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区商业调查报告(共6篇)
1.苏州新区商业调查报告 篇一
捷梯特色韩语课程—轻松学韩语精品班:
从基础发音开始,侧重口语听说能力训练,营造轻松学习环境。通过情景对话提高学
员实际表达能力,以意念、功能交际法为基本教学思想,加入了常用词汇量以及惯用
型,逐步学习日常交流技巧,通过从了解韩国文化开始逐渐过渡到能够达到在一个熟
悉的语境中流利使用韩语表达个人的观点或需求。中间穿插多媒体教学,趣味性浓。
真正学以致用,实用性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让你开口说韩语!
收费:学费600元,教材《轻松学韩语》费用实收。
【课程特色】:
1、课程内容丰富详实,韩语基础知识与口语应用同步进行,物超所值。
2、全程跟踪服务,教师资质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年轻富有活力,在教学过程
中穿插韩语饮食、文化、社会习惯等,让你在牢固掌握韩语的同时,更将一个美丽迷
人、风情万种的韩国带到你面前。不仅能够学会一门语言,更能够借此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3、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原版韩剧欣赏、唱韩国流行歌曲,成为韩语口语
俱乐部会员。
4、不定期举办韩语party,寓教于乐,注重教学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5、独特的教学评估制度,定期举行水平测试,建立学习跟踪档案,让学员充分
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外教韩语初级班:
纯正发音,零基础开始学习。全外教授课,授课讲师全部来自韩国并由韩国政府机构
严格筛选。以韩国的授课方式、活泼的课堂氛围、严谨的教学态度倾力打造苏州地区
最“韩”环境,真正使学习者在中国也能享受到和在韩国留学同样的学习感受,更快
速、地道地掌握并使用韩语。
特色一:口语教材,学习者能够轻松进行日常生活对话及交流。
特色二:师资队伍,全部韩国外教授课。在这里你能学到最标准的发音,最地道的日
常用语,了解最前沿的韩国时尚和真实的韩国生活,为赴韩学习打好基础。特色三:教学模式,与韩国人互动教学,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进步。
外教李老师:韩国首尔人,在中国学习生活6年,4年的韩语教学经验,善于将中韩语
言习惯,文化做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学生透过韩国语言语法上的特点,去认识和我们
有着一衣带水邻邦关系的大韩民族,从而激发起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原本枯燥单一的
语法知识变得生趣盎然。同时注重听说读写全面的语言训练,方便以后与韩国人全面 的接触和交流。
外教卞老师:韩国首尔人。毕业于韩国??大学韩国
语系,曾在韩国担任过国语教师。有丰富的韩语教学经验。丰厚的语言教学功底,扎
实的专业文化知识,并融入韩国的风土人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针对不同 的韩国语学习者,能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轻松学韩语”。
课程时间表:班种 授课时间 备注
晚班 18:30 ~ 21:00 每周一、三、五 周六班 9:00 ~ 15:00 每周六 周日班 9:00 ~ 15:00 每周日
脱产班 9:00 ~ 15:00或1:00 ~6:00 周一至周五
苏州新区网址 http://
捷梯教育 苏州捷梯培训学校(新区分校)
高新区地址:苏州高新区滨河路1388号x2创意街区3号楼B栋6楼
高新区电话:0512-69581263
QQ:
461340686 联系人:
罗老师
新区路线:(路线一):游3、31、33、308、321、325、328、415、622到金狮大厦
下向北100米
(路线二):2、30、35、38、39、40、51、68、69、89、303、304、308、312、317、321、325、502、511到新城花园酒店下,沿滨河路向北200米。
报名日期:周一至周日 8:30—21:00,节假日照常报名
2.苏州新区商业调查报告 篇二
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26分)
一、单项选择(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6分)
1.正义的基本要求是
①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②面对不良社会现象明哲保身
③面对不良社会现象勇敢地加以制止④在“随大流”时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存在着是是非非。美与丑、善与恶、曲与直、良与莠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是非,为人正直。据此回答,判断是非的依据是
A.自己情感的好恶
B.是否损害自身的利益 D.个人的主观兴趣、愿望C.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3.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功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我们对所有的事物都要抱着好奇心去尝试一下
B.只要有了好奇心就能成为发明家
C.好奇心会使人更有个性特点
D.好奇心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
4.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种种美的奇迹,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培养美的情趣,又有赖于自然美的恰悦、滋补。鲜艳芬芳的花朵,繁茂挺拔的树木,会使人感到生活充满情趣,不禁心旷神怡。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A.走进自然是人们培养高雅情趣的唯一途径
B.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
C.高雅的生活情趣是与生俱来的D.生活中充满了情趣,情趣没有好坏之分
5.漫画《网“溺”》告诫我们青少年
①要远离网络,拒绝上网
②要提高自控力,抵制不良诱惑
③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护生命健康
④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6.有人说,法律使人不敢违法,道德使人不愿违法。“道德使人不愿违法”充分说明
A.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B.道德约束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C.法律和道德都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道德对法律有促进作用
7.我们常常把法律称之为“国法”,这是因为
A.法律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B.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C.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8.右侧漫画《幸福少不得“这一点”》的寓意是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总是一致的③要积极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④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国家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积极落实各项职能,也要求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据此回答9-11题。
9.有些饭店设置“最低消费”,这样做不但侵害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造成铺张浪费。设置“最低消费”侵害了消费者的_______和_______。
A.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C.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B.安全权、知情权 D.公平交易权、知情权
10.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近20年来,当消费者遇到不法侵害时,选择投诉或者与商家交涉的越来越多,选择忍气吞声的越来越少,这说明
A.消费者都具备了维权意识
B.侵害消费者权利的行为越来越少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不法经营者无处藏身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11.向_______提起诉讼,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A.消费者协会B.公安局C.行政部门D.人民法院
12.“活到老,学到老”现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下列说法中符合这一意思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因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③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④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⑧C.①②④D.②③④
1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自强不息B.爱国主义C.勤劳勇敢D.改革创新
15.2014年3月,“两会”期间,各民族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事,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
花,这充分体现了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B.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公民有同破坏民族团结作斗争的义务D.我国已实现了民族共同繁荣
16.2000年,党和国家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对这一措施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有
①可以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②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③能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④西部的发展需要大批人才
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把“A”涂黑,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把“B”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
17.一个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它把获得这些地位和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地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18.歌手李代沫容留他人吸毒获刑9个月,罚金2千元,这说明吸毒贩毒都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
19.“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启示我们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要懂得尊重别人。
20.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
21.我国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法院。2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指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也叫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
23.隐私是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不危害社会的秘密。
24.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内。
25.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原则。
26.人口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第II卷(主观题,共24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其中,第27题9分,第28题7分)
27.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决定》还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着法制建设,收集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都是由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刑法、婚姻法、环境保护法等普通法律的序言中都有这样的意思表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材料一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3分)
材料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更好地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新的平台。然而,这些新平台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们通过编造、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例如,网络推手秦志晖(网名:秦火火)于2012年12月至
2013年8月间,使用“淮上秦火火”、“炎黄秦火火”、“东土秦火火”等新浪微博账户捏造损害杨澜、张海迪、罗援等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引发大量网民转发和负面评论。2014年4月17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秦志晖合并执行有期徒刑3年。
(2)综合所学知识说明公民随意传播网络谣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请结合《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相关知识分析,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被严惩表明了什么?(4分)
28.据调查,目前超七成手机用户担心隐私泄露,在隐私泄露渠道方面.54.5%的受访者最担心办卡、调查问卷泄露姓名及手机号码等信息;其次为手机丢失,占52.7%;担心短信及聊天好友的陌生链接泄露隐私的占到了42.g%。
调查中有人说,为了惩罚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的人,我们要以泄露对方的个人隐私加以回报。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书本知识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3分)
(2)调查中有人说,为了惩罚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的人,我们要以泄露对方的个人隐私加以回报。你是如何认识的?(4分)
四、分析说明题(8分)
29.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的提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材料一: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又针对A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展开调查,结果如下:
注:雾霾中含有大量的PM2.5,雾霾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也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该地区生产设备较陈旧。
(1)结合《复兴中华》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哪些有效信息?(4分)材料二:美国早在1997年已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立法通过“清洁空气法案”,对不迭标地区和企业依法进行严惩;要求发动机生产商革新技术,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标准的产品。
3.许昌新区调查报告 篇三
2010年5月,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就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区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考察了许长城际快速通道、河南瑞贝卡公司、许昌远东传动轴公司、中原电气谷风电产业园、许继集团、西继电梯有限公司、河南森源集团奔马公司、众品公司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听取了许昌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区建设的情况介绍,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我们认为,许昌市在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区建设和发展方面思路清晰、政策配套、城乡联动、积极创新、效果明显,对我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区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许昌市城乡一体推进新区发展基本情况和成效 许昌地处河南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产业特色明显的新兴工业城市,现辖6个县(市、区)和许昌经济开发区、许昌东城区,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69.2平方公里,人口456.41万人,经济总量居我省第四位。许昌新区始于2006年初建设的许昌至长葛城乡一体化推进区,推进区南北将许昌市中心城区和长葛市城区相联,东西横跨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两大动脉,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涉及五个县(市、区)的10个乡(镇、办),81个行政村、12万人、16.5万亩土地。2010年1月,经省批准,在推进区的基础上建设许昌新区,其规划面积180.4平方公里。四年多来,许昌市坚持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促进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集群、集聚发展,使新区建设进展迅猛、成效显著,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环境优美,生机勃勃,大气磅礴的新城区美好形象。
---发展势头强劲。到2009年,新区累计建成和在建项目达到548个,完成投资215亿元,实现GDP总量达到520亿元,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100亿元;物流业年交易额达到110亿元;文化旅游业年收入达到10亿元,形成资源合理配置、设施日益完善、产业优化升级、生态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格局,成为中原城市群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许昌推动“三化”进程的有效载体和全民创业的最佳平台,被列入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
——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凸现。开工建设主次道路48条,总里程164公里,已经完工35条,建设里程136公里;其中以许昌—长葛和魏武大道的双向八车道快速通道为支撑的“三纵九横”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各社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10个社区实现了户户通。许昌县核心起步区、长葛市民营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的路网正在加快建设,区内迂回贯通的路网格局基本建成。区内电力、通信、垃圾、污水处理、集中供水、供热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初具规模,现3座供水厂、3座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处理厂和19座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投用,供热、供暖、通信等管网工程已接入工业集聚区,对2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500千伏变电站进行了新建扩容。规划建设郑州国际机场客货枢纽港、石武高速客运许昌站、京珠高速公路新城区立交口等对外交通节点的重点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产业支撑突出。按照产城一体的理念,围绕建设“一带十区二十个产业集群”的集群经济体系,科学编制了《许昌—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发展规划》,以规划引导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用产业支撑推进区的建设发展。先后论证实施了面积13.9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达240亿元的中原电气谷、投资5亿元的郑州机场许昌客货枢纽港、投资16亿元的帝豪卷烟生产专线和投资31亿元的2×30万千瓦热电机组等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同时,现代服务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构筑了新的产业优势。先后投资2.7亿元建成了长葛钢材交易市场、九鼎美达建材市场和魏都万通汽贸城等3个物流园区,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优势叠加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基地。目前,新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现代物流发展区,已被列入河南省四大主导产业基地。
——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以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体系为抓手,做到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参与、事业单位改革改制“三管齐下”,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新区拓展。三年多来,新区享受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新农合参保率、有线电视入村率均达到100%;新建敬老院分院10所,新建高标准中学、小学和幼儿园11所,许昌县正在建设高标准的综合试验学校;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120个,体育健身工程70个,农家店50个。
——绿化、亮化和美化成效显著。规划建设了“一片花木基地、四个生态园区、三个园林组团、一百个生态新村、七百里景观林带”的生态建设体系,引进花木企业、大户114家,建设绿地5900公顷。推进区已经成为中原城市群的“绿肺”、人们休闲度假游的主要目的地。植物配置更加合理、绿化层次更加丰富、景观品位有了大的提升。对清异河、曹操饮马河、机场河等内河进行了综合整治,形成了林水一体、水清林茂的秀美景观,区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以“饮干净水、走平坦路、建沼气池、用卫生厕”为重点,改善村庄环境条件,38%的社区达到了“五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标准。市政管养按照“严、精、细、实”的要求,共使整个东区天蓝水碧、环境优美、生机盎然。
——人气聚集增长迅速。新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使其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高,也加速了人气聚集和人口的增长。现许昌县、魏都区等机关和事业单位、许昌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先后移驻,区内各类产业集聚区的迅猛发展,有力带动了人口增长;同时,每年都有省内外的大批人员到新区参观学习和观光旅游,形成了强大的人口集聚效应。
二、许昌市新区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一)优化空间布局,主动对接郑州
许昌市在推进区的建设之初,许昌市委、市政府就依据我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以郑州市为龙头,率先推动郑州与开封、洛阳、许昌的空间发展和功能对接等构建全省城市体系的发展要求,结合市情实际,以清晰的发展思路,提出建设郑许经济带,主动对接郑州,推动郑许的交通互联、产业互补、要素共享,在区域合作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决策。同时,以市区为节点,向北延伸,把建成“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先行区、特色产业聚集区、未来许昌带状城市的新城区、乡村风情林水生态休闲旅游区、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为发展定位,实施“紧凑型节点走廊式”和“链珠状虚实相间”的空间布局模式,规划建设新的城区。同时,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中心城区与近郊农村有效联结,把中心城区与节点城镇有效对接、联动发展,形成带状城市、组团布局、城乡融合、一体推进的城镇化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二)统筹资源配置,加速产城融合 为加快新区的开发建设,许昌市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不仅先后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城中村改造,以及招商引资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支持政策,而且对入驻新区的企业参与城区建设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样既促进了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又推进了新区建设,形成了共促共赢的多重资源配置效果。如让本地现有骨干企业,抢占“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遇,入驻到新区集聚发展。2009年,许继集团在中原电气谷开工建设了“两园两基地”项目,其中,许继风电产业园去年11月第一台价值1000万元的风电样机下线,按照三年达到400台、五年达到1000台的设计规模,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2010年初,国资委正式批准了许继集团与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许继在中原电气谷的智能输变电、智能电表等项目也陆续开工,照此发展,2012年许继集团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瑞贝卡公司在推进区建设之初,就投资1.5亿元建设了创业大厦,投资1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亿元建设了世界先进的蛋白发丝生产基地,投资1.2亿元对武店村进行了整村改造,春节前总投资15亿元的房地产项目已经开工。这些企业在新区不仅扩展了发展空间,而且也拓宽了产业领域,又参与了新城区建设,达到了多方满意的良好效果。
(三)推进“五区联动”,着力 “三个集中” 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区的要求,推动许昌县、魏都区、长葛市、市东城区和许昌经济开发区实现“五区联动”,推进 “三个集中”,为做大做强全市经济搭建平台,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首先是项目向园区集中,突出主导产业。鼓励引导全市重点骨干企业技改扩建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向园区集中,打造特色产业龙头。2006年以来,新区内的5个产业集聚区新建项目294个,总投资138亿元,成为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发制品、金刚石及其制品、纺织、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聚新高地。其次是农民向社区集中,突出和谐共建。首批启动建设的26个住宅小区,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竣工面积60万平方米。本着统筹谋划、和谐共建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开发模式和村庄实际相结合。立足实际,因村施策,探索企业运作、村企共建、项目带动、土地整理等不同模式,着力破解建设用地和资金瓶颈。二是有形改造和无形改造相结合。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社区民主管理机制,实现了以管促建。三是“安居”和“乐业”相结合。坚持把“创业富民、就业惠民”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首要任务,以创业带动就业,依托工业集聚区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立农民创业园,积极鼓励和引导能人办企业、群众创家业。第三是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突出生态品牌。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加快土地流转的方式方法,采取村企合作、业主运作、承包权入股、协商转包、返租、倒包、委托租赁、“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促进土地向公司、业主和种植大户集中,实行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升了花木生产的整体水平。通过三个集中,使城市建设与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心村及旧村改造、农村土地流转、农民转移就业并驾齐驱,多方受益。
(四)创新机制体制,增强动力活力
在城市新区建设中,许昌市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发展的动力源,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创新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机制上,一方面,整合市原有四大投资公司成立市投资总公司,通过注入资金和优质地产,使其强“筋”壮“骨”;同时,大力培育县(市、区)投资公司,并建立完善了投融资平台的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融资能力提升和融资方式创新;另一方面,运用经营城市的办法,探索多种形式的项目融资。采取政企合作、开发商垫资兴建、村企共建、政府补助业主投资、特许经营等模式,筹集资金建设道路、生态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和社区改造项目。在创新建设用地的供给机制上,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盘活存量,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标准厂房等措施,挖掘现有建设用地资源,解决部分项目落地问题。一手抓“城中村改造”,把城中村改造作为新区扩大建设用地、解决土地瓶颈的根本途径,并探索了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城市社区”改造模式,通过改造一个或若干个“城中村”,建设一个新型城市社区。第二种是“村企共建”改造模式,由开发商融资改造,实行市场化运作。第三种是社区自主改造模式,集体经济有实力的社区,由社区党支部、居(村)民委员会牵头,采取集体投资、群众自愿集资等方式,自行实施改造。
(五)坚持群众满意,维护群众利益
许昌市在新区建设中,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一是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牢固树立 “只有拥有群众,才能拥有一切;只有赢得群众,才能赢得一切”的群众观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围绕群众的需求来谋划,根据群众的意愿来办事。二是在政策制定上坚持问计于群众,每出台一项政策,都以“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事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事后进行全方位公开;对项目建设、村庄改造、道路建设、房屋拆迁、土地流转、生态绿化等每一项工作,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求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三是在检验工作成效上坚持群众满意的标准。建立民意调查机制,每月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满意率在媒体公开,以此来促动各级各部门完善政策、改进工作。全市组织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15次民意调查,群众满意率在95%以上。
(五)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保障机制
许昌市在新区建设中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工作决策机制。成立了市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定期研究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和工作重点,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市委常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定期研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重要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市人大、政协每半年组织一次视察活动,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市级领导按照正常工作分工、正常决策程序、正常工作程序,及时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市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联系、分包县(市、区)制度,市委常委、副市长、领导小组副组长,每半个月整理汇总一次分管联系新区工作进展情况,点评意见每月在《许昌日报》上公布。实行“市指导、县为主、乡村参与”的工作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新区联席会议,对前三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后三个月的工作进行安排。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新区建设创建点评会,对10个乡(镇、办)、市直有关部门上两个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三是工作督导机制。坚持分级负责、分类督导、重在指导的原则,市新区办公室负责对重点项目进行督导,编发《督查专报》,对工作迟缓的单位下发《督查通知》。对涉及部门多、协调任务大的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新区办公室开展联合督查、重点督办。市优化办对新区内涉及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不定期督查。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新区工作督导例会,抓好具体工作落实。
三、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区发展的启示
许昌市城乡一体加快新区建设的成效及做法,对我们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给予了多方面的启示。
一是必须有超前的发展意识。早在2006年初,许昌市抓住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省委提出“建设中原城市群”的历史机遇,作出了建设“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的决策,超前规划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蓝图。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有力地促进了新区的发展,使其迅速成为全市经济社会新的核心增长极。
二是必须有准确的科学定位。无论是之前的推进区建设,还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区建设,许昌市都能站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其功能进行科学定位,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目前,许昌新区正按照建成全市“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基地,即“四区一基地”的战略加速推进,一个“城在村中、村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产中、产在城中”和“带状城市、产城融合、田园生态”的新区格局已初步形成。
三是必须创新体制机制。许昌市把新区作为 “特区”,学习借鉴深圳特区改革发展的经验,牢固树立特事特办、快事快办的“特区精神”,坚持“五区”联动和“市指导、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坚持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媒体定期公示、周例会等制度,探索建立“决策、管理和执行”三支队伍并举的推进机制,并不断创新发展,使在投融资、建设用地供给等方面的机制更加完善、更加管用,更加有利于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并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办法,促进了新区建设良性健康发展。
四是必须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许昌市在新区建设中,按照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生态的思路,积极打造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按照“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的要求,加快生态园建设,重点发展以花木种植销售、瓜果蔬菜种植采摘、水面养殖垂钓为主的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业。按照“城市道路形成景观,主要游园形成精品,出入市口形成亮点”的要求,着力打造清潩河林水一体景观带、许长城际快速通道景观带、魏武大道花卉长廊景观带。按照“规划见绿、见缝插绿、协力植绿”的目标要求,加快农田林网建设,积极打造“绿色生态新农村”。许昌新区生态环境的打造和生态城区特色的构建,已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效果,有力提升了城区的品牌形象,加速了招商引资步伐,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五是必须坚持城乡统筹。许昌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照群众意愿办事,努力做到科学推进、和谐推进、系统推进。按照农民向社区集中的原则,加快新区农村改造步伐;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的原则,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按照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提升宜居品牌效应;按照城乡规划一体、产业发展一体、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公共服务一体、就业市场一体、社会管理一体的要求,逐步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努力使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公共财政向农村惠及,最终实现城乡的融合发展。
四、推进我省城乡一体化与城市新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为进一步加速全省城乡一体化和城市新区的发展进程,结合许昌提供的经验做法,提出如下一些对策建议:
(一)突出重点,科学定位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要注意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框架;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夯实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基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后劲;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制度,建立农村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努力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建设。在城市新区建设上,要做到定位准确,突出个性与特色。首先,要分析本地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人口的分布,产业的布局,从而确定新城区的规模和商贸、住宅、休闲娱乐业的分布格局;其次,要认真总结老城区建设的经验教训,吸取好的经验,不好的要引以为戒,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决策和做法。第三、新城区定位要科学清晰,结合新城区实际,特别要在“特”字上做文章。
(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整治和流转,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新城区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搞好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新城区建设的“金钥匙”。应突出抓好四个环节:一是科学规划。国土与规划、建设部门应在进一步完善镇村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型社区建设专项规划。在土地配置方面采取必要的政策,防止土地的过度非农化,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为此,需要采取的措施是: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资源赋权,即强化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不能把土地这一最稀缺的资源排斥在市场之外;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二是分类指导。按照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缩小农村来繁荣农村的思路,创新以“三化”带“三农”的体制机制,结合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按照城市社区模式建设新型社区,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加快融入中心城区,使之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避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新的城中村;创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像许昌市那样,以“项目向园区、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向社区”的三个集中为目标,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业向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多元化转变,实现农民生活居住和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三是典型引路。一些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型社区建设的项目上升为省、市级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进度,为面上推广积累经验。四是搞好结合。新型社区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相结合,与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相结合,真正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使农村新型社区和城市综合体成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两大增长极。
(三)大力促进产业发展,强化产业支撑
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群众支持是根本保证,群众满意是根本标准。一是要在统筹考虑自身历史人文、区域优势、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的基础上,立足各区域实际,选择和发展适合自身的产业。二是要充分考虑城乡之间的产业互动和区域之间的产业互补。三是要坚持在城市新区集中规划主导产业,以实现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集中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服务效率的提高。四是一定要把不同的产业集聚区布局好,特别是相互有影响的产业,不要混在一起。五是要把园区开发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促共进。六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一产逐步退出的同时,要加快房地产、商贸、物流、餐饮、娱乐、金融、信息、旅游和社区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住宅小区、商业广场、专业特色市场建设,尽快聚集人气、凝聚财气。七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按照“特色化、集约化、品牌化”的要求,努力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精细农业。加大技改扶持力度,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文化功能,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
要把城乡生态一体化作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把新城区的居住和产业划分好。生活区宜居,生态环境良好,彻底打破经济与生态相对立的旧观念,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发展道路。以改善城乡生态质量和居民生活环境为重点,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垃圾处理机制,减少城区垃圾和工业废物对农村的污染。工业园区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精、清”产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工业园区向生态园林式园区方向发展。新村建设要考虑与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环境质量。要统筹城乡环境绿化,提高城乡绿色覆盖率,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营造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的环境。
(五)创新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外资和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公用性市政设施的建设、运营。新区建设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各地的经济实力,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做好两件事:一是造势。这就是要宣传、推介、营销好新城区,让大家认识到这是值得投资的热土,吸引人们的目光和兴趣。二是借势。主要是善于借用其它各种资本来经营城市,关键是开发预期效益和利益分配问题,在开发初期,作为城市经营者,只要能够加快开发建设进程,在不亏损的条件下,合作方式可以大胆创新,吸引各种渠道的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省内对新启动的产业集聚区和有一些基础的产业集聚区上交的税利返还区别对待。河南省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对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分别实行核定基数、超收或增收奖励的财政激励政策。其中,对集聚区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全返、一定三年”的财政激励政策。以2009年为基期,核定集聚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收入考核基数,2010—2012年,各集聚区当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收入超过收入考核基数按比例上缴省财政部分全额奖励县(市、区)。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有基础的产业集聚区非常有效,但对新启动的产业集聚区实行就较为困难。建议对新启动的产业集聚区上交的税利返还期延至五年。
(六)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社保体系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在于最终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人民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与保障。因此,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二次就业率。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研究促进农民就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抓住新城区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逐步统一城乡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农民培训和就业中介服务,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努力创造有利于农民就业的良好环境。适当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行以住院保险为主、医疗补助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加快推进职工基本社会保险的全覆盖,使在企业务工的农村居民、进城居住的农民都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同时,还要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和社会福利救助体系。
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赴许昌调研组
组长:禹晋卿
4.滨海新区报告2011年 篇四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在区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区的第一年,也是加快开发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区委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很不容易,很不平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异常激烈的区域竞争,面对自身发展中诸多的不平衡和不协调,面对新老体制机制转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和多重考验,全区人民发扬“五加
二、白加黑”的拼搏精神,在探索中寻求突破,在创新中构筑优势,在实干中赢得主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主要指标增幅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生产总值50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工业总产值10653.6亿元,增长33.2%;财政收入1006亿元,增长3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3.2亿元,增长3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2.7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7.4亿元,增长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0元,增长10.5%;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2010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打好“十大战役”,功能区开发呈现新态势
我们坚持科学的策略方法,从南到北整体布局,从东到西统筹推进,形成了“十大战役”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恢宏气势。南港工业区完成围海65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项目用地具备使用条件,2个5000吨级建材码头主体完工;轻纺经济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2.5万平方米蓝白领公寓竣工。临港经济区新增造陆20平方公里,13个码头泊位加快建设,邻里中心和标准厂房快速推进。核心城区市容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C区建成使用。中心商务区响螺湾48栋商务楼宇顺利推进,浙商大厦、极地海洋馆竣工运营,于家堡金融区“9 3”项目快速实施。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园一期工程主体封顶,污水库治理工程进展顺利,150万平方米盐碱地改良及景观绿化工程全面竣工。东疆保税港区三期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天津港国际邮轮母港建成开港。滨海旅游区完成1.9平方公里土地平整和软基处理,“启动器”项目和配套设施工程开工。开发区西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空港经济区打造目的地消费商圈取得重大进展,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建设和招商同步推进。北塘经济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北塘小镇和中小企业总部区加快建设,三河岛景观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中心渔港建成万吨示范冷库,滨海鲤鱼门竣工开街,5000吨级码头建设进展顺利。
(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
我们认真开展“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全力抓好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加快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工业增加值增长26.7%,拉动经济增长近15个百分点。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八大优势产业占全区工业比重达到86%,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中航直升机、三星LED、天碱新厂等75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城汽车、博迈科海洋装备等69个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中俄大炼油、华锐风电、约翰迪尔工程机械等8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增长23.4%,为近年来最好水平。总部企业快速汇聚,累计达到128家。实施了重大服务业项目73项,一批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菲律宾SM滨海第一城、国家动漫产业园等项目快速推进,环亚马球馆投入使用,神界漫画、猛犸科技公司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生态城市博览会、中阿合作论坛等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会议会展活动,举办了第一届环亚太马球比赛。金融、服务外包、旅游等行业快速发展。
(三)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开发开放展现新活力
我们以改革促开放、促发展,先行先试了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基本完成了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计划。航空产业基金落户,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公司达到660家,成为全国私募基金的聚集地。成立了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达到68家,排放权交易所、铁合金交易所稳步发展。创新船舶登记制度,开展“单机单船”等融资租赁和离岸金融业务,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24%。中新天津生态城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成功试点。推出了银团贷款、科技金融、期权定价担保等创新型金融方案。
5.新区办事处问题报告 篇五
一.办事处内部
1.统一思想,全力以赴(各司其职、执行到位)。
2.办事处人员在7月15日之前必须住到办事处,不为者每月-100元激励。
3.账务规范、准时、正确为原则。每周三必须对齐上周账务。做好库存管理,及时清理库存,办事处不留产品(要求品项除外)。
4.做好日常费用管理(控制好燃油费、办公费等费用)。
5.业务人员尽量做好下单准确,减少拒收货物。
6.做好晨会,每天早8点15分做办事处集合,交流思想、经验、反馈问题等。
7.严禁公车私用。
8.保证当天货物两天送完,特殊情况除外。
二.与公司协调
1.要求物流保证20:30分货送办事处(办事处下午5:30分汇总),按单按量配送。
要求物流不能提供日期不好的产品(保质期过3/1的)做正常品项发出。
2.要求综合部打单快捷、准确,在15天后得到良好的解决。
3.要求市场部物料提供方便快捷、减少琐碎环节。其他厂家支持、厂家资源及
时到位,避免办事拖拉推诿等人为因素。
要求市场部避免断货,特别是重点品项、活动品项和常规品项。要求市场部避免有货打不出现象发生,减少滞销货物的频率。
要求市场部有义务为销售部门提供最新最近日期的产品,避免客户对公司观
感不佳,影响销售与利润。
要求市场部减少分配滞销库大的数量与次数。并拿出计划逐月减少数与量。要求市场部市场上出现问题24小时内必须解答处理。且采取首问制。要求市场部不能下不切合实际的任务,不能从任务上减少对员工的费用支出。
4.要求公司打造每位员工的职业晋升计划,提高员工在公司的安全感,健全员
工的福利待遇,尊重员工劳动权益及合法权益。如:五险一金等。
5.要求财务部制定出标准、方便、快捷、易懂的对账流程,合理安排各办事处的对账时间。
要求财务部薪酬计算透明,健全薪酬制度,不能随意变来变去没有安全感。
三.市场因素
1.影响销量的市场因素价格太乱、窜货严重、品项多、涉及面广。
2.陈列差,整改时间从重点客户做起,2周内完成,但是陈列是至始至终的工作,不能做到一直都是好陈列。
四.对应措施
1.做好客情,树立益佰品牌形象,按线路拜访、定期化。三天货送不到顾客手里作价比例赔偿客户损失。
2.当天工作当天完成。
3.管控市场投入,尽量不要投入费用,投入费用原则以产品形式操作,4.支持公司引进新产品开发,好产品确保铺市率达到60-90%。
5.加强市场开发,传统渠道达到九成,特殊渠道达到五成。
新区办事处
6.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区的第一年,也是加快开发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区委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很不容易,很不平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异常激烈的区域竞争,面对自身发展中诸多的不平衡和不协调,面对新老体制机制转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和多重考验,全区人民发扬“五加
二、白加黑”的拼搏精神,在探索中寻求突破,在创新中构筑优势,在实干中赢得主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主要指标增幅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生产总值50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工业总产值10653.6亿元,增长33.2%;财政收入1006亿元,增长3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3.2亿元,增长3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2.7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7.4亿元,增长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0元,增长10.5%;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2010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打好“十大战役”,功能区开发呈现新态势
我们坚持科学的策略方法,从南到北整体布局,从东到西统筹推进,形成了“十大战役”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恢宏气势。南港工业区完成围海65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项目用地具备使用条件,2个5000吨级建材码头主体完工;轻纺经济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2.5万平方米蓝白领公寓竣工。临港经济区新增造陆20平方公里,13个码头泊位加快建设,邻里中心和标准厂房快速推进。核心城区市容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C区建成使用。中心商务区响螺湾48栋商务楼宇顺利推进,浙商大厦、极地海洋馆竣工运营,于家堡金融区“9+3”项目快速实施。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园一期工程主体封顶,污水库治理工程进展顺利,150万平方米盐碱地改良及景观绿化工程全面竣工。东疆保税港区三期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天津港国际邮轮母港建成开港。滨海旅游区完成1.9平方公里土地平整和软基处理,“启动器”项目和配套设施工程开工。开发区西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空港经济区打造目的地消费商圈取得重大进展,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建设和招商同步推进。北塘经济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北塘小镇和中小企业总部区加快建设,三河岛景观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中心渔港建成万吨示范冷库,滨海鲤鱼门竣工开街,5000吨级码头建设进展顺利。
(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
我们认真开展“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全力抓好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加快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工业增加值增长26.7%,拉动经济增长近15个百分点。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八大优势产业占全区工业比重达到86%,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中航直升机、三星LED、天碱新厂等75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城汽车、博迈科海洋装备等69个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中俄大炼油、华锐风电、约翰迪尔工程机械等8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增长23.4%,为近年来最好水平。总部企业快速汇聚,累计达到128家。实施了重大服务业项目73项,一批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菲律宾SM滨海第一城、国家动漫产业园等项目快速推进,环亚马球馆投入使用,神界漫画、猛犸科技公司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生态城市博览会、中阿合作论坛等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会议会展活动,举办了第一届环亚太马球比赛。金融、服务外包、旅游等行业快速发展。
(三)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开发开放展现新活力
我们以改革促开放、促发展,先行先试了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基本完成了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计划。航空产业基金落户,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公司达到660家,成为全国私募基金的聚集地。成立了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达到68家,排放权交易所、铁合金交易所稳步发展。创新船舶登记制度,开展“单机单船”等融资租赁和离岸金融业务,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24%。中新天津生态城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成功试点。推出了银团贷款、科技金融、期权定价担保等创新型金融方案。
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土地管理、住房保障、医疗卫生“五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组建了全国同级区域中部门最少、最精简的行政架构,完成各城区和各功能区机构设置。滨海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全面推进“职能归并”,建立了全市首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获得全市行政审批管理改革创新奖。土地征转分离、集中交易改革取得实效,提升了土地供应调控能力和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确立了经济适用房、定制商品房、公共租赁房、蓝白领公寓等住房保障模式,以“订单生产”、“阳光交易”方式与企业和群众直接对接。启动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了医疗重组计划,构建了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0.4亿美元,增长22.2%;实际利用内资352.2亿元,增长28.9%;外贸出口245.4亿美元,增长24.9%。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等各种对外开放形态竞相发展,东疆保税港区口岸开放完成国家验收。天津港货物吞吐量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8.6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量727.7万人次。开通了电子口岸和物流信息平台,内陆无水港达到18家。口岸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1641亿美元。
(四)加快聚集科技资源,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
我们围绕构筑自主创新高地,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累计建成5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中心、6个行业技术中心、109家企业技术中心和61家外商投资企业研发中心。组织实施了100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形成了11项关键技术和2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天河一号”成为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启动实施了5项人才工程,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名,培育重点创业项目16个。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和知识产权发展资金,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4家。全年申请专利6189件。启动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275家。
(五)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城区面貌发生新变化
我们按照一流标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调配资源,着力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组建重点规划提升指挥部,对六个层面58项规划进行系统提升,实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全年投资1300亿元,实施了109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海滨大道、天津大道、津滨高速、港城大道、海河开启桥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竣工通车。建成了334公里供水、供热、燃气主干管网,建设改造了11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日处理规模21万吨,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日产22万吨。完成燃煤设施烟气脱硫工程,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天数保持在85%以上。天津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新开和完善公交线路17条,投入645部新型节能环保公交车。大干300天开展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24条道路和4个重点区域的整治任务,新建维修市政道路31万平方米,治理了蓟运河等主要河道,新建和改造提升各类公共绿地134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初步形成了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现代化城市面貌!
(六)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发展取得新成效
我们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启动实施了“强街强镇”计划。调整组建了泰达街、于家堡街和新北街,整合了社区居委会,开工建设5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服务站。强化街道的经济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农村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西部新城起步区首期42万平方米农民还迁住宅主体完工,茶淀示范镇基本建成,营城镇13.5万平方米还迁住宅按期入住,太平示范镇一期34.6万平方米还迁楼开工建设,中塘镇、小王庄镇列入全市第四批示范镇。6个市级和3个区级农业园区加快建设,新增设施农业3156亩、工厂化养殖2.5万平方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71个。
(七)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我们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20项民心工程。全年新增就业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超额完成目标。深入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发放救助金9294万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82万平方米,竣工167万平方米。实施大港引滦入村一期工程,解决了10.5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76所学校达到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成功引进了南开中学、天津一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了物流、机电、旅游职教联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办学取得积极进展。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稳步推进。第五中心医院、港口医院、大港中医医院等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改造提升10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为7.8万名中小学生接种麻风腮疫苗。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实现城乡全覆盖。人口和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成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建成和提升了7个街镇文体活动中心、83个农家书屋、126个村文化室,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级文化设施全覆盖任务。成功举办“同唱滨海”等品牌文化活动。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竣工,第三次文物普查通过国家验收。新区在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金牌和奖牌总数排名第一,在第十六届亚运会上3名新区籍运动员获得金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扎实推进,市民素质明显提高。
(八)积极履行政府职能,工作创新成为主旋律
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全部办复。建立健全政民零距离、公仆电话接待日、区长信箱等沟通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维稳风险评估机制,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评选表彰了1000名优秀外来建设者。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为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突发灾难事故应急救助机制,设立了50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和3300万元应急救助准备金。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加强,“五五”普法成效显著。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双拥共建活动深入推进。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和行政监察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创新“十大战役”开发模式,建立了“指挥部+管委会+平台公司”三位一体的管理架构,形成了统一指挥、高效运转、强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土地管理,成立土地管理委员会,建立统一的土地交易制度,对新区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整备、统一出让。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创新推出了前期“工作营”,量身定做管理服务方案,开展“保姆式”服务。创新政府投资管理和预算管理,实行“三集中一监督”的集约化模式。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了“五位一体”和“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清理排查历史积案,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和行政争议案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凝结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汗水和力量,体现了滨海精神、滨海速度、滨海效益。在这里,我代表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市各部门、兄弟区县、驻区企事业单位、驻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新区开发开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仍显滞后,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统筹发展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亟待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还不够高,聚集国内外资源和要素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磨合;发展社会事业任务仍然繁重,政府自身建设仍有不小差距,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1年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加快推进“十大战役”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稳增长、转方式、控通胀、保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区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你追我赶,形势逼人。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占先机,大胆突破,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
2011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区委一届四次、五次全会部署,以加快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使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着力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全力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加快推进“十大战役”和“十大改革”,扎实推动“五个争创”重大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争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20%,工业总产值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市下达考核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实现“十二五”的高起步、开门红。
2011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掀起“十大战役”新高潮
坚持建设与招商同步、功能与产业融合,争分夺秒,科学推进,形成谋划启动一片、开发建设一片、收益见效一片的生动局面。南港工业区,基本完成一期围海造陆,两个5000吨级建材码头建成使用,公用工程岛开工建设,启动南港生活区开发,石油石化、仓储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迅速投产。轻纺经济区,完成19平方公里土地整理和主干道路建设,滨海轻纺商贸城、节能环保型工厂化房屋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临港经济区,深化区内整合,实现各区域齐头并进、联动发展;新增填海造陆18平方公里,造修船、太原重工、中粮佳悦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核心城区,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提升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基本建成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中心商务区,启动海河两岸景观建设工程,响螺湾19栋楼宇主体封顶,10栋楼宇竣工;于家堡起步区4栋楼宇主体封顶,洛克菲勒中心、铁狮门双塔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完成8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住宅全部竣工,一批项目进驻动漫园等产业园区,创建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综合示范区。东疆保税港区,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尽快形成综合配套服务、国际产品交易、融资租赁等6大基地,实现二期封关运作。滨海旅游区,完成起步区9.17平方公里土地平整和17平方公里吹填工程,建成35.7万平方米“启动器”项目,加快推进宝龙欧洲城、国家海洋博物馆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旅游产业园。北塘经济区,一期项目全部建成,二期项目启动建设,中小企业总部基地投入使用,北塘小镇开业运营。西部区域,开发区西区生活配套区建设全面推进,长城汽车、新兴重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尽快建成和投达产;滨海高新区完成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明阳总部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渤龙湖总部经济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空港经济区加快启动22平方公里的滨海航空产业区建设,基本建成天保商务园,航空产业、装备制造、大型商业等高端项目快速推进。中心渔港,完成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6个5000吨级泊位和水产品交易中心,开工建设中澳皇家游艇城,基本建成鲤鱼门商贸城和酒店等一批项目。
(二)锐意推进“十大改革”
制定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新的三年计划,落实改革任务,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力争在十个方面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经济领域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搞好股权、排放权、金融资产交易所等金融市场建设,引进培育金融控股公司,促进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加速聚集,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人民币境外投资等改革试点,吸引更多融资租赁、保理机构落户。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国际船舶登记、离岸金融、意愿结汇等试点规模,建设航运交易所和配套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与国际自由贸易港区通行做法相衔接。深化国企改革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建立国资监管政策体系,加强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管理,推进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公司整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着力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瓶颈,引导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社会领域改革。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推进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二元并轨,稳妥推进撤镇建街和撤村建居。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医疗重组计划,推行大医院整合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的有效形式,完善土地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完善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和分配机制,扩大覆盖范围,增强保障能力。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围绕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建设,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加快公共管理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区政府、各管委会、各街镇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事权财权划分,建立责权到位、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实现新区的事在新区办;探索统一的财政预算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推动集中审批和现场审批,加快建设街镇行政服务中心,形成“一级政府、分类服务”的运行机制。配合搞好《滨海新区条例》的修订工作。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产业链聚集项目为重点,面向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和总部项目,全年新增5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00个、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150个,新注册总部企业100家。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咨询机制,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制定完善鼓励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以无水港为纽带,探索建立内陆地区进出口商品集散基地,推进区域通关便利化。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3亿吨和1150万标准箱。
(三)强化区域统筹发展
以整合公共资源和提高配置效率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一盘棋”观念,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进行统一布局,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整体推进。构建“中服务、南重化、北旅游、东港口、西高新”5大产业聚集板块,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搞好老旧城区改造,实现新老城区均衡发展。统一整合调配社会资源,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和薄弱领域倾斜。
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加强城区、功能区、国有控股集团相互合作,推进开发区与大港新兴产业区、天津港集团与南港港区、保税区与轻纺经济区等方面的合作开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各展所长、合力攻坚。探索港口资源整合及分工合作的有效途径。加强产业功能区与街道合作,推进街道社会职能向产业功能区延伸,产业功能区经济职能与街道对接,建立起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实现主辅分离、集约发展。
夯实基层发展基础。深入实施“强街强镇”计划,做强做大做优街镇经济,形成“一镇一产品,一街一特色”的发展路子。推进街镇工业园区开发,基本完成胡家园产业区、中塘工业区、太平工业区的起步区和茶淀工业区南片的开发任务。支持有条件的街道发展商贸、楼宇、社区服务等特色经济,增强发展活力。加快示范镇建设,启动首批78个村农村城市化工作,做好宅基地换房、借用土地复耕和农民安置。
(四)调高调优产业结构
以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全面提高三次产业水平,努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利用智能电网、半导体照明、纯电动汽车等低碳技术,扩大风力发电设备、绿色二次电池、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规模,力争产值超过400亿元。支持新药研制和市场开发,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成长,确保产值超过300亿元。围绕“三机一箭一星一站”,发展壮大航空航天产业,力争产值超过200亿元。大力发展以高性能计算机、高端通用芯片、物联网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光电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节能环保、海洋科技产业,尽快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加快提升优势产业。推动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轻纺、建材等下游产业链延伸,确保30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壮大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力争产值突破2000亿元。巩固和扩大现代冶金、电子信息两个超1000亿元的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粮油、食品饮料、农产品深加工等食品工业,努力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拓展现代服务业规模。加紧建设海港、空港、开发区等8大物流园区,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培育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加快推进开发区服务外包园、空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高银117大厦组团等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带动高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商贸会展等产业。办好第二届滨海论坛。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积极推动宁车沽、杨家泊、小王庄3个农业产业聚集区建设。基本建成滨海生态农业、茶淀葡萄、国际花卉、观赏鱼4个科技园区,开工建设水产科技和冬枣产业园区。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2000亩、循环水养殖车间6万平方米。引导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保护。
(五)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广泛吸收全球创新资源和最新成果,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大力引进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机构,新建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10家,新增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0家,新增专业孵化器、加速器7家。提升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研发平台的创新能力,建成滨海工业研究院、中科院产业创新与育成中心。
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等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实施40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争取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形成30项技术重大突破或关键产品。对接“十大战役”,启动30项区级科技支撑项目。大力实施商标和品牌战略。全年申请专利7000件。
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继续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实行政策打包、一企一策、精确制导的帮扶措施,着力培育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6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加强创新环境建设。筹建滨海新区科技金融集团,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服务机构,搞好新型担保贷款融资试点。启动国家级公共检测平台建设。组建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推进国际医药新技术交易平台、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等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建设,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人才特区,吸引和培养一批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类急需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六)持续提升城市载体功能
全年安排1400亿元资金,实施9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着力解决影响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瓶颈制约。
统筹推进海空港建设。加大南北双港开发力度,加快天津港30万吨、临港5万吨级主航道建设,建成中航油石化码头,推进南疆矿石码头、神华煤炭码头二期等大型码头建设,不断提高航运服务功能。全面启动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同步建设航站楼地下交通中心,努力建设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大型门户枢纽机场。
加快完善大交通体系。启动南港一线、进港三线等工程,推进于家堡枢纽站、滨海高铁站等铁路枢纽和配套设施建设,筹建Z2、Z4轨道交通组合线。持续推进“1环11射5横5纵”路网建设,新建续建滨石高速、西外环高速、中央大道海河隧道等重点工程,确保国道112线天津东段、塘承高速等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区内主干道路建设,拓宽汉蔡路、新北路,开工建设汉沽城区西北环路,建成疏港联络线、港塘路西延、轻纺大道等工程,与骨干路网形成有机衔接。完善区域次支路网,实施新港四号路地道、第二大街跨京山线桥等工程,启动建设2座跨海河桥梁。
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增加引滦、引黄水量,发展海水淡化,形成多水源联合供水机制。启动大港水厂前期工作,改扩建汉沽水厂,建成北塘、中心渔港、空港物流加工区等再生水厂,新增供水能力9.5万吨。建设临港、洞庭路等220千伏和海防路、大丰路等110千伏变电站,调整规范电力走廊。加快北塘和南疆热电厂、北疆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建成300公里供水、输气、供热主干管网。
(七)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一核双港、九区支撑”的总体布局,利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进一步提升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搞好港口、水系、绿化等专项规划,努力体现国际一流水平。加快编制北塘、渤龙湖、西部新城、东部新城、港东新城等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导则,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标志区和示范区。
加快提升环境质量。大力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低碳试点城市标志区建设,在50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启动建设百家节能示范企业和百家重点耗能单位监测预警平台。严格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综合治理水环境、大气环境,确保通过全国环保模范城复审。加大绿化投入,新增造林面积1万亩,新建城市绿地1200万平方米。加强南北两大生态湿地保护,划定盐田保护区,推进大港水库保护性利用,搞好营城污水库综合治理。启动实施“清水工程”,加强海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河口生态环境治理,力争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6万吨。
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属地责任,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建设智能互联新城区,全面推进网格化、精细化和长效化管理。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延伸拓展整治范围,重点整治45条道路和16个社区,改造提升10个公园。持续开展违法占路经营、车辆运输撒漏、出租车乱停乱放和违章建筑等专项治理,逐步纳入常态化管理。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先进的垃圾收运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增加公交线路、车辆和站点,方便群众出行。
(八)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着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筹建文化艺术中心。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一批居民书房和居民文化室,开展“2191”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举办首届滨海国际艺术节、滨海国际版画作品展交会和社区文化艺术节,创办国际作家写作营。搞好大沽船坞局部修缮工作,完成汉沽刻字艺术馆改扩建工程。建设一批社区健身场所,扩充全民健身资源。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进3D影视创意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5家资产超10亿元的文化企业。规划建设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启动建设传媒大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行广电制播分离和报纸采编与经营分开;组建滨海网有限公司,推进三网融合。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期滨海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同在滨海创业,共建文明城区”活动,建立文明城区创建与市容环境整治联动机制,不断提高整体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
(九)下大力气改善民计民生
集中力量实施新20项民心工程,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把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援助机制,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的作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突发事件预警、劳动争议调处等机制,建设一批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争创国家级和谐劳动关系试点区。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扩大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做好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的参保工作。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待遇水平,实施全民意外保险附加险。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降低门诊起付标准。健全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中心。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制度,加快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建设。做好残疾人工作。成立新区慈善协会,创新慈善事业运行机制。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新建和改扩建13所中小学校,高标准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任务。整合和引进教育资源,深入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培育工程,启动建设南开中学生态城学校。新建和改扩建7所幼儿园,扶持规范民办幼儿园,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建立完善产学一体的行业职业教育联盟,发展校企对接的订单式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搞好社区学院建设。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全力打造1-2个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的特色专科。第五中心医院、泰达医院积极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筹建儿童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现代化医疗卫生机构,加快推进空港医学园区、空港国际医院建设步伐,塘沽安定医院二期、大港中医医院投入使用。新建改造6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方式,统一提高补助标准。整合120急救指挥资源。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组织实施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提高妇幼保健水平。落实社区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提供家庭诊疗服务。搞好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创建人口均衡发展实验区。
(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履行好职能,全面落实责任,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综合运用规划、产业政策和财税、价格等手段,增强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能力。完善公共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重点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特种设备和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做好信访、仲裁、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工作,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机制,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政府督查,加强效能监察,落实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严肃追究责任。推行电子政务,搞好政务和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加大街镇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建设改造力度,形成覆盖全区的行政服务网络,真正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为企业、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办好区长热线、区长信箱和行风热线,开展群众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做好海外联谊和对台工作。大力开展双拥共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开展“六五”普法教育。
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深入一线,密切联系群众,反对虚假浮夸,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和收支两条线等制度,加大对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和监察力度。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争朝夕,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为实现“十二五”开门红而努力奋斗!
三、“十二五”规划纲要说明
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查。下面,我就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区委、区政府对制定“十二五”规划高度重视,从去年3月份就开始安排部署,组织各管委会、职能部门、研究机构和各方面专家,对开发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编制《纲要(草案)》提供了基础。区委一届四次全会后,区政府深入研究和编制“十二五”规划,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系统论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言献策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议。《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在《纲要(草案)》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体现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新区提出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作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根本指针;注重体现全球视野,以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审视谋划未来发展,制定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注重体现创新发展,加强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
(二)“十一五”时期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滨海新区继往开来、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快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五年来,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5%,连续跨越了2000亿、3000亿、4000亿、5000亿四个大台阶;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8.2%;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22.8亿元,近40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300多个大项目加快建设,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金融、涉外经济等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管理、土地管理、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行政审批等改革扎实推进。开放水平全面提高,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1.5亿美元,利用内资1085.8亿元,10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新区投资。
五年来,服务辐射功能大幅提升。建成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一期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功能明显增强。建成了一批交通干线,进一步畅通与周边地区和腹地的联系,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五年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形成的发展基础影响深远。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加快开发开放中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为“十二五”期间更快发展积聚了巨大能量,极大地增强了全区人民的信心和决心!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是滨海新区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开发开放的黄金发展期。根据区委《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功能显著增强,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基本建立,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面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
《纲要(草案)》同时确定了6大类具体指标,这里我仅就三个方面指标作简要说明。
一是关于经济增长速度问题。《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到2015年,经济总量超过10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500亿元。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也是新区成为第三经济增长极的现实要求。今后五年,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保持这样一个增长速度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在实际执行中,我们要把困难考虑的更充分一些,把工作做的更扎实一些,努力处理好速度、结构、效益的关系,力争使经济增长速度更快一些,实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
二是关于转变发展方式问题。《纲要(草案)》提出,到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等指标。主要考虑这些指标是新区成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方向。今后五年,滨海新区仍将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大型制造业项目持续聚集,服务业比重提升和节能降耗难度相对较大。我们必须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千方百计完成目标任务。
三是关于民计民生问题。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险参保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全覆盖。这些指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们以高于新区“十一五”平均水平和全市“十二五”规划目标来安排,就是坚持民生为要、民生为先,使群众收入的增加与经济增长同步,让广大群众从新区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四)“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对今后五年新区的开发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等方面,都作出了全面规划,明确提出了12项主要任务。概括来说,主要包括四大方面。
1.坚持以“十大战役”为载体,全力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十大战役”是区委、区政府按照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的总体要求,经过深入调查,反复论证,充分研究,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新区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体现,也是“十二五”期间增创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综合实力的载体平台。今后五年,要全力推进“十大战役”,形成功能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社会事业进步协调发展的格局,持续推动新区开发开放向纵深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我们将全面完成核心城区、东疆保税港区、北塘经济区、西部区域和中心渔港等五个区域的开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南港区域、临港经济区、中心商务区、滨海旅游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等五个区域的主要开发建设任务。
2.坚持以“十大改革”为突破,率先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纲要(草案)》针对今后一个时期新区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了金融、土地、涉外经济、科技、农村、企业、社会事业、住房保障、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等十个方面的改革任务。这“十大改革”,对于率先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精简高效的行政体制、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重点围绕“十大改革”,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和举措,确保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激发新区加快发展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在全国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作用。
3.坚持以“三个转变”为着力点,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要着重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三个转变”上下功夫,集中力量,务求突破,使新区发展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纲要(草案)》用了大量篇幅,详细规划了“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和举措,主要包括提升高端制造功能、区域服务功能、开放门户功能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自主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4.坚持以“五个统筹”为抓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推进统筹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也是更好地破解当前和今后新区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有效手段。《纲要(草案)》对今后五年的城乡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任务进行了规划,体现了统筹发展的理念。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着力抓好产业布局统筹、交通体系建设统筹、公用服务设施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苏州新区商业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苏州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11-25
滨湖新区绿地调研报告10-02
高新区合作街道调查报告07-29
平顶山高新区考察报告10-15
苏州园区考察报告07-20
苏州家具调研报告11-01
苏州之旅的实习报告11-09
苏州古典园林实习报告12-14
高新区09-03
兰州新区分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