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赏析解读(共14篇)
1.将进酒赏析解读 篇一
《将进酒》中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
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而人一下就会变老,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未免太过悲伤,然而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接下来,便是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来突出隐喻,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时候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李白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诗人几乎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现实并不如意,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情愿醉生梦死长醉不醒。
“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以下诗情再入狂放,李白将进酒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2.《将进酒》教案 篇二
【关键词】《将进酒》;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知识与技能:
1.因声求气,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2.吟咏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
过程与方法:诵—探—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诗境,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重点:吟咏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
难点:李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课型:赏析课。
教法:讲展练。
引子:昨天我告别滔滔的泾水,带着茯茶淡淡的清香,心怀着敬仰来到陈仓,和宝鸡学子把酒言欢;今天我站在神圣的讲堂,感受炎帝故里的热情,一道道美食色香诱人,为西府人民带来安康;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把西凤的酒香洒满神州,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漫长,各位朋友欢聚一堂,各位朋友欢聚一堂!
一、导语
“酒入豪肠,七分酿作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写的是谁呢?对,这位伟大的古人就是中国诗歌界的巨擘——李白。“一壶温酒好过冬”我们今天就温一壶热酒,喝他个一醉方休,细细来品味李白的《将进酒》
二、诗言志,学达标,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将进酒》的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2.吟咏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3.融入诗境,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诵(感知李白)
1.生齐读:老师诵读指导:阅读古诗要因声求气,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要以诗人的感情为标准。古诗要读的舒缓一些。李白的诗是激动人心的,所以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感情的起伏变化,哪些地方高亢,哪些地方低沉,哪些地方快,哪些地方慢,哪些应该重音,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节奏,例如,师范读几句,(五花马句)这样 节奏感就出来了,(师边范读边打节奏)2.学生诵读,其他同学配合整齐划一,来一个简单的伴奏。同学们可以给大屏幕上的红颜色的字一个节拍。(用手中的笔打击桌面即可)【击打乐】
四、探(认知李白)
“好酒要慢慢品,好诗要细细吟”方能悟其精髓,自主预习要求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各用一个字概括出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现在同学们先对桌交流切磋一下,然后再确定答案,一会我们交流。
【学生活动】最能准确精当概括出诗人情感脉络的应该是 悲—欢—愤—狂。
各小组自选感情小组,依次编为悲组—欢组—愤组—狂组。各组组长到讲台来领取本组的情感小巴掌。(在其他组展示时,本组有补充时可用情感小巴掌)
五、出示幻灯片
探:(认知李白)援引课内外相关诗句,分析解读李白情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悲—欢—愤—狂)
教师补充:(1)各组依据各组研读的情感特点,可引用李白的诗句,也可引用其他的古诗词,来印证李白在诗中的情感。(2)先对桌学,再由组长组织大家集体讨论,达成共识,推荐中心发言人,一会全班交流。(3)一会儿推荐一位同学来引导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毛遂自荐,有想法的同学可以稍作准备。
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
六、学生展示
推荐一位或毛遂自荐一位同学来主持【略】
七、小结
诗人的情感由悲到欢到愤到狂(黑板上画图)极悲愤而狂放,语极豪纵而沉着,这一切缘于一个“愁”字【板书愁粗笔】,而酒里情感的载体,诗人用酒来宣泄自己的愤懑,把愁表现的酣畅淋漓,豪情万丈。我们不必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误以为是李白的沉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板书对联)亮出来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
八、再诵(吟咏诗韵)
各组代表上台来一个吟咏比赛,再次强烈表达李白的情感。师:我提议同学们全体起立,齐声吟咏《将进酒》,再次感受诗仙的才气,酒仙的豁达,与李白共谋一醉!师提议、我们共同举起酒杯,为李白的豪气干杯!为我们自己干杯!!为唐诗干杯!!!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一饮而尽!!!!(全体站立着)
九、当堂检测(评价李白)
师:《将进酒》的学习和个性化的解读让我们全面认识了李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李白。
展示幻灯片: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50-100字的短文。(可引用诗句,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生写五分钟后展示:月亮与李白、酒与李白、豪放、自信、乐观、蔑视权贵的李白
参考:《我心中的李白》
我心中的李白,是一个“酒”李白,他不但享有“诗仙”的称号,也赋有“酒仙”的别称,杜甫曾称他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也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吟三百杯”。在李白的世界里,酒带给他很多的灵感,喝了酒后微醉的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价的财富,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等经典名句,在我看来他的酒里有他豪迈不羁的诗情,他的诗里也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酒气。
我心中的李白,宛如夜空中高悬的明月,既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空柔;既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心,亦有“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的浩然。他是狂放不羁的诗仙,也是如明月般高洁的青莲居士。
十、结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真切的领悟到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都会遇到挫折、坎坷,我们一定要像李白一样乐观、自信,活出自我,一定要像李白一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此处生大声齐读)。
3.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 篇三
本诗以颇有气势的排比句开始。上句写大河的来势不可阻挡,去势不可回转。一来一回,有强烈的反复咏叹的味道。下句悲叹人生短促,但诗人在写法上别出心裁,用一句“高堂明镜悲白发”勾勒出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从而感叹时光易逝。另外,诗人将从年少到年老的人生过程比喻成“朝”“暮”之间的事,以此感叹人生的短暂。上句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夸张,而下句则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夸张。纵观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又有反衬。具体而言,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匆匆易逝,此为比意;以黄河的永恒奔腾衬托人生命的脆弱,此为反衬。从写作笔法上看,这个开篇虽悲壮,却具有震慑心魄的艺术力量。
但下面两句却一转悲凉的情调,变得欢快起来:从“人生得意”到“杯莫停”,诗人的情绪渐渐高昂起来,诗情逐渐变得豪放洒脱。诗人认为应该尽情欢乐,生命才没有遗憾。而行乐必须有酒。该句的“金樽”、“对月”虽没有直接写酒,却将饮酒诗意化。虽然没有写如何痛饮,但“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双重否定词,却使诗意更浓。从“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句,读者可以看出,诗人似乎主张及时行乐,但这并不代表诗人主张沉沦,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诗透出了诗人乐观、自信的品格。接下来,诗人描写了一场盛大的宴席。大家都整头地“烹羊宰牛”,非要喝个“三百杯”才罢休。而下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一组短句,让人如闻诗人劝酒高声的同时,也使诗歌的节奏起了变化,生动别致。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描写了酒逢知己之时,诗人要对友人高歌的情形。之后的八句就是诗人的歌中内容。在诗人看来,“钟鼓馔玉何足贵”,他还想“但愿长醉不复醒”。到此,诗人开始酒后吐真言,情绪也从豪放转到激愤。下面两句好像诗人在进行自我安慰,其实是通过说古人“寂寞”来说自身的“寂寞”。所以,他宁愿长醉不醒。接下来,诗人将“陈王”曹植作为“留其名”的“饮者”代表。虽然曹植的例子看似和政治无关,但其实包含着诗人内心因政治上受挫而产生的沉重忧愤。
刚刚袒露完心情,诗人又开始说酒,并且越来越狂妄,不仅要慷慨地散尽“千金”,甚至还要用“五花马”、“千金裘”来换美酒,且“呼儿”的语气十分之大。这里,诗人“不可一世”的情态,不仅表现出了他的“醉意”,也让读者看到了他真率的个性及与友人深厚的友情。之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在意犹未尽的诗情中又凸现诗人情感的奔流激荡。
4.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四
显示全部
译文及注释二
佚名
译文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注释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
槽酒:酿酒的器皿。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龙笛:长笛。
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酩酊:大醉。
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参考资料:
1、林庚 .林庚诗文集 第7卷 .北京市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xx年 :452页 .
5.将进酒赏析解读 篇五
2.C
3.C
4.C
5.AB
6.B
7.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诗句中,可以揣摩出,这是诗人被赐金放还、出长安之后所作的一首诗。因为这些句子表现出对权贵的透彻了解和由此产生的蔑视和鄙弃,对权贵们嫉贤妒能、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和不满。而这只能在碰壁于朝廷之后。
8.您难道没有看见吗?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9.这一句有比兴的作用,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10.上下句都是这一句的原因和背景。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易逝、渺小脆弱,何必让它浸透在悲观伤感之中?如此旷世奇才,皇天终将不负,区区千金,不足挂怀,正好尽兴开怀。
11.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辞。李白秉拿云之志,抱旷世奇才,常自比于谢安诸葛,希望辅佐君王,成就不世之业,却因君王昏庸、权奸当道、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理想彻底破灭。他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只好逃入酒乡,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12.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他颇有功名事业心,一生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于
6.《将进酒》的教学设计 篇六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中也有对他的精彩描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这个人就是李白。
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将进酒》。
2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让学生5分钟朗诵全文,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3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一是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二是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三是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三个层次: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诗人由此联想人生,以“朝如青丝暮成雪”描绘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至此,悲意更浓了。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因而立即转悲为欢。
“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想到这,他顿生豪情,高呼“烹羊宰牛且为乐”劝慰朋友们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7.《将进酒》 篇七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李白诗中的真正情感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设想】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些都是学生所喜爱的,对此会有一些潜在的感知,教学中应充分激发,使学生有兴趣有欲望有学习积极性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性的研讨,更进一步的理解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的风格。提升学生对诗歌诗人的理解、热爱和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四、通读全诗,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曲线图。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
2.结合第3和第4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
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4.赏析“悲”字的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愁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赏析诗人筵席描写。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到尔汝”。
2.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赏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结尾艺术。
A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B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C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三、总结:
8.将进酒教案 篇八
李白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2.李白的生平、经历 :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二、预习检查
1、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一)、大家先听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注意一些生字生词的读音。
听录音朗读(1)正音正字
朝(zhāo)樽(zūn)还(huán)岑(cãn)烹(pēng)馔(zhuàn)恣欢谑(zì)(xuâ)径(jìng)裘(qiú)(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豪放(千、百、万„„等数词的运用)(学生讨论)
(二)、读
1.全班齐读(注意抑扬顿挫)
2.学生评点示范朗诵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必要时教师范读)
3.学生找出诗中表是诗人情绪的字、词
(三)、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
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三)整体理解诗中作者情感的流向: 悲 乐 愤 狂
但所有的情感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酒而狂放失态,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学生齐读全诗,体味作者的这种情感流程。
(五)教师指导朗诵,学生当堂背诵。
四、课堂小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五、板书设计:
将进酒(情、愿)
李白
时光易逝 人生如梦 蔑视权贵 反客为主
悲 乐 愤 狂
人生易老 及时行乐 自比陈王 酒酣意浓
愁(情感的落脚点)
六、作业布置: 分类作业
A类: JC,背诵本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B类: 想想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展开
提示:1.政治遭遇;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预习布置 预习《阁夜》。
写作特点:
1、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十言,参差错落。
2、夸张的修辞
9.浅析《将进酒》中李白的人格魅力 篇九
一、志士的无奈与乐观情怀
诗一开篇,李白就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感慨时间的流逝之快,“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苦短,“朝如青丝暮成雪”。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那种巨人式的感伤。志士是惜阴的,最怕年华虚度。李白于天宝三年出离长安,如今已经八年消磨在漫游中。这无从改变、无可奈何的现实使诗人唱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无法改变客观形势,朋友聚首,总算人生一大畅意之事,就应该痛饮极欢。至于那个惹人愁烦的未来呢?且将它抛在一边,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天既生材,必然会派个用场,不必为它烦扰不安了。这反映出李白的极度自信、豁达。诗人用象征的诗句写出了一个大写的“我”。天生我于世间,必是有用之材,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狂放不羁的个性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等级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并且几种性格在诗人的身上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尤其是他的狂傲让后人不能忘记。
李白的狂放集中表现在他政治失意后的悲愤表达上。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庸俗的社会关系让他感到窒息,便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与朋友欢饮,即使是千金散尽了,也在所不惜;到朋友家做客,可以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还能反客为主,“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狂放……趋使金钱而不被金钱所奴役,又一次反映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思想性格。在无可奈何中有开朗乐观,在前程渺茫中有坚定自信,又似拨云见月,将愁绪一扫而空。
三、傲岸不屈、鄙视权贵的精神
李白的人格中,最具魅力的是他傲岸不屈、鄙视权贵的精神。他是怀着“济苍生”的热血踏上长安之途的,可现实是唐玄宗只让他做了一个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加上宦官外戚的专权,理想离现实是越来越远。可他铮铮傲骨不肯向权贵低头,桀骜不驯,最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黑暗的现实,使得本来就“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的诗人对权贵王侯更是嗤之以鼻。于是他在《将近酒》中写下:“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人为什么不醒来?对浑浊的社会、达官显宦这些人的作为表示不满,对统治者、权贵的极端的鄙弃态度。从这句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充斥在胸中如波涛滚滚般的怒气,他是在用这种态度对当时社会、权贵表示反对。他的59首古风,有不少也是借古讽今斥责豪门贵族之作。在儒家忠君孝亲思想统治之下的唐朝,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但愿长醉不复醒”反映出李白所特有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只好以酒为解脱。
四、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感
诗人本来就怀着远大的理想,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朱亥、侯赢、谢安等人自许,相信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凭个人的才气和智慧,济世安民。他希望平步青云,一举跃为卿相,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志向,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两句讲了长醉的原因,表现出对贤愚不辨的现实的愤懑之情,说他愿意长醉但并未长醉。对权贵蔑视,对圣贤既有蔑视也有同情,圣贤也是并不被人重视的,然后摆出一个摆脱苦闷的方法,现实社会行不通,那就“长醉不复醒”。这是借饮酒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陈王昔时宴平乐”,李白本是有极大从政热情的,诗中这样说显然是备受压抑而迸发出来的愤激语,它反映了诗人胸中长期积郁的苦闷,在似乎是颓唐的语句中包裹着热与愤。热是由于对实现抱负始终不渝地追求,愤是由于终究没有得到一展怀抱的机会。正是这样,诗人的情绪在这里由狂放转为愤激。上段诗人先提到古来圣贤,这—段又在无数留名饮者当中举出了壮志难酬的曹植为例,一方面写诗人旷达乐观的情志,另—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不平之气。
说“万古愁”是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古今志士怀才不遇的愁烦,都要用酒销掉。经过愤激的浪峰,诗人的狂放也达于顶点,裘马换酒的豪举把狂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狂放纵酒是为销愁,狂放的程度恰恰表现了愁苦的深度。他那旷达乐观和狂放不羁的性格跃然纸上。与“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思想吻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充满信心又超脱世俗的诗人形象。
全诗结束在一个“愁”字上。愁字中凝聚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惊惧,对人生坎坷的慨叹,对有志难酬的郁闷,对世俗、丑恶现实的憎恶。这一切都一股脑地倾泻在知己面前,感情悲愤而又豪放,并有丰富深厚的社会内容。
五、重义轻财的交友之道
李白游历的半生中,也结交了无数的侠骨志士,他重义轻财。曾说“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他都不会委屈自己、委屈朋友。所以,他舍得用“五花马,千金裘”去“呼儿将出换美酒”。在《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一诗中,李白自注到:“时于落星石上,以紫绮裘换酒为欢。”可见李白慷慨解囊,不惜典当自己的贵重物品以换酒请朋友痛饮的事是经常的。
实际上,酒已和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何时,无论何事,只要有酒,李白就是那个最能保持自我的人。“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的评价切中肯綮。
总之,从李白的《将进酒》中,我们认识了李白的人格,认识了其“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乐观精神,“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放不羁精神,“但愿长醉不复醒”的傲岸不屈精神。李白的自信乐观,是他生活的底气;狂放不羁,是他生活的风度;傲岸不屈,是他生活的气概,这些特质共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美的李白。
10.将进酒教案 篇十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及潜在的郁怒情绪。
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整体 内弄,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教学难点: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仙是哪位大诗人,酒中仙又是谁的自称?李白一生诗酒相随,“李白一斗诗百篇”而又“举杯销愁愁更愁”。大济苍生而又处处碰壁的李白有悲叹,有忧愁,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的悲愁不是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不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也不是贺铸“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的愁,李白的忧愁中有达观,李白的忧愁中有豪放,《将进酒》就是酒助诗兴,笔酣墨饱的豪放之作。
(二)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诵,同时,展示于本诗相关的画面,如李白狂歌图、黄河奔流图等。
(三)学生准备后,指明朗读诗歌
1、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1 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⑤练习背诵。
(四)师生研讨,完成教学目标 师:《将进酒》中的“将”是什么意思,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师:虽然是劝酒诗,诗人一落笔却先写了一个什么阔大的场面,诗人在描写时视角是什么样的?山巅俯瞰诗人联想到什么? 师:整日穷愁并非李白本性更何况白发如丝悲无益,所以诗人的情感陡然变化,哪个词表明诗人从悲叹中跳出来,这个“欢”字控制到哪句? 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师:待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酣畅淋漓地向友人一吐为快,李白狂歌的12句话根据感情的不同可以怎样分为两个层次 师:第一层次中直接表明诗人态度的词有哪些?(“不足贵”和“不复醒”)“钟鼓馔玉”指什么,“钟鼓馔玉”真的不足贵吗,诗人说富贵不足贵是出于什么,诗人为什么愿长醉不醒?请大家联系背景思考这个问题。师:所以这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激愤)师:诗人的激愤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古来圣贤,古来圣贤皆寂寞,岂止寂寞,为人民苦难疾呼甚而抛洒热血的经天维地之才大有人在,请学生追念历史长河中可亲可敬的他们,请举出你崇敬的抑郁不得志的古来圣贤。师:古来圣贤不计其数,何以偏举陈王? 师: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什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尽显诗人怎样的气魄? 师: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激愤,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五)体会艺术特色: 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六)拓展迁移: 诗圣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七)再次指名朗诵全诗
四、作业 完成《教与学》。板书设计: 悲伤 欢 乐 酒 → 愁 → 愤激 狂放
11.《将进酒》教案 篇十一
主备人劳燕翔 审核人李碧玲 包科领导 郑文斌 日期 2009-5-21
《将进酒》教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了解作者在诗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背诵全诗。【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诗文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好处。
2、了解作者在诗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二、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读qiāng,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学习过程】
一、在这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明确:(1)开头四句写悲,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境界阔大,慷慨生悲——“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人生”以下六句写欢,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何况又是生逢知己,酒逢对手,因而转悲为乐。(3)“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举杯浇愁”借此倾诉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气,以曹植自况,更加深了诗人的愤激。(4)“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酒至酣处,反客为主,豪放之态,狂放之极。
二、依你看,此诗中的警策句(关键句,主旨句)是哪两句?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是酒后吐真言,“天生我材”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上句是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和摒弃,下句是不醉不休,长醉不醒,是对此种现实极度愤慨的排遣。同时照应题目,点出这是劝别人和劝自己买醉的真正原因。
三、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 为例?
明确:同为有才人,同为“酒中仙”,同是有志不得伸。满纸不平之气,借曹植自况。
四、如何理解篇末的“万古愁”一词? 明确: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足以当之。这种夸张,也不是故意张大其辞,可以使人信服。
五、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至少列举三句)明确:(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以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本来壮阔的写得更壮阔,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运用比喻、夸张,悲叹人生短暂,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加短暂,突出青春难再,人生短暂的感慨。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既是他人生价值的铿锵宣言,同时也是他抑郁情绪的快意释放。
六、小结:学习了《将进酒》,希望同学们能像李白那样虽遭遇不幸仍能保持乐观旷达,同时也祝愿同学们人人都能“天生我材必有用”。【当堂检测】 背诵全文。
【课外延伸】
李白的诗酒文化
说起诗与酒,当推崇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灿烂的诗篇中,无处不飘香着他的诗酒文化。“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对诗酒如此的沉迷,当真是到了“成仙”的程度。
李白的诗与酒,最脍炙人口的当属他的《将进酒》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种高歌的引吭,如隔世的洪钟,至今不绝如缕。
李白的诗酒文化,是他人生体验的最好记录。他一生用酒当墨,用心作笔,写下了许多令人心惊和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字,在诗坛上成为一件又一件亮丽的瑰宝。李白一生关心国事,但为国立功的理想和不满黑暗现实的秉性,又构成了他特有的“诗酒”人生。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他年轻时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这个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人生导向,使他在此后的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成了李白诗酒文化的主旋律。“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但一杯辣酒、一怀愁绪,始终掩饰不了他对政治赤诚的追求。如他在《悲歌行》里,和主人边喝边唱“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悲来乎”中提到了“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自比飞将李广和屈原的惆怅,使他曾经在“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里,转成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低吟与呐喊。在这样的情怀里,他的万古之愁如浓云薄雾挥之不去,召之即来。因为有追求,所以有困顿。但大志未酬、时世黑暗的现实,使他终于喊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2.将进酒赏析解读 篇十二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 《将进酒》 英译本
【Abstract】The three metafunctions, as one of the main branches of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have provide a theory framework for discourse analysis. Being a style which expresses poets emotions and aspirations, poetry is famous for its implicit and concise language. According to data, less researches are about po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hesion system. Thus,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Libais “Qiangjinjiu” and its trans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hesion system in purpose to check if this theory is available in translations.
【Key words】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Qiangjingjiu”; translations
一、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用语言来探讨事件或促使事件的发生,因此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语言的功能。因此,也常为人们用于文本的分析。对于李白《将进酒》及其译本,有一些相关研究:郑(2012)运用功能语篇中经验功能的分析方法对诗歌的三个译本做了对比分析。余(2013)通过对《将进酒》及其英译文的及物性系统描述,来展现两种不同语篇的特点。但是,根据知网文献,几乎没有学者从语篇衔接的角度探讨《将进酒》及译本。故本文拟以此理论来分析。
二、语篇衔接概述
三大纯理功能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思想之一。概念纯理功能属于其中之一。而本文的理论框架,语篇衔接,就是概念纯理功能的一个子系统。它作为组织信息的一种方式,包括衔接和连贯。前者指通过语法或语义方式达到上下文连贯;后者指句子之间意义上的连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衔接。
衔接手段有五种:替代(广义上的省略)、省略、照应(使用代词达到衔接)、词汇衔接及连接(把两个或以上的句子,或者段落连接起来)。
三、《将进酒》分析
照应包括外照应和内照应。前者的语义关系存在于语篇之外,后者则相反;内照应又包括回指和下指。回指是上文已提及的语义现象;下指是下文即将提及的语义现象。
原诗第七句中的“我”,虽然读者都知晓是指诗人,但是在上下文中并没有关联语义,应属于外照应。1、2句中的“君”属于下指;其他几个人称代词,如“其”和“尔”等属于回指。
原诗中多用到主语的省略,其中部分为物做主语,如1句中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从上句可知,诗人指的是黄河之水奔入海中。当然,这一句也可以看作是谓语“天上来”和“奔流到海”的并列,那么省略的则是连接词“并且”;此处的省略不仅避免了文本的累赘,而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让人仿佛感受到黄河水奔涌而下的磅礴之气。其他的省略则是人做主语的省略,如第5、7、8和12句中,省掉主语“我们”,将陈述句变为祈使句,强调了诗人痛饮狂欢的决心和豪放不羁的个性;11、12句省去的则是第二人称的“你”,也就是诗人的朋友,这样既避免了语气的生硬,也表达了作者哀而不伤,乐观好强。
原诗中第2句“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朝和暮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连接词形成对比,比喻生命的渺小;同时,“青丝”一词与第1句的“白发”属于同义词(词汇衔接),表达时光飞逝,变化之大。第10句“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用表示往昔的时间连接词来凸显诗人对于陈王的肯定和对自己的自命不凡。
四、译文分析
《将进酒》有很多不同的译本,这里选取Stephen Owen(简称欧译)和Witter Bynner(简称宾译)的译文进行分析。下面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
1.照应。欧译和宾译分别使用了27和16处照应。其中,欧译中,第1、2句中的“there”下指“Yellow river”和“waters”;第4句中的“they”回指“talents”;第8、12句中的“it”和“them”分别回指“...treasure”和“...horse”;其余均指人。相比而言,宾译句子短小紧凑,用到的照应关系少于欧译。
2.省略。欧译中,有16处省略。其中包括两个并列连词“and”省略,其余均与原文相似:为主语的省略(物及人做主语);宾译和原文省略数量相同,省略内容大相径庭;但是宾译大多也采用省略主语的祈使句形式来增强原诗人桀骜的口吻。
3.连接。两个译本中,都用到了大量的连接手法。在欧译中,有表示频率的“never”“always”和“again”;表示时间的“in this life”、“now”、“once long ago”和“evening”;表示因果的“so”;表示并列的“and”。宾译中,有涉及到表示转折的“though”,表示因果的“since”;表示时间的“for all time”;表示并列的“and”。
从这几个角度看,两个译本衔接手段的使用远多于原文,但这并没有使译本中对于李白自信孤傲的描写略逊三分,反而使译文更加完整连贯。
五、结语
通过对《将进酒》及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和分析,可知:语篇衔接手段可以帮助人们构建语义连贯的文本。但是,汉语是注重意合的语言;而英语侧重形和。因此,在翻译过程当中,并不一定是完全意义上的衔接系统对等才能达到翻译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2008.
[2]余瑞瑞.从系统功能的角度看《将进酒》的汉英及物性特征[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110-111.
13.将进酒 篇十三
一、写作背景
天宝十一载(752)“赐金还乡”之后。
二、结构
流光易逝,人生短促→烹羊宰牛,饮酒作乐→长醉不醒→同消忧愁
三、感情基调
悲→欢→激愤→狂放
四、写作特点
1.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十言,参差错落。
2.夸张的修辞
酒与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失意文人关系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酒与中国的文学一开始就有着紧密的联系。《诗经》300篇写酒的就有30篇,屈原虽然没有描写过自己喝酒的事情,但作品中也出现了酒;竹林七贤更是视酒为生命的要素,把酒放到了文人的生命之上去了;到了陶渊明,酒更化成了滔滔急流,诗与酒有了更为直接的联系……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中可以探出端倪来。
??(2)历史归因法。沿着历史的轨迹回溯,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文人学习的大多是儒家典籍,心中装的是“大济苍生”的人生理想,追求个性自由和浪漫的生活,又是许多文人的共同特点,但在社会现实这个厚厚的墙壁面前,他们常常碰壁。而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又为那些失意文人提供了一个躲避的精神港湾,在找寻调和心灵矛盾及求得心理平衡的方法的时候,酒,就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3)纵横对比法。对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的文人及其作品对比分析,寻找共同点。
??参读书目:
??(1)《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陶渊明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4.《将进酒》教学反思 篇十四
刘淑艳
叶圣陶老先生给语文下的定义是“说出来的为语,用笔写出来的为文”,这就是说语文教学不单要重视书面表达,口语表达能力也同样重要。在以往的诗词教学中,多为老师的讲解挖掘,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李白《将进酒》这课,我采用的是读准字音、读懂内容、读出感情的“三读”教学法。我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为依据来选择教学策略。这堂课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我的课堂充满了朗朗的书声。
以前我没有发现班级有这么多同学喜欢朗读、擅长朗读,这节课不仅让我发现了班级中的许多“小诗人”,而且也极大调动了同学们的朗读积极性。语文课堂就应该书声朗朗。
传统的课堂以“讲课”为主,即出发点是把知识讲出来,落脚点是让学生听懂、听明白,而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的课堂以“教学”为主,即出发点是教学生学起来,落脚点是使学生想学、会学、有效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和谐、互动、探究、创新”为核心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节课,我觉得“和谐、互动”体现的比较到位,但“探究、创新”还较欠缺。让学生有所探究、创新,首先教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在这一领域就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因势利导的点拨学生;其次,学生也应该充分预习,才能有探究的欲望。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以教后记、学后记为切入点,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将进酒赏析解读】推荐阅读:
《将进酒》全诗翻译赏析10-04
李白将进酒诗歌赏析10-28
李白将进酒赏析400字12-07
要点解读06-17
民生解读06-17
经典短文解读07-27
反欺凌解读08-03
解读老妈作文08-22
解读与思考08-24
解读中国精神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