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歌

2024-09-01

幸福歌(精选6篇)

1.幸福歌 篇一

《幸福拍手歌》教学设计

巍山镇校 陈凯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幸福拍手歌》的演唱,激发学生的欢快情绪及借助肢体、表情来喧嚣情绪的表演欲望。

2、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二、学情分析

这首歌曲流传于世界各地,有各种版本。小学生活泼好动,歌曲把唱与动相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歌曲的难点是连续的附点节奏,只要集中注意力,反复练唱,困难是不难被克服的。

三、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幸福拍手歌》,培养学生表现歌曲内容和情感的音乐综合能力。

2、掌握附点八分音符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1.复习附点,附点四分音符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歌曲《采一束鲜花》,我们一起来跟着伴奏唱一唱把!

PPT出示歌谱,圈出歌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这是什么符号? 生:附点四分音符!

师:同学们真棒,学习过的知识能记在心里,那你还记得附点和附点四分的意义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微课堂来温习一下吧!

出示视频学习附点 和附点四分音符

出示简谱,请你找一找在谱子里和附点四分音符有一些相似的符号? 新知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圈出附点八分音符

问: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X是四分音符 X是八分音符,刚才我们温习了X.是附点四分音符,那红色圈出来的符号,按照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来推断,它的名字是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师:非常好,它的名字就是附点八分衣服,这个和附点四分音符有一些相似又有一些不同的音乐符号,让我们走进音乐微课堂来学习一下吧!

视频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师:听辨老师弹奏的旋律。你能听出哪一条旋律有附点八分音符吗?

三、新课学习

(1)师:同学们,刚才旋律熟悉吗? 生;熟悉!师:对了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幸福拍手歌》,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

(2)探讨: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喜悦?(3)初听歌曲,轻声跟唱

(4)师:老师发现,这首歌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还是有一些小问题 PPT圈出难点句子(5)解决难点

四、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觉得整首歌曲中哪一句最为特别? 生:第三句……(是我们刚才演唱过的)师:这首歌曲是欢快热烈的,要想在一首热烈的歌曲中突出某一句,我们应该让它更强还是稍弱? 师:请按照同学们的处理来进行演唱吧!1.播放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要求:演唱时我们要把感情投入进去,要让聆听者感受到很幸福

五、创编歌词:为第4段编创歌词,分小组创编歌词。

1、“同学们,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呢?”让我们当一回小小作词家!

2、分组讨论,编创歌词

(学生随音乐伴奏分别表演摇头、敲鼓、耸肩、握手等动作。)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课同学们深有体会:最后,让我们就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

农民的幸福是看着冬雪将沃土覆盖,变成甘露滋润大地。军人的幸福是看到祖国因为他们的守卫,变得和谐、安宁。爸爸妈妈的幸福是看到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幸福的滋味来源于生活细节里的每一次感动, 幸福就在于把握现在,珍惜所有,坚信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2.湖北民歌《幸福歌》的演唱分析 篇二

关键词:演唱 方言声调 语气语势 自然朴实

《幸福歌》是由何伙填词,湖北省著名歌唱家蒋桂英根据湖北天门民间小调改编而成的一首民歌。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潮,《幸福歌》这些已濒临遗忘的民歌重新被人们传唱,从乡间到学堂,从田间地头到演唱会舞台,人们以不同的歌唱形式和不同的演唱风格来演绎这首民歌。如今,该民歌被录入中国唱片社《湖北民歌》专辑,被选入“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材”。然而,怎样能更好的继承和传唱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出生于荆楚大地的民族声乐教师,笔者从小听着《幸福歌》长大,后又对《幸福歌》的首唱蒋桂英老师做过专访并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在这里,对这首歌的演唱作简单的分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演唱这首《幸福歌》。

一、地方民歌要用地方方言演唱

《幸福歌》要用湖北天门方言演唱,如果用普通话唱,有很多地方的歌词会让人产生歧义,民间艺人称之为“倒字”。为了唱好天门方言,笔者请教武汉音乐学院老教师学习方言声调,并针对《幸福歌》歌词制作出普通话和方言声调的对照表,下面是《幸福歌》歌词北京声调和天门声调的对照(上面一行是普通话声调,下面一行是天门方言声调)。

普通话四声:阴平55、陽平35、上声214、去声51。

天门方言四声:阴平45、阴平313、上声22、去声33、入声13。

“太阳当顶”的“顶”,根据普通话就会唱成“定”;“太阳落土”的“土”,根据普通话会唱成“吐”;“白米饭”的“白”,根据普通话会唱成“拜”;“婆婆无牙” 这几个字根据普通话就会唱成“破破乌鸦”,这样会产生歧义。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这首歌的演唱之初,大多数会出现“倒字”现象。演唱者因为不熟悉方言声调,唱出的歌词会让人产生歧义,民间艺人称之为“倒字”。大多数学生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地方方言,用普通话演唱,出现“倒字”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不用地方方言演唱地方民歌,是很难唱出地方民歌的内涵和风格的。

二、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语气语势

《幸福歌》是一首劳动号子,我们要根据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把握好演唱的语气、语势。比如,“太阳(啊)一出(哎)笑哎呵呵(哎)”,“太”、“一”、“笑”、“呵”这四个字在强拍上,理所当然的应稍强,“出”就语气弱一些,“笑呵呵”后的衬词“哎”尤其强且重,表现出田歌中热火朝天的气势,这也是当地方言特有的语气。又如“社里新事比星多”,“社”、“新’字稍强,“多”语气、语势更强,突出“多”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个“多”字,为表现出自豪、喜悦的心情,有一个非常强的甩腔,这也是因为地方方言的语气特色。笔者这里所说得演唱的语气语势也与当地方言语气语势的强弱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们在演唱前,要用心的学习蒋桂英这一代老艺术家的音像资料,从模仿到掌握,直到能应用自如,才能演唱。

三、自然、朴实的演唱

民歌来自田间地头,来自山野村寨,反映的是民间劳动人民的生活。2009年,笔者专访了蒋桂英老师,她谈到当年深入劳动一线为广大劳动人民演唱《幸福歌》的情景。她每次到劳动现场都会亲自参加劳动,真切体会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和劳动人民斗志昂扬的战斗激情,这样,她才能做到自然朴实,包含着激情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的演唱。

在本文撰写之前,笔者在网络上搜索了很多关于《幸福歌》的音响视频资料,有当前知名歌唱家演唱的,也有湖北当地民歌手演唱的。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著名歌唱家王宏伟在央视《同一首歌》栏目中演唱的《幸福歌》。他仔细分析了湖北老艺术家们的演唱,并仔细学习了当地方言的声调,才能这么准确的演绎这首《幸福歌》。他没有去刻意彰显自己高亢嘹亮的声音特点和风格,而是用自然朴实的声音演唱,充分展示了这首歌曲劳动号子的特点。

因此,我们在演唱这首民歌时,一定要向老一辈艺术家们请教学习,而不要单凭歌曲简单的旋律和歌词来解读它的内涵。因为一首优秀的地方民歌更深的内涵来自于它的创作背景,来自于它的方言声调,和当地人们自然朴实的发声习惯。

参考文献:

[1]黄中骏.湖北民间歌曲探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3.小班歌曲《幸福拍手歌》 篇三

小班歌曲《幸福拍手歌》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习弱拍起唱的方法。

2.能根据歌曲的节奏用替换歌词的方法创编歌词。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着音乐做“蝴蝶飞”的律动,鼓励幼儿根据音乐想象,将动作做的优美、舒展。

师:“小朋友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蝴蝶飞的动作吧!看看谁的动作最好看!”

二、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幸福拍手歌》

1.倾听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性质。师:“小朋友们听一听,这首歌曲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用敲击小铃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每句句末拍手两次。

师:“小朋友自己试一试跟着老师唱一唱,看看老师是怎么唱的。”

3.幼儿跟随老师学唱歌曲,重点掌握弱拍起唱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可以拿起手里的铃鼓、响板进行拍一拍,有节奏、好听地拍哦。”

三、创编歌曲《幸福拍手歌》。

1.师:“我们高兴的时候还可以做什么?用歌来唱一唱好不好?”

2.师:“我们试试看一起换一换歌词,看看怎么唱。”

3.师:“我们一起为新的歌词做点别的动作吧!看看谁的动作最漂亮!”

四、表演歌曲《幸福拍手歌》。

活动反思:

4.幸福的歌作文 篇四

尊老敬老,它不仅是一句格言,还是我们行动起来的源头。尊老敬老,就好比一首幸福的歌。有时,它会令人开心,会令人温暖,也会令人感动。

太阳懒懒地挂在头顶上,地面上却是热气腾腾。炎热的气息顽皮地从地下窜出来。此时,楼上白发苍苍的婆婆却在热火朝天地给菜输送营养,一遍又一遍地弓着腰施着肥。我注视着这一幕,纳闷了:婆婆不会累吗?那么热,还在浇菜,真是的!“要不去帮一下婆婆吧!”这个大胆想法在我的脑中展开,在我心中回荡,但我却还在犹豫着去不去。可看着婆婆的汗水一滴接着一滴往下掉,尊老之心在我的心底冉冉升起。终于,在心中“天使”的再三推使下,我一鼓作气,走了过去。“婆婆,要不要我帮你浇菜啊?”我十分和善地对婆婆说,正要拿起勺子去浇菜,却被婆婆用手大力地拍了下来。“谁要你帮我浇菜?小孩子快玩去!”婆婆似乎不领情,“快走快走!”急于帮助别人的我实在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顿时腿一软,鼻子一酸,立马就跑了。我一边跑一边想:婆婆为什么不肯让我帮她呢?她明明那么累了……但是,很快我又振作起来了。那也难免会这样,我和她还不熟,多沟通就可以啦!想到这,我不争气的眼泪又收回去了,低沉的心豁然开朗。

于是,我每次见到婆婆都会甜甜地叫一声:“婆婆好啊!”婆婆经过这样的“磨炼”,也渐渐的开始接纳我的友好。

乌云遮住了寂静的天空,雨声吵得我无法静下心来写做作业,只好打开窗户“观雨”。很不巧的是,门铃却“铃铃”地响了起来。打开门来,看见了熟悉的面孔。瘦瘦的脸颊,问号般拉不直的身躯——婆婆!没等婆婆开口,我就礼貌的叫了声:“婆婆!有什么事找我吗?”

“就是……你……妈妈在吗?”婆婆吞吞吐吐地说着,“我家的电视音量调不好,好吵。调到最小还是一样吵,你……可以叫你妈妈……帮我看一下吗?”

“当然可以!但是,我妈妈很忙,我去吧!”虽然是这样说,但其实是我想去帮忙,妈妈根本就不忙。

婆婆毫不犹豫地就把我带上去了,没有丝毫的不信任。经常看电视的我,早就将电视了解得一清二楚,一下就把音量调好了。婆婆看着调好的电视机,笑眯眯地看着我,夸道:“真厉害!我都不懂怎么搞,长大以后,你一定有出息!”听到这话,我心里响起了清脆悦耳的歌——一首幸福的歌!

尊老敬老,能使一个不屑你的帮助的人,为你的行为而感动。尊老敬老,就如晴日里的太阳——暖洋洋的,给予人温暖;尊老敬老,就如黑夜里的一盏灯——光亮亮的,给予人光明;尊老敬老,就如每个人心中的一首歌——甜滋滋的,给予人幸福!

5.《幸福拍手歌》优秀教案 篇五

1.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幸福拍手歌》。

2.尝试仿编歌词,并能合拍的做出相应动作。

3.乐于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钢琴、黑板

活动重点:

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

活动难点:

尝试仿编歌词,并能合拍的做出相应动作。

活动过程:

1.律动

1.行进律动――《我的身体最强壮》

2.安静律动――《欢乐满山谷》

二、谈话导入

1.谈论话题,什么是幸福。

――刘老师今天想和小朋友们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觉得开心、高兴的感觉)

――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感到幸福的事情?

――你感到幸福的时候,是怎么表达的?

――那我们来听一听歌里是怎么表达幸福的。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怎么表达幸福的?

2.教师范唱

――图谱提示

3.麦克风轮唱。

4.幼儿跟唱。

5.幼儿齐唱。

四、尝试创编

请个别幼儿替换歌词,尝试创编。

6.我们歌笑在湖畔,我们歌哭在湖畔 篇六

关键词:诗歌;内容;清新;意义

作者简介:车向东(1974-),男,陕西宜川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现供职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1

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年4月的杭州西子湖畔,它仅有的四个成员都是年轻人——包括一个20岁左右的上海店员应修人与三个就读于当时被誉为南方新文化运动中心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中学生冯雪峰、汪静之、潘漠华。他们因对新诗的共同爱好而结为诗友,相互切磋,以至结社出书——包括《湖畔》(1922年5月)、《春的歌集》(1923年12月应、潘、冯)、《蕙的风》(1922年8月汪)、《寂寞的国》(1927汪)、月刊《支那二月》(共出4期,第1、3、4期各8页,第2期12页)。他们的诗歌中并无革命的电闪雷鸣与时代的风云激荡,艺术风格清新自由却也不无稚嫩的痕迹,然而“湖畔四诗人都是‘五四’的产儿。……他们都呼吸了时代的新鲜空气,不仅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学,而且品尝了异域艺术的美酿,吸吮了‘五四’新文艺的果汁;他们都满怀爱国的热情,强烈地反对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他们都年少天真烂漫,较少受到旧思想和世俗的污染,入世不深;他们感兴趣的是友谊和爱情,在诗创作方面,他们都以抒情小曲见长,融合中国古诗的意境,日本短歌的抒情,俳句的即景寄情,小诗的质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2]

诚如冯雪峰所说,湖畔诗社“实际上是不能算作一个有组织的文学团体的,只可以说是当时几个爱好文学的青年的一种友爱结合。”[3]但它以自己独特的姿态与声音汇进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新诗潮流,构成了一个独立的诗派而引人注目。他们在湖畔歌笑歌哭,抒发真情实感,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别林斯基的名言:“诗歌是生活的表现,或者更确切点说,就是生活本身。”“抒情诗表现一个人的主观方面,把内部的人揭示于我们眼前,因此它整个儿是——感觉、感情、音乐。”

除汪静之外,其他三人更多的是抒写人间的亲情和美丽的大自然。朱自清就认为:“就题材而论,《湖畔》里的诗大部是咏自然。”[4]如应修人的《柳》:“几天不见,/柳妹妹又换了新装了!/——换得更清丽了!/可惜妹妹不像妈妈疼我,/妹妹总不肯把换下的衣裳给我。”这首诗充满天真的童趣,写出了春日乍见柳绿的情致与惊喜心情。一句“可惜妹妹不像妈妈疼我”尽显幼稚之趣,令人忍俊不禁。看来“诗人与女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换个角度看,这一句“其实就是不自然,不够天真,大约是凑句子,好像配不上柳衣裳给我了。”冯雪峰常以农民之子的质朴入世情怀关注着“人世间的悲与爱”。他的《睡歌》极其细腻动人地表现了一个劳动妇人对孩子的爱和自己善良的品格。她希望孩子不再啼哭,静静地睡,并非为了自己休息,而是有一大堆家务事等着她做;是因为怕孩子又被爸爸打。至于她自己,不叫苦叫累,不怨天尤人;因为孩子哭而自己遭到丈夫的打骂,也不难过;对人生没有别的希望,只盼孩子快快长大,成为一个健壮的劳动者,自主地选择一个妻子。该诗最后写道:“我即被人误了,/我决不忍再来误你呵,/但你千可万可,/总总不可像你爸待你妈这般,/待你底爱人呵!”这位令人敬爱的母亲,真是具有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所说的那种精神:“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以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作者在《附记》中说:“此篇也许可作我母亲的写真,我作时泪便比诗先出而且比诗多。”汪静之《被残的萌芽》深切真挚地同情了备受社会歧视的“被挤到世界以外”的私生子,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怕是绝无仅有的;《孤苦的小和尚》为连父母是谁也不知道的孤苦的小和尚洒了一掬同情的热泪。

相对而言,应、冯、汪三人的诗作基本上是“歌笑在湖畔”,而潘漠华则“歌哭在湖畔”。这是因为他的家庭受到纷至沓来的打击,发生接二连三的悲剧——父兄冤死,母姐蒙羞——使他心灵上划开一道道流血的伤口,笼罩着浓重的阴影所致。他在与封建宗法势力的对峙中托起了他苦涩、凋零的爱之花。其处女作《小诗六首》开篇便是“脚下的小草啊,/请你恕我吧,/你被人蹂躏只一时,/我被人蹂躏是永远啊!”读者从中感受到“我”是多么善良与慈爱,“我”既是抒情主人公,也使人联想到所有被压迫者。诗的字面意思并不激愤,但其中蕴藏着火星,情感浸染着来自社会的重压而产生的沉重的悲剧性体验,诗极短而意极丰。

综上所述,湖畔诗人各自的风格可以归纳出来了。正如应修人在《可爱的》中所说:“柳丝娇舞时我想读静之底诗了;/晓风乱飐时我想读雪峰底诗了;/花片纷飞时我想读漠华底诗了。//漠华的诗使我苦笑;/雪峰的诗使我心笑;/静之的诗使我微笑。”这实乃方家之谈。

参考文献:

[1]陆耀东.论“湖畔”派的诗[A].中国二十世纪各流派诗人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26.

[2]湖畔·题辞[A].1922.

[3]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选集》序[A].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上一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欣赏美术作品下一篇:毛毛虫的启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