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

2024-09-01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共14篇)

1.初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 篇一

浮力分类专题训练

一、求浮力的几种方法:

方法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其中向F向上、F向下分别表示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例1】一正方体物体浸没在水中,上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10N,下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20N,则F浮=______N。

【例2】一正方体边长为10cm,浸没在水中,上底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N,则P上=________,P下=_________,FF=__________,F下=_________。方法2:称重法:F浮=G-F拉。

其中G代表物体所受的重力,F拉代表物体浸到液体中时所受的拉力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例1】一物体在空气中重5N,浸没在水中称重为3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当物体的一半浸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方法3:二力平衡法,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F浮=G物。

【例1】一物体重4N,放于水中时漂浮于水面,该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N,当把该物体放于酒精中时,处于悬浮状态,该物体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N,当物体放入另一种密度只有酒精密度一半的液体时,物体所受的浮力________N。方法4:公式法:F浮=G排=ρ液gV排

3【例1】一物体重2N,体积为100cm,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

二、公式的灵活应用 1.基本公式 : F浮=ρ液gv排 G物==ρ

gv物

液2.推导公式 :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F浮=ρ推导公式物gv排 G==ρ

gv物)

V排V物液(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物体在几分之几的体积浸入液体中,则物体的密度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例1】一物重20N,浸没于水中称重为10N,浸没于另一种液体中称重为12N,求ρ物、ρ液。【例2】一个实心物体,放在水中静止时,有_________kg/m。

【例3】一物体重10N,放入水中时

32的体积露出液面,则该物体的密度是541的体积浸入水中,放入另一种液体中物体有的体积浸52入该液本中,则ρ物=________,ρ液=___________。

【例4】一物体在空气中称10N,将其完全浸入水中称量时,重5N,则ρ物=_____,将其一半露出水面再次称量,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N。

三、物体的沉浮条件

判断方法一:当物体浸没时所受浮力为F浮(1)当F浮=G时,物体悬浮;(2)当F浮>G时,物体漂浮;(3)当F浮<G时,物体沉底。

【例1】有一空心球,重4.5N,体积为0.5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

练习1.一实心物体重5N,将该物体轻轻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水面由100ml上升到200ml,则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

练习2.一空心球,质量为0.5千克,体积为0.4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N。

练习3.一球重50N,将该球投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20N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为__________。

练习4.一球重50N,将其放入装有水的杯中,从中溢出了20N的水,则该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

33方法二:物体的质量记为m物,物体不论空心或实心,物体的整体体积记为V物,则m物V物

(1)当=ρ液时,物体悬浮;(2)当<ρ液时,物体漂浮;(3)当>ρ液时,物体沉底; 【例1】一空心球,质量为0.5kg,体积为0.4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球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

练习1.一物体,质量为0.6kg,体积为0.5dm,将其抛入水中静止后,球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将其抛入水银中静止后,球在水银中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

练习2.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铝球;(1)放入水银中后,所受的浮力关系为: F铜___F铁___F铝。(2)投入水中后,所受的浮力的关系为F铜___F铁___F铝。

练习3.如图所示,三个体积相同的球在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则三球所受的浮力关系FA___FB___FC。

练习4.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球在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则三球所受的浮力关系FA___FB___FC。三个球的体积关系VA___VB___VC。

能力提升

【例2】已知甲球两个实心球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1:2,体积之比为V甲:V乙=2:3,放入足够深的某种液体中自由静止后,所受浮力之比为F甲:F乙=2:5.则这两个物体在该液体中自由静止时所处的状态是:

A.两球都漂浮在液面上 B.甲漂浮,乙沉底 C.甲乙都沉底 D.甲悬浮,乙沉底

【例3】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6N和5N,判定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酒精的密度为0.8×10Kg/m)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在漂浮 B.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C.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33

3四、液面升降问题。

1、一块冰漂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______。

2、一空心冰块漂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______。

3、一容器中装一定量的盐水,水中漂浮一块冰,当冰块全部熔化后,容器中的液面_________。

4、一空心冰块漂浮在油面,当冰块全部熔化后,液面___________。(ρ油<ρ水)。

5、一大容器中装有一些水,水面上漂浮一小容器,小容器中装有下列物体,当将小容器中的物体放入大容器中后,液面如何变化。

(1)石块(ρ石>ρ水),液面__________。(2)水 液面__________。(3)塑料(ρ塑<ρ水)液面___________。(4)乒乓球 液面__________。

6、一容器中,下面装有水,上面有一层很厚的油,中间悬浮一块冰,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将___________,油面将____________。

五、利用浮力求密度。

【例1】量筒中装有水100ml,现将一密度待测的物体轻轻放入量筒的水中,物体漂浮在水面,此时水面上升到150ml,用一细钢丝将待测物体完全压入水中,此时液面上升到200ml时,则ρ物=___________。

【例2】一空心玻璃瓶密度待测,现将该瓶口朝上轻轻放入装有100ml的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200ml,然后将玻璃瓶完全压没于水中(瓶中充满水),此时水面对应为150ml,则ρ=________。

【例3】已知一密度待测的物体的密度大于水,今在一圆柱形容器中装适量水,水面上漂浮一小容器,此时水面的高度为h1,将待测物体放入小容器中,小容器继续漂浮,水面对应的高度为h2,将待测物体从小容器中拿出放入大容器的水中,此时液面对应的高度为h3,则ρ=____________。

物玻 4

2.初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 篇二

一、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是搞好物理总复习的前提

总复习是通过师生合作把初中阶段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整合, 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再提高。复习的方法有很多, 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 都要把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初中物理知识点分散, 时间紧迫, 因此, 总复习时难度较大, 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提高物理复习的有效性, 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和目标尤其重要, 它是搞好物理总复习的前提。制订复习计划时要狠抓基础知识, 因为它是高分的基石, 但还是往往被忽略。教师应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复习课本知识, 以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进行考试题型的训练, 以消除手生的感觉, 做到熟练解题。再者, 要留给学生放松心情的时间, 这对考前的学生来说必不可少, 很多考生就是在冲刺阶段搞坏了身体, 以致无法正常发挥的。最后, 在临近考试时, 回顾基础知识与历届考题应是计划的主要内容, 这时计划不要过紧, 养足精神备考。

二、研究考纲和整理知识是搞好物理总复习重要过程

《考纲》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 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对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考纲》的研究, 明确考试要求, 了解题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使自己的复习有方向、有目标, 从而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使复习更有的放矢。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组织的。平时教学过程中都是一个一个知识点地讲, 那么到了总复习阶段, 我们就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去考虑, 对平时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认真全面梳理归纳, 不留死角, 把各章节的知识重新归纳、整理, 并形成知识网络。一般按力、光、热、电学等分类进行, 从而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选择好参考书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

选择适当的复习参考书对提高复习质量, 确有益处。选择参考书时不可盲目, 首先要选择有名气的出版社, 作者水平比较高, 能有效的保证质量;其次是看书的出版时间, 出版日期越近与中考题型越接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编者为名师、名家固然好, 重点中学教研室也是值得信赖的对象。但是对外省市出的参考书选择时应慎重, 因为中考题外省和本地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作为教师还要告诉学生看参考书, 切不可顾此失彼, 拈轻弃重而冲淡对课本的复习。其实各类考试, 尤其是中考时的选拔性考试, 试题内容大都源于课本, 近90%的题目为课本中的原题或变形题。使用参考书切不可搞题海战术, 一定要针对自己的情况, 有的放矢、量力而行。

四、模拟考试是检验物理总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模拟考试训练是考前的强化训练, 既可以提高学生应试心理素质, 又可以在知识上进一步完善和查漏补缺。经过前面的复习, 学生无论从知识的掌握, 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 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 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考试或模拟考试, 并且要查漏、弥补疏漏, 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调节好心里素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从而使其解题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在试卷的选择上要注意符合本校的特点, 达到热身、模拟、调整状态的目的。查出学生在知识、思维、解题规范上的漏洞, 补上漏洞, 提高成绩。模拟检测后, 教师要以最快的速度批出试卷, 正确分析试卷, 学生在哪些问题上掌握得较好, 在哪些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理解掌握, 分析失败原因。在评讲试卷时可出示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再次练习, 直至完全掌握。有几次模拟考试后, 要在剩下的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查漏补缺, 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把自己的笔记和几次模拟试卷放到一起, 就会发现经常做错的题, 这部分内容就是学生的弱点, 认真地弄清错的原因, 然后再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物理总复习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

高中物理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繁多,时间紧,任务重。尤其到了高三,六门功课十几本书都要复习,更觉时间紧迫。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理顺知识,内化知识结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是高三总复习阶段需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复习目标,抓好基础知识

正确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要求是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题关键。

概念重在理解,一定要清楚它是从什么现象引出的,用来描述什么的(反映什么本质),怎样定义的(记住定义式),由哪些因素决定(决定式),跟学过的哪些物理量有关系(包括数量关系和因果关系)等等。比如加速度这一概念,它是因描述物体运动变化而引入的,它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但加速度是由物体受力和物体质量决定。求解加速度既可从定义式出发,也可以从一系列运动学公式出发,还可以从动力学关系角度找它与各力的关系求解。求解其他物理量时,也是这两条路,一是从定义出发,一是从它跟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出发。遇到新问题时,也要先看清物理本质,确定涉及哪些基本概念,从概念联系到规律,就找到解题的下手之处了。

二、读书列提纲,系统知识形成网络

教师可让学生将所学的概念和规律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出知识图表,同时强调将物理基本概念的定义式、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和相关性以及物理规律的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等方面体现到图表中。那么学生进行图表绘制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复习的过程,学生会自觉地通过回忆、翻阅课本、资料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地梳理总结,从而了解知识的纵横联系,把厚厚的课本知识化作一纸提纲挈领,使所学内容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学生不用死记硬背概念和规律,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三、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

复习课本知识时,应想到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在解题中的;而解决具体问题时,又要想一想用了哪些概念和公式,让知识和解决能力结合起来。平时要经常进行这类联想,解题能力定会提高。

遇到具体问题时,首先要仔细读懂题意,了解明显的和隐含的已知条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把文字、图象转化为形象的物理过程,想象出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物理模型。然后定性判断变化的趋势,确定解题方向,选择适当的规律和公式,再结合相关的条件进行具体的计算和解答。

四、平时要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一)要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仪表的作用是可以测量物理量,所以大家首先要会正确读取数据,数据直接反映了你的测量精度,影响测量的可信度。对于实验仪器不仅要会从上面读取数据,而且要知道这些仪器能测量什么物理量,尤其像那些多功能的仪器。比如打点计时器,它可以测量物体一段运动的时间,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和某点的速度;如果知道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那么电流表可当作电压表(电流表)使用……等等。这对于设计新实验很有好处。

(二)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处理数据

对于直接测量量(从仪器仪表上直接读取)的数据,最简单处理方法就是取平均值。对于间接测量量,一种是可根据物理规律,由直接测量量计算出来,再求平均值;另一种是根据物理规律,画图线求平均值。比如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改变外阻,得到几组U、I数值,在U-I图上,标出各个数据点,画出一条直线,使各个数据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旁(偏离直线太远的数据,一定是错误的,应删除),该直线可代表这几组数据的真实值,而要测的电动势ε值是图线在U轴上的截距,内阻r是图线的斜率。画图线处理实验数据时,要注意,图线最好是直线,这样可直接看出被测量或规律。

五、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

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平时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工具学习物理。应用时注意以下几点:(1)要把概念、规律的数学公式,与用文字、语言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单从纯数学关系上理解公式,避免产生物理意义上的错误。(2)计算得到的结果,也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

六、重视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研究方法。对于老师怎样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挖掘隐含条件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必要学习的东西,要求学生格外注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都懂,具体的物理问题也能说出一些道理,但真要他做题,却难于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听懂”、“想通”,而且要“会做”,只有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对做过的旧题,特别是那些曾经做错的题进行整理,经常翻看,非常有好处。

4.初中物理知识要点总复习(磁学) 篇四

(十四)第十四章电磁现象

一、磁现象

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有了磁性的过程。

5、永磁体:能长期磁性的磁体,叫做永磁体。

6、磁性材料:能够被磁化的物质(如铁、钴、镍和许多合金)称为磁性材料磁性。磁性材 料按其磁化后保持磁性的情况不同分为硬磁材料(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

二、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具有力的作用,这是磁场的基本性质。磁 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北极受 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带箭头的曲线。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放入该 处的小磁针N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的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发,回到南极。(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磁感线是画出的。)

4、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 受力的方向相同。

5、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6、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理的南 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夹角称磁偏角。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是世界上第 一个准确记载这一现象的人。

三、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右手螺旋定则:

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曲且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 是螺线管的N极,或者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内部磁场的方向。

四、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通电螺线管的性质:

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2、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3、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五、电磁铁的应用

1、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利用电磁继电器可实现远距离操 作,利用弱电流、低电压来控制大电流、高电压的工作电路。

2、电磁继电器的应用:可使人远离高压的危险,可使人远离高温、有毒等环境。①电磁阀车门(由电磁阀控制,利用压缩空气开关车门)②磁浮列车(特点:震动小;噪声小;速度高;能耗低)

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使大拇指与四指在同一平面内并跟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磁场力的方向。

3、动圈式扬声器和耳机:

当音圈中有电流通过时,就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而运动。由于扬声器工作时通过音 圈的电流方向是反复变化的,所以音圈就要前后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纸盆来回振动,发 出声音。

七、直流电动机

1、直流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

2、电动机是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的,线圈有多组,换向器由许多铜片组成,定子由机 壳和电磁铁组成,两个电刷由石墨与铜粉压制成。

八、电磁感应发电机

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动圈式话筒(传声器)原理:电磁感应原理。

4、发电机的原理: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发电机有交 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

5、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大小和方向的电流。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6、交流电的频率:交流电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交流电的频率。频率的单位 是赫兹(赫),用符号Hz表示。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5.初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 篇五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明确目的→

选择方案

选定器材

拟定步骤

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

(一)电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知识

在近年的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包括变形如电表内阻的测量)、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实验。它们所用到的原理公式为:。由此可见,对于电路中电压U及电流I的测量是实验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量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此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着力点之处。因此复习中应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及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电路设计原则:正确地选择仪器和设计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方便性”、“精确性”原则,兼顾“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⑴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⑵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不能烧坏仪器。

⑶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⑷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⑴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首先保证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要大于满偏度的1/3),以减少测读误差。

⑵根据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电流或电压范围选择滑动变阻器,注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超过它的额定值,对大阻值的变阻器,如果是滑动头稍有移动,使电流、电压有很大变化的,不宜采用。

⑶应根据实验的基本要求来选择仪器,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熟悉实验原理,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总之,最优选择的原则是:方法误差尽可能小;间接测定值尽可能有较多的有效数字位数,直接测定值的测量使误差尽可能小,且不超过仪表的量程;实现较大范围的灵敏调节;在大功率装置(电路)中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小功率电路里,在不超过用电器额定值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电流、电压值,以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3.测量电路的选择

1.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2)电流表外接法,如图4所示。

误差分析:

V

A

R待

图4

产生误差的原因:电压表V分流。适用于测小阻值电阻,即Rx远小于Rv时。

R待

A

V

图5

](3)电流表内接法,如图5所示。

误差分析:

产生误差的原因:电流表A分压。

a

V

A

R待

b

图6

适用于测大阻值电阻,即Rx远大于RA时。

(4)内、外接法的选用原则

①计算临界电阻:

若Rx>R0,待测电阻为大电阻,用内接法

若Rx

即大电阻,内接法;小电阻,外接法。大内小外。

方法二:在、均不知的情况下,可采用试触法。如图所示,分别将a端与b、c接触,如果前后两次电流表示数比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分流作用大,应采用内接法;如果前后两次电压表示数比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大,应采用外接法。

a

b

c

⑵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接法:

为了改变测量电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测量电路的电流),常使滑动变阻器与电源连接作为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如图(甲)为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为待测电阻。它的接线方式是电源、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三者串联。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最大调节范围是:(是待测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不计电源内阻)。如图(乙)是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接线方式是电源与滑动变阻器组成闭合电路,而被测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一部分电阻并联,该接法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调节范围是:(不计电源内阻时)。

选取接法的原则:

①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接法。

②负载电阻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时,须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路基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③采用限流电路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电压)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或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压)时,应采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④负载电阻的阻值Rx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或相差不大,并且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不要求从零开始起调,可用限流式接法。

⑤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应优先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电路结构简单,总功率较小。

例1、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器材规格如下:待测电阻Rx(约100

Ω);直流电流表(量程0~10

mA、内阻50

Ω);直流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5

k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0~15

Ω、允许最大电流1

A);开关1个,导线若干.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审题】本题只需要判断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的接法,各仪器的量程和电阻都已经给出,只需计算两种接法哪种合适。

图10-5

【解析】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有两种连接方式,即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由于Rx<,故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在控制电路中,若采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通过负载的电流最小,Imin==24

mA>10

mA,此时电流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故滑动变阻器必须采用分压接法.如图10-5所示.【总结】任一种控制电路必须能保证电路的安全,这是电学实验的首要原则,限流接法虽然简洁方便,但必须要能够控制电路不超过电流的额定值,同时,能够保证可获取一定的电压、电流范围,该题中,即便控制电流最小值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因滑动变阻器全阻值相对电路其它电阻过小,电流、电压变化范围太小,仍不能用限流接法。

4.实物图的连接:实物图连线应掌握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表应注意量程选用正确,正、负接线柱不要接错。

②各导线都应接在接线柱上,不应在导线中间出现分叉。

③对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要搞清楚接入电路的是哪一部分电阻,在接线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线接到滑动触头上。

⑵基本方法:

①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分析各元件连接方式,明确电流表与电压表的量程。

③画线连接各元件。(用铅笔画线,以便改错)连线方式应是单线连接,连线顺序应先画串联电路,再画并联电路。

一般先从电源正极开始,到电键,再到滑动变阻器等。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干路中要串联的元件依次串联起来;然后连接支路将要并联的元件再并联到电路中去。连接完毕,应进行检查,检查电路也应按照连线的方法和顺序。

(二)定值电阻的测量方法

1.欧姆表测量:最直接测电阻的仪表。但是一般用欧姆表测量只能进行粗测,为下一步的测量提供一个参考依据。用欧姆表可以测量白炽灯泡的冷电阻。

2.替代法:替代法的测量思路是等效的思想,可以是利用电流等效、也可以是利用电压等效。替代法测量电阻精度高,不需要计算,方法简单,但必须有可调的标准电阻(一般给定的仪器中要有电阻箱)。

例2、在某校开展的科技活动中,为了要测出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Rx,现有如下器材:读数不准的电流表A、定值电阻R0、电阻箱R1、滑动变阻器R2、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电源和导线。

⑴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你所选用器材的代码。

⑵写出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

【解析】⑴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

⑵①将S2与Rx相接,记下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②将S2与R1相接,保持R2不变,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原位置上,记下R1的值,则Rx=R1。

3.伏安法:伏安法的测量依据是欧姆定律(包括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需要的基本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当只有一个电表(或给定的电表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用标准电阻(电阻箱或一个定值电阻)代替;当电表的内阻已知时,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压表同时可以当电流表使用,同样电流表也可以当电压表用。

4.伏安法拓展:某些问题中,因实验器材不具备(缺电流表或电压表),或因实验条件限制,或因实验精度不允许而不能用“伏安法”。这时我们就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条件和要求重新选择实验原理,用“伏安法”的替代形式——“比较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⑴利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利用“伏伏”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3、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900~1000Ω):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

【解析】如图所示

⑵利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利用“安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4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器材(代号)与规格如下:

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r1为5Ω);标准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5Ω);

待测电阻R1(阻值约为10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10V,内阻r

约为1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⑴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多组数据,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⑵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用测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1的计算公式是R1=________。

【解析】⑴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⑵两电流表A1、A2的读数为I1、I2和电流表A1的内阻为r1,待测电阻R1的阻值的计算公式是:

⑶电压表、电流表混合用

例5有一电阻Rx,其阻值在100~200Ω之间,额定功率为0.25W。要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量它的阻值,实验器材有:

安培表A1,量程为50mA,RA1=100Ω

安培表A2,量程为1A,RA2=20Ω

电压表V1,量程为5V,RV1=10kΩ

电压表V2,量程为15V,RV2=30kΩ

变阻器R1,变阻范围0~20Ω,2A

变阻器R2,变阻范围0~1000Ω,1A

9V电源,电键,导线。

⑴实验中应选用的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分别是:。

⑵画出所用实验电路图。

【解析】⑴允许通过电阻中电流可能的最大值由:得。因为电阻可能为200Ω,所以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的最大值可能是35mA,应用电流表的示数来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因此,电流表应选A1。又因为,所以

。因为电阻可能为100Ω,所以允许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可能是5V,应用电压表的示数来控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因此电压表应选V1。因为R1<

R2,且2A>35mA,所以应选变阻器R1。因为R1<Rx

所以滑动变阻器连接方式应选用分压电路。因为<,所以应选用外接电路。

⑵实验所用电路如图所示

(三)电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1.互测法:

⑴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可以测量它们的内阻:

V

A

V

A

V1

V2

A2

A1

⑵两只同种电表,若知道一只的内阻,就可以测另一只的内阻:

⑶两只同种电表内阻都未知,则需要一只电阻箱才能测定电表的内阻:

V2

V1

R

R

A1

A2

2.替代法:

R

S

V1

V

R

S

A1

A3、半值法(半偏法)。

图10-15

半值法是上面比例法的一个特例,测电流表内阻和测电压表内阻都可以用半值法,电路图如图10-15所示。

甲图实验时先断开开关S’,闭合S,调整滑动变阻器R01(限流法连接),使电流表A满度(即指针指满刻度处);再闭合S’,调整电阻箱R1,使电流表A的指针恰好指到半满度处,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则电流表A的电阻rA=R。(测量结果偏小)

乙图实验时先闭合开关S’及S,调整滑动变阻器R02(分压法连接),使电压表V满度;再断开S’,调整电阻箱R2,使电压表V的指针恰好指到半满度处,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则电压表V的电阻rV=R。(测量结果偏大)

例6(2000年全国)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⑴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器材(代号)

电流表(A1)

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Ω)

电流表(A2)

量程500μA,内阻r2=750Ω

电压表(V)

量程10V,内阻r3=10Ω

电阻(R1)

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

滑动变阻器(R)

总阻值约50Ω

电池(E)

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导线若干,电键K

⑵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解析】⑴如图所示。

⑵,I1表示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I2表示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r2表示电流表A2的内阻。

【备考提示】在很多情况下,电压表和电流表(已知内阻)的功用可以互换。有时利用一块电表配合定值电阻也可以完成功能的互换。实际上就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变形运用。在处理时,一定要明确原理,灵活运用。

V

mA

V

例7

(2006年全国Ⅰ、Ⅲ)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

(量程2V,内阻约4kΩ);电流表

(量程1.2mA,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2.4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⑴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R1

S

E

V

mA

⑵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表内阻RV

=_________。

【解析】⑴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若选用电阻R1,则并联电阻=2000Ω,电压表读数

U=·R=×2000=1.92>1V,电流表读数I===0.00096A=0.96mA>0.6mA,R1符合要求,同理可得R2、R3不符合要求,故选R1。

⑵电路接通后,通过R1的电流I1=,则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为I2=I-I1=I-,所以电压表的内阻RV==

【备考提示】本题涉及实验器材选取和电路设计等,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解答此类试题必须根据测量要求和所提供的器材,由仪表的选择原则和基本规律为分析的入手点。

【变式题】

例8(2006年全国Ⅱ)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A2

A1

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

(量程4.5V,内阻约为4×104Ω),电流表

(量程25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

(量程500mA,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键S,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A2

【解析】在测量小灯泡的伏安曲线时,由于题目要求电压范围为0.1V~4V,因此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根据估算通过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0.4A,因此电流表应该选用

。在伏安法测量过程中,由于

临界电阻大于小灯泡电阻,因此应该选择电流表外接法即选择甲电路进行测量。

测电动势和内阻

(1)测量电路如图

(2)测量方法

第一、计算方法

测两组端电压U和电流I值,然后通过以下式子求解。

E=U1+I1r

E=U2+I2r

第二、作U——I图象方法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取得多组(U,I)值,然后在坐标中描点,连成直线

用图象处理问题,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连直线的方法: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直线两则分布的点的个数大致均匀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舍去。

②纵轴截距的含义:电动势E

③横轴截距的含义:短路电流I0

④斜率的含义:电阻。求解方法:r=或用直线上任意两点求解斜率的绝对值。

(3)实验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I图象时描点不很准确。

(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来源于未计电压表分流,近似地将电流表的示数看作干路电流。实际上电流表的示数比干路电流略小。如果由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图中实线(a)所示的图象,那么考虑到电压表的分流后,得到的U—I图象应是图中的虚线(b),由此可见,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出的电源电动势,电源内电阻。

说明:①外电路短路时,电流表的示数(即干路电流的测量值)等于干路电流的真实值,所以图中(a)、(b)两图线交于短路电流处。②当路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为时,由于电流表示数小于干路电流,所以(a)、(b)两图线出现了图中所示的差异。

(4)特殊方法

(一)即计算法:画出各种电路图

(一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一个电流表及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一个电压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例9、用右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R0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

电流表(量程0.6A、3A);

(b)

电压表(量程3V、15V)

(c)

定值电阻(阻值1、额定功率5W)

(d)

定值电阻(阻值10,额定功率10W)

(e)

滑动变阻器(阴值范围0--10、额定电流2A)

(f)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额定电流1A)

那么

(1)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

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

A;

R0应选择的定值电阻,R应选择阻值范围是的滑动变阻器。

(2)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II.答案:

(1)3,0.6,1,0~10。(2)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电池实际输出电流小。

解析:由于电源是一节干电池(1.5V),所选量程为3V的电压表;估算电流时,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一般几Ω左右,加上保护电阻,最大电流在0.5A左右,所以选量程为0.6A的电流表;由于电池内阻很小,所以保护电阻不宜太大,否则会使得电流表、电压表取值范围小,造成的误差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一般比电池内阻大几倍就好了,取0~10Ω能很好地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若取0~100Ω会出现开始几乎不变最后突然变化的现象。

关于系统误差一般由测量工具和所造成测量方法造成的,一般具有倾向性,总是偏大或者偏小。本实验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测量值小,造成E测

例10、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

A.待测干电池

B.电流表G(0~3mA,内电阻r1=20Ω)

C.电流表A(0~0.6A,内电阻r2=0.20)D.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10Ω)

E.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100Ω)

F.定值电阻R1=100Ω

G.定值电阻R2=500Ω

H.定值电阻R3=1.5kΩ

开关、导线。

由于没有电压表,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完成了实验要求的测量。

①为了方便并能较准确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定值电阻应选用

。(填写定值电阻前的序号)

②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后,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则可知此电源的内电阻测量值为r=,电动势测量值为E=。

【解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一般需要电流表和电压表。由于题中没有电压表,故需要将电流表G改装为电压表,且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应该达到1.5V,则总电阻为,故定值电阻应选用的序号为G的电阻,而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阻值较小的D;

6.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3 篇六

复习内容:第15章《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

本章要掌握的知识:

1.会推导整式乘除法的一些法则,会熟练的进行整式的乘除法。

2.会将多项式进行添括号和去括号。

3.会将多项式熟练的进行因式分解。

本章知识结构 :

1.整式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乘法公式

2.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3.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练习1】口答:

(1)x3x2 =(103)5=(-3x)3=

(2)105.103.10=(am)2 =(-5ab)2=

(3)-y3y4 =-(x4)3 =(xy2)2 =

(4)Xm+2.x3m=(a4)4=(-2xy3z2)4=

【练习2】计算

(1)5x2y2(-3x2y)

(2)(-2ax2)2.(-3a2x)3

(3)5b2c.(3ab-2b3)

(4)(4x2-3x+6).2x

(5)先化简,再求值:x2(x-1)-x(x2+2x-6),【练习3】计算

1.x(4x-y)-(2x+y)(2x-y)

2.(a+2b)2+(a-2b)2

3.(a-b)2-(a+b)(a-b)

4.(x+y+z)(x-y-z)

5.(x-y-z)2

其中x=2

【练习4】计算

164(1)(abc)2a3c4

15(2)6(ab)[(ab)2]3

(3)(5x2y34x3y26x)6x

13m2n32m132m12(4)xyxyxy)(0.5x2m1y2)34

【练习5】因式分解

1.a2-ab

2.3a3+12ab2-9a4b3

3.-8x4y+6x3y-2x2y

4.m(4x+y)-2mn(4x+y)

5.3a(a-2b)2-18b(2b-a)2

6.x2-81

7.x3-4x

8.25m2-10mn+n2

9.4(x-y)2+12(y-x)+9

7.如何做好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 篇七

一、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

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教材为依托,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狠抓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有一定的系统性, 不同的知识点之间都有内在联系, 既有横向的联系, 又有纵向的沟通。学生不仅要能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 明确各个知识点在本单元、本册教材中的地位, 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首先明确各章节所包括的物理知识点及相互关系, 弄清各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 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黑体字和带波浪线的内容要重点记住, 牢固掌握。 其次, 要对相关的或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归纳。 在学习本章节知识的基础上, 查缺补漏, 归纳整理。 对重点知识的复习, 可以打破章节结构, 按知识板块进行归类复习。 要充分复习教材中出现的例题和习题, 因为它们紧扣教材的核心内容, 巩固强化各节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对某些例题稍稍变化、引申,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重点知识的专题训练

结束了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 可进行重点知识的专题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很重要。 在这个阶段要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 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在这一阶段一定要通过精选的典型例题的细致分析强化、活化重点知识。 特别是注意一题多解、广开思路的训练, 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从而迅速提高考场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本中出现的插图不能忽视, 要想真正学懂弄通, 就要认真分析。 物理课本中的插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设备的构造原理图, 如托盘天平、船闸、抽水机的构造及原理;照相机、幻灯机的原理。 (2) 实验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装置图。 (3) 受力图和光路图, 如力的图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等。 (4) 电路图———学会将电路图和实物图相互改换, 学会读电流表、电压表等。 (5) 磁感线图———主要有条形磁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图。 (6) 其他与物理现象或物理知识有关的图, 如有关惯性现象及力的作用效果图。 总之, 对课本中的每张图和表都要仔细分析, 弄清含义。

这一阶段, 要加强实验的考查和训练。 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验, 它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手段,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要认真研究, 明确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原理、数据测量和所得结论。 做到会正确处理数据和分析结论, 对每一个实验都要懂得怎样减小误差。 课本中出现的演示实验和其他小实验, 也要注意弄明白现象、过程和原理, 能做到一题多法。 必要时, 可反复实验。 实验中教师要以实验的引导者出现, 学生是实验的操作探究者。 教师提出要求,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 体验探索, 自我总结。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成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的主体, 自然能更好地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 并提高学习效率。

三、点面结合的综合训练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点面结合, 提高应试能力的综合性训练。 到这一阶段, 学生已做过了大量模拟试题, 但是仅仅强调题海战术并不是明智之举。 这一阶段, 需要把做过的习题类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 发现其中的异同点。 寻找触类旁通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 有很多题是从课本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中衍化而来的。 所以, 对于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和课后习题要重新研究一遍, 对于重点习题要深入讨论, 适当扩展延伸, 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类比延伸, 达到“做一题, 会一片”的效果, 彻底消除“题海战术”, 提高学生的解题成效。 还要知道物理来自于生活, 所以必然要回归生活,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无疑会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掌握程度。

在复习的各个阶段都有注意热点问题, 主要有几类热点问题: (1) 应用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题设情景来自社会生活或生产中的物理现象, 例如, 体育问题、生活问题、家用电器问题、对常见物理量的估计问题等。 (2) 图表信息题是近年来出现在中考中的一类主要试题, 这类试题取材广泛, 蕴含的信息量大, 呈现出较强的实用性、综合性、复杂性和迁移性。 因此, 这类试题难度较大。 (3) 开放性试题是近年来除传统试题外的一类重要试题, 并且, 所占分值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4) 探究性试题近年出现得比较多, 对学生要求也较高, 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 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学科内综合题常常是中考试卷的压轴题。 (6) 以我国或世界发生的有影响力的社会热点为问题切入点的一类试题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重。 对于这类热点问题要注意拨开迷雾, 发现其中的物理问题, 设法解决。

总之, 把中考前的总复习分阶段进行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它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和加深理解所学物理知识, 进而应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的运用, 使学生掌握了应试技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摘要:中考是对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的系统总结及考查,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命运, 为此做好中考前的总复习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和加深理解初中阶段所学物理知识, 应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中考前的总复习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运用这种方法, 能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8.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法初探 篇八

关键词:选题;自信心;归纳;分组;统一;辅助

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初中物理总复习的方法,现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做好有针对性的选题工作

复习阶段,学生学习比较累,所以,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摆在所有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一味的题海战术收效并不大。为了让学生都投入到复习当中。老师首先就要在题的选编上下工夫,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情况,复习题的难易程度要有梯度。使上、中、下等学生都能学会一些知识,不至于使班级出现一部分人学习一部分人不学习的局面。

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考不上高级中学了,就不用功学习了。为了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要求这些学生把复习题做完后交到老师这里,老师有针对性地批改一部分题。通过部分批改,一是督促他们去做题,二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真的还会些东西。调动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开展分组学习与统一学习相结合的尝试

到了中考前的復习阶段,需要做的题真的很多,这时难免有些学生会偷懒,不做或是少做。然而,教师要检查到每个学生,工作量又很大。为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还能检查到学生是否做题了,我们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可以让组长帮着教师检查,老师还可以抽几个小组的试题批一下。这样学生们没有规律可循,也就自然会把复习题做好了。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考题,针对不同学生让他们考不同的题。让他们感到有进步了,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做好重点知识的归纳工作

有些知识点比较难记,学生不能及时更好地归纳起来。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总结归纳。笔者在教学时常会给学生总结归纳一章或是几节的重点、难点。通常情况下我是把这些东西打印成提纲的形式,发给学生。便于他们复习时查阅。特别是对那些将要掉队的学生来说,这个提纲就相当于救命的稻草非常重要。

五、利用科技手段辅助学习

有些难点重点学生在听了老师的讲解后也不能够理解或是记忆清楚。为了便于他们复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录音笔等录音的设备把讲解录下来,然后再找时间回放。加深记忆的同时还可以保存一段时间,作用非常明显。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要努力去研究总会有一种复习方法使学生有良好收效。

9.初中物理总复习计划 篇九

张应春

一、原则:运用教改模式,优化物理复习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中考说明为标准,以课本、指导丛书为具体内容,全面、深入地进行总复习。具体如下:

1、目标性原则:针对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复习中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抓住疑点,找关键点,确保基础知识的覆盖率和重点知识的重复率,要即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共性要求,又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地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分阶段有序进行复习。

2、典型性原则:复习的内容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反映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特征。对物理知识主干中的重点、难点、相似点、易混淆点应加以重点分析、综合和归纳,借此使学生对有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完善,分章节、分层次、分板块进行复习,必须拎出重点,抓住“典型”内容,进行铺开、举一反三;必然纲举目张,温故知新,扩大知识面,从而贯通规律,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3、思维性原则:复习时有意地引发学生联想思维,承上启下,前后对比,尽量使发散和幅合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运用正迁移排除模糊不清的负迁移,而获得深层次的正迁移认识。

4、实践性原则: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必须通过实践/实验,经过分析和判断方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复习中贯彻实践性原则必须注意:首先让学生对重点的内容和精华、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综合实验加以探究,验证和分析归纳;其次引导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综合和灵活运用,事实证明,理性认识掌握在于指导人们实践,而正确与否,必须经过实践去检验,并得到发展。

5、主体性原则:复习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晓之以理、动之一情,激发学生复习的自觉性和 1

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贯彻时要注意:㈠教师仍旧发挥主导作用,复习同时要强化学生兴趣,尽可能发挥其内因;㈡创造条件,注意梯度和层次,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自觉钻研,自寻问题,自行探索,自觉增压。㈢教师要教学民主,要有蹲下来看“学生的世界”的心态,深入到学生具体思维中去,了解心态和个性,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在“榜样的力量”感染下,学生们主动学习,刻苦用功,以极大的热情,进行创造性的复习。

二、步骤:复习方法与思路,遵循五环节,具体如下:

1、预--预习中复习,培养归纳知识,概括能力。

复习前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布置自学复习预习提纲,要求学生提前看书总结思路,回忆表象、归纳、概括回答问题。

2、主--抓住主线以整体带动局部

复习时务必抓住各章节,各板块的主线,系统归纳,扩展延伸,其好处可一览全貌,便于巩固、系统化;有利于举一反三,深化精化,从而使学生“知识由厚到薄,由薄到厚” 不断循环转化,牢记在大脑。

3、比--联系对比温故知新

复习时可将类似的概念及规律进行联系对比,进行“概括联想”,把纵横知识加以扩散迁移、渗透、延广。使复习教学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同学更能同化顺应相关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4、析--分析研究,抓住本质和特征。

复习时要利用物理习题将新知识和广泛的实际材料相结合,因此,反复推敲精选习题,无疑可巩固、深化概念和规律,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数理结合能力。要求课上所选习题必须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实践性、新颖性、层次性和坡度性。题目不宜过多,但有代表性,形式多样一些,多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联,多解归一等不同形式的习题,注意实践性和科学性,题目还要求难易结合、点面结合,普遍问题统一指导,细心分析讲练结合,及时反馈,纠正辅导,适时补缺。

5、实--实验操作,教、学、做合一。

复习时还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而指定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选择实验仪器,正确使用并进行操作,学会整理与讨论实验结果。

三、复习计划安排的时段:

第一轮:3月份——4月份

1.基础知识复习

2.初二部分验收测试

3.第一次模拟考试

第二轮:5月份

1.单元综合复习

光、热复习指导

力学复习指导

电学复习指导

实验复习指导

2.专项训练性复习

物理探究性问题复习

中考压轴题复习

3.第二次模拟考试

第三轮6月份

1.中考模拟训练

2.查漏补缺深入复习

3.第三次模拟考试

10.中考物理总复习交流材料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这样一次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中考的中,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有神通”。今天就中考物理复习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和我们团队的一些做法向大家进行汇报,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物理总复习是物理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系统总结初中物理两年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查漏补缺,弥补教学环节的一项工作。总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有效的复习方法对提高总复习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本人初中物理总复习的一些肤浅认识整理如下,仅供商讨。

一,要以课标为纲,以本为本,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物理教学,课标是本,课本是依据,物理总复习就是立足根本,依据教材,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本上,依据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决不能舍本逐末,好高骛远,把精力花费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和练习册上。

二,总复习要立足课本,但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初中物理新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向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写的,这样的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便于新课教学,但是,到了复习阶段,就应该从知识的整体性方面 来考虑,指导学生把章节中零散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过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联系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串联成网,从而形成有机联系的,较完整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辨别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区别,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课本内容。

三,要因材施教,分层次制定中复习教学目标

总复习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使之具有针对性,到了总复习阶段,学生

成绩必然层次不齐,要是每一个学生通过总复习阶段的教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

上,使之有所提高,则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就要考虑到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

水平。

四,重视物理实验内容的复习和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物理总复习时要十分重视实验,特别要抓住两点:一是要学生掌握各种基本

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是让学生弄清有关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物理教学的最

终目的势要

“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要引导学生善于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五,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在精字上多做文章。

总复习离不开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怎样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

关键性的问题。讲

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

能满堂灌地一味讲,也不能放任自流只交学生练,可以边讲边练,可以先讲再练。

讲要精,精讲不是少讲的意思,而是要求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把握住教材

中主要的内容,抓住重,难点,抓住学生难以理解的,普遍存在的共性的问题。通过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规律,也要 讲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可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拓展学 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

练要精练,避免搞成“题海战”,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大纲的要求,把对知识点的考查归纳为若干类型的问题,精心编制习题组,所编习题要具有代

表性,系统性,是复习内容习题化,知识巩固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必要的巩固练习,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加深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通过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

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总结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总之,对我们23中物理组的老师们而言:面对2012中考将是一个同甘共

11.对初三物理总复习的教学思考 篇十一

一、科学细致地制订复习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总复习之前所制订的复习计划对于复习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初中物理通常来说课时较短,但是内容较多,平时锻炼的题型有限,但是考试时所涉及的题型却十分广泛,力、热、光、电知识相对独立,但是却与升学考试集中综合应用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在这些困难的干扰下,如果复习计划不科学,就不能够充分地利用好复习时间,就无从保障学生复习的全面性。因此,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物理大纲的具体要求,设计制订科学的总复习计划,找出重点、考点与难点,划分各轮复习的阶段与课时,做到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二、对于抽象内容要重点处理

物理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十分抽象,这些内容是复习中的难点,而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规律和概念知识的复习,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留意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同时充分地联系生活经验,加强实验,再辅助以有效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三、精心选择复习练习题

教师在复习题的选择上不能盲目地选择难点,更不能标新立异,而必须重视基礎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去解决物理问题。从近年来的中考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基础知识上丢分,许多丢分的题目是在平时训练过的内容。当前物理辅导资料繁杂,习题也越来越难。学生如果没有很好地巩固基础知识,就更加无法解决难题,物理学习的质量可以说就掺杂了水分。教师不能将重要的备课时间花费在难题的收集上。选择题可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物理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选择题进行逐字、逐句地审题,经过系统分析和计算得出结论后,再进行选择。

四、时刻关注热点信息

在初三阶段的总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搜集热点信息,同时教师也要对热点加强关注,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教师要善于捕捉与考试相关的热点新闻,从中甄选与物理内容相关的重要信息,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地探讨和分享。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自身所熟悉的现象,去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明白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综上所述,初三物理的复习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巩固以及即将参与的升学考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积极地转变观念,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物理能力的锻炼。适当地调节复习气氛,切忌一味增加学生复习的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适度的紧张固然必要,但是紧张过分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师要重视引导,把握复习的节奏,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营造轻松活泼的复习环境,争取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加强学生物理知识的有效巩固,促使学生拿出最佳的学习和备考状态来迎接人生的新跨越。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康市磨形初中)

12.初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 篇十二

关键词:物理复习,六性,思维,规律性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都非常重视对新课程的研究并力求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存在的缺陷之一就是教师忽视了复习的重要性,只知道上新课却不知道复习已经教授的知识,经过模拟考试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对曾经做过的题目仍然感到无从下手,或者犯原来的错误;一些教师虽然带领学生进行了复习,但是复习模式仍然停留在做习题、讲习题的层面,不知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对比,难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也是学生难以提高物理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目前的初三物理复习,应该坚持并落实“六性”。

一、确保学生记忆知识的准确性

中考出卷人往往在初中物理的重点、难点以及易混淆知识点和易忽略知识点处设置题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考查学生是否准确掌握了物理基本知识,如果学生基础知识底子不扎实,在做题时就极易出现错误。因此初三物理总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知识点、归纳知识网络来优化知识结构,达到高效、准确记忆知识点的目的,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便于在解决物理题目时应用。例如初中力学部分的知识可以概括为“一成效、二效果、两体、三原理、七力”,其中“一成效”就是力所做的功,“二体”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诸如此类不再赘述。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学好受力分析的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不论是初中物理还是高中物理,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因此从初中就应该得到重视;(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注意知识点的递推和连贯性,例如一个物体受平衡力或者不受力,则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也就代表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通过知识点的递推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3)对比同类和不同类的知识点,通过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来理解知识。

二、理解物理公式的适用性

初中物理公式多,出卷人喜欢在公式的适用性上“做文章”,如果学生不注意,就可能乱套公式,虽然解决了问题,但是显然结果是错误的,因此在复习时,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例如:水泵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2200W,线圈电阻为3欧姆,在额定电压220V的条件下工作,电流为10A,那么电动机工作1秒能够产生多少热量?对于这道题,应该使用Q=I2Rt(焦耳定律)来解题而不是Q=U2t/R。这是因为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而题目中所给的电路并不是纯电阻电路,因此应该使用焦耳定律。

三、注意习题的针对性

中考复习资料内容多种多样,采取的复习形式也不尽相同,使用复习资料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不能盲目选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或者教师自己编写习题,注意习题的适用性和针对性,而不应选择难度较大或者较偏、较怪的题目,防止顾此失彼。在练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还要注意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训练。

四、归纳题目和知识点的规律性

大部分知识点能够出的题型一般为两个到三个,也就是知识点有较强的规律性,对题目进行筛选和归纳,能够让复习更加有序。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题目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本章知识点可能出的题型和出题的一般规律,学生解题时可以套用公式定理或者解题方法,提高了解题速度和解题准确率。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解物理题时,教师不能只看重结果,也不能为了提高解题效率而直接向学生讲解解题方法,而是应该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分析其解题中存在的共同错误,并讲授比较新颖的解题方法,给全班学生讲解他们都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并将新颖、正确的解题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注意题目中所给的基本条件以及隐形条件,并理解题目的具体含义,思考应该采取何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将所给问题与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建立联系,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或者比较新颖的方法解题,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不断优化解题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六、培养学生的严谨性思维

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不断改正自己错误并完善知识网络的过程,在改正错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教师也应该重视错题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错题中吸取教训和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做题时是否足够细心,审题是否全面,是否正确理解了题目所给的条件,并避免在今后的解题中犯相似的错误;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完善,是否有知识点没有掌握,概念定理的应用范围是否清晰;在解题时是否正确地套用了公式,是否受到题目中无关条件的干扰,是否墨守成规、顾此失彼等。

13.高二语文总复习知识点 篇十三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看)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1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妹妹。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殿阶)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不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官吏初到任)

14.201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 篇十四

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主要进行二轮复习,第一轮主要以再现基本概念为主,详细地讲述,然后结合基本的练习进行巩固,练习主要取自于《中考指导丛书》,按上面的课时一点一点递进;第二轮主要以做各类中考卷为主,让学生逐步适应知识的综合,熟悉各类题型,由简入深,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给予修整。最后在中考前一星期,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书本知识,再一次把整个知识作一完整的认识与综合。

二,学生情况:

这届毕业班是我到九年级才接手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后面层次的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班上只有周轲,周叶,周帅,李佳等几个同学是比较认真的。所以也只有这几个同学考试成绩理想些。三,计划:

为了让学生把握住这一次再认识,再巩固,再提高的机会,能在中考中考出较好的成绩,我制定出以下总复习计划:

(1)、把握中考命题脉搏,做到心中有数

“大海航行靠舵手”,凡事要获得成功,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方向,方向对头已是成功的一半。中考要考好,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是关键。我们认真总结了近两年中考命题的特点,得到以下结论:中考命题是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以现行课本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依照这样的要求,方向明确了,心中有数了,老师才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2)、有计划性,针对性复习,决胜千里

根据中考命题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物理科的中考复习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时间:3月下旬-----5月中旬)

1、这一轮复习也称巩固阶段的复习,把学生学过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包括测量工具的使用)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既不加深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要求,又能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这阶段的复习中主要要做到: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因为课本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那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而是要求学生能依据具体事例,建立物理模型,会辨认出应该用的物理原理或公式,从而达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配套《中考先锋》作为复习参考资料。

2、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别,层次差别,分别给予个别指导,及时补缺补漏,转化差生。

3、加强实验课复习。根据本学科特点以及以往学生对实验较为薄弱的弱点,加强复习,特别要指导学生明确每个实验现象发生的条件,产生的原因和解释现象的方法。并增加开放性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4、精炼习题,不搞题海战术。宁可教师多做习题,不让学生做无用功。设计,精选,优化题目后再给学生练习,发展他们的能力,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复习的效果。

5、安排单元过关测试。每复习一至二个单元就进行一次单元过关测试,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适当设计探索性,开放性及涉及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的题目让他们训练,考后及时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则给予及时补缺补漏。

第二轮复习:(时间:5月下旬—6月中旬)

这一阶段的复习也称综合阶段复习。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可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大致要做到以下两点:

A、抓住主线,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四大板块。每一部分一般都有“概念、材料、能源”这根主线。复习过程中,要抓住这根主线将零星的概念穿成一个知识网。它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B、利用类比,抓住知识的本质

(1)有些物理概念,尽管物理知识不同,但定义方法相同或类似,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归类比较,着重复习一两个概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对于一些本质不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则进行对比、比较,可消除模糊认识。

(3)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四:本学期培优扶差计划:

继续培养周轲,周叶,周帅,李佳等优秀学生,争取中考成绩再上一个台阶;鼓励中等层次梁柯,陈强等同学在最后时间努力冲刺,争取中考取得较好成绩;另外,还有罗倩,张颖等同学有一定的基础,但很懒惰,最后一个学期尽可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制定目标,为考上理想高中而奋斗。

五:本学期安排:

第一周到第四周新课及单元测试、月考

第五周复习《声现象》《光现象》与单元测试 第六周复习第三,四章与单元测试 第七周复习第五,六章与单元测试 第八周复习第七,八、九章与单元测试 第九周月考

第十周复习第十、十一,十二章与单元测试 第十一周复习第十三,十四章与单元测试

第十二周复习第十五,十六、十七章与单元测试 第十三周月考

第十四周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十五周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十六周第三次模拟考

第十七周总测试

第十八周中考

九年级物理备课组

上一篇:大学教师三月份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暑假工作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