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2024-11-26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反思(共10篇)

1.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篇一

《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

英文名称:Basic of Tour Guide 课程编码:

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了解和掌握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级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旅游活动及其分类,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了解旅游业、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 1 了解旅游组织及其功能,国际上重要的几个旅游组织。讲授内容:

1、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2、旅游的概念和旅游活动

3、旅游业的含义级构成、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4、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5、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重点:旅游业的产生;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难点: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化(理论讲授4学时)

掌握中国历史发展概况、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中国文化、科技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豪感。讲授内容:

1、中国历史的发展概况,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我国历史的发展,在不同时间段的文化、科技对历史所产生的作用。

2、历史文化常识,了解历史上主要王朝国号名称的由来,帝王、皇族、皇戚的称谓,了解年、月、日、辰记录方法,了解四时、节气、阴阳、五行、八卦、生肖等古代基本常识。

重点: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中国文化、科技发展。

难点: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

第三章

中华民族民俗(理论讲授8学时)

了解各民族历史、语言的概况,掌握各民族的人口分布概况,重点掌握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概况、饮食、服饰、房屋、宗教信仰、代表性食品和主要禁忌等民俗文化知识。讲授内容:

1、民族、民俗的概况,了解中华民族的人口、分布、语言文字情况,民俗的内涵及属性。

2、汉族的概况及主要传统节日

3、北方、南方、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概况、饮食、服饰、房屋、宗教信仰、代表性食品和主要禁忌等民俗文化知识。

重点:民俗的产生、含义、特征和功能;各主要民族的特征风俗;主要民族的相关禁忌。

难点:民俗的产生;主要民族风俗形成的背景及不同民族民俗的区别和联系。第四章

宗教与旅游(理论讲授8学时)

了解关于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功能;理解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和中国宗教政策;掌握中国的四大宗教常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宗教禁忌,掌握各宗教创始人、教义、教规、建筑布局,各宗教有关建筑的旅游地位。讲授内容:

1、宗教的起源、发展和功能。

2、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和中国的宗教政策。

3、中国四大宗教常识。

4、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重点:中国的宗教政策;中国四大宗教常识;各宗教创始人、教义、教规、建筑的地位。

难点:宗教知识在现实工作环境中的应用。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理论讲授4学时,实地考察2学时)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沿革;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建和建筑特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的发展及现存著名城防建筑;掌握宫殿坛庙建筑的特点;掌握中国主要民居的分布及特点;了解古代陵墓建筑的封土沿革,掌握陵园的布局,了解现存著名陵墓代表;了解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建筑。

讲授内容:

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沿革。

2、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筑特点。

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城防建筑。

4、中国古代宫殿及礼制建筑。

5、中国民居。

6、古代陵墓建筑。

7、中国现存著名古建筑。

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建和建筑特点;宫殿礼制建筑的相关知识;中国民居;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难点:中国古建筑的人文内涵。

第六章

中国古代园林(理论讲授4学时,实验教学2学时)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要素;掌握中国古代园林常见构景手段;掌握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园林景观。

讲授内容:

1、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和发展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3、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及代表

4、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要素

5、中国古代园林常见构景手段

重点: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要素和手段。

难点:中国古代园林的人文内涵 第七章

中国旅游地理(理论讲授4学时)

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分类,梳洗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国主要的自然景观,包括地文景观、水域分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分布、代表性景观,掌握中国的世界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等。

讲授内容:

1、中国的自然景观。

2、中国的人文景观。

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组合

重点:基本类型、分布、代表性景观,掌握中国的世界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等。

难点:中国的世界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等分布。第八章

中国的风物特产和工艺品(理论讲授4学时)

熟悉中国的注明风物特产,了解中国的陶瓷器、丝织工艺品、茶、酒、中药、文房四宝、雕刻品、漆器及金属工艺品和编织品及工艺画;解中国各地的名酒名茶,理解中国茶艺;了解中药基本知识。讲授内容:

1、中国的风物特产

2、中国的工艺品

重点:著名风物特产及工艺品的产地、特点;风物特产的特色。难点:茶、酒的分类,各地的名酒名茶。第九章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讲授4学时)

了解中国烹饪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中国烹饪的特点和技艺,掌握中国烹饪风味流派与八大菜系。

讲授内容:

1、中国烹饪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烹饪的特点和技艺、地方菜系的介绍。

2、中国的名酒名茶

3、中药与药膳

重点:中国烹饪的特点与技艺分类 难点:中国烹饪的人文内涵

第十章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理论讲授4学时)

了解我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主要客源国的基本概况和民俗。

讲述内容:

1、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主要客源国概况

重点: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难点:主要客源国的民俗及景点。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在讲授的同时,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要重视模拟导游、实地导游的训练,适当进行景区导游实习,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教学的效果。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实地考察课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影视资料辅助教学。

3、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幻灯片、相关影视资料。

(二)实践教学

1、实践要求

导游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一定课时的实践课,既可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的应用,体会导游工作的规范;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从事实地讲解打下基础。

2、实践内容(根据实践学时,建议选择以下三项中的两项)

实践1:通过参观到头来故宫、定陵等了解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建筑)的布局及特色。

实践2:参观两江四湖景区体会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要素和手段。实践3:通过考察中国自然景观(如栾川)进行实地模拟导游,体会导游工作的规范;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作业、答疑和质疑

1、课外作业:结合实际,对所讲内容进行实地考察来加深理解。

2、答疑和质疑:定点不定期答疑或通过邮件等方式灵活答疑。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论文考查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五)教学环节

1、面授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和旅游英语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对有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较难。为保证教学效果,要尽可能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增加知识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对本课程的学习感兴趣,而且能够较好地掌握课程的主 要知识。

2、面授辅导或答疑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面授辅导和答疑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答疑的方式,对课程中重要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深入讨论,巩固和加深课堂内学到的知识。面授辅导或答疑安排两周一次为宜。

3、自学与练习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为达到自学的效果,除读懂教科书中所讲内容外,还需做题。其目的是要通过做题弄懂、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布置2一3次作业,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并按平时成绩计入总分。

4、考试

考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检验。要求考试内容紧扣大纲要求,既要能够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要体现水平。试题难易程度适中,覆盖面要宽。本课程成绩按平时作业20分,期末考试80分计算。

四、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导游基础知识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二)教学参考书

各部分相关参考书皆可

2.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篇二

(一)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

《导游基础知识》包括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广西导游基础知识两部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包括旅游与旅游业、中国概况、中国旅游景观、中国风物特产等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文化、建筑、宗教、绘画等各科知识;广西导游基础知识包括广西概况、广西的历史、民族与宗教、广西旅游业概况、广西风物特产、广西各设区市概况及主要景点等内容,知识点多,内容涵盖面广。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能将这么多的知识记住,并能灵活运用,难度很大。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能将这些多、杂、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让学生都能掌握和灵活运用,顺利通过考试,难度也非常的大。

(二)课时安排不够充足,复习时间短。

我们学校的开课是第二、三学期开课,每周两节。由于广西的导游考试一般11月底12月初(也就是第三学期)考试,所以总共课时大约64节。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根本不可能在64节课内,讲授完所有的内容,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在课堂上讲讲一些老师觉得重要的,划一划老师觉得是重点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学生不能理解也没办法消化这些知识点,不仅学生没学好这些知识,反而让学生觉得很难,从而失去信心,更加不愿意学《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放弃考试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有限的课时里要上好这个课程,真的难度很大。

(三)考试重点难掌握

《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多,内容涵盖面广,而考试试题就80道题,有些考查的是一个知识点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有些考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点,可谓是书里的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会考到,因此重点有点难把握。

(四)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的中职生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差的,很多学生是死记硬背,而不是能够通过理解内容来真正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方法的结果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而且遇上需要分析、比较、概括的题目学生就不会分析、归纳、概括总结;例如:这道题:忌用“OK”手势的国家是()A、加拿大B、巴西C、阿根廷D、美国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归纳能力。

(五)中职学生的学习坚持性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学的内容多了,学生感到吃力,慢慢的就没有了信心就不想学了,就放弃了考证。我带的考证班就有同学有这个情况,刚开始报考导游证的时候,很有自信,一定要考到导游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觉得《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容太多太杂,而且难记,自己跟不上了,就干脆不学了,也放弃考证了。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多媒体教学+课堂笔记+题海战术+测试四步法。

针对《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多、内容繁杂这一问题,我采用多媒体教学+读书笔记+题海战术+测试四步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考证通过率。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能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广西的区位优势这一个内容,如果单单采用讲授法的方法来讲授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学生不理解的话,也很容易就忘记了。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给学生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广西的地理位置,从而理解广西的区位优势。例如长江的源头以及经过哪些省区市最后注入哪里,通过地图的展示,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这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课堂笔记,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说到课堂笔记,也许其他人会觉得,学生的课堂笔记为什么还要老师来指导,但是在中职校,这点真的有必要。中职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还是很差的,有些同学连笔记都不会做。曾经有个学生问我要教案来抄,我问她为什么要抄我的教案呢,上课的内容和笔记我都写在黑板上了。这个学生说:“我自己不会做笔记,而且觉得老师的教案思路比较清晰,而且有总结归纳,我看得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指导她们做课堂笔记了。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对上课内容有所了解了,如在课堂笔记方面在指导学生,会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内容。

首先让学生课前先预习,自己先弄看看所学知识的内容,大概知道重点在哪里,哪些知识有疑问,对即将所学的内容的课堂笔记有个大致的脉络。上课时,认真做好笔记,将老师所将的重点难点认真记好。课后要整理笔记,归纳总结好知识点。例如:历史文化名山----三山,做完笔记之后,学生应该归纳总结好,以图表来归纳比较容易记忆。

3、运用题海战术,帮助记忆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我觉得对于考证的学生来说,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在来做个测试题,可以更加巩固所学的内容,基础知识过关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考题。同时通过测试题可以知道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掌握的不够好,哪些方面不足,查缺补漏。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国旅游主要客源地这一节的内容时,很多国家的习俗有相似的,而且一下了解这么多国家的习俗,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通过习题可以帮助他们记忆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最后,在来个测试,了解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检测主要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是否能运用所学的内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都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是有效的,相反则是无效的。如果教学效果不好,就要马上找出原因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如是教学方法的问题,那就修改教学方案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是学生的问题,就帮助学生的问题所在,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她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跟进,保证学生能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调整课程开课时间,合理安排课时。

针对广西全国导游考试的时间,调整开课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师能在考证前上完课程,并有时间给学生上复习课。针对《导游基础知识》的知识点多,内容涵盖面广,应增加课时,以便能给老师足够的时间上完课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复习,提高考证通过率。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就是基础太薄弱,学习能力差,学习自制力差。根据这些特点,授课教师除了调整教学内容方面,不能太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外,还要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学习水域景观时,首先先对所学的内容记住框架,然后在一个一个突破;其次运用比较法、归纳法、总结法总结所学的内容,例如运用总结法把这节内容带我“最”字的内容列出来,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XX,我国最大的淡水湖XX等;

由于中职生基础较差,当遇到学习困难时,就很容易放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有个孩子,考证时觉得《导游基础知识》非常难,想放弃不考证了,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她上台介绍北海的概况,她只说出一两句,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她能把北海概况背下来,接着老师在指导她运用感情讲解,她进步很快,讲得非常棒,获得了同学们的赞扬,通过这个方法她的学习自信心又恢复了,更坚定了考证的信心。

(四)授课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巧

3.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导游基础知识 教学改革 探讨

一、引言

《导游基础知识》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之一。《导游基础知识》与模拟导游、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等共同组成了高职旅游导游专业学生的主干专业课程,是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该课程内容也是今后学生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该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技能型旅游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依据本课程特点,探讨适用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十分有必要。

二、课程特点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内容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 内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

《福建导游基础知识》中全国部分知识大概占2/3、福建部分知识大概占1/3,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囊括福建乃至全国各地地理、历史、建筑、艺术、宗教、民俗等各大学科门类的知识。既包括自然景观知识,又包括人文景观知识。在自然景观知识方面,涉及地文景观、天气与气候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四大主类,还有沉积与构造景观、地质地貌过程遗迹、河段、湖泊等17 个亚类。人文景观涉及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四大主类,还有民间习俗、现代节庆、交通建筑、景观建筑等14个亚类。此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纷繁复杂,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使学生顺利通过导游考试的关键。

(二)课程部分内容抽象晦涩

本课程涉及宗教、民族民俗风情等领域的一些知识,尤其是宗教方面的,比较抽象晦涩,学生接触少,难以理解和记忆。如佛教寺院中供奉的佛和胁侍菩萨的组合、“三方佛”、“三世佛”、“三身佛”,佛教的义理观,禅宗的“顿悟”主张,佛家的“梵我一如”思想,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等,都是比较抽象的,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饮食、宗教民俗和精神民俗等,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比较抽象。学生感到难记且不易消化,需要设身处地体验,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才能体会,这无疑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三) 考试重点章节多,题型多,记忆内容多

《福建导游基础知识》作为福建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在笔试和现场导游考试都有涉及。该课程要重点记忆的章节知识多,如与福建相关地理知识、宗教常识、民俗知识、旅游景观知识、饮食知识等。目前在福建导游员资格证考试中,涉及到的题型多样,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连线题、填表题、简答题等,同时考试题量大,考试内容涉及到偏偏角角,比如在2011年福建导游考试基础知识试题中就涉及到福建几条主要铁路的记忆,这些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忽视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时,既要有重点地把握,也要顾及全面,因此讲究记忆方法尤为重要。

三、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课程教学重视理论,忽视技能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作为导游资格考试的科目,大多数教师为了应付导游考试之用,实行“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痕迹较重的课堂讲义、理论教学形式,缺乏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导致教学内容空洞、知识老化、教材内容与导游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学生进入导游实际工作后要重新学习、适应。实际上《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从事导游工作的基本知识,更承担着培养未来导游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任。

(二)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不少高职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方法授课,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絕地讲授知识,学生始终处于硬性接受和“听”的被动状态,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和潜能的发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缺位或错位。这种教学方式与学生的互动少,学生的参与少,容易造成学生走马观花,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所学知识。

(三)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由于《导游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定位于不含实践教学的理论课程,考核方式也就以闭卷形式的理论考试为主,口试、答辩、技能实践考试少。善于记忆和努力记忆的人往往获得好的分数,使得考试本身成为对死记硬背的鼓励。此外,《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标准也比较单一,一次性测试定成绩的终结性考试多,数次考核综合评价的形成性考试少;;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往往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培养。

四、课程教学优化与创新

(一)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形象感,提高形象记忆

对于无法用语言、文字等讲清楚的问题,教师可选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利用图片、音像制品、互联网等手段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提高形象记忆效果,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例如对五行相生相克画一个示意图,学生一看,马上豁然开朗。对于园林建筑,可以让学生以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视、听、画面、文字、声音等诸多感官享受中愉快地学习,以体会江南园林小巧别致、个性鲜明、色彩朴素、高洁淡雅的特性,消除学生记忆的疲劳感,使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二)模拟讲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从事导游工作奠定基础。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不仅要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要改变教学方式,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引导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力。比如,对于故宫、颐和园等大家熟悉的景点,让学生模拟导游,把建筑和园林知识穿插进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当导游的乐趣,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使学生的想象力与表演力得到提高,为其今后从事导游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轻松记忆相关知识

导游基础基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很容易遗忘,因此在教学学生时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针对枯燥的数字和历史年代的记忆,可以利用谐音把相关知识串在一起。采用轻松记忆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福建导游基础知识》时,可以这样教授学生:福建的最高峰同时也是武夷山的发源地――黄岗山,海拔2158米,可以记为“儿要我爬”;福建省的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可记为对福建的土地“要爱一世”。另外,对其他知识点也可以用此方法进行归纳,比如四书五经(春秋、礼、易、诗、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很多学生在记忆中容易丢三落四,若把它概括为“春秋时有只鲤鱼,看见武警一边撕书,一边猛抡大钟”往往就能记牢;天干地支的地支:子丑寅卯辰巳无未申酉戌亥,可记为“枝稠叶茂,城市无卫生,有四害。” 这记忆有趣却又不易遗忘。在讲述民风民俗时,适当穿插一些风物传说、典故、历史故事等,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另外,通过辅导、讨论、案例教学、课下作业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如安排学生搜集整理和禅宗有关的知识,让他们讨论禅宗的顿悟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

氛围中学到更多的实用知识。

(四)走出学校,强调景点实地实践认识

仅仅在课堂内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到实际中去,这对于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证考试尤其是现场导游考试,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大有裨益。

五、结语

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课程改革和创新是非常必要,其对于形成高职院校校学生导游职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真正提高旅游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兵.导游基础[M]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3.

[2]贾辉艳.《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4): 63-64.

[3]孟冬灵.《导游基础》课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4年第3期.

[4]福建导游局导游考试考评委员会.福建导游基础知识[M].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

[5]彭蝶飞,李蓉.浅谈旅游高职《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优化[J].高等職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3:23

4.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了解前卫村的主要旅游景点,知道前卫村是崇明的,萌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学做小导游,能在老师和朋友面前大胆连贯地介绍前卫村的景点。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参观过前卫村的旅游经验。

前卫村各个景点的典型性图片,投影仪。

教师为幼儿准备4张导游证、4面不同颜色的导游旗、4个自制小喇叭。

教室边布置成瀛洲古村、动物天地、世界木化石和中国奇石展示馆、前卫休闲广场。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丰富经验

教师播放《美丽的前卫村》课件,幼儿观看。

重点提问:

1.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地方?

2.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

小结

前卫村的美景可真多啊,真是个好地方。

(二)介绍前卫村内各景点

1.师:我们的前卫村这么漂亮,所以这几年许多其他地方的朋友们都想来看一看。可是他们到了我们前卫村后遇到了麻烦,他们不知道前卫村的景点有多少、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呀?怎么帮?(告诉他们,介绍等)

2.向幼儿介绍“导游”这一职业。

重点提问

你认为小导游要做些什么?

小结:

两个条件,第一去哪里(带客人去些什么地方游览)。第二怎么说(到了景点后要想好怎么介绍景点,让客人喜欢那里)。

3.今天我们是第一次学做小导游,老师在教室周围贴了前卫村各个景点的图片,你们可以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来介绍一下,一个小朋友当小导游介绍时其他小朋友都当游客。(幼儿四散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介绍)

(三)幼儿扮演导游和游客进行模仿游戏

1.每个景点选出一名小导游颁发导游证和导游旗。

2.全班剩余幼儿扮演游客,参观前卫村的各个景点,由选出的小导游分别对各自所负责的景点作简单的介绍。

3.评选最佳小导游。

小结

今天的每个小朋友都很不错,学习当了小导游,认识了这么多前卫村的景点。下次我们可以带爸爸妈妈或者从外地来的亲戚去前卫村玩,再好好地给他们当回小导游。

教学反思与建议

活动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选取在春游后开展这一活动,幼儿前期的经验比较丰富,对活动的兴趣也就增大了。

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整个活动把主导权交给了幼儿,让幼儿自己说、自己选、自己游戏,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活动的组织者,体现了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的精神。

5.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反思 篇五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反思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我担任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次考试我们学校使用的是新抚区的语文测试卷,通过批卷和讲卷子我发现了我教学中的问题,因为我忽视了,所以学生考试当然也丢分严重。

我针对基础部分做反思,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没有答满分的,最高28分,原来学生对于中考的题型没有做过严格的训练,因此不免有些迷惘。

其中,在汉字的音和形考题方面,我平时虽然每天都利用推普角训练读和识记,但是在落实到写字检查上,就显得不足,我们课堂时间是40分钟,因此就忽视了这个环节。况且我们学生的基础薄弱,当这样的题型变成选择题时,就更加的难以判定,其中一名优秀的学生竟然丢分。每个学生的形近字和多音字掌握的不好,放在一起,就更迷乱。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落实到读更要关注书写和应用。

学生在仿写句子这个题型中,能够写出语句,但是人生的感悟方面欠缺,学生对于句式的结构和修辞方面有忽视,今后在每天训练中结合课堂口语训练做小竞赛,开拓课堂的深度广度,也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主题班会开幕词的书写上,有一个学生竟然不知道九一八是怎么回事。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会凸显单元主题,我在讲课过程中利用课件,实录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珍爱和平,学生在组织语言中,开场白有的`脱离中心,今后训练学生自己多思考,动脑,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正确表述的能力。

语文教学基础知识虽然很繁杂,但是仍然是有题型可以类推的。这次的学生在古诗文的默写方面,因为之前给学生做了默写题型的训练,包括的中考的各种形式默写,各种类型学生都训练了,因此在文言诗文这个题型满分率较高,但个别错误仍有。因为记忆不准,或者马虎。看来学生能力的形成还是需要一个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基础中出现问题最大,是学生难以判断的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古诗文的赏析。本次试题这三题都是以选择题方式出现,学生掌握的不准,或者不够扎实,混淆是非。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常识部分要引导学生归纳,教师在名著阅读方面还不能包办代替,要督促学生读原著,教师不仅给学生故事梗概,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原文,对待重要人物和相关故事情节要准确指导学生掌握。欣赏古诗文要结合具体语句,全诗意境全面赏析和感悟。

6.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篇六

孙燕

——倡导主动学习,培养动手能力

一、实务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样重要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二、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在学校里,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更应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更是如此,学生自学的能力特别的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从我大学学习的经验来看,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不会看课本,而且即使看也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学生系统将课本看一遍,所以也就很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再学习的能力。

具体说来包括课前预习,每次下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同时,由于我带的班是商务管理专业,在课堂上注重对会计前沿问题的探讨和讲解,尤其注重对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且还推荐相关书籍,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和学习。

三、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有创新外,在师德师风上的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的关心与帮助上。在担任05级基课程的教学时,我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有:

(1)组织学生观看“余世维”在时代光华管理学院的《成功经理人》讲座。目的是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经理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等。

(2)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学生交流,商讨改进的措施。(4)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当然,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需要今后不断的积累。例如,我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整改的思路与措施总结如下: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能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方法作为教学的源动力,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学的奠基石。

(2)根据课程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能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铺垫。

(3)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始终把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学生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让学生满意。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二

孙燕

——生产过程的核算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可以说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我喜欢对自己上的课进行反思,常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习活动的促进、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等方面去反思。本文针对基础会计课的“生产过程的核算”这一堂课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应该说是全面而成功的。

教学设计是在课前进行的,这一过程要理解所教课程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水平、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前的预设,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一关也把握不好的话,那就无法上好一节课,而这环节的水平主要通过教案的编写和课件制作去体现。

1、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突出,选择教学方法恰当。

生产过程的核算一节,是基础会计中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重点列举了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例子,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一是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二是编制会计分录。前一节学习了供应过程的核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会计分录的要素和编制原则,因此,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目标:了解生产过程涉及到的主要账户结构。能力目标:掌握生产过程的会计分录编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学重点:生产成本的归集及编制生产过程的会计分录。教学难点: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计算、结转及会计分录。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

2、教学过程设计符合逻辑要求。

从导入到原有知识回顾,然后进行新课教学,课外拓展,德育渗透,按常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一幅春景图导入,那是因为播种给人带来的希望,与产品生产给人带来的希望有内在的联系。而新课内容举了好多例子,而每一个例子代表一种类型,因为学生学过基本知识,能正确把握借、贷的方向,只要把有特征的会计科目提醒学生,他们就会很快写出会计分录。对于容易混淆的购入材料和耗用材料的会计科目进行比较,把已学过的入库产品成本结转和新课的生产产品成本结转进行比较讨论,让学生理解会计科目并明确方向。然后把供应过程核算与生产过程的核算进行比较,真正让学生能温故知新,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由于现在有些单位严重出现做假账的行为,很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于是把朱镕基总理的“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话语作为温馨提醒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另外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也作了多角度的预测。

3、教学方法运用也符合这节内容教学的要求。

对记忆的内容,强调朗读,加深理解;对重点理解的内容,进行比较,便于巩固;对小组讨论来完成难理解的内容,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同进还综合运用提问、讲授、比较、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

第一、自己预测及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三分二以上的学生能明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小部分的学生比较模糊或者是不能理解的内容,利用自习课时间给予辅导,基本也能掌握,至于个别学生进校时成绩差,来校后学生目的性又不明确,自己也不想上进的学生,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可以说是教学的一大悲哀,即使再给予不断的辅导,也不一定会全部理解。

第二、从时间安排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第三、从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配合看,许多问题都是学生来解决,比较题与题之间的相似点和区别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教师只作点拨,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生产核算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本课中的关键是做生产过程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哪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四、授课中的不足

第一、多媒体教学不习惯。平时习惯于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突然改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觉得新鲜,而教师却不习惯。本来可以用手势或眼神跟学生沟通,现在却因为要不断地按鼠标,把自己的那份热情也变为应付课件了,这样本人也难以进入教师角色,课堂气氛显得不够活跃。

第二、在大的教室教学不习惯。平时在标准的教室里讲课,兴奋时激动时会走到学生中间,并能做些适当的动作。而突然间在一个比平时大好几倍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感觉上把自己和学生的距离拉远了许多。走过长长的讲台,转到学生中间,感觉很不自然,而且还没走到学生位置的时候就要回到讲台上按鼠标了,真的不习惯。

第三、语言表达水平、创新能力不强。缺少风趣和幽默的语言,由于本人性格决定了教学的习惯,自己教学上的严谨,难以让学生开怀大笑;语言也缺少磁性,难以形成抑扬顿挫的教学情景;教师的笑容也不灿烂;缺少创新,还是运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三

孙燕

——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一、教学设计合理

教学设计是在课前进行的,这一过程要理解所教课程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水平、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前的预设,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一关也把握不好的话,那就无法上好一节课,而这环节的水平主要通过教案的编写和课件制作去体现。

1、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突出,选择教学方法恰当。

《基础会计》中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一节实践性较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出纳岗位工作任务,掌握日记账的记账依据、记账规则,做到准确规范记账。因此,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1)了解出纳具体工作。(2)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会登记日记账。(3)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职业意识。教学重点: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登记日记账。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方法得当。在原有知识回顾与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实际工作情景和分组角色演练,使学生了解岗位经济业务流程,明确了出纳及其他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巩固了上一项目知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在新授环节,首先结合实际工作对教材进行处理,摒弃了教材中不符合实际的操作方法,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其次,通过演示模拟教学项目,设计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老师在做中指导,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再次,通过学生对出纳工作的再认识,使得学生对实际的会计工作不再陌生,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总之,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基础会计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1.自己预测及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对于小部分比较模糊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辅导,基本也能掌握。

2.从时间安排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3.从课前预设和课堂过程的配合看,许多问题都是学生来解决,教师只作点拨,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突出。

三、存在的问题不少

1.缺乏教学设施,如果能在模拟实验室操作,则更具有实际工作的情境,效果会更好。

2.操作中发现部分学生记账的规范性做得不好,还有待于反复操作练习。

3.语言表达缺少风趣和幽默感。由于本人性格决定了教学的习惯,教学上的严谨,因而语言也缺少磁性,难以形成抑扬顿挫的教学情景。

本节课基本上还是展现出了我的全部精神风貌,有成熟的,也有不足,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做好教学反思,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四

孙燕

——物资采购成本的核算

2009年月4月15日本人在经贸部管理部会计083上了一堂公开课,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收获颇多,有优点也有缺点,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公开课进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我深入研究教材,对这方面的知识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力求做到重点突出。

2.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了例题教学,以一仿真的例题为主线,使这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我选的练习题针对性强,层次性强。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

3.教学环节中注重方法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式思维为手段,复习归纳总结知识,力求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落实,在落实过程中,真正做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5.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也许是因为紧张的缘故讲话速度太快,教学仪态显得不是很大方 2.课后巩固不够,没有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布置相应的练习,只是 盲目地让学生完成作业、课时训练,缺乏作业的反馈,这样也就不清 楚学生到底掌握了没有。

3.新课新知识点的导入,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不够到位。4.课堂掌控能力有待加强。

有待改进:1.温故知新, 让课堂内容充实完善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问题讲清楚。

2.多向老教师请教,弄清楚重难点再备课,备好后请老教师提意见,修改后再上课。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的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很多地方需要改善,今后要督促自己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调整,以期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五

孙燕

——实务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样重要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桶流动的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致于误人子弟。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很快,市场经济下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或规章。如2006年就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实质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因此,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调整或增减变动。

仅仅掌握所教课程的课本,但对于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说:“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努力钻研新准则和准则指南,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情况下,尽多的把最新的专业动态传授给学生。

2.加强产学研合作。一方面,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方法作为教学的源动力,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学的奠基石;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走出学校去,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请进学校来,共同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

7.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篇七

1. 案例教学法的由来及优势

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在上世纪20年代首创的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以对企业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管理问题的讨论为核心, 并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 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实际社会环境, 从而学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实务性和创新性, 世界上以培养实用型创新管理人才著称的学校无不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是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 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环节,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2. 传统型教学与案例教学方式的比较

传统型职高专业教育的特点,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结构式课堂教学”。具体讲, 就是重概念定义、轻管理实践, 重理论体系、轻方法策略, 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 以至于这样的教学方式被称作“黑板管理学”,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与此相对比,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侧重实践、师生交互式和基本由学生自主进行。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更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 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 是每个管理案例的导演或指挥, 而不再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则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 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 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基于上述认识, 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我经过多年的实践, 觉得教学效果比较好。从不少业已毕业的学生的反馈信息看, 《导游法规知识》课堂教学很实用, 学生记忆深刻, 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应用到他们的导游服务中。我想, 之所以有这样相对较好的效果, 是因为我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的实施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 我总结出了《导游法规知识》“五段式案例教学法”, 详见下表:

具体操作过程说明如下。

1. 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 一般是在教师导入“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 (1) 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 (2) 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 (3) 播放案例录音; (4) 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 (5) 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 (6) 将案例编成剧本, 由部分学生表演呈现出来; (7) 利用现时的刺激或现有的环境制造案例, 等等。以上几种方式可以兼顾, 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 教师都应尽可能地渲染、烘托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 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 从而充分感知案例, 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例如, “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这一章涉及到“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我就利用多媒体, 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下面的案例:

李某能否从事导游工作

某高校外语系学生李某先后两次报名参加导游资格考试, 均未合格。他急于从事导游工作, 遂与某国际旅行社多次联系, 希望能给予带团导游实习机会。次年7月, 正值旅游旺季, 该国际社导游不足, 遂聘用李某充任导游人员, 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获, 以其未经导游资格考试合格, 擅自进行导游活动给予了罚款处罚。李对处罚不服, 认为自己并非擅自进行导游活动, 而是受旅行社聘用从事导游工作的,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罚不当, 遂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

问:1.李的看法是否成立?有何依据?

2.旅行社能否聘用李某从事导游工作?有何依据?

《导游法规知识》这门课程相对比较专业化, 很多知识点多是条文或规章, 学生如果仅学习课本知识点相对就比较枯燥乏味, 很抽象, 而且不容易记忆。利用这一案例,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 然后从书本中找寻答案, 就显得浅显易懂了。

2. 设置疑问指导——个体自主探究阶段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 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 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 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和盘托出, 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 失去“探究”的信心。注意一定要契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这一点特别重要。教师设疑后, 尤其不能放任自流, 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 (1) 巡回检查, 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 进行个别指导, 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 (2) 指导学法, 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 等等。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案例:

责任在谁

1998年1月某国际旅行社组织了一个赴长白山旅游团, 委派导游黄某作为全程导游随团服务。当此旅游团将要攀跃天池的前一天晚上, 该团一些团员询问黄某, 上天池是否要多添衣服, 以免天气变化。黄某根据其多次在这个季节上天池的经验, 回答游客不必多添衣服, 以便轻装上山。翌日, 该团游客在黄某及地陪的引导下上了天池, 不料, 天气突然变化, 天降大雪, 气候骤然下降, 黄某急忙引导该团下山, 但由于该团有些客人未带衣帽围巾等御寒之物, 致使不少人耳、鼻及手脚严重冻伤。其中4人经医院诊断为重度冻伤。为此, 该团游客投诉导游黄某, 要求黄承担医治冻伤等费用, 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黄某所属的国际旅行社接到此投诉后, 认为此次冻伤事故是由于黄某工作失误所致, 责令其自行处理游客投诉, 旅行社不承担任何责任;黄某则认为此起冻伤事故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化所致, 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 与其无关, 不应由其承担法律责任。

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1) 旅行社认为此次冻伤事故是导游黄某工作失误所致, 与旅行社无关的说法是否正确?有何依据? (这是浅层性的设问,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 了解正确的导游人员的职责所在。因此属于知识性的探究。)

(2) 导游黄某认为此起冻伤事故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化所致, 与其工作无关是否正确?有何依据? (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 要求学生从前一层次的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行为倾向, 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3) 假如你是导游黄某, 带团队赴长白山旅游, 应怎么做? (这一层次的设问, 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 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地诱发了, 学生扩展了思维空间, 进行探究性学习。

3. 组织小组讨论——群体合作探究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探究, 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 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 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 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 成员轮流担任组长, 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 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 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 无须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 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合作, 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4. 组织班级交流——自主学习互补阶段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 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形式可以采用辩论会, 一方面, 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再一次闪光, 并发生碰撞。另一方面, 通过交流, 巩固和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它的主要意义在于: (1) 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 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 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2) 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 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 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的交流, 要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 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5. 总结评价——能力提高阶段

引进案例教学方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 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 以正面激励为主, 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 (正确的或错误的) 给予合理的评价, 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中得到启示, 提高思维能力。 (2) 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 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 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如“旅游合同法律制度”这一章涉及到知识点“违反《合同法》的法律责任”时, 我为学生出示了这则案例:

应该退还全部费用吗

王女士到某旅行社参加“承德5日游”, 并特别询问是否乘空调车, 工作人员答复:肯定是空调车, 王女士随即支付了全部费用。第二天, 她按要求到为车站集合, 导游把火车票分发给每个人。王女士上车后顿感热气逼人, 经询问列车员得知, 该车次并非空调车, 她立即找导游, 但未能找到, 一气之下, 下了火车。

随后, 王女士到旅行社质问, 旅行社负责人说铁路部门临时调换了车次, 他们也不知道。王女士要求退还全部费用, 旅行社答复因王女士擅自退团, 故不能退还。

上述案例学生们通过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如下:

有三种假设:

1.如果旅行社购买的是空调车票, 并且能够出示铁路部门临时调换车次的证明, 表明旅行社已经履行了合同义务。游客应当随车旅游, 旅行社应同交通部门交涉, 退还游客车票的差额并赔偿违约金。

2.如果旅行社在游客报名时承诺的是空调车, 而在报名后购买到的是非空调车车票, 但未向游客及时说明并再次确认合同, 游客有权要求旅行社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如果游客在报名时旅行社明知所购买到的车票是非空调车车票, 为招揽客源而故意隐瞒事实, 致使游客作出决定, 游客有权要求旅行社全部退还旅游费用, 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无疑是正确的, 职业类学生能够做到这样, 着实令我感动。由此可看出, 即使是职业类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 只要教师精心浇灌、精心养护, 也总有开花结果的季节。

三、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

1. 优势

(1) 便于学生深度理解概念和原理

导游法规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 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 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深化, 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加深对抽象导游法规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2) 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我的导游法规知识“五段式案例教学法”是围绕着一个个案例展开的, 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此过程中, 许多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 如从图书馆、Internet上学会了自主收集和加工处理资料和信息, 能力得到了提高。

(3) 训练思维能力

教学中选择的一些导游法规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 有些是热门话题, 学生综合运用导游法规原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与经验剖析案例, 把握案例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学会沟通和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 弘扬社会的人文精神, 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在以往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 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我的“五段式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培养善于与人合作与交往、沟通的能力。

2. 不足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我的导游法规“五段式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

(1) 导游法规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 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 以精选的能说明问题的导游法规案例为材料。针对不同的导游法规教学内容, 要把设计的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进行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2) 案例教学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 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反过来讲, 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至少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其一, 它的连贯性强。这对于导游法规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二, 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灌输中, 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

四、未来展望

今后, 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五段式案例教学法”, 研讨调整课时设置问题, 使之更契合教与学的实际情况。精益求精, 探索不已, 注重发展职高学生的潜能, 争取获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不是对教案简单重复的讲解,更不是像搬运工一样简单机械地将知识从教材上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学生。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悬疑和不确定性,整个过程蕴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轨迹,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情况,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些意外包括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也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及发表意见等。我和很多教师都十分害怕这种“意外”发生,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探索的过程是艰难的,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困惑,这些困惑、矛盾和问题值得不断反思、总结。

一、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如果学生总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展开讨论,他们的内心就会因为缺乏那种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因而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愿意参加这样的讨论,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发言人数少,讨论不热烈,时常有人“开小差”。究其原因,还是我把自己看得太重,让学生提问不够。没有了感兴趣的問题,学生怎能积极地投入精力去研究呢?我应该做的是让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将时间让给学生探究问题,而我现在还让得不够,原因在于自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思想中还有传统观念在支配着自己。其实教师要勇做先行者,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而不应该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

二、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每章的教学内容都十分丰富,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能够做到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的确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时,我引导大家合作、探究,展开想象后交流:“什么样的人生观是有意义的”,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尽情发挥,有时教学内容没完成,留下了遗憾。可见,在这里老师要把握一个度,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有责任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三、要反思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和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9.《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篇九

一、教学设计应该说是全面而成功的

教学设计是在课前进行的,这一过程要理解所教课程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水平、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前的预设,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一关也把握不好的话,那就无法上好一节课,而这环节的水平主要通过教案的编写和课件制作去体现。

1、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突出,选择教学方法恰当。

销售过程的核算一节,是基础会计第六章主要业务核算举例中的第四节,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会计分录编制,前三节学过企业资金筹集,供应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核算。

2、教学过程设计符合逻辑要求。

从导入到原有知识回顾,然后进行新课教学,课外拓展,德育渗透,按常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一幅秋景图导入,那是因为收获给人带来喜悦,与产品销售给人带来的喜悦有内在的联系。而新课内容举了好多例子,而每一个例子代表一种类型,因为学生学过基本知识,能正确把握借贷的方向,只要把有特征的会计科目提醒学生,他们就会很快写出会计分录。对于容易混淆的销售产品和销售材料的会计科目进行比较,把已学过的入库产品成本结转和新课的销售产品成本结转进行比较讨论,让学生理解会计科目并明确方向。然后把销售过程核算与供应过程的核算进行比较,真正让学生能温故知新。

3、教学方法运用也符合这节内容教学的要求。

对记忆的内容,强调朗读,加深理解;对重点理解的内容,进行比较,便于巩固;对小组讨论来完成难理解的内容,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同时还综合运用提问、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

1、自己预测及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三分二以上的学生能明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至于个别学生进校时成绩差,来校后学生目的性又不明确,自己也不想上进的学生,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可以说是教学的一大悲哀,即使再给予不断的辅导,也不一定全部理解。

2、从时间安排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三、需要探究和改进的问题

1、多媒体设备最终只是帮助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有时候想想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课效果未必比今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就差,所以不涉及大题量或者是大容量的课,是否可以考虑就用传统方式授课,因为传统方式授课师生的眼神交流机会会更多,印象也许会更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许会更加准确,这也是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

2、创新能力还要加强,没有创新的教学形式,其结果是平淡而没有吸引力。如何运用风趣和幽默的语言,配上笑容和严肃表情的交替,形成抑扬顿挫的教学情景,甚至是让学生开怀大笑,这也是今后要提高的方向.我曾经羡慕历史老师和语文英语老师可以轻松的讲故事或者以影片的形式创设情景,扣人心弦,所以让学生学习很容易成为一种享受,会计专业课如何也能扣人心弦,让人流连往返,这也是一个课题。

10.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反思 篇十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反思

看着11级的孩子们顺利毕业了;感觉很欣慰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这一学期自我的收获以及很多的不足之处。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之路;发现自己在《电子技术基础》这一学科方面;收获了很多,除了我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教学方法以及人文交际方面也收获颇多。但是,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授课内容上不够生动精彩;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以及授课形式上过于单一;没有充分的把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利用起来;使每节课的容量更多;让学生学到更多„„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上课内容没能及时结合时代的发展以及最新的电子科技信息没能传递给学生„„等等!

现将个人相关问题总结如下,鉴于本人学识有限,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一、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这一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认识不够准确。

电子技术基础,究竟是怎样的一门课程?我们编排这样的课程;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让学生学会怎样的知识;以及掌握何种程度的技能?我觉得在这些问题上;一方面是对于我们作为教师本身;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对学生的引导方向。专业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还处于一种表层的初级概念。由于这些方面的疏漏;使得我们不能认识到《电子技术基础》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更别说以后授课时内容的倾向以及方式的多样化了。

《电子技术基础》作为教务给11级电子①、②班安排的专业课程,首先我觉得重要性就应该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什么是专业?专业就是一种个人的独特技能,专业就是一种专属的个人本领,专业就是认真投入某一项生命活动的最终表现;是一个技能。专业就是某一项事务你只是听说过;而我却是精通。对于电子这一门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之后,与非专业的人员就应该有质的区别。

首先是理论上。最基础的是专业名词、名称、概念的熟记。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电子教学方面的一些专有名词,比如说最基础的二极管这一个电子元件,作为一般常识,有可能大家都知道二极管以及他的单项导电性质。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二极管的材料机构,诸如PN结是什么?怎样构成的?而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这一特殊导电性质又是为什么?从材料的分子结构来进行说明;从带电粒子的移动方向来明确阐述,这就是我们电子专业的学生应该明白,能够脱口而出的结构原理。

其次在理论上;还应该做到对一些特殊问题的深入;要有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我承认自己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说在《电子技术基础》这一书中写到:市面上三极管常见的硅管多为NPN结构;而锗管多为PNP结构。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当时学生问我;我也没能明确说出,书中没有明确解释。后来为了进一步了解三极管的这一情况,我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原来三极管中硅管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平面扩散法工艺,而锗管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合金法工艺,因为在制作工艺上的这一差异,所以导致三极管的生产中存在成本问题。现如今是市场经济的时代,因为讲究制造成本,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如果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讲解到这类意外知识,学生是非常高兴的,这样在达到了开心教学的目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在实践操作上,我觉得我们欠缺的东西还非常多。虽然在学校场地,设备,材料上受所限制,导致学生实作能力不强,但是除此之外我觉得更多的是我们作为专业教师在对学生的引导和组织上,严重不足。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没有到位的地方。首先是教导上,《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一门电子科技的专业课程;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之后,就应该掌握一些相关的实作技能。

在这里我要说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学生对电路图的识别、电子元器件实物的认知、电烙铁的使用,以及对电路板焊接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美观性。我们知道现如今电子产品不管是种类上还是用途上都品目繁多,但是不管怎样;电子产品的硬件构成上都是由基础电子原件电路构成,出的故障之后的维修过程基本上也就是找出故障部件;更换失效的元器件,修复断路以及短路线路等问题。然而我们的很多学生虽然能看懂电路图,但是给他提供足够的元器件,要求按照电路图焊接实物电路板时,却无从下手,有的同学就算是做了,焊接出来的电路要么是半成品,要么是破损件根本就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元器件的排布歪七扭八,电路元件焊点粗糙凌乱、惨不忍睹。这些都充分的暴露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作为这个电子专业的学员,动手能力严重不足,实际操作水平甚至连初级入门都算不上。

对于这一点,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我觉得只有靠平时多看、多听、多学、多练。其实凡是关于技术关于动手能力的问题;都只有靠坚持不懈的锻炼,日积月累,熟能生巧,在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走。邓小平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动手能力强弱;专业操作水平的高低,相关工具操作的熟练度„„诸如此类问题都暴露出我们的学生在专业操作水平上严重失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解决。但是不管怎么样,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理论结合实践,用知识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知识。只要我们能坚持这种教学思想,让学生多记;多学;多练;多学;多思,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的学生将会在整体素质上有质的飞跃。

二、在对《电子技术基础》采用模块化教学安排上不够准确;不够细致。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专业课,就正如我们校长吕伦祥在全体教师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那样,应该采用最新的模块化教学,将知识点系统化,细致化;点是点,面是面,以特种模块化机制向学生教授课本知识。而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书上的内容不应该再是死的知识点,而应该在我们老师的引导下;给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想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家乐于学习;热爱学习„„再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教学,将我们课本的知识点分门别类,细致化,微分化,我想这样做了,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能听懂,听会,掌握知识要点,掌握技能要点。

其实教了这么久的书了;我也发现很多孩子的内心本质不是不喜欢学习,相反的是他们很乐于学习;爱学习,而是因为某些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信心,失去了学习热情,很多孩子因为某些不当的教学方法,从原本的懂渐渐不懂,然后又从听不懂逐渐到不想听;这种恶心的循环。就是因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太过死板;太过笼统,学生上课听得一头雾水,听不懂了;干脆就不听了。有这样思想的学生比比皆是,那么这种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呢?根本方法就是从教学的内容上;去细致化,去具体化,采用吕伦祥校长提出的模块化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我相信如果在教学上能真正的做到这样的话,学生们也乐于接受,老师们呢也会讲的激情澎湃,那么我们的课堂;甚至我们的校园都会变得激情澎湃,都会被一种崇尚学习,爱学习,乐于学习的一种积极氛围中。

关于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方法,我觉得我个人在这一方面的理解还不是很明确,我想大致的应该就是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特点,分门别类,然后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我想也许这样就可以了吧。但是实际上的操作却很麻烦,因为一旦采用模块化教学,将知识点细致化,那么课堂教学的容量就会增大。

比如说我在讲授《电子技术基础》中第七章内容:直流稳压电源,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我认为关于电子方面;凡是提及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的时候,首先我们就要对电路先有个详细认识,比如说这里,对于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细分下来就有五个组成部分:①电源变压器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③电容滤波电路④电感滤波电路⑤二极管稳压电路。那么这五个部分的功用是什么?对电流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影响?那么抱着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将这五部分进一步深入。比如说“电源变压器”为什么能实现对电压的调节?因为电源变压器的制造结构上采用了线圈绕组产生磁场,然后又利用磁场生成电场,那么就有学生要问了,为什么电场能产生磁场?或者问为什么磁场能生成电场?是不是对这类问题又要进一步深入呢?如果回避,那么我们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抱有疑问,如果再去细致讲解,就会发现这离我们本堂课的课程教学计划南辕北辙,于是乎就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

在教学过程中类似这种问题还有很多;反思之,这种问题花费精力和时间去讲耽误了课程进度,不讲呢又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说学生好不容易感兴趣了;结果你又不讲了„„这种问题,究其原因,正是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解不够准确。什么是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模块化教学?这类问题还是很值得仔细想一想。

我觉得;也许凡事都是如此,有舍才有得。是不是模块化教学在细致化的前提下,又要求摈弃一些内容可以不讲呢?但是模块化教学的初衷不是要将知识点细致化,微分化嘛?看似一个矛盾的问题,其实不然,在这里我觉得把我一个度就好,就像是修楼房,打地基一样,要想修高楼,那么地基就要打好,但是地基打多深呢?地基打得太深浪费人工、时间、和材料,地基太浅;楼房最终不能修的很高,甚至出现危险。在这两者的博弈中,其实把握一个度就好,也许有的知识点讲到这里,然后留一部分让学生自己下去查资料,下去思考;这样子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主动地将精力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子兴许会更好呢。

我觉得在课堂的教学中,如果什么都讲完了,没有悬念,那么也不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而且漫长的一节课,如果都是不停地讲,而学生就傻傻的听,这样一个是使学生听太久了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再者一时间叫一个人接受大容量的知识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就算是都讲了,那么也许记住的也不过一半一半„„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有可能给以后的教学活动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上,应该要把握一个适度原则,适可而止,不多不少,留下学生自学的空间,同时呢又不至于让学生觉得课堂内容枯燥无味,在学习和娱乐之间给学生留下一个自由的空间。我想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热情和态度上应该得到很大的改善。

三、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及时的结合最新的时代信息授课。

我认为我校作为21世纪的新式职业教育事业单位,既然是新型的职业教育类型,就应该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所区别,除了在教学的内容上要丰富多彩以外;还应该注意一个就是教学内容的新,当今时代发展如此之快,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的更替以及相关的技术更替都日新月异,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这方面就应该从自身高度去提升,多学多看,然后力争将最新最快捷的时代信息传递给学生。此外,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我觉得我没做好的就是没能充分的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室充分利用起来,在这一点上,现在看来自己欠缺的还很多,现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使用电脑以及多媒体设备集合教学;其实在很多学校都成了家常便饭,而我们却几乎还是空白。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增加一节课的课时容量,而且在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上都比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要丰富多彩,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传递给学生更多方面的信息,同时结合互联网络还可以采用图片、音乐、影视、PPT等各种途径向学生全面的传递信息,我相信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学生一时间就能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课堂内容将变得前所未有的精彩,同时对于我们这些未过多接触过多媒体的学生来说,这种授课方式也更加独特更加具有吸引力。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求知欲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尽量能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信息传递,那样的话学生的反应应该是很热烈的。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除了方式新颖方法独特以外,在教学的内容上也能做到更加细致具体。比如说《电子技术基础》这一门课程,在进行逻辑电路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结合多媒体设备,在电脑上进行逻辑演示,采用CAD模拟电路设计,在电脑上制作出电路模型,然后模拟电路运转,虚拟实验。那样的话对于一些逻辑电路问题解决;就更加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会觉得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教学内容丰富了,方法多样了,学习容易了„„老师和学生都能从传统的繁重教学中解放出来。这样的话,节约出来的时间又可以一起通过多媒体教学去搜索查看相关课程或者相关技术的最新信息,同时还能给学生看一些相关的技术资料片,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劳逸结合,既学到了专业的课程知识同时还能接收课外的海量知识,劳逸结合,学习不会觉得累。

总的来说;不管怎么讲,纵观大局;无论教学怎么发展,始终要抓住以学生为中心,把时代作为教学背景,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因材施教,跟随时代的脚步以多元化的方式结合新世纪的多媒体设备全方位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我想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的学生将会更多更好,我们的这个教师队伍将更加壮大;我们的学校也会乘着这新世纪的快车向着更高更远的教育象牙塔迈进!

秦雷

上一篇:电信创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