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共17篇)
1.怎样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篇一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品质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是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1,快乐活泼,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2,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3,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4,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孩子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5,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6,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2.怎样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篇二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所以, 教师不仅要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 更要是学生思想的塑造者。“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就是指要尊重学生, 平等相待。学生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 愿意和他们交往, 也愿意听他们的教导, 接受他们的教育, 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他们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 所以, 作为教师, 首先应尊重学生, 坦诚相见, 师生情感越融洽, 越和谐, 学生就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如我班上有一名学生, 他学习、纪律各方面表现都很差, 经常迟到、旷课, 不和同学们一起玩, 但自尊心又特别强, 身上有不少坏毛病。平时要是谁说他一句不好听的话, 握起拳头就想打架, 同学们也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玩。我注意到他的这些特点, 就经常主动找他谈心、聊天, 了解到这名学生是因为家庭的缘故, 他爸爸患病丧失劳动能力, 妈妈离家出走下落不明, 家里由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支撑, 他怕同学们看不起他、笑话他, 所以变得特别敏感、自卑。我知道这些情况后, 避开他教育班上的学生, 要主动关心他, 和他一起玩、一起学习, 不议论他家里的事, 又告诉他, 能在学校学习机会难得, 要加倍珍惜, 努力学习。同时还经常买学习、生活用品送给他, 当他犯一些小错误时, 我总是在课后找他谈话, 帮他改正, 从不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指责他。渐渐地, 这名同学变得开朗了, 也主动和其他同学相处了, 再也没出现旷课的情况。
小学生年龄小, 他们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他们愿意接近教师、模仿教师, 所以无论教师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影响都会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 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认识得到健康地发展,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和个性倾向的发展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在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爱憎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表率作用,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 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 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育人;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 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去言传身教。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 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 前者使学生信服, 后者使学生佩服。教师要以文明高尚的言谈举止, 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等, 为学生做出表率, 树立榜样。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敬佩, 这种“无声的教育”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身正”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要为人师表, 言行一致, 以高尚道德、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学生, 发挥示范作用, 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 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如平时要求学生不怕脏, 不怕累, 而教师如果总是让学生干活, 自己却在指挥, 学生会有什么想法, 因此, 每次卫生打扫, 我总是带头干, 与同学生们一起扫地、擦桌凳、门窗、拖地。在我的带动下, 学生养成了认真打扫卫生的好习惯。这说明教师处处都要以身作则, 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才能起到表率作用, 学生一定能从中受到感染, 进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因此, 就能很自然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 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发现优点, 激励奋进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一个人只要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别人的赞许, 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 不停地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小学生更是如此, 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 我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班上设立了红花台和操行评比袋, 不仅展示学生学习上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激励评价, 如帮助别人、拾金不昧、讲礼貌、主动打扫卫生, 一条一条地写出来放进评价袋。一周完了, 利用班会把每一个人的评价条拿出来, 由学生本人念给全班同学听, 有的学生最后发现自己原来做了那么多的好事, 兴奋至极, 眼里闪动着光芒, 我知道此时目的已经达到了。学生们的这些优点, 一点点转化成动力, 良好的品质也在无形中慢慢形成了。
四、集体教育, 潜移默化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到:“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蓬勃的生活, 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在《教学与发展》中说到“人性的发展, 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 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体生活要具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 而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的动因、愿望和意向”。这就是说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通过班集体的活动和学生群体间的交往, 使学生不仅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 发展自己的志趣和爱好, 而且学会合作, 学会交往, 学习做人之道, 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个性的形成。
利用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也是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途径。如我们班在教室后面设置了一个小小废品角, 同学们将平时喝完的饮料瓶、饮料盒, 用完的废纸存放起来, 收集一段时间就送到废品收购站去卖, 同学们都非常积极, 不仅收集本班的, 而且看见校园垃圾筒里的饮料瓶、废纸板都捡回来, 存起来;同学间互相监督, 设立了值日监督员, 看看哪些同学积累得多, 设立奖励基金, 对积累得多的同学奖励一本作业本或是一支笔, 同学们都格外珍惜, 班上也利用卖废品的钱添置了不少劳动工具。同学们的这种行为不但美化了校园环境, 还培养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也获得了许多家长的好评, 大家都认为通过这一活动, 孩子们不再那么挑吃穿了, 也不浪费了, 而且有的还督促家长一起收集家里的废品。
小学生的学习多是直观的、感性的学习, 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较大。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在班级建设中要教育学生不攀比吃穿, 不给父母增加负担;要诚实守信, 团结同学, 乐于助人, 热爱集体荣誉;遵守纪律, 讲究卫生, 爱护公物;长期坚持, 严格要求,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在这个集体中, 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 他会因为感到不合群, 感到集体的压力而渐渐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对个别行为特别突出的学生, 也只能通过谈话, 利用集体的荣誉感来影响他、感化他, 决不能采取孤立和批评的手段, 不然学生只会在不良行为的路上越走越远。可见集体对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潜移默化的。
五、名人范本, 培养品质
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 我就投其所好, 选出一些有教育性的故事, 让每个学生听了故事后, 理解故事里蕴含的高尚品质, 以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如我给学生们讲《怀橘遗亲》的故事。三国时, 有一位孝子叫陆绩, 六岁的时候, 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 袁术拿出橘子招待, 他悄悄把两个桔子揣到怀里, 告别跪拜的时候, 桔子掉在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 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跪着说:“我母亲一向很喜欢吃桔子, 我想把它拿回去孝敬母亲。”陆绩年仅六岁就知道孝敬母亲, 袁术大为称赞。从这个故事, 我教育学生要从小孝顺父母, 感恩父母。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 只有常抓不放, 日积月累才能形成, 因为好品质、好习惯, 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和监督才能养成。
3.怎样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篇三
【关键词】体验;实践;转变角色;畅所欲言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随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这门新课程在教育园地的土壤中开始生根了。我校也全面进行了《品德与生活》的课改实验,随着课程的实施,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真实地感受到这门课程的新鲜气息,也感受到课改的紧迫感,更深刻地感受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与活动性。下面就我个人对《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说点自己的体会。
一、活化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去体验、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养成和社会性发展,就可能在各种活动中实现。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立足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使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面,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什么样的做法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再如教学《寸今难买寸光阴》中,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中列举出的几个例子,结合平常的实际来表演。这种角色的表演,不但让学生对课文的对话获得体验,还为生生、师生的对话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引入日常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去阅读课文,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再现生活中的很多行为片断,使学生获取身临其境感受。更重要的是在问题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和体验,可让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中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二、活化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创造者、执行者,在当前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转变以前“教书匠”的身份。品德课程的自身特色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改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是原来单纯知识的传授者,应是一位对儿童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通过一次次的教学活动,不再是一位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老师了,而是一位能与孩子一块活动、一块学习、一块做游戏的好朋友。
如我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我们分享,我们快乐》,让学生体验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分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需要。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合作、交流,与他人分享快乐是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具体安排如下:全班分成6组,每组8人。每组成员坐在一起,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分享、体验的快乐。我设计了以下的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情况,你们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吗?
课件展示:在下雨天,同学们要陆续回家。小华同学站在校门口,心情很焦急。这时,小明打着伞要回家,小明会怎么办呢?
师:你们想小明会帮助小华吗?怎么帮助?
老师补充一下,小明家距离学校不远。请大家小组内以游戏的形式表演一下。
游戏结束后,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a.小明把伞借给小华同学,自己冒雨走回家。
b.小明让小华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来雨伞给他。
c.小明把小华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这三种情况进行集体讨论,
生1:选第二种。因为小明离家很近,因此,他可以回家取伞借给这个同学。
师:为什么选第b种而不是选第a种或第c种呢?
生2:选第a种情况,小明自己衣服会淋湿,会着凉感冒。第c种情况也不合理。如果同学家很远,他就会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所以是第b种情况合理。
师:对,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老师希望你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正确选择最好的方法。
在上面的游戏中,学生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鼓励学生迈出自己的小天地,与同学交流,应多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获得新的启迪。在做游戏中,同学之间相互关爱,公平对待,通过转变角色,获得自身的发展。
三、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教学时教师若能注意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他们对生活和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此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如在教学《家乡变了》这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加深理解环境为何亮出了“黄牌”,这时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的情况。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踊跃,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十分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同学说:“工厂排放出的污水流入新汴河,河水被污染了,鱼经常被毒死很多”。……这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回答。就这样,在同学们激昂的发言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鉴于这个特点,决定了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的约束和限制,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更应该是百花齐放。教师要在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到的观念,乐于探究和体验的科学态度,树立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
4.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四
习惯的作用是巨大而又顽强的,其一旦形成,没有十倍百倍的毅力和努力,是很难加以改变的。正如俗话所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习惯对于每一个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长期受环境影响,潜移默化所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父母们应该意识到一点,不能忽视从小对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具体做来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是保证人体健康成长,避免或减少疾病的需要;其次也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形象反映,
备考资料
对孩子而言,这时起床、睡觉,餐不挑食、食不过量,早晚刷牙、饭前洗手、用品有序、指甲勤剪,以及坐则端、立则正,不随地吐痰等,都是应当从小学会的。
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有赖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并且这种教育开始得越早,越易于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好模仿是幼儿行为的特点,模仿是幼儿养成习惯的先导。所以,家教中,父母应更多的注重用自己的“身教”去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凡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应首先做到,为孩子的行为规范树立一个好榜样。
在孩子直接模仿的基础上,父母再加以必要的的语言引导,及时表扬孩子好的行为,批评不好的行为,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行为导向,诱使孩子向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人们对知识的准确掌握,而且有利于人们将刻板的知识灵活运用。毫无疑问,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有赖于父母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教育和培养,父母若缺乏耐心,孩子就遇事急躁;父母若粗枝大叶,急于求成,孩子就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5.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 篇五
督促孩子上课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不要开小差,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交流和讨论,并针对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找机会与同伴和老师交流,争取在课上得到解决;
及时复习,知识的学习要经历遗忘,如果及时复习,有效巩固,遗忘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通过复习,不仅可以使知识得到巩固,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要鼓励学生将知识通过消化,内化为自己继续学习的能力;
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是复习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做作业的时候要追求质量,注意通过作业弄清知识要点,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及时总结,每天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在头脑中梳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每节、每章学完后,也可以通过画知识树,思维图的方法,将重点知识进行小结,便于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6.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0 篇六
【摘要】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人离不开食物,健康的身体更离不开健康的食物。然而,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儿童”。但是,挑食现象却又是幼儿进餐中普遍的问题之一。幼儿的身体吸收不到全面的营养,又怎么会健康呢?幼儿又为什么会出现挑食的现象呢?针对幼儿挑食的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做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关键词】挑食、食谱多样化、专业知识
教育专家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的。强健身体的长成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强身首先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性格活泼、反应敏捷。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幼儿园的教育应注重儿童的健康。
对于挑食的原因,我认为,有些孩子只是对味道和口感特别敏感。他们可能对新体验非常小心谨慎。当孩子对不同的食品表示不满时,家长们往往会感到泄气,于是就不再拿出新食品了。这是造成孩子挑食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孩子只想吃有限的几种食品。不过,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最终会脱离这个阶段,在饮食上恢复正常。如果家长在饮食上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就容易使孩子养成挑食习惯。
然而,孩子长期的挑食会造成营养的不平衡,一旦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都会出现相应的疾病,进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为了幼儿能够健康成长,我现将幼儿挑食现象总结为两方面:
1、幼儿园进餐;
2、家庭进餐。
一、幼儿园进餐
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十分长,幼儿园进餐中的食物营养,是否能够被幼儿很好的吸收,对幼儿的健康十分重要。然而,幼儿在幼儿园也会频频出现挑食现象。为了孩子的健康,现将幼儿在幼儿园为何会发生的挑食的现象,以及相应解决措施归总如下:
(一)食谱单一,重复性强 现在一些幼儿园保健教师,将食谱的种类做得十分单一。一个季度的幼儿园膳食中,几乎都在重复两周的菜谱种类。加之现在的物价上调的十分严重,就连幼儿的点心种类也少之又少,几乎全是用不同的饼干代替了包子、蛋糕等食物。单一的食物种类,让幼儿失去了对用餐的兴趣。久而久之,幼儿开始在幼儿园出现了挑食、厌食的现象。
解决方案:
1、让幼儿园能够改善幼儿的饮食质量,就要加强幼儿园营养膳食的督查,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各乡镇领导要加强对幼儿园营养膳食的督查,建立检查、抽检制度。可以将幼儿园的营养膳食检查结果归入每一年幼儿园的整体评估指标,作为考核幼儿园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对这方面工作做得好的幼儿园,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对这方面工作做得不好的幼儿园,应该给以明确的指导后,并对该幼儿园膳食方面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善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以确保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解决方案:
2、各园园长应该积极的关注和参与到幼儿伙食制定的环节中来,从幼儿的健康角度出发,配合好保健教师制定每周的菜谱。在两周不同的食谱中,应该加入不一样的食物种类,如:荤菜不能只是单独一个种类的鸡、鱼、猪肉、虾。应该更为广泛的将大自然的食物带入幼儿的食谱中,比如其他的禽类:鸭肉、鹅肉、鸽子肉、牛肉、羊肉等;鱼类也可以多样化,如:河鱼、海鱼;虾也可以用河虾和海虾两种不同的种类交替使用。蛋类有鹌鹑蛋、鸭蛋、鸡蛋等以供保健教师分配使用;豆类有豆浆、黄豆、赤豆、素鸡、四季豆、兰花干等;谷类有玉米、薏仁米、荞麦、高粱米等等。这些大自然的营养食物,都可以根据一定的搭配加入幼儿的膳食中来。
同时保健教师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给幼儿选择好食物。例如:春季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季节,在饮食上要保正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幼儿运动量比较大易出汗,水分消耗大,应多让幼儿补充消暑的汤水和粥类食物;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嘴唇易干裂,还容易出鼻血、咳嗽、流鼻涕,应多给幼儿进食润肺、防燥食物。冬季天气寒冷,气候条件较差,幼儿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穿着较多,幼儿怕上厕所,不愿意喝水,很容易上火,会出现便秘和呼吸道疾病,应多食通便食物。只要幼儿园将两餐两点的食谱制定的面面俱到,我想让幼儿愿意在幼儿园用餐,乐意吃幼儿园的食物,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事情。
(二)、专业人员的知识面还不够丰富,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 现在,依旧有不少乡镇幼儿园,聘用的保健教师、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厨师等都是从外面应聘而来的,根本就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培训,更谈不上相关的证书了。可想而知,靠他们现有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如何能够确保幼儿每日的的膳食健康呢?
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改善幼儿的膳食质量,幼儿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 对保健教师、厨师、保育员进行培训。认真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随着办园质量的要求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可以按期举行保健教师、厨师、保育员技术考核的活动,将每次活动的结果加入期末的综合考评中。例如: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厨师,应该多与保健教师讨论幼儿的食谱烹调方式,让幼儿在食用同一种食物时,享受到不一样的味道。科学的烹饪是保证膳食质量和保存食物营养成分的重要环节,对事物的消化、吸收、利用和提高其营养价值均有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烹饪方式做成的饭菜,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所以,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厨师做菜时,就可以运用多种烹饪方式,如炒、溜、爆、煸、炸、煮、烫、煎、烧、炖、烩等。再具体化一些,例如:厨师在烧蔬菜时,为了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就要将蔬菜先洗净后切,急火快炒,保留事物的营养成分;为了减少食物中维生素B的损失,淘米次数不宜过多,面食不放碱或少放盐、不用油炸,煮面条、下馄饨和饺子的汤应充分利用。
这些都是平时做菜过程中的一些微妙的细节和专业知识,炒菜的手法和过程对做出菜的效果影响很大。而幼儿却又是很好的品尝家,他们对于食物的选择十分挑剔。过滥、过硬、过咸、过苦、过甜、过腥的食物他们根本一点兴趣也没有,久而久之幼儿自然会在幼儿园出现挑食、厌食的的不良习惯。而烹调制作的总要求是既能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以利与身体的消化吸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并能杀灭细菌,增强幼儿食欲。所以,幼儿园应该对保健教师、食堂工作人员、保育员有效的优化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的整体专业知识得以全面提高。这样才能更专业化的,改善幼儿的膳食质量。
(三)、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进餐环境和对幼儿的餐前引导十分重要
教师应该给幼儿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让幼儿能够自己愉快用餐。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简单,我想教师可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1、尊重幼儿
尊重他人的同时,其实你也尊重了自己。别看幼儿还小,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饮食习惯,也许他们的饮食习惯并不能被我们大人所接受。但是假如我们硬要幼儿按照我们成人的进餐方式勉强进食,我想,这样不但会让幼儿产生心理障碍,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接纳幼儿对食物的偏好,同时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改掉挑食的习惯。
2、激发幼儿食欲
幼儿看似什么也不懂,其实它们对食物的质量要求很高。食物的色、香、味、形等刺激可使人产生条件发射,分泌大量消化液,引发食欲。由此,在每次吃饭前,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请一个幼儿来介绍菜谱,并让大家说一说菜的营养,想一想菜的香味。这样,幼儿的食欲就可以被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幼儿对食物的偏爱和挑剔的习惯。
3、鼓励幼儿多吃一口或允许只吃一半
如果幼儿在用餐时,实在吃不下去的时候。教师鼓励他们“多吃一口”,或是把他们碗里的饭菜吃掉一半的方式,从而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能比较轻松地吃完另一半饭菜。
4、在平时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教师可以在日常谈话时与幼儿讨论、交流与食品有关的话题,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绘画、主题墙布置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进餐习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用相应进餐称号和神秘奖品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性的评选活动,来鼓励幼儿进餐。如:评选“文明进餐员”。比如在教室的墙上设计一个精美的版块,用来评选每日的“文明进餐员”,同时,教师将规则告诉幼儿——每天“文明进餐员”只有五个名额,吃饭好的孩子,他的照片就会被贴在版块上。那他们就是今天的“文明进餐员”。教师每日都会根据吃饭的情况来改动照片,如果,有宝宝能够保持一周的“文明进餐员”称号,那么他就将获得本周的“文明之星”称号,周五将得到一个小小的奖品,而这个奖品是不提前公布的。既让孩子懂得了遵守规则,又让孩子能够很好的进餐,还保留着神秘的悬念。这样孩子们会尽力表现的更好,让自己得到那份神秘的礼物。
二、家庭进餐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有良好的进餐习惯外,一个家庭的用餐习惯是否正确,对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是和家长学的。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今天,很多幼儿乃至青少年被过度地保护起来,被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在家庭进餐中,有两方面影响着孩子,让他们不断地形成挑食、厌食的坏习惯:1)爷爷、奶奶辈的溺爱式进餐教育。2)爸爸、妈妈辈的时尚潮流式进餐教育。
(一)、爷爷、奶奶辈的溺爱式进餐教育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家长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进餐教育观念,那么,幼儿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意识呢?都说幼儿是一张白纸,在儿童期时家长想把这张白纸变成什么样的彩纸,都要看他们的家人愿意怎么样着色。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幼儿边玩玩具边吃饭,有的爷爷、奶奶就端着饭菜在一旁看着幼儿玩。幼儿高兴了就跑过来吃一口饭,然后又去玩他的玩具。过一会儿,再跑过来吃一口饭。又如:有的爷爷、奶奶为了让幼儿吃东西,就端着碗、拿着玩具追着幼儿后面喂他们。但是,这样的行为不但不会让幼儿乖乖进餐,反而只会让幼儿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也就出现了爷爷、奶奶追的快,幼儿跑的更快的现象。幼儿往往在爷爷、奶奶追逐他们的时候,还会发出开心的笑声。幼儿在奔跑的时候也会出现边回头看家人有没有追上来,边继续往前跑。有的幼儿甚至会因为在奔跑时不小心,而摔伤自己。这样一来二去饭菜都凉了,而幼儿也没有吃进多少东西。爷爷、奶奶又怕孩子吃了凉饭菜会肚子疼,只好不再让他们吃。只想着幼儿不吃就不吃吧,反正家里还有饼干和其他零食呢。
其实这样的进食习惯,对于幼儿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有研究表示吃饭就应该坐在椅子上,这对胃肠蠕动是有帮助的。而这样边玩边吃容易发生呛食现象。因此,正确的进餐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例子中我们提到的幼儿到处跑,爷爷、奶奶到处追的现象,这就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当。此外,家长为了让幼儿吃饱就拼命的把菜和饭放在碗里,堆成了“小山”,而幼儿看到这样的“小山”就没有食欲了。所以作为家长就应当了解一些常识,这样对幼儿对自己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爸爸、妈妈辈的时尚潮流式进餐教育
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优越,琳琅满目的零食,小吃伴随着幼儿。有的家长就把这些零食放在幼儿的床头,幼儿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毫无节制,导致幼儿没有合理的三餐时间。过多的零食、小吃让幼儿已经吃饱了,就更不会去吃饭。我们说零食可以吃,并不完全的节制,因为有最新的研究表明:适量的吃零食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为幼儿通过打开包装袋等一系列的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启发幼儿通过怎么样简便的方法可以快速打开包装袋。
同样,现在的幼儿父母多数都是小年轻,自己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又怎么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正确的进餐榜样呢?现在的年轻家长往往在吃饭时,也会表现出挑食的现象,现在普遍现象是年轻人不和老人住在一起,在他们日常的饮食习惯中,只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饭,完全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营养是否全面。也有不少年轻的父母不愿意做饭,经常带着幼儿去饭店吃。而饭店的饮食习惯,往往是不适合幼儿长期食用的。饭店里所谓的的各式美味佳肴,大部分都放了很多的调料和味精在里面。而这些让菜变香变鲜的各种辅料长期食用,对幼儿的健康危害很大。再加上千奇百变的零食,幼儿在这种环境下就会形成严重的挑食习惯。所以,为了幼儿的健康,家长必须了解与饮食相关的知识。家长可以多与教师和相关的专家交流幼儿的饮食现象和好的解决方案,也可以通过网络或阅读书籍寻找解决的答案。
7.怎样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篇七
19世纪初,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教育的过程就是使人产生可贵品质的过程。21世纪,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一个合格的人才, 更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这就要从小抓起, 从一点一滴培养。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也应该有所改变, 把学生单纯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的接收者, 采用普遍灌输的方式, 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 是不合乎道理的教育。只有切实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才能适应学生正在发展着的推理能力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心里评价能力。使学生从心里主动接受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 并逐步促进了青少年儿童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心理教育被喻为现代人的“诺亚方舟”, 是造就强者的先决条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心理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 潜移默化地引导、感染、教育学生
学生的个性品质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 一点一滴的观察、模仿而完善起来的。因此, 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学校无小事, 事事是教育, 教师无小结, 处处是楷模。”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无法想象, 一个在学生面前大讲外在形象修养, 而自己却站没站相、坐没坐姿, 满口脏话的教师, 即使有再高深的理论, 又怎能让学生信服呢?教师一手漂亮的板书, 会带出多个书法好的学生, 这便是学生的模仿心理。学生的观察模仿力, 使教师成了学生的一面镜子、一个航标灯, 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 促进教师的教化作用
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 从学生的心理出发, 走进学生的生活, 了解学生的心, 用自己的真情去浇灌他们健康成长。
1. 爱学生, 用赏识鼓励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学生犹如一块乌黑的煤炭, 蕴含着巨大的潜能。教师的赏识之情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期望, 学生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正如大家熟悉的那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2. 对于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教师的批评要讲究艺术
教师以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 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更能被人接受。教师的善意引导, 避免了学生表面被教师降服, 但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与教师产生隔阂。或心口不一, 心里根本不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 从而影响师生关系。久而久之, 教师的楷模形象也在学生的心中消失, 更影响教师的教化作用。
教师一身感召学生的高尚人格, 给了学生一种圣洁的思想。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爱师、慕师、学师, 从心里学习教师的一切健康言行、人生态度等, 教师成了学生心中的领路人, 这也正是“身教重于言教”的真谛所在。
三、适应学生心理发展, 加强学生各方面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胡锦涛主席在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中提出了“四好少年”的口号, 他要求少先队员们人人争做“热爱祖国, 理想远大;勤奋学习, 追求上进;品质优良, 团结友爱;体魄强健, 活泼开朗”的四好少年。口号的提出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是现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前进的方向和迷失方向的指南。由此可见, 教师对学生各方面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更显重要了。
在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中, 切实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喜闻乐见的活动, 会起到更好的引导教育效果。如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祖国名川大河, 学习爱国志士前仆后继的史实等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各类科幻片、未来片的观看, 使他们认识到未来的世界是高科技的世界, 要想跟上这个时代, 就必须全方位的学习;通过各种实践教育活动, 让学生亲自动手, 体验岗位, 每一件创新的事都鼓励学生去“闯”去“试”, 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勤奋好学的品格;通过了解讨论生活中的实例, 如汶川地震中小英雄林浩事迹、奥运健儿的精神、中国航天精神等,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潜移默化的明白与人交往, 明白与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克服困难和面对挫折的承受力, 培养面对突发事件果断的处理能力等诸多优秀的品格。
21世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报告《学习:内在财富》中提出, 21世纪教育的四根支柱即:学知, 学做, 学会与人相处, 学会生存。报告体现了学习不仅是学知, 更是全素质的提高。它要求现在的学生不仅要学会关心热爱他人, 还要学会友善交流;不仅要学会自强自立, 更要懂得与人合作;不仅要知道勤俭, 更要知道珍惜生活;不仅要辨善恶、懂竞争, 更要知道做事、立志、敬业等等。全方位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适应了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进步、自我完善。学校德育建设就是从小培养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 而心理教育恰是培养了学生优良健康的心理。心理教育似春风化丝雨, 润物无声, 推动了学校德育建设, 更促进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8.怎样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篇八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33.41
我们大家都知道,英语课堂的中心工作是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近年来,许多大学实行自主招生面试,众多社会热点问题成为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切入口,而且各学校自主招生,坚持的目标依然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选拔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百姓疾苦,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和学术素养的人才。”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注重本学科的特征特点,利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有意设置与社会责任感有关的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当前的社会状况,从而逐步让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例如:我们在教学高三英语A Christmas carol 这一课时,在口语部分要求四个同学一组就商人对待他们的员工及顾客的责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本段的内容联系听力内容中的人物,叙述斯科罗奇等人唯利是图、冷酷无情,只是对钱和利润感兴趣,本段还紧紧联系当前社会中某些类似的现状。一些企业为了加快致富步伐,全然不顾劳动者的安全和卫生保健,另一些企业只是想赚钱,制假售假,用假奶粉,有毒食品坑害消费者,这些都很容易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感”这一话题的讨论,而且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八个关键性词语:safety standards,responsibility,working conditions,quality,hygine,trust,social conscience,profit来讨论,然后用英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例如:student A: I think social conscience and responsibility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profit, because all the product must be responsible to society and people.
Student B: In my option, in the factory,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rofit. If the quality fails to mach the required standard, the products will be bad for people and society, especially the food hygine and person hygine must reach standard.
Student C: In some factories, working conditions are important too. If working conditions are poor, this will be bad for workers health.
教师有机结合实际加以引导,社会责任感不仅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履行和遵守的社会价值观,也对促使我们当地中学生行为规范、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对自己负责,对人民、对社会的责任感,从小学会要有同情心、感恩意识、需要关心关爱他人,不做对社会、对人民有害的事情,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
二、深入教材,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高二英语Saving the earth一课中,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拯救地球”,具体涉及到地球面临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应在口语这一部分以“拯救地球”为中心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先列举出目前地球上所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层污染,这些污染现象都是人类亲手造成的,再让同学们用英语纷纷围绕“pollution”展开讨论,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关爱地球从我做起,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要注意个人、教室、宿舍卫生,爱护学习花草树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设施,增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拯救地球”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关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进一步增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意识。也是我们中学生人人所尽的一份职责。
再如高二英语下册中“水的星球”这一单元中,本单元的主题是“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水资源”,老教师通过呈现六幅展示人们在工农业、发电、交通、娱乐、家用等方面用水的图画,要求学生运用书中所提供的日常交际用语,来谈论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方面的现状,并对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水资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利于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9.怎样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篇九
培养孩子种种良好习惯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孩子没有良好的 生活卫生习惯,就没有强壮的体魄;没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就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没有良好的学习、活动习惯,就不可能 有高度发展的智力和高效的工作成果。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 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成才的起点。
一、做好宣传和认识,使学生树立养成良好习惯的思想 由于同学们的思想水平和自觉性的不同,他们在学校中就有 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中,有许多是不好的,甚至是不合规 定的。比如,见到长辈不打招呼,与他人闹矛盾,粗言秽语,东 西乱放、乱扔、随地吐痰,乱画乱涂,乱叫乱嚷等等。这些不良 的习惯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他人的健康。要 使学生去掉这些不好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大力做好宣 传教育工作。
宣传,可以是口头宣传,也可以是书面宣传。可以利用班会 课、课余时间做好口头宣传,利用黑板报做好书面宣传。宣传内 容是介绍不好的习惯对学习、生活及今后工作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而良好的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 宣传,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有言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统一认识是规范学生行为的一个步骤。它是一个思想上的内化过 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班主任要制订具体的 培养目标。比如,尊敬国旗、关心国事的习惯;尊敬师长、礼貌 待人的习惯;团结同学、互相帮助的习惯;遵纪守法、爱校爱班 的习惯;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的习惯等等。再次,班主任平时要 注意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 发现哪些学生的行为不合规定的, 要及时进行教育。
教育的方式可以是个别教育,也可以是集体教 育,这应看情况而定。例如有个学生,在家骄横惯了,在校不懂 的尊重他人,平时见到别人有什么好玩的东西,他不管对方许可 与否,硬要把那东西拿来玩或归为己有,面对有这样不良行为的 学生,我们班几位老师不急躁,不训斥,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 那幼稚的童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帮助,这位小同学的行为习惯慢 慢好起来了。
三、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培养学生养成以上这些良好的习惯,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抓好课堂纪律。从学生的坐势、书本笔记本的放臵,到专心听讲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提出明确的 要求,使学生心中有数。如上学期,我带的那个班上有那么几个 淘气包,听课或写作业总爱伏在桌子上,我们班级的几位老师达
成共识,除了课上多给他们做提醒,每天还有意安排几分钟时间 让几个特别需要训练的同学学习坐姿,什么时候坐姿好了,就给 予 “毕业”。对一些改了又犯, 说过了又忘的小家伙, 我们不厌弃, 而是通过多种形式,既严格,又耐心地指导他反复练习。二是针 对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马虎的学生,耐心细致做好思想教育。如上学期我班有一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做作业马虎草率、随便浪 费学习时间、不专心思考问题、不记忆知识,结果他慢慢成为不 动脑筋、不刻苦、怕困难的孩子,并且比同龄人学得少,面对这 种情况,我采用多种方法,如上课时经常用眼睛看着他,多提问 他,多让他参加课文的表演等。调动起孩子的注意力,尽量排除 那些足以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经常对他 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现在,这个孩子上课认真多了,作业也 整齐端正,成绩也提高了。三是培养孩子不管在课堂或在家都要 注意听讲的习惯,要他们细心、耐心地听,听清楚、听明白。切 不能让孩子听不完、听头不听尾,自认明白了就转移注意的不良习惯形成。我要求孩子凡别人问话、答话都注意听,分清正确与 否,这对培养孩子的判断分析能力十分重要。
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要成才,也必须爱劳动、讲卫生,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 的生活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我们主要 是抓好日常事务工作,重点抓好每周一次劳动和全校大清洁。例 如,督促学生每天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教导学生自觉
打扫课室,而且要注意保持课室通风;教育学生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地乱扔垃圾;此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影 响巨大。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 正面诱导就十分重要。如新学期的第一天,我帮助他们把心从宽 松、快活的假期生活中收回到充实、愉快的学校生活中来,让他 们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古训,并谆谆诱导他们去实践 和体验。有些小淘气经过一个假期后回校,穿戴和生活用具摆设 随便,针对这些学生的表现,我除了重申校园一日规范外,还耐 心给予指导,通过手把手地教和让他们观摩自己身边的榜样,辩 美丑,找差距,让他们从中发现美,学习美,创造美。另外,我 还用无声的语言对学生进潜移默化的教育:看到班上卫生角的扫 把倒了,我不经意地走过去把它轻轻地扶正,学生的学习用具乱 摆乱放,我轻轻走过去帮他们摆整齐。这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 小事,但它对学生来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后来的日子里 我微妙地发现他们的一些行为更规范了。
10.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十
学校的常规往往不同于幼儿园,大多数5岁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培养学前儿童的这些个性品质时,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超过了幼儿园,因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为家长们提出了建议。
1.让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当孩子得到别人的注意和鼓励时,他们会激动、兴奋;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可能更自信。
2.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喜欢对所见和所闻进行模仿,家长尊重他人、与人分享的行为都能影响孩子;要使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3.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孩子是怀着发现和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来到这个世界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保持这方面的好奇心,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报以热情,如当孩子画了一张画的时候,可以鼓励说:“你画得很棒!”家长的每一份鼓励都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自豪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家长可在去幼儿园或学校的路上,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
4.创造让孩子重复的机会。孩子在学习滚爬、发音等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事实表明,孩子们并不会厌倦重复,相反,当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能够用以帮助更年幼的孩子时,他们自然会更自信,对学习新东西跃跃欲试。
5.使用适度的纪律加以约束。那些受到家长纪律约束的孩子通常更易与人相处,在学校中比那些家长一味严厉或溺爱的孩子表现好。
要做到这点,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指导孩子的活动,不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或试图进行控制。
・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最好说出理由,例如,对孩子说“请把玩具车从楼梯上搬走,这样别人才不会被绊倒”,而不要说“照我说的做”。
・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感受,看看他们是否需要特别的帮助。
・家长生气的时候,别忘了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批评应针对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本人。例如,对孩子说“我爱你,可你在墙上画面是不对的,你这么做让我生气”。
・帮助孩子作出选择,解决问题,可以问4岁的孩子:“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让凯文推倒你堆的积木?比如这样……”
・对孩子抱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他们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赞扬。微笑和鼓励永远比粗暴的惩罚更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
6.让孩子自己动手。毫无疑问,小孩子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但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要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要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
11.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篇十一
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教师个人自身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俗话说, 打铁人本身要过硬, 就是这个道理。提高教师自身的个性品质, 以情濡情。我在一线的教学中很注意这一点。如在讲课中有没有讲透、甚至出错的地方, 我在下次课中一定会在全班更正, 重新讲解, 而不顾及所谓的“面子”。这样做的目的, 一方面引导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 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不慕虚荣、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具体而言, 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因势利导。
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此, 在备课中教师要了解学生。这包括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和社会交往等方面。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水平并无高低之别, 但重要的是我们要顾及每种气质的特点, 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同时注意克服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另外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 观察生活, 了解社会, 争取通过教学使他们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千万不要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地对待学生, 抹杀学生个性, 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激发兴趣, 培养情感, 诱发内因。
我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热爱所学学科的情感方面, 一是讲究导入新课的艺术, 注重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时, 多提出思维悬念, 使学生对新学内容产生兴趣和情感。二是要用活教材, 通过介绍我国的语言文字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和卓越贡献。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国情感。三是在学生中倡导研究性学习, 通过设计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四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五是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每堂课, 安排有两次质疑问题, 一次是学完新课后的质疑, 一次是回归评价时的质疑。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解决了, 就会轻松愉快, 不但对所学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和情感, 而且对任课老师也会产生亲密的感情。六是及时评价学生的进步, 激励他们天天进步。
三、激发动机, 培养习惯, 苦练内功。
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能把学生的全部动力调动起来, 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 一是提出学习要成功、学习能成功的思想, 使学生从成功的学习中进一步加强学习动机;二是上新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从表扬预习得好的同学中激起学习动力, 树立榜样的力量;三是引入新课后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 使学生明确该学什么, 怎样学, 引导正确的学习动机;四是提高学生做题准确率, 增加预习的时间, 增强搞好学习的动机。在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 要求学生做到四点:一是认真预习老师布置的新内容, 养成自觉阅读课本的习惯;二是积极思考拟定的思考题养成积极思考、认真做题、审题、自觉检验的习惯;三是听课时要边听边想、边做边记, 积极发言;四是养成自觉梳理、整理已学知识, 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等习惯, 不断积累丰富知识, 特别强调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和整理错题习惯,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降低做题的错误率。
四、培养意志, 锻炼毅力, 以勤补拙。
在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毅力方面, 其做法:一是教师经常教育学生, 对待学习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对待困难要知难而进、勇于克服。二是要求学生要先预习后上课, 要带着问题来上课, 不要“空着脑袋”来赶阵子、随大流。三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和毅力的自觉性训练、果断性训练和坚持性训练, 使学生对搞好学习充满信心。四是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拼搏精神。
12.用围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篇十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倡导建设健康、和谐、文明、进步、创新的社会,需要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一个人优秀品质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有的时候我们把分数看得过重,而忽略了人的品德教育,出问题了才来关注,有的已为时已晚。有的大学生吸毒、殴打父母、杀人就是极其恶劣的例子,这是教育的悲哀,教师的失败。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缺失了对他们最起码做人教育的结果。不管学什么,教师和家长应该教会学生先会做人。人的品格教育最起码应当和分数看得同样重要。现在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差的占比例不小。有的随手扔垃圾,有的随地吐痰,有的坐姿不正,有的上课爱讲小话,书桌脏乱等;有的小学生学习专注时间短,意志脆弱,没韧性,经受不了挫折,遇到一点失败、打击就哭鼻子,灰心丧气;有的小学生文明礼仪差,只顾自己,不尊重他人,出口粗话等。这些表现都反映出小学生不好的一面,都值得教育工作者正视,引起重视,并加以教育引导,教师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应对考试,片面的关注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做人的品格教育,这是很可悲的,这样培养出的高分品质低劣的人,对社会是一种严重污染。学校正在推广围棋进校园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契机。
一、利用围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对围棋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围棋时引导学生端庄大方的坐姿,不能有其他过多的附带动作。不能东张西望,要注视着棋盘,专注下棋,认真思考;肢体不能乱动,始终要稳坐;捏子手法 要规范(中指在上,食指在下,棋子夹在中间指尖处),并规范的落到棋盘上,注意棋子要落在交叉点上,不能碰到周围棋子;不小心棋子落在地上,要马上捡起来放回棋罐;下棋时袖口、身子都不能触碰到棋盘;一盘棋结束后,要把棋子按黑白分开装回棋罐,并把棋盘摆在桌子正中,棋罐放在棋盘正中方可离席。如果能长时间坚持做到这些规范要求,小学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定会得到改变,并有利于把良好的习惯迁移到其他课堂纪律,有利于专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我校四(4)班有一名女生,平时好动,耐不住性子,学围棋一个学期后,和以前相比,沉稳了好多,不那么急躁了。
二、利用围棋教学培养学生文明礼仪。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文明古国,优秀的文明礼仪更应该得到发扬光大。下围棋时教给学生先要向对方鞠躬,并说“请多指教”。第一个子要落在自己方位的右上角,表示对对手的尊重,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下棋过程中,要注视棋盘,不要东张西望,这样有轻视对手之嫌。有的学生耐不住性子时就会这样,一定要引导纠正。和别人下棋时不能随意走动,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席要征得对手同意。观战别人下棋不要指手画脚,做到“观棋不语”。对弈过程中不能喧哗,影响别人思考。一盘棋下结束后,向对方表示谢意“谢谢指教”“承让了”。围棋教师长期引导学生这样做,我们的学生难道文明礼仪还会差吗?生活中他们也会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文明待人的优秀公民。通过学围棋我校三、四年级的学生文明礼仪有大的进步。
三、利用围棋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现在的小学生没有经受过任何风吹雨打,生活环境优越,大多在温室里长大,偶尔受到一点失败或打击就受不了。哭鼻子是常事,不搭理别人,不找自身原因而责怪他人,有的还会有偏激行为。所以用围棋教学正确引导学生“赢得起,也输得起”。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找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以便今后能赢,多赢。围棋对弈中胜败乃家常便饭,让学生体验在家里从未经历到的失败的滋味,没有人来捧着你的感受。同时培养学生在下棋过程中,不要轻易认输,不要轻言放弃,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博弈。我们可以允许学生多哭几次鼻子,使学生今后变得强大,有坚韧的意志力,顽强的精神。以此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比别人更强大。围棋教学具有这一特殊的功能。我校有一名二年级的男生在备战“谁是棋王”中国围棋民间争霸赛暨2015年保山市“体彩杯”围棋赛时,与同学、老师下棋,输了之后哭了好几次鼻子。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他慢慢变得坚强起来,到进入决赛时,他也输了几盘棋,但他再也没哭,并取得了小学乙组第十一名的好成绩。
四、利用围棋教学培养学生的大局观。
围棋是最讲究全局观念的智力竞技运动,眼观短小的人只能赢在局部,大盘终将尽失,败下阵来。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眼观看长远,要纵观全局,不要只盯在一处不放,鼠目寸光。延伸到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不要和其他同学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弄不愉快,大伤和气。要包容别人的过错,谅解他人的缺点,接受人家的道歉。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有这样的胸怀,你已经比别人优秀了。所以学 围棋,会下围棋的人,大局观,团队精神要比不学的人强。很多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和国家元首都会下围棋,这正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13.怎样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篇十三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可见,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潮的教学艺术得体现。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它,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14.略谈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篇十四
一、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小学生容易被新鲜、突发的无关的刺激所吸引, 注意力不稳定, 不持久, 生动新鲜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兴趣和注意。在语文教学中应利用这一特点, 充分发掘教学资源,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使学生注意力始终集中。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中, 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前, 首先让学生观看了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水, 解放军战士誓死抗击洪水的电影片段, 尔后让学生带着观后的感受自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感动的句子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激昂的语言文字之中。播放电影片段不但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创设了情景, 而且它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文里, 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稳定性, 有助于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完成作业的习惯, 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课堂上教师也应适当安排学生自由活动或休息的时间, 避免学生产生注意疲劳。
二、讲究潜移默化, 培养注意分配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同时调动多种感官, 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注意的分配性是学生在同一时间内, 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呢?低年级生字教学, 因为学生书写、阅读、思考能力都差, 很难边听边写边思考, 注意分配能力很低。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要求学生边跟着老师读, 边用小手画字形;抄写生字时, 要求学生边读边写还边想字意。在这样反复的练习中, 学生养成了边读边写边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训练了学生注意分配能力, 也训练了学生掌握与学习有关的技能, 并使各种技能协调化。
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 对学生注意分配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边读边画文章中感受深刻的词句, 并且说出体会, 写出感受, 综合性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在学习知识、表情达意等方面, 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注意分配能力, 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提醒和纠正一些不良的注意分配习惯,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注意分配的习惯。
三、精心组织教学, 培养注意的转移性
注意的转移在学生学习中地位是很重要的。上课时学生注意指向教学内容, 下课后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上, 这是自然注意转移。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总有学生“人在曹营, 心在汉”, 注意力转移不到课堂上, 教学效果顺其自然就显得很差。那么, 我们如何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注意力快速转移到学习上呢?培养小学生注意转移能力的方法很多, 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掘、总结, 采取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这些:1、行为感染法。行为感染法即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精神状态等积极的因素, 感染学生, 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转移。2、情景陶冶法。情景陶冶法即通过创设相关的情景, 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转移。3、谈话法。谈话法即通过与学生的言语交流沟通, 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转移。如在作文教学《难忘的……》开始, 我采用了谈话法, 设计了一段对话:
师:老师发现, 刚才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啊, 可以告诉老师你们玩了那些游戏吗?
生1:跳绳。
生2:打乒乓球、捉迷藏、跳皮筋……
生3:猜谜语。
生4:谈当天时事新闻, 可以家乡、校园、国家、国际。
师: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那么这个课间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事吗?
……
师:其实在生活中学习中有许多的事许多的人值得回味,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大家难忘的人或事, 好吗?
生:好的。
课间活动很刺激学生, 上课铃已经响了, 学生虽然安静地坐在教室里, 可是孩子的心还是无法平静, 还沉浸在课间游戏兴奋之中。游戏的强烈刺激, 靠学生自己的意志是很难摆脱这种刺激, 怎能进入学习状态之中呢?所以在导入新课环节时, 教师应该灵活通过谈话, 因势利导, 逐步地将学生的注意, 从课间的游戏转移到了作文课堂上来, 学生机智引导学生注意听讲,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自然会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注意分配习惯。
总之,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意品质对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作用是重大的,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科学地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 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良好的注意品质, 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摘要:注意是学生细致观察、良好记忆、创造想象、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是不完善的, 教师要认识到这点采取适当方法, 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上。
15.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心得体会 篇十五
遵义县第三小学
王卉 古语有云:师也,传道、授业、解惑。教授一个学生好的学习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是学生行为习惯中的一个部分,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行为自然驾驭能力的表现,它是学生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映,是学习者主体活动的结果。它的构建受教育环境的制约。学习品质是多层次的,优良的学习品质不仅能提高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具备什么层次的学习品质跟教师的不断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品质的培养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二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一个人所具备的学习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形成的。因而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性年龄阶段,他们的认识水平,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在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着质的变化。此时,对他们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再合适不过了。考虑到学习品质的多层次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学习品质一古脑儿全加在学生身上,而是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选择的内容应与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为宜。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刚人校门,什么都还不清楚,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最基础的学习品质来培养,像上课时应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写作业要认真、仔细,字要工整,不拖沓,不乱丢乱画,爱护公共财务等等。中、高年级的学生自身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品质,各方面的能力也强了许多,选择的学习品质内容重点就应放在“方法”上了。象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求异思维等学习品质。
有句话这样讲:“每一个人的生命自有它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过程,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练,才真实。小学生也需要在有一定的学习和生长经历中学会很多。都是有个过程的,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俗话说:心急吃不得滚豆腐。构建学生的学习品质更不能心急,须通过长期的工作才能让学生建立表象,形成定势。作为老师,我们还是需要有很好的耐心去引导,去纠正。
二、选择合适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优良的学习品质主要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融汇、渗透,从而达到“互惠互利”。我们可以这样,事先提出要求或希望。例如,英语单词的记忆是个学生很头痛的事。每次记忆单词前,我都事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拼读仔细,发音准确,抄写认真、写完检查;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及时提醒。很多孩子的英语发音不准,还有的同学会用汉字注音,我们都需要给予及时的提醒与修正;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操练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全体学生操练的机会,一体均沾;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愉悦,学生才敢于亲近老师,才会主动而又心甘情愿接受老师的教导;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为了让学生形成自我约束,我将全班化整为零,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成员进行优、良、中、差互补搭配,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进而形成自己管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因材施教。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和能力,因而一个班上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差异。有差异,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应尊重这种差异。教学中提倡因材施教,同样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也不能“一刀切”,所有的人都“同步前进”,而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来进行培养。象选择的学习品质内容、提出的要求等,都应因人而异。
16.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篇十六
说道职业两个字我们大家都不陌生,职业是人们在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和促进下、和促进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及所从事的工作。从事一种专门的职业或特定的职责,并在这期间以此作为自己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从而形成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产生了特殊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这就是所谓的职业道德。
从事门机司机这种特殊作业工作岗位同样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要求每一位从业者遵守职业道德规则,搞好本职工作,遵守劳动纪律,忠于本职岗位。
我们的门机司机岗位能够最大程度上体现一名从业者的坚守工作岗位的品质。热爱这门职业就得要求我们的司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门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幸福感、荣誉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岗位、恪尽职守、诚实劳动。敬业必须乐业,乐业必然敬业。一个从业人员一旦爱上自己的职业,工作就成为一种内在的一种内在的需要和充满乐趣的活动,就能激发起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关系到工作效率、关系到生命安全。门机从业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才能在工作中有突破创新,才能守护生命创造价值。工作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是创造奇迹开创新局面的的前提保障,例如以前门机在装船作业中有的司机只顾抓货,没有做到货物均匀,抓着抓着就不满勾了。善于钻研的司机提出了一种“锯齿形抓货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就是这一小小的创新带给我们的是无比受益的好处。
改革创新,需要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热情,更需要顽强的实干精神和不懈的探索。只有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在此基础上改革创新;要实事求是、按规章办事,就要发展和掌握客观规律。而要掌握知识技术,要发现规律,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辛勤的探索和苦干。马克思花了40年时间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大量的调查,写成巨著《资本论》。这说明勤于探索和注重实干是改革创新的基础,离开这些,创新就成为一句空谈。
17.怎样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篇十七
1.“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小学阶段共有3500个生字要求学生会读、会写。生字数量大, 教师不可能每个生字都具体指导书写。传统的写字方法, 一般是老师讲, 学生练, 老师示范写, 学生跟着机械书写, 为写字而写字。而小学生的写字过程是动作协调的训练过程, 书写从视觉感知到动作技巧的熟练掌握中间便有一个心理适应、调试的环节。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 学生临写字帖时, 往往观察不细, 想当然, 对范帖的种种特点视而不见。临写出的字体和范帖相差甚远。教学中, 首先应尽可能让书写对象 (笔画、字体) 变为学生熟知的生动形象的物体, 以激起学生对书写对象的兴趣, 唤起认同、共鸣的心理, 如“竖弯钩”好像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等。其次, 让学生忘却自我, 临写时, 宁可精, 也不多不滥, 尽可能忠实原字帖的样子, 让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 尊重原范帖的良好的书写品质。同时用“讲故事”的形式能起到更好的激趣效果。儿歌也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琅琅上口, 易读好记。可把教材中的执笔方法、书写规律等编成儿歌, 学生易记而乐学, 兴趣更浓。
2. 针对小学生整体意识淡薄,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现象, 要加强指导
学生临字时, 往往是看一笔, 写一画, 缺乏整体的意识。造成各笔画各部首之间失去有机的联系, 行气脱节, 书写的字难以达到美观、气韵生动的效果。这就需要引导他们从整体、篇幅出发, 把握整体形象、整体效果, 做到胸有成竹。首先要求学生在脑海里想象字形的特点, 或从整体的字形中想象生动有趣的画面, 进而达到整体认识汉字形状的特点。如左下包右上的字“起、赵”等, 就像妈妈怀中抱着婴儿, 婴儿很小紧靠妈妈。被包围的部分不能写大。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型”, 找字群模型, 进行归类、识别、领悟。当学生在遇到这类字的时候, 脑海中必然会呈现妈妈怀中抱着婴儿的形象, 字的图像跃然纸上。字字如此, 就能进一步揣摩书写笔墨的精妙处。从“形似”达到“神似”。因此, 引导学生从整体的心理意念出发, 从大局着眼, 层层深入领悟、揣摩, 是写字教学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3. 发挥情感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 很容易被新颖的东西所吸引。行为的情绪色彩很浓。因此, 写字教学中就不能一味通过灌输、分析甚至强制等简单、抽象的方式约束学生, 而应结合其认知特点、情绪特点和生活环境来引导他们, 激发、诱发其自觉行为。既可以利用象形文字的审美特点, 把写字当作作画, 引发联想, 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对汉字美感的认识。又可以利用他们“好孩子”倾向, 对其写字行为进行及时关注, 对其“成果”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使他们在写字中能够满足其对教师评价的需求。还可以利用同伴交往中的归属需要, 创设竞争情境, 如小组比赛、游戏等, 激发他们参与写字的热情。同时设置目标情景, 使他们为达到目标、满足需要而自觉练字。而且心理学家认为,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性情, 增强艺术感染力, 并且能使学生更懂事, 更礼貌, 更合群。可见, 在写字教学中适当引入音乐教学法, 这对提高学生书写效率, 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4. 强化有意注意, 明确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只有把两种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是科学而高效的训练。利用生动和有趣的形象激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激起学生的习字兴趣。同时, 我们也可采用“观察对比”、“动作演示”等方法促使无意注意及时转化, 并严格强化有意注意。汉字有形的“点”, 无论是单一的侧点, “学”字头的三点, 还是四点底, 它们的方向都指向字的中心点。我们要求学生“格中有点, 心中有点”, 才不会把字体写得散乱。强化字形特点, 把注意力引入人体的动作及形态上, 进行动作操练。例如, 写“春”字, 其“撇”和“捺”作为主笔应当舒展, 其余笔画应收缩, 边用双臂向左右两边作伸展的动作和向上站立、向下蹲的收缩动作。并且要注意笔画不能出格, 字与字之间相互不能“打架”, 各坐各的座位, 就像同学们这样, 让他们理解秩序和层次感。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可以使抽象的起笔、收笔等过程直观化, 静态的内容动态化, 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深、难的内容通俗化, 使学生看得更为清晰, 感受更为完整, 易于理解字的形态、结构、比例, 便于记忆,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怎样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推荐阅读:
怎样培养孩子大胆性格11-01
五一劳动节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09-04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09-16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的常规习惯09-04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08-25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案07-17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哪些06-12
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07-10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感09-16
如今的孩子怎样了散文随笔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