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一五”及2020年天然气用气规划

2024-09-22

县“十一五”及2020年天然气用气规划(精选2篇)

1.县“十一五”及2020年天然气用气规划 篇一

县十一五规划思路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

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就业增加、社会稳定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积极推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战略目标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县综合竞争力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平进入全市前列,实现经济全面繁荣、科技教育进步、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美好的目标。

(一)经济总量目标。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2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876元,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5亿元、83亿元、1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7、28.1、16.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22.2,人均占有647元,比2005年增加407元。

(二)结构目标。到2010年三次产业由2005年的27:54.8:18.2调整为13:72.2:14.8,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73增加到87,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投资消费目标。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1亿元,年均增长21.5。

(四)对外贸易目标。到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00万美元年均增长50.3,其中出口总额达到9300万美元,年均增长50.6,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万美元年均增长。

(五)人民生活水平目标。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8元,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000元,年均增长10。

(六)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年末总人口达到77.3万人,年均增长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普及高中教育。市内二三新增就业6000人。土地、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区域布局

在继承和完善“十五”规划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县自然资源与经济地理区位及社会经济的宏观走势,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十一五”期间,采取经济杠杆、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一个长廊、二处园区、二条示范带、三大特色片的“一、一、二、二、三”区域布局框架。

(一)突出一个“中心”

县城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具有较强的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县城设施相对齐全、交通相对便捷、能源相对充足、二、三产业相对集中等优势,向环境园林化、交通高速化、商贸智能化、工业现代化发展。重点抓好两园、三路、五街的建设和开发。一是进一步完善万福公园,综合开发东明湖公园,按照“花、草、树相搭配,桥、亭、阁相错落,灯、泉、雕相辉映”的整体格局,努力形成平原地区县城的湖光园景,力使县城“美”起来、“亮”起来;二是完成曙光路、解放路、工业路三条城区内主要道路的延伸,构筑四通八达的城区骨干道路交通网络;三是进一步完善曙光路严管街、五四路示范街的设施配套和加快向阳路步行街,民主商业街、东关文化街的开发建设,集中布局商贸流通项目,拉动商贸、金融、信息、文教等三产业的发展,力争县城“活”起来,“强”起来。

同时,要努力消除城市化体制障碍、膨胀县城人口规模,实施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资金、人才、技术聚集,提高县城综合实力,力争“十一五”末城区人口达到万人,面积平方公里,将东明县城建成特色突出、经济繁荣的现代中小城市,从而带动全县城镇建设、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建设一个经济长廊

东明县城区东距菏泽市30余公里,而牡丹区新址又在菏泽市西郊,西距东明县城还不足30公里。这一区段内有菏东公路贯穿其境,五个乡镇和中原油田采油六厂位于其中,目前东明城区向东发展、牡丹区向西发展的趋势优为明显,并且,区间内的五个乡镇和采油六厂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也较为显著。因此,“十一五”期间,通过东明县城区向东辐射和牡丹区向西辐射的带动作用,发展“东菏经济长廊”是十分必要的。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除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外予以优先支持,项目上予以统筹安排外,还要重点抓好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餐饮业网点等沿菏东公路两侧的各种市场和服务业建设,逐步形成一条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经济隆起带,进而带动长廊两侧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二处工业园区

目前,我县石油化工、农副产品

加工两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十一五”期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照园区城镇一体化的要求,坚持工业化、外向型、现代化的办园方针,本着“高水平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园区电网、路网、供排水、供气、供暖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入园项目超过100个,将两个园区建设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创新的示范、城市建设的样板,以吸引更多的投资集聚园区,增强全县经济发展能力。

(四)搞好两条示范带

东兰公路、106国道是贯穿我县境内的两条交通枢纽;在全县地理位置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两条大动脉,“十一五”期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两条干线沿线进行集约开发的力度,将其变成小城镇建设和辐射全县近二分之一的乡镇、村庄经济发展的示范带。沿线东明集、马头、三春、刘楼、沙沃五个乡镇驻地要各建一处居民区,一处商贸工区,一处美化区、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一条中心街;沿两条道路两侧的村庄,要立足特点,重点建设科技示范村,优质高效农业带头村;通过各种渠道的开发建设,将两条示范带建成经全面繁荣、科技教育发达、社会文明和谐、群众生活富裕、生态环境美好的亮丽风景线。

(五)发展三大特色区

农业是我县的立县之本。“十一五”期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地域特征为依据,突出比较优势,着重搞好以“三大区域”为特色的农业开发。一是城效区域,重点发展瓜、菜、花、果等特色产业;二是基本农田区,重点发展粮油、西瓜、中药材、林果、苗木、桑蚕等相关特色产业;三是沿黄滩区,重点发展畜牧、速生林、莲藕、水稻和水产养殖业,使其成为我县农、林、牧、鱼综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区域。

四、发展重点

(一)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彻实抓好“三农”工作。我县农业大县,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全局稳,农民富则全县富。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是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统领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以工业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发展“三大特色片”的区域发展布局,重点抓好24万亩优质小麦、30万亩瓜菜、15万亩速生丰产林和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同时着力抓好以牛羊为主的饲草型、节粮型家畜的规模养殖,努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着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围绕小麦、花生、棉花、大豆、西瓜等大宗农产品,在现有的五得利面粉、东欣油脂、棉纺织厂等“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力争上一批农产品加工的大项目:投资0.28亿元的3000吨/年生产大豆分离蛋白项目、投资5.2亿元的20万锭/年棉纺项目、投资0.35亿元的4400吨/年水刺非织造布项目、投资5.2亿元的6000万米/年产轻磅轻薄牛仔布项目、投资3亿元的20万吨制浆造纸项目、投资5.86亿的万头奶牛养殖育种项目等项目要在2010年前建成投产,以构建加工体系,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同时,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发展劳务经济。“十一五”期间,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来抓,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网络,规范民间中介服务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争取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量达到50。

四是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认真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支持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委地推进新型农村医疗合作试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以膨胀规模为重点,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更没有现代化。要实现东明经济跨越工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率先突破。重点是抓好项目建设,走骨干企业带动的路子。按照“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在重点抓好石化集团150万吨常减压、60万吨催裂化、方明化工5万吨环已酮、棉纺厂无纺布、鲁冰花二期、大树实业5万吨乳制品、青岛双鹰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十一五”期间,着力抓好一大批新项目建设,投资12.9亿元的200万吨/年焦碳项目、投资3.9亿元的20万吨/年煤气制甲醇项目、投资1.5亿元的10万吨/年煤焦油加工项目、投资21.48亿元的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及公用工程项目、投资1.5亿元的5万吨/年石蜡润滑油项目、投资1.5亿元的6万吨/年环已酮、投资7亿元的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投资2.78亿元的100万吨/年延迟焦化、3万吨/年MTBE项目、投资0.85亿元的10万吨/年C5深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的1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投资1.8亿元的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烃项目项目、投资7.5亿元的煤制甲醇项目、投资0.48亿元的20万吨/年加氢项目、投资0.78亿元的0.5万吨/年无纺布项目等15个项目要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建成和投产,以膨胀工业规模,扩大工业总量,推进全县工业化进程。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28.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28.4,利税总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30.9。

(三)以城镇建设为重点,提高经济载体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对于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期间,我县的城市建设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浙进,突出精品、突出特色、突出格调、突出效益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经济载体功能。一是在县城建设方面要合理布置城市区域,重点建设好以黄河路以东为主的商贸区;以民主街和五四路为主、向阳路为轴线的商贸区;以曙光路两侧为主的行政机关办公区;以民主东街两侧为主的文化区。同时加大对老城区的改造力度,对老城区常年失修、路面狭窄的街道,要按规划拓宽取直,配套道路基础设施,建筑后退到位,达到硬化、亮化、美化的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增加县城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十一五”期间,县城城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2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二是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要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驻地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县城周围、公路干线及传统集镇的建设,逐步建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集镇三个城市的城镇体系,以辐射和带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十一五”期间,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主渠道,创新招商理念,围绕我县资源、区位、产业优势,搞好项目策划,论证、筛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改策、事关经济发展后劲的项目。建立项目编制、洽谈、签约、实施全过程责任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落实招商引资政策,继续实行三分之一的工作法,走出县门、分区域、带指标、引资金、引项目。通过扩大招商引资,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

(五)以提高人的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富民强县。“十一五”期间,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核心,确立人力资本开发、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和逐步提高公平的公共服务等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人力基本开发。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十一五”期间,要逐步普及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积极探索和推广普通高中课程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主体,抓住培育、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是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十一五”期间,要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三个方面,特别是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大中专生毕业就业、被征地农民就业三个重点,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就业政策和资金保障机制,增加就业岗位。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每年输出劳动力不少于6万人次,要提高劳动者素质,理顺劳务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十一五”期间,要逐步提高保障覆盖面和标准,建立符合县情、较为完善、全县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养老保险要基本覆盖全县各类企业职工和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各种灵活方式就业人员。农村养老保险要扩大参与面,并积极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衔接的办法,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

2.县“十一五”及2020年天然气用气规划 篇二

“十一五”期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镇壮村”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三产富镇、文化兴镇、调整富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年初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全力冲刺“六个一”工程,开拓创新,克难奋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十一五”及今年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及明年工作安排作如下报告:

一、2010年及“十一五”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一)2010年1-11月份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全镇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序时进度要求,各项工作协调稳步发展。1-11月份,全镇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总投资7.8亿元,占年目标的112%,同比增长63%;列统企业实现工业销售18.6亿元、开票销售10.37亿元,分别占年目标的89%、87%,实现入库税金5300万元,同比增长35%;完成工业技改8.2亿元,占年目标的118%;新培植列统企业7个,占年目标的140%;新增私营企业95户,新增个体私营注册资本金5亿元,分别占年目标的108%、93%;1-10月份,实现财政收入9700万元,占年目标的97%,同比增长135.4%;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平均达11.5万元,占年目标的95.8%。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

具体情况及措施如下:

1、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全面推进。今年以来,全镇共实施规模以上项目22个,其中已竣工或投产项目14个,在建项目8个,投资超亿元项目5个,分别是幸福广场、全自动毛条、康丽恩动力电源、光稳定剂、鹿港商务楼,完成协议引资额16.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占年目标420%,协议注册外资2100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位资金625万美元,分别占年目标的105%、62.5%。一是强化信息收集。两套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外出,广泛收集招商信息;每月召开两次招商信息和项目建设推进会,并对上报的有价值信息进行跟踪督查。各村居、单位全年共上报招商信息50余条。二是强化招商成效。继续推行以商引商、驻点招商和镇村联手招商等方式。严格落实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将招商引资纳入经济社会目标综合考核,着力构建领导亲自上、部门全力抓、干部主动招、群众齐参与的招商工作新格局,由村(居)、站(所)引进的项目达12个。三是强化项目建设。继续实行领导班子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不断加大帮办服务力度,全年为园区企业招工一千多人次,为翔宇纺织、康丽欣电池、申宏塑胶等企业培训熟练工480人,协调资金6000多万元。目前,幸福广场商贸区、全自动毛条、康丽恩动力电源、再生铅、合力橡胶等项目已竣工或投产。四是强化平台搭建。“四区一园”(即县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东区、县化工区、镇工业集中区、县镇村工业集聚园)规划科学合理,功能设施完备,已经成为我镇招商引资企业项目的重要载体,2010年新实施的康丽恩动力电源、全自动毛条、合力橡胶、再生铅、鹿港商务楼等项目落户经济开发区,华章建材、驰耐特汽配、润洪建材等进县镇村工业集聚园项目12个,瑞泽农化、光稳定剂等进县盐化工区项目3个。今年新规划实施的占地1000亩的建材产业园已引进项目4个,在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兴建的4万平方米、上下四层标准化厂房,二层主体已完工,计划2011年3月份完工。

2、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物质激励等措施,加大对镇域特色农业和大户的培育力度,全年实施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其中优质大蟹养殖面积6000亩,中低产塘口改造500亩,完成四季鹅饲养量75万只,貉子4600只,生猪3.1万头。完成四旁植树11.5万株,培育花卉苗木300亩,在大管、中沟、胜天河、褚赵总沟等重点区域完成成片林166亩。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全镇共推广大型拖拉机、插秧机近50台,推广机插秧8000亩。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县项目,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全年举办各类培训举办18期1500多人次,培植各类示范户595户。农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积极帮助越城珍稀植物园等农业项目实施好灾后重建;向上争取资金400万元启动实施了西南片5000亩农业项目开发;编报的洪泽湖大闸蟹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已争取省财政到位资金80万元;完成脱贫攻坚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并通过上级验收。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全年共发展各类合作社59家,其中创建市示范合作社2个、县示范合作社10个。坚持以土地流转工作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先后在大管、清涧、灯塔、双湖等村实施土地流转5000多亩。

3、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全年完成杨码、临河、洪泽园三村、胡庄、盐化工区等地块1000余户的拆迁工作和邓码、杨码、富民四期、惠民三期、金都秀水等安臵小区服务工作;全力服务与保障了物流园、乐水养生园、邓码小区、砚临河风管带东侧段、地面水厂、尾水湿地、污水泵站及管线铺设、洪泽湖景观地标、战备石油管线、军用光缆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及时做好进园项目用地清障工作,保证了60多个重、特大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启动实施了规划安臵500户的越城居住点、徐杨居住点建设工作,符合条件的100余户已有80%建成入住。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疏浚沟、渠62条,整治村庄废塘12处,完成水利土方53.7万方。做好周桥灌区改造工程项目和危桥改造项目,配套各类水利建筑物162座,其中改造危桥11座,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进一步强化现有61.75公里农村四级道路管护,开工新建7.35公里农村公路已全面竣工,并通过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镇创建验收。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狠抓责任分解和督查考核,进一步深入开展“三项排查”活动,有效摸排清理各类不稳定因素,严防赴京入省上访事件发生,全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59起,很好地维护了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及省市县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的和谐稳定。切实强化校园、企业、小区安全工作,定期开展安全大排查,杜绝各类安全隐患滋生。围绕计划生育“协调发展先进县”创建目标,加强示范村、合格村建设,狠抓4个计划生育薄弱村转化,严格实行计生联系制度,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确保计划生育各项措施得到落实,今年全镇计划生育率达99.01%。不断强化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争创全省文明乡镇活动,切实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居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元旦、春节和“三八”妇女节100周年期间,成功举办了多项文体活动,切实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全年组织各类题材电影反映近两百场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镇全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4%;完成新农保参保人数14692人,参保率达93%;完成全镇城乡低保873户1922人、无固定收入重残人532人、五保户144人,发放金额共计700多万元;做好失地农民保障登记填报工作,为邓码、杨码、洪泽园三村、渠南、玉河等村(居)3000多户办理了土地换城保手续。积极做好廉租房及补助工作,共办理廉租房72户,租赁经济补贴42户,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5、党建工作取得实效。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的素质建设和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内各项制度,使党委决策更加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同时,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知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十六字”方针发展新党员,实行成熟一批发展一批,全年共发展党员13名。全面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中全镇党员领导干部建立了87个联系点,开展大讨论活动64场次,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6类共245条,梳理出突出问题6类共159个,已全部解决到位。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三级联创”工作,切实抓好“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组织创建工作,为丰富党建工作新形式,在实施村居互助共建的基础上,将从黄集划入的7个农业村和城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居委会结对。同时,切实推进基层党建阵地建设,规划新建了洪泽园三村、胡庄2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面积达3300平方米,改造了村综合服务中心5个,分别是洪渠、湖滨、崔朱、清涧、双湖。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第九届村(居)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二)“十一五”期间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预计至2010年末,可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059万元,每年分别递增31.8%、23.2 %;财政收入可望突破亿元大关,每年递增45.7%,比“十一五”计划增幅翻了一番。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经济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期的3:2:1调整为现在的1:3:2;“工业强镇”战略不断推进,纺织、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镇工业企业个数已达46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比“十五”末净增17家,预计“十一五”末实现工业销售22.6亿元、入库税金7230万元,与“十五”末相比,每年分别递增46.3%、64.4%。

农业继续稳步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5万亩/年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5万吨/年左右,水产养殖、绿色蔬菜、四季鹅饲养等特色产业得到有效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良好,5年累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59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6个。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预计“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58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年递增率均超过10%;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覆盖率大大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以认真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全国千强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平安创建先进集体”、“淮安市十强乡镇”、“六有六好”党委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先进集体荣誉,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十二五”及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十二五”及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

“十二五”总体目标:跻身全市城关镇前三名,三年跨入苏北第一方阵,五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体目标:“十二五”时期,我镇经济发展要努力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8604元,固定资产投资达2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5亿元,每年递增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销售达50亿元,每年递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以10%的速度递增,分别达到25541元、18198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加快推进。

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力争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增长25%;新增列统企业5个、列统企业销售收入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0.9%;列统企业开票销售13亿元,同比增长24%;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平均达14万元以上;实现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900万元,增长9%。

(二)2011年主要工作措施

1、全力主攻招商引资,增强跨越发展的驱动力。

聚力突破招商引资。继续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招商环境,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着力提升招商引资的规模和层次,重点引进与本地原有产业密切关联、与周边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紧密联系的企业,特别科技型、外向型、生产型为主的企业,努力形成拉动力大、竞争力强、带动更多关联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集群。进一步明确招商责任,加大招商奖惩力度,强化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经济运行倒逼警示机制,紧盯在谈的汽车配件、特种电缆等一批项目,确保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其中力争招引5亿元以上大项目1个,每季度都有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全年外资实际到账不低于500万美元。

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围绕在谈项目抓签约、促落户,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促回报,进一步完善领导督办、专人帮办、定期会办等帮办服务机制,加强紧逼督查推进,严格考评奖惩问责,排除影响项目建设的一切困难,确保全自动毛条、康丽恩动力电源、合力橡胶、鼎盛门窗、恒鑫服饰等已竣工项目开饱吃足、达产达效;抓住在谈项目,加快向签约开工转化;切实抓好在手项目,瑞泽农化、汽车配件等项目,要及早开工建设;着力抓好光稳定剂、驰耐特汽配、春翔管业、润洪建材等在建项目,倒排时间进度,明确专人帮办,确保早日竣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努力做优发展平台。继续以“四区一园”发展平台作为吸引和承载项目的聚集地,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速基础配套建设,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新平台。强化镇创业园招商力度,使每幢标准化厂房有项目、有企业;加快镇村工业集聚园现有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园区企业提升增效”工程,形成企业集聚效应;抓好 经济开发区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建材产业园的建设和项目招引工作,进一步扩展发展空间,为经济发展增加后劲。

2、不断夯实财源基础,强化跨越发展的支撑力。

壮大工业经济。坚持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会,帮助企业协调生产要素,解决资金、用工等难题,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和产能攀升。进一步鼓励现有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技改投入,着力做大做强。坚持把列统企业培植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扶持和培植能够快速产生规模效应、快速形成产业集群、快速抢占高端市场的大企业。全年新增列统企业不少于5个,实现列统企业开票销售13亿元,新培植年入库税金50万元以上企业5户以上。

引进总部经济。把总部经济作为地方财政增源的重要支撑。发动村(居)、站所、部门广泛排查关系,大力宣传总部经济政策,争取全年引进总部经济企业10个以上,入库税金1000万元以上,其中争取引进入库税金500万元的总部经济企业1个。

发展新兴经济。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财税结构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五大市场和五条特色街为依托,采取政策扶持、能人带动、招商引资等办法,推动物流公司、汽车租赁、旅游产业、高档休闲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步伐,活跃全镇经济。全年力争新增个体私营企业75户,新增注册资金2.9亿元,新培植入库税金50万元以上的三产服务业企业5个以上。

3、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积蓄跨越发展的承载力。

强化重点项目保障。积极策应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协助做好新县中、尾水长廊二期、新酒厂二期、汽车站、水泥厂等地块拆迁安臵工作;加快实施越城、徐杨等居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积极服务东十三道、东十道延伸、东十一街连接线、双子楼、天泽名都、东城一品等城建重点项目及经济开发区、盐化工区项目用地;继续做好杨码、临河、洪泽园三村、胡庄、渠南、玉河等被拆迁地块村(居)民土地换城保工作。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化现有乡村道路维护,坚持管理与养护并重的原则,健全管理网络,落实管护责任,确保现有农村公路完好畅通;积极向上编报争取农村道路铺设计划,力争2011年再规划实施12公里农村公路。

强化环境长效管理。建立健全镇、村(居)、组三级防违治违工作网络,加大巡查力度,有效控制镇域内违法建设。以巩固和扩大“省级卫生城”创建成果为目标,加强环境整治,建立环境保洁长效机制,推动市容环境、小区环境、农村环境、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综合治理,打造整洁、优美、文明的人居环境。

4、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跨越发展的助推力。

提升高效农业。培强做大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万亩设施蔬菜、万亩水产示范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旅游业。对已实施的农业项目,加大扶持帮办力度,促其扩规模、提质效。重抓科技推广,做好农业科技示范镇创建工作,加快优新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及科技示范点建设,加强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在名、特、优上做文章。

发展合作组织。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重抓有较大规模、有带动能力、有品牌、有影响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民致富步伐,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个以上。

建设村级创业点。把村级创业点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载体和农民增收的新引擎,把有基础、有条件的村(居)和大户作为重点培植对象,引入多元化投资模式,完善配套设施,并通过帮扶引导和政策激励,确保今年建成村级创业点5个,力争7个,每个村(居)培植规模以上大户4个。

5、注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跨越发展的保障力。

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狠抓安全监管,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群众民生诉求通道,建立正常的接访、下访、回访制度,认真处理好各类信访问题,深入开展“三项排查”工作,努力做到发现在早、处臵在小、消除在基层;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进一步完善“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网络,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家庭等系列平安法治创建活动,争创省级社会治安镇。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居)、文明单位和星级文明户评比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80%以上的村(居)达县级文明单位,100%的社区达县级以上文明单位;建立科技、文化、卫生下乡长效机制,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继续加大农村文体设施投入,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功能,加大整治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网吧管理,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基层文艺创作,积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兴办惠民实事。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就业培训,为广大群众实现充分就业搭建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土地换城保”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程;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城镇居民医保体系,实现城乡医疗保障全覆盖;继续加强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与服务,巩固和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村居干部实绩登记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党员素质不断提高。着力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和产业型党组织建设,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建设确保应建尽建。进一步抓好基层阵地建设,所有村综合服务中心均达到“五室一广场两超市”的标准。大力整顿机关工作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本好转。继续抓好人武、统战、科技、统计工作,有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上一篇:2018东城二模及答案下一篇: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