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教案——旅游建筑(精选11篇)
1.旅游美学教案——旅游建筑 篇一
题 目
我眼中的屏风四美
学院班级
机控学院机械09-3班
学
号
3099990673
姓
名
黄林炼
指导教师
秦彬老师
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古已有之。中国是旅游古国。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美好的人物景物都是建立在真、善、美的基础上,以其赏心悦目的形象,诉诸人们的感官,唤起令人愉悦的审美感情。只要善于发现,其实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咱们美丽的桂工校园也到处充满着美丽„„
屏风四美之一
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在美丽的桂工校园,巍巍屏风犹如一位智慧老人,咱们的九教,图书馆就像两个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两个相互依偎的孩子坐落在这位圣者的怀抱,汲取智慧的精华。山和建筑以及一代代桂工人与大地天空形成一幅相互辉映之美。
屏风四美之二
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爱因斯坦(美国)
在我们美丽的第九教学楼的中央有着这么一座塑像,前面的“探索”二字诠释着一代代桂工人凝结出来的桂工精神“艰苦奋斗、砺志进取,和衷共济、克己笃行,求真务实、敬业奉献”。象征一种文化与智慧之美。
屏风四美之三
位于屏风小区内的“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四个大字以其飘逸的行笔,犹如生动活泼的我们,每次路过我们都会欣赏着心里默念这四个大字,给人以青春,活泼的美感。
屏风四美之四
座落在足球场旁边的体育馆,是学校师生课余时间运动休闲的好地方,整个体育馆的设计灵巧优美却又不失宏伟大气之风,外观以灰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朴实、大气的感觉,设计者把屋顶外形设计成弧线形,像一条舞动的飘带,体现了体育运动的韵律感。给人一种力量的象征。
2.旅游美学教案——旅游建筑 篇二
关键词:安邦河湿地,生态美,旅游,价值
一、安邦河湿地概况与生态美学思考
(一) 安邦河湿地概况。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双鸭山市集贤县境内, 地处安邦河下游, 是东北三江平原典型草本沼泽湿地。是集自然湿地、人工湿地、生态旅游、科普培训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7 年被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命名为“AAA级旅游景区”。2009 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2011 年国家旅游局 (旅发[2011]2 号) 文件批准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多样, 公园内布有西泽湖、荷花湖、白鹭湖、菱角泡、芦苇床、塔头、蒲棒沟等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其湿地风情观赏园和莲花湖风景区得分最高, 可见安邦河湿地旅游应以观光为主。
(二) 生态美学思路的基点。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一书中将人的行为分为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认知活动中对于特殊事物的认知与艺术和审美有关;实践活动中对一般目的的追求与伦理学有关。旅游活动既是认识活动又是实践活动, 即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中对美感的体验, 也离不开对于生态环境的尊重和思考。而安邦河湿地旅游更能体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因而更具研究价值。
二、安邦河湿地旅游美学价值
(一) 天地之大美
1、不言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安邦河湿地有着天地的大美, 正如一首诗所表达的“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安邦河湿地大美体现在:首先, 它是一个自然整全的美, 浑然一体, 这里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各类生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它有自己的呼吸、节律、生灭;其次, 这里的大美是不可分割, 不可人工雕琢的美, 任何人为的改造都将损害这个大美的湿地;第三, 这里的大美不是数量上的大小, 而是以物为量的。从数量上看, 这里与广袤的天地比是沧海一粟, 渺小得很;然而从物物的角度上看, 这里包含着赏之不尽, 观之不完的美丽, 又是如此之大。它默无声息却日新月异, 演绎着湿地独有的美。
2、永恒之美。安邦河静静的流淌, 你驻足于湿地的曲桥, 看弯弯的河水匆匆流去, 会有孔子的感叹: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水流千载从不间断视为永恒。于是你思绪随之展开, 人于天地间似一只蚂蚁, 如此渺小;在时间的长河里, 这不到百年的生命又何其短暂。哀叹生命短暂的同时顿生珍惜生命的积极情愫, 于是你伴着飞鸟归来, 看夕阳西下, 听蛙声四起, 察星空渐显, 暮色袭来, 一切都在变又似乎没有变, 时间停止了一般, 你忘情于此时此景, 这正是永恒美的感受。
3、自由自在之美。对于自由的向往是人类共有的。安邦河湿地公园里你随处可见, 天空中自由的飞鸟, 翱翔于蓝天, 俯冲于水面;鱼儿在清晰的池塘里面嬉戏于莲叶间,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你可以看野鸭子妈妈带着小鸭子们在池塘中玩耍, 他们悠闲地游泳, 自在的梳理自己的羽毛, 从容的捕食。此情此景无不激起人们对自由的畅想, 仿佛和飞鸟、鱼儿、野鸭一起快乐的悠游, 正所谓:子非鱼而知鱼之乐也。自由之美需要人们放弃知识和欲望的束缚, 闭上眼睛, 纯然以自己的生命去体验。
(二) 生态环境美学价值。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 具有季节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 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安邦河湿地更以生物多样性, 改善生态环境, 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著称。
1、收容、造福人类之美。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保留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原始湿地之一。这片具有大美的湿地以博大的胸怀收容了我们和这里的生物, 并以宽大胸怀包容了我们的一些规划与开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安邦河湿地默默地调节着气候, 带来了丰富的物产, 蕴藏着无尽的美景供人们休养生息, 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为游客和居民带来了诸多欢乐记忆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和谐共生之美。和谐是这里生命之间相互支持, 互惠共生以及与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来的美的特征。它向游客展示了生态美的和谐性。鸟依水而居, 以鱼虾草花为食, 又为这里带来无限生机, 同时引发人们可游可栖之家园感。在这里无论白天黑夜, 晨曦黄昏时分, 游客都可看到鸟的自由翱翔, 听到鸟的鸣叫, 让人产生落日归鸦、人生若寄的宇宙人生感。金农有“茫茫宇宙, 何处投人”之问, 这里就是最好的回答。
(三) 美育教育之天然基地。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 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安邦河湿地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天然道场。一方面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 如上面所述的各种美感, 这是直觉的把握;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安邦河湿地宣教基地, 增强游客的科普生态美学知识:6 个大型生态景箱里摆放着100 多种湿地野生鸟类标本, 游客沿着环形甬路可观察到厅内所有标本。厅内设有4 个电子触摸屏, 游客通过触摸翻看电脑资料就可了解有关湿地的相关知识。主展厅四周是7 个小展厅, 此外还有植物标本展厅、动物标本展厅、环保宣教放映厅。可供游客查询不同湿地的信息, 对环境保护意义有更深刻的认知。
三、安邦河湿地旅游生态建议
西方的主要生态伦理观念有:人道主义学着史怀德的敬畏生命观念;保罗·泰勒的尊重自然的生物中心主义;利奥波特的生态整体主义之大地伦理以及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通过对这些思想的梳理, 联系安邦河湿地的实际环境和旅游现状, 笔者提出安邦河湿地旅游的生态建议。
(一) 以敬畏生命和感恩为基点的生态伦理教育。笔者访问安邦河湿地期间发现这里仅有宣教馆中央展厅的立柱上书有湿地公约, 但参观者很少看这些。那些科教触摸电脑教育知识也只是停留在科学教育角度, 而没有关于生态美和生态伦理的反思方面。更缺少真实的发生在安邦河这片土地上的敬畏生命的故事来给参观游览者以最真实的教育。另外, 也缺少来这里发生的不尊重生命残害生命的图文资料以作为警示。敬畏的心灵必将带来一颗感恩的心, 这也是美育教育的一个出发点。
(二) 以生物中心主义为基点的湿地开发与保护。保罗·泰勒的生物中心主义观点主要有:人类和其他生命一样, 在同样意义上同样条件下被认为是地球生命团体中成员;包括人类的所有物种是相互依赖系统的一部分;所有的生物以自己的方式追寻自身的善;人类被理解为并非天生的超越其他生命。
以此观点为依据出发, 现在安邦河湿地晚间的篝火晚会以及歌唱烧烤, 都会影响湿地生态环境, 也许危害短时不可见, 时间长了必定会影响这里生物的生活习惯, 不堪忍受者将离开;而拓展训练营地大量土地裸露在外, 必将改变地貌和带来生态的破坏。因此, 在湿地的开发上应该更加注重生物的利益、生态的利益, 而不是我们的经济利益。此外, 应考虑湿地生态本身的周期性, 以制定不同时期的旅游接待能力。
(三) 观赏的同时要维护生态整体美。以生态整体主义为出发点, 来考察人们的行为。这点而言尤其应该针对来访者和湿地工作人员 (包括决策者) 。若一件事情, 当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 它就是正确的;反之, 就是错误的。美丽指一种超越了经济利益的更高的审美意识。这也符合我国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政策。
我们作为地球整体生命的一员, 往往以高等生物自居, 从传统的知天命的角度而言, 我们更应该肩负生态整体美的责任。开发者不要只注重浅层的物质利益, 更要考虑生态整体利益。也希望来安邦和旅游的每位游客朋友都共同维护这片上天恩赐的湿地和谐美。十年前笔者曾接触两位来自北京的游客, 他们只为了看原生态的湿地, 赏那里的荷花, 体验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小桥流水以及夕暮归鸟的家园感, 并没有抱怨住宿和食宿问题, 旅游结束时他们只留下了安邦河美丽的照片, 当然我相信还有那久久不能忘怀的记忆。
参考文献
[1]戴放.黑龙江省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2006.
[2]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旅游公路景观美学探究 篇三
关键词:旅游公路 景观 美学
中国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152-02
旅游公路景观以所在风景区的自然环境为背景,既包括旅游公路本身形成的景观,也包括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能性和观赏性、适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旅游公路所在区域内各种性质、各种类别、各种形式的景观集合体。
旅游公路建设作为人类实践创造活动之一,除了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和安全的享受外,还应该给人以高度的视觉上的愉悦和审美情趣上的满足。欧美许多国家修建的著名旅游公路景观都是充分利用该路域显著的自然特性的典范,人们驱车行驶在这些公路上能够充分领略当地独特的景色,展示了其优异的美学境界。例如:熊牙公路(BeartoothHighway)位于美国蒙塔纳州与怀俄明州之间,是美国最漂亮的公路之一,也是美国自驾游爱好者们最喜欢的自驾旅游公路之一。熊牙公路沿路景观壮美,拥有惊人的海拔高度差,在视野开阔的公路上,从平地爬升至高山,壮阔的山脉和高山湖泊尽收眼底,自然之美荡涤心胸。(图1)
1旅游公路景观美学原则
在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有两个基本美学原则:自然性和创造性。
1.1自然性
自然性即旅游公路景观元素应尽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减少视觉上的突兀感和违和感,就像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一样让人觉得自然而然。加漠公路(见图2)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贯穿大兴安岭南北地区,在雄浑的落叶松林海中蜿蜒延伸,行驶在加漠公路上仿佛融进了自然怀抱中,无尽美景落入眼帘。
1.2创造性
旅游公路景观元素来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应能使周围美景在环境中脱颖而出,经过专业的设计与选景,取景和构景,使之在功能和美学上都得到升华。例如,挪威大西洋海滨公路(Atlantic Ocean Road)(见图3)贯穿埃德自治市和阿沃岛自治市之间有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群岛。公路宽6.5米,设置8座桥梁、4个休息站(观景点)。是挪威国家旅游路线(National Tourist Routes)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公路,曾被英国《卫报》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观光道路”之一。行驶在大西洋海滨公路上,可以欣赏到闻名遐迩的挪威海峡风光,还可以观赏沿岸的海豹和鲸鱼。
2旅游公路景观美学特征
2.1旅游公路景观线形美
巧妙地将平纵线形组合成优美和谐的空间线形,使之既符合行车的动态要求,又满足人们的审美期望,这是旅游公路线形设计原则。优美和谐的空间线形,带给旅游公路使用者开阔、惬意的心情和轻松、愉悦的旅行体验,这既是旅游公路功能的基本体现,也是旅游公路美学的基础。
和谐流畅的旅游公路景观线形美主要体现在:
一、节奏感:有机起伏、方向渐变、一路延伸的旅游公路景观能给人视觉和心理上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和节奏感,统一中包含变化,有序中帶有韵律。
二、延续性:旅游公路线形的平纵组合的动态连续性和所在地域自然景观的连续性能使之给人更高的美学享受,使人产生行云流水般惬意舒适的感觉。
三、空间感:旅游公路景观路域应空间关系清晰,尽最大可能性地使远近景观尽收眼底,使人能感受到由公路及其周围环境共同构建的大美空间。
罗马尼亚特兰法加拉桑公路(Transfgran)就很好地体现了旅游公路景观的线形美,它曲折多弯,美丽的线形在山峦中起伏蜿蜒,延续中富有节奏感,是驾车爱好者们的圣地、赛车迷们的游乐场,空间上还有震撼的山景和丰富的历史,曾被英国疯狂汽车秀评为“世界最佳道路”。(图4,图5)
2.2旅游公路景观动态美
从审美主体来讲,旅游公路的美感主要是通过视觉、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产生的。旅游公路景观是作为一种连续的印象流被人们在汽车上看到的,沿途的各类景色,如森林、山丘、农田及许多其他景物,都会以一系列的图片的形式,一张张展现在公路使用者的面前。旅游公路可以类比为视觉的走廊,人们驶过这里,欣赏美丽更迭的画面,同时收获愉悦放松的心情。卡博特公路((Kabot Tlail)是加拿大著名旅游路线,也是北美东部最美丽的路线之一。卡博特公路以布雷顿角高地国家公园为中心,行驶途中除了能看到雄伟的悬崖峭壁、茂密的森林,苔原、沼泽地等自然景观,还能参观沿途风格迥异的法裔居民村、苏格兰人村和渔村,了解当地民俗风情。溪水流淌、草长莺飞、麇鹿和熊漫山遍野奔走的一幕幕景象组合成为该旅游公路景观的动态美。
2.3旅游公路景观个性美
在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为了更有效合理地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应尽可能地利用该环境中已存在的景观元素,将其按美学构图原理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引导,在尽可能地保持和保护原有自然格局的基础上,突出当地的地域风俗和历史文化,从而赋予旅游公路景观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人文性,公路使用者能在行驶的过程中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美好体验。美国夏威夷州的哈纳公路(Hana Highwa)贯穿茂伊岛北部海岸,被视为世界上路边风景最为优美的公路之一(见图6)。哈纳公路因地制宜,展现了优美的太平洋景观,沿路还设有许多可以驻足欣赏风景的地方。哈纳公路的特色是瀑布遍布一路,沿途可以欣赏激流峡谷,俯瞰大海。
2.4旅游公路景观人文美
旅游公路作为连续的线形空间,沿线会跨越不同的景观区域,形成展示和宣扬沿线地域文化特色的物化信息系统,每个区域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景观资源,如历史、传统、民族、宗教、艺术等,构成旅游公路景观沿线重要的人文景观,从而赋予旅游公路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旅游公路景观中的路域历史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地确立该区域内旅游公路人文景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形成具有内涵的旅游公路人文景观,这不仅能发挥旅游公路景观的人文价值,还能有效地增强人们对该旅游公路景观的印象及认同感。
意大利的阿玛尔菲海岸是世界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阿玛尔菲海岸公路(Costiera amalfitana)蛇行于陡岸峭壁之间(见图7),旅游者们沐浴在地中海的阳光下,沿着公路缓缓而行,一边欣赏沿途五颜六色极具特点的意大利小镇,一边感受并回味当地的历史人文情怀,这是对人文美最好的诠释。
3总结
4.旅游美学教案——旅游建筑 篇四
地理系096班 李佩卿2090823105
见习时间:2010年11月19日
见习单位: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度假区、万绿湖风景区
指导老师:李海山、杨雅莹、邓琼芬
一. 见习目的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同时学会用旅游文化和美学的视野观察和感悟实习点的风景美、客家民居的美、客家文化的美,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二. 见习内容
11月19日,在李老师、杨老师和邓老师的带领下,我们08,09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全体学子到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和万绿湖风景区进行了一天的见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对于学旅游管理的我们来说,却是意义深刻,很有价值。平时我们大多在学校上课,从老师身上,以及平时的阅读积累中也学了很多有关旅游景点、景区的知识。这次见习,给了我们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老师常引导我们要用专业的眼光看待旅游,而不要像一般人一样,只是走马观花,应该用旅游文化和美学的眼光观察和感悟景区的美。
(一)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
地处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的苏家围,距河源市区26公里,隐匿在久社河与东江交汇处。苏家围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后裔居住地,由18座府第式的客家民居组成,其中最古老的房子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小桥、流水、老屋、古树”的山村气息,“江风、竹影、渔歌"的水乡韵味,再加上 浓厚的历史文化,让人如置身于一个古老、深沉、淳朴的南中国画里乡村。在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带着求知的虔诚进入苏家围,不仅眼睛和耳朵满载而归,心灵也接受了一次洗礼。
迎亲桥:
如同黄山的迎客松一样,迎亲桥作为苏家围的第一个景点表示苏家围人像迎接亲人一样迎接朋友们的到来。清水悠悠,小桥卧波,显得分外清幽。仿竹型的栏杆更为迎亲桥添加了几分淳朴。自然质朴的迎亲桥不仅是连接外界与苏家围的桥梁,其“小桥流水”的型还为苏家围增加了意境美和情趣,增加了审美的活力。站在桥上还可看到苏家围的全貌呢!走过迎亲桥,徐徐江风、淡淡草香、缓缓转动的大水车,仿如串串音符合成了一曲客家乡村交响曲。
紫苏园:
苏家围的紫苏园看似普通,它却寄托了苏家围人对先祖的怀念和敬慕。关于它
还流传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呢。我们看到的紫苏园,园内种满了紫苏,虽然有
些已经干枯了,但整个紫苏园显得自然纯朴,与四周的建筑融为一体,给人留下
联想的空间。
苏公祠——永思堂
苏家围至今保存的18座古民居中,最古老的是永思堂,建于1481年,距
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是为纪念苏家围八世祖苏东山而建,故又称东山苏公
祠,一直是苏家围人举行祭祀、议事的地方。它的建筑式样和大小规模非常讲究,属于官宅府第式建筑风格。堂屋主体为三幢,它没有我们常见的正对厅堂的大门,而是在两边开有侧门。据说,这是府第式客家民居的特点,因为客家人认为正对
厅堂开门不吉利,古人在建筑上对阴阳风水的讲究从此可见一斑。
这座建筑给人的美感是浑厚质朴、古朴典雅、独具一格。淡绿色的青砖,给
人一种清淡文雅、沉静端肃的感觉。祠堂檐上的雕饰无论是图案还是手工都让人
眼前一亮,更为祠堂增添了几分精巧秀丽。祠堂里有一古朴的天井,它在客家民
居中很常见,看似没什么特别,其实相当于一个排水系统,在苏家围即使遇上特
大暴雨,雨水都能从天井的暗渠里排走,绝不积水。天井青砖上的那个暗渠口都
不知道见证了多少岁月的流逝了呢!还有让我印象最深的鹅卵石铺,乍看这些鹅
卵石铺得毫无章法,其实这是一幅双龙戏珠图。苏家围的建筑凝聚着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创造能力,它的美极大地吸引了旅游者,给旅游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千年榕和古码头
苏家围现存五棵大榕树,均有一千多年的树龄,其中最出名的当数五显榕和
鸳鸯榕。这些榕树都留存有才子佳人传说。东江河畔上的榕树枝繁叶茂,傲然挺
立,散发着一种生气勃勃的美,远远看去就像威武的将军屹立在东江河畔日夜守
护着东江河畔一带,保护着这一方山水的平安。走在千年榕树下的古道,周围静
谧清幽,让人心旷神怡,真有一种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感觉。
沿着幽静的古道来到古码头,眼前豁然开朗。东江古码头曾是东江航运的中
转地之一,从这宽畅的古道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商务繁忙的景象。站在古码头面
向东江,清澈碧绿的江水在微风中荡起一层层涟漪,古道岸上绿树成荫,翠竹成簇,清风吹过,身后竹叶的铃铃作响,置身于这迷人的景象中,让人如入画卷,使人感到美就在你周围,美在包围着你,在拥抱你!
(二)万绿湖风景区
万绿湖-----华南最大的生态旅游名胜,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而得名。总面
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蓄水量约139.1亿立方米,里
面有360多个绿岛,1100平方公里的山林,内有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授予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
级旅游区。万绿湖是依托新丰水库新建立起来的风景区,以水美——“水域壮
美、水质纯美、水性恬美、水色秀美”而闻名。万绿湖的开发建设,自始自终
贯彻“环保至上”、“湖里游,市区住”原则,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积极开展植
树造林和环保志愿者活动,旨在建成生态良好,环 境优美,格调高雅的风景
胜地。今天我们有幸到万绿湖除了游船观赏美丽的绿岛风光外,还要学会欣赏
万绿湖的美。
游完万绿湖我觉得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水,有人说,在万绿湖可以领略西湖
水的秀丽、桂林水的碧绿、九寨沟水的清澈透明和高原湖水的洁净秀美,这些景
点我没有去过故不能分辨其真假,但我可以肯定万绿湖的水一定不比它们的差。
万绿湖的水那么绿,那么美得益于万绿湖的青山,湖周围的山都被绿色植物覆盖,整个湖区的森林覆盖率达90%,因此湖区的山被称为“植物王国”。
龙凤岛龙凤岛的位置处在万绿湖心,东部象龙,西部似凤,整个岛屿如龙飞凤舞,故名“龙凤岛”,也是万绿湖中的爱情岛。龙凤岛上四季景色秀丽迷人,龙凤岛
上还有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各种各样如龙似凤的奇松,有的如龙戏凤,有的如双龙、有的如水月天成、有的如仙鹤展翅,让您尽情领略万绿湖自然之神奇。
岛上的十二生肖锣更是由当地民间故事流传而来,那洪亮的锣声不仅可以避邪
消灾、还可吉祥祈福。除此之外,在龙凤岛上还可以欣赏客家歌舞,参与新鲜
刺激的野战,竹阀战,水上露营等娱乐项目
与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浑厚的建筑之美相比,万绿湖风景区向我们展
示的是灵动的山水之美,当登上游船,纵目湖面,放眼千里,眼前惬意的风光
让人心胸开豁,心旷神怡。
三. 见习总结
参观完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和万绿湖风景区后,心里大有感触,最深的感
触就是我过去游览一个景点只是从其表面的景观来判断它美不美,觉得它美,但美在哪里;说它不美,但哪里不美,自己却说不清。每次都是走马观花地看,回去后只记得自己去了那个经点,至于那个景点有什么值得看的就全忘光了。
而这一次回来我又不一样的感觉,因为我是带着审美的眼光去游览的,再加上
事先又对要去的景点做了简单的了解,感觉这一次的见习很有价值很有意义,而不是以前的浪费。
在这短短一天的见习中我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我们课堂上学
了旅游文化和旅游美学的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可以检验我们的理解程
度和掌握程度。透过这次见习,我们也初步掌握怎样评价景点的美,怎样发现
景物的美。旅游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很抽象很精深的学科,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学习课内和课外的知识,做一
5.旅游概论教案 篇五
就旅游活动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活动基本要素有:
旅游活动主体
旅游者 旅游活动客体
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中介体
旅游业
一、关于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1981年出版《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对罗马定义作了补充和完善。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4)“游客”称谓用于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
(二)、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1、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2、来华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12个月,并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
4、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三)、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中国国家统计局规定,下列人员不在国内游客统计范围内: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到外地务工的农民。
【小结·巩固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活动的要素之一:旅游者。一起探讨了国际上对旅游者的解释,着重介绍了我们国家对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界定,这些概念、规范以后将在我们专业经常听到,多以请大家及时掌握。
【布置作业】
名词解释:国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国内一日游游客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者的国际组织解释,重点学习了我国关于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界定,这其中也涉及到对长住国、长住地的规定,经过大家课后的温习,我们应该熟练的掌握了这些技术性概念。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旅游者呢?今天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旅游者这一旅游的主体。
【讲授新课】
第二节
旅游者
一、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 成为旅游者的三个基本条件:
1、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全部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需的消费部分之后的余额。
对旅游者个体来说,要实现旅游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1)旅游需要是在其基本物质资料得到满足后而产生的精神需要,首先是物质需要必须得到满足才可能产生旅游动机。(2)旅游消费是一种较高的消费。
2、足够的闲暇时间
一般地说,人的时间可以分为工作时间、生活时间、余暇时间三大部分。工作时间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出外工作以赚取货币的时间。生活时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生理需要如吃饭、睡觉以及处理日常琐事等而花费的时间。
余暇时间是可用于自由支配从事娱乐、社交、消遣或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间。
余暇时间有四种分布: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我国从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从1999年开始实行五
一、国庆七天长假制,大大带动了我国旅游的发展。雾里看花的带薪假期
3、旅游动机
动机是激发个人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这是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需要。如由于饥渴冷暖而对吃、穿、住产生需要。(2)安全需要。指维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需要。前两者属于生理的、物质的需要。
(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
(4)受尊重需要。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一个人在家时,一切均需要自理,而作为旅游者则全程有人为你服务,可以享受到受尊重的感觉。(5)自我实现需要。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有的人为了实现自我抱负或谋求自我发展而外出旅游考察,从中获取信息或启示,以寻求发展机会。如考察旅游、会议旅游;如驾车或徒步游全国、全球、跨越某大洲等,以此展示其成就,实现一种自我价值,引起人们的注目。
后三者属于心理的、精神的需要。
对于大多数消遣性旅游者来说,其旅游动机产生出于两大 类需要:一类是逃避紧张的需要,一类是探新求异的需要。
【小结·巩固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一起回顾。今天我们讲到主观动机的时候讲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这个理论在本知识点似乎不能全面解释人们出游的主观动机,但这个理论在我们专业后面的学习中将多次用到,请大家做好理解。
【布置作业】
6.旅游费用教案 篇六
游
费
用
成师附小白鹭溪分校 尹立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P58旅游费用(购买门票)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学生接触过“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等专题性实践活动基础上,以综合应用的形式呈现的。学生之前具备了计算能力,解答单个生活问题的能力,比较两个事物的能力,初步具备了观察分析、总结概括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诸方面的影响,学生没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意识,对生活中的问题不能主动与数学对接,更不能主动选择较好的实施方案。故本课旨在培养数学综合能力,合作能力,列表格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遇到生活中的问题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选择最优方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列表的方法选择较经济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依据实际情况列出表格选择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难点: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具:PPT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师“窗含西岭千秋雪”你们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地方吗?(西岭雪山)走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西岭雪山看看(电脑播放图片)师:西岭雪山好玩吧,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呢?
师:如果我们要去西岭雪山旅游你是怎么考虑的?(生:我们要考虑买门票、租车、、、、、)
2、导入新课
师:通常我们把旅游用的钱统称为旅游费用。板书:旅游费用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旅游费用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同一个景点花费也会不同。聪明的人往往会利用智慧节省很多钱。你们想不想当聪明人?
师:据我了解,你们最熟悉的笑笑准备去西岭雪山旅游,而且还碰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让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
笑笑一家人要去雪山旅游,长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 A、西岭雪山一日游 B、西岭雪山一日游
大人每位160元 团体5人以上(含5人)
小孩每位40元 每位100元 师提问:
1.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说说每种优惠方案都有什么含义吗?(要说透A方案对小孩比较优惠,B方案对大人比较优惠)
追问:如果现在有10个大人来旅游,我们该选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呢?为什么?如果现在有10个小孩来旅游,我们又该选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呢?为什么? 2.对于笑笑一家人要请你帮她们购买门票你还想知道什么?(生:人数)
3.师:为什么呢?
三、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1、师:那好如果是4个大人,1个小孩去旅游怎么买票更省钱?(课件出示)生:两种方案都要考虑。然后计算对比那种方案省钱。生边说师一边板书: 方案A
方案B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购买门票前先应该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方案?再算一算每种方案需要多少钱,最后比一比哪种方案省钱?就选着哪一种。师:边引导边板书:想一想 算一算 比一比
师:便于对比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把每种方案都表示出来呢?(师引出列表格的方法)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把你采用的方案填在下面表格里: 方案A:160 × 4 + 40 = 680(元)
方案B:100 × 5 = 500(元)
方案B比较省钱。师巡视指名汇报完善表格
4个大人,1个小孩
方案A(票价)
方案B(票价)
哪种方案省钱
2、如果是2个大人4个小孩应该怎么考虑呢?
方案A:160 × 2 + 40 × 4 = 480(元)
方案B:100 × 6 = 600(元)
方案A比较省钱。
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填入下表: 4个大人,1个小孩 方案A(票价)
方案B(票价)
哪种方案省钱
3、试一试:
(1)3个大人、2个小孩呢;
(2)如果是3个大人3个小孩应该怎么考虑呢? 方案A:160 × 3 + 40 ×3=600(元)
方案B:100 × 6 = 600(元)
2个大人,4个小孩
方案A= 方案B 师: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 学生当发现大人和小孩一样多时,方案A和方案B所需钱数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当大人比小孩多时买团体票合算,小孩比大人多人买单人票合算。师:刚才我们说了尽量让大人买团体票?为什么不让3个大人去买团体票呢? 生:因为只有3个大人,人数不够,师: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想想,有没有办法让3个大人去买团体票? 师: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说再算算这时你需要花多少钱。填在表格里。师:指名展示汇报。
方案B:100 × 5 +40= 540(元)
师:看来旅游中的学问还真不少,怎样消费更省钱?需要我们多动动脑筋,多想想方法,谁来给你的这种方案命个名字,总结C方案
3、一年级的小朋友也想去西岭雪山旅游他们是1个大人、7个小孩;应该选择哪方案呢?
4、如果是6个大人,3个小孩呢?他们又该怎样买票省钱呢?(课件出示:有6个大人,3个小孩,又该怎样买票更省钱呢?)师引导小结我们在够买门票时尽可能让大人去买团体票,小孩去买个人票。
师:刚才有4老师对我说他们也想去西岭雪山游玩想请你们帮忙算算怎么买票省钱呢?(课件出示)
5、师:你们真不愧是聪明的孩子,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你们都有经济头脑,不仅掌握了方法,还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最佳目的,帮助老师们和笑笑找到了最佳方案。
老师代表他们对你们说声谢谢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生活当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我们在生活当中要用我们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四、拓展训练
某公园的门票是每人10元,如果30人以上(含30人)可以买团体票,按7折优惠,即每人7元,最少多少人时,买团体票比普通票便宜?
30×7=210元 210÷10=21人 21+1=22人 22×10=220元
五、全课总结
1、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课即将要结束了,谁能告诉大家。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7.旅游美学教案——旅游建筑 篇七
一、论题缘起:田野调查之驱力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辖区内有一处号称“川东小九寨”、“妙景胜三峡”的生态旅游胜地——百里峡。
百里峡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民俗风情各具特质又相互应和, 自成一格又彼此交融, 从而凝汇成独特的生态旅游风貌。然而, 状若仙境的度假胜地并未成就其出类拔萃的影响力;亦未因之招徕络绎不绝的访客游人。到此休闲旅行的多半是慕其自然风光之名而来, 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民俗却知之甚少。旅行者虽多为游历山川而至, 但却并未真正将百里峡的山水尽收眼底。
在茫茫巴山丛中百里峡埋藏了千万年的雄壮险峻、清幽奇丽之景, 并不是在现有的旅游线路上走一遭、漂一会即可全览。鉴于此, 笔者分析了个中缘由, 或因经验不足、或由宣传不利、或问基建不全、或责资金有限、或推定位不准、或囿规划不谨;综合来讲欲改变现有窘状, 非要做一番全面具体、详尽细致、精准入微的田野调查不可。借此, 笔者从辨析现象实质、剖析问题症结、提出实效方案与可行性建议的立场出发, 对百里峡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 笔者先后多次赶赴宣汉县, 十数次深入百里峡腹地, 对其山地度假旅游文化项目的资源与环境开发、保护进行了由浅至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实质的田野调查。之后, 笔者撰写文章, 通过描述百里峡现有的资源结构及设计开发之景状, 进而探讨其发展中问题的症结与诟病之所在。继而, 借助对当地旅游资源情状的描述及建设意见的探讨, 为其后展开系统化研究奠定基础;由是, 谋定涵盖全局、科学发展的思路, 制定统筹资源开发、保护的规划, 设定高效合理、可持续的建设方案。
二、原野弥象:百里长峡之概貌
百里峡地质公园幅员辽阔, 在广袤的巴山丛中占地面积逾300多平方千米;峡谷内相对高度落差近1500米, 最高处老黄山海拔2148米、最低处海拔452米。有资料显示, 百里峡地质构造生于一亿多年前地壳剧烈运动形成的褶皱, 再加之长期受地表水与地下水等外力作用, 生成如今的喀斯特熔岩地貌景观。
宣汉县境内之百里峡景区以“长峡、褶皱、生物礁滩相”的地质遗址景观特点而著称, 其主体由两部分构成。一者, 为劈山斩涧、浩荡翻涌的百里前河。该河在巴山余脉的莽莽丛山中奔腾倾泻, 若鬼斧神工般开凿出一道长近140千米的绿色生态长廊百里大峡谷——百里峡也由此得名。二者, 是澄清碧透、浩渺吐蜃的万顷江口湖。该湖为人工建造, 在蜿蜒数百里的前河与发源于万源的后河相汇处拦河筑坝而成;于是, 在山野间生成一片湖泽汪洋、浮烟起蛟。
首先, 百里峡给人的印象绝对是户外漂流活动的上好去处。笔者在调查期间, 以参与式观察的手法, 亲身感受了在百里峡漂流时水涌船滚、奔腾翻旋、瀑浪飞花的快感。在断壁与绿涯间, 前河之水若白龙潜涧咆哮飞驰, 或穿山凿穴、或临渊隔渚、或湍流涡旋狂奔, 暴戾与激情畅快不可言状。其后, 笔者访问了若干漂流者, 一位来自新疆的年轻人王某告诉我们, “在峡谷中漂流会给人一种挑战山川、征服自然、放浪形骸超然度外、无比自在身心欢愉的超验之感”。这番滋味, 若非亲往绝对难于体会。
其次, 百里峡景区的另一印象即是清幽秀美。其中江口湖一带景色尤为清净淡雅。调查中笔者从当地老人那里得知, 该湖得益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修建的江口电站水库。据1994年西南财经大学修订出版的《宣汉县志》所载, 该电站在当时乃是“四川省重点水电工程项目, 在建设投产后, 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休闲度假、水力发电等多项社会经济效益”。而今这片凝结了巴山雨露的湖泽给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开发、休闲度假、社会发展都带来了诸多影响。
此外, 百里峡给人的印象还包括当地淳朴热烈的民风、风味纯正的土家酒菜、奇趣盎然的山谷洞府、险峻耸峙的山峦岩壁、雄壮伟岸的黄山与“伟人峰”、状貌神似的“百兽聚会”以及各色珍稀动植物等。
三、幽谷景致:生态资源之勘查
百里峡旅游资源由生态自然风光、人文民俗风情两部分构成。近年来, 当地重点建设的旅游项目多出于对其自然风光资源的初步开发, 主要包括峡谷漂流、溶洞幽景观赏、山地攀登与户外野营拓展等。
百里峡的自然风光融汇了“雄壮浑厚”、“险峻耸峙”、“奇丽瑰美”、“清秀隽永”与“幽静清新”等诸多特质。恰如笔者在调研中挥笔抒写的诗句所云:“拂去沉眸看寰宇, 独爱此景醉仙居, 吴带当风何所眷, 百里峡藏云雾出。”百里峡的自然风光得天地之精华、汇古今之佳韵, 融幽藏静、沁心怡神宛若人间仙境。在众多景致中, 神韵最渊的要数“伟人峰”, 它是一座酷似开国领袖的雄奇峰峦, 这一圣景令笔者一行闻之欣然、观之赞叹、思之陶醉, 此中感验难于述言。“伟人峰”这一绝妙圣景经过大自然的超然雕饰, 铸就其壮阔与精湛、奇伟与惊叹, 造化之神韵浑然天成。
研究小组在查阅相关资料、多次走访当地民众并数遭实地调研后, 对坊间流传的景区几大看点做了整合描述, 即:“一河奔涌二龙潜, 三寨遗荣四谷衔。五区幽然六脉染, 七绝横空入彩烟。八怪奇夺照福地, 九曲蜿蜒醉盘桓。十峰藏珍百洞幻, 千景融曦万象安。”
此处的“一河”是指前河, “二龙”是指黑龙峡、剑门峡;“三寨”是指云雾寨、青龙寨、大寨子等。调查中我们发现, 当地政府管理和文化宣传部门及旅游公司间对“四谷”、“五区”和“六脉”的划分与认识尚存争议;为了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解释, 我们最终选择综合多方说法, 以景区内各个景点之观光项目的差别作为基本依据来进行划分。笔者对“四谷”、“五区”及“六脉”暂时理解如下:“一线天峡谷”、“黑龙峡谷”、“剑门峡谷”、“十里峡谷”等“四谷”;“百里峡漂流区”、“百里峡地质公园”、“石桶景区”、“江口湖观光区”、“桃溪胜景”等“五区”;“鸡石山”、“五指山”、“黄莲药山”、“老黄山”、“刺天峰”、“伟人峰”等“六脉”。这样划分难免有附会之嫌, 但限于目前研究的资料和条件, 只能暂作如此表述, 其后商榷完备有待来者。
笔者从宣汉旅游局百里峡景区管理人员处得知, 在2010年夏季, 宣汉县旅游局特地为该景区的景点进行了归纳类分, 并将这里的“七绝”与“八怪”分别描述为:“一绝水”、“二绝洞”、“三绝岩”、“四绝景”、“五绝物”、“六绝漏斗”、“七绝民俗”与“一怪水色斗”、“二怪鸟鸣灯”、“三怪山上鱼”、“四怪飓风洞”、“五怪岩里湖”、“六怪吞吐”、“七怪叶呈字”、“八怪井喷彩”等。文中所书“九曲”、“十峰”中的“九”与“十”乃是虚数, 用意是指在百里峡漂流的途中要经过逾十处转弯, 同时其景区中险峰峻岭、雄峦巨岩、奇山绝巅不下十数处。其间峡谷两侧的夹岸上不时会有飞瀑从九霄云外坠入前河, 一时间掀起的浪花喷雾会将漂流者带入激情忘我的境界。诗文中, “百洞”与“千景”亦是虚指百里峡景区内散布的山川峡谷、石洞岩窟、鸟兽鱼虫、花草树木等万千景象。
四、景区打造:生态旅游之思考
在田野调查中, 我们发现目前百里峡景区内配套服务山地度假旅游的基础设施仍在建设和完善当中。在当地文化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产业开发公司的积极努力下, 如今已见雏形, 并基本能满足正在开发中的主流项目, 如户外漂流、登山野营、观光休闲与棋牌餐饮等的需求。然而从生态旅游资源的实际构成出发, 结合当地交通条件、文化传统以及现有优势项目来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 才能使当地的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继而带动地区的综合开发与建设, 并为百里峡地质公园与生态构成的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在自身定位方面, 当地的旅游开发公司与地方政府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应从百里峡的实际出发, 打造符合自身属性的特殊生态旅游综合服务区。我们必须认清现实, 来此地度假旅行的人们所收获的不是古都历史、名城沧桑的沉淀回味;亦非他乡迥异文化、异样传统的奇闻妙事;这里能带给人一种回归自然、亲近原生态、体验淳朴宁静之美的心灵净化之感。如是, 从全局战略的高度谋划百里峡生态旅游项目的整体规划, 将开发保护有机结合, 项目开发以原有生态资源的协调有序为基础, 当地的生态旅游应将区域文化生态与地域自然环境相结合, 化单纯的自然资源生态开发为人文与自然生态立体全面的旅游文化项目打造。
百里峡风光与人文景状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栖居之要旨, 百里峡正是一处“给予人以持续善良为标准的度量衡, 借此来丈量自我认知行为与意志力行为达到一种的合道德性的高度;此时, 在这种状态下的灵魂筑建与修缮, 即是合乎人性纯善之美的心灵时空, 而酝酿勾勒这一幽深静谧境界的寓所即是我们诗意的栖居之地”。
摘要:本研究采用田野研究的方法, 选择生态美学的视角, 对四川省宣汉县百里峡景区的旅游资源展开综合调查研究, 为有选择、分阶段地规划开发百里峡旅游资源, 有针对性地保护当地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同时亦可为爱好山地度假旅游、喜好户外漂流活动、偏好乡土风情观光的旅行者展开一幅全新的画卷。
关键词:生态美学,百里峡,生态资源,生态旅游
参考文献
[1]张敏婕.四川宣汉百里峡地区褶皱构造特征及地质景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7.
[2]李晓琴, 吴山, 付顺等.四川宣汉百里峡地质遗迹成因与景观价值分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 .
[3]付顺, 朱利东.四川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R].成都理工大学, 2009.
8.旅游美学教案——旅游建筑 篇八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外出旅游时将乡村旅游当作苜选。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集观察、考查、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形式。虽然我国的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在近几年来发展颇快,已逐步形成共识,我国旅游业界与学界也对此表示了很大的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比如,部分地区乡村旅游产品没有紧密结合当地生态特色,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或者雷同、缺乏艺术感、生态意识;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缺乏一定高度的统筹规划,建筑取材的乱砍乱伐现象,农家乐产生的垃圾、开发建设中的建设垃圾使当地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品质有所下降;乡村旅游业中有不少从业人员服务环保意识差,缺乏基本的服务水准和环保意识;农村普遍没有建立起基本的对生活和工业垃圾的处理系统,乡村旅游势必产生一些“城市性”的垃圾,废弃物到处丢弃,影响环境美观,再加上游人的踩踏、攀折也破坏着生态,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毁坏,等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当地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李渔,做为中国古代具有较高艺术造诣和生活品味的哲人,他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现在农村旅游文化发展与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以《闲情偶寄》为代表的作品可以充分体现李渔追求人与子自然相互尊重、相互交融的生态思想。该作品除关涉戏曲理论外,还触及居室设计、园林建筑、花木种植、保健养生等诸多生活领域。李渔将艺术依附在细微而琐碎的生活细节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融通和相遇共鸣,创造出一种活色生香的生活情趣,显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是典型的生态美学观。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李渔生态美学思想开展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为现代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李渔的生态美学
李渔(1611-1680),浙江兰溪人,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明末清初戏曲家、小说家、诗人、戏曲理论批评家。他一生著作丰厚,代表作有《闲情偶寄》、《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肉蒲团》、《凤求凰》、《玉搔头》、《一家言》、《耐歌词》等戏曲理论集、小说、戏曲、诗词,不一而足。其中以《闲情偶寄》为代表的作品是李渔一生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精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中国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十大奇著”之首。林语堂在谈及本书时说其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杜书瀛先生则视其为“一部美学小百科”。总之,李渔在该书中所呈现的对生活百科知识、技艺、修养与人之美的认识,充分展现了其对生活藝术的追求以及诗意的人生境界。
和谐的自然观。李渔天人合一、物我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首先体现在其对自然美、和谐美的追求,他主张让自然本身呈现而没有人为痕迹,让自然本身呈现美,美在自然。《闲情偶记·种植部》中,体现尤为鲜明。“予谈草木,辄为人喻。岂好威势者哉!世间万物,皆为人设。观感一理,备人观者,即备人感。天之生此,岂仅供耳目之玩,情性之适而已哉?”李渔亲近自然,却不拘泥于自然,而是从植物的角度出发,生发出不一样的人情事理和审美情怀。他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天人同品,天人同性,自然万物都具有灵性,并非单一仅供人类愉悦的工具。由此可见,李渔这种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情怀。
在生活美的追求中,李渔认为最重要的是尺度相宜,体现自然美。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他提倡“因地制宜”法则,对“宜”的境界追求达到极致,其居室设计体现出顺应物性的自然原则。“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房舍忌似平原,须有高下之势”,窗户和栏杆则要“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居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总其大纲,则有二语: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琢”。李渔还强调艺术设计应顺应自然律动,追求天巧自呈的生命本然发展,反对任何诉诸于外力的努力。所谓“天巧”即不假雕琢,自然工巧,它排斥了人工外力的干扰,强调美是自然本身的显现,是与宇宙生命的韵律遥相呼应。
简朴的生活观。李渔简朴的生活观是以喜爱自然、崇尚自然为基础的。这种去繁就简、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亦可体现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追求。《闲情偶寄》中的很多内容都能体现这种观念。《闲情偶寄·饮馔部》中提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认为蔬菜是最适合人类食用的食物,原因是“渐近自然”。同时他还提出和“肉食者鄙”的观点,并进一步说“非鄙其食肉,鄙其不善谋也。”。此外,李渔直言“惟《演习》、《声容》二种为显者陶情之事,欲俭不能,然亦节去糜费之半;其余如《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诸部,皆寓节俭于制度之中,黜奢靡于绳墨之外。”这其中就将节俭意识直接呈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在倡导自然简朴的生活习惯时,他还提出要有一颗闲适的心,讲究创新,物尽其用。在提到瓜茄瓠芋之类时,他说:“实则不止当菜,兼作饭矣。”“一物两用,何俭如之?”这种追求自然、以闲适心态对待世间万物、物尽其用的思想,不仅很好地体现了李渔简朴自然的生活观念,而且充分体现了闲适自然的审美情怀。更为重要的事,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进一步提出“创立新制,最忌导人以奢。奢则贫者难行,而使富贵之家日流于侈,是败坏风俗之书,非扶持名教之书也。”在倡导自然简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反对奢侈,这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超前和超然。
诗意的人生观。李渔不仅是中国古代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文人,也是极具生活品味的哲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游玩娱乐氛围的陶然,使得李渔对艺术独具慧眼,体现出独特的人生观。李渔不但继承了明代性灵小品无视道学的传统,也清晰认识到了知识、技艺、修养与美好之间的依存关系,追求艺术化的生活和诗意化的人生。这与海德格尔所提出的“诗意的栖居”思想不谋而合。《闲情偶寄-凡例七则》指出:“然近日,人情喜读闲书,畏听庄论,有心劝世者,正告则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劝惩之意,绝不明言,或假草木昆虫之微,或借活命养生之大以寓之者,即所谓正告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也。”《闲情偶寄》中的听琴观棋、养花种竹、蓄养禽鱼都能让李渔进入“神与物游”、“思与境偕”的境界,获得精神的自由舒展。可见,之于李渔,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欣赏都是内在融通、和谐共在的。这样一个惯常的生活空间在他眼中就成了一个“诗意的栖居地”。
李渔生态美学的启示
李渔将日常生活艺术化、审美化的高超智慧乃以顺性为核心进而求得返璞归真的大美,这种寻求人类个体与自然、社会、内心灵魂和谐共处的生态美学思想不仅给现代城市、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艺术设计、鉴赏思维等方面的启发,更是给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生存哲学带来了丰富的启示意义。
9.《搜索旅游信息》教案(推荐) 篇九
第三节 搜索旅游信息
教学课题:《搜索旅游信息》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上网的两种方式,也学会了正确的使用IE浏览器,具备了浏览信息并捕获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明白搜索引擎的概念,知道如何在互联网上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学会分类搜索和利用关键字搜索的方法,真正体现利用互联网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的初衷。学习目标:
1、利用互联网,借助百度搜索明白搜索引擎的概念和功能。
2、综合运用百度搜索引擎(如分类搜索、关键字搜索等)快速、准确地寻找信息。
3、通过学习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掌握搜索的技能,并对搜索的结果进行甄别,树立正确使用搜索引擎的价值观。教材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教材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河南大学出版社、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本节课是该册教材第二章《走进网络世界》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通过本章前两节(揭开网络神秘面纱、走进网络世界)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了初步的认识,会正确的使用IE浏览器,已经具备了浏览信息并捕获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本章第四节(旅游信息的下载)打下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搜索引擎”,主要介绍常用的搜索引擎,如百度(.yahoo.com/(web目录的旅游可以为学生提供各地的旅游信息)
网易:http://search.163.com/(web目录的旅游可以为学生提供各地的旅游信息)知识归纳 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搜索引擎的使用,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要跟学生讲清楚树立正确使用搜索引擎的意识,甄别搜索结果,抵制不良诱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使用互联网浏览、搜索、筛选信息的能力。板书设计
搜索旅游信息
一、搜索引擎:提供信息搜索服务。
二、搜索网上信息
操作步骤:①按层次目录进行分类搜索
②使用关键字进行搜索
关键字:就是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也就是您命令搜索引擎寻
找的东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教学内容为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应用》中的教学内容,而教案的设计也是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案,而是一种“导学案”的形式,因此授课时,必需结合学案进行上课。
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这一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一般方法,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百度搜索引擎,初步掌握关键字搜索的方法,再通过百度网站搜索相关信息和资源,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体现了自学互助的核心。
/ 6
永城市马牧中学 霍家臣
自始至终都是以任务的形式出现,力求做到让学生在问题任务驱动的前提下,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同学,结合课本教材的操作步骤是可以自主完成的。每完成一个任务,让学生自主展示一下具体的操作过程,学生尤其是那些能快速完成的学生,非常踊跃的要求展示,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展示时教师可以发现问题,适时的点拨强调一下,效果明显。而对于拓展训练的知识,课本没有步骤,因此教案设计时,也充分考虑了学生自身的情况,适时的给出了步骤提示,帮助同学们完成任务。同时,针对教材原有的素材,进行了一定的延伸,如增加搜索“河南地埋”的学习任务,即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使学生增强了名族自豪感,让同学们借此机会更回详细的认识河南、了解河南。
在实现课堂学习目标的评价设计环节中,由于班额过大,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我们采用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小组对每一位成员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再对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兼顾“点”、“面”,实现有效评价;其次,除了教师对学生、小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还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评价量规进行自我评价,实现多维度的评价。
总而言之,此教案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体现的是先学后教,生本为主的教育理念。
10.旅游心理学教案 篇十
第一节休闲与旅游
一、体闲活动与旅游
“休闲”或“闲暇”的英语是Lelsure,源于拉丁语的I.’lcere,意指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或自由活动,包含时间与恬动两个层面。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兹迪埃(J0ffre D„zedier)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他对休闲的看法;“所谓体闲,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一般地讲,我们可以把休闲解释为当一个人干完了他的工作,并满足了他的基本需要之后,这个人就有了属于他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问,有了休闲的“资本”。人们可以根据其周期性和时间的长短,以不同方式加以利用。
1.业余时间,可以用于看电视、看书读报、听音乐、看戏或参加其他文体恬动。
2.周末时间,可赴下述地点短途旅游
(1)别墅、饭店、疗养胜地。
(2)野营营地。
(3)凡可以让人“躲避一下”的地方。
3.两三周短期休假到七周以上的长期休假,可以作一次异地旅行或度假。
旅赫和休闲是密不可分的,闲暇时间是旅游的必要条件。
旅游和体闲活动的区别在于.只有离开居住地到异地一定时间.并以观光、度假、健身、娱乐、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二、旅游与旅游业
旅游是一项很古老的恬动,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少关于古代旅行家的记载。二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这些旅游活动是由于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公元前1490年.古埃及霍茨海风赛女王的奔达诸国(即现在的索马里)之行,或许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寻求安宁和观光为目的的旅游。在埃及的狄爱儿拜哈里神庙的墙上.记载着这次重大巡游事件的经过。
我国历史记载最早的、行程最远的旅行家应数西汉的张骞。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却是近代的事。国际上一般认为—Ⅲ代旅游业的创始人是英国的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他在19世纪40年代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有组织的旅游服务。国际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已超过了许多其他产业而成为世界第二大产业。据有关研究分析·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超过石油32.业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目前,国外尚有将“旅游”称为“观光”或“休闲旅行”的.它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定义·美国密执安大学商学院旅馆和餐饮管理系的罗伯特‘麦金托什(Robert W.McIntosh)教授在《旅游的原理、体制和科学》一书中给旅游下的定义。
上述定义基本总结和归纳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概括了旅游的范围,井提出了旅游业的综合性。不足的是,这些定义并未揭示出旅游的本质属性,即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括动,是受杜会风气影响和制约的一种物质文化生活活动。
三、国际旅游业与旅游科学
1从机构角度研究
2-从产品角度研究
3从经营管理角度研究
4.从经济角度研究
5.从社会学角度研究
6.从地理学角度研究
7从体制角度探讨
8.跨学科性研究
上面介绍的研究旅游学的几个角度都有其局限性。旅游学是一个新辨的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多种角度的不同影响。因此,采用一系列的方法交叉地去研究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节
旅游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对旅游的研究离不开对其主体——旅游者行为的研究
一、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旅游产品及其特点
旅游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这同旅游市场上销售的特殊产品一一旅游产品有关。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企业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他在旅游恬动中物质的、精神的综合需要的全部服务的总和。
旅游产品叉可分为整体旅游产品与单项旅游产品两种概念。陛的总和。”
对定义中规定的”特性”,服务指南明确规定了四点。
1·服务的要求必须依据可以观察到的和需经顾客评价的特性加以明确规定。
2提供服务的过程也必须依据顾客不能经常观察到的,但叉直接影响服务业绩的特性加以规定。
3·两类特性都必须能被服务组织对照所规定的验收标准做出评价。
4·服务或服务提供.的特陛可以是定量的(可测量的)或者是定性的(可比较的),这取决于如何评价以厦是由服务组织还是由顾客进行评价。
将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可以看出现代服务的构成要素;
1.人力和物力要索。
2.效率要素。
3.文明要素。4能力要素。
5.安全要素。6商品要索。
服务具有不可感知性、车口J分离性、差异陛、不可贮存性和缺乏昕有权等五种基本特征。
不可感知性。不可感知性(intaIlgtbllity)是服务的最主要特征。
不可分离性。不可分离性(iMparablItty)是指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服务人员提供服务于消费者时.也正是消费者消费服务的时刻,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
差异性。差异性(heter。gerlett yr)是指服务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发生变化。很难统一界定。
不可贮存性。
缺乏所有权
三、旅游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基本术语
(一)变量
变量(„lable)可以是任何一种可改变强度或幅度并可观察、测量的一般性特征。比如,能力、性格、工作压力、工作满足感、生产力、团体规章等,都是旅游心理学中常见的变量。变量又有不同的种类。
1.自变量
2.因变量
3.协变量
(二)假设
(三)因果关系
(四)相关关系与相关系数
(五)效度
(六)信度
(七)普遍性
二、研究方法
(一)自然观察
(二)调查法
(三)测验法
(四)个案研究
(五)实验法
(六)评价法
第二章 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
第一节
旅游者的决策
一、常规决策与广泛性决策
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感觉与知觉
学习与记忆动机与价值
态度
个性
旅游者往往采用几种不同的决策方式进行旅游决策,这些决策方式分布在常规决策到广泛性决策的范围之内。
二、旅游者的决策方式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一、作为个体的旅游者
旅游者行为涉及到许多方面。是对一系列过程的研究,而这一系列过程正是由于个人或群体的选择、哟买、使用,或处理旅游产品、服务、计划及经验.以满足自身需求和欲望时引起的。
对“作为个体的旅游者”的研究.是着眼处于最微观层次的旅游者。探讨的是个人如何从他最熟悉的环境获得信息,以及对这些材料如何学习、如何在记忆中存储、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去形成或修正
(一)感觉与知觉
(二)学习与记忆
旅游者既是消费者,又是问题的“l解决者”。一个人解决各种各样的旅游问题,就得知道如何消费,学习怎样对待他在旅游上做出决定用类字在头脑里以备将来使忆与长期记忆。
(三)动机与价值
动机是指导致人们去做他们所做的事的一个过程是在消费者希望其需要得到满足时被激发产生的。
价值(value)就是相信一些情况要好于其对立面。价值驱动着大部分的消费者行为.实际上,所有类型的消费者研究都是与价值的辨别和测量相联系的,旅游市场上的消费者也是如此。
(四)态度
态度(attltude)是对某人某事,包括对自己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看法。当人们对一种东西持某种态度时,不管这东西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它都被称为态度对象(attltude object),或称为态度标的物。
消费者的态度可以指向与某一产品相关的行为,也可以指向更广泛的与消费相关的行为。态度可以帮助旅游者在旅游市场上决定购买哪些产品和服务。而旅游者对相互竞争的产品和服务所持的态度是旅游企业营销管理人员的兴趣所在。态度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它常常准确地说明生恬中各种人在特定情况下会如何行事。
(五)个性
个性主要是指个人独特的心理构成因装,以及这些凶素如何在个人对环境的反应中保持一贯的作用。个性是学习、知觉、动机、情感和角色的综合体,是由个人行为中那些能将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的特征构成的。
二、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
(一)参考群体
一个人的行为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受到他的参考群体的重大影响。
1参考群体使一个人受到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参考群体还影响个人的态度和自我观念,因为人们通常希望能迎合群体。
3.参考群体产生一种趋于一致的压力,它会影响个人的实际产品和服务的选择。
(二)家庭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自然单位。也是一个单独的、最重要的闲暇群体。
在家庭的旅游决策制定过程中,夫妻双方的考虑各有侧重,并且根据各自的努力和力量对决策施加大小不同的影响。至于儿童对家庭旅游决策的影响范围.正在逐渐加大。
(三)角色
角色(rok)就是一个人在特定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社会和群体规定了角色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每一角色都伴随着种地位。
(四)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在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他们是按等级排列的必趣爱好和行为方式。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持每一阶层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三、文化与亚文化群体
(一)文化
文化可视为一个社会的个性。它不仅包括一个群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而且包括它所重视的抽象的观点,如价值观和道德观。文化是一个组织或社会的成员共有的意义、仪式、规范及传统的累积。
旅游者的文化决定了他对不同活动和产品的整体重视程度。在旅游市场与文化的偏好合拍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更有可能被旅游者所接受。
(二)亚文化群体
每一文化都包含着能为成员提供更为具体的认同感和社会化较小的亚文化样体亚文化群体包括民族亚文化群体、宗教亚文化群体、种族亚文化群体、年龄亚文化群体和地域亚文化群体等。
复习与思考
1·解释常规决策、广泛性决策及瞬时决策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2.了解旅游者的决革方武有什么实践意义?
3.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 旅游者的知觉 【编辑录入:system】
学习目的:
对知觉的了解是理解旅游行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掌握有关知觉的心理学原理,理解这些原理是如何影响人们对各种旅游现象知觉的。
第一节知觉
一、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于光、色、声、昧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感觉是较为简单的一个层次,它只觉察刺激的存在,并立即分辨出刺激的
知觉是较为复杂的另一个层次。
感觉和知觉都属于人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二、感觉系统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一些感觉刺激的商业应用途径。
1视觉
很多商家在广告设计、营业场所的设置及产品包装上·都非常倚重视觉因素。营销信息的视觉因素常常充分表明一种商品的属性。通过对商品的规格、风格、明亮度及区别于其他竞争商品的特色等的介绍·商品的价值就通过视觉渠道得到了传递。颜色的象征价值和化意义非常丰富。在许多营销战略中,颜色都居于中心地位。在考虑广告、包装、甚至营业场所装饰上,颜色的选择都是非常慎重的。有些颜色(尤其是红色)易使人兴奋,而有的颜色(如蓝色)则使人情绪平和。颜色能够引发积极或消极情感的力量,使其成为广告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2嗅觉
气味可使情绪激动.也可使情绪缓和,它们能引起回忆或是缓和压力,人们对气味的一些反应,源于气味与他们早期经历的联系。例如·婴儿粉(baby—powder)之所以经常在香水中被采用,是因为这种气味意味着舒适、温暖和喜悦
3.听觉
声音的多方面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情感和行为。在消费者行为中,有广泛用途的两大研究领域是:背景音乐对情绪的作用和讲话速度对态度变化及信息理解的影响。例如,饭店、餐馆、商场的背景音乐能创造适宜的购买情绪}导游通过改变语速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等。
4.触觉
相对而言,对触觉刺激影响消费者行为效果的研究较少,但日常观察表明这一感觉渠道也很重要。
触觉信号具有象征意义。人们将织物及其他产品的质地与产品属性相联系,通过对衣料寝具或室内装璜品的材料感觉,来判断其华丽程度及质量·是粗糙还是光滑,是有弹性还是无弹性.光滑的丝织品是豪华的代名词,而斜纹棉布则被认为结实耐用。
5味觉
味觉感官有助于我们对许多产品感受的形成。所以,饭店的餐厅、餐馆、食品店总是忙着开发新味道来取悦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昧。
第二节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
一、刺激因素
许多知觉原理都描述了刺激是如何被察觉。这些原理建立在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的基础上。
1、闭合原理
闭台原理在营销策略中的运用是鼓励消费者参与.增加人们处理 信息的机会。
2、相似原理
相似原理(priciple of similarity)是指人们在感知各种刺激物时,容易将具有相似自然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即将相似的物体集成系列,从而产生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似原理
在设计营销信息时,应用图形一场地原理·就可以将刺激依需要设计成信息的中心.或是陪衬焦点信息的背景信息。
4.接近原理
接近原理是指在感知各种刺激物时,彼此相互接近的刺激物比彼此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更容易组合在一起,构成知觉的对象。这种接近既可以是空间上的接近,也可以是时间上的接
近。
5.其他刺激因素
人们习惯于自己周围世界的某种刺激物的大小、形状、声音、色彩、运动等,当其他一些刺激因索出现时,如果这些刺激因素和人们所预料的差别较大.就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成为知觉的对象。
二、个体因素 第四章 旅游者的学习【编辑录入:system】
第一节学习
一、学习
学习是指由经验产生的行为中相对持续不断的变化。
一般来说,学习有以下来源:环境缺乏某种需要的物质或自身面临着欲达到目的而不得不克服的障碍,或者某一有机体缺乏时某一情境作出反应所需要的技能。
二、学习理论
(一)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部事件做出反应的结果。倾向于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不关注内心的思想过程。相反.他们把思想当作一个“黑匣子”.强例行为的可观察方而。行为的可观察方面包括进入箱子的事物.
1、经典陛条件反射
由巴甫洛夫发现的这种经典性的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主要应用于能自动控制的(如分泌唾液)反应和神经系统(如眨眼)。经典陛条件反射对更复杂的反应也产生同样的效果;
刺激泛化和刺激辨别两个概念(1)刺激泛化
(2)刺激辨别
2、操作性条件反射,也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1)固定间隔的强化
(2)变动间隔的强化
(3)固定比翠的强化
(4)变动比率的强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cognitive learning)是思考过程的结果。这种观点的支持者,同时也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和洞察力。
1、意识问题
2、观察学习
第二节旅游行为的学习
一、旅游动机的学习
一种特殊的需要和动机可能也包括达到更高、更大或更全面的目标。我们可以把所有习得的需要和动机分成几个层次:
二、态度的学习‘
一个人所持的态度市学习过程的结果。态度大部分是建立在他的信念和见解的基础之上的。
态度也可以通过人们所扮演的角色而习得。每个人在生恬的各个阶段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是习得的,而且学习本身就要求每个人对特定的角色形象采取适当的态度。通常人们都有选择一种特定态度的自由.但假使他拒绝采取一种适当的态度时,就意味着拒绝扮演这一角色。例如,个母亲在对待子女的态度卜·不管足选择温和的爱迁是选掸权威的爱.但总体上,要求她具有一种爱抚和关怀的态度,也就是适合干母亲这一角色的态度。
教育是学习态度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尤其是父母和教师向年轻人传授态度,而且在学校里教育还可以采取强制方式教学生学习某种态度。显而易见,教育是态度习得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态度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觉的影响。通过知觉t旅游者学会怎样归纳及怎样称呼事物。
态度的学习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广泛的文化和社会变革也使人们形成新的态度,并以种种方式来改变这种态度。这些方式明显地影响了旅游。例如,在前一代人理念中.家庭同结.家庭成员行动上的一致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而在今天t家庭成员各人做各人的事已广泛为人们所接受。这种态度的变化就足学习得米的·并且它会对旅游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夫妻作不带孩子的旅游·甚至单独旅辩。
态度的学习也是经验以及购买或使用旅游服务的结皋·例如·人们从别人、从广告或从其他渠道学习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对某一旅行社的初步态度的基础。当人们同这家旅行社直接接触之后,就会证实或改变先前的态度,或形成全新的态度。I~llt,直接的经验在人们态度形成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二、对减少觉察风险和购买后疑虑的学习(一)旅游消费的学习
学会怎样旅游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学会如何辨别互相竞争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即必须学会如何成为旅游市场中一个精明的购买者。作为一个旅游消费者.他必须学会区分和评价互相竞争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及如何处理购买决策中的风险和疑虑。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旅游者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改变他的旅游行为.因为旅游产品和服务价格在变化;广告传递的新信息,即可以赡到的具体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也在变化;旅游者的收入可能增加,买得起过去无力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人们还必须重新学习过去了解的,但已遗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经验学习是人们在旅游市场决策的心理结果。人们通过经验学会怎样评估相竞争的旅馆联营、航空公司、汽车出租公司和旅游胜地。人们也向朋友的经验学习.并且共同运用那些经验。
(二)对减少觉察风险的学习
当一个人做出某一决策时,也伴随着产生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消费暑的任何决策都有可能产生预想不到的后果。由于结果与消赀者的预想大不相同,这样,当他做决策时,就可能觉察到风险。当他乘飞机前往目的地时,就可能会冒飞机失事的风险;当他在冬天劐南方旅游时,就可能冒该地区遭受非季节性冷空气侵袭的风险}即使已预定好了机票。也仍可能冒航班被临时取消的风险。上述伴随旅游决策而同时产生的风险称为“觉察风险:’(p„eeiv d rlsk),或“知觉风险”。对消费者来说’学习怎样应付和减轻这样或那样的觉察风险是极其重要的。
罗怕逊(T s.R㈣b ts∞)把消费者的觉察风险分为功能风险和心理社会风险两类。
卡普兰(I,.B K。plan)把觉察风险分为功能风险、身体风险、经济 风险、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五类。表4 1表磊了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
┏━━━━━━┳━━━━━━━━━━━━━━━━━━━┓ ┃
功能风险
┃1产品意味着什么?
┃ ┃
┃2产品是否适台,┃ ┃
┃3产品性能比其他竞争的产品更好吗,┃ ┣━━━━━━╋━━━━━━━━━━━━━━━━━━━┫ ┃
身体风险
┃l使用中安全吗’
┃ ┃
┃2对他人有无人身威胁?
┃ ┃
┃3对环境有无危害?
┃ ┣━━━━━━╋━━━━━━━━━━━━━━━━━━━┫ ┃
经济风险
┃1在我有限的资金中.是最合理的扦支吗? ┃ ┃
┃2产品值得花这些吗?
┃ ┣━━━━━━╋━━━━━━━━━━━━━━━━━━━┫ ┃
社会风险
┃1.我的家庭和朋友会赞成吗?
┃ ┃
┃2帕使埘自己来说意见报置要的人恂陕吗? ┃ ┃
┃3.与我认同的群体所应用的产品相似吗? ┃ ┣━━━━━━╋━━━━━━━━━━━━━━━━━━━┫ ┃
心理风险
┃1应用逸个产品,找会感到好过吗?
┃ ┃
┃2产品会引人注目吗?
┃ ┃
┃3我值得这样做吗?
┃ ┃
┃4我做出了个正确的决策了吗?
┃ ┗━━━━━━┻━━━━━━━━━━━━━━━━━━━┛
当一个人购买的产品既不能满足功能目标,又不能满足心理社会 日标.那他就既浪费了金钱又浪费了时间。当所购买的是十分昂贵的物
品或一次昂贵的度假旅游时,觉察到的风险就会使人坐立不安。
1.觉察到风险的原因
有人对旅游消费情境之所以觉察到风险.原因有几个方面:
(1)不确定的购买目标。一个人虽然决定要去旅游.但对到什么地 方去以及采取什么旅游方式去等都还没有决定。例如,究竟是到杭州去 轻松愉快地游览西湖,还是到西双版纳进行一次激动人心的冒险活动?
(2)不确定的购买酬报。假定一个人购买的目标已经明确了,但还 不能肯定怎样选择才是最为满意的。例如,如果决定进行避暑旅游,但 是到承德避暑山庄,还是到北戴河海滨,哪一处才能收到最好的酬报 呢?
(3)缺乏购买经验。个人对于购买缺乏经验,凼而觉察剑风险·当第 一次打算去外国旅游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第四章五拉游着的学日
(4)积极的和消擞的结粜。个人会觉察到任何选择都会有积极或消 极的后果。例如.乘b机去旅游,虽然足尽快抵达目的地的最好片法,怛 这样就1;能欣赏沿途的胤光了。
(5)同等身份人的影响。个人的赔买决策可能不同于大多数同等身 份的人通常做出的购买决策。即个人的购买决策与他认同的群体中大 多数成员的购买决策不同。
(6)经济上的考虑。当个人预测到他的经济状况会有重大变化时· 就会觉察到风险。
2减少觉察风险的方法
人们试图以某种方式减少觉察风险。减少觉察风险的方法主要:
(1)降低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期望程度
(2)信赖一种商标和牌子的产品。重复购买同一种产品或服务是消 费者用以减少觉察风险较普遍的方法。例如,一个美国旅游团的领队第 一次到上海旅游住在上海宾馆,以后每次来上海就只光顾这一家宾馆。他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对上海宾馆完全满意,而是这样的选择至少司以
期待得到和上次一样的价格和服务,而没有必要到别的饭店去承担不 明内情韵风险。
(3)寻求信息。消费者用以减少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的觉察风险,最 普通的方法是获得信息。一般规律是,消费者所持的信息越多越可靠,他在购买时所觉察到的风险就越少。例如,一个旅游者从自身经验、他 人经验以及广告中得到r关于南京金瞳饭店的信息,使他对金陵饭店 新提供的高水准服务深信不疑,因而选择在金陵饭店投宿将不会感到 有什么风险。
(三)处理购买后疑虑的学习
L、产生购买后的疑虑的原困
消费者对购买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决策所产生的疑虑,或者后悔,有 两个土耍原因。
(1)消费者在购买前必须要在儿个可供选择的对象中做出决策。
(2)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之后受到挫折.疑虑和后悔。
2、减少购买后疑虑的方法
消费者减少购买后疑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有选择地接受新信息t即选择支持他决策的那些信息,同时回 避那些有利于弃选对象的信息。
(2)消费者通过遗忘掉弃选对象的优点及记住其缺点来减轻购买 后的疑虑。
(3)当消费者断定如果他即使作别的选择.其结果仍大致相同时,也会减少购买后的疑虑和后悔。
第三节旅游者的学习过程
一、经验和信息
(一)经验
(二)信息
1、商业环境
2.社会环境。旅游者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朋友、熟人等,是他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
二、信息的寻觅
每个人搜寻有关旅游决策信息的态度积极与否,各不相同。旅游者 是否精心地、审慎地去收集信息,取决于他的旅游经验和他在作决策时 所觉察到的风险和疑虑程度,以及他对做出一个最理想最完美选择的 重要性的认识。因此,最需要信息并积极地去搜寻信息的主要是以下三 种人:没有旅游经验的人{在旅游决策中觉察到高度风险的人;认为有 绝对必要做出最完善旅游决策的人。
第五章 旅游动机 【编辑录入:system】
学习目的:
动机是支配旅游行为的基本动力。学完本章后,应该明了动机的概念,理解动机的强度、动机的方向及动机的冲突,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旅游动机的多源性。
第一节
动机
张感减小
一、动机与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强度
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尽力达到一个目标而非另一个.反映了地达到目标的基奉动机。早期的动机研究把行动归于一种普遍的、本能的、天生的行为模式。这个观点现在大体上已被推翻,因为本能的存在是很难去址明或驳斥的。这种本能尾从意欲解释的行为中推知的(这种循环的解释叫做重复)。这就好比说个消费者购买象征身份的产品.
(一)驱力理论
驱力理论集中于那种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状态的。
(二)预期理论
大多数流行的动机解释都集中于认识困索,而不是那些理解动机发生作用的生理因素。预期理论(expecIa兀cy theory)表明行为大都是被一种力量拉出来的一正面的刺激,而不是从内部推出来的。
三、动机的方向
动机不仅有强度,还有方向,它们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行为,因为特殊的目标都是被期望用来满足一种需要。旅游企业的目标就是要使旅游者相信他们所提供的选择是达到目标的最好方法。
(--)需要与需求
满足一种需要的特殊方法同个人的独特历史,学习经历以及他的文化环境有关。用来满足一种需耍的特殊消费方式叫做需求。·
一种需要是一个基本的生理动机.而一个需求则代表社会所教绐我们的满足需要的方式。
(二)需要的类型
(三)动机的冲突
四、需要的分类(见书)第二节
旅游者动机与行为分析
一、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
二、旅游行为分析
旅游动机是进行旅游活动的主体,即旅游者的个体因素,而旅游行为的具体化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基本条件.如费用、时间、信息等。此外作为行为所指向的目的即旅游对象(客体)以及沟通主体和客体的各种媒介物,也是必不可步的。
澳大利亚旅游学家渡乃克(P Berneker)对旅游行为作了如下分 类;
(1)休养旅游,包括异地疗养。
(2)文化旅游,包括修学旅行、参观、参加宗教仪式等。
(3)社会旅游,包括蜜月旅行、亲友旅行等。
L4)体育旅游,包括观摩比赛、参加运动会。
(5)政治旅游,包括政治性庆典活动的观瞻。
(6)经济旅游,包括参加订货会、展销会等。
美国的麦金托什(McIntosh)把人的基本旅游行为分为四类;
(1)身体健康,包括休息、运动、消遣、娱乐及其他与身体健康直接有关的动机。另外,还可能包括医嘱和建议,如洗矿泉浴、药浴及健康恢复活动。这类动机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身体的活动消除紧张和疲劳:
(2)文化,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如音乐、艺术、民俗、舞蹈、绘砷和 宗教等。
(3)交际,包括接触其他民族、探亲访友、结交新朋友以及摆脱甘常 事务,摆脱家庭和邻居等。
(4)地位和声誉.这类动机与自我带要和个人发甓有关。出干动机的旅游包括事务旅游、会议旅游、考察旅游以及实现个人兴趣爱好的旅游和求学旅游。通过这些旅游可以使被承认、被注意、被赏识、被尊重以及获得良好的声誉的欲望得到满足。
’
美国的奥德曼(I J_E.Audman)把旅游行为分为八个方面:
(1)健康.使身心得到调剂和保养。
(2)好奇,对文化、政治、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色等的观赏或考察。
(3)体育,一种是亲自参与的,如狩猎、球类、集体比赛、滑雪等种是观看的,如田径赛、各种球赛和赛马等。
(4)寻找乐趣,游玩、文艺、娱乐、度蜜月、赌博等。
(5)精神寄托和宗教信仰,朝圣、宗教桌会,参观宗教圣地、所虫遗迹.以及欣赏戏剧和音乐等。
(6)专业或商业.科学探险和集会、公务或商务旅行、教育活动等。
(7)探亲访友,寻根、回国及家庭联系等。
(8)自我尊重,受邀请或寻访名胜。
再有一种分类法是按同行者,一般可分为个人、家庭、小组(同友人在一起)、团体等类型。下面就具有代表意义的团体旅游形式加以说明。
喜欢团体旅游的有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原因。前者指费用的便宜}后 者包括的内容较多.有的因为人多热闹.有的因为中间手续简便,也有
因为缺乏旅行知识不敢独自贸然前往等等。
此外.也有人曾考虑从与斟的、同行者全然无关的角度对旅游行为 进行分类。日本的前罔勇认匈,旅游行为是对目的、类型、目的地、住宿 等对象作出选择决策的一个连续过程。他试图以“哪个选择对象被重 视”(最初决定的是哪个选择物)为依据t对旅游行为作了如下分类:
(1)住宿优先型。
(2)住宿地优先型。
(3)旅游手段(即变通工具的利用)优先型。
(4)旅游目的优先型。
(5)行为且的优先型。第三节旅游动机的多源性
旅游是复杂而具有高度象征性的社会行为t旅游者要通过旅游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同时,又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动机往律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旅游行为不可能只涉及某动机。
一、社交的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归属的需要
二、基本智力的需要
三、探索的需要
解释旅游的另一种假定就是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马斯洛提出的求知的、求理解的基率智力徭要与生理的、心理的薷要截然不同。人的好奇心可以产生人们必须设法对付的心理紧张状态。有关这一心理紧张状态以及它如何在旅游情境中得以解决的探讨,有助于解释许多旅游行为。人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欲望很可能是天生的,因为人出世后不久就显露出这一特点。对许多人来说,好奇心的发展一直持续到成年,并不断发现新的满足方式。人对自身以及所生活的世界的探索是较高层的需要。对一些人来说.这种需要可以用登山、滑翔、跳伞、潜水、坐气球或航海来得到满足;而对大多数人来说t这种需要则是通过旅游发现新的目标、结交不同的人及丁解异地文化等来实现。
四、冒险的需要
冒险是做一件激动人心的、且具有危险的事的活动。它没有明显的实际价值·并且看上去几乎是不现实的神奇事件。但冒险是扣人心弦的,而且常常是富于浪漫色彩的经历。大多数健康的人都喜欢冒险。例如,小孩爱好爬树,成人想变换工作环境,旅游者想去异国他乡。没有冒险,没有探索,人们的活动范围就不会比保育院和后院大多少。
西方学者把探索和冒险的需要称为尤利西斯(ulysses)因紊。尤利西斯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主人公。史诗记述了尤利西斯从特洛伊城陷落到他返回希腊西海岸伊萨卡岛的家.这十年来旅行冒险的故事。在故事中·尤利西斯激怒了海神波塞冬.海神刮起了一场旋风,摧毁了尤利西斯的船,使他在归家的途中受尽了困扰。后来.雅典娜女神了希腊众神中最强大的神宙斯,帮助尤利西斯平安地回到了家乡。受尤利西斯因素驱使的人,力求满足对自身与世界的好奇心。尤利西斯因素既是体力需要,也是智力需要。人们的旅游行为,特别是到遥远的、艰险的地方去旅游,能够激发人的竞争意识,其意义即在于此。尤利西斯型旅游者受求知需要的驱动,但这种旅游不可能只是智力的,它必然包含某些体力上的活动。因此,尤利西斯因紊代表一种智力上与体力上对知识的探求。五、一致性的需要
一致性即人总是寻求平衡、和谐、一致,力求没有冲突和能够预知未来的事情不一致则会产生心理紧张。这种心理紧张发生时,个体就期望寻求预知的、一致的事物来解除,六、复杂性的需要
复杂性理论同样可以解释许多旅游者在旅游环境中出现的行为和动机。根据复杂性理论,旅游者要去从未到过的地方,可能选择自己驱车沿着偏僻的道路光顾一家小吃店用餐.而不去提供连锁服务的大餐馆,他可能选择设备不完善但却方便的住处.而放弃去现代化系列型饭店等。这些旅游者感兴趣的是力求避免一致性和预见性.而那些老一套的旅游活动和旅游设施提供了太多的一致性和预见性巳使他们厌烦。这一类旅游者有从他在家时的惯常节奏或上次旅游经历中寻求一种变化的需要。
七、多样性的需要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应付刺激的功能,但是刺激过度或刺激不足都会使这个功能得不到最好的发挥。长期的过度刺激会造成过分紧张与压力,还会导致溃疡、心脏病,甚至早天。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动机?解释动机的过程。
2.为什么说“当认识到营销策略的目的是影响消费者满足需要的方向,而不是创造需要本身时,它是更有效的?”
3.描述三种类型的动机冲突,并针对每种情况从旅游市场活动中举出一个例子。
4.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1.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篇十一
授课人:马广营班
级:学
期:学期教学方案
中 国 旅 游 地 理
07旅游管理班 09-10上学期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一、课程说明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中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各大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旅游环境特征,以及各个旅游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依据、旅游业发展条件、可选择的发展战略基本思路,以及主要旅游区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兴省(区)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将来从事旅游事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计划(共36学时)
第一编 旅游地理概论(7学时)
第1章 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概论(1学时)
教学内容:
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内容(1学时)教学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教学难点: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2章 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类别(1学时)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保护(1学时)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类别。
3、旅游资源的特点。
4、旅游资源的保护。教学难点:
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3章 旅游开发(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0.5学时)
二、旅游开发的历史发展(0.5学时)
三、旅游开发的条件(0.5学时)
四、旅游开发的原则与评价(0.5学时)
五、旅游开发类型(0.5学时)
六、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0.5学时)教学重点:
1、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2、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
3、我国的旅游开发。教学难点: 我国的旅游开发。
第4章 旅游业规划(1学时)
教学内容:
旅游业规划(1学时)教学重点: 旅游业规划 教学难点: 旅游业规划。
第二编 中国旅游地理总论(13学时)第1章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1学时)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区位环境的评价(0.5学时)第三节 中国的地貌及其旅游价值(0.5学时)第四节 中国的水资源与旅游(0.5学时)第五节 我国海岸带旅游资源(0.5学时)第六节 中国的气候旅游资源(0.5学时)第七节 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及旅游(0.5学时)第八节 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0.5学时)第九节 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活动(0.5学时)教学重点:
1、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2、中国的地貌及其旅游价值。
3、中国的水资源与旅游。
4、我国海岸带旅游资源。
5、中国的气候旅游资源。
6、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及旅游。教学难点:
1、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
2、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活动。
第2章 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7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0.5学时)第二节 万里长城和旅游业(0.5学时)第三节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0.5学时)第四节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0.5学时)第五节 我国的古代建筑旅游资源(0.5学时)第六节 我国的古城与城市旅游资源(0.5学时)第七节 我国的园林资源(0.5学时)
第八节 我国的古代墓葬及旅游价值(0.5学时)第九节 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0.5学时)第十节 庄严的革命纪念地(0.5学时)
第十一节 我国古代文化遗存旅游资源(0.5学时)第十二节 我国的民族和民俗旅游资源(0.5学时)第十三节 中国膳食和烹饪技艺(0.5学时)第十四节 我国特种工艺品资源(0.5学时)第十五节 博物馆建设与旅游(0.5学时)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2、我国的主要人文旅游资源介绍。
第3章
交通与旅游(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
(0.5学时)第二节
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
(0.5学时)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2、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
第三编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16学时)第1章 旅游地理区划(1学时)
教学内容:
一 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0.5学时)二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0.5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2、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第2章 京、津、冀旅游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0.5学时)第二节
北京市及其旅游资源(0.5学时)第三节 天津旅游区(0.5学时)第四节 清东陵和清西陵(0.5学时)第五节 秦皇岛旅游区 教学重点:
1、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2、北京市及其旅游资源。
3、天津旅游区。
4、清东陵和清西陵。教学难点:
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第3章 东北旅游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1学时)第二节 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1学时)教学重点:
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教学难点:
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第4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环境(1学时)第二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历史和经济状况(0.5学时)第三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0.5学时)教学重点: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1、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环境。
2、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历史和经济状况。
第5章 西北、内蒙古旅游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1学时)第二节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1学时)教学重点: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教学难点: 自然地理概况。
第6章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1学时)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1学时)教学重点: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教学难点: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第7章 华南旅游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0.5学时)第二节 经济地理概况(0.5学时)第三节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1学时)教学重点: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教学难点:
1、自然地理概况。
2、经济地理概况。
第8章 西南旅游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1学时)第二节 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1学时)教学重点:
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 教学难点: 自然地理概况。
第9章 青藏旅游区(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青藏旅游区的地理概况(0.5学时)第二节 青藏旅游区的主要旅游点(0.5学时)教学重点:
青藏旅游区的主要旅游点。教学难点:
青藏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附:教案部分
第一编 旅游地理概论
第1章 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概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形成和发展;
2、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形成和发展;
2、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上才对旅游进行专门的探讨,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克·麦克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世界地理学界公认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文。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中国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3、中国旅游区划;
4、中国各大旅游区的区域规划。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形成和发展,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七、作业:
教材第3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
第2章 旅游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含义、类别和特点;
2、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保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旅游资源的含义、类别和特点;
2、旅游资源的保护。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含义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事物和现象。
(二)旅游资源的类别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大类。还有,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分为:国家级旅游资源、省级旅游资源和市(县)级旅游资源。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观赏性
2、区域性
3、组合性和整体性
4、地域的固定性和不可移置性
5、时代性与季节性
6、民族性和文化性
7、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四)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如果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甚至遭到破坏,那旅游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我们不是专门从事保护技术研究的,但我们保护资源的意识决不能比专司环境、生态、文物等资源保护工作的同志弱,正如我们全体共产党员对党旗应当有着一样的忠诚那样。所以我们旅游工作者必须像珍惜生命一样去保护旅游资源。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含义、类别和特点;了解旅游资源的保护。
七、作业:
教材第6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3章 旅游开发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旅游开发的概念、意义、历史发展、条件、原则与评价以及旅游开发的类型;
2、使学生了解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概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旅游开发的概念、意义、条件、原则与评价以及旅游开发的类型;
2、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概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3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旅游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
无论多么优越的旅游资源,如果没有被开发,或者没有被利用,那么对于旅游事业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经过开发才能决定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旅游开发是创造价值,同时也是提高其价值。
(二)旅游开发的历史发展
西方国家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先驱,被一致认为是1959年美国夏威夷州规划,从1959年开始西方国家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被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旅游开发的初始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末)(2)旅游开发的扩展阶段(60年代——70年代初)(3)旅游开发观念转变阶段(70年代——80年代)(4)旅游开发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90年代)(5)旅游开发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我国的旅游开发工作是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步的。
(三)旅游开发的条件
1、立地条件
2、自然条件
3、社会条件
(四)旅游开发的原则与评价
基本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和地区建设的基本方针;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不要破坏自然景观和原有氛围;
3、保持历史文物和古迹的固有面貌;
4、突出民族性和地方特色;
5、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6、讲究经济效益,要求投资少、收效快。
旅游开发评价包括效益评价、价值评价、和条件评价。
(五)旅游开发类型
1、充分开发自然景观型;
2、充分开发人文资源性;
3、充分利用交通旅游地型;
4、充分利用知名度开发型;
5、旅游对象创造型;
(六)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
旅游开发是地区开发的一部分,旅游开发要符合地区开发的整体要求。
(七)我国的旅游开发
我国在旅游开发方面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仍然与世界旅游强国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开发的概念、意义、条件、原则与评价以及旅游开发的类型;了解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概况。
七、作业:
教材第12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4章 旅游业规划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旅游业规划的概念、步骤和类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旅游业规划的概念、步骤和类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五、教学内容: 旅游业规划
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其中经济、技术是先决条件,旅游业发展与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前提。
旅游业规划的步骤:
1、查明可供旅游利用的全部现有设施与潜在设施情况。
2、分析旅游市场和预测未来的旅游流向和流量,3、探讨旅游区游人需求大于游览设施时需采取的措施,4、了解国内外投资的来源和可能性;
5、探讨保护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社会环境的策略与措施等。
旅游业规划的分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区(点)建设规划;按时间长短,可分为:远景规划和近期规划;按其内容详略可分为: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等。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业规划的概念、步骤和类型。
七、作业:
教材第3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
第二编 中国旅游地理总论 第1章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2、使学生熟悉中国的地貌、水、海岸带、气候、动植物等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旅游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其旅游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2、中国的地貌及其旅游价值。
3、中国的水资源与旅游。
4、我国海岸带旅游资源。
5、中国的气候旅游资源。
6、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及旅游。
7、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
8、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活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5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自然旅游资源是又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组成的,如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等。其特点:复杂性、多样性、地带性。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区位环境的评价
辽阔的国土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为旅游者提供了广阔的旅游空间,同时也创造了多样的旅游环境。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旅游业的国际客源市场结构,即以日本为主的东亚、太平洋地区短程旅游客源市场,以美国、西欧为主的远程旅游客源市场,以俄罗斯、东欧、澳大利亚为主的中程旅游客源市场。第三节 中国的地貌及其旅游价值
自然景观中的山水名胜,不论是峰谷、洞穴,还是河湖、泉瀑,都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受各种地质因素所控制。人文景观中的古建筑、古遗址等也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与地貌条件联系在一起。因此,不论从什么角度看,地貌条件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具体表现在:
1、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2、地貌条件直接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
3、地貌条件影响与制约着人文旅游资源的发生发展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4、地貌条件控制与自然景观演化的促进;
5、地貌条件能增加美感,强化意境。第四节 中国的水资源与旅游
1、气势磅礴的江河
2、星罗棋布的湖泊
3、泉及矿泉旅游资源
4、瀑布旅游资源
第五节 我国海岸带旅游资源
陆地和海洋间的分界线,即海洋水体与大陆交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海岸带由海岸、潮间带以及水下岸坡三部分组成。狭义的海岸,系指高潮线以上到海蚀崖上缘之间的狭窄的陆上地带。根据海洋所接触的陆地形态,可将海岸概括为平原海岸与山地丘陵海岸两大类。海岸和其他的自然界事物一样,处在无休止的运动和发展之中。“沧海桑田”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不断变化着的海岸所作的生动概括。
由击岸浪对海岸基岩的冲蚀,波浪携带粗碎屑物的磨蚀,海水对海岸基岩的溶蚀,以及砂砾物质在波浪作用下的搬运与沉积,促使在海岸塑造成了一系列极具观赏性的海蚀与堆积地貌: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滩等。
我国主要海滨旅游资源:
1、北方海滨避暑修养观赏胜地;
2、南方海滨避暑御寒娱乐胜地。
第六节 中国的气候旅游资源
1、云海:由于波动气流的作用,空气产生升降,当水汽充沛时,在波峰处因空气上升绝热冷却而形成云,在波谷处因空气绝热下沉增温而无云形成,于是出现了一列列条带状的层积云,波澜壮阔,俗称云海。云海多发生在午夜或早晨,这是因为该时山地中多形成稳定的逆温层,逆温层上下空气密度和气流速度有较大差异,故容易产生气流波动,形成云海。
2、雾与雾淞:雾是低层大气凝结现象,是由低空中极细小的水滴和冰晶组成。雾淞则是一种白色的固体凝结物,呈针状或粒状的疏松微小的冰晶或冰粒。多形成在地面物体迎风面上。根据雾淞的形状和结构,可分成晶状雾淞和粒状雾淞两类。著名的吉林“树挂”,属于晶状雾淞一类。
3、冰、雪:雪是指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水。当温度在冰点或冰点以下(<0℃=,水汽直接凝华呈固态,即冰晶。冰晶不断从空气中吸收水汽,形成大冰晶。大冰晶在大气中下降时,又沿途把云滴碰撞合并,形成更大的冰粒。冰粒如在较暖气层中融化,就以雨的形式下降;如不及融化,则以雪、冰雹等形式下降。
4、烟雨:俗称“毛毛雨”,是指从层积云和层云中降落下来的由大量小雨滴或极小雪花组成的降水,其降水强度不超过0.25mm/h。
5、蜃景:即海市蜃楼奇景。它有上现蜃景与下现蜃景之分。
6、佛光:佛光是由光线的衍射作用产生的。在水汽丰富的山势高峻地区,半山腰常分布有白茫茫一片云海。当人站在山上,若光线从他背后射来,由于光线的衍射作用,会在他前面的云幕上出现人影或头影,影外围绕有彩色的光环,似佛像头上的彩色光圈,故称佛光。第七节 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及旅游
1、我国的植物资源:1)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我国植被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2、我国的动物资源:1)我国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2)地区分布不均。
3、动植物资源与旅游活动:1)观赏性;2)奇特性;3)珍惜性;4)古老性 第八节 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
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区别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在主要功能上有着本质区别:风景名胜区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休闲生活的需要;自然保护区则主要是为了保护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环境。第九节 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活动
自然界哺育了人类,而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使森林遭砍伐、动物遭捕杀、环境遭污染、土地遭退化的破坏,许多野生动植物濒临绝灭。据统计:全世界500~1000万种生物,17~19世纪每天平均消灭一个物种,如不保护自然,物种消失的速度更快。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域在美国建立,即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随后自然保护区在世界各国像雨后春笋般地萌生,逐步在全球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网络。
自然保护区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本身,而且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区。狭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通常说的自然保护区是指狭义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
1、保留自然本底,它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中应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2、贮备物种,它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3、科研、教育基地,它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各种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教育实验的场所;
4、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它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1956年,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项提案,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问题。同年10月林业部草拟了《天然森林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并在广东省肇庆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将近500个自然保护区。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又包括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有14个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7个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初步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网络。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熟悉中国的地貌、水、海岸带、气候、动植物等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旅游的关系;了解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其旅游价值。
七、作业:
教材第58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3题、第3题、第4题、第6题、第8题、第9题、第11题、第12题、第13题
第2章 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2、使学生掌握万里长城、“丝绸之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等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3、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膳食和烹饪技艺、特种工艺品资源和博物馆建设与旅游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2、万里长城、“丝绸之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等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7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1、历史性;
2、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3、强有力的生命力;
4、活跃性。第二节 万里长城和旅游业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北部以牧业经济为主的民族地区和长城以南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民族地区的分界线。它东起鸭绿江边的丹东、西达天山之麓,经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绵延起伏达1万余公里。
1、长城修筑历史:
历史上最先出现的长城是楚长城和齐长城。楚是战国时的大国,疆域很大,但楚怀王时,常受北方秦、韩、魏的侵犯,于是利用渑水、泚水的堤防,再接伏牛山,筑成长500km的“楚方城”;齐长城建于春秋,以防鲁、楚之入侵,沿泰山、鲁山、沂山,于小珠山入海,全长500多km。其余的秦、魏、赵、韩、燕等国都修筑了长城。有的完全是高墙,有的墙、堑、沟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在山河险要处筑寨,把孤立的据点联接起来,形成防御体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北方少数民族南侵,于公元前213年,派大将蒙恬组织军队、民夫、战俘、有罪官吏近200万人,大举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长城没连在一起的进行补筑,年久破坏的进行整修,对新扩疆域进行新修,形成西起临洮(甘肃岷县)经甘、宁、晋、冀、辽五省区,直到朝鲜大同江,绵延万余里的“万里长城”。汉代长城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向西延伸,曾于公元前121年、108年和102年,将长城由永登延伸到酒泉,由酒泉延伸至玉门,再由玉门延伸至罗布泊。使长城东西蜿蜒一万多公里。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
汉以后各朝代都有修长城之举,唯独唐、元两个朝代,因威鼎盛,边界远在长城以外,所以无需修筑原长城或增筑新长城。明代,是长城修筑史上的极盛时期。历数各个朝代,明长城修筑的刻间最长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建筑也最为精美。洪武初年,为了防止元朝蒙古贵族南下骚扰,明王朝就开始修筑长城。明中叶后,东北建州女真兴起,对明朝形成新的威胁,长城的修筑更显重要。在明代统治的270余年间,长城修建贯穿始终,从未停止。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长城高大雄伟,形成中国北部东西向的坚强防线。
中国修筑长城的历史长5000余年,前后经历20多个朝代,若把各个朝代所筑长城的长度相加起来,大约有5万km以上。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万里长城,远不止万里!
2、长城在旅游业重的价值及重点游览地段
今天,在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长城早已生去了它本来的军事意义,成为人们凭古吊今和欣赏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座座雄关险隘,建筑雄奇壮美,古韵犹存,地势危峻险要,风光秀丽,在祖国的大地上散发着夺目的光彩。重点游览地段有:山海关、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 第三节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1、陆上 “丝绸之路”
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 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变化,甚至废弃。
2、海上“丝绸之路”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第四节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1、京杭大运河
在我国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工程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东周春秋时期。位于东南吴国的国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向北扩张势力,在公元前487年引长江水经瓜洲(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北入淮河。这条联系江、淮的运河,从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当时称为邗沟,长约1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延伸了河道。第二个时期是隋朝时期。公元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大体在邗沟的基础上拓宽、裁直,形成大运河的中段,取名曰山阳渎。在长江以南,完成了江南运河,这是大运河的南段。第三个时期是元朝时期。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要从江浙一带运粮到大都。但隋朝的大运河,在海河和淮河中间的一段,是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和东南伸展的。为了避免绕道洛阳,裁弯取直,元朝就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明、清两代,又对大运河中的许多河段进行了改造。
元朝开凿运河的几项重大工程完成后,便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利用了隋朝的南北大运河不少河段,如果从北京到杭州走运河水道,前者比后者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
2、都江堰
在古代水利工程中以四川成都的都江堰最为著名。它位于玉垒山麓的岷江中。相传为战国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后代屡有扩建,至今已有2200余年。主要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几部分组成。鱼嘴分水堤长700m,如一弯新月伏卧江中,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是人工渠道,用于引水灌溉;外江是岷江正流,用来排洪排沙。宝瓶口是凿开玉垒山麓而形成的瓶颈状缺口,长80m,宽20m,利用坚硬的岩壁束住内江,以控制进水量。由此向下辟为走马河、蒲阳河、柏条河,引水进入成都平原,既可灌溉、又可通航。飞沙堰在鱼嘴和宝瓶口中间,用竹笼装满卵石作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这些工程的互相配合,形成了科学的引水、排洪、排沙的水利系统,使川西平原千百年来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经过改建、扩建,都江堰区的灌溉面积已扩大到800万亩。渠道一带已成为风景秀丽、文物古迹众多的游览胜地,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离堆公园和玉垒山公园。
3、灵渠
灵渠,又名湘桂运河,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是秦始皇为了向岭南运输兵员、粮饷,命史禄率军民开凿的。
灵渠全长34km,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联接起来,解决了水程30多km、落差32m的河道航运问题。这里渠水清澈、两岸垂柳成行、松竹苍翠,座座拱桥似彩虹横跨,亭台楼阁掩映在绿丛之中,形成淡雅清新的风格,成为游人络绎的旅游胜地。
4、坎儿井系吐鲁番地区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的来源,是天山雪水融化渗入地下后被勤劳的各族人民引至吐鲁番地区,如果没有坎儿井,吐鲁番会消失在沙漠之中,同时坎儿井是吐鲁番文明得以沿续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坎儿井与京杭运河、长城并列为我国著名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不可不看的著名人文景观。吐鲁番每年接待中外游客50余万人次,坎儿井、葡萄沟是必游之地。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构成,长度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数十条连贯成井网,长度可达上百公里。在新疆境内坎儿井总长度达4400公里,称得上“地下大运河”。坎儿井这种独特的水利工程具有很多优点:减少强烈的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深藏地下,避免地表污染,保证水质;没有阳光暴晒,水温较低,是最佳“清凉剂”;自流灌溉,不需动力。
第五节 我国的古代建筑旅游资源
1、名楼伟阁
楼阁是两层以上的屋宇建筑。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指重屋,即重叠起来的房屋。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宋以后楼与阁已无严格区别。按功能分,有观景楼、藏经楼、钟楼、鼓楼、箭楼、城楼、敌楼、戏楼、茶楼、酒楼、过街楼等。较为著名的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长江三大名楼的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以及蓬莱观海的蓬莱阁、青岛栈桥迥澜阁等,在楼阁建筑中,具有代表性。
2、亭、水榭和游廊
亭是周围开敞的小型点式建筑,供人驻足、观览,俗称亭子,出现在南北朝中后期。随着园林建设的发展,亭子利用也越来越广泛,种类也越来越多,造型富于变化。历史上许多亭与名人名句联系起来,如:陶然亭、爱晚亭、醉翁亭。我们学校还有风华亭、蘑菇亭。
水榭,中国古代建于水边的观景建筑。战国时建于高台之上的敞屋原被称为榭。秦汉时期的文献中多有“高台榭、美宫室”,“层台累榭”的记载。汉以后,随着高台建筑的消失,建于高台的榭就移到了花间水际,成为园林中供人休息的游观建筑了。水榭多从驳岸突出,以立柱架于水上,建筑多为单层,平面或方形或长方形,结构轻巧,四面开敞,以得取宽广的视野。临水的一面,常设座凳栏杆和弓形靠背,称为美人靠或飞来椅,供人凭栏而坐。
游廊,是带形建筑,是联系建筑物和景物的脉络,景区的导游线。具有划分空间,增加景深,便于观赏,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因此设计廊特别注意与地形结合,最忌僵直呆板。它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蜿蜒逶迤,富于变化。廊可分直廊、曲廊、波形廊和复廊等类型,它可将一条本来较为单调的空间,辗转于园林之中,而使游人不感乏味。著名的颐和园长廊,长728m,共273间,它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随湖岸曲折而曲折,穿花透树,对称地延伸在排云殿的两翼,像根彩带,把万寿山南麓的建筑联缀起来,使湖山之间的景色更加层次分明。
3、古代石拱桥遗存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第六节 我国的古城与城市旅游资源
1、我国城与都城的发展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国家出现,首都就成为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个朝代、一段历史所发生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和美丽的传说故事,都同当时首都有联系。例如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二里头,郑州商城,安阳殷墟,西周的陕西岐山、扶风两县间的周原遗址,西安附近丰、镐遗址,春秋战国时洛阳东周城遗址,曲阜鲁故城遗址,楚纪南故城遗址,郑韩城遗址,赵邯郸故城遗址,燕下都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末央宫遗址,邺城曹魏遗址,鄂城东吴遗址,唐长安城遗址,宋东京和临安遗址,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遗址,等等。这些城市的研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历史价值。选择历史地位高、保存好、区位条件有价值的都城进行旅游开发,并利用开发的文化载体,开展相应旅游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古都中,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安阳等古都已有较系统研究,在旅游开发中已取得很大成绩,推出了许多有特色的景点。
2、城市建设与旅游
从旅游角度看,大部分城市都有旅游开发前景和可以开展旅游活动。因为: 第一、中国大部分城市或依山傍水,或位于河、湖、海岸边,再加绿化、园林布置,以及近郊绿化带建设,都有天然之利。尽管近几年工业发展,一些城镇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和绿化带受到破坏,今后如果加以治理,绿化,美化,园林化,可以改变城镇的生态环境。第二、一些城市历史悠久,保存一些古建筑、历史文物和遗迹,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有计划开发,会突出本城市特色。
第三、一些城市建设中,既保留有古建筑、近代建筑,又有现代建筑,形成城市景观风景线。
第四、城市都是一定地域的商业中心,都有名优特产品,都有购物一条街,有名吃名店,给旅游者提供购物、餐饮的有利条件。
第五、城镇一般是交通方便,服务设施较好,有利旅游者吃、住、行。
当前,在城市开展旅游中,不仅仅是条件具备与不具备,关键是城市管理者有没有现代意识和旅游意识问题。如果认识到旅游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提高的结果,旅游对城市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话,只要在组织社会生产中,注意和侧重旅游开发,就会把资源优势条件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第七节 我国的园林资源
1、我国古代园林史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园林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以法国古典园林的几何形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为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园,笔直的林荫道,规整的水池,华丽的雕像和喷泉,修剪过并具有一定造型排列成行的树木,以及壮丽的建筑物等。它是建筑在西方“唯理”美学基础上,推崇人工的几何美,反映了封建地主庄园的享乐意识,以及仪典性排场的需要。东方,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代表再现自然美,并和人工美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它深受山水诗词和山水游记的艺术影响。有一些园林就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营造的,反映文人超然脱俗的感情,飘逸的风度和浮华的气质。满足文人可居、可游的要求。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基础,以植被作为装点。利用山、水、植物的素材,经过人工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了的自然。例如我国南方,处于亚热带季风区,温度高,降水丰富,风化与侵蚀强烈,因而花岗岩、石灰岩和砂岩地区,多形成峰林地貌,山体空灵秀丽。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
在山水园林中,以山水花木做为主体,体现一派自然风光,建筑是画龙点睛之笔,二者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在园林建筑中,虽在景点上是重要标志,但数量有限,散落在山水之间,建筑布局不追求严整、对称、均齐格局,而是因山就水,自由随宜,高低错落。
3)诗画的情趣
园林布置在于成景。景,就是诗情画意。诗,是语言艺术,画,是造型艺术,又称为空间艺术。而园林是具有诗情画意的综合性立体艺术。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时时处处在追求诗画情趣。
在造园中,“以画入园,因画成景”,是传统的艺术手法。因而每个景点,要达到“画境”,需利用框景的手法,制造一幅幅画面,如奇峰、怪石、波光、云影等。在游览路线的组织上,因为水平位移的左右周围的视点变换,或垂直位移的仰视、俯视和平视的变化,将各个景点纳入画面系统中,达到最佳的效果,获得美的感受。因此可以说,中国园林是一幅把大自然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并又以三度空间的形式复现到人们现实生活中来。4)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即理念与生活,感情与景物的结合。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融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是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的联想。它注重抒写主观感受,与西方追求形象本身的逼真性有很大区别。
中国山水园林借助于山、水、花木和建筑所构成的立体画面来传达意境的信息,而且还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意境的内涵。游人在园林中所领略的已不仅是眼睛能看到的景观,而且还有不断在头脑中闪现的“景外之景”;不仅满足了视觉感观上的美的享受,还能够获得不断的情思激发理念的联想。这就是创作者做到“寓情于景”;旅游者感到见景生情。
3、中国园林主要类型
我国园林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帝王苑囿,二是士大夫私家园林,三是寺观园林。这些园林由于营造目的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各有特点。第八节 我国的古代墓葬及旅游价值
1、我国陵墓的历史演变
1)封土
2)墓室
3)陵园建筑
2、古代陵墓在旅游中的意义
陵墓成为旅游资源的主要条件,一是环境,二是建筑,三是文物,四是历史和传说,其余大量的只是社会文化一部分,不能进入旅游的研究范围。第九节 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
1、宗教的一般概况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宗教文化在社会的覆盖面较为广泛,从哲学、道德、诗词,到建筑、绘画、雕塑,无不包含有宗教内容或意境。宗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宗教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些佛教石窟造像、道教宫观壁画等,更是稀世国宝,已成了名扬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2、佛教
大约在两汉之际,即公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南传佛教(巴利语系)。隋唐时,中国佛教达到鼎盛时期,在汉地佛教中逐渐形成了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华严宗、禅宗八个宗派。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主要流行于中国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到13世纪后期,西藏上层僧侣逐渐掌握了西藏地方政权,经过不断发展,终于形成了西藏地区独特的佛教形式。并形成宁玛教(红教)、噶当派、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格鲁派(黄教)等许多独立派别。
3、佛教建筑 1)汉地佛教寺庙
2)藏传佛教寺庙(喇嘛庙)3)寺庙中的佛像雕塑和壁画 4)石窟艺术 5)塔
4、宗教旅游 第十节 庄严的革命纪念地 革命纪念地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红色旅游的基础,红色旅游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专项旅游产品,是以革命圣地和革命纪念地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6月,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关于推进发展“红色旅游”工作意见的报告》,提出了要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大“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
第十一节 我国古代文化遗存旅游资源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许多说法,许多传说,许多猜想和疑问。今天的人们都期望能看到自己祖先的过去,对传说和说法找到答案。故人类遗址对于今天旅游者来讲,有较强的吸引力。
考古发现地,反映了古代人生产生活情形。像华北的仰韶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华东的河姆渡文化等,都具有典型性。其中半坡文化经过成功的复原,再现6000年前原始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生活情形,成为西安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古代美丽神话传说产生地,虽无发掘文物遗址那样确凿不疑,但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生动性和民众的认同性,只要经过合理的艺术再现,会成为重要景点。如对5000年前黄帝与伏羲的传说遗迹的开发,很有旅游价值。黄帝生于寿丘(曲阜的旧城)、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黄帝部落中心地轩辕台(新郑)和黄帝墓地在黄陵县桥山。通过遗迹的恢复这不仅了解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父系时代的历史发展有较正确地了解,而且对开展祭祖旅游有重要前景。
在黄帝之前,5000~6000年的父系与母系过渡时代的伏羲与女娲兄妹成亲的传说,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全国纪念性建筑有数十处。但较有说服力的地点,应在鲁南地区。因为①邹城南凫山是伏羲、女娲风姓部落的中心,“凫”与“伏”同音,在春秋时就有纪念性庙宇,鲁僖公曾亲自修复过;②西凫山山有八个脚,对伏羲发明八卦有启示;③附近的峄山是花岗岩石蛋堆垒成500多m的孤山,在前秦时代就很有名气,是秦始皇第一个封禅山。用它说明炼石补天遗留下石块传说更有说服力,并在此时沿断裂带曾有大地震发生过,可以分析“炼石补天”就是抗灾斗争;④兄妹成亲一说时间正是6000年前左右。大理冰期后,气候转暖,海侵发生,鲁南地区低地一片汪洋,原始人在洪水中大部分遇难,因而伏羲、女娲各据东西凫山一个山头,演化成滚磨成亲之说;⑤更令人坚信的东、西凫山有规模较大的爷娘庙、老磨台遗址,并且对以后齐鲁文化形成、鲁南出现孔子、孟子和创立儒家学说有着历史的必然。前者是源头,后者是历史的继续和发展。这一遗迹的恢复,会丰富祭祖旅游的内容,强化儒家文化的地位,而且将中华民族历史向前延伸1~2千年。
此外像“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重要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和遗迹的恢复,都会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遥远历史过去的疑迷,会对今天人们有着永恒的魅力。第十二节 我国的民族和民俗旅游资源
1、我国的民族
2、风土民情和民俗旅游
民俗,是以民众生产生活的活动为旅游资源客体,同旅游者更贴近,尤其古老民族,历史久远,特色突出,更易进到旅游范畴,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受到当今旅游者的青睐。
第一、民俗是活跃的旅游资源,以她的独特形式出现在今天的旅游舞台上,成为与山水、文物古迹并驾齐驱的重要旅游产品角色。我国56个民族,以历史悠久、文化淀积深厚,风俗独特著称于世。像苗族的古歌、藏族的“格萨尔”、维吾尔族的“阿凡提”、蒙古族的“江格尔”和彝族的“阿诗玛”等传奇人物,既是本民族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又是民族历史、文化和风俗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灿烂光彩。
第二、民俗更完整、更集中地反映地理环境和旅游景点,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因为一地居民群体,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与一定地域的地形地貌(山地、丘陵、高原、平原)、水体(江、河、湖、海)、气候变化、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打交道,从而形成与地理环境和景观相一致的习俗,从习俗中反映环境特征。譬如汉族发源于黄河流域,是个农业民族,对一年四季农时变化的观察细致、深刻,在观念上颂赞忠、孝历史人物,因而汉族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都反映一年农时劳动等的变化。再如白族的女孩最喜欢白、蓝、红三色,因为她们从周围环境中红色的茶花、蓝色的洱海碧波、白色的苍山积雪得到启示,汲取美学观念,因而多是白色头饰和上衣,红色的马夹和蓝色长裤,不仅色调搭配协调、鲜艳,而且线条优美。惠安地区女子所谓封闭的头,开放的肚皮,成为该区一大人文景观,引得人们不解,实际是同她们在海滨参加重体力劳动相适应。惠安地区男子多出海或到海外谋生,女子要参加重体力劳动,用头巾裹着头,抵挡强劲的海风,保护脸;衣服短,可自由运动,不影响上肢用力担挑沉重物体,而且上衣短,下裤宽松,与式样众多的头巾一起,很得体、美观。
第三、民俗对各地旅游者有一种新奇感,与生活贴近,最易产生认同,便于他们参与,一同生活,一同庆祝,亲身体验另一地域文化特征。譬如,古代汉族青年结婚坐花轿仪式,吹吹打打,有趣的婚礼程序吸引海外度蜜月旅游青年,他们要亲身体会一下东方人度过“洞房花烛夜”这一生难忘的一天。傣族的四月泼水节,适应热季到来前晴朗的炎热天气,迎接傣族新年,旅游者参与当地人泼水、赛龙舟、赶摆等活动,会感到新奇而高兴。
3、各地民俗主要特征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我们从地域上可看到多姿多彩的民俗特征。
北方:即以东北的少数民族为代表,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粗犷、豪放。特别突出的是蒙古族的摔跤、赛马,鄂伦春人的狩猎,鄂温克人驯养四不象,赫哲人制作鱼皮工艺品和朝鲜族敬老爱幼和能歌善舞等。
西北丝绸之路地区少数民族的风情特征:热情、奔放、欢快、勇敢。颇具特色的民族活动如哈萨克的姑娘追、叨羊,维吾尔族的盘子舞、手鼓舞、沙巴依舞,锡伯族的射箭活动等。西南地区:民族众多,民俗特点多姿多彩,极富于情调。主要活动如壮族的赛歌会,僳僳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腊染,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蝴蝶会和绕三灵等活动。中原地区古民风:例如北京四合院,老舍茶馆,天桥乐园,天津杨柳青和潍坊杨家埠子年画,河北吴桥杂技,山西乔家大院,河南开封宋都御街。重要节庆有:北京地坛庙会、潍坊风筝会、吴桥国际杂技节和河南少林寺武术节。
江南水乡风情:主要有南京秦淮河夫子庙,苏州丝绸博物馆,杭州茶道表演,绍兴咸亨酒店和乌蓬船,黄山西递村,以及安徽九华山庙会。
一江(长江)两湖(湖南、湖北)楚国民风:主要有武汉编钟博物馆,荆州渔家乐,湘西猛洞河漂流和土家族的吊脚楼,以及岳阳洞庭湖国际龙舟大赛。岭南风情:主要有深圳的民俗村,泉州的南音会馆,莆田妈祖庙,通什民族博物馆等。第十三节 中国膳食和烹饪技艺
饮食是旅游地重要旅游资源,品尝名酒、名茶,参加席宴是重要旅游项目。在中国古老历史和文化中,饮食文化是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素有“烹饪王国”、“美酒之乡”和“世界茶叶祖国”之称。
我们祖先不仅创造丰富物产,并利用动、植物原料,经过加工,制成风味可口、丰富多彩的佳肴,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第十四节 我国特种工艺品资源
来中国的旅游者,首选购物品,即丝、瓷和工艺品。因为这些实物中凝结着民族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水平,举世无与伦比,受到世人赞誉。因此,中国有“丝绸王国”和“瓷器王国”的美称。
1、丝绸与刺绣
丝绸。养蚕取丝,织成锦缎,是我国最古老的发明之一,已有4000~5000年的历史。中国丝绸品种繁多,外观形态千变万化,花纹复杂,很早以前就有绸、缎、绫、罗、锦、绮、绡、纱、绉、缟、绨、绒、素、绢等类,每类又有许多种。每种各有独特形态和性能,有的素织,色泽雅洁;有的色织,艳丽夺目。乔其纱薄如蝉翼;丝罗如云雾缭绕;绡类富丽飘逸;丝绒温厚柔软;绢类素雅文静;绉类泛起绉纹,富有弹性;真丝和人造丝交织的软段,五彩缤纷。
中国刺绣驰名世界,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为中国“四大名绣”。刺绣是一种在布面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作“画”,当代艺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已从单面绣发展到双面绣;由双面相同人物发展到双面异色人物,更发展到双面异色、异形、异针的人物,称为“双面全异绣”,使刺绣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此外,还有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上海的顾绣、福建的闽绣、开封的汴绣。在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刺绣传统。刺绣成为我国既普及又高超的艺术奇葩。
2、陶瓷
陶瓷在我国已有6000~7000年的历史。仰韶文化的彩陶,大汶口文化的红陶,龙山文化的黑陶,秦汉的陶人陶马,唐三彩和宋紫砂陶,均代表了我国的古代文明。
我们祖先在烧制陶器的启示下,用高岭土作原料,器表面施釉,用比烧陶高几百度的温度,烧成比陶器还硬,有金属声的瓷器。瓷器始于商代前期,到东汉、魏、晋已成熟。至明清,瓷器从我国沿海传播到欧、亚、非、美,留下“瓷器之路”之称。
今天,陶瓷已成为我国重要产业,遍及全国。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青花玲珑瓷、薄胎瓷和粉彩瓷被誉为传统四大名瓷,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著称。河南禹州的钧瓷。此外,还有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山东淄博、广东枫溪等地的瓷器也很有名。
宜兴以生产紫砂陶著名,其色调有“红而不艳,紫而不姹,绿而不嫩,黄而不娇”的特色,生产品种达2000多个,有“陶都”之美称。
3、工艺品 在我国古老文化背景下,在历史上出现许多艺术大师和能工巧匠,创造了许多稀世珍品,工艺上巧夺天工,发展至今,有各种各样的有民族风格的工艺品。
雕塑工艺品是工艺美术品最多的一类,用各种动物、植物和矿物为原料,巧妙地雕塑出珍贵的艺术品和实用品。主要有象牙雕、各种玉雕、各种石雕、各种木雕、砖雕、贝雕、煤精雕、微雕、泥塑、面塑等。
金属工艺品,是利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分别采用掐、錾、点釉、烧制品镶嵌等技艺,制成各种富丽堂皇或清雅实用的工艺品。主要有景泰蓝、烧瓷、花丝、金银手饰及摆件、镶嵌饰品等。
此外,还有纺织工艺、漆器工艺、玻璃工艺,等等。第十五节 博物馆建设与旅游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熟悉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掌握万里长城、“丝绸之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等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旅游价值,了解我国的膳食和烹饪技艺、特种工艺品资源和博物馆建设与旅游的关系。
七、作业:
教材第109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第5题、第8题、第11题、第12题
第3章 交通与旅游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的关系;
2、使学生熟悉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
2、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
交通运输设施除徒步旅游外,旅游必须借助于交通工具才能完成,改善交通条件对旅游的成败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帮助旅游者实现空间转移,解决旅游者住宿地和游览景点之间的地理差距。其重要性可以将它比做旅游事业的动脉。游客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是“便利、高效、快速、安全、舒适、经济”。旅游交通工具主要有火车、飞机、轮船、汽车。完备的交通工 具使旅游者“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我国的国内旅祷游客坐火车、轮船和汽车的比例较高,海外游客乘坐飞机较多。火车,其优点是运输量大,费用低廉、污染小、安全性能好。汽车,其优点是自由灵活、独立性大。可随时停靠,选择旅游点的自由度大。轮船,其优点是舒适,价格低廉。更是水上游览所必需工具,但速度慢、费时长。第二节
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
1、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广义旅游交通是指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人、物、思想及信息的空间移动,它探讨的对象包括人、物、思想及信息。狭义旅游交通则将讨论对象限定在人或物,通常指为旅游者实现旅游,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以及目的地内进行游览再回到出发地,整个旅游活动过程所利用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总和,包括各种交通设施以及与之相应的一切旅途服务。旅游从本质上说包括旅行和游览两方面的内容。一般而言,旅行仅仅是手段,游览才是旅游者的真正目的,旅行是必须的,旅游交通也是必须的。这对旅游者而言,就意味着旅游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主观上的不必要和客观上的必须之间的矛盾。因此,为了增加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认同程度和满意度,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弱化该矛盾。
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在出行方式、目的地、路线的选择及出行链的构成等方面和其它目的的出行有着较大的不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及历史文化等原因,同样的观光出行方式会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遍布全国。随着国民经济与旅游业的繁荣,我国加大对旅游交通的投入,改善了交通基础条件,为旅游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环境。常规旅游交通方式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4种。近20年来,一种既适于在山地、水域或山水相间的复杂地形区内应用,又能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交通方式——客运索道交通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迅速发展。客运索道交通已成为旅游地内主要交通方式和地区旅游交通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加之众多国际航空公司提供多条飞往中国的航线,为海外旅游者来华及国内旅游者提供了交通保证。
1)公路旅游交通
公路旅游交通是最普遍、最重要的短途运输方式,该方式所占比重高达66%—69%。其特点是灵活、方便,能深入到旅游点内部,短途旅行速度快,公路建设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但运载量小,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安全性能较差,排出的尾气对大气有污染。
截至2003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180.98万公里,其中国道里程12.79万公里、省道22.34万公里、县道47.29万公里、乡道89.83万公里、专用公路8.73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7.1%、12.3%、26.1%、49.7%和4.8%。我国交通规划中公路主骨架包括总长约3.5万公里、纵贯东西和横穿国境南北的“五纵七横”12条,主要由高等级公路组成的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确保在2007年全面建成,建成后可覆盖10多亿人口,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全国所有省会城市、83%的5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和74%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中等城市,以及机场、铁路枢纽,都将被高速公路网连接起来。
2)铁路旅游交通
自建国以来,我国铁路一直保持着较快发展的势头,是国内旅游者选用的主要交通方式。铁路旅游交通具有客运量大、票价低、受气候变化影响小、安全正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但也具有造价高、修筑工期长、受地区经济和地理条件限制等缺点。1997年4月1日,全国铁路开始第一次大提速,经过5次提速,目前已提速到160公里/小时,个别区段达到200公里/小时以上。火车提速使旅途时间大大变短,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铁路运行时间还有缩短的可能。
3)水路旅游交通
水路旅游交通是固定的水域或固定的航线上,使用船舶运载游客,或在船上沿途观光,或在一个到数个观光地停泊上岸观光游览的交通方式,具有经济、舒适、安全等优点,但速度慢、准时性差。
2003年,我国完成水路客运量1.7亿人,旅客周转量63亿人公里,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08%和0.46%:水路客运平均运距36.8公里。到2010年,全国水运主通道总体布局规划是发展“两纵三横”共5条水运主通道:“两纵”是沿海南北主通道、京杭运河淮河主通道;“三横”是长江及其另要支流主通道、西江及其主要支流主通道、黑龙江松花江主通道。除沿海南北主通道外,内河主通道由通航千吨级船队的4级航道组成,共20条河流,总长约1.5万公里。这些主通道连接了17个省会和中心城市、24个开放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使之成为沿海南北、沿江工业带经济发展服务的航运体系。同时结合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渠化航道,提高标准,改善航运条件。
4)航空旅游交通
航空旅游交通方式在远距离国际国内旅游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其优势在于快捷、舒适、安全、灵活,航线的开辟不受沿地面的各种天然或人为障碍的限制,但是票价高,空港占地面积大,用地条件高,飞机起落噪音污染严重,机场要建在远离市中心的地区,航空运输存在着最小飞行距离的限制(空中直接距离200公里定为开办航线的最小经济半径),易受天气条件制约。
1990—2002年,国内航空客运量的逐年增长速度在25%以上。2002年,中国航空运输業定期航班航线总数达1176条,航线里程163.8万公里,国内航线1015条,通航132个城市,国际航线161条,通航32个国家和地区的67个城市,旅客运输量达到8594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率为16.3%,其中运输总周转量的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民航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中国航空运输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位,按旅客周转量计,由第37位上升为第4位。
5)索道旅游交通
客运架空索道(简称客运索道)是利用架空绳索支承和牵引客车运送乘客的机械运输设施。游人进出景区交通通道有汽车公路、步行盘道、架空索道3种形式。客运索道倍受青睐,原因是其独有的特点:对自然地形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大;能缩短运输距离,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基建费用省、能耗低;采用电力驱动没有三废的排放以及噪音的污染,维护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劳动定员少。我国的客运索道是伴随着旅游业兴盛而发展起来的,从无到有,各种客运索道的形式也趋于完备。
2、我国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滞后现象严重
旅游活动是实现旅游者在空间的位移及暂时的逗留。它既需要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交通及设施保证,又需要同步的劳务服务。我国不少重要旅游区(点)的专用联系路线质量差,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降低,游客进出受到限制。尤其在春节、五
一、国庆3个“黄金周”的旅游高峰期间,旅游交通运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容易出现游客买票难、乘车难等系列交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交通路线及客运设施滞后现象,不仅会引起“黄金周”假日旅游市场的萎缩,而且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旅游形象。
2)交通服务质量令人忧虑
国内旅游者对各服务环节的满意程度较低。其中对交通满意者仅占54.1%,不满意者占19%。满意程度远低于国家规定的85%以上的期望值指标,不满意程度却远超过10%的期望值指标。
3)各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二级以上公路比重差距加大,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重低21个百分点,县乡公路无路面里程和等外公路里程比重分别是东部地区的2倍和3倍。西部地区集中了全国不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数量的85%和50%。
4)信息化工作进展较缓慢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推动行业信息化的方式和手段不足,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力度不够:信息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复合型管理和建设人才,尤其是旅游交通专业人才匮乏。
5)旅游交通发展障碍重重
旅游交通发展障碍有:一是旅游交通道路建设筹资障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追逐“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不愿对旅游交通建设作长期投资I二是旅游交通道路建设主体模糊障碍,专线道路建设的主体不明确,一些旅游专线成为断头路或路况差,旅游区(点)的整体形象受到损害,三是旅游区管理体制障碍,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上、山麓、山下、区内,各有各的“婆婆”,各行其政,相互制约,四是旅游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障碍,在旅游交通开发建设中,只注重缩短空间距离、节约直接成本,而忽视构成旅游资源的核心成分一一自然生态环境可能被永久破坏;五是旅游交通价值观错位的障碍,旅游商们尽可能地聚集资源,不惧风险地搞高级宾馆酒店建设、搞人造旅游景观开发,对旅游交通的前景缺乏忧患意识,对旅游交通的建设采取冷漠的态度。
3、我国旅游交通发展对策
中国国家旅游局2004年的中国旅游主题定位为“中国百姓生活年”,这意味着旅游在中国将大规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真正成为日常消费。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多人前往的旅游热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国。这意味着中国旅游业及旅游交通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所以对旅游交通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国要对旅游区道路规划与设计问题,城市旅游与交通问题,旅游交通定量分析问题,旅游交通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尽快开展研究。
1)改变观念,树立以路兴旅思路
旅游交通业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我国旅游景区分散,旅游交通条件与旅游景区脱节的矛盾比较明显,因此要加大对旅游交通投入,改变传统观念,要树立“要兴旅,先修路”的思路,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渠道,给旅游交通来个大的投入,促进旅游业大发展。
2)改善经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
旅游交通的服务对象是游客,必须适应游客多方面的需要,把“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旅游交通的服务宗旨,不断改善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因此,旅游交通部门应以游客为核心,以便利为原则,以舒适为目标,达到安全、可靠、便捷、有特色,通过引进中高档的旅游车辆更新交通工具,加强运输管理,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
3)理顺关系,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发展旅游交通业不是旅游部门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从旅游交通规划、建设到运输管理,涉及到许多部门和机构,如规划局、交通局、公交公司、航空公司、水运公司、铁路、公路和交警大队等。因此,应该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理顺各方面关系,加强与这些单位的合作。只有从规划、建设到管理都得到这些单位的支持和配合,才能促进旅游交通业健康、永续的发展。
4)运用科技,实现管理的自动化
以公路运载为例,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包括客流预测、车辆调度监控、运载工作的统计分析等,不少国家已采用计算机进行。移动式无线电通讯技术的采用,为旅游交通的调度管理、信息传递提供了极好的手段。计算机技术运用在航空运载管理更为普遍,引入以效益控制为目标,建立客运、航班计划、机场信息、综合业务等的管理决策系统。我国的旅游交通管理在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差距,要迎头赶上。
5)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益
以铁路运载为例,可从编组人手,适当提高列车编组数,在增强机车牵引能力、提高司机驾驶技术的基础卜,争取多挂几节车厢,挖掘已有设备、车辆和人员的潜力,增开一些车次。在航空运载方面,很多航班中采取开放前舱、增加客机座位,从而在不增加班次、不增加飞机的前提下,使营运效益大幅度增长。努力挖掘潜力,向组织管理要运载能力、运载效益。
6)遵循原则,进行旅游交通规划
科学的旅游交通规划应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创造便于游览、舒适、快捷、安全的旅游交通条件,以及“旅速游缓,旅短游长,旅中有游,游旅结合”的旅游交通环境。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旅游交通还要遵循适当超前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
旅游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系统和区内交通系统两部分。对外交通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具有足够容量和应变能力,高效率、多功能、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区内交通主要游览路线能够便利通达各景点,保证使大多数旅游者能充分领略旅游地的精华部分。若在景区修建索道,对其选线要进行反复考察,避开主要观赏景点,力争对景区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加强综合交通规划,加快高速公路和主干线及出入口建设;加快铁路规划建设,扩大铁路客运站容量;挖潜改造水运交通,积极发展海港;积极发展航空运输,提高运力,切实注意保护好机场的周围环境,增辟国内和国际新航线,增加航班。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的关系,了解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的关系。
七、作业:
教材第118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
第三编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第1章 旅游地理区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2、使学生熟悉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2、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旅游地理和其他地理学科一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划分旅游区即是反映这一特征。旅游区是指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具有组织旅游活动相应机构、设施和旅游点的完整体系旅游区域。
(二)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迄今为止,中国尚未进行正式的资源分区。一些专家、学者从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分区方案。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以下数种。郭来喜(1985年)研究了中国旅游资源特征后,提出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将全国划分为9大旅游带,29个旅游省,149个基本旅游区;周进步(1985年)提出了一个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区划方案,将全国分为9个旅游区;濮静娟等(1987年)用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为指标,进行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研究,将中国大陆地区划分为3个旅游气候大区,18个旅游气候区和22个旅游气候小区;孙仲明(1987年)根据中国气候带的分布特点把我国分为10大气候旅游区;刘振礼等(1988年)将中国划分为11个旅游区;雷明德等(1988年)以旅游资源成因类型的共同性原则,将中国划分为9个一级旅游地区;阎守邕等(1989年)对中国旅游资源区域特征和旅游环境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中国划分为8个一级旅游资源区和41个二级旅游资源区;孙文昌等(1989年)将全国划分成9大旅游地区;孙大文等(1990年)以旅游景观的区域分异为基础,以几种主要综合经济区划方案为参照,提出10大旅游区的中国旅游区景观——经济区划;庞规荃(1990年)将全国划分为9大一级旅游区;陈传康(1991年)考虑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将观光游览与科学文化导游相结合,把全国划分为7个一级旅游文化区;钱今昔(1993年)从旅游资源欣赏的角度,将全国划分为8个旅游区;石高俊(1994年)依据地貌、气候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宏观特征,将全国划分为10个旅游资源区;宋德明等(1994年)从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基础和旅游资源区域特征的角度出发,将全国划分为10个旅游资源区(即一级区)和77个旅游资源亚区(二级区)。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七、作业:
教材第122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
第2章 京、津、冀旅游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2、使学生掌握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主要的旅游资源概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2、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主要的旅游资源概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1、自然地理环境
(1)地势轮廓明显,地貌类型齐全 本区地势轮廓明显,可分为两个基本的地理单元,即东部的华北平原和西部的太行山地与冀北山地。本区地貌类型较为齐全,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都有分布。
(2)河流发育,水体众多 本区河流都发源于西部、北部山地,其中,海河是本区最重要的河流,其干流长70公里,支流达300多条,主要有北运河、永定河、南运河等,他们呈一扇形水系会于天津附近,最后注入渤海。永定河发源于山西高原,全长700多公里,是流经北京的最大的河流。另外还有发源于冀北山地的滦河,流经河北省北部,最后注入渤海。
(3)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由于本区处于中纬度地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其中冬季寒冷多风沙,影响了人们的出游,秋季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旅游的最佳季节。东部滨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温年较差较小,承德盆地因地形影响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这两个地区都是避暑度假的旅游胜地。
2、人文地理环境
(1)经济基础雄厚 本区是我国开发历史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就成为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本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本区已形成了以煤炭、石油、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本区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本区传统手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种类多,如北京景泰蓝、玉雕、牙雕、绢花,天津地毯、杨柳青年画等享誉国内外,是很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2)交通运输发达 本区是我国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以铁路运输最为重要,其次是海上运输和公路运输。
本区是全国铁路最密的地区之一,铁路网密度和通车里程仅次于东北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以北京为中心,有京哈、京通、京包、京广、京沪、京承等干线,还有石德、石太、京九等铁路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海运在本区对外联系上的重要性仅次于铁路,天津和秦皇岛是本区两大海港。改革开放以来,本区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北京和各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公路网络,将各旅游景点和城镇连为一体,是旅游交通的重要方式。
北京是全国航空网络的中心,它与国内省会城市及旅游中心城市之间都有航空线连接,还陆续开辟了数十条国际航线,大大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地理上的距离。另有天津、石家庄等航空港可通达全国各大城市。
(3)燕赵文化魅力无穷
本区特定的环境条件孕育出了独特的燕赵文化,从武术到地方戏曲,从民间艺术到民俗风情,都体现了粗犷豪放、慷慨激昂的雄风侠骨。
世代传承的尚武遗风使本区成为中华武术的摇篮之一。自春秋战国以来,英雄辈出,三皇五帝,逐鹿中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还有战国时的乐毅、廉颇,宋太祖赵匡胤,梁山好汉卢俊义、石秀、柴进以及近代的霍元甲等。
民间艺术方面,独具燕赵风韵的戏剧如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曲艺、木偶剧等形式,为国内外观众所喜爱。吴桥杂技、马戏、唐山皮影、尉县剪纸、曲阳石雕等为国内外游客所赞赏。第二节
北京市及其旅游资源
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著名高等院校林立,有北大、清华、北师大、人大等近百所,与众多科研机构、图书馆、展览馆等形成了极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
北京被称之为“地球北纬40度地带经历3000年而不衰的都城”。从金代起,连续800多年的建都史,使北京形成了宏伟而壮丽的皇宫建筑,瑰丽而秀美的园林设施,历经沧桑的寺庙宫观,丰富而珍贵的文物典籍,精湛的工艺美术品以及风味独特的传统食品和烹调技术。她荟萃了众多价值连城、世所罕见的珍奇瑰宝,拥有一批像故宫、古长城、明十三陵、天坛、颐和园等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古迹和景区;近年来,又修复了慕田峪长城、潭柘寺、大钟寺、云居寺、恭王府花园等名胜古迹;开辟了有北方小桂林之称的房山十渡风景区,被誉为小三峡和人间仙境的石花洞溶岩景观,新建的密云、石景山、龙潭湖三大游乐园也对外开放。1996年北京接待海外游客达218万人次,创汇22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7683万人次,收入达359.2亿元人民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居全国首位。第三节 天津旅游区
天津历史遗址多,出土文物丰富,有 40处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始建于隋朝的大型木结构庙宇——独乐寺,已有 1000多年的历史。有蓟县黄崖关长城,全长41公里,多种不同造型的古台一 千多座,险峻、雄奇,素有 “ 蓟北锁钥 ” 之称。有号称 “ 京东第一山 ” 的蓟县盘山,山势雄伟,层峦叠秀,建筑与自然山水浑成一体。此外,还有天后宫、文庙、大悲院、清真大寺、天尊阁、天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天津革命活动纪念馆等。天津的建筑具有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并存的特色,有 “ 万国建筑博物馆 ” 之称。由于开埠较早,且有 9 国租界,以风格各异的小洋楼为特色,保留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东西方各国的各类建筑一千多幢。天津有驰名天下的四大民间艺术。“泥人张” 彩塑艺术闻名全国,饮誉世界。“杨柳青年画” 历史悠久,深受国际友人青睐。“ 魏记风筝 ” 获 191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以 “ 刻砖刘 ” 为代表的建筑装饰砖雕,使天津刻砖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民间建筑工艺。
第四节 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清东陵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园。清东陵堪称是清朝遗留的中国文化瑰宝。
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在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第五节 秦皇岛旅游区
秦皇岛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名号而得名的城市。公元前21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4次东巡,驻跸于此,并派燕人卢生、方士韩终入海求仙,刻“碣石门辞”,秦皇岛厥有其名。此后,汉武帝、魏武帝等20多位帝王巡临秦皇岛。
秦皇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横亘全境。山海关暨老龙头、北戴河海滨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40佳。南戴河海滨、昌黎黄金海岸、秦皇岛野生动物园、新澳海底世界、长寿山、祖山等景区独具魅力。每年吸引800多万海内外游人慕名而至。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熟悉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掌握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主要的旅游资源概况。
七、作业:
教材第137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8题
第3章 东北旅游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2、使学生掌握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2、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1、自然地理环境
(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盆地形势
本区的地形,西、北、东三面环绕着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略成一弧形,包围着东北平原。在此地形地势基础上,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河流大部分受山地形势的限制,紧紧围绕山地流动,从而形成山环水绕的山水格局。
(2)冷湿性森林景观
东北地区自然景观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温带、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地表长期积雪,呈现出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雪原”景观。夏季气温较高,降水又集中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
受气候与地形影响,本区形成了郁郁葱葱的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这是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由于气候与地形的影响,本区植被具有明显的南北与东西过渡性,自南向北由针叶林逐渐过渡为针阔叶混交林,自东向西由森林逐渐过渡为森林草原。有利的自然条件加上有限的开发历史,使本区拥有的森林面积在全国各大旅游区中居于首位,有“林海”之称。
2、人文地理环境
(1)多民族交融的关东文化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里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游猎地区。历史上曾有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先后在此建立了辽、金、元等政权。特殊的地域开发历史使本区成为一个典型的多元文化复合区。除以汉族为主体而形成的关东文化外,这里还有由游牧转向农耕的满族文化,以种植水稻见长的朝鲜族农耕文化,内蒙古的游牧文化,达翰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狩猎文化,以及以捕鱼为主的赫哲族渔猎文化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建筑风貌以及文化标识等,充分展示了本区与其他旅游大区所不同的多元文化的特色景观。
(2)雄厚的工农业经济基础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地,野心勃勃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把东北作为原料供应地,而且企图把东北建成为侵略全中国和亚洲大陆的跳板和军火生产基地,在东北地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先后建立了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工业。解放后,东北地区利用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迅速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工业产品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本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甜菜和木材生产基地。此外,还盛产珍贵的毛皮和药材。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以造纸、粮油、制糖、纺织等为主的轻工业部门。由此形成了本区比较完整的工农业生产体系。(3)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中,铁路居主导地位。无论通车里程还是铁路网密度,均占全国各大旅游区的首位。东北地区公路网以高速公路为主体,作为铁路运输的辅助线,深入到城市与乡村,内河运输以黑龙江和松花江为主,海运方面,沿海港口以大连和营口为主要港口,丹东和锦州为地区性重要港口,逐步建成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再加上沈阳、长春等航空港,使东北地区形成了全国最发达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像机体的血管一样把全区组成一个比较完整而具开放性的旅游地域单元。第二节 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壮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姿的风情,丰富的特产,为本区旅游业积淀了深厚的底蕴,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经过20多年艰苦努力,黑、吉、辽三省旅游业实现了由接待型向产业型的转变。近年来,本区旅游业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经过快速发展,目前已逐渐形成了绿色生态、雾凇冰雪、历史遗迹、民俗风情、边境风光、观光农业、电影文化、关东美食、会展节庆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种种情况表明,本区旅游业已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本区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优势。冰雪、湿地、森林、大山、草原、江河、湖泊、绿色农业等旅游资源丰富,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顺应全球21世纪生态旅游主题;二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本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掌握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七、作业:
教材第144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
第4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和经济状况;
2、使学生掌握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和经济状况;
2、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环境
(1)黄土广泛分布 从全球范围看,我国黄土的广度、厚度和发育的完整性都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无可比拟的,而我国的黄土又集中分布在中原旅游区内,奇特的塬、梁、峁等黄土地貌景观极富原始美感,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旅游资源。同时广泛分布的黄土还成为本区自然景观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例如,黄河的名字就与黄土密切相关。在黄河的上游,河水是十分清澈的,但是在进入黄土高原以后,由于黄土质地疏松,降雨的冲刷使得大量的泥水汇入河道,才使得这条河流成为了“黄色的河流”,而在孟津以东,由于构造陷落,地势急降,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一方面,使河床逐渐抬高,产生了世界罕见的“悬河”奇观,另一方面,历史上多次的洪水泛滥,泥沙的淤积,形成了沃野千里的冲积平原。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物产富饶,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由于平原区自然条件好,人类自古至今活动频繁,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
除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外,本区还有大面积的山地和丘陵,诸如吕梁山、太行山、秦岭、山东丘陵,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大多成为引人入胜的风景区。特别是五岳中的泰山、华山、嵩山、恒山以及列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太白山等更是闻名海内外。
山东省东部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形成山东半岛(也称胶东半岛),海滨岩岸、沙岸、泥岸、河口等各种海岸地貌齐全,多已开辟为海滨浴场。青岛、威海等海滨城市已成为闻名中外的避暑旅游胜地。
(2)暖温带季风气候
本区大部分处于欧亚大陆东部,受海陆差异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表现出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只有南部的南阳、汉中盆地属北亚热带。本区属于中纬度地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受海洋影响,夏季沿海地区气候宜人,为滨海旅游旺季;秋季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为全区旅游的黄金季节。第二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历史和经济状况
(1)经济基础好,交通方便 中原旅游区是我国农牧业发展历史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本区的汾河谷地和黄河冲积扇一带,就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传说的尧、舜、禹都建都于本区。这里是我国小麦和杂粮的集中产区,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料为主,在此基础上青岛、济南、郑州、西安等城市发展了以棉、麻、毛纺织为主的轻工业。
本区煤、油、气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山东胜利油田是我国的第二大油田,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中原油田在我国石油工业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三省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发达。另外,太原是我国大型钢铁基地之一,洛阳是我国最大的农机生产基地。胶东半岛、煤海三晋、关中平原以及郑州一带经济实力较强,城市化水平高。较好的经济基础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物质保障。
中原旅游区内的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京沪、京
九、京广、陇海线是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动脉,还有胶济、同蒲、太焦─焦枝、宝成线等,也担负着区内外重要的运输任务。海上运输有烟台、威海、青岛等优良港口,而且这些港口多为不冻港。公路运输线以豫、鲁两省密度最大。西安、郑州、济南、烟台、青岛、太原、洛阳为重要的航空港,以国内航线为主。发达的经济,便捷的交通为本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2)古文明发祥地,文物古迹丰富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一直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祖先最早生存繁衍的地区之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而使本区拥有无数的历史名胜和文物古迹,比如已发现的蓝田人和丁村人等古人类化石和遗址,半坡文化、仰韵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殷墟等。中国七大古都中就有四个在本区内,分别是西安、洛阳、开封、安阳。本区还拥有众多的诸如秦始皇陵、孔墓等古代陵墓类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成为本区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3)文化艺术特色鲜明,旅游商品多
中原旅游区历史悠久,因而文化艺术多姿多彩,地方特色鲜明。诸如山东的吕剧、山东快书、山西的皮影、木偶、以及拥有“中国第一鼓”之称的山西锣鼓、陕西的秦腔、信天游、陕北的安塞腰鼓、河南的豫剧、曲剧、越调等都反映了当地鲜明的文化艺术特色,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区旅游商品繁多,最引人注目的是特种工艺品和民间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做工精细,深受广大旅游者的喜爱。河南洛阳的唐三彩、禹州的钧瓷、山东的鲁砚、潍坊风筝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另外还有山西的拉面、刀削面、山东的煎饼卷大葱、陕西的羊肉泡馍等地方名吃,以及山西的汾酒、竹叶青酒、青岛啤酒等全国知名品牌,也都不同程度地展示了本区旅游资源的特色。
第三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本区旅游业在产业体系、经营规模、效益产出、旅游产品结构及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各省以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为主体,强抓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示,加快了一大批文化旅游区的建设。依托秦岭、黄土高原和黄河等,合理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建设了一大批自然风景名胜区。同时,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会展旅游、科技旅游和乡土民俗、技艺表演等新型旅游产品。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和经济状况;掌握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七、作业:
教材第159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第5题、第6题
第5章 西北、内蒙古旅游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内蒙古旅游区自然地理概况;
2、使学生掌握西北、内蒙古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西北、内蒙古旅游区自然地理概况;
2、西北、内蒙古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本区地势高亢,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这是区内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骨架,控制着区内旅游资源的分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照长,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干燥少雨,多风沙天气。河流大部分属内流向心状水系或无流区。由于干旱环境,本区中部和西部植被多呈旱生、叶退化的半灌木、灌木和小乔木。
我国是世界上发展蚕桑业和丝绸生产最早的国家。随着丝织业的高度发达,中西陆路贸易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开始,产品远销中亚、欧洲等地,在丝路沿线,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此外,众多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长期聚居在本区,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第二节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
1、丝绸之路引人入胜
2、民族风情意趣浓郁
3、景点集中且呈串珠状分布
4、草原风光独特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北、内蒙古旅游区自然地理概况;掌握西北、内蒙古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
七、作业:
教材第168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
第6章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2、使学生掌握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2、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本区为平原与低山丘陵交错地区,平均海拔较低,江河分布如织、湖泊密集成群、陆地水面较大,兼有暖温带、亚热带多种多样的气候,属于降水丰沛的“湿润区”,加上热量充足,植被繁茂,形成一派“水乡泽国”和以清秀见长的景致。
至隋唐时代,政治中心虽仍在北方,但经济中心则已逐渐南移,使其社会、经济、文化得以长足发展,成为人杰地灵之区,并保存了大量以文化为特点的历史遗迹。本区沿海多良港,也多国际航空港,因而在吸引国际客源上占有优势。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经济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总之,本区是一个结构完整、层次丰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型”旅游资源区,也是国内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胜景为支柱
本区是我国名山最多的旅游资源区。以黄山、庐山、雁荡山、天柱山、武当山、九华山和普陀山等为主组成的山水风光,旅游价值极高。
2、人文旅游资源以园林、名城和宗教为代表
本区是我国园林最集中的地区,为数众多的江南园林,工艺精巧、结构轻盈、布局紧凑、风格特异,它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列,组成我国园林的主干;名城有虎踞龙盘的古城南京,“人间天堂”杭州和苏州,瓷都景德镇,还有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普陀山、天台山、九华山、齐云山、龙虎山、茅山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掌握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七、作业:
教材第185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7章 华南旅游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华南旅游区自然地理概况和经济地理概况;
2、使学生掌握华南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华南旅游区自然地理概况和经济地理概况;
2、华南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理环境概况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经流水侵蚀切割和风化、溶蚀,形成许多自然奇景;绵长的海岸带有不同类型的海岸和滨海景观,别具特色;众多的岛屿,风光各异。本区干湿季度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长夏无冬、高温多雨。
由于远离中原文化中心,加之闽粤交通不便,使其区域开发的历史较中原地区要晚一些。本区背陆面海,地理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起步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使其形成一个以热带风光为主,山海景色、阳光海岸和名特优产品为特征的开放型的旅游区。第二节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热带特征明显
在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上均有表现: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季雨林为主,热带水果各季都有,花卉四时不断;住宅、饮食习惯、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无不表现出热带环境下特有的风貌。
2)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本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人类开发建设的旅游区集中分布。这种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致性,形成其分布上的相对集中,便于旅游活动的组织。
3)以近、现代旅游资源为主
在近代史上,华南特别是广东,一直是革命的策源地,留下众多的近现代革命遗址、革命遗迹、革命纪念性建筑物;50年代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滋生出一大批现代化旅游资源。
4)人文旅游资源的风格南北并蓄、中外兼采
由于本区区域开发的历史和独特区位条件,使其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以华南园林为例,既吸收了北方皇家园林的风格,也吸收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特色,并注意吸收西南少数民族、外国造园经验,使各家特色完美结合,成为华南园林独具的特征。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华南旅游区自然地理概况和经济地理概况;掌握华南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
七、作业:
教材第204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第6题、第7题
第8章 西南旅游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南旅游区自然地理概况;
2、使学生掌握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西南旅游区自然地理概况;
2、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理环境概况
本区地跨滇西与滇南山地、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异不明显,对发展旅游业十分有利。
本区是我国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早在距今170万年左右,元谋猿人就在这里生活繁衍。本区自古就是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陆路通道,我国的丝绸和工艺品经过该地区运往印度、缅甸等国,被誉为“西南丝路”。本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且人口最多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量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一半。
本区岩溶景观发育典型,分布广泛;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民族风情,别具一格,是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是一个以岩溶景观,热带、亚热带高山深谷风光,以及多民族的文化习俗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区。第二节 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
1、岩溶景观分布广泛
本区的岩溶地貌景观,如孤峰、石林、峰林、峰丛、天生桥、溶洞、岩洞瀑布等无所不有,堪称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最完美的自然博物馆,也是闻名于世的岩溶风景游览胜地。
2、民族风情别具一格
从古至今,本区一直是多民族聚集地,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各自的民族习俗,创造出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构成独具优势的人文旅游资源,对异地异族的游人有很大吸引力。
3、高山深谷蔚为壮观
与我国其它旅游资源区相比,本区自然景观更具“天然未雕饰”之自然美。区内雪山茫茫,山高谷深,湖光水色,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无所不有,其中不少自然奇观在我国乃至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4.三国古迹遍布各地
三国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霸王的魏、蜀、吴三国,为了争相统一全国而展开了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本区为“三国”时代的矛盾中心,留下许多历史遗迹,为三国胜迹游创造了条件。
5、自然保护区风光秀丽
本区生物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原始情趣自然浓厚。为保护自然环境及珍稀动植物而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九寨沟、卧龙等为代表。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南旅游区自然地理概况;掌握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
七、作业: 教材第215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第7题
第9章 青藏旅游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青藏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2、使学生掌握青藏旅游区的主要旅游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青藏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2、青藏旅游区的主要旅游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青藏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1、自然地理环境
(1)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地区地势高峻,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以“高、大、新”为特色(即海拔最高,地壳厚度最大,最年轻),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外围高山环绕,雄伟高大;高原内部的山脉之间,分布着高原盆地、谷地,构成“远看是山,近看成川”的壮丽景象。
(2)高原气候独特 青藏高原块体巨大,在地势高耸的特殊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主要特征是: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故透明度高,天空分外澄净碧蓝,景色恬静美丽;光照充足,辐射强烈;气温低,温度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有“一年无四季,一日有寒暑”之说。
(3)生物景观丰富多样 在气候的影响下,全区形成了高山草甸、草原和高寒荒漠景观。山南地区垂直高差大,出现了自高山冰雪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森林景观。从谷底到青藏高原顶部可看到从热带到极地的各自然带景观,不仅是天然旅游胜地,而且是科学考察宝地。现已划定了6个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对稀有植物如长叶松、长叶云杉、喜马拉雅山红豆杉、高原巨柏、延龄草等,以及珍禽异兽如白唇鹿、长尾叶猴,小熊猫、藏羚羊等进行保护。
2、人文地理环境
(1)宗教文化神秘奇特 青藏高原是藏族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之发源地和传播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本区盛行藏传佛教,因藏语尊称僧侣为喇嘛,故俗称喇嘛教。喇嘛教在发展史上曾两度兴旺,在青藏高原上留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宗教寺庙,如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日喀则萨迦寺,西宁塔尔寺等。佛事活动常年兴盛,香火终年不断,保持着古老而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朝圣。
(2)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青藏地区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其中以藏族人口最多,此外还有土族、撒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又由于高原环境的相对闭塞,使民风民俗保持了相对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如各民族的婚丧嫁娶、宗教节日、歌舞戏曲、绘画雕塑、居住方式,均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且多姿多彩。第二节 青藏旅游区的主要旅游点
西藏自治区以其独特的原始自然景观、雪域风光和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著称于世。这里的山脉气势磅礴,集中了地球上70%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系和山脉,90%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保存着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原始生态群落和独特的高原气候景象,被称为是大自然的最后据点。雪峰、旷野、河流、湖泊构成了这里绝美的景致。主要旅游城市有拉萨、日喀则、阿里。
青海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由此经过,藏传佛教创始人宗喀巴出生在这里,热贡艺术也发源于此。省会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塔尔寺是中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青海湖距西宁约120公里,为中国最大的咸水内陆湖。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青藏旅游区的地理概况;掌握青藏旅游区的主要旅游点。
七、作业:
【旅游美学教案——旅游建筑】推荐阅读:
旅游美学答案07-06
旅游美学课程标准11-05
旅游美学的想法11-14
旅游美学课程复习要点11-26
舞蹈美学教案09-29
旅游职业道德教案12-02
旅游法的基本知识教案09-20
第一章_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教案10-28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森林旅游》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