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

2024-09-19

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精选14篇)

1.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 篇一

《物流案例》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学习目的:

尽管案例的实际用途各不相同,但是它们也有共同之处,这就是这些案例都是以描述的方式重现了以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事件做出的决策、解决办法和得到的结果,而这些记录对我们处理现在或者是未来发生的类似事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所以,案例的方法在学习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案例是学习的材料,而学习的目的是学会分析,以解决新的环境下的新的案例问题。案例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实用培训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团队学习、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它不仅对提高学员能力和改变行为有所帮助,而且,也是学习结合实践的一种方法。

我们在用案例进行上课学习时,其目的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将我们置身于复杂的现实生活环境中;(2)帮助我们获得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3)让我们练习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所能获得的有限的资料来进行决策,并希望增长我们依据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和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

学习要求:

我们分小组来学习案例,每组5个人,我们组做的案例是“RME公司降低物流成本”、“KON公司的跨国采购与准时供货”、“一体化循环取料的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格乐冷饮从物流中挖掘利润”、“可口可乐公司:如何建立有效的渠道物流效率评估体系”,这些案例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把我们四年所学的课程知识全部串起来综合运用,通过这门案例课程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对案例课教学方式也有很多自己的感想,也增加了许多其他课程所学不到的知识。

存在问题:

第一、对案例法过于肤浅的认识

在很多的案例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把案例作为实例说明或演示论证,或者通过给一些案例来检验我们对学过的原理的掌握情况,便以为在学习中采用了案例。实际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配合课堂上的举例或对事例的分析看作是案例的学习。案例的学习中并不是简单地用举例来对学科的内容进行说明。案例学习中需要提供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案例只是用一组具体的事实供我们进行练习,以体验实际管理者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进行的智力思维和分析。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如何,通常是要由我们自己 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判断和决定的。通过一个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感到有过实际解决问题的经历。

第二、要注意教学目的的不同

由于我们学习对象的需求是不同的,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的需要来确定是否采取正确的案例方法。案例方法在应用于管理和公共行政课程,以及在经济、法律等课程中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但是,就如对案例的学习不能代替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样,案例法也不能代替其它的教学方法。因此,如果我们把案例法的教学方法用于不当的教学领域或目的,不但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对案例法的有效性产生误解。

第三、要考虑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尽管案例是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记录或叙述,甚至模拟出一个行政坏境,但是它毕竟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在虚拟环境中做决策时所感受的压力与现实中的压力是不同的,所以,不认真、不负责任的现象也会存在。因此,如果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一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精神的环境,不能引起我们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案例法就不能发挥出它的效果,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2、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3、较强的综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6、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

7、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案例的分析方法

1案例分析的六个步骤(1)彻底读懂每个案例(2)设身处地进行分析

对案例中的主要角色所面临的问题、活动或困难进行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搜集全部已知事实,并且要对每一事实认真估价、仔细区别、筛选分类。必须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依靠案例中所给的数据或事实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因为这些数据及事实有一些是表面现象,必须去伪存真才能保证分析的正确性。也不能让案例中人物的观点来左右自己的思路,因为个人的主张往往过于褊狭,缺乏全局观念。

(3)概括问题在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之后,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对问题的概括应指出关键之处何在?解决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读者在详细理解问题的基础上,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设。要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新产品销售不力只是表面现象,是生产、管理、销售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4)提出多种决策方案对于问题的解决,一般可以提出多种方案以供选择。

(5)提出决策的标准提出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后,为了确定最终方案,有必要对选择方案时依据的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6)做出决策并提出建议为了找出所有可能方案中解决现有问题的最佳方案,就要把各个方案放在一起进行优劣对比,在经过反复衡量和比较后进行确定,阐述其理由,同时指出被淘汰方案的缺陷所在。最后,对方案的计划实施提出建议。

四、我的案例内容

我在台上与同学和老师分享的案例是“KON公司的跨国采购与准时供货”,一下是该案例的内容:

KON公司概况及产品介绍:

在矿山机械领域,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的KON公司是一家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KON公司成立于1941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KON公司的主要产品除了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建筑工程机械、产业机械、矿山机械以外,同时还涉足工程机械、工业机械、地下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程事业、土木工程、运输、流通机械、金属材料制造和销售,以及环境保护等高科技领域。面向全球发展的KON公司,始终将“质量和信赖性”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并将“满足全世界用户的需求”作为公司的宗旨。

CDS公司是KON公司的一个子公司,位于日本中部的工业城市大阪。在KON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系列中,有一种是液压履带式钻机。CDS公司是集团内生产该种产品的五大生产厂商之一,每年向世界各国的客户供应200套这种产品。

CDS公司拥有400平方米的组装车间,500平方米的露天仓库以及30平方米的标准件存放仓库。

公司所有产品均采取大量外包给周边的协作厂家的方式,自己负责产品设计、产品组 装和销售及售后服务,基本上是平均每1.5天完成一台钻孔机的生产。

跨国采购的原因:

价格,质量,匮乏的国内物质,快速交货和连续供应,完善的技术服务,战略考虑,国内市场采购环境的好坏等。

跨国采购注意事项: 供应商的选择,交货时间,政治问题,隐含成本过高,汇率波动,法律问题,付款方式。

KON跨国采购及供应的内部需求

20世纪90年代,CDS公司的液压履带式钻机,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虽然在逐步上升,但上升速度正在减缓。

该领域的的几个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加。

CDS公司正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打算尝试使用跨国供应商,并检验跨国采购带来的获益和风险,为今后其他产品的采购提供经验。

精益生产下进行跨国供货的问题

①、运输距离比较远,难以保证准时到货;

②、过度频繁的运输会使运输成本增高;

③、出现质量问题,难以及时纠正;

④、大量的资金沉淀,造成局面混乱;

⑤、风险比较大,程序比较繁琐等。

CDS公司是如何避免以上问题

CDS公司经过反复的分析、选择,最后在山东选择了一家主要供应商,同时又在常州选择了两家公司作为零部件生产的供应商。三家企业作为供应商的身份出现在CDS公司的制造链中。同时,CDS公司积极配合供应商采用精益生产的管理模式,推行CDS公司的管理方法,采用与CDS公司相同的技术设备,并能提供与CDS公司相同质量的零部件。同时,将KON公司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制引至供应商,促进供应商的发展。并且,通过教育、文化方面的交流,能够促进中日相互间的人才培养。

风险防范措施

 引进高素质双语人才,同时企业自身应该不断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 采用信用证和银行保函交易方式

 定期到国外进行考察,熟悉国外的法律、风俗习惯

 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科技创新和开发能力 精益生产方式下的JIT准时化采购 JIT准时化采购步骤

(1)创建准时化采购班组

(2)制定计划

(3)精选少数供应商

(4)进行试点工作

(5)搞好供应商的培训,确定共同目标

(6)向供应商颁发产品免检合格证书

(7)实行配合准时化生产的交货方式

(8)继续改进,扩大成果

KON公司当前的物流分析

 除CDS公司在中国设立的3个供应商,负责生产制造一部分零部件外,KON公司还设立了2个零件仓库,2个培训中心,31个代理店。 KON公司的供应链将零部件和备品备件的供应分开,一种将采购的零部件集中起来,定期运往日本大阪仓库,一种将采购的备品备件运输交付至北京和上海的两个仓库。 KON公司在进行跨国采购过程中,虽然实施了精益生产的管理模式,但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还是采取了一周用量的库存作为缓冲。而且在常州仓库也出现了一定量的库存和资金沉淀,货物运输频率也是偏低的每周一次。

 所以在新的供应链中,考虑到跨国采购,精益生产的模式是做出了一些让步。

四、心得体会

通过《物流案例》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更让我明白了现实问题与课堂上的问题的不同之处。

《物流案例》的课程应从应试教育思想转变到素质教育思想,实现从强调学科课程深度、难度、区别向加强基础、加强渗透的转变。给我的印象非常深。

在课堂讲授中,要注重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具体的做法是:(1)推荐相关经典著作,要求学生精读,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2)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兴趣小组,一个学期收集一个企业的案例,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状况;(3)做好一篇综述,对学科或物流职能的发展现状有深入的认识。另外,在讲述概述之后,用一张A4纸,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如:想要到达什么样的目标等,期末再拿出学习目标进行回顾;一学期做三次调查表,填写调查问卷,如:接触过什么内容、哪些地方不懂等,实时反馈,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感觉做法非常新颖。

我个人感觉老师具体可以主要做好以下环节:(1)以实际案例导入,引入理论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解析理论和管理模型,使课堂理论教学不枯燥无味。(2)对于课程中较为枯燥的名词和基础理论,由同学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多提问题,多交流。(4)把学生按4~5人分组,进行案例资料收集和案例演示讲解,每个小组选择相应的案例,要求各小组之间互相以同学收集的案例为基础,让每位学生作为企业中经营者,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实际运作。通过模拟书本理论和模型练习加深印象,最后注重教师的点评。

通过课堂的讲授、学生自己资料的收集、小组的讨论,演讲、汇报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演讲能力等综合素质。

《物流案例》教学内容是从封闭走向开放,课堂不仅仅指教室,应该包括物流企业、实训场所等,也包括请校外物流专家、老总来学校讲课,采取多渠道拓展教学内容。物流管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欠缺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只是理论教学,很多地方在学习中无法领悟,应该让学生多参观、勤考察,结合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从感性上提高认识,这点我深有同感。比如,为了让同学对车间的流水线和车间的布局等问题有深入地了解,先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和问题,带领学生参观漳州中集四个生产车间,熟悉漳州中集的生产运作过程,并与操作工人进行面对面沟通,最后同学们与人事经理举行座谈,就学习中和企业运作中的问题进行亲切交流,同学们收获非常大。

通过各种途径,结合课堂中的讲解的方法和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实地调研,提高学习的效率。

2.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 篇二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以物流企业实际业务项目作为实例, 结合理论知识组织教学, 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1]它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 以物流案例及行业背景为基本素材, 在教师的指导下, 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组织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见解, 做出判断和决策,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优势

1. 激发学习兴趣。

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中,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 在《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的增值服务教学中, 若按传统教学方法, 则免不了要介绍一些定义、特征等条条框框, 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 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若采用案例教学法, 即先给学生一些国内的实例, 如海尔物流公司的物流管理和美国的实例安达尔公司的一站式运输服务, 然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 发现问题和分歧, 并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同时, 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 不断启发、诱发学生开动脑筋, 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 形成独特见解。[2]教师在总结时, 得出正确结论, 活跃了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意见一一进行评析, 做出积极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同时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理论、增强能力的教学目的。

2. 提高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法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课堂教学应该与生产、科技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注重学以致用, 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学习知识、认识社会, 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 往往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即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来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 从中导出一般的原理、理论, 所以比较易懂好记, 生动形象, 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3]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 又能接触到社会实际。例如在《物流管理》中介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运作过程及应用价值等内容的教学时, 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逐条讲解, 学生感到很枯燥无味, 产生不耐烦的情绪, 遇到实际问题时, 学生仍然不会操作, 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如果采用实习案例教学法, 则效果较好, 比如都熟知的美国零售业龙头沃尔玛公司供应链的运作情况, 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将全班同学分成五组模拟扮演生产商 (如保洁公司———沃尔玛的上游企业) 、供应商 (美国东部工厂———保洁公司的包装材料) 、分销商 (沃尔玛公司) 、连锁超市 (世界各国的沃尔玛连锁店) 和消费者。让其模拟整个商品的物流过程。教师发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几轮模拟中, 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 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物流的运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更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以及组织和创造能力, 增强了非智力因素。并且通过模拟操作, 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地掌握制造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实习案例是一种准实践, 通过案例学习, 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3. 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更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能够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更具有典型性、形象性和直观性, 易于学生理解, 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信息和力量。通过讨论案例,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模拟实际,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师生能够相互交流, 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 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 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真正被摆到主体的位置上, 通过开动脑筋, 认真思考, 反复训练, 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例如, 在学习《物流管理》中有关市场营销环境与威胁的知识时, 列举上海大众有关环境条件, 要求学生分析大众集团面对现实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的条件, 应采取的对策, 经过反复讨论, 学生所制定的策略, 正是大众集团后来所采用的, 这说明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开动脑筋, 勤于思考, 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策略

1. 选择案例的策略。

选择适合教学所需的案例, 该案例要有在实践中的进行加工改造使之适合课堂教学的作用。要求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 不仅要认真听讲, 同时还要动脑。教师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思路、途径,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一方面, 从各种类型的案例中看到世界各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和实际运作;另一方面, 还要进行积极思考, 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鉴别, 并尽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

2. 循序渐进的策略。

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因素之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 逐步训练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反复训练, 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 教师便可渐渐放手。切不可因为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 而将案例教学只是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 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如此则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3. 灵活教学的策略。

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选择, 具体采用哪种形式, 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来确定, 切不可从始至终采用单一形式, 从而影响其教学效果。例如, 要突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就应较多地采用小组讨论形式, 使学生交流更加频繁, 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采用实际模拟法,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物流专业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合理选择案例、循序渐进和灵活教学, 有利于学生对物流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鉴于物流学科及物流理论的综合性和独特性,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更适宜于采用案例教学法。本文结合《物流管理》这门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详细具体地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从纺织服装这个特色背景的角度, 对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原则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兴建, 黎继子, 刘元奇.物流案例教学模式下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市场 (物流与采购研究) , 2009, (12) .

[2]宋方, 等.现代物流案例教学与实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7.

[3]唐世纲.试析案例教学的教学论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12) .

3.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 篇三

【关键词】车辆装备 维修管理 案例教学 能力生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86-02

车辆装备维修管理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车辆装备维修管理案例,对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演讲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除了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以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1]因此,近年来,案例教学已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和实践。本文将对车辆装备维修管理这一学科的案例教学做一粗浅的探析。

一、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突破,其教学精髓为“从现实经验培育独立思维”,[2]把指挥员在训练、维修管理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带进课堂,在不离开教室的情况下,提供大量的经验知识,大大扩展学生的视野,弥补了课堂讲授的不足,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指挥管理素质和才能。

1.案例教学有力促进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车辆维修管理教学,其教学模式以系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由教师编写拟定,确定思路,学生被动接受,辅以大量的课后作业,考试则以知识的掌握讲授为主,忽视知识的运用,严格束缚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学生往往在整门课程学完以后,只掌握了一些维修管理的基本理论,而对车辆维修管理深层次的规律、本质性的东西探究甚少,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偏弱。实施案例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影视”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起“寻找分析路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自学基本理论并辅以必要的理论提示——阅读分析案例——课堂讨论(或写分析报告)”的基本模式,[3]可大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

2.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生成

专业教研室主要承担军事专业的培训任务,其培训重点不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教育,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相应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案例教学最大限度地创设了这样一种培养环境。案例将维修分队搬进课堂,让学生自己通过案例的阅读和分析,以及群体的讨论,进入特定的装备维修管理情景和管理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知识、能力、素质因果链上,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内化,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说服能力、系统分析能力、管理能力等实际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倡导个性解放,强调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新思维品质。[4]案例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生不再局限于学生的身份,而是以连队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比较、争辩,可以培养学生今后实施管理时对一些人和行为做出判断提供思考基础。同时,还使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使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相互启发和拓宽思路,养成以实践方式思考的习惯。

二、案例教学的方法

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就车辆装备维修管理这门课而言,可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案例模拟教学

案例模拟教学,是根据案例的内容制定学生担任案例中不同的角色,从自己担任的角色出发,参与讨论、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该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组织难度,但真实感强。通过模拟维修管理事件处理过程,让学生模拟连长、指导员以及战士,参与事件处理,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管理人员的角色感,并在强烈的角色感中理解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思维,提高综合能力。

2.案例讨论教学

这种方法是把每次教学时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后面的教学打下理论基础;后一部分用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师在课前将案例材料印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一般要求形成文字材料或计算机文件,作为课堂进行管理案例讨论和课后教师检查作业、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在后一部分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可采用一些灵活形式,如设置角色,安排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通过相互演示、讨论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要做好引导,把握讨论主题。讨论、辩论过程也比较难以驾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投入讨论、辩论,又要在讨论走入误区或难以继续时,予以思路上的点拨。因此,案例讨论的准备、临场组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以及对案例的把握,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运用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课件及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现代远距离开放教现代化教学的优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并分析讨论。[5]

三、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案例的收集和设计

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收集大量的高质量的案例。一般而言,

教学案例以调查型为主,以编辑型案例作补充。案例的质量是事关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确保案例的质量,必须多渠道收集反映部队管理实际的案例。案例收集的主要方法:一是院校跟踪收集,就是教师根据部队建设形势和案例教学的实际需要,收集整理教学案例;二是部队定期提供,即由部队按一定的时间定期向院校提供部队基层车辆维修管理的案例。三是网上收集,即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在网上收集地方有关的先进的管理案例。

为使案例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案例进行系统设计。案例的系统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一是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局部到综合,这样循序渐进,方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考虑课程的特点。开课初期,以理论授课为主,应配备实证性案例,随着课程的开展,实际应用理论增强,可主要配备分析型案例。三是金字塔结构。即综合性案例和大案例的数量宜少,而中型案例的数量居中,小案例的数量应最多,呈金字塔结构。四是能力培养均衡化。即不能过分偏重于某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其它能力的培养。

2.把握好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则是观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和观众,学生是演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从学生的知识水平、任职能力、能力状况等进行案例选择和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剧本和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演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导方向。要对学生所讨论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监控,使学生的分析围绕所讨论的问题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二是导气氛。没有学生参与的案例教学就是失败的案例教学或根本不能称之为案例教学。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的情况给学生以自信,给学生以期望,给学生以激情等方法及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6]

而学生作为演员,在登台前做好准备是关键。因此,上课前要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较多的资料,宽松的学习环境来做好登台准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敢于大胆地把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抛出来交给大家评判,同时敢于大胆站出来评判、补充他人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何留杰.VFP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及其应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6)

2 张丽梅.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6(3)

3 高 洁.案例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6)

4 Prentzas J.Hatzilygeroudis I Integr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CCCT-03), 2003.81~85

5 胡建华、陶祥亚.“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5

4.质量管理课程案例精选 篇四

预定座位真的有效吗

马克、丹娜和他们的孩子与另一个家庭一起按照传统习惯出席在市区一家大饭店的复活节午餐。今年和以往一样,丹娜在复活节前三周就打电话预订了座位,由于他们中有一半是小孩子,所以他们比预约的时间11:30提前了20分钟到达,以便早些得到座位。然而当他们到达时,女服务员说他们没有预定座位,并解释说客人们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她一会儿应该能为他们找到一张桌子。马克和丹娜非常担心,并坚持说她们已经预订了座位,并希望能及时找到座位,女服务员告诉他们说:“我相信你们预订了座位,但在所有预定座位的都得到座位之前,我无法安排你们就座。”当马克提出要见经理时,女服务员回答说“我就是经理”。然后去处理别的事情了。这些人最后于11:45才得到座位。

第二天,马科给这家酒店的经理写了封信,向他讲述了事情的全过程。马克在当地的大学读MBA,并且正在上一门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课程,在课上他们刚刚学习了以顾客为关注点的问题。马克用这样的话结束他的信:“我们在一家饭店经理这样的事情,我怀疑她的质量真的是可信的吗?”大约一周后他收到回信如下:

收到我们尊贵的客人的来信我们很高兴,但是希望你在我们的饭店已经感受到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服务水平。我们饭店的经理收到您的信,并要求我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领导恢复您的信。

经过复查之后,我们没有找到您的家庭再次预定座位的纪录。我已经将您的意见向相关的部门领导做了反映,以使其他人不会再遭遇跟您一样的麻烦。

再次感谢您将您的想法告诉我们。我们坚守的原则是“持续改进”,通过您提出的这类反馈意见,我们能够不断改进位客人提供的服务。

讨论问题:

1.怎样看待女服务员的做法?她应该怎样做?

2.你对马克收到的回信有何感想?如果你是马克,你怎样用质量管理的原

则对全面质量管理部门的回信进行评价?

3.你认为对饭店经理有必要亲自回答顾客的来信吗?为什么?

打印机坏了

张先生是个忙人,经常在外地出差,号称“空中飞人”。由于经常乘坐飞机,就办一些航空公司的常旅客卡,可以累积里程。张先生的累积里程奖励多数用于升舱,今天也不例外。忙完工作,张先生马上就赶往机场,他已经准备好了ZDF航空公司的里程奖券,他相信,头等舱总是有空位的。

来到机场,张先生直奔ZDF航空公司机场售票处。没走几步,张先生突然发现有一个ZDF航空JS股份有限公司的售票处。这下可以省力气了,张先生心想。一问,才知道省不了力气,这里虽然也是ZDF航空公司的一个分支,但不办理升舱手续。张先生只好继续向前走,终于到了ZDF航空公司的售票处。问了售票小姐,果然有戏。张先生把飞机票和里程奖券递进窗户,小姐不接,却讲了一句张先生难以听懂的话:

“对不起,我们的打印机坏了,不能打印,所以出不了飞机票,今天你不能升舱。”

“那„你们也不卖票了?”张先生问。

回答更让张先生吃惊:“是的,今天我们不卖票。”

“那„你们的承诺呢?”张先生接着问。

售票小姐无言以答。

张先生急了:“如果你们不想办法,我要投诉你们。”

“请等一下,我请示一下领导。”其中有一位售票小姐打破了僵局。

“这事还用请示,委托边上的其他单位或与办理登机牌的柜台联系一下,不能解决问题吗?”

“不能!”回答得真干脆!

一个令张先生既高兴又遗憾的消息来了:“可以办理升舱,机票要等30分钟才能拿到,由ZDF航空公司在机场附近的售票处打印出机票送来。”

“能否让你们在机场里面的JS公司售票处出票呢?”张先生抱着侥幸心理问。

“不能,虽然都是ZDF航空,但我们不是同一个公司。”几分钟后,张先生从ZDF航空JS股份有限公司售票处得到了同样的答复。

望着机场里一长排航空公司的售票处,张先生显得无可奈何。

讨论问题:

这是打印机的问题吗?

钢材事件

20世纪80年代,ABC公司进口一批特种钢材,已按合同支付了30%的预付款,300多万美元。但是,在货到验收时发现超差了0.1个单位,根据合同的规定,予以拒收。这下问题大了。供货商为加工和运送这批钢材,贷款300多万美元。现在,本来可以收回的70%余款收不到了,不仅还不了贷款,而且还要退还原来已收的货款以及冒着索赔的风险;不合格的钢材在码头的保税仓库里,如果不及时处理掉,还要增加更多的仓储费用;把钢材运回来更不可能,供货商已无力再承担运输费用。供货商的最后不得不选择向该国政府提出破产保护的申请,并决策马上将钢材就地拍卖。对于ABC公司而言,其实也有严重问题。ABC公司等着这批钢材加工,以完成其供货合同。现在,ABC也面临其顾客的索赔和合同信誉问题。如果ABC公司要向供货商提出索赔,不仅已没有指望得到赔款,就连讨回预付款都很难了。而且,ABC公司已知道,要在短时间里从其他途径获得同样的特种钢材的可能性也已没有。怎么办?ABC公司的管理层下令研究使用超差0.1的不合格钢材的可能性。经过连夜紧张的研究和论证,只要增加投入100万元人民币的精加工费,那批不合格的钢材仍然可以得到充分的使用,并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满足顾客的要求,所以决定去竞拍这批钢材。由于这批进口的特种钢材用途比较狭窄,几乎没有竞拍对手,ABC公司以250万美元拍得这批特种钢材,并达成互谅协议,ABC公司不用再付货款即可得到这批钢材,同时承诺放弃追索权。所以,实际的价格成了300多万美元。

整个事件由于供货商的质量问题导致了供货商破产、ABC公司获利的结局。当初在签定合同时,供货商曾经提出将技术要求放宽0.1个单位,合同价格下降10%,ABC公司认为会大大增加生产加工的风险而没有同意。结果是增大了供货商的质量风险,还让ABC公司得了一次便宜。

讨论问题:

ABC公司真的因祸得福吗?

质量源于一种愿景

CNC精密仪器制造公司成立于1982年,当时只有3个人。如今,该公司已有员工约170人,制造精密金属元件薄板,电子机械零件及定制产品,主要涉及办公设备、医疗设备等。1997年其年收入总计为950万元。该公司已将质量改进作为其最基本的经营计划,以实现5各主要业务驱动方面的长期与短期目标:顾客满意、员工满意、股东价值、运营业绩及供应商伙伴关系。

该公司的员工流动率已经明显降低,从1989年的45%降低到1996年和1997年的3%,缺陷率也大幅下降,该公司甚至对定制产品提供了全面质量保证。按时交货业绩从1992年的85%增加到1997年的99%。资产利润率持续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顾客满意度也呈逐步上升趋势。在1989年时,公司的领导制定了如下的愿景:

在CNC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共同分担责任,同步成长,共同分享利益。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质量!质量并非是公司内部单一部门的质量,而是全面质量,它包含在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之中。作为一个坚不可摧的团队,我们每个人都朝着同一方向努力。显然,我们会成为我们的顾客、行业以及社会所期望的领军人物。

讨论问题:

结合上述案例谈谈全面质量管理是否只适合大型企业?

机舱花絮:反省什么

张先生这个月特别高兴,因为这个月为他带来了许多“第一”:第一次获得公司的大奖;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出国访问。在飞机上,他感到什么都那么新鲜、那么好奇。他原以为只有在电影里机舱才是那么明亮,没想到真实世界里的感觉更好;他原以为有那么多人排队,一定会有人没座位,还在想自己要不要学雷锋,没想到根本不用操那份心;他原以为飞机的颠簸会出现晕机,借着坐火车的经验故意要了一个靠窗的座位,难受的时候可以打开窗户透透气,上了飞机才发现没有这可能性,更没想到反而把自己堵在里面,每次内急都要先“通知”邻座方能通行;他原以为火车上得饮料贵,飞机上会更贵,一直后悔在上机场前没有买好矿泉水,机场里的饮料又太贵,没想到飞机上喝水不要钱;他原以为„„„„。真是太多的“原以为”和“没想到”!要乘10多个小时,又睡不着,张先生就边看影片边喝饮料,但不敢多喝,喝多了就怕打扰别人。好在他的邻座想好好睡觉,见他跑得比较勤快,就干脆与他对换了座位,这就为张先生喝饮料创造了条件。张先生最怕麻烦别人,但从不怕别人麻烦他,而且认为这是别人看得起他,使他有机会可以“为人民服务”。所以,“靠走道坐”是他学习到的第一个经验。另外的一个经验是,不要在空姐们推车送饭送饮料时上洗手间,否则会堵在走道上,进退两难。这种状况张先生已遇到两次,他可不想再象傻瓜一样站在过道的尽头等着空姐慢悠悠地、若无其事地完成任务。甚至连看都没看他一眼,这种感觉令他很不舒服。不过,这后一个经验在他回国途中又发生了改变。一次,张先生乘多数乘客还在睡觉时先去刷牙、洗脸,梳洗完准备回自己座位时看到空姐们正在推车送饮料,而且正好堵在自己走回座位的路上。张先生心想这次可糟了,又要等到空姐们走完这个过道才能走回自己座位。张先生正想着,忽看到空姐招呼自己,同时后退许多步,让出走道让张先生顺利回到自己座位。张先生高兴极了,连连表示感谢,同时也开始反省自己的“老”经验。

讨论问题:

5.管理学课程的几个经典案例 篇五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UPS)雇佣了15万职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让我们以送货司机的工作为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管理风格。

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都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一位司机每天中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

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一档上,为送货完毕的启动离开作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种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后,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这种刻板的时间表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繁琐?也许是,它真能带来高效率吗?毫无疑问!生产率专家公认,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举例来说吧。联邦捷运公司(Federal Express)平均每人每天不过取送80件包裹,而UPS却是130件。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看来对UPS的净利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虽然这是一家未上市的公司,但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家获利丰厚的公司。

案例:黛安娜辞职

10月的某一天,产科护士长黛安娜给医院院长戴维斯博士打来电话,要求立即作出一项新的人事安排。从黛安娜的急切声音中,院长感觉到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因此要她立即到办公室来。5分钟后,黛安娜递给院长一封辞职信。

“戴维斯博士,我再也干不下去了。”她开始申述:“我在产科当护士长已经四个月了,我简直干不下去了。我怎么能干得了这工作呢?我有两三个上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要求,都要求优先处理。要知道,我只是一个凡人。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适应这种工作,但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让我给举个例子吧。请相信我,这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像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昨天早上7:45,我来到办公室就发现桌上留了张纸条,是杰克逊(医院的主任护士)给我的。她告诉我,她上午10点钟需要一份床位利用情况报告,供她下午在向董事会作汇报时用。我知道,这样一份报告至少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写出来。30分钟以后,乔伊斯(黛安娜的直接主管,基层护士监督员)走进来质问我为什么我的两位护士不在班上。我告诉她雷诺兹(外科主任)从我这要走了她们两位,说是急诊外科手术正缺人手,需要借用一下。我告诉她,我也反对过,但雷诺兹坚持说只能这么办。你猜,乔伊斯说什么?她叫我立即让这些护士回到产科部。她还说,一个小时以后,她会回来检查我是否把这事办好了!我跟你说,戴维斯博士,这种事情每天都要发生好几次。一家医院就只能这样运作吗?”

案例: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心理革命

1912年1月25日,泰罗在调查科学管理委员会的众议院特别委员会上作证时,发表了如下的演说:

科学管理不是什么取得效率解决的手段,也不是一种保证效率的手段,甚至不是一套或一组取得效率的手段。科学管理不是一种核算成本的新制度;也不是一种支付工资的新办法;它不是计件工资制;不是奖金制度;不是津贴制度;不是支付工资的规划;不是用马表监视工人并记录下他们的行动,它不是工时研究;也不是动作研究;更不是人的活动分析;不是印刷、划线和卸下一、二吨空白表格给一批人,然后对他们说:“这就是你们的制度,拿去使用吧!”科学管理不是划分工长制或职能工长制;不是一般人每当说到科学管理时所想起的任何手段。一般人听到“科学管理”一词时,总认为是指上述一种或几种东西,然而,科学管理并不就是这些手段中的任何一种。我不是在嘲笑成本核算制度、工时研究、职能工长制;也不是轻视任何新的和改进了的工资办法,更不是在轻视任何提高效率的手段。如果它们确实是一些可以取得效率的手段的话,我信任这些手段,但是我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些手段无论是整个地或部分地说来都不全是科学管理;它们是科学管理有用的附属物,同样的,也是其他管理制度有用的附属物。

于是,就其实质而言,科学管理包含着一次全面的心理革命。一方面在任何特定企业中劳动的人,就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伙伴和雇主的责任而言,这是一次全面的心理革命。而在管理这一方面,工长、厂主、企业主、董事会,就他们对于企业中的同事、劳动者以及一切日常事务的责任而言,同样是一次全面的心理革命。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的全面的心里革命,那么科学管理就不存在。

这两方面的人在科学管理条件下,心理态度发生的伟大革命表现在:双方的眼光都从把分摊盈余作为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上转移到共同注意增加盈余的数额,直到盈余额大得没有必要再为如何分摊而争吵为止。他们开始看到,如果他们不再互相倾轧并转而往同一方向并肩前进,由他们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盈余的数额就会多得惊人。他们双方都认识到,当他们用友好合作和相互帮助代替彼此敌对和冲突的时候,他们就能够使这盈余比过去有巨额的增长,从而有充足的盈余来大大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同时也同样地大大增加了制造商的利润。先生们,这就是伟大心理革命的开端,它是走向科学管理的第一步。科学管理就是沿着完全改变双方的心理态度的路线;用和平代替战争;用真诚的兄弟般合作代替斗争和冲突;用齐心协力走同一方向代替彼此背离;用相互信任代替猜疑戒备;由敌人渐渐变成朋友。我认为,科学管理必须沿着这条路线去发展。这种新看法或新观点的替代是科学管理的实质所在。在新观点成为双方的主导思想之前,在用合作和和平的新思想代替倾轧和战争的旧思想之前,任何地方都不会出现科学管理。

双方对待“盈余”的心理态度的这种变化,只是在科学管理条件下发生的伟大心理革命的一个部分。以后我将要指出这一革命的其他成分。不过,还有一个观点的改变,对于科学管理的存在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这就是双方都必须从本质上认识到,老板也好,劳动者也好,都要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代替老的个别人的判断或意见去处理有关

企业各项工作中的所有事务。这既适用于开展工作所使用的方法,也适用于完成每项具体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6.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 篇六

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编案例

结合教学内容选编合适的教学案例,这是《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关键。对应于《行政管理学》各章

的理论内容,行政管理案例是大量存在的。这就要求

教师在选编案例时,要认真分析,精心选择,合理使

用。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2.1.1

案例的本土化。案例反映的情况要与

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其具有中国特色,易于理解和分析。由于我国《行政管理学》起步较晚,目前采取的案例多是西方行政管理活动的案例。如果采用西方国家的案例,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

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起来较为困难,不易把握,而且

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不真实感,学生难有置身其中的感受,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对案例的选择,要摈弃那些一味运用国外案例的做法,注重国内案

例的搜集和整理,使案例教学能够本土化、甚至本地

理论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运用。

2.1.2

案例的典型性。所选的案例必须是行

政管理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真实事例,要避免选择行政实践活动中的极少数、偶发的事件。这样,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使获得一般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行政监督的内容时,可以选编我国近几年来政府反腐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有利于加深成专学生对行政监督的系统性、紧迫性等重点内容和相关理论的认识和把握。

2.1.3

案例的时效性。所选的案例要尽量贴

近现实,要选择那些最新发生的、有一定影响力的行政管理重大事件,避免选取那些发生时间比较久远的案例。因为较长的时间距离、比较陈旧的案例,学生难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分析起来也不容易把握。成

专在职学生一般对身边的事关注度往往比较高,如

果选取的案例是那些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案例,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的案例,比较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2《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组织

2.2.1

指导学生充分做好案例教学课前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首先要求教师要制定好课堂计划,预先分析教学案例的难度、仔细安排好

讨论的阶段以及组织讨论的方式、预计可能出现的

情况或突发问题,准备采取的应变措施等;其次,教师要提前l一2周将所选案例分发给学生,适当给学生指出问题发生的背景和问题所面临的困境,要求学生掌握与案例分析相关的理论,为案例分析、讨论

做好知识准备,并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案例,积极思考,并自行组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合理进行逻辑推理,提出个人见解,撰写个人案例书面分析,做到

上课有备而来。

2.2.2

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组织好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形式和中心

环节,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所在。课堂讨论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由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小组间展开讨论,最后由学员自由发言。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扮

演好主持人和引导者的角色,注意引导更多的学员积极参与,对于那些对案例有自己的看法但缺乏勇气参加讨论不太积极的学生,可以鼓励这些学生发

33

化,贴近日常生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

韦玲云/著

言。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掌控好讨论主题,对讨论的

内容进行引导,不能使讨论漫无边际,脱离教学主题,要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积极思考,比如案例中成功运用(或违背)了行政管理哪些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从而澄清认识,加深学生对课程理

论内容的理解,形成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完整认

识。

2.2.3

认真做好案例讨论总结和效果评价。

总结与效果评价是案例讨论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整个案例做出全面的总结,并对整个的案例分析过程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和所取得的进步,同

时需要进一步强化案例所传达的信息。同时,总结过

程还要注意对学生在讨论中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

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或集中解答,指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要抓住案例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运用相关行政管理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为学

生进一步奠定广泛的.知识基础。

3在课程应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课时,坚持理论教

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尽管案例教学在成专在职教育《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如前所述的优势,但它不能代替

系统的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

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结合。成专在职教育的学生基

本都是工作之余来学习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案例教学虽然有其长处,但它在知识传播的效率性、时问消耗性等方面比教师理论讲授法要差。案例教学需

要教师和学生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效率较

低,在成专在职教育《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如果过多的采用案例教学会占用理论教学有限的课时,

影响到课程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系统传授。因此,在成

专在职教育《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要合理安排

案例教学的课时,要坚持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3.2

根据行政管理课程章节和成专在职学生

7.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 篇七

案例教学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学院进一步发展推广。案例式教学可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通过具体的情境,将隐性的知识外显,或将显性的知识内化。工程管理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工程管理的核心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基本都涵盖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组织、风险等章节,而这些章节如果教师进行陈述式讲解,或逐个知识点讲解(干条款讲解),学生会感到相当枯燥,特别是质量、成本章节,基本上都是条条款款,学生没有参与其中自然没有兴趣。那些枯燥的干条款学生自己完全能够看懂,所以很难有思考,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学生很难集中精力,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应采用讨论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形式[1,2,3,4,5]。传统的理论教学注重系统性、逻辑性的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更重视对个案的探讨和研究。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和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感,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一、案例中的角色定位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系统性很强。一个项目从最初构思—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后运营中所涉及的成本、进度、安全、质量、HSE等都可以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讲解。这里涉及以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即角色定位,因为从不同的参与方来理解成本、进度、质量等是不一样的,尽管这些目标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基本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都是从业主的角度来编写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以业主、承包商、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或政府人员等角度来理解上述问题,同时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目前就业也限于5 方(以上提到)。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来讨论问题,从而引出章节中的知识点,如工程有风险,作为项目经理的你如何应对;作为监理的你如何应付;作为设计人员的你如何应对。可以让学生们理解不同的角色关注点不太一样,但却又有统一,然后进一步设问:是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要考虑,你能想到的工程风险应对的办法。通过学生们的讨论,讲解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风险的应对措施。大部分学生们基本都会想到风险的回避、风险转移,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从而把工程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自留等逐一讲解。(要求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

二、设问(案例中的层层设问)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各个章节涉及到的案例较多,但案例基本都只涵盖了某一章节的部分知识点。如果在已有的案例基础上加以改编,或者自编案例涵盖某一章节全部知识点,使知识的讲解更具系统性,案例中层层设问,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保持,从而可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这里以工程项目管理策划章节为例来设问,例如为什么要建一栋房子(桥梁或是隧道等)?你脑海中有几种构思,例如同是穿越河道,可以隧道,可以桥梁,如何选择,这就是构思的选择。期间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选择所要的项目,分析其优缺点。比如隧道对地面干扰少、隐蔽工程、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但其缺点是地质勘察工作量大、时间长、投资多,受地质条件制约大,有一定的风险性;隧道造价大大高于桥梁工程,而桥梁是一种景观,可以很好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给人以美的感觉。同时桥梁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求低于隧道;桥梁行车条件好,时速可达100 公里,隧洞污染较严重,最高时速60 公里。那么如何使自己的想法让别人知道,如何写项目建议书的问题就可以随之引出:你认为项目建议书应该有哪些内容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信服,从而接受建议,接受了项目建议书。如果是比较重要的工程要进一步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那么进一步论证应该论证哪些内容?中间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经济上、技术上现在能否实现、是否破坏环境等,什么情况下代表着项目正式立项。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可以把策划章节的知识点全部引出,同时也引出了以后学生工作可能要接触的实际情况,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些问题的抛出,既可以引发讨论,同时又是学生们以后要从事的真实工作,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

三、讨论式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是针对一个真实、具体发生的事件的反思与探讨,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再现与思考。正如案例教学专家理查特(Richent.A.E)所说:“教学案例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和描述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教学实践故事。

目前案例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一)讲解式案例教学

讲解式的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别不大,只是以案例来讲解,增加了讲课的生动性,学生并未参与其中,互动性不强。

(二)讨论式案例教学

讨论式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其中,师生有互动,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如果学生数量较多,场面难以控制,另外在讨论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三)辩论式案例教学

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讨论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讨论使知识点趋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因此辩论式案例教学不太适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

本研究中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可以就一个问题经过讨论而使知识点掌握的更全面,通过讨论使学生参与其中,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但是,由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较多,课时有限,不能够分组讨论。如果是小班教学,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案例教学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在案例中合理的层层设问,可以引发同学思考,并参与讨论,就工程项目管理各个章节写案例,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系统性,环环相扣,使学生精神一直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学生认真程度大大提高,知识点掌握更加牢靠。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相对枯燥。针对此种情况,每个章节都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讨论式讲解,案例讨论中设定学生角色,层层设问,使知识点更加系统性。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其中,上课注意力集中,从而使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8.《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 篇八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能力培养 民主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2;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4-01

作为研究管理活动客观规律与一般方法的综合性科学,管理学自20世纪初产生以来就备受关注,从重视生产过程的效率提升,到强调战略和决策的重要性,再到思考创新、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学习型组织等,管理理论不断发展,管理思想和实践方法也日臻丰富与完善。目前,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将《管理学》作为专业核心必修课开设。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偏重于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常常让学生感到理论抽象空洞,脱离实际,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形式较为灵活的互动式教学则得到高校教师以及大学生们的青睐。

一、案例教学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管理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分析工具外,更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战略性思维及统筹能力,使之更好地解决个人和组织实际面临的管理问题,适应信息化、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案例教学能通过真实案例的讨论或模拟实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理性知识的应用水平也会大大提高。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案例是管理实践中的真实素材和情境,要解决的问题也与企业决策相似,学生会充分关切现实的管理情境及问题,不仅有助于其了解真实的经营环境、决策的规律和特点,缓解学生接触实践难的矛盾,还能促进学生知识的高度内化,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大大提升其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习质量。这无疑会为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和毕业后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沈阳大学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实施情况

近年来,结合沈阳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特点,管理学任课老师从改进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入手,尝试以案例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操作,积极探寻课堂实践教学的思路。

1.改进教学内容设计,加强教材建设

在对管理学课程结构和理论体系反思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对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即以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为主线设计结构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管理基本理论、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五大模块,每一模块根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安排相关配套案例讲解和讨论并保证案例与实训教学的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案例教学纳入教学课时。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和教育质量。近年来,信息化、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管理理论和实践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网络化环境下管理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满足学校课程建设需要,突出对学生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任课老师精心编写出版了应用导向的管理学教材,已被列为中国电力出版社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此外,为了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管理相关知识,还制定了一些国内外专著作为辅助教材。

2.建立课程案例库,有效组织案例教学

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反映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有利于教学双方展开互动的原则,初步建立了管理教学案例库。案例从多个渠道,如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或教材、报刊或网络资料中搜集,或根据相关资源,创设一定的情景,亲自动手改编组合案例。

课前,老师先拟一份案例资料给学生,内容包括案例说明、相关的管理理论及知识背景,建议查阅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网站等,并结合章节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有一定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早准备课堂陈述材料。在课堂讨论环节,各小组要充分陈述(含PPT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期间,老师可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使案例讨论中心突出,过程顺畅。最后,老师还要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并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强化与讨论有关的管理理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构建师生互动的自主学习模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采用了先进的实训教学软件及多媒体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感悟深、收获大;另一方面,又通过上传网络课件、案例库、相关视频材料,开展邮件答疑,BBS互动交流,让学生网上提交作业并批改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式学习,使师生不仅在“第一课堂”实现互动,还能把课堂延伸,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融合,实时、充分地讨论问题,构建适应不同学生差异化需求的自主学习模式。

4.形成多元化课程评价考核体系

管理学涉及领域广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靠死记硬背掌握理论知识是没有意义的。为此,我们尝试建立以思维状况的考查为主体的成绩评判与考核机制,改变以往那种以知识积累的考查为主体的机制。在案例与实训教学过程中,着重考量学生分析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等;对学生案例分析、讨论的表现不作优劣评价,一般给予合格与否即可,避免学生由于答案对错的优劣而影响对思维过程的关注。对期末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则采用“试卷+平时作业+小论文(案例分析为主) ”的方式,体现了过程化的考核思路。

三、《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设想

为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1.采用电子模拟软件进行实战训练

结合工商管理学院ERP实验室建设,购买相关实训软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身临具体的竞争环境中,通过创立并经营公司,进行实战模拟对抗,熟悉管理流程,提升管理能力,使课堂的知识传授与学习的趣味性、竞争性紧密结合。

2.开展校外现场教学

组织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或实践基地现场观摩教学。通过现场教学,增强学生专业认知能力,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同时也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求专业知识的兴趣。

3.完善课程案例库

在现有案例库基础上,力求做到国外经典案例与本土案例相结合、大型综合案例与小型专门案例相结合、兼顾不同行业的企业案例,并积极将老师科研的相关成果撰写为教学案例,鼓励师生共同收集整理编写原创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韩传龙、郑思亭、吴玲,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宿州学院学报,2012.03

9.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 篇九

在《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的序中有这样一句话: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的确是这样啊!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班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得班主任亲自过问,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班中事务时,更是在考验我们班主任的各方面素质。有些事一旦处理不当,会让学生心理产生阴影,或是使自己失去威信。学生学习需要老师从旁指导,工作经验尚浅的我们也同样需要啊!

《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就是老师,它精选了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案例,详细描述了这些优秀教师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的处理方法及效果,并为他们的处理方法作了评析,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翻看这些案例,发现其中有些事我自己也遇到过,现在再看看他们的处理办法,真佩服!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好的管理方法,其中一个就是激励!

激励,是班级管理的阳光,它象春日的一缕阳光,能温暖人的心。第一,定几条不是奖励的“奖励”。

班级管理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有奖必有罚,但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形式。如某同学忘记打扫卫生,就“奖励他打扫卫生一次”。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处罚,是奖给他一个机会改正错误,赢得大家的谅解。若说成“罚他打扫卫生一次”,则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易形式对立情绪。在这方面,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做得相当成功,比如把检讨书改成情况说明书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以优秀学生为表率

班主任要经常采用不同形式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重视优秀学生对其他学生的表率作用,由于同学们生活学习在一起,学习环境和经历基本相同,学生中的榜样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更具有可比性,更易为其他学生所接受,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这方法也有个副作用,其他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第三,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极力的眼光不能只停留在优秀的学生身上,也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其他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以鼓励及信心,要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优点,不断激励他克服不足之处,要对学生的好思想、好习惯及时热情地加以肯定和表扬。恰当地表扬,有利于发扬学生个人优点和克服缺点,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群体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

教师平时可以多写激励性的评语。写哪儿呢?周记本上,日记本上,作业本上都可以写。给他们的文章一些鼓励,也可以针对他们近来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看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学生还不更努力地表现自己吗?

第四,向学生示弱,这也是一种激励

班里的独生子女不少,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家里也宠得不得了,使得他们骄傲又蛮横,特别有几个顽劣的,他们不怕老师,对老师的说教毫不感兴趣,真让人头疼。有一天我生病了,全身酸痛,连站的力气都没有了,就坐着给学生上课,声音也放轻放柔了,一节课下来,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我想,柔弱的我,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不由得长大,成为你的依靠。尤其是对于那些讲义气的孩子更是非常奏效。

班主任不仅要当好教师,还要管理好一个有四、五十个学生的班级,让他们团结奋进、具有凝聚力,真苦!但学生哪怕一丁点儿的进步,都能让我们快乐,这也许就是当班主任才能体会的幸福吧!

10.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 篇十

一、以案例为教学内容的特点,需要讲究特有的教学方法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使用的教材,一般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指导;二是大量的管理案例[1]。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虽然也是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但学生最主要的是以众多的管理案例为 学习内容,这就形成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与一般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相比,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不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一般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所提供的教材是一个完整形式上的知识 理论 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按照这个理论体系进行讲授,教学目的也就能达到。但是,管理案例分析课并不是这样,如前所说,案例分析课程所提供的教材,是一大堆管理案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案例从头讲到尾,它需要教师从众多的案例中选择相关案例,指导学生学习、讨论以至形成书面文字成果。从而使学生在读、写、说和听等能力方面得到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很明显,这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上,管理案例分析区别于一般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主要表现为两点:其

一、课堂讲授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教学形式。管理案例分析虽然也有些要讲授的内容,但这比起其他理论课来说,要少得多,而且讲授也不一定都是集中进行,较多的是个别进行。案例分析课要求学生花更多的时间独立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这里教师传授知识的形式由课堂讲授改变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个别或集中分析指导;其二,在课堂上,师生的角色关系发生了转换。管理案例分析也要利用课堂这一教学阵地,但是在课堂上教师扮演的已不是主角了,教师的前台活动已大大减少,代之而起的是学生的大量活动。比如在课堂讨论和分析成果表述会上,教师的讲授是极少的,在课堂上唱主角的是学生。正是这种形式为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使得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管理案例分析课也不是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运用。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少人也用引入案例的方法来为自己要阐述的理论服务,即是说运用一个案例来说明某一个原理,让学生能够理解原理;很明显,案例在这里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注释器”而已。而对于教学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惟习惯和创新本领这一最具有价值的功能却远远没有去开发。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就不同了,它正是瞄准管理教学案例这一最具有价值的重要功能,建立起了自己大有作为的教学舞台。即是说,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再不是为说明一个管理原理对某一个案例的偶尔 应用。它是面对实际,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串联起来,让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熟悉和学习,从案例模拟的管理情景中认识现实管理要素及其变化的 规律,从中体会和领略管理原理、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技艺。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所提供的学习方法,也区别于纯实践性的经验摸索和总结,相形之下,管理案例分析更具优势:其一,在案例分析中,学生接触的案例虽然是模拟的,但不是零碎、孤立和分散的,而是系统的、大量的。这就使得学习者视野更加开扩,而不会陷入经验主义的狭义眼界之中;其二,学生学习案例和对案例进行分析是在具有了一定理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案例分析课是在管理专业高年级开设的课程,也即是说,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对有关管理原理有所了解和掌握,现在是通过大量、系统地案例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从总体上,从实际的运行规律上去认识和把握那些管理原理、发现新的知识和萌生创见。很明显,这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经验总结,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活动,远比从事某一孤立的实践活动的收获要多得多。以大量的管理案例为教学内容,并从大量管理案例的学习中,开发教学案例最具价值的创新功能,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管理能力。从教学方法和技巧上说,就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教学进度如何把握;如何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读、写、说、听等管理能力外化形式如何得到真实的训练以及学生在进行读、写、说、听等能力训练过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给予指导等等,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和讨论的。

二、保持学生持续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该课程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区别于一般课程,它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做法,丰富多彩的模拟各种情景的管理案例,案例讨论可以让学生一展才华的舞台等等这些,都可能使学生为之心动。一般地说,该课程开设之初,学生都会拥有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时间长了,几经案例学习和讨论,学生也会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其新鲜感也就有可能慢慢消退。在案例分析课程中学生是处在主体地位上的,因此,要求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就相当重要了。可以说,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有管理案例分析课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保持学生持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该课程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该课程教学所要讲究的重要方法和技巧。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要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学习中能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设置案例分析鲜明、具体的目标体系。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所要学习的案例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规范性管理案例;二是自编管理案例。两类案例的学习又是分多个轮次进行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案例分析的目标体系,是指每一轮次中学习得最好的典型,多个轮次的学习典型就构成了管理案例分析学习中的目标体系。例如在第一轮次的案例分析讨论中教师所安排的“第一炮”,它告诉学生分析就应该是这样来进行,这样的分析才是教师所要求的。诸如这样具体而又鲜明的目标,不仅是在第一轮次案例讨论中需要设立,而是在每一轮次学习讨论中都需要设立,以使学生们对每次案例讨论应该如何努力,方向明确,标准清楚。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大有好处。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得成绩突出者有一种荣誉感,而且,也能让其他学生感到榜样具体、实在,努力有方向。第二、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坡度。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案例是学习的对象,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要件。因此,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各个不同的案例内容复杂程度有别,分析的难易程度不同。案例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程度的 影响,为了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和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案例的选择上主要是要注意案例的坡度。即是说在案例的难易程度上要做到先易后难,在复杂程度上做到先学单一性案例,后学综合性案例。这样做可以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一种在学习上攀登提高的感觉,同时也可以使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不至于一开始就感到难以下手而无法进行下去。第三、在案例学习和讨论中营造竞争氛围。小组业余讨论和课堂讨论是案例学习的重要形式,讨论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案例的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组织课堂讨论这里面有许多要讲究的地方。从训练的角度看,应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课堂讨论的机会,以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到训练;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很多条件却限制了我们这样做。一是一个 自然 班人数众多,如果每个人都上讲台发言,课时就不够;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分配给每一个同学的发言时间也就相当有限了。与其如此,不如择其一部分准备充足的学生上讲台发言。这样既给发言的同学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发言质量。好的发言对全班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有限的发言机会就无形中成了一种稀有资源,为争取这种资源,学生之间也就形成一种竞争的势态。这种竞争势态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有益的。同时,我们也不必耽心这样做会造成学生训练机会的丢失,因为,这种课堂讨论在一学期中是多轮次的,只要学生有了这种积极地态度,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每一个人总是可以得到的。第四、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总结。一个学期的案例学习是多环节、多轮次的,而且,节奏也很快。因此,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其办法就是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例如,在进行一两轮案例讨论之后,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诸如“通过案例分析的学习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的分析与别的同学有些什么差异?”通过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以让其从理论上提高案例分析的水平,看到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和保持。

三、周密地进行计划和组织,是该课程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管理案例分析课的教学中之所以特别强调计划性和组织性,原因是该课程的案例分析不仅是多轮次的,而在每一轮次上都会有相同的一些教学形式,例如案例都要阅读、都要讨论;如果教师计划不周,组织不当,学生就会视其这些相同的教学形式是一种重复,从而产生厌倦情绪。一旦这种情绪产生,这对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极为不利了。管理案例分析课的计划性,主要是强调课程的进度计划。整个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案例分析的指导;二是规范性案例的学习和讨论;三是自编案例的学习和讨论。案例分析的指导包括一般指导和个别指导。一般指导是针对案例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所作的讲授,个别指导主要是针对规范性案例分析和自编案例分析的具体辅导。在案例分析的计划中对这三部分内容都要恰到好处地做好安排。在给学生就案例分析做出一般性指导之后,对于一个学期中应该让学生学习多少个规范性案例和几个自编案例,要有一个数量计划安排。一般地说,规范性案例一学期大致要学习三十至四十个左右(并不需要每个案例都安排课堂讨论,有些案例可以安排学生自学),自编案例分析由于过程比规范性案例要复杂,要求要高,所以一个学期安排学习二个就可以了。对于规范性案例和自编案例的具体安排颇有讲究,一般情况下是将二者交错安排,例如进行十个左右规范性案例学习和讨论之后,插进一个自编案例分析。这种交替安排的好处是,使学生始终对案例分析的学习充满新鲜感,从而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组织,主要是指管理案例分析学习小组的建立,以及小组的内部建设问题。在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中,建立案例学习小组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到:第一,管理最佳方案的追求,需要多人的智慧与合作。不论是规范性案例分析,还是自编案例的分析,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就是管理的最佳方案。最佳管理方案的追求是离不开分工和协作的。学习小组的成立,能够形成一种分析研究的环境和条件,通过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启发、鼓励和支持,使得案例分析获得成功;第二,学习小组的好处还在于它能为每个成员提供在公众场合发言的机会。在规范性案例分析的课堂讨论会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发言机会的,一是受时间的限制;二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思想顾虑重重,不能畅所欲言,而在小组的学习讨论中就可以敞开自己的思想发表见解;第三,学习小组的建立和管理,对学生掌握人际关系交往方面的技巧与方法和获得这方面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因为案例学习小组是一种由学生高度自治的学习组织,小组本身存在一个管理问题,管理的好坏,对组员学习有着重大影响,学生正是在这种自治性的学习组织中获得多方面的锻炼。为了保证学习小组的整体力量,建组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组员应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案例学习小组的活动,一般都在业余时间展开,并且要求每一个人都应有一种精神,即力争自己的出色分析,能为小组增辉。这就需要每一个组员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如果我们的组员,不遵守学习的纪律,无故不出席小组的活动,或者即使参加小组活动,自己也不作认真准备,每次都只带两只耳朵来听,对小组毫无贡献,毫无负责精神,自己又缺乏纪律修养,这样的组员如果多了,学习小组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因此,建组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选择组员时要讲究条件;二是建组时要明确要求以便作为约束条件,让大家日后遵守。实践证明,组员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是小组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2、组员之间的相容性和互补性。相容性主要是指组员各自的个性、气质、爱好与他人是否相投的问题。常人道:“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在一个小组里,组员的脾气、个性完全不同,互不买账,不仅相互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信息,相反经常闹对立,形成一些隔阂。很明显,这样的学习小组是绝对不会成功的。所谓互补性,是指组员在形成小组某种结构总体中的相互依赖关系,例如知识结构上的互补性,年龄结构上的互补性,性格活跃与沉默的互补,学习成绩好差的相互搭配等。讲互补性还要注意相容性的问题,例如有的组中有些尖子生,从知识结构上考虑,一般是受小组欢迎的,但是有的尖子生过于傲慢,说话趾高气昂,不可一世,咄咄逼人,甚至经常过分地挑剔别人的毛病和不足,这必然会造成对他人的压抑。所以说,从互补性考虑,这种尖子生可能是一个好组员,但从互容性上考虑,这类尖子生又是不受欢迎的。建组时,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应有所考虑,才会使建立起来的学习小组有利于案例的学习。

11.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法学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83-02

一、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初探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案例作为授课的参考题材,以案例事实作为获取知识的依据,通过师生互动探讨案例中的问题,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我国法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最早源于美国的判例教学法,该教学法于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道尔首创,至20世纪初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等领域,其形式与内容日趋完善,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其基本做法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安排布置案例的讨论;第二步,学生根据一定的判例索引摘录相关的判例的内容;第三步,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适时、对症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阐释法学知识,例如课堂列举案例法、课堂讲评案例法、课堂讨论案例法、庭审旁听案例法、模拟法庭教学法、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法学案例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起着互为补充的作用。通过多种不同方式的案例教学,可以将法学知识的传播和法学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一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实际生动的案例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使学生置身其中,清楚认识到这些概念、原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以增进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法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法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层出不穷,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早已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然而,目前法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不容忽视,使案例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1.案例的选择不适宜。作为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应当经过精心的选择和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然而目前法学课程教学中对于案例的选择过于随意,且缺乏证明力。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教师主观方面的。案例的收集、整理、加工、更新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这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还需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然而,在我国目前由于受到案例采集渠道、投入时间、精力、财力等的局限,使得获取案例的数量与质量大打折扣。此外,还有的教师在法学案例教学的远程中,往往忽视案例的典型性和适用性,一味追求案例的趣味性,使案例教学演变成为“故事会”,达不到教学目的。

2.案例教学的过程随意。有的教师在案例的采用上不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选用案例时,主观随意性突出,缺乏通盘考虑;还有的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事实上,由于教师总是处于传授者的地位,即使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显得过于主动,从介绍案情、提出问题到展开分析、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均由教师主导和把握,真正让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内容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事外,由于没有真正投入到对案例的思考中去,当然也就无法有深刻的体会与收获。这些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运用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案例教学,只有在学生掌握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學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法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案例的收集。在案例的收集方面应当广开渠道,精心挑选目前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选择教学案例应当注意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目前教师收集的案例的渠道主要是书本、媒体和网络等。事实上,我们通过司法机关调取已经结案的相关案卷材料,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梳理、筛选后采用,这样获得的案例由于其更贴近现实,因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此外,案例的选择还应服从于教学目的的需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运用最能反映相关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之间关系的典型案例,从而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相关法律知识尤其是重点难点的理解,并能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课中案例的运用。教师首先应当在课程设计上多下工夫。案例的选择和使用应当以引导学生深入发现和理解理论知识为目的。由于学生在初学时尚不具备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方式的运用应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理论问题,并且案例不宜过于复杂。例如在讲授共同犯罪理论时,可以通过一个案例设计不同情形,从而对应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不同共犯人种类,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在案例教学时,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虽然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打下基础,但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要适时而充分地发挥驾驭课堂的控制能力,充分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因为学生有限的知识可能更多来源于书本,只是印象性的、感性的,学生课堂讨论有时可能偏离主题或出现错误,如果听任学生的自主发挥,那么预想的效果就会达不到。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适时控制,适当点出学生的错误之处,这实际上也是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思维。

在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辩证地剖析案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例如,在介绍《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并讲解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之后,举出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讨论:某甲在14周岁生日当天晚上11点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其后凌晨1点又盗窃3500元现金,通过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理论知识,判断某甲对于其所实施的这两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课后案例的点评。在整个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升华教学效果,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学生讨论完案例之后,教师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以及理由作出评论,对于正确的观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对于提高学生今后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大有裨益,有利于下一次案例教学的开展。通过点评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案例,掌握法学的基本原理,能够更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恒.对法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2]易清.案例教学改革:法学专业课程质量提升的路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12.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 篇十二

目前,以库存管理与控制模型为主要内容的库存管理类课程已经构成了物流管理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全国高校中开设相关课程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两个专业,近60所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和近300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都将库存管理类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1]。

然而,现有的课程设计主要依托学科体系进行课程的设计与编制,理论性比较强,所涉及的库存管理模型比较抽象和复杂[2],对于高等数学、概率论的等相关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理论模型理解困难、具体应用条件模糊、 碰到具体问题难以下手的实际问题。同时,较多的用人单位对于该专业学生也存在很多困惑,普遍认为他们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又明显不够,具体库存管理的工作很难直接交给他们[3]。综合起来,目前库存管理类课程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目前的教学过程未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 由于库存管理模型比较抽象,学生对不同应用场景缺乏直接认识,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多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设置都以基本的模型背景介绍或者是针对性不强的基本案例分析作为起点,然后直接切入对复杂库存管理模型的数学推导, 使得学生在还没有能够理解管理模型的具体作用以及实际问题应用场景的情况下,就进入到管理模型的推导分析,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2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教学效果: 很多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遵循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时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讲授,对于具有较抽象的应用背景和较复杂管理模型的重要知识点,虽然进行了反复讲授,仍然很难把握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就很难进行实践应用,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3现有课程的学科特征影响了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形成: 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每年暑假都要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产学合作,通过对大量产学合作企业的回访,企业普遍的认为,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实践应用场景很难比较准确的识别。现有课程以知识体系构建的教学框架, 使得学习内容与企业实践要求衔接不紧密,使的学生很难将学校所学较快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现有教学法无法发挥实践资源优势。对管理模型的理解应该来源于对实践的认识,尤其是与企业实际紧密相关的库存管理模型,现有教学中缺乏对企业实践资源的利用,学生很少有接触实际企业、进入企业一线实践的机会,无法发挥实践资源的优势。

2基于案例引导与任务导向的“库存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针对现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侧重于重要管理模型的理解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出了通过典型案例引导与任务导向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再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教学目标的思路。

1案例引导的作用: 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实际企业运作场景的模拟和再现,引导学生融入案例场景中进行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来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教学方法中案例引导与一般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实现知识点掌握的作用不同,本文设计的案例主要是针对库存管理模型抽象、应用场景模糊的特点,通过特定案例的引导,使得特定库存管理模型的应用场景、适用条件、所面向的问题在明确呈现之后,逐步引入具体的管理模型构建,使得学生带着具体的应用场景学习抽象的管理模型,从而明确每个管理模型对实际问题的适应性。

2案例选择的原则: 作为引导的案例不需要太过全面,关键是能够通过案例的引导明确各个主要库存管理模型的具体应用场景、适用条件以及所面向的主要问题。例如选用Media集团作为引导案例,传统教学方法对于Media的库存管理分析比较全面,涵盖其原材料库存控制、安全订货点、需求预测等环节,虽然全面却难以使学生快速识别不同应用条件对应的具体管理模型。作为引导案例,针对具体的VMI管理模型, 将Media的原材料管理进行单独分析,通过分析Media在生产区域直接划拨原材料存储区给各供应商、原材料进入生产区域资金才划拨,从而凸显对于传统库存管理中在途管理、资金占用的优势。通过案例引导向学生明确传递VMI管理模型的应用场景与管理重点,使得学生在具体库存模型推导和分析中思想清晰、把握重点。

3任务导向的作用: 上世纪70年代开始,项目型任务教学就逐步成为美国和欧洲主要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其效果直接,学生愿意接受,很多学校专门开设了相关的“项目课程”,成为任务导向课程的重要形式。“库存管理与控制”课程在完成了具体管理模型推导分析之后,针对不同的管理模型,选择不同任务进行具体库存管理任务的分组实施,在项目实施中深化学生的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教学实施与效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首批试点高校之一,产学研实习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每年暑假期间都有近千家企业走进学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产学实践工作岗位。本课程的引导案例设计与任务设计充分地结合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产学合作特色,选取学生在实际产学合作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内容进行重组和设计,最终形成了具有实际工作背景的具体库存管理任务。

在具体的实施中,以参加相同实习工作的同学为基础进行分组,例如在产学合作中被分在同一个单位仓库订货管理部门的同学就被分到“库存订货管理”任务小组,进行任务设计。

在任务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转课堂”讨论,即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整个任务设计的讲解,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提问,授课老师针对“反转课堂”中的学生互动以及同学之间的提问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并总结不同任务下的重要管理模型的特点。通过这种灵活互动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也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反转课堂”提升了整个教学效果、创新了教学实践。

目前,基于案例引导与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库存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中逐步应用,根据教学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刚开始对于课程中比较抽象的库存管理模型不感兴趣,但通过引导案例的分析,逐步了解了管理模型的适用条件以及主要解决的问题,逐步产生兴趣。 学习结束,很多同学已经能够较完整地掌握了主要管理模型, 遇到类似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快速类比能力和模型构建能力。

4总结

当前,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际经验,用人单位对于毕业学生也普遍感到困惑,认为学生在学校确实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又明显不够,具体工作很难直接交给他们。对于类似于“库存管理与控制”这样具有较专业应用背景和较复杂管理模型的专业课程,基于案例引导与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 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期望本文的研究对一些类似专业课的教学探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库存管理与控制”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管理模型比较复杂,重要模型理解和应用条件难以把握,学生的实践难度也比较高。针对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弱化对复杂模型的数学构建,通过精选引导案例,提高学生对不同模型的理解和具体应用条件的分析识别能力,以具体任务为导向,通过具体库存管理任务的实施与讨论,强化学生对不同库存管理模型应用条件、应用场景和模型应用的理解,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13.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 篇十三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营案例研究》课程是一门跨学科选修课。本课程将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与剖析,目的是让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公司治理、资本运营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融会贯通,整体、高效地把握我国乃至国际公司治理和资本运营环境,熟知公司治理和资本运营涉及的法律、规则、程序等,掌握公司治理和资本运营的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在对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拓展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短期就业能力和长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营案例研究》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案例分析与研究完善学生公司治理与资本运营的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公司治理与理论基础、职能作用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能够学习和认识公司治理这一新的学科领域,为学生认识公司组织的运作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资本运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包括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企业的收购与兼并、资产的剥离、分立与出售等资本运营方法。

14.管理学案例研究课程心得 篇十四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

杨文龙

(青海省大通县景阳镇中心学校)

初中物理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它是培养起学生对物理学科认知、探索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阶段,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可以从课程的导入、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和激励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的导入

1.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滑动和滚动摩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用一个小箱子,分别用滚动和滑动摩擦的方法来推动,让学生认识到两者的不同。直观导入法就是通过实物、模型来使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学习电路的时候,老师可以用简单的开关、灯泡等必须设备,让学生自己去组装好一个电路,加深他们的理解。

2.情景导入法

将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例子与所讲的内容相结合,更加能激起学生探索物理的乐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带着浓厚的乐趣在学习的,求知欲浓烈,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和激励评价

科学探究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科学的思维去开展学习,这个学习的过程学生是主体,老师在讲新课前通过设置悬念、猜想、实验这些方法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解决问题,培养起学生探索物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观念,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例如,某位学生在哪一方面取得了进步,一定要适时表扬一下,从正面引导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物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给出积极的评价,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物理课程是中学时代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文章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个方面,分别是精心导入、科学探究、自主学习以及激励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充满兴趣,希望本文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宁夏大学,2014.

[2]陈婷婷。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洗衣房烘干机操作规程下一篇:雪景的诗句和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