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报稿

2024-06-20

新闻播报稿(精选8篇)

1.新闻播报稿 篇一

大家好,我是大三班播报员xxx。今天给大家介绍不可思议的科学真相———为什么火焰会“隐藏”?

大家知道,火焰是光源吗?火焰和太阳、电灯一样,都是光源。在电灯还没有出现之前,人们都是靠火焰在夜晚照明的,火焰是从哪里来的呢?火山爆发,闪电劈中树木,都会产生火焰,地球诞生以来,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只有大自然有能力制造出火焰,直到100多万年前,古人类终于开始尝试用火,人们发现,用树枝做的木材,用动植物油脂制作的蜡烛,都可以燃烧产生火焰,对火的探索,使人类逐渐区别于其他动物,并从地球生物的演化中脱颖而出。

火焰有各种颜色,除了最常见的黄色火焰和红色火焰,还有紫色、绿色,甚至黑色的火焰。人们发现,当火焰中掺杂进不同的金属元素后,就有可能变化出不同的颜色;这和金属元素本身的性质有关,混入钾元素的火焰,会变成紫色;混入铜元素的火焰,会变成绿色。你一定看到过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制作烟花时加入不同的金属元素,燃放时就能产生各种颜色了!

用火的时候,我们要格外小心,因为火焰可能会点燃周围的物体。不过,火焰有时候也会“隐藏”起来,虽然你看不见它,但是同样危险。比如一支点燃的线香,或者是一根刚吹灭的火柴,你会看到它发红发亮、产生烟雾,却没有火焰,它们当然也在燃烧,这种燃烧叫作“阴燃”。如果条件合适,阴燃也会转变成明火燃烧起来。许多火灾就是这样不小心酿成的。要想避免“阴燃”的.偷袭,我们得先了解火是怎么燃烧起来的。我们可以来复原一场森林大火,找找这三个条件都在哪儿。你看,落叶、枯枝开始燃烧,它们就是第一个条件———可燃物。燃烧带来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周围的植物也被引燃了,可见足够的热量,是第二个条件。起风了,火焰开始漫延,风是怎么加速燃烧的呢?流动的空气带来了风,空气里的氧气让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氧气,便是第三个条件。我们已经找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现在你知道怎样防火了吗?

小朋友们,让我们防微杜渐,文明用火,共同保卫我们的家园。

今天的播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新闻播报稿 篇二

一、落后的供需运营模式的缺陷

当前, 传统媒介的运营模式依然是“播和看, 讲和听”的落后模式, 随着网络资讯的兴起, 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这套模式存在的弊端有: (1) 新闻资讯缺乏针对性, 不同群众的喜好并不相同, 有的人喜欢喜欢时事新闻, 有的人喜欢娱乐节目, 也有写老年人偏爱的健康节目讲座, 新闻资讯的供给群体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2) 新闻资讯生产模式化, 没有突破原有的运营思维, 对于群众需求不甚明确, 造成需求和供应的不协调; (3) 听众缺少参与平台, 传统的运营模式是单纯的播报新闻, 听众对于新闻事件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一些网络节目上设置的讨论和观众参与环节, 却深受听众的喜欢, 因此, 电视新闻播报中也应当借鉴这一创新点, 并对其进行突破。本文从新闻采编和新闻播报两个视角出发, 分析、探讨解决的方案。

二、新闻采编和新闻播报的地位分析

新闻生产的两个基本程序是新闻采编和新闻播报, 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对于谁是新闻生产中的主要环节, 众多从业人员和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要想改革新闻行业的运营模式, 首先就应该理清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弄清楚哪个环节的地位相对更加的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结合新闻生产的历史经验, 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本文认为, 传统的媒介方式大都是以新闻采编为核心, 而新闻播报在传统的新闻体系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 新闻播报只是为新闻资讯提供一个窗口。但是随着新型媒体的兴起, 新闻媒介展现出了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趋势, 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新闻媒介的供给, 新闻播报在新闻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在整个新闻体系中, 一切工作将围绕着新闻播报开展, 因此, 如何将新闻采编和新闻播报完美结合起来关系着新闻资讯的质量和听众的喜爱程度。

三、新闻的播报形式

当前的新闻播报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 读的形式

读新闻播报形式是新闻播音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对国家大事的相关新闻的播报, 其一般都有固定的播报形式, 固定的时间阶段, 固定的播报模式, 同时, 由于题材的严肃性、政治性比较高, 因此, 新闻播报人一般不会对新闻发表任何带有倾向性的评论, 也不会在播报时带有自我的感情色彩, 而只需照着准备好的新闻稿进行新闻资讯的播报。

2. 说的形式

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 针对读新闻方式中存在的严肃性强等问题, 升级出了说新闻的播报形式, 针对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 邀请这一领域的相关专家和学者, 通过他们的采访或者座谈来分析事情的真相和发生的原因, 在整个过程中, 新闻播报人会参与交谈, 并提出一些听众关心的问题, 让其做出详细的解答, 来为观众解疑。

3. 谈的形式

针对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 新闻采编人员会听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然后设立听众讨论环节,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观点的汇集, 或者进行观点投票, 让听众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四、新闻采编和新闻播报的结合

做好新闻采编和新闻播报的结合是应对新闻变革的重要举措, 新闻人要做到在采编角度和播报的相结合, 在新闻采编和播报中坚持与时俱进的立场。

1. 采编角度和播报结合

当今社会是一个新闻发生率较高的社会, 新闻发生后如何进行采编和播报是一个媒体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采编中要保持新意, 以区别于别的媒介, 要抓住新闻资讯中的亮点, 同时在新闻播报中, 也要挖掘新闻价值, 做到播报形式和新闻采编角度契合。

2. 采编新颖和播报结合

针对出现的社会问题, 要寻找挖掘新颖的观点, 在新闻采编中, 使用新颖时髦的语气词, 结合网络语言播报新闻资讯, 改变传统新闻的严肃性, 让新闻资讯更加贴近听众生活, 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赞美人性和讽刺丑陋现象, 同时开通交流环节, 让更多的听众参与其中, 表达群众的呼声, 让新闻更接地气。

五、总结

总之, 在新媒体兴起的趋势, 做好新闻采编角度和新闻播报完美结合, 并在采编和播报中保持观点的公正性和新颖性, 这也是新闻从业者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提升的素质。

摘要:随着新媒体新闻形式的兴起, 传统新闻形式也积极变革自身的经营模式, 以应对日益激烈的新闻行业竞争。众所周知, 电视新闻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环节:新闻采编和新闻播报, 这两者的关系联系密切、相辅相成, 当前传统新闻普遍采用“需求决定供给”的新型运营模式, 新闻采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听众群体, 而不是单纯的应对新闻播报。

关键词:新闻采编,新闻播报,完美对接

参考文献

[1]高飞, 钱骊.论电视新闻采编内容与播音形式的对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 :5.

[2]高静.电视新闻播报的开创性与约束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6) .

3.爱在“新闻播报”中升温 篇三

“什么?要求丁文斌成为组员?”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丁文斌可是我们班的“闯祸王”“捣蛋鬼”呀。记得在开学初分小组时,我好说歹说才让同心组收留他,可没过一个月,他就被同心组开除了,现在是“个人独立组”。

“是的,我们组已经讨论过了,一致同意丁文斌的加入。”夏紫颖笑着点点头说。

“那好吧。”既然进步组自告奋勇,我何不顺水推舟,解散了这个“独立组”。

刚想问其原因,夏紫颖已跑向了丁文斌的座位。进步组的组员也跟着来到丁文斌的位置旁忙乎开了。看着他们七手八脚地帮丁文斌移课桌搬凳子,我计上心来。

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静了下来。同学们也都怀着好奇的心情,盯着进步组。我随手拿起一本本子卷起了“话筒”,清了清嗓子,说:“各位听众,下面播报一则新闻。龙游县箬塘小学四(2)班进步组的全体组员经讨论,吸收个人独立组的丁文斌为新组员。让我们随着镜头一起去探个究竟。”

我来到进步组旁边。这时,全班同学的眼光都聚焦在进步组,就连平时半天不抬起头的胡星也伸长了脖子看着。

“夏紫颖组长,请问,你们组为什么要接受丁文斌呢?”我拿着“话筒”采访道。

“上一节课,老师叫丁文斌加入我们组一起合作探究课文,他一点都没捣乱,很认真地在听,”夏紫颖不愧是组长,不慌不忙地说,“而且轮到他读课文时,他也很用心地在读。”

“对呀,他读得疙疙瘩瘩,我们叫他不读算了,可他说让他再读一读。”耐不住性子的祝徐杰接过话茬,忙不迭地说。是呀,我怎么忘记了呢,上节课我看丁文斌形单影只,叫他参加到进步组的讨论的呀。

“周燕婷,你有什么想说的?”我把“话筒”递到了另一位组员的嘴边。

“我觉得,丁文斌虽然平时会闯祸,但他也有优点,我相信他会进步的。”她俨然一副老师的样子,像是我的“传声筒”。

“对,昨天我还看见他主动捡垃圾呢。”一位同学附和道。

我看时机已成熟,便把“话筒”对准了丁文斌:“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要说的?”

丁文斌的头埋得低低的,脸红红的。平时的“嚣张”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全班同学都屏息等待着,过了好一会儿,丁文斌才抬起了头说出了“谢谢”两个字。他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一阵掌声。打铁要趁热,我又把目标指向了其他同学,让他们说说此时的心里话。同学们纷纷说开了,有的说,也要向进步组学习,要看到同学的优点,宽容他人的缺点;有的说,如果全班六个组都能像进步组一样伸出友爱之手,那这个班集体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团结;还有的对丁文斌说,叫他要争气,要为进步组争光……看着同学们那一本正经的模样,听着同学们那一句句洋溢着浓浓爱意的话语,我心中暗喜着、感动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想,再怎么“捣蛋”的丁文斌,此时的心中该又一次泛起爱的涟漪了吧。

看来,我们班主任有时不妨施点小计,捕捉教育的细节,将严肃的说教换一张脸,这样更能震撼孩子的心灵,更易开启孩子的心扉。

4.新闻播报训练1 篇四

本台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

扩大内需 调整结构 改善民生

10日至11日,李克强先后来到湘西自治州和长沙市,着重就经济运行和实施“十二五”规划进行调研。

在湘西州古双云村,李克强走进村民家中,关切询问住房、口粮、收入、低保等方面情况,认真听取乡亲们对危旧房改造的想法;在村卫生室,他详细了解基本药物配备、药品价格和村卫生室建设。

李克强说,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要从切实解决城乡群众教育、住房、医疗、社保等基本民生问题入手,办更多“雪中送炭”的实事,促进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努力实现民生改善、内需扩大、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他叮嘱随行的同志说,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也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要把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作为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载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内需、拓展发展空间。

李克强专程来到长沙国家杂交稻研究中心,看望袁隆平院士和科研人员。李克强说,你们的突破性工作事关人人,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李克强指出,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既能使农业增产、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又能保障有效供给、增强市场的信心,为稳定物价提供基础。

得知中心超级稻研发正在向亩产1000公斤攻关,李克强当即表示国家将积极支持,要求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落实。他说,实现农业大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设施装备农业,用现代流通支持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考察长沙青苹果数据处理中心时李克强说,把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的创新之举,能够催生新产业、引领新需求。要推动研发与应用结合、科技与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推动经济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李克强还考察了当地保障性住房质量和分配管理情况。他说,要保质保量地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把这项促发展、惠民生的工程实施好,通过公平分配使更多低收入群众受益。

5.新闻播报大赛策划书 篇五

活动目的:旨在体现新闻学的专业特色,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同学提供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和口才的平台,提高新闻系同学的专业素质,培养合格的新闻主播和记者,树立新闻学专业的形象。

活动宗旨:利用新闻播报及评论的形式来加强对专业的实践认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关注时事的意识。

比赛流程:

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决赛。

初赛流程:

(1)初赛方式:

A.1.每位参赛同学进行现场新闻播报(新闻稿指定,非自由选择)限时2分钟

2.选手抽取题目进行随机问答 回答时间为1分钟

评定标准:

A.普通话较标准(30分)

B.语速适中,表达清晰(20分)

C.表现自如,台风稳健(20分)

D.答题机智,随机应变(10分)

E.着装整洁大方端庄(10分)

B.“评说要闻”

选手抽取题号,主持人呈现相应的时事要闻,选手对所抽到的要闻进行简要评论 限时2分钟

评定标准:评论内容有深度,能体现选手的思想内涵和以及独到见解(10分)

(2)从初赛选手中选出16名参加决赛

(3)评委:邀请在各大语言类赛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

初赛时间:XX年5月26日下午3:00

初赛地点:田家炳教学楼10523教室

决赛流程策划:

1.开场

2.闪亮登场

本环节为限时自我介绍,选手要在规定时间内将自己展现在观众面前,要求大胆不拘泥于形式,只要突出自己特色即可,此环节也是让选手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拉拉队。时间1分钟。

(1)决赛方式:

第一环节:“新闻快线”

每位选手进行现场新闻播报(可以单则新闻形式呈现,也可以多则新闻或简讯串接的形式呈现,选手面对镜头进行播报)限时2分钟

评定标准:

A.普通话较标准(30分)

B.语速适中,表达清晰(20分)

C.表现自如,台风稳健(10分)

D.着装整洁大方端庄(10分)

第二环节:“采访现场”

每位选手采访一位现场嘉宾,对新近发生的或受众感兴趣的事件进行提问 限时2分钟

评定标准: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考核选手的采访能力(20分)

第三环节:“同舟共济”

选手随机组合成两人一组,抽取题目,根据指定内容搭配主持。限时2分钟

评定标准:要求两人配合默契,考核选手合作精神(10分)

(2)评奖办法:

1主要奖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

2单项奖:最佳播报员1名(主要根据新闻播报的标准),最佳表现奖1名(主要根据台风的稳健度),最佳潜质奖1名(主要根据采访水平以及与搭档的配合意识程度)

3获奖选手均颁发荣誉证书,一、二、三等奖设有奖金或奖品。

(3)评委:高峰、王珏、张锴、秦丽丽、关新、林楠、王晓楠

决赛时间:XX年6月2日下午2:00

6.主持人串词(新闻播报) 篇六

主持人:世界千变万化,新闻随时发生,播报现在更新。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走进新闻播报台,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XXX,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本周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闻,首先让我们来连线我们第一位记者。XX,你好。记者一: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新闻播报台驻XX的记者XX,我给大家带来的是„„

主持人:感谢XX给我们发回的精彩报道。(主持人对发回来新闻的一句话点评),接下来让我们连线下一位记者。XX,你好。

记者二: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新闻播报台驻XX的记者XX,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这是谁在哪里给大家发回的报道。谢谢,现在把时间交还给主持人。

7.浅谈电视新闻的通俗式播报 篇七

电视自问世以来, 就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玲珑适家的特点而走进千家万户, 是继电影和广播之后的又一大发明, 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是现代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 各类各具特色的节目不断更新,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的重要节目之一也在不断演变、提高和改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 媒体环境及受众需求的改变, 通俗式播报方式逐渐地、更多地被央视和一些地方台采用。

一、电视新闻播报通俗式的特点

电视新闻是电视节目的重要内容, 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几十年来都随着社会变革、文化提升而不断改进, 播音员播报时的语言标准程度在和电台相似的同时, 播音员的图像、表情更显得直接、亲切、生动, 就像和朋友在面对面地聊天。电视播音在经历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中有了质的飞跃, 更加通俗易懂、更亲民化。电视新闻除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三贴近”的原则外, 更要创新观念, 把观众喜闻乐见的捧上来, 用通俗式的播报形式, 让观众看得清、听得实、理解得深, 如美国的多家电视台男女播音员与观众成三角形相对而坐, 你说几句我说几句, 在说说唠唠中播完了新闻。

二、通俗式播报语言的运用

我们所说的通俗式语言, 是指接近汉语普通话的一种语言, 也就是大众话, 而不是某一种发言。通俗式的语言浅显易懂, 让听者容易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包含着很多生活情趣, 能够调动听者的兴趣, 增强听者对说话人的认同感。通俗不等于粗俗, 通俗语言的本身就包含着自身的语言特色, 运用起来比较自如也有亲和力, 区别于会议新闻、国际国内大事和特别事件正统而庄严的播报方式。

电视新闻的通俗式播报给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像一个小学生可以看着课文读出来, 而与别人沟通、交谈时却不会开口和用词, 甚至语言和腔调都不能准确和顺畅。可以说, 通俗式播报是电视新闻播报中一种适合时代发展和电视新闻特点的新尝试。电视新闻从诞生那天起就是播音员表情严肃, 用极规范的吐字发音和语调, 按照记者的采访稿件加上编辑的修改润色, 再把用书面语写成的新闻一字一句地念出来, 而用通俗式播报新闻的好处在于语言活泛, 且不脱离文稿的中心大意又能够缩短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 没有义正言辞的腔调, 如邻家阿哥小妹的述说, 让受众在接受信息传递的同时感到亲切、自然、舒适而达到播报的良好效果。

通俗式播报是以一种平等、轻松的方式取代严肃播音方式, 改变了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方式, 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的距离。比较典型的就是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 开播后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 它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往播音员在台前的表现过于呆板和僵化, 在一本正经地“读”新闻。谁规定新闻就一定得严肃, 这种思维定势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媒的大众需求而改变, 体现了电视新闻的特征, 具备广播新闻的特点, 更具备图文、声情并茂的视听双线互补。新闻节目过于专业、过于艺术, 便脱离群众, 过于严肃、正统就会让人乏味。此外, 要使节目内容本土化、内容编排区域化、主持风格轻松化, 就要在宣读式中加一些“说”的成分。

三、通俗式播报的发展方向

电视新闻“说”与“播”的并存是中国电视节目改革成就的体现, 它强化了电视服务意识、受众意识, 并且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必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切实把握好“说”的度, “说”或“播”都是我们应该拥有的财富, 包括两者之间所需要的一些自然交叉和渗透。

1. 电视文化的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播报的通俗式发展

趋势, 主要原因是80年代末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后, 成为百姓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 方便获取知识, 因此为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在内容上必须通俗易懂, 在形式上要为群众喜闻乐见。

2. 本着电视传播的特点和方式, 通俗式播报是传播与

接收同步, 观众在接收过程中即时获知, 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 其传递的信息人们不能够或不易于保留, 而且通俗性可以避免抽象化、概念化的言辞语句, 如果用抽象的哲学逻辑语言或“之乎者也”地播报, 那必然是自取灭亡。

3. 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也是电视新闻必须通俗化的又

8.新闻播报稿 篇八

关键字: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前五分钟;新闻播报

一、什么是“五分钟新闻播报”

上政治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轮换报道最近一周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闻并结合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评论,老师或同学作适当的补充和点评,并且纳入期末考试的考核中。

二、怎样搞好五分钟新闻播报

1. 布置任务,在教学活动中,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要向学生布置好任务,“五分钟新闻播报” 也不例外。

第一步——收集。要求学生每天翻阅一下《江西晨报》、《江南都市报》、《上饶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中的一两种,如果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学生还可以看看“新闻联播”“江西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的电视节目等。

第二步——整理。看节目的过程把重大的国内外的新闻事件记录下来,并且按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进行整理。

第三步——播报。每次上政治课前五分鐘按学号两位同学上讲台进行什五分钟新闻播报,要求播报新闻新颖而且重要;内容要言简意赅,并且要结合所学的教材知识和国内外的大背景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要有自己的感想或者启示等;仪表要端庄,声音要洪亮,语言富有感情等。

第四步——点评。由老师或同学做适当的补充和点评,并将按其表现纳入期末考试的考核中。

2. 贵在坚持 有序推进,“五分钟新闻播报”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贵在坚持;学生作“五分钟新闻播报”并不是说,老师刚一要求,他立马按你的模式来,他同样需要时间。刚开始时,学生掌握的方法不到位,报道新闻把握不准确如大事不报道,却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报道;简单报道变成复杂报道,不作归纳总结;旧闻当新闻报道等。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别就此放弃。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及时的指导。

首先,让学生清楚新闻的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一位高三班主任(人物)在办公室(地点)备课时,被其学生割颈杀害(事件)。据相关部门通报,学生雷某是因不满老师的严格管理而动杀念。”

其次,我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新闻事件进行简要评述。例如:2012年 3月23日,福建南平男子郑民生杀死8名小学生;4月12日,广西合浦学校门前发生凶杀事件,2名死者中一名为8岁小学生;4月28日,广东雷州发生行凶事件,16名学生受伤;4月29日,江苏泰兴发生砍杀幼儿事件,32人伤;4月30日,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一男子小学内用铁锤锤伤5人后自焚。《全国40天连发5起校园血案,各地急补安全漏洞》这则新闻带给我们的警示:国家、政府必须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管理,保障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同时,青少年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防患于未然。通过对新闻事件的简要评析,学生就能学以致用。

最后,在进行“五分种新闻播报”要懂得分层推进,循序渐进。让学生从拿讲稿到不要讲稿到最终的演讲。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否则我们的学生会消化不了的。

3. 鼓励加赏识,在社会生活中,只要是人,都喜欢听被别人肯定、被人所赞赏、被人所接纳、被别人在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因此在活动中,作为老师不仅要懂得肯定那些新闻播报质量高的学生,也要学会去赏识和鼓励出现瑕疵的学生。

首先,在学生上台做新闻播报前,我会带头鼓掌,下面的学生自然会带头鼓掌,给上台的学生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其次,在学生上台做新闻播报时。我会强调不管同学的声音大小,新闻播报的质量高低,都不准起哄、喧哗,给予台上学生更多的尊重。

最后,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个性有差异,在作新闻播报难免会出现瑕疵,老师的点评就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比如,我一般会这样来描述,某某同学这次新闻播报的选材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注重了新闻播报的基本要素,如果能够声音再大点可能效果会更好。

这些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感觉自己很不错。学生在这种鼓励和赏识中会对“五分钟新闻播报”兴趣越来越浓厚,并越来越追求新闻播报的质量。这这可能是恰到好处的赏识点评所带来的理想效果。

三、“五分钟新闻播报”可能带来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量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初中的少男少女他们对新闻的关注度更多的是娱乐性新闻和体育类新闻。而“五分钟新闻播报”要求报道要与教材内容有相关度的新闻,并作分析,这与我们平日里翻翻、看看、听听新闻就有所不同,他对新闻的认识程度加深,会有一定的理论性。另外学生会感觉到仅仅关注上两种新闻是不够的,因为它不太容易和教材的内容相联系。另外我坚持作有很多年了,我发现一个学生特别大的变化,学生在茶余饭后对新闻播报谈论的东西多了,争论的多了,他们不仅仅关注国内的事件,甚至还能关注国际的事件。当然我有理由相信这种持之以恒的“五分钟新闻播报”定能扩大学生知识量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其一:我们中国一个班有50-60个孩子,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可能整个学生生涯都没有到过讲台,更谈不上有那么都同学听他一个人讲。这样的模式可能他们会感到其实走在讲台上并不神秘,只要我能好好的表现一样能赢得同学和老师的好感。进而,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的成长,增强自己的自信和勇气。其二:我教学中,我发现从初一到初三,学生在台上的表现一年比一年好,从过去拿着讲稿,到放下讲稿,到绘声绘色做演讲。这不能不说和这些年有多次机会站在讲台上有关。

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促进政治教学。这种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会激发学习政治的热情。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的学生一般会特别高兴的说今天有政治课,今天该谁谁了,课堂是在一种期待中开始的。

第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前五分钟的时事播报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进行这一环节中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使教者有了足够多的空间、时间直接与学生面对面讨论某一话题的机会,了解学生情况,设计出更新的教学思路,架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上一篇:如何在职场中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下一篇:荒山承包合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