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写迎春花的古诗

2024-09-28

白居易写迎春花的古诗(精选10篇)

1.白居易写迎春花的古诗 篇一

哪些是白居易写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zhuǎn):反。

全诗的主旨: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池上二绝》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解:懂得

全诗的.主旨: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才能:刚够上;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草;

没:遮没,盖没;

行不足:百游不厌;

阴:同“荫”,指树阴;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

全诗的主旨: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整首诗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忆江南:词牌名;

谙(ān):熟悉;

胜:比;

忆:怀念;

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全诗的主旨:此诗写江南出色。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赋得:在考场中应试作文的限定,按照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远方:草香远播;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萋(qī)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作者远游的朋友

全诗的主旨: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暮江:傍晚时的江;

吟:古代一种诗体;

残阳:落日余晖;

瑟瑟:碧绿色;

可怜:可爱;

月似弓:上弦月;

真珠:即:珍珠。

真:真假的真;

全诗的主旨: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2.白居易写迎春花的古诗 篇二

【关键词】诗歌;诵读;思考;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代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就像一位含蓄高贵的美人,总是以其凝练的语言传递着独特而丰富的情感。让学生能领悟到它独特的芬芳,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然后渐渐地了解它,和它产生心灵的对话,以至能进行批判性的鉴赏和创新解读,从而形成较强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我们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起点也是终极目的。但在现实的古诗词教学中,这种目的很容易被人忽视。尤其是一些过于讲究程序化、格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古诗词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极为不利。古诗词教学容易走入三个误区:一用冷漠的逻辑演绎取代学生炽热的情感体验;二用刻板的考试模式遏制学生涌动的审美冲动;三用僵死单一的阐释替换学生多元灵动的解读。正因为这样,学生也许能熟背每一句话,但很难流露出发自灵魂深处的感动;也许能熟记每一解题步骤,但很难理解情感的酸甜苦辣;也许能熟练地说出每一句话的含义,但却很难拥有创造性的审美经历。

一、在“读”中体验情感

《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有时候,我们的讲解是苍白的,就好像面对着一道美味佳肴,我们首先应该去品尝,感受其带给我们味觉的美好,然后才有可能去关注它的烹制方法、营养成分。而诵读就是让我们充分品尝“诗词”这份大餐的最好方法,它能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

(一)创设情境,走进诗词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是教育界经常的话题,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我”即诗人、诗人即“我”的感觉。如学习杜甫《登高》一课时,正值秋风萧瑟之时,这不正是一个创设情境的契机吗?“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千二百年前的秋天,重阳节前后,在夔州,长江边上,秋风凛冽地吹着,吹得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有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这不正是品味诗句情感的最好的开始吗?良好的情境,需要老师敏锐的观察、精心的设计。

(二)寻觅“重读”,悟出情感

所谓“重读”,即在朗诵中加重语气,增大音量,以强调所读内容。诗句中哪些词语需强调?为什么强调?传统的做法是老师直接把自己认为需重读之处提出来,让学生们照葫芦画瓢。毫无疑问,这是对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极大的抹杀。那么,如何让学生自己“悟”呢?这就需要老师设计启发式的问题了。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我们可以设计几个层次的问题:a.概括这一句的主要内容。—描写了秋天长江边的景色;b.景色有什么特点?—悲凉、冷清;c.如何能看出景色的悲凉、冷清呢?—“急”“高”“哀”“清”“飞回”体现出来的。这三个问题思路清晰,层次推进,也绝无“为难”学生和牵强附会之感。到了第三个问题,学生便能顿悟:哦,“急”“高”“哀”“清”“飞回”一重读,悲凉的情感就表达出来了。

(三)比较韵脚,体会转变

在一些乐府诗和词中,常常通过韵脚的转变来改变情感。以李白《蜀道难》为例。第一段用“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领起,以“天”字起韵,至“连”字结束,连压五韵(iαn)。第一句总写蜀道的高危,突出蜀道的难行,奠定了全诗豪迈狂放的情感基调,接着用四韵八句写了蜀道的来历;然后换韵,以“川”字起韵,至“叹”字结束,连压四韵(uαn/αn),写蜀道的难行。一般说来,韵字开口度越大,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韵字开口度小、音阻大的易于表现凄婉之意;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仄声韵(含入声)合于悲抑之情。我们看到,这一段所压韵脚不单开口度较大,而且都是平声韵,所以要读出豪迈狂放之意、昂扬激越之情。在诵读教学中,这样的“点”很重要。学生一旦用转韵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点”,便能拥有一份成就感,对诗词的投入便又自然多了一分,前后部分的诵读自然也能更有意识地表现出感情的变化了。这样的“奖励”正是学生自己给自己的。

二、在“思”中加深领悟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早在20世纪40年代,罗农父先生在《国文教学经验谈》中指出:“只能了解,不能欣赏,那么读人家的作品,就只能懂得它的意义,还不能辨出它的风格的高卑和雅俗;自己写起来,也只能做到通的一步,还不能做到好的一步。”如果说“读”是走进文学作品的一个起点的话,那么“思”就是“荡开来”的一个关键步骤。能否在色彩绚丽的花儿中看见五颜六色的美,“思考”是加深领悟的原动力。

按照张炳隅先生的说法,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思考”指的是“思考”过程中接受美感的审美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此一层面的工作可简言为“对话”。如何构建富有张力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完成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三种对话必不可少。

(一)构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诗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过程最首要的是让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收集处理信息,建构意义。而诗歌教学应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读课文,通过对话,进而领会课文内涵。如在教学《蝶恋花》一诗时,我提出:“明月不谙离别苦”这里为什么写“明月”而不是“残月”呢?于无疑处点疑,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的时候,好多同学都抓住了“不谙”这个关键词,正是因为“明月”明亮、饱满,它才不会明白离别的悲凉和伤感。因此,适时、巧妙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情感,让学生和文本再一次的“亲密接触”,会大大深化阅读体验,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endprint

(二)构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最为重要,它不仅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会带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让课堂在动态美中生成。而现实中,很多无效提问不仅会框定学生的思维,有时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如一位教师在讲《声声慢》时发问:“词人为什么寻觅?她丢失了什么?”“丈夫!”一位同学的大声抢答让教室里哗然一片。很显然这样的提问所引起的不假思索的回答破坏了整首诗的意境,也破坏了学习氛围。所以,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对话的场所,就要让课堂对话具有挑战性。只有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渔歌子》这首词时,我提出:“这个钓鱼的老者在斜风细雨中为什么不回家?”(学生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结果怎么样?这位老者为什么“不须归”?

生:因为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所以他不想回家。

师:是啊,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坐在小船上垂钓老者看到了——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看到了——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看到了——

生:斜风细雨。

师:如此迷人的景色,怪不得他不想回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

生:因为他看到了河里的鳜鱼太肥美了,他想多钓一些回家,而且他还准备了箬笠和蓑衣,下雨天他也用不着急着回家。

新的课程期待老师的角色转换成导演,组织课堂教学,提示学生演好自己的角色,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老师不是放音机,学生也不是答录机。老师不是解惑人,而是摆渡人。构建好师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学会表达。

(三)构建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方式去建构对新事物的理解。因此,学生对文本意义思想感情的多元性必然会引起学生间认知经验、情感、智慧、灵性的碰撞,形成“矛盾”。让他们对话,让感性的同学尽情讲理,让感性的同学痛快的描绘。

例如在教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时,学生就对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诗人情感产生了争论。有的认为这是一种旷达的人生观,有的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双方各执一词,据理力争。在“激烈”的“对话”中不仅认识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诗人形象,也完成了作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解读。

一个鸡蛋从外部打开是食物,从内部打开是生命。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无疑是年轻的心灵所进行的一次次关于文本体悟、关于生命体验的对话,哪怕幼稚也无关紧要,他们定会慢慢成长,走向成熟。

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而是师生共同追求真理,对话是发现真理、展示与把握意义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对话才有创新。只有在对话中,在理解中,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完整精神境遇的整合与共享中,才能超越功利性教育,才能扎根于人的生活境遇,追寻人生的意义,使精神获得有价值的生长,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在“写”中提升能力

如果说前面的两个阶段算是“入得去”的话,那么这个过程就是“走得出”了,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要经历由感悟、思考,到深入思考,甚至到研究、批判的变化,以思维促写作,用文字来表达情思。

(一)艺术改写,锤炼语言

如在教《雨霖铃》时,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用散文的笔法描绘诗歌所描写的优美意境,演绎诗歌的情感。教《邶风·静女》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原诗基础上加以创新,把《邶风·静女》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然后发表在班级博客上,全班一起分享几十个不同版本的爱情故事,有至纯唯美的爱情故事,也有故事新编搞笑版的爱情故事。

(二)多角探究,质疑批判

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提炼出“自由探究”的小话题:美在动静结合,美在选词炼句,美在语言的豪迈,美在情感的奔放,美在侧面烘托,美在视点变化……在教李商隐的《锦瑟》时,可以让学生就诗歌的主旨展开探究,你倾向于“爱情悼亡”和“自伤身世”哪种说法呢?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三)横纵联系,对比激趣

如在教完柳永的《雨霖铃》和晏殊的《蝶恋花》之后,我引导学生比较两首离别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教完李清照的《声声慢》,引导学生阅读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作品,例如《如梦令》《一剪梅》等,让学生自主比较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特点。

(四)巧用诗词,连缀美文

作文中适当引用古诗词,会使文章语句意蕴十足,文采飞扬,既能体现考生的文化底蕴和作文潜能,也能体现考生炼字达意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将不同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大致一致的诗句放在一起表达一个话题,不失是一个有效的训练。如高考作文《打一场母语保卫战》开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试问,哪一种语言有这样灵动的气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试问,哪一种语言有这样绚丽的色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试问,哪一种语言有这样恢宏的气势?

在这一开头巧用杜甫《绝句》以及《诗经·卫风·硕人》和曹操《观沧海》的诗句构筑反问及排比句式,指出汉语的灵动的气韵、绚丽的色彩和恢宏的气势,一气呵成,入题神速,引人注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而这样的“读、思、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读”中开启体验的大门,在“写”中提升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所读、所思、所写中逐渐领悟古代诗词的魅力,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创新认识,并在写作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思辨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于学生长远需求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必将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秋玲.语文教学设计:优化与重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朱月明.我怎样朗诵古诗词——古诗词朗诵技巧探究[J].语文建设,2009(11).

[3]于亚善,李家珍.中学语文教学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王凤瑜,女,中学一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高中语文教师。

3.关于描写春花的诗句古诗 篇三

关于描写春花的诗句古诗篇1: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该句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该句出自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已时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该句出自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爱惜芳心莫轻吐,且叫桃李闹春风。

——该句出自金·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一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该句出自唐五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该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该句出自宋朝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该句出自王逢原的《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该句出自唐朝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0、西赛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鲑鱼肥。

——该句出自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该句出自唐朝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2、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句出自宋朝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该句出自唐朝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该句出自唐朝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5、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6、日出江花红盛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该句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7、云淡风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该句出自宋朝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8、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该句出自唐朝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关于描写春花的诗句古诗篇2:

1、春院无人花自香。——无名氏《浣溪沙

2、泪眼花前只见春。——贺铸《减字木兰花》

3、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4、春花春月年年客。——纳兰性德《菩萨蛮》

5、春入花梢红欲半。——王之道《蝶恋花

6、三春景色花荡扬。——宋太宗《缘识》

7、花乘流水传春信。——黄裳《蝶恋花》

8、花动两山春。——曹勋《好事近》

9、千盖笼花斗胜春。——吴文英《浣溪沙》

10、花下春藏五马。——毛滂《西江月》

11、花上春禽冰上雹。——苏轼《减字木兰花》

12、花间春鸟语喈喈。——宋太宗《缘识》

13、每见花开即苦春。——王建《宫词》

1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15、多少惜花春意绪。——曾觌《蝶恋花》

16、寂寞春残花谢後。——杨泽民《蝶恋花》

17、花漏怯春宵。——贺铸《菩萨蛮》

18、春在溪头野荠花。——辛弃疾《鹧鸪天》

19、来春空好花。——舒亶《菩萨蛮》

20、花落春残。——冯延巳《采桑子》

21、春到临春花正妩。——王国维《蝶恋花》

22、花柳逢春谁不惜。——宋太宗《缘识》

23、阆苑花开不夜春。——无名氏《鹧鸪天》

2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5、二月春花厌落梅。——晏几道《浣溪沙》

26、试看春残花渐落。——曹雪芹《葬花吟》

27、酒美春浓花世界。——欧阳修《玉楼春》

2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9、莺蝶一春花里活。——辛弃疾《满江红》

30、一花六叶殿春归。——杨泽民《浣溪沙》

31、花靥斗春娇。——无名氏《水调歌头

32、花前失却游春侣。——冯延巳《采桑子》

33、逢春总有看花情。——宋太宗《缘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形容春天花朵的诗句

2.写描绘春花的诗句有哪些

3.形容春天花开的诗句

4.春天的诗句50句

5.春节的诗句英语

6.写春天花的诗句有哪些

7.描述春天阳光的诗句

8.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是哪些

9.描绘春天美好的诗句

4.白居易的古诗原文 篇四

古诗《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我与二三子,策名在京师。

官小无职事,闲于为客时。

沉沉道观中,心赏期在兹。

到门车马回,入院巾杖随。

清和四月初,树木正华滋。

风清新叶影,鸟恋残花枝。

向夕天又晴,东南余霞披。

置酒西廊下,待月杯行迟。

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

光华一照耀,殿角相参差。

终夜清景前,笑歌不知疲。

长安名利地,此兴几人知。

古诗《秋日怀杓直时杓直出牧澧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晚来天色好,独出江边步。

忆与李舍人,曲江相近住。

常云遇清景,必约同幽趣。

若不访我来,还须觅君去。

开眉笑相见,把手期何处。

西寺老胡僧,南园乱松树。

携持小酒榼,吟咏新诗句。

同出复同归,从早直至暮。

风雨忽消散,江山眇回互。

浔阳与涔阳,相望空云雾。

心期自乖旷,时景还如故。

5.写迎春花的作文400字 篇五

记忆中,我看见迎春花还是去年的事,不过在前几天我又看见它了。前几天,在回家的路上,经过花园时,忽然有一抹黄色映入了我的眼帘。走近看,这不是几个星期前的红色的小东西吗?

几天前,我独自一人到小区花园里转转。迎面吹来的风还是那样寒。忽然发现地上有几个如枸杞大小的东西。走近一瞧,才发现是几个小花苞,还如此精致!转念一想,深深地叹了口气,这花开得太不是时候了,这么冷的天!可惜了这精雕细琢了!

它竟是迎春花?迎春花的花朵是喇叭状的,花瓣是鹅黄色的。再仔细看那花蕊,黄中略带一丝橘色,比花瓣的颜色要深一点。

迎春花的枝条也很特别,枝条是菱形的,细而长。迎着风时很柔软,当你用手触摸它时,才可以感受到木质的坚硬,可以说“柔中有刚”了。

6.唐代白居易的的古诗 篇六

古诗《饱食闲坐》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

庖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

箸箸适我口,匙匙充我肠。

八珍与五鼎,无复心思量。

扪腹起盥漱,下阶振衣裳。

绕庭行数匝,却上檐下床。

箕踞拥裘坐,半身在日旸。

可怜饱暖味,谁肯来同尝?

是岁大和八,兵销时渐康。

朝庭重经术,草泽搜贤良。

尧舜求理切,夔龙启沃忙。

怀才抱智者,无不走遑遑。

唯此不才叟,顽慵恋洛阳。

饱食不出门,闲坐不下堂。

子弟多寂寞,僮仆少精光。

衣食虽充给,神意不扬扬。

为尔谋则短,为吾谋甚长。

古诗《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庆吊经过懒,逢迎拜跪迟。

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

今朝吴与洛,相忆一欣然。

梦得君知否,俱过本命年。

同岁崔何在,同年杜又无。

7.唐白居易的古诗咏梅 篇七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其他的咏梅诗】

山园小梅

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拓展延伸】

咏梅诗典故

1、一枝春

于谦《和梅花百咏》(之一)“马上相逢情不尽,一枝谁寄陇头春。”

陈师道《黄梅五首》(之三)“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诗中运用了“折梅寄远”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西湖处士或孤山处士

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之五)“目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

西湖处士、孤山处士均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同时“海妻鹤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妆

朱淑真《冬日杂咏》“厌厌对景无情绪,谩把梅花取次妆。”

“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4、何郎

高启《梅花》“自去何郎无好韵,东风愁寂几回开。”

何郎,即何逊,曾做扬州法曹,在舍下种青梅树,日常吟咏其下,后迁洛阳,因思梅心切返扬州,正值梅花盛开,于是赏玩不已,被后人称为“知梅者”。何逊有诗《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海。衔霜当路发,映雷拟寒开。”写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机及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对后世咏梅诗创作影响很大。

5、高士、美人

高启《梅花》“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此首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罗浮遇仙。(柳宗元《龙城录》),前者讲洛阳大雪时,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却高卧家中忍饥受寒,不求助于人。后者讲赵师雄迁罗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于松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芳气袭人,举止高雅,因扣家门与之共饮。师雄醉卧至晓,发现自己在大梅花树下。用这两个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韵。

6、南枝北枝

葛长耕《早春》“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由于南北方位的差异而呈现出冷暖不同所带来的结果——南枝花开早。南枝北枝的典故有作用,一是紧扣早梅,向南枝上开出了嫣红的.花朵,是“梅破知春近”的预示,二是表达出对早梅的怜惜珍爱之情。

7、一枝梅

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闹,竹外一枝斜更好。”

刘秉忠《江边梅树》“一枝倒影斜斜月,满树浮光细细风。”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原诗为“昨夜数枝开”,请教于郑谷,郑谷说中“‘数枝’碍‘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遵改,并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独表“一技”,一方面突出梅开之早,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梅花虚实飞动,疏淡娴雅的美感。这种以少胜多的写法对后来的咏梅者启发颇多。

咏梅高手的美称

1、梅隐、梅仙

宋代诗人林逋,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世,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植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鹤为伴,真正不同凡俗,因而有“梅妻鹤子”的佳话。林逋写了咏梅诗七律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诗品与花品互相契合辉映。他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韵写尽了,成为千古绝唱。

2、梅花屋主

元末著名画家兼诗人王冕,他爱梅之痴,不减宋初的林逋。他有居室自名“梅花屋”,自己便以“梅花屋主”自居王冕善画没骨梅花,又有题画梅花浮一卷为世人所推重,其“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下不来”之句。当时就被编成故事流传。他的《白梅》《墨梅》诗堪称历代咏梅诗作中的上乘之作,结句分别为“只留清气满乾坤”和“散作乾坤万里春”,诗人均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一种宏大的抱负与达观的胸怀。

3、知梅者

8.白居易古诗 篇八

白居易四句古诗大全

上香炉峰——白居易

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

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鹅赠鹤——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莫走柳条词送别——白居易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

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

少年问——白居易

少年怪我问如何,何事朝朝醉复歌?

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听幽兰——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忆江柳——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听夜筝有感——白居易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池鹤八绝句·乌赠鹤——白居易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拓展阅读】

望江南也说白居易

在唐代,白居易名声比李白、杜甫名声大。白居易名声大的原因,是他写了许多乐府诗歌。白居易的`《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可以说在唐代就是六七岁儿童都会唱两句。

白居易与元稹同时进士。刚进士的白居易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他认为爱文学的唐宪宗很赏识自己,让自己做左拾遗,我想白居易肯定这样想:宪宗陛下是个好圣上,我是他提拔的,我要让他成为圣君,我要向他反映老百姓的疾苦,我要做个好臣子。白居易写出了《卖炭翁》,望江南不知道唐宪宗看过是什么感受,肯定不高兴,自己没有想到宫中如此黑暗。但是我想他宪宗肯定转念又想:你白居易这个小子安什么心竟敢对我抹黑?由于白居易在朝堂上指摘唐宪宗“陛下错”,唐宪宗大为恼火:“你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提拔你的,你竟然与我唱对台戏。你干脆离我远一点。”白居易做了太子左赞善大夫。武元衡被刺,白居易上疏捉拿凶手,宰相以东宫之官不能言事要严办白居易。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刺史,白居易听琵琶女弹琵琶联系自己遭际写出《琵琶行》。白居易说是写琵琶女,其实用琵琶女来影射自己。早期得到皇帝宠爱,因为皇帝不高兴,自己被皇帝踢出局。这时候白居易,肯定在想:“我白居易命运怎么这么背?”白居易思想开始变化,白居易思想由早期激烈变得开始消沉起来。

8,宪宗驾鹤西去。穆宗即位,白居易被召回长安。在长安白居易待了不长时间,白居易认为长安是非之地,自己不宜久留。自己还是明哲保身的好。白居易要求到地方任职,白居易先在杭州做刺史,后又在苏州做刺史。白居易在杭州与苏州做刺史,都为当地进行积极改善民生。不像现在有些官员民生是口号,拆迁是大事。现在在苏州与杭州,还有白居易做的功绩。

晚年白居易看透宫廷争斗,自己不想有多大官位。自己只想远离争斗,自己只想平安,白居易就在洛阳做闲官。每天白居易与香山寺和尚谈佛,与诗友饮酒写诗,白居易干脆来个号香山居士、号醉饮先生。这时候白居易已经没有多少雄心,这时候白居易真正成了白乐天。白居易写了许多闲适诗,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让唐宣宗看好。但是唐宣宗做皇帝,白居易早已经归天啦!唐宣宗爱屋及乌,把白居易弟弟提上宰相。我想唐宣宗肯定这样想:有白居易这个好哥哥,白敏中这个弟弟也不错。望江南不知道地下白居易对自己弟弟沾自己光而被提上宰相不知道怎么想,望江南在想肯定白居易会说:“宣宗圣上,您不能喜欢我的诗就认为我能够当宰相,您不能提我不成就提拔我的弟弟,后人会对我白居易说三道四的。我白居易诗也白,人也是白的,我姓也是白的,您把我弄黑了。”望江南写到这里,望江南在想:白居易在想:“反正我没叫您宣宗圣上提拔我弟弟,是您自己一厢情愿的。我白居易还是很白的。”

9.白居易古诗赏析 篇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集评】

黄N《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N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10.写迎春花的作文700字 篇十

迎春花又叫金钟花,它是一种腰肢柔软的灌木,也是一种有名的观赏花,很容易繁殖,在全国各地都能生长。爸爸那铁丝把它盘起来,呈半圆状。远看,它像一把小伞,又像是一个倒扣的大碗,走近一瞧,一根娇小的枝干支撑着盘根错节的枝条,有些非常调皮的枝条,有些非常调皮的枝条,探出它的小脑袋,随着风儿轻轻摇曳,好像对什么都很好奇,左看看,右望望。

春,它和梅花一样是最早报告春天来临的信使,当寒冷的冬季还没有完全结束,在它光秃秃的枝条上已经冒出了黄色的花骨朵,特别引人注目。远远望去,枝条上的花骨朵就像天空中善良的星星;近看,它显得那么娇小,摸上去软软的,而且手上还会沾上一层金黄色的花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早春时节,娇小的它绽放了,好像许多金灿灿的小喇叭,又吹又唱地迎来春天。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给他起名为迎春花的原因吧!

你瞧,它的每根枝条周围都挂满了鲜花,远远看去,迎春花就像一座花山,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如果你把它放在阳台上外面防盗网的架子上,还会招来一两只可爱的小蜜蜂呢!

夏,迎春花开始褪去黄金色的衣装,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绿衣裳”,因为,它的枝条两边,一左一右地长出成双成对的叶片,而每一簇都有三片小叶碧绿可爱。它的叶片小小的,还没有小指甲大,小小的叶子一串串,一层层,结成了一顶小小的绿绒伞。当你长时间伏案工作眼睛感到疲劳时,看看它,顿时感觉舒服多啦!

秋,它的叶子已经枯萎了,慢慢地从枝头脱落,但它的有些枝条上还冒出了许多嫩绿的小芽,顽强地生长着。

冬,它满身叶子落得精光,只留下许多又细又长的光秃秃的枝条,朝四面八方伸展下垂,整棵迎春花就像几十条干瘦的手臂,在风中飞舞。它虽然已经变地赤裸裸了,但是它正在孕育着新的生命,来年春天,又会长出那迷人的花朵,生机勃勃,引人入胜。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下一篇:月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