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4-08-11

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共13篇)

1.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造船等行业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称美。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学生是中心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好。

4、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4、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本课内容和以上教法,采用的学法如下: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教师收集与轴对称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制成课件。

二、整个活动过程叙述。

1、创设情景,初步感受美。

1出示CAI课件伴音:同学们,正是金色五月,让我们一起去拥抱在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动画呈现):在美丽的大自然有房子,蝴蝶、草地、嬉戏的孩子…一片迷人的景色!

(2)自由走进美的世界。让我们一路尽享美景;学生欣赏教者提供的图画。(包括动物、花、草、水果、生活用品等)

交流感受:你有什么感受?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板书轴对称图形。同学们想知道轴对称图形方面的什么知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共同来学习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2、探索轴对称图形美的规律。

(1)出示小组探究目标: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

1提供蜻蜓沿对称轴对折、重合的动态演示过程。

2动手操作:用自己所带的学具(树叶、图片、剪刀、纸片)折一折,剪一剪,自己探索。

(2)小组分工合作,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整理探究结果。

(4)交流研究结果,发现美的共性。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结合实例讲解。

小结:板书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导,将问题激励、研究指导和小组学习三者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建议,有利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开展有效的研究,促使人人都有发现,人人的发现都有价值。在自主欣赏、参考动画的同时,也可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体现自主化,活动化,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自主参与者,自主探索者。在说到探究计划时对于小学生不是专题研究只是一些基本的东西。在教者提供的材料学生基本能知道什么,然后通过知识迁移达到运用训练目的。)

3、发现、赏析各种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并说一说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如平面图形,数字,字母,生活中的图形…

(2)小组确定探究主题,通过多种途径(画图,写出字母、数字,找生活中的图形等),选择一组作为小组的探究主题。

(3)小组分工合作,操作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4)小组汇报情况。同时运用多媒体演示。

可能有的情况:

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等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有一条对称轴的是: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长方形有二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数字中的轴对称图形:0、3、8等。

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B、D、E、Y、H、E、V等。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门窗图片、广告图片等等。…(设计意图;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去寻找、赏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创作美丽的轴对称作品。[数学网更多小学数学说课稿]

我们已经欣赏了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那你们能不能用轴对称图形创作一幅作品呢?先小组讨论一个主题,再分工合作,可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贴一贴等方式。在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背景中学生完成作品,师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评价作品。(设计意图:让学生创作美丽的轴对称作品,这个任务是极具挑战性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能。对作品的品评、欣赏,又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因为这个作品里面包含着创造美的成就感,包含了对自身的肯定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同时用古典音乐作背景,培养学生的乐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进行欣赏美的训练。

2.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一、资源整合策略: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后教学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及角度),还要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旋转的规律,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封闭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研读教材安排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旋转三要素”时我们发现:这里教材只安排了两项内容———例题中转杆的旋转与练习中指针的旋转。收费站转杆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涵盖了旋转的三要素,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缺少童趣,同时,转杆旋转的方向只包括十字坐标四个象限里8种旋转情况中的2种,不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最终要转化到围成此图形的关键横线段或竖线段的旋转上来,而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在旋转中心的上边或下边,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到旋转中心的左边或右边。而能生动有趣地表征线段的旋转要素和旋转规律的现实模型是学生的手臂运动。为此,我们将书上“认识旋转三要素”的2个环节拓展、整合为以下5个环节:

1.课前做“手臂运动操”

离上课还有1分钟时,组织学生玩一玩手臂运动操,要求举手臂时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说出手臂所指的方向。如举左侧手臂,边举边依次说出所指方向:左、上、左、下,举右侧手臂,同时说出所指方向: 右、上、右、下。有趣、简单的手臂运动操奇妙地蕴涵了旋转三要素和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为后面的逐步抽象和建模运用打下了伏笔。

2.观察旋转现象并引导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屏幕中多种物体的旋转运动, 巧妙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关于旋转,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提问情境中带着疑问,顺畅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之旅。

3.研究转杆旋转的三要素

先让学生观看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动态视频,再观察打开与关闭的静态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发现”。观察中,学生最易发现的是———都旋转了90°。借助旋转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90°的角是转杆绕下端(左端) 的点旋转得到的,这个点是固定不动的,是旋转的中心。“还有什么发现呢?”在进一步的观察、交流和手势比划中,学生发现了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关闭(打开)时,转杆绕什么点怎样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对旋转三要素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想象中交流手臂运动游戏中的旋转规律

“还记得课前的手臂运动操吗?如果用这个箭头表示手臂朝下的动作,借助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朝哪里呢?”借助以上的启发以及想象之后的直观验证,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其中的旋转要素与规律: 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变为朝———左、上、右、下。如果是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箭头会依次由朝下变为朝———右、上、左、下。此环节既巩固了旋转三要素,又及时地将学生旋转手臂的经验进行了理性提升,使学生自主提炼出带箭头的线段在十字坐标的四个象限中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规律,感悟到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过来,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起来,为后面将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横、竖线段的旋转做了“位置变化”方面的铺垫。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看图填空”

在练习指针的旋转运动中,进一步巩固旋转三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与运用意识。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狠下功夫,通过将做手臂运动操、观察转杆运动中提问、想象中发现线段旋转的规律等活动引入课堂,竭力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化呆板为生动,使学生借助有趣、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盎然的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及表述等活动中对“物体旋转的三要素”及“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有了生动、 丰满而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与提升性,并为后面研究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模型建构策略: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 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

弗赖登塔尔将数学化分为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图形的旋转》中横向数学化的部分包括由手臂、转杆、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与角度,还包括由手臂的旋转到相对应的带箭头线段的旋转,由三角形纸片的旋转到相对应的最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然而, 仅有横向数学化是远远不够的。要画出由三条或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化整为零,将面的旋转转化为部分主要线段围绕定点的旋转,即由面到线再到定点,之后循序渐进, 再由定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引领学生有序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想象到推理和建模的纵向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有序提升的探究中掌握图形旋转的策略与步骤,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在想象与验证中研究三角形纸板的旋转

教师借助三角形硬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验证”的游戏。具体过程如下:先通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出想象游戏———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纸板,将它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a,在头脑里想象将它绕a点旋转90°。之后提问:它的位置到了哪里?想出来了吗?想得对不对呢?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验证之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三角形纸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也可以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以上的实物操作游戏通过先想象再操作验证和准确表述的活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整体感受力和空间想象力, 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地由实物操作提升为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

2.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规律

在操作与验证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 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旋转前后的对应边呢?交流中学生发现: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与大小没变;对应边的位置变了,长度没变。至此,横线段或竖线段旋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位置变化 (第一部分的第4环节)与长度不变的规律已经水落石出了,从而巧妙地分散了学习难点,使得将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线段的旋转的思路得以水到渠成。

3.在独学与互动中探究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 转方法与步骤

先启发学生进行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不借助纸板,你能根据头脑中想象的结果,画出这个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吗?先想一想,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想好了就用水彩笔和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旋转方向。在交流画法时,重点追问3个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相交于中心点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将长直角边怎样旋转,到了a点的哪边, 画几格,短直角边呢?为什么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各画了5格和3格?在以上独立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图形旋转的解题模型:想图、找边、画边围图。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个阶梯,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验证、比较、作图、概括,从想象、验证三角形纸板的旋转,到对比、发现图形与对应边的旋转规律,到最后动手画出头脑中想象的旋转后的三角形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成功地摆脱了外在具象的束缚,使数学思维成功地上升到表象与抽象、想象与推理的理性层面,并在充分的探究与体验中真切地把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先找与定点相连的几条横竖线段,借助想象画出主要线段旋转后的位置与长度,最后连成封闭图形。这样就巧妙地将看似与面有关的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几条横竖线段的旋转,而横、竖线段旋转90°后又总会竖或横到定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中的某一方位,长度不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后面独自解决变式情境中各种图形的旋转打下了扎实的模型基础。

三、变式运用策略:由双基到四基,由运用到欣赏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双基拓展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在建模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模型时,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更深邃的数学世界,实现数学学习的外化与深化,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欣赏到数学自身内在的思想魅力与发展规律。为此,在《图形的旋转》变式运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4个层次的练习:

1.又快又好地画出旋转之后的长方形

教师启发:在这个长方形中,哪几条长或宽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

2.先交流作图思路再画出旋转后的小旗图

画图前启发:先想象一下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动手画。交流时启发:结合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旗面原来在旗杆的右面,逆时针旋转之后,旗面肯定在旗杆的哪面?旋转后横边到底竖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条横边跟B点相距1格,旋转后与b仍然相距1格。)

3.动态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图形旋转的冰山一角,放眼生活,我们随时能看到更多旋转创造的美丽。(多媒体动态显示通过旋转得到美丽图案的动画。)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通过什么创造的?(旋转)

4.动态展示图形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的美丽和神奇远不止这些。(出示平行四边形,明确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态演示左边的三角形绕着对角线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结果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进而指出———这一神奇的旋转现象到中学会做深入的研究。

在以上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巩固作图三步骤———想图、找边、画边围图,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画图经验;第二个练习是提升性的练习,极富挑战性,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理性思辩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模型运用能力,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第三个练习是让学生欣赏图形旋转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美的热情,实现由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为学生五年级时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连续旋转打下伏笔。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在纵向数学化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的视界,感受旋转在图形世界的发展与联系中所创造出的精彩与奇妙。

3.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1.( )个10是100,( )个100是1000。

2.1000里面有( )个100,( )个10,( )个1。

3.比299大1的数是( )。

4.5个百、3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5.7个一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

6.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

7.三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8.739里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9.692里有2个( ),9个( )和6个( )。

10.888百位上的8表示8个( )十位的8表示8个( ),个位的8表示8个( )。

11.1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12.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二、我会排。

1.将下列数从小到大排列

646、567、100、788、382、1000

2.将下列数从大到小排列

442、608、998、867、96、856、323

三、写出下列各数。

1.一百零一:

三百四十二:

五千:

六百零四:

四百:

四百二十:

五百七十八:

八百零二:

2.(1)一个一个的数,从496数到506

(2)十个十个的数,从678数到758

(3)一百一百的数,从320数到920

3.写出下列数的读法

878

680

908

421

四、写出下列数的组成:

530:

193:

900:

407:

五、下面的数可以组成几个三位数?

8、2、5

答案:

一、1.1010 2.101001000 3.300 4.539 5.407 6.101001000 7.398400 8.737 9.一十百 10.百十一 11.四千999100012. 1

二、1. 100382567646788

2.99886785660844232396

三、1.1013425000604400420578802

2.(1)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

(2)678688698708718728738748758

(3)320420520620720820920

3.八百七十八六百八十九百零八四百二十一

四、5个百和3个十

1个百9个十和3个一

9个百

4个百和7个一

五、 825852285258582528

4.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5、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1、认长方、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3、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4、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包括认识角、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欣赏与设计几个部分。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本单元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地认识角和平行四边形,并利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发展空间想象力。下面对本单元教学提出几点建议。2 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认识角、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例如,拿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再摸一摸,使学生对角有整体把握。再如,通过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发现他们的特点。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精心组织,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4 组织数学活动,在运动变化中建立图形之间的联系。

在组织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使用动态的学习资料。例如:把长方形彩纸在信封里推一推、拉一拉,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挪动用硬纸条做的活动角的边,比较锐角、直角和钝角;借助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之变成平形四边形的活动,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形之间的联系。6 在“欣赏与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美丽的图案,请学生欣赏,组织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但可以说一说图案像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还可以说说是怎样组合的,能用在什么地方。在完成“试一试”的图案设计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设计与书中不同的、自己最喜欢的漂亮图案。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

7-1 认识角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级和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重难点:

直观认识角、锐角和钝角。教 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出示64页图

1、说一说:生: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角?

2、你在生活中在哪见过角? 折一折:

1)拿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再摸一摸。2)问:折的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一比:介绍角的名称。

顶点 记作: 4)练一练:下面图形中有哪些角?用铅笔画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二、做一做

师演示:把角的两边张口变大。问:你发现什么?

问:如果把角的两边加长呢?

三、比一比

1、说说怎么比的?

2、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四、找一找:找出图中的角。

五、比一比

1、介绍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用纸折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3、说说生活中在哪见过这三种角。

六、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怎么量的?

七、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顶点 记作:

读作:角1

读作:角1

7-2 练习八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角的指示。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 具: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问:说说关于角的知识

二 练习

1、独立完成后订正,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独立完成后订正。

3、独立完成后订正

4、独立完成后订正,说说怎么数的。

5、学生说说

6、学生说一说。

三、数学游戏:说说想法。

7-3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公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获得演剧图形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特征。

教 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

1、问:这是什么图形?说说图形中的名称。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

2、做一做 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3、填一填

4、想一想

二、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先折,说说怎么想的?

3、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说发现了什么?

4、学生先自己数,再到黑板上数。

5、学生自己拼。

三、小结 四、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

7-4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教 具: 教学过程:

一、出示能拉动的长方形

1、问:这是什么图形?

2、师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介绍:这是平行四边形。

3、出示各种平行四边形。

4、小结: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说一说你在哪见过平行四边形?

6、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7、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

二、欣赏与设计 出示各种漂亮的图案

1、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自己设计漂亮的图案

三、小结:

四 板书

平行四边形

5.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二)教学内容

1.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4.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准备 各种积木、挂图、纸张。

第一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准备

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柱的物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

(板书:认图形)

二、教学新知

(一)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1)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长方形(有四条边,都是直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

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2)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有四条边,都是直的,四条边都一样长。)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3)观察三棱体,观察三棱体的底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三条边首尾顺次连在一起)(4)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们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板书:圆(圆的周围是弯曲的,不是直直的)观察圆柱的两个底面与黑板上面的圆一样吗?

(二)找一找

1.依次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让学生在教室里、身边、生活中找一找那些物体是这些形状。

学生自由交流 指名汇报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说说那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那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那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那些物体的面是圆形?

(三)围一围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3题图,边看图边想: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会围吗? 2.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圆吗?让学生去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

(四)画一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涂涂数数 请你涂一涂,数一数

提示:不要将颜色涂到外部,涂出后就不是原来的形状了。2.“想想做做”第4、5题:画一画

用同一个正方体,选择几个面分别画出正方形,比一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能画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节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安全提醒:

森林防火安全:

不许玩火,不许私自带火山上;不接触易燃易爆物品,不随便燃放烟花爆炸;文明祭祀,不烧香、纸、烛;小学生不参与森林救火。

第二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20页练习四1—6题及“动手做”。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填一填、折一折、剪一剪和拼一拼等具体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剪刀、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面图形,谁来说说有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研究它们。

二、巩固练习1.摆一摆

(1)出示第1题,要求仔细观察

(2)说说是如何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的。(3)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成什么图形。(4)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折一折 A.练习四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B.练习四第4题

(1)读题,理解题意。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独自操作。(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C.练习四第5题(1)学生独自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2)介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想的? 3.画一画 A.练习四第3题

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按照要求动手画。交流感受。B.练习四第6题

观察发现规律,再照样子往下画。4.数一数 思考题

(1)读图,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帮助学生理解,并提示不能遗漏。

5.拼一拼 练习四“动手做”

(1)师: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行吗?(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安全提醒: 春季传染病预防: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2.在教师、家里要常开门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勤剪指甲、理发,勤洗、晒衣服被褥;

4.不挑食、偏食,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5.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6.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

6.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福建省顺昌县仁寿中心小学

谢长明

课题: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内容及第24页“练一练”题。对称图形。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技能目标:使学生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2、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教学准备

1.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蝴蝶、爱心、A等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

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还有别的办法吗?

用手中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互相讨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二、学习新课

1.对称图形的认识。

以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2.通过折一折,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验证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两边完全重合。

3、认一认,说一说。让学生认识对称轴,并说一说怎么找出对称轴的。

4、折几个对称图形,进一步体会对称轴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电脑出示第24页“练一练”

1、2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指出对称轴。

生:雪花、蜻蜓、天安门等是对称图形。音符不是对称图形,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就没有对称轴。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数一数一共有几条对称轴?

生边回答老师边填在投影片上,试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这些字母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这个数字是对称的吗?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4、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称?

四、全课总结

1、今天的收获有什么?

2、有什么问题想提问的? 五:课后延伸

7.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整合教材, 开发课程资源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把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融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 结合学科特性和课程特点开发出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资源来展开教学, 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五年级下册的美术《电脑美术》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熟练地使用鼠标, 运用Wi ndi ns画图板的绘图工具, 表现草图中的造型;2.运用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工具, 创作出轴对称图形;3.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复制多个对称物体, 并运用菜单中的拉伸, 扭曲工具, 进行变形, 使画面更加丰富。五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性质,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运用对称的丰富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 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数学的价值 (这是两课时的目标) 。通过比较, 发现这两科在知识内容上有可以互通的地方, 美术的教学可以为数学的教学提供了学习的素材, 丰富数学的课堂教学,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数学的教学又能为美术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使美术的学习更有深度。因此, 整合起来教学就会互相补充, 互相利用, 更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探索。

二、放飞思维, 提高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 我通过指导学生在电脑上制作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以及对称图形, 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 从而自主探究出了成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每一组对应点与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整个学习过程, 我始终从学生已了解的知识出发, 引导他们不断深入地思考、领悟以及动手实践, 最终建构知识。在数学方面, 学生本节课不仅仅是看数学、听数学, 更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想数学;在美术方面, 学生也不是凭空想象, 而是通过学习, 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下的动手实践, 学生是带着思想学习电脑美术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的课堂成为孩子探究、经历、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主阵地, 学生在操作与探究中感知、感悟了知识, 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三、激励学生, 促进共同发展

本节课中, 我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都回答了问题, 使每个学生都在电脑上进行了实际的动手操作, 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为每个学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发展空间。教师多鼓励, 多与他们相处, 师生的心理距离才会越近。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 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当学生对老师不是敬而远之, 而是喜而近之时, 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开口, 各抒己见, 跃跃欲试, 畅所欲言, 教学活动更能融于学生的生活。教师的人格美是一缕缕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吹开了他们智慧的花朵。

“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通过这样的教学, 能力强的同学在后面的设计对称图形的活动中能够设计出独特的, 有难度的对称图形, 并能够给大家讲解自己设计的理论支撑和设计理念, 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在电脑上用基本图形设计出轴对称图形, 能力差的学生能够在格子图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整节课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提高和发展。

四、注重互动, 营造和谐课堂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式要更多样, 形式更丰富, 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越来越强, 这样, 就带来了学生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转轨与转化。课中, 我努力营造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合作, 互相帮助, 共同探讨, 共同交流, 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教师把微笑带进了课堂, 把期望带给了学生, 能改变传统的僵死方法, 代之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创造性地教, 必然会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兴趣, 学生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出了一个和谐的课堂。

总之, 本节课中我巧妙地将教材内容进行处理, 将美术的美和数学的逻辑完美结合, 带领学生在美的感受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以美术为载体与数学空间有机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次教学, 让我了解到数学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数学教学与艺术教育整合, 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 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 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摘要:数学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数学教学与艺术教育整合, 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 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 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八

佳木斯第三小学

于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学生个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教学过程:

一、创设主题,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哪里?(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生:游乐场。

(出示不对称的眼镜)今天老师在游乐场看见了一副眼镜,大家帮我看看可不可以买。

二、互动授新

(一)、认识对称图形

(ppt出示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

师:你看,这是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 生:它们左右两边都一样。师小结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物体或图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ppt出示图片)师:你能找出一些对称图形吗?(生汇报)

(二)、判断对称

师: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对称的?请你们在下组中讨论一下,并说明你判断的方法。(ppt出示图片)(生小组讨论,师巡视,相机知道)生1:我们小组谈论的结论是。。。

我们的方法是将这些图形对折,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像说明它的两边完全一样,那么它就是对称的的,不能完全重合的就不是对称的。

生2:我们小组谈论的结论是。。。

我们的方法也是将这些图形对折,看对折后两边是不是完全重合,重合的就是对称的,不重合的就是不对称的。

师:大家想得办法可真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判断对称的方法。

(三)动手剪出对称图形

师:前面我们认识并学会了判断对称图形的方法,看看老师黑板上这件小衣服,大家来猜猜,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呢?(生思考,回答。)生1:老师先在纸上画了图案,然后剪下来的。

生2:老师将纸对折,然后画出一半的衣服,再剪下来,沿着对折的地方展开彩纸,就是这件小衣服了。

师:恩,你们说的都很不错,大家觉得哪位同学的方法更可行呢? 生:我认为第二位同学的方法更好,他的方法及简单,又能保证剪出来的衣服两边一样。

师:我也同意你的看法。老师这里给每桌准备了一张彩纸,同桌两人一组这种方法剪出你们自己设计的对称图形吧!(生动手操作)

组织学生将自己剪出的图形进行展示,并说出设计方法。

(四)得到轴对称图形,发现、画出对称轴。

师:小设计师们的设计可真漂亮,那么像这样通过对折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像,大家看这些图形它们的形状不同,但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生:它们两边都一样,它们都是对称图形。生:它们中间都有一条对折的折痕。

师:你们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我们把直尺放在这条折痕上,沿着折痕画一条虚线,这就是画对称轴的方法。现在大家动手画出自己设计的图形的对称轴吧。

三、巩固新知

1、动脑筋想一想,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它们的对称轴有几种画法?

2、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到它们吗?

3、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学生连线,师巡视)(生汇报,说方法)生1:我是这样想的,我想象下面一排图形对折后的样子,看能将上面那个图形正好填满,就连哪个。

生2:我是这样想,我想象上面一排图形展开后的样子,看他们中间的图形和下面哪个图像一样,就连哪个。

师:你们的方法都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开动脑筋,你一定能寻找到合适的方法。

四、谈收获,师总结。

师:你能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吗? 生:我知道了什么是对称。生:我学会剪轴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周围处处可见轴对称图形,正式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的如此美丽。课后,请大家到自己的身边去寻找更多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边完全相同

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9.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篇九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得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得含义,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会根据轴对称图形得特点,找出相应得对称轴。

3、让学生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广泛运用这一道理。

4、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轴对称图形得特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会找出轴对称图形得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纸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一张、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景欣赏: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得图片,请大家欣赏,在欣赏得同时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1.屏幕出现图片

(1)自然景观图片

师:这景色美吗?

生:美

师:大自然得景色很美,而且还很有特点,聪明得设计师和能工巧匠利用大自然得特点设计和建造了一些美丽得建筑。

(2)轴对称建筑图片

师:你看到得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有,有得左右一样,有得上下一样。两边一样…

师:我们得生活中经常也可以看到具有这种特点得物体和图形。

(3)生活中得轴对称图片

师:剪纸是我国得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它最能体现这种特点。

(4)剪纸图片

2、对图形进行概括:

师:你们所看到得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生:有得左右一样,有得上下一样。两边一样,有一种对称美。

师:上面这些图形给我们一种对称美,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轴对称这种特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到底什么样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得问题。

二.动手操作发现新知:

1、师:我们来做个实验,先看大屏幕老师怎么做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你手中得长方形纸和剪刀,向老师这样也剪出一个简单得图形。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剪纸,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我这个图形得两边一样,中间还有一条折痕,

师:那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生:轴对称图形。

师:能用你得话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3、揭示特征。

师:老师给大家再演示一下

演示课件,概括轴对称图形得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得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得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4、举例: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生:举例,师点评

师:同学们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在来研究一下我们学过得一些图形,看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合作研讨探究(轴对称图形得探索与提高)(四人小组)

1、把下面得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一看那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他们得对称轴。

2、结论:课件演示

通过刚才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10.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十

1、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认知物体。

认识物体一课的学习,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过程性目标。因此不能把这节课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根据“标准答案”去识别,而应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逐渐认识物体,体会各种物体之间的区别。本节课从开始的“分类”活动,到“命名”活动 ,再到“神奇的袋子”游戏,都是建立在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这样的活动能够较好地体现地“三维目标”,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各种物体的形状。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过去的教学往往追求精确程度等,因而教师说得多,学生模仿得多。而本节课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描述对物体的认识,这是学生积累发展空间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

3、注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一点一滴地培养,本节课设计的活动大多是在5人左右的小组中完成,这对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达成共同遵守的规则是很有益的。 本节课教学导入采取如何记住学生最喜欢的小猫、小狗的样子来进行的,利用多媒体课件,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接着以小猫和小狗的问题为线索认识物体。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做到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情促动、以动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与实践、讨论与交流相结合。

11.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内容:江苏版(国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P62---P63)

教材简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直观认识了对称轴。这节课主要通过对对称轴的进一步学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例题让学生用长方形对折并发现长方形的对称轴,进而通过对不同折法的观察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学习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试一试”让学生尝试通过折纸,画出正方形的对称轴,并通过对不同的折法和画法的研究发现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想想做做”安排了折纸画对称轴,直接画出图形的对称轴,研究一些简单的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以及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等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12.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只管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嫩个识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磁铁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我们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问:你们都用过这些东西吗?他们的形状属于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图形朋友?

老师出示实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笔笔筒)。请同学分别来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积木。请拿出相应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热情,所以又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新的图形朋友。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提问: 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领悟,探究新知

1. 摸一摸。

谈话:刚刚我说今天的这些朋友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它们带来的,可它们到底藏在哪里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积木,看谁先发现其中的奥妙。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 画一画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 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② 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画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3. 找一找

谈话: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罢了。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吗?

三:操作练习,巩固新知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1.围一围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2. 画一画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

3. 涂一涂   “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

4. 游戏。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把它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子里。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你们对它们熟悉了吗?(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归纳)老师希望我们能在数学课上结识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学习长大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认 识 图 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13.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三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起始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乃至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直观进行思考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针对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将知识点蕴含在四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活动一:通过创设图形城堡情境,让学生回忆立体图形;再通过质疑机灵狗为什么要用圆柱做车轮,而不用长方体,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上找一找、摸一摸“平平的面”引入对新知的学习。活动二:让学生通过描一描、印一印的方法把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帮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也帮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活动三: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身边的平面图形。活动四: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点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平面图形。

本节课虽然充分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悟。但是有很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是质疑机灵狗为什么要用圆柱做车轮,而不用长方体时,只让个别学生摸长方体“平平的面”和圆柱“弯曲的面”,没有让全班学生体验;二是学生上台汇报从立体图形上“请”的面是什么图形时,没有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特征;三是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有待提高,如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方面。4.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儿童化,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激励评价语言有待加强。

上一篇:主题党日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七年级写人作文:我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