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学生协议(精选7篇)
1.随班就读学生协议 篇一
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方法
1.点燃自信的火花,耐心启发他们
马卡连科认为:“人生活的目的在于不断地追求美好的未来,追求明天的快乐。”那么,对于随班就读学生而言,什么是明天的快乐,怎样才能追求到美好的未来呢?不能让他们满足于目前的现状,而应该让他们面对社会,自强自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明天的幸福。我们应该十分注意随班就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关爱,耐心启发,让随班就读学生对过去的自我认识产生怀疑,逐步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以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我们应该多一点爱心,多想一些办法,努力培养随班就读学生健康的心态,尽量缩小他们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他们撑起一片灿烂的晴空。
2.发掘内在的潜能,努力赏识他们
一般人认为:就弱智学生而言,其各方面一定不如普通学生,特别是记忆力。其实不然,对于随班就读的弱智学生来说,只要他对某样事物感兴趣,引起了他极大的注意,促使他用心去记,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随班就读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我们的老师就应该当众表扬,不住地点头,微笑或说一句“真好”、“你真聪明”、“我真为你感到高兴”等,竭力维护随班就读学生在同学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但这并不是说一味地给随班就读学生戴高帽子,而私低下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小毛病应该进行恰如其分的批评。除了口头表扬,我们还应该适当给予随班就读学生一些荣誉奖励:如当升旗手,护旗手,评选他为“进步快的同学”、“行为规范示范员”等,甚至可以买一些实物奖励给随班就读学生。
随班就读学生最怕别人说他笨,有的任课老师,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会以正常孩子的标准要求这些随班就读学生,这样老师无意间的气话便会深深刺痛这些思维简单的幼苗。作为班级的“法人代表”班主任,每当其他老师要批评那些随班就读学生时,我们应该当众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悄悄地把随班就读学生的智商情况给其他相关的任课教师讲明。
3.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参与意识
随班就读弱智学生本质上是大脑机能发育不全,在短暂的智力活动之后,容易产生疲劳而出现心理过程的迅速削弱,导致他们很难象普通学生一样将心理活动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个对象或事物。上课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心理学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为15分钟至25分钟,而随班就读的弱智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教师授课时间过长,他们就会感到疲倦、注意力分散、发呆或随便走动。而且随班就读弱智学生由于感知觉有缺陷,表象特别贫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对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需要借助具体的直观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为此,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让随班就读弱智学生通过拼摆、分配、清点、切割、测量等一系列物质化的操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
4.分层设计问题,实施分层教学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所实施的学习策略,是以伙伴帮助和合作学习为主,分组研学是主要的组织形式。因此,合理分组是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每个
学习小组由同层次中的一位优秀生、两位中等生、一位差生四人组成。学生在这种小组中讨论交流,较为优秀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随班就读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有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听懂、理解和掌握。
学生中存在着很大的知识潜力,这就要看老师怎样巧妙地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会为会学。如果每节课中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发挥学生的自我创造力。使一些优秀的学生,能根据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寻求知识,达到所定的学习目标。中等及以下的学生会在讨论中或在同学的讲述过程中掌握知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随班就读学生则通过上述的学习过程及老师最后概括的小结和板书达到最低线的学习目标,加之强化训练,从而掌握所学知识。那么,长此以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由于随班就读课堂教学需要分类自学与分层指导适时切换,所以建立与随班就读教学相配套的新的课堂常规尤为重要。其关键要做好两条:一要做好对小组长和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伙伴的指导和培养工作。二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常规培养和训练。要着重训练全体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随班就读学生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如何进行自学、讨论、自查、订正、检测、互批、矫正等。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和训练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5.以优带差,培养协作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最常用的教学形式是课堂内把一个教学班中有差异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间互相竞争,小组内互相协作,以优带差,培养学生协作的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除了课堂内的协作外,课堂外学生间的协作教学显得更为重要。课堂外的协作是课堂内协作的延伸、补充,也是课堂内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时,课堂外的协作恰恰能弥补由于课堂这种教学形式带来的不足。
2.随班就读学生协议 篇二
一、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 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列入议事日程。同时, 要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因此,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高度重视随班就读工作, 并大力加强对随班就读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使全体教师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现实意义, 以及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健全机构, 落实责任
成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室等各种配套机构, 配备专职教师或聘请校外心理专家及辅导员, 制定计划, 明确任务, 靠实责任, 狠抓落实, 定期或不定期为随班就读学生举办相应的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如“怎样与同学沟通”“如何面对生活”等, 有针对性地解决随班就读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和困难。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教师专门会议, 就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及时总结成绩, 发现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努力把随班就读工作做细、做实, 切忌流于形式, 从而使随班就读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化、常态化。
三、建立学习档案, 关注成长历程
为了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管理, 学校应当为每位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学习跟踪档案, 及时记录他们的学习动态, 详细记载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历程, 使过程管理贯穿始终。相关部门和教师应将跟踪档案袋摆在案头, 放在心上, 随时了解和掌握随班就读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学习状况。随班就读学生具有多元性、个别性、特殊性的特点, 迫切需要教师为他们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心与耐心、恒心和细心的群体氛围。一句鼓励的话, 一张满意的笑脸, 都能在随班就读生的心里激起阵阵暖流, 唤起他们被认同的美好情感。另外, 随班就读学生的档案务必做到保密化, 档案资料袋以及相关学生最好不要出现真实姓名, 而是以充满爱心和寓意深刻的称呼命名或以统一编排的号码填写, 如“希望组”“育才组”等, 做到一生一袋, 专柜存档, 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爱惜他们的自尊。
四、遵循个体成长的特殊规律, 实行个别化分层教学
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把普遍规律和个别成长有机结合。教育特殊规律强调:以个别教育思想为指导, 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因人而异的教育计划, 通过集体学习、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生生互帮等教学形式, 做到面向全体、兼顾差异, 使随班就读的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 教师必须依据个体成长的特殊规律以及障碍情况, 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习目的要明确, 学习要求要适当, 学习方法要多样, 知识掌握要精炼, 最大程度地降低他们的心理预期, 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使随班就读的学生自由地、快乐地成长。
教学过程中,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还应做到因材施教。对随班就读学生要优先照顾和提问, 一些简单的问题要让给随班就读生先回答。回答正确时, 要及时肯定和表扬;碰到较疑难的问题时, 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 化难为简。2014级七 (2) 班李建中同学轻度弱智并有口吃的毛病, 回答问题时常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戏谑, 所以许多老师不叫该学生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我并未放弃, 而是耐心地给予启发, 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如先问他“是否喜欢米饭”, 他说“喜欢”, 再问他“如何拼写英语单词‘米饭’”, 他回答“不知道”, 这时我又说, “只要你把nice的首字母换成另一个字母就对了”, 他想了想忽然大声说:“r-i-c-e”。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久久回响在教室里, 他那满脸稚气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五、增强自信, 锻炼能力
随班就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由于长期遭受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冷漠, 自卑感重, 自尊心弱, 极容易产生失败或失落的情绪。因此, 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 树立学习信心, 就成为教师时刻关注的严肃问题。首先, 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正确人格思想和意识的培养;其次, 教师要善于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随班就读学生身上, 消极的缺点常常掩盖了他们自身的优点。如2015级七 (6) 夏长治同学, 智力较低, 性格内向, 学习成绩差, 常常默默无闻地坐在教室里, 大家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但是在今年的中学生田径竞赛中, 他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男子组跳绳第七名, 颁奖会上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在掌声和欢呼声中该生流露出了久违的而又有点羞涩的天真的笑容, 既培养了自信, 又锻炼和提高了能力。由此可见, 教师必须时时处处关心、爱护随班随读生, 对随班随读生多一张笑脸, 多一份倾注, 多一腔热情, 以激励他们形成民主、接纳、友善、合作的健康人格。
六、三方协作, 形成合力
《世界特殊教育大会行动纲领》指出, 教育的成功有赖于各方面的努力, 社会全体成员的支持、赞助和良好的愿望才是占首要的决定因素。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管理过程中, 一定要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地提高家长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 使家长坚信对智障子女教育的信心, 让家长不要轻言放弃。同时, 社区一定要积极配合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工作, 为随班就读学生营造一个成长的和谐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 随班就读是一项漫长而充满耐心的精细化工程, 同时也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予随班就读生更多的关爱, 更多的呵护, 更多的鞭策, 使他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温暖, 从而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苏继先, 车晓光.注重个别化指导推进随班就读工作[J].校长阅刊, 2006 (1) .
3.随班就读学生协议 篇三
一、随班就读学生感知特征分析及指导建议
其一,随班就读学生感知速度较慢,感受性差,相同强度的刺激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可以感觉,却无法使其感受,或者用更长的时间才可以感受。感觉分辨能力不强,对于较为相似的刺激,其经常分辨不出差异。尤其是比较相近的刺激,往往不能分辨出差异。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中近似声母、韵母、音节常常会混淆,出现b、d不分,p、q不分,将bian写成pian的现象,等等;学习汉字时与普通学生观察的结果不同,出现字形书写错误的现象,将j、t、f写反,或将“勾”写反,等等。
指导建议:以上障碍特征说明他们对于形状的精细辨别能力较弱,视觉的敏锐性下降。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即可以在拼音或生字讲解时,板书放大字体,使学生容易观察出拼音或字的写法,并让学生用较大格子的纸书写,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字形的认知,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较准确地书写定位,减少错字;还可以运用描红对字形进行辨认,或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书写练习。如,在沙盘中练习拼写或书写,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将形近字放在一起进行区分,帮助他们归纳一些区分的方法,尽量让他们在头脑中对字形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拼音及生字的认识。
其二,随班就读学生感知范围狭窄,感知的信息量少,在同一时间内他们能清楚地感知事物的数量比普通学生要少得多。知觉恒常性差,当同一事物置于不同的环境时,智力落后学生往往缺乏辨认能力。
例如:学生词汇量比较少,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往往比较困难。学习词语时,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准确朗读并通过短时记忆掌握读音,朗读词语没有问题,但是将这些词语放入课文中时,学生就不会读或者读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再认,阅读时会在句子中省略或增加字词,有时读串行,等等。
指导建议:以上障碍特征说明学生的知觉恒常性低于普通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须要关注,可以让学生用右手指指着句子,逐字阅读,左手放在所读行的开始;还可以重点加强字的音形意的教学,同时加强字的组词能力训练,如:接龙式组词、开花式组词等;可以将字词制作成卡片,多次反复练习,加强记忆;可以让学生阅读后复述阅读内容,直到能够基本复述为止。
二、随班就读学生注意特征分析及指导建议
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范围狭窄,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差是随班就读学生注意特征,而且其多以无意注意为主,一有新奇的刺激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过分依赖新奇的刺激和较强的注意。
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要有一丁点儿意外的响声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像某个同学的东西掉落的声音就能打断他们听课,窗外的某个声音也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等。
指导建议: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减少无关刺激的出现,但在教学中要加大教学内容的刺激强度,要尽量让知识的呈现新奇有趣,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常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值得注意的是课件也不能过分花哨,否则只能事与愿违。另外,一堂课的信息量不能太多,在给他们分配任务的时候尽量注意单一、集中,避免相互干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真正高效的学习。
三、随班就读学生记忆特征分析及指导建议
随班就读学生记忆特征为缺乏明确目的,识记速度缓慢,记忆容量小且记忆保持不牢固,再现不精确,以机械记忆为主等。
例如:教他们学新知识,往往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教会,但是遗忘特别快,往往一个假期,或一个双休日就将所学内容忘得差不多了。
另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于许多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记忆仅仅采用机械记忆方式,而且短时记忆相对较好,但是记忆的保持较短,无法转入长时记忆,因而常常教了不多时就有所遗忘。
指导建议:教师须要教会学生采用记忆的策略,如:遵循由单字——双字词——多字复合词——短句——完整句——复合句——段——篇的顺序进行记忆练习;还可以由直观——形象——抽象的难度进行记忆练习;也可以通过由熟悉或感兴趣——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原则进行练习,通过强化训练,不断巩固。
对于随班就读学生而言,教师的关注,同学的关心是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有效的特征分析及策略的应用是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普通教育的最佳方式。因此,需要教师全面地了解这些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及教育手段进行有效干预,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远的提升。
4.一年级随班就读学生教学计划 篇四
⑷对读物中的内容感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⑴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⑶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⑷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教学措施:
1.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与生动的字母卡片,让学生在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在发现交流中学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拼音教学中,尽量做到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2.明确识字目标,正确把握教学要求,遵循写字原则,把握教学规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3.阅读教学要落实识字、写字,重视朗读教学,强化语言积累。
4.语文园地要注意题型变化,重视积累语言,引导课外延伸。
5.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努力使课堂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从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6.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学生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情分析
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水平一”的活动与内容目标要求,把所编的队形练习、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和滚翻、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诸项内容统一归类,称为“基本活动”。这些内容,都是一些最简单的身体基本活动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实用性技能,没有典型的运动项目。小学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把本来较为简单的动作教的复杂化,也不宜以竞技性运动项目的训练手段运用于基本活动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活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三、教学措施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以学生练习为主,并有计划、有组织的锻炼学生身体。
2、多运用体育小游戏,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运动能力,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及时进行考评,利用语言激励学生,提高练习的效果。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一 1、引导课:认真上好体育课(室内理论课) 2、游戏:快快集合;排队上课、集合、解散; 3、双脚连续跳;游戏:快快集合 4、跳跃:单脚向前跳;
二 1、跑:听各种信号的起跑 2、队列:报数、原地三面转法、原地踏步 3、小学生广播体操(预备节-第一节) 4、走:两臂放在不同部位用前脚掌走
三 1、队形队列:向左(右)转、向后转 2、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预备节-第一节)
四 1、复习队列队形 2、韵律活动:听音乐做动作;基本姿态练习3、模仿动物走;走跑交替 4、跑:30米自然放松跑
五 1、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二节-第三节) 2、跳跃;模仿动物跳 3、韵律活动:听音乐做动作;基本姿态练习4、队列:踏步-齐步走;复习原地转法
六 1、跑:障碍赛跑 2、拍球; 拍球比多 3、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二节-第三节) 4、前滚翻;跳垫子游戏
七 1、投掷:持轻物掷远 2、跑:30米自然加速跑 3、基本体操:基本部位操 4、前滚翻;换物接力
八 1、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三节-第四节) 2、滚翻:前滚翻成蹲撑 3、队列队形:齐步走-立定; 4、投掷:持轻物掷远
九 1、快速跑;接力游戏 2、拍球;传球接力 3、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三节-第四节) 4、跳跃:跑几步一脚踏跳,双脚落入沙坑
十 1、坐位体前屈 2、韵律舞蹈:模仿动物形象的舞蹈动作; 3、立定跳远3、基础知识:与同伴在游戏中友好相处 4、滚翻:前滚翻成蹲撑 4跳小绳;跳绳比多
十一 1、走和跑: 2、拍球接力;协调性练习3、立定跳远 4、30米快速跑
十二 1、复习队列队行; 2、基本体操:各种压腿、踢腿 3、后踢步加手臂动作;柔韧练习4、50米快速跑
十三 1、跳小绳;跳绳比多 2、拍手操; 3、模仿动物爬;爬垫子接力 4、投掷:双手向前抛实心球
十四 1、韵律舞蹈:模仿动物形象的舞蹈动作 2、走跑练习;游戏:跳进去拍人 3、坐位体前屈 4、投掷:双手向前抛实心球十五 1、复习正确的走和正确的跑; 2、队列:走圆形;十字接力 3、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 4、30米快速跑
十六 1、模仿动物形象的简单舞蹈动作;集中注意力游戏 2、400-600米一般耐力跑 3、基础知识:体育运动与营养卫生 4、拍球接力;协调性练习
十七 1、跳跃:跑几步一脚踏跳,双脚落入沙坑 2、400-600米一般耐力跑 3、复习基本队列队行; 4、模仿动物爬;爬垫子接力
5.随班就读论文 篇五
巷道学区西八里小学 王治军
摘要:随班就读的智力低下儿童的心里发育较差,他们与人交流甚少,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我们再不关注这些孩子,他们很可能自我封闭,造成各种心理问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耐心、恒心去滋润随班就读生。让他们的天空更加绚丽多彩,精彩纷呈。
关键词:随班就读生 爱心 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但随班就读学生在我们正常的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其实这些孩子是最需要我们关注的,尽管他们在学业上很难更上一层楼,他们与正常孩子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将每个随班就读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给予他们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一些实用的生活常识,教他们更加有规律的作息生活。由于本班的随班就读学生的思维比较直观,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在教学中本人就运用直观的实物、图片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采用其他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只要他们能专心地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同样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为了让随班就读的孩子们在学校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更快地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笔者总结了以下方法来开启他们的智力潜能,探究随班就读孩童的学习方法。
一、关注随读学生,用爱贯穿教学。随班就读的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发育较差,智力低下,并伴有一定的适应性行为障碍。在正常的孩子面前,他们表现得比较自卑,不愿意与人交流,经常躲在角落里。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本人就主动去接近学生,让他们消除与老师的隔阂,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开始愿意与老师交流,并将心里话与老师诉说。就如本班的赵文森同学,基础较差,不善于表达,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跟他在一起。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本人每天早晨都去跟他沟通,拉拉家常,让他心情舒畅。接着本人给他找了一个憨厚的同桌,帮助他,与他共同学习。如果他今天举手发言了,就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并将给他一颗星。得到了全班的表扬,他的脸上洋溢了幸福的笑容。在复习单韵母“a、o、e”时,考虑到这个比较简单,于是本人就推选他来当当小老师,当全班同学都跟着他一起读时,也许其他同学是无所谓的,但是对他而言,分外高兴。这节课以后我发现,他变得活泼了。在大课间活动中,他兴高采烈地跳着兔子舞,和同学间相处得很融洽。
实践证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这些随班就读生,对他们的点滴成功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他们就会精神振奋。他们也会做错事情,我们要学会宽容对待。如果他们在学习上反映迟钝,或者成绩不理想,多次讲解依然不见效果,我们也不能用犀利的言语指责他们,以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相信用我们的爱心关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关爱,她也放开胸怀,坦然与他人相处。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多考虑她一点,尽量让他们从简单的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也会向着智力正常的学生靠近。
二、利用生活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随班就读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且很容易分散,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注意力,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旦对事物产生了兴趣,精神就会高度集中。学生开始关注学习时,我们就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在这极短的时间内更好地吸收“营养”。例如在教学“爸、妈、我”时,面对抽象的文字随班就读学生一脸愁容。这时,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影了事先准备好的随班就读学生的全家福,让他们来猜猜照片上都有谁?当然,他们都能顺利回答。你们也来喊一喊吧:“爸爸、妈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有的学习兴趣盎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说:“爸爸、妈妈还有我在逛公园。”这时,老师马上鼓励孩子,“你能说一个完整的句子,真的让老师刮目相看,老师要送一个大拇指给你!”这时孩子们正高兴,就适时出示生字宝宝,他们的印象就深刻了。于是就把生字贴在了图片的一角,让本班的江欣欣再去亲切地称呼,再次加深记忆。江欣欣对这三个汉字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本人设计了一个情景,端了一个茶杯,让孩子们说说,你会怎样送给爸爸妈妈?此时,课堂氛围更加浓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各个都来演习。“爸爸、妈妈请喝茶!”江欣欣很轻声地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句句暖人心脾的话语让我人深深地感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知识,也知道父母的辛劳,学会孝敬父母。
通过直观的图形和真是情景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认字、识字的能力也有所加强,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通过了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
三、注重成功体验,激发孩子潜能。
随班就读生平时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相反,对他们来说,羞辱、嘲笑可能更占据了大多数,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完全丧失。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态度,本着对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多鼓励,多表扬,少一些批评和冷漠的眼神。在一次体育课上,全班同学进行跳绳比赛,结果很令人惊讶,本班的王敏建同学获得了第一名。本人不禁思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回到教室,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奖励给他一本笔记本,并让全部同学都对他表示祝贺。这时,本人仔细地打量着他,发现他腼腆地笑了,他可能也意识到了他在跳绳方面的潜能。这次比赛之后,本人经常在课间看到他在锻炼:跳远、跑步、跳绳„„他的身影无处不在,老师也替他感到高兴。这些孩子一旦一方面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很有可能在其他方面也突显才能。因此我们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经过我们老师细心地呵护,这些嫩芽也在拔节成长。
四、加强家校互联,提高生活能力。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重视与家长的联系,与家长一起配合,使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作为一名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他们也很难为情主动找老师,我们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家长接送时间、或者电话来沟通交流。咨询学生在家期间的情况,告知家长学生最近在校期间的表现,哪方面有所进步,哪方面欠缺,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提倡家长能在空余时间多陪陪学生,与他们聊天,一起做家务,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我们可建议家长多带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例如,每周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带孩子购物或郊游,指导孩子独自招待客人,激励孩子购买生活用品,买票,识记方向等。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家长教孩子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与人进行交流。如,将老师和同学的电话号码亲手记载在一个小本子上,如果自己因故不能到学校上课时,可以打电话跟老师请假;当同学生病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过节了,同学互相打电话祝福。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本人发现创设良好的家校关系,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果长期坚持,随班就读学生就会有基本的沟通和自理能力。
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已经是刻不容缓了。看到那些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笔者猛然觉得教育的意义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感”,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唤醒”,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所在。和风细雨润心田,用慈母般的爱心去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阳光雨露的滋润,他们也会茁壮成长。参考文献
6.随班就读学生协议 篇六
随班就读, 就是让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在一起接受教育。随班就读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及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各级政府要普及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切实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在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的基础上, 以点带面, 全面推开, 不断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在《关于“十一五”期间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加强管理, 强化领导, 努力提高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
2010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 605所, 招收残疾儿童4.98万人, 在校残疾儿童36.29万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9.38%和61.12%。相对于全国的其他省和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 无论是在管理上, 还是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 都有一定的差距。2010年特殊教育年会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 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校的各类残疾儿童达11 500多人, 随班就读的约4 000人, 还不到35%。
要改变发展落后的现状, 就要找出发展落后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 才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支持保障体系, 使随班就读获得进一步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提高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 较大限度地挖掘和发展部分残疾儿童的潜能, 促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教育的一体化, 实现真正的教育融合。[2]
二、调查方式与对象
我们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对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四个城市的27所有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16所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及9所特教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由此发现, 不同的人对随班就读持不同态度、有不同认识。
三、随班就读现状调查分析
1. 大多数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持消极态度
残疾儿童属于我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当得到我们的关注。由于各级政府对普通学校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没有硬性规定, 是否接纳取决于各个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 因此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态度和意识显得尤为重要。[3]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持消极态度。
(1) 怕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班级的排名
问卷调查显示:在58位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领导中, 有52位担心影响学校的声誉;在102位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教师中, 有79位担心影响本班在全校的排名。
当前, 虽然各中小学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但是很多地方仍在实施应试教育, 并以高考、中考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好坏。[4]针对小学而言, 为了获得优质而充足的生源, 相互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优质而充足的生源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力, 而声誉对于一个学校是否能获得优质而充足的生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一些学习较好或个别学习突出的学生身上。[5]在那些领导和教师看来, 如果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势必会影响该学校、该班级的竞争实力。因此, 大多数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会拒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甚至一些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也被拒之门外。
(2) 对残疾儿童不了解, 专业知识缺乏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对残疾儿童有效教育的必要前提。问卷调查显示:在118位普通学校的教师中, 有79位对残疾儿童不了解, 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残疾儿童, 所以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3) 管理难度大
管理难度大是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原因之一。问卷调查显示, 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因为管理难度大而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分别占到62.1%和43.1%。
相对于正常儿童, 残疾儿童由于残疾的种类、程度不同, 所以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很多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知识, 不知如何对待残疾儿童, 担心把他们招进来会给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增加难度。[6]
(4) 个人的成就感低
经过教师的辛勤培育, 正常儿童的潜力能被激发出来, 乃至将来成才, 这使普通学校的教师有较高的成就感。而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 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不可能等同于正常儿童。[7]这样一来, 教师对他们付出的精力并不少于正常儿童, 而他们成才的可能性却远远不及正常儿童, 导致教师个人的成就感低。这也是普通学校的教师不愿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少数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表示愿意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问卷调查显示:表示愿意接纳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在自己的学校或班级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分别占13.4%和13.6%。尽管这个比例很小, 但也是可喜的, 它体现出观念的转变, 表明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这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具体体现。
(1) 关注、关心残疾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在9位接受问卷调查的普通学校的领导中, 有5位表示愿意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约占55.6%;在16位接受问卷调查的普通学校的教师中, 有14位表示愿意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占87.5%。他们普遍认为, 我们应该关注、关心残疾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2) 对残疾儿童有所了解, 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在我们的调查中, 有11位教师表示愿意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其原因在于, 他们具备比较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的知识。这些教师大多来自原广西南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在几年的学习中, 他们不仅掌握了较为系统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而且树立了牢固的专业思想。对他们而言:当年, 没有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工作, 实在是一种遗憾;而今, 可以在普通学校教导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8]当然, 相对于普通学校的其他教师, 他们也更加发自内心地了解、关注和关心残疾儿童。
(3) 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一定的倾向性
问卷调查显示:在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上, 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普通学校, 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大多是肢体残疾和听力残疾的儿童。其中, 选择肢体残疾儿童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分别占49.3%和35.6%, 选择听力残疾儿童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分别占31.3%和51.7%。而智力落后以及其他种类的残疾儿童却很少被选择。究其原因, 他们认为:肢体残疾儿童虽然行动不便, 但智力水平同正常儿童没有什么差别。例如, 聋童除了听觉障碍之外, 其他方面对学习影响不大, 也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更何况大多数聋童可以通过助听器来接受教育。而那些智力落后以及其他种类残疾的儿童则与正常儿童差距较大。例如, 智力落后的儿童学习能力差, 不受约束, 不容易管理;又如, 盲童自理能力差, 行动和学习等方面都有不便之处。[9]
3. 大多数残疾儿童的家长对随班就读存有顾虑
残疾儿童能否顺利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家长的想法。问卷调查显示:只有少数家长 (占33.9%) 表示愿意让孩子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这些家长的普遍共识有两个:一是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能与正常儿童在一起学习和生活, 正常儿童的言谈举止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特教学校教材难度偏低, 到普通学校可以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 能学到较深的知识。[10]而多数家长 (占66.1%) 还是心存顾虑的, 他们不愿意送孩子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1) 担心孩子受欺侮
家长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普通学校被孤立, 受欺侮。毕竟, 这些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如果普通学校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疏忽了, 那么残疾儿童很可能会受到个别正常儿童的排挤、戏弄甚至殴打。
(2) 担心教师放任自流
家长的另一个担心就是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不理睬。一方面, 教师有可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不知道如何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进行教导;另一方面, 教师精力有限,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11]总之, 如果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那么随班就读势必会变为“随班混读”。这样下去, 必然会使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因为学习跟不上而最终回到特殊教育学校。
(3) 担心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影响将来的发展
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在学习、行动等方面必然会有一些不便, 而正常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 难免自私、娇气。所以, 正常儿童很难慷慨地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 以至于残疾儿童在很多方面困难重重。再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 残疾儿童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增强, 非常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影响到将来的发展。[12]
4. 其他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发展落后还存在其他几方面原因。
(1) 经费问题
很多学校经费紧张。如果招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那么学校的教学成本就会增加、办学经费就会紧张。
(2) 教师待遇问题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教师费力不少, 待遇却不高。
(3) 教师的考核标准问题
大多数普通学校是以升学率和班级在学校里的排名来衡量和考核每一位教师的。如果班上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那么很可能影响该班的升学率及其在学校里的排名, 最终影响到在该班任教的各位教师的年终考核。因此, 缺乏对随班就读教师客观的评估和考核是制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发展的一大原因。
四、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培训势在必行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状况、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及特殊学校的学生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和认识, 可以看出, 随班就读培训的质量与数量, 直接影响到我国特殊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而要培养足够的、合格的随班就读教师, 仅靠师范教育的单一途径是不能解决的。
首先, 国家必须统筹安排, 协调教育、民政和医疗卫生等部门, 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和学校的集体力量, 利用有效资源, 加大培养力度, 并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国家要为随班就读师资培训及教师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证。[13]教育行政部门要牵头组织、加强管理, 制定健全的随班就读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章, 并为教师受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特殊教育行政领导和研究机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和教研人员, 必须统筹协调, 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指导、咨询、研究和服务等。
其次, 发挥特殊学校及特殊研究机构的资源中心作用, 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指导和咨询。[14]特殊学校及特殊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经过专业训练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 既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管理理念, 又有较好的教学设备和科研工具, 还有极富针对性的小班授课。我们完全有理由充分发挥特殊学校及特殊研究机构的资源优势, 在科研管理和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他们在随班就读师资培训中的基地作用和辐射作用。通过讲学和观摩等形式, 对随班就读的教师进行具体、形象和直接的培训, 同时也为他们日后的相互联系和交流提供条件和机会。
7.随班就读学生协议 篇七
一、教师指导太多
这是目前美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通病,随时见到学生叫教师改画,以教师代替聋生绘画。听障学生画的少,而教师画的多,基本上学生很难独立画完一幅作品,大多是教师最后完善画面。由于美术专业需要美术理论知识做基础,再依靠视觉观察进行作画,聋生因语言障碍难以理解一些美术理论知识,所以在视觉上分不清为什么要这样画。例如,教学水粉画,学生画物体的暗部时,没有加入互补色,颜色画的很鲜艳,整个画面就很花、很火,这是因为学生不理解观察物体的暗部与亮部时,暗部的纯度和明度都要降低,加入补色才能降低纯度和明度。
二、聋生的主体作用不强
聋生不会积极地自主思考,由于教师的讲解过多,聋生的主体作用被压制了,依赖性强,不愿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听不懂也不问,一直懵懵懂懂。而聋生的发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提高绘画水平。美术专业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引导聋生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也不能发挥聋生的主体作用,那么聋生的美术专业学习兴趣就会锐减,聋生在美术专业成长方面将再也没有提升的空间。
1.聋生之间缺少互动。聋生之间的交流不多,大多数聋生依赖于教师。其实,聋生之间在美术专业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是最一致的。比如,画素描时,立方体的侧面光面和暗面都画的一样黑了,几个聋生就可以一起讨论一下,一起找找原因,很快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经过交流得出的经验,在以后的绘画中就会注意怎样观察物体,要整体观察比较,而避免局部观察。
2.必须用问题启发法,引导聋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启发”一词本身就包括教师“启”和学生“发”两方面的内容,教师的讲解,要做到概念明确,层次分明,语言简明扼要。启发聋生思考才是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聋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色彩静物教学中,教师可先用2—3分钟时间让学生观察色彩静物作品,然后让聋生带着以下几个由浅及深的问题,去理解、感受该作品。第一步,请学生围绕“这幅画有哪些色相,物体的颜色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聋生发言提出各种看法,讲出各自理由,教师对聋生的答案进行鼓励分析,启发聋生自己作出评判,并引导聋生联系学过的色彩理论知识,做出正确判断。第二步,教师启发聋生另一个问题: “画面上各个物体之间的色彩关系怎样,他们有什么区别”。第三步,“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画面的色彩关系成立”,教师从色彩、光线、冷暖等方面,进行启发,使聋生了解绘画是如何通过观察、对比进行色彩分析,来完成绘画色彩作业。这些问题深浅结合,主观感受和客观分析相结合,可以帮助聋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启发聋生对作品发表大胆的看法。使聋生对绘画的各种表现手法有基本的了解。
三、开展自主性学习,提高美术技能。
【随班就读学生协议】推荐阅读: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春季)08-29
学校随班就读培训计划07-28
2015-2016随班就读工作总结08-03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11-05
雨露计划就读证明模板08-24
MBA报考、录取、就读!10-10
就读莫斯科大学的名人09-15
学生托管协议10-09
学生实习三方协议08-31
学生病休复学协议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