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谈写作与积累

2024-09-17

作文谈写作与积累(15篇)

1.作文谈写作与积累 篇一

韩建芳老师《阅读积累与写作》课后纪实

----艾佳

经过两周的精心准备,韩建芳老师的《阅读积累与写作》课在今天上午顺利结束。作为英语组下学期活动的最后一位教师,韩建芳老师的课属于压轴出场了,今天他的课堂内容正如标题显示这是一堂有关英语写作方面的训练课。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这样的课型是比较有难度的,课堂容量要大,理论知识及基本功都要扎实。初四这一年,我在英语教学方面和韩老师学会很多东西,今天主要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看待这节写作课,通过英语组各位老师对着唐写作课的点评,我也收获颇多,下面我将把各位老师对这堂课的分析总结如下:

首先,韩老师把在哈尔滨学到的最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了这堂课中,他提出学生如果单独学习英语写作则是很枯燥难懂的,不如把相应主题的阅读放在写作前,让学生已阅读段落做切入点,根据问题寻找段落中的理论依据,在学生寻找依据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植入了。然后让学生继续在段落中找出正反两个观点在课件中填空,这就是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背诵例句,为写作进行铺垫。再填空之后,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再复述课文的时候就是在训练的口头表达能力。接下来老师展示三段式范文的提纲,让学生根据汉语提示进行书写训练。通过这堂课我们可以很清楚直观地了解到从简到难的整个的写作过程,在韩老师的精心准备下,课件,提纲,范文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效果很好。但是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课后经过大家一直讨论,也提出了关于英语写作课一些很有帮助的建议,整理如下:

1.课件制作虽然很精心,但是实际用的时候,容量稍大,字体太小,在后面的同学有些看不清楚。

2.给学生申通的范文是两段式的,要求写作时,是三段式的。应统一范文格式。

3.阅读的片段若能和命题作文的主题衔接更密切一些。学生吸收效果能更好。

4.课堂容量大,所以需要的时间较多,最后没有在幻灯片中展示学生的范文,本堂课的一大亮点没来得及展示,有些可惜。

这堂写作课是我们英语组这学期的最后一次活动,在这个学期,我们英语组开展了很多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在活动中,大家共同研讨,彼此交流经验,心得,这些活动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想法,为英语组教师提高专业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2-6-6

2.作文谈写作与积累 篇二

一、课堂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语文课本是人人具备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中获取写作营养。

首先,人教社新版的语文课本在书前“说明”中指出:“多数课文后面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主要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只要善于选择,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就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例如,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导师领袖有:马克思、毛泽东等。科学名人有:沈括、达尔文等。诗人作家,外国的如莎士比亚、莫泊桑……中国的如司马迁、李白等,举不胜举;还有锦绣江山,如长江三峡等。此外,教材中还有对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勇于牺牲等传统美德的赞颂,也有对贪婪蛮横、虚伪愚昧、保守顽固等丑恶现象的鞭挞。对于这些材料,可让学生归类积累,以便写作时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选用,这样,语文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准备写作素材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

二、课外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广阔空间

加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关系决定的。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扩展。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又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才能使中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更全面。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既立足于课堂教学,又注目于课外阅读,以“读”为本。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有效地积累作文素材呢?

1、科学地组织阅读。大量阅读能使学生“知道他眼睛和耳朵达不到的境界。”

(1) 引导学生开“益卷”。各类书籍,琳琅满目,良莠不齐,开什么样的“卷”获什么样的“益”,我们不可掉以轻心,而应头脑清醒,科学地指导学生在书海里“辨向”。引导学生看健康的书,向学生介绍有关文章、书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儒林外史》、《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的有关章节,使学生对原著的思想性、艺术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在抓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互联网、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等阵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平台。

(3) 教学生做读书摘录卡片。做读书摘录卡片是学习语言,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它摘录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学生觉得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性强的词语、句子、语段都可以摘录下来。如,读小说,可从中摘录描写人物外貌、言行的句子。读报刊、杂志,可从中摘录谚语、格言、箴言、警句等,在阅读散文时,可摘录一些写境的句子。

(4) 教学生做剪报评析。报纸是最新的百科全书,里面有最新的材料,向我们及时地传递各种信息,且各种文体兼俱,养成认真读报的习惯,能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剪报评析,便是积累写作资料,提高学生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剪报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思想性、艺术性强的文段都可剪贴。剪报评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1) 文体和作者, (2) 生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3) 文章的段落,先标出自然段,然后归纳出意义段, (4) 文章的思想主题, (5) 写作特点分析。不苛求全面,运用语文课上学过的知识,能分析多少就写多少。 (6) 读后的感想,写读后的收获,也可以质疑。

2、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爱好,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爱好各不相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加以指导。语文水平比较低的。应指导他多读短篇,如小小说、记叙文等。了解其中的故事梗概。这样,对迅速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帮助。语文水平较高的,可以指导他们阅读长篇名著、精美散文,并学习其中的技法技巧。

总之,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加强积累,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社会实践是学生素材积累的辅助手段

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参观、访问、社区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四、参与班级活动是学生积累的强化途径

知识的积累有赖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积累,是一个科学的、渐进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方面应机智、灵活,有意识地去开掘。如新闻课可以将思想教育与语言积累融为一体,推出“新闻播报”、“校园要闻”、“好书推荐”、“成长的烦恼”等一系列学生乐于接受的栏目,由学生自己主持,并天天轮转。在班级活动中举行朗诵、演讲等比赛和自编小报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灵感和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

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开辟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仓库,使学生在今后运用时游刃有余。

3.细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篇三

一、杨柳岸,晓风残月——关注自己的生活,积累自己的素材

写作就是用文字来抒写自己的心灵,而心灵的舞动,往往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一个个不经意的瞬间。从现在起,你要做的就是捕捉并记录这些“晓风残月”的美丽瞬间。那么,怎么去做呢?

(一)用心体会,发现生活之美。生活的点滴是最真最美的素材。让我们静下心来读一首小诗吧:

那一天,

校园里一丛雏菊悄悄地开放。

真的好想妈妈,好想家。

那一天,

夜风吹进了自习的教室。

奋斗中的相守真的好融洽。

那一天,

惶恐地发现了一个青春的秘密。

在你悄悄靠近时我刻意保持了距离。

那一天,

老师说时间应该珍惜。

我看见红绿灯交替的瞬间夕阳已经落下。

(二)善于思考,发现物外之致。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的眼里会闪烁着理性的光辉,会触动心灵的某个角落,在捕捉、记录这些事物时,同时抒写自己的思想感受。这样的素材才称之为素材。

(三)勤于练笔,持之以恒。因为生活中很多富有表现力的细节都是一闪即逝的,只有及时记录才能保存下来。日常练笔可采用随笔、诗歌等短小、随意而又便于抒情的文体。

请看下面这篇学生习作:

青春偶也“无厘头”

老师经常告诫我们:“青春要像丝瓜开花一样,花开得越高,将来结的果实越好……”我们虽然调皮但也谨遵师命,班里的学习和各项活动正如丝瓜开花般节节高升、花团锦簇。当然,奋斗中也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无厘头”调味剂。

镜头一:好,往下走

教室里,曹老师正在起劲地给同学们讲解微机试卷:

“CPU,中央处理器。‘粘贴’快捷键是……”

这是下午第三节课,三楼的微机教室里光线昏暗,同学们都昏昏欲睡。这时,曹老师讲解完一道题后,随即说了一句:“好,往下走。”小杨同学一听,立马打起了精神,一把抓起卷子站起来就走。曹老师一脸茫然,全班同学呆若木鸡,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待我们弄清原委,都笑得连气也喘不过来了。原来,曹老师的意思是接着讲下一道题,而小杨同学却误以为老师要我们下楼回教室呢。这才出现了这么一个荒诞的插曲。

镜头二:他和我做得一样

某日,上数学课。冉老师在黑板上讲题。讲过三道有相当难度的作业题后,小周同学沾沾自喜地跟我说:“哈哈,我全做对啦。老师跟我做得一模一样。”我最讨厌他的这副张狂样,不屑一顾道:“哼,有本事你当着老师的面说呀!”碰巧冉老师走了过来。我还没张口,小周却抢先一步,指着我说:“老师,她说你和她做得一模一样!她还说这几道题太简单啦!”

“啊——”我顿时哑口无言、五雷轰顶。心里那个恨呀!好你个小周,竟然恶人先告状!

有朝一日,这个仇我一定报!但是,现在——

唉!我只好洗耳恭听冉老师对我语重心长的教导:“小谷呀,骄傲自满是不能有的……”

镜头三:我受不了啦

今儿排练集体诗歌朗诵。轮到小汤同学的个人朗诵了,他酝酿了一下感情,便开始朗诵悲壮的《过零丁洋》。这主持人小霍呀,也不闲着,在小汤面前挤眉弄眼,还一直阴阳怪气地笑。小汤则是一直拼命忍住笑,但他的脸色却一直在向油炸大虾的颜色靠拢,似乎在积蓄着某种力量。

终于,读到高潮时,他再也忍不住了,大笑排山倒海地迸发出来。这下子,全班同学跟着笑的是前仰后合,鼻涕眼泪一大把。那场面要让别人看见,准得吓得毛骨悚然!

哈哈,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我们在奋斗中寻找快乐,我们在快乐中渐渐成长,我们在成长中放飞自我!我们的青春偶尔“无厘头”!

点评:谁说中学生的生活平淡无奇?平凡的点滴同样可以折射太阳的光彩。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就可以写出“活色生香”的好作文。

二、大江东去,浪淘尽——热爱读书,采集广泛的素材

上面一节我们讲的是积累自己的素材,偏重于抒写个人的生活感悟和体验,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还有另外一种文章偏重于文化气息,这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和文化积淀。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爱好文学的中学生,也可以试着创作这样的作文,展示自己的才情。请看下面的学生习作:

倾听音乐

一次的心有灵犀,发现了音乐是心灵清泉的流淌。从此,我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静静的夜晚,在课桌上学习疲倦了的时候,我随手把一张古曲光盘塞进CD机,霎时间《春江花月夜》那如清风拂水般的旋律荡漾在整个屋子里。

泡上一杯茉莉花茶,叮叮咚咚的扬琴声和着悠扬婉转的洞箫声都溶入了这幽幽的茶香。我关上灯,坐在沙发上,微微闭上双眼,任窗外皎洁的月光如水银般洒落在我的身旁。神思渐渐轻灵了起来,仿佛畅游在淡如水、浓如墨的中国画里。此刻的我,时而如同一叶小舟漂漾在碧波上;时而像一条小鱼穿越月光的碎影;时而又变成灵巧的彩蝶翩翩起舞于百花丛中……

一切世俗的、物质的东西这时都已经不复存在,大千世界只剩下“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捧起一颗水晶的心,将自己也融入这水天一色的纯净之中,美得无牵无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有人在这样的月夜曾低吟浅唱,唱生命如昙花一现、雪泥鸿爪。我说,何必执著,只要心中有爱,谁能说这一瞬间不能化为永恒?

听,是范蠡和西施泛舟太湖的桨声吗?看,清风徐来的夜晚是谁峨冠博带“驾一叶之扁舟”游于赤壁之下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江春水中融入了多少喜乐哀愁,多少离合兴亡,都在今夜化作一片月朗风清…

一曲终了,我从梦幻中走出,神清气爽。灵感如同江水汩汩流出。完成这篇拙作,转身上床,一夜好梦。

点评:作文意境优美,立意高远,对人生的感悟如流水自然涌出。且本文引用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湖的传说以及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显得内容充实、文采斐然。

可以看出作者是读过一些书的,有一定的积累。有句话叫做厚积薄发,意思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思想认识也逐渐得到提升,甚至形成了自己的一点文化品位,这正好可以弥补同学们由于阅历较浅而导致的作文中主题思想的肤浅。读书时,可以做一点摘记,也可以写一点读书札记,这都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积累素材。

三、桃源处处可耕田——休闲时也可以积累素材

要说起读书,有的同学还真是“赶鸭子上架”。但要说起看电视、电影和上网冲浪,只怕没有人不喜欢的。如果你在娱乐时,稍稍留点心,还可以顺便积累些写作素材呢。比如,很多同学对四大名著的了解,不是来自原著而是来自电视剧;中学生作文中新鲜个性的语言多半来自电影和网络;中学生写作题材的时尚化,如发掘明星身上的闪光点融入作文……此外电视和网络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提供给我们真实全面的社会素材。因此,很多中学生在中考的考场上,写出了关注社会人生的优秀作文,展示出自己敏锐的眼光和超群的思辨能力。

结束语:写出好的作文并不难,“我手写我心”而已。善于积累素材是基础,不可忽视。素材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大江奔流是由涓涓细水汇集而成的。希望同学们善于积累素材,写出血肉丰满的好作文。记住:采得百花方成蜜,淘尽黄沙始得金。

(李晓华 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050061)

4.作文谈写作与积累 篇四

写作需要素材,“无内容(材料)可写”,自然头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学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对生活有所感触,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会有内容可写,才会写出精彩的词句。所以,笔者认为:要解决学生无内容可写的关键,乃是如何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生活。要引导学生理清生活层面。许多学生自感生活面较窄,每日生活就是家庭学校家庭,感觉离社会较远,生活较单调。其实不然!我们当然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去拓宽生活面,参加社会实践,多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多交朋友,多接触大自然,但是我们更应引导学生理清生活层面:(1)校园生活;(2)家庭生活;(3)路途见闻;(4)同学友情;(5)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旅游;(6)所在城市的情况。层面一旦理清,生活便厚爱于我们了。它如万花筒,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学生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知……大脑中采集的自然与社会的信息越多,写作的素材就越丰富。这样,生活的源头活水流淌,作者笔下就会佳作迭出。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深”入生活,而且要用“心”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观察是人认识生活的基础和起点。它不同于一般地看看,而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需要做“有心人”。需要对周围的事物有高度的热情和敏感性,这样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才会有所发现。否则,即使看到的东西再多,也只能是无动于衷或视而不见其妙。因此,观察对捕捉素材十分重要。这就是人们为什么都生活在“生活”中,可每个人从生活中获得的认识与感受却大相径庭的原因。有的人目光敏锐,善于观察,不仅能像摄象机一样把客观的物象摄入自己的眼帘,印入自己的脑海,而且能在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看不到的新鲜东西──那带着露珠的生活之树的芽苞!与此相反,有的人身在生活之中,心却游离逝去。即使再有特点的事物,再有价值的细节,一概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虽也用眼看了,但浮光掠影,印象模糊。二者比较,关键是“身”入而“心”没入,学生没有用“心”去观察和思考,遂使生活成了过眼烟云,于是那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从眼皮底下溜走了。因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接触到的人和事有浓厚的观察兴趣,不仅有用眼睛、耳朵、鼻子、手去充分感觉生活,去看、去听、去嗅、去摸,而且要用心去感受,去捕捉并蓄积生活中难忘的“每一细节”和“每一刻”。因为“感觉到的东西,我们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东西,才能深刻的感觉它”(毛泽东《实践论》)。

其次,引导学生多读。阅读对写作有多方面的意义。马克思最喜欢的职业是做“蛀书虫”,他为了写《资本论》认真阅读了一千五百多种著作。大量的写作实例也证明:阅读是一种积累素材、获得间接经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不少作家都在自觉、频繁地使用阅读这种手段去撷取材料。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这要求写作者更迅速广阔地反映现实,否则就会目光短浅、两耳闭塞、观念陈旧。所写文章很难满足社会需求。

对于肩负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说,(1)主要通过阅读名家名作间接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检验自己对人、事、社会等的看法。文章是人格的表现。读这样的文章是一种人格上的熏陶、情感上的操练。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在每一个艺术家的身上都有一颗勇敢的种子,没有它,就不能设想会有才能。”学生在书本上接触的这些语言作品,大都来自阅历深、见识广、语言驾驭能力强的作者之手。作品的内涵也必然大于学生的阅历、见识和语言驾驭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会受到一种无形的陶冶,有时它比获得“技巧”更为重要。大家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尽力地不让别人看到他们在写作,而在尽力地让别人看到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生活。(2)还可以通过浏览报刊杂志上的各类文章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及时掌握当今世界的各类信息,使思想观点处于世界前沿。这类文章范围宽广,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素养,为进行专题性阅读发现线索。鲁迅也强调“不要专门看文学”。他说,专看文学书,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要“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我们要善于广泛地浏览各种书籍,从中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来丰富充实自己。

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对于精美的范文佳作要精读。最好能默记时诵。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地感受文本,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确有道理。老作家巴金十来岁就能背诵包括《古文观止》在内的许多佳作,后来他在《写作生活的回顾》中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了。”这种传统的阅读容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更有意义的是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了语感。对于课外阅读而言,务求广泛,态度从容,且要有一定量的积累。

最后,要引导学生多记笔记。笔记是文章的信息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马克思写《资本论》读过1500种以上的书,而且本本有笔记,1843─1847间,光经济学笔记就有24大本。要引导学生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理清生活的内容、条理,写出系列观察日记或笔记。在思考生活的过程中,要敏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善于记下系列的生活笔记。在博览精读的过程中,可摘抄、可质疑、可随手记下心得,写出一篇篇读书笔记。这些笔记,都应是我们平时观察思考阅读的结晶。通过这些笔记,学生们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下来,不仅理清了生活中的千头万绪,锻炼了语言的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了思考、写作的习惯;而且还能够逐步加深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也能锤炼自己的思想和提高认识生活的敏感度。

5.中学写作教学中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五

一、素材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创造新思想的语言使用行为。作文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达学生自己的所感所想,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另一类是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要求明晰、简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作文教学都偏向于要求学生写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强调作文的社会意义,忽视了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教会学生搜集素材,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精彩之处,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意思。”叶圣陶也曾说“我们内蓄情思,往往于一刹那间感其全体;而文字必须一字一句连续而下,仿佛一条线索,直到终篇才会显示出全体;又,蓄于中的情思往往有累复、凌乱等等情形;而形诸文字,必须不多不少、有条有理才行。因此,当写作之初,不得不把材料具体化,使成为可以独立而且可以照样拿出来的一件完美的东西。”可见写作素材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二、写作素材积累的方法

作文素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另一类是课外的阅读材料。

(一)教科书中的阅读素材

对于这类素材,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创新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课本中的材料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对于教科书中的素材,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积累:

1.照单全收

即根据文章的中心,直接将课本中那些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有不因为私下情同父子之“义”而有违军令如山之“大道”的“孔明挥泪斩马谡”(《失街亭》);反面的有项伯因为要报答张良救命之恩的“小义”而私自通风报信,结果妨碍了项羽原计划攻打刘邦、一战称帝的“大道”等等。除此之外,学生非常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也有“关羽为小义放走曹操,有违蜀希望统一天下之大道”“刘备为桃园小义而不听劝阻、仓促伐吴,结果落得火烧连营七百里,使蜀实力大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蜀攻取的脚步”等反面素材。因为这些素材都是典型而且生动的,所以这种方法运用起来不仅简便而且高效,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概括和分析。这种方法可运用于议论文的写作。

2.变向行驶

课本中叙述的事件都是按一定的方向向前推进的,也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结局。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方向,将事情按照我们设定的方向重新向前推进,那么就有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却又正是我们作文观点所需要的。这就是由课文内容“变向行驶”而得到的作文素材。

3.旁逸斜出

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它为读者留下了很多“空白点”,如果我们尊重课文并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并适当加以联想和想象,由课文中的某一个“点”向外延伸,使原本比较单薄的内容变得比较丰满,或使课文原本的“点到为止”变成“有血有肉”,这不失为写作时从课本中选取材料的另一个重要渠道。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叙文的写作。

4.反弹琵琶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议论性文章。对课本中有关的人物、人物的行为、叙述的事件等等,众人都从某一个固定的、约定俗成的层面上去理解。但如果我们能够多作一点反思,换一种眼光或者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许可以得到不同、甚至全新的结论,这就是作文素材选取过程中的“反弹琵琶”。这种选材的方法,可以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使作文材料新颖而不落俗套。同时,又可以彰显自己独特的思维,可谓一箭数雕。

以上四点是作文从课本中攫取素材的有效途径,学会并熟练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写作材料贫乏的困境。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注意一点,那就是绝对不能“戏说”课文,不能出现像有些同学改编朱自清的《背影》而变成“父亲越过铁路去买橘子而违反了交通规则被罚款”这样的现象,反而弄巧成拙。

(二)课外的阅读素材

课外的阅读材料丰富多彩,许多优秀的素材如果能运用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去,将会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素材都可以为我所用。笔者在选择课外写作素材时有以下几点建议:

1.关注细节

真挚的情感往往来自精彩的细节。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相加,所以选择作文素材时要对其适当加工、组合和提炼,选择那些能触及自己灵魂的动情点――细节并加以描绘,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比如某年的一篇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其中对于祖父祖母的描写就借鉴了丁立梅散文《你在就心安》中“两个人,不过隔着一屋远的距离,祖母却每隔十来分钟,要大着声唤一声祖父。‘老头子!’祖母这样唤。有时祖父听见了,会应一声‘哎’。祖母笑,仍旧低了头,做她的针线活。有时祖父不应,祖母就会急,迈着细碎的步,走出门去看,看到祖父好好的,正在太阳下打着盹呢。”的细节描写,用一喊一答的细节描写突出了老人之间的夫妻情深,其情真挚感人。从这篇作文中也可以看出往往打动读者的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恰是这些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细节。所以,我们在寻找素材时应该多多关注细节。

2.避免陈旧

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中的素材由于年代等原因显得过于陈旧,这样的素材是不可取的。比如现当代散文中一些作家对于“知青下乡”等特定时代场景的刻画,虽然有的素材也极富感染力,但由于时代的层层阻隔,并不能用到学生自己的写作里,否则就会使作文失去真实性。

另外也要注意选择的素材是否新颖,比如要寻找通过衣食住行来展示时代变迁主题的素材,很多人往往会对自己家从祖辈至今餐桌上食物的变化进行刻板的描摹,显得无聊且没有新意。而有的作文素材会提供很新颖的角度,比如通过祖父使用的“烟斗”的变化来体现时代变化,这种立意就比单纯地就衣食住行的某一方面笼统地描述新奇得多,也更容易吸引读者。

3.着眼热点

一些报刊杂志上社会热点的话题也是写作的好材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多关注。2009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目是“绿色生活”,就十分贴近当时的社会热点“生态”问题,如果学生可以较早关注,就不至于在写作时无物可写。教师在平时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考《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了解社会动态、时事政治。但是在选择素材时也要切忌态度过于偏激或涉及敏感问题。

三、写作素材运用的技巧

素材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通常有以下几种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

(一)直接引用

就是对写作素材进行直接引用,可以使之成为文章的观点,也可以作为论证的材料。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有利于操作。运用得体的关键在于准确,所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整体立意一致。

(二)精选叠加

同质叠加就是面对一个写作话题,我们积累了许多素材,但这些素材从单个上还不能有效组织成文,这时我们就可以筛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素材,在组合时,我们也要注意运用技巧,比如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思路清晰;也可以由近到远,逐步展开;也可以由主到次,突出重点。语言排列顺序要合理。通过相同素材的共同特质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增加文章的气势。

(三)理例结合

作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说理,就容易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借用各种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素材,通过一些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情去揭示深奥的哲理,这样显得有血有肉,丰满多姿,具有说服力,读起来也真实可感。

6.作文谈写作与积累 篇六

1、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2、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燕尾服的艰苦工作,并长斯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黑格尔

3、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二、事实论据:

1、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2、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3、司马迁游学积累。

4、徐霞克徒步跋涉实地考察。

1.中考作文议论文之论据写作素材解读

2.中考作文议论文之论据写作素材

3.中考作文议论文的论据写作素材

4.中考作文议论文论据写作素材宽容

5.中考作文议论文之论据写作素材:实践

6.议论文写作论据:知错就改

7.议论文写作事实论据

8.恒心议论文写作论据精选

9.中考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7.作文谈写作与积累 篇七

一、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 留意教材中的素材。教材本身精选了大量各种体裁的篇章, 包括古典诗词, 古代文言名篇、寓言、人物传记等等, 这些都是宝贵的写作素材, 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自觉地积累。

从诗词歌赋的角度看, 它们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经过历史的沉淀, 时光的冲刷, 那些传唱千古的诗歌每一首都闪耀着珍珠般的华彩。需要背诵的篇目, 要尽可能的全文背诵以感受品味经典之美。学生在作文中若能引用这些或豪放, 或婉约, 或清新, 或妩媚的诗句, 会使作文充满诗情画意的韵致和美感, 定能让人耳目一新。相对于直接引用诗词名句入文而言, 化用前人诗句巧妙入文更是一种智慧的创造, 是融入自己思想之后的完美结晶, 是更高一级的思维层面, 可使学生的作文更加出采。福建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力量》中有这样的语段:“而那2008张源自世界各地的笑脸, 同样传达出微笑不可抗拒的力量。不需要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笑;不需要‘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充满血腥的狂笑;也不需要‘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红颜一笑……这些笑, 或太狂放不羁, 或太刚烈顽强, 抑或充满妩媚。而我们需要的, 不过浅浅地会心一笑。”再比如说一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读李清照, 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 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以上提到的词句, 很多已在《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过程中倒背如流了, 这样化用不仅仅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更提升了文章的内涵。

一些不要求背诵的文章, 要了解文本思路, 熟悉文本情节, 把握文本内涵。这是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从高考优秀作文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受益者。比如说2005年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 就是化用必修三中的古文《苏武传》。文章前半部分用散文化的语言将苏武出使匈奴, 汉使谋反事败, 苏武拒绝折节叛乱, 苏武牧羊等事件描绘出来, 紧扣“铭记与忘记”的话题。这些事迹和精神品质是在学习《苏武传》时分析到的。这样的化用有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淀, 也颇显作者的才气和灵气。

其次, 还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对名句或典故的记忆大多数都是散乱的, 可以引导他们对接触的材料进行整理。按作家分类如“李白名句”、“韩愈名句”等;或按作品分类如“《论语》名句”“《史记》名句”等进行分类整理, 这样容易记忆和管理;也可以按人物分类, 比如在积累本中设置人物专页, 将他们的生平、追求、经历、重要人生轶事、个人名言名篇等内容整理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理解和感悟。天长日久, 这些人物的素材在写作时即可信手拈来。

二、以教材为本, 课外延伸

首先, 由课本单元话题向外延伸, 可以积累很多素材。比如必修三第四单元话题是“文明的踪迹”, 文本中提到了都江堰、古希腊等。那么我们可以向外延伸。比如想到灿烂的历史文化名城——罗马, 罗马街上的随便一个雕塑, 也许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罗马的艺术殿堂梵蒂冈, 它肃穆、庄严、宏伟,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排着长长的队伍, 瞻仰梵蒂冈的宗教殿堂;梵蒂冈也是艺术的殿堂, 据说艺术品的收藏量与故宫博物院相当。古罗马的标志之一环形斗兽场, 在这里, 我们仿佛能听到古罗马武士与猛兽的搏杀声, 发现古罗马军事强大的一个秘密。斗兽是古罗马特有的文化, 也是欧洲马戏的起源。还有那遍地散落的尽是文明的遗迹的古罗马废墟, 那些残存的立柱, 圆形的门廊仿佛向人们讲述昔日的繁华。还有埃及的金字塔、玛雅文化……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 我们自然也会想到中国的敦煌莫高窟、阳关、圆明园、江南小镇等等, 这一个个物像无不蕴藏着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

其次, 由课本的一个作者的一个作品延伸开来, 我们可以积累很多素材。比如我们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 就可以联系苏轼的生平背景, 将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江城子》) 等脍炙人口的词都积累下来。

再次, 由作品当中的一个人物, 我们也可以延伸开来, 积累与他有关的历史或诗词。比如写项羽的, 有“胜负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的《题乌江亭》) ,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项》) 等诗, 这些与人物有关的诗一般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诗中对人物的见解不同, 学生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适当取舍。

三、在习题讲评中积累写作素材

习题训练其实也是信息库, 以现代文阅读材料为例, 平日里接触过的或是做过的传记类的阅读, 如《“鱼雷”闻一多》中, 叙述了闻一多对古典文献所做的考订工作以及为了追求民主所做的巨大努力。《传奇女子———林徽因》中不仅讲到了她的美貌与才华, 更赞颂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她的生命中有病痛, 但没有阴暗;有贫困, 但没有卑微;有悲怆, 但没有鄙俗。”《寂静钱钟书》中讲到钱钟书在文学上的成就和他一生淡泊的“寂静”, 他有着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这些传记不管是介绍人物的生平, 在各自领域的贡献, 还是人格上的巨大魅力, 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散文中的哲理或是抒情性的语段, 小说中的某个和生活贴近的情节同样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引导学生积累。

再比如作文训练中的话题材料, 甚至是语言运用中的材料, 更甚至说前五个选择题中所隐含着的信息都可能是鲜活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积累写作素材, 不是一举两得吗?

四、关注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说读死书、死做题不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对写作素材的积累来说, 仅仅抓住教材和习题是不够的, 让学生把视野放开阔一些, 对课本和试题以外的鲜活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 时刻关注和思考, 多渠道地涉猎知识, 积累写作素材。

其一, 读书看报是积累素材的一个有效途径。高中生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阅读或者浏览《哲思》、《思维与智慧》、《读者》等杂志。至于怎样有效地强化读书看报的效果, 每天课前可以利用5分钟在黑板上写几句名言, 或让学生讲一个典故, 或轶事等, 讨论这些素材可以归结用到哪些话题中。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短时间内可以融合众人智慧, 长时间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其二, 有目的地看一些好的电视节目。比如“百家讲坛”, 其中的选题都是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它追求学术创新, 鼓励思想个性, 强调雅俗共赏, 重视传播互动, 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很高的价值。再比如“焦点访谈”栏目, 报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大事、聚焦新闻热点。观看这些栏目, 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写作的深刻度。

其实, 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素材也就会很多。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会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曾经的雪灾、地震、奥运让中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 让我们为之振奋, 为之骄傲;中国举办建国60周年盛大阅兵式和规模空前的全运会, 其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以及体现出的拼搏精神可以为我们所用;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任继愈和科学家钱学森的逝世, 人们之所以缅怀他们, 是因为他们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他们的生平事迹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当然也有一些让我们痛恨和反思的事, 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诈捐门”、对跌倒的老人不敢扶等等不良现象也为我们敲起了警钟……把握这些材料, 会为作文注入新鲜的血液, 具有时代感, 也更具有一种文化内涵。从小处着眼, 校园中镌刻的名人名言, 哲理性小标语, 不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吗?走出校园, 发生在身边的小人物身上的小事和一些社会现象, 有时不也是可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当然, 写作素材的积累方式与途径远不止于这些。但是我们在这些方面留心引导, 学生在写作时又怎会出现脑中空空如也, 不知如何下笔的情况呢?“处处留心皆材料”, 让我们做个有心人来引导学生积极地积累作文素材, 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吧!

摘要:重视与强化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材, 以教材为本, 课外延伸, 多途径积累写作素材。

8.谈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积累

作文最大的难题是缺乏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是要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关于素材的积累,有很多种途径和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观察、阅读和日记等方面谈谈如何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意识和写作能力。

一、细心观察,积累素材

在写作时,只有对事物观察得足够透彻,才能对事物描写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記录:春天来了,教师让学生去寻找春天的脚步;夏天来了,教师让学生去寻找夏天的热情;蚂蚁搬家了,教师让学生去观察蚂蚁搬家的情形;下雪了,教师让学生去观察大雪纷飞的情景。让学生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事物。记录的过程,就是素材的积累过程。

二、扩大阅读,积累素材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系。阅读好的作品,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上的素材,也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方法上的素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拟人、比喻、对比、排比等。加强课外阅读,是扩大阅读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以促进学生阅读。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或者仿写,增加他们锻炼的机会,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勤写日记,积累素材

日记是生活的剪影。如果能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写下去,不但让他们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更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写日记,就要求必须去观察、去思考、去组织语言,这样在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日记源于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的日记里肯定是不一样的内容,天气的不同、冷暖的不同、树木的变化、动物的不同,今天去公园玩了,明天准备去旅游了,今天的风好大,今天的活动很开心等等。另外,我们每天都会经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通过对这些人、这些事的表达,可以从多个方面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写作素材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师在教会学生积累素材方法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教师的指导,也需要教师的监督。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为学生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晓燕.浅谈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J].吉林教育,2011(14):39.

[2]许峰.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J].新课程:小学,2010(09):64.

9.写作素材积累 篇九

一、名人名言

1、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子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4、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5、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6、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毛泽东

7、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是说的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

8、朋友,不只是困境中的互相帮助,痛苦地向相互抚慰,相聚时的欢声笑语,误会是的相互体谅,还有别时的叮咛,别后的牵念……有朋友的的感觉真好!!-----佚名

9、财富不是永久的朋友,但朋友是永久的财富。-------列夫 托尔斯泰

10、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信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爱因斯坦

11、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易卜生

12、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13、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高尔基

14、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波斯)萨迪

15、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德国谚语

16、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西)塞万提斯

17、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前苏)高尔基

18、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二、鲜活素材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有位出色的音乐家伯牙。他精于弹琴,据说他弹琴时连吃草的马也会抬头倾听。而当时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过于钟子期。伯牙用琴表现高山情怀,钟子期听后说:“善哉,峨眉兮若泰山。”伯牙用琴声表现流水的情调时,他听后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悲痛欲绝的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后鲍叔牙侍奉的公子小白被立为国君,鲍叔牙却向国军齐桓公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在管仲的辅助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九分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与瞿秋白相识于1932年春夏之间,彼此一见如故,十分相契。从此后他们为推动革命文化运动而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避难于鲁迅家中,后鲁迅为瞿秋白安置住处,让他用白之的笔名发表杂文,鲁迅曾亲笔题写了由瞿秋白拟写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给瞿秋白。在瞿秋白就义后,他仍坚持抱病为之友编印《海上述林》,以此表达深切的悼念。

生命的一半

德国伟大文学家歌德与席勒是亲密的朋友。尽管他们在年龄上相差很大,并且性格气质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共同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席勒写《威廉· 退尔》的剧本,歌德便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全部提供给席勒。而歌德的《威廉· 麦斯特》的写作也得到了席勒的鼎力相助。席勒英年早逝后,歌德无比悲痛的写道:“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也是失去了我生命中的一半。”

三、美文阅读

1、同桌的你

无意中,我从书桌里翻出了一张早已被淡忘的照片,从第二排中找到里你——我的同桌。耳边回荡着一首歌——同桌的你。

“你是否还会想起,向我借支钢笔?”记得你是一个健忘的人,考试总忘记带钢笔,老向我借。害得一次考试后老师找我谈话,说咱俩交头接耳,可怜的我被老师批了一顿。幸好你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下课后你悄悄塞给我一块糖,使我的“苦”中又透着几分甜意。

“你是否还会想起,美术课尴尬的你?”你的数学思维如此灵活,但却是一位“抽象”美术大师。数学课上生龙活虎的你,美术课上却成了一只兔子,一声不吭。可是老师却偏偏喜欢叫你,这可难为了同学的眼睛------你画的火炬像冰棍,画的房子像土洞……..正因为有你的涂鸦,平时我最喜欢的课除了体育就是美术。

说到体育,你可真厉害。外表看起来弱不禁风的你,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体育迷,800米跑如一匹野马,跳远超过了上届第一,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与你一起打篮球……

“谁把你的书包整理,把书本摆放整齐?”你总是带着全部的书,却从不整理,这也许是男孩子的特征吧。记得你曾让我这位女将帮你整理乱书,我居然同意了,望着那整齐的书,我竟十分得意!

毕业典礼那天,你告诉我你要远行去北京话读书。我们最后一次坐在同一张课桌。毕竟两年了,我强忍着内心的不舍,终于道出了一句话:“你现在知道火炬怎么画了吧?”你笑了,眼圈有些潮,但笑容依然那么灿烂。

同桌的你,现在到底怎么样了?我真的好想知道。你的体育成绩仍那么优秀吗?美术的成绩有所长进吗?我真想把《同桌的你》唱给你听,和你共同回味难忘的小学时光。

升格点评

小学升初中阶段,正是孩子刚刚踏入青春期,用与小学完全不同的视角观察社会和他人的时期,内心的体验十分敏感。本文的小作者细腻的挑选了同桌的三个小片段,巧妙地套用了三句歌词,把同桌的男孩描写的生动形象,读来既能让人体会到孩子的天真烂漫,又能感觉到学生在成长,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2、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是一个美丽漂亮的女生,她有一头迷人的长发,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水汪汪的,动人极了。她高高的鼻梁,一张樱桃小口总是那样微笑着,面颊上时常露出甜甜的酒窝。

她长得漂亮,许多人都羡慕她。哦,对了,她的名字叫高铭瑶。

别看我们是一个班,而且还是一桌,可我们俩的性格一点也不一样。她平时一句话都不说,可办事想得非常周到,特别仔细、一丝不苟。因此同学送她个外号“铁娘子”。而我的性

格是太外向了,办事很随意,不拘小节,属于豪放型,因此,同学也给我送了一个外号“假小子”。

这一周,是我们班值周,值周的第一天,老师选了高铭瑶当班长。我一看她当了班长心里很不服气,心想:“哼!当个班长有什么呀,不就是每天把没带值周牌的同学记下来吗,让我当,我还不稀罕呢!”

第二天,我起来晚了,急匆匆地吃完早饭后,我就去上学了。刚走到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我一下子想起了没带值周牌,我心想:“自己是值周生,不带值周牌,不仅挨记,还得挨批评,回家取?不行,肯定迟到,迟到也得被记,怎么办?算了,直接到学校再说。”于是我加快了脚步,向学校走去。

我一到校门口,只见高铭瑶站在那儿,我眼前一亮,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正要走过去,只听她说:

“你的值周牌呢?”

“哦,我忘带了,明天一定带。”

“那我得把你的名儿记下来。”

“什么,记我的名字,你这是为什么?你一记,我们班的流动红旗可就没有了!”我气愤地说。

“不行,必须记。”她斩钉截铁地说。

因为这件事,我从那以后再没有和她说过话,即使她主动和我说话,我也是一转身就走了。

有一天,正要下课时,她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请你理解我,虽然上次咱班没得着纪律红旗,可那是用诚实换来的,诚实比金子还可贵呀!”我看了这张纸条,心想:“是啊,那天是我不对,本来我就没理,还对她发火,这就更不应该了。”

第二天,我来到了学校,跟她说:“是我错了,我不该冲你发脾气,你记我是对的,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呀。”于是,我们俩和好如初。

通过这件事,我想:她多象包拯啊,一办起“案”来,真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呀!我的同桌是个近视眼,他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眼很小可能是因为带眼镜带的吧?低矮的鼻梁是被眼镜压的,一张不是多会说话的嘴总是说不过我,我们相处得很融恰。

3、我的同桌

她行如风,站如松。

她光挑别人的弱点,说得让你心服口服;她讲起道理滔滔不绝,一口下去无人相比;她写起作来文采飞扬,如果用班长的话来说,那就是神速简直不是人。

她是让我佩服的人,是让我自己找会自信的人,是让我改正错误的人,是让我成天尊重她的人,是我天天看着她脸色做事的人,是她让我更加努力的人。

是她,是她,就是她,她便是在我心目中无人能比的同桌。

“君子一言,四马难追”同桌总是这样训我。原因是我没写两天前的作业,说好今天早上就完成的,可我又没写完,这不正在唾沫飞扬的训我呢。我烦掉了,我发疯了,我终于忍受不了了,真的真的不行了,我怎么觉得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我鼓足勇气向她大声喊道:“我不是君子,你是吗?”当然我知道在这个方面女孩子的作业总是比男孩子做的工整,交的及时。但是她却说:

“我才不是什么君子,我是好女,让人追求已久的月光美少女。”我赶快做着加速运动跑到窗口开始吐,我无奈的喊一句:“晕,我狂晕,我吐,我狂吐。”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她总是在我考试不及格或者犯错误的时候在我“伤口上撒盐”,告诉我这些大道理。我只所以记的如此深刻,原因很简单,她说的这几句,听的我耳朵都出了茧子了。我承认她学习比我好,懂的大道理比我多,那也不应该这样对我吧,我一直对她很有意见。

我最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爬着或者躺着听课,只要是和我一个班的同学,都知道我这个坏毛病,但自从和这个懂的大道理的丫头坐上以后,我的天空没了光彩,没了自由,天天都是她的唠叨。说这样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这样做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这样做将来你就是个植物人。我一听楞了很久,植物人,这样严重,我怎么就不知道啊,完啦,一个全新的植物人即将诞生,啊,好可怕。我立刻做正,挺胸,抬头,之后认真听讲起来。但是头总是刚抬起45度角后,一下又掉到-45度了。哎!她给我来句,别总是给别人磕头啦,他们不会给你给钱的,我忍受这伤痛心灵的刺激,我只好服从,因为她是我的上司。

她作文写的那是不用说,如果用一个字,那就是“棒”,如果用二个字,那就是“很棒”,如果用三个字,那就是“相当棒”。让我很欣赏,每次考试出来,她的作文是头条新闻,不知道读了多少次,反正她的行为让很多男孩子不服气,总是说,她不是人,简直是个变态。但是她告诉我,不理他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后来我才发现这个让我讨厌到极点的丫头,这个让我一直很有意见的同桌,这个懂的这样多道理的人却不自恋。我真的真的开始喜欢上人家了,我佩服她了,我开始学习她,向她看齐,她总是指导我的写作。后来,经过我的反复“走访调查”和“用心试探”,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这个丫头其实很善良,还会帮助别人呢。

那天扶老人过十字路口,我跟上她都占了光,那夸她的人,一直看着我,我一直冲着他们笑,大家说我们是好孩子,我当时立刻就爱上了这个丫头。心里乐的我啊,好开心,心想如果这辈子有了她,那我就幸福死了。如果把我这个粗心,却不爱帮助人,学习又一般的人嫁给她,我真是三生有辛啊,我这样幻想着。一下被她拍了一下头,“走啦!”

一年后,在她的精心帮助和指导下,还有“监控”和“操作”下,我这个苯的不是一般的男孩子,学会了与她一样的道德与精神。同时和她一起走进了这个充满挑战的天堂—毕业班。当时我好像换了一个人,就连我的一言一行都变啦,别人都好像不认识我了,都说这个是马开东吗?这都是托我同桌的服气。我上课认真听了,不再爬下或者躺下,犯错误少的不能再少了,已经不是以前的小孩子了,初三一年我和她又是同桌,也许这就是他们所说的缘吧,我一直珍惜着。

虽然是同桌离的很近,但是每天除了说题,别的话几乎没有,第一次考试过去了,当然在她的提拔和指挥下,我由年级53名(130人)加速升到29名,她第30名。但是她却没因为我考过了她而不帮助我,再后来我对这个学习有了点兴趣,最终冲到年级18名,她一直在30名徘徊,她微笑着对我说,“嘿嘿,今天的你已经不是以前的你了,是我的影子了。”我笑着答道,“幸运的是谢谢上帝把你赐与给我。”她立刻上来揍我,我一下拉住她的手,抱住她,我表白了,我说:“文静我喜欢你。”在那一刻,我们四目相对,这辈子不会忘记。

中考悄然离去,这将意味着我们将要告别,那天的话还好没有被风吹散,她对我说,永远不要忘记学习第一,别的第二,忘记我你是小猪。说完笑着走开,快要转弯了,她大声喊着,“如果高中在一个班,我们再坐同桌。”她哭了,我也是,我冲向前去,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我不由了再次拉住她的手,之后抱住她,我对她说,“谢谢你,我不会忘记你,就算再有比你优秀的,我只喜欢你一个,我只对你有感觉。”

后来的我们如愿以偿的考上了高中,我仅比她高8分,同桌却没有做成,但是回忆总是美好的吧,现在一想起来真是不后悔,虽然做的过分,但是这辈子不忘记这个丫头,更不忘记那个瞬间,不忘记那种感觉.不忘记那些铭记的日子吧!我想这辈子最难忘记的人就算她了吧。

岁月难得沉默,秋风怨倦漂泊。看着桌上的日记本,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同桌,想起了我与她的一切,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一切都是那样的难以忘记。因为她使我自信,勇气,成功。如果用二个字评价我同桌,那就是伟大。

10.中考写作素材积累 篇十

我们乘着车来到了日照的海边,我们到了后,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泳衣,非常漂亮,它是粉色的,上面的一个个的颜色有:蓝色、黄色、白色、紫色和褐色。妈妈没穿泳衣,因为她说海边很冷。我换好衣服,就迫不及待的跑向海边,我先把鞋子脱掉,刚开始脚有点痛,可是过了一会就习惯了。

但是到大海边时,那些可恶的石头把我的脚刺的生疼,我赶快跑到海里去,那细沙真柔软,真舒服。我情不自禁的躺了下来,我正在惬意的享受海水和细沙,可是一个浪打来,浇灭了我的惬意。我生气的站起来了,跺了跺细沙,可我把海水也跺了起来,海水又溅到了我的脸上。我悄悄地说对海水说:我也没功夫和你斗了,我去海水深的地方玩了。说着我就走到了海水深的地方。我在海里海水把我的整个身体淹没了。我想:一直泡在海里也不是个办法啊,去捡些石头吧!我慢慢的走到海边,发现石头已被海水冲的很光滑了。我见了几块石头后,慢慢的,我的目光已经转移到了海边,眺望海边,那波光粼粼的海面是一望无际,再多的是头也盖不住吧!

11.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材料积累 篇十一

一、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准备充足的材料

写作好比是做饭,需要丰富的素材和丰富的情感。即使再好的厨师,没有材料和调味品也做不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可见,写文章必须拥有充足的材料,如果没有丰富素材就无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而素材不会自己钻进学生的脑子中,主动提供给学生去写作,它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积累,从而把生活经验和情感转化为自己笔下的文章。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哪些积累素材的方法呢?

(一)素材积累的最佳渠道——走进生活

生活即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带来的丰富情感。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每一个学生都身处写作的源泉之中,且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能体验到五味俱全的情感,只不过没有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没有把自己个人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事和情积累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因此就会在写文章时出现“无米下锅”或是“心中有情,笔下无字”的尴尬情况。

这让我想起了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但是学生却没有发现,并灵活地加以运用。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去多角度观察生活,多层次体验生活中的经历和丰富情感,使学生自觉去感受自然、社会和人生。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生活,用心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及时地整理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自己的文章变得活泼、健康。

其实,很多优秀的文章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精细观察的结果。生活中拥有丰富的知识,像谚语、俗语、歇后语等。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用心去体会和记忆,并且把它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便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体验人生的种种,并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以便及时准确地把生活中的经验和情感记录下来。

(二)重视第二课堂——传媒中素材的积累

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并不是只有课堂这一种形式。新课程标准就强调:“学生一定要会运用多种形式来获取信息,如图书、报刊、文件、网络和传媒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为了弥补生活中自己没有体验和感受到的写作素材,我们要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取。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先进的传媒技术被学生所熟悉并利用,这就为学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素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也能够最大限度开阔学生眼界的便是“电视”这个第二教学课堂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观看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使学生通过这些节目来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关注身边的生活动态。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的公益广告中提升自己的良好品质。同时,每一个优秀的节目都有一个简练、好记的口号。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忆这些语言,并适当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更加新颖别致。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

写作有了素材之后,就需要靠学生的语言功底来表达。为此,学生语言功底将直接影响文章在表达层次上的效果。为此,学生在重视写作素材积累的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功底,注重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主要是词汇量的积累。学生拥有了强大、广泛的词汇量,才能确保自己在写作时用语准确、生动。因此,丰富的词汇量是写作的重要前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来引导学生来丰富词汇量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注重教材中的语言,让学生把那些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和段落积累下来。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文章,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而且,这些文章中有很多名人轶事、天文地理等知识,只要学生有心将其进行整理和归纳,都可以成为自己写作时的良好素材。其次,文章中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精确提炼的字词以及文中简练、干脆的语言表达都值得学生学习和效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使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总之,学生只有不断积累素材、积累词汇、积累情感等,并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才能够彻底摆脱写作难的问题,从而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12.作文谈写作与积累 篇十二

一、紧握时代脉搏。

就是指选取当下社会中的热点材料入文。结合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 不难发现, 许多命题都与当下热点息息相关。譬如,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考题“世乒赛中国包揽全部金牌”;2010年高考作文考题中的“浅阅读”, 它与“快餐文化”的流行相关;“绿色生活”, 它与“环保”这一热点大命题相关等等。紧握时代的脉搏积累素材, 就是要精心选取热点时事, 以及包含“新文化元素”的历史经典人物故事等等。热点素材与历史哲理相融合, 就好比为作文上了双保险。这些作文素材的广泛积累, 必将为你的作文增光添彩。所以, 学生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 让自己的文章与时代的脉搏同时跳动, 面对社会大舞台, 大变革, 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 面对市场经济, 面对腐败现象, 面对许多的社会矛盾, 紧握时代脉搏借助作文写出来。

二、化腐朽为神奇。

就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材料或运用别人写过的材料进行创作, 不照搬抄袭, 而能从中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提笔写作, 许多学生苦于没有素材, 眼睛只木然地注视文题, 把自己写过的或读过的好文章都忘了, 一味的求新求奇。当然, 材料能够与众不同固然很好, 但巧妙利用旧材料、俗材料也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比如, 用自己或自己周围发生的某些事情为素材, 适当加工, 同样是好例子, 但要避免蜻蜓点水, 泛泛而谈。而是让作文接地气, 也就是写生活, 要让作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感而发, 抒真情, 能够让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为此, 我们的素材运用就要有现场性, 能够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根基, 才会充满个性色彩, 才会以情动人, 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再是选材应求新, 一是材料鲜活新颖, 二是从平常的材料中翻出新意。这样的事例用好了, 可以体现出作者运用知识、灵活变通的能力。有些内涵丰厚的材料, “横看成岭侧成峰”, 即使不是新的, 但能从新的角度点化、引申, 用来表现新的主题, 也能出奇制胜, 让人耳目一新。

三、一枝独秀香满园。

就是选取最为典型的一个事例来证明主旨。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广泛积累素材的同时, 还要做到积累素材要典型。有许多学生认为, 为了证明主旨, 选择的材料越多越好, 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比较新鲜生动的材料, 不去考虑是否有助于表现主题, 统统塞进文章, 结果导致了庞杂堆砌的毛病。其实选材贵在特色而不在多少, 即使手头有大量丰富的材料, 也要选用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例, 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比如, 一位学生在写《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引用的就是经典人物艾佰蒂娜的材料, 紧紧围绕“人性的光辉—责任, 忠诚”来写。有效的活用妙用所积累的经典素材, 此法就是要求学生会去粗取精, 惊心选取精当的材料。材料典型, 才有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选材需要慧眼识金, 好中选优, 好中选新, 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学生若能以百里挑一, 精益求精的态度选材, 就一定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四、近水楼台先得月。

就是利用教材中所学过的历代名人名家的精彩故事作为写作素材, 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或故事情节, 也可以是作家的生平经历或逸闻趣事, 只要能对文章主题有用就可以运用到文章中。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涵盖古今中外, 贯通上下五千年, 可以说是琳琅满目, 可以从中筛选出表现各种各样主旨的材料。在平时的写作中, 很多学生苦于无材料可用, 这种认识其实是一种误区。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之所以在写作时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是因为很多学生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 不善于一材多用, 不善于多角度挖掘。事物大都是丰富多彩的, 一则好的材料往往是立体型的, 具有多原的属性,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当然, 一材可以多用, 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 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同时, 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 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 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 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 那么一则材料就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 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 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 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五、抚今追昔展华彩。

历史是一面镜子, 是生动的教科书, 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抚今追昔”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他以史作证, 谈古论今, 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 能显示出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因而比一般的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 有很多学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 屈原与汨罗江, 谭嗣同的“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苏武牧羊守汉节,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项羽的“不肯过江东”, 昭君的出塞, 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 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

13.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篇十三

同学们可以看看网上的这篇文章(下面附了一部分),需要注册才能看到,也可以购买《作文与考试》2012年第15期,看过这篇文章,你就知道如何积累写作素材了。文章不仅介绍了林的一些情况,而且文章后面还有“观点提炼”,介绍了7个观点,如:追逐梦想,信仰的力量,相信自己,抓住机会,坚持和努力,保持自我,保持谦虚。每个观点下还有一则材料,提醒同学们如何更好地使用材料。最后还有“话题拓展”,就是本文的材料还适合哪些话题。这样我们积累了一个人物及可以用在很多话题作文中,这样的材料才是灵活的、有用的。一个假期你积累三到五个,对你的写作肯定会有帮助的!加油 林书豪,NBA神奇的一周这极可能是NBA历史上最神奇的一周。

一切都来得毫无预兆。美国时间2月4日纽约一个寻常的清晨,晨曦初露,光线刚刚透进房间,林书豪醒来时,还寄居在队友兰德里家里客厅的沙发上。在大学时代,没有一所真正的篮球名校愿意接收他,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来自常青藤联盟的运动员,远远不如在学术领域那么闻名。上赛季,林书豪以非选秀球员和美籍华裔球员身份进入NBA后,被勇士裁掉,接着又被火箭裁掉;而今天,他其实正面临着一天后即将被尼克斯裁掉的命运——如果不是主教练德安东尼已经旦夕不保,死马当活马医,他们也不会想起林书豪,给林书豪最后一个机会。

但是,就是这个被认为任何时候都可能被裁掉的队员,这个在之前比赛中只能在垃圾时间获得个位数出场时间的“胜利吉祥物”,替补出场36分钟,面对全明星后卫德隆·威廉姆斯的防守,运球、晃动、助攻、跳投„„以25分和7次助攻帮助球队99∶92战胜篮网,全场响起“Jeremy(林书豪英文名为‘Jeremy Lin’)”的呼喊时,林书豪这个“小人物”,一战成名。

14.积累写作材料的方法 篇十四

同学们都晓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那么,要解决有米下锅的难题,同学们要学会积累写作材料,这样写起作文来才不犯难,巧妇也不再为无米下锅而发愁了。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将发生这样那样的稀奇事、新鲜事、亲身经历的事……若把它们简要地记录下来,对今后写作文在选材时很有帮助。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积累写作材料呢?

①留心观察事物,搜集写作材料

一上作文课,有些学生常出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现象。想来想去,还是仿写照抄那些陈旧的题材,缺少新意,为解决这一难题,应鼓励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好习惯,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梗概,对写好作文也是有帮助的.。

②参加实践活动,积累鲜活的材料

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亲身经历过的题材所写出的文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其中对亲身感受的内容写得十分具体,而从其它角度写出的文章则显得略有些淡薄。其原因关键在于亲身经历过的有真情实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因此同学们可以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DIY实践活动,为积累更好的写作素材,写出优秀的习作是有必要的。

③加强课内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功不好,想写出高水平的习作谈何容易?指导学生多读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整理在笔记本上,等到作文时充实到文章中去,使文章增添秀色。

④着眼于小事,以小见大

写作文或日记,未必写人人皆知的大事就是好文章,只要有意义,对自己或别人能构成一定的影响,就达到了写作目的。事件虽小,但反映的问题,揭示的道理并不小。

⑤积累材料,形式灵活多样化

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实践、课外阅读所得写成日记,或整理在卡片上,然后制成活页用线穿起来;也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积累写作素材的文件包或文件夹,将搜集到的宝贵资料分门别类珍藏起来,待写作文的时候,到里面按类别查找……

15.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十五

关键词: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素材运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提到写作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受兴趣爱好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展现了较强的文学天赋,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处于黔驴技穷的状态,其实很多学生不是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好,而是其缺乏必要的素材从而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感觉“没话说”。为强化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上的引导,从而使其在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爱上写作。

1 素材的积累

素材的积累过程便是学生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过程,而这一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眼”与“心”的综合运用。

1. 1 擦亮双眼,仔细观察生活

“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强调的是作者从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上汲取灵感,然后加之自己的想象最终创造出一个个或鲜活生动、或朴实真挚、或温馨浪漫的故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提醒学生擦亮自己的双眼,仔细的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例如,在景观的写作当中以四季之景最为常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让其仔细的观察世界,从而“看见”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将优美的、有哲理的文字摘抄下来经过自己的融合使其成为自己文章中的闪光点。

1. 2 放飞心灵,感受真善美

很多学生总是抱怨其在写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容易出现“词穷”“无从下笔”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其没有将真情实感或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写作中去,其写作更多的是一种应付,这种情况下为加强学生正确写作思想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心”进行剖析。“剖析”学生的心灵,主要是通过让其从心底对某些事情进行感悟,那么其在写作中才能更好的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写有关爱国主义或乐于助人等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民解放军参与抗震救灾等感人场面的视频,此举更有利于涤荡学生的心灵,使其能更深层次的感知爱国、奉献的真谛,那么其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 写作素材的运用

学生通过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素材后便进入了作文的创作阶段,写作过程便是将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通过具体的写作技巧或手法表现出来的过程,此阶段更注重的是在保证语言组合完整紧密的情况下强化文章的中心、突出文章的亮点,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佳作。

2. 1 引用名人名言,突出文章的亮点

在语文学习与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或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这些素材的正确运用不但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升华主体的作用,还使阅读者充分感知到作者的文学素养,从而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 2 结合实例,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要能够在感情上触及阅读者的灵魂,因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好能将自己掌握的与文章的题目有密切关系的现实案例结合到文章中,从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列举的实例与文章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结合实例与真情实感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2. 3 润色语言,将材料进行深加工

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将自己掌握的素材全盘托出付诸于自己的文章中,其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与语境对素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其以更合适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做到既不突兀还能充分彰显文章的主旨。例如,在写与意志相关的文章时,某位学生便引用了蒲松龄的著名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引用过程中其并没有以对联的形式将内容展示出来,而是结合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项羽破釜沉舟伐楚以及蒲松龄以茶换故事最终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等三个故事形成了一个极具文化内涵并紧扣文章主题的排比句,从而极大的增添了文章整体的亮点。

3 结语

上一篇:骨干班主任教师半年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清明节上坟的作文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