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及应对思路

2024-09-20

后危机时代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及应对思路(精选4篇)

1.后危机时代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及应对思路 篇一

零关税时代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逐渐对关税政策的履行,促进了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连年呈现出贸易顺差的新局势。但是,在这一片繁荣的经济形势下带来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发生,加大了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难度。以此,扩大进出口贸易并不断的优化贸易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就零关税在实施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直接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变化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应对措施。

【关键词】零关税;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措施

一、引言

“零关税”的计划是由美国最先提出的,据称:如果这项计划顺利的实施,那么世界各过个从此后都将会从中获得各种利益,各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将得到迅猛发展。该方案是在2002年的世贸组织市场准入谈判小组会议上由美国的贸易代表向世贸组织提交的,该方案中建议:在2015年之前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取消所有工业品和消费品的关税,最终实现各国对外贸易的零关税。这就是美国人所设想的在2015年美国所有的角落中的商店都将成为“免税商店”。美国认为:一旦零关税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将会实现全球各国经济的共赢。美国所指的经济共赢首先体现在美国经济的增长推动作用方面。他们认为一旦零关税得以实施,美国非农业出口将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再加上美国国内的生产与就业方面的影响因素,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将增加950亿美元。可见,零关税的实施对美国的经济增长是呈现巨大的正拉动作用的。同时,美国认为该方案的实施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美国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计算分析后的得出这样的结论:两项零关税的实施将会促进发展中国家近3亿人摆脱贫困。

零关税已经实施多年了,零关税的实施真的会令美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吗?真的对全球的经济产生正拉动并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注入新鲜血液吗?真的会令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得到发展并帮助3亿人脱贫致富吗?零关税的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影响又如何呢?下面将分别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二、零关税环境下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正面影响

我国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多年来,我国不断降低对外的出口关税、不断降低贸易壁垒、不断加大对国内贸易市场的开放力度。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自加入WTO后,已经不断对9000种商品的关税进行了下调,不断放开的经贸经营权、对不发达国家不断扩大的零关税等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合作领域的迅速扩张,使我国的国内市场不断得到开放,进出口组织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从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各国的投资、贸易、国际资本的有效流动,使得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新的发展格局迅速形成和发展。

1.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和能源进口的增长

进出口贸易是以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它与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致的。因此,进出口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我国不断地对国内市场进行改革,并加强了对外进出口政策的改革。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紧急结构的到了完善与发展,例如:很多外资企业在我国享受与国内企业相同的待遇,这对我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内市场企业的竞争实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零关税的实施,使得国外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能源材料等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市场,有助于我国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2.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产品结构的优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不断加强了对进出口关税的管理,先后取消了一些优惠政策,如:两高一低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花了进出口产品的结构,逐渐减少了进出口关税。例如:我国2010年6月颁布了《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消包括有色金属建材、钢材在内的四百多中商品的出口退税。通过对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的减少与降低,我国基本实现了进出口的零关税。这一举措的实施进一步减少了国外反倾销的立案,减少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出现的贸易摩擦,全面优化了我国产业结构。

3.促进并进一步扩大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

零关税的实施扩大了我国的国内外市场,提高了对外开放程度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增长。我国今年来进出口贸易的增幅每年都有所增加,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500亿美元,但是,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进口国。虽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初级产品的价格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并对我国的进出口规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零关税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仍然与世界市场的经济发展很好的接轨,并对世界经济市场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很明显,经过世界各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事例来看,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抑制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拉动世界经济的复苏有着积极地正面作用。这对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有着决定性作用。

4.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连年增长,但是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GDP的增长中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外贸出口。这说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中对外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增长的一个表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因为由于过分的依赖外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其他国家的经济出现危机,就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蝴蝶效应”,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目前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动荡比较敏感的主要原因。

5.促进我国进出口商品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零关税的实施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进出口贸易环境,改善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提升了我国的出口商品贸易环境、促进我国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同时,我国对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促使我国产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对外开放的初期,我国的进口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随着零关税贸易的实施,我国的进出接口对象逐渐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在我国周边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国际贸易辐射圈。随着零关税的不断实施与推进,我国将加大对拉美、非洲等地区的出口比重,我国的市场也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零关税时代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更像是一把双刃剑。首先,进出口贸易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提升的同时更稳定着我国国内的经济局面。但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又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一旦其他国家出现经济危机,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又是过分的依赖于对外贸易,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分析我国目前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正趋于衰退

自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就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在2011年的时候,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额达到了22.5%,但是总体的发展前景并不容我们乐观。进出口贸易中最受冲击的行业还是纺织品与成衣产品行业。很多外贸纺织企业由于这一冲击而倒闭,这对我国国内经济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2.使我国遭遇反倾销案件增加

最近几年来,国际上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逐渐开始抬头,这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产品遭到反倾销的事件增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来对本国的行业发展进行保护,避免本国经济或行业受到外国经济或同行业的冲击。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某些特定行业的增长或本国经济的发展,要么对我国的出口产品的行业标准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要么增加反倾销来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例如:美国政府对我国的轮胎产品征税,这在无形中抬高了我国轮胎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这些行为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艰难局面。

3.零关税的实施影响了我国的相关产业

多种商品的零关税实施,造成国外大量进出口商品的进入,必然会损害到我国的相关产业的经济利益,最终使一些进口商品形成垄断的局势,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例如:我国的制鞋业,零关税的实施,使得国外大量鞋类产品进入我国,这对我国的鞋类产品在品牌和价格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另外,国外知名品牌的鞋业的品牌效应对我国那些正在兴起的鞋业品牌也是一种冲击。可见,零关税的实施对我国某些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

四、零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不断的下调关税并逐渐打开了关税壁垒,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畅通的渠道。零关税的实施使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逐渐呈现出发展的势头。但是就目前零关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而言,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想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来加以解决。

1.我国要有选择性的发展双边或多边零关税协议

当零关税协议在各成员国之间的产品结构、经济结构接近或相似时,零关税协议的实施才能为零关税的协议参与过的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零关税协议实施过的消费者带来正消费效应。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我国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发达国家最具竞争力的是汽车、高端机器、机械产品等的出口。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有选择的发展双边或多边零关税协议。

2.尽量规避零关税机制中产生的负效应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加入零关税协议后所要面临或承受的损失较大,过快的实施零关税,并不能给我过的经济发展带来正效应,反而会是我国的一些弱势产业被国外的成熟产业所抑制甚至扼杀。虽然我国的纺织产品、服装、鞋帽等产品很具有出口优势,并能给这些行业创造效应,但是还有很多行业是无法抵抗零关税带来的压力的,例如:汽车、食品、机械制造等。另外,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很多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优势产业产品利用非关税措施加以限制。例如:美国经常对我国的纺织产品实施反倾销。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零关税的利弊,避免零关税机制带来的负效应的发生。

3.合理的运用非关税措施作为对零关税机制的补充

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较低,经常运用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发展,而且做法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巧妙。因此,我国不能放弃合理的使用非关税措施的条件,应该更加合理的运用非关税措施将保护我国市场的主要手段从关税措施转向世贸组织许可并在国际社会范围内广泛实践的非关税措施,例如:反倾销措施、原产地规则、海关估计及装船前检查等。我们必须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中允许的保障措施,在我国建立长期的、积极地非关税措施战略的规划与实施。

当然,我国企业也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切实转化我国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强并逐渐改善现代企业管理,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加快我国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调整的步伐,在国内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尽快拓宽市场的能力,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全面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

总之,零关税进出口贸易政策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必须积极应对才能使零关税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音频.WTO框架下的零关税机制探析[J].涉外税务,2004(05)

[2]胡希,李相银.CEPA:货物贸易零关税对内地工业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2007(07)

[3]王政.浅析零关税对设计和中国经济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0)

[4]胡贤芳.透视美国的“零关税”方案[J].国际贸易问题,2004(09)

2.后危机时代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及应对思路 篇二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FTA,美国337条款,社会责任壁垒,贸易救济

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经选择, 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作为一对并存的矛盾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面对自身经济发展和对外竞争时必须要考虑的核心因素, 一方面, 如何选择经济发展的原则往往取决于多个因素, 如一个国家或地区自身的发展水平、自身与外界的相互关系等, 另一方面, 政策的选择往往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修正, 在竞争中不断升级、完善。

相对于经济自由主义而言, 贸易保护主义更关注外界因素对自身的消极影响, 其主要是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 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作为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和升级, 上世纪末期, 新贸易保护主义方兴未艾, 保护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商品经济的范畴, 通过绿色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达到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 进而保护本国就业, 维持本国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的支配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既有竞争加剧、经济理论发展的推动, 也有多边贸易体制自身的原因, 但根本原因依然是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因此, 自由和保护的相互交织必然贯穿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作为自上世纪90年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和升级, 一方面保留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全部特征, 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

一、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所谓的后危机时代, 一方面是区别于暂时已经过去的全球金融危机, 另一方面, 由于现阶段世界经济并没有明显脱离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经济的反复随时可能出现, 因此, 此阶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多的是对之前新贸易保护方式的延续和精细化。具体而言, 有如下特征:

1. 实施主体的全球性和区域性

一方面, 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有所变化, 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影响着世界各国和地区, 通常一国对他国采取保护贸易措施, 会引起他国“报复”, 这样一来会引发贸易保护“多米诺骨牌”效应, 导致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 新贸易保护向双边化、集团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为了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世界各国纷纷利用双边协调和FTA, 区城性经济集团, 集团成员国内要素自由流动, 实行自由贸易, 对外构筑贸易壁垒, 以此保护成员国的市场, 提高整体竞争力, 共同应对外部国家的报复行为。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区城化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 目前, 中国迄今共加入了9个自贸协定, 同时, 官方和民间机构也在不断推动更多FTA的构建。

2. 保护措施更加复杂和隐蔽

一方面, 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层出不穷, 日趋复杂, 其超出世界贸易组织现有协定与协议的约束范围。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开始由贸易政策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经济甚至社会政策, 主要表现为:要求对方国限制国内商业行为, 管制对方国家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妨碍竞争的行为和干预对方国家经济政策等。此外,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从传统工业品和农产品转向高级工业制成品和劳务, 并且开始进人高技术产品领域, 以上这些方面也使得我国应对和解决其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 新旧贸易保护主义区别的根本点在于旧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关税壁垒, 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手段以非关税为主。其中新贸易保护主义所采取的明显性的非关税措施主要是进口许可证制度、自动出口配额、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等, 而世贸组织规则对以上这些非关税措施的约束越来越严。在这种情况下, 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更多的采用更为实用的隐蔽性的技术壁垒如技术标准, 质量认证, 检验程序, 环境保护与国民健康等。

3. 保护措施表面日趋合法化

如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WTO规则的约束下, 经济发展都在向自由贸易的方向迈进, 可现在的多边贸易体制还是存在一些漏洞, 这样贸易保护主义总是设法从中寻找“合法”的生存土壤。WTO允许成员国利用其有关协议反击遭到的不公平待遇以保护本国的利益, 这就为各国以“公平贸易”为由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腾出了余地。另外, 当前, WTO规则保留各成员国的经济自主性, 不仅包括发达国家, 而且还包括发展中国家。因此, 采取与WTO不直接冲突的各种保护措施, 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形态。此外, 各国同样通过自身立法来绕开WTO规则的规制, 如美国337条款, 337条款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简称, 它主要规范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方法和不公平行为进行调查的行为, 337条款并不要求实际损害为前提。若ITC裁决原告胜诉, ITC可向美国公司提供有限排除令、普遍排除令和停止令等救济措施, 但实践中, 337条款更多起到的是一种敲山震虎的作用, 往往程序一经启动, 未等裁决, 出口国方面即会规范自身行为以达到相应标准。此外还有以SA8000为代表的社会责任壁垒, 它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劳工权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 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 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目前, 全球的一些大采购集团都非常青睐有SA8000认证企业的产品, 这促使很多企业去申请与维护这一认证体系, 从而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我国目前也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并积极争取参与如ISO26000等相关规则的制定, 以保护本国权利。总之, 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日趋表面合法化, 可其实质并没有改变。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化主义的发展, 全球竞争必然不断升级, 对于中国而言, 其工业自1949年后经过了几十年的保护发展, 自改革开放后开始逐步面对国内外竞争, 在这些竞争下中国的多数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从历史的角度看, 今日中国面对的挑战跟19世纪初英国面对的类似, 一方面要继续开发海外市场以扩大出口, 另一方面需要不断从国外进口各种资源。此外, 由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 中国必须保证极大的海外市场以解决就业问题, 同时也必须通过外资继续引入外来竞争, 避免由于发展初期对国内经济的过度保护而导致的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垄断对经济带来的伤害。当今, 中国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大了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 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 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

2009年我国整体出口市场受到阻碍, 据商务部统计, 2009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3.9%, 其中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 下降16.0%。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到,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中, 2009年美国政府对我国轮胎增收35%进口附加税的贸易保护主义, 不仅极大的影响了我国轮胎行业产品的出口, 还使得我国其他行业出口产品也遭遇到同样的待遇, 总的来说, 出口企业订单直线下降, 利润严重下滑, 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部分企业倒闭, 失业率提高, 还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继轮胎案之后的中国玻璃、无缝钢管等都遭遇无辜调查, 影响恶劣, 甚至于其他国家也都纷纷效仿, 对我国产品不断的采取变相抵制措施, 这些行为对外贸依存度高达70%的中国影响是极为负面的。此外, 我们可以看到, 贸易摩擦频发不仅使企业蒙受了巨额损失, 而且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不利于中国出口的可持续增长。

2. 我国的外部经济风险开始向宏观层面渗透

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增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在我国与美国的经济往来中, 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影响着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美国对我国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 正是为了调整两国间的贸易顺差, 维护其在世界市场的支配地位。美国不仅对对中国产品进行贸易制裁, 而且在人民币汇率、对华投资、技术出口等领域对我国进行全面的施压, 影响着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欧盟也对中国产品频繁设限, 激化了当地企业与中国相关企业的矛盾, 发生了砸店、烧货等事件, 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 也影响着中国相关企业的正常经营, 而且在欧盟各国家开始形成针对中国产品的“民间壁垒”。再者, 中日“政冷”的常态化对两国经贸关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两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方面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难度。

3.“中国威胁论”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 由贸易领域向经济、政治、军事领域扩散

由于中国在宏观管理和调控上存在一些问题, 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而另外, 发达国家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也是中国遭受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迅速的发展, 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引来许多发达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 认为中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他国的发展及世界市场上的支配地位。发达国家希望借以中国广阔的市场发展其经济, 使其成为其成熟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另外, 又担心中国不断的发展壮大, 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的提高, 会使得发达国家自身遭受经济发展的障碍。如今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 “中国威胁论”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 由贸易领域向经济、政治、军事领域扩散。

三、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在全球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情况下, 仅2010年第一季度, 就共有10个国家对中国发起19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 直接涉及中国出口金额12亿美元。而回顾2009年, 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 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据WTO统计, 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被发起反倾销最多的成员。此外,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高筑绿色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等新贸易壁垒, 出现了主要针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保护主义倾向, 限制对基础设施、高新技术、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投资, 甚至把经贸问题政治化。针对以上新情况, 我国应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寻求经济发展之策, 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1. 宏观层面--政府

(1) 我国应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的背景下,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 必须联合世界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首先, 中国应利用各种国际组织和对话机制, 如联合国、WTO协商机制、G20峰会, 与其他经济大国进行充分沟通, 坚决反对少数国家以邻为壑的短视政策, 遏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 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 争取形成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其次, 在制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及采取相关的行为中, 应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 尽可能保护我国企业, 带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这样也会在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变得更有力量。最后, 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 争取改变现有不合理的国际贸易与金融制度安排, 推进符合各国利益与多边贸易体制的WTO多哈回合谈判, 通过制定和修改多边贸易规则来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2) 发挥主导作用, 尽快调整、制定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的国家标准。我国政府应强化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 利用其在人才、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 加强理论研究, 再者考虑到中国的产品质量标准种类多、门槛低、不规范, 在当前有关法规大调整的有利时机下, 力使自己的思想脉络与国际思潮保持一致。

(3) 加快建设中国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虽历史不长, 但其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的发展, 无论在其形式的多样性, 手段的有效性还是在技术法规的合理性方面, 其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负面影响更为巨大。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应加快建设中国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 完善和提高体制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 加强政策的艺术性, 进一步地提高技术手段的多样性。我国应争取通过规则的不断创新, 力促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4) 加强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与FTA建设。当前, 区域性贸易集团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 其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和要素自由流动, 有利于区域内国家经济发展, 而对区域外国家则实行贸易歧视, 不利于区域外国家发展。针对以上情况, 我国自身也应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去, 争取在贸易自由化的世界浪潮中扩展国家利益的实现范围和方式, 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性目标。另外, 我国还应积极参与和发展双边及多边FTA, 在区域一体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获利。

(5) 完善贸易保护主义立法。在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等诉讼中, 应认识到我国贸易保护主义立法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而只有我国熟练掌握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及技巧, 贸易保护立法更加完善, 才能在其他国家向我国提出贸易保护主义诉讼时应对自如, 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便于保护我国涉诉企业的利益。

(6) 引导我国企业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我国企业应认识到新贸易保护主义又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 其是随着世界经济竞争加剧, 最初由发达国家为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 通过贸易保护, 达到保护本国就业, 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而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以非关税壁垒为主的保护贸易的措施。我国企业应一方面检讨自身的倾销行为, 另一方面应主动参与到贸易保护主义诉讼中,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使得自身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受到公正的待遇。

2. 中观层面—行业

中国应该转变观念, 要充分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 一方面, 对行业协会的定性决不应仅仅将其定义为政府的“二机关”, 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与中立性, 这样行业协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组织便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 另一方面, 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连接企业与企业的纽带作用, 充分代表本行业, 为规则的制定, 行业自身利益的保护和救济等贡献力量。

3. 微观层面——企业

(1) 充分了解和学习WTO规则和各国的新贸易保护手段。我国企业应充分了解和学习WTO规则和各国的新贸易保护手段, 以使在应对和应诉他国企业时, 可以避免遭受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贸易壁垒打击。如今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呈现出新的特征,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更趋复杂性和隐蔽性, 我国企业只有通过认识和掌握这些新贸易保护手段和有关贸易调查的相关知识, 才能在对方采取一些不利于我国的保护手段时, 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应对和应诉, 合理、合法的保护自身权益。

(2) 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第一, 我国企业应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改善自身存在的技术含量低、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经济性差等状况, 改变中国商品低价的形象, 并努力创建自主出口品牌, 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从而占领新兴市场国家的高端市场。第二, 我国企业应该正确的看待新贸易保护主义, 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实现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 从数量为目标向效益为目标的转变。第三, 我国企业应着眼未来, 努力拓宽出口途径、灵活选择生产和销售等, 在品牌培育、营销、保护等方面要舍得投入, 带动企业出口及长远发展。

(3) 团结应对和应诉, 避免同行业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当前, 在我国行业遭受反倾销指控时, 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企业能够积极应诉, 结果也并不令人满意。事实上, 企业若能够团结应对, 做好充分准备, 胜诉率也应该会有所提高, 自身利益也能得到更好的维护。另外,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 存在一些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竞销谋取利润, 而这样做却使得进口国找到了借口, 向我国整个出口行业提起诉讼, 使其遭受严重打击。我国出口行业应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协调组织作用, 避免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恶性竞争”, 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综上所述, 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而言, 保护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行为究竟应视为贸易保护还是贸易救济, 由于标准的选取不一往往不容易得到正确的答案, 因此对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而言, 不必太纠缠于他方的贸易保护, 而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同时认真的学习并掌握世界游戏规则, 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以便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竞争世界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齐洪华: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西方经济, 2008年07期

[2]王佃凯: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原因、特点与趋势[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年04期

[3]张晓霞: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J].企业研究, 218

[4]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 (3) .第28——31页

3.后危机时代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及应对思路 篇三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产业结构

一、中美贸易摩擦频繁的原因

造成近年来中国和美国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外部因素,又有中国自身的因素。

(一)产业结构决定贸易摩擦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是引起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两国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中国大量出口而美国大量进口的局面。

作为世界经济实力第一的美国,早已经历过了工业化阶段,形成了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70%以上的消费型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追求低廉成本而向外转移的各类企业,美国产业空洞化导致的失业问题在金融危机后更加突出。曾经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产业空洞化再次引起了美国人的担忧。相比之下,出口导向型的中国是以加工制造业拉动出口,进而拉动经济的。近年来,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许多来自欧美、日韩的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厂,促使中国来料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并将原本的贸易摩擦风险转嫁给中国。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在金融危机后成为遭到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和制裁最多的国家。其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减少对华贸易逆差,迫使人民币升值,频繁发起“双反”调查。

(二)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经济和贸易一直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发展对外贸易成为当今社会各个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历史经验证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与贸易保护主要呈负相关。当世界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各国为促进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往往较弱,反之,当世界经济疲软时,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降低失业率,转移国内经济和舆论的压力,往往会出台各种的违反自由贸易规则的保护措施。

(三)WTO相关条款存在漏洞

WTO的《保障措施协定》规定:当成员方进口急劇增长并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可以采取进口限制。但是该协定未对严重损害制定量化标准,因此对“严重损害”的理解具有相当大的弹性,该漏洞可能被有心的WTO成员滥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如果一国认定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允许在确定倾销或补贴的价格可比性时,采用第三国的替代国价格,并将这一条款适用的年限限定为15年。这一规定为外国滥用替代国制度留下很大的空间。

《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中规定,在2013年以前,如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产品数量的激增以及由此发生的重大贸易转移造成进口国市场扰乱和产业损害,可允许进口成员方在必要的范围对相关产品采取撤销减让和限制进口措施。而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时的指导性规定中存在一个漏洞:只要有一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实施了特保限制,其他所有WTO成员国可立即采取相同做法,而不用调查本国相关产业是否受到了危害。

(四)中国企业应诉率低

受反倾销调查多为应诉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反倾销应诉程序复杂、两国语言和法律差异较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企业面对反倾销调查时,应诉率比较低。让美国产生了对中国反倾销容易成功的错觉,愈发频繁的发起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反倾销调查。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

(一)丢失部分国际市场

中国在与欧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频繁的背景下,一直寻求在新兴市场上扩展贸易。许多中国商品在欧美市场上受阻后,往往都会转移到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频繁的反倾销调查和沉重的反倾销税的压力下,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可能放弃美国市场。后危机时代,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面夹击下,中国商品很可能会丢失部分国际市场。

(二)容易引发跟风效应

一国针对中国商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后,其他国家可能会担心该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也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贸易转移效应。2009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轮胎特保案,引发了阿根廷等其他国家的纷纷效仿。这种跟风效应不容小觑,美国频繁发起对中国某种商品的反倾销调查不仅会引发其他国家的跟风,还可能会引起针对中国其他商品的反倾销调查。

三、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

中美贸易争端和摩擦加剧,中国政府和企业都不能坐以待毙,应该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各种问题,采用一切可行的、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以下提出几点建议,供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参考。

(一)加强政治对话

政治对话和磋商对于解决贸易争端是非常有效的。经验表明,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案件处理过程中,中国政府交涉的、企业主动应诉的,会迫使对方降低反倾销税率,中国企业的损失也会大幅减少。

(二)积极运用WTO规则

只有学习掌握并且积极运用WTO规则,才能在今后尽量减少中美贸摩擦。此外应该积极参与同有关成员国的贸易谈判,逐步完善WTO协议的相关规定。

(三)企业积极应诉

中国企业应诉率低的现象,让其他国家形成对华反倾销调查容易成功的错觉。面对来自美国密集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不应该退缩,而应该积极应诉,灵活抗辩,必要时果断上诉世贸组织。

(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美国对中国商品密集反倾销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产业结构的矛盾。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的“国家出口行动”是中美两国改变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好时机。在美国开始重新大力发展制造业的时候,中国应该加快“三来一补”、“大进大出”产业的升级,更加注重研发,引进和创新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努力实现产品从低端向高端的升级,走出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增加出口产品附加价值。

(五)鼓励企业直接投资

鼓励企业将部分产品的生产向美国或其他国家转移是一箭双雕的办法,既可以减少两国产品之间的排斥,又可以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方式升级。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避免中国企业以“市场侵略者”的形象在美国市场出现,还可以为美国创造就业,增加技术援助,实现互惠互利。

参考文献:

[1]WTO.2008.'World Trade Report 2008-Trade in a Glo balizing World'[M].by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5,July,pp17.

4.后危机时代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及应对思路 篇四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融资,信用证,特点

一、贸易融资的含义及方式

贸易融资是指国内外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贸易融资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信用证(L/Cs),即开证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贸易融资方式还包括国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担保等。近年来,随着贸易方式的不断变化,贸易融资方式也在创新之中。例如,供应链融资(简单地说,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例如通过应收账款贴现来实现企业贸易融资)正成为贸易融资的新领域。

二、全球贸易融资的特点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贸易融资业务规模有所缩减。不过统计数据表明,亚洲国家正越来越多地使用贸易融资手段来支持本国开展国际贸易,全球接近1/3的贸易得益于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融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多以美元计价

由于全球进出口贸易大多以美元计价,因此贸易融资也多以美元融资为主。一般来说,银行的贸易融资能力往往取决于它们获取美元资金的能力。金融危机直接导致美元资金供给减少,这也使得巴西、韩国的央行尝试直接支持贸易融资市场。美元在欧元区以外的区域是强势货币,再加上亚洲市场上信用证的广泛使用,更加巩固了美元在贸易支付中的主导地位。根据ICC(即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国际商会)2012年的报告,超过80%的信用证结算货币是美元,欧元是第二大结算货币,但它只占有很少的国际份额,2010年所占份额是10%,2012年下降为7%。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正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虽然它的基数比较低。

(二)贸易融资平均期限在半年以下

根据ICC(国际商会)的贸易数据,贸易融资的平均期限在3.5个月左右,信用证和担保的期限要稍短一些。由于在新兴市场国家,贸易融资通常被视为流动资金贷款的一种替代,这些国家的贸易融资期限会更长些。比如,在巴西贸易融资市场上占半壁江山的ACC(即Advanceon Exchange Contracts) 就发挥了流动资金贷款的功能,它的平均期限在6个月左右;印度贸易融资平均期限通常也在半年左右。

(三)信用证占据主流位置

根据ICC(国际商会)的贸易数据,过半的全球贸易融资涉及到信用证和担保产品,其余则是短期出口买方或卖方信贷。信用证在全球进出口贸易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支持了约15%的全球进口贸易,2011年、2012年涉及信用证的贸易额约为2.8万亿美元。具体到行业上来看,不同行业对信用证的依赖程度不同。对信用证的依赖程度取决于商业模式、商品属性、企业间贸易的地位、进出口方之间的关系等因素。例如,信用证在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频繁,因为大宗商品的属性决定了它们易于作为抵押品。

(四)贸易融资中银保合作关系更为密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银行对各类贸易融资的审批条件变得非常慎重。银行对贸易融资风险的审慎态度使得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更为突显。在很多情况下,银行要求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以规避银行的放款风险。可以预计的是, 在未来贸易融资领域中,银保合作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三、我国贸易融资的特点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出现萎缩,特别是欧美市场表现低迷直接导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速放缓,但依然有17.8%的增幅。我国各大银行也在适时推出贸易融资新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贸易状况。综合来看,我国贸易融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贸易融资使用日益广泛,且以信用证为主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贸易日益增长,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作为支持进出口贸易的贸易融资不断受到重视,其能够得以广泛使用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从需求方面来讲,贸易融资利率实现了自由化。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3年7月之前,我国大部分银行信贷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设定的利率下限。这造成贸易融资的平均利率要远小于国内银行贷款利率。2012年我国银行贸易融资加权平均利率(贷款人可以是中国银行以及外国银行、企业)为5%,而官方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31%,实际贷款利率还要远高于这一数值。

第二,从供给方面来讲,银行从监管的角度更愿意提供贸易融资类产品。根据巴塞尔协议Ⅱ和中国银监会相关规定,贸易融资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被视为低风险资产。贸易融资中的信用证工具尤其受到欢迎,原因是它能够为境内公司提供优惠的境外资金,并且由于不显示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故不占用公司的银行信用。

(二)从单一的出口融资逐步向进出口融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偏重于鼓励出口,对进口融资不太重视。中国银行是我国涉及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最早且国际经验最丰富的金融机构,该行在2007年之前的出口贸易融资产品约有十几种,但进口贸易融资产品却明显匮乏。这与我国长期实施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国家政策有密切关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鼓励出口的政策带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从而直接形成出口贸易融资业务的空前繁荣景象。但是,我国连续多年顺差导致了进出口贸易的严重不平衡,我国国内流动性进一步过剩,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增大。因此,我国的贸易政策从2006年开始从单纯的出口创汇变为追求出口质量和贸易平衡上来。贸易政策的这一变化同样改变了以出口贸易融资为主的原有局面, 不少银行正积极开发设计与进口贸易融资相关的产品。

四、总结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的局面,使得银行对贸易融资的审批更为严格,全球贸易融资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同样的,我国的贸易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进出口贸易额仍呈现一定的增幅,与此对应的是,我国贸易融资状况也在不断完善,贸易融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

参考文献

[1]Ahn,J,M Amiti,D.E.Weinstein:“Trade Finance and the Great Trade Collaps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s and Proceedings,2011,(3):298-302.

[2]Asmundson I,T.Dorsey,A Khachatryan,I Niculcea,and M Saito:“Trade and trade finance in the 2008-09 financial crisis”,2011:11-16.

[3]Auboin M.,M Engemann:“Trade finance in periods of crisis:what have we learnt in recent years?”,World Trade Organisation,Staff Working Paper ERSD-2013-01.

[4]Beck S,Q.Zhang,S.Shinozaki,E.Mangampat,and M I Ferino:“Asian Development Bank trade finance survey:Major findings”,Asian Development Bank Brief Series,2013,(11).

[5]Coulibaly B,H.Sapriza,and A.Zlate:“Financial frictions,trade credit,and the 2008-09 Global Financial Crisi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3.

[6]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ICC)(2011a,2013a):Global risks and trade finance report.——(2009,2010,2011b,2012,2013b):ICC global trade and finance survey.

[7]International Credit Insurance&Surety Association(ICISA),Yearbook,2013.

上一篇:集团公司六项规定下一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