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材分析

2024-06-25

鲸教材分析(共11篇)

1.鲸教材分析 篇一

五年级上册《鲸》教案分析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其中,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础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课程标准精神,结合课文特点,教学《鲸》一文时,我自制网页式,大胆依托网络实施教学,提高了教学成效,促进了学生生动地、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充分运用自制的网页及多媒体网络提供的丰富多样的信息,把有关鲸的图象、文本、声音、动画等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图文并茂的文本、鲸捕食的录象片段、鲸喷水的动画和鲸的种类图等等,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思维集中,学习起来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二、直观形象,突破教学难点。

在学生的潜意识里,鲸鱼就是一种巨大的鱼,他们很难想象到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因此,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把课文第二自然段认真读一读,对鲸的进化过程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有意识引导学生浏览老师的网页,查找有关鲸的进化知识。同学们从网页上找到了“古代鲸是长腿的”的文字说明和鲸的进化图,清楚地看到5800万年前的鲸长着四条腿,生活在陆地上,5200万年前的鲸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后腿开始退化,4500万年前的鲸后肢完全退化,前肢和尾巴已经变成了鳍,再后来,鲸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完全适应了海洋的生活。这样,学生对鲸的进化过程一目了然,无须老师再费口舌。

三、自主互动,改变学习方式。

网络中的多样化信息给语文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创设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用心去感知、去积累、去体会、去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得到了较根本的改变。

课堂上,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他们理清思路,归纳出四个主题:鲸的形体、鲸的进化、鲸的种类和鲸的生活习性。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并提出了如下学习要求:

1、认真读读感兴趣的自然段;

2、遇到不懂的问题或对课文的介绍还不满足的同学,可以浏览老师的网页,或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上因特网,查找相关资料;

3、做适当的读书笔记,把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直接在word里面复制图片、摘录文字,制作简单的电子作品。学生找到合作学习的小伙伴之后,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自主阅读,自主上网查阅资料,并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学习卡片或电子作品。整个制作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通过人机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则通过屏幕监控,了解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样,教师、学生通过网络实现了多向立体交流,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和学习方式,体现了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提供素材,拓展学习内容。

网络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使得语文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引进、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能有效地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教学的学习内容更开放,成为一泓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

课前,我事先从因特网、vcd光盘中收集大量有关鲸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制作成与鲸有关的网页,还收集一些网站的名称,并通过超级链接与大网联接,学生只需点击站名就可以直接上因特网。课堂上,我有意识腾出时间,让学生在计算机资源库或网络中“探险寻宝”,极大扩充了知识量和信息量。如同学们通过上网浏览,知道了全世界的鲸类共有90余种,其中须鲸类仅有十种左右,而齿鲸类有八十多种,还观看了各式各样的鲸的图片;而课文中对鲸的种类的介绍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再如,同学们从网上查寻了一些鲸与人类之间的小故事,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为它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又如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对鲸鱼睡觉时“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的现象感到奇怪,于是,他们通过上网了解到鲸睡觉时头朝里尾巴向外,是因为鲸遭受攻击时,靠挥动巨大的尾巴和鳍来击退敌人。还有,在汇报学习结果时,我充分运用网络设备展播和点评学生作品,并让同学们通过网上邻居调阅其他同学的作品,学到自己没有学到的内容,实现资源共享。最精彩的是同学们通过视频亲眼目睹了鲸捕食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那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所望尘莫及的。这就是网络的魅力!

总之,本课的最大特点是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充分运用因特网以及自制网页中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丰富学生感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种全新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正是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之所在。

2.鲸教材分析 篇二

《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是以普通读者身份,对文章的解读。教师从课程的角度如何解读这篇文章呢? 高林生老师讲“教文先辨体、解文先解题”,《鲸》是一篇典型的知识性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质的文章。说明文结构清晰缜密,语言表达准确简练,有着独特的语文教学价值。从课标要求来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第三学段中指出: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从单元要求来看,这组课文的单元学习提示的第二段是这样描述的: 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基于以上两点,我从三个方面来思考《鲸》的核心教学价值。

1. 关注文本结构,探究布局策略。

2. 聚焦说明方法,感受生动语言。

3. 把握表达特色体会用语准确。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 对于课文说了什么,学生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阳》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

1. 用结合图片法认识“鳍”“上腭”; 用图片联想法识记易错字“肺”。 会读会写“鲸”等10个生字。

2. 了解课文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知识,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知道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鲸的哪些知识,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并学会归纳意义段。

3. 结合课文特点,培养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了解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并感受这种说明方法带来的表达效果。

4. 学会迁移运用说明方法将文章空白处进行补白。

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知识,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知道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鲸的哪些知识,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并学会归纳意义段。

五、教学难点

1. 结合课文特点,培养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了解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并感受这种说明方法带来的表达效果。

2. 学会迁移运用说明方法将文章空白处进行补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 一) 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 听写“肺、高矮”两个字词,相机指导易错字“肺”的写法。

2. 识记“鳍、上腭”两个字词。

( 二) 游戏激趣,检查对鲸知识的了解

1.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一个“这是真的吗?” 游戏。憨豆先生给大家出了关于鲸的几个命题,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请你快速做出判断。如果判断有困难,可以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找答案,如果某个说法是假的,也请你快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予以反驳。听清要求了吗? 游戏开始!

师给出关于鲸的六个命题。

生做出判断,遇到错误命题,从课文中找到课文原文予以反驳。

2. 师小结: 认真预习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 三) 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1. 师: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说明文,首先要弄明白作者说了什么。 预习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看看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些什么,你完成了吗?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 师生交流,师相机引导小标题要简介准确

交流板书: 大进化分类吃呼吸睡生长

3. 师小结: 看一看,呼吸睡觉生长这都是在写鲸的———生活习性,所以这几段可以合并成一个大的内容。板书: 生活习性。这样我们清楚了,作者主要写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分类、生活习性四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抓住主要内容,理清说明顺序这是高年级学生应掌握的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方法和能力。

( 四) 直击鲸之大,了解说明方法

1. 鲸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大! 作者怎样写鲸之大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快速数一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自己读一读这五句话,看看那几句写了鲸之大?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数句子,浏览。

2. 这一段里,每句话都在讲鲸之大,下面请你选择一两句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读好哪些字词能让别人听出鲸之大。读到这样的字词的时候要停下来圈一圈,也可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 五) 总结写法,感受说明文结构清晰之美

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了每一句里的关键词就读出了鲸之大。看,为了说明鲸之大,在这五句话里,作者分别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二者结合、假设的说明方法来写。而前三句从鲸的整体外形上写大,后两句通过写鲸的舌头和嘴巴来表现大。先整体写大,再部分写大,你们有没有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些多余? 是呀,这段话里隐藏着作者布局的精妙呢! 说明文就是这样,一段话内部结构清晰缜密,井然有序,这是说明文独特的美。

摘要:《鲸》是一篇典型的知识性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质的文章。说明文结构清晰缜密,语言表达准确简练,有着独特的语文教学价值。

3.鲸教案 篇三

08语2班 曾显锋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鲸的图片资料,使学生走近鲸的世界,对鲸有所了解。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故事导入。

教师讲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于是鲸和虾将军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为什么虾会不让鲸进去呢?相信大家学了《鲸》这一课一定会用充分的理由平息这场争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阅读,你知道课文写了鲸的哪些方面?分别是文中的哪些段落 三:深入探究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自由朗读第二段:讨论,然后回答以下的三个问题(1)、你知道鲸属于什么动物?

(2)、那么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

你们知道鲸的进化过程吗? 2:学习课文第三段(回答问题)思考

(1)、从这段话,你们知道了什么?(2)、它们有什么区别?(3)、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3:学习第四段

分五人一小组朗读、讨论: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生活习性?(2).须鲸和齿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3).课文写鲸的呼吸、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写?(4).找出鲸睡觉的有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鲸的胎 生情况和寿命很长。四:巩固升华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能说说鲸以什么理由来参加这次鱼类运动会吗?那么虾不让鲸进去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2、你们可真会动脑筋,能用学到的知识来平息鲸和虾将军的争吵。五:拓展延伸 1.交流收集的资料。下面我们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大家都是演讲团的成员之一,请你们借助手中的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好吗?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鲸的了解又进了一步,科学家们也正在不断的研究怎样让鲸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然而至今,鲸鱼集体上岸“自杀”的原因、虎鲸之间是怎样听懂对方的“方言”的等,仍旧是个不解之谜。希望大家能努力学习,不断地探索,在不久的将来能揭开这些不解之谜。

七、布置作业

(出示海洋动物的课件)选择你感兴趣的海洋动物,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介绍性小短文,用上本文的说明方法。

板书设计:

体形特点:重、大、长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 :须鲸 齿鲸

吃食

生活习性 呼吸 肺

睡觉

4.《鲸》说课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鲸》,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了解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

鲸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学习说明文”,而鲸做为本单元第一篇学习的文章,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明白什么是说明文,为接下来本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做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多种说明方法这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考虑,针对本文特点,结合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①学习本文的生字词,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②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本篇课文,通过学习本课能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③认识到作者抓事物特点进行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别设定为: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需要重点花时间攻克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作者抓事物特点的说明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学段学生的要求,要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具体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打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大致内容。2.情境教学法。由于本篇课文学习的鲸,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所以我打算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关于鲸的视频,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3.写作练习法。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充分的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所以打算采用写作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针对这一说明方法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这说明方法的认识。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要做到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同时我认为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阅读的能力,但是缺乏对文章具体细节的把握,所以结合以上这两点,我打算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该学段的学生应该具有自主阅读思考的能力,所以采用该方法,给予学生阅读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出鲸鱼的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要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一共涉及了四个环节: 1.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

这一环节,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首先播放关于鲸鱼的视频,接着向学生说一个小故事,讲一讲海底举行鱼类运动会,为什么鲸鱼不能参加,让学生带着问题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鲸》,看看作者笔下的鲸是怎样的一个动物。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鉴赏文章的前提,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初读解决生字词,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基于以上的观点,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先用工具书自学字词,然后给予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向提出问题:每个自然段都介绍了鲸鱼的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鲸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在学生达到都准音的目的之后,再指导学生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肺”这个字,指出这个字的笔画,以及容易写错的地方,右边部分不是“市”,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在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以后,再来让学生回答之前的问题,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先列出鲸鱼的各个特点,再由教师对每特点进行详解,其中当学习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学习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鲸的各个特点有所了解,从而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精读课文 仔细品味

在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重点段落,深入研读文本。本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我觉得在了解完本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先向学生介绍文章中存在的几种说明方法,并且利用多媒体把说明方法的特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中存在的四种说明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4.总结本课 布置作业

在学生了解完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文章中的说明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就告于段落了,但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更好的理解,向学生提问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鲸鱼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的原因是什么?引出答案鲸鱼是哺乳动物,借此再问问同学鲸鱼还有什么特点?借此起到回顾文章的作用。

同时为了让学生对下节课关于说明手法的学习有更好的掌握,我会布置学生回家之后再次朗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的这些说明方法在哪?将它画下来。从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因此我采用列提纲的方式,突出重点,根据文章中鲸鱼的特点进行书写,同时列举出文章主要的说明手法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

体型 进化 ║ 举例子 做比较 种类进食║ 列数字 打比方 呼吸睡觉 生长 ║

5.《鲸》名师教学实录 篇五

执教: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一附小 林莘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师:【师简笔板画“鲸”】 生喊:鲸。

师:我们到浩瀚的大海上,看看真正的鲸吧!

(播放媒体,学生观看鲸的录像片断,发出阵阵惊叹。)

师:看到这跃动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众生:鲸有多大?多重?它们有几种类型?它们吃什么?„„

师:很好,只有不停地问,才会不断地发现,很多科学家、发明家从小都爱提问,从小就是典型的----“问题儿童”呢。你们对事物保持兴趣,真好,这是学好课文的关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说明文,题目就叫----《鲸》,学了课文,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还有的问题可能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上网,可以找有关的书籍寻找答案。

师:对!好的课文就是一扇窗,一个引子,它可以吸引你探索更广阔的知识。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会写吗?(学生在鲸的简笔画中按身体部位听写生字:腭、肺、肚、胎)

(师纠正位置写得不太准确的字并重点学习“腭”:让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发出哒哒哒的声音,了解腭的准确位置。“肺”字右半部最容易出错,教给孩子们口诀:上下通气,呼吸顺利。)

师:生字过关了,来读读课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写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

(一生读,其余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划出关键字。)生(齐声喊):大。

师:有时候,我们读书可以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请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一段,你能不能把它读成一句话? 生:“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师:你们真会读书,一段话读成一个字,读成一句话,都是抓关键、抓要害,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后面所有自然段大家都可以用这个办法找到一个关键词、句,把它们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信,大家自己可以试试看。

(请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与其他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有何不同? 有什么妙处? 生: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是设问句。用上了设问句,就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富有悬念。师:读书、习作不仅要注意字、词、句,还要关注小小的标点符号。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第一自然段概括成一个字:大,你不能再换一个词说明大? 众生:巨大,庞大,硕大,特别大,无比大„„

师:那作者是不是这样说,鲸真的很大,非常大,大大大大大? 生(笑):不是。

师:第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话都在写它的大,请同学们读读,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生默读,划句子,师巡视)

生:我喜欢这句话: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里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写出了鲸特别大。

师:奇怪,怎不跟我们最熟悉的猫啊、狗啊去比?

生:因为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而鲸比象大多了,真让人惊叹!师:是啊!象的确够大,但鲸竟比象大了50、60倍,最大的甚至达到100倍呢。(生连连惊叹)

师: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所以用——比较。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所以用——比较。【板书:作比较。】

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中这句话: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师:(师请生做动作)孩子们,我们来摸摸鲸的上腭,够得到吗? 生:够不到!

师:再高点,再高点!

(全班学生站起来,踩上凳子,兴致勃勃地摸)

师:好不容易够到啊!孩子们,如果让你们去鲸的嘴里看书,去吗? 生:(异口同声)去!师:那鲸要是合上嘴了怎么办?那不就没命了吗?(生大笑)

师:所以,林老师是不愿意让你们白白送命的,作者也不会同意的。这句话里啊有一个词说明这只是设想,而不是真的去,是哪个词啊?

生:“要是”。

师:对,从“要是”这个词看出作者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生:假设。

师:【板书:假设】这里用假设说明方法显得特别的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生:我喜欢这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因为用了很多数字,让我们感受到鲸可大了。

师:这里,作者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 诶,我发现在这么多的数字词中,只有“十几头大肥猪”中的“十几头”用得太模糊,太不准确了,若换成“十三头”或“十九头”什么的岂不更好?

生:不行!因为鲸的舌头有大有小,猪的重量也无法确定,所以这里只能用模糊的数字。师:看来这模糊的数字也是为了准确的表达啊。像这样模糊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课文中还有很多,找出来体会体会。

师:下面,我要聘请一位小小解说员,用列数字的办法介绍鲸的“大”。为了更好地记忆这部分内容,大家是否发现这里的表达顺序?

生:课文先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鲸,再介绍世界上最小的鲸,最后介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鲸。

(小小解说员上台)师:请问贵姓? 生:免贵姓游。

师:哦,游导,你好!为了你解说方便,你可以把大屏幕当作世界上最大的鲸、把一位同学当最小的鲸,把老师----哦!就是本人当作我国发现的那头鲸,游客们,解说员说得好,你们记得配上“哇----”的语气词。开始讲解吧。

生: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海洋博物馆,我是游浩,大家叫我游导„„(“讲解员”生动地讲解,学生、听课教师笑声、掌声不断)师小结本段的几种说明方法。

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说明文准确的语言表达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的特点。

(出示修改后的第二自然段)“„„又经过了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变成了鳍,后肢退化了,身子变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师:以上内容在表达上有什么问题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众生发现屏幕中的第二自然段少了“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

师:这几个词,你们认为哪个词最不能丢?

生:文中写的是“很长很长”,屏幕上只有一个“很长”,这里“很长” 不能丢。师:平时写作文,老师反对用词重复,这里为什么要用两个“很长”呢?是不是多余的? 生:这里说明经过的年代实在是太长太长了。

(其它如“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教学方法与此类似。)

师:起初,我们觉得这些词语可有可无,可仔细地一琢磨,发现它们一个也不能少啊!所以,我们发现,说明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表达非常的——准确。[板书:语言表达准确。]平时我们写作文、说话都要注意用词准确。

师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了解鲸的特点,更要学习说明方法,语言表达。

学习三-----七自然段,通过辩论认识鲸不同种类的特点及类比的说明方法。师:【课件展示:须鲸和齿鲸,并加以分辨】你们喜欢哪一种鲸? 部分生:须鲸。部分生:齿鲸。

师:大家各有所爱,这样吧,喜欢须鲸的同学组成须鲸队,喜欢齿鲸的同学组成齿鲸队。等会儿两队来一场辩论赛,看谁的本领更强。辩论前,请大家自己读四-----七自然段,“须鲸”们把写须鲸的句子划下来,“齿鲸”们把写“齿鲸”的句子划出来。了解自己的本领,用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己的绝技,等会儿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学生自由读书,划出相关句子。)师:须鲸队,你们的口号是-----须鲸队:我是须鲸,我最棒!耶!师:齿鲸队,你们的口号是-----齿鲸队:我是齿鲸,我最猛!耶!(两队群情激昂)师:接下来,两队展开辩论,看看到底谁厉害,我是本场辩论赛的主持人兼裁判,辩论前提三点要求:

一、双方辩友应有礼有节,不可出口伤人,应有根有据,即根据课文内容,不可胡言乱语。

二、在强调自己特色优势的同时,可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辩论。

三、同伴陈述之后,请为队友摇旗呐喊,加油助威。现在我宣布,本场辩论赛正式开始!

(两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激烈的辩论,通过辩论了解了须鲸和齿鲸各自的特点,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师:辩论太激烈、太精彩了,刚才,我们用辩论的方式了解了须鲸、齿鲸各自的特点,这样的辩论,也让我们了解到说明文的一个重要写法--类比。

看图片,布置作业

师:最后,我们再去那辽阔的大海,看看这些了不起的鲸,知道吗,它们也有非常可爱的一面呢!

【课件图片展示,师现场配乐解说】晨曦初露,夕阳西下,我总爱出来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欣赏美景;

我们高高跃起,是表演空中芭蕾?还是要与天空试比高?和奥运冠军郭晶晶、吴敏霞比,我们“双鲸跳”毫不逊色呢!

哦,我要回家了,我要把最美丽的影子留给你们,你们看,这尾鳍像什么呢? 啊,我们一起出发啦,我们去哪儿?要去干什么?想知道吗?哼,就不告诉你们!请看,我最拿手的必杀技,凶猛的海豹、海狮统统成了我的美餐!

哦,最后请大家欣赏最精彩的喷水表演!哈哈,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们,今天的演出到此结束,请给点掌声吧!谢谢大家!

(生一边欣赏,一边与教师互动交流,高兴地喊出自己的感受)

师: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作业是什么呢?以下两项可任选一项完成。

1、希望你把自己当成一只鲸,或根据课文内容或选择画面,写一段鲸的自述,向人们介绍你的生活。

2、刚才大家不是提了很多问题吗?有的解决了,有的书中没有答案,你们可以自己上网查查资料,寻找答案,写一段话,并试着用上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

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鲸,了解了鲸,其实鲸的世界里并不是只有欢笑,它其实也有眼泪,并不是只有美好,其实也有血腥和恐怖。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心中对他们充满爱,它们的明天会更美好!最后,让我们深情地和它们说:再见!

走向“智”“趣”的说明文阅读教学 ——简评林莘老师执教《鲸》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雷 劲

《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林莘老师真是把它上“活”了!她并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关注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和表达,规避了把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的错误倾向,展现了充满情趣的说明文教学的独特风采。总的来说,这是一节生动的课,一节有效的课,一节充满智慧与趣味的课。

一、问题引人,初露“智”“趣”。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创新的源泉。”可见,提问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林莘老师特别注重在课堂上树立起尊重学生人格、立足学生发展的观念,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伊始,她借助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质疑意识,一句“问题儿童”的表述把课堂的气氛调节的更加宽松,也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鼓励学生自由质疑、思路打开的基础上,她不忘联系文本,告诉学生学了课文,很多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而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更可以上网,可以找有关的书籍寻找答案,激起学生学习课文兴趣的同时,更给学生渗透“好的课文就是一扇窗,就是一个引子,它可以吸引你探索更广阔的知识”的意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这个意识不但执教的老师们要有,林莘老师还把它带给了学生,把课外更广阔的空间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将课内外的实践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透过品味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向学生们展现更加广博的阅读天地,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心灵,可谓一举多得!

二、紧抓表达,凸显“智”“趣”。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林莘老师就十分注意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和欣赏文本的语言,发现说明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实践语文的工具性。

在明确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精确表达后,林莘老师又故作不解状:“ 诶,我发现在这么多的数字词中,只有“十几头大肥猪”中的“十几头”用得太模糊,太不准确了,若换成“十三头”或“十九头”什么的岂不更好?”教师这一招智慧的明知故问,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文章的基础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对作者表达的再认识,让学生潜心研读作者的表达,让他们的学习在课文的基础上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可谓巧妙地以生为本,让他们尝试“跳一跳摘到果子”自主学习探究的成就感——当学生自己悟出这更是作者表达的高明和准确之处后,林莘老师归纳道:“模糊的数字也是为了准确的表达啊。”然后她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继续寻找模糊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体会体会。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语言本就不只是学习语言本身,而要学习语言的表达。林莘老师这样的教学就是围绕学习语言的表达这一中心任务,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时隐时现地展开的,她用心地和学生“唱反调”“设障碍”,给了学生学习的权力、思考的权力、发现的权力和成长的权力。关注文本的表达,让学生自发地细细品味着文本的语言,最终领悟到说明文用词炼字的准确,教学的过程没有生搬硬套,没有强塞猛填,真可谓水到渠成!

三、披文辩论,尽现“智”“趣”。

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辩论,既是学习,更是创造。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去感受文本语言,内化之后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并通过教师的穿针引线,形成了一张互有联系、综合交错的“互动网”。

第一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3~7自然段,把所有写须(齿)鲸的句子画下来,想想自己最大的本领,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第二步,根据课文内容有根有据地辩论,强化自己的优势,找出对方的不足;第三步,教师点明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须鲸和齿鲸各自的本领和特色,双方空中握手言和。

其间,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层层推进。这样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书本,辩论也就成为了一种分享阅读体验的有效手段。就这样,教室里的学习氛围异常高涨,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提取信息、快速分析、口头表达等语文素养也获得的有效的提升。

四、教学语言,充满“智”“趣”。

还值得欣赏的是,在林莘老师的课堂上建议替代了指令,笑声淹没了紧张,她总能通过幽默风趣的问答,在谈笑风生中传授知识,并营造出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让听课也成了一种享受。比如“请君入瓮”式——让学生搬一张桌子,坐在鲸的嘴里看书,并问学生想不想去?当学生表示愿意的时候,她又话锋一转,问能否去的成?再提示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学生马上找到了”要是“这个词)。最后,要求学生做记号,同时归纳表达方法——假设,让学生感受到“‘假设’虽不常用,但是用在这里,显得特别的准确、生动,显得特别的有想象力,特别的吸引人。”

又如“生动形象”式——“你看,这些动作词连起来像什么?所以,林老师把这样连续的动作词叫做‘动词串串烧’。”

再如“诗意营造”式——“晨曦初露,夕阳西下,我总爱出来散步„„”这样诗意的解说,那样美妙的情境,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摘下了说明文教学一贯严肃的面具,让学生乐学、爱学、回味无穷。

„„

6.《鲸》教学反思 篇六

《鲸》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资料,使学生走近鲸的世界,对鲸有所了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资源。在第一课时教学时,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采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他们自读课文,在体会了鲸“大”的特点之后,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种类,最后在认识鲸的生活习性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 ,进行合作学习。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第二课时交流展示奠定基础。

在这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对课文的说明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我采取以下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课文围绕着“鲸”讲了哪些方面?然后,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继而,交流2——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最后,我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说明方法的领悟。

这篇充满动物知识的文章,本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的,但整节课下来,学生不是很积极地思考或回答问题,所以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要想上好一堂课,让教学环环相扣,有声有色,既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来设计教学过程,又要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各种回答,还要注重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

7.鲸教学设计 篇七

一、课前准备,检查交流

1、通过课前的阅读你对鲸有那些了解?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PPT,这些鲸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品读体验,随文得法

1、我们这节课是说明文介绍了大家不熟悉的动物鲸。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知识。边读边画出关键词。体型、进化、种类、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眠、生长)。

2、阅读文章,讨论说明方法

体会鲸的体形,找出表现它大的句子:“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讨论:做比较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讨论:列数字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这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讨论:举例子。

他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看书,还显的很宽敞。

这句话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讨论:作假设

三、类比阅读,领悟异同

读一读鲸的进化、生活习性等段,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品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水面,从鼻孔喷出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的喷泉一样。

这是什么说明方法?讨论:打比方,在记叙文中是比喻句。

类比阅读《松鼠》这一课。

1、松鼠的体格特征是什么?

2、松鼠住在哪里?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实践体会学以致用

课外阅读《萤火虫》寻找动物给你的精彩吧!

8.《鲸》教后反思 篇八

一机五小

李海花

讲完《鲸》这一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总体来说,优点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了,难点突破了,体现出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

2、教会学生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3、教给学生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4、课上讲一篇带一篇,体现了讲一课带一课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以致用,收获多多。

不足之处也非常多。

1、我这一课重点讲了第一自然段,体会“鲸”非常大这一特点。在讲述“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的时候,我讲的是“假设”,在备课的时候,对于这句话到底是“举例子”还是“假设”,我也不太确定,后来上网查询,有一位名师的教学实录中讲到这是“假设”,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采纳了,因为我想名师应该是正确的,后来在讲完课后,有的老师质疑这一处,她认为这就是“举例子”,我才又反复地研读教参,教参上根本就没有提到“假设”,只是说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后来经过大家地反复讨论,一致认为“举例子”是正确的,因为教参是非常权威的,应该就是正确的。所以,这一次出错,说明自己对教参的研读还是不够细致。

2、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年段特点,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的要求不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提出的要求是“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同桌互相读生字,并纠错”,这一要求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只是解决生字词的问题有点过于简单,应该再提一个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

3、对时间的把握上做的非常不好,在初读课文后,我指名7个学生读课文,读完后让同学们相互评价,这个地方耗时较多,其实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没有必要再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可以单独拿出几个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来检测学生的朗读情况就可以了。正因为前面浪费了许多时间,所以导致后面学习课文的时间非常紧张,有些环节学得并不扎实,只是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学生掌握得并不好。

4、课文学完后,我又带着学生学习了另一篇说明文《黄河》,让学生画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我觉得《黄河》这篇文章的选取也是不太合适的,不如就选取一篇同样是描写鲸的说明文,可以是介绍其他种类的鲸,因为相似性较多,学生学起来兴趣更浓厚一些,并且也能了解更多的有关鲸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5、作业设计也不太合适,只学了一课时就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件学习用品或者一个玩具,学生一定写不出来,我想应该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一个特点,只写一个小片段就足够了。

总之,通过这次讲公开课,暴露了许多问题,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今后每讲一节课都必须认真地备课,必须认真研读课标,关注学生的年段特点,必须认真研读教参,千万不要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因为一旦讲错了,再想纠正是非常难的。通过这一节课,发现自己离名师的标准还相去甚远,自己该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9.鲸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介绍鲸的知识

2、鲸的形体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在介绍鲸的形体特点时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及好处。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有关鲸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简笔画)老师画的是什么?喜欢吗?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鲸被称为“海中之王”,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看一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知识,是怎样介绍的。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交流读书成果

师:同学们刚刚读完了课文,谁能说说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知识?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中体现?(学生汇报)

大(1)

鲸 进化过程(2)种类(3)

生活习性(4-7)

过渡:有关鲸的这四方面知识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点?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重点去了解一下鲸到底有多大?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自由读。

师:鲸很大很大,但如果只是单纯地说大,我们还是不能准确地感觉到鲸到底有多大。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并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

2、交流汇报成果

3、教师小黑板出示: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万公斤,最小的也有()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公斤重的鲸,有()米长,舌头就有()头大肥猪重。()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

读一读填后的句子,说说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5、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认识鲸的特点及各种说明方法。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出:“列举数字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鲸的体重、身长。“比较说明”,以熟悉的事物比不熟悉的事物,以象作比较,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相比较,说明鲸形体之大。“举例说明”,用“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的事例,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鲸整个形体之大。(教师相机板书)

6、教师小结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就会使读者更准确、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所说明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指导朗读,读出鲸非常大的特点。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故事:太平洋地区的鱼类要举行一次运动会,各种各类的鱼都聚集到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赶到赛场大门时,却被虾将军挡在了门外,它们发生了争吵,虾说出了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回去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鲸不属于鱼类。

生:鲸的体形虽然像鱼,但它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师: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海洋生活的? 生默读第三自然段,自由汇报。

五、自学3、4自然段,小组内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组汇报。

六、回顾课文,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有关鲸的一些知识,而且懂得了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去介绍一些事物可以更准确、更直观、更形象,也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阅读链接《为什么鲸和海豚睡觉时不会被淹死》

1、说说海洋哺乳动物的两种基本睡觉方法。

2、读完短文,你能回答题目提出的“为什么鲸和海豚睡觉时不会被淹死”这一问题了吗?请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原因。

10.《鲸》说课稿 篇十

《鲸》是一篇说明文,由福建特级教师来执教,她是一个清爽年轻的女教师,“这么年轻就成为特级一定很了不起”,大家都在寻思着。她的课堂一开始,我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感叹,真不可思议,林老师的课这么活泼、这么劲爆、这么热闹,找到一个可以很适合评价的词语就是:很港台。林老师的课堂确实很港台,一个语文说明文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欢笑的课堂,成了孩子们辩论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演说的课堂。在热闹中,孩子们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在热闹中孩子们复述文章的内容,在热闹中孩子们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了不起的港台课,了不起的老师。林老师动用了一些技巧,那是上课的技巧,那是自成一派的技巧。有趣的招呼,美妙的歌声,激将的语言,挑战的活动,孩子们一个个沉浸其中,乐不思蜀。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开课问候,活跃课堂气氛。以“孩子们?”“诶。”为一问一答的方式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使课堂不再死板教条,让同学们一直清楚: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取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林老师以视频的方式更形象的讲鲸的形象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并鼓励学生提问,引出课文。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学生,而是一起学习的伙伴。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不是在学习,而是进行海底游览。在她的课堂中,笑声代替了种种谨慎。听课也成了一种享受。教师用有些夸张的表情、语调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二、让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世界”的平台上——生字教学

学生来到课堂上,已带来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映象的独特感悟。教学中,如果无视这些存在,课堂则会陷入走“教案”的状态,机械呆板而毫无生气。应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让学生在课前真实地展示自我学习水平,林老师的生字教学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改变了一直以来的大屏幕的形式。让学生把“腭、肺、肚、胎、鳍”写在鲸的各部位上,这样不光了解了“腭、肺、肚、胎、鳍”在鲸的部位,又水到渠成地渗透了识字方法。又运用了“生字小转盘”这一新颖的概念,让同学们在识认汉字的同时讲解生词,寻找规律与特点。如“肉月旁”的生字,并强调了“肺”的最后一笔是竖。

三、适时捕捉鲜活的生成性资源,构建开放的课堂——围绕齿鲸、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

与传统教学封闭、机械、呆板的设计相比,本课的设计不仅是弹性化的,而且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力求为学生敞开无数扇自由之门,打开无数条自由之路,力争做到少干预,多扩大探究学习、个体感悟和合作沟通的空间。如在探究部分,用“文中哪些描写你感受最深,为什么?”这一问题,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同时给课堂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仅动起来,而且动得主动、尽兴,动得酣畅淋漓。同时,在“动”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出现“新东西”,从而还课堂以真实、以生命。

林老师始终以亲切平和的形象,以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这是高标准的口语实践活动,这种辩论,不是死读课文,而是将自己重构包装后的语言展示出来,让听众、读者感到清新、生动。这要求辩论语言通俗、生动、形象,促使学生化难懂的知识为浅显的知识,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辩说能力。

四、让目标在自主探究中达成——教学手段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无论是学术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体验性知识,都力争在学生的探索中自主建构,课上着力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涵盖量较大,需要深入钻研文本的问题或任务,如创设情境“远处游来一头鲸,那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运用已掌握的鲸的课内外知识及说明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自然达成三维目标。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鲸的大;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么多形容“大”的词,作者用了吗?那他是怎么写的?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用比较、数字、假设等说明方法来说明大。并重点提出了“动词串串烧”这一概念,具体而生动,让同学们试用这一方法写一篇有关鲸的小片段,从而突出这一写作首发的重要性。

在同学们熟悉鲸的特性之后,又运用了招聘小导游这一独特的形式,使同学们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使书面知识能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提高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与组织能力。

五、让平实的课堂充满诗性的回归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朱永新)作为夯实人的精神基础,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的语文课,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更需要浓浓的诗意。最后林老师在同学们欣赏鲸的图片的同时,并为之附上了生动而又形象的旁白,带领同学们更进一步的接触与了解鲸,真正的遨游在海洋中。

11.《鲸》教学反思 篇十一

古灵梅

《鲸》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作者语言简练,用词准确,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本文能让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运用了课件,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在初读感知环节,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内容,通过汇报检查学生初读感知的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完成表格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这里我还安排了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接下来就是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环节,我先用三年级下册学过的说明文《太阳》,四年级上册的《爬山虎的脚》,复习列数字的方法,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它说明了鲸的什么特点,并在旁边批注下来,然后在作业本上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一个介绍我们身边事物的句子。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文中的其它说明方法。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上一篇:机关学法制度下一篇:为自己工作培训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