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

2024-07-04

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精选11篇)

1.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 篇一

中国移动-诺基亚彩信手机新闻采访行动案例

项目主体: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项目执行:北京广通伟业公关策划有限公司

获奖情况:第六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媒介关系类银奖

项目背景

2002年10月1日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推出的“彩信业务”是融彩色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全新多媒体数据业务。它的出现,将为用户带来全新多媒体数据业务体验,使广大的中国移动通信用户享受到世界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也意味着中国移动通信的数据业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由于这项业务在国内是首次推出,消费受众对其了解甚少,让国内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彩信为何物成为彩信业务全面展开大获全胜的重中之重。

而诺基亚新款7650彩信手机正是配合中国移动推出的“彩信”业务在2002年10月正式登陆中国的,成为备受瞩目的国内第一款带摄像头的彩屏手机,虽然拔得头筹的率先登陆是的这款外形独特的手机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对其功能作用的模糊也成为决定此款手机市场反映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为中国移动通信唯一指定的公关代理公司的广通伟业公关策划有限公司将两者新生事物结合起来,巧妙地与新闻行业采访需求特点结合,“新闻手中行 彩信看巨变”中国移动-诺基亚彩信手机新闻采访行动就这样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项目调查

新型业务、新款产品、特性契合,需要大众了解,成为“彩信”业务与诺基亚7650摄像头手机在2002年10月里最合适的概括,那究竟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支点可以将两块巨石一并翘动。经过调查发现,随时随地拍摄照片并通过中国移动GPRS网络接助手机传输的需求的人群较为分散、没有特定区格,而行业需求则比较明显,那就是新闻行业。彩信业务和彩信手机所具有的拍照、编辑、传送等多项功能,在新闻行业应用上极具潜力。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通过彩信业务和彩信手机,可以完成拍摄照片、编辑文字、即时发送一套完整的采访工作。这将一改以往的传统方式,从而极大地满足新闻突发性、即时性的要求。更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彩信业务和彩信手机组织的新闻采访活动在全球尚属首次。

根据对国内纸类媒体记者的调查,我们有了这样的发现。一般情况下,记者外出采访时必须具备的采访工具有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文字由电脑处理及时发回报社;照片如果使用的是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电脑传输,如果使用的是普通照相机则需要至少半天的时间冲洗再送回报社。而事实上经过调查发现,新闻点的发掘不可能是预先设定准备好的,很多即时新闻多为不可预测、随时随地发现挖掘的。如此一来,传统的采访方式很多时候限制了采访的需求。在调查中发现,为数不少的新闻记者都有过因为手头没有准备采访工具而落掉好新闻的经历。

而通过调查人员的介绍,对于彩信业务配合彩信手机的采访方式让很多记者大感兴趣,希望尽早使用到这样的手机、享受到这样的服务。然而对于购买这种在国内还实为鲜见的手机、为这样的新鲜服务付费,很多记者表示还是会有顾虑,经过调查发现更多的人还是会在身边的人先有了使用经历、最好是自己先有了机会使用的情况下再考虑购买产品、享受服务。

最后调查的项目为新闻记者的率先使用对于更为广阔的消费受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受众对于记者的亲身感受容易引起共鸣,比较信赖,因为感受不是记者采访别人得来的,而是他们的亲身感受,信息传播减少了一个层次,感觉会更加亲密。

最后的调研总结为:

 使用率最为集中、效果最为明显的行业为新闻业。

 新闻记者对产品、服务感兴趣,但是在购买之前需要感受过程。 新闻记者的使用感受对于消费受众有着明显的说服力。

项目策划

公关目标

 让新闻记者通过活动对彩信的实际应用,展示中国移动通信彩信业务的时效性、便捷性

 活动全程仅使用一部诺基亚7650彩信手机,向公众展示诺基亚手机的全方位的功能及时尚性

 通过活动实现彩信业务、彩信手机的信息普及化,为彩信业务、彩信手机走入人们生活、形成消费习惯建设桥梁

目标受众

 第一目标消费群体:记者。记者在本次活动中具有媒体和消费者双重身份,他们既是这次活动的信息传播者,又是彩信的直接使用者

 第二目标消费群体:公众。新闻记者的使用感受通过新闻采访走近公众,使人们切实感受到彩信的魅力

总体策略

 以“新闻手中行,彩信看巨变”为活动主题,组织记者举办一次集体新闻采访活动。给予目标行业、目标人群一个使用、感受产品、服务的机会,再通过采访内容向大众传播

 由于活动举办在中共十六大前期,因此新闻采访行动的采访内容设定为通过中国移动通信领域发展的表现之一彩信业务,将人们日新月异的生活变化展现在大众眼前,巧妙地将活动与当时最大的新闻热点——十六大紧密结合起来,借势借力,使活动本身受到了更多关注。

 选择了三个很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北京、上海、重庆。这三个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并且也是通信数据业务应用最广的城市,通过对这三个城市的新闻采访不仅可以充分反映人民生活的变化,而且可以以这三个城市为中心,向全国辐射。效果直接、映射更多地区、受众。

主要信息

 彩信手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拍摄照片,并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发送。彩信业务配合彩信手机可以完成即时拍照、即时传送图片、文字、声音的功能。

 彩信业务配合彩信手机的超强功能完全可以取代过去沿用的记者采访方式,在全球范围第一次利用彩信业务配合彩信手机颠覆了采访传统,开创了新闻采访的新纪元。

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增长,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大发展后的人们的积极面貌。

媒体报道方式

 形式一:以1989年当地居民衣、食、住、行的照片与此次拍摄的照片对比刊出,以反映十三年来的巨变;

 形式二:以三地对比照片刊出,以反映各地衣食住行方面的繁荣景象。 日报类及网络媒体发当日新闻:在该媒体开设专栏;  其他媒体对活动进行综述报道;

项目实施

项目策划得到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诺基亚(全称)的肯定,广通伟业公关策划公司从2002年8月就已经开始了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活动定于2002年11月3日正式启动,历时四天。活动组织国内知名新闻记者,组成新闻采访团体,以中国移动通信的彩信业务和彩信手机为采访工具,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拍摄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并在指定报刊媒体上发布。媒体通过刊登和对比近十几年发展中不同阶段的图片,展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百姓生活的变化。

在活动举办前半个月,我们先后举办了三方协调会、媒体协调会作为活动正式启动的铺垫工作。其中于10月15日举行的三方协调会由中国移动、诺基亚和广通伟业三方参加,共同协商活动方案和媒体预热方案,其中细节包括确定参与媒体、活动地点、采访内容和报到形式。活动举办的几个重要内容都在三方协调会上作了明确。活动其中以与媒体的协调沟通为重点。由于活动受到了很多媒体的热心关注、踊跃报名,活动组织者从媒体性质、媒体特性、记者特点等因素考虑认真选择了参与媒体,并于10月22日举行了媒体协调会,确认参与媒体,并组织协调会,使参与记者了解活动内容,宣布活动参与方式和活动路线;确定媒体报道形式、版面配合以及媒体之间相互合作方式,以及手机使用培训;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地点分散、媒体类别不一,为使活动举办期间能够杜绝漏洞,媒体协调会就显得比较重要。整个活动期间,由于活动地域分散、采访方式全新,媒体服务、媒体协调一直是活动组织的重点工作。

2002年11月3日,以“新闻手中行,彩信看巨变”为主体的中国移动-诺基亚新闻采访活动举办了活动启动仪式剪彩及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了为期四天的新闻采访活动。记者将用手机拍到的照片即时发回到活动的新闻中心和本报社;三地记者随时通过彩信手机对拍摄的当地的图片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大型网站(新浪网)上开设专题栏目,及时将记者发回的图片及说明发布在网上。

采访内容(以北京为例,上海、重庆两地实施细节相同)

 采访主题:无线上网和中外商务交流

图片内容:一中一外两名中年人正在一边喝咖啡,一边交谈,桌上摆着插有GPRS无线上网卡的笔记本电脑。

图片说明:表现英文的普及和中外业务往来的增加,中国移动最新开通的GPRS无线上网业务的应用。

 采访主题:生活的巨变

A:家居的变化

图片内容:多姿多彩的家居用品与采购的人们。

图片说明: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逐渐的提高,百姓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B:服装的变化

图片内容:新款精美的时装以及顾客采购的场面。

图片说明:人们紧追世界服装流行的潮流,毫不落后。

 采访主题:通信的变化

图片内容:某移动通信营业厅内一位服务人员正在热情接待顾客。

图片说明:中国移动推出业务双领先。

 采访主题:饮食的变化

图片内容:不同地方出产、不同季节的水果应有尽有。

图片说明:人们的饮食水平提高了。

 采访主题:全民健身热

图片内容:几位老人正在社区健身器材上锻炼。

图片说明:表现全民健身热潮与正在逐步完善的社区服务

项目评估

历时仅仅四天的活动为彩信业务的普及、彩信手机的成功登陆都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市场反映:通过此次新闻采访行动,新闻记者亲身体验到了彩信业务、彩信手机的功用,通过媒体上记者的亲身感受的报道,了解到了彩信业务的方便快捷,给彩信业务和彩信手机带来真正的市场机遇。彩信业务11月1日正式投入商用时,仅有一万部手机用户,而至春节期间,仅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手机互动活动中,就收到一百万条彩信。一个小小的事例就充分体现了彩信业务拓展的速度之惊人。而彩信手机也凭借活动的宣传影响,以很快的速度普及起来,彩屏已经成为手机用户购买消费的重要指标。各大手机厂商都试图抓住这个巨大商机拓展份额,各式彩屏手机蜂拥而至、群雄逐鹿,好不热闹。事实上,第一次将彩屏手机大范围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正是“新闻手中行,彩信看巨变”的新闻采访活动。甚至在活动进行期间,经济日报、人民日报的报社领导就看好了这项新技术在采访行业应用的价值,纷纷打电话到厂家为旗下记者配备这个新工具。

媒体报道:新闻采访活动从开始运作到最后追踪,都得到了全国各类媒体的紧密关注,新闻采访活动的参与媒体60%都作了一次以上的连续报道,媒体发稿率为100%。平面媒体发稿字数平均达2734字,版面大,深度强;北京电视台科贸观察栏目制作了约20分钟的专题片,并播出6次。北京电视台魅力前线栏目闻讯主动联系,制作了10分钟的专题片,并播出3次;

公关手法的创新:此次活动一改以往公关活动中媒体的参与角色,媒体不仅仅是事件的见证、传播者,记者本身还是事件的主体,这样的传播效果则大大好于以往。

新闻参访工具的革新:通过此次全球首次的彩信采访活动在新闻界产生了很大很普遍的影响,记者纷纷表示用彩信手机通过彩信业务进行新闻采访是新闻界的革命,实效性和便捷性是难以想象的。

此活动被评为此活动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公关事件”。

2.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 篇二

1 记者心理状态对新闻的影响

记者心理状态是新闻采访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心理状态的客观性直接关系到新闻的客观性。因此,采访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把个人好恶、歧视等带进采访过程中,影响采访质量。

1.1 记者的歧视影响新闻采访

记者作为一名新闻事实的采访和报道者,要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客观公正地对事实真相进行报道,不能由于自身对某些人、某些事情或某一行业存在一定的歧视就在新闻事实中掺杂个人的主观感情,致使新闻失真。比如,对于在娱乐场所生活和工作的人,可能大家都存在一定的职业歧视。记者在采访这些人时,也可能存在歧视,由于记者在心理上不能平等地对待采访对象,就可能在采访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况,影响采访的进行。又如,2014年,部分高官或被调查或被惩处。有些记者对贪官深恶痛绝,所以在采访报道时感情激动,就可能会有过激言行甚至夸大、歪曲事实。那些在娱乐场所工作的人到底如何,那些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的人真相如何,无需记者过多评论,只要把事实真实地传递给大众即可。

1.2 记者的喜好影响新闻采访

自身喜好影响新闻采访也是记者的一个职业禁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但由于新闻采访职业的特殊性,记者不能把个人喜好带わ新闻采访中。如果在新闻编辑和报道中夹杂了很多个人情绪,就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比如,近两年出现了比较多的“老人摔倒事件”,对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各种各样的报道不胜枚举。每个人都有怜悯之心,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但对于那些故意摔倒讹诈的老人,也没必要同情。记者报道这类事件时,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好恶,向大众评说“扶与不扶”,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记者的工作就是把社会现象真实地传达给大众,至于该怎么做就交给个人判断。

2 记者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

在整个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是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掌握着采访的主动权。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环境,不同的突发状况,要及时调整自身的心理状况,以应对纷繁复杂的采访情况。具体来讲,记者心里调节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信心和意志力的培养。采访时首先要充满自信,拥有自信心可以在采访过程中感染和激励采访对象,在观察事物和交流方式上也能够更好地掌握主动权,从而确保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意志力与个人心理有着密切关系,在调节心理状态时也至关重要。比如,记者在采访国家重要领导或者娱乐体育明星等时,可能会出现紧张等情况,在新闻报道时可能会出现语无伦次或者夸大其词等。所以在平时就注重意志力的培养,才能抛开差别,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第二,应变能力的培养。新闻采访并非都是一帆风顷的,可能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这时,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应变能力的强弱与个人心理素质有着直接联系。如果在采访过程中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就打乱了预定采访方案,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此时,应立即调整状况,用乐观的心态去应对,从而控制事态发展,重新掌握采访主动权。在采访实践中,记者要有意识地主动培养自己对意外情况的处置、应变能力。

3 结语

目前,新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一名采访记者,了解心理状态对新闻采访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调控自身心理十分必要。只有这样,在采访报道时,才能避免歧视和掺杂过多的自身喜好,才能向广大受众传递客观公正的事实真相,从而正确的引导舆论导向,维护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

摘要:近年来,新闻媒体备受关注,社会影响也日益增大。记者作为新闻的采访和报道者,责任重大。在新闻采访中,记者的心理状态与新闻采访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记者不仅要遵守职业道德,还要注重培养自信心,提高应变能力,以保证报道真实有效。

关键词:记者,新闻采访,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雯文.与焦虑共舞——热线记者的心理焦虑与应对策略[J].中国记者,2012,(7):89-90.

[2]陈秋萍.新闻采访中记者心理状态对新闻的影响[J].传媒实务,2013,(11):129-130.

3.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 篇三

关键词:新闻采访;角色定位;采访权具体来讲,记者的角色定位指的是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身份,采取合理的采访方式,要让被采访者接受报道。记者的权利指的是在将自己的职责严格履行下去的基础上,对有利于报道的规范进行享有。简单来讲,新闻记者的权利和义务通常由角色定位和采访权体现出来。因此,人们需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1新闻记者角色的新内涵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现代新闻节目日趋成熟,对新闻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那种模式下,新闻记者只是完成采访工作,播音员来完成报道工作,那么就可以了解到新闻记者主要是将那些新闻采访进行报道的。近些年来,传媒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技术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那么新闻记者往往将现场报道和现场直播的方式应用过来,以便促使新闻节目的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现场感得到增强。那么就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机结合节目现场采访和节目播出。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第一时间站在镜头之前,同时将主持人和播音员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样就给现代新闻记者赋予了一个新的内涵,新闻记者除了要单一进行新闻报道之外,还需要语言发声、语言调整以及播讲等等,在采访提问的基础上,评述和分析新闻事件,将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给挖掘和发表出来,那么就对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的矛盾

新闻记者的工作职业性质以及其他的一些附加权利都是其职业角色所决定的,但是对于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来讲,需要其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并且对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承担。因此,在对自己的职业要求进行履行时,就可能会有矛盾存在于其和社会角色之间,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

(1)记者角色定位错误。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的新闻记者都将自己单纯的作为一名记者,完全客观中立地进行新闻报道,没有及时地加入到社会管理中来,将事件真相客观准确地报道出来,向公众尽可能地还原新闻事件的全貌。在这一个过程中,新闻记者只是一个叙述者,针对任何事情,都不会发表自己的建议,以此来力求真实客观地进行报道。但是,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种角色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报道事件产生的结果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有矛盾存在于基本人权以及绝对客观之间;针对这种情况,新闻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就可以将自己定义为一名参与者,把自己融入社会事件中,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机地联系新闻报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记者角色的越位。除了上面一个问题,记者角色的越位也是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所采取的采访方式、语言习惯以及对人态度等都与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不相符合;新闻记者往往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产生了忽略,对自己的作用过分强调,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程度的干预作用,甚至新闻信息的价值趋向都由自己引导,这样就存在着严重越位现象。特别是近些年来,新闻记者的角色越位问题日益严重。众所周知,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能就是对正确的信息进行传播,以此来对公众舆论进行合理地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客观、公众以及全面都是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3新闻记者的采访权和职责义务

(1)新闻记者的采访权。简单来讲,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指的就是他们对新闻信息自由搜集的权利。新闻记者就是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采访报道,但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却是对信息进行搜集。也就是说,新闻记者要想履行自己的采访权,就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自由采访是新闻记者的权利,可以自主采集新闻信息。同时,为了保证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新闻记者需要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社会和公众:首先是在報道事实过程中,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中立客观地报道,将更加准确的信息提供给社会公众。其次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需要将新闻知识和新闻背景给提供出来,对大众舆论进行合理地引导。另外,对政治社会开明自由进行介绍和阐述,对社会法律正义进行有效地维护。在这些要求下,新闻记者就需要合理行使采访权,认真履行采访责任。因此,广大新闻记者就需要深入到第一线基层之中,对相关情况进行具体了解,如果有人干预到了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的采访行为,那么就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权造成了妨害。因此,新闻记者享有的首要权利就是采访权。具体来讲,为了保证新闻记者可以正常享有社会权利和职业权利,那么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政府的合法权益不受新闻记者自由新闻采访活动的影响,那么就不能够限制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

(2)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通过笔者的研究和调查发现,新闻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记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主要变化体现在这些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闻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就在于新闻记者。因此,新闻记者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新闻媒体工作者来讲,必须要履行守法义务。所以,新闻记者就需要结合具体要求来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具体而言,新闻报道的真实可靠性的维护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职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新闻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记者权利义务带来了一定的改变;记者的权利和义务通常由角色定位和采访权来体现的,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对于新闻记者来讲,需要找准自己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履行相关的责任义务,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促使新闻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与采访权,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参考文献:

[1] 李娜,贾都督.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与采访权的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3,28(15):188189.

[2] 孟旭舒.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语用角色定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26(19):192193.

[3] 袁雪梅,李嘉,王亮.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J].中国地市报人,2013,19(10):103104.

[4] 田林.浅谈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J].新闻传播,2012,26(15):111112.

4.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 篇四

关键词:信息传播;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新闻采访者(主体)从信息(客体)的产生到传播,将经过多个环节的加工和整理才能完成。其中,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重点环节,探索二者的关系是笔者研究的重点。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定义 1.1 新闻采访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闻采访是采访者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采访者运用自己的新闻观点、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通过亲自观察、倾听,经过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新闻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由于新闻广泛的传播性,干预了人们的生活,因而新闻采访必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也只有新闻采访的实践性,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1.2 新闻写作的定义及其特点

所谓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前提,对新闻信息进行后期整理加工,向社会大众客观真实的反映正在发生且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过程,具有客观事实、广泛传播、新闻价值的特征。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在关系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采访是新闻写作必经的“第一道工序”。离开了采访,新闻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新闻写作的深度和广度。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采”多于“写”。只有新闻记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才能收集到丰富生动、题材新颖的新闻题材,才能为后期的写作提供素材。有了前期采访的准备,后期的精心加工和认真思索组稿,才会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供受众共享。二者的关系是唯物辩证,相互作用的关系。2.1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唯物主义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因此,只是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记者如果下乡采访时马马虎虎,回到单位写稿时才发现有的材料没有采访,就想当然乱写一通,闭门造车。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最基本的原则。不仅没有客观正确的反映新闻事实,更没有很好的达到传播效果。

比如,就在2014年央视报道了广东东莞黄毒猖獗的新闻,记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乔妆成嫖客进入各大酒店暗访,拍摄到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充分论证了该地黄毒严重的事实。新闻报道后,引起地方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黄浪潮,净化了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试想,如果没有央视记者的乔装暗访,就没有这篇好题材新闻报道,就不会让政府引起重视。

2.2 新闻采访制约新闻写作方式

由于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写作受制约前期采访的深入与否,题材收集是否全面。记得有个同事在采访当地公安消防大队在一个山洞解救被困老人时,由于救援时间长、道路崎岖、路途遥远,随行采访的记者缺乏吃苦精神和新闻敏感,采访中只是随意拍摄了消防战士救援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就回单位。当编辑修改稿件时,发现该新闻题材新颖,可以充分展现驻地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根本宗旨时,需要记者提供一些消防战士不畏艰难,全力以赴救援被困老人的一些细节。由于记者不在现场,没有捕捉到这些感人情节,最终这篇只能以资讯(短消息)的方式进行报道,导致新闻报道方式单

一、内容粗浅,没有到达很好的传播效益。

有的资深记者,在采访类似时间新闻时,会以观察为主的视觉新闻或现场特写,或以访谈为主的专访,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的进行报道,把新闻事件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受众的冲击力较强。不仅满足了受众对事件信息量的需求,提高了报道效果和品位,也在社会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向上,敢于奉献的良好风气。

2.3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相互产生影响

从新闻实践看,采访实际上是写作的第一道工序,不做任何采访就关起门来写稿,那就是不懂得记者的起码常识。在采访中,记者必须用脑子读生活这本书,用脑子“写”新闻稿。例如,有的记者不仅在采访中想到在写作中要用哪些事例,怎样结构,用什么样的标题,而且把主要的用词都想到了,到写作时,胸有成竹水到渠成。有的急稿,记者没等起完草稿就挂电话发稿,就是因为在采访中已经有了腹稿,否则他就无法“出口成章”了。

2.4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归宿和升华

5.新闻采访 篇五

学情分析

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范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

教材分析

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过程和方法: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范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活动法,采访法,读写结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新闻采访及新闻写作。

一、什么是新闻采访

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采访的手段:用眼睛观察

用嘴巴问

用耳朵听

用笔记录

借助音像设备

二、什么是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写作。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真实的,新鲜的,有价值的。

三、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2、只有写作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

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记者就好比是工厂的采购员,要到社会上去“采购”大量优质的“原材料”——新闻素材,经过“加工”——写作,才能制造出“产品——新闻稿。

可见,采访的重要性。所以说:想当好一名小记者,首先就要学会采访,然后写出真实的新闻报道。

四、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1、采访前要精心准备:

(1)明确报道思想

正如我们学习语文课,每篇课文都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一样,每篇新闻报道也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新闻学里就称为“报道思想”。简单说,“报道思想”就是新闻报道的目的。

在采访之前,先明确一下,自己采访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一个什么样的新闻事实。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四好少年”的新闻,首先确立的报道思想。

采访“四好少年”的目的是什么,即挖掘“四好少年”身上的闪光点,给大家树立榜样。那么在采访的时候就要围绕她“好”来问,挖掘什么样的事情才能体现她乐于助人的性格,学习踏实等等品质。(2)搜集好资料了再去采访

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其次,建立自己的资料库。第三,到网上去“打捞” 资料。

比如 采访一个活动,反映一个事实。采访少代会

少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会,谁来参加,议论什么事。

百度百科:少先队代表大会,简称少代会,是少先队大队或大队以上组织和机构召开,由队员代表为主体参加的会议,是同级队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它有商讨、决定一个时期队的重大事务,选举产生队工作领导委员会的权力。

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的《太空一日》被入选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课课文。

他到我们学校来讲课,你有机会采访他,首先你要对他的作品或者经历有所了解,采访的时候才不会说外行话。

如果有的小记者只知道杨利伟是一位作者,一采访就提问:“你写过校园小说吗?”,那么,你这个问题就很尴尬。

如果你了解杨利伟的一些背景,那么你就会问出像:“您为什么要写《太空一日》?”这样就很容易打开有关太空探险的话匣子。(3)拟好了提纲再去采访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让我们保持思路清晰,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稿,快捷地完成任务。

比如,我校的小记者采访清洁工阿姨。

采访目的:报道清洁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不要乱扔垃圾。拟定的采访提纲:

A、阿姨,您每天上班几点出来几点回去啊? B、你每天的工作是什么?

C、春夏秋冬,您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D、您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吗?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 E、您看到行人随手人垃圾,您怎么办。

2、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1)和采访对象平等对话,“平等对话”,要求记者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主动交流,不把自己看得过高或过低,在采访中不加入自己对于采访对象的主观臆断。举例:两种情况

一是采访大人物:如首相、总统。

二是采访弱势群体:如囚犯

杨澜——国内著名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曾在国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电视台担任电视栏目主持,以极具亲和力的主持风格倍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采访过150多位精英名流。

采访过的名人: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

世界冠军 影视明星

杨澜:和采访对象平等对话

这一点可能在刚刚开始做采访的时候很难做到。一开始总会觉得,这些采访对象令人高山仰止啊,但我后来慢慢认识到,我并不是代表我个人在提问,我也代表着观众对这些采访对象的好奇心,所以我不应该把自己定位于小学生、定位于仰视他们的位置。但要想实现平等的对话,前提是必须要老老实实做足采访前的功课。因为这十几年来,每一次的采访我都认真对待,每次都力争问出有新鲜感的问题,时间的积累带给我很大的财富。

(2)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提问:被采访对象有没有拒绝采访的权利?

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是:尊重自愿、不强制。

在中国,没有任何法律把新闻采访界定为公民必须接受的强制行为,因而,中国公民有拒绝接受采访的权利。

有很多被采访者,由于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愿意接受采访。那么记者就要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说服对方接受采访,关键首先在采访者本身,找机会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举例:我校小记者采访环卫工人。

小记者早上6点出发,6点半集合,然后集体在马路两边寻找采访对象(一名清洁工人负责一个路段)。很辛苦,到了近7点的时候才发现一位清洁工阿姨。

但是,阿姨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小记者,不愿意接受采访。

带队老师:试图说服清洁工阿姨。

“想让孩子了解您这个职业的辛苦,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呼吁周围的人不乱扔垃圾。”

“孩子,都很期待采访,请您给孩子一个鼓励。”

通过交谈拉近和被采访对象心灵的距离。最终阿姨结束了采访。

2、采访是“交谈”,是真情对话,而不仅仅是“提问”。

被采访者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才会有最强烈的表达欲望。

杨澜访谈的最大魅力,在于她每每以真情对话,而引得名人动情。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就在杨澜的访谈中,动情地说到:“当我丈夫要求与我离婚时,我伤心极了„„想想看,我大学毕业三天就结婚了,从来不知该如何独立生活。但我挺过来了,甚至做了从没想过可能做的事。”(杨澜简述自己的经历),像朋友一样,拉近和被采访者的距离。

3、采访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不能只采访一个人。

“采访一个人物要采访二十个人,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

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 杜涌涛

我们不可能设想写一个人,不采访他周围的人。被采访人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周围人提供的关于被采访者的印象才可能更接近真实的人物。

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

一个记者要想给读者(报道)“一勺水”,那么在幕后(采访)时准备“一大桶”。

4、提问的四种方法:

(1)正面问:——提问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绕圈子,这就是正面问。

例子 : 阿姨,您每天上班几点出来几点回去啊?

(2)侧面问:——换一个角度问问题,帮助采访对象回忆、联想,问出真实、具体的新闻材料。

例子 :C、春夏秋冬,您最不愿过什么季节。为什么?

夏天烈日,马路都快被晒化了,清洁工阿姨 还要工作。

(3)反面问:——有时候,采访对象会不太情愿接受记者采访,有的因为谦虚不愿谈,有的因为有想法不敢谈等等。对于这些情况,记者可以采取一种反面问的方法,有意刺激一下采访对象,引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要我谈”变为“我要谈”。例子:您看到行人随手扔垃圾,您气愤吗? 交代在自己的劳动不被别人尊重的前提下,清洁工阿姨的感受。

(4)追问法:——就是根据采访对象回答的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紧追不舍地问下去,一层层地挖掘出最真实的新闻材料。

例子:您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吗?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

是清理地面上的口香糖,收集恶臭难闻的垃圾。

垃圾难闻,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一开始闻到恶臭的来及想把前天吃的饭吐出来。

5、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1)一次只问一个问题。连续问问题被采访者反映不过来。(2)提问要短不要长。口头交流记不住(3)提问要多问“为什么”

追问

提问是采访的关键,方法和技巧都不难掌握。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实践和总结,就能练就一个敏感的“新闻脑”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挖”出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和材料,提高采访的质量。当场做笔记:(1)记要点。(2)记疑问点。

(3)记录下采访对象的有特点、有个性的语言。(4)记录下观察到的情景。(5)记想到的。采访后要及时整理:

(1)整理要及时:——采访一结束,就要抓住印象最深的“记忆的黄金时段”立刻整理记录。(2)整理的内容:——整理笔记、整理录音、核实材料。(3)充分发挥笔记的作用:——写好新闻搞、积累新资料。

五、模拟采访

学生相互采访,5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每个小组推选名2名同学发言,口采访内容,每位同学限时 2分钟。(以介绍采访对象为主)。

此环节用时是20分钟左右,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范例,了解消息写作。

一、话题指导

消息,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要写好这样的事件,你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深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最基本的材料,一般包含“六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你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观察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相关的人员,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收集主要的背景资料等。有时候,还需要利用录音、拍照等方式,增强信息的准确性。

动笔写作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如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百万”“横渡”,这些字眼的使用,极大地调动了人们了解具体内容的渴望。

其次,要合理安排结构。消息的结构比较特殊。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四部分。消息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是新闻的核心,他是用简洁的语言,突出最重要、最富有吸引力的新闻事实;之后的内容是事件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关的背景材料,则放在事实之后。

消息的语言要准确、简明。在此基础上,可追求具体、生动。《新闻两则》后的第二题就是有关消息语言的练习,同学们可以再从文中找一些语句,体会消息的语言特色。

二、作文题目

写一则消息。

每位同学都要根据“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参考“技巧点拨”,写一则消息。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三、范文赏析 思路指导:

1、根据“任务二”所提供的素材,选取自己喜欢并有相关素材可以进行写作的角度。

2、所选取的报道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正能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教育意义。

3、新闻报道的一般要求是:一用事实说话;二是文字应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写得繁杂冗长;三是层次要清晰,使读者听众能清楚地了解事件的过程或来龙去脉。

4、新闻报道的结构,大体有四部分:

(1)标题,往往是一句完整的话,概括了所报道事件的主要内容。

(2)导语,是标题下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是对标题的简要说明,简要介绍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是用充足的、典型的,或者有说服力的材料,具体展开导语所强调的核心事件。

(4)结尾,一般是对背景、有关资料的来源的介绍,或对有关内容的补充。它不是必有的,需要与否,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调查显示我校师生课外阅读量逐年提升

我校教学处4月28日公布的“2015—2016年全校师生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与前两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我校师生课外阅读量逐年稳步提升。据“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师生2016年人均课外图书

阅读量为9本,比2015年人均增长1.25本,比2014年人均增长1.8本。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高,师生的课业压力也同步增加,但在日益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热情不减。

各年级人均课外阅读量均高于上一年,课外阅读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教师所阅读的书籍,已经由原来的主题分散,变为主题日趋集中。主要以专业书籍为主,其中还包含了工具书、哲理类书籍等等。尤其是有关教师个人成长类的书籍,更是得到了老师们的青睐,人均为2-3本,有的会更多。这表明了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的成长与专业素养的提升。学生阅读,主要是以一些专业性、工具性书籍居多。阅读介质调查数据显示,在师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当中,电子书约占三分之一。同时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

学生重视读一些科普类以及国学类的书籍,更多的是想趁着年轻,多学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以利于更好地加以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所在。我们学校也在做着这方面的积极的引领与帮助。传承中华优秀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职责与使命。调查充分显示了我校近两年来师生课外阅读的整个变化趋势,随着现代化信息的不断推进,时代对每个社会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师生也必将追随时代,不断地提升自我,将阅读进行到底,用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自我。标题:点明事件、对象及结果。

导语:简要地概括了事件、对象、时间、结果。这几句议论,进一步深化了阅读国学类书籍的重大意义,进而提升了文章的主题。

主体:详细介绍了近两年来,师生课外阅读数量、内容的变化,以及活动的重大意义。

九、写作素材 素材一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当全体师生还沉浸在庆祝伟大祖国60华诞的喜悦中,我们又迎来了第五十届田径运动会。

田径运动会的举行,是我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素质教育的集中表现,对于学校文明和和-谐校园构建,对于班级战斗力,及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加强团结以及班集体的形成是一种重要的展示平台,也是检验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极好机会。

本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激-情与拼搏齐飞,青春携梦想共舞”,将激励全校师生以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努力拼搏,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去挑战自己的潜能与极限。

我们希望全体运动会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听从指挥,遵守体育比赛规则,要努力拼搏、赛出风格水平、注意安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用必胜的信心,去夺取每一个项目的最佳成绩。

素材二

本月11日,我市中小学广播操比赛圆满结束。经过层层评选,我校喜获一等奖。消息传来,数千名师生无不欢欣振奋。

在本次比赛中,我校学生服饰整齐,动作统一,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这次广播操编排十分具有创意,大多数同学身着蔚蓝色校服,队伍中穿插身着鲜红运动服的部分同学,形成旭日与雏鹰图案。在做操过程中,随着队形的变换,图案充满动感:时而红色合抱,似初升的太阳

冉冉升起;时而红色散开,如矫健的雏鹰展翅飞翔,展现了百年名校的风采,赢得了现场领导与评委的一致好评。

为迎接这次广播操比赛,老师同学们都作了充分准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时光是入场式就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没人有怨言。为了保持队形的完整,有的同学生病了也不下“火线”,直练得额角出汗,小腿抽筋。老师们更是耐心地纠正一些不到位的动作,适时地调动大家的情绪,累得嗓子都嘶哑了。

多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广播操质量,把它看作是反映学校管理水平和师生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将它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坚持以操育德、以操促智、以操健体、以操立美,用它来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次在全市比赛中取得可喜成绩正是对我们全体师生的肯定和激励。素材三

2017年6月16日,由于期末考试的临近,为了检测学生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教导处严密组织了第三次月考考试,严格考风考纪。本次考试采取班级混搭的方式,每场考试都配备巡考老师,保证考试真实有效。所有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考试,考试中,同学们都能遵守考试纪律,端正态度,按要求认真答题,考试期间,考场秩序井然,考试效果整体良好,切实保证了成绩的真实性。所有老师能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监考,阅卷,试卷分析等相关事宜。

通过这次考试,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使各科任老师能及时的了解学生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为期末制定复习计划指明了方向,为我校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什么是新闻采访

二、什么是新闻写作

三、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6.新闻采访报告 篇六

学校:曲阜师范大学

学院名称: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专业:新闻

年级:2013级

班级:2班

姓名:席建花

学号:2013417444

新闻采访报告

——后峪村村长采访报告

采访时间:2014.2.17 采访人物:后峪村村长

人物简介:席兴俊,1998任后峪村村支书,99年至今任后峪村村长。在任期间解决了后峪村电力调配情况,路面修整问题等。

记者:您能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村里的基本情况吗,就比如咱村里的公工建设情况,人口情况,经济收入这些?

村长:公共建设,村里的路在去年又修了一部分,在05年村里就向市里申请修村内的大大小小的各个路口,当时向市里报了3000 米,但只批准了1700米。去年又翻修一部分道路,另外又修了多米。以前一下雨咱村里都是坑坑洼洼的,现在可好了。记者 : 我看着不光是咱村里的路况改善了这么多,连安全问题也有保障了呀,路口都还安上了监控器。

村长:昂,是。村里一共安了25个摄像头,各个路口不能说没有死角,但已经基本覆盖了。另外咱村各大路口都装上了路灯,还有四盏是太阳能的。

记者:布置这些肯定花了不少钱,咱村里的公共收入也不少吧?

村长:经济情况很不乐观。包出去的山本来能为村里增加点收入,但一开始包出去的那几年是五年一收,可这个钱是一直没收回来。前几年上报到法院,也立了案,但后来也不了了之了。记者:除此之外呢,村里没有别的收入了吗? 村长:几乎没有。因为人都外出打工,家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劳动力了。这么来说吧,咱村里一共两千多人,五百来户人家,有一百五十户人家是大人小孩都走了,更别说有这么多留在家里的老人小孩了。

记者:这人口外出打工是个全国性的问题,很多地方采取了本地招商引资的办法留住劳动力,您有没有考虑一下这个方法呢? 村长:想过,也希望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积累资金。想把咱村搬到鹿山后(村里一座山的后面),那里的土地贫瘠,但咱是在那里住,盖房子哪里不行?这样就把村中央和村西头的地省下来了,还能和咱西边的大面积耕种土地连起来。包出去建工厂也行,种大棚蔬菜,种粮食也行。

记者:房子盖在鹿山后吗?我听说咱村要和枣园,白龙池三村合并,在后峪到枣园路边上盖居民小区,人都搬到那里住。

村长:先来确实有这个打算,这样也是为了集中土地,但咱村人数多,外出的人又多,让他们都回来搬家也不是容易事,后来争取大家意见,村民都不同意,这事也就作罢。

记者:记得当初吃自来水的事,居民也不同意,您是怎样劝服大家的呢?

村长:本来村里都是吃井水,有的是几户人家合力在街上挖了一口井,有些地方是吃以前老祖宗留下来的井,还有的在自己家里挖了井。因为吃水方便,当初提出要吃自来水大家都不同意。可是井水不干净,我们便希望大家重新考虑一下。后来村里自来水 渠道建成了,村民却都乐意吃了。

记者:自来水,路灯,摄像头都是咱最近新建设的,这些也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对于国家新农村建设您有什么看法? 村长: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固然是对的,中央也拨出很多钱来支持。但光靠中央财政增加支农投入难度很大,地方政府又因早年的农村公共事业、乡镇企业潮造成负债,因而引入社会投资,特别是将资本市场引入农村,既能解决农村贷款难的现状。又为城市反哺农村提供了有效途径。收集来的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加大对科研的支持;第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保护好土地,提高地力,提高抗灾能力,建设水利设施等;第三是政府服务,像防控禽流感、动物疫病防治。

记者:希望咱村的新农村建设能办得漂漂亮亮。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机遇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指向下,如何能够快速成长,抓住机遇实现发展。同时,也谢谢您抽出时间,让我做这个采访。

村长:不客气。

附: 采访纲要:

1.村里的基本情况

2..我们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哪些,那面对这些问题咱们想到哪些解决方案 3.您能说一下您对咱镇上和村里的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吗?

4.颜庄一路都盖上了楼房,有市场吗?我们这边是不是也会楼房化?关于几个村合并的消息是不是真的?

7.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 篇七

新闻采访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要培养学生对新闻的敏感度, 并保证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整个新闻采写过程。纵观现今的新闻教育, 最突出的缺陷就是课堂教育和媒体实践的明显脱节, 但对毕业生的要求依然是一定水平的新闻识别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果在新闻教学中能够恰如其分的运用案例教学, 必然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1 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今国内的新闻教学已经明确指出, 要看重实际业务的技能传教, 并依托于社会科学, 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理论素质。而在独立院校创办的新闻报道等专业中, 更要有自己的特色, 正视市场需求的重要地位、灵活办学机制, 努力发展专业建设。迎合市场的人才需求, 全力培养懂得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具有良好动手能力的毕业生, 为社会输送应用型符合人才。

新闻学的课程核心主要是新闻采写。对于新闻采写的教学, 首先要将基本概念内化, 完成这个过程之后, 学生才得以自主完成新闻的采写。若要做到快速又准确地发现和报道新闻, 则需要不断地加深概念理解。新闻业的专业人才对概念的理解若只停留在简单层次上是肯定不可以的, 在各种情形下, 学生都要具备灵活处理新闻的意识和能力, 这种能力恰好是新闻实践所能赋予的。所以, 新闻采写的案例教学要在学生普遍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方式的案例学习, 从而学会模仿和采用。

2 怎样进行案例教学

和传统的新闻列举法不同的是, 新闻采写的案例教学法不仅仅是列举事例, 更多的是事例的实际运用。主要是以“案例—理论—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 让课堂教学从案例开始, 也从案例落脚。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探究案例, 对案例的深度探究也离不开理论的扎实学习。案例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引导学生解剖麻雀式地去具体细致地分析事件, 学会分析了, 也就学会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一来, 学生的新闻思维得到培养, 实际的应用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如何进行案例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具有完整的案例过程;2) 案例需具有启迪性;3) 案例需具有专业性和多彩性;4) 案例需具有时效性。

2.1 关于《新闻策划》课程案例教学例子

《新闻策划》课程有3个学分, 共48个学时, 每周3学时, 需16周时间完成。首先在第一周的课程介绍的时候把案例教学法的内容, 含义给学生进行讲解, 并对学生提出相关要求,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三个习惯:1) 对新闻热点事件报道和相应评论进行随时关注与下载, 然后对自己的“新闻评论资料库”进行分类保存;2) 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作品进行评论;3) 逐步形成自己感兴趣的评论选题领域, 从而制定几个重点关注的现实案例。其次, 将学生作业和案例教学法紧密结合起来。由评论写作的环节来制定5次作业, 包括新闻热点事件的评论、新闻热点事件立论分析和短评写作、标题制作、新闻评论写作以及课程总结。它们占总成绩的90%。

2.2 将学生作业转为教学案例的例子

老师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挑选出优秀的典型案例, 并将该案例的资料和背景以电子邮件或纸质方式发送给每个学生, 然后让作者在课堂上用一段时间讲解此案例遇到的问题、解决方式和心得等, 这样在实际的新闻“情境”中, 让学生去感受与思考案例, 讨论是否有更好的操作方式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最后对作品进行评价由老师来总结。

3 重视多种形式的运用

案例教学的进行应该适应于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

3.1 在采写的基础学习期

讲解基本概念等基础理论的过程中, 案例教学着眼于分析案例、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的相互结合。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循序渐进, 简单和典型的案例就适用于学习的初始阶段, 紧密围绕传统的主要内容和核心理论, 让学生在有代表性的案例中讨论分析, 进一步理解新闻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 做到举一反三。

新闻采写教学经常会遇到的难点是如何确定新闻的叙述结构。确定一个选题之后, 查找国内外多个权威媒体的相关报道, 以此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媒体的立场是什么?他们的信息来源?他们采访的时候都问了什么问题?按照这样的程序,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模拟, 教师进行建议和指导, 最后总结分析。

3.2 在采写的能力提高期

采写的学习不仅要扎实基础, 要要巩固和提高, 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可以采取鉴赏分析和分组辩论。鉴赏分析和分组辩论都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利用媒介传播价值信息的能力达到突破。对每一个新闻人来说, 毕生都追求的便是不仅可以短时间的解决技巧性的问题, 还懂得如何传播具有一定价值的新闻信息。

所谓鉴赏, 就是让新闻作品的内在魅力为学生所感知。鉴赏之后, 趁热打铁, 提问学生几个问题, 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的报道框架, 鼓励他们对不同的方案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生动地让学生感受新闻作品的突出亮点和理解无固定模式的新闻采写规则。

4 采集回馈信息的重要性

完成所有的而教学活动之后, 新闻采写的每一个教学案例都应该对整体教学过程做一个反馈。通过调查的方式, 反馈可以从学生中得到, 也能由专家开展, 但是最核心的是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每一次的教学心得, 总结每一次的成功点和改进点, 积极准备案例教学的进一步改良。

5 结论

对于新闻教育案例教学法的讨论,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陈小川曾言:“新闻教育应该借鉴MBA, 多搞案例教学, 不是用概念去串案例, 而是逐一地讲案例。”案例教学这一方法颠覆了传统教学中的一成不变的“听—记—练”模式。不仅灵活运用具有针对性和启迪性的案例教学法, 另外还有机融合了“理论”“案例”“实践”这原本缺少紧密联系的三者, 通过案例衔接理论和实践, 让“学” (理论) 和“术” (实践) 相结合, 通过案例来深化理论, 通过案例来推进实践, 加快了新闻理论转化成实践的过程, 从而学生的新闻采访能力、专业素养和新闻技巧可以得到提高, 培养更多的开放式新闻人才。这不单是一种教学方式, 同时更是一种新闻实践。

摘要:近几年, 在新闻教学领域中, 案例教学法一直备受关注。案例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了理论、案例和实践这三者, 通过案例来衔接理论与实践, “学”、“术”结合, 用案例来深化理论, 用案例来推进实践, 从而完成实践的转换。这种方式, 更加有助于刚接触新闻采访的同学进一步地提升自身的新闻采访能力, 以更好的胜任将来的专业抑或是业余的新闻报道工作。因此, 这不单是一种教学模式, 同时也是一种新闻实践。

关键词:新闻教学,案例教学法,新闻采访

参考文献

[1]李希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课堂[J].新闻战线, 2006 (8) .

[2]王华.利用案例进行新闻教学初探[J].新闻界, 2006 (3) .

8.新闻幕后:风式采访 篇八

耶路撒冷:两天没睡无报道

一支由6艘船舰组成的船队,准备运送援助物资前往加萨走廊,却在公海遭到以色列军方突袭,9位参与援助任务的人员死亡,其他则被以色列当局拘留,其中有5位澳大利亚籍人士,包括《悉尼晨锋报》的文字记者保罗·麦吉欧夫与摄影记者凯特·葛瑞蒂。电视公司希望我赶到耶路撒冷进行现场连线报道,要在第二天晚间6点的新闻播出。这时刚过上午11点,我必须在3小时内赶到悉尼机场,和摄影师葛瑞格·马提尼会合。

以色列当地时间早上7点20分,我们抵达特拉维夫的班古里昂国际机场。我和以色列当地记者拉维德·迪佛合作过,他带我们直奔连线报道的地点。造访遥远的异国,昕起来是很美妙的经验,但我们一心只想着如何完成手上的工作。开车奔赴耶路撒冷途中,我没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而是忙着用黑莓机处理资讯,打电话回悉尼的办公室,分析各项最新信息的重要性。等我们终于抵达“连线地点”——耶路撒冷一幢大楼的屋顶时,距离设定的时间只剩下几分钟。然而,离任务大功告成还早得很:5位澳大利亚人在这桩事件中被以色列当局扣留,我们得追查他们的下落。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得到消息,3架土耳其专机已经降落在特拉维夫,几个小时之内,所有被扣留的船队成员都将遣送到伊斯坦布尔。我们立刻赶回班古里昂机场,订了晚上8点飞往伊斯坦布尔的机票。原本并不确定伊斯坦布尔就是遣送的目的地,不过后来各种迹象显示,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于是我们搭上了土耳其航空公司的班机。

抵达伊斯坦布尔之后,我们得知船队成员的飞机要再过7个小时,也就是凌晨3点才会降落。时间如此短暂,没有必要找旅馆,因此我们直接前往机场贵宾室,却发现已经有数百位记者等在里面。这起事件在全球各地闹得沸沸扬扬,我们与各国媒体同行守在机场等待。算一算时间,我们已经超过两天没有好好睡觉。

凌晨2点一到,土耳其航空3架专机准时抵达,船队成员受到英雄式的欢迎。澳大利亚籍记者麦吉欧夫与葛瑞蒂都平安无恙,我们一边录像,一边试图进行简短的专访,但麦吉欧夫说,他的上司不希望两人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悉尼展锋报》要保留独家报道权。这结果虽然令人失望,但我能谅解:如果易地而处,我也会遵守这个要求。

巴黎:送上一瓶法国香槟

伊斯坦布尔的报道工作告一段落,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这时悉尼应该是午餐时间。我倒头就睡,枕头的感觉无比美好。但是短短几个小时后,电视台的国际新闻主编大卫·麦康打电话找我:“老兄,看来莎曼珊·史托苏尔会拿下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公司要你们赶到巴黎,越快越好。”

我们匆忙离开旅馆,赶到机场,搭乘最近一班飞往巴黎的飞机。谢天谢地,巴黎的采访工作没那么手忙脚乱。

史托苏尔是澳大利亚女子网球好手,一路挺进法国公开赛的冠亚军决赛,只可惜败给技高一筹的意大利女将法兰西丝卡·史琪雅弗妮。我和马提尼有幸亲临脱场观战,眼见史托苏尔功败垂成,实在万分惋惜。比赛结束,我见到了她,安慰鼓励之外也做了简短的专访,最后送上一瓶香槟——当然是法国香槟!虽然这并不是她梦寐以求的冠军奖杯,但还是让她绽放笑颜。

决赛是在早期六举行,我们订好星期一回悉尼的机票,周日则可以好好休息。然而电话再度晌起,又是麦康,他问我:“想不想去法国南部走一走?”

圣托佩兹:采访病患儿

澳大利亚国家足球代表队的门将布拉德·琼斯原本随队远征南非,备战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但是后来接到噩耗,他住在法国东南部圣托佩兹的4岁儿子路卡罹患血癌。我的最新任务是要找到琼斯,设法进行专访。刚开始我们毫无头绪,不知琼斯人在何方,也不知道他前妻(路卡的母亲)的名字。我们甚至不是很清楚琼斯的长相。手边只有一张从悉尼以电子邮件寄过来的照片。

我们决定前往法国最好的儿童医院,地点就在距离圣托佩兹不远的马赛。好不容易穿越马赛混乱的交通来到医院,我们走进大厅,四处张望。如果找到琼斯,我们会先关掉摄影机,询问他是否愿意接受专访。如果他拒绝,我们会说声谢谢,立刻离开。马提尼和我都有子女,如果琼斯要我们走人,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我们走过大厅,马提尼轻拍我的肩膀,指着一位站在几米外的男子:“那个人是琼斯吗?”我只看得到对方的背影,于是高声叫道:“琼斯先生?”太神奇了,那位男子真的转过身来。我先自我介绍一番,然后问他是否愿意对着摄影机谈谈儿子的病情。琼斯打量了我一阵子,我想他一定会要我们离开,但他却表示要先到楼上的病房征询前妻的意见,待会儿再下来。

如果他一去不回,我也不会吃惊。但他还是回来了,接受我们的专访。他敞开心扉,娓娓道来儿子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对抗病魔的苦战。

隔天,我们终于踏上回家的路程,这趟任务一共花了8天时间。毫无疑问,未来还会有更多精彩的新闻,等着我们去采访。

9.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九

新闻采访: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访问活动。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采访目的是获取新闻。任务:发现了解和选取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作用:发现和落实新闻、获取第一手材料、增加感性认识、核对新闻事实

指导思想: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讲究唯物辩证法、要有历史发展观点、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新闻敏感: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一种只有敏感,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作用:1.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2.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3.有利于选取最佳报道角度4.能够遇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包括的判断力:1.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2.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之的能力3.判断某一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

记者的种类:专业记者、地方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驻外记者、特约记者

任务:及时采写新闻、反映内部情况、做好群众工作

新闻线索: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作用: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特点: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2.睡觉短暂,稳定性低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来源:上级、书面、社交、会议、传播等聚道

新闻选择标准: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新闻政策标准(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宣传价值: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适宜性] 采访的难度在:1.记者在尽可能短的有限时间内,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2.采访有记者与采访对象、服务对象之间的多向人际交往关系3.采访涉及范围广泛,内容繁杂,记者的知识结构随时需要更新补充,认识能力也要不断提高

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1.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2.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3.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4.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5.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采访的平时准备:1.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2.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3.多方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4.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采访的临时准备:明确报道思想、选择连接采访对象、背景材料的收集与分析、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拟定采访计划

采访类型:因事件访问、因人物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因争论访问 访问的心理过程: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提问方法:开放式提问、闭合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激发式提问、迂回式提问

访问活动要领:1.因人而异,灵活对待2.把握重点,启发诱导3.沟通思想,见机行事4.少讲多听,广采博纳5.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记录的一般要求:记要点、记易忘点、记疑点、记有关原话、记典型情景

核实访问记录: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溯本求源 寻找物证、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技术检验

新闻观察的作用:1.辨别真伪,收集材料2.印象深刻,生动再现3.获得亲知,深化认识4.触景生情,寄情于文5.见多识广,有利积累

结合艺术的运用:把上下,点面,纵横,正反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考察 多方面的开掘包括找特点、抓疑点、会透视

瞬间印象:1.变动着的事件细节2.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3.环境气氛与情景4.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 迅速接近采访对象:1.采访前,对财富对象有所了解2.尊重对方,以礼相待3.守信,说到做到4.记者应表现出应有的思想和知识修养

采访中的心理感应规律:1.记者采访满足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2.“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采访的氛围渲染上一层“晕轮”3.“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诱导着谈话的成败4.采访谈话需要稳定的情绪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

怎样用事实说话:1.直接陈述事实,切忌“大帽子底下开小差”2.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3.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4.采取第三人称和注明消息来源 怎样把新闻写短:直截了当、少说空话、一事一报、锤炼语言、舍得割爱

常见的新闻体裁:消息、通讯、新闻特写

边缘体裁: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以简短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通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新闻主题: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确定主题的标准:1.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2.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针对性的依据:党的政策,当前形势,客观实际),3.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新闻选材的原则:1.围绕主题,说明主题2.区别主次,反映实质3.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新闻选材的要求:选新鲜生动的材料、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选独具特色的材料、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新闻构成的组成部分: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新闻结构有其自身规律,总的要从体现新闻事实的意义及传播价值考虑,具体要求是: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有利于表现主题、适应受众心理、紧凑又富于变化、符合体裁的特点

新闻语言:表述事实的语言,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

新闻语言的构成:着眼于人们对事实的实用关系,以事务语言的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 新闻语言的特色:客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确切(准确、贴切,新闻语言要求精确性高)简练(新闻以精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要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朴实(质朴无华,具体实在)通俗(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大家易懂,具有社会通用性)新闻文采表现在:叙事突出动态、描绘富有美感、修辞强调实感

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书面手段表现得格调、情趣和作风 新闻文风的特征:1.要态度明朗,即通过报道的事实,显示其倾向性和战斗性2.要言之有物,即有事实,有内容,从中传递信息3.要短而精粹,即内容扼要,文字从简,并说明问题4.要新鲜活泼,即采取生动多样的语言和写作形式,不能死板、老套

消息的地位: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也是广播和电视节目中的骨干。1.从实践来看,消息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报道形式2.从历史发展来看,报纸又有“新闻纸”之称,主要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其中又以刊载消息为主3.从体裁特点来看,消息以最直接最简洁的方式,告诉广大受众,新近发生了什么新闻4.从广大受众的需求来看,读者读报,主要为了获知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新鲜而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获得各种各样的新信息

消息的作用:1.消息最迅速,最简便地传播各种信息2.学会消息写作便意味着掌握了打开新闻写作的大门的钥匙

事件性新闻:指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简讯:短讯,快讯,简明新闻,它是用三言两语报道事实的一种消息体裁。消息的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性消息

动态消息特点:1.能给人以动态感,强调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2.讲究“时间”要素,特别注重时效3.一事一报

具体情形:一是对刚刚发生或新近发生的单独事件的报道,二是对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具有一定持续性变动事件的报道

经验性消息多属于非事件性新闻,特点:1.突出最主要、最具特色的经验2.用事实阐述经验3.适当地表现实际效果4.力求写得亲切易懂、生动活泼

综合性消息的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2.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的主题3.报道面广,声势大

具体情形:1.横断面综合反映动态、情况2.纵深度综合反映成就、经验或问题

述评性消息的特点:1.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2.述评结合,夹叙夹议3.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写作要求:述与评要事理交融、议论要精辟、述评要自然亲切

消息写作的要领:要有时效观念(讲求时效,以短、快取胜,体现新闻根据)、客观手法的运用、善于概括和直叙、增加信息量

救活有意义的“迟到新闻”:1.抓住新闻被披露的事实变动2.以新带“旧”3.由近及远

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消息结构:消息写作中表达内容和体现新闻主题的谋篇布局,即一条消息组织事实材料,安排层次段落的构思设计。

结构方式: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散文式结构

成分: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1.最能体现新闻性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不足:过于标准化、程式化,而缺乏多样性,往往略输于文采,愈到后面愈显得无力,有“虎头蛇尾”之嫌,比较容易出现消息的标题、导语、主题“三重复”现象。

金字塔结构:按新闻事实发生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长处:行文构思比较方便、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容易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不足:不宜用于报道事件发展时间跨度太大的新闻。要紧紧围绕新闻主题精心取材,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导语的重要性:1.导语可以使消息紧紧抓住读者,也可以使读者罢读2.导语的优劣对编辑决定稿件的取舍和确定其编排地位很有影响,甚至其决定性的作用3.导语的写作颇能显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4.导语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关系着下文如何顺利的展开5.一篇小小只有一条导语,而它必须是最优化的方案6.导语写作的实践也发出呼吁:对待导语写作决不可掉以轻心

直接性导语: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

间接性导语: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

背景的功能:1.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2.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4.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5.巧妙地表明记者的观点、倾向6.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怎样用好背景材料:1.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2.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致宜3.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4.要少而精,简明扼要5.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

主体的功能:叙述和补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充分阐述和表现新闻主题 通讯的形式:记事、访问记、巡礼、速写、散记、侧记、小故事 通讯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对艺术表现技巧的借鉴 通讯的类型: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1.突出新意,反映时代精神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3.准确反映人物与党与群众的关系

新闻特写:作为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劲活泼的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特点:聚焦性、描绘性、感染性

10.新闻采访简要策划 篇十

主题:从下面的活动中选择校园篮球赛作为主题

整个校园范围内最主要的活动有,一系列以社团文化节为背景的社团活动和由毕业学长们做的毕业作品展。

关于社团文化节,从四月份的开幕式到后来的各民族文化展,而到五月份后,剩下的日子里还有心理资询、调查,趣味运动会,人际关系训练营,手语汇演,皮诺曹话剧社的话剧专场演出:笑待青春,白龙山书法协会的书法大赛以及其发动的读书活动,还有最后的闭幕式。

至于毕业生的毕业展出则是以各二级学院为单位进行的。到目前为止,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印刷作品、印刷技术展示和拍卖,有艺术学院的园林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毕业作品展„„

除了以上活动外,由学校组织的活动有一系列的校园篮球比赛、职业技能规划培训、一段时间后的各学院普通话考试。

采访策划:

首先要了解各场比赛的场次、参赛双方的专业和球员以便于造势。

采访对象为双方球队队长、裁判、双方拉拉队成员、少量围观观众。

采访话题有(对队长)能灌篮吗、队员平时训练时间、队员所在班级学生对篮球和运动的热爱情况、是否有信心赢得比赛、说一句为自己加油的口号;(对裁判)你对这两只球队有什么看法、比赛时候有人犯规会严厉惩罚吗、是不是会很认真的执行比赛规则;(对拉拉队成员)有什么鼓励的话想对你们队的说、他们要是赢得了比赛回去怎么庆祝啊、你觉得你们队会赢吗、你觉得你们队长怎么样;(对围观同学)你们队这两只队伍是否有了解、觉得那只队伍最有希望、你们专业也有比赛吗什么时候。

撰稿则根据采访记录和客观的环境来决定报道态度,但不能有过于偏袒一方的报道。另外要抓住访谈过程中引人注目的亮点进行延伸(譬如某队员生日,希望以一场胜利来庆祝),同时要注意言辞的“煽动性”,要提起读者的精神,让人身临其境。

审稿要注意错词错字以及一些带个人主观感情字词的使用。

11.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体验 篇十一

一﹑要准备充分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比喻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采访前不做任何准备,不对采访对象和相关信息进行了解,进门就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采访收获不大,结果写出的新闻作品必然干瘪无味。

二﹑要注意细节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概况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泛泛而谈,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三﹑要有针对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一次,笔者到农村采访,想了解农村干群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于是问一位农民:“你认为当前新形势下,该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结果那位农民立在那儿,嗫嚅半天也没说出什么东西来,后来,我改口问:“你认为要做一名受农民欢迎的村干部,他应该怎么样?”这下,这位农民反应过来了,马上谈了起来,而且讲得还很生动。但如果当时是就这个问题询问乡镇领导,那么第一种问法就比较合适了。

四﹑要尊重采访对象

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不仅深深影响采访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现在,人们的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注重自我价值,对媒体不再有以前那样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体中如何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对记者来说既是有利的,但同时也要求记者更加要重视现代生活中人们交往时遵循的礼节礼貌。特别是被尊重的需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记者往往会让采访对象避而远之。尊重采访对象,一是尊重对方风俗习惯。记者在采访时应该入乡随俗,以免引起对方不快。其次是注意对方的地位身份,提问得体,不唐突﹑不鲁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时宜地提问,也不要太让对方难堪。特别对于一些敏感的﹑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突如其来的提问会让对方措手不及,有个性一点的采访对象干脆会拒绝回答。所以更要尊重采访对象,在征求对方意见后,再以对方所能接受的方式提出。最后,记者在对方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打呵欠或玩手上的笔,或是手机响后,不征求对方的同意就旁若无人的接听,这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五﹑要营造气氛

记者要求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记者有一种特殊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提问气氛。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种“媒介”,比如笔者有一次前往江西省采访一位经济园区负责人,由于是外地媒体,对方不大配合,笔者听他说话,觉得好象有点安庆口音,一了解,这位园区负责人曾经在宿松县插过队,于是笔者就从宿松县这几年的发展聊起,渐渐地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使这次采访获得圆满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当对方因为性格内向或对记者不熟悉不愿多说时,记者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的坚冰消融,让提问在融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总之,记者在采访时,要准备充分,设法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的气氛,使采访成功,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上一篇:课堂风景作文下一篇:病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