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2024-09-26

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共11篇)

1.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篇一

文章标题:党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二00六年党校在县委的领导和省、市委党校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委赋予的培训任务。同时,按照省、市委党校函授工作的安排,克服种种困难,又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函授招

收大专、本科函授生412人,再次获得全市党校系统第一名,受到省委党校的表彰,并在省委党校招生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2006年年底,全市党校系统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在党建、综治、计生、保密、档案等综合检查评比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要做的工作:

(一)始终把班子建设放在党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校非常注重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平时工作再忙,都注重抓好班子的学习,除坚持每周二个半天的学习日制度外,还把自学做为班子每个成员的重要任务,做出具体的规定,包括学习时间、内容、效果的评估等等,每一个月检查一次。为了增强学习的效果,党校要求把班子成员的学习同主体班、函授班的教学结合起来,尽可能的安排相近专业的课程和班子成员的学习内容一致。党校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注重班子的团结,有什么话都说在当面,有什么问题都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氛围。党校领导班子还十分注重作风建设,每个班子成员在主体班和函授班都有兼课,起到骨干教师的作用。副校长李炜同志抽调到先教办工作,认真负责,多次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副校长张新良两次带队下乡完成中心工作,兢兢业业,精心操作,两次以优异的成绩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二)积极主动办好主体班次

党校不办主体班,不能称其为党校,但由于突如其来的中心工作,往往办主体班不能按部就班进行,这就需要党校要积极主动,善于捕捉办班信息。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未雨绸缪,事先对办班的内容、人员、课程等方面都要准备好。《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分别两次派人到外地参加学习培训,并把它做为主体班的培训内容,精心设计,确定了四至六个专题。县委领导对党校主体班高度重视,县委刘辉书记参加省党代会回来就迅速对干部培训做出重要指示,县委孙东亚书记多次听取办班汇报,并就举办全县在职科级(副科级)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做出重要批示,县委宣传部长江多晨、组织部长郭冬梅、县纪检委书记闫涛多次就办好培训班做出重要安排。目前,党校已完成主体班2期,培训近300人。由于培训的内容、方式都符合实际,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三)想方设法开展函授招生

党校函授教育是党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函授生源日益枯竭,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使党校的函授教育能够健康的发展,上级党校每年都要专门召开会议布置任务,并把它做为衡量党校工作的重要指标。2006年党校函授招生的指标市委党校分了300名,这对于我们来说,压力很大。首先,党校班子统一思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然后层层分解指标,要求每个教职工都有任务,并把它和考核结合起来;其次,组织十个招生小组,分赴30个乡镇,广泛进行宣传,不留死角;第三,简化程序,周到服务。有时为了一个生源,招生小组都主动把有关资料送去。第四,利用典型,现身说法。组织学有成就的党校毕业学员到生源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宣传,让他们看到党校办学的优势和特点,如:三八超市董事长苗秀兰同志是省委党校大专班学员,她利用学的知识并结合__的实践,创建的三八星地大卖场的成功经验,我们整理好材料,广泛宣传,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由于工作细,做的扎实,2006年函授招生工作又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共招收412名学员,获得了全市第一名,受到了省委党校函授分院、市委党校的表彰。

(四)认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党校办学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质量是关键。我们首先狠抓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教师在岗时的自学,围绕教师岗位的要求和所开的课程,重点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二是选派教师到上级党校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学习。2006年我们共选派6名教师到上级党校组织的培训班进行进修学习,培训教师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60;三是开展教师授课双向选择活动,在主体班和函授班开课前,我们把拟定的课题和开设的课程,先让教师选择,然后由校领导和教务部门进行综合平衡,最后在小范围内试讲,在试讲中吸收部分学员和教职工代表。通过这些活动,使教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增强了授课的效果;四是把科研做为考量教师的重要内容。我们规定,每一名专兼职教师每一年必须要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2篇以上文章,2006年党校共有12篇文章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名教师在省、市

委党校组织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五)充分发挥了理论阵地的作用

党校做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在干部教育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练好内功,考虑到党校理论教师少的情况,除了积极参与上级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去拓宽他们的理论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授课水平。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自学计划,并由

一名副校长负责督学,及时检查他们的学习进度,并定期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江泽民文选》出版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我们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通读《江泽民文选》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并写出相应的学习体会。专题确定之后,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认真准备,从而保证了主体班开办专题的质量。另外,只要县直各单位和乡镇邀请我们去做理论辅导,我们都积极参与,并把它做为发挥党校理论优势的平台,同时,我们也和有关部门联系,介绍党校专题的情况,请他们积极配合。2006年我们共派出教师到有关单位进行理论辅导12次,和有关部门合作专题2个,尤其是和劳动就业局联合的《关于__县劳务输出有关情况》的专题,受到上级有关领导的好评。

(六)着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党校办学条件较差,接待能力有限,但不等不靠,在做好服务上下功夫。每次办班前我们都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吃,要卫生,还要保证吃好;住,条件差,要干净卫生,对学员要热情周到,使每一个来党校的学员都切实感受到家的温馨。为了做好服务工作,党校行管人员在工作重、人手少的情况下,夜以继日的工作,常常一连数天都得不到休息,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保证了党校各类班次的顺利举办,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2006年除了举办2期主体班次外,我们还利用党校的优质服务吸引了其它班次,2006年共举办其它班次7期,培训各类人员1500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党校的硬件建设严重滞后。校舍面积、藏书都和上级规定相差很远,学员宿舍年久失修。

(二)教师数量较少。按照上级规定,教师人数要占教职工总数的60,我们仅占20。

(三)干部工人比例严重失调。党校目前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干部20人,工人14人,由于工人较多,岗位有限,亟待机构改革中精简。

(四)按照上级对县级党校办主体班的规定,每年应完成主体班不少于8期,人数不少于1200人,2006年没有完成任务。

三、2007年工作计划

2007年我们将在2006年基础上继续加强班子建设,努力在主体班、函授招生等方面再有新的提高。

(一)继续加强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尤其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注重自身学习,用制度规范班子每个成员的言行。2007年班子每个成员都要讲党课3次,撰写心得体会不少于3万字。

(二)继续努力办好主体班。2007年拟举办乡镇副职干部培训班2期、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2期、村委会主任培训班2期、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1期、事业单位党员中级知识分子培训班1期。

(三)在函授招生工作上,再有新突破。鉴于2005年、2006年党校函授招生在全市均名列前茅,2007年招生指标会比2006年有所提高,而招生工作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在这方面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将继续发挥和有关部门办专业班的经验,在计生、土管等部门举办计生专业和土地管理专业函授大专和本科班。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县直机关机构改革中,我们将利用机构改革的契机,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和双向交流的精神,拟选聘2到4名青年教师。

(五)强化科研工作。2007年拟成立2到3个课题组,对劳务输出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农民收入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写出有见地、有观点的专题调研报告。

中共__县委党校

2006年12月4日

《党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来源于,欢迎阅读党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2.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篇二

1.1 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到2007年底, 垦区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4%, 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其中旱田仍保持95%;水田达92%, 比2006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发展目标。此外, 畜牧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还从国外引进了甜菜、马铃薯、芸豆和其它杂粮等经特作物种植和收获机械103台。

1.2 农机装备水平较大幅度提高

2007年, 农机更新换代以旱田用大功率拖拉机与配套农具和水田用中型拖拉机为主。全年实现了农机更新总投入10.4亿元, 其中国家财政购置农机专项补贴资金6720万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47321台 (件) , 其中新增了大中型拖拉机5552台, 大中型联合收获机1864台, 水田搅浆整地机3601台, 机动水稻插秧机8837台, 玉米收获机248台, 其它农业机械 27219台 (件) 。年内组织实施了46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区, 总投资1.6亿元, 通过国际招标从国外引进了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242台 (件) , 于2007年8月底之前全部到达项目农场, 用于农业生产。由于购置大量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 大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垦区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水平。

1.3 水稻生产机械化有新突破

新增水田大中型拖拉机5844台, 配套农具7456台 (件) , 各种水稻联合收获机5329 台, 其中半喂入水稻收获机803台。此外, 投资2829.5万元, 从日本引进了水稻钵育摆栽机、水稻钵育播种机94台, 购置国内外钵育秧盘65.4万张, 分别在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齐齐哈尔分局的10个农场进行了试验和示范, 取得了初步成效。

1.4 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大见成效

继续贯彻了省人民政府[2006]89号《关于发挥垦区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文件。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总局领导的要求, 各级农机部门组织少、精、强的管理人员重点抓此项工作。截undefined止到2007年11月18日, 垦区共出动大型农业机械5843台, 其中拖拉机3475台、联合收获机 2368台, 完成农机跨区作业95.9万hm2, 有利地推进了全省农村秋整地的进度。

1.5 2007第四届中国 (黑龙江) 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举办圆满成功

2007第四届中国 (黑龙江) 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暨第三届北大荒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展览会, 是庆祝垦区开发建设60周年一系列活动之一, 由省农委和省农垦总局承办, 具体由总局农机局和北大荒农机有限公司负责落实。8月17日农机展开幕式在哈尔滨国际会议展览体育中心隆重开幕。展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家企业参展。此次农机展占地总面积3万m2, 其中室外展场面积2万m2, 室内展馆1万m2。此次展会的突出特点:一是参展的机械设备种类齐全、品牌众多、大型化、科技含量高。从旱田到水田, 从粮食作物到经特作物, 从种植业到畜牧业, 应有尽有, 许多是目前最高档次的, 如参展的拖拉机最大功率达367.7kW, 联合收获机227.3kW。二是国外参展的企业比较多, 国际化程度高。据不完全统计, 此次农机展参展商190家, 参展机械种类42种, 共计2900台, 贸易成交量1647台, 成交额12605万元, 共有来自省内外的2万多人参观了展览会。

1.6 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首先是利用多种不同形式, 大力宣传了农机标准化管理工作在垦区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宣传, 使各级领导提高了对开展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农场总投资的60%~70%是用于购置农业机械, 而且农牧场的农业生产主要依懒于农业机械, 如农业机械技术状态不佳, 根本谈不上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 更不可能获得农业抗灾丰产丰收。二是又深入开展了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各分局和农牧场严格按标准对照和检查工作, 管理标准不断细化和提高, 涌现出了一批农机标准化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有13个农牧场新跨入了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兵农场行列, 有20个农牧场新跨入了农机标准化管理农场行列, 有19个农牧场被授于继续保持农机标准化管理农场行列, 有14名同志被评为农机标准化管理先进个人。三是强化了农机基础设施“场、库、棚”建设力度。全年总投入近1.15亿元, 改建和新建了场、库、棚75.9万m2。垦区绝大多数农牧场的农机“三库一场一棚”建设实现了设计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功能多样化、管理科学化, 外观美观大方, 已成为新时期农牧场“四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壮观亮点。四是强化了农机队伍的技术培训。年内总局、分局和农牧场共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29718人次, 在农机正确保养维修和操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1.7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效果明显

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在总局安委会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7]1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精神, 坚持了“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 开展了“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垦区新农村建设”, “垦区农机专项行动隐患排查与整治”, “五整顿、三加强农机专项整治”, “拖拉机登记、驾驶员发证专项清理整顿”等活动。一是层层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年初总局农机局和各分局农机局签定了《2007年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 分解了农机事故控制指标。二是加大了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和培训力度。年内总局分别集中培训了农场以上农机管理干部和农机监督外业人员120人、110人。各分局和农牧场农机部门培训了管理区以上农机管理干部5633人, 培训农机驾驶员82503人次, 印发了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册22140册, 到中小学讲农机安全课230次。还继续开办了《黑龙江垦区农机化信息网》, 通过网站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活动, 刊登农机安全宣传稿件60余篇。三是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力度。各级农机管理和农机监理部门, 认真贯彻国家、省“五整顿、三加强”精神, 农机局和农垦农机监理站组织2次农机安全大检查, 多次参加了总局安全局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全年共计纠正农机违章8574台次, 清理“黑车”5353台, 清理“非驾”1605人, 有效地预防了农机事故的发生。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和农用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获机持证率和挂牌率均高于95%;四是积极换发了农机“2005式”新牌证。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克服了人员少、工作量大、网络速度慢的困难, 已完成换发牌照90%, 完成换发驾驶证95%, 此项工作已走在全省的前列。

1.8 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成效明显

根据年初制定的农机新技术推广计划, 着重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等15项新技术和新机械, 实现了农机节本增效6.5亿元。重点投资近3000万元, 引进了日本全套水稻钵育摆栽设备和技术, 在5个分局的10个农场进行了生产试验和示范, 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今后推广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1.9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创新

继续完善和推广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四不出区”和“六不出组”的经验, 壮大和扩大了农牧场农机“110”快速流动服务队, 逐步规范了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关于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 现正和垦区工商物价局、总局劳动技能鉴定中心协商中, 待条件成熟后开始核发。

2 2008年农机化工作思路及目标

2.1 工作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把发展垦区现代农业、繁荣垦区作为首要任务;增加农业投入,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提高农场和职工的收入;继续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步伐, 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继续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千方百计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械, 使农机节本增效效果显著;继续深入开展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 促进职工农民双赢;继续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农机“三库一场”建设, 明显提高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准和管理水平, 坚持高水平的农机标准化作业;加强农机技术培训, 提高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

2.2 工作目标

全年农机更新换代总投入10亿元, 新增国内外农业机械3万余台 (件) ;水旱田农机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 其中水田达到93.3%;继续从国外引进一批大型现代农业机械, 组织实施30余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区;全年农机作业节本增效6.5亿元;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106.7万hm2;农业航化作业面积66.7万hm2以上。

虽然垦区农机化工作, 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垦区农机化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如大宗作物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农机更新换代有效资金满足不了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机用油价格上涨幅度大, 农机作业成本上升;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迫切需要提高等。

2.3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3.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篇三

一、水泥工业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产量增速回落,投资趋于理性

2005年水泥产量10.60亿吨,比2004年增长9.3%,增速比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下降5.1%,施工项目减少116个,新开工项目减少125个,全年计划总投资下降9.2%。投资趋于理性。

(二)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水泥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83.84亿元,销售收入2608.35亿元,产销率达98.37%,销售款回收率达87.97%,全行业实现利润80.5亿元。水泥出厂价格下降,能源价格上涨,全行业主要是靠企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实现利润。

(三)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指导下,我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目前,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落后工艺水泥已不被社会各界认同,湿法工艺水泥已淘汰出局,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处于最佳机遇期。

(四)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经过20多年发展,水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大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安徽海螺集团水泥和熟料产量已超过6200万吨,在世界水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5位。十大水泥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由2000年的不到4.4%提高到2005年的13.3%。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对提高我国水泥工业的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水泥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上世纪70年代初研制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开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水泥行业的科研创新与技术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技术装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已全部国产化,日产1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全球只有7条,我国就拥有4条。

(六)技术和装备已跻身国际市场

随着我国水泥工艺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的成熟和大型化,一批水泥工艺技术和装备已走出国门。

(七)全行业亏损面增加

据统计,2004年我国水泥企业总数为5034家,亏损1393家,企业亏损面为27.67%。2005年亏损1851家,企业亏损面增加到35.95%。从亏损面看,上升8.28百分点。亏损企业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2005年煤、电、油、运价格上涨,致使水泥生产成本上升,但水泥销售价格未涨,一些竞争力不强的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二、2006年工作重点

近两年新型干法水泥的快速发展,有效遏止了立窑生产能力的增长态势,结构性矛盾出现可喜变化,不仅大中型水泥企业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窑,许多优势立窑企业也纷纷发展新型干法窑。新开工水泥项目基本符合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为了巩固水泥工业宏观调控成果,2006年的工作重点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切实按照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规范行业准入标准,以优化地区布局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充分考虑资源、能源、交通运输及生态和环境承载能力,在有条件的区域加快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二是继续严格执行好金融、土地、环保等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依法行政,对不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予支持。对日产规模小于2000吨的水泥熟料项目,必须上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禁止以任何名义建设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能力。

三是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依靠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降耗和能源替代工作。支持利用大型水泥窯协同处置可燃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和利用窑系统废热进行纯低温余热发电。

四是加强环境、资源和生态保护。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做好水泥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同时加强对民采民运的石灰石矿山进行有效监督,减少资源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对采后矿山要做好复垦工作。

4.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篇四

及2007年—2011年工作计划

(政府工作报告素材)

一、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来,我们认真按照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建设,全面促进农村“两个社会”构建。

(一)加强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把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作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工程。在开展村庄整治中,我们实施了以“五型(保护复建型、整治建设型、分步集聚型、套式社区型、高层公寓型)”为模式的村庄建设,重点突出一线两翼(一线就是104国道和路泽太沿线、两翼就是指位于中心城区的东部组团主要包括路南街道、峰江街道,西部组团主要包括桐屿街道、螺洋街道)的建设改造作为“五型”模式成片推进的重点整治区域,辐射带动了全区村庄整治工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实行以奖代补和单项工程补助等政策,全区的村庄整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2006年新增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个、市级示范村个、区级示范村 个,整治合格村 个(2006年待年底验收合格后确定)。自2003年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以来,区、镇(街道)两级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2多亿元,累计完成村庄整治180个,建成省市区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个,提前一年完成省市下达的村

庄整治任务。

我们在深入实施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整合了“村庄规划”、“农民饮用水”、“万里清水河道”、“乡村康庄”等一系列建设工程,开展了以“五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四清(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清理小冶炼、清理场外固废拆解)三拆(拆除违法建筑、拆除违章建筑、拆除拾荒族窝棚)两改(改水、改厕)一构建(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垃圾统一处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2003年来,新增通村道路112.6公里,新增农村绿地面积59.4万平方米,新增农村公共厕所119座,新增农村垃圾箱3596只,清除露天粪坑7845只。彻底取缔农村1309家小冶炼作坊,规范场外固废拆解3800户,建成10个镇(街道)级垃圾中转站,全区有185个行政村建立专职卫生保洁队伍,垃圾处理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机制,城乡垃圾处理覆盖面达85%以上。区、镇(街道)、村道硬化率达100%,村内主干道硬化村数达90%以上,公交通村率达98%,全区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全区污水处理覆盖到6个街道1个镇,全区污水处理率达52.3%,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0%。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供水管网通村率达9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建立了306个放心店和41家小型超市遍布全区301个行政村。全区幼儿入托率达95.5%、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99%、初升高比例达96%。全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4%,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实现有线电视、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覆盖率100%,宽带建设延伸到村。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面貌极大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不断提高,从而基本上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的构建。

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现场会参观点线创建任务圆满完成。今年8月份,在我市召开的第三次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现场会,不但规模

大、档次高,也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召开的一届现场会,而且省市确定把我区作为这次现场会期间的主要参观点之一,我区为做好迎检工作,同时,把这次现场会的参观作为展现我区村庄整治和城乡一体化推进成果的难得机遇。为此,我区主要在现场会参观的“路泽太、104国道、迎宾大道、财富大道”沿两侧和在“两个参观点”螺洋街道藉池村、桐屿街道小稠村,集中开展了违章建筑拆除、赤膊墙粉刷、破旧老屋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参观点线的绿化美化等开展专项大整治行动。自今年3月份,通过精心组织、大力宣传,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完成了参观点线的创建任务。期间,共清理沿线垃圾6240吨,拆除两违建筑68650平方米,整治赤膊墙23.4万平方米,改造破旧房2万平方米,整治河道8.36公里,青山白化400亩,新种苗木25.5万株,新增草坪4万多平方米。参观点线整治成果成为了我区村庄整治和城乡一体化推进的一个亮丽缩影,受到了省、市领导和参观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快农民就业转移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是富裕农民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加快农民就业转移的关键,我区按照“订单培训、政府买单”的方式,区、镇(街道)财政每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深入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过程中,不断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网络,设置28种技能和实用知识培训。而且,从我们路桥的产业、人员分布和经济状况实际出发,提出了适合路桥实际的以项目为依托、推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以产业链为钮带,成片推进农民岗位技能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落地企业为平台,开展订单式培训,推进农民转移就业的“三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模式,今年整村推进培训63个,重点加强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以及加强对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者的绿色证书和农业实用

技术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以培训促转移,以培训促增收。至今年9月,完成农民素质培训13667人,转移就业4369人。自2004年开展农民素质培训以来,已累计培训了55294人,转移就业14780人,达到以培训促增收的目的。

(三)开展“百村百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深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我区以开展“百村百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为载体,积极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与自己的家乡或经济欠发达村,深入实施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从而达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的收入,实行城乡和谐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步伐。今年9月6日,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区性的“百村百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会上,区委书记马晓晖,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米良都作了重要讲话,区级有关部门还专门进行了调研,制订了实施方案,出台了结对企业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项活动,通过“政府引导、部门牵头、村企主体、社会参与”,今年以来,全区开展村企结对120个,落实合作项目84个,合作资金1790万元,到位资金560万元。

(四)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今年,我区通过严格选派标准,搞好任前培训,抓新老交接,继续选派了第三批农村工作指导员下驻全区各村居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深入实施。

二、2007年工作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机制,深入实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深化农村改革,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以镇级机构、区镇管理体制、村级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

村综合改革。全面开展村级集体资产经营。通过整理老宅基地和空闲废弃地、用好用活村集体留地和资产经营等途径,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实施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政策扶持力度,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资金要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加快以“三百”工程为载体的集体资产经营行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抓好1-2个经济强村的集体资产股改试点,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体制。发挥我区市场和工业优势,以“村企结对”为平台,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深化村企结对帮扶制度,优先考虑照顾欠发达村庄开展“百村百企”结对共建设新农村活动。扶持和加快农家乐旅游事业的发展建设,创建农家乐特色村,促进农民转产转业,促进农民增收。2007年,全区“百村百企”结对合作项目计划达到120个,合作资金达到3600万元,其中无偿捐助资金达到12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1200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深入实施村庄整治,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继续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作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带动工程,继续实施以“五型(保护复建型、整治建设型、分步集聚型、套式社区型、高层公寓型)”为模式的村庄建设,不断巩固村庄整治成果。进一步整合“村庄规划”、“农民饮用水”、“万里清水河道”、“乡村康庄”等一系列建设工程,认真开展以“五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四清(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清理小冶炼、清理场外固废拆解)三拆(拆除违法建筑、拆除违章建筑、拆除拾荒族窝棚)两改(改水、改厕)一构建(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垃圾统一处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财政投入,加强工作力度,建设全面小康村,构建和谐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2007年计划新增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个、市级示范村个、区级示范村 个,整治合格村 个。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强农民就业转移

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健全

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实施订单式培训,努力形成“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的格局。鼓励支持企业吸纳本区劳动力,建立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深入实施“三推进”整村推进培训,第一个推进是以项目为依托,推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金清等沿海地区进行捕捞和水产养殖培训;在金清、蓬街等东部农业生产区域开展瓜菜培训;在横街、新桥等中部地区开展模塑、印刷等培训;在峰江、路南、路北等城郊地区开展汽模生产等培训;西部地区开展塑胶生产等工种的技术培训;环山地区可以对农民进行水果生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以点带面,推动当地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第二个推进是以产业链为钮带,成片推进农民岗位技能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根据各地产业集聚特点开展跨村、跨镇培训,在新桥、横街的模具、印刷行业比较发达且地域相邻,尝试联合办班培训;在相邻几个村产业基本相同,统一组织办班培训,不但利于人员的组织、培训,更能有效提高转移就业效果。第三个推进是以落地企业为平台,开展订单式培训,推进农民转移就业。依托龙头企业尤其是村企建立培训、实习基地,以全区“百村百企结对”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发挥企业现有技术骨干的力量,开展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务工农民的技能水平。2007年,确保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期15000人,力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700人。

(四)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培育发展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优化村庄布局,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规划建立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联系合理,位置适中,供水、用水、环境等条件良好,村庄相对密集、有一定设施和规模、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村等行政村联合组成的中心村建设,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中心村作一个服务中心,设置农业生产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商贸设施、文教体卫设施等,从而发挥对周边村庄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2007年-2011年工作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思路和总抓手,今年的五年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深入实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努力奋斗,真抓实干,拼搏创新,到2011年进一步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推进步伐,实现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健全,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农民素质知识化,基层管理民主化。总的目标:

---生产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力明显增强,农村经济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增长,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区域经济结构和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村人口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生活宽裕。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农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教育、文化、医疗、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网络覆盖到所有中心村,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70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3%以下,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0平方米,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基本健全,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

---乡风文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人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得到转变,树立起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新风尚,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全区建成个文

明村和个基层文化俱乐部;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全面完成10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训。

---村容整洁。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区完成所有301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建成50个以上省市级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0%,生活污水达标处理率达到6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管理民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党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充满活力,村民自治组织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全面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根据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继续以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龙头带动,积极改善村容村貌,全面开展以“保护复建型、整治建设型、分步集聚型、套式社区型、高层公寓型”为五种模式的村庄建设,深入实施以“五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四清(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清理小冶炼、清理场外固废拆解)三拆(拆除违法建筑、拆除违章建筑、拆除拾荒族窝棚)两改(改水、改厕)一构建(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垃圾统一处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实行点线面结合、梯度推进,促进城乡面貌改变。到2010年,全面完成全区301个行政村村庄整治建设,建成50个以上省市级示范村,使全区村庄面貌得到整体改善。加强村内主要道路两侧、河道池塘沿岸和村民住宅周围的绿化建设,加快建设“生态村镇”,切实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二)全面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加强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培育发展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优化村庄布局,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加强重大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加快形成中心(城区)——次中心(金清)——一般镇——中心村的四级梯度结构的城乡发展体系,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强化产业支撑,壮大经济实力,使中心镇成为联系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农村人口的集聚点。规划建立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联系合理,位置适中,供水、用水、环境等条件良好,村庄相对密集、有一定设施和规模、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村等行政村联合组成的中心村建设,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中心村作一个服务中心,设置农业生产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商贸设施、文教体卫设施等,从而发挥对周边村庄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加快以“三百”工程为载体的集体资产经营行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抓好经济强村的集体资产股改试点,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体制。加快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民的转产转业,扶持和加快农家乐旅游事业的发展建设。大力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政策扶持力度,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资金要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加强经济薄弱村农民素质培训和就业转移,发挥我区市场和工业优势,以“村企结对”为平台,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深化村企结对帮扶制度,优先考虑照顾欠发达村庄开展“百村百企”结对共建设新农村活动。到2011年,全区“百村百企”合作项目达到410个,合作资金达到4.2亿元,其中无偿捐助资金达到72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7000人,促进全区村居协调发展。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

高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深入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以培训转移,以培训促增收。按照“订单培训、政府买单”的方式,大力培训市场需求量大的制造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打造特色劳务品牌。适应市场

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开展分类培训。大力开展“三推进”整村培训,重点抓好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适应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加强对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者的绿色证书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健全农民工的岗位培训机制。落实培训优惠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的规定比例提取培训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健全城乡就业服务公共网络,建立动态化管理的劳动力资源和用工信息库,把就业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鼓励支持工商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探索建立企业征地规模与招用本地农民工数量挂钩制度,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到2010年完成全区所有10万人农民闲置劳动力培训任务,转移农业劳动力7万人以上。

5.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篇五

区科委2006年工作总结2007年思路

2006年科委科协简要总结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1至10月,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197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完成262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25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9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1项;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93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32项(9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其中4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7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2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二等奖1个,3等奖1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首批获批7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1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79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8项;认定15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5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46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6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5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48家企业通过复审,3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863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2项;完成项目鉴定5项,成果登记3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262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267份。完成完成2006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6.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篇六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及哈尔滨市民政局的帮助指导下,我市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年初确定的2006年民政工作目标,一年来,以“有访必复,有难必帮,有忧必分,有灾必救”的工作承诺,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

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全体民政干部努力为人民排忧解难,着力解决好城市、农村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做好婚姻登记管理,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切实维护了民政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积极解决了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真正做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2006年工作情况

2006年,我市民政工作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具体是:

(一)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落实“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方针,规范档案,到年末,全市现有享受低保家庭6804户,13709人,全年发放低保金900余万元。低保金衽实行专户存储,银行发放。做到按月发放,足额到位。坚持动态管理,适时调整低保对象,严把申报、审批关口,保证了公平公正。年初按哈局部署对全市现有低保户录入电子表格,实行垂直管理,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年内两次对享受低保的对象进行彻底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符合条件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生活费发放近日结束;农村低保工作制定了《————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摸底调查测算工作已经完成,在年底前可审批完,并从今年7月1日起补发。

(二)全力做好救灾救济工作。按照上级的规定,制定了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了救灾预备金制度(每人1.5元标准);建立了一处面积约30平方米的慈善超市,并去逐渐完善。为灾民和贫困户安排度春荒口粮吨,下拨救济款130万元、救灾棉被2000套、救济粮500余吨,衣物5600余件。农村特困救助平均每人达到61元的标准。加强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集中供养人员供养达到1800元/年/人,分散供养人员达到1200元的标准。

(三)着力抓好双拥、优抚工作。每年春节、八一节等节日、都组成市委、市政府慰问团走访慰问驻五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们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增进军地双方的了解,密切了军政军民的关系。认真落实优抚政策,为优抚对象办实事办好事,为17户老复员军人新建住房,216户维修住房,投入资金达45万元,为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达26万元。这些人的住房、生活、医疗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善。按照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有关规定,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给予支持,保证了优抚费用按时发放到位。城镇退役士兵安置94人。到目前为止,2005年冬季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完毕,安置率100;农村退役士兵安置,主要是向南方企业、公司输送两用人才111人。城乡义务兵优待金全部兑现,并向上级民政部门争取有偿转移资金120万元,做为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启动资金。

(四)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对第七届选举上的村干部做好业务培训工作,上半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居委会成员开展分级有意识,参参训率达到90以上,我们还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我市26个示范村的两委会领导去省厅参加欧盟出资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培训班,使村干部真正尝到了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的系统理论知识,他们用到实践中,进一步的推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上新台阶,公开面达到100。

(五)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不断增强。

1、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依法进行。到年末,全市今年应检社会团体30家,已年检2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52家。年检46家,合格率达93。加大执法力度,组织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幼儿园、托老所等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逐家的执法检查,对存在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协会,深入到农委、畜牧、供销系统协调,通过宣传,简化登记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开辟绿色通道,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等民间组织都有较好的前景。

2、婚姻登记工作再上新水平。加强了婚姻登记机关自身建设和登记员队伍建设,实现了办公条件现代化,登记队伍专业化,证书、档案管理规范化。利用宣传展示板等宣传《婚姻法》以及有关法规政策,使管理工作既有法可依,又能增强执法人员的自觉性。集中登记实现了完善服务内容、简化服务程序、压缩服务时间、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增强了透明度,使婚姻当事人知情、自愿、满意。全年结婚登记4761对,协议离婚879对,登记合格率达100。

3、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狠抓了清理土葬,发现土葬的,坚决起尸火化,不留隐患。殡仪服务单位改善服务环境,增加服务

内容,提高了殡葬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了殡改工作的开展,全年火化遗体4869具,火化率达,在全市加强了殡葬用品市场的管理,各营业户都能守法经营,不销售迷信用品,净化了丧葬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毅然决然。

4、社会救助工作。我市有救助管理站一个,建筑面积390平方米,各项设施齐全,救助专用车辆一台。认真执

行《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原则,积极开展城市生活无着人员的救助工作,截止目前,已救助206人,其中:少年儿童9人次,妇女29人次,老年人48人次,外省人员17人次。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5、社会福利工作,一是社会兴办养老机构5处,床位超过10张以上,这些机构即:,都是按市局统一要求办理了审批手续。二是按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掌握福彩公益金的使用范围,全部用于维修和新建农村敬老院,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督,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大力发展福利企业,现有福利企业5家,今年新办一家,全市福利企业年产值达到700万元,利税70万元。

6、加强电脑福彩网点的管理。

4、5月份我们对全市的电脑福彩站作了一次全面调查,并且对各彩站的招牌尺寸作了摸底上报。配全省福彩中心的统一标识,促进龙江风采福彩形象规范化。积极组织参加了哈市龙江风采杯电脑福彩知识竞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最近对福彩站加强管理,组织业务培训两次,进行规范和整顿,保证了健康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五是加强地名标志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制积极维修管护。————镇内立式路名牌完成51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立式牌样式新颖,材料先进。设立————镇内一、二类街路门牌3700块,起到了方便群众、美化城市的作用。建立本地区地名数据库工作有序的进行,做到有专用电脑、专人录入。完成了省界、地市界、(县)市行政界线和乡镇界线的联合检查及资料整理工作。通过检查,化解了边界地区的矛盾,维护了边界地区的稳定

(六)其他各项工作收效明显。

1、积极参加市里进行的《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把“双评”活动作为载体,通过双评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和推进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此项活动,我局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尚未结束)。

2、民政信访工作。落实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以及首问负责制,注重抓萌芽,超前做思想工作,搞好排查,有效地遏制了上访发案率,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

二、明年全市民政工作的初步构想和思路

2007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民政事业发展为主题,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基本构想和思路是:

(一)提高民间组织整体水平,完善和强化监督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未经登记而且以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非法组织,及时予以取缔,对民间组织的非法活动要给予打击,予以及时查处,保证其健康发展。

(二)加强地名标牌、街门牌的设置和管理。抓好城镇标准化街路牌、门牌的设置工作,及时制作新建楼房新修街路门牌、街牌,使之更加规范,协调和方便群众,提高城市品位。实现新设置的现有的地名标志碑,界碑、门牌完好率达到100;

(三)进一步宣传、贯彻执行《城市社区居委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广泛开展镇(村、居)务公开工作,抓住村(居)委会自治这个重点,巩固基层政权建设。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制定低保审批、监督、检查和法律制度,对城镇困难群体及低保人定期走访复查,实现低保对象动态管理。随时纳入,随时退出,确保低保对象人均达到哈市规定的标准。

(五)继续实行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担负担的救灾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救灾预备金制度,确保有效救助。制定好救灾工作应急预案及做好保障措施的配套工作,保证灾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在上年建立的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市动员和组织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社会捐助活动。把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推向深入。落实好对敬老院建设的投入资金,保障好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

(六)进一步加强双拥优抚工作。一是抓好双拥创建工作,不断创新群众性双拥工作方式,不断加强军地双方的联系,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年内实现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的目标。二是进一步落实国家优抚政策,保证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落实好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三是完成城镇退役士兵的安置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拓宽安置渠道,改进安置方式,保证退役士兵的第一次就业,保障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四是继续对————烈士陵园纪念馆进行改造维修,争取在明年年底前竣工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

(七)加强窗口单位建设,优化服务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建设,从职工素质上,从设施上下功夫,树立窗口单位的良好形象,把文明服务、依法管理水平再提高一步。二是加大殡葬管理和殡仪服务的工作力度,依法加强行业管理,严格纠正殡葬违规行为,维护好殡仪市场秩序,要在火化率上搞突破,努力创收节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八)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加强全局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结合“正行风、促发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两风”建设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增强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加强业务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全力维护群众利益。

总之,面对民政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根本,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不断创新民政工作发展思路,拓展民政事业发展空间,发挥好民政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稳定机制作用。

7.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篇七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及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不断增加,与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相关的生产、储存、经营、使用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国家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约有危化品生产企业25000余家[1];危化品经营单位21万余家[2],危化品使用企业更是不计其数。如此庞大的企业数量造就了巨大的危化品需求和转运空间。它们从生产领域向储存、使用、销售环节转移的过程中,主要依靠道路车辆运输、火车运输、船舶运输、飞机运输等。

本文针对2006~2007年我国发生的170起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管道运输除外),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近两年事故发生的一些新规律,为事故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

2 危险化学品公路、铁路、船舶运输事故统计分析

2.1 事故涉及运输工具统计分析

对2006~2007年发生的170起危化品运输事故,按照运输工具的类别进行统计,其中道路运输车辆事故154起,占事故总数的90.6%;火车运输事故3起;占事故总数的1.8%;船舶运输事故13起;占事故总数的7.6%。

由此可见,道路运输事故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形式。市场准入低、无资质运输、车况差、设备老化、疲劳驾驶等是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铁路运输事故较为罕见,文中统计的3起均为运油专列的火灾事故。铁路运输危化品由于准入门槛高、市场相对规范、对车辆本身安全要求高、运输的线路轨道固定、受时间空间影响小、疲劳驾驶及其他人为因素较少等原因,是最为安全的运输方式。

由于船舶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近年来事故有所增加。在13起危化品船舶运输事故中,有6起为单纯的泄漏事故,7起为火灾爆炸事故;在发生地点上,4起发生在停泊的码头上,2起发生在抛锚靠岸时,7起发生在行驶的水域上。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为设备老化破裂导致泄漏、触礁搁浅导致倾翻泄漏、两船碰撞导致泄漏、温度升高或遇点火源导致火灾爆炸等。船舶运输事故一旦发生,存在下列几种情况:

(1)发生在停靠的港口码头。

我国沿江沿海多分布大型的油品及危化品仓储罐区及码头。船舶在装卸过程中或停靠港口码头时发生泄漏、火灾、爆炸,易波及相邻的管线、罐区从而造成事故范围扩大。消防后大量的洗消污水若处理不当,易污染环境和水系。

(2)发生在行驶的水域中。

船舶在行驶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船舶上的危化品泄漏及救援后的洗消污水流入水体都会对水系及水中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若事发水域在当地取水口上游,还会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产生污染,甚至引起居民恐慌。

由于危化品船舶运输事故更容易演变成环境事故,为减少船舶运输事故的发生,海事管理机构、安监等相关部门应加强船舶运输危化品的申报管理;要加强船舶载运危化品的监督检查,杜绝不合格船只从事危化品运输;在危化品船舶上加装GPS定位系统,做到实时监控;加强对港口、码头的安全管理,对污水及“清下水”排放要重点检查;要制定危化品船舶运输事故的应急预案,对管辖水域有取水口的,对取水口的水质要定期连续检测,必要时增设备用取水口。

2.2 事故涉及危险化学品统计分析

按《危险化学品名录》(2005版)划分的八大类危险化学品统计事故发生的起数及后果。具体见图1。

统计结果表明:

(1)危化品运输事故中涉及易燃液体的最多,共91起,占事故总数的53.5%,其次为腐蚀品,共41起,占事故总数的24.1%;再次为易燃气体,共15起,占事故总数的8.8%。在人员伤亡方面,涉及易燃液体的危化品运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最多,共造成51人死亡,1人失踪,58人受伤;其次为腐蚀品,共造成8人死亡,63人受伤;再次为毒害品,造成5人死亡,64人中毒,3人受伤;最后为有毒气体,共造成6人死亡,2人受伤。

(2)170起危化品运输事故中有115起对道路、水体和环境产生了污染。大多数事故导致了交通中断、道路封闭。有36起事故引起事发地周围群众疏散,累计疏散群众近2万人;36起疏散群众的事故中泄漏事故为29起,其余为火灾爆炸;引起千人以上群众疏散的几起事故分别为苯、二甲苯、苯乙烯、异丁醛泄漏事故;从某些事故可以看出事故应急疏散等应急救援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3)毒害品和有毒气体一旦发生事故,较其他类别危化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危害最大;腐蚀品一旦泄漏,对道路、植被、土壤的破坏严重,对地下管线等金属设施存在巨大的潜在危害。

(4)运输事故中涉及到最多的危化品为油品类(原油、汽油、柴油等),依次还有甲醇、硫酸、盐酸、液化气、苯等。

在实际运输中,许多危化品具有多重危害性,如甲醇不仅易燃而且有毒,甲醛不仅有腐蚀性还易燃易爆,双氧水不仅是氧化剂还具有腐蚀性,硫酸二甲酯是剧毒品同时也是腐蚀品。这就要求运输企业规范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使驾驶员、押运员做到安全驾驶,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准确掌握所承运的危化品的理化性质、救援方法等。车身除悬挂醒目的危化品标志外,随车应携带详细准确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车上配备相应的救援工具。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涉及到很多方面,运输、监管、应急救援体系都应配套启动。监管、救援等部门应大力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人员、消防救援等人员的培训,在相关岗位尽量配备专业人员;应完善危化品应急救援措施,增强处置能力,使监管、救援等行动更科学规范、快速有效。

2.3 事故涉及省份统计分析

从事故发生的数量来看,170起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分别发生在江苏、浙江、广东、湖北、陕西、山西、辽宁、河南、北京、河北、山东、甘肃、安徽、福建、湖南、江西、广西、云南、四川、上海等省市。其中,江苏、浙江、广东为事故发生率较高的省份,3省共发生事故55起,占事故总数的32.4%。具体见图2。

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江苏、浙江、广东均为化工大省,3省的危化品生产企业数量分别为4056、1552、1549家[1],分列全国第一、第三、第四位。三省的经营企业数量分别分别为22555、15980、10241家[2],分列全国第一、第三、第五位。而危化品使用企业数量更是不计其数。三省的众多城市交通位置优越,或沿江,或沿海。而我国沿海沿江多分布大型石化港口码头和仓储企业。巨大量的危化品输入输出过程必然导致事故多发。

(2)江苏、浙江、广东地处经济发达区域、周边地域如上海、山东、福建等省份工业及经济同样非常发达。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得危化品跨省流通频繁,过境车辆、船舶必然大量增加。这也是导致这3个省份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3个省份危化品企业数量众多,但却不能作为事故高发的必然因素和理由。例如山东是全国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仅次于江苏的省份,但是两年内仅发生危化品运输事故6起。减少事故发生需要政府各监管部门、运输企业共同的管理和协作。

公安、交通部门应全面推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船舶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和行驶记录仪并实现全国联网,利用GPS实现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和水上运输船只等可移动危险源的全程跟踪监控。对危险化学品流量大、事故频发的省份、城市规划、管理等部门应统计分析现有危化品运输路线的合理性,优化运输路线,考虑建设危化品运输专用通道,防止危化品运输事故对城市居民、重要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构成威胁、造成伤害。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应认真研究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核查本地区医疗、消防、通信等机构应对各类突发危化品运输事故的应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2.4 事故涉及月份统计分析

对两年内发生的170起危化品运输事故从发生的月份上进行统计,结果如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两年中,事故均呈波浪式发展。7~10月均是危化品运输事故明显高发的月份,7~10月共发生事故75起,占事故总数的44.1%。对照文献[3]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夏季为事故高发期。2007年春节前后的12月、1月、3月事故量明显增加,对比文献[4]中2005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春节前后也为事故高发期。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该现象,原因有以下几点:

(1)危化品运输事故的发生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关系密切。事故多发后,各地监管部门往往开展各种形式的检查与专项整治,企业加强车辆设备检查维修、人员培训等,一段时间内事故量下降。管理和监管一旦松懈,事故又会呈多发趋势。

(2)夏季天气炎热,人体舒适度降低,易感到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易于波动。春节前,一部分在外务工的驾驶员回家心切,驾驶时易产生松懈;春节后,由于亲友团聚,应酬增加,易发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导致事故发生。

(3)夏季和春节前均为危化品的生产和销售旺季,车主及驾驶员为牟取经济利益,容易超载、超速引发事故。

(4)夏季高温易引发储存容器中液体及气体体积膨胀泄漏;易引起易燃液体蒸发,在容器内形成爆炸气相空间导致爆炸;夏季高温、潮湿、多雨、多雷电易引发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燃烧发生火灾。

(5)夏季多雨导致道路湿滑,易引发车辆发生碰撞、侧翻等交通事故进而引起危化品运输事故。春节前后正处于冬季,雨雪多,路面滑,视线不良;高速公路等道路在春节前后流量大幅增长,道路上车辆状况较平时复杂,这些均易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政府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注重平时的监管而不是事后的专项检查和整治;应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网络。企业应切实加强运输工具、设备、救援工具等的检查、维修、更新,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心里素质等的教育培训。各部门应特别加强夏季及春节前后的安全管理,防范事故发生。

2.5 事故发生时在一天中所处时刻统计分析

对170起危化品运输事故从发生于一天中的时刻进行统计分析,以3小时为一个时段将一天划分为8个时段,结果见图4。

该统计结果显示,从凌晨0时开始,事故几率逐渐增加,到清晨7点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缓慢下降。每天0时到6时左右及午后是事故高发时段。具体原因可能有:

(1)在深夜或凌晨行驶的危化品运输车、船一般为过境车、船。过境运输工具一般行驶路程长,驾驶员睡眠不足和疲劳驾驶是凌晨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

(2)深夜或凌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车辆相对较少,驾驶员易放松警惕,加快车速从而导致事故。

(3)夜间视线不好、照明条件差、路况差等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之一。

(4)深夜及凌晨车辆或设备发生故障后,难以被及时发现,难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或请求援助,延误时机后易导致事故发生及扩大。

(5)人体在午后容易困倦,疲劳驾驶是午后事故高发的原因。且午后为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高温易成为火灾、爆炸的触发条件。

因此,运输公司应按照运输线路,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制定休息时间表,尽量避免在深夜及凌晨驾驶;对车辆、船舶应安装GPS定位系统,连续驾驶一定的时间后必需强制停车休息;在夏季的午后,对一些运输易燃易爆危化品的车、船应采取合理的降温措施。

2.6 事故导致的后果统计分析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通常的后果为泄漏、火灾、爆炸、中毒,而火灾、爆炸、中毒又多由泄漏引发。对170起危化品运输事故按事故后果进行统计,结果如图5。

由结果可以看出单纯的泄漏事故占危化品运输事故的66.55%,是危化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后果形式。由泄漏导致的火灾爆炸占事故总数的10%。所以,在日常的运输中,应加大对运输工具、辅助设备的检查、维护、更新,规范装卸过程,努力做到安全行驶,防范泄漏事故的发生及泄漏事故扩大。

3 对策措施

(1)规范危化品运输市场特别是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重视并加强船舶运输危化品的管理。取缔无资质的运输企业。

(2)开展危化品运输的关键技术研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车辆、船舶等可移动危险源的实时监控、全国联网监控。

(3)危险化学品运输量大,事故频发的省份应优化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考虑规划建设危化品运输专用通道。

(4)各监管部门应建立系统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使应急救援做到科学高效。

(5)运输企业应规范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摘要:统计分析了2006~2007年我国发生的170起危险化学品公路、铁路、船舶运输事故。从运输工具、事故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省份、月份、在一天中所处时刻、事故导致的后果6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经统计分析,道路运输事故是危化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形式,船舶运输事故对水系污染严重;危化品运输事故中涉及易燃液体的事故最多,毒害品引发的事故危害最大;江苏、浙江、广东为事故发生率最高的省份;每年7~10月及春节前后是事故高发的月份;凌晨零时到六时是一天中事故发生率最高的时段。笔者针对这些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防范事故发生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化学品安全网.信息速递.2008年各省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进度表

[2]安监总危化[2006]144号.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工作情况的通报

[3]吴宗之,孙猛.200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2):3~8

8.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篇八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就业再就业政策实施的转折年。我处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新政策为主线,以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为重点,以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抓手,精心组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1—11月份的工作任务。现就我处1—11月份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政策,关系到众多企业和广大职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我处人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在5月中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宣传途经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生动活泼、深入细致的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政策讲明白、讲透彻,使广大职工都能熟悉,了解新一轮政策的意义和内涵,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帮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按照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06〕。

下达指标99%;失业保险基金收缴233.9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基金25.03万元,享受失业保险基金人数达83人次。

三、加强劳动事务代理工作。

随着求职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的形成,牵扯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劳动人事管理方式,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劳动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合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代理所本着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人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本着为用人单位降低人事管理成本。组织了一支既理论又具多年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各企业和个人提供系列劳动事务代理服务。2006年,我处加强劳动事务代理宣传力度,劳动事务代理工作以扩展到全县事业单位临时工和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现为供电系统电管员、村电工129名和公安局协警员4名及电信公司员工14名等单位办理代理合同,邮政局60多名员工代理之事正在商谈中。做好劳动事务代理后的各项培训工作,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用工单位需求为对象,适时开设适用性、针对性强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今年先后举办了绿色食品、评茶员、美容美发等培训班3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11人,外来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6人。今年1—11月份,共为147人办理代理合同和档案管理,共代理收费88840元。

四、积极为劳服企业服务。

劳服企业作为我县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县劳服企业底子薄,技术落后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条件下,我县劳服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发展举步艰难。为了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在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今年1—11月份,劳服企业创工业产值405万,税利达40多万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1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做好职业介绍工作。

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县农村新增农村劳动力、退伍军人和外来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给农村青年、退伍军人和外来劳动力,我们着重从加强信息咨询入手,积极同外界就业信息的联络沟通,收集职业需求和空岗信息,努力开拓就业门路。我们本着“亲民、利民、便民”的原则,认真做好求职者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培训推荐、职业指导直至上岗就业等“一条龙”服务。截止11月,在我们直接与间接的指引下,为我县输送了一批退伍军人和农村优秀青年达40多人次,介绍到温州海运公司当船员、瑞安保安公司当保安、温州市厂长经理人才公司当缝纫车工、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地勤公司当装卸和客舱清洁员,都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为方便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监督和管理,我处还推选了优质服务监督卡的举措,卡上印有服务项目、联系方式和举报电话等内容,公开向社会承诺,做到文明、优质、高效的职业介绍服务工作。至11月份止,我处还办理就业卡、就业证达103人次。

六、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的素质。

一支良好精干的就业服务队伍是为民服务的保证。2006年,我处每位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开拓创新,维权维稳,依法行政和为民服务的能力,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加强业务素质教育,提高组织纪律性和敬业爱岗的自觉性,建立制度化的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考核机制,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勤廉型”队伍。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一些漏洞与失误,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为民服务思想,以就业服务为天职,以就业服务为己任,以良好的就业服务取信于民,使我处工作在今后取得新得进展,为我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县就业处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和“平安泰顺”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就业局的各项工作部署,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有效实施再就业援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为主线,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加快劳动事务代理步伐,努力营造稳定、有序、和谐的就业环境。主要工作要点:

9.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篇九

一、2006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06年,我局在上级统计部门和福清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福州市统计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坚持以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深化统计改革,依法治统,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统计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坚持统计为党政决策服务、为发展社会经济服务,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监督的功能作用,进一步提升统计参谋服务水平,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4月被省统计局评为全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全省统计法制先进单位;2006年6月再次被市委评为“四星级”党支部和党建先进单位;2006年11月被国家统计局福州市企业调查队评为2006年度福州市县(市)区企业调查综合考评先进单位。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层统计建设,统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统计基础工作,切实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夯实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基础,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农村统计资料,使我市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在去年各镇(街)成立统计站、配备首席统计员、加强岗位培训、整理完善统计基础台帐资料以及今年福州市统计局统一为各镇(街)统计站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的基础上,我局根据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检查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意见的通 1 知》以及我市政府办公室相关通知精神,对全市21个镇(街)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重点加强乡镇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依法统计、统计方法制度、资料管理和优质服务等方面工作。通过一年来的督促检查和整改规范,促进了全市21个镇(街)配足配强镇村统计人员,完善办公条件,加大统计经费投入,提高统计人员待遇,保证统计工作正常开展,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统计工作,增强基层统计力量,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二)认真做好各项统计年报定期报表工作,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年、定报的贯彻落实。一年来,先后召开了农业、工业、贸易餐饮业、国民经济核算、劳动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等10多个专业年报培训会议,各镇(街)、市直有关部门、直属单位和重点企业的统计人员共1000多人次参加了年、定报业务培训,做到了贯彻及时、要求明确。同时针对机构改革、企业改制、行政区划调整后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着力加强组织协调,以确保年、定报渠道畅通,确保统计人员工作到位,确保各项年、定报的质量和时效。二是对基层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和审核把关。把好统计数据搜集、审核、汇总、上报等环节,全面推行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采用相互指标验证、比例控制、抽样推算等方法进行验证,对基层上报的不符合实际的指标及时进行纠正,力求各项年、定报数据的客观真实。全市主要统计数据符合客观实际,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三)扎实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得到进一步落实

1、扎实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各项准备工作。一年来,根据国务院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局扎实推进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各项准备工作。一是适时提请市政府成立福清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市政府于2006年3月份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决定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福清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做好福清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二是启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了办公室办公场所,并于2006年6月份挂牌办公;除本局全体人员全部参加办公室工作外,还从有关部门、镇抽调6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办公室工作。三是落实普查经费。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编制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市级经费预算上报市政府。市政府同意市财政安排2006年农业普查市级经费60万元,并已拨付到位,其中15万元用于购车,以解决市农业普查办交通工具问题;2007年市级经费将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四是督促各镇街、农场落实农业普查相关准备工作。全市各镇街、农场已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做好本地区农业普查经费安排和工作人员选调工作。各村居也已成立普查工作小组,共落实4900多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五是做好城乡属性划分和基本单位清查摸底工作,为开展农业普查做好准备。六是配合省、福州市做好在我市镜洋镇、新厝镇开展的省级、福州市级农业普查综合试点工作,经过从7月底至9月上旬近一个半月的全流程实战模拟普查,达到了发现问题、完善方案、积累经验、培训骨干、锻炼队伍、示范带动等预期工作目标。七是制订了农业普查宣传方案,配合综合试点工作,扎实做好农业普查宣传发动,为农业普查的全面展开营造良好的氛围。八是认真组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业务培训工 3 作,市农业普查办公室专业人员分五组用了20多天时间对各镇街、农场普查员和普查指导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为顺利开展农业普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做好农调、城调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农村住户网点的维护工作,完善农村统计调查网络,扩大面积抽样调查网点,继续做好统计服务“三农”工作;二是继续做好城调住户调查、物价调查及工业品价格调查工作,稳定调查对象,坚持访户制度,继续加强住户信息沟通和业务指导。三是做好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委托的每季度一次的群众治安满意率调查,客观公正地对全市21个镇(街)的群众治安满意率进行测评,并形成文字调查报告,为我市创建“平安福清”贡献一份力量。

3、做好其他各类调查工作。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市里的工作需要,一年来,我们还开展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服务业调查、福建产品市场占有率调查、企业景气调查、居民安全感调查、劳动力调查、文明调查、行风评议、普查数据名录库的备份与维护、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妇女儿童监测调查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相关任务。

4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后续工作。一是抓好资料公布,在3月中旬前完成福清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1—3号公报发布,做到经济普查资料既及时公布又保质保量,并根据上级要求按全国1%人口调查的结果推算公布全市人口相关资料;二是抓好资料开发,组织一批业务骨干开发应用经济普查资料,并要求各专业至少完成1篇以上的分析报告,至今已印发经济普查资料分析文章5篇;三是抓好资料印刷及材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四是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按照要求从1993年开始修正每年主 4 要经济指标,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可比性,并附印在《2006年福清统计年鉴》当中;五是抓好经济普查的总结和表彰,及时兑现奖金,以资鼓励。

(四)坚持依法治统、以法促统的方针,统计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1、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以统计“五五”普法工作为契机,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一是深入开展统计“五五”普法工作,将《统计法》知识纳入市委党校授课内容,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统计法制队伍建设。充实统计执法人员,加强业务培训,规范执法程序,全面提高统计执法水平。三是切实解决不敢执法、不善执法问题,逐步扭转统计执法难的局面。四是严肃查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年来,共进行统计执法检查32次,立案查处8起,协助福州市统计局立案查处10起,并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2、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积极推进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今年福州市统计局统一为各镇(街)统计站配备一台计算机,专门用于统计及大型普查工作,促进了镇(街)的统计信息化建设。

3、继续认真开展统计持证上岗培训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福州市统计管理办法》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要求凡是上年没有参加持证上岗培训的村企统计人员,都要参加统一举办的统计持证上岗培训班。为此,在去年进行大规模统计持证上岗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又举办了一期统计持证上岗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较系统地学习了《统计法》、《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调查 5 技能》等内容,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200多名学员全部通过了考试,取得了省统计局统一制发的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五)重视抓好业务学习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统计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强化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针对统计人员和统计工作特点,坚持自学和定期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政治学习制度,切实加强统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一年来,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全局人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两个务必”、“两个率先”、“统计职业道德规范”主题教育,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二是加强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自觉性。三是加强统计分析信息写作业务技术的学习,提高开发利用统计资料,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优质服务的水平。四是加强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技术培训学习,适应统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2、规范检查考核,强化激励机制。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年初,我们修订完善了有关政治学习、工作纪律、检查考核、廉政建设、等规章制度。我们坚持不论工作岗位、资历长短,一律按考核标准计算得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通过考核,进一步激发了全局人员的进取心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局机关自身建设。

3、强化基础工作,加强业务建设。一是统计台帐规范化。为各镇(街)统计办公室统一印制下发综合历史、进度台帐和工业历史、进度台帐,分别由镇(街)综合统计和工业统计负责登记和保管,对台帐登记内容和时间做出了统一规定。二是统计管理制度化。各镇 6(街)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一审核、管理本镇(街)范围内的基本统计数据,做到数出一门。

4、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和创建“五星级”党支部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探索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努力创建“五星级”党支部。全面落实党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反腐倡廉工作齐抓共管,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两负责。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切实以“忠庆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化正透明、服务社会”这32字统计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已,树立坚持原则、勤政敬业、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

(六)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统计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强化超前意识,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一是及时提供各种统计数据资料。我们在全面完成各项统计调查和报表任务的同时,积极组织人员根据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需要,及时提供月、季、年度主要统计资料、统计公报、抽样调查资料、沿海信息交流县(市)等资料。每月编印月度《福清市国民经济主要统计资料》。今年我局共编辑出版了2006年《统计年鉴》、《经济普查资料汇编》等资料。这些资料成为各级领导分析形势、指导工作、制定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深受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欢迎。及时为各级部门等会议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参阅资料。二是及时提供各种统计分析、信息。我们把统计分析信息工作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局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全局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做好统计分析信息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针对党政领导决策需要,搞好宏观经济监测。对我市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特别是福清市宏观调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定期搞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预警预 7 测,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力求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掌握情况准确、反映内容全面,以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

2、强化服务意识,优化为基层及社会公众服务机制。一是服务社会,利用新闻媒介开展统计服务。我们注重利用新闻媒介扩大宣传,及时将经济社会信息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宣传,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欢迎,扩大了统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部门的知名度。二是不厌其烦,认真做好统计咨询服务工作。社会各界到我局查询资料,我们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做到不厌其烦,及时提供。三是拓宽领域,认真开展专项调查。一年来,我们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置、有关部门委托和自行开展的农民受灾情况、土地流转、群众安全感、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失地情况等多项专题调查,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社会经济信息。

总之,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日趋复杂,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日益加大,个别地方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现象依然存在,统计有法不依的现象仍有发生;基层统计网络不够健全,队伍不够稳定,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统计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统计业务量不断增加等问题长期困扰统计业务工作开展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在新的一年里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2007年工作思路

(一)开展“视统计信誉为生命”主题实践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切实提高和坚决维护统计信誉,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 8 务,根据曾培炎副总理2006年6月到国家统计局视察时的讲话精神,国家统计局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国统计系统开展“视统计信誉为生命”主题实践活动。我们将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分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查找问题,深入研讨、明确责任,建立制度、组织宣誓,总结表彰四个步骤,实实在在地把这项主题实践活动贯穿始终。通过开展这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力求使统计数据权威客观、真实可信的形象进一步确立;统计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进一步提升;统计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统计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二)继续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各项工作和各项抽样调查工作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今年已完成清查摸底工作,明年将转入正式的调查登记阶段,任务还相当艰巨,全局干部要继续全力以赴做好农业普查各项工作。同时,要搞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劳动力调查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的抽样调查工作。

(三)继续抓好基层基础建设

在2006年福州市统计局统一为各镇(街)统计站配备一台计算机的基础上,明年我局将分批对各镇(街)统计站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配置统一的统计软件,使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实现利用计算机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加工、管理和公布,不断提高镇村两级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好统计数据的计算机管理和记录,切实提高我市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夯实统计工作基础,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农村统计信息。

对全市企事业单位,一是要加强基层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的管理,健全有关统计档案,确保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二是切实加强各项统 9 计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加强对企业的统计监督管理,依法要求企业设置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管理等制度。四是全面实行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认定制度,进一步做好对已持证的基层统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工作。五是抓紧筹建福清市统计事务所(属于社会中介机构),招聘经验丰富的统计专业人员,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委托,代理填报统计报表,并从事统计主管部门的委托、培训等业务,以增强基层统计工作。

(四)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领导对统计工作的指示精神,并结合福清的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水平。二是要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三是要加强年定报工作的组织协调,确保渠道畅通,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年、定报工作。四是要夯实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五是要严格审核把关。要加强技术性,逻辑性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差错消灭在基层,消灭在源头。

(五)继续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统计“五五”普法宣传教育。二是要开展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和经常性的统计监审工作,重点要严厉打击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统计依法行政管理。

(六)继续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明年我们将抓紧制定全市统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农业普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统计网络建设。尽快引进大型统计综合数据库系统,提高统计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积极做好农业普查数据处理准备工作。创建福清市统计局网站,做好各种统计信息发布查询更新工作,加强上下、内外沟通联系,使之成为福清市又一个对外宣传窗口。

(七)积极稳妥地推进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

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市有关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积极配合上级做好我市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改革要求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做到思想情绪稳定,工作态度稳定,工作质量稳定,保障业务工作和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八)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统计干部的综合素质

明年我们将继续加强统计业务学习,特别是经济理论、计算机知识和统计分析写作的学习。要求每个统计人员都要自觉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已成为懂统计、懂经济、会分析写作、会电脑操作的复合型统计人才。

(九)继续做好统计调查分析,提升统计参谋服务水平一是要大力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二是要增加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及时提供统计数据与信息。三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统计服务,不断提高统计的适应性。要做到市场经济发展到那里,统计就跟踪监测到那里,领导决策到那里,统计就服务到那里。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优质的服务。

福清市统计局

10.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篇十

2007年以来,海丰局各个登记注册服务窗口在市局、县局党组及其市局主管科室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不断摸索的原则,以提高窗口服务效能为主线,围绕“人头”、“规范”、“和谐”三方面做文章,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sO100

一、主要成效

——窗口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跃升。全系统各个注册窗口的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坚定,作风纪律严明,通过一系列的业务培训,能够掌握新业务系统的操作。并能做到积极自习,提高业务能力。

——窗口的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全体登记管理人员树立了先进的服务理念,全系统的注册大厅实行政务公开和推行引导、贴身、即时、延时、规范五项服务。并落实“四项不准”,促使工作作风的进一步好转。

——促进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近一年来,市、股、所三级的工作运行机制协调,都能做到高效服务,文明执法,服务和促进发展。一年里,先后完善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经济户口和计算机数据信息,核销了一部分名存实亡的市场主体,为分类监管工作打牢基矗在优质服务和规范管理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促进下,2007年1至11月份,全县办理三资企业登记注册30户;内资企业登记注册103户(其中私营企业81户,含14户私营公司分公司;非私营公司企业22户,含分支机构19户);办理个体工商户1378户;办理各类企来变更登记266户,办理各类企业注销登记38户,办理个体工商户歇业登记63户,个体工商户变更登记319户。截止目前,全县有三资企业173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4家,中外合作企业21家,外商独资企业155家);内资企业1912家(其中私营企业608家);个体工商户18100户。

——窗口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县局已对全县的注册大厅进行改建、装修,并统一设置敞开式的办公平台,配置轮候桌椅、饮水机、办事指南、电子显示屏等方便群众来访办事的设施。同时,还在为机关注册大厅更换了性能较好的计算机、复印机,为更好的施行登记管理、提供行政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人员的精神面貌不断亮化。通过“五个一流”的创建工作,当前的“窗口”环境良好,办事环境整洁优雅,内部团结协作,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和谐,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举止端庄,用语文明,团队精神突出。

二、主要做法

回顾近一个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人头”做文章,着力提高窗口服务能力。

为更好地为来访办事人员提供服务,打造海丰工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质品牌,局登记注册部门认真负起责任,牵头组织学习培训,全力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一方面,抓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促进依法办事。结合企业登记法规更新快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对《行政许可法》和企业登记管理法规的难点、要点进行认真讨论,及时更新业务知识,不断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另一方面,抓业务知识学习,促进高效服务。主要是以新业务系统的推广使用为契机,紧紧抓住全面委托工商所核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结合点,认真制定方案,组织股室人员、各工商所长及基层登记窗口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新登记业务系统操作流程,使每位同志都能熟练、快捷、独立地完成各项操作。

(二)围绕“规范”做文章,着力提升窗口服务形象。

今年,局党组重点要求登记注册部门抓窗口建设的规范管理,以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对外服务形象。

一是建立内部规范。登记注册部门参与制定《窗口工作人员守则》、《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各项制度,严格规定窗口人员日常工作行为和工作责任。

二是建立服务规范。一方面,要求窗口人员按规定统一着装、佩证上岗,装束整齐清洁,举止端正,对办事群众用语文明,热情有礼,服务周到;另一方面,在各个窗口单位推行服务承诺制、特事特办制,对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企业登记申请,7天内核发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当天核发营业执照,名称核准即时受理即时核准。同时,还继续做好绿色通道的畅通工作,对下岗人员、军转干部、退役士兵、港澳人士、应届大学毕业生、农业企业等提供更加优质的行政服务,实行特事特办,1天内核发营业执照,努力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

所想,帮群众之所忙。

三是完善设施规范。今年,继续抓好登记注册口办公设施的配套工作,不但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而且配套了一些性能效好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务求通过规范的窗口设置来提升海丰工商服务发展的新形象。

(三)围绕“和谐”做文章,着力提高窗口服务效能。

为形成“内和外顺”的工作氛围,促进登记注册工作的有序开展。近一年来,登记注册部门在内外协调方面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方面,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合理调整登记事权,促进内部和谐。一是从抓团结和整治队伍作风入手,坚持思想沟通,集体议事的工作方式,增强团队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并且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反省,对照检查,针对领导、群众提出的意见,分析问题症结,制定整改措施,坚决杜绝窗口人员作风拖拉,相互推诿的不良现象,努力引导全体登记注册人员发挥团队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努力营造配合默契的工作氛围;二是简政放权。按照市局的要求和县局党组的决定下放登记审批权限,全面委托12个基层工商所核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进一步提升了全系统工商行政管理窗口的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该项工作得到了盛市局的肯定。三是规范经济户口管理,抽调人员对历年来的企业档案进行整理,建立健全经济户口档案。同时,重新核查各个工商所管辖区域的市场主体登记情况,清理一批名存实亡的经营主体,着力为市场监管工作提供准确的资料数据。

另一方面,加强企业联系,落实回访制度,促进外部和谐。一方面,在办理登记注册之后,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与企业沟通联系,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及时收集管理对象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方法,促进个私经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与卫生、消防大队、烟草专卖局等部门取得联系,实行联合监管,形成联动管理,严格把关的管理机制,促进市场主体经营资格的规范化,从源头上保证市场经营秩序的正常运行,着力构建和谐、健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2007年的登记注册工作思路

一是要提前准备,认真安排,紧跟盛市局的工作部署,积极做好新版营业执照的换发工作。

二是要继续抓好岗位培训,不断提高登记窗口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强化登记注册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和经济发展提供牢固的业务保障。

三是要巩固工作的成果,特别是要在确保“五项服务”的落实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联系回访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上门服务”,促进工作作风的进一步好转。

11.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篇十一

即将过去的2006年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乡围绕“十一五”计划年初认真规划和明确今后五年的工作主要任务和目标,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选举产生了__回族乡的党委、纪委和政府班子,一年来新的__回族乡党、政班子,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加快富民强乡”这个主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切实担负起加快__发展的历史使命,一年来全乡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的三句话要求,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其抓实干,在应对挑战中创抓机遇,在创新实践中破解难题,忠实地履行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年度内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全乡群众的认可。

1、国家“十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塘垛湖蓄洪退水闸”在我乡境内全面竣工。

2、管家沟老闸拓宽加固工程全面竣工。

3、接受2003年汛期教训投资万元对孟洼涵闸进行全面整修。

4、顺利完成2003年水后洪区移民安置扫尾和全面拆迁工作。

5、全面完成淮委移民拆迁户的安置工作和移民区的各项配套设施。

6、全面完成公路堤(保庄圩)的除险加固工程。

7、投资120万元的唐杨水泥路3.4公里全面贯通。

8、投资15万元汪江硬基路2.8公里全面贯通。

9、投资110万元的王台至溜孜口柏油路正在紧张的施工中。

10、投资50万元对街道1000米进行加宽、美化了市容、繁荣了市场,畅通了道路。

11、周台、黄台、清真、罗台、王台、__等村的硬基路近20公里全部修通,基本解决了村村通硬基路问题行洪口沙压地复耕6000亩。

13、投资32.2万元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乡派出所、乡司法所办公楼问题,乡派出所建筑面积为615平方米,3层主题工程已竣工,春节前可投入使用。

14、全面完成农业区划、农村机构改革工作。

二、各项工作效果明显,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我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乡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也围绕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上,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组织培训全乡富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仅劳务输出一项,一年可增加收入两千万元以上(全乡务工收入),以牛羊为特色的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也有长足的发展,以大棚、大蒜地膜农业为主的经济作物发展比较稳定,经济效益远高于传统农业,二○○六年虽有内涝水灾,但我乡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生活环境仍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三、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

我们一手抓物资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在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乡投资4万多元,维修了广播,增加广播器材,进一步调整了中小学布局、充实师资力量,全乡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同时有明显提高,我乡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有近30名考入市、县重点高中、升学率一年高于一年,全乡各中小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定期上法制课,利用各种形势在全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打击,全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上了三个台阶,由后进乡镇升为全县一类乡镇,对全乡广大育龄妇女普遍开展了生殖保健服务,计生队伍的服务意识逐步加强和提高,计划生育村为主的工作机制得到了真正落实,违反政策生育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乡两万三千多回、汉民族空前团结,从没发生任何民族纠纷,“法轮功”等任何邪教组织和封建迷信活动全乡没有一类,殡葬改革工作在我乡顺利推进取得可喜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存在的问题

1、农业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农业产业结构如何调整思路还不明确,农业的科技含量低、全乡两万多亩耕地还没有真正实现旱涝保收,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仍有盲目外出现象,岗前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2、小集镇建设还不配套,集贸市场贸易不规范,脏、乱、差现象极为严重,不能适应全乡人民和周边群众消费需求,乡卫生院没有成为合作医疗的定点医院,群众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医保问题得不到应有的落实,挫伤了群众的参保积极性,寺台渡口和寺台至正阳的道路没有得到解决。

3、乡财政和村级集体经济明显不足,目前存在诸多困难,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4、个别村两委班子思路不清,少数单位仍在行业不正之风,经济环境还要进一步治理,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都好,下面群众渴望落实,中间执行层不热情不积极,形成“中层梗阻”。

上一篇:与同学友好相处下一篇:智慧城市的投资运营与评估 试卷90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