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精选9篇)
1.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 篇一
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下册)
第五单元
1.集体的基本特征?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
4.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5.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6.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7.怎样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8.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原因?
9.青少年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形式有哪些? 10.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 11.怎样认识从众心理? 12.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3.谦让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14.分享的意义? 15.怎样助人?
16.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17.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第六单元
1. 大自然美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2. 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身心成长的作用有哪些? 3.自然美的分类?怎样鉴赏自然风景? 4.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哪些方面? 5.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危害? 6.什么是环境问题?主要危害? 7.怎样关爱大自然?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9.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 10.怎样善待大自然?
11、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 12.怎样美化自然?
13、怎样保护自然景观?
14.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5.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16.青少年如何依法保护环境?或怎样为保护人类共有家园做贡献?17.青少年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
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下册)
第五单元
1.集体的基本特征?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
4.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5.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6.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7.怎样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8.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原因?
9.青少年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形式有哪些? 10.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 11.怎样认识从众心理? 12.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3.谦让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14.分享的意义? 15.怎样助人?
16.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17.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第六单元
1.大自然美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2.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身心成长的作用有哪些? 3.自然美的分类?怎样鉴赏自然风景? 4.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哪些方面? 5.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危害? 6.什么是环境问题?主要危害? 7.怎样关爱大自然?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9.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 10.怎样善待大自然?
11、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 12.怎样美化自然?
13、怎样保护自然景观?
14.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5.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16.青少年如何依法保护环境?或怎样为保护人类共有家园做贡献?17.青少年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
2.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复习提纲 篇二
1、P7材料:6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答:(1)和商场负责人协商解决,要求赔偿损失
(2)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或向工商部门投诉
(4)到政府有关部门寻求帮助
(5)向人民法院提前诉讼
或者回答:当我们的权益收到侵害是,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 答:(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3、辨析题: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所以我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分点分析)P11第二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给我什么的启示是什么? 答:P15最后一段: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5、道德义务的涵义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答:涵义: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意义: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6、作为公民,应该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答:(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7、我国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P19第一段整段。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8、公民如何维护生命健康权?
答: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
律的制裁。
9、为什么说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一种社会责任?(为什么说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转让或抛弃?)答:P29第一段整段
10、举例子说说公民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生命健康权? 答:P28第一段整段,共3点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1、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
答:(1)良好名誉的人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
(2)不过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P36最后一段
12、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该怎么办?
答:(1)主动与那位给予不公平评价的人沟通,找出原因
(2)“身正不怕影子歪”,坚持以和为贵,让时间来证明。
(3)如果这个不公平评价已经侵犯了人格权时,应用法律武器维护。
13、肖像权的涵义以及侵犯肖像权的表现
答:(1)涵义:肖像权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的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2)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表现:P
41最后一段
14、如何维护自身的肖像权?
答: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15、姓名权的涵义: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如何做?P43最后一段
当姓名权受侵害时该如何处理?:
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16、隐私的涵义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涵义: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总有一些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
(2)内容: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
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17、法律保护隐私权有何重要意义(作用)?
答:(1)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2)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18、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内容包括哪些?P49~50
答:(1)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即:公民的住宅步伐非法搜查)
(2)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
(3)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
(4)公民有权自主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
19、公民如何尊重他人隐私?
答:(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20、公民如何依法维护隐私权?
答:P54整一段
21、我们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答:(1)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2)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
(3)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该学
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要的理解和帮助。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受教育权)
22、教育对个人成长有何重要作用?
答:P59整段
23、为什么说教育改变国家和人们的命运?
答:P60第一段整段
24、作为中学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内容包括哪些?)
3.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共) 篇三
为了全面掌握《社会保障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要求学生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综合回答问题的能力,针对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的《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内容较简单、不够全面的特点,特编制这一份补充材料供大家参考,大家要将《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和这份补充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体系:指现代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涵而构建起来的保障国民有生活安定感和社会稳定感的社会安全网络。
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3、共同基金:将基金聚集在一起,由一些投资专家操作基金营运,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基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
4、绝对贫困:缺乏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条件和手段,没有生活必需的食物、衣服、住所,饥寒交迫、陷于绝境。
5、相对贫困: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而言的贫困,即相对于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生活在较低水平线上,他们被排斥在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
6、贫困线: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
7、受益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或计算公式,如一定的年龄条件、身体状况、工龄长短及实际生活需要等。只要符合所定的标准即可领取养老金,其量的多少跟他过去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贡献无关或关系不大。
8、供款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供款量,一般都将个人所缴费用建立个人帐户,缴费越多,领取养老金的水平越高。
9、失业: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10、非自愿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就业,但仍找不到工作。
11、摩擦失业:由劳动力供需矛盾而引起的失业现象。
12、显性失业:充分暴露出来的失业现象,一般以失业率加以反映。
13、隐性失业:未曾表现出来但事实上确实存在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现象。
14、自愿失业:工资未能随劳动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因而劳动者不能接受现行工资或不愿降低收入水平而自动放弃工作。
15、普遍保障制度:即“人头”补助制度,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 ; 标准提供现金补助。
二、填空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是(政府、企业和个人)。根据职能分,社会保障的主体可分为:(行政主体——政府;经办主体——社会保障的各类机构;实践主体——各种社会保障事业的从业者)。
2、(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883年德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后又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残废、死亡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诞生。
3、我国保险基金采用三方付费制。即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90年代以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步采用“(统帐结合)”的筹资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简称。它是(社会统筹帐户)(统户:由政府和企业出资)和(个人供款帐户)(个户,由个人和所在单位出资)的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4、社会救助的对象: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包括三类人:(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即“三无人员”)、(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和(城市贫困者)。
5、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对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做到保(吃)、保(穿)、保(烧,指燃料)、保(教)、保(葬),后增加保住和保医,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 ;
6、医疗社会保险的对象:一般包括所有(雇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我国是介于(全民保险)和(雇员保险)之间,以(全民)为对象,但具体保障标准享受待遇又有城乡、地区、行业或职业的差别。
7、失业的分类:按造成失业原因,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按失业程度,失业分为(完全失业)和(部分失业);按失业者状态,失业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8、目前,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备的国家,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和(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9、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其保障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
10、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的组织管理机构: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负责的(地方优抚安置管理机构)和政治部、后勤部负责的(军队优抚安置保障机构)。
三、问答题:
1、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范畴及其产生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成,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2、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原则,不同筹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规模的确定和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原则、方式及程序,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理论和方法等。
3、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
(1)银行存款; ; ; ;(2)信托存款;
(3)不动产投资; ;(4)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投资;(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
4、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资金来源是自保公助式,保障的标准不高,项目也不完备。它促进经济发展、稳定了社会。存在问题是保障支出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加重财政困难;保障费用持续上升,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对美日经济发展起“稳定器”的作用:(1)缓和经济危机、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2)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了宏观经济运行,增加了社会有效需求;
(3)政府的福利支出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家庭对劳动力培训和训练费用支出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和开发本国人力资源。
6、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1)宪法把社会保障定为发展中的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权利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2)保障支出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个人不交纳保障费;
(3)工会组织负责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4)保障对象为全体公民。资金来源靠全社会的公共资金无偿提供。
7、建立低保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界定
一般低保包括生活救济、医疗救济、教育救济、住宅救济、分娩救济、求职救济和丧葬救济七个方面。目前大多数低保标准还很低,只解决生活救济、温饱问题。(2)低保经费的来源(核心问题)
目前大多采取财政和保障对象所在单位分担的办法。今后要逐步过渡到主要由财政负担的方式,建立城乡统筹面向全民的低保制度,由各级财政合理分担。
(3)低保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管理上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明确各方的职责,合理分工。推广分类施助和差异施助,区分基本生活救助和其他专项救助。
8、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推行保险立法化;筹资渠道多元化;享受待遇标准化。
9、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
(1)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原则(或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2)基本养老保险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3)新老办法平稳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则;
(4)社会养老保险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体制分开的原则;(5)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原则。
1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1)它在全新的基础上起步,没有历史包袱,所缴费用可完全积累;
(2)它没有互济特征,不是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存入个人帐户,个人存入越多,集体补助就越多,养老金就越多; ;(3)保障水平非常低;
(4)基金收缴、运营进入县以上经办机构专户,通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11、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目前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应建立社会养老保险补偿机制,保护“老人”和“中人”的养老权益。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原因:(1)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缴费困难;
(2)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结构变化,养老负担系数提高;
(3)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手段落后; ;(4)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偏高。1999年国务院发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
A、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 ; ; B、社会保险缴费申报制度; C、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
D、对不执行《条例》规定的缴费义务人的罚则:处罚责任者个人。
12、医疗保险的特征和对象:
(1)保障的内容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2)保障手段是提供医疗技术服务;(3)它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更复杂;(4)它的社会效应要在很长时间后才显现出来。
医疗社会保险的对象:一般包括所有雇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我国是介于全民保险和雇员保险之间,以全民为对象,但具体保障标准享受待遇又有城乡、地区、行业或职业的差别。
13、简述福利国家医疗保障制度:
1911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是历史上第一部医疗保险法规,“贝弗里奇报告”是制度的大纲。主要特征是国家作为提供全民健康保障的责任主体,由它直接开办、掌管医疗卫生事业,由国家医疗机构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优点:最大程度上满足全民的医疗保障需求,促进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局限:国民缺乏费用意识,医疗费用持续攀升,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医疗机构人浮于事、服务效率低下。
14、简述医疗“保险”制度:
1883年德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其医疗保险包括法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自愿医疗保险两种。资金来自雇主和雇员,国家基本不提供。
优点:强调个人在疾病保障中的主要责任,资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为主,国家只在特殊时提供少量资助,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现象;自由就医为医疗机构引入了竞争机制,提高了医疗效率,满足了人们高质量的医疗需求;医疗保险中的四方(投保方、医疗保险机构、医生同业公会、医院)联动和相互监督,使医疗服务有章可循。
不足:忽视疾病预防、医疗保险基金紧缺、行业间保险待遇不
一、无法控制基金会以外医疗市场、医疗费用持续上升等。
15、简述个人保健储蓄制度:
源于英国的“职业保障基金”,以新加坡为典型。强制性个人保健储蓄计划,个人及雇主按工资一定比例缴纳公积金,从中划出雇员工资的6-8%单立保健储蓄户头,作为个人或家庭成员医疗费用或大病保险等的开支。
优点:强调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医疗费用意识,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非正常增长。不足:只有个人或家庭内的互济作用,缺乏整个社会的互助共济。
16、简述混合型医疗社会保险制度:
按社会成员的不同阶层进行不同的划分,有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有雇主资助式的医疗保险制度,有个人自主参加的商业保险。优点:使受保人按照不同的经济条件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满足了人们的不同医疗需求。不足:政府不直接管理经营医疗卫生事业,无法控制医疗市场的价格,导致医疗费用的膨胀,一些贫困者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国家的“医疗扶助”范围较窄,限制太多。
17、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
(1)各组成部分封闭独立,互不相干,致使医疗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分布不均,少数人过度消费、无效消费及浪费,而绝大多数人无法消费和无能力消费;
(2)城镇干部职工的医疗费由国家财政和企业包揽,财政和企业不堪重负。患者个人和医疗机构均无费用意识,致使医疗费用持续攀升,浪费现象十分严重;(3)单位办医疗形成了不少弊端。
18、中国城乡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覆盖范围仍然有限,主要还是原公费、劳保医疗对象,非公有部门的扩展非常困难;(2)医改探索并未真正触及医疗和医药体制的问题;
(3)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具体问题:一是统筹基金透支个人帐户的问题;二是职工个人帐户在制约医疗费用的支出中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至今还没找到最佳的统帐结合的办法。(4)职工家属的医疗保险问题。
19、生育社会保险改革存在的问题:(1)覆盖面、参保率问题;(2)各地实行办法不一致;
(3)具体实施标准不一;(4)基金统筹比率过高,结余量大。
按“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逐步提高”的原则,以生育保险的普及化与社会化的改革总目标继续进行改革。20、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
(1)实施保险的强制性; ; ; ; ; ; ;(2)保险内容的丰富性;(3)工伤保险的雇主完全责任制和无过失补偿原则;
(4)工伤赔付与工伤预防相结合;(5)保障水平的差异性和多层次性。
21、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型:(1)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2)自愿性失业保险制度(国家补贴鼓励有关人员参加)(3)混合型失业保险制度
22、社会福利的特征:
(1)保障对象的全民性; ; ;(2)保障内容的福利性;
(3)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4)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社会福利的内容:
A、社会津贴 ; B、职业福利 ; C、社会福利设施 ; D、社会(社区)服务
23、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历史给我国的启示:
A、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B、资金保障已不很重要,福利服务上升为制度的主体。
C、社会福利应发展为责任主体多元性、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的新型保障制度。
24、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具有极大的不公平性。特点:
A、典型的城镇福利制度,覆盖的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和农村的“五保”对象。; B、制度主体是职业福利。C、福利制度的条块结构。
改革和发展目标应彻底改变传统制度下的“剩余福利”思路,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特别是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
(1)改变城乡福利分割、单位或行业福利分割的局面,社会福利社会办;(2)建立统一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和监督机构;
(3)多渠道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多层次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25、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的保障内容:
(1)社会优待;(2)社会抚恤,包括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3)离退休保障;(4)安置保障,对军转干部、退伍士兵的就业安置。社会优抚安置的特点:
(1)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保障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
(2)保障内容的综合性,它兼具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者的特点。
(3)保障的待遇标准具有激励性。
(4)保障手段的计划性。优抚经费由国家和地方财政筹集,安置保障通过行政命令有计划实施,相关单位无条件执行。
(5)保障目标的双重性,经济上提供军人及其家属基本生活保障,政治上有宣传、教育、褒扬革命军人的作用。
26、社会优抚保障的不足:
A、国家财政投入不足,保障待遇偏低。
B、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多。C、存在旧思想、旧观念的制约(“等、靠、要”思想)。社会安置保障的不足:
(1)安置退役士兵的任务越来越重,安置难度越来越大。
(2)退役军队干部的住房、接收安置、军转干部待遇和医疗费用等存在很多困难。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由“全部包揽”向“三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由“局部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86年,主要是在部分市县试行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并实行个人缴费,同时在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中建立待业保险制度。
第二阶段:1987年—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并以此带动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由市县统筹过度到省级统筹。
第三阶段:1991年—1995年,对养老、失业等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主要是扩大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结构、推行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等。
第四阶段:199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事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8年成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使社会保障体系走向统一管理。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废人等社会群体和优抚救助对象的合法利益;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抚恤补偿机制;依法安置退役军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加强福利设施建设等。
;
2、论述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答: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包括:(1)服务管理。直接面对受益人,包括登记、资格审定、档案管理、信息处理、待遇支付、咨询服务等业务。失业项目还包括促进再就业等一系列服务。
(2)基金管理。不直接面对受益人,在经办业务过程中,主要发生在“上游”和“中游”:通过收缴形成基金,通过运营进行保值增值。
(3)收支两条线。就是将基金管理和服务管理分开,基金收缴由税务部分代办理,存入财政专户;服务业务由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4)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监督。是由一定的机构或个人用一定的规范去衡量与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相关的行为,看它是否符合规范,包括:
一是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这是最经常的监督。虽有效,但也有局限性,主管部门成为经办人经办机构的代言人,不能真正代表受保人的利益及公共利益。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监督。实行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管理,财政部门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专户,对暂不能纳入预算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待条件成熟后向社会保障预算过渡。
三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管、支三分离。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的统一管理,税务部门负责基金的征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支出结算及离退休经费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收支两条线格局)四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和社会保险基金严格分开。严禁从社会保险基金提取人员经费和服务管理费。五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监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法律机构的参与很强。德国专门有社会法院,负责实施社会保障立法,企业受保人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纠纷,可以诉诸法律程序解决。法律监督的特点是公正性和强制性。
六是受保人的监督。这是建立内部监控机制。
;
3、试述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答: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一是保证英国大多数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强了广大劳动者的体质,为英国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社会需求,是一种鼓励先消费后生产,重视消费胜于生产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三是促进了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医疗、职业培训、老年服务等产业部门的发展;四是福利制度为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良好前提条件,对市场经济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化解。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二是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三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减少了政府税收来源,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四是办事机构臃肿,经济效率低下。
;
4、试述瑞典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和“瑞典病”。
答:瑞典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拥有富足的物质;具备完善的医疗制度;实行普及型教育。
二是居民收入的均等化。瑞典社会福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累进制的所得税及其他税收,使财富在各家庭间再分配,趋于收入的均等化。在工资政策上,同工同酬,职工内部的收入差别较小;雇员和雇主间的收入差距,实行收入越高纳税越多。
三是经济和社会稳定。经济稳定表现为充分就业,社会稳定体现在阶级合作。
;“瑞典病”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共福利支出膨胀。
二是税负过重;瑞典的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雇佣税、财产税等,间接税是增值税。三是高通货膨胀。
;
5、试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答: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
一是该制度使新加坡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人民有了老年、疾病、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 二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公积金除了用于支付会员利息和正常提款外,积存部分大都用于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确保了累积基金的增值;
三是这种公积金制度,本质是强调个人最多是家庭自助互济,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不会产生“惰性”。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不足:
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性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 二是保障水平参差不一,特别是对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
三是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
四是过高的交费比率,降低了新加坡人储蓄的可能性,因而老年时的退休金来源单一,不利于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同时高额投保费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
6、试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答: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1)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从那时起到1999年底,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由试点阶段(1993年6月—1995年5月)、推广阶段(1995年5月—1996年底)进入普及阶段(1997年—1999年底)。(2)低保对象。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保障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具体有三类: 一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继承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
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第二、三类人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增的保障对象。
(3)发放标准。第一类人员发放标准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如原有救济,按原救济标准发放。对第二、三类人员发放标准是补足使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不计入家庭收入,即差额发放。
(4)保障资金来源。由地方各级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进行专帐管理。
;
7、目前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哪些问题? 答:目前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问题。有人认为,农村人多,政府管不过来,有的说农村有责任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养老不会有问题,所以不需实行社会养老保险。
(2)《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设计上的不足问题。一是方案设计是一种以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强制性储蓄型保险制度,但分担风险的能力很弱,只有个人自助,少有社会互助。二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基金的安全、有效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基金通过存入银行、购买国债、国库券来保值增值,但通货膨胀却使养老金的价值大打折扣。三是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城乡有别,这是由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试图用绝对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来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不可能的。但也有一个衔接问题。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问题。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普遍存在覆盖面窄、参保率低、积累少、养老金领取水平低等不足。这与农民的特殊心态有关。有部分农民不愿从劳动收入中提取养老金,主要是因为自己收入低、担心积累的钱到时不能兑现,还担心平均主义大锅饭,也有的一怕党的政策变,不愿冒政策风险,二怕养老金不能养老,钱不值钱。所以要加快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依法保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同时,要不断完善农村的社会救助制度,不能操之过急。
;
8、试论述我国失业、下岗现象增多的原因及如何实现再就业。答:我国失业、下岗现象增多的原因:
一是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力在总量上供大于求。劳动力供给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增长型,即每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步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另一类是改革和发展的派生型,即一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者因经济结构调整或体制转轨等原因,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产生一批失业人员。隐性失业显性化。
三是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还与企业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有关,许多产品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社会需求。
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各个行业劳动用工相对减少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而职工的失业、下岗问题越来越多。
1995年,劳动部门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实施再就业工程,首先要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然后就是要尽快实现再就业。关键是资金的筹集和到位。资金筹集采用“三三制”:国家财政预算、企业负担、社会筹集各占1/3。
实施再就业工程,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再就业,补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劳动就业机制。转变择业观念;社会各界要理解关心、帮助、引导;加强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发展、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实施再就业工程,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
;
9、论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和发展思路。
答:改革和发展目标应彻底改变传统制度下的“剩余福利”思路,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特别是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
一是改变城乡福利分割、单位或行业福利分割的局面,社会福利社会办。
二是建立统一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和监督机构。现在,社会福利事业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三是多渠道筹措社会福利资金。四是多层次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
答:社会保障的特点有:一是强制性;二是社会性;三是福利性;四是互济性;五是不可逆性。
2、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答: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1)补偿功能。(2)稳定功能。(3)调节功能。
3、简述社会保障的方式
答:(1)社会保障对受保人提供的保护,通常有两种方法:现金补助和提供服务。
(2)针对收入损失提供现金补助的措施,通常称为“收入维持”方案;对受保人提供特种商品或直接服务的方案,通常称为“实物补助”。
(3)“收入维持”方案有3种方法:一是就业关联制度。二是普遍保障制度。三是经济状况调查制度。(4)世界上还有其他2种保障方式:一是公营的“储蓄保险基金”制度。二是雇主责任保险制度。
4、简述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答: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有:(1)社会救助。是国家及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等和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下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福利。是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能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提高生活水平,增进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核心的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的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而减少或失去工资收入的情况下,仍能享有和在业期间相差不大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5、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目标模式,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比较等。
6、简述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关系
答:社会保障有关的再分配关系有:
(1)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2)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3)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4)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再分配关系;(5)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7、简述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和方式 答: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5条渠道:(1)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预算拨款(2)企业(用人单位)按制度规定的交费(3)个人交费
(4)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存和增值(5)国内外各界的社会保障捐赠。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现收现付式。(2)完全积累式。
(3)部分积累式。
8、简述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答: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二是资金来源多渠道,有政府、非营利组织、雇主、雇员,还有政府、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的。三是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中央、地方、企业、社会团体、私人机构、个人等多层次的体系,各层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庞大的社会保障管理网。四是强制和资源相结合。
9、社会救助对象有哪些?
答:社会救助的对象是:
(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
(2)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3)城乡贫困者。
10、简述划分贫困线的方法。答:确定贫困线有四种方法:
(1)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确定贫困。食物支出家庭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9%,属于生活绝对贫困的家庭。
(2)一些发达国家用相对的方法来衡量贫困,最常用的是将贫困标准和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比例。
(3)市场菜篮子方法。即以人们日常最起码消费支出的总费用作为划定贫困的标准,具体包括人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参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
(4)生活形态式方法。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进行有关救助。
11、简述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
答: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是:(1)救济范围窄。(2)救济标准低。(3)救济工作随意性大。
12、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类型 答:社会养老保险的类型有:(1)自保公助型社会保险制度。(2)福利型的“全民保险”。
(3)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
(4)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13、简述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 答: 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有:
一是生育社会保险的对象较少,覆盖面较窄。生育保险的对象是已婚并即将生育的劳动妇女。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已婚且有工作的妇女和参加保险。我国的条件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职业妇女,而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二是生育保险的原因是由于生育行为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营养和休息得当就能自然恢复体力。
三是生育社会保险具有双重性质,它同时保障劳动力自身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又具有唯一性。
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14、简述我国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
答:我国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主要是:
一是覆盖范围窄。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并未实行工伤保险制度。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保险方式是“企业保险”,是典型的“雇主责任制”。
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基本上是50、60年代制定的,没有建立该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工伤保险局限于善后。
15、简述失业的社会影响
答:失业无论对整个社会还是对社会成员个人或其家庭,都有一些负面影响:(1)对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浪费了劳动力资源;
(2)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老说,事业使其失去了收入和生活来源;(3)失业的存在,必然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
答: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2、社会保障基金
答: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3、社会保障分配
答: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
4、社会保障税
答:社会保障税是一种按受益原则征收,由获得某种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直接税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为筹措社会保障基金而开征的一种税。
5、社会救助
答: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因各种原因而陷入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并帮助他们缓解克服贫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6、社会养老保险
答: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7、医疗社会保险
答:医疗社会保险就是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8、生育社会保险
答:生育社会保险是妇女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
9、工伤社会保险
答: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10、失业社会保险
答:失业社会保险是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11、社会福利
答:社会福利,就其最基本的意义来说,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和不断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资金保障和社会服务。
12、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
答: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是国家通过有关立法,对立法范围内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区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具有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
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6、(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17、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
18、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
19、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
20、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
21、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
22、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2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24、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5、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
26、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27、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7)大类。
28、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
29、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30、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
3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
32、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和(度)。
33、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34、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35、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
36、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
37、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38、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
39、“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40、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41、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帐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
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考试试点摸索。
43、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44、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45、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46、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47、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48、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1955)年,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
49、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
50、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51、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
52、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53、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999年1月20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
54、“下岗”这个概念是(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自(1995)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55、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性)。
56、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57、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4.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复习提纲 篇四
一、填空题:(6题20空,共计20分)
1.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可分成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和关系范畴。
2.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特征是:党性很强、群众性很强和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
3. 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1、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2、对群众进行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
3、对群众进行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4、对群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4.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管理的原则包括:实事求是原则、群众路线原则、最佳社会效益原则和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 政工干部的劳动特点包括:潜在性和周期性比较长,综合性和间接性比较突出,塑造性和奉献性比较强。
6. 经过90年的奋斗的主要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7. 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得出的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8. 要认清的四个危险包括: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9. 我们当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是: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二、选择题:(3题,共计9分)
1.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建设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建设3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为特征的政治文明建设4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文明建设
2.物质与意识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哲学性范畴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和原则必须遵循思想与行为的活动规律。
4.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从政治方面说是社会主义思想与非社会主义思想的矛盾。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的观点中哪一种是正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加强思想政治
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全面、持久、协调发展的可靠保证。
6.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是: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社会和自然环境是影响人们思想的主要客观源。
8.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教育对象现有水平的矛盾。
9.政工干部需要效益观念。
三、简答题:(2题,每题3分,共计6分)
1.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关系范畴:关系范畴是指反应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概念之间的对应联系和综合联系等普
遍关系的那些范畴,包括物质与意识、思想与行为、政治与经济、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群体、认识与实践、教育与管理等等。
2. 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关系: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就是引导人们看大环境的主流,看积极的一面,认识到思想道德建设主流是健康向上的,问题则是支流。积极搞好小环境建设,小环境是大环境的基础,小环境搞好了,可以促进大环境向好的方面发展。认识到这一点,就应努力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周围的人,营造一个氛围浓厚的讲文明、讲道德的小环境,以我们的模范行动带动社会风气的净化。
3.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内涵: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充分调动各
个要素协调运动,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说期望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过程。包括1.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2.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3.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转化过程。
4. 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评聘的重要性:1.评聘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有利于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
地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想革命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2.有利于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高政工干部的数字3.使政工干部享受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有利于政工队伍的稳定。
四、论述题:(1题,共计15分)
1.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学应用理论体系中的首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党根据长期的历史经验,作了以下概括: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和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思想政治工作保证着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2.思想政治工作能从根本上振奋群众的革命精神,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3.思想政治工作能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的侵蚀,使党员和群众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
发展物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提高劳动者、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的素质和调动他们劳动的积极性。抓住这个核心,物质生产力就能持久、快速、协调地发展下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群众工作,具体来讲,就是运用马克思理论和科学知识做培育人的工作,就是做提高劳动者、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工作。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精神生产力就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精神生产和创造精神文明的能力和力量。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1.创造精神文明的劳动者、管理者和科学理论工作者2.创造精神文明的精神生产资料3.进行精神生产的精神生产工具。
2.试论正确理解和运用疏导的具体工作和方针。
疏导方针就是疏通和引导的方针。疏通就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关键是广开言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创造条件,让大家畅所欲言。
引导,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疏通和引导是辩证的统一。两者互相参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疏通当中有引导,引导当中有疏通。疏通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坚持这一方针的必要性和依据:1.实行疏导方针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2.实行疏导方针是建立在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3.实行疏导方针符合人们思想发展规律4.疏导方针是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依据的。
3.七一讲话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义。
党建伟大工程的纲领,是指导全党各项党建工作的思想指南。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执政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指导意义就更为重大。
讲话深刻总结了建党90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阐述了新时期党所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并提出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和新部署,所以把学习讲话精神的效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成效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成果。
1.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讲话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核心。
2.思想政治工作思路: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时期思想
政治工作规律,破解工作难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3.思想政治工作地位:讲话进一步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保障作用。面对三情(国情、实
5.鲁教版八下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篇五
责任感是个人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自觉承担的态度。
2、责任感意味着什么呢?
责任感意味着①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完善自己,②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认真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③懂得修正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任。
3、我们的责任有哪些?
(1)、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 (2)、我们应该对他人负责
(3)、我们应该对集体负责 (4)、我们应该对社会负责
4、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1)、了解和关注自己的责任,把承担责任作为生活的常态和习惯。
(2)、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3)、以良知指引自己的行为,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
(4)、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5)、对因为自己的错误或无意中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接受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4、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答:①了解和关注自己的责任,把承担责任作为生活的常态和习惯。
②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③以良知指引自己的行为,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
④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6.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篇六
1.如何正确认识自己?(1)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2)方式:①外在的体征。②内在的精神世界。③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
(3)途径: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途径,正确地认识自己。
2.如何悦纳你自己?悦纳自我就是欣然地接受自己。 要做到(1)客观地评价自己。(2)欣赏自己的优点。(3)接受自己的不足。
3.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4、我们应该怎样去完善自己?(1)发扬优点。找出自己的优点,强化他,发扬他 (2)克服缺点。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克服它,改善它。 (3)追求进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不断进步,完善自我。
2.2调控情绪
1、情绪“万花筒”:(1)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一种内心体验。(2)情绪类型:喜、怒、哀、惧四种。(3)情绪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2.(1)情绪需要调适。(2)情绪可以调适。
3.怎样调适情绪?(1)输入自我调控的意识。(2)转换角度看问题。(3)用行动调控自己的情绪。
4.用行动调控自己的情绪:烦恼的时候可以和朋友倾诉,去运动场跑步;痛苦的时候可以在合适的场合哭一场,也可以用写日记的方法让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悲伤的时候多和家人朋友在一起,亲情友情的关怀可以让我们更有力量。
5.乐观健康的心态的作用:乐观健康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找到良好的自我感觉,建立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获得成功的人生。
6.怎样培养乐观健康的心态?(1)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2)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3)学会爱和感恩。
2.3 感受青春
1、青春的喜悦表现:(了解)
(1)身体的变化。(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嗓音也发生变化,第二性征出现)
(2)感觉敏锐发达。(3)兴趣广泛。(4)思维特别活跃。(5)性意识开始萌动。
2、青春的烦恼表现:(了解)
(1)自尊心增强。 表现为越来越喜欢照镜子;开始关心自己在班里受不受欢迎;希望能引起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的注意。
(2)产生逆反心理。 不大愿意和爸妈谈心了,有心事宁愿找好朋友聊聊;越来越不喜欢爸妈的管教。
(3)独立意识增强。盼望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立的、有“安全保障”的小天地。
(4)成人感增强。想象着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和长辈们平等地交流。
3.怎样珍惜青春,做青春的主人?
(1)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2)努力充实自己。(3)从生活小事做起。
7.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 篇七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1、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6、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7、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8、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9、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4、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3、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4、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怎样尊重他人?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6、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效应。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1、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生活中注意区分这两种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2、自信有助成功。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
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想一想)
3、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4、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5、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第三课 走向自立
自己的事自己干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举例)。
3、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4、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⑶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1、依赖思想的危害: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3、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5、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6、请你谈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从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1、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4、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5、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6、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少年能自强
1、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2、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3、人最大的敌人:自己。
4、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
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1、挫折,就是所谓“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3、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4、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取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挫折面前也从容
1、挫折的作用:⑴消极作用: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蚌病成珠”)
2、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3、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
4、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5、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让我们选择坚强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意志坚强的人,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2、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3、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 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⑶善于管理自己。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你需要从哪些小事做起:想一想
8.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 篇八
1、为什么说生命世界美丽神奇?
(1)生命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特有的现象,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
(2)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
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大自然?
(1)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
(2)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最终都来自大自然。没有大自然的恩赐,我们的生命就丧失存在的可能。
(3)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相互依存、息息相关,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世界。
3、生命有什么独特性?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
4、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呢?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3)善待其他生命。
5.3 青春闪光
1、青春的喜悦有哪些?P12第二段
2、青春的烦恼有哪些?P12第二段
3、我们应该怎样珍惜青春?
(1)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
(2)努力充实自己。
(3)从生活小事做起。
5.3 人生多彩
1、我们应该怎样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呢?
(1)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2)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2、为什么人生价值要在劳动创造中体现?
(1)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
(2)劳动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也就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
(3)劳动创造同时也是改进人生、丰富人生、提升人生、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
9.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 篇九
1、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2、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与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什么是承担责任的代价?什么是承担责任的回报?P14)承担责任的回报: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P14 代价: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不承担责任的后果:(1)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2)为了掩盖一次过失,你可能会对自己不负责任付出更大的代价。
(3)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3、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如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4.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
②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③集体应该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4.2关爱集体的表现。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①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②关爱集体,表现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关爱集体,还表现为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力量。
5、负责任的表现,怎样自觉承担责任?
负责任的表现: 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P27)
自觉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被动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6、正确认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7.1、什么是初级阶段?我国为什么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2)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7.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35)
*(十九大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起点、新要求,砥砺奋进再出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发展的新目标。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P35)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进步和成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p37_40)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共同理想)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国之路)12.1、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3、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4、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5.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意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15.2、怎样坚持对外开放?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16、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
(1)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17、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应该怎样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怎么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的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18、“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一国两制”方针的意义? 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19.1、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2、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如何坚持“一国两制”反对台湾独立?)(为什么台湾必将回到祖国怀抱?)
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四个决不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两个维护)20、我国在人口、资源方面的国情?
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这是我国的又一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P50);基本特点
3、人口过多的影响:从本质上讲,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现状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22、我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基本国策? 人口方面: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资源、环境方面: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3、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讲都是(发展)问题。24.1、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24.2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怎样增强环保意识?(怎么做)答: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25.1、可持续发展战备的含义和要求?
含义: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25.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生态文明理念?
让我们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6、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7、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28、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29、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与不足?
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像正负电子对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不足(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应的地方。3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1、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①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32、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作用和影响。内容: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用: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影响:①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②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内容(例子)
①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⑤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⑦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⑧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举例:历史故事有: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
34.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34.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
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及改革开放以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表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自由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大大增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36、新的时代条件下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3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答: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38、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39、依法治国的含义、要求?意义?
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要求: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意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0、政府依法行政重要性是什么?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41、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是什么?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答:(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2、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3、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构成。
主要内容: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构成: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44、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45、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46、公民要在什么范围内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公民行使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正确行使政治权利。47.1、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含义、内容。
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内容:公民享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47.2公民行使建议和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答: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4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民展战略的内容?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社会;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9、我国在建党一百年、建国一百年时达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0、我国社会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什么因素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答: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92)确立依据: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51、公有制经济包含的内容?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52.1、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有经济的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2)集体经济的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的作用: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52.2、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的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4、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55.1、共富与先富的关系?(共同富裕的含义?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P93)55.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答:共同富裕。
56、“四个尊重”方针是什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P94)57.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含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7.2、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怎样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8、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什么? 答:(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2)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59.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思想道德建设; 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59.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四有)
60、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意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6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6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111)6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P114)
6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内容、具体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65.1、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什么? 答:创业精神。65.2、为什么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艰苦奋斗?
(1)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2)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115)
(3)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5)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66、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到2020年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6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68.1、理想的内涵及作用?(内涵):(1)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2)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理想的作用: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理想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68.2、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有时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
69.1、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69.2、如何克服过度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2)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3)要增强自身实力。70、如何正确选择升学与就业之路?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我们在选择中通往不同的道路。不管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有各自的理由,每一种选择都有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有勇气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71、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1)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2)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团队精神。(3)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72、中学生如何合理消费: 在消费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在消费前,先做出预算,避免非理性消费,不进行攀比,不浪费金钱。在消费过程中,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要适度消费,在满足基本物质消费需求后,更应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7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7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75、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自觉履行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76、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的地方是哪?
内蒙古自治区。
77、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民族平等。
78、我国有哪些民族工作机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务院管理民族事务的行政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
79、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实质是什么?是极端宗教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旨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祖国统一,企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
补充开放性试题
1、我们青少年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两岸和平统一)中,应该怎样做?
(1)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
(2)积极维护、支持和宣传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
2、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1)要刻苦学习,勤于动脑,勇于质疑,培养求异思维。(2)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3)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并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不畏困难,以积极的心态大胆创新。
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公民应该怎样做(对公民的要求)?
人人都要自觉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4、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5、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学生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在学习上,要努力学习,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树立远大理想,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在生活上,培养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勤俭节约,不追求享受。
6、中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具体行为(“低碳”生活方式)? 节约资源:“一水多用”(洗脚水总厕所,淘米水浇花),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保护环境:不用一次性筷子、不用塑料袋、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7、设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3)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4)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5)珍惜每片绿,留与子孙荫。(6)渴望绿色,渴望家园。(类似广告语,“XXXX,人人有责”、“XXXX,从我做起”是一定能够得分的答案)
九年思想政治基本观点
一个方略: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二个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二个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三个国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三个任务: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个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四 项 基 本 原 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五个制度:我国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推荐阅读:
八下社会期中复习提纲08-13
2024年度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培训复习提纲11-19
越南农村社会福利08-18
浅析中外社会福利制度06-27
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10-26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09-24
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总结08-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08-29
基层社会管理提纲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