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监测总结(20篇)
1.手足口病监测总结 篇一
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季常见传染病,最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蔓延流行,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
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发病,但以 3-11 月份多见,6-8 月为高峰 期。这种疾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广。发病年龄可从 4 个月的婴儿到 30 岁的成人。但以 3 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直接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毛巾、玩具、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 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还能通过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 被病毒污染的水源而感染,特别在托幼机构及小学校容易引起大面积流行。
为了让广大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基本知识,根据卫生局统一部署,我中心于2014年6月9日在四楼会议室展开手足口预防与治疗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是本中心所有工作人员。王部长首先传达卫生局关于手足口病防治文件精神,介绍2014手足口病防治形势,要求通过培训能够提高认识,继续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平时工作中时刻注意,增强责任心,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并及时报告。同时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手足口病防治预案要求,就手足口病的 一般可疑症状,传播途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手足口病诊治和护理要点做了详细的介绍。手足口病的报告时限要求,掌握基本的预防知识,指导群众和患者手足口病的护理和预防常识作了进一步部署。
还负责对辖区的小学校和幼托机构做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并认真开展可疑病例的监测报告。对确诊的病例及时规范进行隔离治疗和疫点消毒工作。通过这次培训,使全体医务人员都认识到手足口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能够基本掌握手足口病防治的一般知识,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封新区梁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6-9
2.手足口病监测总结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广西14个地级市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档案及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资料。
1.2 病例定义
按照卫生部下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进行诊断。
1.3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疫情特征及流行原因。
2 结 果
2.1 流行情况
2011年广西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1 961例,报告发病率为308.43 /10 万;其中重症366例,死亡33例,死亡率为0. 072/10万,病死率为0.232‰ 。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起,发病198例,死亡4例。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季节性显著。1—3月发病较少,4月病例开始增多,5—7月为发病高峰,5—7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51.21%(72 702/141 961),形成明显的春夏峰,8月后疫情回落,但仍处在较高流行水平。见图1。
2.2.2 地区分布
全区14个地级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以南宁市(35 899例)、桂林市(20 264例)、柳州市(17 170例)、玉林市(12 118例)和百色市(11 052例)位居前列;发病率居前5位的市依次为南宁市(538.89/10万)、柳州市(456.81/10万)、桂林市(426.79/10万)、来宾市(346.29/10万)和百色市(318.79/10万)。见图2。
2.2.3 人群分布
男性发病89 236例,女性发病52 725例,男女性别比为1.69 ∶1。年龄最小的尚未满月,最大的68岁;5岁以下儿童高发,共发病132 560例,占病例总数的93.38%,见表1。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77.12%;其次为幼托儿童,占20.32%。
2.3 病原学监测结果
累计检测病例标本5 005人份,检出阳性标本3 017人份,阳性率为60.28%。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724人份,占23.40%;柯萨奇A组16型(CoxA16)阳性1 374人份,占45.54%;其他肠道病毒阳性919人份,占30.46%。
2.4 死亡病例分析
报告死亡病例33例,除2月份外均有报告。男性24例,女性9例;皆为5岁以下儿童,其中0岁3例,1岁和2岁各11例,3岁3例,4岁2例。散居儿童28例,幼托儿童5例。病例分布在10个地级市,死亡较多的依次为贵港市10例、玉林市5例、来宾市4例和崇左市3例。实验室诊断27例,其中EV71阳性占72.73%。
2.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起,发病198例,死亡4例。其中较大事件4起,一般事件8起,均发生在幼托机构。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CoxA16和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自2008年5月2日国家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丙类报告管理以来,广西手足口病疫情一直居高不下,位列全国前列。
2011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流行形势依然严竣。全年共报告病例141 961例,重症366例,死亡33例,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3.54%、85.88%和79.38%;但病例数与死亡数仍高居全国第2位和第3位。报告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起,发病198例,死亡4例;报告事件均发生在幼托机构,起数比去年减少了76.92%。疫情资料分析表明,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性明显,5—7月为发病高峰,8月后疫情一直处在较高流行水平;病例分布广泛,各地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南宁市、柳州市和桂林市的发病数及发病率均居全区14个地级市前列;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69 ∶1;5岁以下儿童高发,占病例总数的93.38%;散居儿童与幼托儿童发病最多,分别占77.12%和20.32%。流行特征与全国及各省报告相似[2,3,4,5]。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广西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为CoxA16(45.54%),EV71仅占23.40%,是重症及死亡病例较去年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比例仍较高,占72.73%。
综上分析,2012年广西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手足口病,采取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才能有效保护低龄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广西应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疫情及病原学监测,及时分析和研究疫情,广泛开展卫生宣教,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加强幼托机构的监管,重点关注农村散居儿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发病及死亡病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Z].
[2]王琦,王子军.2008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3):181-184.
[3]欧剑鸣,洪荣涛,蔡少健,等.2008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3):8-10.
[4]王彦霞,孙建伟,郭万申.2005—2007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20(4):241-243.
3.手足起疹子,可能是手足口病 篇三
手足口病
你可以发现的信号
一些信号,暗示着宝宝可能中招了。
低热:约半数以上患儿出现低热。
皮疹:皮疹在发病当天或3天内即出现,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即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足心和口腔,婴幼儿或皮疹多者,有时膝、肘、臀部也可见到。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形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拒绝进食,流口水:由于宝宝的口腔两颊黏膜、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患儿吃东西倍感疼痛,便会出现拒食、流口水等现象。
手足口病与其他
出疹性疾病皮疹辨别
不仅是手足口病出疹子,还有一些疾病也有出疹子的情况,如何辨别?看下面
预防手足口病妈妈这样做
1.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 家长接触宝宝前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垃圾污物。
3. 宝宝的餐具使用前后均应及时清洗干净,以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4.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5. 如果幼儿园中出现患手足口病的宝宝,可暂时不去幼儿园。
妈妈经验分享
手足口病不可怕
我家宝贝上幼儿园小班,有一天接回她时,发现手上有小疱疱,第二天洗脚时,小脚上也有,我带她看医生,医生说别去幼儿园了,这是手足口病。我请假在家看了一个礼拜,前四天嘴疼不吃不喝,药都得灌下去。第五天早上主动要求吃面条,已经好多了,知道吃就好。当时真的把我吓坏了。现在想想,其实手足口病没那么可怕,也不要老去医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多睡觉、少去户外活动。
在美国治疗手足口病
我家Tom在美国时得的手足口病,和国内的其他妈妈交流了一下,比起国内对宝宝的治疗,我家Tom使用的是口腔止痛液,这种液体是利多卡因(有麻醉作用)调成的液体,让宝宝漱口,可以很快减轻宝宝的口腔疼痛。在每次吃饭之前,用这样的液体给宝宝漱口的话,就可以让宝宝有吃的欲望,宝宝不至于由于口腔疼痛不吃东西。
居家照顾
患手足口病的宝宝
宝宝病情较轻时,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患病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宝宝症状轻而送幼儿园。
尽量让患儿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直到热度、皮疹消退,一般需隔离2周。
患病宝宝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吃一些常温的流质食物。禁食过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患病宝宝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宝宝指甲;臀部有皮疹的婴儿,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局部皮肤破损可涂擦抗菌素软膏。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可让宝宝多饮水,物理降温,无须特殊处理;如体温超过38.5℃,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厌食等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4.手足口病演练总结 篇四
演练方式采取室内设置、实人扮演、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消毒等方式,实际检验该团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疫情报告网络的灵敏性、应急队伍响应的及时性和应急物资储备的适用性。演练过程全程摄像,演练结束后中心主任、分管副主任分别对这次演练进行实际点评。
演练模拟团幼儿园小班2名儿童先后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例,并且在病例搜索中发现同班还有2名幼儿手掌有水泡。团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组织本单位应急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规范性调查、处理的全过程。演练现场介绍并展示了专业应急队伍医疗组、流调组、消杀组、检验组、健教宣传组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模拟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5.手足口病传活动总结 篇五
今年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接种疫苗,家庭有责”春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主要通过接触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等传播,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发病,5岁以下幼儿多见。
按照县卫生药监局和县疾控中心的安排部署,我中心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同时本着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理念,在中心主任廖水洋的带领下,防保组潘兰英、王芳一行三人于4月20日到县中心幼儿园、新星幼儿园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宣传内容包括:一是什么叫手足口病;二是手足口病的症状体征;三是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最后,廖主任对中心幼儿园的防控工作表示满意,并对中心幼儿园黄园长提醒:首先提高认识,其次加强宣传,第三必须做好常规消毒工作,保持室内通风流畅,第四发现缺勤儿童要及时追踪询问并作好记录,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请家长带到医院就诊,切实把好防控关,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漫延。目前,除了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外,也是流行性腮腺炎、呼吸道传染病和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大家在生活上要注意勤洗手、多通风、晒衣被,吃熟食、喝开水,适当锻炼,特别是儿童要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幼托机构及中小学校要加强晨检工作,老师和家长如发现孩子发烧伴手、足、口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腮腺肿大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便有效和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6.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六
(年 月 日)
自今年3月下旬以来,我市手足口病呈流行趋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的综合防控措施,目前,疫情比较平稳,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当前我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截至4月8日,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60例,发病率为28.23/10万,目前住院病人47人,无危重和死亡病例。发病人群中以0-5岁儿童居多,疫情分布于18个乡镇(街道办),主要集中在莱城区,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大王庄镇、凤城街道办、张家洼街道办。总体呈高度散发又相对集中状态。今年,我省手足口病发病疫情来得早,来势猛,重症多,防控救治难度大(截止到4月8日,全省发病数13859例)。全国手足口病疫情地域分布广,人口密度大,暴发疫点多,持续时间长。与专家预测的今年疫情发病高峰将会提前相吻合,由于逐渐进入手足口病高发季节(5-7月份),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二、目前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了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我市手足口病疫情进展情况,市长对疫情防控和病人救治分别作了重要指示,并到市传染病医院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调度防-1-
治情况,研究防控措施。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将手足口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早安排部署,实施综合防控,努力降低全市手足口病发病水平。二是健全和完善了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了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和流调队伍,修订了《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设立专门的疫情分析调度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较全省提前一周实行日报制度,做到了组织、队伍、预案、制度四到位。三是加大了疫情监测控制力度。对形成疫情暴发点的托幼机构、自然村,市、区卫生局和疾控机构抽调骨干力量,市区联动、划片包干,靠上指导,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托幼机构适时提出停课、关园建议,对重点乡镇(街道办)、村庄加强宣传教育,指导落实家庭、个人防护措施。四是加强了患儿医疗救治工作。我市确定市传染病医院、区人民医院、医院为手足口病收治定点医院。三家定点医院加大了投入,完善了预案,充实了医护人员,购置了必需的医疗设备,预留了救治床位。为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各城市医院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对托管、合作的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救治、预检分诊、院内感染等环节进行了技术指导,有效的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防治水平。五是及时督导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市卫生局多次对全市防控工作进行督查的同时,重点对市传染病医院、医院等定点医院病人救治、消毒隔离等情况进行督导,要求加强救治力量,全力做好病人救护;还多次对疫情较重的乡镇(办事处)手足口病防控情况进行重点督导检查,确
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六是培训宣传工作得到加强。各级各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全员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培训次,培训相关人员余人。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宣传单、宣传画60000余份,做到5岁以下儿童家庭中都有手足口病防治资料,使群众认识到手足口病可防可治,消除恐慌心理。
三、存在的问题
前一阶段,通过各级各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市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面对当前我市手足口病疫情严峻形势,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发病较少的单位对手足口病疫情形势认识不足,存有侥幸心理;二是防控经费不足。省里要求各地市疾控中心自行采样和检验,但我市没有PCR实验室(病毒培养分离实验室,设备配备资金为50余万元),难以明确我市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流行型别,对评估流行程度和分析疫情趋势缺乏指导依据;另外宣传、培训、消毒药品、督导检查等方面也需要有专项的业务经费。三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条件差,人员技术水平偏低。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 要进一步提高对防控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做好打硬仗的思想准备,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7.手足口病监测总结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手足口病病例数据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周口市2008—2012年数据库, 人口资料来源于周口市统计局编《周口市统计年鉴2013》。
1.2 诊断标准
病例诊断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1]判定。
1.3 统计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8—2012年, 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8 999例, 年均发病率37.74/10万 (18 999/5 034.58万人) ;最低年份2008年4.35/10万 (434/996.94万人) , 最高年份2009年75.78/10万 (7 608/1 003.95万人) , 不同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 376.56, P<0.05) 。近3年出现连续2年下降后又上升的情况。见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008—2012年, 手足口病各月发病情况为1月497例 (2.62%) , 2月522例 (2.75%) , 3月2 414例 (12.71%) , 4月5 789例 (30.47%) , 5月3 952例 (20.80%) , 6月1 955例 (10.29%) , 7月1 136例 (5.98%) , 8月662例 (3.48%) , 9月382例 (2.01%) , 10月418例 (2.20%) , 11月504例 (2.65%) , 12月768例 (4.04%)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 病例主要集中在3—6月份, 占发病总数的74.27%;然后逐渐下降, 9月份为发病最低, 进入冬季又逐渐上升, 12月出现1次小高峰, 有明显的春季夏初和冬季2个季节高峰, 但以春季夏初为主。
2.2.2 地区分布
2008—2012年, 全市10个县 (市、区) 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年均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川汇区 (113.37/10万) 、扶沟县 (54.07/10万) 、商水县 (45.12/10万) 、西华县 (39.12/10万) 、太康县 (36.61/10万) 、鹿邑县 (33.08/10万) 、淮阳县 (32.66/10万) 、郸城县 (28.71/10万) 、沈丘县 (28.60/10万) 、项城市 (13.29/10万) 。不同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652.50, P<0.05) 。
2.2.3 人群分布
性别:男12 485例, 女6 514例, 男女比1.92∶1。年均发病率, 男性53.04/10万, 女性27.29/10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5.65, P<0.05) ;年龄:最小3个月, 最大54岁, 以0~5岁组为主 (18 489例, 占97.32%) ;其次为6~9岁组 (405例, 占2.13%) 。发病率, ≤5岁儿童1 960.73/10万, >5岁1.12/10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 433.66, P<0.05) 。见表2。职业:散居儿童17 407例 (91.62%) , 幼托儿童1 212例 (6.38%) , 学生309例 (1.63%) , 其他71例 (0.37%) 。
2.3 病原学检测
2008—2012年, 在周口市10家定点救治医院 (各县市区人民医院) 采集400份住院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 经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 肠道病毒71型 (EV71) 核酸阳性261份, 阳性率为65.25%;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 A16) 核酸阳性23份, 阳性率为5.75%;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116份, 阳性率为29.00%。
3 讨论
研究表明, 近3年发病率在2010、2011年连续2年下降后在2012年又有所上升, 预示着手足口病流行存在有每隔2年出现高发年份。EV71一直是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 在确诊的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71感染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EV71亦是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病因[2]。每年的3—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提示应加强病原体监测工作, 密切关注其类型变化, 做好季节性预防控制工作。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的低龄儿童, 尤其以1~3岁发病率最高, 提示可能与低年龄儿童人群免疫力水平低有关。发病人群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 其次为幼托儿童、学生以及其他职业人群。提示应加强以社区卫生为重点防控工作, 加强对看护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干预, 使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为散居儿童提供和营造健康环境;周口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比文献[3-7]报道的高。综合分析预测疫情趋势, 2013年我市手足口病流行水平将保持在高位状态, 发病数会较2012年有所升高, 但出现更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局部地区可能会发生小规模的暴发流行。针对疫情预测结果, 为做好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控制工作, 建议: (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继续把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作为工作重点及早部署, 继续贯彻以传染源管理和重症病例救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8,9], 突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在早期诊断和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方面的作用, 有效实施临床救治。 (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疫情和病原学监测、集聚性病例和暴发疫情处置, 切实发挥村医在健康教育、患者的早期发现和门诊居家治疗患者管理等前沿关口作用, 最大限度地压低疫情, 努力保障广大儿童身体健康。
摘要:目的 分析周口市近5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结果, 为手足口病重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 周口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8 999例, 年均发病率37.74/10万;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6月为高发季节 (74.27%) , ≤5岁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 (97.32%) , 多数为散居儿童 (91.62%) , 主要病原体为EV71 (65.46%) 。结论 该市手足口病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 应贯彻以传染源管理和重症病例救治为重点的综合控制对策。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版) [S]. (2010-04-21)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86/201004/46884.htm.
[2]郭青, 张春曦, 王晓风, 等.2008—2009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1, 30 (11) :852-856.
[3]丁超, 谭文文, 周建刚, 等.2008—2011年江苏省宜兴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2, 27 (7) :527-529.
[4]姚嵘海, 何均, 谢锦荣, 等.2008—2011年浙江省诸暨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防治对策[J].疾病监测, 2012, 27 (7) :535-538.
[5]余云芳, 张谨, 孙凤英, 等.2008—2011年湖北省宜昌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2, 27 (9) :680-682.
[6]邱丛, 陈昌福, 徐丽晓.2008—2011年福建省宁德市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分析[J].疾病监测, 2012, 27 (11) :853-856.
[7]俞爱琴, 武滨, 蔡日恩.2008—2011年山西省阳泉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 2012, 27 (12) :947-949.
[8]肖革新, 胡跃华, 于石成, 等.2008-2011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2, 27 (12) :932-936.
8.聚焦手足口病 篇八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和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7天,一般没有前驱症状,突然发病。发病的初期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39℃,热程为2-7天不等。发热后1-2天,患儿手和脚上出现小疱疹,多在手掌、脚掌和手指、脚趾间的皮肤上,有时肘部,整个下肢甚至臀部周围都可出现疱疹。疱疹最初为米粒大小的红疹,很快在红疹的顶部形成小水疱。水疱疹的形态比水痘疱疹要小,水疱的壁很薄,大多不痒。也不会结痂。口腔和咽部也可出现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引起口腔炎和咽峡炎。患儿常因口腔和咽喉疼痛影响食欲,较小的孩子表现为哭闹、拒食、流口水。上述症状一般在1周左右就会消失,疾病很快痊愈。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可以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EV71、柯萨奇病毒A组等,手足口病与EV71感染并非一对一的关系。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生重症的比例较大,病死率较高。根据国内外资料,其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对EV71的简便、快捷的诊断方法。
EV71是一种什么病毒
EV71是肠道病毒的一种,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的成员。人们熟悉的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等都是肠道病毒。肠道病毒能在人类的肠道细胞内繁殖,所以被称为肠道病毒。但肠道病毒并不一定引起肠道病变。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甲型肝炎病毒引起急性肝炎,肠病毒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柯萨奇病毒A16型和EV71都可引起手足口病。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名婴儿得了脑炎,人们从这名婴儿的大便中找到了EV71,才知道EV71是引起疾病的元凶。这是人们第一次认识EV71。之后,EV71跑遍了全世界,澳大利亚、瑞典、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
EV71的传播能力非常强。可以通过消化道、接触和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播。EV71主要感染6岁以下的儿童,年长儿童和成人也能被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一年四季,EV71都可以使人得病,但流行高峰期是春夏之交和夏季。一般来说,疫情3月份逐渐上升,5月底至6月中旬达到高峰,以后缓慢下降。到9月后,可能再次出现流行小高峰,10月以后发病者逐渐减少。
国外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情况
手足口病并非新发疾病,EV71感染也并非我国独有。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要特征的EV71流行,仅保加利亚就有超过750例病例,149人致瘫,44人死亡。英国1994年第4季度暴发了由柯萨奇病毒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患者大多为1-4岁,大部分病人症状平和。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由柯萨奇病毒A16、EV71引起的大规模流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在东亚地区传播。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发生2628例,仅4-6月就有29名病人死亡。截至2008年4月19日,新加坡共报告手足口病7560例,比2007年同期多出3000例,目前检测的标本中16%为EV71阳性。
国内既往手足口病流行状况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都曾有发生手足口病的报道。1998年在我国台湾省发生了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在6月和10月两次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病例,其中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名,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名合并暴发性心肌炎死亡。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3344例,死亡17例,仅山东省就报告了手足口病病例39606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上万例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在我国,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流行有一定范围。主要在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香港等地流行。吉林、河南、湖北、黑龙江、福建也有小流行和散发病例报告。而安徽、云南、甘肃、山西、宁夏等地很少见到。以前,安徽阜阳并没有相关病例发生,因此,那里的儿童对EV71的抵抗力普遍很低。一旦EV71“入侵”,就容易引发感染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大规模地流行起来。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人类还没有研究出预防EV71感染的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主要依靠勤洗手。不要让孩子吃手或啃咬玩具,不与别人共用毛巾、牙刷、手帕和餐具,避免病从口入和接触感染。在集体托儿单位,要经常对儿童玩具进行消毒,注意饮食卫生。另外,肠道病毒怕热,加热到60-85℃,1分钟就会死亡;肠道病毒也怕消毒剂和紫外线。因此,儿童用过的餐具可用煮沸消毒,玩具可以用甲醛或含氯的消毒剂消毒,被褥可经紫外线照射消毒。在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鼓励母乳喂养,加强营养,多饮水,经常参加室外活动,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孩子的被褥和衣服要保持清洁和干燥,经常在阳光下晾晒。患儿应该在家隔离休息,避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9.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总结评价 篇九
本次活动主要讲解手足口病的预防、发现和处理。现在农村空心化,留在农村里的都是老一辈带着小一辈,儿童达到年龄后往往都放在幼儿园,而幼儿园这种儿童大量聚集的场所是很容易出现手足口病的流行的。而这些幼儿在患病的时候往往只有年长的爷爷奶奶在身边,所以这次教育活动请了几位当地的幼儿园老师来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听课。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而这种病毒其实是肠道病毒,通过老师们对孩子们的日常洗手等爱卫生教育就可以得到很有效的阻断。老师们更关心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现,王院长指出在丘疹、疱疹出现之前并没有特定的表现,多关注小朋友们的精神状态、体温测量对于早期发现有帮助。
手足口病常分为轻重两种,重型表现极其危险,但是特征也比较明显,常见的高热、神经系统障碍,不难进行鉴别。在发现有手足口病患儿后应该尽快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全班的小朋友都应该进行一次检查,全空间进行消毒使用,在患儿完全康复之前该患儿不能复课。
老师们表示难以避免手足口病的分散病例的出现,爷爷奶奶们也对这个表示理解,说小朋友们课后也会有交流,家庭交际中传染可能性也有。
爷爷奶奶们表示病了就会去治疗,但是往往出现家里多个小朋友之间来回传染的情况,王院长指出要进行隔离进行治疗,爷爷奶奶们则是纷纷抱怨说没有哦那么好的条件。
10.手足口病监测总结 篇十
学校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力求抓紧、抓实、抓好。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极易在短时间内造成流行。目前,由于气温升高,进入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通过对各级教育部门文件精神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学校当前的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为切实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我校特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检查、督促全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中学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子超
组 员:万再贤 杨真平华德法 李发明 余 金 高宗珍 尹阳红 张云龙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行政办,由华德法负责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处理日常事务。
二、认真落实,重在预防
近段时间以来,我校认真落实了师生健康状况每日晨检报告制度,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在宣传学习关于手足口病文件的教职工大会上特别要求各位教师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必须对该班学生进行晨检,内容主要包括:对上课的每名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统计出勤率,追踪缺勤原因,统计生病学生。在晨检的过程中如有发现学生的早期症状(如发热、疱疹等)以及疑似病例时,必须及时告知学校,学校将进一步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对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期识别。若统计生病学生有异常时将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卫生部门,以便调查处理。
三、认真做好学校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以及环境卫生
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为学生提供饮用开水。认真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对食堂、教室、宿舍、厕所等重点场所进行了定期消毒。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要求学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要求全校师生注意家庭室、教室和宿舍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宿舍、教室进行通风换气。
四、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工作
通过主题班会、升降旗时间、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防范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防病意识。重点宣传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食物和不洁的生冷、凉拌食物,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不污染水源等内容,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引导师生及家长正确面对疫情防控工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确保安全稳定。
总之,在学校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中,我们不仅对其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还对师生员工进行了及时的宣传和教育,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重在预防,确保了全校师生员工安全的卫生环境
11.手足口病的护理 篇十一
【关键词】 手足口病;护理;消毒隔离;健康指导
1 临床资料
84例患儿,男,52例,女32例,最大的为5岁零6个月,最小的为1岁零9个月,其中62例已上幼儿园。这说明幼儿园是一个易感群体。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致病病毒以柯萨奇A组(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多发生5岁以下的婴幼儿,好发于春夏,5—7月高峰期,据统计,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84例患儿有65例是5—6月份住院的。传染源为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但以患儿为主要传染源,传染源通过空气、唾液、粪便以及破溃疱疹液传播疾病。发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病初患儿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手指、足趾以及口腔出现小丘疹,并迅速转为疱疹。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84例患儿,其中一例合并有肺炎,在给予抗炎、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及按传染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平均在7—8天痊愈出院。
2 病 例
患儿陈奇文,女,3岁于2011年4月26日8时40分拟“手足口病待查”入院,体温:38.7℃,心率:102次/分,呼吸:32次/分,口腔未见异常,左手中指靠无名指指侧可见1—2个小丘诊,足趾未见丘诊,两肺呼吸音清析,医嘱给予按传染病儿科常规进行护理,并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但是第二天患儿的体温仍在38.5℃,下嘴唇内侧黏膜可见一个小疱疹,而且比较烦躁,呼吸较急,42次/分,右下肺可闻及少許湿罗音,并有咳嗽咳痰的症状,给予低流量给氧,继续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口腔疱疹处外涂了维生素B2粉剂,经过10天的治疗和护理,患儿于2011年5月6日痊愈出院。
3 护 理
3.1 消毒隔离 主要是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患儿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通过唾液、疱疹、粪便污染手、手巾、玩具、餐具等等各种日用品引起间接接触传染。因此,消毒隔离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至关重要。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2—7天,一旦确诊,即按传染病进行消毒隔离,一般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物品应彻底消毒,用含氯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日光下曝晒或紫外线照射,病室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每天用紫外线照射病房2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物品表面,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2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病情急,疱疹破溃所致疼痛,哭闹不眠,加上不善于表达,护士要有母爱之心,对他(她)们态度热情和蔼,多赞扬,多鼓励,使其配合治疗。此外,不能疏忽家属的心理工作,应指导他(她)们有关治疗和护理应配合的事项,减少患儿及家属的恐惧心理。
3.3 一般护理
3.3.1 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食物温度不宜过高,禁生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3.2 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高热者除物理降温外,鼓励患儿多饮水,有呕吐、腹泻者需适当补充盐水和营养,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4 口腔护理
3.4.1 患儿因口腔疱疹溃烂、疼痛而拒食、流涏、哭闹不眠。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可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的清洁口腔。
3.4.2 可用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或涂鱼肝油。
3.5 疱疹的护理
3.5.1 床铺保持清洁、平整、干燥、经常更换床单。
3.5.2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防感染。不宜用刺激沐浴露洗澡,用温水即可。
3.5.3 应修剪患儿的指(趾)甲,必要时戴棉质手(足)套,防止抓破皮疹。
3.5.4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有疱疹形成或破溃时,可涂安尔碘严重者可用1%的硼酸湿敷。
3.5.5 进行各种注射时尽量避开疱疹处。
3.5.6 臀部有疱疹的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对疱疹破溃处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外涂。
3.6 有并发症应按并发的疾病进行护理。
4 健康宣教
告诉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护理患儿时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其他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好丢入垃圾桶;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要洗手洗脸;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
参考文献
[1] 顾红英.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求医问药》,2011年第5期.
12.手足口病监测总结 篇十二
l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按2013年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1],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1~3岁, 平均1.2岁;其中重症手足口病 (重型) 46例, 重症手足口病 (危重型) 4例。既往均无肾脏病史, 所有患儿入院治疗前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
1.2 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甲组 (25侧) 、乙组 (25例) 。其性别、年龄以及精神系统症状严重程度经卡方检验无差异。甲组:静脉推注20%甘露醇0.5 g/kg q6h, 乙组静脉推注20%甘露醇1.0 g/kg q6h, 并辅以甘油果糖联用, 期间避免使用肾毒性大的抗生素及其他一些药物, 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7天后尿β2-MG及Scr的变化。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统计学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检验结果:尿β2微球蛋白、肌酐治疗后显著上升, P值均<0.01。提示尿β2微球蛋白、肌酐、治疗前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说明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见表1。
用药后乙组患儿尿β2-MG比甲组患儿明显增高, 血清Scr也明显增高, P<0.01, 说明随甘露醇剂量的增加对肾功能的损害越严重。
2.2 异常检出率:治疗中甲组患儿中出现尿β2-MG超过正常值范围的11例, 占甲组的44%, Scr超过正常范围的2例, 占甲组的8%。治疗中乙组患儿中出现尿β2-MG超过正常范围的20例, 占乙组的80%, Sc超过正常值范围的3例, 占乙组的12%。由此可见尿β2-MG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血肌酐 (Scr) , 且具有统计学上意义。提示尿β2-MG在临床中检测肾脏功能损害敏感性较Scr更高。
3讨论
尿β2-MG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 于1968年从肾小管性蛋白尿患者尿液中提取中获得。在正常人体内该物质浓度相对稳定, 尿β2-MG易通过肾小球滤出, 据统计约99%在近曲小管中被重吸收, 并且在肾小管细胞中转化为氨基酸, 所以尿中的含量极其微少。正常人尿液中β2微球蛋白的合成与释放非常稳定, 并且与年龄、性别及时间无明显关系。当在肾小管损害等病理状态下, 因其重吸收障碍而导致尿β2微球蛋白升高, 故β2-MG可作为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一项是敏感指标[2,3,4,5,6]。本文通过静脉静推0.5 g/kg q6h和1.0 g/kg q6h两种甘露醇剂量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并观察用药前后的尿β2微球蛋白及肌酐变化及异常百分率的比较, 显示出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肾脏功能均有损害, 而且剂量越大、肾功能损害越严重。因此在临床日常工作中尿β2-MG能更早期、更敏感反应肾功能的损害, 一方面说明血清肌酐的灵敏度比较低下, 另一方面也说明甘露醇引起肾脏功能损害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 故尿β2微球蛋白可在临床中作为检测甘露醇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主要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 对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随机分成甲乙两组,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甘露醇, 采用放免法测定两组患儿的尿β2-MG和Scr, 同时比较用药前后血清肌肝 (Scr) 和尿β2微球蛋白 (尿β2-MG) 变化。结果 尿β2-MG在甲乙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 1.0 g/kg q6h甘露醇组尿β2-MG显著高于0.5 g/kg q6h组。结论 不同剂量甘露醇均对肾脏功能有损害, 剂量越大、损害越严重。尿β2微球蛋白作为临床检测甘露醇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甘露醇, 尿微球蛋白,肾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3年版) 肠道病毒71型 (EV71) 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
[2]孙田美, 梅长林.肾脏疾病尿液检验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2-104.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肾脏学组.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 1994, 32 (2) :103-104.
[4]徐小桥, 金雅, 黄磊瑛, 等.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 2015, 15 (11) :55-56.
[5]张翠, 李颖, 刘亚敏, 等.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重症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 2015, 28 (30) :62-63.
13.手足口病监测总结 篇十三
宣传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乡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人民群众防控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我乡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将宣传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院成立了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宣传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和桥亭乡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召开全乡乡村医生及全院干部职工会议进行宣传工作部署,落实任务,专人负责,职责到人,责任到位,以切实做好宣传工作。
2、明确重点,广泛宣传。
此次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重点是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及其它窗口单位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托幼机构为重点场所,以5岁以下儿童为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手足口病,并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传授到每个学校、每个家庭及每个人。
3、落实计划,营造气氛。
为营造强大的宣传攻势,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积极支持和参与手足口病的宣传工作,我乡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方位的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1)、充分得用宣传专栏、宣传小册子、宣传单、小折页、知识讲座及流动车辆广播宣传等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宣传。自我乡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以来,我院共出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专栏3版;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2次;在我乡学校、托幼机构及其它窗口单位发放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单、小册子、小折页共计2000余份;出动一辆小型救护车作流动宣传。
(2)、举办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班。在我院二楼会议室举办了2期全乡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教育培训班,参与人员有全乡中小学及托幼机构教师、全乡乡村医生,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等,约100人参加了学习。
(3)、在桥亭乡热闹的圩日上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咨询,现场向广大人民群众解答有关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同时向咨询的群众派发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相关资料和宣传单300余份。
二、主要成效:
自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来,我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校、托幼机构及其它窗口单位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自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来,我乡手足口病防控宣传小组对乡中小学、托幼机构及其它窗口单位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宣传的同时,始终坚持宣传与教育相结合,积极向学校、托幼机构及其它窗口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讲解教室、宿舍等人群密
集的场所的通风措施、督促落实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玩具等物品表面的清洗消毒,完善密集场所的卫生清洁工作;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工作,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报告卫生院;在农村指导人民群众加强住房通风,经常开展室内外环境卫生的清除工作,做好个人的卫生,勤洗手及在疫情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及人群密集的地方,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诊、报告等,通过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基本了解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提高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群众知道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并不可怕。
2、医务人员对防控手足口病的意误解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培训,我院医务人员及全乡乡村医生掌握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技术,促进了我乡医务人员进一步执行医疗规范,提高了对手足口病的诊治能力,做到能及时发现病人、治疗病人和对重急症病人的抢救,能及时报告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增强了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
3、政府控制疫情的组织措施得到加强。通过全乡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有效的调动了全乡各个部门对防控手足口病工作组织,开成了一个政府领导、全社会重视、人人参与共同应对的态势,为今后我乡传染病疫情落实防控措施做好了应对准备,控制措施得到了加强。
桥亭乡卫生院
14.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篇十四
1、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3、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但成人也有发病。
4、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5、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6、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7、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8、预防手足口病,人人有责。
9、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10、注意个人卫生,多开窗通风,勤晒被子。
11、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毒从口入。
12、动员一切力量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13、饭前便后勤洗手,手足口病不能有。
14、儿童成人均易感,儿童发病成人染。
15、粪口飞沫传播疾病,手足口腔皮疹多见。
16、夏秋季节多发,婴幼儿童易感。
17、搞好个人卫生,预防手足口病。
18、防控结合,群防群控
19.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毒从口入。20.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15.手足口病的护理 篇十五
1临床特征与传播方式
1.1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 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 米粒大小, 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 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 多数预后良好, 不留后遗症。
1.2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牙杯、玩具等, 经口传播, 与患者同居一室最易被感染。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也可经口感染, 并常造成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以飞沫形式, 经呼吸道可以感染新的易感者。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 因此, 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2护理
2.1 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 患儿应及时就医, 避免与外界接触, 一般需要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 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患儿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患儿房间, 禁止吸烟, 防止空气污浊, 避免继发感染。
2.2 饮食营养
患儿宜卧床休息1周, 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 胃口较差, 不愿进食。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2.3 口腔护理
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 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不会漱口的患儿, 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 或涂鱼肝油, 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 辅以超声雾化吸入, 以减轻疼痛, 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2.4 皮疹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 衣着要舒适、柔软, 经常更换。剪短患儿的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 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 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 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感染。
16.手足口病应注意什么 篇十六
我儿子患了手足口病,我想知道应注意什么?
山东方远
方远读者:
对手足口病患儿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心理护理
由于患病带来的疼痛以及实行隔离治疗,患儿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哭闹、情绪不稳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待患儿态度要亲切、和蔼,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用恰当的方式,如音乐、图画、鼓励等方法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其紧张心理,配合治疗。
2.病情观察
手足口病的病情变化快,应每间隔1~2小时监测1次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有异常情况如肢体抖动、高热、呕吐、嗜睡、呼吸浅促、口唇发绀、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减速或减弱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准备。
3.口腔护理
由于口腔和咽部有疹子,特别是皮疹破溃后,口腔黏膜和咽部会形成很多小溃疡,口腔内的细菌就会在溃疡面上附着、生长,出现继发性细菌性口腔感染。为了促进口腔溃疡早日愈合,可用棉签蘸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溶液擦洗患儿口腔,然后在溃疡面上涂青黛散或冰硼散,每日2~3次。注意:擦洗动作要轻、快,棉签应滚动擦洗,不可摩擦,防止擦伤口腔黏膜,增加患儿疼痛。
4.皮肤护理
患儿皮肤的疱疹会因抓破后疱浆渗出而引起病毒传播,应剪短患儿的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而继发感染。同时保持皮肤清洁,给患儿洗澡时不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洗澡水温度不宜过高。衣服应宽大柔软、厚薄适中,勤换洗。对皮肤破溃处应及时涂擦l%聚维酮碘消毒液。化脓感染的可局部涂搽抗生素软膏,进行各种注射时要避开皮损处。
5.饮食护理
患儿由于口腔疼痛常不愿进食而影响营养状况。为了保证基本的营养需要,在疾病初期,应给予清淡食物,如米汤、蛋汤等。进食时为了避免疼痛,食物不宜过烫,味道不宜过咸、过酸,同时鼓励使用吸管进食,以减少食物与口腔黏膜的接触;退热期,食物以泥糊状为主,如牛奶糊、烂面糊、豆腐脑等;恢复期,饮食要少量多次、富于营养,鼓励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和水果。同时在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鱼、虾、蟹类食物。
江苏省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17.手足口病预案11 篇十七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预案
各科室:
为有效应对我区可能出现的手足口病疫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进一步加强并规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制定背景
我国发生的由肠道病毒EV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二、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等操作规范和《纳溪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定本方案。
三、工作目的
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规范各项处置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的防治能力,及时处置散发的手足口病疫情及暴发疫情,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全力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四、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措施。
(二)依法防治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合理规范的处置手足口病疫情。在防治过程中,各有关科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因擅自脱岗、玩忽职守造成疫情扩散蔓延,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追究责任。
五、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1、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 长:丁友明
副组长:何忠诚 熊殿辉
成 员:邓 义 张晓华 韩本权 王绍培 王平银登才 李 奎 张 炜 职 责:
(1)、统一领导和协调处理手足口病的应急工作;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组织指挥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手足口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尽快处理疫情,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2)、及时向上级部门通报疫情进展情况,同时给予各防控小组人力、财力、物力的保证。
2、防控小组组成及职责 第一组 流行病学调查组 组 长:邓 义
成 员:王华英 刘月英 职 责:
(1)、当接到手足口病的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宣传材料和消毒药品,讲解预防隔离的知识。
(3)、调查结束后汇总资料上报领导小组。第二组 消杀组 组 长:李 奎 成 员:李品祥
职 责:出现疑似或确认手足口病疫情,消杀组依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进行消杀和消毒技术指导。
第三组 宣传信息组 组 长:张 炜 成 员:曾 砚 黄亚修
职 责: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及时组织相应的科普宣传。及时汇总手足口病的各类信息。
第四组 检验组: 组 长:陶 松 刘护国
成 员:陈 勇 熊顺燕 吴 蓉 孙 蔚 职 责:负责实验室采样、样本保存等以及采样技术培训。
第五组 专家组 组 长:张先益
成 员:杨烈芬 陈 媛 蒋 霞 陆 婷 左福春 秦 霞 周 燕 李 静 职 责: 负责手足口病的初步诊断,承担事件性质、应对措施、防护级别等应急要素的评估并作出相应建议。
第六组 后勤保障组 组 长:李 奎
成 员:刘柱石 陈晓秋
职 责: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器材、防护用品等。负责应急工作经费、药品、器械、物资的采购、供应、运送工作。提供各种临时需用的办公用品和计划外物资。保障车辆完好,满足用车需要。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临床科室要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手足口病疫情绝不能麻痹大意,绝不能轻敌。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气候异常,又处于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4-9月份),要深刻认识到加强防控工作是维持当地经济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迫切需要,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因处置工作不力导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将严重影响卫生部门的形象和卫生事业发展全局。因此,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领导,从科学的角度去规范各项防控措施,加强业务培训和监督指导。
(二)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1、院感科:
(1)、制定手足口病疫情应急预案和处置技术方案。(2)、加强疫情监测,开展主动检索,及时了解、收集、汇总疫情趋势情况,随时掌握全区疫情动态,为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参谋。
(3)、加强对各临床科室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特别是医院院内感染防控的业务指导。
(4)、编印健康宣传资料,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5)、一旦发现疫情要根据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及时规范的开展处置工作。
2、医务科:
(1)、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组:
1)、由医院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各项防控工作及病人的救治;
2)、由内、儿、传染、ICU、护理、院感等科室专家组成的临床专家技术小组,全面负责对病人的会诊、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危重病人后备抢救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并实施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
4)、成立诊治督导组,全面负责对医护人员落实诊疗规范以及医院落实防控措施情况的督查和指导,严防死亡病例的发生。
(2)、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要按照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版)》尽快组织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早期发现和诊断水平以及自我防护能力。特别是内、儿、传染、ICU等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要全面掌握手足口病的诊疗知识。
(3)、贯彻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避免病人多科室流动。规范发热预检分诊和呼吸道门诊,预检分诊和发热呼吸道门诊要能够真正起到使患有发热呼吸道疾病病人隔离诊断、隔离治疗的作用。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严格实行门诊预检分诊制,住院病人必须做到隔离治疗;要加强院内消毒工作,特别是门诊、输液室、产房、儿科病房等重要区域及病人污染物和排泄物的消毒处理,严防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同时不得压缩和减少传染病病房床位,根据需要及时增加传染病病房床位,以满足手足口病患者留院观察、治疗的需要。
(4)、规范手足口病的报告,一旦发现疑似、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在积极救治的同时立即报告区疾病防控中心。
(三)、具体防控措施
(1)、严格疫情诊断和报告:各科室临床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各科医生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病人要在第一时间报告院感科,由本院专家技术小组会诊确认后再进行网络直报。
(2)、加强应急值班,保证值班电话应24小时畅通,确保信息通畅,杜绝应急(值班)电话无人接听的现象发生。
(3)、病人的管理和转送:对手足口病病人和疑似病人严格按区卫生局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转送。
(4)、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控: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是五岁以下儿童、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流动人口。
(5)、加强健康教育: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让患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基本防护措施。
七、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积极做好药品、消毒剂等应急物资准备,保证疫情防控所需。
(二)人员保障:医院各专业人员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进行疫情处置。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二0一四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预案 报:区卫生局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党政办 2014年3月1日印
18.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十八
一、托幼机构
在对幼儿园检查工作中,发现该幼儿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幼儿园儿童一部分儿童由学校班车接送,班车坐垫未每天更换。大型玩具未消毒,流动洗手无充足水源。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班车坐垫要每天更换,改善寝室条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及时做好记录。
二、小学
在对小学检查工作中,发现该学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学校班车坐垫未每天更换,消毒记录不完整。班级晨检流于形式。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其认真做好班车消毒并留有记录,坐垫要每天更换。加强晨午检和班级消毒工作,做好记录。
19.手足口病预防及治疗 篇十九
我院门诊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 2007年以前呈散发状态, 2008年以后出现流行趋势, 且病例逐年增加, 尤其是2010年患儿出现发病急、症状重, 个别患儿合并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随后我市采用公共场所消毒、学前儿童隔离 (幼儿园放假) 后患儿数量逐渐减少。现于我院2010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 随机选择60例, 年龄均在6岁以下。患儿均有手足疱疹或斑丘疹, 90%有口腔溃疡, 20%左右有发热, 5%有咳嗽, 5%左右既往曾有手足口病病史。普通病例要求其注意休息,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同时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紫雪口服液或黄栀花口服液口服用药。必要时采用静脉给药。
2 分析
手足口病是常见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的发病率高[1]。多由接触传播, 如被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日常接触可传播;接触被污染的水源, 也可经口传播。同时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 且感染痊愈后只对其既往感染的病毒具有免疫力, 对其它类型的手足口病病毒无免疫力, 故可重复感染。因此做好患儿的隔离, 切断传播途经, 对手足口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同时在治疗上因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 我院采用中西药联合抗病毒治疗, 疗效确切。
3 结果
每年7~10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因此, 做好家庭及公共场所消毒, 做好患儿隔离。可以减少手足口病发生。同时对手足口病患儿采取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极少数重症病例或皮疹不典型病例, 临床诊断有困难, 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4 讨论
手足口病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但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等获得免疫, 故以小儿多见。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 A16) 及肠道病毒71 (EV71) 多见。主要表现发热, 手足、口腔粘膜、臀部皮肤及四肢关节可见疱疹或斑丘疹, 个别有致命性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预防原则[2]: (1) 加强监测, 尤其以幼儿园为主, 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2) 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 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 衣物在太阳光下暴晒。室内要通风换气, 做好环境及个人卫生。 (3) 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4) 医院加强预诊及分诊, 防止交叉感染, 且要做好疫情报告, 及时发现病人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疫病蔓延扩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致一种传染病, 如口服用药不能控制病情, 需静脉用药。我院临床上多采用利巴韦林加炎琥宁联合静脉点滴抗病毒治疗, 效果明显。利巴韦林是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 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 利巴韦林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炎琥宁为一种新型冻干粉剂, 是穿心莲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 能抑制早期毛细胞管通透性增高及炎性渗出和水肿, 减轻局部细胞坏死和炎细胞浸润, 减轻粘膜下充血水肿;减少粘液分泌;能特异性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纠正和调节免疫紊乱, 抑制炎症反应和疾病发展;通过病毒的灭活, 减轻病毒及其毒素对局部细胞的破坏和抑制功能。
摘要: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传染病, 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常有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故要积极治疗, 同时要做好预防隔离。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0.
20.“5+2” 预防手足口病 篇二十
为应对手足口病的流行,国家卫生部和各省市卫生部门都发布了针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指南和中药方剂,供民众参考。
牢记5条口诀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牢记“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勤通风、晒太阳”5条口诀,并在生活中坚决执行,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如果家有手足口病患儿,要开窗通风,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一般症状轻的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就行,以减少交叉感染。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丢入厕所,同时要消毒便盆。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消毒。盛放排泄物的容器,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患儿衣、被单可煮沸20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2个中药方
早在3月30日,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就公布了两个中医药预防手足口病参考方,应用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向全国推广。具体处方如下:处方一:白菊花、生甘草各6克,芦根15克,白茅根10克。处方二:金银花、生甘草各6克,麦冬、生苡仁各10克。煎煮方法:加清水浸泡30分钟,煎煮20分钟,取药汁200毫升。
【手足口病监测总结】推荐阅读:
医院手足口病培训总结10-17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07-17
手足口病年初计划09-01
手足口病的居家护理10-17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08-13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方案08-11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08-29
手足口病604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07-18
预防手足口活动心得08-24
宝宝冬季手足养护8方法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