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粉尘防治管理办法(精选12篇)
1.井下粉尘防治管理办法 篇一
粉尘防治管理制度
1、矿防尘工作必须实行计划管理,每月制定详细的防尘工作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1)安装(拆除)防尘管路。
(2)新增水袋和喷雾设施。
(3)规定日期测定粉尘浓度。
2、每个月对防尘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制定下个月的防尘工作计划。
3、有粉尘飞扬的工作地点,要安装喷雾洒水降尘装置和洒水管路。
4、建立防尘领导小组,将矿防尘工作纳入作业规程、工程设计和作业计划中,在布置、检查、总结工作时要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防尘工作。
5、粉尘日常检查工作,由指定负责单位或工作人员进行,并做到不漏检、不损坏防尘装置。
6、矿每月必须对产生粉尘进行不少于—次的检测工作,并制定防尘措施,填写好测尘记录。
2.井下粉尘防治管理办法 篇二
目前我国煤炭开采以井工开采为主,井下采煤空间狭小、工作地点多变,通风效果差;大截深、大功率、大运输量机械化采煤设备的使用日益增多,产尘量加大;采区的延伸、巷道运输距离的加长、转载点的增加,导致采煤、掘进、转载、运输各流程均伴随着大量的粉尘产生。这些都使得煤尘污染和爆炸风险提高[1,2,3]。因此,井下粉尘监测、防治是一急需攻克的难题。
2 井下粉尘监测技术现状
粉尘监测既是掌握现场粉尘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粉尘防治和管理的重要环节。
2.1 测尘仪表
目前广泛使用的测尘仪表主要有三类:粉尘采样器、测尘仪及粉尘浓度传感器。粉尘采样器测尘过程繁琐,不能及时反映作业场所粉尘的污染状况。测尘仪则存在校正工作比较复杂、测量范围较窄、质量重等缺点。且粉尘采样器和测尘仪均不能连续在线监测,测出的粉尘浓度受井下生产、风流等条件的影响,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井下的粉尘污染状况[4]。所以,能够实现连续检测的粉尘浓度传感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基于图像分析监测煤尘装置[5]既可以观察颗粒形貌,也可以分析煤尘颗粒粒度分布等参数。该装置测量结果直观,丰富了测尘仪器的功能,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2.2 测尘方法
国内矿山现在多采用全尘采样,而国外矿山大都采用呼吸性粉尘采样[6]。我国煤矿的煤尘大多具有爆炸性,全尘监测可以有效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而整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更为真实地反映全工时内呼尘浓度和矿工的接尘状况,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粉尘浓度的采区或工作面、不同程度的接尘人员或工种采取相应的管理和监护,减少和预防尘肺病的发生[7]。
3 井下粉尘防治技术现状
井下粉尘的防治主要有四个思路[8,9]:一是减尘,即在采煤之前,通过采取合理的设计参数、工作参数或某些技术措施,来降低煤体产尘的可能性;二是降尘或捕尘,即在开采时,利用特定的防尘技术或设备控制尘源,使粉尘不能进一步扩散,及时地把粉尘沉降或捕捉;三是排尘,即通风排尘;四是隔尘,即利用气幕、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把工人与粉尘尤其是呼吸性粉尘隔离开来。
3.1 采煤机减尘
采煤机减尘是指通过改进其设计参数、工作参数,来减小机器工作时的产尘量。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每线齿数、采煤机的牵引速度、滚筒转速等参数。研究表明设计滚筒参数时要增大截线间距、合理设计滚筒直径、减少叶片头数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尘量[10];而最大切屑厚度、每线齿数、牵引速度对粉尘爆炸率有较大影响[11,12]。另外,要定期更换截齿,因为截齿磨损后,尤其是在磨损后的截齿重量比新截齿重量减少7%后继续截割时,会使生成粉尘的浓度大大增加[13]。
3.2 煤层注水减尘
煤层注水通过润湿煤体内的原生煤尘、有效包裹煤体的每一部分、改变煤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三者共同作用来达到减尘目的[14,15]。但是我国煤层多为低渗透性、高硬度难注水煤层,限制了煤层注水技术的防尘效果。赵振保[16]提出了用脉冲高压水压裂、沟通煤层裂隙,静压水均匀润湿煤层的动、静压交替注水方式,克服了采取静压水直接注水方式效果差的弊端。相信该注水方法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降低煤层湿润边角、提高煤层注水较果,必须进行煤的润湿性能研究,选择最佳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
3.3 湿式打眼和水炮泥减尘
在井下炮采、炮掘面要进行湿式打眼,以湿润、冲洗和排除产生的矿尘。据实测:湿式打眼的降尘率最高可达90%左右[17]。水炮泥是将装水的塑料袋填入炮眼内,爆破时水袋破裂,大量水汽在爆破压力作用下急剧扩散、渗透到煤体中,从而有效地抑制煤尘尤其是呼吸性粉尘的产生,同时也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产生。
3.4 喷雾降尘
湿式喷雾降尘是井下降尘最经济简便的方法,但是由于喷嘴易堵塞、造成大量积水、降尘率低等缺点而不能大量使用。问题在于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18]:尘颗粒的亚微观结构特征、性质及形状;矿井水的成分及性质;喷嘴设计、布置;喷雾压力与雾化粒径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喷雾压力大,降尘效果越好。另外,实验研究表明采用预荷电、磁化水和向水中加入抑尘剂等方法,来改变喷雾水的性质,可以达到改善降尘效果的目的。
3.5 负压吸尘
负压吸尘就是利用压力水经喷嘴射流后形成后腔负压,由于水射流的紊动扩散和粘滞作用,带动周围的空气流动加速,将周围煤尘吸入喷管与喷雾水混合后喷出,形成喷雾-降尘-吸尘-喷雾的防尘循环,达到降尘目的。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采煤机、支架等设备的除尘。
3.6 泡沫除尘
泡沫除尘技术是利用发泡剂等表面活性物质与水按比例混合后,通过发泡器产生泡沫射向尘源。泡沫体积和表面积较大,能够增加与尘粒相互作用的面积,通过拦截、粘附、湿润、沉降等作用将粉尘捕集。泡沫除尘技术的对粉尘尤其呼吸性粉尘有效好的除尘效果,且耗水量少[19]。超微磁化泡沫[20]的试验研究表明,经过磁化可显著提高泡沫降尘效率,且随着泡沫粒径的减小,其对呼吸性煤尘的降尘效率逐渐增大。
3.7 通风排尘
通风排尘就是通过风流的流动将井下悬浮粉尘排出矿井,从而稀释和降低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决定通风除尘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风速、风流方向及粉尘密度、湿润程度等。风速过低,不易排出粗粒粉尘;风速过高,又使落尘重新吹起,引起二次飞扬。《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最高容许风速为4m/s。
3.8 气幕隔尘技术
该技术利用喷射气流使粉尘与周围空气隔离,在采煤司机与煤壁之间形成一道“无形透明屏障”。气幕的出口角度是影响隔尘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试验表明:出口角度在5°-10°范围[21],隔尘空气幕的工作效率较高,采煤司机处的粉尘浓度最低。
3.9 个体防护装备(PPE)技术
个体防护主要是指佩戴防尘装备,包括:防尘口罩、防尘帽、防尘呼吸器、防护眼镜等;利用这些装备可以形成最后一道防线,大大改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目前,我国PPE标准及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2]。
4 井下粉尘监测、防治研究发展方向
(1)改进监测仪表与方法。总体发展方向为由短时监测转向长周期连续监测,总粉尘监测转与呼吸性粉尘监测并重;在此基础上准确监测粉尘分布规律,是采取正确防治措施并取得理想效果的保证。另外,研究物联网提前感知、超前防范技术在粉尘治理方面的应用,可以降低粉尘爆炸事故发生的概率。
(2)深化研究产尘机理,改进采煤机采煤工艺与截割结构参数。减尘是粉尘防治最根本的方法,综采工作面是矿井最大的尘源,所以,研究产尘机理与采煤工艺、截割结构参数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3)加深对粉尘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煤尘随着粒径的减小,其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润湿性)会发生很大变化,认识这些性质是进一步研究喷雾降尘、泡沫除尘等防尘技术的前提基础。
(4)积极引进、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实现粉尘监测与防治一体化、智能化。将先进技术应用于矿山时,需进行再创造以适应井下复杂的环境。
(5)不断改进相关标准,完善PPE产品性能和功能,实现防尘、防毒、供气一体化。其它粉尘防治措施效果不佳时或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时,PPE可以发挥保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作用。
(6)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机制,使防尘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科学化防尘工作。
5 结语
井下粉尘监测、防治涉及人-物-环境-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必须通过提升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和防尘意识、打造本质安全化矿井、加强防尘管理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3.煤矿粉尘防治技术探讨 篇三
关键词: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危害
0引言
煤矿粉尘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威胁职工身体健康。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近几年煤炭产量发展迅速,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煤矿井下在掘进、采煤、运输等环节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粉尘,降低粉尘浓度,改善工作环境、杜绝煤尘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矿井综合防尘工作,对促进矿井安全生产。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1煤矿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是指在煤矿开拓、掘进、回采和提升运输等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岩石和煤炭的细微颗粒,也简称为矿尘。煤矿粉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煤尘的自燃性和爆炸性。煤尘爆炸危险普遍存在,危害严重。中国煤矿爆炸危险普遍存在,2007年国有重点煤矿有548处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占87.4%。二是严重的职业危害,据统计。目前仅煤炭行业尘肺病人数已超过20万,接近我国各行业肺患病人数的一半,而且每年还在增长,每年因尘肺死亡2500—3000人。三是降低了工作场所的能见度。在井下某些工作面煤尘浓度高,其能见度极低,往往导致误操作。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四是加速机械磨损矿尘对机械设备的影响。表现在加速机械的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寿命等。控制煤矿尘害已成为煤炭行业头等重要的事情,而要控制尘害,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大幅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2我国煤矿目前采取的防尘措施
2.1回采工作面进行煤层注水煤层注水是通过钻孔将高压水注入煤体,使煤体预先湿润,将原生煤尘润湿,使其失去飞扬的能力,且水能有效地包裹煤体的每个细小部分,当煤体在开采中破碎时,有水存在就可避免细粒煤尘的飞扬。这种降尘措施效果较好,一般可降低粉尘浓度60%~90%左右。国外采用注水的工作面数量占总工作面数量的百分比很高,而我国采用煤层注水的工作面数量则较少。这一差距不是由于注水技术设备所致,而是由于对治理粉尘的管理不严。对有效的注水技术措施推广不力造成的。有些国家在煤层注水中添加湿润剂氯化钙,提高了湿润程度和降尘的效果。煤层注水的状况主要有以下三种:①短孔注水即在回采工作面垂直煤壁的或与煤壁斜交打孔注水,注水孔长度一般为2-3.5m;②深孔注水是在回采工作面垂直煤壁方向上打孔注水,孔长一般为5-25m;③长孔注水它是从回采工作面的运输巷道或回风巷道沿煤层倾向平行于工作面打上向孔或下向孔注水,孔长30-100m,有时也采用上向和下向相结合的钻孔注水方式。长钻孔注水方式具有煤体湿润均匀、湿润范围大等优点,国内、外都作为主要的注水方式优先选用。
2.2喷雾洒水降尘喷雾洒水是通过喷雾器或洒水器来实现的,水通过喷雾器时。由于旋转和冲击作用,喷射于空气中而形成雾状水珠。这种雾状水珠与悬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相遇后尘粒被湿润,一部分直接落下来,一部分随着风流飘移,尘粒之间互相碰撞,粘结成较大尘粒时再落下来。喷雾洒水是降低矿内空气尘量的最简单、容易和极有效的措施之一,它不仅可用于采掘工作面防尘,而且也易于用在其他作业过程中,如运输、转载、净化风流等。在采掘工作面放炮时喷雾,还能达到消除炮烟。使通风时间缩短。目前,对采煤机割煤时采用的喷雾除尘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采煤机滚筒摇臂径向雾屏及液压支架探粱辅助喷雾降尘:②采煤机内、外喷雾降尘:③采煤机高压喷雾负压二次降尘。
液压支架移架自动喷雾降尘技术自移式液压支架在降柱和前移过程中的产尘量约占整个工作面产尘量的30%左右,目前国内己经研制出了液压支架自动喷雾控制阀,实现了液压支架在降柱、移架、推溜過程中的自动喷雾除尘,效果良好,获得较广的应用。
2.3建立合理的通风除尘系统矿井通风是在机械或自然动力的作用下,将地面新鲜空气连续地供给作业点。稀释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调节矿内气候条件,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矿井通风除尘以流体力学和热力学为理论依据。应用动量、质量、热量传递原理,研究风流运动与污染物运移和沉降的规律以及各项安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决定通风除尘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风速、风流方向及矿尘密度、粒度、形状、湿润程度等。风速过低,粗粒矿尘将与空气分离下沉,不易排出而滞留在采掘空间,增加煤尘的浓度;风速过高,虽然能够将煤尘带走。但又使采掘空间的落尘重新吹起,反而会增加煤尘浓度。一般而言。掘进工作面的最优排尘风速为0.4-0.7m/s.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风速为1.5-2.5m/s。<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回采工作面、掘进煤巷最高允许风速为4m/s。这不仅考虑了工作面通风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煤尘的二次飞扬问题。
2.4健全严格的检查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防尘知识培训要做好防尘、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检查管理制度和专门的组织机构。首先是对已建立的通风除尘系统、通风设备加强维修和管理,以保证取得良好通风效果。定期测定产尘点空间的空气中的含尘浓度,看其是否符合<工业卫生标准>。其次是对接触尘毒的人员定期检查身体,做到早发现病患。及时治疗,并及早调离接触尘毒作业的工作岗位。粉尘的防治工作,既有技术工作,也有组织管理工作,两者缺一不可。在提高防降尘技术、加大防尘资金的投入、采用先进装备和防降尘措施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作业人员素质,使广大职工真正认识到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掌握防尘知识和技术措施。
2.5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指通过佩戴各种防护面具以减少粉尘被吸入体内的措施。目前。个体防护用具有自吸式防尘口罩、过滤式送风防尘口罩、气流安全帽等,其目的是使佩戴者能呼吸净化过的清洁空气而不影响正常工作。个体防护措施的阻尘效率高,是解决矿山粉尘危害矿工身体健康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积极推广个体防护技术,必将促进矿山防尘工作,使矿山职工免受粉尘的危害。
3煤尘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在粉尘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计、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推出,但与现场需求还有差距,下一步应重点从以下方面研究和开发:
3.1应加强研究物理化学防尘技术。如探讨超声波除尘、电离水除尘、微生物除尘、声波雾化除尘等技术;
3.2改进现有煤层注水工艺水平。根据综采工作面具体情况,选择合理钻孔布置方式、封孔工艺、注水方法及注水设备,从而达到最佳注水效果,实现防尘、降尘的目的。
3.3支架防尘方面。液压支架、放煤口喷雾目前还停留在低压上面。今后我们的工作将重点放在向中、高压喷雾降尘的研究和应用上面。
4.粉尘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篇四
粉尘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湖州久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长兴矿业分公司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 录
一、矿山名称............................................3
二、矿山主体责任落实情况................................3
三、粉尘防治制度建立....................................3
四、矿山防尘防治制度落实情况............................3 粉尘尘源.............................................3 主要来源.............................................3 粉尘防治.............................................3 管理制度.............................................3 防尘物资.............................................4
五、粉尘防治设备与主体设备是否“三同时”.................4
六、自查问题及处理结果..................................4 自查问题.............................................4 处理结果.............................................4
一、矿山名称
长兴县白砚乡访贤村千井湾水泥用石灰岩矿
二、矿山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粉尘防治工作组织结构 组长:黄水方
组员:俞卫星
沈雄伟
刘小林
邹末根
(见附件一)
三、粉尘防治制度建立
矿山粉尘防治管理制度;矿山粉尘防治管理措施;矿山粉尘防治管理实施计划;矿粉尘防治领导机构组成及人员分工;矿山粉尘防治情况报告;矿山粉尘防治成效检查评分表;粉尘防治监管汇总台账;粉尘防治监管台账;矿山粉尘浓度测定结果记录;矿山粉尘防治成效公示。
(见附件二)
四、矿山防尘防治制度落实情况 粉尘尘源 石灰岩矿粉尘。主要来源
来自于穿孔、液压二次解小、铲装、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粉尘防治
根据尘源特点,从防尘管理制度、防尘装备、人员培训三方面入手,进行粉尘防治: 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公司法人为组长,各工序负责人为副组长的“粉尘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矿的防尘工作,保证防尘工作层层落实到人。建了2人专业洒水降尘防尘工作,负责矿区和运输道路的日常洒水降尘工作。(见附件三)
建了2人专业粉尘监测工作,配备了激光全自动粉尘测定仪,每月定期对环保局设置各测尘点的呼吸性粉尘进行检测,发现粉尘超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见附件四)防尘物资
公司在采场老宕底设置有160000m3蓄水池池洒水车降尘用水源充足。洒水车每天5次不间断进行防尘洒水。
穿孔设备配有自动扑尘装置,并采用湿式工艺。(见附件五)加强个体防护,作业人员工作时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五、粉尘防治设备与主体设备是否“三同时” 根据职业卫生防护评价及设计,配备粉尘防治设备
根据县环保局现场踏勘的粉尘防治监测点,每月进行粉尘自查监测。
六、自查问题及处理结果 自查问题
目前,爆破扬尘由于尚未找到成熟的、科学的降尘方法,霎时间扬尘较大。处理结果
在每次爆破结束后,迅速采用洒水车的洒水枪进行降尘作业。附件一:上墙公示的防尘组织机构 附件二:上墙公示的防尘管理制度 附件三: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 附件四:正在定期监测
附件五:自动扑尘装置的穿孔设备
附件一:上墙公示的防尘组织机构
附件二:上墙公示的防尘管理制度
附件三: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
附件四:正在定期监测
附件五:自动扑尘装置的穿孔设备
5.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 篇五
【摘要】煤矿粉尘的危害主要包括:导致接触工人患尘肺病、发生煤尘或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寿命、危害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等。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煤矿尘肺病的防治工作,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防尘工作较好的煤矿,尘肺病患病率已从60年代初的10%-30%下降至1%以下。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煤工尘肺的发病率又有了升高趋势,防尘仍是一项重要、复杂、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来源;粉尘危害;煤工尘肺;粉尘防治
1、煤矿粉尘的来源及特性
1.1煤矿粉尘的来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被粉碎而产生的混合性粉尘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我国煤矿大多数为井工开采,均为地下作业,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高。1.2煤矿粉尘的特性
(1)粉尘表面吸附一层空气薄膜,阻碍粉尘间或水滴与粉尘 间的凝聚沉降;
(2)粉尘的分散度增大,吸附在其表面的氧分子增多,加快 了粉尘氧化分解过程;
(3)细微岩尘由于表面积增大,岩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很容 易溶解于人体肺细胞中;
(4)采掘工作面产生的新鲜粉尘较回风道中的粉尘易带电。
2、煤矿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的特性决定了其危害:易引起尘肺、易引起燃烧和爆炸、高浓度粉尘能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危害矿区的生态环境等。2.1尘肺
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煤矿粉尘,就可能患尘肺病。在煤矿生产中,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分不同,可造成三种主要病症:①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较高(>10%)的粉尘引起的尘肺病是硅肺病,患者多集中于长期从事掘进工作面上的工人;②长期接触煤尘,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多在5%以下,所引起的尘肺病是煤肺病,患者多为采煤工作面上的工人;③接触硅尘又接触煤尘的混合工种工人,其尘肺在病理上往往兼有硅肺和煤肺的特征,这种尘肺称之为煤硅肺。我国煤矿工人工种变化较大,长期从事单一工种的很少。因此,煤矿尘肺中煤硅肺比重较大。据卫生和科研部门统计:煤硅肺约占尘肺总人数的70%—80%,硅肺约占20%—30%,煤肺约占5%—10%。2.1.1煤工尘肺的病症表现
煤工尘肺病情缓和,病情演变亦较慢,多数在定期检查时通过X射线胸片发现有早期煤工尘肺。其病症表现有:
⑴ 咳嗽
咳嗽是尘肺病人最常见的主诉,早期病人咳嗽多不明显,随病情发展,明显加重。
⑵咳痰
咳痰是煤工尘肺病人的常见症状,这主要是呼吸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引起的,痰多为黑色。
⑶胸病
胸痛部位不一,性质多不严重,一般为隐痛,亦有胀痛及针刺样痛等。
⑷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尘肺的固有症状。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有效呼吸面积减少,呼吸困难也逐渐加重。
⑸咯血
较为少见
⑹X射线胸片表现
煤工尘肺早期以X射线胸片圆形小阴影为主。⑺其他
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最常见的有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便秘等。其并发症有肺结核、肺部感染、自发性胸闷、肺源性心脏病等。2.1.2煤工尘肺的治疗
煤工尘肺应严格按国际《尘肺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分期,并据此进行健康监护、治疗和劳动力鉴定。煤工尘肺是一种危害工人健康,可以造成劳动力丧失的职业病。晚期尘肺病由于严重肺纤维化,呼吸面积减少,病人高度呼吸困难,十分痛苦。因此,对尘肺患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控制纤维化病变的发展,保护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是积极治疗和控制尘肺的各种并发症。
⑴病因治疗
煤工尘肺的病因治疗,是防止粉尘在肺内沉积,增强肺的廓清能力,降低粉尘毒性,保护细胞膜,抑制胶原纤维形成。
⑵大容量肺灌洗技术
大容量肺全灌洗技术能清除以吸入肺内的多种粉尘、吞噬了粉尘的巨噬细胞以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粉尘后分泌的致纤维化生长因子,从而改善症状和肺功能,遏制和延缓病变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我国于1988年首次开展该项治疗,现已发展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⑶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煤工尘肺患者抵抗力降低,冬春两季易发呼吸道感染,病人可在医护人员监护下做健体操、太极拳等活动以增强体质,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⑷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2.2粉尘爆炸
高分散度的粉尘具有爆炸性。发生爆炸的条件有两个:①粉尘浓度在爆炸域内;②必须具有高温。一般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50g/m³,上限浓度为1000-2000g/m³,处于上下限之间的粉尘都具有爆炸危险性,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为300-500g/m³。爆炸威力巨大,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煤矿粉尘的控制和防治
3.1煤矿粉尘浓度的工业卫生标准
对于硅尘含量小于10%的煤尘,瞬时总粉尘浓度不超过6mg/m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不超过4mg/m³;呼吸性粉尘瞬时浓度不超过3.5mg/m³,时间加权浓度不超过2.5mg/m³。3.2煤矿粉尘防治
防治煤矿粉尘的措施分为防尘措施、防爆措施、隔爆措施三大类。其中防尘措施包括:
⑴减尘措施 主要是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发生量,是矿井尘害防治工作中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及其运行参数减尘、湿式打眼湿式凿岩、水封爆破等。减尘措施是以预防为主的治本性措施,应考虑优先采用。
湿式凿岩
在岩巷掘进过程中,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送入孔底,湿润并冲洗炮眼中的粉尘,使其在炮眼中变成浆液排出炮眼。这样能使绝大部分粉尘被控制在炮眼中。采用湿式打眼后,粉尘浓度可由打干眼时的500—1400mg/m³降至4—10mg/m³,降尘率可达90%—98%。因此,湿式凿岩是凿岩工作普遍采用的有效防尘措施。
⑵降尘措施
降尘措施是矿井综合防尘的重要环节。现行的降尘措施包括各生产点的喷雾洒水等。
⑶矿井通风排尘
矿井通风排尘是指借助风流稀释与排除矿井空气中的粉尘。因此,要加强掘进通风管理工作,减少漏风,提高风筒出口风量,合理控制风速。当风速过低时,粗粒矿尘将与空气分离下沉,不易排出。据试验观测,当巷道中风速达到0.15m/s时,5μm以下的矿尘能够悬浮并与空气均匀混合而随风流排出。《规程》规定:掘进中的岩巷最低风速不得低于0.15m/s,这完全可以满足最低排尘风速的要求。提高排尘风速,粒径稍大的尘粒也能悬浮并排出,同时增强了稀释作用,矿尘浓度也随之降低。风速在增高时,将扬起落尘,使风流中含尘浓度增大,因此《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最高允许风速为4m/s。在产尘量高,矿尘比重大,温度比较高的作业地点,可适度增大排尘风速。
通风排尘是合理的风速将掘进工作面所产生的矿尘排出,但应缩小其污染范围。为此,在含尘浓度较高的风流所通过的巷道中设置水幕净化风流。喷雾器的布置应以水幕布满巷道断面为原则,并尽可能靠近尘源,缩小含尘空气的弥漫范围。另一种方式是在产尘巷道中增设水幕,且之间距离以每隔20米为宜,装置保持一头(掘进头)安设三组效果最佳。据现场试验结果显示,降尘率达98.6%。
⑷个体防护
在实施多项防尘措施以后,仍有小部分的细微粉尘弥漫于空气中,因此加强个体防尘也是综合防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个体防尘的主要用具是防尘口罩,现目前广泛应用的有简易口罩和专用防尘口罩。根据各工作作业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防尘口罩,并坚持正确使用,特别是采掘司机和锚喷工种的工人不能忽视个体防护的作用。
6.煤矿粉尘现状及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篇六
煤矿粉尘现状及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摘要:介绍了矿尘的危害及矿井粉尘标准和现状.根据井下实践经验,提出了通过煤层注水、通风降尘、湿式作业、水炮泥水封爆破、喷雾防尘和个体防护等措施进行综合防尘,并着重介绍了煤层注水和通风防尘技术.作 者:陈东春 徐培铭 李燃 作者单位: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钱营孜矿,安徽,宿州,234000期 刊:矿业工程 Journal:MINING ENGINEERING年,卷(期):2010,08(3)分类号:X752关键词:矿井粉尘 综合防尘技术 粉尘浓度
7.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的防治方法 篇七
关键词: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防治方法;监管
中图分类号:X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041-02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电力需求也十分紧张。火电厂作为我国主要的供电厂,占全国总容量的72.0%。火电厂虽然是个产能大户,但它也是污染大户,其中粉尘污染就十分突出。输煤系统产生的粉尘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工作场所卫生和集控远程监控系统的可视度,加速机械磨损,破坏电气绝缘,甚至可能引起爆炸或发生火灾事故,更为严重的是粉尘被人吸入体内后深入肺泡粘附在肺叶上,使人患上职业病,危害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因此,对输煤系统粉尘进行有效防治的呼声日趋强烈。
1粉尘产生的部位及原因分类
1.1细、干的煤炭易产生粉尘
毫无疑问,细小、干燥的煤炭由于在体积和含水量方面较小,因此更容易产生粉尘,发生的危害也越大;细煤的表水含量在5%以下时粉尘较大,表水含量在5%~8%时粉尘较小,表水含量大于8%时一般不见粉尘,表水含量在10%~20%时易造成落煤管粘煤,甚至堵塞。如天气干燥,粉尘会更加明显。
1.2导料槽喷粉产生粉尘
落煤管落差过大是导料槽喷粉的主要原因之一,输煤系统各皮带机在转运过程中,煤碳从一条皮带机头部落到下一条皮带机的导料槽内,落差一般在6~8 m,个别在10~16 m之间,落差越大煤炭在下落时形成的正压诱导风越大。当除尘器故障、缓冲锁气器失效、导料槽密封不严,喷粉就更加严重。导料槽喷粉位置有:①导料槽连接缝隙喷粉。②导料槽旁胶处落煤喷粉,旁胶磨损后与皮带接触不紧密,煤流冲出旁胶或在诱导风的作用下喷出导料槽,将造成较严重的漏煤和粉尘。③导料槽容积过小,正压诱导风风速过快,粉尘沉降差,甚至导料槽尾部也喷粉。④除尘器不能使导料槽出口产生微负压,造成导料槽出口喷粉。
1.3脉冲除尘器工作时产生粉尘
脉冲除尘器是当含尘气体由进风口进入除尘器,首先碰到进出风口中间的斜板及挡板,气流便转向流入灰斗,同时气流速度放慢,由于惯性作用,使气体中粗颗粒粉尘直接流入灰斗。在脉冲除尘器的运行中,如果排放超标且除尘器的运行压力比设计的过低,极有可能是滤袋的表面初始粉层不足,其原因可能是滤袋的过滤速度过高、滤袋的清洗周期过短、喷吹压缩空气的压力过高、粉尘的负载性降低等。
1.4回程皮带及拉紧滚筒处产生粉尘
该处的粉尘来源主要是皮带工作面上的粘煤。其分两部分,一是皮带机头部安装的清扫器不能完全清扫干净粘煤;二是胶带磨损、龟裂的凹凸面粘煤。黏附在皮带上的煤粉在运行过程受抖动和风干的影响引起扬尘,当粘煤到达拉紧配重滚筒处受皮带拉伸、改向和运动起风的作用产生粉尘,如果存在清扫器刮刀断裂、磨损,粉尘就越发明显。
1.5皮带机尾部滚筒处产生粉尘
导料槽撒煤、喷粉,以及采样机刮煤时部分煤碳落到回程皮带上,当到达尾部滚筒时受滚筒挤压和回转产生大量扬尘;另外皮带工作面上的粘煤到达滚筒尾部时受滚筒改向、皮带延伸的影响产生扬尘。
1.6斗轮机工作时产生粉尘
目前,常规斗轮机一般不设置喷淋,在斗轮机堆煤或者取煤工作中煤粉飞扬。有的电厂对其进行了改造,加装了喷嘴,但由于水箱体积太小,频繁加水操作复杂,极大的限制了喷嘴的数量。因此在斗轮机工作中,不能对起尘点进行覆盖,抑尘效果不太明显。
2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的防治方法
2.1控制煤的一定湿度,能控制细、干煤的扬尘
控制好煤的湿度能有效的减少输煤系统的扬尘。一般讲,细煤中表水含量在5%以下攥不成团,轻轻一吹就有粉尘;含水在5%~8%的细煤能攥成团但很快又散开,吹时不会产生粉尘;含水分在8%以上的细煤不仅能攥成团且不会散开。引起燃煤粘堵的含水量为9%~20%,在此区间以外黏结力就明显下降,所以含水控制在5%~8%最合适。
2.2封闭式导料槽除尘方法
封闭式导料槽是将原普通带式输送机上皮带支撑结构改进,使物料在一个封闭的通道运行,它可使带式输送机跑偏量减小到3~5 cm;杜绝撒料;环境粉尘浓度达到GB16248-1996《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卫生标准》要求;极大的降低了维护工作量,由每天进行水冲洗降低到每周打扫一次;由于采用简单而可靠的结构,封闭式导料槽可保持常年不用维护。
封闭式导料槽工作原理:该装置除尘为物料在跌落过程中,产生大量负压气流,气流经导料槽中分段设计隔断,使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冲击粉尘在集尘阻尼装置内实现负压、正压交替循环充分释放,使诱导风在其中实现曲线运动,加速循环撞击, 含尘气体经抑制、缓解、撞落等过程,实现自动除尘。
2.3脉冲除尘器粉尘治理
根据除尘器的大小可能有几组脉冲阀,由脉冲控制仪或PLC控制,每次开一组脉冲阀来除去它所控制的那部分布袋或滤筒的灰尘,而其他的布袋或滤筒正常工作,为正常工作,要控制阻力在一定范围内(140~170 mm水柱),必须对滤袋进行清灰,清灰时由脉冲控制仪顺序触发各控制阀开启脉冲阀,气包内的压缩空气由喷吹管各孔经文氏管喷射到各相应的滤袋内,滤袋瞬间急剧膨胀,使积附在滤袋表面的粉尘脱落,滤袋得到再生。清下粉尘落入灰斗,经排灰系统排出机体。由此使积附在滤袋上的粉尘周期地脉冲喷吹清灰,使净化气体正常通过,保证除尘系统运行。
2.4回程皮带及拉紧滚筒处扬尘的防治方法
(1)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头道清扫器、二道清扫器、尾部空段清扫器和配重前空段清扫器的作用,使清扫器刮刀与胶带紧密接触。使用优质复合聚氨酯清扫器刮刀,其摩擦系数小,弹性好,经久耐磨,不损坏胶带,清扫效果较好。
(2)在皮带头部回程工作面增设喷雾增湿装置,并安装刮水清扫器以清除回程皮带上的微小粘煤,能非常有效地避免回程皮带及拉紧滚筒处的扬尘。喷雾增湿装置使用皮带喷雾抑尘水源,与皮带运行同步起动。清洗装置包括排水槽、刮水器、扇形喷头、电磁阀、过滤器、管道阀门等。
2.5尾部滚筒扬尘的防治方法
(1)技改原来靠螺栓调整的空段三角清扫器,为自重式三角清扫器,在清扫器清出的煤粉下落处加装接粉箱,定期清理。
(2)在尾部滚筒抛料的位置加装接料除尘装置,能很好的接住滚筒处煤粒及煤粉,有效地减少了粉尘二次飞扬。
2.6煤流在输送中产生粉尘的防治方法
利用原导料槽喷淋抑尘系统,在导料槽出口前的导料槽内对煤面喷淋,选用扇形喷头,使煤面覆盖一层水,减少煤流在运行中扬尘;或者在导料槽出口2 m处加装1~2个大喷孔喷嘴,设球阀调整水量,给煤面覆盖一层水膜,既加湿煤流减少扬尘,又能避免喷淋水汽被除尘器吸入。
2.7链斗卸船机产生粉尘的防治方法
链斗卸船机漏煤、扬尘的部位是:旋转给料盘、悬臂皮带机、门架皮带机和落煤斗处。防治方法主要是:
(1)旋转给料盘漏煤主要是动静部位间隙和橡胶挡帘处漏煤,处理方法主要是使用双层挡尘帘密封。
(2)悬臂皮带机漏煤主要是落料点导料槽直板旁胶漏煤喷粉,使用双重防溢裙板和插入式旁胶能有效减少粉尘。
(3)门架皮带机导料槽的直板旁胶应使用双重防溢裙板或插入式旁胶,皮带机做防风、密封处理,以及皮带机平台的格栅板上铺设钢板,预防粉尘飞扬。
(4)移到皮带机的落煤斗漏煤主要是海边风大和诱导风引起的,处理方法是减少落煤斗上部间隙,如加装橡胶挡皮密封,使上下密封间隙小于10 mm。
3重视粉尘监管工作
每季度或每半年对输煤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粉尘浓度测试,并在现场监测点附近粉尘标示牌上填写测量数据;如测试不达标,设备责任人应分析原因,找出根源,进行治理,直到合格。加强巡检,发现漏煤、喷粉、扬尘现象及时登录缺陷工单,保证设备完好率。
企业领导重视粉尘治理,加强粉尘监管力度,预防工作表面化是做好粉尘治理的关键,始终狠抓设备和粉尘治理是搞好粉尘治理的基础。
4结束语
总之,输煤系统的粉尘防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企业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粉尘防治的监管力度,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方法,进而改善防治效果。只有防治好粉尘污染问题,才能为火电厂文明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更为职工创造了健康的工作氛围,优化了设备的使用环境,延长了使用寿命,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树峰.浅议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J].山西建筑,2010(23).
(编辑:王昕敏)
8.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篇八
粉尘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
一、.目的:
科学预防和正确处置粉尘火灾爆炸事故。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粉体喷涂车间(岗位)。
三、主要引用标准: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2007)
四、职责和权限:
4.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依规范要求设置粉尘作业场所,保证本制度规定的安全投入,以及组织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并向政府部门如实报告事故。4.2.公司安全主任负责编写、监督本制度的落实,指导粉尘车间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4.3车间主任(班组长)负责落实本制度中相关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处置粉尘火灾爆炸事故。
4.4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依本制度规定和引用的相关规范,正确安装粉尘车间设备,敷设电气线路等,对相关安全设施及时检修,对规定的相关检测项目实施检测。
4.5 粉尘作业岗位人员应遵守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时保养粉尘设施设备,检查本岗位消防器材和安全标志,保证应急通道的畅通;报告事故隐患。
五、粉尘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
5.1粉尘车间(岗位)应与其他建筑保持安全距离。粉尘车间(岗位)应与其他车间保持10m以上的安全距离,且不得设置在多层厂房中。粉尘车间门窗富升达家具(深圳)有限公司
框架应为金属材料制作,安全门应向外开启。应急疏散、救援通道应保护畅通。5.2 粉尘车间应当配备灭火器材。粉尘车间的灭火器材不可选用干粉灭火器,水剂型和泡沫型灭火器。车间消防器材、安全标志应由岗位作业人员定期检查、维护,实施定置管理;
5.3 粉尘车间(岗位)应选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电气开关,导线敷设应选用镀锌管或水煤气管,达到整体防爆要求。除尘器应符合防静电安全要求。除尘设施应有阻爆、隔爆、泄爆装置。除尘管道不应有降尘现象。有异常现象,作业人员应当停止作业,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处理。
5.4 粉尘作业人员应由安全主任和车间主任组织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5 粉尘作业人员应穿棉质工作服,不得穿化纤材料制作的工作服。作业时应佩戴防尘口罩和护耳器。
5.6 粉尘车间(岗位)严禁烟火,杜绝各种非生产性明火,并应使用防爆功能或不产生火花的工具。确需明火作业的,动火作业人员应依规定向公司(工厂)安全责任人提出申请,经许可,落实相关安全作业措施后方可作业。5.7 粉尘作业车间处于建筑物顶层或除尘装置高于厂房建筑的,应有防雷装置。
5.8 粉尘车间必须安装通风装置,并保证其状况良好。
5.9 粉尘车间(岗位)设施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每周进行检修。岗位工人对生产用设备设施进行日常保养。
5.10 作业完毕后,岗位作业人员应当立即收集除尘袋,除尘管道中的粉尘,不得使用压缩空气吹扫设施设备,以及身体、衣物上的粉尘。严禁使用金属工富升达家具(深圳)有限公司
具敲打除尘设备金属材质的部位。
5.11 收集的粉尘应当进行降温后贮存,并不得与其他可燃物品同贮。粉尘应当贮存在专用仓库。
六、粉尘检测和监控
6.1 干式除尘器内应安装超温报警器。
6.2 设备管理部门每个月应当对使用法兰连接的收尘器,法兰两端的电阻应小于0.03Ω。
6.3 设备管理部门每个月应当对除尘器接地电阻进行检测,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
6.4 粉尘车间主任应当对车间进行日常检查。有异常,应当采取措施处置;无力处置的隐患,应当及时向安全主任报告。6.4
七、粉尘火灾爆炸事故的处置
7.1 现场作业人员发现粉尘火灾爆炸事故的征兆,以及发生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后,应当依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立即停机,切断现场所有电源开关,通知现场及附近人员紧急撤离事故现场,并立即向公司(工厂)安全主任或上级报告。7.2 安全主任或现场管理人员应当立即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开展自救工作,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7.2粉尘发生事故不得使用干粉灭火器,水,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八、附则
9.粉尘清扫和收集管理制度 篇九
1目的
为消除火灾隐患、防止粉尘爆炸事故、改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现场安全文明生产水平,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3职责
3.1 管理科负责粉尘场所清扫的安全监督管理。
3.2 粉尘所在车间负责粉尘清扫的日常维护与管理。4管理规定
4.1粉尘日常清扫由车间员工完成,粉尘所在车间派专人监护。员工每日清扫生产现场及设备两次,上午6:30—10:30,下午1:30—4:00,此时间内未完成清扫任务,延长清扫时间,直至达到专业要求为止。5清扫要求
5.1严格承担粉尘清扫的安全责任,掌握粉尘清扫安全措施。
5.2进入生产现场必须经过粉尘防爆及职业健康知识专项教育培训及三级安全教育,要有自保、互保意识,做到“四不伤害”。5.3坚决禁止酒后上岗、迟到早退。
5.4进入生产现场不准携带火种、吸烟、串岗、打架斗殴。5.5严格执行劳动防护制度,必须按规定佩戴符合技术要求的防尘口罩、防尘帽、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禁止穿拖鞋、凉鞋,不准穿短袖、短裤及化纤制品服装。5.6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高处作业时做好防止高处坠落的安全措施,必须系好安全带,禁止上下抛物,监护人要始终在现场做好安全监护。
5.7进入生产现场,禁止乱摸、乱碰、乱动生产设备,远离水、电、汽等危险源,以防烫伤、烧伤、电击伤。跨越皮带必须通过通行桥,禁止在皮带上站立、通行。5.8服从负责人的日常管理,积极工作,禁止消极怠工,接受监督指导,禁止违章、违纪。
5.9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禁擅自离岗、脱岗、空岗,如需暂时离开,必须向车间主任请假。
5.10清扫时以吸尘和水冲洗为主,不得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粉尘。
10.煤矿井下静电危害及防治探讨 篇十
关键词:静电危害;静电的产生;措施
一、静电在煤矿井下的危害
一九八四年铜川矿务局李家塔煤矿井下掘进二队放炮员在掘进头联好炮以后,并没有起动炮器,而发生了自动起爆现象。虽然没有发生重大事故,但事后追查原因,认定是一起因静电引起来的爆炸事故。
一九八五年淮南矿务局某矿在恢复一个停产多日的工作而生产时,采用高压风流驱散空间瓦斯,因高压塑料风管上的静电放电引起瓦斯爆炸事故,当场伤亡多人。
铜川矿务局三里洞矿在八九年九月间也曾发生过使用塑料风管引起静电电击作人员事故。
1993年4月20日,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410采煤工作面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就是一起因静电放电引起瓦斯燃烧而造成的重大事故。
据有关资料介绍,九十年代全世界每年因静电引起的爆炸、重大火灾达二万五千次以上。进入2000年代,更是有增无减。
二、静电的产生原因
(一)接触摩擦分离是产生静电的原因
(二)感应产生静电
(三)静电感应是造成静电的另一个原因
三、煤矿井下产生静电的过程
根据物体相互接触、摩擦、分离产生静电和感应产生静电原理,煤矿井下产生静电有如下地点:
(一)皮带运输机产生静电。在煤矿井下由于皮带运输机数量大分布线长,是产生静电和放电的主要部位之一。一是皮带转动与滚筒摩擦,二是皮带转动与托滚摩擦,三是皮带与流动的煤产生摩擦,尤其是使用高绝缘材料,如塑料托滚或者是刷漆的滚筒和托滚,都带有较多的静电。经常出现静电放电打火现象,据有关资料分析表明,在环境温度89%,温度22.7℃情况下,静电电压可达150V以上。
(二)采煤掘进过程中,由于采掘机械的合金刀头高速切割煤和破碎岩石,这个过程是产生静电的过程,因此,在机组的绝缘部位、空间和煤壁上部产生了大量的静电荷,这些静电荷随着采掘过程的温度降低、温度增大而减少。
(三)塑料通风管、塑料水管、压气管和涂有漆的瓦斯抽放等管路,由于管内流体的摩擦而在其管壁上产生静电。这些静电有时可达4500V以上。
(四)带电体的感应和设备间相互碰撞、接触以及人为的摩擦等也能导致多类电气设备、塑料外壳上产生静电。
(五)人体自身静电。根据产生静电原理,由于人体走动过程中脚与大地不断接触、摩擦和分离,因此使人体产生静电。
四、井下防静电的措施
如何解决井下静电问题,从静电产生的有因分析,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处理。但防止静电的根本措施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第一种制止静电的产生;第二种彻底消除物体所带的静电;第三种将产生的静电快速向大地泄漏。
第一种办法是根本办不到的,因为要改变采、掘、带电设备、运输、通风,排放瓦斯,水管工艺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不能排除静电的产生。
第二种方法是在静电产生以后,把积聚在物体上的静电彻底消除掉,这在井下也是不现实的。
第三种方法对于井下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就是如何快速的把静电荷向大地泄漏,尽管这是一项较困难的措施,但相对而言,它仍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
利用接地法向大地泄漏静电电荷,把带电的物体与大地相连,使其电位处于零位。这样不仅不会产生静电荷的积聚,而且还能对带电体起到屏蔽作用,以防止静电感应,但这种接地并不是对所有带电体都是有效的,因为只有该带电体具有较高的导电率时,才能有效地将静电电荷通过接地向大地泄漏,而对于导电率及低的物体再好的接地也是不起作用的。
五、在防爆电气外壳的结构上采取措施
在亍下塑料产品中,面积较大且又由于性能上的要求,既不能在表面上涂防静电漆,也不能镀金属膜时,可将大面积的外壳用接地良好的金属网分隔其表面,使分隔后的小面积不大于50cm2,从而可保证达到防静电的目的。
六、严禁穿尼龙化纤衣服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不允许穿尼龙化纤织品工作衣,但对于有些职工下井仍穿尼龙化纤内衣内裤的要求执行不严,尤其是采掘工作面由于在风量不足或者回风巷冒顶断面减小的情况下,使工作面温度升高瓦斯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职工脱掉外套。而只剩内衣内裤进行工作,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脱外衣时可产生1000V以上的静电电压。人体自身的放电能量在0.6mj以上,而点燃甲烷最小能量为0.28mj,点燃油气最小能量为0.2mj以上,这对我局各矿井都是重大隐患,特别是陈家山、下石节矿瓦斯、油气共生的矿井,更是不可忽视的重大隐患。
11.井下粉尘防治管理办法 篇十一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预防职业危害,结合岗位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分厂所有粉尘作业场所。
三、职责
1、分厂、工段的各级管理人员负责粉尘场所清扫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2、工段长、班组长、劳务队负责人负责粉尘清扫的日常工作及维护管理。
四、粉尘清扫管理要求
1、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安全责任及安全管理要求,掌握粉尘清扫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2、进入生产现场从事粉尘清扫作业前必须经过职业健康知识专项教育培训;
3、粉尘日常清扫由岗位人员完成,岗位人员每班清扫作业现场及设备至少两次,,交接班时下一班的岗位人员应对上一班的岗位人员的清扫任务完成状况进行检查,合格后才可交接;
4、工段管理人员每周对工段区域组织一次环境卫生检查,对环境卫生不达标的班组成员进行考核;
5、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
6、严格执行和落实劳动防护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必须按规定佩戴符合技术要求的防尘口罩、防尘帽、防护服、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禁止穿拖鞋、凉鞋,不准穿短袖、短裤及化纤制品服装;
7、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高处作业时做好防止高处坠落的安全措施,必须系好安全带,禁止上下抛物,监护人要始终在现场做好安全监护;
8、进入生产现场从事粉尘清扫作业禁止乱摸、乱碰、乱动生产设备,远离危险源,严禁跨越输送皮带,按要求走安全通道,禁止在皮带上站立、通行;
9、服从安全环保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积极工作,禁止消极怠工,接受监督指导,禁止违章、违纪;
10、严禁在设备运行时清扫卫生或触摸运转部位,旋转部位清扫卫生时,必须先办理停电手续,等运转设备停止工作后进行能量各类并挂牌上锁后方可进行清扫作业;
11、清扫时以扫帚清扫、抹布擦拭为主,不得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粉尘;
12、粉尘清扫工作完成后,扫帚、铲等工器具应规范定置、存放,摆放整齐,抹布进行规范收纳;
13、工段或班组负责人每周组织岗位人员开展粉尘清扫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宣贯告知粉尘清扫作业需注意的安全事项和相对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14、墙体、梁、支架、地面和设备等表面积聚的粉尘应及时清扫,从设备和管道中溢出或堵塞的物料应及时清扫,防止粉尘积聚,清扫时,应避免二次扬尘,不能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粉尘;
12.煤矿井下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治 篇十二
摘要:通过煤矿井下电气火灾的特征,危害性及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提出如何解决煤矿井下火灾的防治及对策。
关键词:煤矿、电气火灾、预防对策
随着煤矿采掘机械化和电气化程度的提高,电气火灾发生的比例也逐年增高,低压电缆着火,矿用变态器着火,架线式电车电弧引燃易燃物着火等电气火灾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火灾,井下众多生产设备破坏,并引发其它一系列的矿井事故,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近几年来多次发生的矿井电气火灾事故,给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带来重大威胁,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矿井电气火灾原因进行分析,如何预防提出以下措施和防治。
(一)电气火灾主要特征
1、不易发现。由于漏电与短路通常发生在电器设备内部及电线的交叉接头部位,因此电气起火的最初部位是看不到的,只是当火已形成并发展大火后,才能看到,但此时火势已大,矿井井巷众多,电气线路错综复杂,给火灾扑灭带来很大困难。
2、变化性大,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分散,发火的位置很难进行常规性预测,并对起火的时间和概率都很难定量。这种突发性和意外性,随机性给矿井电气火灾的预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3、燃烧速度快,电缆着火时,由于短路或过流的电缆温度高,导致火焰沿着电缆燃烧的速度非常快,并借助巷道风流及其它助燃物质的影响,使燃烧速度也大大加快,事故一旦发生容易酿造恶性安全事故,损失更为严重。
(二)电气火灾的危害性
矿井电气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会在井下引起“连镇”反映,火焰借助电缆,电气设备,矿井风流,瓦斯和煤尘等引其它事故,其危害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火灾可能烧毁一个设备和破坏现场工作条件,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2、造成矿井电气设备,生产材料的损失和破坏。
3、火灾会改变通风机原来的工作状态,导致井下通风系统紊乱,火烟弥漫井巷,还可能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4、造成矿井内部环境污染,矿井电缆、电线及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大多数为易燃物燃烧时会放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造成整个矿井内部或局部的空气污染,使致灾区或波及区的工作人员受有害毒气而中毒或窒息死亡。
(三)电气火灾的原因
在使用电能时,引起火灾的原由,接触不良产生电弧,火花或发热的高温导电部位,如过载、短路、漏电等多种原因。
1、短路电流引发。导线短路时,因有大量的电流流过而使导体的发热特别快,在几秒钟或更快些,导体就可能燃烧并与连接的绝缘
或木支架和邻近的可燃物品造成火灾,在含有瓦斯或煤尘与空气的爆炸混合物相接触,到达爆炸条件,就可能引起爆炸。
2、因过负荷引起,当过负荷不是短路的结果发生,因导体的发热缓慢,由于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设备将达到使自己失去绝缘性能的危险温度,最后就引起电气设备中线路的短路而发火燃烧。
3、因接触不良引起,线路中个别部分接触电阻的增加,是接触不良的结果。井下电缆或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份(接头)做得不好,引发因电流产生火花,火灾是最常见的原因。
4、漏电。漏电是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较为普遍。电缆绝缘材料性能不好,绝缘等级不够,电缆已有砸伤未发现容易漏电,电缆两相短接时漏电等,造成引燃周围可燃物形成火灾。
5、静电。在井下静电的产生可能是因为砂砾或其它含在压缩空气中的混合物与橡胶管、金属管壁相摩擦,橡胶带在带式输送机卷筒上摩擦等,从而产生电弧火花。静电的电压能达到一定值时极易引起瓦斯爆炸或火灾。
(四)电气火灾的预防及对策
矿井电气火灾仍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认真做好矿井,电气火灾的预防,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电气规定及防火要求:
1、井下电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选用设备必须要有安全标志“MA”字样,电缆选用防阻燃电缆,电缆线路的
连接和敷设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严禁埋压或盘圈成堆。在使用过程中防止过负荷,以避免出现短路而导致失火现象。
2、矿井电气设备要有“三大保护”即过流、漏电、接地等保护措施。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电压释放保护。井下变电所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接地。
3、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做好日常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各种电气设备,严禁超负荷运行,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也防止因设备内部的故障等原因导致设备起火,要定期检查电缆线路的绝缘程度及设备的运行完好情况,并做好记录。防止人为造成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机械损伤或造成漏电短路而引起火灾等现象。
二、加强矿井电气管理、提高防火意识
1、建立、健全井下各项规章制度。电气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做到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并挂牌)。建立各种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建立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等制度,建立电气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职工持证上岗制度等等,使设备的完好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甲级标准,即:完好率90%,维修率5%,事故率1%。用制度来规范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
2、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防火意识,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
用电教育,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一条重要措施,是避免电气火灾事故的可靠保证。掌握安全用电知识,电气火灾的处理方法,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使其在思想上对电气火灾事故的高度重视。
3、进行专项整治,消除电气火灾的事故隐患,经常组织井下消防和设备是否齐全,安全职责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其它事故隐患,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排除,有郊降低电气火灾的发生概率。
4、建立矿井电气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事故模拟演练,并进行电气设备预防试验性事故的演习,确保在一旦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具有相应的扑灭,避难、救援等具体防范措施。
三、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防灭火能力
1、应用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目前应用在电气防火的产品主要有防漏电报警系统,防过载报警系统,电缆温度报警系统等,其特点能准确探测到电缆线路的异常状态,通过信息处理提供给维护人员,这样可以将电气火灾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井下粉尘防治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粉尘防治措施07-29
47井下爆破管理制度10-24
煤矿井下牌板管理制度09-30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07-06
煤矿井下架线电机车安全运行管理规定06-12
粉尘作业场所检查表07-26
喷煤粉尘防爆设计方案08-25
生产性粉尘试题09-26
集团公司煤矿井下安全管理三违界定08-12
煤矿粉尘综合治理规定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