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江西版

2024-11-25

七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江西版(精选6篇)

1.七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江西版 篇一

传神与魅力——欣赏空间的魅力生活中的标志——设计与生活可爱的吉祥物画当年传统纹样欢欢喜喜过新年(主题策划)创新与发展 欣赏《传神与魅力——欣赏》教案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江西美术出版社的内容。中国画欣赏是中学美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进行的美术作品感受、品味,欣赏的教学活动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掌握欣赏方法,提高欣赏水平,重点欣赏以人物、山水、花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采取积极措施,给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国画的欣赏方法,提高中学生对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概况,认识中国画 的材质(文房四宝)形式和内容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 对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对中国画精髓“传神写照”贯穿反复。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评价及“传神写照”的体现。、多媒体课件。教具准备:古典乐曲《琵琶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感受中国画的水墨神韵,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1、问:这部动画片是由什么画制作的,除了中国画你还知道哪些画种?你知道中国画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讨论)

2、认真听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画知识(看课本第 2 页)

二、欣赏传统中国画

它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是古代的人们传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下面请你们简单的把这一章节内容看一遍。

1、课件播放各个朝代的名家画作品。

2、看完这些画后你有什么新发现或者有什么新的疑问?(这些画都很精彩,是过去各个朝代的代表作,那么你在欣赏过程中是否发现这些画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不同?题材——人物、山水、花鸟兽技法——写意、工笔

教师介绍:艺术表现人类生活和精神,各个民族对艺术有不同的追求,追求传神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中国画尤为突出。传神要求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仅满足于外在形象的逼真,更重视对其神态与精神的揭示。lt一gt在人物画中,传神不仅要求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且更要求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分析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教师问:画中人物身份、姿态、表情、环境教师介绍:这幅画的历史背景教师问:画中的主人公是哪位?他是怎样的表情为什么要这样?小结:你能感受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顾闳中抓住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姿态、表情,刻画出人物的细微变化,传达传神的境界。

分析人物画《清明上河图》局部感受全图规模宏大,用线条把如此从多的物象描绘的栩栩如生。① 宋 张择端② 谁知道“清明上河图”的意思,你想他该画点什么?③ 欣赏第一部分:郊区你看到什么?想到的是什么?(清明的野外景色)④

第二部分:虹桥、汴河现在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桥上的人在做什么?桥下船上的人在做什么?(汴河虹桥的热闹,这么长的桥,这么大的船,反映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⑤

第三部分:街市你又看到什么,它让你想到什么?(市区的繁华,街边店铺鳞次、有驼队、天南海北的商人汇聚于此;有坐轿的,有骑马的,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简要介绍《李白行吟图》lt二gt在山水画中,传神是通过意境表现出来的。所谓意境即赋予山川环境以不同的氛围与境界,传达的是画家的心境和愿望,是人与自然的合一。(看书第 3 页)

分析《渔庄秋霁图》教师问:画中的构图特色,空的作用,笔法的特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方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做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这样 就像人观盆景状。

《千里江山图》也可尽收眼底。简要介绍《千里江山图》lt三gt在花鸟兽画中,追求传神,是要把花木鸟兽的勃勃生机表现出来,使作品独具某种情趣。

分析《五牛图》教师问:他表现了牛的什么特征?线条表现有什么特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五头牛外形特征迥然不同的牛,表现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非常的传神,线条精炼有力度。、简要介绍《荷花水禽图》《墨梅图》

三、课堂小结

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气的生动效果。诗、书法、印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

四、课后拓展练习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幅传统中国画作品,试从构图、笔墨、题材、审美等方面分析它们的艺术特色。

五、板书设计 传神与魅力——欣赏

一、中国画概况

二、欣赏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兽画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有效的。

首先,为了弥补学生对欣赏的作品缺乏了解,对中国画基本技法缺乏认识的不足,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上《传神与魅力》一课时,渗透一些中国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以作为铺垫;二是指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相关艺术家、作品内容介绍等知识,做到提前预习,以备欣赏作品时有话可说。

其次,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在思维活动中开展有效地欣赏和评述,不管是在指导学生欣赏典型作品《清明上河图》和《墨梅图》,还是在引导学生自主赏析其他作品时,都是围绕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展开。

第三,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其一,教师以典型作品为案例,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欣赏作品应以哪些方面入手,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找出现代中国画的传神与、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清明上河图》《墨梅图》两幅作品,教师是以此为例作欣赏方法的具体指导。其二,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欣赏,是对欣赏方法的运用与掌握情况的检验。其三,与语文课、历史课相联系,结合其它学习领域的知识,指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对作品进行大胆地讲解与评述,谈自己的感受,以此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体现了“怎样教”的主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达成。

我就课的整体而言,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不足之处还是存在。如教师主讲与学生探讨、交流之间的时间分配和把握上,值得推敲。另外学生发言有精彩的表现,但主动发言的面不广,学生答问人数还是较少,说明积极性还是没全面调动起来,与“能够大胆评述”还有一定距离。这一问题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也是值得探讨。总之,一堂课下来,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受益无穷,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汲取精华,除去糟粕”,再接再厉,争取把课上得更精彩。空间的魅力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自七年级美术上册《空间的魅力》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好本课,能为学生正确了解素描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讲解中又运用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内容,所以它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初中生两极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点:

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五.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六、教学方法我以体验、问答、小组讨论和比较的方式来完成我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欣赏练习另以多媒体课件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的视频学习,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学法:读图、讨论、互动、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归纳.这是教学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过程根据我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点评-小结-板书设计-拓展其中导入和讲授新课 15 分钟,学生练习20 分钟,其他安排10 分钟1.提问与欣赏导入提出问题思考: 我们的手能在 5 秒钟之内变大变小吗

解释:将手从眼前由近到远移动就会给人有大小变化.示图欣赏: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空间的魅力出示课题.示图欣赏:有规律的大小变化构成的三维空间效果空间的魅力----空间的透视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简明方法。两个同样大的物体,处于不同 的位置,从透视的角度看

就是近处大,远处小。出示图讲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课堂训练:

1、对书本中的图案认真临摹,注意线条和透视。

2、用徒手画的形式画出校园中的树、楼房,尝试不同的角度。学生练习,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及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目的是学科落实新课标的整合,同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又为学生创设轻松创作的瘴АW饕档闫雷云阑テ篮褪ζ溃鹬馗鎏宀钜欤怨睦髂康氖嵌土堆谟锉泶锬芰盎竦贸晒μ逖椋泵扛鲅枷M玫浇淌Φ目隙ㄓ氡硌铮佣寡涞酶幼孕拧?翁眯〗嵝〗岵皇羌虻サ淖芙幔宋疑杓屏巳鑫侍饽阊Щ崃耸裁矗磕愕奶寤崾鞘裁矗磕阆不督裉煺馓每温穑磕康氖峭毓四谌荩鹬仄涓鎏甯惺埽佣迪直窘滩娜宋男蕴氐悖庇制鸬焦探裉焖兜淖饔谩?瓮庾饕?预习下节课内容及收集资料,备好画具。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较多,导入中学生通过对自己手的变化观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练习透视的绘图,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透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运用透视知识为后面的校园写生课打好基础,并借此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觉得应用赏识教育法的教学特色非常重要,我在今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贯穿愉快成功教育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使学生更深层次得体验成功感,从而更好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江西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生活中的标志——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标志——设计与生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西美术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谌荩粲谏杓浦谱骺巍1曛臼鞘涤眯院芮康纳杓埔帐酰笠约蚪嗝髁说耐夹巍⑶苛业氖泳醮碳ば壅吡粝律羁痰挠∠蟆?【设计意图】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识别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程度,我主要采取启发讨论法,以大量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片及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困难,本课利用大量的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特点、类型、用途,学习标志设计创作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审美观。【教学重点】 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标志特点和用途,设计单纯明快、有创意的标志。【教学手段】 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图片,相关工具。【学具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标志图片、坐标纸等绘图用品。【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由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学生设计、教师指导、作业展评五个环节组成。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情景导入

1、看一看,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标志,它们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步行街、中国工商银行、城市地铁站等标志。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常用标志,它们各自起什么作用?(看一看,说一说,增强直观性。)

2、比一比:分小组比赛竞猜以下各种公共场所标志分别代表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禁止吸烟、安全通道、禁止行人通行等标志,每(小组比赛猜标志可以更好地调动学题 10 分,分数最高组为第一名。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标志的含义和特点。

标志与文字传达相比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直观性,对于需要迅速掌握信息并立即作出反应的事情,可以起到及时有效的作用。

标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由直观性而产生的国际通用性,可以让使用不同语言的各国人民读懂并掌握。

2、走近标志的分类

用于国家标志如国徽、国旗。用于商品上的标志称商标,如李宁牌商标,奥迪汽车标志;用于各行各业的专业标志,如中国铁路的标

(通过课件展示,志。还有各种交通标志、电视台标志、网站标志等。使学生初步了解标志的特点和分类。)

3、分析、欣赏图例(课件出示)重点欣赏分析第 29 届北京奥运会会徽、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各项体育图标的设计特点。

如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凤凰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象征火炬接力把吉祥美好传遍全世界。(课件出示)

4、欣赏例作,归纳图案类型。欣赏三组标志设计例作,归纳图形规律。⑴以文字为图案(如中央电视台百姓之家栏目标志)⑵以几何形为图案(如中国体育大学标志)⑶

以各种具体形象为图案(如世界野生动物联合会标志)

总之,一个好的图形标志要形象简洁明了,易识易记,有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形象独特,(利

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该标志代表什么。用课件演示,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形象直观地了解图案设计规律。

5、联系生活,标志创意举例

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为:选题、构思、构图、定稿、着色。如设计环保标志:①寻找最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元素(绿树);②由外形和特征产生联想;③对基本形进行图案装饰或有机组合;④对主题的辅助图形作构思联想(手的呵护);⑤变形与调整设计元素,最终合成标志。)

(联系生活,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创作标志的方法和步骤。

三、学生作业

1、借助圆规和直尺,为学校第四届艺术节、第 12 届田径运动会、班集体设计一个标志。

2、要求:标志大小、形状、色彩自定,形象要鲜明、独特美观。

四、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用符号表现明确独特的形象。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讲评和鼓励,以便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信息,互相启发。(理论联系实际,与身边事情联系,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应用与审美价值。)

五、作业展评 展示设计较好作业,进行(通过作品展评,为

表扬,录用后用来美化学校以鼓励全班学生。)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美的价值。可爱的吉祥物

一、教材分析 : 吉祥物设计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它不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设计与知识,其中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同时设计到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同学们提供创作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吉祥物的设计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知道部分著名吉祥物,了解他们的造型,色彩和年代。国度代表哪个重要活动。

应会:能自选媒体,自定手段设计,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通过以上知识和技能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以及个人审美取向的形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法设计、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大量优秀作品,以学生直观感性为主,教师进行引导,充当“导演”。、在教学中,教师要富于激情,注意眼神交流,寻探语气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采用轻音乐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品,并展示作品,谈思路,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学生个性。

四、学法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多看、多想、积极参与,进行批判性思维,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气氛,检查用具及搜集的资料。2、导入新课 欣赏雅典奥运会精彩图片,欣赏结束后。师: 2004 年奥运会已经拉在雅典落下了帷幕,中国运动健儿们不负众望,在奥运会期间发扬了拼搏、团结合作的精神,不怕艰难困苦,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我们在这里应该鼓掌为他们加油喝彩,希望他们在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中间穿插这段话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多多关心国家大事,做一个爱国的人并学习运动员们的这种精神。让他们把这种精神应用到学习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师:谈到奥运会,同学们会想到一个非常可爱的东西(吉祥物)。提问:谁知道 2004 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

生:雅典娜,费沃斯(屏幕上出示图片)。谁有能介绍一下这个吉祥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他们长着大脚丫,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一个穿着深黄色衣服,一个穿着深蓝色衣服,头和脚为金黄色,十分可爱,雅典娜是智慧女神,费沃斯是光明与音乐之神,体现合作、公平竞争、友谊和平等奥运精神。像这样可爱、美丽的吉祥物到底是怎样设计的了?引出课题:设计吉祥物。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教学是利用大家比较熟悉的图片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也是一环紧扣一环。同时初步感受吉祥物的作用和可爱之处。了解学生在课外掌握的知识有多少,为教师有效的调控教学提供参考)3、讲授新课

师:说到吉祥物,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经常会在书本上,电视上,生活中见到,那谁知道什么是吉祥物了?请同学们来回顾一下,你见过一些什么样的吉祥物,是属于哪个活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发表意见)

(设计说明:注重学生自主观察、思考与集体的讨论想结合,体现出教与学的方式的改革)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非常好,看样子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是很丰富呀!(对学生进行肯定,)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更高。

那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几幅比较有名的吉祥物作品。不过在看之间还是先来欣赏一段音乐。(多媒体播放音乐)(设计说明:、音乐与美术相结合,可以产生不一般的效果,同学们也可以暂时放松心情,以便对后面的学习有更好的发挥,同时也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2、通过音乐提出问题,引出后面的内容。)提问:这段音乐是属于哪一届奥运会的主题曲。生: 1988 年汉城奥运会。这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了? “贺多利” 生:。

师: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屏幕出示图片。大家来共同分析这个吉祥物有什么特点,接着逐一对 90 年北京亚运会、8.

2.七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江西版 篇二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4 Where is my schoolb ag?的中心话题以及教学重难点,笔者以阅读与口头表达训练为主,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鼓励学生用本单元的语言尽可能多地描述物品的位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的话题是Things around the house,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很感兴趣。话题围绕“Where is...?”进行,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生活中的主要日常用品,并运用所学介词介绍物品的位置关系等,达到让学生使用英语交流、掌握运用方位介词的目的。本堂课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及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学生情况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因此,他们对于这样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到锻炼,为将来的阅读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有关方位和物品的词汇:tidy,but,our,everywhere,always...

2. 熟练掌握并运用功能用语谈论物品的位置。

(1)The book is on the table.The pens are in the pencil-case.

(2)Where is the schoolbag?It is under the table.

(3)Are the keys on the sofa?No,they aren’t.They are on the table.

(4)Where are the keys?

(5)I’m...,and my sister is...

(二)能力目标

听:能听懂谈论物品位置的对话;

说:培养学生通过看图或看实物的位置,以口头的形式进行情景表达;

读:能正确朗读短文,并掌握阅读技巧(skimming,scanning);

写:能用重点句型书面描述房间摆设。

(三)情感态度

1. 培养学生整齐地摆放物品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积极、健康、向上的性格;

2. 通过协作、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四)文化意识

1. 了解方位介词在英语中的不同用法;

2. 了解生活中日常用品的英语表达方式。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家具的房间的多媒体课件、奖品、录音机和磁带。

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有关学习用品的名词,并带来自己房间的图片或画出自己的房间。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 词汇:tidy,but,our,everywhere,always...

2. 句型:I’m...,and my sister is...

3. 谈论和记录物品的位置。

(二)教学难点

1. 阅读短文,捕捉信息,掌握阅读技巧;

2. 表达物体的位置。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Warming-up(5')

1. Daily greeting to the students

【设计意图】通过问候拉近师生关系,将学生带入英语课堂。

2. The students on duty

依照学生表演情况给每组分别加1~4分。

【设计意图】每天每组派2~3人表演。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编成对话并进行角色表演,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 Revision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学习物品的单词和方位介词,并结合前一天布置的任务,复习、操练介词和“Where is...?”句型。教师先随意就教室物品对学生进行示范性问答,然后学生之间互相操练。

T:What’s this in English?

S1:It’s...

T:Where is the...?

S1:It’s on/under/in/next to the...

T:Is the chalk on the desk?

S2:Yes,it is./No,it isn’t.It is in the box.

T:Are the books in the schoolbag?

S3:Yes,they are./No,they aren’t.They are on the teachers’desk.

之后,由学生自由组织,并到讲台上进行对话。对表演好的学生并教师给予该小组加分的奖励。

【设计意图】所设计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复习方位词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式,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之前三堂课所学语言项目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成就感。

(二)Presentation(3')

就学生桌面学习用品的摆放,教师引导学生操练“Where...?”句型,进而导入新单词tidy,everywhere,always,our,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将瞬间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并帮助学生从初一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Reading(20')

1. Pre-reading

(1)利用游戏“Who is No.1?”进行操练,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有关物品的单词。

T: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Can you write them down?We will have a competition to see who can write the most and the fastest.

写得最多、最快与书写最漂亮的学生小组将获得加分。

【设计意图】游戏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学生十分喜欢游戏,并能积极参与其中。

(2)让学生看图,并用所学的语言描述房间里物品的位置。

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并就图片中的物品位置设置提问。然后,请几名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问题。例如:

S1:Where is the CD?

S2:It’s on the table.

提问和回答正确的两名学生都加分,否则都不加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主旨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方位名词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回答。

(3)利用2a的图片,教师提问:“Is the room tidy?”“Where do you always put your schoolbag?”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While-reading

(1)Skimming

把问题在课件上展示出来:Is Kate tidy?Is Gina tidy?让学生运用略读的策略,找出问题答案。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ose room do you like?Why?”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略读的方式了解短文的主旨大意,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2)把2b设计成“听短文完成练习题”的形式

Q1:Are Kate and Gina sisters?

Q2:Where are Kate’s books?

Q3:Whose(谁的)model plane is it?

Q4:Is the clock under the desk?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多次播放录音,学生核对答案。对于回答正确的小组,教师给予加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刚刚学过的单词,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并在阅读的同时训练听力。

(3)Scanning

让学生阅读2b部分,弄清楚意思,并根据短文内容完成2c的表格(见表1)。

第一遍阅读短文,要求学生在表格中写出物品名称;第二遍阅读短文,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其他内容;第三遍阅读短文,要求小组讨论,并由小组长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呈现出来,全班进行交流。

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给予加分(可重复加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对话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Post-reading

(1)根据表格与短文内容进一步操练“Where...?”句型;将Kate和Gina的物品以第三人称进行复述。例如:

Kate’s books and tapes are in the bookcase...

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给予加分(可重复加分)。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文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听磁带,跟读短文,模仿语音、语调。

教师指导学生逐句朗读短文,要求发音标准。学生在朗读短文时可口头将短文改成否定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英语发音习惯。

(四)Report(10')

1. 把2b中出现的物品整理成表格,学生根据自己房间的实际情况填表(见表2)

例如:My books are in the bookcase.My keys are on the table.My tapes are on the table...

然后,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口头表达,并在听他人讲述时完成表格其他内容;学生重新整理,并在小组中各自汇报;最后,教师请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的房间是每个学生十分喜欢的活动。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掌握家居物品及方位名词的表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表达方式,让语言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发挥的空间,达到练习写作的目的。

(五)Summary and homework(2')

1. 总结这堂课的主要内容

T:First,we have learned“tidy,but,our,every where,always”.Then we have talked about 2b.Finally,we have written about our own rooms.You all did well.

2. 给予优胜组奖励

Now,let’s check“Which group is the winner?”

3. 布置课后作业

假设下图是你的房间,请根据图片,描述你房间中物品的位置。要求语句通顺,不少于40词。

【设计意图】课堂中的任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主题,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最后,教师进一步加大写作的难度,指导学生完成课本里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一个阅读任务链,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过渡到写。2a的词汇复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b主要训练略读(skim)策略,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2c主要训练寻读(scan)策略,让学生找到细节。笔者依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鼓励学生用本单元的语言尽可能多地描述物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房间的物品摆放,并描述给小组成员听,然后写下其他同学的情况。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又为下堂写作课做铺垫。

然而,这堂课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在设计Report环节时,笔者高估了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超出了预计的10分钟时间,导致拖堂。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笔者没能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导致后面的环节冷清,没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专家点评

杨老师的设计中有两处亮点:第一,练习设计有层次,有难易度的区分,比如,Scanning的表格练习是分两步完成的,由易到难;第二,Report活动设计是直接使用短文中的物品进行讨论,不突兀,自然而然地由书过渡到真实的生活。这样的设计真正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The students on duty这一活动若能长久坚持,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学习,达到一定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等。整体来看,杨老师的教学设计重难点清楚,教学步骤清晰。从复习到新课阅读,从读后巩固、拓展到总结,再到布置Homework,整堂课利用旧知引入新知,阅读中渗透Skimming&Scanning的阅读技巧,辅以适当的练习,有助于更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七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江西版 篇三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三维目标

1、语言积累和运用。

2、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通过课内文章,练习阅读能力。

3、作文复习。

4、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解题指导法,启发式。师提问与总结相结合。课时划分:

1、积累与运用(4课时)。A、拼音汉字、改正错别字。B、古诗、名句的默写。C、仿写句子、广告标语、综合性学习。D、对对子、名著导读。

2、现代文阅读(4课时)。A、课内阅读(2课时)。B、课外阅读(2课时)

3、文言文阅读(2课时)。

4、作文(2课时)。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语文基础较好,较好掌握本学期的知识点,有较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但少数同学学习较马虎,掌握知识不牢固,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要在复习中再提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难点:

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

4、作文的选材立意。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教案

第一、二课时

复习内容

1、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2、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3、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复习过程

一、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语,让学生读、抄一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如: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痴()想 隐秘()诱惑()xuān()腾

一shùn()间

yùn()含 B、请你找出并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惊荒失措 _____改为_____

昂首铤立_____改为_____

二、进行逐单元进行听写训练。(一般分开在课前进行)

三、完成试卷练习。(课后巩固为主)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学过的生字词要抄写几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1、注意汉字的字型特点,特别注意形似字的写法,学会改正常见错别字。⑴要辨识同音字,不写别字。如“克”“刻”

⑵要辨别形声字,不写错别字。如“躁”“澡”“燥” ⑶要辨别形似字,不加减笔画。如“拆”“析”“折” ⑷要辨别字义辨字形。如“必须”“必需”。

2、要掌握生字词的词义。学会解释词语。

⑴用定义法,就是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词语。如:琥珀,就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

⑵描述法,就是把词的含义作一番描写、叙述。如:流逝,就是像流水一般迅速消失;

⑶字义分析法,就是从分析字义着手,把各个字义总括起来,说明某个词的意义。如:哀鸣,悲哀地呼叫;

⑷同义互注法,就是当我们解释某个词语时,运用与它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注释。如:寥落,稀少或冷落。

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要在理解生字词词义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用法。要懂得词语搭配的习惯用法,要通过大量阅读,形成语感。要学会品味词语。

⑴用替换法,即假设用另外的词语替换课文中的词语,通过替换前后比较,品味用词的精细。如“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紫藤萝瀑布》)如果换成“映衬”好不好?显然,用“挑逗”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⑵用删除法,即假设删除句子中某些关键词语,通过删除前后的比较,品味用词的精当。如“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羚羊木雕》)如果删去“全”字,句子的意思就变成“我”对这件事的没有丝毫的责任。

⑶用对照法,即通过对不同语言环境中使用的同一词语比较,品味用词的精工。如“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行道树》)堕落在一般语境中的作法是指“思想、行为往坏里变”。而此处的“堕落”则是指行道树的生活环境和自身形象往坏里变,更表现了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⑷用归纳法,即通过对一系列动词使用情况的归纳,从某些角度去发现规律性的知识,品味用词的精妙。如褒义词,一般都用在好的方面,用于对人、事、物的赞美;如贬义词,一般都用在坏的方面,用于对人、事、物的批评。

积累一些成语、俗语、名人名言。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熟悉一下即可。朗读背诵课后练习要求背诵的篇段。

朗读要做到语音正确,节奏分明,重音突出,感情充沛。

划分句子的节奏停顿是目前常考的内容,划分时要注意几点:

1、画在主谓之间。如“远远的街灯/明了”;

2、画在动宾之间。如“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3、画在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要求背诵的篇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要做到“三抓”:抓头字、抓头句、抓脉络。要进行默写训练,写错的字多写几遍,加强记忆。

练习: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都有一个错,请改正。

1、葱茏(lón)幽雅(yōu)窸窣作响(sū)

(lónɡ)

2、崩塌(tā)静谧(mì)苦心孤诣(zhǐ)

(yì)

3、憔悴(qiáo)澄澈(dènɡ)莽莽榛榛(zhēn)

(chénɡ)

4、炫耀(xüàn)篡夺(cuàn)骇人听闻(hài)

(xuàn)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中。

两个骗子拿着剪刀在空中一阵比划,似乎正在以全付精力织布,栽出一件新衣,所有的官员都对这件衣服称赞一翻,希望皇帝能穿着这件衣服参加游行大典。

(副

番)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D)班长工作能力强,学习又好,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好班委。全校同学聚精会神、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女娲是一个无所不为的女神。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敬词,哪些属谦词?

⑴敝人⑵卑职⑶陛下⑷令尊⑸尊君⑹寒舍⑺令堂⑻寡人⑼足下⑽令郎⑾家君⑿老朽

敬词有:陛下 令尊 尊君 令堂 令郎 足下

谦词有:敝人 卑职 寒舍 寡人 老朽 家君

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比喻通常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常用比喻词“像”“像……一样”“似的”等来连接。比喻有三种,一是明喻,如“共产党像太阳。”(甲像乙);二是暗喻,如“共产党是太阳。”(甲是乙);三是借喻,如“阳光雨露哺育我们成长。”(只有乙)。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用拟人法写出孩子心目中乐园的好玩、有趣。

第三、四课时

复习内容

1、对对子。

2、名著导读。复习过程

一、掌握对对子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对对子。

1、教师指导方法:字数与词性的联系,内容的关联等。

2、教师示例:

尝天下美洒——读世间好书(戏人间才子……)

3、学生尝试练习。

如: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______________,春香。(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

A:父恩重如山。B:

。A:人比黄花瘦。B:

。A:日出惊山鸟。B:。

二、掌握名著导读的知识点。

1、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本册三本名著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点。

2、老师设计几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3、问题的反馈。教师归纳答题的技巧。如: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1、作家、作品。

A、《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9-13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B、采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故事主题:真挚的爱。

C、全书共100篇,分三部分:①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②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③老师的九则故事。这三部分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

2、问题设计。

A、《爱的教育》一书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B、读了《爱的教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C、《爱的教育》的故事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家、作品。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是“零碎的思想”。

B、全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②对大自然的崇拜。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问题设计

A、冰心的《繁星》《春水》中,哪一首诗给你印象最深?并谈谈你有体会。(如《纸船》)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1、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闻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2、了解其中一些经典作品的寓意。

3、阅读其中的一些寓言故事,认识故事提示的寓意。

4、练习巩固。

A、《伊索寓言》中你最喜欢哪几则故事?请说说理由。(最少两则)B、你能从《伊索寓言》中说出一则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故事吗?

第五、六课时

复习内容

1、复习古诗、名句的默写。

2、学会初步赏析一些古诗或《论语》中的名句。复习过程

一、学生复习要求背诵古诗和名篇。

1、学生诵读本册要求背诵的古诗。

2、教师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名句,会默写。

3、掌握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默写练习。(主要针对后进生,以激励为主)如:

A、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B、《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三、课后试卷练习巩固。

第七、八课时

复习内容

1、仿写句子。

2、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复习过程

一、明白仿写的意义及方法。

1、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

仿造句子

答好仿写句子至少需要三方面的能力:

1、遣词造句的能力;

2、汉语语法修辞运用能力;

3、较强的联想能力。还必须遵循两条规则:

1、形式上的束缚性,即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不可另起炉灶;

2、内容上的创造性,内容上不能再去重复原来的内容,要尽量开拓境界。在这诸多项要求中,至关重要的是敏捷而丰富的联想能力。只有联想丰富,思维发散面广,答题方能得心应手;否则思路阻塞,笔下干枯,甚至无从下手。可以这样说:仿写句子“形式为仿,关键在想”。从形似角度联想。

例1:O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O是一只漂流圈,让弱者随波逐流。分析:O与镜子、漂流圈形状相似,因此答者要调动生活积累从形似的角度展开广泛的联想,跟O形状相似的物体如:满月、太阳、车轮……再从句子形式看,“让你认识自己”“让弱者随波逐流”是根据镜子能成像,漂流圈能漂浮水面的特点而成句的;最后从语法修辞角度看,例句用的是比喻手法。

仿句:O是一面战鼓,催强者奋勇前进; O是一只车轮,使勇士滚滚向前。从神似的角度联想。

例2: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三句话,再在后面加一句话,作为前面四句话的总结。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绿荫; 如果你是一颗小草,就增添一分春色; 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 如果你是一轮明月,就呈现一天银辉。

总结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分析:仿写三句话后还要有一句总结句,则前面四句话之间必然要有内在联系,有一致性,这样总结起来才方便。从例句看,可理解为歌颂“奉献精神”,而歌颂的对象是自然界常见物象。

从相反的角度联想

例3:依照例句,以“当”开头,另写三句话组成围绕中心的排比句。当狂风在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是微风拂面; 当暴雨在头顶倾泄时,你只当它是屋檐滴水; 当闪电在眼前肆虐时,你只当它是一丝光亮; 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低下头。

分析:句中的“狂风”“暴雨”“闪电”比喻逆境中的困难,“微风拂面”“屋檐滴水”“一丝光亮”则是藐视困难的积极乐观态度。解题时可以从相反角度入手联想:

当鲜花在眼前闪现时,你只当它是烟云过眼; 当美酒在面前飘香时,你只当它是风送荷香; 当掌声在耳边响起时,你只当它是几声蛙鸣; 人决不能在成功面前忘乎所以。从相关角度联想

例4: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两句话。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早春,一只送给晚秋。仿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现实,一只送给理想;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历史,一只送给未来。

分析:句中“左、右”“儿童、老人”“早春、晚秋”都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从相关的角度可联想类似的概念。

仿写

例句:青山和绿水在一起,永不分离。仿句:

1、红花和绿叶在一起,互相映衬。

2、白云和蓝天在一起,相依相伴。

例句: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看到春天的温暖。仿句: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劫难,可以让我们看到爱心的可贵。例句: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仿句: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是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 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是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 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是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仿句考查的知识点:

(1)、考查同学们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例如: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从句式上看是陈述句。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同学们要注意比喻运用的得体,比喻的艺术贵在创新,要寻找新鲜、活泼的喻体,保持上下文的协调性。如:希望就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希望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例如: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是问答式的仿写,在回答上运用拟人的修辞,要求天下们针对性进行回答,有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如: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极美好;我燃烧的青春极辉煌。

(3)、是对同学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例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同学们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尤其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

二、仿写练习训练。

如: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没有泥石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

_____________的聚积,就没有。

2.仿写下面划线的句子。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

秋高气爽,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

3.依照句子,从“成功/失败、得意/失意、顺境/逆境”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自拟一组)仿写句子。要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2分)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仿:朋友是什么,朋友是。

朋友是

。4.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4分)

例:

一棵树,是一艘大地的船。

大地的船,为春风升起绿帆。

第九、十课时

复习内容

1、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2、文言文翻译。

3、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4、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5、重要的作家作品常识。复习过程

一、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文言文实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方法解释,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这些词的词义古今变化不大,容易掌握。但有一些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万万不可望文生义,以致造成错误。这些词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古今异义。

有一些词,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已毫无关系,古今意义完全不同;也有一些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该加以注意。

如“余”的古义是第一人称代词,今义则变成“剩余”;“去”的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去”。

(二)一词多义。

有一些词,有它本来的意义,另外一些还有引申义,这造成词的多义现象。如“时”本义是“时间”,后来从本义发展引申“时机”;相时而动。又引申为“按时”、“及时”:“学而时习之”。又引申为“时常”:“故时有物外之趣”。

(三)词性活用。

有一些词,通常用为一种词性,但有时活用为另一种词性。

如“智子疑邻”的“智”原来是形容词,“聪明”的意思。但这里活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聪明”。

(四)汉字的通假。

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如“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假借字的产生,大约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本来有一个正字,但是写书或抄书的人由于一时笔误,写成了别一个字,后来相沿下来,得到社会承认,或者由于地方习惯,写成了另一个字。第二种原因是本来没有正字,从一开始就借用某一个字。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般都在注释中说明“#”通“#”。

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如:“之”、“以”、“而” 之:助词“的”“故时有物外之趣”

代词“客观存在”、“它们”、“他”、“他们”“昂首观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心之所向” 以:介词“把”“以土砾凸者为丘“ 介词“用”“徐喷以烟” 介词“因”“此独以跛之故” 而:表顺接“地”“着”“并”或不译“温故而知新” 表转接“却”“但是”“人不知而不愠”

二、文言文翻译

为了理解文言文的大意,要先把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文。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必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的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余忆童稚时的“忆”即“回忆”“回想”。

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物名、地点、官名、书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按原文予以保留。

如:奂山山市“奂山”是地名,“山市”是物名,均按原文不变。

3、换。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词的意义,现在已改用其他词来表达,或者有的词虽然有的词还用,但已改变了意义,都要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

如:“始悟为山市”译为“才明白是山市”。

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无法用相应的现代汉语来翻译,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义的可省去。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的“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省去。

5、调。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

如: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空中”介宾短语后置,应调到动词之前,译为“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6、补。文言文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可以为师矣”译为“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三、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四、重要作家作品常识。如《论语》。

五、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1、老师指导学生复习本课各单元出现的文言文。A、重点掌握的字词。

B、翻译全文,并重点理解一些句子。

2、配合练习加以巩固。

4.七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江西版 篇四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茏罩 痴(chī)想 白皙 随声附和(hē)..B.收敛 曲肱(gōng)赦免 张牙舞爪(zhǎo)..C.潜(qiǎn)行 搓捻(niǎn)呜咽 小心冀冀 ..D.震慑 细嫩(rèn)炽(chì)热 不可明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地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翠,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林散之的草书苍劲峭拔又不乏清秀,洒脱不羁又讲究章法,可谓别.具一格。...3.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B.学校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D.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一位父亲对孩子说:“我能告诉你人生的真谛,;我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我能告诉你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

①但不能替你物色朋友

③但不能替你赢得声誉

A.③④①②

②但不能给你永恒的生命 ④但不能替你做出选择 B.③①④② D.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5.将①~⑤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二.古诗文阅读及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①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②。① 五湖:指太湖。②白苹:水中浮苹,花白色,故名。7.对本诗的思想感情把握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A.怀才不遇的苦闷 B.朋友离去的忧伤 C.期望建功立业 D.孤寂思乡

8.下面对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首送别诗,但写法独具一格,主要从送别的景和情处落笔。B.第三、四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

C.这是首五言律诗,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作者站在高山顶上远望友人倾诉对友人的一片痴情。

D.诗人调动了眼前所见之物、之景,为送别增添了无限悲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

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9.划分句子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夫治国犹栽树

A.夫/治国/犹栽树 B.夫治国/犹/栽树 C.夫/治国犹/栽树 D.夫治国/犹栽/树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征求不已 ②遂得徭役不兴 ..11.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12.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13.评价唐太宗其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1)绿树村边合。(2)我寄愁心与明月。(3),沉醉不知归路。(4),浅草才能没马蹄。(5)《泊秦淮》中讽刺统治者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诗句是:。

(6)当同学误解你时,你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劝诫自己,加强修养。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6分)

母亲的眼泪

[保加利亚]安格尔·卡拉利切夫

⑴一场细雨,淅淅沥沥。院子里,黄树叶儿熠熠发光。藤上的大葡萄膨胀了,肉鼓鼓地简直要(zhàn)裂的样子。紫色的花朵把紫菀压得低低的。紫菀花下,一个破坛子在落叶中滚动。栖息在坛底的一只雏燕,栖息在坛底下,又是寒冷又是伤心,缩成一团,瑟瑟发抖。她孤苦伶仃。两个姐姐已经南飞,妈妈,亲爱的妈妈也已经向着温暖的地方远走高飞。又湿又冷的夜晚,谁能给她以温暖呢?

⑵她在坛底孑然一身,因为她身残飞不动了。那还是夏天,她们栖息在屋檐下,房子突然失火。母亲赶回来抢救,但为时已晚。一粒红红的火星飞进巢穴,烧着赤条条刚出生的她,烧伤了她的翅膀,她痛晕了过去。当她醒来时,已在一个新的巢穴,母亲低垂着头坐在她旁边,哭泣着,十分悲痛。她想抖动一下翅膀坐起来,但徒劳无功,因为左面的翅膀被烧伤,萎缩了。

⑶夏天过去了,葡萄的颜色变深了。妈妈说:“亲爱的孩子,我们今天要南飞了。你飞不了,只得留下。葡萄架下的坛子里,我用羽毛做了一个柔软的床铺。那就是你的窝,饿时你可以出去吃点儿东西,院子里葡萄籽、小虫都很多。等到春天来临,我们再回来找你。”

⑷“谢谢妈妈,谢谢您的安排!”小燕子凄然地说。为了掩盖眼泪,她把头扎进了母亲的翼下,沉默了片刻„„

⑸她们飞走了!冬天要来了!

⑹忧郁苦闷的日子一天一天挨了过去。湿透的紫菀,顶梢更加下垂了。一滴雨水,从最低的那一片花瓣上滚了下来。正要滚下来时,雏燕听到雨水叹了一声:“啊哦,累死我了!”

⑺“您从哪儿来?”雏燕好奇心旺盛。

⑻“噢,亲爱的,我远道而来,我从大洋上来,我出生在海洋上,我不是一滴雨水,而是一滴眼泪。”

⑼“一滴眼泪?谁的眼泪?”雏燕急切地问。

⑽“一位母亲的眼泪。我生命的故事十分简短。九天以前,一只巨大的远洋轮船的桅杆上,栖息着一只燕子,她疲惫不堪,眼泪汪汪。我就从这只悲伤的燕子的右眼里诞生。狂风呼啸时,燕子用微弱的声音乞求风说:‘风兄弟,你周游列国时,一定要去保加利亚帮我看看那孤零零可怜的孩子。告诉她,院子里有一只大黑猫,要躲远一点。我走时忘了告诉她„„’‘你的孩子在哪里?’风问。‘我把她留在院子里,一蓬葡萄架下的一只破烂的坛子里。’燕子话未说完,我就从她的眼里滚了出来。风接住了我,带着我环游世界。我已旅行了九天,刚刚落到这片葡萄叶上。真是累死了!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想滚到地上睡一觉。”

⑾雏燕听痴了。她迅速站起来,张开嘴,吞下母亲那滴昏厥过去的泪水,“谢谢,亲爱的妈妈。”她低声说道,躺到羽毛床上,睡着了。眼泪给了她温暖,她似乎又蜷缩在母亲的翅膀下。

(选自《世界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5、根据要求写汉字和注音(2分)

zhàn()裂 熠熠()发光 ..

16、文章以“母亲的眼泪”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17、第⑴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8、母燕在南飞前,给留下的雏燕做了什么安排?体现了母燕对雏燕的什么感情?(3分)

19、第⑽自然段写到轮船桅杆上母亲的神态与语言,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特点?(3分)

20、假如雏燕请风儿给母亲带问口信,你认为雏燕会对母亲说什么(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4分)

最佳饮料——白开水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

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升/升,自来水为20-30毫升/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升/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

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⑤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l~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再者要喝新鲜开水。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而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20.第④段加粗的词语能否删去,并简述理由。(2分)

21.为什么说白开水是生活中的最佳饮料?(3分)

22.仔细阅读第④段,概括“其他饮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4分)

23.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B.只要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就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C.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其他饮料的人,一定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D.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

四.语言的实际应用与写作(56分)25.综合运用题(6分)1、2015年春节马上来临,春联是我们迎新春的必备项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除夕晚上辞旧迎新,横跨两年。请根据除夕晚上这一特定时间来对出下联,以此来恭贺新春。(2分)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下联:

2、请向你朋友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教材中出现过的名著),并说说推荐的理由。(2分)我推荐的名著是: 我的理由:

3、丛飞先后在贵州认养贫困学生158名,在湖南认养15名,在四川认养5名,总计178名,这还不包括已经毕业的几位大学生。丛飞为

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英年早逝的他带给我们许多的感动。如果“感动中国”当初要你为丛飞的事迹写几句颁奖词,你会怎么写?(50个字以内)(2分)

26.写作(50分)

作文:

有一种爱叫关心,严冬中让我们感到温馨;有一种爱叫帮助,困 境中让我们走出迷途;有一种爱叫宽容,不安中让我们感激万分„

请你以“有一种爱叫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 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5.七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江西版 篇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半期考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两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

a的倒数是1a;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a即无意义.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0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a)n =an

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6.七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江西版 篇六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元认知解读

掀开语文书的扉页, 赫然显现“致同学”:“开卷第一篇课文为你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导语也说:“今天, 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就为你打开一扇文学之门。”作者与编者之意图豁然, 第一篇为青少年读者打开一扇阅读文学作品的大门。选文开头说“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 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又说“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 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众所周知, 阅读对话的主体是学生, 如果从七年级新生的元认知角度看, 文学之门其实并非关闭着, 早在小学学段就打开了, 许多童话、寓言、文学故事、优秀诗文, 经反复诵读, 早耳熟能详, 有的背得滚瓜烂熟了。不过, 教学时应告诫学生:比较以前与今后的阅读, 一是量的积累扩大, 过去1~6年级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现在7~9年级再背诵80篇, 而且篇幅大有增加;课外阅读, 过去读145万字左右;现在继续扩展到400万字以上。二是质的提升, 过去重在识字、积累词语, 粗知文章大意, 初步把握内容, 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 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现在则欣赏文学作品, 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领悟作品的内涵并获得有益启示, 对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要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三是方法的改进, 过去重在背诵、初步理解, 默读每分钟300字; 现在将注重体味、推敲、感悟与运用, 默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且要经过综合实践, 合作探究专题中的疑难问题。

二、第一篇课文后“练习三”设置疏漏

这一题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与理解, 命题意图很好, 可是表述中存有错误:“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这段文字, 不仅说理深刻, 而且多处运用排比的句式来加强语势。仔细研读原文后, 学生和老师都会发现, 规定诵读范围内4个句子, 排比句式却只是第3句一处, 绝不是多处。教学中, 可借此引导学生区别骈句与排比的不同: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 用以增强语意、铺叙事物的, 若两个是骈句, 若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才是排比。

三、《繁星》“探究·练习二”命题误导

且看, “下面几句话是从课文中摘出来的, 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 把星天比做母亲, 把星星比做朋友, 并和它们谈话。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1. 望着星天, 我会忘记一切, 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2. 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3.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 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根据编者的意思, 上面画横线的三个分句显然与下面摘录的三句话一一对应, 即认为1、2、3句话都运用了拟人的方法。其实不然。第1句话, 把星天比做母亲的怀里, 本体与喻体都出现, 相似点是温馨甜蜜, 无疑是个比喻句。第2句话, 前半句把星星比做我的朋友, 突出其亲密和谐, 也是比喻;后半句“常常和我谈话”, 赋予星星人的特性, 才是拟人。第3句, 写星星对我“霎眼”, 星星“在小声说话”, 是连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现同星星的信赖与知心。它们都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 (即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碰到这一问题, 课堂上恰好师生互动, 开展一次“比喻与拟人分辨”的讨论, 最后得出共识: 比喻依赖两事物的相似点, 重在喻, 本体、喻体与比喻词三部分中, 喻体必须出现;拟人根据事物特征仿照人, 重在拟, 由本体 (被拟事物) 和描写拟体的词语 (称人或人格化) 构成, 而拟体 (人) 则在句中不出现。

四、《安恩与奶牛》课文“探究一”

“作家的创作总要体现他的思想或情感。这篇小说想告诉读者什么?”编者的参考答案是“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想提醒人们, 要爱护动物, 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这一主题思想的理解是否失之偏颇?文学即人学,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安恩牵一只奶牛到集市上, 她严词拒绝不少人的购买, 与奶牛相依为命, 体现了她性格的淳朴、善良与慈爱;说让奶牛跟同类聚聚, 散散心, 可事实上没有做到, 叙写奶牛的孤单伶仃, 也正是衬托安恩的孤独与寂寞。因此, 教学中学生提出见解: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问题——社会发展要关注老人的孤独, 重视寂寞老人的精神需求。毫无疑问, 作为教学点拨者的老师, 我们要肯定这一结合文化背景对小说主题的解读。

五、“二”“两”误用与“契”的注释错误

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中“二”是序数, 表示排列顺序在第二位的, 在这里必须用基数“两”, 表示总共两则。第二单元与第五单元还有同样的错误:“现代诗二首”、“《梦溪笔谈》二则”。《刻舟求剑》“注释④【契 (qì) 】雕刻。”这个解释大错。古汉语里“契”与“雕”可以互训, 但现代汉语中, “雕刻”是一种艺术, 指用刀子或凿子在木石、金属、象牙、兽骨上刻上图案、花纹等。寓言中楚人决不会在船上雕刻, 只是作个记号罢了。显然, 这里注释错了, 可改为“用刀刻”。在现代汉语日益规范化的今天, 对这两个常识性错误, 我们教学时应该迅速纠正。

上一篇:淘宝服装店策划书下一篇:毛泽东诗词赏析 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