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分草莓(精选12篇)
1.二年级数学分草莓 篇一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分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关键:
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等。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积极心态,是他们通过思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也是教师需努力和强化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6÷8 18÷8 21÷8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2、如果把板演的数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画面,让学生理解题
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
3、探究试商的方法:(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师过渡语:面对要分的数目比较大,当我们再采取一次一次的分,继续利用学
具来分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那怎么办呢?(3)先引导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55,又比55小。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列式55÷8=6(个)……7个。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
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
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除数与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二乘,商和除数相乘。三减,被除数减
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四比余数比除数小。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P5“试一试”。()×8﹤44 7×()﹤54 9×()﹤62
()×6﹤40()×4﹤30 5×()﹤48(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1、P6“练一练”的第1 ~ 5题。
学生在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继续培养学生试商,以及正确的竖式书写方
法,继续理解余数的意义。
梳理:一个数与除数相乘,结果最接近被除数,而且比被除数小,那么这个数
就是要确定的下来的商。验证的方法:余数比除数小。
2、反馈矫正,形成经验。
正确评价学生把握的知识,指出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从而积累有余数除法的
试商经验。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下课后
与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师小结:
1、试商要有目的。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单位书写、正确解答。
板书: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 列式55÷8=6(个)……7个。
答:每个盘子放3个,还剩7个。
2.二年级数学分草莓 篇二
本人所教的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许多不良习惯,如:许多学生坐姿不正,导致视力下降.有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有了不良习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结合这些不良习惯,对照数学学习习惯基本要求,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要求二年级学生:
一、在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1. 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以往,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者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时间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 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良好课堂秩序的一种保障,学生每次上完课后及时收拾好上节课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用品如课本、工具书、练习本、笔记本、文具等并要按一定顺序摆放.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1. 培养良好的坐姿习惯
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柔韧性非常好,但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冲击”.小学生在读写时如果坐姿不正确,久而久之,将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很有可能造成骨骼的变形,不利于身体保持平衡,出现驼背或肌肉疲劳等症状.为了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要用一句话来提示学生,“坐如钟”一句简短的语言,能提醒学生及时改变不良的坐姿.我还经常告诉学生坐姿与自己的视力也密切相关.不正确的坐姿会造成眼睛的疲劳、使眼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以往,势必导致视力的下降.不良坐姿也会影响自己将来身体美,不良坐姿还会影响将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信正确地引导培养,学生均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重视学生书写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来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很差,这跟书写习惯的养成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如:坐时要端正,腰杆挺直,要求眼睛视线与水平面接近直角,距离在1厘米左右,这样既保证了脊椎正常发育,又做到了用眼卫生,书写时不要求多,也不要求快,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书写习惯.除严格之外,还有一个反复强化持久要求的问题,只有反复不断地强化练习,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所以书写习惯的培养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课堂上只要是提笔书写,我就让学生想口诀:书写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这样学生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记忆书写的正确姿势.长此以往,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然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还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之后,先后顺序搞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认真读题,抓住关键字眼,找出已知条件,认真分析,每道题至少读两遍,达到题意弄明白方可解答.
要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应用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不愿意检查,也不会检查.既然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欠缺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指导、多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使学生意识到认真检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坚持认真去做.
认真验算的习惯,很多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每次写完题之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常此以往很多老师采取批评的态度,但结果没有太大的改进.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正确的方法,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等书写清楚规范,竖式要写清楚,排列整齐,以便检查.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逐步养成.
3.二年级 数学 分苹果 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0页---61页: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探讨“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从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老师这里有12根铅笔,我想分给4名同学,那老师怎样分才公平呢?对,平均分,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呢?(像这样每份分得的同样多,一样多)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这天正好是笑笑的生日。一大早,笑笑就起床了。它到自己家的果园里摘下好多又大又红的苹果准备招待她的好朋友。3.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有多少个大苹果? 师生一起数苹果。
师:对,一共有12个苹果。现在笑笑想请同学们帮她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要求每堆苹果数目一样多,然后摆到盘子里,你们愿意帮忙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笑笑“分苹果”。(板书课题:分苹果)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生动的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1.师: 12个苹果平均分成3堆,可以怎样分呢? 就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注意边分边说你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讨论,动手操作。教师注意巡视。师:谁能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
2.学生汇报结果。
师:那你能说说是怎么分的吗? 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学生介绍平均分的方法,教师及时评价。总结;大家按照要求想出了4种分法,你们发现这4种分法都是怎样的?(每份分得苹果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解决问题,复习巩固了已有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
(二)1.现在老师想把这12个大苹果装进袋子,要求每个袋子装4个,那么需要几个袋子呢?
2.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或具体操作,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师:哪位小朋友来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和方法?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通过动手实践或者借助学过的乘法口诀,都算出了需要3个袋子。
3.比一比,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结合分的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汇报结论: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且都是分完后每份个数是同样多的。教师总结:我们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但无论用哪种方法,最后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与体验“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情形,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师;这时,草地上的2只小兔子好像遇到了难题。他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20根萝卜,每只小兔拿4根,需要几只小兔才能运完? 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2.出示装松果图
师:同学们,小松鼠知道你们这么聪明,想要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吗?好,我们来看。(课件出示)
小朋友们,你能解决小松鼠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吗?(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个篮子。(2)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个松果。
师:赶快拿出你的学具小棒或卡片,代替松果摆一摆、分一分,你也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看谁最先解决小松鼠提出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借助乘法口诀等方法解决了小松鼠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小松鼠也佩服你们这么能干。3.出示西瓜图
那大家能解决笑笑和淘气的问题吗?如图: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每个纸箱装4个西瓜,需要多少个纸箱?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摆一摆,分一分,乘法口诀)师:咱们把这种分法淘气和笑笑,他们也一定会佩服你们的!
(设计意图:借助形式多样的练习,组织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实现对新知的巩固。同时,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均分”。充分发
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活动延伸,提高能力
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平均分”的问题?淘气在咱们学校就发现了!(出示课本61页第4题情境图)师:做操的方阵有2排,每排12个学生,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请在本上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
师:还可以排成什么样的队形? 学生汇报。
师:真聪明,只要动脑筋,每个同学都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总结评价
4.二年级数学分草莓 篇四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
初步体会有余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第一次分一分活动 抽象出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3、通过第二次分一分活动 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重点、难点:抽象出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同学们 笑笑家来了客人
笑笑拿出20个苹果来招待客人 每盘放5个
可以放几盘?请你帮助笑笑分一分
2、学生独立思考 动手操作分一分
3、通过实际操作 说说分的过程
(学生可以动手实践 具体分一分 感知分的过程 同桌讨论)
4、教师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 注意写竖式对应
从而理解每一步的含义)试一试:学生用竖式计算 看看谁的书写格式掌握的好
每盘放6个苹果 20个可以放几盘?
1、让学生亲手分一分 看谁分的对 并向全班说一说(学生动手分)
2、学生自主探究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通过分一分和列竖式计算发现了什么?)试一试:
第一题:学生观察连环画 说说连环画的意思 淘气为什么错了 笑笑对了
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第二题:指名4名学生核实 其他下面做
做完后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练一练:
第一题:要求学生每列为一组 一组一组的算
有表内除法求商推想出有余数除法的商
第二题:学生练习竖式的书写格式 体会求商的方法
有困难的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小结::略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草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 联系生活的问题 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 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
教具:小棒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今天小熊遇到了一道难题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
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同学们估一估
每个盘子里大约放几个?
2、同桌将准备好的55个小棒分成8份看看每份是几根 还剩几根?并判断估计的对不对
3、学生探索试商方法
4、根据估一估、分一分小组之间讨论商是几 可以怎样解决
三、试一试:让学生想一想在填写
四、练一练: 一题:通过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试商方法
二题:练习试商及竖式的写法 小组交流
五、拓展练习
1、森林医生:学生先自己找初错的/////并改正过来 在同桌交流
2、练一练5题:学生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
小结: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满意?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发展运用意识
2、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运用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具: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图 21个同学去划船 每只坐4人 至少租几只船?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认为怎样租最合理?用小棒摆一摆 并演示
2、列式计算:
21÷4=5(只)......1(人)
三、巩固练习试一试
1、教师帮助学生弄明白题的意思 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并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四、练一练(3、4题)
想让学生看懂题意
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再列式计算 再全班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除法竖式
2、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经验
3、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熟练的试商
2、运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黑板:()里最大能填几?
()×5<24 6×()<34 7×()<48()×8<46()×9<70()×4<30
二、共同学习完成2、3题
1、这是除法算式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4、5题:
1、有余数除法的运用 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6题:
1、鼓励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再分类
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能够学生的合作意识
完成7题:
1、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及要解决的问题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三、思考问题:
1、学生先观察题意
并独立思考在同桌或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然后在全班交流
5.二年级数学分草莓 篇五
一、显性形式的数学文化
苏教版数学一、二年级教材中增加了“你知道吗” 环节,作为专门的数学文化载体,相对而言,一、二年级出现次数要略少些,分布上有所差异:一年级上册2次, 下册3次;二年级上册5次,下册6次;三年级上册6次, 下册8次;四年级上册5次,下册6次;五年级上册6次, 下册8次;六年级上册3次,下册4次。具体形式上也有生活常识、学习方法、数学史、知识拓展等多元差异。比如, 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材第一次出现“你知道吗”环节,主要介绍了体育竞赛中冠军、亚军、季军,以及金牌、银牌、铜牌的含义,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年级上册学完9的乘法口诀后,以直观图示的方法介绍了利用手指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帮助学生形象记忆9的乘法口诀,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史方面的内容则安排较多,以介绍数学符号和基础数学知识为主,常以图文结合形式介绍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演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增添学习的趣味性;知识拓展方面,则多是利用生活来丰富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认识等。
二、隐性形式的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在教材中的呈现,除了像前面提到的“你知道吗”介绍的一些数学史、数学应用等显性内容,更多的是潜隐于普通数学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数学美等。这些隐性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方法、感悟数学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
1.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小学低年级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对应、 比较、分合、分类、函数、集合、统计、转化、归纳、数形结合、符号化、猜想等。
(1)对应思想、比较思想、分合思想、分类思想:一年级上册最先安排的几个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以及在认识10以内的数后安排的“分与合”几块内容体现的对应思想、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及分合思想是后面加减法概念学习、计算方法探索及认识图形、学习统计等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常用的思想方法。
(2)函数思想在低年级体现最多,如一年级加法和减法的教学里常出现的一个加数不变,填上不同的加数求和的练习。二年级的乘除法里被除数不变,观察商和除数的变化规律等习题。在这里并不是要学生明白什么叫函数,只是老师们在教学中的渗透,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3)集合思想:在低年级教材中,常用封闭的曲线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圈起来看作一个整体。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有的是有限个,有的是零个,渗透了有限集、 空集概念。低年级教材更多渗透了等价集合思想。如一年级上册认数单元里,通过把两种小动物的数量建立一一对应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样多”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两个对等集合的元素之间建立的对应,渗透等价集合含义。
(4)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转化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在低年级体现最多的是借助形认数,帮助计算,借助线段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符号化思想: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符号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低年级教材中符号化思想的渗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逐步引入的,主要体现在数、形的表示,两量关系的表示及运算符号上。例如,一年级新入学学生第一课“数一数”,选择儿童乐园作为数数素材,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练习数数,学会用圆点表示人或物的数量,初步体会从具体的人或物抽象到圆点再抽象到数的过程。
2.数学精神
数学精神泛指人们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的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作为精神性力量,数学精神的培养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有一定关系。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数学史料中的各种事例,引导学生形成认真负责、忠于真理的品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例如,二年级下册第58页的 “动手做”,要求学生用大蒜做发芽实验,并定时测量和记录数据,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测量、收集数据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3.数学美
哲学家罗素认为,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低年级数学教材中也蕴含着数学的美感,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一资源,培养学生感受、 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
一、二年级孩子更多的是关注形式上的美,教材安排了很多让学生动手画画、涂涂、拼拼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学课也是可以创造美的。
三、低年级数学文化教学的实施建议
数学文化教学不仅是介绍外在“附着”的文化因素, 更应注重探求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核,获得数学文化的多元养分,如此才更富有启迪意义和发展张力。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努力还原、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及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探寻数学知识的起源与发展。显然,这一过程是开放的,伴随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文化的散播与精神力量的熏陶和浸润,这将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的轨迹与结构,彰显教学的文化向度。
1.强化观念转变、淡化数学教育的工具性价值
多年来,数学工具性被过度关注,这让数学课堂近似于知识传递和方法训练的单纯场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只会模仿、习得、练习,缺乏思考,发展性不足。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此只会让他们离数学越来越远。 诚然,数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数学技能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它更大的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独特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能力等数学文化价值。因此,低年级甚至所有数学课堂都有必要淡化数学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树立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并重的数学教学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远比单纯授予知识重要得多。
2.还原数学过程,彰显数学文化力量
6.二年级数学分草莓 篇六
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7.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糖果说课稿优秀 篇七
教材分析:
《分糖果》一课是本单元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是在学生经历小数目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大数目的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通过这样几个活动,继续积累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下节课认识除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过程与能力: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情感与态度: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以尝试探究为主导,采取因材施教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性等策略,并应用实物投影,挂图,小棒,圆片,记录表,豆子等教学手段,确定了自主学习、同桌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还要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参与。本课在理解教材意图基础上,创设学生身边的“给小客人分糖果”的情境,学生本能产生互动,从中引出课题,并提出问题“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在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根据经验,学生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带着强烈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为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随机示范引领学生在表格上记录分的过程。
学生出现了四、五种不同分法,有多次分的,也有一次分完的,这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的。从中,学生体会到了分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对于一次分完的,教师及时追问,是碰巧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表扬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应用口诀帮助平均分。接着引导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多数学生都喜欢第3 种,也有孩子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没有强求孩子,以“那你们能用所喜欢的办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东西吗?”引出下一个活动。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组内的小朋友,由于数目更大,又要求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分糖果”活动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说一说,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引导学生分工后动手分一分。
在有效的合作后,教师将不同的分法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呈现,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这里重点请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说一说,体会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而且分掉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预设之外出现了一次分12根的方法,通过追问,学生发现原来也是先用10试试,再次调整后每人分12根的。最后处理6人小组的,是把10调小后,每人分8根。通过操作和交流,学生获得“试商”初步经验。
接着给学生一个反思、调整的机会。如果重新分一分,想怎么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反思,优化了自己的策略。最后,教师不忘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分豆子游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活动。自读规则后,师与一生合作,提供示范。学生游戏,兴趣很浓。由于时间关系,预设的改变游戏规则的尝试没有进行,延伸到课后。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先让学生谈收获与不足,思维得到梳理。根据学生建议布置作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效果设计作业。
评价分析:
8.二年级数学分草莓 篇八
那么应该如何组织好数学实践活动呢?下面就二年级的实践课《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思想上动起来
1. 教学观念动起来
数学实践课不同于常规课, 常规课重在新知的领悟以及解决想过的实际问题;而数学实践课重知识与生活实践的链接。因此, 教师首先自己要在观念上领悟, 让自己对数学实践课的程序和模式有新的转变。
教师要蹲下身子, 放下架子, 把自己融入学生的谈话中, 做一名真诚的听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是用孩子教我替代我教孩子。
2. 学习态度动起来
数学实践课中要让学生有自主的权利, 可以自己选择组员, 自己选择地点, 自己设计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出“生本”课堂, 让学生迈过心理束缚的那道坎。
二、课堂上动起来
1. 新知动起来
数学实践课中要让学生接触的既有已学知识的再现, 又有别于已学的知识。在课堂中让学生既要巩固已学的知识, 又要善于发现学习中的异同。
如苏教版数学第四册中《实践活动——测定方向》一课中, 让学生巩固的是八个方向的旧知, 又发现了本课中情境图中指北针并没有朝上, 而是斜着放的。我质疑:“不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这个图的方向, 怎么知道这个情境图中的方向呢?”
学生在讨论中, 不断有好的方法。
生1:按照指北针的方向, 画出一个十字形, 按照学过的知识就可以找出八个方向, 并标在书上。
生2:按照图上的方向, 逆向地想, 北的反方向就是南, 中间的方向, 在直角的位置就是一个东一个西, 靠近左边的还是西, 另外一边当然就是东了。
生3:虽然指北针不是朝着上面, 但只要稍微转动一下书, 斜着望就可以了。这样还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
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课本中的不同之处, 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效地与实践联系起来。
2. 探索动起来
数学活动作为一种载体, 肩负着让学生学会数学、学会合作等重责, 所以数学活动的目的一定要非常明确。
数学实践课重在实践, 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验证自己的所学, 让学生感悟学习的快乐, 除了让学生明白本课的知识点, 也让学生懂得探索的方向和过程。
常规课堂中学生展示得比较多, 而数学实践课中重在知识的领悟和运用上, 探索自己的所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合理化、常态化。
课堂中学生可以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设计好思路, 在学习小组中表明自己的观点,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思路。因此, 开展制定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 抓住其兴趣点, 创设好活动的情景, 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行动中动起来
课外的数学活动是课堂数学活动的延伸与加深, 是数学知识生活化的重要体现与保证。因此, 我们要注意把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数学实践课中学生真正动的地方在课堂之外, 那么课堂之外的学习就要合理安排好, 运作好。
1. 领导好组员
如在苏教版数学第四册中《实践活动——测定方向》一课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帮助书上的小朋友解决了问题。那我们学校的方向如何呢?现在你想走出教室去测定一下吗?我们每小组四人, 选一人做组长, 一人记录, 两人测定。”这样, 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 顺利地完成分组的任务。
2. 制定好方案
让学生分好小组后在组内制定好方案:哪里的建筑物容易区分, 容易记忆, 容易表达。测定方向时要注意什么。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在小组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责, 让他们在活动时既分工又合作。这样, 学生在准备中会有明确的行动目标, 能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3. 汇报好成果
在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有机融入课外时,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 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价值观等。根据分工与合作, 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课外的学习任务, 而真正检验学生就是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学习成果。
如在苏教版数学第四册中《实践活动——测定方向》一课中, 学生的汇报如下:
生:我们小组通过选举, 选出了组长, 并有组长对我们几个的任务进行了分工。我们小组还通过商量, 确定好以幼儿园为中心, 对于八个方向的测定……
通过汇报加强了学生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 促进知识间的建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9.二年级数学分草莓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体验等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小熊家里来了四个客人,小熊非常高兴,拿出12个苹果热情招待客人,可是小熊不知道该怎样分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熊吧。
(二)小组讨论怎样分公平合理(分的一样多)
(三)实践操作分的方法
1.用12块小圆片表示苹果,想想怎样分一样多,动手摆一摆。2.小组交流各自分的步骤方法。3.交流汇报: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分完为止。
一盘一盘地分,每盘分两个,刚好分完。
4.如果现在有15个梨子,想把这些梨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怎么分? 5.用小棒分组分一分,摆一摆,互相说说是怎么分成的一样多。
(四)拓展性练习
第1题:用小棒操作,并把结果填在方格内。
第4题:让学生用学具具体摆一摆,探索不同的排法,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五)作业
我们班有24个人,如果一排4人,我们班的同学可以排成几排?
总结:
10.二年级数学分草莓 篇十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四、分一分与除法分糖果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61名学生通过分苹果,经历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到了除法的意义。如
何引导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会用乘
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这就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班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发
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更应注重能力弱的这部分学生,让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
动,能与小组同学愉快合作。3.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设计了“小朋友分糖果”的情境,这是第三个“分一分”的活动。这次分的数量比较多,通过
一次“分”的活动找到答案对同学们来讲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教材为了体现学生分的 过程,专门设计了记录过程的表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分”的意义。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平均分解决数学问题。
4.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1.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平均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2.通过几次分得到平均分 6.教学课时
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挂图:师引导学生观察后,说明图意: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2.生一边认真观察挂图,理解图意,一边思考问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分糖果:
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出操
作过程。
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进行独立的分一分活动,并且边分边说过程。师:大家回忆一下,将刚才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生在表中记录自己分的过程。师组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2.分小棒:
师要求: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分?
生明确老师的要求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分。师:现在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生进行小组合作平均分100根小棒,并记录分的过程。交流、汇报。8.课堂练习
1.画一画、说一说:
师问:把20个梨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几个? 生通过画,得到每名同学分5个梨。
师提问:有20个梨,每名同学分4个,可以分给几名同学? 生通过画,得到可以分给5名同学。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画的? 生交流。
2.摆一摆、分一分:
师问:妈妈买来24朵茶,这些花应该怎样插在花瓶里,花瓶里花的朵数才会同样多呢?以小组为单
位,共同研究,记录结果。生理解题意后,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并记录结果。9.作业安排
四、拓展性练习:
游戏:同桌合作抓豆子,根据所抓豆子情况得分,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还能平
均分成3份,再得3分;比一比,谁得分最多?
同桌两人明确游戏规则后,进行抓豆子游戏,并作好得分记录,然后再进行评比。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课件 11. 自我问答
11.草莓二年级作文 篇十一
今天我可开心了,因为我要亲手摘下我的最爱——草莓。一路上,我东看看西瞧瞧,别提有多高兴了。看,路两边全是金灿灿的油菜花,是给春天穿上一条黄色的裙子吧!看,桃花笑红了脸,那是春天的笑脸吧!我走近一看,勤劳的蜜蜂正在辛勤的劳动,美丽的蝴蝶在花从中翩翩起舞;再看,河两边的柳条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来摇去,那是春天的头发吧!沿着一路的风景,我们到了草莓园。
一走进大棚,哇,迎面扑来了一阵阵暖风,一会儿已经是满头大汗,一眼望去,一棵棵又大又红的草莓在绿叶从中发着光,多诱人啊!我多想尝一口呀!我又好象听到了红艳艳的草莓在跟我说:“快来摘我吧!我很甜很甜。”于是,我拿了个篮子去摘草莓,沿着田地,一边走一边摘还一边吃,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的一篮,可开心了!
12.二年级数学分草莓 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秒。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结合上课的时间,复习整时。
谈话:小朋友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过钟表,(出示钟面)而且认识了整时,小朋友们看现在是几时?(上午9时)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2.结合实际生活,引出分,介绍时与分的关系。
出示两幅图(上午7时小朋友起床穿衣服图,上午8时小朋友上课图),提问:各是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
谈话:7时到8时是1小时,1小时是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这位小朋友在这一小时还会干些什么?
谈话:每件事都是在不同的时刻做的,为了准确地知道做每件事的时刻,就需要把1小时的时间细分,于是就有了比时更小的时间单位——分。1小时里有多少分呢?我们把1小时平均分成60段,每一段就是1分,合起来是60分,所以1时=60分。
要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小时多少分,就要看钟表。钟表是计时的工具,全世界的钟表跑得一样快,学会了看钟表,你就知道时间了。
今天,我们继续认钟表,认识时、分。(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时针、分针的联动关系。
谈话: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你的小钟表上拨一拨,你就能发现了。学生自己拨钟表,说说自己的发现。
总结:小朋友刚才拨钟表,发现了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因为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所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你们真聪明!
2、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
谈话: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1个大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钟面上也有小格,相邻的两个点之间是一个小格,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12个大格一共有几个小格?
总结: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记时的。
3、认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从2走到3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 练习: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演示)
用心爱心专心 1
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4、学生的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自己在钟面上拨一拨,看分针走了多少小格,时针正好走1大格?
5、感知1分钟有多长。
学生可以写生字,做口算,数脉搏,老师计时。
你一分钟都干了些什么?
告诉学生1分钟还可以干别的事,可以让父母帮你看时间,做做看。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问父母,他们1小时能干什么?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6、师生互动拨钟表
拨5分钟、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学生说时间,老师拨。
7、实际应用
妈妈说煮稀饭要12分钟,请你帮忙。
四、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结合实际,延伸拓展
你们的收获真不少,有关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课后小记:
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进一
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难点是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具准备实物钟、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导入新课
出示实物钟,结合上课时间,复习整时。
演示8时,边演示边说:小朋友们,时间是不会永远停留在8时的,它在继续前进。
演示8时转到8时8分,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吗?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认识几时几分。(板书课题)
二、观察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8时零5分
出示钟面
学生观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达钟面上的时刻,然后说明,一般读8时零5分,这里的零要读出来,写时间的时候也要写出来。
8时零5分还可以写成8:052、认识3时55分
出示钟面
再说明一般读作3时55分,最后让学生用两种写法写出这一时刻。
引导辨别3时55分与4时55分。
小组讨论: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什么针?怎样看?再看什么针?
小结:要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想想做做”的习题
1、第1题
说出每个钟面的时刻,再写下来。
2、第2题
把钟表和相应的时间用线连起来。
3、第3题
请小朋友们把你每天的作息时间填到表中,小组中交流,比一比谁的时间安排得好。
4、第4题
小组长说时间,组员拨,拨完后相互交流评价。
5、第5题
给钟面画分针。
四、自我总结,延伸知识
1.谈话:今天小朋友们都成了时间的小主人,把你的收获和心情讲给大家听。
2.再观察实物钟,提问: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再过多少分钟是整10 时呢?
课后小记
认识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秒,知道1分=60秒。
2、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认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秒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得出秒和分之间的进率:1分=60秒
教具准备 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前几天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小朋友在百米赛跑中,要看出谁跑得快或慢,就需要来计时。
2、出示图,看这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时间?(学生发言)
那么,你们自己呢?自己跑100米用了多少时间?是10多秒还是20多秒呢?1秒到底有多长呢?它比1分钟长还是短呢?今天就来认识它。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秒”
看钟面,哪根针走得最快?
它叫秒针,它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我们平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再观察钟面,一半同学看秒针,一半同学分针,然后回答问题。
秒针走一圈是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
那么1分是多少秒?
小结: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板书:1分=60秒
3、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秒计算?
(1)出示电子钟,你会读上面的时刻吗?
小结:电子表上的读法,是按照时、分、秒来读的,所以应是8时30分34秒。
(2)出示秒表
你见过这个表吗?
知道它一般用在什么地方吗?
小结
4、体验1秒有多长。
(1)请大家跟着秒针的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手。
(2)在纸上写数字,看10秒能最多能写多少个字?
(3)“想想做做”2
同作合作。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完成“想想做做”
1.第3题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做。然后提问:为什么这么填?
2.第4题
读钟面上的时刻,平时这些时刻,你在干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3.第5题
学生自由发言。
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都开动了小脑筋,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在生活中,数学知识随处可见,只要你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妙,请大家回去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张作息时间表,人人都做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二年级数学分草莓】推荐阅读:
二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12-21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教学反思10-06
三年级下册数学分桃子06-19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学反思10-05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评课稿12-18
摘草莓作文200字二年级10-02
二年级数学期末下册07-31
二年级数学下册论文08-14
二年级试卷分析数学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