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技能考试

2024-09-24

教师职业技能考试(8篇)

1.教师职业技能考试 篇一

教师职业道德 人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任务。道德义务不以获得某种权利为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前提,而是以奉献和牺牲精神为前提,是从内心观念出发的。答:⑴教师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双⑵教师的良心。所谓教师的良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重任务。⑵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教师职业劳动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过程的艺术性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职业劳动过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从形式上看,它是主观的,表现为人们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⑶教师职业劳动的内心的情感和理智。但它的内容则是客观的,是一定的社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而且关系和生活实践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⑶教师的公正。所谓也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⑷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教师的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直无私地处理人献。①爱学生与爱教育事业是一致的。②教师的爱是取得良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合理的解决各种矛盾。⑷教师的幸福。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情感基础。③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爱心”所谓教师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感受到或的支持。当教师的爱以尊重和信任的方式出现时,学生会获意识到自己教育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的爱最终综上所述,教师的义务、良心、公正、幸福四个重要道德范的效果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走向成功,因此,可以说成功是衡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的义务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自量师爱效果的最终标尺。觉履行的一种客观道德责任;教师的良心是履行教师义务过2.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程中道德评价的内在形式;教师的公正又是教师在良心的导答:⑴教师的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引下保证教师义务得到实现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义务、良心、⑵教师的职业劳动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⑶教师的职业劳动公正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是教师的幸福,没有教师的幸福,教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⑷教师的职业劳动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师职业道德范畴也就失去了意义。善。17.依法执教的涵义 3.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 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⑴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首先,要继承中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承担国传统师德中有价值的成分。其次,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教师职业道德。最后,适应时代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18.依法执教规范的依据

教师职业道德。⑵教育改革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⑶素⑴依法执教师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⑷生产力发展需要教⑵法执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依法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⑸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执教作为教师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不仅充分体现着依法治职业道德。⑹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国基本方略的基本精神,而且合乎教育发生发展的规律要⑺社会转形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⑻社会民众需要求,既体现着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又符合党在新时期治理国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家的基本方向。4.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⑶依法执教是教师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19.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要求

和处理与他人、集体和社会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⑴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或行为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品质。⑵教师要坚决拥护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5.对教师职业道德还需说明的 线和基本纲领。

⑴外在行为准则具有共同性。⑵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体现的把坚决拥护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作为对教师的是外在因素对教师职业行为约束性。具有他律性。而在这一基本道德要求,是由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象的特点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具有自律性。⑶观念所决定的。意识和行为品质具有差异性。⑶教师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党6.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往往围教师职业道德受社会经济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和影绕路线和纲领而展开,并且更直接、更现实地涵盖了社会经响,具有阶级性。首先,教师职业道德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不约的。⑴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教育利益,是教师职业道德仅要求每位教师身体力行,更重要的是要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的客观基础。⑵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宣传教育,把他们培养成遵守国家政策、法律的合格人才。培养的标准,制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⑶社会⑷教师要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依法执教,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最终必然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变要求教师从严格执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依法办事。化。其次,社会精神文化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重大影响。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教师职业道德虽然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但是作为一种20.廉洁从教的涵义

社会意识形态,又与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交互作用。尽管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事业和利益的社会精神文化因素不能直接决定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水平,关系,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牟取私利,做到清正廉洁、无但却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对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影响,成私奉献。为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21.廉洁从教规范确立的依据 7.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⑴廉洁从教师是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决首先,就它们的联系而言,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定的。教育本身不属于经济范畴。

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植根于道⑵廉洁从教师是教师奉献精神具体体现。

德基础之中,反映着道德对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影响和作用。⑶廉洁从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特殊重要的意道德作为社会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概义。

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发22.廉洁从教的基本道德要求。展中,道德总是为各种职业道德规范的确立提供合理性论⑴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⑵发扬奉献精神。⑶不利用职业之证。便谋取私利。⑷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8.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所具有的共性表现 23.团结协作的含义 ⑴相对独立性 ⑵本质的阶级性 ⑶历史的继承性 ⑷现象的所谓团结协作,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与一致性:社会公共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都包括以下三个方其他教师、学校及相关人员的关系,做到相互尊重、团结一面:一是道德规范现象 二是道德意识现象 三是道德活动现致、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象。24.团结协作规范确立的依据 9.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区别 ⑴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上⑴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的状况有所不同。⑵二者使用的范的具体体现。围不同。⑵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10.教师职业道德的共同性和继承性 ⑶团结协作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客观条件。共同性:⑴在维护教育和教学秩序所必须的、最起码的、最⑷团结协作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简单的教育劳动行为准则上具有共同性。⑵对教师个人的职25.团结协作的基本道德要求 业品质要求具有共同性。⑶教育科学规律和教育事业发展对⑴关心集体,服从领导。教师行为的要求具有共同性。⑵谦虚谨慎,尊重同志。谦虚谨慎、尊重同志是从个人的角继承性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身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团结协作的基础和出发点。1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⑶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⑴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⑵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⑷积极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性。⑶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⑷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文明校风是从创建优良集体和文明校风、优化育人环境的高多样性。⑸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⑹教师职业道德影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团结协作的最终落脚点。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26.尊重家长的含义 12.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尊重家长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家庭教育的作⑴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够通过激用,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发动力、评价优劣、调节行为来处理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学生的教育工作。

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27.尊重家长规范确立的依据

①动力功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旦被教师个体所理解和掌⑴这是由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是教师握,它便可以成为教师自我限制、自我约束的动力系统,促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传声筒。

进教师工作的开展。②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⑵尊重家长是为学生建立良好和谐成长环境的需要。

功能,是通过社会舆论的道德评价来实现的。③评价功能,⑶尊重家长是化解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既是规范教师工作行为的准则,也是社作关系的重要途径。

会、学校和教师自己对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标准之28.尊重家长的基本道德要求 一。⑴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方式:家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⑵尊重家长,不挫伤家长的感情。⑶加强沟通,密切配合。⑷保持与家长⑵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的一致。⑸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自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灌输,教师还必须以自己的家长。⑹教师要防止与家长在交往中庸俗化。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29.爱岗敬业 ⑶对社会文明的师范功能。爱岗敬业是指教师要忠诚和献身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⑷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并贯穿与教育教学的全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过程。质的重要内容和应有要求。30.爱岗敬业规范确立的依据 1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⑴爱岗敬业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的根本要求。⑵爱岗敬业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的责任感的集中体现。⑶⑴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爱岗敬业是教师人生价值体现的基本途径。教师通过爱岗敬教育事业。业,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聪明才智转化为受教育者成长、成⑵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材的要素。⑷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其他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教育事业。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人民教师⑶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师德体系的灵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魂。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衡量和评价师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 德行为的最高标准。⑴教书育人。⑵为人师表。⑶献身教育。31.爱岗敬业的基本道德要求 15.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⑴热爱教育、热爱学校。⑴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⑵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这别的根本标志。⑵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是对教师爱岗敬业的目的要求。

灵魂和核心。⑶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教师职业道⑶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德的一根红线。综上所述,“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正确⑷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体现了教师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关系,它是教师职业32.热爱学生的含义

道德的灵魂,影响和制约着其他一系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热爱学生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师和贯彻。学生的关系,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16.教师职业道德的几个重要范畴 33.热爱学生规范确立的依据

⑴教师的义务。教师的义务是教师在一定的内心信念和道德⑴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

责任的支配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履行的对学生、他⑵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⑶热爱学生是推动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重要源泉。34.热爱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

⑴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⑵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

⑶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35.严谨治学的涵义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学习、钻研业务过程中,要严肃谨慎、一丝不苟。

36.严谨治学规范确立的依据

⑴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内在的客观要求。⑵严谨治学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37.严禁治学的基本道德要求

⑴树立优良的学风,不断学习新知识。⑵刻苦钻研业务。

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38.为人师表的涵义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从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39.为人师表规范确立的依据

⑴为人师表是教育性质、教育目的、教育规律对教师整体素质和行为取向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言教与身教的统一。师表的内容包括“学为人师”和“行为示范”两个方面。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但并不等于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必须做受教育者的表率。

⑵为人师表是由我国教育的任务决定的。

⑶为人师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40.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

⑴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⑵严于律己,作风正派。⑶以身作则,注重身教。41.锐意创新的涵义

锐意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经验。既要广泛传承前人知识,又善于提炼与吸纳新内容,做到推陈出新。42.锐意创新规范确立的依据

⑴锐意创新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⑵锐意创新是由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所决定的。43.锐意创新的基本道德要求 ⑴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 ⑵努力丰富自己的创造力。⑶积极研究和探索前沿科学。⑷博采兼纳相关知识。

4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社会个人、团体或组织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所做的善恶判断,并据此对好的行为加以支持和赞扬,对不好的行为加以反对和批评。4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依据是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在教师的道德实践中,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四种:好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好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好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这种情况通常叫做“好心办了坏事”,论理学上把它称为不具有道德价值的善良行为。坏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这种情况通常叫做“歪打正着”,论理学上称它为具有道德价值的非道德行为。所以,确定教师的动机与效果的善恶,还应该从以下几对关系的统一中来把握:一是必须坚持政治与业务相统一的观点。二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观点。三是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4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凡是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教师行为,就被认为是善的;凡是偏离或违背了统治阶级利益的教师行为,就被认为是恶的。所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整体要求,代表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准。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如爱护学生、诲人不倦、勤奋钻研、治学严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等,则是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标准。4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

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方式来进行的。

⑴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现象或行为所持有的倾向性的看法、态度和情感。

⑵内心信念。内心信念,是指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强烈的责任感,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统一,是一个人据以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的内心动机和其道德品质构成的基本要素。内心信念不是从外部而是从内部发生作用的,它的三个组成部分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过程中起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⑶传统习惯。传统习惯是指长期以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或价值标准。

4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

⑴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规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向。⑵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影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49.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5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促进个人进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5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⑴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理想与职业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实现职业道德理想,就必须正确对待职业选择问题。

⑵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没有对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就谈不上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也不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⑶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职业正义感②职业责任感③职业义务感④职业良心感⑤职业荣誉感⑥职业幸福感

⑷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只有道德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有力地控制自己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顺利的情况下,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向着崇高的职业理想不断前进;在不顺利的情况下,能不怕困难,敢于排除各种艰难险阻,建立不平凡的业绩。

⑸确立坚强的职业道德信念。只有形成了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人们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意志才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们的职业道德行为才有坚定性。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成熟的主要标志。

⑹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被迫的行为即使有良好的效果,也不能算是道德行为,而真正的道德行为,往往带有习惯性。

5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教师的职业实践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5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⑴坚持知行统一。

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又要依赖包括自我批评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

⑶努力做到“慎独”。作为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境界,“慎独”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经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

⑷学习先进人物。

2.教师职业技能考试 篇二

一、真正落实了《注册会计师法》关于实务经历的要求

当前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 报名条件中对学历要求较低、对专业没有限制, 也没有实务经历的要求, 更没有职业技能的考试内容。在取得全科合格证的考生中, 有很多是非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 或者是从事会计、审计以外职业的人员, 他们没有从事过审计等鉴证工作、甚至没有会计实务经历的, 不具备执行注册会计师业务的职业技能。

虽然《注册会计师法》第9条明确了申请注册会计师注册的实务经历要求, 即“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二年以上的”, 但是 (1) 在申请注册提交的材料中仅要求提供“二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注册申请人从事审计业务二年以上证明表”, 该材料不能证明“注册申请人具备胜任能力”; (2) 即使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二年以上”, 也并不一定代表已经训练成了必要的职业技能。《考试改革方案》将职业技能作为考试内容, 可以排除不具备职业技能的人取得全科合格证;并使全科合格证取得者既具备了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 也具备了更加重要的一定的职业技能, 贯彻落实了《注册会计师法》关于申请注册会计师注册的实务经历规定。

二、体现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职业导向

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一项执业资格考试, 有很强的职业导向 (为注册会计师行业选拔和培养人才) 。当前注册会计师考试以考专业知识为主, 与职称考试没有什么区别, 不能测试出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情况;《考试改革方案》将职业技能作为考试范围, 更加明确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选拔和培养注册会计师”的方向, 使得没有实务经历的考生将很难通过职业技能的考试。

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含金量高、声誉高, 取得全科合格证就意味着其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高水平。当前很多大企业在选拔或招聘会计主管、财务总监等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时均将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作为一个条件, 并且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这种做法虽然不是很合理, 实践证明确实也是有利于工作的, 因为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本身就有一种说服作用, 没考取的人 (即使其会计专业素质更高) 会对考取的人有一种尊重, 他会服气、愿意去服从考取的人的领导;在会计人员中也习惯的认定全科合格证持有者担任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因此, 很多考生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也并不是为了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的, 而是想通过考试为自己“镀金”的, 为自己以后就业、晋升创造条件。也有众多的执业注册会计师没有终身职业的理念, 将会计师事务所当做走向企业高级财务管理岗位的跳板。《考试改革方案》将专业知识考试难度降低、增加了职业技能的考试内容, 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成为选拔和培养注册会计师的途径,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上“注册会计师考试是选拔和培养财务总监、会计主管的考试”错误认识;可以减少不打算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考生报考注册会计师的动力;可以增加执业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荣誉感, 坚定终身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信心;这样以来, 也就会减少当前存在的不在会计师事务所专职执业的挂名注册会计师现象。

三、促进执业注册会计师提高胜任能力

职业技能作为考试内容对执业注册会计师提高其胜任能力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考生要想顺利通过职业技能考试科目, 一般会选择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实务, 这就对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了为其安排“师傅”的要求;同时对作为“师傅“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胜任能力上的要求, 因为如果自己没有较高的胜任能力, 就无法胜任辅导考生、评价考生绩效的工作任务, 无法有效地指导考生掌握职业技能。有能力指导考生掌握职业技能、辅导其通过职业技能考试, 将成为该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胜任能力甚至执业质量的一个标志 (类似于高校研究生导师) , 可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重视和加强职业继续教育, 促使所内执业注册会计师为获取“师傅”资格或者做一个更称职的“师傅”而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 掌握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

四、有利《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施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确立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明确了审计准则的原则导向, 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 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 注册会计师不能仅满足于《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按照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 因为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视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具体情况、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运用职业判断来确定审计程序;除了审计程序以外, 风险评估、重要性和测试项目的确定、评价审计证据和得出审计结论等等都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和职业谨慎, 否则即使详尽地执行了审计程序也可能是违反了审计准则的规定, 要承担法律责任;审计准则还要求“对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的所有重大事项, 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推理过程和相关结论。”审计准则不能一劳永逸指出的解决审计中将会出现的任何问题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需要灵活运用审计准则, 结合审计准则的规定针对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审计程序, 才能到达审计目标。原则导向的审计准则没有规定适用于所有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的、详细的通用审计程序, 决定了审计不是机械的套用审计程序的简单劳动, 而是具有高强度和高灵活性的复杂劳动, 也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 遵循一定的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 更为重要的要有较高的“应用审计准则”、“逻辑思维”、“职业判断”、“职业怀疑态度”等等职业技能, 能够在审计实务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应对包括舞弊在内的各种重大错报风险, 这也是注册会计师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源泉。《考试改革方案》将职业技能列为考试内容, 无疑是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精神, 也是有利于得以真正贯彻施行的。

五、对当前不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执业环境有很强的针对性

当前执业环境是很不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 (1) 在中小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股东完全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在大企业中存在大股东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的现象, 均不存在所有者监督问题, 几乎没有审计的市场需求;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都是依靠法律、法规设立的强制审计制度推行的, 也就出现了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重合、委托人委托注册会计师来审计自己的不正常现象;委托审计完全是为了获取一份“审计报告”以应付行政监管, 委托人关注的是政府监管部门对审计报告的接收和认可, 而不是审计质量。 (2) 审计报告使用者也只是在形式上使用审计报告, 并没有在实质上使用审计报告, 都倾向于接收“形势一片大好”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例如在贷款审批或者授予贷款额度时金融机构要求借款人提供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又如有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企业年度检验时只接收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等;即使注册会计师查出被审计单位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 (实际上企业为减少纳税而隐匿收入或虚列费用的现象很普遍) 也不能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如果注册会计师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账务或者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 可能给被审计单位利益造成不良影响的话, 委托人就会坚决更换会计师事务所。需求决定供给是经济学基本规律, 市场上没有对高质量审计报告的需求,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也就没有必要花费大力气提高胜任能力了。

3.“知识+技能”考试制度探索 篇三

一、中高职衔接的实践与问题

(一)中高职衔接的实践

本世纪初国家教育部为中职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简称“三校生”)解禁,使广大中职生通过单招单考升入大学成为可能。之后,各省市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探索多种渠道实施中高职衔接,旨在为中职毕业生构建四通八达的人才“立交桥”,使中职毕业生除了就业之外还有升学机会。概括起来,全国中高职衔接模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传统模式——高考衔接模式

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学制年限进行教育,完成三年中职学习的毕业生通过国家单独组织的升学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接受职业教育。中职毕业生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同时面向中职和普通高中招生,中高职学校既无合作关系也无业务往来。

2.一贯制模式——“3 + 2” 统筹模式

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所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该模式一般采取“3 + 2”或五年一贯制。学生学习三年中职课程,获得中职毕业证书,再通过对口高职院校组织的入学考试,升入高校学习两年,获得高职毕业证书。与单考单招模式不同的是,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之间是对口关系,中高职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考试计划。

(二)当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了国家政策关于构建中高职“立交桥”的支持,中高职间招生就业和人才培养制度均进行了灵活性的改革,但当前中高职的衔接关系并不乐观。

1.中高职“衔接不足”

调研表明,许多中职学校对学生实行“三三三制”,即1/3 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1/3 学生通过成人高考接受成人继续教育,1/3 学生直接就业。可见中高职衔接率大概只能达到33 %,但即使是这33 %也因各种原因很难实现。从中高职资源分配来看,中国现有高职资源对庞大的中职学生群体来说相对有限,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习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小的。政府或高职院校对中职学生的报考有一定的限制,使得有深造愿望的学生无法进入上升的渠道。

2.中高职“衔接不良”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因管理脱节、专业设置差异导致衔接不良。各种衔接模式的共同缺陷就是学校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管理脱节,各自为政。同时,由于近些年就业压力加大,中职教育大多采取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专业设置随市场需要变化频繁,而高职开设专业相对较窄,不能满足中职学生进入高职深造的愿望。调查表明,实行“3 + 2”五年一贯制的中职学校中,只有少数几个专业能够与高职衔接,占中职学校学生比例很少。即使是合作学校之间、合作专业之间也缺乏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要么脱节,要么重复,要么难以体现层次性,造成衔接不良。第二,因课程设置脱节、重复而导致衔接不良。这是单考单招模式的主要缺陷。高职院校同时面向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普通高中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程度较深,基本没有开设专业课。中职学校文化课要求较低,但开设的对口专业课占很大比重。两种不同程度的学生进入高职学习,使高职院校难以统一教学。于是,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学习,文化基础课学习比较困难,而专业课学习则重复现象严重,重复的内容估计占40 %以上,甚至不少专业中,中高职专业课采用的是同样的教材。第三,因专业技能实训“倒挂”现象导致衔接不良。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并未有明显优势,甚至还不如一些中职学校,出现中高职技能训练“倒挂”现象。中职已有20 年的历史积累,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专业建设已初显成效,实训时无论是设备、师资还是训练方法、管理方法都有较强的实力。相反,高职院校近几年才得以快速发展,不少学校仓促上马,设备和师资经验均不足,造成了高职与中职实践技能教学的“倒挂”现象,有些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会有失落感。

二、建立“知识+技能”考试制度的探索

目前,教育部在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方面,已经出台了指导意见,大的方向原则已经确定,关键是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衔接、如何统筹。更深层次的改革,体现在制度层面,主要包括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等。

“知识+技能”的考试方法,应是今后高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未来高职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特色。相对于传统的文化知识考试,将在命题、考试形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带来全方位的变革,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持续探索。

(一)实施原则

1.坚持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

2.坚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兼顾各类考生利益的需求。

3.严格考试标准,坚持公平公正。知识考试要兼顾不同类型考生,专业技能考试重点考核考生的动手能力,要科学制定考试大纲和考核标准,完备试题命制,规范考试组织,确保考试工作公平公正。

(二)考试形式

1.“知识”部分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和统分。

2.“技能”部分由具备相应专业优势和考试组织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或本科院校作为主考院校。主考院校由学校提出申请,通过专家评估提出意见,经省教育厅审核确定。各主考院校还要制定专业技能考试实施方案,报省招办审定后,具体负责专业技能考试的组织、评分和成绩上报工作。

(三)有关要求

1.各省(市)应根据本省产业发展要求,自主实施技能考试,制订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符合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选拔机制。

2.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考核、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的成绩和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按照一定比例折合成综合成绩,作为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依据。

3.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互认、互换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

三、建立“知识+技能”考试制度的政策措施

(一)中高职学校间学分要实现互认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对多所中高职学校实地调研后提出“学分互认”的衔接方法,这对当前各自为政的中高职学校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是优化中高职资源配置的有效方法。当前职业院校都已经实行了学分制改革,但学分制的规定还都是各自设立的。随着中高职间的专业设置趋同、课程体系贯通,中高职间的学分制也应该统一规划,学生可以按学分制规定灵活组合选择课程模块,在中职修满的学分高职院校也予以承认,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课程重复的问题,使中高职间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充分利用。

(二)中高职的专业设置要保持一致

在专业方面,要根据区域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面向支柱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实现中高职专业设置的趋同性。因此,要使中高职实现较好的衔接,就要拓宽专业衔接口径,提高中高职专业的对应性。

(三)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层次

中高职在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包含职业能力的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层次差异性。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起基础性作用,目的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一技之长,而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起引领作用,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和应用型。因此中高职应分别根据区域产业链不同的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实现培养目标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衔接。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在同类教育较低层次的基础之上,因此,中职教育既要考虑直接就业,还应重视学生升学和深造的走向,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四)中高职的课程体系要保持贯通

制订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是国际上中高职衔接的先进经验,因为这两个职业教育阶段的专业教育面对的产业结构和培养方向是一致的。但中高职的教学内容不能重复,要符合知识与技能循序渐进的原则,这就必然要求中高职应有贯通的课程体系。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应以知识的逻辑关系构建,而应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而构建。因此,要系统分析区域产业链的特点,按照行业中初级技术岗位和高技能岗位的标准,按照实践教育规律设计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科学地解决哪些知识在中职教育阶段完成、哪些技能应该在高职教育阶段中解决,最终使中高职专业教育形成完整结合且又相对独立的体系,实现产业所需初中级和高级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目标。

(五)中高职的师资培训要体现系统性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贯通式的课程体系与各自的目标任务确定后,要完成一体化的教学任务,必须系统地培训师资力量。尤其是中高职自考衔接模式中,原有中职师资显然不能满足高职阶段的教学要求,因此中高职学校必须合作培养能够承担高职教学任务的师资力量,专业课教师都要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这不仅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可以提高整体师资水平,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升。高职院校可以实行“特聘”教师的办法,当中职学校教师通过培训进修达到相应水平后,高职院校可以“特聘”这些专业教师,从制度上解决中高职衔接中教师的衔接问题。■

4.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重点 篇四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教师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必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教师良心:即教师的教育良心,是教育伦理学中的主要范畴,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自己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自我道德判断与评价。

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的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教师荣誉: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肯定评价和教师本人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意识。

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一种政治原则、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民族精神。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质,把他们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团结协作:是指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相互支持,紧密合作。

为人师表:原是对官、师的共同要求,现在主要用于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必须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之“范”。

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整个从教生涯中都要坚持廉操法的原则,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财物,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做出表率。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传授知识以及做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精神。

教师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

二,填空

1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

2值导向功能。

5无私奉献精神、热爱学生精神。

6利、热爱、乐教。

善诱(3)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8相互帮助,通力合作(4)学习先进,共同提高。

9性、教书育人的示范性。

11行为示范、业务行为示范、日常生活行为示范。

1213、教书育人的关系:教书是育人的条件、途径和手段,只有把书教好,才有可能育好人;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的,教好书总是为着育好人。

三,简答

1、(1)师德教育有助于师范生深刻理解教师的职业职责,明确将来的职业角色,提高专业发展的意识(2)师德教育可以使师范生更加自主地进行专业学习(3)师德教育有助于师范生专业创新精神的培养(4)师德教育有助于师范生教育职业人生价值的引导。

2、(1)了解基本国情,认清历史责任(2)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3)立足本职工作,实现报国之志,要把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3、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就教育领域而言,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职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

4、(1)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为人民服务在教师职业规范中的具体化(2)崇高的职业理想信念是师德修养最根本的内在动力(3)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教师敬业的具体表现。

5、:(1)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强烈的责任感(2)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3)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处理好教师的“责”“权”“利”之间的关系(4)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根本要求(5)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教师在体验中成长。

6、(1)教师要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2)教师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3)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4)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5)教师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7、(1)要建立法制化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2)要树立素质教育时代教师关爱学生的新理念。

8、(1)用崇高的人格来净化学生心灵(2)用充满爱心的言行来激励学生上进(3)用严格要求自己来让学生信服(4)用丰富的学识和优秀的教法来吸引学生。

9、(1)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2)终身学习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要求(3)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典范。

10、终身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1)终身学习有利于铸造教师的崇高品格(2)终身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3)终身学习有利于提

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专业化水平。

11、(1)学习职业道德类课程,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2)学习学科类课程,丰富专业知识(3)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4)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提高专业技能。

12、(1)顺应时代,明确学习的内涵(2)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3)永不满足,更新专业知识(4)多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13、(1)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2)严谨治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的需要(3)严谨治学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14、(1)刻苦学习,锲而不舍(2)要将“刻苦”与“严谨”相结合(3)学而不厌,做到“三勤”即勤学、勤思、勤动笔。

15、(1)内省——师德修养的必要方法,所谓“内省”就是自己进行反省。(2)慎独——师德修养的特殊方法,“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作为修养所达到的道德境界,是指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并不会被发现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道德要求去行动。

16、2002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7、(1)学校教育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3)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4)规范教育行为,在实践中贯彻教育方针。18、1、确立守法意识

2、自觉选择守法行为

(1)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律规定的培养目标(2)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3)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符合法律要求(4)依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5)尊重学生合法权益,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6)保护学生合法权利,杜绝教师侵权行为。

19、(一)坚守大义,不取非法之利;第一,要树立明确的义利观。第二,要抵挡住金钱名利的诱惑,坚持崇高的职业信念。第三,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以廉洁从教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大义。

(二)廉洁自律,不坠秽污俗沼之中;第一,要努力培养自律的自觉性。第二,要不舍细小,持之以恒。第三,要名辨美丑,远离秽污俗沼。

(三)公正从教,以廉明维护教育公正;第一,始终保持清廉品格,奠定公正从教的品格基础。第二,要具有正确的教育心理,奠定公正从教的心理基础。第三,要具有正确的教育情感,奠定公正从教的感情基础。

四,论述

1、为什么说课堂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路径?

答:

(一)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要有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在这其中,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又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二)课堂教学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智慧;不仅要训练行为,更要培养人格。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因材施教。

(三)课堂教学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教育工作充满了复杂性和丰富性,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一位教育家的成功经验都是有条件的,都是根据特定的对象、要求、内容和自身条件创造出来的,所有这些,都是以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自觉的研究活动为基础的。

总之,参与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2、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和内涵?

答:

(一)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做人,通过素质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把从外部的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成稳定的品德和素养。

(二)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的提高,因为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三)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明辨是非,清楚个人与集体、社会三者的关系,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时代特征来构建精神支柱。

(四)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重点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宗旨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案例分析

一、教书育人中的三大误区

一是“分家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

二是“自发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教书代替育人。

5.教师职业技能考试 篇五

1、职业的基本特性: 第一 经济性。职业是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第二 技术性。职业是需要知识和技能的实践。第三 社会性。职业是社会的劳动实践。综合以上分析,职业的定义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需要发挥个人才能的,维持生活需要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

2、教师职业是否是专门职业? 作为专业的职业应当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按照上述三个标准度量,教师职业距离专业的标准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就教师职业需要专门的培训、具有较重要的社会功能来看,他应当是正在发展中的专业。

3、能力定义:是指能够保证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4、技能与能力的联系: 技能是指由于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按照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活动技能。如写字、体育活动和劳动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是动作技能;阅读、作文、计算的技能是心智技能。

5、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区别:职业能力是一种职业活动的心理条件,而职业技能则是一种职业行为方式,二者并非同一概念,但是较高的职业能力水平能够促进一个人某种职业技能的获得。无论职业能力还是职业技能都是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

6、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当是促进教师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条件。

7、教师职业能力特点:教师的职业能力指向于教育活动;教师的职业能力用于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完成;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影响教育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8、教师职业能力的功用:(1)个人角度:促进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2)教育角度:保证教师教育活动的效果。(3)社会角度: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9、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为(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新的社会职能。基本职能----培养人才

重要职能----发展科学

社会职能-------为社会服务

11、高等教育的特点:(1)人才培养的高层性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的高层次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当将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基础和才能,又具有一定专长的高层次的人才。(2)专业设置的多样性 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影响到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置;②.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使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新的产业部门不断涌现,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多样性;③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科学研究领域不断分化。这些发展变化必然使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类别多样、科目齐全。④学校培养目标的多样化,也决定了专业设置的多样化。(3)课程体系的复杂性 高等人才的培养还是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实现的。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多样性,也影响到课程的体系的复杂性。(4)教学过程的研究性:①追求新知也成为对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这就使高等学校的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②教学内容要反映科研成果,教学方式倡导研究性教学,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12、请阐述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职业能力与职业的关系?

(一)教师职业的重要性。(1)个人角度:促进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2)教育角度:保证教师教育活动的效果。(3)社会角度: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二)能力依据。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的特点:(1)人才培养的高层性;(2)专业设置的多样性;(3)课程体系的复杂性;(4)教学过程的研究性。

(三)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13、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教学和科研的统一。高校的三大职能使高等学校成为教学与科研的双重机构。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2)个体的专业劳动:①高校教师的劳动更加突出了个体性。②学科领域的不同使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突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③选用教材、设计教学、采用方法等方面都体现了独立自主的特点。(3)发育成熟的教育对象: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理想追求。(4)科学知识资源的投入:通过不断的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成果,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的知识积淀越深,越有助于教育成果的产出,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知识成果。(5)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①教师职业是专业性的职业,需要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高校教师同样也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专门技能,这既是对高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要求,也使他们的劳动手段。②教育理论及技能也是教师的劳动工具,掌握得越好,越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保证教育质量。

14、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1)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2)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一般能力: 1.注意力:宽度、集中、分配、转移。2.观察力:锐敏、精确、独立、引申。3.记忆力:敏捷、持久、及时、精锐。4.想象力:鲜明、丰富、深刻、独创。5.思维力:广度、深度、独立、敏捷。高校教师职业能力(主要是指特殊能力)构成如下: 1. 教学能力2.教育能力3.科研能力4.信息技术能力5.创新能力6.自我发展能力。

15、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组成部分,而特殊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16、依照能力作用的倾向性,将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7、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的目地:就是建立和运用一套科学可行的考核体系,客观地考察教师资格申请者的从业能力,为高校教师任职资格认定提供基本依据。

18、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的意义:(1)能够初步认定申请者的职业能力与任职资格:通过考核初步认定申请者是否具有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否具备了教师的基本条件。(2)能够促进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科学化:积极探索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科学方法并付诸实施,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高校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而且能够促进这项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能够保证高校教师队伍的入门质量:为了保证大学的教育质量,必须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建立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度,对申请教师资格者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考核,是对教师队伍质量的预先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教师队伍的人门质量。

19、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对教师实施专业化管理的一项制度。我国的这项制度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全面实施的工作则始于2000年。20、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我国对教师的资格认定采取(学历认定)和(考核认定)两种形式。

21、填空: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考核是对教师任职资格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2、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的原则是指导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的基本要求。(1)专业原则性:是指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考核应当从教师的专业需要出发,明确考核的目地,提出考核的内容,设计考核的方法。(2)科学性原则:是指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考核应当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学设计考核的流程和方法,用以提高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的科学化水平。三条规律:一是要考虑社会对高校教师的任用要求;二是要考虑教师资格申请者的接受能力;三是要考虑考核方式方法的客观性和可行性。(3)公正性原则:是指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考核应当平等客观地对待所有的申请者,以保证考核权益的公平性以及考核结果的客观性。要保证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的公平和客观,就要注意考生报名的权力性、考题设计的科学性、考试过程的规范性、考题评定的标准性,考核价值的同等性。(4)诊断性原则:是指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考核应当发挥其鉴定的功能,通过对资格申请者现实状态的测定,对其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做出判定。(5)可行性原则:是指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考核应当密切结合工作实际,一切从工作需要出发,注重考核工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3、如何考核教师职业能力? 首先,依据考核标准,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同时依据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的原则(1)专业原则性,(2)科学性原则,(3)公正性原则,(4)诊断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依据上述原则设计了考核方案:(1)思想政治方面。(2)人才培养方面(教学任务,课时、学科等)。(3)科研能力。(4)服务社会,包括产学研结合,讲座,指导论文,实习、见习等。

24、考试是一门学问,依据考试学的理论,考试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三条规律,即社会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试运行的规律。

25、如何设计教师职业资格考试?(1)报名:严把学历关;(2)具体考试: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和品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重点考察其职业道德(法制)。(3)普通话测试。(4)体检。试题类型:填空题、概念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改错题、填图题、证明题、计算题、作文题、划线题、情景题。

26、考核的设计工作:制定考核目标、内容、标准;选择考核类型和方法;编制命题计划。

27、保证职业能力考核有效性的要求:具备考核的基本条件;提高考核的信度;提高考试的效度。第二章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1、高校教师教学能力:(1)教师教学认知能力(2)教师教学设计能力(3)教师教学控制能力(4)教师教学评价能力

2、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活动的主观条件。它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的本领,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主要方面。

3、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当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还包括运用教学媒体能力。

4、教师认知教学能力:是指认知、解释与把握教学活动基本元素[诸如任务、内容、对象等]的能力,包括解释专业目标及课程的能力、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分析与处理教材能力。

5、正确理解专业目标(1)理解专业目标与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2)理解专业目标的表达形式: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规范与要求。(3)理解专业目标的作用。

6、课程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具体学科,如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

7、课程编制大体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1)确立课程目标和表述目标;(2)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3)实施课程;(4)进行课程评价。

8、课程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是构成课程结构的基本内容。课程方案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课程的问题,是对课程的总体规划,其结构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其结构包括说明部分(主要规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及依据、教学进度、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等)、文本部分(规定教材的编写顺序,列出章、节、目的标题、内容要点、授课时数、评价的标准细则、实习实践及教学措施要求等)、教学参考书目。

9、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要求(1)要有相关的知识;(2)要有征求的学生观;(3)要有客观的态度;(4)要有明确的目的;(5)要有可行的方法。通常有:①查阅法②观察法a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b观察学生的学习成绩c观察学生的活动表现d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③访谈法。

10、分析、处理教材能力是高校教师依据教学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准确地分析教材,合理地剪裁教材的能力。教材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阅读资料、活动指导书、教学音像资料和教学图表等。

11、分析、处理教材能力(1)能分析教材的总体结构;(2)能分析教材的知识点;(3)能合理地处理教材;(4)能关注学科动态。

12、能分析教材的总体结构 1了解教材编接者的意图;2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

13、教师为了能准确把握教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通读②精读③多读。

14、教师设计能力: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结构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思考、合理安排的能力。科学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5、教学设计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能力、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16、设计教学目标能力(1)遵循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①设计课堂教学木便要一句课程标准;②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还应当考虑教学对象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要;③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应当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表应当包括三个层次,及德、智、体、美、老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包括知识、智能、价值、情意和行为;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发展水平。(2)了解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边教学目标:掌握并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具体教学目标:a正确说出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b正确说出哲学基本问题划分的依据c解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并能回答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因;d运用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原理解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的实际意义。

(3)掌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①具体、可测;②内容全面、层次分明;③相对性。

审计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水平的目标。

17、调控教学进程能力 1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2适时地变动教学程序;3合理地调整教学手段。

18、课堂管理能力

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是指能够从教学出发,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1)影响大学课堂管理的因素 ①专家权威;②人格魅力;③有效的评价;④角色权力。

19、课堂管理能力的具体表现(1)恰当运用纪律;(2)营造健康美好的课堂环境;(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具有与学生的和谐沟通能力。其次,建立友爱的同学关系能力。(4)教师善于自我管理。

20、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指向于教与学两方面:一是指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一是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

22、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判断能力。(1)正确运用评价法的能力;(2)客观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能力;(3)有效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

22、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一般的方式是考查和考试。考查属于定性的评价方法,通常适用于无法定量考核或无需定量考核的学习活动,如观察、课堂测验、课堂提问、检查作业、写作论文、实践作业等。考试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评定经常采用的方法,它是可以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评定方法,如口试、笔试、操作考试等。

23、正确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具体表现为:

(1)为了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来用日常考核的方法,如提问、检查作业、书面测验等。

(2)为了考核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采用操作考试的方法,如实习、实践活动,实习总结和实验报告。

(3)为了全面系统地考核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可采用笔试的考试方法。

(4)为了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课堂讨论、写作论文、开卷考试等方法。(5)为了考核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口试的方法。

24、运用考试方法的能力要求:命题是考试方法的中心环节。

(1)命题遵循一定的原则。①教师的命题应当遵循覆盖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全面考核,又要注重对基本知识、概念、原理与技能等重点掌握的内容的考核。②应当遵循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③应当遵循试题独立性和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④应当遵循信度、效度、难易度、区分度相结合的原则。(2)正确选用考试类型。

(3)合理设计试题结构。考试的试题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观性试题,一类是客观性试题。(4)掌握试题编制的技术和程序。

25、客观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能力(1)合理运用记分方式。(2)恰当运用评分标准。(3)及时调整评价信息。

(4)全面分析学业质量。①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业质量;②能够深入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6、通常记分的方式有百分制、等级、评语三种方式。

27、一般考查适宜采用等级制,考试适宜采用百分制,书面作业类的考核适宜采用评语。

28、有效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

(1)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调控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

(2)完善教学内容。(3)改进教学方法。(4)指导学习策略

29、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是指教师能够依照一定的标准对自身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判的能力。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一)、反思教学目标的能力。

(二)、反思教学观念的能力。

(三)、反思教学态度的能力。

(四)、反思教学内容的能力。

(五)、反思教学方法的能力。

(六)、反思教学效果的能力。

第三章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下)

1、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分为口头语言(有声语言),书面语言(教学板书)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如表情、动作等)三种类型。教师的口头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它是一种专业语言。

2、教师的口头语言事故教学中运用的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分为【独自语言表达】和【对话语言表达】两种。

3、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发音准确,吐字清晰。(2)表达简明,逻辑性强。(3)仰扬顿挫,具有节奏。(4)风趣生动,通俗易懂。(5)寓意深刻,启发思考。

4、教师的书面语言主要指教师的课堂板书。板书的一般形式是书面文字的表述,此外还有板演、板画两种形式。

5、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1)板书能够以简明的方式揭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2)板书能够突出教学中应当掌握的知识点。(3)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讲授中的问题。(4)板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6、教师的板书能力

(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正版书是教师的讲授提纲,及教材的知识结构,也是教师讲授的要点;副板书是教师在讲解时书写的一些字词,数据,图表,简表等。

板书表达形式有三种。①逻辑要点式;②结构图形式;③图标演示式。

(2)板书要正确规范,书写美观。(3)板书既要系统完整,又要简明扼要。板书就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力求少而精、精而活。

(4)板书的书写和擦拭应适时有序合理的板书书写应当是书之适时,擦之有序。

7、教师的体态语言或者身体语言;是指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等身体条件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身体语言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它是教师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深化和补充。

8、教师的体态语言有三种类型: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有声交流。

9、教师如何获得运用体态语言表达能力?(1)用眼达意,注意调控。(2)表情丰富,沟通情感。(3)姿势恰当,讲求风范。(4)情绪饱满,健康心态。教学无小节,时时是模范。教师的情绪要保持稳定,精

神状态要饱满,始终给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以自身的情绪影响学生,营造出健康的课堂。

10、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是一种知识的传播活动,任何一种传播活动都需要媒介,语言是教学传播的媒介,此外,教学中运用的技术手段也是重要的教学传播媒介。

11、教学手段:是指高校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各种物质媒体或物质条件。从教学手段产生的时间和运用的技术来看,可分为常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两类。

12、常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直管教具。也包括粉笔、黑板、教鞭等教学辅助用具。

13、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有:图表、黑板画、实物、标本、模型。

14、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传递教学信息的个种教学工具。包括幻灯机,电影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硬件设施。以及承载教学信息的幻灯片、电影片、录像带、录音带、软盘和光盘等软件工具。

15、运用常规教学手段的要求(1)目的明确,选择使用。(2)准备充分,使用适当。(3)展示清晰,引导观察。(4)演讲结合,提高认识。(5)注意维修,动手制作。

16、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技术的要求(1)应与常规教学手段结合使用。(2)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方法。(3)合理选择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4)应与讲解,引导,思考结合起来。(5)应当把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17、合理选择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具体来讲就是:(1)考虑所授专业课程的性质、特点。(2)考虑教学手段的特点和功能。(3)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4)考虑教学手段出示的时机。

18、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作用已经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地变化,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并采用了图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等技术,使人机交互功能大大增强。

19、多媒体技术不是多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处理多美一的技术集成一起,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护、互方式的多种技术的综合。20、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构成与普通计算机无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是对某些硬件的要求更高一些,同时增加了一些硬件配置。如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功能卡、数据存储系统、操纵控制设备。

21、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种教学信息,把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

22、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 1多种感官刺激;2信息传输量大,速度快。3交互性强。4能力培养。5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2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本要求

(1)多媒体使用应注重发挥双主体的作用。(2)多媒体的使用应适应教学内容的需求。(3)多媒体使用应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24、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2)稿本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文字稿本,另一部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稿本。(3)素材的搜索与制作。(4)课件制作。(5)课件调试。(6)课件成品。

第四章 高校教师的德育能力

1、高校德育工作其本质上讲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社会化,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也是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而教师是否具有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能力则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主要包括;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说服教育的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2、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把人的道德品质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世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世俗水平。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后世俗水平。第五阶段,墨守成规的定向;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

3、青年期是人生品德发展基本成熟的时期。从约定的道德到自律的道德正是从青年期开始的。

4、青年大学生个体品德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能按照社会道德规范来调节行为。(2)道德理想,到的信念开始在道德动机中占主导为。(3)品德意识性显著增强。(4)道德行为习惯渐趋稳定。(5)品德结构日趋合理。

5、了解学生品德发展特点:(1)能够了解大学生个体品德发展的特点;(2)能够了解高校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特点。

6、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1)能够及时掌握高校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2)能够及时把握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3)能够有效运用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的方法。

7、教师沟通能力是指教师在人际交往中传达思想观念或交换情报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8、教师的沟通能力是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教师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2)有助于与同事合作。(3)有助于与外界交流。

9、高校教师的沟通能力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更为重要。它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观念的碰撞、精神的对接,必须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关系不在是线性的互动关系,而是开放性的立体沟通关系。

10、沟通的方式 【开座会谈】、【个别谈话】是沟通的直接形式。座谈、个别谈话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最为直观、最为简便的形式。

【深入生活】与学生坦诚相处也是有效沟通的方式。

11、沟通的方法:学会关心;热点突破。

12、沟通的技巧:他是保证良好沟通效果的前提条件。(1)要明确沟通的目的。(2)沟通的内容要确切。(3)坚强语言素养。(4)要注重自身修养。(5)要意识的缩小地位差,使沟通的气氛自然、融洽。(6)应设计固定的沟通渠道,形成沟通常规。(7)要个悲剧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

13、(说服教育)是道德的基本方法。

14、说服教育能力是指教师通过个人的努力并运用全部知识、经验和个人威望把握、引导和控制所有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进而培养其有两品德的能力。

15、教师说服教育能力的养成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学高身正——说服教育的前提。(2)尊重信任——说服教育的原则。(3)有的放矢,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说服教育的策略。(4)辩证思维——说服教育的思维方式。

16、就说服教育来讲,说是手段,服是目的。

17、(以理服人)是说服教育的最显著的特点。

18、以情感人是说服教育产生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19、运用辩证思想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辨析)

(1)制定思想道德教育措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任何工作实质上都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要改造世界,必须先认识世界,而要真正认识客观世界,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舍此无门。(2)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也常常存在许多矛盾,遇到许多对立面,如严与宽,奖与罚,情与理等。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对立统一规律,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①严与宽的关系。所谓严,主要表现为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所谓宽,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宽厚仁爱,真诚热情。严与宽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宽是严的基础,宽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严。爱字当头,严在其中,就是体现了严与宽的辩证关系。有些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往往处理不好二者关系,以致顾此失彼,易走极端,或一味地强调严,使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一对冷冰冰的条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思想和感情的沟通;或一味地强调宽,使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原则性,可想而知,这根本达不到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②奖与罚的关系。必须强调奖惩的及时性,抓住学生情绪的“兴奋点”及时鼓励以达到强化激励的效果,惩亦然。古人云:“赏不越时,罚不迁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③情与理得关系。20、教师解决学生矛盾的能力突出表现在: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用不同的方法化解不同的矛盾。

21、研究表明,高等学校学生的大部分心理问题属于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学生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大多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心理障碍。

22、教师心理辅导能力:(1)能够正确掌握高校学生心理辅导的重点;(2)能够突破传统角色,与学生平等沟通。

23、高校教师的心理辅导应放在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上,重点是人格辅导、学业辅导和生活辅导。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科研能力包括:

1、科研意识;

2、选取科研课题的能力;

3、选用科研方法的能力;

4、实施科研活动的能力;

5、发表科研成果的能力 高校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论述:你对科学研究对教师工作的意义的认识?

一、任务:通过科研工作,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二、要求:通过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服务社会;

三、能力。简答:实现科学研究任务目标的途径?

1、教师加强专业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人才,服务于社会;

2、教师通过科研活动,对社会各领域问题进行专业性研究,促进科技创新。简答:教师科研工作的要求?

1、要树立现代科研观

2、应具备科学研究的素质

3、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科技发展的脉搏。

4、提高科研质量,增进科研效益,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限制:

1、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在科研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

2、还有一些教师存在着理论基础不扎实,科研方法掌握不全面,导致研究工作困难重重或科研成果质量不高;

3、科研经费短缺问题是个核心问题。辨析、简答、多选:科研意识

1、科研意识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性条件。

2、科学研究的定义为:是以特定的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工作,获得对于世界独特认识的过程。

3、科学研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目的性、工具性、系统性和探索性。

4、所谓科研意识,就是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对有目的地,遵循一定方法的,系统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科研活动的主观认识和自觉意识。单选:(选取科研课题),是高校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起点),也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的(第一步)。简答、选择:选择科研课题依据的原则 1 价值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简答:在当前的科研选题上,存在哪些选题不当的情况?

1、选择的课题非常有意义,但范围过大,研究目标分散,不利于深入研究、获得成果;

2、选择的问题太小,范围太窄,研究意义不大;

3、课题选择太难,缺乏资料,在现有的条件下难以进行研究,选择:科研选题的途径?

1、查阅文献;

2、实际调查;

3、专家论证;

4、条件考核。高校教师科研课题的来源: 科研课题的产生,通过有理论和时间的两条途径。这与科研课题的类型有关: 从课题功能的角度: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课题,是关于某一学科的基本规律的理论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着重将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实践工作中的规律,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或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使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也属于应用性研究课题。一个完整的科研过程,通常包括几个步骤?

1、选题;

2、设计研究法案;

3、实施研究方案;

4、成果发表。科学研究方法论体系构成?

1、哲学方法论基础

2、科学方法论基础

3、学科方法理论 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分为: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二者要相结合)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类型? 按研究领域: 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特殊方法(如偏爱法、习惯法。)按科研进行的阶段: 选择课题阶段(观察法、分析法); 搜集资料阶段(文献法、量表法、实验法); 资料处理阶段(归纳法、演绎法、诊断法)。按研究方法的性质: 定量研究法; 定性研究法。常采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选择:文献通常分为; 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事件经历者通过描述或其他方法记录下来的实况记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资料,也称第一手文献。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物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综述作为文献法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研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有效论证选题、做好研究设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身感觉器官或其他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研究活动。观察法的主要类型可以划分为三种: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全面观察与抽样观察。

3、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间接搜集相关资料,认识和了解研究对象的科研方法。调查法分类: 按调查对象取样范围: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按调查的手段:访谈、问卷调查、开调查会等。调查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分析资料、总结调查结果。访谈:调查人员通过与研究对象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对面地交谈,直接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手段。分两种:结构性访谈(又称正式访谈)、无结构访谈(非正式访谈)操作题:设计问卷 问卷调查是由研究者设计的一系列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来获取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意见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手段。问卷的结构:包括说明和本文两部分。“问卷说明”应陈述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组织者和结果的使用者、保密措施,以及填写要求等。本文通常包括需要调查对象回答的相关问题(自然状况等)、研究内容的问卷题目(类型有开放式和封闭式)。

4、实验法 实验法是人为地对研究对象加以控制并施加影响,以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变量有三种: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关心社会情境的人,以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品质为研究取向而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与一般的理论研究不同,与实验研究也存在差异。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的主要任务;

2、要求采取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的双向参与方式;

3、研究具有动态性,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动不断修改研究方案;

4、由于行动研究针对某一特定环境或具体问题,因此研究成果不一定具有普遍代表性。简答:如何实施科研活动?

1、提出理论假设

2、确定研究对象

3、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简答:理论假设的提出有三个发面要求:

1、理论假设必须有充足的理论和事实基础;

2、一个加假设必须有针对性地回答研究的问题;

3、理论假设必须是未经证实的。理论假设的特征:科学性、推测性、逻辑性、可验证性。判断、选择:按照理论假设的内容特性,分为三种类型:描述性理论假设、解释性理论假设、预测性理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

1、总体研究

2、抽样研究

3、个案研究。科学研究中非常主要的一个环节是资料的整理工作。资料整理的核心工作就是资料分类。进行资料分类:首先要明确分类标志; 其次要对资料进行质量分类和数量分类; 此外,在进行资料分类时,还应把反映人们主观意见和感受,与反映客观事实的资料分开,以利于分析研究。判定资料分类标志的原则:

1、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来确定分类标志;

2、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分类标志。科研成果的表述类型:科研报告、科研论文 研究报告分为:实证性研究报告和文献性研究报告 实证性研究报告是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描述研究结果或进展的文件。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为基础,对研究方法和过程加以分析,寻求经验,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办法和建议。可分为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操作题: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描述、记录某个课题的调查资料和分析结果的科研报告。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由(题目)(前言)(主体)(结尾)四部分构成。前言:交代调查的问题、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主体(正文);结论与建议;附录 实验报告:是描述和记录某项实验过程和结构的科研报告。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除了题目和参考文献、除录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实验的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结论与讨论 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科研论文的类型:理论阐述性论文、个案案例性论文 理论阐述性论文具有三个基本要素:论题(需要论证);论据;论证。理论阐述性论文的两种形式:一般研究论文(由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或参考文献组成);学位论文。个案案例性论文通常是运用行动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具体事实进行记述、分析、推理后,形成一定的文字材料。科研成果的形式与等级: 国际“三大索引”:SCI、EI、ISTP。国内核心期刊:参照北京大学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一览》。国内一般刊物:一般大学《学报》、各省创办的刊物,部级各科研院所创办的刊物等。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六章

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是事物的表征,是物质存在形式的表征。多项选择:信息种类: 自然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信息的属性:可识别性、可转换性、可处理性、可传递性、可再生性、可创造性、可分享性。教育信息: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和教育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判断:狭义的教育信息:指对受教育者提供的知识技能,阐述的新思想和观点,培养新行为的教育内容。广义的教育信息:是指各种教育内容,也指为传递教育内容而生成的其他信息。教育信息种类:就其存在形式而言,可分为形象信息和符号信息。判断题:信息本身不能传递,信息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传递。多选:信息载体种类:1语言(民族语言、外族语言、机器语言、专业语言);2文字; 3声音;4图形、动画、影像。多选:教育信息的特点:正确性、明确性和教育信息多样性。选择、判断:目前教育信息的最大载体仍然是文字。简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1 信息社会的知识密集度高,必须发展高水平的基础教育。2由于信息社会大量产生知识,不断更新知识,要重视发展终身教育。3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应采取多学科,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培养人才。4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生活工作情况不同,学习方式更机制灵活。5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6与信息社会话相适应,教育本身也要信息技术化,包括教育计算机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论文: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多媒体得到综合运用;2确立个别化学习方式;3远距离教育的效果将大大增强;4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更加方便,有效;5教育与科研更加方便和富有成效。多选: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用途? 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应当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的工具。1作为学习对象: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学习计算机使用的基本技能;学习计算机对社会的用途与影响。2作为学习工具、3作为教学工具:辅助教学;管理教学;辅助测验。4帮助备课 教育文献:记载教育科学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包括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理论、实践知识及最新动态,汇集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数据、课件、理论方法和假设等,记载了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教与学的经验和教训,是人们在教学活动中积累的成果。

教育文献类型:1.按载体形式划分:印刷型文献、微缩型文献、电子型文献、影像型文献

2.按加工程度划分:一级文献、二级文献、三级文献 教育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中国标准刊号CN62-1002/G4

目前国内大多数期刊同时使用ISSN号与CN号。

教育文献检索工具:手动检索工具、联机检索工具、光盘检索工具、互联网检索工具

检索方法:常规法、追溯法、循环法。

简答:基于互联网的文献检索能力:使用专门搜索引擎(Google、百度)、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新浪网站、网大网站、专业学术网站)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 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电子信箱使用能力。

文字处理能力:

1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建立新文档;文档录入;文本选定;文本的复制、移动和删除;文本的查找与替换;撤销与恢复;保存文档。2文档排版3Word提供了强大的表格处理功能,可以使用户轻而易举地实现文字和表格的混合编辑4在文档中绘图功能的实现5文档的页面设置与打印

课件制作能力:PowerPoint

1演示文稿的简单制作:启动PowerPoint;应用设计模板编辑;插入一张新的幻灯片;更换幻灯片背景;插入艺术字。

2演示文稿的进一步加工。

电子邮箱使用能力:1申请免费邮箱2发电子邮件3收电子邮件

第七章 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

学者们对创造与创新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创造等于创新,它们都是通过革新、发明产生出新的事物,本质上没有区别;另一种观点认为二者不同,“创造性最重要的表征是创新,因此创新是知识价值的核心”。

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创造新知识、新方法、新产品、或依据一定条件进行变革和更新活动应具备的主观条件。

多选:创新能力的特征:开拓性、普遍性、复杂性、可培养性。

选择:从本质角度,创新能力具有开拓性特征。从来源角度,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特征。从结构角度,创新能力具有复杂性特征。从发展角度,创新能力具有可培养性特征。德育创新能力:是指高校教师在工作中能够主动地采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情感进行积极地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能力。

德育创新能力:要发挥德育创新能力,应在知识教育之外培养多种方式的教育能力:实践教育能力;心理教育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能力

教学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进行教学创新要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教学内容创新能力;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控制教育情境以及灵活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选择:教师的教育机智具有(突发性)、(灵活性)、(创新性)和(目的性)等特点。目的性:是指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通常是有明确目标的,一是改变不同寻常的教育情境,使其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正常发展;再有就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效运用突发事件,进行教育创新。

教育机智通常从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1将教育问题转化为教育材料的能力 2捕捉教育时机的能力

多选:高效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从哪方面体现出来:科研创新意识;科研创新思维;科研创新精神。选择: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具备超前意识是科研创新的出发点。

具备高度职业敏感的教师通常会有的表现:

1很快就能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立刻反思 2能够在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寻常的因素,比如在学生同样做错的试题结果中发现学生不同的知识缺陷。

判断:智力结构中的发散思维即代表人的创造力。除了起到核心作用的发散思维外,辐合思维在创造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类似归纳推理的作用。

多选:从认知的过程看,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类比思维、形象思维等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答、选择:创新思维在科研中的作用:导向作用;选择作用;催化作用;沟通作用。

科研创新精神可以理解为,高校教师以追求真理、奉献社会为己任,在科研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和革新的理想、信念、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品质。简答: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精神的表现:

1、科研创新理想;

2、科研创新情感;

3、科研创新信念;

4、科研创新意志;

5、科研创新态度:开拓性、合作性和科学性是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科研创新态度

判断: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进行创造和革新。

创新性人才通常具备三方面特征: 1高创造力人才通常具有较高的智商;2具备创新思维;3具有丰富的人格特征。

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积累、技能训练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三条途径。

简答: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1、完善和强化知识结构,有利于发挥创新才能;

2、进行心理训练,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3、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包括记忆力、发散思维、辐合思维、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技能训练;

5、形成开放、民主、合作的工作氛围,鼓励教师创新。

第八章 高校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判断: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主体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

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及特征:

1、准备期:特征:以理论知识与间接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具有一般化和表面化的特点;获得了从事教师职业的某些特质。

2、适应期;

3、发展期;

4、创造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进行一些理论的总结;个体的创造性能力不断得到发展。这一阶段的教师被称为“专家型教师”,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和目标。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因素:

1、较高的成就动机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2、自我学习与提高的主动性:(1)教师的自我学习具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教师学习的自主性;②教师学习的长期性和持续性;③教师学习的多元性;(2)教师素质的完善和提高

3、积极有效的自我监控。

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成为“专家型”教师,是教师职业化的最终目标。

专家型教师:指在工作动机、人格特征与职业化水平等方面达到高度成熟的教师。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1、强烈的职业成就动机;

2、高尚而成熟的人格特征;

3、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职业生涯设计:是指教师对有关自己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自我设计和规划,以及对有关自身发展的环境因素的认识与思考。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对自己的教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与总结。自我反思的内容:

1、对自身知识、能力与个性的反思:①知识状况、②能力状况、③个性特征;

2、对环境与社会的反思;

3、对自我发展历程的反思;

4、对教学活动的反思:①教学反思中的基本问题;②教学反思的阶段。自我反思的方法:

1、学生的反馈;

2、与同事的沟通与交流;

3、参与学术活动;

4、反思自身的问题所在。

如何做自我生涯设计?(教师职业生涯的自我设计)

1、教师自我认识与发展目标的设计;

2、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目标设计;

3、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内容: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分析;自身特点的分析;自我成长历程的分析;每一阶段的发展分析。

简答: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表现:

1、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表现。

2、具有极强的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与自我责任感: ①具有个人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②善于设计、控制与调节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 ③善于将专业的发展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3、以自身的专业发展为努力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指教师由于其职业的要求、期待和职责所感受到的压力,是教师由于工作而产生的负向情感的反应症状。

教师职业压力的产生:

1、工作的不确定性;

2、角色的压力:角色知觉不明确、角色冲突;

3、来自学生的压力;

4、工作条件所产生的压力:物质条件、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教师心理调控能力的形成:

(一)提高自我修养:

1、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2、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

3、重视自我陶冶:(教师如何进行自我陶冶?)①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②不断地认识与感受教师的职业之美,以此来塑造、完善与升华自己的人格与性情;

③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激发自身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生命的活力;

(二)学会有效的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三)学会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

第八章 高校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判断: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主体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

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及特征:

1、准备期:特征:以理论知识与间接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具有一般化和表面化的特点;获得了从事教师职业的某些特质。

2、适应期;

3、发展期;

4、创造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进行一些理论的总结;个体的创造性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这一阶段的教师被称为“专家型教师”,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和目标。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因素:

1、较高的成就动机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2、自我学习与提高的主动性:(1)教师的自我学习具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教师学习的自主性;②教师学习的长期性和持续性;③教师学习的多元性;(2)教师素质的完善和提高

3、积极有效的自我监控。

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成为“专家型”教师,是教师职业化的最终目标。

专家型教师:指在工作动机、人格特征与职业化水平等方面达到高度成熟的教师。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1强烈的职业成就动机;2高尚而成熟的人格特征;3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职业生涯设计:是指教师对有关自己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自我设计和规划,以及对有关自身发展的环境因素的认识与思考。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对自己的教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与总结。自我反思的内容:

1、对自身知识、能力与个性的反思:①知识状况、②能力状况、③个性特征;

2、对环境与社会的反思;

3、对自我发展历程的反思;

4、对教学活动的反思:①教学反思中的基本问题;②教学反思的阶段。自我反思的方法:

1、学生的反馈;

2、与同事的沟通与交流;

3、参与学术活动;

4、反思自身的问题所在。

如何做自我生涯设计?(教师职业生涯的自我设计)

1、教师自我认识与发展目标的设计;

2、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目标设计;

3、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内容: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分析;自身特点的分析;自我成长历程的分析;每一阶段的发展分析。

简答: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表现:

1、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表现。

2、具有极强的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与自我责任感: ①具有个人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②善于设计、控制与调节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 ③善于将专业的发展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3、以自身的专业发展为努力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指教师由于其职业的要求、期待和职责所感受到的压力,是教师由于工作而产生的负向情感的反应症状。

教师职业压力的产生:

1、工作的不确定性;

2、角色的压力:角色知觉不明确、角色冲突;

3、来自学生的压力;

4、工作条件所产生的压力:物质条件、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教师心理调控能力的形成:

(一)提高自我修养:

1、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2、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

3、重视自我陶冶: 教师如何进行自我陶冶?)①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②不断地认识与感受教师的职业之美,以此来塑造、完善与升华自己的人格与性情;

③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激发自身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生命的活力;

(二)学会有效的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6.《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考试要求 篇六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考试要求

请根据以下材料,在认真学习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础上,结合你自己学习的体会和认识,以其中的“教书育人”道德规范为主题,写一篇学习体会或论文。

要求:

1.论文题目自拟;

2.全文应紧紧围绕师德规范中“教书育人”的思想主题,理论联系实际;全文内容要联系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教书育人方面的实际,结合材料中优秀教师给你的启发,体现和反映你自己对未来从教工作的相关思考和理解;

3.全文应语言文字规范、逻辑结构严谨清晰;

4.注意参考资料的引用和使用;

5.论文应遵守学术研究道德和规范;

6.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并须书写在16开方格稿纸上(拒收打印稿)。

【材料1】

有一位中学老师,多次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她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浇花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信念,使学生成长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十多年来,这位老师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学科活动,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坚持立人为先、以德育人、以文教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她教学生学习,更教学生做人,日常生活中特别注重增强学生“做人”的意识。她教育学生,作文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但要在抒发中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陶冶自己的人格情操。她勉励学生“今日学生明日人才”,因此必须从今日做起,提高严格塑造自己的自觉性。学生一进校就向他们灌输“做人”的意识,把“学知识”和“学做人”结合起来,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当代学生的形象”的系列教育,并千方百计把文字表达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自觉的行动。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她认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为今天的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多年后,这位老师的学生深情地说,正是老师帮学生树立了“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人生目标,他们才

不懈为之去奋斗。学生们说,老师教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敢于负责任的人,这正是老师立民族教育之根的生动反映。

【附件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7.浅谈护理综合技能考试改革 篇七

关键词:护理,综合考试,改革

护士生从跨进学校大门的第1天起, 就意味着将要终生接受护理教育, 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考试, 无论是考试内容或是考试形式, 都是值得护理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思考的问题。如何改革当前护理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单纯课程试卷考试或单纯课程操作方法考试?为此, 我们进行了一些探讨, 设立了护理综合技能考试, 主要作法如下。

1 整合考试内容

为了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全面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的通知》及《护士执业考试大纲》, 我们将与护士执业能力相关的专业课程揉合在一起, 进行综合考试。改变传统的分课程的“以知识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 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 综合评价学生素质。

1.1 联系基础课程

护理教学的第一学年是基础课, 第二学年以专业课为主。我们在进行专业课考试时, 将基础课程内容如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等进行整合。《护理学基础》综合试卷可吸纳《人体解剖》、《微生物与免疫学》、《人文修养》、《心理学》等课程的内容, 《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其他专业课同样可结合基础课程整合考试内容。

1.2 组合相关课程

主要是将与临床护理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如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 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 将内、外、妇、儿四门课程整合在一起。相关课程内容组合在一起, 形成综合试卷, 可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课之间的内在联系, 也可避免各科考试内容重复。

1.3 模拟执业考试

执业护士考试是一种综合考试, 主要分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除专业实践能力包括护理学基础的有关理论与操作外, 其他3个科目是将内、外、妇、儿4门课程内容揉合一起, 再拆分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3个考试科目之间紧密联系, 综合性强。模拟护士执业考试整合考试内容, 使学生在学校就进行这种多门课程的综合考试训练, 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试能力, 提高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率。

2 多种考试形式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的形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但不能离开这个目的。我们采取的护理综合考试形式主要有3种。

2.1 综合试卷考试

根据各课程授课内容所占比例出题, 形成综合试卷。参照国家执业护士考试, 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各占35%, 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各占15%。试题难易度比例分配:中等难度约占50%, 容易的约占30%, 难度系数大的约占20%。教研室至少备有五套综合试卷, 并在需要时随机抽卷考试, 考卷题型通常与执业护士考试相同。学校也可购买改卷读卡机, 学生考试时用2B铅笔涂答题卡, 机器改卷, 可大大节省教师改卷时间。

2.2 综合操作考核

护理操作综合实验主要是在各项单项操作的基础上, 将构成操作技能的各个动作成份, 依其内在的联系, 联结成一个整体。如无菌技术操作主要有6个项目, 可将这6个项目组编成不同的操作程序,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的配合要合乎情理。可模仿执业医生操作考试形式, 根据护理综合考试能力目标, 设计考试内容及考场安排。如设三个考站, 第一考站:病例分析, 书写病室交班报告或护理计划。第二考站:病例分析, 进行操作用物准备或《护理学基础》单项操作考试。第三考站:病例分析, 进行临床综合实验操作并进行口试。这3站的成绩共为100分, 考试结束后3组相加得出总成绩。

2.3 计算机考试

计算机考试 (简称“人机对话”) 是一种新的考试形式。我院开发研制了“计算机考试系统”, 可用于平时复习或小测验, 也可以用于期中、期末考试。只要将教学内容编成试题, 输入计算机题库, 根据不同考试的不同需要, 设定题量与考试时间, 计算机可随机组合成各种不同的综合试卷, 学生进行人机对话考试, 最终由计算机阅卷评分, 同时将成绩自动记录在教师用计算机的数据库。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阅卷改卷精力和时间, 也避免学生长时间等待成绩产生焦虑。“人机对话”早已用于各种晋级、晋升和其它社会考试, 学生熟悉这种考试方式, 有利于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8.博思考试确立中国职业英语基准等 篇八

经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协同博思(BULATS)中国代理商与68家企业发起的中国职业英语基准项目,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和深圳等地区进行一系列博思考试、问卷调查及专家测评,最终确立了“中国职业英语基准”。

该项目初步确立了包括酒店餐饮、信息技术、国际贸易与采购、制造与工程业和金融服务在内的五大行业普遍拥有的三个职别(销售与市场、财务和人力资源)的综合英语基准和各项语言技能基准,为企业提供一个英语水平的参照,帮助企业确立某一职位所需的英语水平标准。

职业英语基准的语言测评工具是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设计的博思考试。

2006年美国移民签证抽签于11月开始

美国国务院9月29日宣布,将在11月5日开始签证抽签登记,并向5万名中签者签发永久居民签证。有资格参加签证抽签的国家中的希望移民美国的人,可以在2004年11月5日至2005年1月7日期间提出申请。

这个项目的正式名称是“多元签证抽签”,针对的是移民到美国人数较少的国家的公民,目的是使美国移民人口在种族和民族成份上更加多元化。

过去5年移民美国总人数超过5万名的国家的居民,不具有参加签证抽签的资格,中国(大陆出生)被列在其中。出生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的人有资格提出申请。

声明说,移民申请只能通过专门指定的网站进行,网站将在申请程序开始时启用。

专家说中国人才外流在澳洲成为人才浪费

自20世纪90年代中来到澳大利亚的移民中,原为经理与行政管理人员者有半数现受雇为推销员、文员、机器操作员及劳力工作者。

作者称,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大陆移民拥有的大专学历比率,比澳大利亚的全国大专学历比率多一倍,但在低技术的工作中占过高的比例。在她的研究中,曾遇到数十名中国大陆女移民,从事酒店客房清洁、或在家中客厅与车房中做衣服,但她们原在大陆做教师、工程师和其它的专业。

政府调查显示,原在中国担任高技术工作而抵澳后获受雇的72%的女移民,即使已在澳居留超过三年,也仅有30%可做回本行。

因此,作者认为“中国的人才外流在澳大利亚成为人才浪费”。

美英德澳占据全球最多留学市场份额

目前,全球的留学市场日益繁荣,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日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说,在1998年到2002年的4年间,在经合组织30个成员国中,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5国吸收的留学生占了留学市场的73%。美国仍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吸引了30%的海外学生,英国和德国并列第二,分别吸引了12%的海外学生,澳大利亚则占有了10%的份额。

澳大利亚政府每年拿出近9千万美元在亚洲等地进行宣传,帮助学校抢占市场。目前,澳大利亚的教育收入每年大约是35亿美元,已经超过了著名的澳大利亚羊毛的收入。

经合组织说,到海外留学的学生,近半数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

中英首次联合培养双学士

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日前开学,128名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这是玛丽女王学院在中国大陆开办的第一个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据了解,与以往国内一些合作办学不同的是,这些学生都将在国内完成学业,入学第一年实行双语授课,从第二年起实施全英语授课,全部课程由两校优选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课程选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学生的学业考试将由联合考试委员会评估审核,毕业后学生将获得北邮和伦敦大学分别颁发的两国国家承认的正式学士学位文凭。

日本语言学校将强化招生审查

9月中旬,日本全国日本语学校联合会中的50多所学校,联手在北京、上海、沈阳三个城市召开赴日留学座谈会。

据了解,去年10月末开始,日本入国管理局为了抑制非法滞留和日益增多的外国人犯罪现象,加大了入境管理方面的审核力度,致使中国学生赴日留学签证率下滑。为此,日本语学校联合会召集中国方面的中介机构,介绍了日本入国管理局的最新留学政策。

座谈会重点探讨了中介机构和日本语学校对招生的审查工作,以期双方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能够建立起个别协商的关系。

菲律宾首张简体华文报纸问世

随着华文教育的升温,菲律宾第一张简体华文报《汉语学习报》已于9月16日,即菲华商联总会喜庆五十华诞金禧当日问世。这张报纸的降生,给菲律宾华文教育普及注入新鲜的活力和繁盛的气象。

《汉语学习报》由福建师范大学汉语教学志愿者编辑,由菲律宾《商报》出版。

据此间媒体报道,目前菲律宾华人华裔约有300余万人,全菲现有4家华文日报:《世界日报》、《联合日报》、《商报》、《菲华日报》,每天出版十多版至数十版,均为繁体字。现在增添一份简体华文报,菲华社会有识之士都对它寄予了很大的关怀和呵护。

世界顶尖商学院最新排名推出

9月23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全美MBA项目排名、美国国内区域性MBA项目排名和国际MBA项目排名等三项商学院新排名。

这三项排名来自于《华尔街日报》与Harris Interactive公司进行的调查。调查考察了雇主对商学院的意见,因为雇主是MBA人才的最终使用者。为避免在不同特征的商学院之间进行比较,这次调查将排名分为上述三类。

调查结果是:密歇根大学的MBA项目为全美第一;普渡大学的MBA项目为全美区域性MBA项目排名第一;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列为国际MBA项目排名第一。国际MBA项目排名是该调查于今年推出的全新排名。

全球基金会奖学金开始申请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受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委托负责开展2004年“三井住友银行全球基金会奖学金项目”,今年的资助额度将从原来的每人200美元,上调到每人500美元。该项目现已开始接受申请,报名截止日期为今年的11月1日。

“三井住友银行全球基金会奖学金项目”由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全球基金会出资在中国大陆地区设立。该项目开始于1995年,三井住友银行全球基金会为中国大陆9所院校的在校本科生提供资助。资助的费用主要用于支付获奖人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以及与学习有关的其他费用。

澳大利亚设澳中交流奖学金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唐纳日前在访问北京期间宣布设立一项价值450万澳元的奖学金项目,旨在大幅度提高澳中两国之间的学生交流规模。这项奖学金将在今后的三年里,资助300名本科学生和120名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生与博士后研究人员。

唐纳表示,新设立的奖学金将支持澳中两国的优秀人才成为世界一流的学者,在本地区建立学术合作关系。

我国扩大自费留学奖学金实施范围

据国家留学基金管委会消息,2004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试点工作已经开始,实施范围从5个国家扩大到28个国家,增加了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新西兰、新加坡、爱尔兰、乌克兰、荷兰、韩国、南非、瑞典、芬兰、泰国、比利时、丹麦、奥地利、瑞士、白俄罗斯、挪威、以色列、罗马尼亚、波兰、墨西哥等23个自费留学生较集中的国家。今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奖励规模为200人,凡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一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中国自费留学生皆可申报,奖励金额为每人5000美元。我国驻有关国家使(领)馆教育处(组)为申请受理机构,受理申请时间截至10月31日。

留学中介开始使用政府示范合同

日前,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列出首批正式使用教育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制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示范文本)》的留学中介,全国有七家,北京有四家。

此前,教育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在多次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留学合同示范文本并于今年4月28日由教育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正式向社会公布。

从有关情况看,由于示范合同比较充分地听取了留学人员、家长代表、律师、中介等各方面意见,整体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中国绿卡收费标准确定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申请费等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受理外国人永久居留申请时收取申请费的收费标准为每人1500元,核发《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时收取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收费标准为每证300元。

对已在中国取得永久居留资格或者由于《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有效期满、内容变更,申请换发或者补发《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按每证300元收取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费;对丢失补领或损坏补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按每证600元收取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费。

德将对非欧盟国家留学生设置考试关卡

上一篇:土建主体劳务承包合同下一篇:数码印刷稳健发展发展前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