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精选10篇)
1.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篇一
一、选择题:1——5DBBDC 6——10DDCDB 11——15DADDC 16——20DAAAC 21——25CADAD
二、材料解析题:
26.(1)鸦片战争。(2分)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1937年12月。(2分)30万。(2分)
(3)洪秀全。(2分)华尔。(2分)
(4)辛亥革命。(2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
(5)1949年4月23日。(2分)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或者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2分)
27.(1)甲午中日战争。(2分)《马关条约》。(2分)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分)
(2)九一八事变。(3分)东北地区。(3分)
(3)七七事变或者卢沟桥事变。(3分)全民族抗战(或者国共第二次合作或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分)
(4)国民党:台儿庄战役;(2分)共产党:平型关大捷(或者百团大战)。(2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者全民族共同抗战)。(4分)
(5)现象:日本右翼势力日益猖獗(或者否定侵华战争)。(2分)
做法: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认真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等等。之余言之有理即可。(2分)
2.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篇二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⑴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⑵ ,猎马带禽归。(《野望》)
⑶ ,志在千里。(《龟虽寿》)
⑷冰霜正惨凄, 。(《赠从弟》)
(5)攀条折其荣, 。(《庭中有奇树》)
(6) 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7)《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特壮美塞外风光的两句诗是: , 。
(8)《钱塘湖春行》中通过莺歌燕舞描写早春景物的的诗句是: , 。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10月13日,北京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组织新浪、搜狐、网易等北京地区17家重点网站召开会议,针对个别媒体从业人员忽视甚至无视标题与内容的贴切关系,片面追求所谓“精彩”的“标题党”乱象提出批评,并明确网络新闻报道中新闻标题的使用规范和要求。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凤凰网等网站负责人分别就互联网标题乱象治理、网站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交流。会上,各网站负责人做出承诺,将不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人,杜绝“标题党”现象的发生,还网络一片“清朗”空间。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⑴~⑶题。(4分)
今天,无论是浩hàn芦苇荡中丹顶鹤的美丽,树林中麋鹿的隐逸,黄海森林公园的深邃绵延,永丰林的清新质朴,荷兰花海的眼花潦乱,还是大纵湖芦荡的迷谲,金沙湖的柔美,九龙口的奇特,无不向我们展示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盐城,一个历史苍桑的盐城,一个生态斐然的盐城,一个让人由衷( )赞叹的地方。
(1)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浩hàn 由衷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分别订正: 改为 改为 。
二、阅读(53分)
(一)诗歌阅读。(6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5、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 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 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2)哀转久绝
(3)河中漱广 (4)窥深悸魄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8、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3分)
9、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12分)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夜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突然拧亮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 。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有再亮起。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一盏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子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当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打听了几户人家,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说是到成都工作的儿子那里去了。
⑾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那手里握着的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⑿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⒀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⒁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子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10、“一盏灯”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 作用。(2分)
11、请分析第⑨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2、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3、请把第④段横线处老奶奶的心里活动补充完整。(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10分)
思念一块月饼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14、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5、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16、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4分)
(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7—19题。(6分)
关于“微波炉烹调食品”的主题阅读
【网络传闻】
近来微博网友“美丽在线”发了一条“保健信息”:吃微波食品会致癌。这引发了各地网友的热议。
①“我心飞扬”: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事实上,我们的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却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有研究表明,加热不当的微波食品,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②“依然”:支持少用微波炉,我也相信微波炉是会破坏食物的,比如烤过的面包硬得像石头,而且还焦的,确实已变质了,这说明微波食品产生了新的有毒甚至致癌的化合物。
③“闻者”:微波炉加热的食物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食物的营养成份会严重流失;另外在加热过程中要远离微波炉,那些辐射出来的微波是不安全的,7米以内最危险。
④“无言的结局”: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有人在器皿上不加盖,有人用劣质的塑料袋装上食物直接放进微波炉内。
⑤“消毒の酒精棉”:某人好像不咋干家务吧。烤馒头的方法不对,咋还怨机器呢?个人觉得,不管用什么工具,方法最重要。
【专家看法】
①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专家范志红副教授: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它并不直接产生致癌物。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超过120℃,就可能产生疑似致癌物,比如煎炸烤制各种面食、薯条、咖啡豆等食品;超过200℃,则可能产生致癌物,比如煎炸烹调鱼肉等;超过300℃,则会大量产生致癌物,比如烹调肉类食品不当发生焦糊时。所以,微波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
②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物理学女教授戴尔:微波炉主要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只要使用专用的微波炉餐具,并且水分没有蒸干,食物温度就会低于100℃,不会产生致癌物质。
③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张铁雁:家用微波炉微波的频率是2450兆赫,这种微波不能透入人体伤害内部的器官和组织,只能使皮肤和体表组织发热,只要不是持续长时间地辐射,一般不会对健康构成危害。世界上微波炉普及率最高的美国,90%以上的家庭都在使用微波炉,全世界微波炉的年销售量已达近3800万台,可是还没有一例因微波炉使用引起微波辐射对人体伤害的报道。当然在微波炉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品。
④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专家:经检测分析,卷心菜经微波炉烹饪,维生素C的损耗率为4.76%,而传统烹饪方法导致的损耗率为19.04%.另外,微波炉烹饪后,食品中矿物质、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他烹饪方法高得多。如用微波炉烹饪蹄膀,八种必需氨基酸为微波加热前的98.6%.所以,微波烹饪不会使食物的营养流失。
17、指出下列做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2分)
早餐的时候,人们更寻求速度和便捷,直接把袋装奶放进微波炉加热。
18、李阿姨有两组食物,第一组是粥、饭;第二组是鱼干、肉干。你认为哪组食物更适合使用微波加热?理由是什么?(2分)
19、王大爷七十多岁了,孤身一人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孩子给他买了个微波炉。请你结合上面提供的材料,给王大爷提出两条使用建议(不必说明理由)。(2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0、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 )(3分)
A.秋收起义B.红军长征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
2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2分)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哪一历史事件?
(2)“这场军事政变”是谁发动的?
三、作文。(50分)
22、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却常常对自己所拥有的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略
2、北京17家重点网站承诺杜绝新闻“标题党”
3、略
4、B
5、(3分,情感1分,分析2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分)诗句运用拟人手法,不明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我喜欢故乡水,恋恋不舍地送我远行,以故乡的水留恋我,衬托出我对故乡的不舍,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
6、①逆流而上;②消失;③冲击,冲荡;④看,望.
7、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8、甲文:例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例: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突出水的湍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例1:“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例:2:“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9、答案示例: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10、线索
11、示例: “温暖”是指我看到那盏灯心中涌起的暖意,感受到老人对我的关爱,心生感激之情;“孤独”是指老人失去老伴,只剩下一个人.
12、示例:环境描写,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害怕(恐惧、胆怯、孤单)的内心感受.
13、示例:孩子,快走,奶奶给你灯光.
14、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
15、答案示例: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16、文中刻画了一们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相关内容: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月饼等情节.
17、直接把袋装奶放进微波炉加热,会影响人体健康.必须先将牛奶倒入微波炉专用的容器内,再用微波炉加热.做此题可依照“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有人在器皿上不加盖,有人用劣质的塑料袋装上食物直接放进微波炉内”,这样做是错误的,作出判断.
18、做此题可以依据材料中“微波炉主要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只要使用专用的微波炉餐具,并且水分没有蒸干,食物温度就会低于100℃,不会产生致癌物质”,作出判断第一组适合微波炉加热.
19、①微波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②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③使用专用的微波炉餐具.④使用微波炉时尽量不要靠近,以免受到微波辐射.⑤在微波炉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品.
20、B
21、(1)西安事变.
3.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篇三
二、非选择题
26、(1)中 国人民的反抗。(2分)
(2)领导虎门销烟(2分);收复x疆。(2分)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2分)
(4) 上海;(2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
(5)毛泽东。(2分
27、(1)洋务运动(2分)。 自强 求富(2分)
(2)辛亥革命(2分) 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
(3)民主、科学(2分) 新文化运动(2分)
(4)近代化的探索(1分)
28、(1)
时间 反映的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分)
九一八事变(2分)
1937年7月7日
(2分)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任意一点 2分)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1分)
(2)抗日战争图片展览、抗战歌曲歌咏比赛、抗战故事会、抗日活动旧址参观、抗日战争 电影电视展播、抗战专题黑板报等。(1点1分共2分,只要是学校能够开展、且符合抗日战争主题的任何活动都可给分。)
(3)正确态度:要保持理性爱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2分)
29、 (1)黄埔军校(2分);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1分)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分) (3)辽沈战役(2分);傅作义(2分)
(4)造成台湾与大陆的长期分离。祖国至今没有统一(1分)
4.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篇四
11.(1)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2)英国法国(英法联军)(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1)中国同盟会(同盟会)(2)武昌起义.1910月10日(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民主共和国)(答“中华民国”给1分)
5.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篇五
A.反对中国禁烟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开辟市场掠夺廉价原料
3.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是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6.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代史上,导致台湾及钓鱼岛与祖国分离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对下列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1842 1895 1901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全过程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瓦解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8.清期统治后期,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主观目的是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C.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 D.维护清朝统治
9.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洋务企业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10.他,历史上褒贬不一:他数次代表清政府屈膝投降,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在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业,探索自强道路……,他应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林则徐
11.“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2.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A.历时103天,没有什么影响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裁撤了冗官,提高了政府效率 D.建立海军,巩固海防
选项 侵华战争名称 战败后当时中国的回应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出“自强”、”求富”的呐喊
C 甲午中日战争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提出“变法维新,君主立宪”主张
13.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打击下,被迫一步步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中。右表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其中最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选项是
14.孙中山曾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5.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6.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曾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A.北京大学 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1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18.如果查找有关康有为戊戌变法的史料,以下不需要搜索的是
A.戊戌风云网 B.历史名人网
C.新民主主义革命网 D.中国变法与革命网
20.CCTV 综合频道从 年5 月下旬开始播出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该剧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江西等南方根据地的战斗生活。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是
A.满清政府 B.北洋军阀
C.日本侵略者 D.国民党反动派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2分)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1分)
(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1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所述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1分)
(3)请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谈谈其重大历史意义。(3分)
6.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篇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五四运动
2.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体现出当时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西方列强国家主要想
A.攫取落后国家的土地 B.抢夺落后国家的金银
C.推动落后国家搞改革 D.开拓落后国家为市场
3. 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说明马士
A.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
C.为英国的侵略辩护
D.正确说明了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4.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B.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部过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 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你认为他最可能学习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6.《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7. 小明同学在整理《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之后,得出的结论其中有错误的是
A.列强的侵略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
B.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唯一方式是发动侵略战争
C.清政府一步步变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从未停止
8.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南京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的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内容 D.危害
9.历史课上老师问“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学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4条,你认为正确的是
A.洋务派主观目的是为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洋务派办洋务主要是为了发展军事工业
C.洋务派办洋务主要是为了发展民用工业
D. 洋务派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10.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
11.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只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列史实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有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展开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飘飘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硝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13.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摧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4.你认为如果通过百度搜索“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准确答案应的是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C.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5. 19,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开始进行文学革命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16.有学者认为,晚清的儒学第二次危机就其发生而言,仍然是产生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危机。它“表现出一种激烈的反传统倾向。”这次危机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7.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18.有这样一幅对联“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 该对联评价的人物是: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鲁迅 D.陈独秀
19.“五四精神”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永远值得弘扬的精神财富,其本质是
A.自强不息 B.追求真理 C.爱国主义 D.解放思想
20.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A.打倒列强 除军阀 B.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C.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D.众志成城 共赴国难
21.“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南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 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此对话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3. 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 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C.社会主义—北伐战争 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24. “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A.蒋介石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25.“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唱着这首国民革命时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革命歌曲,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开展了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万里长征
第Ⅱ卷(非选择题 47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2分,共47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错误的处境”指什么? (2分)英国是如何“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的? (2分)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撒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分)
材料三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2分)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2分)
27.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就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个事件。(6分)
材料二 18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业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 19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可在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3)据材料三,说明从辛亥革命到北伐,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的发展。(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1)材料一中导致清政府“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材料中“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指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朝有人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2)材料二中观点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在这种观点下,中国的有志之士发起了什么运动?(2分)
材料三 有人说:19,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3)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2分)
7.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篇七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关天培
3.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 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驻兵北京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4.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5.“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 失最严重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①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② 义和团运动③ 五四运动④ 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 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据你判断,上述内容出自下列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9.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八国联军
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牺牲 D.左宗棠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11.下列不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2.《辛丑条约》签订 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近代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A.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B.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 工厂、设立领事馆及输入各种机器。
C.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1)阅读材料,指出三个条约的名称。概括指出三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材料三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 二十一条”。
(3)材料三是哪一运动的口号?请你说出这一运动的性质。
14.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在联合外国人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人进一步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材料三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 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场战争?
(2)材料一反映了《 》签定的情景。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 》。
(3)材料二中“为维护清朝统治”,统治阶级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是什么运动?
8.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篇八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3.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4.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心工作是()
A.确定党的名称 B.建立党的地方组织C.制定党的革命纲领 D.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5.下列人物中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达
6.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7.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A.蒋介石
B.叶挺
C.冯玉祥
D.周恩来 8.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政权?()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C.大资本家
D.大地主阶级 9.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10.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垮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B.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
C.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D.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最早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人物是()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贺龙
15、党的历史上有一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6、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的原因是()A.要以陕北为根据地
B.要锻炼红军战士的意志
C.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坚决主张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7、长征途中,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的军事行动是()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18.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19、红军长征中,战胜了许多自然条件的艰难险阻,以下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强渡乌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翻越雪山 20、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哪里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A、江西瑞金 B、陕甘革命根据地 C、贵州遵义 D、甘肃会宁
二、非选择题
2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请回答:
(1)写出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句口号。这场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2)写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3)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革命年代,毛泽东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当年革命的大好形势。
22、阅读下列材料: 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哪一革命根据地()
A.井冈山根据地
B.陕甘根据地 C.左右江根据地 D.中央根据地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12.胡锦涛总书记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3、下列人物中没有参加南昌起义的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贺龙
请回答: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
(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
(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5)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
(6)参观这所学校遗址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23、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长征路线示意图
图二:邮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左下图四张邮票反应了长征中的重要事件:
材料三:红军长征的图片
请回答:
(1)请你把图二邮票上反应的事件放到图一的相应序号处。
(2)根据材料三的图片提供的信息,指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
(3)“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估计你会遇到哪些困难?试举一例。
(4)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你心中“长征精神”是什么?
24、班级即将举办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会。
1)如果你作为演讲者,你将收集教材中哪些相关资料?
(2)假如请你最后作总结演讲,你将如何总结长征精神?
(3)你觉得哪些精神是你最需要学习的?你准备怎么做?
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BDA 6—10.DAAAC 11—15.ABABC 16—20.DBADD
21、(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条,拒绝对德“和约”签字,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其中任意一项即可,)1919年
(2)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1921年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2、(1)黄埔军校;1924年5月(2)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3)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4)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5)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原因: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
23、(1)①B;②A;③C;④D。(2)党内左倾错误的统治;敌人的围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3)思想、精神、身体、生活用品的准备等即可(4)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24、(1)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的情况、1934年10月长征开始、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红军胜利会师等。
(2)长征精神:就是具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以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斗争,争取最后的胜利。
9.七年级上册历史月考测试题含答案 篇九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人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
A 女娲捏出来的
B 亚当和夏娃制造的
C 猴子变化而来的
D 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人与动物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语言交流
D、会不会直立行走
3、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A、约三四百万年
B、约170万年
C、约70万~20万年
D、约70
4、右图文物出土于下列哪一著名的考古遗址
A、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D、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5、“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D、河姆渡人 半坡人
6、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 小麦 B、花生 高粱
C、甘薯 玉米 D、水稻 粟
7、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8、我国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9、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结合在一起形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后来的
A、夷族 B、华夏族
C、匈奴族 D、戎族
10、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郡县制 B、分封制
C、推恩令 D、禅让制
1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毛公鼎
C、司母戊鼎 D、利簋
12、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西周建立 D、东周开始
1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
①夏桀 ②商纣 ③周厉王 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4、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15、右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16、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下列说法中与当时实际不相符的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B、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D、纸币被更多的使用
17、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牧野之战 B、盘庚迁都
C、西周分封 D、国人暴动
18、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开展对外活动、“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A、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
B、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
C、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
D、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
19、“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20、战国初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是
A、晋国 B、齐国
C、宋国 D、吴国
21、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是下列哪件事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修建都江堰
D、修筑长城
22、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经受了8级大地震的考验、2200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人民、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者是
A、吕尚 B、周公
C、管仲 D、李冰
23、墨子纪念馆坐落于山东省滕州市的龙泉广场,是世界唯一一座专门研究墨子文化、收集墨子资料、展示墨子研究成果的场馆、下列属于墨子思想的是
A、提倡节俭
B、实行“仁政”
C、实行礼治
D、追求精神自由
2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2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依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⑴目前已确认的我国人类的起源是哪一原始人类?(2分)
⑵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请你写出远古时期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2分)
⑶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两种典型的房屋建筑形式是什么?(4分)
⑷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谁?(4分)
27、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3分)
⑴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和最北的诸侯国名称(4分)
⑵战国时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请列举三个著名的战役(6分)
⑶依据上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什么时间进行的变法?(6分)
(2)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3分)
(3)结合当前改革开放,谈谈商鞅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话?他生活在什么时期?(3分)
(2)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3分)
(3)他在教育上的成就有哪些?(4分)
(4)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记录在哪本书里?(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B 5、D 6、D 7、C 8、D 9、B 10、B 11、C 12、C 13、D 14、B 15、A 16、D 17、A 18、C 19、A 20、A 21、B 22、D 23、A 24、D 25、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1)元谋人
(2)北京人
(3)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建筑
(4)黄帝和炎帝
27、
(1)位置在最西边是秦国,位置最北的是燕国。
(2)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3)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
28。
(1)商鞅;秦国。公元前356年。
(2)变法是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勇于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因循守旧,必然导致愚昧和落后。(言之成理即可)
29、
(1)孔子;春秋晚期;
(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在政治上的主张是礼治,
(3)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
10.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篇十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C C D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D D A B A B A
二、非选择题(60分)
21、(8分)①--C ②----A ③---D ④---F ⑤----B ⑥---G ⑦----H ⑧---- E
22、12分 (1)10分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进一步加深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2)2分。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抗争史);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探索史);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近代化发展史);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中华民族获得独立和解放的历史(民族独立解放史)等等。符合以上任意一点者即可得分。
23(10分) (1)错在“1929年”应为“1931年”;
(2)错在“上海”应为“北平”;;
(3)错在“一二八”“应为”八一三“
(4)错在”20万“应为”30万“;
(5)错在”主要因为美军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应为”主要因为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
24、(16分)
(1)19。(2分)
(2)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英、法、美等国操纵会议,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2分)
(3)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4分,言之成理给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07-09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题09-14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10-25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07-20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08-30
九年级历史上月考试卷及答案08-15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格式10-04
八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题及答案08-26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题及答案10-25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