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调研函(共10篇)(共10篇)
1.纪委调研函 篇一
发挥职能补“短板”
“四通一平”求发展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改善和优化发展软环境,服务两型社会的调研与思考 ●公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施金方
一只由长短不同的木板组成的木桶,它的容量的大小不是由其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就是管理学上著名的木桶原理或称短板效应。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孜孜追求的目标。目前公安县已融入中部崛起战略机遇期的节点上,跳出公安看公安,经济发展软环境上的差距是实现公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如何充分履行职责,服务于公安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做一流软环境短板创建者,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思想认识通,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纪检监察部门首先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实事求是中坚持解放思想,用新思维来审 视、判断和分析新情况,在新的工作思路中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服务于公安经济建设。
(一)牢固树立中心观和全局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与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就反腐败论反腐败,不注意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不仅工作抓不到点子上,而且会形成经济建设和反腐倡廉“两张皮”。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从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自觉把反腐败倡廉工作放在公安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
(二)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公安如何把握中部崛起机遇,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最核心就是下大功夫营造一流的软环境。因此全县纪检监察部门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反腐倡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决反对把二者对立起来,搞“经济要上,纪律要让”或“纪律从严,经济靠边”这种顾此失彼的形而上学,坚持反腐倡廉和经济发展“两手抓”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提升纪检监察部门的整 体效能。一是要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反腐倡廉,惩治腐败促发展。二是要从发展全局考虑和处理好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工作,无论是工作内容的确定、工作重点的把握,还是工作方式、方法的运用,都要从发展大局出发,以“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通过准确把握和正确执行政策,不断提高执纪执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发展重大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为优化全县经济发展环境提供有力的纪律和政治保障。
(三)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 促进反腐倡廉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全县纪检监察把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评判工作的重要标准。一是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规范审批权力,对滥用审批权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依法严格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者的责任。二是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推行“阳光”行政。坚持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目标,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建设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一律将办事的依据、标准、条件、程序、时限及服务承诺事项等内容向社会公开,接 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要积极推进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率。要把效能监察摆上更加重要的位臵,督促和鼓励行政机关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政策。四是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二、行动落实通,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
政令畅通是营造高效服务环境的前提和保证。纪检监察机关要在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协调好上下级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应当而且必须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不仅要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协调好上下关系,同样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善于协调上下级机关关系。在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政策和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的基础上,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优化经济发展工作的任务分解,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组织协调的任务,加强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结合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下情,加强工作指导。
(二)协调好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部门执法执 收等,因此,纪检监察机关协调好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既要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又要树立纪检监察部门权威,敢于、善于协调,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对属纪检监察部门主抓或牵头抓的工作,精心组织不马虎;对会同有关部门抓的工作,主动协作不推诿;对配合参与的工作,积极介入不敷衍。比如,执法监察、效能监察、行风评议、治理公路“三乱”,等等,体现了职能不替代、手段不替代、程序不替代的原则,把各部门的个体优势变成团体优势,发挥了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了整体合力。
(三)协调好纪检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内在关系。目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腐败现象也处于多发、高发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始终高悬“惩治”这把利剑,旗臶鲜明、依法依纪、坚决查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大案要案。否则,腐败现象就可能蔓延成风,最终不可收拾,经济建设要取得又快又好的发展只可能是一句空话。近年来,公安县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狠抓源头治腐,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通过深化“四项改革”、推进“四个公开”、规范“四个中心”和开展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专项清理,规范了市场经济 秩序,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体制机制制度保障。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从政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党员干部从政行为。通过加强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促进了执法部门依法行政,规范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等等,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作保障。实践证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可以减少滋生腐败的土壤,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同样,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三、运行机制通,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推动制度运行的机制,是优化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高点。近几年来,很多地方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能说不重视,制定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不可谓不少,但“重制订、轻落实”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制度的效果。因此,必须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畅通运行机制。
(一)抓好制度的创新。制度要落实到位,前提是制度本身必须科学、先进。好的制度有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反之,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不仅不会起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应有的作用,还会给腐败的滋生提供条件。因而,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制度,使之切实可行。纪检监察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勇于探索难区、突破禁区,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强化勤政高效;建交健全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的机制,用科学的制度配臵权力;规范从政行为,推进民主监督,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源头提供制度保证。
(二)抓好制度的落实。制度意味着规范,制度的执行必须用纪律来保证,强势推进制度的落实。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服务经济发展的平稳运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以严明的纪律确使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干部人事制度、投资体制等改革,把防治腐败高于改革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妨碍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阻碍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行为,严肃查处各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缓作为案件。
(三)抓好制度的升级。虽然各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多,但是一些部门及单位的为了部门利益或单位小团体利益,打政策的“擦边球”,踩制度的“红线”,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样式和方式不断变化,为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要不断升级,形成硬措施、硬规定。去年以来,公安县纪检监察部门坚持优化全县经济发展制度“钢化”,来优化发展软环境。一是认真执行“三条高压线”,即:凡是应该进县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要进中心,严禁体外循环、搞“双轨运行”;凡是进入企业的执法、检查、收费和处罚,一律先经县乡(镇)优经办审批,严禁未经审批进入企业执法、检查、收费和处罚(涉及消防、环保和安全生产等事项可以先行检查,但收费和处罚必须申报审批),凡申请事项在承诺时限内无正当理由未作出决定的,一律视为默许,严禁故意刁难、超时办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处理到位,严禁跑风漏气,说情袒护。二是切实落实二项主要制度,即落实县纪委常委与违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诫勉谈话制度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建好一个中心,即建好经济发展投诉中心,公布投诉电话、落实投诉程序、强化接诉责任,重点抓好公路“三乱”问题的投诉和处理。这两年来,全县工业、经济招商引资等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
四、执行纪律通,营造廉明的法制环境
近年来,一些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地方的经验证明,严明的纪律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两型社会的保证。纪检监察部门要坚持强化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纪律监督,确保执行纪律通,从而营造廉明的法制环境。
(一)强化行政监督,从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抓好执法人员资格审查的监督检查,凡是没有取得省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的人员,一律不准上岗执法,对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坚决调离执法岗位。严格加强对规范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以落实《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为切入点,全面贯彻国务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推进严格、公正、文明、规范行政。
(二)强化社会监督,畅通社会投诉评议渠道。环境建设的好与坏,最有发言权的是群众。因此,把环境建设情况的裁判权、评价权交给群众。通过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涉及到的部门、班子进行专题研究,认真整改。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企业、投资者和群众的意见和 建议,全方位了解和掌握本部门、本行业环境建设情况。通过认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以评促纠,以评促建,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组织对优化环境工作进行视察,对企业、投资者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质询,促进政府部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强化纪律监督,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近年来,公安县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时,坚持有线索的放过,没查清的不放过,违纪违法没处理的不放过,相对人不满意的不放过。每年县委、县政府召开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大会,这两年对12起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处理情况公开通报,起到极大的震摄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实践证明,从严查处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最有效手段。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执纪执法办案优势,采取下查、下访、下纠等办法主动出击,拓宽案件线索和来源。集中力量查办发生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中利用职权搞“三乱”、“吃、拿、卡、要”等侵害企业利益、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对利用职权粗暴执法、借机谋私的,从严惩处; 对极个别素质低下的“害群之马”,坚决清除出执法执纪队伍,并依纪依法追究责任。严格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该办的不办,该干的不干,推诿扯皮、失职误事的,坚决查处和追究,该撤职的撤职,该处分的处分。对那些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抓住不放,排除干扰,一查到底,公开处理,决不姑息。
五、构建服务平台,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无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近年来中部一些地方经济腾飞的事实说明,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构建服务是平台,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营造地方优良的投资环境。
(一)深化行政许可改革,构建服务平台。行政许可项目多、程序繁、收费重的问题,是导致环境不优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安县纪检监察机关前几年就积极探索。2002年底,公安县在荆州市率先成立县行政服中心,与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合署办公,以“为民服务,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公开公正”为宗旨,不断改革行政审批方式,简化办事程序,实行大厅式办公、阳光式操作、一站式服务,为社会各界及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到目前为止,进驻中心的县直部门45个,服务27个,纳入服务项目725项,其中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40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80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32项,基金项目4项。同时,中心还设立了一个全程委托代理服务窗口,负责对招商引资相关手续的全程委托代理。中心自运转以来,始终坚持公开服务项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条件、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的“五公开”,严格遵循高效便民原则,共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0多万件,其中即办件占68%,项目按期办结率98%,提前办结率95%;代理服务1400余件。行政服务中心为全县经济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近年来,有些县市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更加规范,运行更加便捷,服务更加优化。事实说明,行政服务中心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深化行政许可改革,向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收费最少的流程看齐,紧扣“继续清理、防止反弹、简化流程、减免收费、加强监管”五个方面扎实工作。试行重大项目跨部门全程办事免费代理制,着力推进 “同步并联审批”,切实解决跨部门办事难的问题;要减免许可收费,实行收费下限 制;要加强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后的服务和监管工作,防止管理“真空”。
(二)加强效能建设,大力提高机关效能。坚持向教育要效能,围绕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绩效,通过广泛开展效能建设暨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和文明执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化感情、焕发激情、改进行风、端正作风,重塑机关的权力观念,重构干部的价值追求,着力突破思想禁锢之围、观念守旧之围、陈规陋习之围,做到该办的事速办“快通”,运转不畅时及时“沟通”,创业者面临困难时积极“疏通”,有利发展的事设法“变通”,实现零距离服务,坚决克服官气、惰气、暮气、俗气,做到严谨、细致、廉洁、高效。坚持向制度要效能,出台并落实精减会议文件、减少迎来送往、民主科学决策、缩短办事时限、严格效能考核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坚持向科技要效能,推行电子政务,推行行政审批电子化管理。坚持向管理要效能,认真落实检查审批制度,试行检查结果共享机制,杜绝对同一事项重复检查,精减各类评比、达标活动,除县以上有明文规定的以外,不得进行评比、达标。坚持向治理要效能,深化集中治理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活动,加大对“缓作为”的治理力度,以整风的精神,找 准存在问题,拿出过硬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能,规范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公开、政介(中介组织)分开,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责范围。紧紧抓好改革这个核心,配合有关部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行政许可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乡镇综合改革,从创新机制体制入手,进一步理顺行政职能,努力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交叉、职能不清和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紧紧抓住制度这个重点,建立和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工作责任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紧紧抓住简政放权这个关键,认真清理各项政策、规章、文件,做到凡是社会能代办服务的由社会代办服务,凡是市场能运作的由市场运作,凡是市场主体能自主经营的由市场主体自主经营。
2.乡镇纪委工作调研报告 篇二
乡镇纪委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的是生活和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党员和干部,在努力履行“保护、监督、教育、惩处”四项职责的同时,为一方政治稳定、发展服务。纵观近些年来,我们党在抓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决心是很大的,也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十五大以来,通过不断努力,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似乎“是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较为突出。作为最基层的乡镇纪委,如何搞好组织协调,充分履行其职责,走出新的工作思路,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乡镇纪委工作又由于各种原因而举步维艰,效果不明显。这里,拟从几个方面来作一些探讨,以求能更好地推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镇纪检工作大多是一片空白,“人员难专职、任务难专
一、时间难专用”这是存在的共性,从而造成了不少乡镇纪检工作开展不力。一年下来,乡镇纪委办不了一个案子,即使是上级纪委要求处理的案件都是办案质量差,时间长,执行难。这样一来,乡镇纪委就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纪委的工作职能,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乡镇纪检监察的办公条件落后,没有专门的办公室,都是与其它办公室合用,办公设施较差,连一台电脑都没有,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办公的需要。
2、乡镇纪检监察基本上没有专职人员,且兼职较多。就我市而言,乡镇纪委书记都由乡镇人大主席兼任,同时大多数还分管几他多项工作;纪委委员也是由乡镇其他工作人员担任的,工作重点不在纪检工作上面,给工作带来不便。
3、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水平尤其是查办案件和能力不够高。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纪委书记更换比较频繁,大多数纪检监察干部都是新手,以前都没干过纪检监察工作,理论水平差,业务水平低,办案能力差。
4、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视野不开阔,思想不够解放。近几年来,我市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外出学习人数太少,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使得纪检监察干部思想老化,工作无起色。
5、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低,办案经费少,从而使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问题产生的原因
乡镇纪检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其原因很多,通过调查,主要有表现在以下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有差距。思想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误区一,一些乡镇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个别乡镇主要领导认为惩处了其单位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影响乡镇考核,影响整个乡镇的形象,影响个人升迁,对乡镇纪检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误区二,乡镇纪委书记由乡镇人大主席兼职,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多,顾不过来,片面认为纪检工作干得如何无所谓,做好其它工作才是实的、硬的、有用的。一些乡镇纪检干部党性原则不强,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导致乡镇纪委工作“疲软”;误区三,社会对纪检工作认同程度不一,对腐败的惩处普通存在概念上赞成,内容上同情。
2、纪委班子配置上不恰当。乡镇纪委一般由3人组成,纪委书记一人,副书记一人,委员一人,副书记和委员通常是非纪检部门的人员担任,平常他们都是干他们自己的工作,基本上是有名无实,实际纪委日常工作只有纪委书记一个人,纪检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难以开展。
3、体制机制上不畅通。在体制上,乡镇纪委工作体制套用县级以上纪委的工作机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在机制上,由于级别低,乡镇纪委与其它执纪执法部门沟通和信息交流不畅,纪检工作处于“自我循环”,监督乏力,难以发挥作用。在制度上,制度建设不规范,存在工作无主次、办案无章法、管理无制度、检查无资料等现象。在对基层站所人员的监督管理上,由于许多站所都实行了条管,编制、工资、福利、考核均不在乡镇,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乡镇纪委难以监督。
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又加之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新手多的情况,如何做好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是摆在每一位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新课题,现我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的对策。
1、理顺领导体制,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继续探索乡镇纪委受双重领导的机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确定“条”和“块”的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重“条条”,轻“块块”,进一步强化市纪委对乡镇纪委人事、业务的直接监管权,具体做法是:把乡镇纪委干部的人事任免权和工资福利 一并收归市管,根据工作需要和按属地管理原则,乡镇对乡镇纪委履行同级领导权,使乡镇纪委既受上级纪委的领导,又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这样一来,有利于调动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改变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改变乡镇纪委工作“疲软”的现象,从而使乡镇纪委工作有新的起色。
2、优化队伍建设,解决“谁来做”的问题。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齐配强乡镇纪委班子,同时要为乡镇纪委配备一名专职纪检干事协助工作。乡镇纪委干部的任用应由市纪委提出意见,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并且有、财经、审计等专业特长的年轻同志担任乡镇专职纪检干事,彻底改变过去纪检干部占位不谋事现象,要加大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和异地交流使用力度,提高乡镇纪委干部的工作能力。乡镇纪检干部不但要政治上要强,更重要的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真正做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
3、理顺工作顺序,解决“工作主动性”的问题。积极工作,努力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乡镇纪委面临人员少、无专职纪委委员、无经费、无查办违规违纪案件的经验等一些客观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乡镇纪委要开展好各项工作谈何容易,就必须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在查办案件上,要向党委、政府反映案件的紧迫性和恶劣性,树立惩处腐败实际上也是一种发展,是促进社会更加、繁荣昌盛的内在因素。独立办案,不畏权势,防止外界干扰,从严从快结案,该处分的坚决处分,该进入程序的进入司法程序,创造一个明朗的政治天空。
4、规范工作内容,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乡镇纪委要根据农村的实情,在吃透上级纪委会议精神的前提下,制定出一系列乡镇纪律检查工作制度,如学习培训、调查、查办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纪律等工作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地检查执行情况,让党员干部时刻紧绷正义之弦,不越雷池半步,从制度上保障纪检工作的顺利实施。
乡镇纪委工作始终要从教育入手,惩处为辅,用大量反腐倡廉警示片教育他们怎样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利益观;如何践行“三个代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反腐的决心更加坚强,信心更加牢固。
5、规范工作制度,解决“阵地建设”的问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乡镇纪委一定要把自己的阵地建设保护好,要有固定的及室内硬件设施,各种制度要上墙,要制定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工作意见,从组织领导、职责权利、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要求、自身建设等方面指导乡镇纪委做好规范化工作,使乡镇纪委工作有章可循。
6、强化监督检查,解决“如何评”的问题。对乡镇纪委及纪检干部的考核要以上级纪委为主,以增强乡镇纪委干部主抓纪检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可以减轻乡镇纪委干部的心理压力,使其放手大胆地开展纪检工作。要将考核的结果与政治生活待遇挂钩,以调动乡镇纪检干部的积极性。
3.加强制度建设(纪委调研文章) 篇三
近年来,花艳社区党支部全面推行和完善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通过制度规范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行为,转变了工作作风,在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新制度建设理念,提高落实制度的自觉性。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纺织腐败工作领域。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是构建惩治防腐败体系的关键,我们要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懈推进,与时俱进创新,努力形成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的体制机制,切实做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改革同步,与发展同行。因此,无论是反腐倡廉的长效教育机制,还是监控机制,归根结底都是通过制度来固定、来保障、来促进。近年来,我区发生的一些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除了他们自身原因外,与制度不健全、管理有漏洞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不注重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就不可能防止腐败现象死灰复燃,就不可能真正吸取教训,重塑形象,就不可能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因此,我办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推进街道社区重塑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坚持服务发展不动摇。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各个方面。街办建起便民服务网络,在街道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室,提供便民服务的工作窗口,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和审批服务。坚持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做到“八有”制度:即有严密的组织网络,有统一的名称和标识,有配套的服务设施,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有简明的服务指南,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规范的服务标准,有经费保障。街办根据群众需求,力所能及地提供法律、政策、市场信息、劳动力需求信息等咨询服务,以及计划生育、扶贫帮困等公益服务。凡与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项目,都可以在街道和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办理。
(二)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密切关注腐败新动向,保持制度体系的开放性和动态性。通过制订和完善党工委民主议事规则、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有效地提升了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意识,从而杜绝了独断专行、“一言堂”和“暗箱操作”的现象,加强了干部自重意识;通过“首问责任制”、“八小时外监督”、“限时办结制”的完善,有效地实施了民主监督,杜绝了干部的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现象,达到了“自省”的目的;通过“四大纪律”、“一岗双责”,有效地强化了干部的自我约束,提升了干部的自觉意识,杜绝了职务犯罪的现象,达到了“自省”。
二、严密制度建设体系,争做落实制度的模范。现在落实制度难,就表现在一些同志缺乏落实制度的自觉意识上,他们往往满足于把制度落实在会议上、文件中和喊在嘴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以致于制度形同虚设,结果有章不循、有令不止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落实制度贵在自觉,要认真学习。
当前,我区正处在迅速崛起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可以说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牢牢把握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的机遇,牢牢把握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基层社区建设的机遇,着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改进作风。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用制度来保障科学发展的贯彻落实,用制度来保证领导干部和社区专职工作着始终保持优良作风,用制度来巩固机关干部和社区专职工作着的形象,从而促进街道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三江镇镇纪委调研报告 篇四
一、本镇纪委现状
镇纪委现有纪委书记1人,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1人,镇纪委委员4人;村(社区)廉勤监委主任9人。
二、本乡镇纪委工作运行中好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关于镇纪委工作运行中好的做法:一是坚持争取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对镇纪委重点工作比如案件查办、信息工作、信访工作坚持纪委书记在党会上必须汇报,让镇领导重视,给予工作上的人力、物力保障;二是发挥镇纪委委员的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镇纪委委员会议,通报镇纪委的工作开展情况,对下一季度工作如何开展听取镇纪委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在信访、案件查办上充分发挥镇纪委委员的作用,积极参与其中;三是配齐配强镇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镇党委、镇纪委在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的工作安排上做到专人专用,同时加强对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的业务培训。四是充分发挥村(社区)廉勤监委在化解民间矛盾、信访中的作用,有效化解各类信访矛盾,充分发挥村廉勤监委的监督职能,发现案件线索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是镇纪委书记工作任务重、工作头绪多,在实现“三转”方面上困难重重,原因是镇纪委书记既是党委副书记,又是政法委书记、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分管工作多,分管工作无专职人员协助。客观上造成“纪委书记”在工作上忙不过来的窘态。二是专职纪委副书记系新手,目前在纪检监察工作上不能独立开展工作。三是镇纪委委员的作用发挥有限,因为没有给镇纪委委员落实和分担纪委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工作激励措施。四是村廉勤监委与镇纪委在工作对接方面存在差距,作用发挥上村与村之间有差距,主要原因是村廉勤监委主任工作业务不熟悉,工作能力不强。
三、关于本镇纪委工作开展的建议。
5.纪委队伍建设年调研报告大全 篇五
根据县纪委提出“队伍建设年”活动要求,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纪检队伍整体素质这一课题,通过与纪检干部进行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镇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但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极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建设不相适应。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的新形势下,我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存在有一定的弱化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本职工作,以至有时只能忙于应付,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党风廉政建设和查办案件工作,削弱了基层纪检监察机构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队伍建设不够合理。一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文化结构上虽然学历较高,却大多是通过党校、函授等途径取得的学历,接受国民教育系列全日制大学学历教育的较少,而且专业大多不对口,中文、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专业的相对较多,缺乏懂财务、懂法律、懂办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专业技能不强。
(三)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目前,我镇纪检监察工作沿用的制度有很大一部分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急需建立一系列具有
1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的制度和一套基层纪检监察规范运作的指导性意见,并加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督查。
二、思考于对策
(一)思想观念要更新。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一精辟论述,对于发挥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作用,加强基层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纪检干部责任意识针对性最强。基层纪检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也是最前线,他们最了解下情,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问题大多发生在这些群体中。对于人民群众的疾苦、困难、难点、热点问题,对于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对于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腐败作为,需要纪检干部进行反映和处理,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纪检干部担负着繁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纪检监察工作任务通过层层落实,大多落在他们干部身上。许多政策规定需要他们去上传下达,许多工作要求需要他们去贯彻部署,许多工作任务需要他们去组织完成。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所处的重要地位和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着眼于培元固本,提高整体素质,建立长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要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
念,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增强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坚持正义感、严于律已、依法办事;要改善知识结构,通过加强政治学习、研讨、考核考试等形式,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采取综合的、专项的等措施,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素养;通过参加实践锻炼、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方法,用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和专业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干部交流,结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实际,可采取内部和外部交流,横向和纵向交流,上级和下级交流的办法,改善队伍结构。要配齐配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严格选调干部,把政治基础好、原则性强、学历较高、专业对口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志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不能把纪检部门做为解决老同志“待遇”的地方,使基层纪检干部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强化监督。加大对下发文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把落实情况做为党风廉政建设检查验收的一项内容。
(四)设立办案专项经费。把纪检监察经费列入镇年初预算中,妥善解决纪检干部办公设备、办案经费、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五)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协调各方力量,利用各种资源,采取跟班学习,外出学习、集中学习等方法,让纪检干部带去学习新经验、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方法,加强对干部理论和业务培训。
6.纪委青联下基层调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六
6月15日,随市纪委青联集体对双叶公司、宝泰隆企业、新兴区红光村等地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听取企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介绍,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受教育、有意义、有收获的调研活动,体会很多,主要有三点:
第一,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出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自主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是这两家企业发展成功的一条最基本经验。宝泰隆公司依靠地处煤城优势,通过创新建立煤炭加工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增长,将原有的煤炭直接燃烧使用方式转变为精细加工方式,使煤炭价值提升到4倍以上,而加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全部得到循环利用,实现了节能减排,同时还解决了2000人就业,年上缴税金2.5亿元。双叶公司依靠本地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引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独特的加工工艺,创建了自主产品研发队伍,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公司自主研发与创新的产品,已有三十余项获得国家产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权。
二、通过农村建设的变化,对农村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红光村13年前,村集体负债100余万元,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为了改变穷困局面,红光村在积极招商引资的同时创新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引进外地客商投资7000余万元,源达洗煤厂、兴发洗煤厂等企业接连在红光村安家落户,去年又新引进了清华120万吨洗煤、30万吨环保型煤项目,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整村发展实现飞跃。2009年,村集体建设了红光彩砖步道板厂,年实现盈利100余万元。红光村建成一处休闲广场,修建了100米文化长廊,修建了4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580平方米的活动室。红光村的植树绿化成效显著,村边绿树环绕,村内绿树成行,间植鲜花,绿树鲜花簇拥着砖墙瓦房。曾被授予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劳动模范集体、省级安全文明村、省级文明示范村、市级镇容村貌整治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红光村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文化建设、村容村貌、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远远超乎我的想象,看到这些变化特别高兴,原来农村可以发展得这么好,农民的生活是这么的有希望,这说明农村发展仅仅靠农业是不行的,必须依靠自身优势,发展乡镇企业。
7.迎接省纪委来矿防腐调研汇报材料 篇七
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认识到:这个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四个三”上。
一、以推进内部市场化为主题,做到“三个先行”。
一是规范先行。坚持从“工资就是螺丝,螺丝就是工资”、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既做好了全矿推行内部市场化改革运行方案的总体规划,又做好了内部价格体系、结算体系、评价体系等分项管理办法。比如:开拓队从队组管理本身出发,构建了10个市场。即:生产市场、安全市场、通风市场、机电市场、技术市场、运输市场、媒质市场、地测市场、调度市场、监测监控市场,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合理流动,实现了每一个生产者都是经营者,每一种生产要素都有价格,每一个市场行为都有控制和约束,每一项工作讲求投入产出,每一个月都要有技术革新成果。
二是试点先行。结合实际,我们选择了井下一、二线队组,职工发展愿望强烈,队组干劲积极性高的队组率先开展试点。全矿共办试点单位23个,井下一、二线队组,地面辅助单位。按照一年规划试点起步,两年全面实施推开,三年完善提高的步骤,由点到面,逐步在全矿范围内引进市场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三是机制先行。按照指标分解岗位化、运作程序方便化、运行方案体系化、监督管理系统化的原则。建立了市场主体。从矿、科队、班组到员工都是内部市场化主体;建立了内部价格体系。各种材料、配件、产品等实行明码标价;建立了内部市场规则。诸如管理制度、质量、技术与标准;建立了内部市场化激励机制。比如,节约材料可以转换成工资;建立了监督制约机制。比如,责任赔偿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内部审计机制。
二、以源头防腐为切入点,开辟“三条途径”。
一是用教育推进源头防腐工作的开展。内部市场化是引入市场机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内部市场化运行中我们结合实际,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乐于参加,易人接受为出发点,实施教育创新,丰富教育形式,在全矿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1、增强教育的预防性,帮助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为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有效性,矿纪委注重及时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源头,发现和抓住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进行教育,做到“教育在先,引导向先”。2005年结合先进性教育开展了反腐倡廉“五个专题教育”,2006年开展了党风廉政的“五个一”系列活动,2007年开展“廉洁文化”进机关、进队组、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诸如“编印一本常村煤矿《管理人员廉洁从业守则》汇编,新时期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调查问卷,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了“廉洁文化动态地带”、“廉洁在线”专栏,向广大干部、员工宣传党风廉政建设警示片。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关注,起到了预警的作用,每年坚持组织科队级以上干部,管人、管钱、管物的重要岗位人员,通过案例讲解,录象片的播放,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等进行集体轮训,每年还坚持对新任干部进行廉政谈话,特别是去年以来,先后三次对151名新任和调整的科队级以上干部进行集体宣誓和廉政谈话。这些举措被广大党员干部誉为“党性教育的课堂,党委爱护关心干部的工程”。
3、增强的教育的广泛性,为全矿在源头防腐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内部市场化改革大潮中,既要干事创业,又要干净廉洁。近两年来,在新闻媒体开办了廉洁文化动态地带,播放《巨贪现行记》、《终极对话》等警示片,每年矿纪委牵头组织协调工会、市歌舞团等单位,精心编制了廉政文艺节目,将严肃的廉政教育寓于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之中。参加集团公司“廉政之声”专场文艺晚会,使一万多名党员、干部家属普遍
受到一次深刻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用制度保证源头防腐工作的开展。加强内部市场化制度的建立完善,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是源头防腐的重要保证。这几年来,我们结合内部市场化改革的实际,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对权利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更加注重从制度上加大源头防治腐败的力度,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了内部市场化各项源头防腐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首先抓了基本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对权利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各级管人、管物、管钱重要岗位,经营管理人员的从业行为制度,违纪行为的惩处制。
其次抓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并且制定了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细则》,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抓好责任分解,实行工作目标承诺制;二是抓好责任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真正通过考核实实在在地推进工作的目的,增强考核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抓好考核结果运用,实行“三个挂钩”。考核结果与评先挂钩,凡是矿级以上的评先争优活动,经向矿纪委征求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抓的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评先争优。考核结果与经济奖惩挂钩,每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前3名的单位,给予奖励,排后3名的支部给予处罚。与干部的提拔使用挂钩,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得好与不好,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增强了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自觉性。
第三抓了中央、省、集团公司各个时期的《规定》、《实施意见》、《规定》的学习、贯
彻和落实。诸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共中央纪委关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职工操办婚丧嫁娶的有关规定》。三是用监督促进源头反腐工作的开展。在内部市场化运行体系中监至观重要,内部市场化改革管理模式是新形式下党风廉政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客观需要。近些年来,我们主要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对矿党政决策和内部市场化工作部署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推动了工作的落实,提升了各界组织的执行力,保证了内部市场化工作部署政令畅通。
二是开展了廉政承诺,自上而下公开廉政承诺,通过公开廉政承诺和职工群众的监督来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
三是完善企务、队务公开制度深化企务公开内容,拓宽公开范围。通过企务、队务公开防止了暗箱操作。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给了员工一个明白,从源头上更治腐败发生。
四是对矿各部门物质采购,各类工程机电配件、原煤储装运系统改造,工人村与焦化设备购置安装重大工程招投标工作进行监察。
五是科队级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六是坚持每年选题立项,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工作。两年来,共监察完成2000万效益指标,诸如:新型锚杆支护,2005年2006年效能监察项目回头看,2005年2006年开展的财务管理、工资分配、产品销售、物资采购、自有资金回效能监察项目进行了回头看,内部市场化运行情况的效能监察等14个效能监察项目,其中“综采队组资源回收率”被省国资委评为优秀项目。
三、以创新与执行力为动力,达到“三个有利于”。
内部市场化改革就是让队组达到相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而实现队组和矿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内部市场化的推行将会使企业各种制度和行为方式发生变革,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有利于:
1、内部商场化改革,有利于堵塞管理漏洞。
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后,各市场主体自觉地把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变为自己的费用进行管理,在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费用相对不变,超支就要减少收入,节约则增加收入。如材料费用支出减少,工资就会增加;节约的租赁费用和维修费用就归自己。有了这种制约机制,每个班组、每个职工“成本就是工资,工资就是成本”的意识增强了,人人为成本而算,人人为效益而干,促进了节支降耗。比如:07年开拓队全年共节约材料等各类费用46万余元。
2、内部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高了劳动效率。
过去每个班组都说人不够用,但人越多、扯皮越多、效率越低。内部市场化把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往来用价格结算联接起来,通过价格结算决定收入高低,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促使各班组、岗位自发地合理安排工序,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杜绝了窝工现象。内部市场化真正调动了全队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率。那开拓队来说07年全年实际累计完成掘进进尺4717米,超计划进尺达到443米。在4月份S4—3皮顺大断面全锚支护掘进过程中,单月掘进进尺540米,创集团公司的最高掘进水平。
3、内部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加强监督工作。
在市场化
范文网【】
机制下,内部市场买卖双方利益对称,有效地调节了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生产工序的中心地位凸显出来,利益对称原则得以体现。生产班组向辅助班组支付报酬,主导工序向辅助工序支付报酬。服务围绕生产转,辅助工序围绕主导工序转。为谁服务,被谁考核,与谁结算。干什么有什么价,干多少拿多少,员工工资全部档案化。这样,避免了分配上的随意性。收入分配公开透明,杜绝了吃大锅饭和分配不公的现象。四、以提高领导能力为切入点,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机关科室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求机关科室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自主性和首创精神,主动适应内部市场化运行的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到安全生产、服务职工,找准服务的作用点、作用方向、作用大小上来,领导方式由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内部市场化手段、民主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转变。
二是干部能力素质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要求各级干部练好“三个基本功”和“三个善于”。“三个基本功”是:夯实政策、法律、科技等方向的基本功,做职工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创新与执行的基本功。“三个善于”是:善于用内部市场化改革总的思路激励职工、引导职工、凝聚职工,善于用法律的手段化解职工群众矛盾,善于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在安全生产上支、在困难上帮、在利益上让,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带动员工干好工作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推进了内部市场化改革的运行。
8.纪委调研函 篇八
一、措施及成效
(一)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减少决策失误。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议事制度,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畅通外部监督渠道,高度重视社
会投诉,完善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党组织生活会制度,任前廉政谈话、戒勉谈话、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廉情报告制度,推行勤廉双述、质询询问和民主评议制度。严格“一把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从根本上减少领导决策失误。
(二)健全严格的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在“落实”二字上下大力气。
1、在干部使用管理方面,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普遍实行民主推荐、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对县委、县政府任命的干部由纪委进行严格的廉政鉴定,有效遏制了跑官、要官行为的发生。
2、在财务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完善了“票款分离”制度。完成了非税收入征管系统的升级切换工作,所有财政监制票据全部纳入征管系统管理,票据的领购销全部通过网上进行,管理更加规范和严格。今年1-6月份通过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实现收入20249笔,收入3668.26万元,票款分离执行率达到了100%。在票据发放过程中,严格按照“限量领购,验旧领新”的票据管理原则。
3、加大对政府集中采购管理的力度。通过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逐步实行“管采分离”。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确定了通过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货物的项目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真正达到节约财政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开创政府采购工作新局面。
4、继续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承诺制度。全县乡镇政府、县直政府部门单位全部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全面推行“五项制度”、“阳光政务”等工程,努力塑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新形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对全县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和领导干部公车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县纪委组织县财政局、建设局等单位对全县近年来所有新建的机关办公楼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对清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并如实向市申报;对各乡镇、县直单位公车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登记,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三)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舆论宣传,建立良好反腐氛围。
县纪委、监察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声势、有特色、有影响的宣教活动。运用座谈会、文艺演出、撰写廉政文章、张贴廉政格言、看廉政影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舆论宣传。并举办了廉政电影放映周、反腐倡廉宣传板报“一条街” 等活动,建立了廉正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通过一系列的宣教活动,把廉政文化融入到社会文化和大众文化中。
二、存在的问题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个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历史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如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还不太健全;从源头防治腐败工作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部分领导干部还需加强自身思想道德防线。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防范治理(预防惩治)腐败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抓住建立健全正确利益导向机制这个核心,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抓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住充分依靠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
(二)开展思想反腐和文化反腐,真正形成人人反腐的社会局面。创新教育理念,把宣教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建工作中,形成全党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良好局面。采取学、树、讲、看、谈的方法积极开展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活动。另外,应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宣传了廉政文化,从而在全县形成倡导、宣传、推进廉政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保证廉政文化建设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列。
9.纪委调研函 篇九
李法泉还先后到阳信鼎龙民俗文化园,阳信县龙福环能科技有限公司、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调研,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市场前景等情况,对我市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13日上午,召开了由济南、德州、聊城、菏泽、滨州五市和部分县区纪委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大家对省第十次党代会省纪委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了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工作情况汇报。
李法泉对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指出,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快,改革开放、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势头好。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黄蓝”两区叠加重大机遇,实施赶超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狠抓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确立了“1234”反腐倡廉总体思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反腐倡廉不断取得新成效。
李法泉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省纪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高度重视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以良好的作风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效防治腐败的能力、维护群众利益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努力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在滨州期间,李法泉还先后到阳信县纪委、无棣县纪委机关看望了纪检监察干部,他勉励大家要增
强工作荣誉感和责任感,倍加珍惜组织的重托,倍加珍惜群众的信任,恪尽职守,履职尽责,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有效防治和预防腐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0.乡镇纪委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 篇十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十七大精神和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市、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形成合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实现建设经济强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和农村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其中在12个行政村设置12各村党支部。其中##乡党委班子成员共9名。少数民族干部占5名,少数民族女干部1名,大专学历1名,本科学历6名,研究生学历1名,平均年龄43.5岁。1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99名,其中村党支部12个共有农村党员454名,农村党员占85.7﹪。12个行政村党支部都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健全,换届后村级干部(24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39.8岁,较上一届村级干部平均年龄降低1.8岁。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10名,占41﹪,少数民族干部12名,占50%。在2个村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在资金流量大、涉及征拆迁补偿、重点工作的村党支部按程序设立纪检员,在监督村务、财务公开、推行“一事一议”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2006年7月,在##乡党代会上换届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委员,2007年3月,纪委书记提拔为政府乡长区委调整龙凤华同志为##乡纪委书记。5月,乡党委按照区纪委二次全会要求,按程序明确了罗巍同志为专职纪检检察员。纪检监察干部平均年龄33周岁,纪委委员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专职纪检监察员具有大专学历;少数民族干部2名,汉族干部2名,结构不断优化。由于受编制的影响,明确的专职纪检监察员实际上是兼职纪检监察员,与没有设置专职纪检监察员工作情况和纪检监察职能发挥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二)农村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情况。在元旦、春节前,加强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严格执行党的“四大纪律”和“八项要求”,坚决贯彻执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在干部中认真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党章》和区纪委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员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党纪条规;通过有争对性地举办学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学习胡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党课》等专题讲座,帮助党员干部学习掌握重要思想、重要理论,有效促进了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乡纪委按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月实施意见》的安排部署,每年组织全乡党员干部观看了《廉政中国》的示范、警示教育片等,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不断推进,强化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在建立实施的二十七项管理制度上,进一步推进党员承诺制,领导联系村、部门联系村和干部驻村制度,首问责任制、乡纪委信访工作、公开制等,畅通了民主渠道。一是结合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好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认真执行党委、纪委负责人同部门负责人、村支书、主任谈话,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三项谈话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二是推行中层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述职述廉制度。2005年以来,乡纪委对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办公室、二堡村、秦棋村党支部开展廉政述职评议活动。通过开展廉政述职评议活动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推进。三是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年召开两次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工作的会议,听取党政领导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党政主要负责每年都对全乡党员干部上一次专题廉政课,做形势分析,提高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多年来,领导干部没有发生违规违纪现象。四是全面推行惠农政策资金补偿、征地拆迁补偿等存折制。凡是涉及惠农政策资金补偿、征地拆迁补偿等项目经费,直接在农村合作银行给农户或群众开设账户,农户按照公示情况核对、领取存折资金,减少惠农政策资金补偿、征地拆迁补偿等项目资金的流通环节,提高了相关工作的透明度,保护了乡村干部,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四)农村党员干部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情况。乡党委、纪委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前,加强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严格执行党的“四大纪律”和“八项要求”,坚决贯彻执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提出的要求,特别是对顶风违纪有下列行为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处理:一是乡纪委严格监视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现象;二是乡纪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杜绝“跑官要官”现象发生;三是乡纪委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对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进行监督;四是杜绝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现象;五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参加赌博依程序处理;六是严格监督各种工程招投标中的各个环节,杜绝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挪用扶贫资金、支农资金等各项专款等现象。
(五)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情况。
1、党务公开。乡党委把党务公开作为增强工作透明度、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干部责任感和宗旨意识的重要手段。坚持重大事项公开,集体讨论研究,集体决策。特别是针对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党员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推行“发展党员六公示制度”(写入党申请书、确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讨论预备党员、乡党委派专人谈话前、预备期满转正前的公示),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探索群众评议党员的工作机制,畅通党员出口关,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2、政务公开。各部门都能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按时上交相关资料到办公室,能按时公开,资料齐备,程序合法。
3、村务公开。村务公开的核心应该是财务公开为核心,经过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对离任村干部经济审计,暴露出我乡财务公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财务制度不完善。有的村没有制订财务管理制度,有的村财务管理制度与现行实际情况不适应、不配套,出现脱节,有的村虽有财务管理制度,但缺乏资金收入、使用及效益措施,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健全、规范,接受群众监督乏力。村干部往往都掌握有一定的经济大权,既管钱又用钱,收不入账,公款私存私用。有些村随意借村集体收入,借钱后给一张白条,有的甚至连白条也不给,不断出现违纪现象;二是账薄设置不规范。一些村会计各自为阵,会计科目随意设置,记帐方法不统一,账账不符、账款不符、账实不符、有账无证、有证无账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村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专项支出等项目记录不全。因没有完整的财务记录,既不能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和全面反映本村的财务活动状况,也不利于财务公开和财务监督;三是会计手续不齐全。有的村财务原始凭证不规范,无经手人,无证明人,无事由,无审批人签字。一些出纳收付款后不及时记账,仅凭脑子记忆,甚至凭印象自制凭证,盘点库存时,现金不是多就是少;四是凭证审核不严格。
财务开支本应由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而有的村支书签、主任也签,签批不问清红皂白,来者不拒,明知超标准或开支范围不合规,因怕得罪人,故意大开“绿灯”;五是财务收支无预算。有相当部分村年初资金收支无计划,往往是有钱乱花,无钱借花,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结果是年终决算一片“红”;六是会计档案不健全。许多村根本没有村级档案室,会计档案资料无法集中管理,会计资料只好长期放于会计或出纳家中。一些会计人员不按规定装订发票,年终将帐本和单据用报纸一包,随便乱丢。换届后干部变动时不办理移交手续,各管各的“包包账”,造成账簿和凭证丢失、鼠咬、虫蚀和霉烂;七是资金使用不合法。有的公款旅游,有的滥发实物、补贴、资金,甚至还存在着干部挪用、侵占公款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较差或较好的村,问题尤为突出,支出结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八是会计队伍不稳定。村会计一般随主要干部变动而变动,一任书记,一任会计,变更频繁。且相当一部分村财务会员文化水平低,知识面窄,业务素质差,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综合分析核算能力,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漏洞百出,难以起到监督管理财务的作用。
(六)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情况。2006年以来,乡纪委配合乡党委按照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狠刹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不良风气和杜绝“吃、拿、卡、要”现象发生,切实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原则。深入推进纠风专项治理工作。(1)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严肃查处各种收费问题,没有乱收费现象发生。(2)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规范农业税费征管。没有超范围、超标准进行“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现象发生。(3)严肃查处基层干部中存在的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和刁难群众等问题,2006年以来没有干部违反规定。(4)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加强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切实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七)涉及农村村民切身利益和查处党员干部违纪问题的情况。积极协助上级纪检机关查办发生在管辖范围内的案件,并在工作中查找漏洞,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健全纪委信访制度,认真办理上级交办的信访案件和信访问题,及时处理越级集体上访事件。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众性事件,高度重视群众信访中反映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信访举报事项落到实处。坚决纠正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禁拖欠截留、挪用土地补偿金对,涉及我乡“三重工程”征占土地补偿费采取直接建立拨款户头,没有挪用、扣留现象发生;同时加强违反规定乱批乱占耕地问题,坚决纠正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没有违反相关规定。
高度重视违纪村干部教育转化工作,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典型。2006年以来,对违纪村干部严肃处理后,先后采取党性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交心谈心、撰写思想汇报和心得体会等方式,加强违纪党员干部转化工作。2007年5月,经乡党委征求群众意见和层层考察、重新任命严光德同志为下坝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007年9月对马寨村党支部副书记违规进行查处,要求该同志书面检查,在马寨村村两委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上作检查;对2007年大地村两委干部大额现金支出、2008年马寨村两委乱列支出项目给予诫勉谈话,及时追回违规资金等。在全乡党员干部中起到了警示和示范作用,也充分体现了乡党委教育人、感化人、量才任用的良好形象,对推动和加强我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乡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在区纪委和乡党委的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重经济轻党建、轻纪检监察的思想较重。各村党支部书记对于基层组织党建工作不重视,主要精力集中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忽视了“抓好党建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导致一些村的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小组形同虚设,发挥作用不强,村务、财务公开内容不齐全。还存在村党支部负责人、村委会主任白条进出帐现象。
(二)乡村债务沉重。2004年以来,由于财政体制和资金调度等原因,在确保乡村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挤占、挪用乡村干部工资福利,截至目前我乡共拖欠餐饮酒店、企业、村集体资金共340余万元。特别是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
1、忽视财务管理。一些村负责人头脑中没有财务管理这根弦。一是工作忙无暇顾及;二是对财务管理认识不清;三是怕管紧了不好“办事”。因而,对农村财务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滋生和助长了某些违法乱纪行为。
2、制约措施乏力。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形同虚设,组长多数有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兼任,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挫伤了群众民主理财的积极性,客观上助长了部分人员违法乱纪的侥幸心理。
3、收支管理不严。一是缺乏内部监督,村级会计大多是村干部,无法独立行使职权,不能发挥财会监督作用。二是缺乏外部监督。监督村级财务实际是个空白带,这就给法制观念淡薄者有可乘之机,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4、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农村财力人员大都文化不高,未受过专业培训,政策水平和业务知识差,连起码的会计基础知识、财经政策、法规都不懂,常范常识性错误。
(三)村级换届选举贿选范围广、手段多、隐蔽性强,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带来新的问题。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过程中,据群众举报,有4个村的村委会主任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有贿选嫌疑。区联合调查组还没有得出结论,说明换届选举贿选范围广、手段多、隐蔽性强的特点。村党支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都受到影响。
(四)没有明确专项工作经费。多年来,纪检监察经费没有单列,受乡财政综合支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不足。
(五)干部(纪委委员、专职纪检监察员)兼职过多。受编制和上级部门工作要求高、工作项目内容细化、资料多等制约,专职纪检监察员实际上在乡村都不太实际。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一)纪检监察组织自身建设。
乡纪委将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乡党委“四比一争”(提高素质比学习、强化意识比服务、勤政廉洁比效能、求真务实比成绩,完成目标争先进)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出高要求。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确保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中心组学习,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加强纪委班子的建设,领导干部深入实际,创新工作,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严格执行工作纪律。
(二)以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工作为重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规范我乡村级财务管理。
1、加强领导,强化法制意识。领导重视是抓好村级财务工作的关键,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特别是乡村主要领导应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支持财务工作,为农村会计人员撑腰壮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增强法制观念。
2、明确归属,强化监管职能。《会计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乡财政既有分配职能又有监督职能,由其监督管理村级财务工作是顺理成章的。其理由是:一是乡财政所作为乡财政的综合部门,大部分工作都要与村组打交道。因此,对其财务进行监督管理是切实可行的。二是村财务是农业财务的组成部分,纳入乡财政管理,有利于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监督和考核。三是乡财政所有相对充足的人力,并在经济管理、财务处理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监督管理村财务工作是完全可行的。
3、完善制度,强化约束机制。一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应着重抓好从村级收入计划到资金使用、资金监督等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建设。包括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管理制度,定期向财政部门报表制度,收入、支出帐目公开制度,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制度等。二是严格管理制度。要坚持“钱帐分管,会计管帐,出纳管钱”的原则,严格审核原始凭证的手续是否齐全(事由、经手人、验收人、审批人),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做到帐款相符,帐物相符,帐帐相符,日清月结。三是要坚持支出一支笔与村委会集体审批相结合的方法,彻底杜绝人人用钱、个个批钱的混乱现象。四是完善农村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和资金使用效益审批制度。财政所应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分析测算村级当年预算收支情况,形成收支计划报同级党委、政府、人大审批下达,村级必须遵照执行,并定期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加强农村财务监督,重点检查是否有擅立收费项目,财政部门审批的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私设“小钱柜”;是否坚持一支笔审批原则。同时,要实行干部离任必审,财务人员交换必审,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必审,有重大问题的人或事必审的“四审”制度。每审必须一查到底,弄个水落石出。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根据情节严重,依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4、规范管理,实行“专户储存”。向农户收取的水费以及各种代收款必须统一使用财政所下发的收据。支出应依据规定的使用范围编报用款计划,经财政所审批后拨款,由农村合作银行监督支付,以防止使用的随意性。同时,对村会计档案和会计人员变更要进行管理和监督。
5、强化素质,提高会计水平。一是要对现阶段的村级会计进行一次清理,把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技术精、有开拓进取精神、责任心强的中青年聘到村级会计岗位上去。二是实行会计人员凭证上岗制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村级会计队伍进行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培训,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颁发会计证,凡未取得会计证者一律不能上岗。符合报考会计职称条件的,可以参加考试,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产生的费用由乡村两级共同分担。三是要建立村级会计队伍激励制度,对会计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要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奖励,对工作拖拉、不负责任的要及时给予批评和适当处罚,造成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通过建立村级会计培训、奖惩机制,增强农村会计的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提高村级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纪委调研函】推荐阅读:
供电企业纪委调研报告09-01
纪委派出机构调研报告10-28
县纪委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的调研报告12-11
纪委书记讲话06-26
年终纪委总结07-03
纪委半年总结08-06
纪委处分决定10-23
纪委简报10-27
纪委监察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