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分层作业(精选8篇)
1.初中英语分层作业 篇一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小结
提交会员:初中数学组 来源:铁资中学
浏览次数:62 [字体:大 中 小]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花费铁中币:0 添加时间:2008-4-14 23:49:51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小结
一、子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个学校的学生来看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分层教学,同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分层设计。分层布置作业的依据是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层布置作业的目的是求得学生的持续发展,从而使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
二、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
1、个体差异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Dr.Howard Gardner)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指出人的智能是多方位的。而且,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智能得到认可并得到发展后,有可能激发其在其他智能方面的发展,乃至综合能力的提高。按目前我们的选拔考试的评价标准,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发展较好的人有可能得高分,而得不到较高分数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学习有障碍甚至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其实这些没有得到较高分数的学生,在其它智能方面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他们完全可能在合适的教育氛围下被激活、苏醒,从而所学有所进步,有所成就。
2、因材施教理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现实告诉我们: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环境条件和所受教育不同,又会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传统的作业布置要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现实的。因此,教育和教学应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在现代教学中,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智力水平、思想品德及个性特点等。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和作业布置中才能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不同情况,教育和教学才有可能挖掘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及潜力,扬长补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取得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3、最近发展区理论:将特点相近的学生归结为同一“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法和布置不同的作业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较快地发展、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次设计作业应把握的原则
1.是难易适度原则。作业的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常常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同一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能力低的学生却可能极为困难。作业的难度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新内容的多少以及教师给予的提示量。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为降低。教师布置作业时既要将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取得高成功率,又要注意适当的层次性。
2.是密切联系生活原则。数学作业设计应贴近生活,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让学生多做些“应用题”,通过不断的数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同时从中体验到生活处处数学,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的作用是巨大的。此外,数学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在不断地创新和丰富。数学作业设计还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时事,体验数学的无比鲜活,使自己的理解和运用数学能力与时俱进。
3.是内容趣味原则。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数学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数学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然而,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却未必如此,因为他们更可能乐于从事思辨色彩较浓的作业。因此,数学作业设计应特别注意贴近孩子,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做完作业,“沉醉不知归路”,盼望着下一次作业的快速到来,从而爱好数学,迷恋数学,学好数学。
4.是关联教学目标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作业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所布置的作业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而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当学生认识到作业与他们的学习目标联系时,会付出必要的努力去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通常在教材安排的一些综合练习中体现的较为充分。
5.是形式多样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增进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活动中的疲劳。作业内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将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分层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画、算、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数学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如:学习了轴对称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的班徽。
6.智力与非智力相结合的原则。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对于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诸因素作了一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生与后进生的智商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但同时也表明:在优秀生中智力中等或中下等者竞占67.7%,而后进生中智力中等或以上者竞占50%。上述情况和调查研究说明:具备良好的智力因素不一定就取得良好成绩;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其智力水平不一定优异。这是因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不仅仅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始终伴随着学习活动,对智力因素起着或促进推动或干扰排斥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不直接介入学习,但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有调节作用,又起稳固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又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的统一整体。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有意识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他们的注意状态调到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稳定灵活地掌握知识技能并促进智力的发展。
7.是自主选择原则。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就要改变过去的命令式、强制式,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差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作业,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给他们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8.适度外延原则。既向课外阅读延伸,又向课外实践延伸。向课外阅读延伸,就是要把课堂“这本小书”与课外“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贴近课堂的同时,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如,(1)学习了勾股定理后让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勾股定理的若干种证明方法,体会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激起民族的自豪感;(2)学习了“黄金分割”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它的数学、音乐、美术等实际生活中应用价值。四.数学作业分层研究的实施
(一)、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这样分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出好中差,而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掌握、了解自己所需的知识,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因此,根据每个学生提高后所达到的新水平,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小组进行相应调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不断进步。在大家努力进取的情况下,A、B组学生可以升到C组,对于个别退步的B、C组同学,可以降到A、B组来适应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现有的水平再进行相应调整。这样做使每位同学都充满了信心,懂得了要想争当最好的,只有时时刻刻努力,才能得到进层和提高。
(二)、数学作业的分层策略 方案一:作业内容和要求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按能力的不同合理布置相应的作业。
1.按知识结构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计算、画图、识记等巩固练习,主要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主要适合于中等学生;创新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一般适合于优秀学生。如教学了分解因式后,可以设计这样一组作业:
A组: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ax2-3ay4
(2)-2xy-x2-y2
(3)3ax2+6axy+3ay2(4)x4-81
(5)(x2-2y)2-(1-2y)2
(6)x4-2x2+1
; B组:2.已知,如图,4个圆的半径都为a,用代数式表示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求当a=10,π取3.14时,阴影部分的面积。
3、利用图形面积分解因式
①a2+3ab+2b2
②a2+b2+c2+2ab+2bc+2ac
C组:4.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分解因式,你编的三项式是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本题设计说明: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而且要懂得借助课本内容的思想方法去编拟习题,这是创新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种梯度性作业的设计,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
2.对同一份作业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于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我的具体做法是:(1)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2)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思考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如,(1)上完反比例函数复习课后,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O A B x y
如图,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反比
例函数 图象交于A(-2,1)、B(1,n)两点。(1)求m和n的值;
(2)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 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2)一位农民想利用一边长为a米的旧墙及可以围成24米长的旧木料,建造猪舍三间,它们的平面图是一排大小相等的长方形。
a,如果猪舍的宽为x米,则猪舍的总面积s平方米与x米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b,请你帮这位农民计算一下,如果猪舍的总面积为32平方米,应该如何安排猪舍的长BC和宽AB的长度?又旧墙的长度是否对猪舍的长度有影响?怎样影响?
c,为了猪儿住得好,32平方米是否是最大面积?用你学过的数学知识,帮这位农民参谋一下。本题从求函数关系式开始,到给定猪舍的总面积判断旧墙的长度对猪舍长度的影响,直到让猪住得更好,让学生帮助设计猪舍的长和宽。本题安排层层递进,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这种设计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性地做题,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这样设计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方案二:作业评价分层。就是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评价。
1、评价的层次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分层评价学生作业,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同一个标准,对A层次学生判分适当松些,对C层次学生,判分适当严些;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B层次学生、A层次学生,可多些,对C层次学生可少些。例如,对A层次学生,做对基础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选择作业,半倍加分,做对额外作业,一倍加分。对B层次学生,做对额外作业,半倍加分。再如,对B层次学生、A层次学生,作业做错,不要忙着在上面打上大大的×,对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的,我们就应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发下去,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A层次学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们应在作业批改记录中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对症下药”,再设计一些量少的有针对性、模仿性作业,让他们补做,重做一次,进一步,进一步,就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我们要及时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以使以后能顺利发展。对C层次学生的作业也采取分层评价。对于一些选择作业,我们让C层次学生与C层次学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对于额外作业,我们让C层次学生们比思维质量,比作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改变了以往那种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就判满分的做法。通过分层评价C层次学生的作业,在C层次学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
为了达到既能对学生作业水平进行评价,又能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及时地评价与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完善自己。针对学生常会因种种原因而逃避“订正”这一现象,我们采用“等级加后等级”作业评价方式。前一等级是对学生完成作业正确与否的评价,后一等级是对学生订正作业行为的评价。待学生对作业认真反思订正后,我会在原先的等级后加批“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自觉地形成反思意识,同时也让他有成就感。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我们采用作业积分制,积分达到95分以上的学生(根据班级学生整体情况而订),可以获得一颗闪亮的星星,贴在专用的评比栏里。这种激励方法的效果很显著,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作业的正确率,从而逐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评价的多元化(1)、让学生在自评中树立自信
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我们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征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同样,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新课程作业评价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通过自评其家庭作业,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
评价,笔者主要采取奖章制度。奖章分三等级:笑脸奖章、OK奖章与加油奖章。学生可以根据作业情况自我评价获取哪一等级的奖章。在各种作业完成后的汇报单上直接画上相应的奖章。教师将学生汇报单轮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内展出,后利用一周一午自修的时间,全班分组来评价看看谁能得到相应的奖章。这种方式深受学生的喜欢。
(2)、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欣赏 业过程或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对作业的评价突出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小组同学集体评议作业的优良,可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师要求学生一方面吸收别人好的地方,同时也要为他们的作业出谋划策,至少提一处改进意见。互评互赏结束后,就进入智慧修改阶段。在修改训练中,使学生学会修改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优秀的作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内展出。
(3)、让师生在互评中共同发展
要善于发现美----学生“微不足道”的优处,并能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予以赞美,从而点亮学生希望之火把。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
当然也有做的不太尽人意的作业。比如张某的一份回家作业,虽然做对的题目很多,但有许多代数式的字母书写不规范。像这份作业没有直接打等级,而是把张某叫来,对她说:“这次的作业老师看出你做得十分认真,我真想给你盖 “笑脸”,可上面的书写不够漂亮,你能不能和你的小组长一起修改一下,再送来给老师打分?”我还把她作业的正确率大大表扬了一番。结果她马上乐冲冲地去找小组长,中午便交来一份重做的作业,不仅字迹工整,还记录了两人讨论某些问题的对话。我不仅给了她一个“笑脸奖章”,还给她加了一颗星,这可是许多学生都没能得到的,可把她乐坏了。在以后的作业中,她会更加努力,去争那颗星的。
3、评价的维度 序号 标准 评价 1 完成作业的总时间
完成作业的态度(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完成作业的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标准2.(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对标准2.(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C层次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标准(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标准(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标准2.(3)的设定,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方案三:合作型作业分层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能力有所差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再者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独立思考,更强调合作交流。我们在分层研究中,对学生的合作也作了分层实验。
(一)相同层次合作作业
相同层次是指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智趣等相近的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合作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与同学自由组合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通过网络资源了解“黄金分割”的应用。从交上来的作业中,不仅看到了许多同学不由自主地寻找与自己相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合作,而且看到了让教师赞叹不已的答案。如:(1)“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如,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作底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就是该边的“黄金分割”点,这样的三角形叫黄金三角形,利用黄金三角形可以画出圆的内接正十边形;(2)“黄金分割”在建筑中的应用。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雅典的他依神庙,印度的泰姬陵,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美丽的维纳斯雕像等等,这些世人瞩目的建筑中都蕴藏着“黄金分割”;(3)“黄金分割”在音乐、美术方面的应用。如,世界名画“最后的晚宴”中犹大的位置就处在“黄金分割”点上;中外许多著名的乐章,像《十面埋伏》、《命运》、《蓝色的多瑙河》等的高潮都落在全曲中的“黄金分割”点处;(4)“黄金分割”在生物界的应用。如,人在气温22℃-23℃的环境中,感觉舒适,而这种温度恰好处在人体的正常体温36℃-37℃的“黄金分割”点处;模特的身体之所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是由于她们的肢部是在“黄金分割”点上;(5)“黄金分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我们通常看到的课本、桌面、黑板面,常设计成长与宽的比近似为黄金比,这样容易引起美感;在拍照时,我们常把主景物置于接近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处,这样拍出的照片会显得更协调、悦目;舞台上的报幕员报幕时总是站在接近于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这样音响效果好,而且显得自然大方;(6)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前对0.618(黄金比的近似值)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以“黄金分割”为依托,创造发明了优选理论,这种方法,在科研和生产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二)互补型的合作作业
所谓的“互补”是指具有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时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一种形式。比如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他们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设计方案来测量某棵大树的高度,不能爬上大树也不能把树砍倒,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有的同学找了与自己“互补”
2.初中英语分层作业 篇二
一、作业效能的逐渐丧失
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讲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更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练习、达成学习目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但目前在这个环节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严重制约着作业效能的正常发挥。
1. 重数量轻质量
通过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学习效果是老师们普遍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 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 效果也适得其反:作业量过大, 往往使得学生忙于应付, 滋生抄袭作业的现象, 养成草率、马虎等不良习惯, 还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2. 重形式轻效果
英语作为重要学科, 一般每天课后都要布置作业, 作业的编写、布置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可老师不加选择地、应付似地布置作业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因为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各种复习资料随处可得, 但它们鱼龙混杂, 质量参差不齐, 如果老师不提前做下水作业, 不根据自己学生的层次来精选, 这些作业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1) 缺乏针对性; (2) 重复的练习太多; (3) 难易度把握不准; (4) 作业量过大。这样流于形式的作业, 对学生来讲, 效果甚微, 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久而久之, 学生容易产生应付甚至厌倦的心理, 与做作业的目的相违背。
3. 重布置轻批改
与作业布置相比, 作业的批阅与订正同样的重要。有的老师因忙于其他事务或对作业的批与改不够重视;有的教师把批改作业视为一种负担, 没有认识到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英语的差异性、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没有认识到作业批改是教师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漏洞、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途径, 这样, 往往会出现: (1) 学生作业得不到及时批改; (2) 老师批阅后要求学生订正不到位; (3) 学生互改或自改, 缺乏老师的有效监控; (4) 得不到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讲评等, 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作业的实效性与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度和积极性。
设计分块分层作业就是针对目前初中英语作业中的这种现状而进行的一种改革。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观认为:“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照顾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其作业目的、形式、内容、方法、态度等应因人而异, 不能‘一刀切’, 应对各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程度、数量、内容、形式等不同的作业, 让学生自主选择, 分层完成,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 教师可以统一调控教学活动,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查漏补缺。分层完成作业, 既可以让学困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做, 避免抄作业的现象, 也可以让学优生充分锻炼思维能力, 让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1]
分块分层作业就是将每天的作业分成两块, 一块在上课时段完成, 另一块在课后完成, 堂上作业为统一作业, 每人必做, 课后作业实行分层。堂上的分块作业主要为当堂重点知识的应试性巩固练习;课后的作业有三类: (1) 机械性记忆训练类, 如抄写单词、词组;听读、背诵课文等, 这类作业与堂上作业互为补充; (2) 能力训练类, 如阅读、写作等, 它是堂上作业的拓展练习; (3) 特长培养类, 即个性化作业, 如小报制作、短剧表演、模仿电影对白等。学生每次可从课后三类作业中任选1~2种, 也可3种都选, 用★号分层, “★”为必做题, “★★”为选做题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必做) , “★★★”为特长兴趣题。分块分层作业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二、分块分层作业设计原则
1.“四精”与“三查”相结合原则
“四精”为精备、精选、精练与精讲, 即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 确定教学活动, 精心备课、精心编制课堂巩固练习, 结合课堂上所讲重点内容, 选择针对性强、变式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题给学生进行现场限时训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重点落实“三查”:一查学生的知识缺漏 (看学生当堂所学内容还有哪些盲点) ;二查学生解题方法上存在的缺失;三查学生完成作业时在习惯上有哪些缺陷。然后,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 对学生当堂练习进行精心讲评, 当堂消化好当天所学内容, 及时解决当下所出现的问题。
2. 分块与分层相结合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 就是“最近发展区”。[2]作为老师, 要在准确分析学情的基础上, 把握“最近发展区”, 将学生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设计布置不同的作业, 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 积极主动学习,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和目标努力,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逐步得到发展与提升。
课堂上基础性应试类巩固练习与课后的三大类可选择练习。分层主要是针对课后三大类练习而言,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需求, 不同兴趣与爱好进行分层, 使每次作业既能及时落实训练目标, 又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与兴趣, 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能得到全面提升。
3. 知识学习与特长培养相结合原则
通过课后的分层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对作业进行自主选择, 使知识的学习与特长的培养、兴趣的发展有机结合, 在完成特长性作业的同时, 既进一步发展培养了特长兴趣, 又巩固学习了知识, 寓学于乐。
4. 老师布置与学生自选相结合原则
老师精编或精选的课堂上作业是每位学生必须在课堂上认真完成的, 而课后作业可采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喜好进行选择, 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的需要。
5. 作业类型与评价标准相匹配原则
不同类型的作业, 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同层次的作业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遵循“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通过多元评价方式, 使学生发扬优点与优势, 修正和克服作业中的不足与错误, 让各层次学生在不断纠偏过程中得到持续的良性的发展与提高。
三、分块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1. 分段分块融合
将课堂45分钟分成两个时段, 利用前面30~35分钟的时间进行本节课重点新知识的学习, 将最后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微型练习卷”或其他形式将本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提炼,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能力目标、中考要求进行现场的、针对性强的笔头训练, 使学生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严密监控下完成应试类巩固练习。洋思中学的蔡校长说:“在课上做1道题, 顶在课下做1 000道题”。把最重要的作业分块在堂上完成有诸多重要的作用: (1) 学生课堂上精力比较集中, 做作业会比较认真, 能有效保证课堂上作业的完成质量与作业效果; (2) 对后进生个别监控到位, 可适时进行个别辅导; (3) 易于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收集, 及时讲评; (4) 减少学生课外家庭作业的时间,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5) 能很好地克服甚至杜绝学生抄袭作业、作业不认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作业真正发挥巩固知识的作用。
2. 精讲精练联动
分块作业有效落实的前提是:课堂上时间的分段要科学, 要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完成课堂上分块作业;重点内容一定要精讲, 节奏要把握好, 重点要突出;课堂上分块练习要精选精编, 既要体现重点, 又要有一定梯度与层次, 要便于重点知识的归纳。只有课堂上教学重点内容落实了“精讲”, 才会有分块作业的“精练”,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 观导纠评并行
分块作业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在于课堂上作业的完成, 它具有及时性、针对性。老师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实施巡视 (观) 、监控、辅导 (导) , 发现问题与错误, 适时指导纠正 (纠) , 并收集共同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评 (评) 或对重点知识进行变式归纳训练。如果观、导、纠、评兼蓄并用齐, 则作业完成及学习效果兼收并行。
4. 基础拓展兼顾
分块作业主要是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巩固性练习与课后的记忆性练习, 包括听读课文、背诵或默写单词、词组、完成口头对话或预习课文相关内容等基础性的作业, 即一颗星☆作业, 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但两颗星☆☆作业则为能力拓展与提升题, 只要求学习能力较强,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而学习基础较差, 又有特长或兴趣的学生,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完成同一话题的作业, 即三颗星☆☆☆, 如八年级8Bchapter 4Educational Visits中的基础性作业为练习重点单词、词组、句型及目的状语从句 (A块———堂上作业) 、抄写单词、词组、听读模仿课文两遍 (B块———课后作业) ;拓展性作业为阅读老师精选的与本课话题相关的两篇短文或写一封出国申请信 (a letter of application) ;特长性作业是制作一张电子宣传海报 (介绍你所喜欢的某一国家的著名大学、名胜古迹等) 或英语短剧表演、模仿电影对白等,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一种形式作为作业来完成。
分块分层作业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发展学生的特长与爱好、提高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 达到消化巩固知识的目的, 有效实现作业效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优化作业内容与形式, 让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能力的提升点、特长的发展点,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共进。
参考文献
[1]牟联发.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观[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8 (9) :31.
[2]余震球.维果斯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胡东芳.教育研究方法:哲理故事与研究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6]李政涛.教育学的智慧[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3.农村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初探 篇三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
笔者将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经验和理论学习,通过具体案例谈谈个人对农村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的一点收获和感受。
(A组:优等生,B组:中等生,C组:学困生)
实例一:牛津译林版7A 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Reading
作业设计
1.设计背景
本单元的Welcome部分,主要是介绍各学科的表达方式,Welcome的B部分是关于讨论日期、爱好和时间的句式的对话操练。Reading部分的话题主要是由校园Open Day引入学校整个布局的介绍。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应定位于帮助学生掌握用恰当的介词介绍Sunshine Middle School的设施及自己学校的环境。
2.作业内容
笔者为处于C组的学困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①画出学校的平面图;②用英文标出Sunshine Middle School的teaching building, classroom, art room, music room,computer room等地点。
设计目的:①帮助学困生强化课文中出现的几个地点的英文表达;②通过学生亲身去画和写,将Sunshine Middle School的各种设施从空间角度呈现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立体的Sunshine Middle School,促进了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③设置画图的环节,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要求。这项作业对于学困生来说,总体难度不大,学生完成作业积极而投入,作业效果相当不错。
B组:①归纳学校布局介绍的相关句式;②选用其中的句式介绍自己的学校。
设计目的:这一层次学生的作业侧重于能力提升。因为课文部分的重点就是学校整体布局以及相关建筑物具体分布的介绍,于是笔者为B组学生设计了提炼和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并挑选重点句型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作业。
A组:学校挑选你担任一个来我校参观的英国访问团的随团翻译。假设你们现在的位置是学校大门口,请根据B组学生绘出的布局图按顺序介绍学校的相关建筑物(写出介绍词)。
设计目的:A组学生的作业,实际上是在C组和B组学生完成的原材料——学校布局图和重点句式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创设好的真实语境的交际性尝试。
实例二:牛津译林版7A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Task作业
设计
1.设计背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不同的食物和生活方式。通过前面Welcome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食物的表达方式;
通过Reading部分Kitty和Daniel对各自的lifestyle的介绍,学生对于如何通过健康饮食保持健康也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通过阅读了解Simon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学习和积累介绍饮食和生活方式的相关句型,从而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基础,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2.作业内容
C组:侧重巩固基础知识
(1)将文中出现的名词进行整理归类
(2)在课文中找出以下短语并写出它们的中文含义
①keep fit
②eat healthy food
③have an egg
④drink a glass of milk
⑤be good for us
⑥drink lots of water
⑦help me start the day well
⑧need them to keep healthy
⑨have rice or noodles for lunch
⑩give me energy for the whole afternoon
设计目的:Task部分的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融合,因而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对C组的学生来说,因为语言知识基础薄弱,他们顺利完成此类练习难度较大。于是笔者决定以夯实基础作为本部分学生的作业内容,如本单元的重点短语、语法重点——可数/不可数名词等。而且这类基于课本知识的名词分类、短语翻译类的练习可以促使学生回归书本,也能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B组:侧重能力提升
(1)翻译并阅读短语
①踢足球来保持健康
②吃一个鸡蛋
③喝一杯牛奶
④帮助我更好地开始新的一天
⑤午饭吃米饭或面条
⑥为我的整个下午提供能量
(2)介绍自己的日常饮食并填表
(3)根据表格内容介绍自己的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60词左右)
设计目的:B组学生代表了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因为他们的人数占到了班级学生总数的大约一半。因此笔者结合大纲中对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和任务,在作业设计上采取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策略。以上针对该层次学生的作业设计,笔者就是由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词汇入手,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为下面两项作业的开展作铺垫。当然,第二项填表的作业也是在为第三项写作的作业积累素材。这样的作业顺序,可以自然地帮助学生实现语言能力从读—说—写的过渡。这样由浅入深的作业过程,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将自己的学习深入下去。
A组:侧重挑战提高
(1)介绍并评价自己的日常饮食,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2)选择本小组的一名成员交流日常饮食习惯,并从健康饮食的角度给他/她提些建议。
设计目的:A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因此针对这个层次学生的作业设计,笔者除了关注对本节课读写任务的完成之外,又适当进行了升华:通过采访的形式,既把课堂所学带入现实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理念相呼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感知、参与及合作等形式出色地完成了作业任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该层次作业的设计,是笔者通过分层调动小组成员间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第一次大胆尝试。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部分有勇气、有能力的学生还尝试了上一个层次的任务而且个别学生完成得相当出色,这对他们自信心的树立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实践分层作业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也对笔者提出了质疑。部分教师指出分层作业不但操作起来困难重重,而且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注定是不能长久的,因为期中期末考试乃至中考试题都不可能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分层设计;部分教师则提出给学生分层会带来教育不公,会引起家长和学生的不满,会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对于学困生来说,虽然因为作业难度的降低让他们获得了暂时的成就感,但只要现行的学业评价标准不变,学困生最终仍然会是受打击的群体。
所有这些疑问,笔者从本次实践研究中都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答案。从对学生的访谈结果来看,虽然分层作业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但每个层次的学生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因为作业难度的降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在一次次作业的成功完成中获得了满足,这对于他们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的保持和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多些耐心与恒心,那么我们定能使每一个学生练有所得,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格在自主选择式学习中不断升华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敬谊.如何有效布置初中英语作业[J].人才资源开发,2016(12).
4.初中英语分层作业 篇四
2、因材施教,更制定出更适合学生的分层作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二)调查对象和过程
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我校不同班级的学生100名,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初中生进行调查,答卷时间为10分钟左右。尽管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100名学生的样本容量有些少,但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在初中随机抽了100名学生调查,统计学生各项人数所占总体百分比如下:
1、你认为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A、很简单 B、一般 C、有点难 D、太难 A、11% B、58% C、23% D、3%
2、认为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量()A、较少 B、合适 C、有点多 D、太多 A、7% B、93% C、0 D、2%
你觉得数学作业有分层的必要吗?()A、必要 B、没必要 C、无所谓 A、96% B、3% C、04、你认为数学分层作业最好应分为几个层次?()
A、不用分层 B、两个层次 C、三个层次 D、四个或更多层次
A、15% B、19% C、61% D、5%
5、如果数学作业分成A(基础巩固型)、B(能力提升型)、C(拓展探究型)三个等级,你认为A、B、C三种题型的题量所占比例应为()
A、3:5:2 B、4:5:1 C、5:4:1 D、6:3:1
A、45% B、16% C、28% D、10%
6、如果数学作业分成A(基础巩固型)、B(能力提升型)、C(拓展探究型)三个等级,你通常选择做哪些等级的的题目()可以多选 A、A级 B、B级 C、C级
7、你喜欢哪种选择分层作业的方式()
A、完全由我们自主选择 B、老师适当建议,我们自主选择
C、由老师根据成绩的优劣帮我们选择 D、无所谓
A、6% B、32% C、54% D、8%
8、你完成数学分层作业的时间是()
A、45分钟内 B、45-60分钟C、60-75分钟 C、75分钟以上
A、28% B、49% C、21% D、1%
9、分层作业后,你能按时上交作业吗?()
A、能 B、基本能 C、经常不交
A、57% B、42% C、1%
10、你不能按时完成的原因是()
A、没有时间做 B、太难了,不会做 C、太简单了,不想做 D、我从来都按时完成作业
A、10% B、37% C、3% D、49%
11、你喜欢那种程度的作业?()
A、难,要深入思考的 B、中等,稍微思考的C、容易,不要思考的A、77% B、19% C、4%
12、在碰到较难的拓展探究型作业时,你会选择()
A、一个人解决 B、请教同学或老师 C、抄袭 D、放弃
A、13% B、75% C、3% D、9%
13、你对教师分层布置作业的意见是()可以多选
A、只利于优秀学生的发展 B、造成学生之间学习任务的不公平
C、增加教师的负担,但有利于中等成绩以下的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D、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学习信心.A、4% B、6% C、11% D、75%
14、你同意老师针对不同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吗?()
A、同意 B、不同意 C、无所谓
A、64% B、18% C、18%
15、分层作业后,你觉得对自己在数学学习上()
A、没有影响 B、有一定点的影响 C、影响较大 D、影响很大
A、18% B、58% C、20% D、4%
(四)问卷分析如下:
1.学生对数学作业现况的态度
大部分的学生能积极应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对学习的热情较高,但也有个别的学生对学习的意识很淡薄有困难,据了解,学生害怕写作业或只喜欢某些课程作业的根本原因,是与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适合自己而决定。
2、学生对分层作业的认识情况
学生认识到分层作业布置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大,大部分学生愿意积极的配合,赞同分3个层次,基础巩固型、能力提升型、拓展探究型,通过分层作业模式减轻了课业负担和学生学习的压力。
3、分层作业布置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及完成作业的情况
学生大部分选择了由老师根据成绩的优劣帮他们选择布置,乐于接受老师的分层作业,并能按时上交,完成作业的时间大部分都集中在45-60之间,认为通过分层作业模式减轻了课业负担和学习的压力。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大部分选择请教同学和老师。
4、分层作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学生通过完成适合自己的分层作业时,尝试到了成功的机会,并有所收获,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再也不会坐到那发呆,学生的参与度高。提高了学习效率。
5.初中英语分层作业 篇五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现在教育的形势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分层严重,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不听讲、睡觉的现象比较严重;调查发现,学生对传统的数学课堂作业不感兴趣,拖拉、应付、抄袭等现象相对严重,这严重影响数学成绩的提高。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此法在评价学生时,比较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没有指导性,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个性发展。基于这种状况,作业布置和评价的统一性值得我们深思。
二、研究课题理论依据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依据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评价学生。然而,这样做的结果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但没有得到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的失败而打击。他们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2、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数学作业批改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的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内容(1)学生差异和需要的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划分成甲(基础组)、乙(提高组)、丙(拓展组)三个组。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此层次应是动态的,教师要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2)作业分层,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
(3)作业评价多元化,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这样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四、研究方法
(1)、个案研讨法:对个别学生数学作业进行研究。
(2)、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作业分层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反应和作业评价的多元化前后产生的变化。
(3)、文献研究法: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后的成果。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8--2011.9)
1、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有关的教学现象,明确研究方向。
2、拟定课题操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1.10--2012.1)
1、学习曹才翰、蔡金法:《数学课程标准》,《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吴建荣);《有效的教学方法》(柳斌)、《新课程教学设计》。在此期间,定期翻阅相关杂志、报刊,了解最新教育讯息。
2、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对目前学生的作业情况分析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分层,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举办“作业自助餐”活动,作业评价切合学生实际,利于学生的发展。
3、在全校开展作业评比活动,召开总结交流大会
4、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及时记录实施过程,撰写读书笔记、案例分析等。
(三)总结阶段(2012.2--2012.8)
1、整理研究资料,完善课题材料,总结研究过程,撰写研究论文。
2、撰写结题报告,迎接专家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教育教学方面:
在设计作业时,深入的钻研教材,编制出一些相关的变式题和一些有新意的题,既丰富了学生题库,也使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班级同学不再有拖拉、抄袭作业的现象,作业质量比以前大有改观。多样化的作业和评价方式激发着学生生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数学的喜爱及学生的数学品质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也促进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科研方面:
课题立项以来,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有关研究作业问题的资料,跟专家、学者学习研究课题的经验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记录研究过程,整理教学日志。
围绕本课题,课题小组成员认真钻研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总结教学心得,写了一些文章,其中我所撰写的《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论文在省级论文比赛中获奖。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工作,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能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并学会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在研究本课题时,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真正含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从数学中获得自信和快乐。
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1)教师对学生分组时,有些学生不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产生消极情绪。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做好学生分组的前期工作和思想工作,及时做好分层流动的调整。
6.初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 篇六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在应用时的要求
其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论是学生在英语阅读认知上的差异,还是在学习新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在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学习思维、学习方式上的差异,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只有在教师真正尊重这些差异的基础上,才会给学生制定出最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模式。其二,教师必须要转变以往的陈旧观念,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而应该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潜力学好英语阅读、学好英语;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商数与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并非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创设一种较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都会有所提高的。其三,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建对不同学生都有利于其英语学习的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其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探索以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最大程度予以支持可以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还可以从旁加以指导、引导。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充分了解学生,科学分层
教师要想取得阅读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在最大程度上进行科学的分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了解班中的每一名学生。教师在了解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自己去主动实践、主动探寻。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不能只依靠平时的考试成绩,而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标准,比如说学习兴趣、人际关系等等。
(二)针对学生差异,分层提问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而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且要保证该问题对该学生来讲既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至于回答不上来,只有采取这样的一种方式才会挖掘出学生身上的学习潜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提问,都够使得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适当的课外阅读
在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阅读能力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阅读的水平,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可以给学生订阅一些英语报刊杂志,也看以适当读一些英文原著(可以摘录其中的某些适合初中生的章节、段落),当然最好选取一些初中生感兴趣的题材,比如《TheRecordsaboutInsects》(《昆虫记》,这样学生读起来既会感兴趣也将受益良多)等。
(四)以学生为本,加强交流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甚至往往成为“一言堂堂主”还乐此不疲。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教学、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学是教与学两部分、是需要教师、学生来共同完成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层教学模式之下,更是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本、为中心,要在全面、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与学生多进行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尤其是对教学的看法,如有不足之处就尽快改正、克服。通过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等方式的分层教学,使得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真正得到进步。
(五)做好分层评价
一堂英语阅读教学课下来,要想知道到底取得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就应该做好分层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阅读教学课上的表现以及在所在组内的表现两个方面;其实就是主要看看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收获了多少。评价时应该以鼓励为主,即使有问题也要旁敲侧击地进行。
作者:王利荣单位: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
第五篇:中学英语阅读自学分析法教学
一、新知识的导入
经常的复习巩固能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自学分析”的前提。教师采用“自学分析法”教学首先就必须进行新知识的导入。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留出悬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自学分析
自学分析主要由速读、精读、听读、检测、复述、小结等部分构成,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阅读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速读
速读是自学分析的第一步,教师应在学生速读前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确立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梗概,进而完成任务。教师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指导,让学生全面掌握默读、心读、指读、快速扫读的技巧,并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待、分析问题,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等。
2.精读
精读是自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给学生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速读的基础上再次阅读文章,深入地了解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出自己不知道或存在疑惑的地方。当学生完成精读任务之后,让学生针对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并向教师提问,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还可采用逐段分析法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解决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做法为:学生阅读完文章后针对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在班内进行自由讨论,独立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这样做有如下好处:(1)学生没有考虑到的方面,教师可以适当补充。(2)对于学生讨论完之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句型、短语的用法等,教师应及时讲解。(3)对于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即使学生没有提及,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提问、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听读
在速读和精读之后,学生对文章和知识点已有了很深的了解,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听录音,以纠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语调、语速、语音以及重读方面的错误。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指出学生在朗读方面的不足之处。
4.检测
检测是自学分析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还可巩固学生以前的学习成果,提高自学分析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可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可利用课后练习对学生进行问答检测,一旦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进行纠正和说明,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避免学生下次再犯这种错误。
5.复述与小结
这是自学分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检测后,教师可让学生再次认真地通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记忆。然后教师提供一些重要画面或关键词语等,让学生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复述出文章的大致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等学生复述完了才能对学生复述中的错误加以指正和点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总结
7.初中英语分层作业 篇七
一、全方位考查, 做好学生分层
全方位考查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 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分成好、中、差 (A、B、C) 层次的学习小组, 让教师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辅导时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在班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 只说明分成A、B、C三组辅导的目的,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保持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 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的分层情况后, 可将学生的座位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进行编排.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 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的活动, 便于教师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 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 共同奋发进取.
二、分层备课, 确定分层目标
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 对差生采用低起点, 先慢后快,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办法, 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 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为此, 教师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 增加教学难度, 加重学生负担, 使学生消化不良, 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 降低大纲要求, 过分放慢教学进度, 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 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差生掌握主要知识, 学会基本方法, 培养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灵活运用基本方法, 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思想, 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及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三、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1.分层质疑, 启发思考
将知识分成若干个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策略, 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 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 把问题展开, 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 发挥优生的作用, 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 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 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 使学生各有所得.
2.分层辅导, 培优补差
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 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 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 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 提倡“三超”, 即旧知超前铺垫, 新知超前预授, 差错超前抑制,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 完成学习任务, 掌握学习方法, 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 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 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 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 以可接受为原则, 不受大纲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激发兴趣、爱好, 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3.分组作业, 巩固提高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 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 使中等学生, 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 即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 即根据中等生设计的, 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 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 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并规定A组的同学完成所有作业, B组的同学不做拔尖提高题, C组的同学只做放缓坡度题;这样, 既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提高数学作业质量, 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8.分层作业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学方法 分层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31-03
分层教学包括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层、学生分层、课内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课外学习分层和合作学习几个环节。其中,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的一个关键的环节,起到体现教学内容、检验教学成果、发现教学不足的重要作用。实施作业分层,可以避免“一刀切”“齐步走”的局限性,因人而异,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均有所收获,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一、实施分层作业的具体做法
第一,课堂和课外作业应当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定位,设计阶梯式的练习作业,合理分配作业题目数量和质量,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够达到本层次应当达到的目标。
第二,对于某一层次的同学要达到在原有层次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通过布置少量更高层次的作业,使本层次的学生有机会、有能力冲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其中,A类作业(对应学优生)偏重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综合型作业,可以设置一些发表观点的题目,例如写单元课程总结或读书心得;C类作业(对应学困生)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记忆单词与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及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使他们逐步积累基础,稳中求升,达到量变产生质变;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开放性自主性更强一些。
具体的作业布置方案可以是:A、B、C三个层次的底限都是基本知识点,但在作业题目上各有侧重。A层次以阅读理解(comprehension)和写作训练(writing)为主,B次层以造句(make sentences)、填空(fill in blanks)、复述课文(retell)为主,C层次以抄写(copy)、朗读(reading)、记忆(memory)为主。对于应掌握的知识和基础练习,是三个层次学生都应当完成的必做类作业题;对于将课本例题和简单引申的作业题,作为A、B层次学生的必做类作业题和C层次学生的选做类作业题;对于综合性题目,作为A层次学生的必做类作业题和B、C层次学生的选做类作业题;对于进一步探索性题目作为A层次学生的选做类作业题,鼓励B、C层次学生参与解题。通过作业题的分层布置,使A层次学生有充分练习的机会,也让B、C两个层次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二、实施分层作业的实践案例
下面以九年级英语单元课程为例,分析词汇、背诵、写作、讨论等作业分层的具体实践。
(一)词汇练习。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需要学习不少新的单词,在课堂教完新单词后,布置词汇作业:(1)C 层次学生将本单元词汇汉语及英语各抄写5遍。(2)B层次学生将单元词汇表中的黑体字和词组进行造句。(3)A层次学生对所有单词进行造句,或以本单元的member, local, old peoples house , volunteer, experience为题材进行段落编写,如:As a League member, I has a chance to volunteer in the local old peoples house . It is a good experience for me to be a nurse when I am older.
(二)背诵练习。同样是Unit 2,可以要求:(1)C 层次学生能够熟读3a,背诵重点句子。(2)B 层次学生可以从开头,结尾,中间选择2至3句话分三次进行背诵。(3)A层次学生应一次性全部背下来,并进行延伸:根据3a写一篇关于自己以前和现在外貌、性格、爱好上的异同:
(三)写作练习。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课后布置写作练习,要求:(1)C层次学生懂得翻译课文中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句子。(2)B层次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英语的方法。(3)A层次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谈论自己的学习英语方法。例如,I study by working with my friends./ I study by asking the teacher for help./ I study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s.
(四)讨论练习。利用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的话题开展“头脑风暴”。要求:(1)C 层次学生尽可能地写出学习英语的方法。(2)A层次和B层次学生除了课文中已知的学习方法,可以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如百度搜索,查找词典来找出更多的学习方法。在下一节课上,对上节课布置的讨论练习进行“头脑风暴”,比赛谁写的方法最多。教师可以将他们写的好句子、好方法通过投影机显示在大屏幕上,让所有同学一起分享。
三、分层作业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一)分层作业要有层次感,有针对性。作业分层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的数量要适当,质量要有针对性,要联系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切忌作业与能力严重脱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切实地体验到成功的美好感觉。
(二)作业评价要讲求方式、方法。对于C层次学生多采用表扬式评价,只要他们的作业认真做了,只要作业有了进步,老师都要予以充分肯定,让他们看到希望。对于B层次学生多采用激励式评价,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进步的更快。对于A层次学生多采用竞争式评价,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促进他们完全爆发学习潜能,达到更高、更强。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主观因素,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就不可能有理想的学习成效。教师要真正走近学生,就要用心走进学生的心里,分析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尽量完美地度过这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从分层教学的角度,教师要用心走进B、C 层次的学生。A层次的学生有自觉学习的能力,只要引导到位,这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前景将不可限量。相对而言,B、C层次的学生有后发超越的潜能,可塑性很强。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教师就应当在课堂教学之外,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做好人生规划,使他们成为自尊、自信、自强的新一代。
四、结语
分层作业有利于教师科学界定学生现状,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分层教学工具手段,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切实达到学习目标。一是促使学生能够适应本层次的教学目标、内容,顺利掌握本层次应掌握的知识,应具备的能力;二是帮助低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层次跃升;三是有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帮助学生产生学业有成的成就感。掌握分层作业的方法,将成为优化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黎洪宁.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3,(32).
【初中英语分层作业】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浅尝10-03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如何分层的探讨06-16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思路和方法09-27
初中英语作业布置浅谈09-21
初中英语作业批改的创新性和有效性09-09
我的初中英语老师英语作文11-08
初中英语早读09-04
初中英语听课10-25
初中英语研修11-03
初中英语作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