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024-11-17

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共12篇)

1.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一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今天有位客人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们欢迎吗?

(出示小猴图)

它给大家带来了 “智慧树”。

(出示三棵“智慧树”,每棵树上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三个数相加的得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算才会又快又对呢?

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起来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5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9加几的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谈话:你们真是聪明,答得又对又快。小猴要去买些桃子来奖励你,你们看(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盒子外4个。)

提问:你能说说这些桃子是怎么摆放的吗?(带着数,板书:9 4)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9+4

提问:怎样算出结果呢?(同桌讨论)

(2)学生自主探索,再指名汇报。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请用同样方法的小朋友再来说说。

(3)教师分析、总结学生的算法: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边分析在算式下注出思维线路图:??

(4)讲述: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因为我们学过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

2.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教学“试一试”,出示题中的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7)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他正在搬砖块,你知道一共有几块砖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怎样算?

提问: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小猴为什么只搬一块呢?(引导学生体会从左边的9块中搬4块,和6块凑成10太麻烦了,突出看大数分小数的“凑十”的.思路最简便。)

让学生先在同桌间说一说怎样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最后指名汇报,并板书思路图。

(3)引导小结。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9加几时,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凑十法)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准备用小棒来做篱笆,你能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和同伴交流想法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找出规律。

提问:比较第一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结果相同;下面算式的“1+1”就等于上面算式中的“2”对第二种发现的学生加以肯定并表扬)

提问:在第二组两题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三组呢?(请学生以在第一组中发现的规律说说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发现)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回答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①都是9加几。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

4.悄悄算。(“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是怎样学会9加几方法的?

2.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二

(A)物块在A点时 ,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1/2μmga

(B)物块在B点时 ,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3/2μmga

(C)经O点时 ,物块的动能小于W-μmga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1.对本题的解答

从O至A点,由动能定理:

同理,从A点到B点,EPA-EPB-μmg AB=0 (2)

从A至O点,

由(2)可知, 又因为题中强调从A到B的过程经O点,即

由(1)得:,A错。

将(1)代入(2)得:,B对。

将(1)代入(3)得:,C对。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μmg=kx1,x1=μmg/k时,物块的动能最大,x1为相对于原长的拉长量。物体最终在O点左侧B位置处速度为零。

讨论:(a)若在B处静止,需满足kx2<μmg,x2<μmgk,x2为相对原长的压缩量。x2<x1,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b)若在B处仍可反弹,则有kx2>μmg,x2>μmg/k,x2>x1,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于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故D错。

正确答案BC。

2.对试题的再认识

题目中的一句话引发笔者思考:为何题目要强调从A到B的过程要经O点呢? 难道也能出现从A到B不经过O点的情形吗? 若从A到B未经O,题中选项如何判断?

选取三段过程, 根据动能定理仍可得(1),(2),(3)。不同的是

由(1)得:,A错。

由(2)得:,B对。

因未经O点,C选项无需考虑。

在B点时速度为零, 有kx3<μmg,x3<μmg/k,x3<x1,x3是相对于O点的拉长量,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D错。

3.对试题的分析

以O点为原点,向右为正方向,建立一维坐标系(如图2),从A到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又因为,即要使物块从A返回到B点时经O停在B点,初始条件应满足(8)式。

同理,若要使物块从A返回到B点时未经O停在B点,0<x<x0,将(7)代入得

总结:当时,物块停在A处;

当时,物块从A处返回,停在O点右侧;

当时,物块从A处返回,停在O点左侧;

3.二年级上册9月学习能力自测 篇三

r( )j( )b( )k( )q( )f( )

二、 我wǒ 会huì 拼pīn , 还hái 会huì 写xiě。

三、 照zhào 样yànɡ 子zi, 连lián 一yì 连lián。

四、 照zhào 样yànɡ 子zi, 在zài 括kuò 号hào 里li 填tián 上shɑnɡ 合hé 适shì 的de 词cí 语yǔ。

例:(快乐)的孩子 ( )的枫叶 ( )的黄鹂

一(朵)白云 一( )桌子 一( )故事

(红)高粱 ( )棉花 ( )葡萄

五、 把bǎ 句jù 子zi 补bǔ 充chōnɡ 完wán 整zhěnɡ。

1. 自习课上,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2. 体育课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六、 按àn 要yāo 求qiú 填tián 空kònɡ。

1. “铁”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节是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总的笔画数是,组词。

2. 9月10日是教师节,我想对敬爱的老师说:

3. 秋天到了,你想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下你眼中的秋天呢?赶快写下来吧。 。

七、 根ɡēn 据jù 课kè 文wén 内nèi 容rónɡ 填tián 空kònɡ。

八、 阅yuè 读dú 短duǎn 文wén, 完wán 成chénɡ 练liàn 习xí。

小白兔和小灰兔

老山羊在地里收白菜,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忙。收完白菜,老山羊把一车白菜送给小灰兔。小灰兔收下了,说:“谢谢您!”

老山羊又把一车白菜送给小白兔。小白兔说:“我不要白菜,请您给我一些菜籽(zǐ)吧。”老山羊送给小白兔一包菜籽。

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地翻(fān)松了,种上菜籽。

过了几天,白菜苗长出来了。小白兔常常给白菜苗浇(jiāo)水、施(shī)肥、拔草、捉虫,白菜苗很快就长大了。

小灰兔把一车白菜拉回家里。他不干活了,整天自由自在,饿(è)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过了些日子,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

这时候,他看见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来了。小灰兔很奇怪,问道:“小白兔,你的白菜是哪儿来的?”

小白兔说:“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1. 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 老山羊送给小灰兔,送给小白兔 ?。

3. 小白兔收到老山羊的礼物后是怎样做的?请用“”画出来。小灰兔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用“”画出来。

4. 听了小白兔的话,小灰兔明白了

4.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三个偏旁:目、耂、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3.体会孩子远足前激动的心情。教学准备:大海的图片、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谈话引入。

1.提问:你知道什么是远足吗?如果让你去远足,你最想去哪里?在你去这个地方之前,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教师找出相应的图片给学生播放。3.导入新课:是呀,这些地方真美,我真想去看看。

看,红红明天就要去最想去大海边远足了,她是睡得怎样呢?(出示红红的图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第一段,认识生字:睡那海真老师吗 ①注意读准“睡”“真”的读音,读的时候舌尖要翘起。②认识“睡”和“老”的部首。③练习给“海”“睡”“师”扩词。(2)读第二段,认识生字:同 ①认识“同”的部首。②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

(3)读第三段,认识生字:什才亮 注意“什”不要读成shéng。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会感情。

1.学生自读、小组内读,全班展示读。

2.朗读评价。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三个问句,要读出猜测、疑问的语气。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这首小诗,诗中有很多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点击课件上的白云出现生字,出现一个读一个。)

二、深入学文。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2.反馈自读情况:

预设一:孩子睡不着。

出示句子:翻过来,唉——睡不着

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孩子睡不着,想着明天的事。)

预设二:他在想:那地方的海是不是有多种颜色。那地方的云是不是洁白柔软的。

3.体会孩子要远行前的兴奋。(1)指名读,读出着急的心情。

(2)孩子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盼着天早点亮。)4.朗读全文

孩子明天就要去美丽的大海边远足了,多让人兴奋,让我们读一读,读出这种激动而又兴奋的感受。

4.孩子睡不着,还会想些什么?模仿短文的内容说一说。5.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说。

四、写字指导

1.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明”的写法:“明”是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月”的撇稍长,要和“日”穿插才好看。

3.师范写,生描红并在书本田字格上书写。4.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用投影展示)

教后反思:

5.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的乘法口诀 篇五

桃溪中心小学

吴亚平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记9的乘法口诀。

3.会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 教学过程:

一、背一背,算一算。

1.抽背1-8的乘法口诀。2.口算。(开火车游戏)

4×5

8×2

5×3

2×4

7×2

5×6 5×7

8×6

6×4

1×2

3×3

4×2 8×8

2×5

3×8

7×3

4×7

4×4 8×1

1×1

2×3

6×1

7×1

5×8 3.想口诀,填一填。

2×()=16

()×6=36

()×7=49 4×()=28

()×1=8

()×5=30 4.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二、看一看,说一说。出示自学提示:

(1)仔细观察课本84页情境图,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有9条龙舟,每条龙舟上坐9人)(3)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解决吗?(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划龙舟比赛?)出示袋鼠跳图:

(1)学生独立完成跳格图。

(2)学生汇报。说一说图中袋鼠一次跳几个格?连续加9的过程:1个9相加是9、2个9相加是18、3个9相加是27·····9个9相加是81。

(3)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乘法)

三、想一想,试一试。

(1)你能根据袋鼠跳格图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吗?自己试一试(一名学生板演)

(2)四人一小组交流编出几句乘法口诀。

(3)汇报。说说算式和口诀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每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 9= 9

一九得九

9×1=9 × 9= 18

二九十八

9×2=18

× 9= 27

三九二十七

9×3=27

× 9=36

四九三十六

9×4=36

× 9=45

五九四十五

9×5=46 × 9=54

六九五十四

9×6=57 × 9=63

七九六十三

9×7=68 × 9=72

八九七十二

9×8=79 × 9=81

九九八十一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我们写出的乘法算式和编出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相邻的两句口诀里,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的积多几?前一句的积比后一句的积少几?

四、读一读,记一记。

1、全体齐读一遍9的乘法口诀。

2、自由背9的乘法口诀。

3、你记住了几句口诀,上台展示一下。

4、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些口诀的?(拍手游戏、做手势、摆小棒、看算式记口诀)

5、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口诀。

五、练一练。

完成课本86页第3题、第5题、第7题

六、测一测。

1、填一填,你准行。

1个星期有()天?2个星期有()天?7个星期有()天?8个星期有()天?9个星期有()天?

2、想口诀,算一算。

9×8+9=

6×9+9=

5×9+9= 9×4-4=

2×9+6=

3×9-9=

3、解决问题。

明明有50元钱,想买5枝钢笔,每枝钢笔9元,你能帮他算一算带的钱够吗?

今天我们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 9= 9

一九得九

9×1=9 × 9= 18

二九十八

9×2=18

× 9= 27

三九二十七

9×3=27

× 9=36

四九三十六

9×4=36

× 9=45

五九四十五

9×5=45

× 9=54

六九五十四

9×6=54

× 9=63

七九六十三

9×7=63

× 9=72

八九七十二

9×8=72

× 9=81

6.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六

1、 尝试跟画英语字母,并进行英语字母的借形想象。

2、 体验想象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8开长方形绿色印泥纸、记号笔、油画棒。

2、 认识汉字:春或英文单词:spring

3、 教师自身经验准备:熟悉春天时苏醒、活跃的动物和植物,准备3张有spring 的单词示范图。

活动过程:

1、 出示示范画,幼儿跟画。

重点跟画:spring ,线条要按住。

冬天过去了,什么季节又来到了?春天

你们知道春天的英文字母是什么吗?

我们一起写一些,这些字母都变成了胖胖的字母宝宝。

要写的大一点,挡住了就跳过去。

画歪了,画斜了都没有关系。

2、 欣赏图片,激发想象。

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小动物们也都出来活动筋骨了。

蛇睡了一个冬天,天气暖和了,要出来走一走了。

天鹅在水里游来游去,小蝌蚪游呀游去找妈妈了。

春天有很多花开放了,有郁金香、白玉兰、迎春花、桃花,真多呀!公园里、花坛里、,小草都冒出了绿绿的新芽。

3、 幼儿想象和添画

根据观察的动物和植物在字母上添画。

重点:在字母上进行借形想象和添画。

春天真热闹,我们看看spring 这几个英文字母中都藏着哪些小动物?

s像什么?像春天苏醒的小蛇、像游泳的鳗鱼,像欢腾的龙。

P像青蛙长大的嘴巴,像飘扬的旗子、像棒棒糖。

I像盛开的郁金香,像个小点点也可以变成大大的花。

n 像跳动的鱼,像蚯蚓的身体

g 像小蝌蚪在摆造型呢

大胆想象,把其他字母都变成春天里的小动物,盛开的花朵,或者发出新芽的小草。

画的跟别人不一样,你就是最棒的。

(2)点彩法添画背景。

春天的小草被吹得摇头晃脑,我们把小草添画到背景中。

小草可以是斜斜的,也可以是站的直直的。

画纸转一转,小草的方向、风吹的方向就不同了。

4、 作品评价

你的英文字母写得大大的,还有一个调皮的跑到外面去了,真不错。

字母里好多小动物都被找出来了,有天鹅、蛇、青蛙、真热闹。

你的小草长长的、多多的,画面变得丰富了,非常棒。

7.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演一演这个故事。

二、检查复习情况

1、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请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归纳小标题的?

三、感悟贾岛

1、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发展。要读懂故事,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课文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朴实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因此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到7自然段,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这是个怎样的贾岛?

圈画出有关语句,写批注,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3、交流:我们按故事的顺序来说说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板书)

(一):即兴写诗

第 1 页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板书:即兴写诗)

这是怎样的美景啊,相机出示图片。

(指名读,评议他读得怎样?引导评价:a、他读得很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b、他读出那晚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好景象。c、听了他的朗读,我看到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飞远了。)

女生齐读。

2、你能不能通过上文这些描述、这种情景,来说说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a、这是有情有义的人。书中说“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尽管山路崎岖,月色朦胧,李凝家难找,但他仍然坚持。b、贾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故事中的贾岛受月夜美景的激发,即兴写了一首诗。)

师总结:贾岛月夜访好友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二):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同学们在故事的即兴写诗部分就有这么多感悟和发现,真不错。老师非常期待大家接下来的发现。

1、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板书:斟酌文字)

哪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第 2 页

(1)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动作。

(2)指名上台表演,该生只做了推门敲门的动作。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怎样?(a、他只把推门、敲门的动作演示了一遍,很不够。因为贾岛在斟酌文字,应该反复做这两个动作。b、我觉得他没有把贾岛沉思的神态演出来。贾岛是不知不觉进的长安城,可见他斟酌得很投入。c、我觉得他的表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句子中说,贾岛是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的。但是他没有把贾岛吟哦诗句表现出来。d、我还觉得贾岛的吟哦是很轻声的。)

(3)那贾岛吟哦什么呢?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那现在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

(4)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

(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奇怪吗?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3、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a、同桌分角色读,评议。

b、指名读,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委。他们读得怎样?(我听出韩愈很生气,贾岛在请求宽恕。)

师: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他还说了些什么?

(生读书上句子:“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第 3 页

4、贾岛都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

(a、我昨夜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友人,谁知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回想起,觉得诗句中有一个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b、韩大人,贫僧昨夜去拜访友人,可是没有见着。我虽然没有见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美好的情景使我诗兴大发,我写了一首诗留了下来。可是我觉得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虑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正在犹豫不决时,没想到路上冲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1)老师想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刚才的经过,谁愿意?

(2)师指名上台表演,两位学生的表演投入、到位,扮演贾岛的同学居然还跪在韩愈面前说话。台下师生一片掌声。)

5、当“韩愈”说到“让我来想想”时,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a、我觉得用“敲”好。b、我也决定用“敲”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c、“敲”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敲门声很清脆。)

转身问扮演韩愈的同学,我们来听听韩愈怎么说? “韩愈”:我认为用“敲”字好,因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你看呢?“贾岛”:是啊,多谢大人赐教。

同学们,其实,你们比韩愈厉害呢,大家早就感觉到用“敲”好了。

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马上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出示诗文、配乐范读)

题李凝幽居

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

6、那么你能通过贾岛斟酌字句和韩愈解疑的过程体会到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第 4 页 引导:a、贾岛为了一个字不断做着动作,反复思考吟哦,斟酌到底用哪个字更恰当,说明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b、从这里可以还看出贾岛是一个专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诗人。你看,一首小诗只有一个字不够妥帖,他就这样反复推敲,不知不觉,连进了长安城都不知道。c、从他沉思的表情、反复做推敲的动作、低声吟哦看出他是一位创作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诗人。d、从文中贾岛“连连点头”也可以看出他虚心好学,有礼貌。

师:故事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

四、走进贾岛

1、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看他的生平介绍——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后诗学韩愈,因诗出名。作诗,贾岛又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他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的苦吟,不仅仅局限在炼字,还在炼意、炼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

2、看了贾岛的介绍,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预设(生:贾岛是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的人。)

3、同学们,你们看他有一个雅号,叫—— “苦吟诗人”。

师:是的,贾岛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谈到他的创作体会,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投影出示: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自由读—配乐二胡曲《听松》读—齐声读)

4、这首五绝意思是说,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你们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同学们,你们说,他流出的是什么泪啊?

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贾岛,这就是走进我们心灵的贾岛。

五、感悟韩愈

1、故事主人公的形象已经非常清晰,还有一个配角也很重要,他就是——韩愈。那么韩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2、是的,韩愈的学识的确很渊博。我们来读一读韩愈说的话,想想他说得是否有道理。

第 5 页

3、生:用“敲”字有三点好处:一是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二是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发ao 比ui开口大,声音响亮)

4、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读韩愈的话

(指名读-齐读)

5、师: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博学多才的韩愈在长安城见面了,尽管家境不同,地位悬殊,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引读最后一小节。……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六、拓展提高

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

1、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 说说用绿好在哪里。品一品,读一读

2、红杏枝头春意(旺、浓、闹)。《玉楼春》-------宋祁 说说用闹好在哪里。品一品,读一读

3、有位同学写了几句话,想请大家帮忙推敲一下。

集市上人山人海,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时,街道一旁有人正拿着标价牌在说:“六元一件,十元两件!(集市上人山人海,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时,街道一旁有人正举着标价牌在在大声吆喝:“六元一件,十元两件!”)

4、总结:真的,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七、作业设计:

1、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小组合作,排演这个课本剧。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8.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八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落实对小学生“推理思想“模型思想”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复习中,遵循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尊重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复习,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创新,让学生参与说、做、思、写、议、评,让学生学得精彩,把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分类、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自主构建、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弄清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及内在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整理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整理复习(例题1~5题型)。

教材分析: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是六年级上册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涉及了第一,第三单元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很大,也是第六单元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但不利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方法的对比,虽然新课标提倡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实际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时巩固和补充这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重知识间的“联”和“变”。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学习,发现学生在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时似懂非懂,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混合练习时,经常分不清到底该选用哪种方法,有干扰条件时分不清分率,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了本节复习课,先通过分类整理、比较,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运用

“画线段图”、“数量关系式”等解题策略,运用“三步骤”有效地解题讲题,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自己或者同学的错例,在整理分析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进一步了解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联系与区别,并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系统化,并会解答简单的分数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

2、通过说、做、思、写、议、评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构建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解题模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复习和整理过程中,培养抽象、类比、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和积累解决问题和复习的活动经验。

4、在整理复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用数序语言表达和他人合作交流等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的数量关系,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梳理知识

1、导入,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整理复习课,复习有什么好处呢?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复习旧知识而能从中领悟到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希望你能“温故而知新”,从旧知中获得新的领悟。

2、分类整理

(1)小组交流分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先对前5道例题进行专项的整理和复习。课前我们把这5道例题重做了一遍并进行了分类,小组内说一说:分类标准是什么?分成了哪几类?分别是哪几道题?

(2)小组长汇报。

师:同学们都很棒!都分对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最多同学采用的分法。

教师板书:

单位“1”已知

①②③

单位“1”未知

④⑤

(3)统一解题的方法:(板书:单位“1”的量×分率=对应分量)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知识,使学生对乘除法解决问题形成整体的认识,对解题的方法建模。

二、错例分析,回归方法

1、教师调查全班的易错题:②③⑤

2、针对错题②,学生看书本P13例8,复习书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1名错题学生讲解方法

3、解决问题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具体要做些什么呢?

板书:阅读与理解(画批:单位“1”)

分析与解答(画线段或写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回顾与反思(检验)

4、针对错题③⑤,组内互助理清解题方法。

5、讲解错题:个别学生汇报方法,其它学生质疑。

6、总结需注意的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讲题是都用了数量关系式、画图来帮助理解,这是我们用来解决问题很好的策略。(板书:数量关系式、画图)对于这些错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多余条件、单位“1”、对应分率未知。

【设计意图】针对个别题型,让学生自主讲解,进一步明确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解题的步骤、策略和需注意的方面。

三、完善类型,加深认识

1、完善类型

下面我们用刚才的策略和方法完成两道题,请同学们算一算:(分小组选题)

(1)同学们去游乐园玩,玩过山车的有36人,是玩激流冲浪人数的,而玩激流冲浪人数又是玩旋转木马人数的,玩旋转木马有多少人?

(2)校运会上,六年级的运动员有45人,五年级运动员人数是六年级的,又是全校运动员人数的,全校运动员有多少人?

学生汇报算法。

2、自主编题:用“210”和“”

编一道稍复杂的题,并解答出来。

同座互相批改。

学生汇报(最后强调:我认为我出的题容易错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连除”及“乘除”的题型完善分数乘除法的题型,让学生明确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联系和区别,而让学生自主编题,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四、总结提升,温故知新

这节复习课,我们用了哪些复习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类整理、看书质疑、讲解错例、出题自测)在“温故”的同时,你有什么“知新”?谁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检测,及时反馈(可作课后练习)

(1)一件衬衣降价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2)一件衬衫售价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整理复习课

分类

单位“1”已知

单位“1”未知

解题步骤:

阅读与理解

批注、找单位“1”

分析与解答

数量关系(画图)

列式解答

回顾与反思

检验

题号

(1)(2)(3)

(4)(5)

数量关系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易错

(2)(3)(5)

策略

数量关系

画图

提醒

多余条件

单位“1”

对应分率

复习方法

分类整理

看书质疑

讲解错题

自主编题

听课思考:

1.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2.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的解决问题教学的要求是什么?

3.解决问题复习课如何编制和表述教学目标?

4.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实施方式有哪些?

5.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积累学习数学的活动经验?

6.对于专题复习,你有什么好建议?

9.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九

课时:两课时 教材分析:

《推敲》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文中“苦吟诗人”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朋友。可是他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深山中,朋友却不在家。他留下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其中有这样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读来品去,总觉得“推”用得不够确切。不知道其中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就坐在毛驴上想啊想。不想冲撞了京城大官文学家韩愈的官轿。韩愈问其原因,贾岛如实相告。韩愈就指点他用“敲”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贾岛听了心服口服。从中可见推敲锤炼语言之“韵味”及重要。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发展 一字斟酌

高潮 冲撞仪仗

10.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十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 9加几》 【教材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继续学习口算和笔算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所以,让学生体会“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是教学重点。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特性,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等学习活动探索口算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注重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地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准确表达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初步感受运动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咱们弘文学校秋季运动会已经结束了,你还记得咱们运动员参加了哪些项目吗? 生:跑步、垒球。生:跳远。高年级的还有跳高。

师:看来大家对运动会还是挺感兴趣的啊。那从今天开始,咱们就通过“小小运动会”的参观,来学习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吧!

上课!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师:参加运动会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比如比赛前需要先报名。下面,我们先到报名场地去看看。(出示课件)大家看,这是运动会的报名场地,同学们正在积极地报名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会导入新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自主列出算式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列式,师板书9+6 6+9 2.探索9+6的算法

(1)学生动手操作,探索算法

师:9加6等于几?大家自己来算一算,可以使用学具帮助,摆一摆,算一算,再和同位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来算的?

指生在投影仪上边演示小棒边说算法。(学生想的方法可能有

1、用数一数的方法......2、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

3、把9看成10,10+6=16,16-1=15。......)

(2)算法优化,演示 “凑十法

师:这个同学是先把9个先凑成10个,再计算的。

象他这样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叫凑十法。下面我们就一起再来看一看怎样用凑十法计算9+6.9+6=15方法二1105凑十法(课件演示9+6过程,边演示边解说:左边摆9个黄色小棒,右边摆6个黑色小棒,先从右边的6个中拿1个和9个凑成10个,再和剩下的5个合起来,就是15个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边摆边说吗?同位互相摆一摆,说一说。谁能起来再说一说?(指1名同学说)

师:刚才我们在小棒的帮助下,计算出了9+6,看来,运用小棒摆一摆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好方法。可是,如果我们每道题都去摆小棒的话,会浪费很多的时间,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看着算式说出计算过程就会算得很快。你能试着来说一说吗?(学生试着说计算过程)好,一起来看。

刚才我们在摆小棒时,把一个小棒移到了左边,把6分成了两部分,哪两部分呢?对,是1和5.(板书:1和5)为什么是分成1和5,而不是分成2和4呢?对,是为了把9凑成10.(板书10)10再加5就等于15.谁能把这个式子试着来读一读。看来,他已经会把摆小棒的过程在算式上表示出来了,你会吗?

同位互相说说看。3.探索6+9的算法(1)探索算法。

师:刚才我们用凑10法计算出了9+6=15(个),那么你能再用凑10法,计算一下6+9吗?(借助凑十演示卡)(2)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有把9分成4和5,6加4等于10,10再加5等于15.师:同学们有问题要问他吗?老师有个问题想问这位同学,刚才我们都是移了1个圆片,你为什么要移4个呢?他是把6凑成10,所以要移4个。你能把你的想法象这样用式子写出来吗?也有学生可能把6个中拿1个和9个凑成10个。师:这个同学是把9凑成10.看来,在计算6+9时,既可以把9凑成10,又可以把6凑成10。你喜欢哪种方法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老师认为把9凑成10更简单些,【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9+6的方法,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小结凑十法:

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用凑十法计算的;得数都是15)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就是说,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我们知道9+6=15,就可以马上知道6+9=15.老师考考大家,9+2=11,2+9得多少?9+8=17,8+9得多少? 2.课中活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顺利帮老师解决了写号码的问题,你们感到高兴吗?是啊,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表达我们的幸福吧!(放幸福拍手歌,学生活动)3.解决第二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一生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操作计算——思考算理——交流算法——优化算法”的探索过程的机会,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师:下面,我们再到体育室去看看,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圈一圈,填一填。(“自主练习”第1题)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下面,咱们用圈一圈的方法来计算。怎样算呢?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老师圈了几个羽毛球?圈外还剩几个?所以9+2得多少?你能这样把剩下的题目也来先圈一圈,再填一填吗?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集体订正。2.填一填。

学生说答案,课件出示过程。

3.看图列式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7+9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方法来做题。4.探索规律,巩固凑十

小试牛刀9+4=131109+3=12121039+8=171710

五、谈谈收获

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共同归纳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11.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十一

LESSON 1 –(READING)

1.Language Goals: Talk about movie preferences and make plans.New language:-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Yes,I do。I want to go to an action movie.-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I like comedies and documentaries but I don’t like thrillers.-kinds of movies: thriller, war, documentary, comedy, romance, action movie, mystery, fantasy and adventure-descriptions: scary, boring, great, fun, exciting, sad, funny, awesome, fantastic, wonderful 2.Teaching Aids:

Movie posters

Balloon(for grammar focus)3.Vocabulary Words: film, war movies, action movies, romances or love stories, thrillers, comedies, documentaries, mysteries, fantasies and adventures, exciting, sad, scary, funny, great, fun 4.Teaching Steps:

1.Teacher talks about the movie he/she has seen lately.Make necessary gestures to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students(like story telling).2.Ask the students about the movies they have seen recently.Let them write the answers on the board.3.Write the vocabulary words on the board.Explain clearly the meaning of each word with the use of teaching aid(posters).You may use appropriate gestures to make the explanation simple.Examples: Film – is another English word for movie.Comedies – are a kind of movies made to make people laugh and feel happy.Documentaries – are often educational and usually talk about famous historical events and study of a famous people.Action movies – are simple stories of good people against bad people, where most problems are resolved using physical force.Usually action movies have fighting scenes.Thrillers – are scary movies with lots of surprises and usually they make people jump.4.Teacher reads every word with correct pronunciation while students listen.5.Say every word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 after you.6.Group the class into 5 and ask each group to read the vocabulary words correctly.7.Point to the example(1a): Say number1is(a), action movie.Ask them to match the kinds of movies with the posters.Check the answers afterwards.教学一得:次项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LESSON 2(LISTENING AND SPEAKING)1.Sing a song(to the tune of LONDON BRIDGE).I’m the first one don’t change me, don’t change me, don’t change me, I’m the first one don’t change me-oh no just let me be.2.Pair work: Ask students practice the given conversation(guided by the teacher).Take time to practice the dialog for mastery.Ex.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 Do you want to see a movie? Yes, I do.I want to see a thriller movie.3.Listening: Ask students to do activities 2a and 2b.Tell them to listen carefully.4.Introduce GRAMMAR FOCUS.Give the rules and explain further by giving more examples.Note: A teacher could give additional examples out of the given content such as city – cities… A.Singular Noun

Plural Noun

thriller

thrillers

documentary

documentaries

comedy

comedies action movie

action movies-Read the singular and plural forms of nouns to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repeat.Point out the change from y to ies when the word documentary becomes plural.B.Explain contractions.Blow up a balloon-ask what happened?(It expanded.)Let the air out-ask what happened?(It contracted which means to get smaller.)Ex.do not –

12.9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十二

课题:

分类复习

总课时:9课时

本课时:第9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熟练进位加法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进一步熟练凑十法。

3、在实际应用的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0以上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口算。

规定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

修改: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9+4=

9+0=

9+7=

9+9=

9+8=

9+2=

9+3=

9+10=

9+1=

9+5=

9+6=

0+9=

学生集体读算,开小火车。

挑选9+4和9+8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独立完成(二~四)

提醒:要先计算,再比较。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

三、从6、7、8、15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在这几个数字中,你选哪三个数? 7、8、15

为什么?

因为7+8=15

8+7=15

学生填写

四、填表。

学生自己填写,然后交流。

五、看图写算式?

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左面有7只猫,右边有8只猫。

求什么?

一共有多少只猫?

么列算式?

7+8=15

学生自己完成其余几题。

交流最后1小题。

最后一题,求什么?

一共有几个三角形?

我们可以在图上知道哪一些已知条件?

第一堆有3个,第二堆有4个,第三堆有5个。

怎么列算式?

3+4+5=12

六、解决问题。)

小红栽了5棵树,小明栽了7棵,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

小红上午写了8个大字,下午写的和上午一样多,小红写了多少个大字?

3)

原来有16个苹果,拿走了10个,还剩几个?

4)

猴子

梅花鹿

小狗

9只

4只

7只

猴子比梅花鹿(),梅花鹿比小狗()。

猴子和梅花鹿一共有多少只?

梅花鹿和小狗一共有多少只?

5)小红拍了9下,小明和小红一样多。

一共拍了多少下?

6)看图填空:原来有()个鸡蛋,做蛋糕用去()个,还有()。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答案。

板书设计:

分类复习

上一篇:2022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广厦控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