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2024-07-13

《我们仨》(精选16篇)

1.《我们仨》 篇一

《我们仨》有感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是高一寒假语文老师介绍给我们写读书笔记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看了不到一章时,我的眼泪就默默地落了出来。很是震撼也很喜欢,今年再次读这本书,给我更多的仍然是感动和人生的无奈。

《我们仨》的作者是九十二岁的杨绛,她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茶饮》,译作《堂吉诃德》、《小赖子》等。

《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法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曾经读过这样的点评鉴赏:

“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再见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越远,越怕从此不见。”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残,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这两段对我的感触是最深的了,每次到这里,心就被狠狠抽了。上天给每个人带来生命,却又带来疾病和死亡。每个人都无可幸免,都要经历人生道路上的生死离别,可是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此的豁达与乐观,人生短短数十载,我只能说,珍惜该

珍惜的,放下该放下的,享受该享受的,追求该追求的,这样,才不枉在这世上活这年月。当然,家庭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看到,每一个家庭有着自己的幸福与喜悦,不论贫穷、疾病与生死,家永远都是我们的庇护所,父母永远深沉的爱着孩子。或许有些父母免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确实是人生中最悲痛的事,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长命百岁,健健康康的,可是这也只能是主观意愿而已。当父母的真真是辛苦的,也是心痛的。我现在无法理解杨绛是去女儿的痛苦,可是却能轻轻理解是去钱钟书的悲恸,心爱一生,陪伴一辈子的那个人就那样去了,这样的事情我也宁愿离去的那个人是我。所以说,《我们仨》不仅仅是讲述家庭的温暖,更多的是那份无奈与悲恸。

我不知道当初杨绛是怀着怎样的心态与心情在写《我们仨》,但是我想她心里也是极大的幸福与不舍吧。人生就是这么矛盾着,人也是这么矛盾着,我们唯要做的也是只能做的,那就是挨着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享受生命的意义,然后,慢慢释怀每一件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淡然于生命却看重生命。

2.《我们仨》 篇二

2016年1月9日晚,由同曦集团主办;北京视界聚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南京金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同曦艺术馆承办的“我们仨”——纪太年、钱鹏、魏晋团拜展在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1222号同曦瑞都购物广场六楼的同曦艺术馆举行盛大的开幕酒会。

本次团拜展采用了开幕洒会的形式,有别于同曦艺术馆之前的展览的开幕活动,准备了美酒、美食、饮料以飨到场的嘉宾朋友。由于参展的三位艺术家——纪太年、钱鹏、魏晋在业内强大的号召力,各界嘉宾纷至沓来,活动现场人气爆棚。大家对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也是啧啧称赞,现场叫好之声不绝于耳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艺术馆对此次开幕酒会也是非常的重视,充分利用了同曦集团旗下的各种资源,为整个开幕酒会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柯江处长、同曦集团总裁助理胡茂琦、本次参展艺术家代表纪太年老师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曦大圣篮球队拉拉队篮球宝贝带来的劲歌热舞;同曦艺术馆四位美女的歌舞表演《小冤家》、两大“男神”的倾情献唱赢得到场嘉宾的阵阵喝彩。到场的画家和媒体代表也毫不吝啬的送上了最为诚挚的新春祝福;最后更是安排了互动环节,通过现场抢答的方式,让到场的艺术爱好者中的幸运儿收获了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作为奖品。酒会随后也热烈开场,到场的各界嘉宾尽情享用美酒美食,而参展的三位艺术家瞬间成为了现场的焦点,合影的人络绎不绝。

纪太年、钱鹏、魏晋三位艺术家是近些年来中青年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推动着中国传统书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更难能可贵的是,纪太年老师在笔耕不辍的进行书画创作的同时,也对于书画市场有着精深的研究,出版专著40余部,500万字,主编200余部,可以称作是艺术投资行业的风向标。钱鹏老师和魏晋老师作为当代中国传统艺术家队伍中“80后”一代杰出代表,也用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了和业内成名前辈高士所不同的风格,既很好的继承了前人传统,又赋予了时代新意,殊为难得。值得更多的期待。

3.游戏,激活了我们仨 篇三

每天忙着上班下班买菜做饭这些琐事,就已经让我心力交瘁了。与此同时,跟老公的关系也越来越平淡,大多数时候彼此无话可说。孩子跟我也不亲近,经常不听我的管教,让我对他的教育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那天带孩子去同事家玩。同事提议,我们一起打扑克吧。我不禁好笑,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消磨时间的游戏,多幼稚啊!并且对孩子来说既不益智,也不能增长知识,现在谁还玩这些游戏啊?而且说实话我儿子也不会玩,我从来没想过跟孩子玩这些。同事说,没事,我们一起玩,玩几次就会了,挺有意思的。同事的孩子比儿子才大一岁,可人家已经像模像样地会抓牌出牌了。同事问我,那你们家平时都玩什么啊?我说,什么也不玩啊,每天晚上一般他爸爸看电脑,我看电视,儿子自己玩玩具或者看他的漫画书。同事说,那多没意思啊,我们家除了玩扑克,还经常一起下跳棋、军旗、五子棋,别提多好玩了。我聽了忽地心有所动。

当天晚上吃完晚饭,也跟老公儿子建议一起打扑克下跳棋。儿子热烈响应,可老公却很不情愿,说那都是最幼稚最低级的游戏,有啥意思啊,纯属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老公才很不情愿地从电脑前站起来,开始打起了扑克。

刚开始儿子不会,我们一边玩儿一边教他,他总是出错牌,笑话百出,本来不耐烦玩的老公也被逗乐了,开始一心一意跟我们玩了起来。老公脑子好,不管是打扑克还是下跳棋,他都是水平最高。为了让不怎么会玩的儿子高兴,一般他都是故意让儿子先走,却使劲压着我,不放我。所以每次结局,通常是儿子第一,老公第二,我只能垫底。这样的结果儿子高兴,老公看着我连输,也乐得哈哈大笑。而我呢,看着他们都开心,我就是输了也高兴。不过几天,孩子就熟练掌握了扑克的各种玩法,水平也不断提高。他小手拿牌虽然有点费劲,但是看起来也挺像那么回事的。扑克玩够了,我们又教儿子下跳棋下军棋,一家三口玩儿在一起,彼此说笑打闹,真是其乐融融。

谁说这些游戏幼稚呢,孩子也在打扑克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竞争,在下跳棋的时候学会了创造并且利用有利条件,下军旗的时候懂得了很多时候机遇很重要。有时候他也会输,又学会了承受失败。后来老公又开始教我和儿子学围棋和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这是更需要智力和耐心的游戏,儿子更喜欢更入迷了。

现在,每天晚上我们家不再是3个人各自为政、死气沉沉的样子,而是充满了欢声笑语。随着我们一起玩儿各种游戏,3个人的感情也更加亲密和谐。游戏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父母的权威荡然无存,小孩也不能总是恃宠生娇,在这时候我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常常我们一边打扑克下跳棋一边谈起每天各自经历的心情琐事,老公说单位的烦恼或者成就,我会跟他们说我买菜做饭搭配营养的辛苦,儿子也会和我们谈起学校的有趣事,比如哪个老师讲课好,哪个同学又淘气犯错误老师找家长了等等。这个时候成了我们彼此沟通交流的最好时间,我们在一边玩中一边了解了每个人的生活,我和老公也不再疏远隔膜,儿子更是与我们越来越亲近。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同样,孩子与父母亲近了,也对我的各种教育要求,都乐于接受,不再抗拒排斥了。

是的,这些游戏虽然简单幼稚,远比不上那些专家们推荐的益智增慧游戏更有教育意义,但我们每天在一起玩儿的快乐幸福却是实实在在的,一点儿不幼稚。(责编/诗坤shikun01@163.com)

4.读我们仨有感 篇四

(一)几天前,看到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开始翻读他们夫妇的书,近日开始读《我们仨》,说实在的,开篇半真半虚空的感觉,会让人有种隐痛,但又无从说起,读到第三章,一种淡淡的清香和向往让我欲罢不能。

这一家三口的脉脉亲情和链接,是平顺、舒服而又如索扣,扣的紧紧的。在女儿小的时候因为身体或其他原因,她们也没有焦虑,没有担心,可以不去上学,可以“随心所欲”,所有情和理都如细流般浸入孩子的心灵,只是在钱媛的草稿中有“我犯混,大受批评”,可以看到严父的身影,其他全是和乐的、安静的。

就像是生活在与世无争的桃花源,和美地生活着,杨先生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真正支撑这个家、这三个人的,也许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的默契吧!

可是生活过得如书中的“我们仨”,无论是碰到什么都能够和风细雨,能够发自内心的“笑的那么乐”真的是一种至高境界,这也许是我等追之而不及的吧!没有书和智慧的润养,没有百不称心的磨炼,没有坚忍和相守的信念和修养,在历经岁月和历史的各种时期,怎能有如此韵致淡雅,身轻如燕、云淡风清的润泽之笔。

我也有个“我们仨”,我们正相反,我希望儿子能像爸爸,一个严谨、执着、仁爱的小伙儿,一个让人见了就觉得踏实、安全、幸福的人。我们仨,爸爸和儿子有秘密,妈妈和儿子也有秘密,当然妈妈和爸爸的秘密是最多的。有时我们也会偶尔交换一下秘密,交换时却已不知是过了多久的时间,无论是什么都变成了笑话或是可追忆的往事,无论事情是安全的不安全的(爸爸有时会领小伙做些冒险的事),都没有了追究和发火的必要,倒觉得顽皮的可爱,可爱的顽皮。

“我们仨”一个家的支撑是什么呢?也许是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吧:互相支持和成全,尽其所能地参与彼此的生命。当然不能以自我牺牲为代价。这是爸爸提出来的“成全一个人不能以牺牲另一个人为代价”.这位“哲人”总能在我的生命中不经意地亮几盏小灯,让我知道方向和底限。

“我们仨”,需要反思的也有很多,有时会把云淡风清的日子过得风风火火,会把不是事的小事当成个大事,会把爱和要求一起使用,会经常争论和反思,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过着,闹着。在这淡淡的书香中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相守、相长、相扶。

来源:大连德泰金石供热有限公司 何莉丽

读我们仨有感

(二)第一次看《我们仨》的故事还是在高中,多年过去已经不记得内容,只记得自己曾为那份真情感动过,提起笔来不知从何落笔,于是重读此书,不同以往,随着年纪增长,除了感动,更有许多感悟。

这本书是杨绛先生92岁时所著,全文以温馨的笔调记录了杨绛、钱钟书、钱媛一家三口平淡琐碎的日常,最寻常处见温情,“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正是这个朴素的家庭让我看到了一家三口不平凡的追求,面对灾难时的平静,面对荣誉的低调,面对困苦的淡然,相知相守,相濡以沫,一家三口将琐事比作“石子”闲时细细把玩,人生的一切美好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虽然从开头就早已经知道结局,读到“我们仨失散了”那一刻已然心痛不已,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但是在杨绛笔端看不到一丝悲观,洋洋洒洒处处见温情,这个老人用文字无声的记录着他对爱人和女儿的思念,家的意义不会因为生命的消失而改变,我甚至能想象的到这个老人含泪回忆着,一句一句记录着。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逝者如斯,活着的要比逝去的痛苦千倍万倍,生命旅途里跋涉,家是一处港湾,“我们仨已经在人生道路上走到尽头”“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原来的家没有亲人陪伴也已经成为路途上冰冷的客栈,毫无温暖可言,这是怎样的一种悲伤,抹着眼泪合上书,而那份无法表达的爱,无人诉说的情,回荡在心里很久很久……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以积财货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我把它写在笔记扉页,不曾忘记,有一天无意在恩师日志中读到这句话的改编版叫做“以赚金钱之时赚快乐,以偿宿债之念待亲情”我觉得很有道理,把它记在了前一句话的下面。道德如浩瀚星空历久弥新,知识也会让人对世间的悲欢更加敏锐,我想我似乎更加懂得这种偿宿债之念待亲情的迫切,这种迫切源于害怕,害怕亲人的离去,于我来说,便是害怕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恨,再说我家的“我们仨”,如今是爸爸、妈妈和我,我想将来还会有另一个“我们仨”会是丈夫、子女和我,我会扮演着女儿、妻子和妈妈的角色,无论是什么,这份难得的亲情便是命运给予我最大的恩惠。世事无常,谁又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天灾人祸总潜伏在某个拐角,猝不及防,我常常告诫自己,我该做个好女儿,少让他们劳心,尽我所能,亲情逝去难再得,迟了就在也找不到了,再也找不到了……

读我们仨有感

(三)万里长梦,三人慢慢相送

接触《我们仨》纯属偶然,但却由衷感激。其他人谈到与本书结缘,无外乎是对杨绛、钟书先生的尊敬,我心中同样崇敬,然而并非崇敬他们的名声、辈分、资历,也并非由于《围城》、《管锥编》、《洗澡》,而更关乎情感,关乎文学大师身后无可辩驳的纯性。

1998年,钱钟书先生逝世,而他和夫人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之时用心记录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集结成回忆录,才有了《我们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蕴含着一生的悲欢离合,生命后期面对这些,先生本身不会平静……

其实,《我们仨》带给我的感动从目录起便已奠定: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一个92岁高龄的老人,一个先后痛失爱女和爱人的正常女人,写下目录的那一刻,是需要承受多大的伤感与挂念,将之平淡质朴地说出,又需要怎样的坚强与力量。

我曾经读不太懂第二部分,但当时又不求甚解,本打算让时间自解,然而如今,只要第二遍翻阅,便会轻而易举地体会到杨绛先生究竟有着怎样的情感,一句“我有没有说明天见呢”道出内心翻滚的辛酸,然而,再没有明天了,钱瑗走了,钟书先生走了,就这样“我们仨失散了”.没有现实的悲痛,没有撕心裂肺的无意义的挽回,只有平淡的哀婉,质朴的伤感。原来,岁月真的可以让人面对悲痛的时候平静,也许当我们瘦骨嶙峋,老态龙钟时,面对这世间所谓的一切真实,恐怕也只剩下想要回归自己的梦境,思念着自己的回忆吧……

在我的印象中,一代翻译家,文学家钱钟书是《围城》的钱钟书,是《管锥编》的钱钟书,但这样一个著作等身的大师,却是一个被杨绛先生唤作钟书的温情男人,是一个刚下轮船就与伦敦大地亲吻而摔掉一颗门牙的男人,是一个在妻子怀孕期间打翻了墨水瓶,砸了台灯,弄坏了门轴的男人。但就是这样心性纯性、知识丰蕴的男人却和杨绛先生是那么的精神契合,一间简屋,一盏昏黄台灯,两杯茶,几本书,却是一辈子,如此简单和愉悦。

两人仅有一件深色窗帘的书房足矣,两个人,对着读书,互不打扰却心有灵犀。如此生活,不觉心向神往,艳羡的同时也为这美妙的爱情而怦然心动。在伦敦读书的情节在我感觉竟像阅读父辈的日记,心中不觉惊异与欣慰……

他们的爱情,每个人被关爱的同时被彼此保护,引用一句话“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此时再想起这句话,心中莫名的辛酸,书中没有山盟海誓,至死不渝,没有惊世言语,鞭辟入里,只有平凡的生活,却字里行间饱含情感,言语平淡之轻似乎承载不了任何负重,却压在心头无法拨动一分一毫。杨绛先生一世饱经风霜,却依旧以轻灵、真挚的言语描绘自己的生活,甚至经历十年动荡带来的浩劫也是一笔以代之,写得如此淡然,让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三口之家似乎是暴风雨中的港湾,一片世外桃源。

然而,挚爱的亲人终是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悲剧早已不是悲剧,如今先生已年逾百岁,三人的情感可能早已尘封在先生内心深处,天人永隔并没有让先生觉得阳世的无趣,反而,她带着这份深深的眷恋,让人生至今依然在继续。

作品介绍

5.读我们仨有感 篇五

看了《我们仨》,我感受到的除了对作者文采的敬佩,更多的,是对那种怀念柔和、平静的那种舒适的遐想。

说实在的,刚开始,我看不懂这本书表达的是什么;准确来说,是对其中那个“梦”似懂非懂。在这本书中,我分不清哪些是梦里,哪些是在现实生活中,它们让我感到一片茫然。直到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家人亲情的诉说与回忆。怀念与回忆中,作者没有用笔尖表达出那种悲伤,也没有对一些令人自豪的往事表现出激动昂扬,只是用缓和的语气,静静诉说着一家三口的生活:平凡、温暖。

以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部分,也自己加入了情感的联想。

“我们俩老了”---老了的人,常做梦;想念得太狠了,就做噩梦。

是这一晚,杨绛做了一个梦。透过她的文字,我仿佛看见她,这个瘦弱的人儿,在苦苦寻觅自己夫君的影子。她慌张地寻找着,映衬着沉重的夜色,苍苍茫茫。直至杨绛梦醒,却发现锺书就在枕边。梦中老人的凄凄惶惶,好像是只要能找到他,就得安心。醒来,锺书却并不为自己辩护。在此,我想,他怕是更希望杨绛能记着梦里对自己的埋怨,让她,就这样,做一个万里长梦:梦里的境况虽不同,但情味(温情)总是相似的。

“我们仨失散了”---走上这条古驿道:相失相聚又相失。

古驿道的路很长,杨绛在这里,一脚一脚的,走了一年多。她看尽四季轮换,醒来还在梦里。

锺书、杨绛、阿圆总是在这船上,团聚又分离。晨起,有这样两个人,急急奔向客栈,步履轻快,一脚跟着又一脚,去和船上的他相聚---合家团聚就得心安,即便是在这条古驿道上。直到太阳照前舱,她们回到客栈;明早,又再踱着步子来,再相聚,再心安,周而复始……在他们这个朴素的家里,住着一屋子与世无争的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求能够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共同解决困难。我似乎也跟着作者在他们的古驿道上走了一回,杨绛先生的心境,恐怕只有这句“梦魂以逐漫漫紫,身骨终拼寸寸灰”只以写照。

杨绛先生的文字也很具感染力,我随时能“亲身”体验到他们三人的天伦之乐和未泯童心;他们的善良正直以及对家庭的感情,使我深受启发、获益匪浅。这本书并不厚重:往往句子简短,诉说自然。但书中更多的,是他们一家三口美好的照片:有随着时间的推逝,一家人模样的变化;也有三个人工作,各不相扰的。三个人的认真、对工作的目标与追求,夫妻俩互相帮助对方理发的温馨场面,让人感动万分。这虽只是一些生活照,甚至还没有色彩,但是闻到的,不仅是书香,还有甜蜜的味道和温馨的感觉。

所有的悲欢离合,看似在作者那里是一种自然,在我们读者这里却经常潸然泪下。“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玻璃脆”.这一声问,这一声叹,如敲窗的夜雨,不断敲打着我的心。我依稀看到九十二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在经历了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等生命的种种际遇,饱尝了人世间的悲喜浮沉之后,是在怎样一种蚀骨的思念中,以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文字写下了“我们仨”的琐细点滴。书中最后几句:“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家是什么?家在哪里?也许,诚如杨绛所言:家只是生命中一个必经的客栈而已,不是归途(一条通往没有终点的远方的路)。尽管没有确切的答案,我还是在杨绛的笔下,读出了“家”的存在意义:一个倾注了爱的家,不仅仅是一个可供安身的栖所,而是历经聚散离合,始终牵系于心的一份情;是日日夜夜跋山涉水依然走不出的一个万里长梦,是梦里梦外心心相印始终不渝的旷世之爱,它决不会因为生命的消失而改变任何……

怀着潸潸的眼泪读完了着本书,我感受到了那无法诉说的爱,无人可说的情---在心里埋藏很久,很久……家的感情绝不会随时间而渐变,冲淡。

6.《我们仨》读书笔记 篇六

杨绛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她和钱钟书在相遇前,都未恋过他者。初遇,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一见如故,侃侃而谈。

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钱钟书后来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他们婚后一起留学英、法两国。杨绛笔下的钱钟书有缺点有优点,但她一并接纳,他的优点到她那儿变得很可爱。比如,杨绛产女坐月子期间,钱钟书弄坏门锁等,不会修很着急,杨绛却没有想过这种事情应该男子去做,而是说:“我会修。”杨绛是位有大智慧的女子,她爱一个人就全心全意去爱,没有任何计较。

书中,她提到自己与钱钟书有过争执,两人觉得争执也争不出什么来,就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己议,不必求同。“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这个很有意思,因为在男女关系中,不少人认为,要有一方妥协才会有“和谐”。但杨绛与钱钟书,他们认为彼此是平等的,无论是精神上、性别上还是物质上。

这种平等观念,在他们家,不仅体现在夫妻关系上,还体现在父女、母女关系上。《我们仨》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对待女儿钱媛,杨绛和钱钟书从未把自己放在父母这一高位上,他们仨亦师、亦友、亦亲人。钱媛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杨绛说:“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而钱钟书出门前会嘱咐女儿照顾妈妈,而不是妈妈照顾女儿。

7.林青霞:徐克、施南生和我我们仨 篇七

这次迪拜电影节大会颁发了“亚洲电影终生成就奖”给徐克。我是因为从来没有到过中东,所以跟他们结伴而来。同时也可分享他们得奖的喜悦。迪拜到处是摩登建筑和所谓的七星级酒店。酒店极尽奢华之能事,有的装饰得像水族馆,客人一边吃饭一边观赏深海鱼。有的金碧辉煌,门前那许多和真马一样大小漆成金色的马匹,栩栩如生。我住的酒店,周围是引进的海水,客人可以坐上小船到隔壁的酒店和商场,像威尼斯一样。在一个大商场里,他们打造了整个滑雪场地,这里用金钱堆砌出他们的梦想,就像拉斯韦加斯一样。

1981年夏,我从加州拍完《爱杀》经过香港,和他们在尖沙咀巷子里的酒吧见面。南生一头短发像个男生,穿着新潮,徐克留着胡须戴着太阳眼镜,既有型又特别。眼镜除下,我发现他的眼神很有灵气,他就是用这双眼睛观察演员的特质。

第一天拍《新蜀山剑侠传》,他问我可不可以赤脚拍摄,我觉得这个提议太好了,马上就把鞋给脱了。因为演的是仙女,一进片场就给吊上了钢索在空中飞来飞去,好像整部戏里才走了三步路。我每天半夜四点到片场化装,有时候等了一天都拍不上几个镜头。有一次我在徐克面前大颗大颗的泪珠往下滚:“我化好装,顶着又高又重的假发,戏里吃苦我一点不怕,不要把我的精力耗在戏外。”在片场威武神勇的大导演这时倒退了一步,一对五爪金龙在空中乱晃,惊慌失措地说:“我最怕女人哭了!”我见他这样,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第二次见南生,是在嘉禾片场。我趴在高台上听徐克说戏,一眼瞥见从外面走进来的南生,她穿着一套紧身窄裙套装,脚踩尖头细跟的高跟鞋,阳光洒在她身上。我从较暗的片场往外看,她的身影周围闪着金光,仿佛是从天外来的女斗士。我跟她是不打不相识。拍徐克《刀马旦》快杀青时,她找我去英国剪彩,我打着如意算盘想剪完彩就直飞美国。偏偏徐克的戏没拍完,还得再飞回香港。到英国的第一天早上,她一个人很优雅地在酒店的泳池边吃早餐。我走向前抱怨行程安排得不妥,让我舟车劳顿。没想到在我眼里一直是女强人的她竟然哭了起来。后来才知道那天是她和徐克的结婚周年,她因为一个人度过而感到难过。这次我们开始互相体谅对方,从此成了朋友。

我和徐克、南生合作过很多好电影,因为这样,我们三个人经常相聚在一起。一路走来他们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我在香港生了根。

车子开到会场之前,经过一个个关卡,他们跟我们要证件,我们都没带,这里不像香港,他们可不认识我们。我说:“还好这里没有战争,要不然夜里这样一关关过还真吓人。”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见到一座像是古代的城门,前面沙地上点满了蜡烛。进了城门,走道两旁,镁光灯噼里啪啦地闪个不停。我们踏进露天的沙漠会场,像是走入一度空间,灯火通明,音乐沸腾,偌大的场地,一个大布幔上打着蓝色巨型的马头。人们拿着酒杯开心地寒暄、拍照、跳舞。我抬头望着天上一颗颗又白又亮的星星,就像撒在银河里的钻石,仿佛天地与我同在,我也不自觉地跟大家一起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

晚上气温很低,南生冷得直发抖,我看她冷得不行,就拿我的披肩裹在她身上。徐克见我穿得单薄,就把他的毛衣脱下给我套上了。

台上终于报出徐克的名字。徐克上台后,感谢了南生多年来对他无私的付出和全面的支持,让他能专注地把自己的生命和事业向至真、至善和至美推进。他说没有她就没有他站在台上的这一刻。他很高兴在这重要的时刻与她一起分享“终生成就奖”,同时,还要谢谢她这些年来带给他的力量和智慧,最后他大声说:“谢谢南生!谢谢大会!谢谢迪拜!谢谢青霞!”最后一句是我加上去的,他没有谢谢我。南生从椅子上跳起来,跟所有的观众挥手,我看到我那大红花披肩摊在地上,内心暗忖,怎么这会儿她又不冷了?

8.《我们仨》读书心得 篇八

在怀念往日的生活,杨先生的笔触总是平缓的,温暖而洋溢着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落叶,像冬日的阳光,那样平静而柔和,即使如“危难” 那段岁月,那段扭曲了人的心灵的岁月,在杨绛先生的笔下,只不过对生活变化的一种适应。对于的态度,作者小心的绕过去了,让我都怀疑钱钟书先生在危难中的待遇是不是如别的知识分子一样命运多粲?

书中没有让人悲痛欲绝的词句,没有让人撕心裂肺的呼喊,然而处处洋溢着思念,对丈夫、对女儿的思念。如今,我们仨只剩下杨绛女士形影孤零,阴阳相隔,但是活在回忆中,也是如此地甜美。那种经过岁月沧桑的洗礼,一种大爱无言,荣辱不惊的情怀也许是支撑着杨绛先生的精神力量吧。

几十年的风雨路程,他们相濡以沫,特别是钱瑗先去后,对于杨绛女士这样不喑厨事,专做学问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起居更是简单、不容易了。所有经历过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种淡定自然,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读者那里却常常禁不住感慨万千、长叹不已……

对于《我们仨》,有一点我感觉不太好,就是有时感觉杨绛先生总是以参透了生活的禅意,站在超凡脱俗的角度,总是以冷眼旁观的眼光看待芸芸众生,凡人凡事,总是和生活保持一点距离,沉溺在他们仨的世界中。不知是不是他们已达到了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超然境界。七情六欲构成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许对我等凡人来说是不能达到的境界。

9.《我们仨》读书心得 篇九

几十年的风雨路程,他们相濡以沫,异常是钱瑗先去后,对于杨绛女士这样不喑厨事,专做学问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起居更是简单、不容易了。所有经历过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种淡定自然,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读者那里却常常禁不住感慨万千、长叹不已……

对于《我们仨》,有一点我感觉不太好,就是有时感觉杨绛先生总是以参透了生活的禅意,站在超凡脱俗的角度,总是以冷眼旁观的眼光看待芸芸众生,凡人凡事,总是和生活坚持一点距离,沉溺在他们仨的世界中。不知是不是他们已到达了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超然境界。七情六欲构成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许对我等凡人来说是不能到达的境界。

10.颈椎病的“仨要害” 篇十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的脖子开始感到酸痛,更可怕的是,左手指尖部位有麻木感,摸着冰凉,感觉迟钝。身为医生的我马上就诊,拍颈椎X光片,为排除轻度脑梗塞,还拍了个头部CT片。结果很快出来了,幸运的是并无脑梗,不幸的是患了颈椎骨质增生。

来到骨科,请主任给我会诊。主任看过片子后不由我分说,几句话问得我无言以对:“你一定稀罕高枕头!你家的电视柜一定很低!你一定天天伏案老低头!”我连连点头。“所以你得了颈椎病。”主任的话没有任何余地。

看着有些尴尬的我,主任笑着解释道:现在颈椎病患者比以前多,我总结了一下,大都和生活中这三个要害问题有关。白天工作伏案低头,下班回家看电视也是低着头,再加上日久天长的高枕,使原本呈前凸状生理弯曲的颈椎被迫前屈,或侧前屈,颈椎骨骨质会因持久的劳损生长骨刺,进而改变形状;颈后与颈侧的颈椎关节及相关的韧带、肌肉等受到牵拽,持久劳损引发钙化,变得很硬(临床上被称为退行性病变)。被改变了的颈椎骨质和硬化的韧带与肌肉,倘若挤压到附近某些器官,妨碍其正常功能,便会发生颈椎病。如果压迫到颈动脉,可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脑缺氧,醒来后头昏、头痛,或疲乏难于解除,猛起身时甚至引致突发跌倒和损伤。极个别病情严重者,偶尔也可发生急性脑缺氧,甚至猝死。假如压迫到颈段脊髓,便产生手指麻木、臂酸肩沉及颈部不适等一系列症状。

我赶紧求主任给我拿个治疗意见,主任说,治疗方法不少,按摩、牵引、理疗、针灸、局部热敷、口服颈复康或根痛平等抗骨质增生类药,皆有一定疗效,你自己去体会和选择。同时还介绍了一些生活中避免这“仨要害”的方法。作为一个懒人,我选择了睡小圆枕头的方法。结果只试用3天,就觉出了明显疗效。脖子还真不疼了,指尖的麻木感也一步步减轻……

再向骨科主任讨教,得知睡小圆枕头,其实是自我牵引的简易疗法之一。圆枕直径不可超过10厘米。枕头内紧塞谷糠、小米等填充物,令小圆枕头真正溜圆如滚,软中带硬。睡时将小圆枕头紧紧贴于颈后靠近背部之处,达到使头部持久地尽量向上、向后下仰沉。也可以侧卧,哪侧症状明显,哪侧朝上。

小贴士

健康枕头的高度

11.我们仨读书笔记 篇十一

我喜欢一切朴实的又略带些格调的东西。所以书店里看到这本书,就喜欢上了封皮的设计。然后看了几页,决定带回家。书不厚,但是内容充实。每天翻一点,没几天也就翻完了。

内容和封皮,表里如一。一家人的故事,一家人的苦乐,一家人的生死离别。昨晚看完最后几页,心中伤感,缅怀整夜。

看了书的人,大抵跟我一样,总有触恸,一是为这故事本身,二是惦念着杨先生她老人家。心里都想着,她在重拣石子的时候,切莫心神劳累,万望一切安好!

12.我们仨散文 篇十二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是欢喜的。连眼睛都不由地眯起来,嘴角上翘。那些欢乐,深藏了两周的笔会的欢乐,姐妹间相见恨晚的欢乐,无拘无束的,简单的,天朗地清的欢乐,使劲地,踊跃地,在指尖奔跑呢。

我们坐上离开马鞍山的长途汽车,刚开始是百感交集的。不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也挂记那些在浓雾里开车接送的亲人们和坐车离开的文友们,飘荡哦,张勇哦,阿紫哦,小诗呆啊,一抹寒烟哦,美丽人生哦等等等等。他们可都平安吉祥?还心疼浅笑和蝶衣,那一脸的憔悴哦,分明是这几天没有休息好的标志。

但随着,聊起了工作,主旋律有了,其他的音色就低了下去。谁先提起的呢?是我,伊丽姐姐,还是凤凰。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提起下一步的工作,三个人都眉飞色舞,满脸的兴奋了。似乎是我看着姐姐,说看她面相就是长寿的。等到99时,我和凤凰都去给姐姐祝寿,用99朵玫瑰,编一个大大的寿字,效仿巴金和冰心,也算是又一段文坛佳话。然后说,嗯,等姐姐100岁,申请做首版。然后是牛总一定乐的不得了。一定亲自拄了龙头拐杖颁发证书。姐姐说:是的,到时候牛总也是老头了。漂老头儿。不对,是牛老头儿。是老牛头儿!我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却忽然一下子异口同声地大笑了。哈哈,哈哈,哈哈。我们那么旁若无人的笑着,周围的人也笑了。现在想来,马鞍山人民真好,能容忍我们几个外地的疯女子,在公交车上那么放肆地快乐。并且,这快乐永远地刻在了生命深处。每次想起来,都有星星,在心底,眨啊眨的。

车到天然村,这么美的名字啊。吸引着我们都拿出相机和手机。凤凰拍了发微信,说明我们到天然村了,因为小诗呆不相信浓雾变淡。这孩子比我们起得早却绕了一圈还在宾馆。想来,马鞍山人民还是偏爱小诗呆哦。呵呵。这时,又是谁说的呢?拍这照片该配上画外音,漂牛电视台。于是那些简单的快乐又都跑出来:照样的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哦:感谢CCTV,感谢马鞍山TV,感谢漂牛TV。哈哈,牛总该打喷嚏了吧,被我们这么念叨着?

南京南,我们下车存行李。因为有姐姐,一路顺风顺水哦。唉,有姐姐的孩子真幸福哦,没办法,有姐姐的孩子命好哦,嘿嘿。然后我们坐地铁去南京。虽然高中时就背过这个外语单词,但真正坐地铁,于我,是平生第一次。没觉得地铁和汽车火车有什么区别,因为我们的心思压根就不在地铁上。我们伸着脖子,抬着脑袋,看车顶上方的地铁路线,研究着去哪里玩呢。最后确定,根据时间,先去玄武湖,再去夫子庙。

走出地铁站,回到地面,已经是南京了。呀,是南京了吗?一时许多感慨从心底涌出来,又被努力的压下去。今天先不想别的,我们先去玄武湖。嗯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记得冰心说过: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了女人,将会减少50%的真,60%的善,70%的美。是呢是呢,也许女人天生就是爱美的动物吧。你看,刚到玄武湖门口呢,就忍不住摆了造型照相。单人的,双人的,三人的。一会儿淑女状,一会儿又忘记装淑女了,由着性子噼里啪啦照起来了。哈哈。

姐姐给我们每人一根香肠,补充体力。然后我们顶着大太阳去玄武湖边,边走边欣赏边讨论边照相。又是照相。呵呵。老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三个玩论坛写文字的女人?此处省略800字。与本主题无关,预备写到别的文章里去。有关的是,太阳已经升高,肚子唱起了空城计。我提议返回。凤凰想再绕湖走走,姐姐竟然支持。我说爬长城时我们的带队导游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爬完长城是笨蛋。哈哈,点到为止就好。香樟树,广玉兰,垂柳,我们一边走一边看湖边绿植,南京也有垂柳哎,这是我们济南的市树哦。哈,老外了不是,南京还有我们济南人呢,比如现在,姐姐和我。

肚子响了,诗意大发。想起陈毅老总的诗。改一下,不算抄袭吧?天近午,腹内响如鼓;三个傻妮子,结伴逛玄武。哈哈,这个不要写进去哦。有损光辉形象呢。哈哈,就写就写,咱们实事求是,爱咋咋。哈哈,不写了吧?显得咱们没钱似得。哈哈,没钱就没钱,咱们银子在口袋里装着,这不是没时间吃饭吗。

然而总是要吃饭的,不为肚子,也要喂脑袋哦。有了力气才能走路,才能写出锦绣文章哦。去夫子庙吃饭!鸭血粉丝哎。别提那个好吃了。敢情,安步当车,晚食当肉,这话真对啊!姐姐说,别吃太饱,一会咱们再去吃点别的小吃。心里对姐姐疯狂点赞100个,老江湖哦!

别的小吃,首先是臭豆腐,看着挺美的,闻着挺臭的。吃着呢?据姐姐说:吃着香哦。我晕,我怎么就没吃出好吃来?有苦有涩有辣,咋就没有香?扭头在凤凰的盘子里叉一块过来,我呸,一个味儿啊!凤凰和姐姐就都笑:一个锅里出来的.,能不一个味道吗?我终于还是没有吃完那几块臭豆腐,直接丢垃圾桶里了。对不起了,南京。对不起了,据说很好吃的臭豆腐。吃臭豆腐还不忘记拍照呢,这都是什么人哦?也许爱文字的女人都这样吧,即使先天自然灾害,表面张力已经恐龙了,但心底依然是豆蔻枝头二月初,依然是一笑倾人城,再笑入史册。

然后我们秦淮河,乌衣巷,苏果店。然后我们雪糕,矿泉水,冰镇矿泉水。我们的脚印重叠了多少的人生和岁月啊,我们的相机里却是我们的各种臭美的笑容和姿势。徐志摩在见到一个人后,写下追忆:“那不死的二十分钟”。现在,我手指在在电脑上噼里啪啦,也想打下:那不死的南京,不死的我们在一起的好时光。此情可待成追忆哦。当我们有一天白发苍苍,回想起来,也一定是笑容覆盖了皱纹。

终于还是要分手。十里长棚,长亭更短亭。地铁。一南一北,亲亲的凤凰,亲亲的亲人哦,一路平安。我们三个群抱在一起了,不去管别人的目光,不去管来去的地铁,错过这一班就坐下一班吧。再抱一会儿吧,亲亲的好姐妹,此一去,山高水长,再见时,不知道又在何时。有泪欲出,谁也不许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3.兄妹仨合杀负心警官 篇十三

案发次日,邱建勋掌控的隆兴公司的总经理、凶案主谋金远飞即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他的妹妹金远虹、弟弟金远刚也相继落网。金家三兄妹缘何要全家上阵,杀害一名高级警官?由于当事人身份特殊,案件内情一直被严密封锁。

2011年12月26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案情真相浮出水面:妹妹金远虹飞蛾扑火般陷入婚外情难以自拔,更孤注一掷投入所有身家与情人合伙做生意;忧心忡忡的大哥不惜辞职来到妹妹身边,想为她保驾护航,没想到兄妹三人最终却陷入灭顶之灾……

女老板恋上有家警官

2005年4月的一天晚上,北京一艺术学院传媒节目制作公司设计总监金远飞接到妹妹金远虹的电话:“哥,邱建勋已经离婚了,我也准备和张金奎离婚。”闻听此言,金远飞不禁忧心忡忡……

金远飞是陕西省三原县人,父亲金正群是该县化肥厂工人,母亲无业。家中兄妹三个,金远飞是老大,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妹妹金远虹比金远飞小6岁,弟弟金远刚比金远飞小10岁。俗话说“长兄如父”,金远飞从小就很疼爱自己的弟妹,尤其对自小聪明伶俐的金远虹,更是照顾有加。

金远飞在三原一中念高三的那一年,父亲从化肥厂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分外困难。考虑到同时供3个孩子念书经济上吃不消,金正群打算让其中一个辍学在家。在一家人的沉默中,正读初一的金远虹告诉父亲:哥哥成绩优异又马上要高考,不能前功尽弃;弟弟年纪尚幼,不读书也干不了事情。她主动提出辍学,到县城的餐馆当服务员补贴家用。金远虹的这份懂事,让金家父母和身为长子的金远飞分外感动。那一年,金远飞顺利参加高考,并考上西安交通大学。进入大学后,金远飞接过了妹妹肩上的经济重担,让她返校读书,自己则边上大学边打零工。

1988年,金远飞大学毕业进入北京一家艺术院校的传媒节目制作中心工作。金远虹于1989年考上了渭南师范学院,念完大专后被分配至三原县一所中学任教。弟弟金远刚5年后考入西北大学,后被分配在西安一家汽车有限公司上班。三个孩子个个都有出息,这让金家父母非常欣慰,而从苦难中走出来的金家三兄妹,他们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

1995年,金远虹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辞职下海,在西安成立金顺管理咨询公司。金远虹单干后,就把大哥当成了军师,公司和个人的任何事,都向大哥求教。

2000年秋,金远虹与西安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张金奎结婚。婚后,金远虹却因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始终无法怀孕。夫妻俩遍访名医,治疗了两年也不见效果。没有孩子成为夫妻两人之间的一根刺,他们的感情日益冷淡。在与大哥的电话中,金远虹哀叹对婚姻的失望,不经意间屡屡提到一个名叫邱建勋的人。

在金远飞追问下,金远虹坦承:邱建勋是陕西省公安厅某总队的副处长,结过两次婚,妻子是西安交大的老师。1998年初,两人相识。邱建勋经常夸她集才智与美貌于一身,对她颇有好感。金远虹开始与邱以朋友相处,后来因婚姻不如意,与邱建勋拉近了距离,并不可遏制地爱上了他。2003年,他们成了情人……

妹妹竟成为警察高官的情人!金远飞大惊失色:“这是在玩火,你赶紧从泥潭里拔出脚来!”金远虹却不以为然:“邱建勋向我保证过,一年之内就离婚。而我和张金奎的婚姻早就名存实亡,离婚也是早晚的事情。”

金远飞急了,见电话里无法说服妹妹,特地从北京赶到西安,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妹妹:一个在婚内就涉足另一个女人感情的男人,不会有责任感。可坠入情网的金远虹听不进任何劝告。无奈之下,金远飞又约见了邱建勋,恳求他不要再同妹妹来往。邱建勋却认为他同金远虹的交往是你情我愿的事情,金远飞无权干涉。金远飞大怒:“你难道就让她当你一辈子情人?”邱建勋淡淡地说道:“我没有义务为她承诺什么。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肯定要离婚。至于是否会和金远虹结婚,那要看以后的发展。”

然而,一周后,金远虹便与张金奎离婚了,并高兴地告诉家人:邱建勋答应了她,等他由副处长升处长的事情定下来,就娶她。

听着妹妹兴高采烈的话语,金远飞知道自己再劝已多余,但他内心充满担忧,只能寄希望于邱建勋给妹妹一个未来。

倾囊相助以期套住情人

金远虹离婚后,张金奎搬出了位于西安市区含光路的金远虹名下的房子。邱建勋为离婚,将房产给了妻子傅圆与女儿邱晓,住进金远虹家。

金正群与老伴知道女儿与邱建勋的事情后,两位老人心痛不已,劝女儿不要对邱建勋心存幻想,但金远虹根本听不进去。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含泪交待大儿子,让他务必照看好家里唯一的女孩,不要让她栽跟头,毁了前途。金远飞一面让父母宽心,一面隔三差五给妹妹打电话,问她和邱建勋感情的进展情况。金远虹每次都回复大哥“快了快了”,但具体能有多快,她也给不出回答,让金远飞担忧的心始终无法放下。

2005年底,金远飞又接到妹妹金远虹的电话:她通过邱建勋的关系,买到了当地一家煤矿的经营权,她与邱建勋及邱的两个朋友各出25%的股份,成立了隆兴公司,由她打理。她已经请弟弟金远刚出任董事长,现在还急需一名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她恳请大哥回陕西,出任总经理,替她打理煤矿。在电话中,金远虹还解释:因为知道大哥不会同意她开矿,她于是在事情办好之后才告诉弟弟和大哥。

听完金远虹的一番话后,金远飞惊讶地问:“邱建勋身为国家公职人员,怎么可能投资煤矿?”金远虹笑道:“他能耐大嘛。”她告诉哥哥:邱建勋已经找人论证过,这个煤矿的矿脉很好,她要把全部身家都投进去,放手一搏。说着,金远虹真诚地恳求哥哥:“这么大的产业,我只信得过你,你就回来帮帮我吧!”金远飞没想到妹妹与邱建勋之间不仅是情人,还有这样大的生意合作,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金远飞都在考虑妹妹的事情。从内心深处讲,他满足于在大学里的这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不想变动,妻子叶芸也不同意丈夫离京。但妹妹孤注一掷开矿,还是和把她迷得神魂颠倒的邱建勋一起干,如果有什么闪失,那就是人财两空,她一辈子就毁了,他这做哥哥的,一辈子也难心安。

nlc202309032148

反反复复思考一个星期后,金远飞最终决定答应妹妹。他劝慰妻子:“远虹经商向来眼光准,煤矿是大生意,她不是万不得已也不会求我过去,我就这一个妹妹,你就让我去吧,能赚一笔,我们还可以在北京再买一幢房子;万一不行,凭我在北京的关系,再回来找事做也不难。”在金远飞的软磨硬泡下,叶芸最终同意了丈夫的决定。

2006年年初,金远飞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回到西安帮助妹妹打理公司业务。接手工作后,金远飞很快发现他的担心不幸被言中:公司名义上有四名投资人,但因妹妹之外的另两人都是邱建勋的朋友,公司大小事务其实都是邱建勋说了算。他有些担忧地告诉妹妹:邱建勋在开矿投入阶段需要资金支持,会拉着她;一旦赢利,她在公司话语权太小,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金远虹却认为哥哥太过多虑,她坚信邱建勋对她一片真情,与她结婚是迟早的事情,因此两人无须分彼此。

口里虽这样说,金远虹内心其实也有隐隐不安。离婚之后,她巴不得马上与邱建勋结婚,可又担心影响邱建勋升职,故未催逼邱建勋。但转眼一年过去了,邱建勋也如愿当上了处长,却丝毫不提结婚的事情,她内心也不禁有些焦急。她明白事业有成、长相儒雅的邱建勋是女人眼里的香饽饽,自己结过婚,不能生育,并不具有太强的竞争力。为了套住邱建勋,她才在邱提出合伙开采煤矿时倾囊相助,希望借此把结婚一事定下来。正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在冒险,她才把弟弟和哥哥放进公司,以让自己的利益多一层保障。

婚姻无望方识情夫面目

2007年起,金远虹不断向邱建勋提出结婚要求。邱告诉她:当处长后,领导有意要提拔他当厅里总队政委,此时一切要小心,不能给竞争对手以机会。他让金远虹再等一等,一旦升职,就娶她。金远虹不好强求,就开导大哥说:“他是官场人,等他升了职,再看他行动。”

2007年6月,邱建勋顺利当上公安厅某总队政委。金远虹再次提出结婚要求,邱建勋答应:“这两天去领证。”

可就在相约办结婚证的当天,邱建勋突然说,女儿邱晓生病,前妻傅圆又要出席学术报告会,他得去照顾女儿。金远虹说:“我看不是你女儿病了,是你有心病吧?”邱建勋烦了:“我就这么一个女儿,照顾她一天还不行吗?不可理喻!”说完,他丢下金远虹拂袖而去。当晚,他没回金远虹家过夜。

第二天,金远虹向大哥哭诉。金远飞叹息:事已至此,两人能结婚总比不结婚要好。他当和事佬,打电话问邱建勋准备何时领证。当时,邱建勋正主持一个会议,他告诉金远飞不要妨碍工作,就把电话挂了。

金远飞苦苦劝说小妹:“凭你的条件,找什么样男人不行?何苦一棵树上吊死?这样的男人是官场和情场上的老手,你玩不过他。”金远虹明白大哥苦心,可个性好强的她不愿意认输,想搏一下。

接下来,金远虹加快催婚力度,还加大了对邱的监控,要求邱每天下班后就回她的住所。邱建勋哪受得了这种约束,两人争吵越来越多,结婚一事被无限期地搁置下来。

金远虹心情越来越差。金远飞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只好安慰姝妹把心放宽:“有大哥和弟弟在,我们不会输的。”

2008年国庆节当天,金远虹和几个生意上的朋友在西安高新区潘园路绿岛咖啡厅谈生意,突然发现邱建勋与女儿邱晓和前妻傅圆一起走进咖啡厅。

愤怒、委屈顷刻涌上心头,金远虹冲上前去,还没等邱建勋反应过来,就“啪”地给了他一巴掌,边哭边骂:“邱建勋,你真不是人,我死心塌地跟着你这么多年,你就用这种方式回报我吗?”这个咖啡厅是邱建勋常来的地方,很多人都认识他这个公安厅大政委,此时被金远虹这一闹,颜面尽失,他大吼:“你个泼妇,该干嘛干嘛去!不要再缠着我!”说完,拉着前妻与女儿离去。

金远飞得知消息,马上来到妹妹身边,百般安慰:“快与他一刀两断,将资金从煤矿里抽出,全部心思做好你的金顺公司。”一听这话,金远虹才告诉大哥:当初为筹资组建隆兴公司,她早已把金顺公司的资金全都调过去了,如今金顺公司已是空壳。

金远飞傻了眼:煤矿还没有产出,金远虹所有投入都压在设备和前期准备中,今后与邱再合作已不可能,钱如果能抽出来,还有活路。金远飞决定会会邱建勋,商讨将妹妹的煤矿股份转让出去。

邱建勋不接电话,不给金远飞机会。数次约见遭拒,金远飞火了,瞅准邱回前妻傅圆家见女儿机会,将邱堵在电梯口。

金远飞提出要将妹妹股份转让。邱建勋拒绝:“我和朋友没闲钱收购,按规定,任何一方转让股份需经另三方同意,我们不同意除金远虹外的人加入公司。”金远飞质问说:“你这是明摆着不给我妹妹活路!”邱建勋道:“她还不是想用煤矿把我套住。也不想想,都快40岁人了,要钱没钱,要色没色,又不会生,我会要她?我俩就是相互利用,谁输了谁自认倒霉。”

自己疼爱的妹妹,在邱建勋嘴里竟如此一钱不值,金远飞气得抡起胳膊就打,被邱建勋挡住。电梯口上楼的人很多,他只好将这口恶气咽下,临走时说:“你等着,会让你付出代价的!”

失色失财引发杀人邪念

金家兄妹与邱建勋撕破脸后,邱一不做二不休,以他和另两名投资人的名义,将公司法人代表变更为自己的同学柴时涛,让他取代金远飞全面掌管隆兴公司。这样一来金家三兄妹被完全架空,金远虹投入的300多万元资金更加失去保障。此时金远飞后悔自己想明白太晚,没保护好妹妹。

弟弟金远刚当初是辞职来隆兴公司,现在他还得重新找工作;金远飞自己也得重新开始。最可怜的是金远虹,她跟了邱建勋七八年,为他离了婚,如今公司没了,事业生活无着。金远飞血往上涌,萌生了杀邱建勋的念头。

2009年4月开始,金家三兄妹开始策划谋杀邱建勋行动。为此,金远飞指使自己的司机贾力购置了多部手机,专门用于几人之间联络。金远飞和金远刚还安排贾力租车跟踪邱建勋,以掌握邱的活动规律。

金远飞把杀人计划安排得格外缜密,为找到信得过的杀手,金远飞将杀害邱的想法告诉在北京打工的妻弟叶之峰,并让叶再找人帮忙,承诺事成后给每人5万元。

9月10日,叶之峰带着同在北京打工的朋友詹一明来到西安。金远飞给二人提供匕首、手机等作案工具,并继续跟踪邱伺机作案。此时,金远飞的司机贾力害怕了,他将金等人要报复邱的事告诉了西安无业人员王武扬,让王武扬帮助开车,自己离开了。金远飞等人通过跟踪邱建勋,掌握了邱的活动规律、所乘车辆特征及其住所,最终将杀害邱建勋的地点选定在西安市高新四路高科广场小区即邱建勋的前妻傅圆的住所。

nlc202309032148

2009年10月14日下午5点左右,金远飞、叶之峰、詹一明驾车来到高科广场小区附近,叶之峰、詹一明按计划进入该小区D座1单元,隐藏在三楼通道,金远飞在小区外守候,王武扬驾车在附近接应。当晚8点50分左右,邱建勋乘车到高科广场,金远飞立即电话通知叶之峰等,同时让王武扬发动车辆。当邱建勋到达三楼走出电梯时,叶之峰、詹一明前后夹击,持匕首在邱建勋面部、颈部、胸腹部及背部连刺数刀,邱建勋当场身亡。两人通过楼梯迅速下楼,乘王武扬的车离开。

半小时后,有人发现躺在地上的邱建勋。警察赶到后,邱建勋身份被确认。邱被人用锐器刺伤心脏、肺脏,致急性失血死亡。

公安厅高级警官在前妻家门口被人刺死,此案引起陕西省公安厅领导高度重视,责令西安市公安局迅速破案。专案组经对被害人社会关系摸排走访,发现金远飞兄妹三人与被害人矛盾突出,三人作案嫌疑重大。

警方侦查发现,10月13日清晨6点30分,金远飞和司机王武扬在案发现场出现;10月14日傍晚5点至当晚9点,两人手机在案发现场附近通过话。金远飞兄妹三人及王武扬被专案组确定为重点嫌疑对象。

10月15日晚9点,专案组决定对上述4人实施抓捕。当日晚上9点,金远虹在家中被抓。10月15日晚9点30分,王武扬在西安碑林区含光路3513厂家属区西院家中被抓。同日晚上11点,金远飞、金远刚在得知金远虹被抓后,赶至公安机关了解情况,被当场抓获。10月19日,叶之峰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潘家园派出所投案;10月20日,詹一明在天津市塘沽洋货市场附近被抓获。经审讯,金远飞、金远刚、金远虹等6人对涉嫌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2011年2月,西安检方以金远飞等6人涉嫌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2011年11月15日,西安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金远飞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金远虹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金远刚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叶之峰、詹一明、王武扬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该案的办案民警为金家三兄妹深感惋惜。原来,在血案发生前,陕西省公安厅已接到对邱建勋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西安市检察机关正在对邱展开调查。如果金家兄妹不是铤而走险,而是通过正当渠道反映,不仅兄妹三人不会身陷囹圄,还可能为检察机关查处邱建勋问题作出贡献,金远虹的资产也会得以保全。只因为失去理智的疯狂报复,令金家兄妹三人一失足成千古恨……

(责编:宝士)

14.我们仨读书笔记 篇十四

书中分为三部,第一部以梦来开头,第二部写到一家三口失散,文字腔调凄美,是杨绛先生用以怀念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媛和丈夫钱钟书。用梦境的形式来哀悼两位亲人,表现出了杨绛先生失去至亲的悲痛。

第三部,作者用平淡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从两口之家,变成三口之家。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都表现这个家庭的和睦温馨。三口之家均为当代学者,钱钟书和杨绛近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仍然笔耕不辍,坚持读书写字和教书育人,对自我要求很高。钱钟书是一个在学术上智商很高,却不是很通人情世故,而生活还有些低能,却一向坚持给妻子做早餐的习惯,对妻子和女儿其实很体贴。

而作为两位伟大学者的女儿,钱媛从小虽然体弱,可是生活很乐观。她很孝顺,从小就乖巧懂事,始终是父母的安慰和骄傲。作为北师大的教授,她忍着病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一家都是不求名份不求富贵,他们拥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过最艰难的社会压力,他们只是有着学术上的钻研和追求,甚至还略带呆板之气。但他们好像总是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来,比如夫妻经常饭后遛弯儿是“探险”,而彼此分享所见所闻又称“石子”。他们一个人要扮演多个主角,爸爸在学术上是教师是巨人,在生活中却和女儿是兄弟甚至只是弟弟。妈妈总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毛巾折得有棱有角,可还是会半夜怕鬼怕的要死,仅有女儿在才敢走夜路。而女儿长大了,会照顾妈妈,像姐姐;会陪妈妈,像妹妹;会管妈妈,像妈妈的妈妈。

★ 关于《我们仨》读书笔记

★ 我们仨的初中读书笔记

★ 《我们仨》的读书笔记个人心得体会

★ 《我们仨》阅读后的优秀读书笔记

★ 《我们仨》读后感

★ 《我们仨》读后感

★ 我们仨读后感

★ 我们仨散文

★ 《我们仨》经典语录

15.我们仨读书笔记 篇十五

杨绛的文字没有悲伤,没有怨恨,不是仙风道骨般的超脱,那样,也太不生活了,她是热爱的。(周子翼说,好的文人,骨子里一定是爱生活的。)

这本书记述了她和杨绛一同于外求学,一同面对生活的琐事,一同面临人生和家国大事的抉择……

书里的钱钟书不是清华大才子,不是夏志清现代小说史里的天才。他也为了学历要看自己不想看的书,为了生计要在自己不擅长的系里做事,为了长子孝道,放弃清华的聘请,选择在父亲身边工作……他并不是可以只顾于自己的学业,他和当时中国很多的长子、文人一样,有很多的无可奈何,有很多的步履维艰。

他是丈夫,他不懂生活家计,一出国他就摔到了牙齿,他把墨水弄到衣服上会自责,他碰掉了家里的台灯会束手无策……但是他在她怀孕的时候,做好汤,煮好茶水,他们一家三口生活的日子里,他早起,弄好早餐……

他是父亲,像所有父亲一样,他觉得,没有人可以配得上我女儿。像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是读书的种子;像他,好格物致知;像他,老师在旁边,也喜欢自己翻字典,最喜欢的事也是翻字典……杨绛说,圆圆的才气,是随了他。

他们之间的信件,好玩,像朋友之间的玩闹,用一些只有他们之前才知道的符号。丑年丑女阿瑗致上!gayandPOPO

阿瑗成了家里的支柱,爸爸在那条船上飘着,娘害怕走夜路,还算不准船飘行的时间……阿瑗在学校教书,嘱咐好娘,安慰爸爸……

16.《我们仨》 篇十六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11月下降0. 24%,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10月有34个,11月增至49个,12月则继续增加到52个。其中,温州、南京、九江、杭州等城市下跌比较明显,温州环比跌幅最大,达到1. 9%。从同比来看,70个大中城市中,12月价格下降的城市有9个,比11月增加了5个。涨幅回落的城市有55个。

二手房方面,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下跌的城市数量都在增加。数据显示,2011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中,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51个,持平的城市有16个。与11月份相比,12月份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4个。从同比来看,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9个,比11月增加了8个。同比涨幅回落的城市有33个。

值得注意的是,12月,在70个指标城市中,执行限购政策的40个城市新建商品房房价环比平均下调了0. 29,非限购的30个城市环比下调幅度为0. 16,限购最严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平均环比下调幅度达到了0. 38。这再次证明了限购政策的有效。

继去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拐点出现以后,11、12月房价拐点继续加深,下调幅度增大,下调现象普遍,无论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还是二手住宅价格,无论是环比降价城市数量还是价格回落幅度,都表明全国性的楼市下降通道已然开启。

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日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释放的政策信号也可以看出,在房地产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今年调控政策仍将继续保持力度。在中央政府坚持调控不动摇的主基调下,地方政府也明确了延续调控力度的态度。特别是被视作调控政策中最有效的“限购”政策仍将延续。据统计,截至1月17日,自去年开始限购的46个城市中,全部在2012年继续维持之前的政策力度,虽然没有继续加强力度的城市,但是也没有一个城市放宽政策。

可以说,房价的合理回归之路刚刚开始,今年,房价的继续下行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因其示范作用之强、影响权重之大,也就决定了在这一轮调整中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北京在实现了去年“稳中有降”的调控目标后,今年还将继续维持这一目标;而上海也第一次提出要实现新建住房价格“稳中有降”的目标。因此,在全国房价普降的大背景下,一线城市的房价下调幅度将会更大。

与此同时,随着楼市下行幅度进一步加深,迫于资金压力,今年将会有更多的开发商选择降价促销等方式维系企业生存。这也将促使房价尽快理性回归。

应该说,房价的这种继续下降及趋势,正是人们期待已久的调控效果。下一步各方面的政策导向,应顺应这一趋势,以便这一轮调控实现理想的效果。

普通住宅标准放宽

近期,北京、武汉、上海等多个城市均明确调整普通住房标准,这一举措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2011年11月25日,北京市住建委、市地税局出台《关于公布北京市享受优惠政策住房平均交易价格的通知》(下称“新标准”),普通住宅的门槛得以降低。

普通住宅认定标准主要涉及小区容积率、房屋建筑面积和区域平均交易价格,一旦交易房屋被认定为普通住宅,将可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此次北京出台的新标准对交易价格做出调整,将过去按总价计算改为以每平方米单价计算,以2010年全市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 8万元/平方米为基准,后根据环线区域和方位进行系数调整。依照这一标准,北京市普通住宅标准得以放宽。

无独有偶,2012年1月16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今年上海将调整普通住房标准。具体而言,内环线以内调整为330万元/套以下,内外环之间调整为200万元/套以下,外环以外调整为160万元/套以下。根据上海市相关规定,普通住宅一手成交时缴纳1. 5%契税,如果是非普通住宅则需缴纳3%的契税。

针对此次普通住宅认定标准的放宽,一些人认为是地方政府放松调控的信号之一;但也有一些专家指出,仅靠提高普通住房标准释放购房需求,不足以成为房价反弹的动力,却能在某种程度上释放刚性需求,使调控更加人性化。

近来,各地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均出现明显萎缩。一些热点城市的楼市交易更是陷于较长时期的“冰点”。如何在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同时,让合理的购房需求及时入市,成为摆在各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此次多地调整普通住房标准,可谓回应了各方期待。

一、放宽普通住宅认定标准有其必要性

据了解,此次北京出台新标准前实施的认定标准乃是2008年11月出台的。三年来,北京房价一路飙升,原标准的确存在认定过低、同市场实情不相符的问题。房价上涨而标准不变,使很多刚性需求享受不了普通住宅的优惠政策,变相增加了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置业压力。此番修改普通住宅认定标准,使其更符合各地房市的实际情况,有力引导部分刚性需求积极入市,使更多普通购房者有能力合理购房,也可进一步挤压投资、投机性需求的空间。

二、放宽普通住宅认定标准有利于促进调控的科学性

此次普通住宅认定标准的放宽,有网民称这是地方政府在“曲线救市”,此说并不正确。

上一篇:《七彩阳光》作文集下一篇:法院审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