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国培总结

2024-09-27

信息技术国培总结(共12篇)

1.信息技术国培总结 篇一

信息技术国培研修总结

经过 “国培”网络培训学习,我的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有极大的的好处。在培训学习期间,我自始至终地认真学习,积极聆听专家的讲座,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汲取精华,整个培训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和启迪。

1、我在学习与研讨中,通过数字信息网络平台,与多人进行研修成果交流,我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安排等方面都有交流。

2、我在本次研修中收获颇丰。我懂得了运用数字信息平台进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互补的优化教学法,学习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一体化机的方法。从中还懂得了一些道理,发现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学,时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要时时走在教学进化的前沿,通过自身的提前学习来实现能够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3、我在本次研修中信息化技术教学能力有了很到的提高。比如在电子白板运用中,以前只是简单的先制作再依葫芦画瓢的教学,现在实现了能够灵活运用,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边教边进行多样化的操作,使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

4、本次国培,我的教学过程、方法与行为有了很大的更新。以前的教学设计,大多数是按照传统教学法来设定,很不能体现现代化教学,更没有体现出来信息技术化教学,通过本次研修以后,在设计上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化教学,在备课中,把利用信息技术也加进去,实现灵活式教学。

总之,这次的学习收获还有很多,我希望今后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培训,以此来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2.信息技术国培总结 篇二

●明确了自身方向

众所周知, 信息技术学科在高中来说, 不属于高考的科目, 被视为副科。许多一线教师, 处在家长反对、学生不学、学校不重视的尴尬境地, 造成教师上课情绪低落, 一直带着抱怨与不满, 而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与学校给定的工作量, 进行应付式的课堂教学, 因此, 平时很少花时间来梳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校的服务层面。比如, 如我除了一周14节课外, 还兼做如网络管理、图书管理、课题管理、校园广播等教学服务工作, 因此, 对教学的深入研究少之又少。

听李冬梅老师《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报告, 她说过一段话, 其概意为:我们一定要把各种所谓的杂活送出去, 我们一定要像其他教师一样, 拍着胸脯说, 我不是勤杂工, 我是信息技术教师, 跟其他学科教师一样, 有同等的地位。她的话铿锵有力, 深深地触动了我。是的,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不应把学校的各项服务性工作放在第一位,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 只有指引好方向, 尽量把其他工作送出去, 花更多时间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这才是我们的发展之路, 也是作为教师应走的方向。

●受到了精神的洗礼

记得刚进入瓮安中学教书, 有一位老师问是我教什么学科的, 我说是信息技术课, 他回答说:“你是全日制的研究生, 来教信息技术不亏吗, 你还是换教其他学科吧。”我当时也没想什么, 摆着无所谓的心态对他说:“没关系的, 教什么都一样。”可下来之后, 我的情绪变得非常低落, 我知道教信息技术学科面临种种问题, 评职称就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当时心里想了许多许多, 久久难以平静……

听了边楚女教授《解读教师专业化成长》报告后, 我才感到我真的错了, 面对自己的学科都没有认真去正视它, 怎么能“入格”呢?在边教授的身上, 我读到了教师专业成长应具有的一个理念:“有位才有为”。是的, 边老师年纪轻轻, 现在是全国特级教师, 这是我们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可她做到了。我想她至少具备以下几点素质值得我们学习:

激情, 这是教师最应当具有的素质之一。边老师在做报告时, 讲述了她自己上优质课的经历。不论是课堂的准备、课堂的授课经验、课堂的技巧, 都是她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完成的, 她在背后的付出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 但通过她短短两小时的介绍, 我真正能够体会到, 她很爱这份工作, 她很热心地去做这份工作。

好学, 这是边老师与生俱来的能力, 从她与儿子的言谈中, 我真切地感受到, 她不仅关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提高, 同时还关注语言的历练。作报告时, 她脱口而出就是一首诗, 我想, 这也是她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平时积累的结果。我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只有表演好了, 学生才会有兴趣去欣赏, 所以, 有了教师平时的学习积累, 才能使教学有质的提高。

有温度, 这是边老师具有的人格魅力。从她身上感受到, 她有气质, 也很温暖。边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慢慢教育。从她的博客中, 我了解到边老师上课的风格, 不紧不慢, 可谓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这也是触动我的一点, 我们上课时, 如果具有足够的准备, 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经验, 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教学理念得到质的转变

我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 个体差异较大。在新课改前, 我们的教学侧重于教学技能的培养, 即注重教一些基本的操作知识, 而没有把教学的重点移植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来。听了李艺教授《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建设问题探讨》的报告后, 我深切体会到我们在教学方面真的离课程目标距离太远。李教授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解读, 我才悟到我们的教学是那么的失败, 那么的对学生不负责。不仅是我校的信息技术学科, 其他学科亦如此, 如果教学仅停留在教一些知识与技能的东西, 那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针对课程思想方面的问题, 除了李教授给我的印象深刻外, 我们的组长武前进老师也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的思想境界, 他解读课标的能力, 是学员中让我感触较深的一位, 他虽然是一位生物老师, 但对信息技术课标的解读远比我们透彻得多。他说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这的确是我们现在教学中最缺乏的, 且最难以体现的一个目标, 同时也是当今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如果没有这种培养的理念, 我想教学就如治病一样, 治标不治本, 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

●开拓了视野

我是小县城的一位教师, 虽然每天与师生进行交流, 可工作了三年多, 没感到自己有很大的进步。可出来这几天, 让我学到守住最宝贵的东西。听了江南大学副校长纪志成的《物联网技术前沿进展与应用》报告, 让我知道当前计算机发展的动态, 才认识到网络应用得如此广泛;听了余胜泉教授《技术何以革新教育》, 方才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听了著名的姚淦铭教授的国学讲座, 我懂得了人生与智慧, 从校本实施状况的交流中, 使我学到了课堂的许多教学方法……是的, 作为一名教师, 不能一天只拿着一本教材啃, 我们应当从多角度来进行学习, 多读一些有助于我们提高的书籍, 对我们日后的教学一定大有帮助。

●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每个人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可有些人会总结经验, 进行研究, 得到大家的认可, 成为高层次的人才。我想,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 只是我们少了一些总结与反思。我很钦佩我们的一个学员, 他来自广东省, 已近20年的教龄, 竟然写了60多篇教学论文, 并且整理准备出版成一本论文集。当他拿出来时, 我非常地惊讶, 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能有这么多的精力写出这么多的文章, 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呢?我想除了他认真努力外, 最主要是他善于反思。有时我有些纳闷, 为什么许多东西在脑海里能想出来, 也能说出来, 就是写不出来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平时我不善于总结与反思, 没有形式系统性的知识。因此, 在平时教学工作中, 应当多动动笔, 多多进行总结与反思, 对自己的成长有益无害。

3.信息技术国培总结 篇三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0-0042-03

一、问题的提出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需要与之配套的总结性评价体系

2007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同年秋季,省教研室根据《纲要》要求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在全省使用,这标志着新一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不少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法、学法方面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从全局来看,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发展仍然是外力推动。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访谈发现,由于总结性评价效力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失去有效监管,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这严重影响了课程发展。目前,建构一套比较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2.多年中考评价实践,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淮安市是江苏省唯一将信息技术学科列入中考的地区,六年的信息技术中考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管理、信息技术硬件配备、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但其目前所采取的机考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却无法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问题解决水平和信息表达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

通过总结淮安市信息技术课列入中考后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立足本地课程发展现状,合理借鉴省内外成功做法,逐步完善全市总结性评价方案是可行的,也是可以进行实践检验的。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某项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明“总结性评价要强调对教学和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防止仅仅把评价当成对学生甄别或选拔的手段。”

在本研究中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某段教学过程结束时,为检查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包含检查、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效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定,旨在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指导教学。[1]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即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评价,着眼于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信息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具体的实践形式表现为中考、期末检测等。

三、研究目标

建立一套系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并加以验证;促进并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现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采取机考模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两项。单选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虽然命题人员努力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尽可能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但始终不能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观、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对资源的整合与表达能力、创作灵感和创新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其智能化和人性化严重不足的弊端日渐显现。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活动。[2]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加工模块涉及到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动画、设计多媒体作品、创建个人网站等电子作品创作,这既是技能积累的过程,又是运用技术进行创作的过程,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若能引入作品评价,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关注学生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智慧和灵感的迸发,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将成为目前评价方案的有效补充。

因此,本研究对现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经过反复研讨和总结,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即初一、初二期末测试进行作品设计,初三中考进行上机操作。

2.制定作品评价标准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信息加工和处理等模块的过程,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过程,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模块总结性评价,其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对电子作品的规划设计意识、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构图、色彩、声音、动画等元素的审美表达能力以及通过作品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要科学地评价这些作品,就必须研制合理的评价标准。

经反复研讨和实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评价作品:即规划意识、技术实现、审美表达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创作作品的意识,综合运用技术进行信息表达的能力。

由于每种作品的行文规范不同、技术含量不同,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需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通过量规评价工具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3.设计作品评价平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许多教师早有进行作品评价的自主意识,然而由于作品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或学生,所以常常会出现主观性和浅层性等问题,要使评价手段成为教学的诊断和促进工具, 就必须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因此,本课题组结合学科特点和技术优势,认为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网络这一更加隐形的、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进行表达和人际交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更新等特点,构建网络作品评价平台,是开展作品评价的基本条件。

该作品评价平台须具备以下功能:(1)具有收集作品并记录学习历程的功能;(2)具有多元评价功能;(3)具有教学管理功能;(4)具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双重功能。

4.有效实施作品评价

当相关单元作品创作完成后,开设作品评价课,使用作品评价平台进行作品评价。

评价流程如下:

(1)熟悉平台,上传作品

使用作品评价平台开展作品评价,需要先注册用户,然后按学校、班级、姓名登录,再将电子作品上传到服务器中。界面设计采用网页模式,简洁而友好,操作非常方便。长期使用后,更能感受到使用评价平台进行评价的优势。

(2)听取意见,修订标准

评价标准由明确定义和描述的指标构成,每一项指标分为不同分值的能力水平,并清晰地描述满足不同水平和分值需达到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利用平台公开评价标准,一方面让学生尽早理解评价指标和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吸纳他们的建议,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有效。

(3)当堂示范,指导评价

由于评价经验和能力不足,学生面对作品时,对评价标准仍然难以把握,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具体指出他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大部分同学只能以“棒极了”、“太菜了”等简单词语加以概括。因此,教师要结合作品进行有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尽量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

(4)主体多元,实施评价

在本环节中,教师针对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评价。作品中“典型”问题的发现,主要通过教师的观察或者学生推荐。每一位学生可查阅本人作品,实施自评;查阅同学作品,实施互评。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明确个体在集体中的定位,了解自身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5)评后反思,完善作品

课堂上作品评价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阶段性学习的结束,所有学生必须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不足,保留作品的特色,进一步完善作品。[3]

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多元评价的理念很新,但深入实施阻力较大。目前,实验校大多是一些示范校,在实验过程中曾试图将实验校扩大到乡镇学校,发现大部分学校教师研究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

2.教师和学生作品评价的能力还需要提升。尽管课题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但由于评价能力对师生而言都是高层次的能力,因而在一些实验校还存在师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后续研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江榕春.作品评价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2).

4.信息技术国培总结 篇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研修总结

二○一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时间如白驹过隙,几个月的远程研修即将结束。这次的远程培训学习使我收获颇丰,我的视野开阔了,认识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提升了,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我将自己在本次研修培训中的学习感悟、心得体会等情况总结如下:

1.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收获:我已执教20多年了,总觉得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比较传统。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很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对于如何组织学生利用网络、移动设备进行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如何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监控,如何进行网络调查,如何评价新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等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的问题也有了直观的了解。今后,我会学以致用,进一步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让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2.在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每天我都会抽出专门时间去观看专家讲座的视频。专家们高屋建瓴、精辟独到的讲解分析让我知道了教学中该重视那些东西、该注意哪些问题。根据专家的引领,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加以利用,我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并能积极参与在线讨论、交流,阅读文章,发表评论。特别是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和在线研讨的时候,我收获更大,学习他人的优点,分享大家的智慧,在和大家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了鼓励和帮助,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

3.参与研修活动的收获:在参加研修学习前,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运用只是一知半解,甚至可以算是一个“门外汉”,在研修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专家的解答,适时的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今的自己在课堂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确进步不小,我真正领略到了培训的精彩和魅力。

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研修培训,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假以时日,我相信我的教学一定会更加精彩。所以,我感谢为我搭建了这个学习的平台的所有的人,感谢远程研修培训,远程研修是帮助我走出信息技术运用困境的阶梯。

5.信息技术国培总结 篇五

提升远程培训总结

武定县己衣学校 周宗武

“国培计划(2014)”—云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已接近尾声,说实话,还挺有些留恋的,个人希望以后这样好的学习机会能更多些。

这样一样难能可贵的培训学习,不论是从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锻炼和进步的良好契机,个人在学校教学工作和办公室工作之余,能自觉自愿地挤出时间,认真对待本次网络研修。通过这次国培,个人感悟良多,收获也不少。我相信,好教师总是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个人未来成长的路还很长,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因为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所背负的期望真的很重。

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真切感受到“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多少没学到”。

通过观看专家讲授视频,个人深刻认识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问题势在必行,而自身在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家的讲授要求相比较,还属于“菜鸟”级别,甚至在选修课中的一些专家所讲的应用软件个人在这之前还是闻所未闻,实为汗颜!简而言之,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可说是日新月异,终身学习确实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必需条件,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教师更该“学高为师”。

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势在必行。在边远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一讲到底,课堂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抓不住教学的关键点,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感到很累;有的教师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完全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和顺序教学,教教材、照本宣科现象突出;有的教师始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写春秋”的老一套教学方法上。如此情景,令人心酸。作为青年教师,个人打心底不愿步其后尘。

不愿止步不前,那就只有努力寻求突破了。恰好,碰上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与提升的机会。个人觉得,新时代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学习提高,努力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用几十年前你老师教你的知识和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穿新鞋走老路,其结果必然是耽误学生,耽误自己。

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为此,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即不断提升自身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师要处理好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相融合的问题。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6.国培研修日志信息技术 篇六

新课堂构建的意义

受目前教材编写难以突破、课程设置守旧、软件相对缺乏、硬件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小学计算机课与传统学科的完全整合尚有待时日。但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这就使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符合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的“新课堂”。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使课改落到实处。

从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算机而学计算机,对计算机能帮你干些什么?怎样帮助你学习?还只局限在理论上的认识。有人甚至因为计算机课枯燥、没意思而做小动作、玩游戏。

我们承认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样有其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因此,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协调与合作,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改革和尝试、实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是发挥课程整体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①进一步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有用性,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能。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③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间以及与社会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谓“创生”:即创造新的教材、使旧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

7.浅谈“国培”班级管理 篇七

摘要:“国培计划” 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如何加强班级管理来提高培训质量成为一个关注的问题。从三年的管理工作中,初步认为“国培”班级管理应该从掌握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组织好“破冰”活动;熟悉培训方案,开展好课外拓展活动;做好示范引领;做好服务者;班主任角色、管理方式的转变六个方面进行管理。

关键词:国培管理班主任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1]。“国培计划”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设计培训方案、组织集体备课、进行过程指导等工作[2]。培训方案是由管理者、学员和培训者来实施。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集中培训为期3个月,培训时间长、实践活动多,班主任是培训方案实施的组织者,是培训目标得以实现的责任人,是培训效果得以提升的设计师,其在学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中起主导作用[3]。笔者从三年的培训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总结出一些可行的管理方式。

1 掌握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针对的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随着培训范围的扩大,学员大多来自边远的乡镇,为了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增进和学员之间的交流,培训前期,拿到参训学员名单后就逐一打电话给学员,了解他们的工龄、学历、教学情况及培训需求和对培训的了解,对学员的姓名和基本情况进行必要的记录和记忆,并告知学员参训时间、报到地点、所带学习和生活用品、乘车方式。用这一次电话沟通,了解学员的参训心态,为后面的管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培训过程中建立班级QQ群,及时与学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培训情况。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这样的交流机会和平台,学员就能尽快融入到培训中来,不会感到培训时间长,使得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 组织好“破冰”活动

“破冰”是指打破人际交往间怀疑、猜忌、疏远的藩篱,就像打破严冬厚厚的冰层。为了破除参训学员之间因陌生而产生的心灵之冰,我们通过破冰游戏让大家互动起来,相互认识并有初步的了解;为了破除参训学员对培训目标、任务、内容等不了解而产生的学习之冰,我们组织开展了“国培计划”项目的解读,对培训目标、培训原则、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培训模式和方式、培训纪律、项目人员都做了具体的说明。为了学员间能够进行协作学习,根据学员间的地域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职称差异分了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是5-7人,这样小组之间的学员从认识到了解再到熟悉,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破冰”活动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不仅要达到活动的目的,而且要体现学员的可参与性;不能让学员有任何的压力和顾忌,还要形成一种相互交流的气氛,让学员放下原工作单位的面具,进入到新的学习交流环境。

3 熟悉培训方案,开展好课外拓展活动

熟悉培训方案是做好管理、开展好课外拓展活动的基础;掌握成人学习规律,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条件。在培训中,班主任要让学员做到劳逸结合,开展好课外拓展活动,包括户外拓展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等。户外拓展的百度概念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性质的体育活动项目群。由于培训学员一直处于平稳的工作生活状态,很容易埋没自己的个人潜质,所以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开展1-2次拓展活动,有利于激发学员潜力,发展潜能,突破自我,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协作精神,端正培训态度,提高培训质量。另外,要求学员在课后同授课专家交流,做听课总结,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锻炼了学员的表达总结能力。根据培训需要,开展一些主题研修、学科技能竞赛、文体活动、有利于学员间的交流与沟通、参与、合作,提高了学员的自我教育管理,有利于培训需求和培训内容的对接,促进了培训方案的实施和培训效率的提高。

4 做好示范引领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不但要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传统的日常班级管理主要是学员每天请假、考勤、管理、评先评优等工作,均由班主任组织实施,突出强调了班主任的权威,学员成了被动的执行者,未能充分发挥学员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不利于达到班级最佳的管理效果[4]。由于笔者是兼职班主任,时间很紧张,但是为了使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只要自己不上课,就跟班学习,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为学员树立榜样,做到示范引领;二是能够和学员一起学习、交流,了解授课专家的教学情况,检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5 做好服务者

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本着做好“服务学员、服务培训”的态度。开班前准备工作充分到位,报到接待学员热情周到、真诚礼貌,主动了解学员需求,及时解答学员的疑惑。开展一些活动,让学员了解培训地点的周围环境:医院、银行、公园、书店、学校、饮食和文化。在培训中,了解学员住宿情况,及时解决学员提出的各项问题,帮助学员解决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一切困难。尊重授课专家,根据专家合理要求提供教学服务。协调内外关系,对培训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与培训团队、学员、授课教师、教学实践学校沟通,形成学员学风踏实、成绩优秀的良好风气,做到让培训者、培训团队、学员三满意的优秀服务员。

6 班主任角色、管理方式的转变

角色的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大学生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的角色是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国培班主任的角色是培训班级的管理者,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培训的服务者、协调者。管理方式的转变:我们的培训对象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一线骨干教师,他们是带着问题来,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去的,在培训中采用任务驱动、主体参与、协同创新、反思提升;“走动式”管理使我们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服务为主”。

“国培计划”仍在进行,班级管理也在不断探索,在工作中,可以借鉴其它培训的一些成熟管理经验,不断更新观念,改变工作方式,总结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培计划 [EB/OL]. http://www.gpjh.cn/cms/gygp/index.htm.

[2]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S],2012年5月.

[3]曹琨,刘小瑞,李小娜.论班主任在学员管理中的主导作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17.

[4]范桂秋.论党校班主任工作中的目标管理[J].管理技巧,2011(23):16-17.

作者简介:武凤霞,助教,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班级管理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飞,助理研究员,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信息与网络安全研究。

8.信息技术国培心得精选 篇八

25号,我们迎来了第一位学科专家张剑平,他作的专题报告是《用ict支持有意义的学习》。ict是基于国际视野的一个提法,国内通常是指it,但it并不能完全包含的我们当前的课程内涵。张教授的讲座,就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全部的的生活都是问题解决,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ict支持下的问题解决过程。这个问题是真实的,学生通过有意图的,主动的,合作的问题解决过程,最终构建自己的知识图景。

张教授认为技术可以并且应该成为有意义学习的工具,应该变革“从技术中学习”为“用技术学习”。技术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5点:

1.作为支撑知识建构的工具

2.作为探索工具支撑学习者在建构中学习

3.作为背景支撑做中学

4.作为社会中介支撑在对话中学习

5.作为智能伙伴支撑在反思中学习

接下来,张教授用一些学术前沿的应用实例来解释了这5点作用,其中第1点的工具实例提到了思维导图。我今年参与了柳州市“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个课题的研究,因此对这一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的实践研究中,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

1、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例如在讲计算机的组成这一章,在进行这一章的教学时,我在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后尝试用纸和笔画出计算机组成的思维导图。上课时,通过设置任务,由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完成对本节知识点的理性认识和能力的提升。完成课堂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用电脑软件novamind绘制出本章的思维导图。学生在第二次制作思维导图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整个知识体系更为清晰完整,并且用软件可以方便地添加图形和颜色,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识别组成知识的基本概念,努力发现并理解节点与节点关键词之间的多种联系。再次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有充分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其实就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而且有效地防止了学生死记硬背。另外,学生利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既能考查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还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自学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

2、头脑风暴。例如,在学习网站结构规划时,我使用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中关于柳州螺蛳粉的片段。然后各小组分组进行讨论。讨论时,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同学作记录员,专门记录组内同学的观点。记录员用novamind软件记录,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观点,大家都面对同一张图,知道现在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而围绕

它展开讨论,并且讨论之后及时形成决议。小组讨论结束后,再在全班展示交流,理清了思路,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虽然大,但是在教学实践应用中,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学生必须学会熟练使用思维导图。这是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我所在的学校在本学期初就启动了“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个科研课题的研究,所有的科任老师和班主任都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来教学生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这是我的教学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原因。

2、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思维导图,教师要谨慎选择,精心设计,最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还很多,就目前来看,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实践经验不足,要想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有效促进教学的目的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

张剑平教授还有一个观点是我非常赞同的,就是信息技术作为合作交流的工具时,应该尽量地使用社会性软件。我听了不少公开课,也看过不少教师自已开发的教学软件。为了搭建一个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保证它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可否认这些软件也确实做得很好很漂亮,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象qq这样的软件呢?它可以即时通讯,qq空间里可以放学生自己的作品和文章,群空间和群论坛可以上传教学资源,发起讨论专题和投票,教学软件要求的大部分功能qq都可以实现。而且最主要的,它的门槛低,我们不需要专门抽时间来教学生怎么用。

最后,张教授介绍了一种变革的教学模式:微型学习。以实用短小的内容组块来呈现学习内容并组织学习活动,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相对短小的、松散连接的、自包含的知识内容或模块。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但是信息素养的提升是必须有一定技术基础的,这些技术基础在教学中怎么处理?象以前一样占用课堂时间来一步步教学生用软件是不行的,那是不是可以将一些相对实用的操作技巧象可汗学院那样录制下来,提供给有兴趣的学生自学呢?实际上在城市的生源中,相当大比例的学生都有手机,如果他们有兴趣,完全可以在手机上通过看视频短片,有针对性地学习。本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有相当比例的操作任务采用屏幕录制的方式来给予学习支持。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也是一个小小的信息技术“可汗学院”。这将是我未来工作努力的一个方向。

27号,我认识了浙江__的特级教师边楚女,她给我们做了题为“漫谈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专题讲座。边楚女老师给我的冲击力很大,可能因为她是一线教师,她对我们所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有深刻了解。看到边老师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她整个人散发出象珍珠一般柔和的光芒,沉静内敛,但你可以感受到她柔弱外表下强大的内心力量。开口讲话,更充满魅力,腹有读书气自华,说的应该就是这样的女子。

边老师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有自己独到的“三格论”,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给我们阐述“三格论”:

1、“入格”:能够用较合适的教学法教给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感。

2、“出格”:不再拘泥于既成的教学框架,更注重教学的效能,且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在本领域内成为骨干教师。

3、“风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历炼中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风格,有自己独到的教学观点,在学科领域内有较高知名度,并能引领同行,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对这三格,边老师不是泛泛而谈,每一格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她都给出具体的衡量标准:比如教学设计能做到什么程度,上什么级别的公开课,论文获奖或发表情况等等。入格和出格需要花多长时间也有个估计。听了讲座之后,我的感触是:要达到风格这个格子需要

悟性和天分。但要入格和出格,是每一个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一次次经历累积的力量,是推动多米诺骨牌成功效应的必要条件。这种积累,不是我们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设备管理工作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进行除了专业之外的广泛的阅读,天文地理、国学、音乐艺术、政治??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具备良好的教学智慧、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而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则是我们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这次参加国培,我接触到这么多的专家和同行,在一次次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受到不小的冲击,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开始更深入地思考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多上公开课,多参加集中培训,可以促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如果说边楚女老师是江南柔韧的柳条,那么李冬梅老师就是北方朴实的柏杨。李老师在29号给我们带来了她30多年教师生涯所积累和形成的9个鲜明的教学观点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李老师不愧是一线的特级教师,她所作的专题充分地体现了朴实无华,但实实在在的特点。她非常了解我们的困惑,就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教学问题如学生不做作业怎么办?管理问题如信息技术老师在学校杂务多怎么处理?都提供了可行性解决方案。李老师非常重视教学评价,从课堂教学开始,首先让学生明确任务的评价标准,然后是教师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在这个过程中,任务设计的开放性、作业批改的及时、反馈交流中教师睿智的点评,整个过程渗透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这样的评价,强调的是发现并解决“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挑战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信息意识,锤炼的是学生的信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性的问题中又遭遇信息道德问题??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她在批改学生作业上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每天她都要花至少3个小时的时间来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给学生反馈。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地实现过程性评价,并且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11月2日,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闫寒冰老师。我在做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时就接触到闫寒冰老师的书了,她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先驱,很多观点对我影响至深。她的那本《现代信息技术量规工具》一直到现在还是我的床头书,给我的实际的课堂教学量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次闫老师带来的专题是《参与式培训》,我大概记了一下她上课的流程:

活动1:头脑风暴,要求各小组讨论后写出“理想中的参与式培训”的特点。教师总结归纳

活动2:写出学习者喜欢的课程大纲(讲授)

第一步:浏览“中小学教科研成功阶梯”,看看修改后有什么变化?小组阅读后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第二步:阅读材料,然后进行练习:

将列出来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名称进行修改。例如:ppt应用改为:ppt与课程深入整合,ppt制作教学课件,讨论案例

练习:理解不同学习理论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学员阅读材料,分析案例中使用了哪些教学原则)教师提问,学员补充

练习:设计一个ppt培训课程,培训本校教师(学员讨论,使用建构主义教学原则设计课程)教师提问,学员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

从这个课堂简录来看,参与式培训真正实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听闫老师的课,小组内的老师不象听一般的专家报告那样,容易开小差,而是全神灌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我们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讨论交流,思考问题,设计培训方案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这个参与式的培训,真正了解到一堂课改的课该怎么上。闫老师的课给我的启发是最大的,因为每次参加培

9.国培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作业 篇九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一直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其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也就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我们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课文描写的是美丽的颐和园,这对于江西农村的孩子来说,从未见过、去过那里,很难想象文章所描述的情景,这里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一同到“北京颐和园” 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广阔时空,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地方,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象。

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觉和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较好地表现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如《语言的魅力》一课,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制作两组课件进行对比,一组是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另一组则是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出现了一片漆黑的画面,这样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课文中“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 的意思,更进一步体会到“春天来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对信息重组和变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还能促进学生建立新旧信息间的内部联结,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得与保持。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课堂成为动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

《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中,学完诗文后,可由学生从网上自选一首怀乡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学,为学生学习古诗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中师生交流的工具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观看者,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环境。而通过网络这种形式的沟通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零距离交流,可以使教师掌握到第一手的最真实的学生心理活动的状况,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改变这一切的有效手段就是实现时时沟通,网络为实现时时沟通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指导,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学习《鸟岛》一课时,我希望可以建立“青海湖鸟岛”、“鸟岛”两个主题学习网站,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满怀热情地展开学习。“青海湖鸟岛” 主题网站是一个关于青海湖鸟岛的知识平台,学生通过这一情境,可以了解到鸟岛的各个方面知识,还可以通过留言板交流网站上没有的知识。“鸟岛”主题网站是一个课文内容的学习的平台,这个网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通过这里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留言板交流信息。基于这两个网站,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就能够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的整合方面有以下几点: 1.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求,洋溢着现实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相关,而且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能弥补此中不足。在教学中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就小学语文而言,由于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固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3.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①、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很浓,很认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②、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③、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的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老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去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0.走进“国培” 满载而归 篇十

【关键词】国培 导课 任务驱动 课堂常规

2010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内蒙古自治区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历时两个月的网上培训,从主题研修、写培训日志到提交作业、讨论交流,我认真听老师讲座,与学科同仁在论坛上交流学习,真是获益匪浅。正如专家张京善“专题讲座”里提到的“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 , 得益于老师课前大量的准备、组织工作,‘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尤其是信息这一学科,有效的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凭着我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与热情,我的信息课堂不断在进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精心备过的课,历历在目,做研究也许我不够专业,但谈起信息技术具体教学设计,我愿与大家共勉。

精彩的导课——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一

导课是老师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感受电脑魅力的重要手段。信息这一学科惯用激趣导入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境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力求简洁、新颖、激趣、实用,一般是游戏导入、故事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做下铺垫,时间不宜过长。几年的课堂实践,自己设计的导课历历在目,有的神秘、引人入胜、有的激趣、做下铺垫。

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图形的选定和移动》一课,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画图”中“选定”工具,我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喜羊羊,用FALSH做了喜羊羊与朋友野餐的小课件,并适时提问:“喜羊羊非常的善良、可爱,而且还很好客呢。这一天,喜羊羊把它的朋友们请到了家中来做野餐,它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来招待朋友。可是好朋友们却谁都不肯吃,喜羊羊想知道为什么?同学们快帮喜羊羊找找问题出在哪儿了?原来是喜羊羊将朋友各自喜好的食物搞错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动手帮助喜羊羊重新分配一下食物吧?”再引出“选定工具”“移动工具”学生很乐意为小动物重新分配食物,学的很快,任务完成很顺利,从导课到新课一气呵成,学生兴趣高涨。

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二

教学中的比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极强的表现欲,而开展比赛活动恰好能把学生的表现欲转化成学习热情。

譬如,四年级学生在初认识键盘时,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键盘感兴趣,且又能提高学生的输入水平呢?除了利用形象直观的动画课件让他们一键盘交上朋友,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进行打字练习时总在比较谁打得快,我就抓住这一信息,在全班开展打字比赛。我印制了一些表格,上面有时间、速度、准确率的指标,每人一张,利用“快打一族”软件,全班同时开始,打完后记录自己的成绩,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扬,鼓励成绩差一点的学生迎头赶上。比赛前期的练习,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希望在比赛时能获胜。这样的比赛只需5分钟左右,我争取每节课课前三分钟组织一次,学生不仅认识了键盘而且提高了输入速度和准确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更有力的鞭策。

简捷实用的课件——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三

多媒体教学已走入各学科的课堂,我们信息教师更要做到率先引领、示范创新,在信息课上使用图片、视频、动画演示来辅助教学,可以原创或从网上下载再修改,简捷实用。现将自己的几个作品和“拿来”用的不错的介绍给大家;

如:四年级《图形的选定与移动》,让学生在画图软件中学习选定与移动工具,我用FLASH课件,利用给小动物们分配食物、给窗户贴窗花、布置喜羊羊的家,让学生练习选定、移动、改变大小等操作,孩子们带着任务练的兴趣盎然,看着他们布置一新的家、贴上的美丽窗花,感觉这个课件素材太适合他们了。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四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让学生自己去玩,玩游戏、上网,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根本找不到目标;或者教师整一节课,按照课本“照本宣读”,引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某些操作练习,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更是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11.教师信息技术国培心得体会 篇十一

赵川镇初级中学---明水学

我于2014年秋季参加了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习,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自己也积极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现将本次培训的心得总结一下。

一、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而这种变革重要的不在于形式和手段,而在于教育过程中行为和思想的转变。他要求教师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一种应用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给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

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一只张着嘴的鸭子,任你往你面填东西,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老师只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学生可

以在网络宽广的天地中自主探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总之,通过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使我看到了差距,也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篇二:信息技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精河县托托乡中学---崔军

本次参加“国培计划”的网络培训学习,觉得受益匪浅,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是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是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发生变革,而这种变革重要的不在于形式和手段,而在于教育过程中行为和思想的转变。现代教育课程学习就是引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要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得到发展。

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教师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过去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

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学生可以在网络宽广的天地中自主探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的教学质量。篇三:信息技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宁县第四中学-------张国成我参加了甘肃省201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习,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自己也积极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现将本次培训的心得总结一下。

一、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而这种变革重要的不在于形式和手段,而在于教育过程中行为和思想的转变。他要求教师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一种应用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给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

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一只张着嘴的鸭子,任你往你面填东西,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老师只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学生可

以在网络宽广的天地中自主探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总之,通过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使我看到了差距,也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篇四:信息技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我于2015年参加了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习,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学习,平时自己也积极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现将本次培训的心得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了观念。

通过此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

其次,我们要运用技术,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习了“word2010运用”、“excel2010运用”、“ppt2010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了提高自我,我会在以后教学过程当中很好的利用这些学习软件及资源。

总之,通过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我受益匪浅。我看到了差距,也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师,才能胜任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篇五:信息技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国培总结

白果小学 刘红桂

这次国培我参加了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虽然历时不长,但真的是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此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得就像一次专为信息技术教师准备的满汉全席,我每天都贪婪地、如饥似渴地吸纳着里面的营养,不想漏过每一道美味。它们给我带来的感受、反思、收获和触动,用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可以说是一次洗脑,让我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的认知和了解。一场场精彩纷呈、深入浅出的讲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高度,如拨云见日般让我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专家给我们做的视频讲座,真正地贴近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具体到每一节课的设计,使我大开眼界。在此之前几乎从没有看过一堂信息技术的课堂实录,这课具体应该怎么上,完全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次的培训给了我极具体的指导。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认识,可谓是一场及时雨。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一个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让学生接触网络,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此次培训被称做洗脑,并不夸张。

在学习的同时,我在不断地对比,查找不足,并且寻找对于我们来说可行的方案。总之,在本次国培计划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这次培训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丰富了教育教学技能,明确了今后成长发展的方向。几个月的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

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是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是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发生变革,而这种变革重要的不在于形式和手段,而在于教育过程中行为和思想的转变。现代教育课程学习就是引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要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得到发展。

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教师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过去单

一、被

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学生可以在网络宽广的天地中自主探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的教学质量。

12.信息技术国培总结 篇十二

在平常的中学美术教学中,面对学生的表现,美术老师们经常给予的评价是:“你说得很好”、“想得不错”、“画得太好啦”;针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凭主观印象在下课前匆匆判个“优”“良”等级,或打个分数。偶尔指出几个画得好的同学,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顿感失落。一节美术课就这样结束了,学生们兴味索然。

那问题的症结在哪儿?——不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是单调的“一人评价、一次评价、一个标准评价”课堂教学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在论述美术作业评价时指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具体的说: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那么美术课程中该怎样去实施有效的评价,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生自我评价方面

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光是老师作出正确的评价,更要让学生全面的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美,让他们发现自己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对自己的缺点也要正确对待,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完善,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美术涵养得到不断的发展。在课内课外多开展自评、互评和评价小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评价更有说服力。让每个学生能够自主地发挥能动性,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总之,多鼓励,少指责;多赞扬,少批评,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想象创造的成果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以此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创新心理品质。以下是我尝试的几种自我评价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1、自主评价法

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往往爱把自己的情感、认识毫不保留地倾泻于纸上,有时老师们不一定能看懂、理解他们的作品,甚至无法评高低。所以,练习完成后老师们可让学生把作品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提出“三问”:a、“你觉得谁的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b、“你是怎么想才画出来的?”c、“你觉得今天又有了哪些收获?”。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第二个问题是提供给相对“差”的学生,让他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师能够了解他绘画时的心理过程,使作品的客观评价阐发出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第三个问题是引导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和行为反思,大都指向能力与情感,如:认真听讲、积极与他人合作、发言有创意、工具准备齐全等。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可认识自己的价值。这样就减少了我们美术评价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使教学有了一定的指向性。

2、自己打分和小组打分

这种相互给作业打分的评价方法学生也是很感兴趣的。就是学生在完成的作业上首先给自己打分。可以给自己打100分,但要说出打100分的理由。然后,小组内或班级内展开相互打分,都要说出给别人打分的理由。其实,在这里,打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讲一讲、说一说、评一评,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优点及不足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推销员”与“订货单”

作为美术教师,常常会碰到评价学生的手工类作品,那这类作品如何评价更有效呢?我常常会采用举办一个“展销会”的方式,效果还不错。就是在“展销会”上,请每个同学或小组代表讲述自己作品的优点(自评),并“推销”自己的作品(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意识);然后,老师发给每人一张“订货单”,请同学们参观、订货。得到“订货单”最多者,就获得了成功。最后,让成功者谈谈自己成功的秘诀,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老师在美术活动表现方面给予的评价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是教师对作业的批改,评价方式显得单

一、无趣。当教师把作业发下去后,看到的是优、良、合格等简单的评价方式,渐渐的学生对你的评价失去了兴趣。美术作业不能像语文、数学一样简单分出对和错,所以说我们的评价不能如此简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富有想象力的思想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做好正确的引导。多鼓励,多表扬,给学生充分的自信,使他们能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别忘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美术作业展示的是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美术作品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应该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各自个性特色的发展。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富有个性的学生。下面来介绍几种课堂活动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1、分层评价法 新课程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需求、爱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轨迹,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个体性。所以教师们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依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正确判断其发展潜力和方向,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分层评价,效果会较好:对优等生的见解独到,运用“标新式”评价,表扬他“有新意”;对中等生的一般见解,运用“肯定式”评价,鼓励他“解答正确”;对学困生的见解有误,运用“移情式”评价,以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多用大拇指,少用小拇指,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

2、语言评价法

在学生课堂绘画制作时,应采取“先肯定后指正”的评价方法,此法从中学生心理学出发,使学生乐意接受。“你的人物造型画得真不错,没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但如果给他加些笑容,将会吸引更多的观众。”“你画的这个同桌真让人喜欢,如果在他身边再添些其它的小伙伴,他会很开心的,你有很多朋友吗?”“啊呀,你的手真巧,这个吹塑纸版画小公鸡是你做的吗?你真棒,想想看,要是给大公鸡穿上花衣裳,它一定会很感谢你的。”“通过你的画面,同学们都知道你动了许多脑筋,你如果能把画处理得干净一些,你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让鼓励点亮学生的自信,让点拨启迪智慧,使师者真正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

三、学生美术作业评价

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不同层面的。美术作业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发现绘画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然后得以改正。我们的评价不是对学生的画作出简单的评判和鉴定,这不是美术老师的职责,到象是美术评论家了。我们的评价首先应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要让学生有自信,充分利用好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挖掘出每一位学生对画画的潜力。对于学生有独创性、有创意思维的作业要给以及时表扬和肯定。作为一为美术老师,首先,不要以专业的目光来要求学生,以画的像不像和技法作为单一的评价,如果是这样的要求,那么我想学生肯定无法使您满意,最后学生仅有的自信和天真就会被你磨灭了,原本小朋友都是比较喜欢画画的,使他们失去对画画的兴趣。其次,对学生的作业不能做出简单的评价,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品为什么得到这样的评价,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怎样在今后的作业中改善。使学生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那么我们的教学评价也有了意义。再次,也不能一味的表示肯定,一味的鼓励。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课程改革纲要标举“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一价值目标,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就应当选择相宜、多样的评价方法。不妨可以试试下面的这些方法:

1、实物评价法

当一种评价方式实行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往往会失去刚开始的热情,使评价失去吸引力。所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及时更换评价方式,以适应中学生好奇、喜欢新事物的心理,再次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时“优”“良”等级制符号用多了,学生对此会麻木。于是,在作业的评价上可换用实物来展示评价。可以用印章和一些剪、画出来的小东西来表示,如:印朵小红花表示你的画真美,粘个大拇指表示你真棒,画面飘拂的小红旗表示你要加油。夸张、有趣的实物,不仅学生看着喜爱,而且还体现了美术课的特点。有时还可贴学生中流行的一些小饰物。这样一来,学生相互攀比着比以往学得更有兴趣,画得更认真了。

2、符号评价法

曾经在学生中征求意见:“你们愿意老师用什么方法来批改美术作业?”,讨论后达成协议:采用特定的符号进行暗示(如:○代表颜色,☆代表构图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画面的背面画上色彩或构图符号,标明满意、较满意、不够满意等,一次评价不满意还可取回再修改再评价。这种动态式的作业批改方法,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做作业的热情高涨,经常有学生找老师对作业进行多次批改。

3、评语评价法

如果说符号是评价的一种手段,那么评语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期末综合评定学生作业时,老师们可采取评语与学生学习感受有机结合的方法:老师的评语则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一种肯定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感受是对个人阶段性学习的回顾与希望,也是对老师教学的一种要求和检验。

4、无级评价法

“无级评价法”的基本要点如下:

第一,取消用分数或等第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代之以“达到”、“稍欠”、“须努力”等暗示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能从作业的各个要求的判断中得到启发,明确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既要引导学生横向比较,又要引导学生纵向比较,即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启发学生回顾过去,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第二,以已之长补已之短。“无级评价法”的做法之二就是让学生的特长也能在评价中有一席之地,既然是“无级”的,就可打破年级、绘画、设计、手工等类别的限制,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冒尖”,而在另一方面则允许表现平平。

第三,为学生提供多次机会,只要学生自己愿意,可以反复申请进行评价,直到学生自己觉得满意为止。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既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多习惯,又能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

上一篇:给闺蜜的空间留言短句祝福阅读欣赏下一篇:幼儿园防恐防暴安全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