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调研报告

2024-09-18

高效节水调研报告(精选8篇)

1.高效节水调研报告 篇一

安福县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专项工程实施自评报告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011年安福县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专项工程实施地点是安福县平都镇江南村,位于社上南干中型灌区安福南渠灌溉片末端。项目区所属灌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设施未配套,管理手段落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极低。由于上游来水量较少,造成本片区灌溉相对紧张。抗旱时期农户相互争水,打架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10月份之后,上游停止供水,灌区秋冬季作物所需水量主要依靠农户从附近的河流或池塘挑水或从田间的机井压水取得,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为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节水、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安福县县政府及水利局决定对此灌区进行高效节水建设。二.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效节水灌溉采用的技术是微喷灌技术,该技术比较先进并且在北方已运用成熟。本高效节水工程控灌面积为1700亩。主要建设的项目有泵房、首部枢纽、蓄水池、田间管网等。项目的概算总投资为300.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地方配套100.2万元。三.项目的前期工作

2011年10月安福县水利局委托了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实施方案的设计。同年12月省水利厅以赣水农字[2011]172号文进行了批复。2012年3月2日,县水利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江西省鑫隆建筑有限公司为此项目的施工单位,并且同时选定吉安市吉泰水利水电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为监理单位。

四.工程的建设管理

2012年3月中旬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由于项目区以经济作物为主,现在又是育苗季节,为避免给当地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实际施工主要按分片分区有条理地进行。

施工前,县水利局、相关乡镇村组人员到现场督促村民拆去开挖段的大棚,根据地形条件临时调整机耕路、管线的位置等。整个过程都实行旁站监理。

截止目前,工程的形象进度为:完成工作量约100万元,占总投资的30%左右。已开工的项目有干支管线的土方开挖、田间机耕路的修筑、主管铺设等。未开工的项目有首部枢纽工程、毛管部位的土方开挖、干支毛管的铺设、所有管线的土方回填等。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开挖2.7万m3、土方回填1.8万m3、现浇砼90m、管道安装430m。

五.已完工程的质量

本项目的施工基本上是按原设计进行,施工人员也是富有经验的熟练工。由于涉及到较多的农户且地势条件复杂,经水利局、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人员现场核对,部分段的设计作了些调整。业主及监理从原材料开始一直狠抓工程质量,所有管材,水泥都必须有合格证。对于已完成的部分工程,施工质量自评为合格。

六.县级资金配套与管理

本工程项目的概算总投资为300.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地方配套100.2万元。2012年4月6日,安福县人民政府以安府办抄字[2012]133号文同意由县财政解决平都镇蔬菜基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配套资金50万元。4月6日,该配套资金已进入安福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项目部的账号上。

七.运行管护机制

工程建成后,计划先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然后将该工程交由当地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用水户协会负责灌区供水管理,逐步建立水管单位和用水户这间的关系,减少中间环节和政府的行政干预,实行按田亩计划配水、计划用水的有序供水管理体制。

目前农民用水户协会正在筹建之中。

2.高效节水调研报告 篇二

近年来, 我区在“以规划为依据, 以效益为核心, 以建设旱涝保收田为目的”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思想下, 紧紧围绕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中心, 把水利建设的着重点落实在“防洪保安全, 建设旱涝保收田”两个基本点上, 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农水补助项目加强农业灌溉,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 到2009年底, 全区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18万亩, 旱涝保收田62万亩, 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6万亩之多, 各类节水模式具全。现已基本形成“以科技为先导, 以固定、半固定式喷灌和温室大棚滴灌工程建设为示范, 以全移动式喷灌为发展方向, 以机井加喷灌机为应急”的灌溉农业基本格局, 而其发展的趋势是高科技取代低水平, 固定型取代流动型, 节水型取代普通型。

1 发展节水灌溉的几点做法

1.1 精心设计与精心施工结合起来

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投资较大的永久性水利设施, 规划设计是否合理, 施工质量是否合格, 至关重要。凡是节水灌溉工程项目, 水务部门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督、试水运行、竣工验收, 全程服务到底。对规模大的项目, 委托具备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水务局派驻项目工作组实施全程监督, 严格规范操作。

1.2 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与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

水利是一项面向社会的宏伟基业, 必须有两个积极性才能实现其目标。仅有领导重视, 没有群众的积极性是不行的, 而群众的积极性再高, 没有领导干部的正确引导也是不行的。农户是节水的主体, 农田节水离不开农民。搞好农田节水工作一定要坚持到农田中去, 深入到农民当中。群众一时不接受是可以理解的。群众的积极性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 靠典型引路, 靠效益来驱动。我们的做法是选择干部作风扎实、群众基础好的地方搞项目试点, 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统一进行作物调整布置, 统一使用节水灌溉设施, 待发挥效益后, 再积极引导。当农民群众看到节水灌溉的好处时, 领导干部适时地把其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

1.3 集中会战必须与常抓不懈结合起来

节水灌溉工程既要有积极性, 又要有科学性;既要大力推广现有的科学技术, 又要加大科研公关力度。光靠在冬季农建时搞是不够的, 必须突出常抓不懈。项目工程建设要组织专门的班子, 专业的施工队伍常年不停。冬春季农建期间, 集中会战, 完成土方配套工程;三秋期间打好穿插战。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好工程。

1.4 水务部门参谋到位与扎实苦干结合起来

水务部门作为业务部门, 既是参谋部又是作战部, 光当参谋不带头去实施是不行的。参谋一定要到位, 这就是参谋意见要符合科学, 符合实际, 便于操作, 便于领导在时拍板。因此在提出参谋意见前, 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前期工作, 做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勘测设计, 反复论证, 对比方案, 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一旦领导决策了, 就必须尽快的去实施, 到施工的第一线去指导施工, 监督质量,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实施全过程技术服务。

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区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是好的, 效益是比较显著的, 是深受农民欢迎的。但是也必须正视当前节水灌溉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 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高标准建设、低水平使用”, 即少数乡、镇农民不充分使用已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灌溉, 而乐于采用“机井+小白龙”的方式去灌溉。分析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前几年个别节水工程凭长官意志一哄而上, 不结合灌溉需要, 论证不足, 规划设计不太合理;个别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存在质量问题。

其二, 一些节水灌溉工程配套不全, 无法使用。节水灌溉工程是个系统工程, 要求土地平整, 畦田标准, 耕作制度要适应灌溉, 实行规模种植, 管理使用统一, 而这些条件由于受各方面限制无法一时达到, 使得一些工程无法使用。

其三, 先进的灌溉系统模式与当前农业分散经营、自由化种植还存在着根本性矛盾。

针对目前节水灌溉发展的情况, 我区在今后工作中将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2.1 科学论证, 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

根据谯城区实际情况, 围绕大力发展的温室大棚种植, 配套滴灌工程;农田灌溉采用全移动式喷灌, 干支管和喷头一起移动, 管道输水干支管以维塑软管为主, 这样, 既有利于管理, 又不占用耕地, 同时也适用于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对于集约经营的地方, 大力发展固定式喷 (微) 灌。

2.2 科学规划, 精心施工, 提高工程质量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科学规划, 精心施工, 提高工程质量, 特别是规划设计要反复论证, 力戒决策失误。要坚决杜绝“长官工程”、“花架子工程”、“半拉子工程”。

2.3 调整发展战略, 促进节水灌溉工程快速发展

在今后的节水灌溉建设中, 改变过去“遍地开花”的发展方式, 调整发展战略, 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带动”的发展方针。以小型农田水利补助项目工程建设为依托, 以高效节灌项目为重点, 广泛开展“一事一议”活动, 加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步伐, 盘活更多的水利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 把资金重点用于发展节水灌溉工程, 建设高效农田, 从而推动全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使用的良性循环发展。

摘要:亳州市谯城区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农业大区, 受“重抗旱、轻节水”旧观念影响, 尚未从被动抗旱、应急抗旱向主动避旱、高效用水转变;因此, 加快农田节水技术推广, 仍是当前和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

3.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对策探究 篇三

【关键词】高效节水农业;经济意义;对策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属内陆干旱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150毫米以下, 年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 是典型的干旱戈壁沙漠地区, “荒漠绿洲、灌溉农业”是其显著特点。新疆是农业大省, 农业年均产值占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1/3 强, 农业用水缺口日益突出。农业结构调整是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提出来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节水灌溉工程只有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才能适应农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增产中的重要作用。

1.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的经济意义

1.1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虽已呈下降趋势,但仍是用水大户,特别是农业大省,农业用水比重占60%以上。从农业灌溉发展来看,农业灌溉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发展效益农业的同时必须朝节水型效益农业方向发展。从发展趋势上看,高效农业必须是节水农业。

1.2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劳动生产率,从人工作业变为机械化作业。“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不仅注重提高产量,更强调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外观和上市时间等,就对灌溉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如灌水的位置、时间、数量、营养成分等,还要求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情况进行自动监控和科学管理。如果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其他各种先进灌溉方法和技术,对传统、粗放型的灌溉方法进行改造,既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灌溉保证率和水分生产率,还可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和洒药,使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的发生重大变革,推进农田灌溉的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生转变。

1.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在水资源匮乏的地方,尽量做到少种或不种耗水量大的作物,且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节水型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建立一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水高效农产品基地。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要满足“品质调优、效益调高、市场调活、民调富”的要求,更要满足“面积调小、耗调低”和削减用水高峰的要求。

1.4改善生态环境

从生态效益来说,膜下滴灌比常规灌溉每亩节水10~150立方米, 节水率30%~40%,如果将节省的水用于生态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大大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膜下滴灌技术提高了水、肥、药利用率,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用量,全疆平均膜下滴灌棉花每亩化肥施用量为48.2kg,较地面灌的63.Ikg减少了25.Ikg,农药用量也明显降低, 减轻了对土壤的污染,而且使南疆土壤盐碱化得到有效改善 "。

1.5高效节水技术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搭建了平台

从社会效益来说,高效节水技术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搭建了平台, 打破了农村“一家一户一方田”的传统种植模式,有力促进了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还开拓 了农村市场,按每年建设30万亩滴灌计算,年需PVC管材5万吨, PE管 5万米, 毛管220万米,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随着节水灌溉的普及和推广, 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对策

2.1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量,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是最节省投资和最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对于有—定降水量的缺水地区和旱地农业区,意义尤其重大。

2.2及时决策必须因地制宜

20世纪90年代以后,节水措施越来越多样化,在田间工程方面,推广小畦灌、沟灌、膜下灌等灌水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喷灌、滴灌、渗灌、微喷灌、膜上灌、膜下灌、改进的沟畦灌等都是灌溉节水和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行之有效的技术。无论哪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在选用时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生产发展和技术水平,切忌盲从与互相攀比。

2.3农业高效用水必须实行多项技术的集成

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主要途径是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是—项系统工程,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则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技术措施和管理技术瞄施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体系。

2.4重视管理

突出水资源的统—管理与高效利用,走建、管、用和保护水资源为一体的道路。一是对灌区内各种水源(地表水、地下水、污水、泉水等)进行评价,进行以节水为目标的灌区技术改造。二是强化管理入手,制定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规章和政策,并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将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规章(如打井许可制度、工程管理和抵押承包制度,收费制度,工程设施的维修、折旧等)。三是建立以地方领导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为主的领导小组和灌区领导及农民参加的组织管理,领导、协调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将灌区内各种用水。

统—管理、统—分配,使三种水源浇地的公顷次差价相当,实行节约水者奖,超用水者加价的办法,逐步推行节水灌溉优化配水等方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抑制和降低灌区过量超采地下水资源,促进灌区资源环境与生态平衡。

2.5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要有—个长远的统筹规划

农田水利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工程,均属基本建设,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统筹规划,分期分批进行,而不应该随着形势的变化和领导班子或领导者的变动而改变,—要有长远统筹规划。二要有五年计划。三要有分年度安排。四要有试验选型。按照近期计划所确定的关键技术,进行对比试验,选择出最适合本地实际,群众又能接受的技术,—般每项技术最少要经过两年的试验。第五步要付诸实施。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确定适宜推广的技术,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6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有效地调配和管理地表水、地下水,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流域内各行业的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促进各行业节约用水和水环境保护,避免由于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经济实力的差异,造成抢占水资源、滥采地下水,导致水资源浪费、发展受制约、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在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既要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要保障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2.7加强农村水利设施投入,提高节水意识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将受到约束,要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必须将农产品出口补贴变为对农业生产设施的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的水利设施改造、建设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投入机制,稳定投资来源和比例。要合理调整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意识的养成。调整水价是调节水的利用向经济效益更优化的产业转变,合理的水价政策出台可有效地促进节约用水意识。

3.结束语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应用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推广普及,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完善。今后,我们将坚持一要发展、二要规范、三要可持续的工作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使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安伟,徐澜,樊智翔,等.高效节水型农业技术及发展前景[J].山西农业科学,2006.

4.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篇四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的要求,财政部、水利部决定,在第三批重点县中安排100个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集中开展高效节水(喷灌、微灌及管灌)灌溉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县)。具体要求如下:

一、选择条件

试点县名单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分配的名额,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择优确定。试点县除符合重点县所要求的各项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节水灌溉需求迫切

试点县应是农业灌溉用水紧张、对节水灌溉需求迫切的县,县委、县政府对高效节水灌溉工作高度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工程预期效益显著。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粮食主产区。

(二)节水灌溉规划完善

试点县应具有由专业单位(水利科研院校、规划设计单位等)编制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或在已有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中完善高效节水灌溉规划内容,规划深度要落实到自然村,发展规模适 1

度,可操作性强,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三)基础条件良好

高效节水灌溉有一定基础和规模,计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区域具备适合规模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的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发展喷微灌的集中连片面积一般不低于3000亩,且有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应尽量统一。规模化经营程度高,农业管理水平较高。项目区交通便利、动力供应可靠。

(四)具有相应投入能力

试点县应具备相应的财政资金投入能力和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能够保证工程建设所需资金要求。

(五)具有相应的建设管理能力

节水灌溉基础工作扎实,县乡两级技术力量较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健全,具备较强的工程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能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和建后服务工作。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每县平均每年新增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少于2万亩,其中,喷、微灌面积不得少于新增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的50﹪。经三年建设,各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应达6万亩以上。项目区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项目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合格率须达100%。

三、管理要求

试点县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方案,保证高效节水灌

溉工程能真正建好、管好、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

(一)试点县要建立统一领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落在实处。

(二)省、市、县要落实相应资金,试点县人民政府要提出资金整合方案,积极整合项目资金。

(三)试点县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加强对项目区用水合作组织和群众的培训指导,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四)试点县要重视工作总结,及时跟踪工程建设管理情况,总结建设管理经验;项目建成后要及时分析项目效益、存在问题、推广价值,提出工作建议。

(五)为鼓励各县抓好高效节水灌溉工作,财政部、水利部将建立奖惩机制,对试点县的建设管理进行抽查考评,抽查考评情况与本省(区、市)下一资金安排挂钩。

四、建设要求

(一)项目区要切实遵循“布局合理,集中连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学管理。

(二)项目区规划应符合县域水利规划、农业区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兼顾当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以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进当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

(三)工程建设标准要严格按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实行。严格按照有关建设程序规定组织实施,注意严把工程材料、设备和施工质量关,加强工程监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五、补助标准

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以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对每个试点县除安排重点县补助资金800万元外,再增加补助700万元,省级财政对每县补助规模原则上不低于800万元,市、县财政也要努力增加投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35号)执行。

六、建设方案编制要求

试点县除按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编写提纲”编制三年建设方案,还应在三年建设方案中增加或突出以下内容:

(一)在“基本情况”中,说明本县现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和3000亩以上连片地块情况等;

(二)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中,根据本县农田水利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说明高效节水灌溉规划情况,并确定建设任务;

(三)在“建设目标与任务”中,进一步完善重点县建设目标,确定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重点区域(细化到自然村),分类说明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四)在“资金筹措与资金整合”中,制定更加详细可行的资金整合方案;

5.高效节水调研报告 篇五

某市人民政府

某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全市总面积893平方公里,辖14个镇(区、街),634个行政村,人口62万。全市共有耕地总面积45.5万亩,粮田30万亩,果树24.9万亩。

改革开放以来,某市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在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中列第25位。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2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1.6亿元。

某市是某省最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以产业化经营和绿色农业著称,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全省生态农业示范县”,2003年全市农村总收入达到430亿元,被授予“中国果菜10强县”称号。

某市的科技进步成果显著,1994年成为某省唯一的成县建制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1996年在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中列第12位,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106项。2003年,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多年来,某市各级从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市情出发,在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中,大力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1996年至2000年创建成为“全国首批节水增产重点县(市)”,全市共发展农田低压管道灌溉30万亩、微灌6万亩、浆砌渠道98公里,节水工程灌溉面积达到93%,各类工程年节水量达到5000多万方,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积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探索符合区域实际的灌溉技术和工程模式

某市一贯重视农业节水科研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工作体系。在水利系统成立了由2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水利学会,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29人,有1人被聘任为烟台

1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有7人分别被评为“某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重视对水利科研的资金投入,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网络技术等被普遍应用于工作实践,建立了雨情、水情、工情遥感遥测、气象卫星接收站、自动化测水量水、自动化办公网络等水利研究与信息采集系统;在王屋灌区建成了“国家级灌溉试验站”,长期坚持开展主要农作物田间灌溉技术、灌溉定额的试验研究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库水预分、按亩配水”等一整套灌溉管理制度,实行单位用水的定额控制,被鉴定为达到国内同类灌区的领先水平,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

机构健全、设施完善的科研工作体系,保证了某市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某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农业节水模式研究与示范”、国家863计划项目“华东北部半湿润偏旱井渠结合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研究课题。其中,“农业节水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工程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在诸多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举获得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市也因此受到国务院的隆重表彰。在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研究课题的同时,水利科研队伍紧密联系实际,多方位、多角度入手,开展节水灌溉研究工作,取得多项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厅)级科技奖励20多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其中,“地下水回灌补源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某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某市农业节水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获某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冬小麦、夏玉米高产省水灌溉技术”获得某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大力发展高标准农业节水工程 在多年的农业节水工程实践中,某市坚持科技引路,科学规划,针对区域实际,推广应用各种形式的工程类型和工程模式。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某省水利现代化示范项目”、“国家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省政府节水灌溉招标项目”、“农业节水模式研究与示范成果转化与推广”等一大批节水技术推广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基地”。主要实施和建成了“水库灌区万亩自压管灌方”、“沿海万亩葡萄滴灌方”、“金鸡岭万亩柿园微喷方”、“东江镇千亩大棚膜下滴灌方”、“兰高镇8000亩高效节水示范区”等节水工程大片。在全市形成了南部山区以发展库塘自压管灌为主、大中型水库灌区以发展渠道浆砌防渗为主、中部平原以低压管道加密改造为主、北部沿海以推广应用田间微灌为主的各具特色的节水工程建设带,农业节水的区域化建设明显加快。

为切实加大农业节水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力度,某市制定落实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利建设资金扶持政策的意见》,对应用新型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大片的镇、村进行奖励和补助,各镇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奖补政策,市镇两级每年用于节水工程的奖励和补助资金都在400万元以上,有效调动了各级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积极性,使节水工程的质量和标准得到不断提高。在金鸡岭万亩柿园微喷工程中,采用了立杆微喷和喷水管微喷两种工程形式,建成示范区2300亩,并在全省首次引进安装了自动灌溉控制系统和微机变频恒压装置,从德国购进了全省首台TDR土壤时域水分测报仪,这一多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在农业节水工程中的联合运用,在我国同类地区尚属首次,具有高新技术高度集成的显著特点,为国内外同类型地区、同类型果树的节水灌溉起到了模式带动作用;在北马镇井灌工程上安装使用了射频卡,对农业灌溉实行了自动化管理,成为全省第一个引进应用智能灌溉管理系统的农业灌溉工程;在沿海葡萄滴灌工程中,引进、采用了当前国内、国际最为先进的6种滴灌工艺和材料,有效进行了工程模式试验;在部分农村饮水工程中,采用了微机控制、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建成了多处高标准的农村人饮示范工程。据初步测算,各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及先进工艺材料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充分运用,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800万元,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节水工程的标准和效益,同时标志着某市水利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科学合理地制定落实节水增效工作规划,推动农业节水向纵深层次发展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某市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节水工程体系,为进一步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开发、加快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奠定了基础。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牵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高效节水农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某市“十五”期间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当前和今后将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农业节水向高标准、深层次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科技部、水利部“农业节水模式研究与示范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全面推进农业节水的区域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业节水由普及推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进而推动资源水利、现代水利的总体进程。

二是切实抓好国家863计划项目-“华东北部半湿润偏干旱井渠结合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做好3.05万亩辐射区内主要果树品种的需水量、需水规律试验研究工作,为华东地区果树的高效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确保完成“国家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利用3-8年的时间,分两个阶段,总体投资4000万元,在总面积达32万亩的王屋灌区内逐步建立起能有效促进灌区技术升级和提高灌区管理水平的信息采集、传递与自动化管理系统,并以此为重点,在农业灌溉、流域治理、城乡供水以及工程运行管理等各个领域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

6.高效节水调研报告 篇六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仍然处于短缺且利用率不高的情景中,科研人员应该在基于这个事实的基础上,优化节水灌溉设备配置,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熟悉掌握当地的水资源布局和气候条件来实施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此外还需在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以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为战略路线,使民众的生产生活用水能够一一得到科学公平的安排。做到这些,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也必不可少,需要他们提供当地的详细气候历史数据和各种资源评估报告等,根据这些才能做出合理且科学的环境评估。同时还应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分配,使用水总量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对每一个用水项目和农田水利工程的用水量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控制,对当地管辖范围内实施因地制宜的管理方针,让广大民众能够自觉做到节约水资源,不浪费每一滴水,以最合理的、最科学的、最有效的方法将水资源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已达到高效利用水资源、使我国农业能够长久而健康的发展。

3.2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

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对全面发展我国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在实际的开发建设中要注意保持高效节水灌溉的优点,严格把关数值和制作过程,使农田在区域上能保持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使当地的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能互相起到良好作用。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主要有几个要求,一是需要在合适、合理的地方进行;二是要避免地势崎岖,无法进行天然灌溉和干旱地区;三是要优先选择靠近经济发展较好、当地民众文化教育较好和新事物接收程度较高、对高效节水灌溉这类事业比较热情支持的地方;四是最好选择在主要作物是经济作物的`地区。优先选择这些地区主要是因为能有便利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做支撑,能够使节水灌溉项目尽快步入建设日程中去,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对周边地市有着良好的辐射效果。

3.3努力研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技术是高效节水灌溉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发和研究相关技术,使节水灌溉效率能大幅提升。特别要关注能有效控制用水量的技术、能合理配置水资源使用架构的技术,一些西方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引进。当前,我国大致有这几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形式:3.3.1从农作物特点研究出发。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成长周期的因素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得出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并让其在人为构建的缺水环境下控制生长,这样能够很好的对农作物的各个育成期、收获期进行掌控,避免农作物不受控制的生长。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3.3.2利用计算机技术。善于将全球定位系统、遥控红外技术、地理环境状态等计算机技术投入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中去,通过计算机和这些技术进行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推断出农作物最适宜播种、灌溉和收获的时节,便于人们进行高效节水。3.3.3结合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如今发展势头良好的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机械化和有机生物技术紧密的连接起来,以人工操作或者电脑操作的方式全方位全天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观察和监测,之后得出相关的详细农作物和土壤分析,再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灌溉,以此达到高效节水的效果。具体工作原理如图1:这个系统内的控制器主要可以采集各类农作物数据、控制各个井房并执行主计算器发出的命令,起着连接灌溉系统各个设备的作用;此外,还支持多种灌溉方式,能根据当地土地的实际含水量定时定点进行自动化操作,进行用水量和水压的测定记录。3.3.4加强相关工程的管理。为了达到加强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我们必须要有当地政府和部门在法律政策条款上进行大力协助,制定合理科学的高效节水灌溉管理制度,将各项工作和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做到有法可依、有人可用、有理可讲,在一个开放科学的环境中,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推进当地农业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3.3.5制定相关规定。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还不算平衡,在很多农村落后地区推行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已然需要国家和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为此,我们应该优先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实施专门的补助计划,比如集中添置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设立一些奖励政策和降税措施等,借此来提高当地农民使用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热情。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要想取得全面广泛的推行,就必须从国家的政府本身开始做起。

从技术的发展前景我们能得知,未来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离不开生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一是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来进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解析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来实现对农作物的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元素的调节,以此进行节水灌溉。自“十二五”以来,国家的政府开始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作为其中的核心项目自然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在研发相关技术项目时碰到了不少难题,如水资源缺乏、落后地区缺乏资金支持、劳作人民普遍节水灌溉意识不高,项目难以顺利推行等,我们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大力研发和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使技术能够真正为民所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让人们意识到高效节水灌溉能大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节水灌溉事业中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定能在农林水利工程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作者:孔宁 单位:山东省郓城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王俊,李铁男,王宏伟.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14):198-198.

7.庭院节水渔业高效养殖技术研究 篇七

关键词:庭院,渔业,节水高效,养殖技术,效益

丰县位于江苏省北部, 地势高亢, 水资源相对缺乏, 对发展水产生产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水利建设, 水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但仍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更不能满足水产生产的需要。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发展丰县的水产生产, 开拓水产生产空间, 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调查、试验发现, 养殖用水少、密度高、耐低氧的节水型小型经济鱼类非常适宜农村分散养殖, 加之丰县广大农民的庭院大多数占地面积较大, 且大部分闲置未被利用, 为发展节水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用养殖池15个, 面积600 m2, 其中泥鳅养殖池10个, 计400 m2, 鲶鱼养殖池5个, 计200 m2。养殖池全部为砖混结构, 具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 且保水性能良好, 水源充足, 水质清新无污染, 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推广养殖池为砖混结构池和简易结构池2种, 建设地点多数在农民的庭院角落或院外空闲地, 也有相当一部分建在低洼地里。但保水性能都较好, 且水量充足无污染。

1.2 试验方法

1.2.1 养殖池消毒处理。

养殖池的消毒处理包括2个方面:一是老池的消毒杀菌与整修。二是新建水泥池消毒处理。养殖池在苗种放养前均需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杀菌。用5 mg/kg漂白粉溶液或生石灰110 g/m2稀释后均匀泼洒 (包括池壁) 。新建水泥池首先用生石灰水浸泡7 d,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方能进水使用。同时要检查修整损坏的池底、池壁及进排水系统, 确保养殖池的完整性。

1.2.2 水生植物种植。

根据试验发现, 以养殖泥鳅为主的养殖池, 由于水体小, 养殖密度高, 水质控制比较困难, 种植水生植物能够起到较好净化水质的作用, 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 夏季还可起到防暑降温、促进鱼类生长的作用, 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1]。主要做法是:待消毒药药性消失后, 在泥鳅养殖池中种植莲藕, 一般情况下, 以莲叶遮住整个养殖池的1/2~3/4为最佳。

1.2.3 苗种放养。

根据养殖经验以及市场调查、经济分析等发现, 目前适宜本地设施渔业养殖的最佳品种为泥鳅和革胡子鲶2种, 其次为观赏鱼类。该项目养殖的主要品种为泥鳅和革胡子鲶。由于泥鳅的人工繁殖尚在研究试验阶段, 没有批量生产的能力, 因此泥鳅养殖的苗种大部分来自自然水域采集的野生苗, 经过驯化后入池养殖[2]。胡子鲶的鱼种多为人工繁育的越冬苗种[3]。入池前要对苗种进行消毒, 特别是泥鳅的野生苗种, 更要严格消毒, 以杀灭细菌及病毒。方法为:预先用2%~3%食盐水浸浴鳅种5~10 min, 同时根据水温和鱼种耐受情况调整浸浴时间。自然水域采集的野生苗种规格不整齐, 预先用渔筛按规格分选, 做到同一池放养规格基本一致。为便于人工养殖, 必须改变野生泥鳅白天极少到水面活动, 夜间才到岸边分散摄食栖息的习性, 使其由分散觅食转变为集中于食台摄食, 由夜间觅食转变为白天定时摄食, 由习惯吃天然饵料转变为吃人工饲料。具体做法是:在下池的第3天晚上 (20:00左右) 分多个食台投放少量的人工饲料, 以后逐步推迟2 h投喂, 并逐步减少食台数目, 经过10 d驯养, 基本改变了野生泥鳅的习性, 而适应人为的养殖环境。泥鳅人工繁育苗种放养时间为4月底至5月初, 野生驯化苗种放养时间为6月底至7月初, 胡子鲶鱼种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泥鳅放养数量2 kg/m2, 胡子鲶放养数量20尾/m2, 规格为150 g/尾。

1.2.4 合理投饲。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经济鱼类, 除水体中的水生昆虫外, 鱼粉、猪血、动物内脏、野杂鱼、蚯蚓、蚕蛹粉以及谷物、豆渣、豆饼、麦麸、菜叶等均是其适口饲料。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应根据泥鳅的特性, 将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 应在充分培养天然饵料的基础上投喂豆饼、麸皮、玉米面、鱼粉等混合料。根据泥鳅的生理特性及相关研究发现, 泥鳅的生长、食欲与水温有密切关系, 在水温16~20℃时应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 比例是60%~70%;水温21~23℃时, 动、植物性饵料各占50%;水温24℃以上时, 应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因此, 应于24~27℃的泥鳅最佳生长温度时注意增加营养, 适时调整动物性饵料比例, 以促进其快速生长。因为胡子鲶属凶猛性鱼类, 所以其食性以荤性饵料为主。目前养殖用的饵料主要来源于肉联厂和小摊上杀鸡户的下脚料———鸡肠子, 不足部分由野杂鱼或混合料补充[4]。为了便于观察泥鳅的吃食情况和节省饵料, 在每个泥鳅养殖池里都设有食台, 一般10 m2设1个。投喂时按“四定”原则投饵, 即:定时, 每天投喂2次, 分上午、下午2次;定量, 根据泥鳅生长不同阶段和水温变化, 适时调整投喂量, 并把全天的计划投喂量按照上午30%、下午70%的比例进行投喂;定位, 要把饲料按照要求投放到食台, 以便于观察吃食及活动情况;定质, 做到不投喂变质饲料, 饲料组成相对稳定, 并及时清理食台上的残饵。

1.2.5 日常管理。

由于养殖密度较高, 周期较短, 生长较快, 水质变化幅度较大, 因此日常管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要坚持检查食台, 及时清除残饵;经常观察泥鳅的吃食及活动情况, 如发现泥鳅出现肠呼吸频繁、突然停食等反常行为, 应立即查找原因, 采取措施;注意调节水质, 池水透明度应控制在15~20 cm, 水色以黄绿色为好。一般情况下约每隔10 d换1次水, 换水量为池水1/5~1/3。定期检查其生长情况, 随时调整喂食、注水等措施;随时检查养殖池的设施情况, 防止发生逃跑现象,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养殖池上安装1个15 W的灯泡, 并每晚开灯2~3 h, 用以诱引昆虫, 补充活性动物饵料,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注意防治病害,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 结果与分析

2.1 泥鳅养殖效益

研究试验基地共养殖泥鳅400 m2, 放养苗种800 kg, 经过3个月的饲养后, 出池商品泥鳅2 304 kg, 增重2.88倍, 产出商品泥鳅5.76 kg/m2, 出售价格为42元/kg, 产值96 768元。扣除成本 (苗种24 000元, 饲料10 500元, 折旧1 800元, 其他3 200元) , 获纯利57 268元, 折合143.17元/m2。

2.2 胡子鲶养殖效益

研究基地养殖胡子鲶200 m2。共出池商品鱼6 000 kg, 产商品鱼约30 kg/m2。出售价格5元/kg, 产值30 000元。扣除成本 (苗种600 kg计6 000元, 饲料 (鸡肠子) 17 820 kg计17 820元, 折旧400元, 其他700元) , 胡子鲶养殖获纯利5 080元, 折合25.4元/m2。3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研究得出, 简易养殖池养殖效果优于水泥池, 简易养殖池不仅造价低, 而且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比水泥池的生长速度快。人工繁育的泥鳅苗种优于自然水域采集的野生苗种, 因人工繁育的苗种基本上都经过筛选、提纯、复壮, 而且苗种的规格比较整齐。此项养殖为小水体养殖, 比较适合集中连片生产, 形成规模效应, 便于生产服务和集中销售, 因为销售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可轻视;该项生产并不局限于庭院, 还可以向村外低洼地延伸, 为低洼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较好的模式。该项技术节省劳动力, 便于管理。由于项目的试验、示范带动效应, 该项新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接受, 确保了推广计划的顺利完成。

总之, 通过实践, 庭院节水渔业高效养殖技术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具有节水、高效、外向型等许多优点, 这种模式用水量较少, 能与农村的饮用水相配套, 使渔业生产走进千家万户, 大大地拓展了渔业生产的空间, 拓宽了水资源缺乏地区发展渔业的新思路, 对提高丰县渔业经济比重和促进农民致富起到巨大作用[5,6]。

参考文献

[1]刘俊玲.庭院小水体养殖胡子鲇高产高效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 2011 (4) :29-30.

[2]邢晓光.革胡子鲶庭院成鱼养殖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3 (11) :35.

[3]单喜双, 崔晓翠.庭院养殖泥鳅效益好[J].科学种养, 2011 (2) :38.

[4]杨雪.泥鳅庭院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 2007, 28 (5) :36.

[5]赵秀贞, 韩道富, 蔡辉, 等.庭院无公害坑塘养鱼技术初探[J].齐鲁渔业, 2006, 23 (4) :33-34.

8.冬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 篇八

一、选好地块,精细整地

选用具有水浇条件、耕层深厚、保水保肥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播前要有适宜的土壤墒情,如墒情不足应先造墒再起垄,也可播种后再顺垄沟浇水。需深松土壤20~30厘米。提倡采用肥料后移施肥技术,基肥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1/3,追肥占2/3。

二、选准垄幅,机械播种

中等肥力地块垄幅以70~80厘米为宜,垄高l7~18厘米,垄上种3行小麦,玉米套种在垄沟;高肥力地块垄幅60~65厘米,垄上种2行小麦,玉米套种在垄顶部的小麦行间。用小麦专用起垄播种一体化机械,起垄和播种一次完成,这样播种质量高,有利于小麦出苗。

三、选播良种,追肥浇水

冬小麦垄作栽培,以选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增产潜力大的多穗型冬小麦良种为宜,如烟农19、济麦20、济麦21等,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充分发挥小麦垄作栽培的边行优势。需适时浇好冬水,干旱年份尤其要注意苗期早春及时浇水……拔节期每亩追施10~15千克尿素,肥料可直接撒入沟内,再沿垄沟用小水渗灌。孕穗灌浆期应视土壤墒情加强肥水管理,脱肥地块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千克。

四、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1. 秋播苗期。要根据病虫发生种类搞好杀菌剂或杀虫剂拌种。种子处理采用50%辛硫磷100~150毫升和20%三唑酮乳油30~35毫升,对水3~4千克,拌50千克种子。土壤处理是在造墒后,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千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千克或三唑酮、多菌灵各1千克均匀撒于地表,然后旋耕整地。秋季冬小麦3叶后大部分杂草出土,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此时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用5.8%嘧唑磺草胺乳油每亩10毫升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每亩50~60毫升;对禾本科杂草多的麦田,可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每亩30毫升,进行茎叶喷雾防治。

2. 返青至拔节期。此期是纹枯病和麦蜘蛛、地下害虫以及杂草的为害盛期。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每亩150~200毫升对水80~100千克喷麦茎基部,间隔10~15天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每亩50毫升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炔螨特2000倍喷雾。

3. 穗期。冬小麦穗期是麦蚜、一代黏虫、白粉病、条锈病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为害盛期。防治麦蚜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每亩10~15毫升喷雾;防治一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喷雾;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喷雾。

五、适时收获,秸秆还田

冬小麦蜡熟期,整个植株大部变黄,茎秆仍具弹性,基部节间全部变黄皱缩,叶片大都枯黄,护颖和子粒外部呈黄色,内含物已呈蜡质状,用指甲压挤易破碎,养分积累基本停止。蜡熟后期植株呈金黄色,叶片基本干枯,子粒渐渐硬化,故此时为收割机收获的最佳时期。

冬小麦秸秆还田具有营养植物和培肥土壤双重功效,还能补充作物所需微量元素,降解土壤中残留的农药与重金属,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强土壤保肥、保水性能。秸秆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可以中和土壤碱性,因此还具有改良土壤、增强植物和微生物生理活性的功效。冬小麦秸秆还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使用带有秸秆切碎器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吐出的秸秆不能长于10厘米,留茬不能高于20厘米;二是复播时要用旋播耧播种,播种大豆时行距调至20厘米,播种玉米时行距可调至56~60厘米;三是秸秆还田后,要增加氮素化肥施用量,调节秸秆碳氮比值,以利于秸秆腐烂。

上一篇:校运会活动安排下一篇:毕业论文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