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只有发挥“主人翁”意识参与管理,才能实现长效化管理。有鉴于此,要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推动社区公益事业发展,让邻里之间更加和谐友爱。充分利用社区道德评选、农民运动会、文艺表演等活动的有效开展,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道德风尚,在社区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拓宽居民了解社区的渠道,更便捷地收集居民对于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在活动中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参与感。
和谐社区的打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始终坚持绘制“民生地图”,为精细化服务管理建立信息平台。同时形成社区网格化机制工作新格局,着眼于提高社区的组织、协调、动员、凝聚能力,完善制度,创新方法,才能不断推进和谐社区创建,把贴心的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更多事业单位招聘和考试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创新社会管理举措 打造社区特色品牌】推荐阅读:
创新计生工作 打造地方特色09-24
社区社会管理中的创新思维06-13
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看社区警务11-05
浅谈如何推进城市基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10-26
以品牌技术和创新管理推进公司发展10-31
创新举措,倾力优化校园及周边环境10-25
社会创新与社会管理11-26
德阳:基层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07-01
创新举措 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09-07
我校多举措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