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管理制度(10篇)
1.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篇一
XX市人民医院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
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3、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4、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部备案,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并由科主任签字上报医务部备案,由主管副院长审批后进行。
5、对重大(Ⅳ类及以上手术)、疑难、破坏性、高风险、特殊身份病人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认真做好术前讨论,并将讨论情况详细记载在病程录及术前病例讨论本,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参加人员包括手术医师及科内其他外科医师,必要时应请麻醉师、护士长、护士及其他科室相关人员参加。讨论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参加讨论者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讨论日期、记录者的签名等。必要时请医务部协调组织多科讨论。
6、病危病人手术、疑难手术、特大手术、高风险手术、破坏性手术、特殊身份病人及新开展的手术等,科室应在术前讨论后,填写《重大疑难手术审批单》,经科主任审核,并报医务部批准。节假日和夜间急诊时,由科内最高级别值班医师同意,报告科主任,并呈报医院总值班或医务部批准。
7、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部备案。
8、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同意手术。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9、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10、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11、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前一天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12、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 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13、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科室护理人员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14、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不得将患者衣物、石膏、牵引器等污染物带入手术间。
二、手术当日管理:
1、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规定的“三步核查”流程,实施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3、麻醉医生及手术间内所有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意尊重病人。
4、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生或医务部进行术中会诊。术中如需调整手术方式或扩大手术范围需由主刀医师与病人家属谈话,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并签署《术中改变(或增加)术式同意书》后方可施行。
5、术中急需用血,巡回护士负责催促各环节,争分夺妙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化验室必须配合以最快速度配血。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6、术中麻醉医生不能离开病人头侧,所有术中用药及抢救设备须术前准备好,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除一、二类手术同时照看两台时可偶尔离开外,任何时候均应守护在床头,严密监视生命体征变化。
7、所有手术均应尽可能派器械护士上台,所有手术器械敷料必须清点数目。巡回护士需严密注意患者肢体摆放是否舒服、有无压疮及患者冷暖情况,手术过程中离开手术间不得超过两次。
8、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试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部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9、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的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10、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11、手术过程中非手术人员(修理工、担架工)不得入手术间,如特殊情况,进手术室需戴口罩、帽子,穿手术衣或参观衣,否则不允许入内。
12、局麻手术中,手术医生必须经麻醉医生同意后使用麻醉药品,且麻醉医生应观察麻醉过程,防止意外情况。麻醉医生使用贵重药品时须听取主刀医生意见。医保病人不得随意使用术后镇痛泵及自负麻醉药。
13、全麻病人拔管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完全复苏后方可送回病房且须有麻醉医生陪同。
三、术后管理:
1、巡回护士术毕提前 15 分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受病人准备,由麻醉医生、经治医师将病人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向经治医生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检查患者身体各种束缚带是否已解除、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等。
2、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
3、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按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接,以病历中签字为准。
4、麻醉医生术后至少随访病人一次,并记录。
5、术后医嘱应由主刀医生开具或按主刀医生意见由经治医生开 具,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手术当晚值班医生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三、四类手术,术 后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人,主刀医师及主任要亲自查房。
7、手术记录应由主刀医生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必须 及时、真实、客观、详细描述手术过程、病灶情况、术中病情变化及 处理情况(包括术中会诊及与家属谈话内容)。
8、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检,不能主观臆断,以免误诊。
9、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的患者病情复杂时,手术者 应在病人术后24 小时内查看病人且不得离开本市。如有特殊情况必 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1 次查房记录。
2.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篇二
1 老年女性的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循环系统老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心脏冠状动脉系统的生理性和病理性老化。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其性激素水平低下,易发生脂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系统粥样斑块阻塞,易发生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梗死,机体衰老,心脏瓣膜功能减退、关闭不全机会增多或程度加重。而窦房结、房室结的传导功能亦受到干扰,传导阻滞机会、心律失常增多; 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心肌纤维化,射血分数降低; 全身表现为动脉血管硬化,脉压差加大。老年患者的呼吸系统多表现为呼吸道上皮、黏液腺退行性变形,纤毛运动减弱,易患支气管炎; 肺毛细血管床减少及肺泡间隔弹性纤维丧失弹性,胶原纤维增多,肺及胸廓顺应性下降;咳嗽反射功能减弱,大支气管中分泌物及异物不易清除,增加感染机会。最大通气量平均每年约减少0. 55%,肺活量平均每年减少0. 6%,相应的氧分压也逐年下降[1]。消化系统的改变则多方面,老年人牙龈萎缩、牙齿脱落等口腔问题,影响食物的咀嚼和消化。而消化腺体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胃肠道排空时间延长导致消化不良及便秘,甚至影响食物及药物的吸收。老年人胰岛素分泌减少,糖耐量减退,老年人的血糖不稳定增加了靶器官脏器相关疾病的罹患风险。肝、肾实质萎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的浓缩能力下降,肝代谢能力下降,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脑细胞数量自30 岁后逐年减少,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增加,老年人脑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如反应趋于迟钝,自我保护能力下降,易发生卒中。相较于男性,老年女性患者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和性格变化,容易产生多疑、焦虑、抑郁等抵触情绪,医疗依从性减低。运动系统方面,老年女性肌肉萎缩,脂肪比例增加,力量降低,同时,骨质疏松多于男性,易于骨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下降,抗感染能力差。老年人代谢率下降,易发生低体温并引起一系列的改变。上述变化,都将给老年女性的手术安全和愈合力带来风险。
2 术前管理
2.1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全面、正确地评估老年女性手术的安全性很有必要,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老年女性患者机体老化,导致器官系统的稳定性与耐受性直线下降,特别是心脏、肺和肾功能。老年患者的器官老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体力活动和基础疾病等,所以器官系统老化程度也因人而异,需要具体评估。老年女性患者应尽量选择全身状态良好时行择期手术治疗,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尤为重要。术前手术医师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相关病史,与患者本人及家属充分沟通。评估需要考虑到: ( 1) 是否非手术治疗方法再无可行性?( 2) 明确手术风险及合并症,评价手术效果,手术对患者健康是否真正有利? ( 3) 老年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期望值,特别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费用问题。
目前妇科手术路径主要分为:经腹、腹腔镜及阴式手术,不同的手术路径对老年女性各脏器功能的承受力要求不同。相对而言,腹腔镜手术因体位和全身麻醉的选择对老年女性患者的心肺功能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心肺功能欠佳的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需慎重。而部分阴式手术时间较短,围手术期对内科基础疾病的影响不大。经腹手术创伤相对大,术后疼痛对患者血压可能会有影响,开腹手术恢复时间较长,长期卧床引起坠积性肺炎的可能性较大[2]。不同麻醉方式对妇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康复亦有不同的影响,无论是气管全麻、硬膜外麻醉,还是静脉麻醉,都需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及手术方式的需要来选择。比如术前合并有支气管扩张或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可避免全麻气管插管对呼吸道的刺激,减少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的并发症[3]。
手术医师在评估老年女性患者手术耐受能力以及手术效果时,除了要评估患者的妇科原发疾病对于病变器官及全身的影响以外,还要考虑患者自身的慢性疾病对手术风险的影响,结合内外科、麻醉科、护理等相关科室及患者自身和家属的治疗需求对手术进行充分的评估并进行充分的沟通。手术医师要权衡疾病与手术创伤对患者的损害情况,慎重作出手术决定,以达到趋利避害、治疗疾病而不降低生命质量的结果。
2.2术前准备
充分的手术准备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首要条件。术前准备的重点在于全面了解患者心血管、肺、脑及神经系统、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及营养代谢状况,判断是否有并存冠心病、高血压、肺部感染、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并判断能否耐受手术,或可否通过短期治疗而达到承受手术的要求。
2. 2. 1 心理支持和准备: 老年患者普遍存在听力与视力的减退,调查显示: >30%的老年患者存在显著听力减退,≥75 岁的老年患者中,听力受损比例达到50%[4],听觉和视觉的损伤可能会增加老年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抑郁的发生,因此首先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而稳定情绪。手术室巡回护士术前到病房与老年手术患者进行访视、交谈,以尊重、耐心的态度倾听老人主诉,了解其不同的心理形态,深入浅出的介绍手术环境,让老人产生信任感,争取将患者情绪调节到最佳的接受手术状态。主管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特别是术前及术后的诊治过程中,与老年患者充分、全面、浅显、耐心的沟通尤为重要,患者的信任是手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2. 2. 2 适应性锻炼: 术后老年患者会有一些生活习惯的变更需要在术前告知并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排尿排便的方式变化、上下床的保护性动作等。有长期吸烟史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呼吸道管理难度增加,容易在术后患上肺不张或肺部感染。所以术前练习深呼吸及咳嗽有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增加及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机会。
2. 2. 3 阴道准备: 妇科阴式手术及盆腔脏器脱垂手术一般术前3 d需每日进行阴道清洁,术前可使用欧维婷阴道上药或中药洗液坐浴。
2. 2. 4 营养及肠道准备: 老年患者体衰、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20%,常导致患者伤口愈合速度减慢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术前应给予充分营养支持,营养不良者以胃肠外营养支持为主,补充血浆和蛋白质等,以防止术中、术后输液致肺水肿而加重肺功能损害。根据手术范围术前行常规肠道准备,老年女性平素活动少,肠蠕动慢,常有便秘,个别老人肛门括约肌松弛,耐受力差,灌肠过程中需注意询问并观察患者表情变化以达到最佳灌肠效果。
2. 2. 5 内科疾病处理
2. 2. 5. 1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有无心力衰竭、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进行心功能检查,判断心功能等级。如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等,需请心内科会诊,评估手术耐受性,恰当且积极地治疗,争取在其心功能状态可承受时手术。高血压患者术前应使血压控制平稳,以血压≤150 /90 mm Hg为宜,减少高血压引发的术中过多出血和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注意术前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
2. 2. 5. 2 泌尿系统疾病: 老年患者生理性肾功能减退导致肾脏对药物的重吸收作用降低、影响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术后易发生尿路感染、尿失禁和尿潴留等情况。因此术前要全面检查肾功能,慎用有肾脏损害的药物,尽量避免术前治疗时的水电解质紊乱。
2. 2. 5. 3 呼吸系统: 老年患者肺活量下降、潮气量下降,亦常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合并阻塞性或限制性肺病等。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等风险增加,可能加重呼吸负担。因此所有患者术前应行胸部X线检查,及时发现肺部异常,必要时做肺部CT及肺功能检查。如有呼吸系统疾患,应请呼吸内科会诊并给予治疗,同时请麻醉医师评估手术承受力和商讨适宜的麻醉方式。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需注意检查血气分析,预防和及时发现呼吸衰竭。
2. 2. 5. 4 内分泌系统: 老年患者胰岛功能多已下降,血糖控制不当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伤口延迟愈合以及感染等风险增加。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应重视血糖的监测,术前监测基础血糖水平,积极纠正高血糖,并避免不正确的降糖造成的低血糖状况。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术前静脉注射胰岛素并行常规血糖监测的同时,要注意对血钾的监测,因为胰岛素刺激细胞摄取的钾,而高渗可能会导致钾流失到细胞外的空间和酸中毒可引起高钾血症。糖尿病患者术前应该严格执行糖尿病食谱,增加末梢指血测定血糖次数,以求血糖稳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1 mmol/L以下。口服降糖药者在围手术期选择胰岛素最佳,配伍输液时不用或少用糖类,注意液体中按比例配比胰岛素和钾。由于空腹时血糖较稳定,宜在上午进行手术。
3 术中管理
3.1手术时机的选择
老年患者脏器生理功能衰退,其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低下,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会随之增加。所以,手术医师应做好术前耐受力评定,能耐受手术者,应尽早实行手术治疗; 而对短期内难以稳定的合并症,拖延时间、长期卧床反而不利,可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慎重而不失时机地选择手术。
3. 2 术中管理及手术特殊要求
老年患者的手术中要力争不出血或少出血,维持患者体温,尽快完成手术操作,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必要时及时输血,为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手术创伤提供有力的保证。麻醉师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全并无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麻醉用药。手术医师与麻醉师应密切配合,手术医师需要过硬的技术,注意减少术中出血,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巡回护士要观察尿量、尿色变化及引流瓶中液体情况。
3.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妇科手术基本上属于清洁-污染手术或污染手术,老年患者术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应用多以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加甲硝唑为宜,如均过敏,可用喹诺酮类抗生素[5]。
4 术后管理
4.1术后监控
患者离开手术室只是代表手术结束,手术的成功还尚待术后的功能康复,因此手术后的监控也同样重要。术后监控注意事项包括生命体征、腔内引流、合并症变化以及支持和抗感染治疗的过程等。所有老年患者术后应24 h心电监护,关注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低流量吸氧,如果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应及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及时调整血压及水电平衡。糖尿病患者术后应该恢复葡萄糖维持,以胰岛素注射或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以防止糖尿病紧急情况,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原因会造成伤口易感染及伤口延迟愈合,所以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6]。术后应及时有效地补充血容量,一般正常人术后补液总量每24 h约2500 ml,但老年患者相对需要量减少,需考虑到呼吸、皮肤丢失、伤口渗漏、引流液、呕吐量及尿量等,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根据个体差异补液治疗,遵循“一少一慢”原则。另外,老年患者易受到剧痛的生理影响,导致呼吸抑制,血压升高,促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运用辅助药物疗法( 如阿片类镇痛药物) 和局部麻醉技术缓解患者的疼痛[6]。
术后给予低流量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可及时反映出患者的缺氧情况,术后清醒后可间歇采取半卧位,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呼吸设备应无菌消毒,降低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风险。
老年患者术后需关注预防下肢血栓形成,首选药物抗凝,动态监测凝血相关指标,重视术前及术后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鼓励患者术后早活动,交代家属加强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术后可行下肢气压治疗。对于年龄较大、术后易出现尿潴留患者,在拔除尿管前给予膀胱功能锻炼,拔除尿管后注意监测残余尿情况,必要时采取针灸、药物治疗,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年龄较大患者术后活动要注意陪同,并循序渐进,防止意外发生。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疾病诊断和预后的告知应与家属商议后酌情办理。空巢老年由于亲人不能陪伴,容易出现情感障碍,护理人员应当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及时疏导和关爱,避免出现意外[7,8,9]。
老年女性患者的手术管理是一个复杂且综合性强的工程,不仅需要妇科医生敬业的品德、精湛的医术和强大的沟通力,也需要麻醉学、重症医学、老年医学、内科学、外科学、护理学、检验学等相关学科的通力协作,更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虽然老年女性患者手术风险大,病理隐患多,但是做好了充分的围手术期计划和积极预防处理,让老年女性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Bailes BK.Perioperative care of the elderly surgical patient[J].AORN J,2000,72(2):186-207.
[2]丁正年.重视老年病人的麻醉[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1):3.
[3]周慧梅,朱兰.老年妇女妇科手术特点和围手术期管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11):861-863.
[4]李定鲲.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A):159.
[5]刘朝晖.《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7):483-484.
[6]Dunn D.Preventing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an older adult[J].Nursing,2004,34(11):36-42.
[7]Dhinsa BS,Khan WS,Puri A.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with diabete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J].J Perioper Pract,2010,20(10):364-367.
[8]Ban AI,Vaknin Z,Schneider D,et al.Peri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gynecological oncologic surgery in elderly women[J].Int J Gynecol Cancer,2006,16(1):452-457.
3.围手术期的病人安全管理 篇三
术前对手术器械的消毒管理:①手术室无菌物品和无菌操作的管理极为严格,应每天检查灭菌物品,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且每次使用前必须再次检查核对。② 每个消毒包的灭菌卡,日期或化学监测法的指示卡等均要保留并粘贴在病历上,使得灭菌效果的监测资料成为完整客观、可核实的证据。
术前患者皮肤有异常的要告知手术医生和病房护士,患者随身的贵重物品应交其家人或病房护士保管,不得带入手术室。
术中安全管理: 不断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法律保护意识。①明确规定病人清醒状态下不在手术间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避免家长里短引起病人不必要的心理负担。②术中因特殊原因应急改变手术方案请患者家属,强调要有2个以上医护人员详细交代病情及手术要求。③凡置入体内的材料、钢板、各类引流管由医生术前与病人及家属详细交代,术中将标示贴与记录单上以便检查。④ 术中一旦发生缝针、螺钉等物品脱落手术台,即采取吸铁石吸附,术中拍片透视等查找手段。
防止病人摔伤:①移动病人至手术床或手术车时,必须固定手术推车,防止推车移动病人踩空摔伤病人或坠床。②护士接到病人后要至始至终不离开病人,避免病人烦躁坠床,坠车。
防止器械和纱布遗留创口和体腔:①手术器械物品的清点是病人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同行的失误,也曾给我们敲响警钟,让我们有更强的责任心和爱伤观念,所以必须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到位。②无论手术大小,术中所用物品均应清点,将进入体腔和深部组织的纱布、器械、缝针、线轴、纱垫等,由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并准确记录在手术记录单上。③ 术中临时增加的物品与器械必须由本台的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后使用,并详细记录。④手术开始,必须将污物桶内及手术间的纱布、纱球、纱布垫等拿出手术间。⑤器械护士应根据手术大小提前洗手上台,以便有充分的时间清点,避免手术要开始物品还没清点,慌乱中给病人的安全造成隐患。
防止输血用药错误:①护士应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等,以利于配合抢救,制定术中输血用药等规程。②术中使用任何药物都应认真核对药名、计量、浓度、用法、有效期。③术中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再执行,用过的空瓶、空安瓶保留至手术结束方可弃掉。④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时要注意推注速度。⑤输血前巡回护士应与麻醉师2人共同按输血操作规程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⑥刚从血库取来的血液须在室温下放置10~20分钟,以使血液温度升高,减少病人的输血反应。⑦如抢救病人须快速加压输血时,护士应严密观察,输完后及时更换。输血后血带放置24小时,以备查对。
防止组织神经损伤:①手术病人体位不当,易给病人造成损伤。首先制定各种体位安置流程,遵循体位安置原则,以充分暴露视野,又不影响正常呼吸、循环功能和神经肌肉功能,保证病人的安全舒适为原则。②术中经常采用桡静脉输液、肢体外展,如超过90°,手术时间长可使病人臂丛神经损伤。脊柱手术病人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肢体固定不好、手术时间长易引起压疮;双足部垫小软枕使踝关节自然弯曲下垂,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损伤。③摆膀胱截石位时,应注意将病人的膝关节摆正,[XCYG.TIF;%120%120]窝处垫软海绵垫,束脚带固定不可过紧,防止损伤腓总神经引起足下垂。④90°侧卧位时,软胸垫的上缘离腋下至少保持5cm 以上距离,以防腋神经受压引起麻痹。
防止病人灼伤:①使用高频电刀前常规检查仪器性能良好,负极板置于肌肉丰满光华的大腿、小腿或臀部等处,与皮肤完全接触,术中经常检查,防止极板松脱移位。②用电刀时保证病人与金属床之间有4cm的绝缘层,肢体应用两层床单包裹,防止金属架、体位架的接触,防止旁路性电灼伤。③台上的电刀笔固定于安全位置,暂不用时及时收回,避免术中电刀笔在非正常使用时灼伤病人。④高频电刀在使用时会形成火花,避免与易燃物接触,碘酒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或创口冲洗后方可使用。⑤据文献报导,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术中使用电刀,有灼伤心机,导致心跳骤停的可能。当起博器工作显示自主心律时可以使用。当起博器工作时应暂缓使用电刀。
术后安全管理:① 防止交叉感染:对特殊感染病人按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器械和术间处理,敷料尽量使用一次性敷料。②防止创口感染:加强无菌观念,熟练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常规,合理安排手术,每月1次器械、物品、医务人員手的生物学监测。③防止病人返回病房途中发生意外:手术结束后要由巡回护士同麻醉师和一起护送病人回病房。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的畅通和牢固。躁动的病人应做好防护,防止坠床,与病房护士做好各项交接。
防止术中和术后病理丢失:①手术取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丢失、弄错。②如遇多个标本组织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和医生共同核对清楚,不可混放。③术中需要冰切片必须专人送检,送检人要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且此时的病理报告不得以电话结果作为手术依据,以防误听而发生差错,应发送正规病理报告单。④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后交给主管医师,后者将标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内,并加入福尔马林固定液贴上标签,填好通知单,双方确认登记签名。⑤手术结束后要再次核对标本,派专人送标本去病理科,并与病理科医生交接确认登记签名。
4.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篇四
生效日期:2009年4月12日 修订日期:2011年6月15日
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五、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一)抽查方法:每月抽查出院病历20份,每个科室5份,共4个科室,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
(二)检查项目:预防用抗菌药物有无指征、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用药时间、用药疗程、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是否恰当、药物更换有无依据,联合应用有无明确指征等项目进行检查,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判定合理性。
(三)评价标准:参照卫生部《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1.1.1 YS—010: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6月15日 修订日期:
一、抽样方法
医院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工作。每月选择全院部分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数量不低于25%)重点进行检查。每名医师的处方或医嘱不少于50份,重点抽查感染/肝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外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医学科医师处方。
二、点评内容
(一)病区医嘱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1、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要对本科室20%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评价,并填写《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非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汇总被评价医师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经科主任审核签字后,在次月的10日前,送交医务部备案。
2、医务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科室上报的数据进行抽查,结果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二)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处方点评小组对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如不足50份,按实际份数计算),填写《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附件三),统计相关医师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按月汇总点评结果后上交医务部。
三、监督管理
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问责,对其所在科室的科主任提出警告,并将点评结果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绩效考核以及职称晋升、评优选先体系中。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并处以超常处方药费10倍罚款(从责任人奖金中扣除);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并处以超常处方药费10倍罚款(从责任人奖金中扣除)。1.1.2 YS—011:细菌耐药性监测管理办法
生效日期:2011年6月15日 修订日期:
一、各临床科室要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药敏试验的送检工作。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细菌耐药情况,选用抗菌药物。各临床科室标本送检率应为100%。
二、检验科要对患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及时报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三、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发现1例,及时书面通知医院感染科和医务部。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时,感染科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四、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委员会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对相关抗菌药品品种进行重点监控,必要时对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进行调整,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五、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院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六、违反本规定的科室和当事人,将根据医院有关规定处理。YS—012: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调整办法
生效日期:2011年6月15日 修订日期:
一、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规数量
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
二、抗菌药物品种清退原则
(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
(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品种。
(三)纳入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但未中标的抗菌药物品种。
(四)临床上用量较少的抗菌药物品种。
三、抗菌药物品种遴选原则
(一)优先选用安全、有效、经济、临床需要且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品种。
(二)优先选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中关于外科围手术期推荐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
(三)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四、抗菌药物遴选程序
(一)抗菌药物品种的遴选
1、选择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较广的科室(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骨外科、胸外科、妇产科、小儿内科)的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抗菌药物清退、遴选原则及卫生部规定的品种分布要求,结合医院临床用药实际,初步拟定入围抗菌药物品种。
2、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及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成员对临床专家初步拟定的抗菌药物品种进行讨论,进行必要的增减,确定50个抗菌药物品种,列入我院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
(二)抗菌药物品规的选择
1、列入我院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品种且符合“一品双规”者,原有生产厂家自然保留。
2、列入我院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品种,超出“一品双规”者,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及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成员对不同生产厂家的品规逐个审核,综合考虑质量层次、规格及临床用量等因素,在医院纪检部门的监督下,对不同厂家的品规进行投票确定我院继续保留的品规。
五、对我院确定的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按照规定向省卫生厅备案。1.1.4 YS—013:抗菌药物新药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6月15日 修订日期:
一、遴选原则
(一)抗菌药物遴选应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经济、临床需要的抗菌药物品种。
(二)抗菌药物遴选应优先选择《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品种。
二、遴选程序
(一)根据临床需要,需变更已列入医院采购目录以内抗菌药物品种、品规和生产企业者,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学部提出意见后,报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2 /3 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后,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3 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但要保持采购供应目录内的抗菌药物总品种数不变。
(二)因临床特殊需要,需长期应用的抗菌药物品种、规格超出医院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者,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进行论证、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同意,并向卫生厅提出申请,经卫生厅核准同意后,按遴选程序引进。
(三)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要而临时使用医院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次数不超过5次。如果超过5次,要讨论是否列入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内。但要保持采购供应目录内的抗菌药物总品种数不变。
三、监测与评估
(一)充分利用医院网络系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二)结合处方点评,每季度分析我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临床科室、药学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
1、使用量异常增长且存在不合理使用的品种;
2、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品种;
3、企业违规销售的品种;
4、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品种;
5、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 %的抗菌药物;
6、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性价比差或其他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认定需要清退的品种。
5.围手术期总结 篇五
2013年第三季度总结
围手术管理是对于医疗机构在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所涉到的医疗行为。手术前应做好辅助检查(各项项目和必须检查),手术主刀医师术前必须查看病人,同时做好术前小结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术中标本的处理,遇特殊情况的报告,术后的手术记录和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等相关内容进行检查,发现这次检查结果较好,相关问题较少,现在将本年第三季度的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医务科在2013年第三季度中每月对临床科室的围手术管理进行相关检查,检查中发现问题有:
1、遇急诊手术未及时上报。
2、术后24小时内病程记录不规范。
3、医患沟通未及时在相关病历中体现。
4、术前小结内容简单。
5、术中遇到困难或特殊情况为及时记录处理方法。
6、极个别医师未在术前一天查房记录。
7、术后无连续病程记录。但也有很多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
1、手术记录及时,术后病程记录及时,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间爱你内查看病人。
2、无越级手术。
3、择期手术等待<3天。
4、术前医嘱执行很好。
5、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准确无误
6、择期手术报告医疗小组。
7、术中医嘱、术中切除标本的处理规范,记录详细
8、特殊手术均审批。持续改进:
1、需要会诊时,会诊医师在没事的情况下要及时到达会诊地点
2、术前讨论和术前小结要及时完成和完整。
3、术后上级医师要及时查看病人并记录相关病情,同时主管医师要有术后连续3天的病程记录。
4、主管医生或主刀医师应在术前一天查看病人。
5、医患沟通要及时,并且要有相应的文字记录,并在病例中及时体现。
6、术中遇特殊情况要及时上报并处理,并将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中。
从这次检查可以发现,我们医务人员在很多项目做得很好,很多方面较去年检查有了很大提高,但有的地方需要改进,在整个围手术期要尽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医患误会,从而减少医疗纠纷。
医务科
6.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 篇六
一、A1
1、④应鼓励进行早期活动的是 A、心衰患者
B、存在严重感染
C、深静脉血栓形成D、大出血
E、肺不张
2、④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其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患肢抬高
B、禁忌经患肢静脉输液
C、勤按摩
D、溶栓治疗
E、抗凝治疗
3、④对于术后尿潴留患者,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为 A、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
B、肌注卡巴胆碱0.25mg C、诱导患者自行排尿
D、下腹部热敷
E、针刺治疗
4、④预防无菌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为 A、皮下止血不能用电烙
B、血管结扎要用细丝线
C、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D、手术完毕时用等渗盐水冲洗切口
E、切口内安放引流
5、④手术中无菌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
B、手术台平面以下为污染区
C、术中被肠内容物污染的器械必须冲洗后再用
D、手套破损后立即更换
E、皮肤切开前及缝合之前均要用70%乙醇消毒
6、④手术过程中清点核对器械、敷料的时间是 A、手术开始前和准备关体腔前
B、手术进行中
C、手术开始前
D、开始缝合皮肤前
E、手术完毕后
7、④一般病人术前血清白蛋白大于多少方可手术 A、10g/L B、15g/L C、20g/L D、25g/L
第1页
E、30g/L
8、④急诊手术前处理恰当的是 A、做麻醉药过敏试验
B、不限饮食
C、可免去备皮
D、不必做心理护理
E、外伤伤口不需处理
二、A2
1、④患者男性,50岁。左半肝切除术后2小时开始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平均每小时超过200ml,持续5小时没有减少趋势,应采取 A、止血药物
B、输血
C、大量输入晶、胶体液
D、夹闭腹腔引流管
E、手术止血
2、④患者男性,70岁。有吸烟史40年,行腹部手术,术后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取半卧位,减少患者活动量
B、协助床上活动,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
C、加强营养
D、保证液体的摄入
E、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3、④老年男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腹部的缝合伤口出现红肿、压痛,触之有波动感,体温38.6℃。目前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拆除缝线,引流
B、应用抗菌药
C、局部热敷
D、半卧位
E、局部理疗
4、④老年男性,腹部手术后第7天,剧烈咳嗽后切口全层裂开,肠管脱出,紧急处理措施为 A、戴无菌手套后将脱出肠管推回腹腔
B、用干净棉垫覆盖切口
C、用无菌湿盐水纱布覆盖切口
D、让病人立即采取平卧位
E、带病人去找医生给予处理
5、④男性,63岁,因肝癌行肝癌切除,术中肝癌切除过程中出现出血,巡回护士遵医嘱血库取血后为病人输血,哪项操作不正确 A、查对病人姓名
B、输血前肌肉注射地塞米松
C、将库存血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
D、连续输入多袋全血
E、观察病人输血后反应
三、A3/A4
第2页
1、④患者女性,50岁。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3天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第4天开始出现腹胀、呕吐。查体:全腹膨胀,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血清钠135mmol/L,血清钾2.5mmol/L,RBC为4.5×1012/L,WBC9.0×109/L。<1>、该患者术后并发了 A、腹腔脓肿
B、术后出血
C、肠麻痹
D、胆瘘
E、切口感染
<2>、其诱因是 A、低血钾
B、低血钠
C、高血钾
D、高血钠
E、水中毒
2、④刘护士,参加开胸手术,担任洗手护士。<1>、她在下面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手术前一日准备手术器械
B、提前30分钟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整理器械
C、以碘酒消毒手术区皮肤
D、术中传递器械,配合手术
E、术后清洗器械
<2>、她与巡回护士的一项共同的工作是 A、手术前一日准备手术器械
B、手术开始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C、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D、手术开始前和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E、手术后清洗器械
<3>、术中切下的肿瘤标本,她应如何处理 A、纱布包裹,放于手术台
B、裸露放于器械台上
C、置弯盘中,放于器械台边缘
D、交给巡回护士
E、丢弃在污桶中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活动会增加心衰患者的心脏负荷,故排除A;严重感染处于高代谢状态,应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而定;活动会增加出血机会,对于大出血患者应谨慎;早期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但是一旦静脉血栓形成,应停止活动,防止血栓脱落全身游走;肺不张患者早期活动可帮助肺复张,故选E。
第3页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56】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应以减少患肢活动,适当使用溶栓药物和抗凝药物减少血栓的形成,禁忌按摩,防止血栓脱落游走至全身其他脏器引起栓塞。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46】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于手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处理应先安定患者情绪,焦急、紧张会加重括约肌痉挛,使排尿困难。在取得患者合作,增加患者自行排尿信心的前提下,如无禁忌,可协助患者坐于床沿或立起诱导患者自行排尿。下腹部热敷、用止痛药镇静药解除切口疼痛或用卡巴胆碱0.25mg肌内注射也能促使患者自行排尿,但非首选措施。如采取上述各种措施均无效果,再考虑在无菌操作下导尿,故选C。【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44】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预防无菌切口术后感染主要在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保护组织,彻底止血及防止局部积液等。皮下止血釆用结扎、缝扎或电烙,血管结扎用丝线、盐水冲洗切口及局部放置引流都不会减少切口感染机会。【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37】
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肠道有大量正常细菌,肠内容物沾染后的器械即视为污染,所有无菌物品一经污染,应再次消毒后方可使用,故C错误,选项A、B、D、E为手术中必须遵循的无菌原则。【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30】
6、【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在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及缝合伤口前,与巡回护士共同准确清点各种器械、敷料、缝针等的数目,核对后登记。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3】
第4页
7、【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术前患者血清白蛋白<30g/L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且预后差,术前须予以纠正。【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1】
8、【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急诊手术需短时间内迅速手术,按病情的轻、重、缓、急重点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在术前应限制病人饮食、手术部位应备皮、做好心理护理、处理外伤伤口,并且在术前应做麻醉药过敏试验。【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0】
二、A2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从患者腹腔引流管内每小时引流出血性液超过200ml/h,持续5小时无减少趋势可以明确诊断为术后出血,由于出血量大、时间长,必须立即手术止血。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61】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高龄、吸烟史、腹部手术是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的常见诱因,因此预防肺部并发症最重要,而选项B为预防肺炎、肺不张的有效护理措施,故选B。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55】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病人发生了术后切口感染,并且伤口局部有脓肿形成,应拆除局部缝线后,彻底引流伤口,同时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7】
4、【正确答案】 C
第5页
【答案解析】
切口全层裂开时,要立即用无菌湿盐水纱布覆盖切口,送入手术室,在良好的麻醉条件下重新缝合,同时加用减张缝线。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6】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输血前应查对病人姓名;肌内注射地塞米松以预防过敏反应;因库存血温度较低,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输入两袋以上全血时,两袋之间需输入少量生理盐水;注意观察病人输血后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2】
三、A3/A4
1、<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患者全腹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可排除腹腔脓肿;白细胞计数正常提示不存在感染,排除胆瘘和切口感染;红细胞计数正常可排除术后出血;而术后肠麻痹为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典型症状为腹胀。【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850】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低血钾是术后腹胀的常见诱因之一,与低K所致的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有关,而患者血清钟为2.5mmol/L,符合低血钾指标。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851】
2、<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应在手术前一天准备手术所用敷料和物品;术日提前30分钟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整理器械;手术区皮肤用2.5%~3%碘酊消毒1遍,70%乙醇脱碘2遍,或用0.5%碘伏消毒2遍;术中准确传递器械,配合手术,术后清洗器械。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9】
<2>、【正确答案】 D
+
第6页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一项共同的工作是在手术开始前和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30】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术中切下的肿瘤标本,应置于弯盘中,放于器械台边缘,等待送病理。【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31】
7.信息系统实现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 篇七
本文根据卫生部服务监管司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中关于“围手术期管理与手术分级管理”要求, 提出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的方法。通过信息系统对全院外科系患者围手术期诊疗服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互动督导的管理模式, 由数量统计扩展到质量监控;由终末评价扩展到全程实时监控;由整体观测扩展到各个具体环节监控。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查找隐患、排除隐患提供可靠依据, 促进手术质量的持续改进, 保障患者安全[2]。
1 实现方法
1.1 围手术期关键工作流程电子化
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流程, 见图1。
1.2 手术分级管理
系统将手术分级管理分为3个层次:手术字典管理、手术级别管理和手术医师授权管理。其中手术字典选用国家卫生部医管司推广使用的ICD9-CM3手术操作字典, 再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进行扩展。而手术级别管理、手术医师授权管理是由医务处负责定期考核认定后由专人维护字典。3种管理互相制约, 共同规范临床使用行为。
1.2.1 手术级别管理
手术级别设定为特大、大、中、小, 如何界定哪一级则由医务处及手术科室共同协商, 由专人维护手术字典。医师在开手术申请单或进行最终的手术信息确认时, 只要录入手术名称 (必须用标准字典录入) , 系统会自动调出相应的手术级别且不允许修改。例如:“阑尾切除术”在手术字典中为“中”级别手术, 临床医师就不能人为修改为“大”或“特大”。
1.2.2 手术医师授权管理
系统增加手术医师授权字典维护, 每一种手术名称可对应多位授权医师的工号。例如:血管外科的“下腔静脉隔膜切除术”, 血管外科只有9名医师被授权做此手术, 当医师开手术申请单时系统会自动判断手术名称与主刀医师的关联关系, 如果属于越权手术, 系统会弹出提示框:“该医师无此手术授权”。为避免对临床实际情况的影响, 系统只提醒但不做强行限制。手术完成后手术信息确认提交时系统同样会自动判断手术名称与主刀医师的关联关系。每月会为医务处提供越权手术人员名单, 以便科室有甄别地进行指导教育。
1.3 抗菌药物管理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分为病区和手术室两部分。
1.3.1 病区管理
首先信息系统在人事字典中需维护每位医师的处方权, 规范医师的开医嘱权限。例如:高级别的抗菌药就只有副主任医师一级的才有权限开具, 其他医师开越权处方时, 系统会提示并强制不能保存该医嘱。开医嘱同时还需选择是预防用药还是治疗用药, 如果是预防用药必须选择是否为手术预防用药, 如果选择手术预防用药, 还得选择是否是I类切口。如此层层把关, 最终达到规范使用抗菌药的目的。
根据手术室安全管理要求, 术中用药一律不允许从科室带入手术室。因此医师在开手术申请单时必须提前录入术中用抗菌药物, 系统会自动生成报表, 手术室实时查询并提前备药。
1.3.2 手术室管理
手术室护士术前给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 系统在计费同时会自动判断其中是否有规定的手术室专用抗菌药物, 如果有, 系统会自动弹出对话框, 提示护士填写实际用药时间及剂量 (此项为必填) 。与此同时, 系统还会将此抗菌药物自动提取到电子麻醉记录单中。
1.4 毒麻药物管理
在人事字典中专门维护了毒麻药处方权限, 只有取得毒麻药证书的医师才有权开具毒麻药医嘱, 并要求开毒麻药处方同时必须录入用药的原因。
1.5 围手术期各种质控表单电子化
在参考WHO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基础上,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编写了电子版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患者麻醉手术前、皮肤切开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分别进入三方核查系统进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和风险评估表中各项目的确认[3]。三方人员在反复核对、确定手术患者各方面信息后, 打印出电子表单并由三方人员手工签字认可, 避免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另外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围麻醉期访视单、术后镇痛观察表、自体血回收记录表等全部实行电子化填写并打印, 便于医疗数据共享及统计分析。
1.6 手术相关时间点记录
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进行过程中需实时填写手术相关时间点。系统根据麻醉方式来判断各时间点的录入, 其中“局部麻醉”因为不需要麻醉医师参与, 手术护士只需填写患者入室、医师入室、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患者出室这几个时间点。其他麻醉方式的手术需要麻醉医师参与, 麻醉医师还必须填写可以麻醉、麻醉开始、可以手术、手术开始、手术结束、麻醉结束、麻醉插管、麻醉拔管时间, 这些时间点可自动从电子麻醉记录单中获取。虽然手术确认时信息比较多, 但为医政部门今后在质控分析与管理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基础。
1.7 手术室与ICU之间信息及时沟通
有些手术结束后患者需直接进入ICU进行监护治疗, 为了便于ICU护士提前了解情况, 医师在开手术申请时需选择患者术后是否进入ICU, 系统会自动生成报表, ICU的护士在护士工作站就可及时了解到需进入该病区的术后患者情况, 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施行的手术等, 便于提前准备, 做好接收工作。
2 结果讨论
2.1 促进手术室资源合理分配
通过前期各字典的维护与相关环节的数据准备, 为后期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丰富资源, 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例如, 我院新建10个术间, 需要对全院的手术室资源进行重新分配, 如何分配才能保证手术室最大的合理性的利用, 之前管理部门没有一个定量的数据作为考量依据。现在通过信息化的管理, 对手术相关数据的动态掌握和静态分析就可得出一个具体化的依据, 为决策提供了支持。我院按手术级别分类统计了2012年全年中心手术室手术台数和各科手术总台数, 并分别统计了麻醉准备总时间、手术准备总时间、手术总时间、麻醉总时间、复苏总时间等, 可以清晰各科手术的台数、时间点等情况。再通过各科室手术台数及相关数据与中心手术室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 这样就可以清楚地量化各手术科室的手术情况。通过比较, 对于那些手术量大、手术时间比较短的科室可以给予更多的手术资源;而对于拖台、手术量不饱满的科室适当减少手术室分配。这样, 经过量化后数据的综合分析评价, 可提出最优的新手术室的资源分配方案。用数据说话, 有理有据, 达到各方面满意。
2.2 促进手术室精细化管理
缩短首台手术在手术室的等待时间是一个高效率的手术室应有的特性, 同时也是影响手术室利用率的重要因素, 更是有效利用手术室人力物力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的基础[3,4]。以前, 医务处、护理部经常要定期到手术室督查各手术间的开台情况, 查看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师是否按时到岗。现在有了手术相关时间点质控数据, 管理部门通过分析各科9点前手术开台数、9点后开台数、护士入室晚于7:50手术台数、麻醉师入室晚于8:00手术台数、手术医师入室晚于8:15手术台数等数据, 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督导科室工作, 并且将这些指标作为科室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5]。通过近1年的有针对性督导, 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未及时到岗率由之前的70%降低到20%, 大部分手术科室的手术医师及时到岗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缩短了接台手术空余时间, 这样既提高了手术室的运转效率, 也加快了外科病房床位的周转, 手术室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
2.3 实现手术状态实时监控[6]
手术麻醉系统提供手术状态的实时监控功能。系统按已安排台次顺序显示每台手术的具体情况, 包括手术患者、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医师, 各个手术关键时间点, 管理部门通过登录特定网站即可实时查看。这其中包括医院当天共提交多少手术申请 (包括门诊患者、急诊患者、住院患者) 、手术室已安排多少手术、目前已完成多少手术和还有多少手术在等待中等。同时, 管理人员还可点击进入各个手术间, 查看手术具体情况, 可一目了然看到每台手术当前进行状态, 便于管理者实时了解手术室情况。
3 总结
随着信息化在医院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 以及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需要, 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 通过局域网和计算机技术对围手术期安全质量采用智能自动环节质控, 辅以专家在线实时环节监控, 及时采集、储存、分析、处理围手术期流程各环节监控点所产生的数据, 迅速反馈到各执行操作部门, 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排查隐患提供可靠依据, 促进手术质量的持续改进, 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7,8,9]。管理部门与科室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外科科室与麻醉科之间、手术室与ICU之间, 坚持并充分发挥“用数据说话”这一原则, 使各个质控环节实现数据共享与相互约束, 并避免交接过程中信息丢失、沟通不畅的现象发生, 是通过信息系统最终实现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最终目标。由于信息化系统介入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 并可实时记录, 方便了查询, 不但高效且精准, 将之前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同时, 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使手术室资源得到了最优分配与最大的利用效率。
摘要:本文通过充分和科学的论证, 认为实现围手术期管理的信息化是完全可行的。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围手术期关键工作流程的电子化, 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 促进了手术室资源最优分配与最大利用效率, 同时也为医院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医院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关键词:围手术期,医院信息系统,精细化管理,手术麻醉系统,抗菌药物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勇.浅谈医院评审对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促进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17) :2189-2190.
[2]樊宏, 胡剑超, 阳红.手术安全质量信息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 2012, 22 (3) :326-328.
[3]何贤君, 黄月霞, 沈杰, 等.应用六西格玛方法提高首台择期手术开始的准时率[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0) :1840.
[4]宋亚军, 何亦红, 范荣林.应用TPS方法缩短首台择期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的等待时间[J].浙江医学教育, 2012, 11 (2) :35-37.
[5]黄立峰, 唐碧云.作业流程重组及信息化在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中的运用[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大会资料[C].2012:103-107.
[6]靳萍, 高山.手术申请与排班系统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8) :42-44.
[7]杨双英, 朱四海.手术麻醉外围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5) :72-74.
[8]刘宇静, 王丹.手术室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J].中国医学装备, 2011, (8) :7-11.
8.胃癌围手术期护理 篇八
[关键词] 胃癌;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9-01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1]。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胃癌患者,男40例,女28例,年龄34-78岁。自发病至就诊时间3月-两年,平均七个月,行胃癌根治术45例,行根治性全外胃手术23,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无严重并发症。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由于病人文化层次和社会角色不同,对自己疾病后应激反应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根据其文化层次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给予不同心理安慰和指導,文化程度高心理承受能力大,可将病情委婉告知本人以取得配合,心理承受能力低,情绪悲观应将病情告知家属,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总之,护理人员从病人实际出发,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其感受到心灵上呵护与关爱,从而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2.1.2 一般护理 ①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咳痰方法。②对于有贫血的纠正贫血,营养不良的应指导患者合理膳食。③胃肠道准备,术前3天给少渣饮食,口服肠道抑菌剂,术前晚清洁灌肠,术晨留置导尿管和胃管。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 ①一般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性质,协助病人活动下肢,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②术后疼痛的护理:术后切口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剂,但不可太频繁。③饮食护理:肛门排气后停胃肠减压,饮少量水,胃肠功能恢复后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进食后不宜卧床休息,适当活动,减少食物返流[2]胃管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如胃管阻塞,消化液在残胃内淤积可增加胃内压,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用0.9%生理盐水冲洗,加强观察。胃管内有鲜血引出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从术后第2天起,引流液呈黄绿色或草绿色,说明在胃液里含有胆液,则胆总管处于正常状态。
2.2.2 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或敷料脱落。如敷料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对麻醉未清醒病人为防止其自行抓撕敷料,必要时用约束带,如发现有内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几护理 ①出血:多在术后24h出现,胃管流出较多新鲜血,患者腹胀及呕血,应加强巡视,一般可通过药物止血.输血得到控制,无效者再次手术。②梗阻,吻合口狭窄或有炎性反应。水肿都会引起吻合口梗阻,应禁食,胃肠减压,减轻胃壁水肿,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③吻合口漏: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发生术后一周,主要右上腹剧烈疼痛及腹膜刺激症,应注意观察及时报告医生。④倾倒综合症:一般进食半小时后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等。为了防止发生,鼓励患者少食多餐。进食后平卧半小时可防止或减轻。
2.4 出院指导
2.4.1 出院宣教 出院后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面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禁止进刺激性食物。心情要舒畅,情绪要稳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身体锻炼。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需化疗的病人一般在出院2周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化疗,化疗前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3 讨 论
通过对68例胃癌手术病人的护理,我们认识到手术的成功与手术时机和手术技术关系密切,同时加强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积极主动,有计划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病情发展的预见能力和分析能力,对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处理尤为重要,合理的营养支持、全面的心理护理、正确的康复指导也是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候春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1第28期.
9.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篇九
摘要: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的47例患者临床资料,给予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临床护理疗效。结果 47例患者手术完全成功,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7.87%,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38%。结论 十二指肠镜下行ERCP/EST手术是微创肝、胆、胰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治方法,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ERCP;EST;围手术期;护理
目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已成为胆道系统及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或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单纯性胆总管结石相对开腹手术具有诸多优点,不仅可以保持了胆道系统的完整性,并且对机体的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疗效显著、恢复快。其中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是围手术期优质的护理干预。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的4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一分析ERCP/EST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特点,为临床中围术期护理的应用奠定基础,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的47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5.67±3.2)岁。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后在内镜室行ERCP/EST 取石。手术由专职的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和内镜护士配合完成。
1.2围术期护理 所谓的经内镜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半俯卧位,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寻找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然后在进行活检孔插入造影导管,并且注入40%泛影葡胺造影剂。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并且结合X线影响观察胰腺、胆总管、肝管的具体病变情况。ERCP要求对胆管、胰管进行双造影,在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后行EST术,采用取石网篮取出结石[2]。
1.2.1术前护理 ①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心理、精神状态上的紧张情绪。由于临床中多数患者对ERCP/EST手术相关内容缺乏认识和了解,患者和家属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所以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是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的相关内容,并且使患者明确积极配合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记得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为手术成功奠定基础;②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血压、凝血功能的检查,并且进行碘过敏及抗生素过敏试验,从而选择正确的造影剂;③护理人员要提醒患者穿着宽松衣物,并且要轻薄,去除金属物及影响拍片的所有物品。同时术前8h患者要禁食、禁水,在术前30min口服2%的利多卡因胶浆10ml,以局部麻醉咽部和去除胃、十二指肠内的泡沫,进一步减少腺体分泌的同时发挥镇静、松弛平滑肌作用;④手术环境的护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确保手术室的温度、湿度,保持手术室的干净、整洁。一般情况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在55%~65%为宜[3]。
1.2.2术中护理 ①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做好进境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的将牙垫要紧,并且固定好,防止发生恶心、呕吐时牙垫脱出。同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在进境过程中的反应,如果发现异常应该及时汇报,并给予解决;②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麻醉体位,将床头提高与足底呈30°,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的位置;③手术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反应,并且熟练、沉稳的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手术操作。对患者的具体反应应该沉着冷静对待,如果出现失误,不能惊慌失措,应该积极地处理,以免使患者产生恐惧。
1.2.3术后护理 ①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特别是有无消化道出血、大便中有无碎胆结石排出,并且保持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对血淀粉酶的检测。如果患者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怀疑是急性胰腺炎[4]。如果患者血淀粉酶检测值正常,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恢复饮食,但尽量避免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避免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摩擦而导致渗血;②术后3~5d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的发生。注意对常见并发症急性胰腺炎、胆管炎、出血、穿孔的预防和及时发现。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多次插管或造影剂注入过量而导致的。临床中患者伴有持续性上腹痛、呕吐、发热、血淀粉酶上高情况,应该以急性胰腺炎处理。胆道感染也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化脓性胆管炎,甚至有时会触及肿大的胆囊。临床中如果怀疑胆道感染,应该及时进行B超、CT、白细胞检查。该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器械污染、胆管结石未彻底清除、造影剂过量导致胆汁引流不通畅,胆道内压上升所引起的。仔细观察患者术后大便的颜色,如果是黑便且有发热现象,表明患者可能由于凝血机制可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出血,应该给予止血药,并且控制饮食。如果切口处有渗血现象,可能是由于血凝块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应给予局部出血控制处理。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导致切口长度超过胆总管十二指肠段会引起穿孔[5]。穿孔时患者通常会出现腹胀、腹痛、发热、腹部隆起、白细胞升高等症状。临床中对于微小穿孔,采取禁食、禁水,持续给胃肠减压,并且使用抗生素,进行保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失败或者出现大出血,应该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1.2.4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之前要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并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避免摄入高脂肪食物。尤其要指导患者正确的判断临床出现的不适感,如果发现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结果
47例患者手术完全成功,并且47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不满意,46例患者满意,护理满意度高达97.87%;47例患者中术后仅有3例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38%。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院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以上对ERCP/EST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术前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术中给予积极地配合和仔细观察,术后给予细致的护理,有效的预防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本文结合临床资料研究显示,加强ERCP/EST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积极促进手术的成功,最大化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并且对患者的良好预后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0.腰椎病变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十
2月~11月,手术室共施行腰椎手术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62岁,平均49±1岁。手术方式为:af钉内固定8例,扩容、减压2例,椎管探查1例,髓核摘除1例,均成功。
2护理
2.1术前准备
术前病人准备十分关键,完善各种检查以明确病情,指导治疗与护理。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2.1.1完善各种检查腰椎正、侧位片,ct、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2.1.2心理准备由于病人对腰椎手术缺乏了解,一般都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护士应做好宣教工作,消除病人紧张情绪。首先向病人简单介绍手术过程,让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增强信心。然后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表现,向病人逐一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手术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2.1.3病人准备术前常规备皮三天,术前禁饮12h,禁食6h,术前30min鲁米那0.1g肌注,使病人镇静。术前晚清洁灌肠排空肠道,以利于术中减轻腹腔压力,使腹腔静脉回流通畅,从而减轻术中出血。
2.2术中护理
2.2.1熟悉环境手术室对患者来说是陌生环境,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有何不适,安慰患者并鼓励其坚持到最后,以缓解紧张情绪。对手术难度大,时间长,病人出现烦躁情绪,护士应握住病人的手,给病人以亲情感,安慰病人。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2.2.2密切观察,加强监护对有合并症者应严格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变化。掌握并发症的指征,随时询问病人有何不适,以便及时掌握情况,提早制订应对措施。本组病人中有1例髓核摘除时,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因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使症状得到缓解。
2.3术后护理
2.3.1体位术后麻醉未解除者,根据麻醉种类采取相应体位。硬膜外麻醉、局麻采取自主体位,全麻患者术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
2.3.2翻身术后正确翻身手法可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我们采用三名护士同时翻身法,每3h一次,然后轻叩背部并记录。按摩骨骼隆突处,在髂部、臀部垫气圈,在肘、膝、肋骨等骨骼隆突处垫软垫,以防褥疮的发生。
2.3.3引流的观察主要观察切口引流液的量、色、质,如发现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或浑浊不清,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早期处理。
2.3.4疼痛的观察与相应处理续接镇痛泵,以缓解手术部位疼痛;针对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红外线理疗既可缓解疼痛,又可促进伤口愈合,是术后缓解疼痛的方法之一;疼痛不能缓解时,可遵医嘱给曲马多50mg肌注或度冷丁25mg肌注。
2.4康复锻炼
拔除引流管后,由护士帮助病人做直腿抬高练习,抬高范围为40°~90°,2d~3d后达到90°,锻炼100次/d,3d后逐步使抬腿的幅度达到本人正常状态并逐渐增加抬高的次数和度数,300~400次/d,分3~4次完成,坚持两个月,使神经根不间断地上下移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水肿消退,避免术后神经根粘连。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行扩胸、深呼吸的锻炼,两周后行曲颈锻炼,每次50下,3~4次/d,严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2.5并发症的处理
2.5.1椎间盘炎椎间盘炎是腰椎病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患者出现持续腰疼,震床试验阳性,即有椎间盘炎的可能。应报告医生进行治疗。
2.5.2下肢神经血管继发性损伤腰椎病变容易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神经损伤可引起下肢麻木、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血管损伤可引起下肢静脉栓塞、疼痛、下肢肿胀,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进行早期治疗。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07-23
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09-25
围手术期报告制度07-22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06-09
20240505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检查07-08
手术室管理标准07-24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制度09-30
中期以上终止妊娠和手术管理制度08-10
外来手术器械包括植入物管理制度08-23
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制定管理制度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