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精选8篇)
1.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 篇一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魏永丽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热点名词,是素质教育观念影响下衡量教学质量标准的核心因素。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发展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是推动学科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应对化学核心素养具有明确的认知和体会,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实践,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促进学科知识体系优化,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促进教学发展。本文将简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现阶段高中你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进而提出基于高中化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对策并展开一系列的研讨。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发展;
前言: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知识储备、人生观、学习态度、情感等多方面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化学学科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化学素养。让当代高中生具备科学严谨的思维逻辑,自主学习意识与探究意识,增强个人能力,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提高实践运用能力。故此,如何发展化学核心素养成为广大化学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教学问题。
一、简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是一门生活类学科,其广泛涉及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例如环境科学、生活科学、能关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不断的协调中快速发展进而形成了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化学知识帮助社会发展解决了大量的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此,化学学科也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包含了多方面内容。例如绿色应用、分类转化、实验探究、宏微结合、变化守恒以及模型认知等。培育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健全,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意识。开阔学生个人视野,使其明确个人发展方向,树立人生目标。丰富学生化学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具备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弊端
(一)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师坚持以知识为导向,侧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在课堂中开展系统化学习。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则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课堂内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其中的实践内容则很少涉及。从而导致教师遗漏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部分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容易存在一定的偏差,迫于高考的压力学生不得不死记硬背知识内容,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二)评选体系存在不足
现阶段,高中化学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由于评价体系中以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忽略了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态度等,部分学生也存在考试怯场的情况。从而无法直观清晰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需要建立健全学科评价体系,将核心素养内容纳入其中。
(三)缺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目标中包含了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但实际运用过程中效果不太理想。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仅能够体现学生大脑与教材的接触,没有深层的培养。教师也没有在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高中化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对策
(一)构建教学情境
化学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例为学生构建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这一内容时,教师即可在课前制作教学课件,在互联网中搜寻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料与生活中常见金属材料的物品图片,并融入科技领域发展的一系列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内容。在课堂导入环节即为学生播放视频内容,辅以适宜的音乐。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冲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后为学生展示教学课件并向学生提问。“生活中都有哪些物品是金属材料制作的?”从而改善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为深层知识内容做好铺垫,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理论知识。
(二)侧重知识探究
化学学科中知识探究主要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验从而完成知识探究,以亲身经历加深知识印象。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反应现象,实践操作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实验现象和原理分析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演变过程,完成知识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
(三)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化学知识体系中,化学平衡、物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多方面内容是化学教学的重点人日欧诺个。教师应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其化学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运用微观与宏观、平衡以及变化的视角去看待化学知识,进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即便在面对未知事物时,能够使用物质分类的角度去分析,深入探究其性质。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认清知识化学学科的本质,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师应明确核心素养对于当代高中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教学方向。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等多方面素养的不断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最终完成学科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2):47-51.[2]杨梓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特性应有的三种基本视角——兼谈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8):68-70.[3]杨梓生.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5):1-2.
2.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 篇二
一、探索:社团建设的必为之事
(一)社团主角:从教师第一到学生第一
社团的主角是谁?当然是学生。本着学生自愿、自主、自律的原则,我校为高年级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与机会。首先,以自愿为前提,给学生一个选择权。从社团项目到社团组建再到社团组织,一切以自愿为前提,学生参与热情高,兴趣浓。其次,以自主为准绳,还学生一个参与权。无论是校级层面的社团还是年级部层面的社团,学生们自主建立组织,共同拟定社团公约,与社团指导老师共同商讨活动主题,共同参与计划的制定。比如,烹饪社团,就是一群五六年级孩子自发组织,主动向学校申请,并邀请食堂厨师担任他们的兼职老师。再次,以自律为保障,予学生一个尊重权。因为有社团公约,所以大家彼此之间相互自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二)社团内容:从单一存在到多元并存
传统意义上的社团,往往是学校为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比赛而开设的“精英社团”。这样的社团,内容单一,参与面少,形式主义多。为此,我多次召开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孩子们对社团内容的真实想法。很快,一批社团应运而生。有艺术类的,有体育类的,有实践类的,有探索类的,有规划类的。有些社团是依据教师的专业特长而设,有些社团是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而设。正因为如此,这些社团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折射出学生兴趣爱好的多样,体现着“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宗旨。在同一个社团里,大家彼此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大”学生教小学生,先学会的教后学会的。社团内容丰富,学生选择余地大。孩子们在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里,与来自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交流,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包容欣赏。
(三)社团评价:从分数至上到素养至上
学业评价以分数为主,社团评价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认为,以学分方式来体现学生参加社团的综合表现;有的认为,以成果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认为,以考核情况来反映学生学习状态……我们认为,社团评价应当指向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当前,我国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分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修养三个维度。我校参照核心素养体系制定并实施《优秀社团学员考评细则》,并认真落实到评价中去。
1. 在社会参与维度上,强调“过程大于结果”
关注社团学员的自我评价,又关注社团学员之间的相互评价。鼓励学生重在参与,贵在思考,真实而有效地体验活动过程。在经历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对坚持参加社团活动、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学员给予肯定性评价,鼓励他们“从优秀走向卓越”。
2. 在自主发展维度上,强调“习惯大于成绩”
对学生来讲,掌握学会学习、主动交往、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等良好习惯,是他们成长中极其重要的宝贵资源。在评价过程中,这些好习惯是否养成都会影响评价的成效,远远超越了一件作品、一项成果的成绩。
3. 在文化修养维度上,强调“品行大于技能”
参与社团掌握一项技能固然重要,但习得良好品行至关重要。我校考评细则里非常注重品行表现。根据不同的社团内容,确立不同的评价品质。如机器人社团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意识,科学实验社团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海安花鼓社团侧重培养学生审美情怀等等。这样的评价,更多地指向“育人”的本质。
二、反思:社团文化的可为之路
自我校社团文化建设实施“选课走班”改革以来,我们坚持以“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为办学理念,全面打造亮我文化,向着“卓越品质、广博学识、强健体魄”的教育目标不断努力着。
(一)班级重建:孰优孰劣
“选择性”是“选课走班”改革的一大特点。社团组建初期,选择同年级重建还是跨年级重建,一直是大家争议的话题。哪种方式优?哪种方式劣?从最初两种方式共同实施到全面推行第二种方式,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一个规范、成熟的社团,必须是跨年级成员组成的。以大带小、以强促弱,社团成员的整体实力在提升,凝聚力在加强。虽然有些社团成员不在同一个年级,但由于他们参加过同一个社团,所以无论在哪里遇见,都能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二)资源重整:谁是谁非
开设的课程多了,需要的社团指导老师更多了。有些学生要求开设的社团,我校缺少这样的指导老师。于是,我们拓宽社团教师资源。除了充分利用校内优秀教师资源外,还挖掘家长资源,甚至邀请校外社会人士走进学生社团。比如,我们专门派热爱科技的老师外出培训,组建“3D打印社团”;有一位学生家长参加过“海安花鼓”演出,我们邀请她担任社团指导老师;从社会上请懂机器人的专业人士到学校兼职社团辅导老师。教师资源的拓展,极大地丰富了社团内容和内涵,促进了学生全方位素质的提升。
(三)平台重构:是对是错
为了让一部分学生社团更强壮,我们努力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迎接更大的挑战,以加速他们的成长。“红领巾电视台”每期都推介社团活动风采;六一儿童节汇演,让每个社团成员上台演出;“毕业礼”活动上,六年级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积极推荐学生参加镇、县、市级以上各级比赛。我校学生的身影出现在各种比赛的舞台上。尽管起初家长认为参与社团活动会影响学习成绩,少数老师认为社团活动作用不大;但我们逐渐关注到,孩子在参与社团活动中,不断拥有自主的能力、自信的心态和自立的本领,不断体验生命快乐,实现生命成长,享受生命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佳的成长路径。教育的意义就是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社团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沃土。以“选课走班”为改革的社团文化建设,遵循了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了高年级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选择性”。校园因社团而充满生机,学生因社团而充盈活力。社团活动,为学生成长增添一抹亮色。
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 篇三
【关键词】数学 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合作意识 品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32-02
为了应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为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国家竞争力,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它作为课标修订的依据。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它能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格局与发展,它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品德修养这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维能力
学数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锻炼过程,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做深入地研究、思考、挖掘,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持久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素养。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终生受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的逻辑因素,如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推导,使学生严格遵守逻辑规则,做到判断正确、推理论证有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问题联合起来,形成一套知识体系,并提供一定数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猜想并归纳证明,把特殊问题推广到一般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审查,如概念是否准确?判断是否恰当?归纳推理是否合理?分析和纠正其中的错误,尽力达到“更好地思考”“思考得更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一题多解,即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探讨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通过解法比较,提炼解题思路;进行一题多变,即通过探索逆命题,改变条件、增设提问、推广结论等方式,促使学生根据变化进行思考,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使用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来表达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教师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深入研究数学思维特点,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要使学生掌握获取学习知识的本领。牛顿说过:“我的成功归功于精细的思考,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到达发现的彼岸。”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融入到思考活动中去。训练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从教师的“教会”转变成学生的“学会”与“会学”。
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寻求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教育氛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领悟。并在过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出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口答、板演、做作业,然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之进行点拨、讲解、补充。教师也可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导学案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它的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让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
另外,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媒体所展示的PPT课件、动画、视频、微课、幕课等,大多是从网上下载并由教师加工、修改而来的。而中学生主要用网络来娱乐与休闲,很少用来学习,因此要教育学生,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创造的能力,它不仅仅是用来娱乐与休闲。重视培养和强化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拓宽自主学习的渠道,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并把它作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
三、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团队合作精神作为走向成功的法宝,在全社会中得到推广。
教师不仅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当好学生学习的互动者、合作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时,适当开展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合作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在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师生的共同参与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合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当然,教师与全体学生的合作毕竟有限,不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比较有效的形式,它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要注意以下三点:(1)小组人数不宜太多或太少,人数太多不能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人数太少则缺乏讨论气氛或知识储备的不足,一般以6人左右为宜。(2)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差异性,不能全是优等生或学困生,也不能全是男生或女生,要均衡搭配,使组员能更好地合作与发展。(3)合作学习小组需要有组长,由其主持和维持纪律,避免讨论跑偏主题或从事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组长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轮流担任。合作学习不一定只是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还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帮助与分享成果。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承担组织、协调、启发、引导的责任。通过合作学习,让组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探讨、研究问题,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四、品德修养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是让学生在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素质。
教师用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感、习惯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教师树立好榜样,以身作则,坚持准时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堂,树立守时、遵守纪律的观念。教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尽心尽力地完成好教学任务,体现爱岗敬业精神。教师不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要客观、平等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接受学生认知规律的差异性,相信他们都能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向学生渗透公平公正、有爱宽容的意识。教师适时利用教材内容设制问题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如居民生活用水、沙漠治理、退耕还林、材料减省设计等问题,借此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教学中,遇到与中国数学家研究成果有关的内容,如秦九韶算法、杨辉三角、刘徽的割圆术等时,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习动力。如果学生遇到生题、难题,不愿意思考,不想钻研,而是急于去请教老师或直接想要参考答案,有强的依赖性时,教师就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形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
数学教学渗透品德修养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时机,使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健全的人格。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通过教学促使学生习得连续性的知识与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李 丹(1980— ),女,广西北流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玉林北流市第九中学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4.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 篇四
摘要: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过度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开展。基于此,笔者认为: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树立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通过生物实验、生物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及社会竞争的加剧,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由传统的“知识核心”过渡到“能力核心”,进而使得教育体制也由传统的强化知识培养到能力培养上来,力求全面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强化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在夯实学生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本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目标,强化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促进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明确了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传统单一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于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很多生物教师的教学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问题:
(一)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高考可以说是决定学生人生命运的考试,同时也是决定学校升学率、学校声誉的关键考试。生物学科作为学生高考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较高的比重,因此,绝大部分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都是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必然趋势。这种过度强化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机械记忆、机械理解、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这种生硬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难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最终使得高中生物的教学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过度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课程开展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开展生物实践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例如,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教师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生物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和见解,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基本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践操作课程开展较少,学生的实践能力低下,“纸上谈兵”式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生物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对策
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将夯实基础知识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机整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树立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思想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就教师的教育而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武装教师的头脑,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应当树立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在现代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指导学生构建生物知识网络体系,让学生能够从系统的、全局的角度把握生物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统筹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系统化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工具:如思维导图的运用等,让学生通过节点、分支等手段,理清生物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二)科学开展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强化生物实验的开展,让学生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形成很好的科学研究习惯、探究习惯以及观察习?T,为学生今后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例如,笔者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在学习细胞的相关知识时,就通过让学生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让学生对有丝分裂有更加直观的理解,进而对细胞分裂的过程理解更加透彻。和理论化的知识讲解模式相比,在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笔者也许会多花两个课时的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还是进行显微镜的操作,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可以说,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开展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于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一般而言,生活化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融合生活案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实现很好的生物生活化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灌输的生物教学模式,将“知识与能力”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生物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5.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 篇五
[摘 要]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给英语带来了新鲜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教师可将Moodle平台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针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改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将单一变多样,将枯燥变生动,将被动变主动。
[关键词]Moodle;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41-0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微课、慕课等新型技术和概念百花齐放,而Moodle这一平台也开始风靡全球。Moodle是一个由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鄄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在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料和教学活动,从而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注重点从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
一、Moodle的优势
Moodle平台界面精巧、操作简单、包容性强、功能丰富。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界面,增减内容。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进行课程设计、添加课程资源,同时还可以设计安排在线学习活动。不仅如此,一些传统课堂上不方便检查的课后拓展作业也能够通过Moodle进行网上发布和评阅。Moodle平台能够非常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资源空间和活动平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Moodle允许学生上传自己认为好的材料,这样学生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参与课程设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Moodle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1.思维品质。Moodle的呈现类似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零碎的信息分类整理成与主题密切相关又相对独立的块状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这不仅能让知识的学习条理清晰、高效,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观察力,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以此促进学生相关思维品质的发展。
2.学习能力。学生和教师一起使用Moodle平台,由于学生必须参与学与教两个过程,因此他们更容易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在课程的自我学习过程中学会选择策略与方法,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基于Moodle的必修五第五单元First Aid的教学
1.对于First Aid这一单元,教师在Moodle平台上新建课程Book 5 Unit 5 First Aid,同时设置课程框架,添加学习使用标签和用户。教师将教学设计、导学案、PPT文件等上传至平台。本单元包括Warming up、Reading、Using Language等,一共可设置6个课时。
2.课程设计和教授部分完成之后,可以添加各类关于First Aid的资源。Moodle 资源模块支持显示任何电子文档,如Word、PPT,还有Flash视频和音频等,教师可使用资源模块建立学习资源库,及时在资源库中提供资源下载、在线阅读等,作为课堂讲授、案例阅读和资料收集的支持材料。关于急救,BBC拍了许多宣传片,可以提供给学生。同时整合“American Red Cross First Aid”“WikiHow:How to Do Basic First Aid”等网站内容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资源。
3.设置学生探讨的问题或项目后,进行成果讨论、交流。任务设计要紧扣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英语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First Aid的情景演绎出来,同时邀请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技能、探究结论制作作品,并以作业的形式上传到 Moodle 学习管理系统上,向全班同?W展示。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平台讨论模块中的BBS等对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研讨,进一步促进知识内化,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4.课程评价与测试。Moodle支持学习记录的跟踪,教师可以查看任何学生的学习记录,包括访问课程的次数、时间以及场所。学生参与最后Using Language环节中每一项急救措施的教学模块的设计,并对本单元所有内容进行总结,该总结与学习记录一起形成报告。报告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动态生成,同时也支持下载,教师通过Excel 等工具对下载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的项目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此外,教师亦可通过平台设置测试,检验学生对本单元词汇、语法结构、First Aid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
现代英语教育要求教师从课堂上权威的话语者转变成课堂之中的协调员,把以前自己在课堂上唱的独角戏变成一台多主角的戏,自己成为导演或者配角,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Moodle网络课程管理平台创造了一个让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和对话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的平台,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6.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 篇六
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生硬死板,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加了阅读教学的方式。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参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制定教学策略,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增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讲究科学策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要利于小学生接受。
一、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究竟是什么?很多教师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有理解了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来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下面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简要叙述。
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学科的具体化,学生学习完语文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因此具体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几个方面。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能够精准妥帖地运用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进行情感表达和日常交流。小学生时期语言表达体系还未健全,正是语言建构的良好时期,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个要求。思维的发展与品质是人通过大脑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概括和反应的一种行为。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成阶段,通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成长为更健全优秀的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对深刻地理解和认同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很多优秀的文化和思想,需要后代人进行学习,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审美鉴赏与创造,人对美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很多人只知美,而不知道如何美,语文课就可以教会学生们进行美学鉴赏,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丰盈学生内心的感受,也能够表达出什么是美,如何美等问题,令学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从而更加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命,成为一种情感丰富的人。
二、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过历史的沉淀,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化读物,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古诗、乐曲、对联、灯谜、歇后语等,都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思想,通过让学生们阅读这些优秀的读物,来培养优秀的品格,增添对我们国家文化的认同感,热爱上我们国家的文化,从而进行更好的传承。
小学生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带拼音的读物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例如,古诗词也属于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小学语文部编版会有一些古诗词要求学生进行背诵,教师可以选择一本带有课本所要求学习的古诗词,让学生们进行阅读,或者教师制作一些精美的PPT,包括课本中一些要求背诵的诗句,每句诗词都标上读音,照顾一些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同学,配上一些美
丽的动画,营造一种诗句中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体会到当时写诗的感情,丰富学生的感受。比如,在阅读到《忆江南》这一首词时,教师首先放出一张江南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句中的意境,然后教会学生诗句中所有的字词读音及意义,让学生再分小组谈论诗中诠释的含义,分小组进行讲述,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增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发掘多种阅读题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字具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很多语言听起来很苍白,但是写下来就感觉好像是拥有了生命。小学生阶段是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孩子看到的世界和大人看
到的可能不一样,他们具有无限的可能,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在学生们在安静的读书环境下,神游到书中所描绘的世界,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能只给学生千篇一律的阅读题材,要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以及学生的性格特质的不同,教师分门别类地给学生准备不同的阅读教材。比如,有的学生比较爱幻想,超现实的事情,可以给这类学生准备带有拼音的《鲁宾逊漂流记》,让学生根据小说中的鲁滨逊的经历,想象到一些荒岛求生的的生活,增加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学习到鲁滨逊的坚强,养成自力更生和自信乐观的良好品格。有的学生喜欢一些对国外的一些童话故事充满兴趣,可以推荐这类学生阅读《月光男孩》,讲述一个黑人男孩的慢慢地正视自己,接受自己的艰难成长过程,还可以请学生阅读过后,去观看相关的电影,比较一下电影和书中描写的是否相同,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结
7.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 篇七
一、提出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英语阅读课作为思维训练的主要场所,理应在学生思维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然而,高中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素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教师的问题设计较多聚焦于表层信息,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素养的培养。部分教师甚至认为,阅读教学中核对答案就是对学生是否掌握阅读能力的有效反馈,而这种教学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二、理论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loom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从思维角度来看,阅读教学中的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是初级层次的认知类问题,属于低阶思维层面。而分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是高层次的认知类问题,属于高阶思维层面。这两类问题能带动学生的思维联动,由浅及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三、思维素养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一)阅读预测———激活思维火花
预测旨在要求学生在阅读前预测课文内容,或在阅读后对课文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课例1】在讲授模块5 Unit 1阅读课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时,笔者采用读前预测—阅读—验证预测的教学方式,尝试拓宽学生的思维路径,此阶段属于低阶思维层面。在读前环节中,笔者询问学生如下问题:“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title?”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与分享,全班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认为标题向读者传递了如下相关信息: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following story?(John Snow.)
What does John Snow do?(He defeats King Cholera.)
此时,笔者作为阅读课教学的引领者,在此基础上趁势助推思维发展,询问学生:“From the title,we know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But howdoes he defeat it?Why does the writer use‘King’to describe Cholera?”学生频频点头,示意这也是他们所期望获悉的信息。在接下来的阅读环节中,笔者紧紧围绕这两个“主问题”开展文本的深入学习。在解决了how与why的问题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归纳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并对标题进行二度思考,询问学生:Looking through the title again,think what you have learnt from this passage?此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反思,学会自我总结与提升,实现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化(见图1)。
(二)师生提问———培养思维意识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初期,教师通过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由“教师提问”到“学生提问”的过渡。学生的提问往往能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引导师生深入质疑。
【课例2】在选修课程《新概念英语3》教学中,笔者多采用生生问答的教学方式,即4人为一组深读文章,提出并讨论1~2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Lesson 11 Not Guilty一课时,在完成初步阅读与认知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出与本文相关的问题。以下为学生问题汇总:
1.Why do those honest people feel guilty when they go through the Green Channel?
2.Why did the office’s face light up?
3.Why does the writer say the chalk marks on my baggage were precious?
4.Why did the writer hurry away?
...
尤其是问题3,学生争论不休,思维发生碰撞。学生1认为:“This is just a mark.The writer only exaggerates it.”学生2认为:“Maybe that chalk is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common ones.It is a piece of marking chalk.”学生3则从认知与心理的角度诠释了对该问题的理解:“The writer might be thinking that such king of little things shouldn’t be dealt with in a serious way.No one dares to take illegal things to go through the Green Channel.The tone here is full of irony.”
学生对年轻海关官员的评价褒贬不一,有持支持态度的,认为其considerate,responsible,serious,strict,handsome等;也有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年轻的海关官员过于serious,careful,exaggerated,bored等。对此,教师既要循循善诱,又要恰当地予以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延续。
(三)文本分析———扩充思维空间
学生在对文章进行分析、辨别的过程中,思维素养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学生只有在完成认知、理解、记忆与接受文本蕴涵的信息后,才能开展诸如分析、质疑、辨别、推敲、筛选和评价等用以训练思维的阅读方式(贵丽萍2010)。
【课例3】在讲授模块5 Unit 2 Puzzles in Geography阅读课时,笔者在预测环节设置了悬疑:“What puzzles will the text mention?What are they?”通过对文本的简单梳理,学生从history,politics,division以及cultures层面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信息。笔者在后续阶段,提出如下问题:(1)“Who do you think this passage is written for?”(2)“Do you think‘Puzzles in Geography’is a proper title for the passage?”
第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多数学生能从最后一段找到信息:“...if you are going to make your trip to the United Kingdom.”显然,本文写作对象是游客。笔者继续追问:“Which country are probably the visitors from?”学生一脸茫然。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并思考第二个问题。读完文章后,学生答道:“In Paragraph 4,the writer writes:Although,nationwide,these cities are not as large as those in China.”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前,笔者先提问学生:“Which aspects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通过对文章的梳理,学生轻松地总结出四个层面的知识,即history,politics,division and culture。此时,笔者趁势询问:“Do you think‘Puzzles in Geography’is a proper title for the passage?”通过层层铺垫,学生立刻明白了本课标题的局限性,并给出建议性标题:Puzzles of Britain;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ritain;Britain ABC等。
(四)即时评价——提升思维层次
评价是学生在对课文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的高阶思维,教师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观点、写作目的、文章的背景、内容、修辞手段、篇章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即时评价是基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引领学生真正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
【课例4】:在讲授模块1 Unit 4阅读课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中,笔者注意到:文本信息和篇章结构都很清晰明了。但是,除了文本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之外,其弦外之意是什么,有何目的,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也只有在学生积极思考之后才能找到。
例如,对于文章第一部分,笔者简单处理如下图片信息:What signs are there before the earthquake..(.见图2、3、4、5)
然后提出两个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signs?”“What is the writer implying in this part?”
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They are strange things and we mustn’t ignore the warnings given by nature.
然后,笔者对第一部分进行总结并将其改编成填空题,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准确理解:Although many things were happening strangely,to our regret,people just ignored them and were asleep as usual.之后,继续深挖:What feeling does the writer express by writing the first part?基于填空的铺垫,学生比较顺畅地得出:The writer feels regretful。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学生想要准确解读文中人物情感态度,就必须入戏动情,让自己成为文中人(教育部2007)。
结束语
在思维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立场,多层面开展思维素养的训练。此外,教师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贵丽萍.2010.评判性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9):10-11.
教育部.200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1/5/)[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8.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 篇八
[关键词] 核心素养;变式教学;中学数学教学?摇?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更引起广泛的讨论. 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 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
而变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技能和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平台. 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索研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从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如何把变式教学变得更为合理、有效、深入?本文通过介绍变式教学中的几种常用的变式手段和几个注意事项,抛砖引玉.
几种常用的变式手段
1. 对设问的结构变式
案例1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1 求函数f(x)=x2-2x+1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
本题由“函数解析式”、“定义域”、“最大值”三个环节构成,题中把设问落点在“最大值”这个环节上,也可以落点在其他两个环节.
变式1 已知函数f(x)=x2-2x+1在区间[a,a+1]上的最大值为4,求a的值.
变式2 已知函数f(x)=x2+ax+1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为4,求a的值.
设计思路:通过改变设问的落点,题目难度层次凸显,使人耳目一新. 但万变不离其宗,牢牢紧扣函数图象(特别是二次函数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 其中变式1可以从“最大值4”角度出发,令x2-2x+1=4解得x=-1,3,再利用图象处理就方便多了. 而变式2则需要讨论二次函数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难度上逐步加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说的是赠给别人现成的鱼,不如教会别人打鱼的本领. 将此道理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来,说的便是数学教学的本质了——教给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本领. 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变式教学,通过对问题的结构条件的暗示或明示,搭建不高的平台,把具体的变式工作放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实践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 对问题的载体变式?摇
案例2 圆与椭圆的切线问题
设计思路:通过改变问题的载体,使问题更具探究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变换问题.椭圆和圆可以通过伸缩变换互相转化,是否有相似的性质和结论?通过本题,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摇波利亚强调:“解题不单单是为了找到答案.” 仅仅呈现变式后的情景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得到深层次的认知和能力上的内化,教师还应该通过提醒、点拨,激发学生最大限度地来体验参与、发现、设计、变化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数学问题的设计更应有助于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和处理的问题,教师绝不包办.
3. 对动态的情景变式?摇
案例3 抛物线中的定值问题
例3 过抛物线y2=2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证:y1·y2为定值.
变式1 过点(2,0)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y2=2x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证:y2·y2为定值.
变式2 过点(a,0)(a为正常数)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y2=2x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证:y1·y2为定值.
设计思路:波利亚认为,数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例3及2个变式,从特殊到一般,从静态到动态,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在本题的分析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维活动不再深深地依赖于教师持续性的支持,而是可以独立地设计、发现和解决变式问题.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讲解单一、缺乏演变,不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举一反三,是思维训练弱化的一种表现. 由一个基本问题变式而生出互相关联的问题链,使学生学一道题,会一类题,有助于学生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掌握数学问题设计的真正结构,并使原有孤立的零碎的知识整体化,促进对知识块整体的认知,增强系统性和条理性,实现量与质的统一.
4. 对知识交汇处的变式?摇
设计思路:变式1中令b=1-a就转换成例4,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可通过变换分母,使分母和为常数即可快速解决. 变式1、2函数问题都可转换成基本不等式中的“1”的代换来处理.通过变式教学,看透知识间的转化联系.
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给人一种新鲜、生动的感觉,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问题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的层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 一道课本题通过变式,从不同角度将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复习,强化知识的交汇. 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在更多的新情景、更高的层次中,不断地交叉渗透,达到了对多问题本质的再认识,再深化,乃至升华的效果.
几个注意事项
1. 变式的难度要有“梯度”
变式要循序渐进,应限制在学生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切不可搞“一步到位”,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的解决,降低学习的效率.
2. 变式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变式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应该提供让学生参与题目的变式,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配合,交流互动,只要学生能够变式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同时,对于学生在变式中获得的成功,哪怕只是一丁点儿,教师也要加以肯定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意识,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变式”的乐趣,各种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好的提升.
3. 变式的数量要“适度”
变式的数量要“适度”,变式过多,不但会造成题海,增加无效的劳动和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解题产生厌烦情绪.
总之,变式的关键和核心在于“变”,“变”的精髓和价值在于“如何去变更自然,更有效”. 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在平时的变式教学中多总结教训,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分析】推荐阅读: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10-19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07-03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教学08-06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06-18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08-06
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0-05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0-13
语文核心素养教学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