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4-08-05

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14篇)

1.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一

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运用体会

方文静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消化肿瘤内科(211800)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体现。方法 将优质护理贯彻整个PICC置管过程。结果 通过穿刺前心理护理、操作时舒适护理,置管后健康教育等优质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置管痛苦,提高患者置管带管的舒适感,减少置管并发症。

关键词:优质护理;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理效率。卫生部于2010年初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科于2011年08月开始试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试点工作,由于PICC置管时间长,因此优质的护理对于导管的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病人的满意度和基础护理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PICC置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成效,使病人的痛苦降低,满意度和舒适度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我科行PICC置管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40~88岁,平均64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例,高中8例,初中及以下17例。职业:公司职员和企事业干部2例,商人5例,工人5例,农民16例。其中直肠癌1例,乳癌3例,结肠癌6例,胃癌11例,食管癌7例。留置时间35—269天。

2护理

2·1 置管前的护理

2·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首次入院时,护理人员均要做到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患者,并护送到床位热情的介绍自己和管床医生,主动向病人讲解一系列其住院所关心的问题,如需要准备什么个人的物品,呼叫器的使用、陪护床的使用、空调开关的使用、便器的使用等,并为病人打好第一瓶开水,告知病人可以吃什么,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呼叫护士,让病人非常安心的住院;另外我科实行的APN弹性排班,每个病人都责任到人,人人参与管床,使病人得到连贯完整的护理,每个护士管床不超过8张,并配备了床旁护理车,减少了护士来回治疗室取物的时间,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在病人床旁,以便更好地观察病情,也增加了病人对管床护士的熟悉和信任。

2·1·2置管前有效宣教,避免患者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由于我们医院是区县的综合性二级医院,患者大多数是周边的农民,患者往往对该项操作了解甚少,即使发给患者有关PICC健康知识教育小册子,患者也常常不认识字或是不理解,所以会更加的担心。因此护理人员在穿刺前,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特点有针对性地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讲解插管目的、方法、优点,术中配合要点,说明该项技术在本院已广泛开展,操作者经验丰富,只要患者配合好,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很少,或者由带管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紧张心理,对于患者关心的问题如穿刺时间长短、是否安全、是否疼痛、穿刺后有无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以及对今后生活有无影响等,希望有经验的专科护士进行穿刺和得到高年资护士的指导等,我们都会一一的让病人都到满意的答复,由于之前我们都有很好的护患关系,病人也非常的信任护士,这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紧张情绪,让病人足够的了解该项操作,也让病人非常放心的让我们操作。

2·1·3 置管前准备好用物,确定穿刺位置,熟练掌握穿刺的方法,防止盲目穿刺而出现并发症。

2·1·4 置管前教患者演练在穿刺中需配合的动作:头部贴近肩部,头转向插管穿刺方向。

2·2 置管中的护理

2·2·1 管床责任护士陪伴床边,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热情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感受和建议,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术中的相关知识,指导正确配合动作,给患者提供穿刺的感性认识和术中信息,以便患者了解置管的动态,鼓励患者更好的配合。

2·2·2 操作中操作者注意动作轻柔,做到稳和准,减少出血。术中应尽量避免让患者看到带血的棉球纱块、穿刺针等,避免穿刺针、带血的手套等从患者面前传递,增加患者的紧张度。疼痛是患者最难以忍受的,因此我们在置管中都运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2·2·3 PICC穿刺后,立即于穿刺点上方3 cm处沿穿刺静脉走行预防性应用增强型透明贴,即将10 cm×10 cm的增强型透明贴有粘性的一面覆盖在皮肤上,保留5~7 d。增强型透明贴能够减轻疼痛,加快血管内膜的修复,为组织、细胞的再 生与修复创造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且能阻止微生物通过,在预防机械性静脉炎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地降低了留置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3 置管后的护理

2·3·1 健康教育

2·3·1·1 管床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后的宣教,包括术后第1天制动,第2天鼓励患者活动(握拳松拳、术侧上臂湿热敷, 3~4次/d, 20 min/次),可帮助患者建立侧支循环,避免出现上臂肿胀;叮嘱患者穿刺上肢不能剧烈活动,不要搓麻将,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如洗脸、看报纸、进餐等;洗澡应用冲澡方式,穿刺侧手臂至上臂适当范围用保鲜膜绕2~3圈等知识。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带管知识的掌握程度,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对焦虑紧张的患者可以安排其与其他带管患者沟通、交流经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2·3·1·2 引导家庭成员参与患者导管的维护,在生活上与患者共同做好导管的维护。舒适护理需要家庭的共同参与,要求患者、家庭与工作人员一起制定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家庭的生理、心理、社会、宗教和文化需求。

2·3·2 防脱管的护理

对敷料的固定一定要牢靠,使用3M透明贴膜不仅牢固,还能随时观察穿刺点情况。当敷料松动或脱落时及时更换,并避免外力对导管的牵拉。交患者一卷纸胶布备用。在每次更换敷料时把导管全部包裹在敷料中。美国巴德导管使用厂家专门配备的白色固定翼固定。

2·3·3 带管患者出院指导 美国巴德、BD等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可留置体内1年,患者可能带管多次出入院,住院期间由专业人员护理,出院后责任护士做好出院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关知识,避免提重、举高、用力甩膀活动,不要游泳、泡澡,每周回院换药和冲管,发现异常及时回院处理。在出院一周内有管床护士进行电话回访,随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并给予帮助。本院专设PICC门诊,每周二和周五上午都由专业护士在门诊进行导管维护,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正确的维护和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会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结果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发放调查问卷显示:本组患者焦虑、紧张情绪能有效的缓解,减轻患者置管痛苦,提高患者置管带管的舒适感,患者家属能较快掌握导管维护知识,患者顺应性到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8%。我科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亲情舒适的置管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还带给患者全新的健康理念和被尊重、被关注的良好感受,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优质的护理。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护理质量和服务都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目前, PICC置管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对此项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满足这种需求是护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已经从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技术服务转变为今天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护士必须掌握广泛的相关知识,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利用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技巧,更科学、更专业地用各种手段为患者解除痛苦。在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中,笔者考虑精神因素对舒适的影响,运用人文关怀的理念,注重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教育和指导,解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让患者感觉舒适,乐于接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得优质护理有效地发挥在各种细微处!

参考文献

宋蕊,高双友,袁凤辉,张小燕,陆昕 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预防机械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职业与健康 2011,01 李雨思,奚玉向,李伟英 舒适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31例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02 崔慧敏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0,08

2.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22岁~75岁。其中乳腺癌16例, 直肠癌13例, 结肠癌15例, 肺癌16例, 均采用PICC置管化疗。

1.2 材料选择

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PICC穿刺包1套, 导管型号为4F (长度60 cm, 管腔容积0.33 m L) 。

1.3 置管方法

选择粗、直、静脉瓣少的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为穿刺血管, 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 流程为:将中心静脉导管送至上腔→导管体外末端接肝素帽→送放射科行X线定位, 证实导管顶端在上腔静脉内→抗肿瘤药物治疗→脉冲式正压封管。

2 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PICC置管术, 其中一次穿刺成功49例, 经二次穿刺成功11例。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13例, 其中出血8例, 静脉炎5例, 无伤口感染和导管阻塞发生。

3 置管的观察与护理

3.1 常规护理

导管置入24 h需做第一次敷料更换, 此后每周1次定期更换敷料, 同时更换肝素帽。穿刺部位以无菌透明敷料覆盖, 便于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若发现伤口有渗血, 敷料潮湿或松动时也应更换敷料, 视情况决定是否更换肝素帽, 输血、输血制品或脂肪乳后立即更换肝素帽。每次换药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手法准确轻稳, 注意去除旧敷料贴和胶布时勿将导管带出。洗澡时应有人协助, 以免浸湿敷料。

3.2 预防导管阻塞的护理

肿瘤患者机体多处于高凝状态, PICC穿刺及送管时, 护士动作要轻柔, 避免损伤血管壁, 减少血栓形成, 置管成功后立即用生理盐水20 m L以脉冲式冲管, 每次静脉输液后, 应以生理盐水20 m L脉冲式正压封管, 不在导管内抽血, 化疗时各种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导管, 防止发生药物性结晶。如营养液、脂肪乳、白蛋白不安排在最后输, 输血后用20 m 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后再输入其他液体。一般情况下, 不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 每周用20 m L生理盐水封管1次, 静脉输液不通畅时, 检查导管是否阻塞、有无扭曲, 如果出现导管阻塞不能强行用注射器推注, 只能用10 m 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 严防血栓脱落引起重要器官栓塞, 严重阻塞者应拔管。本组无1例发生导管阻塞。

3.3 穿刺点渗血的防治

因为穿刺针较粗, 而穿刺血管相对较细, 故较易出血。穿刺后出血多发生在穿刺24 h内, 应在局部加压止血, 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如24 h后无活动性出血, 则按常规护理;如穿刺24 h后仍有活动性出血, 则需给予止血治疗, 并加强局部伤口护理, 每日更换敷料, 并加压包扎止血。本组共有4例发生渗血, 经处理后1例24 h内止血, 3例48 h内止血。

3.4 预防穿刺点感染的护理

在进行PICC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及操作规程, 穿刺前协助患者用肥皂清洗肘部。换药时, 先酒精后碘伏各消毒3遍, 上下直经约20 cm, 两侧至臂缘, 包括导管体外部分, 待干后贴上3M敷料贴。置管后24 h换药, 伤口无渗血时, 每周换药1次并更换肝素帽。如发现敷料潮湿、脱落、可能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本组无1例发生感染。

3.5 防止导管脱出的护理

留在体外导管“S”形固定, 连接器外用蝶形交叉的形式, 以脱敏胶布加以固定, 再以脱敏胶布固定透明胶布上下两端, 防止患者活动造成敷料卷起[4]。用弹力袖套或丝袜改制的袖套保护局部, 避免穿脱衣服时意外拔管, 置管期间应限制患者安放导管手臂的剧烈运动, 以防导管移位、脱出。更换敷料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用左手中指压迫皮肤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的导管, 取下敷料, 防止更换敷料时将导管带出。本组无1例发生导管脱出。

3.6 静脉炎的护理

本组有5例患者在穿刺后48 h出现静脉走向红肿、疼痛、触之条索状, 经抬高患肢, 连续硫酸镁湿敷, 适当做握拳、松拳活动, 喜疗妥外涂等处理均好转。

4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4.1 导管异位和脱出

置管后最常见的异位是导管进入颈静脉。穿刺置管当导管头部到达肩部时, 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 下颌尽量贴近肩部, 可避免导管进入颈静脉。本组有1例出现导管进入颈静脉, 经B超指导下将导管撤出6 cm左右重新置入锁骨下静脉。胸腔内压力改变、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导管固定不当等均可致导管脱出, 因此, 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穿刺侧肢体负重, 每次换药后妥善固定导管。

4.2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发生率会随置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导管堵塞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本组有1例于输液过程中发生堵管, 将10万U的尿激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 m L, 用三通接头分别接去除肝素帽的导管、10 m L注射器抽取尿激酶 (5 000 U/m L) 、10 m L空注射器, 先用空注射器抽吸, 经三通接头的调节, 负压使尿激酶进入导管内, 保留15 min再将导管中的药物和溶解的血液抽出, 若一次不行, 可重复几次。如为脂肪乳剂堵管时, 可选择70%酒精进行再通。

4.3 导管断裂

有两种情况:体外导管和体内导管部分断裂。体外导管部分断裂可剪除断裂部分, 更换连接器, 修复导管。体内导管部分断裂时应立即处理, 加压固定导管, 在上臂近腋窝处扎止血带, 明确导管位置, 行静脉切开取出导管。在操作中严禁高压注射冲管、经导管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不使用小于10 m L的注射器推注液体。

4.4 感染的预防

(1) 穿刺部位应无感染病灶;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 消毒皮肤时待消毒剂干后再穿刺; (4) 加强置管后的护理, 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 (5) 穿刺局部有红肿、渗血、渗液应增加换药次数, 敷料潮湿或松脱应随时更换[5], 必要时局部涂抗生素药膏或口服抗生素。

5 体会

5.1 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

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 易引起血液回流障碍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过高容易引起淋巴回流系统的损伤。贵要静脉直且短, 静脉瓣少, 置管易成功。本组均选择贵要静脉, 其穿刺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正压封管法采用正压封管并配制浓度适当的肝素液, 可确保导管的通畅[6]。

5.2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应做到:

(1) 严格无菌操作, 消毒范围应大于10 cm×10 cm, 并且待消毒液晾干后穿刺, 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 (2) 减少机械性刺激, 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 (3) 每日用碘伏消毒穿刺点, 因碘伏有逐渐释放碘的性能, 能起到持续灭菌的作用。

6 讨论

肿瘤患者由于疾病等多方面原因, 大多存在营养不良, 血管条件普遍较差, 而化疗及高浓度药物的使用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在静脉输液及化疗过程中, 药物极易外渗外漏造成组织坏死及静脉炎等并发症, 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PICC的临床应用, 不仅减少了患者因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和费用, 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为肿瘤患者输液开辟了一条安全方便有效的通路。同时在置管操作及护理过程中, 还可以促使护士提高操作技能, 增强责任心,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7]。

参考文献

[1]宋玲勤, 李小宁, 王西京.采用普通针、静脉留置针及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 2006, 14 (6) :774-775.

[2]张小云, 翟红岩.去甲长春新碱不同给药方式局部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9, 6 (1) :76.

[3]朱石杰, 卢向莉, 崔春梅, 等.PICC置管用于大剂量静脉化疗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 2002, 8 (7) :502-503.

[4]张晓毅, 贾军, 闫小丽, 等.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的观察和护理[J].陕西肿瘤医学, 2002, 10 (2) :159-160.

[5]伍媛媛.肿瘤病人使用PICC导管的围管期的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1) :64-65.

[6]廖秀梅, 郑清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选择和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 24 (4) :175-176.

3.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三

方法:96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在盲穿下接受PICC。

结果:92例均穿刺成功,4例穿刺失败。导管留置时间最长10个月,最短1d,其中10例为停止化疗主动拔管,2例为病人不小心导致自动脱管,3例因导管堵塞而拔管。化疗过程中共发生静脉炎8例,穿刺点出血6例,无1例出现皮下硬肿。较传统浅静脉化疗方法并发症明显减少。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长时间接受化疗时,PICC置管是较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癌症患者PICC置管化疗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35-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12月在本科接受PICC置管患者共96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33例,年龄22—76岁,均为化疗患者。置入管的长度为40一45cm,时间最长达10月,最短1天。

1.2材料与操作方法。

1.2.1材料。巴德公司的PICC置管1套、无菌贴膜、20ml注射器2副、5ml注射器1副、生理盐水100ml瓶、无菌手套2副、消毒洞巾、无菌治疗巾2块、无菌纱布2块、皮尺1副、绷带、安尔碘、止血带、肝素帽、脱敏胶布。

1.2.2操作方法。一般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嘱患者取平卧位,选定穿刺点,建立无菌区域,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穿刺,进针角度为15~30°,见回血后将穿刺针与血管平行继续推行1—2cm。固定并保持针芯位置单独向前推进插管鞘,避免由于推进钢针造成血管壁穿透,松开止血带,右手退出针芯,左手食指固定插管鞘,中指压迫刺点上方以减少血液流出,右手即将导管送入插管鞘内并缓慢均匀推进送到15cm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侧,并尽量向下颚靠近肩部、防止导管移位,送到需要的长度,退出并撕裂插管鞘,导管露出外约4—5m,抽出导引钢丝。用20ml注射器抽回血,并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修剪导管末端,连接正压接头,正压方法封管,最后用脱敏胶布呈S型或L型状固定导管,穿刺处可用绷带包扎防止出血。

2护理

2.1心理护理。PICC管留置于体内给患者与家属带来心理上的担忧,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心理,采用正确的心理指导,将健康教育贯穿治疗全过程。置管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介绍置管的优点如:使用PICC可减少频繁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以及可能引起的化疗性静脉炎。还可让已置管的病人现身说法,解除其心理负担,积极配合PICC置管。

2.2一般护理。置管后的第1天更换敷料1次,用透明3M贴膜固定,发现敷料潮湿、脱落、可能污染或患者出汗时及时更换敷料。换药时注意沿导管的方向由下向上撕开贴膜,以免将导管拔出,换药时消毒范围应大于辅料尺寸,先酒精后碘酒,消毒六次(三顺三逆),并保持体外导管部分S型弯曲固定,整个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后每周更换1—2次,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血液渗出及皮下血肿。注射化疗药、抽血、输血制品及脂肪乳、氨基酸等后必须应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化疗间歇不输液时,每周一次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并更换敷料和肝素帽。冲管时用不小于10ml注射器抽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

2.3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置管中共发生8例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发红,肿胀,疼痛。置管前我们采用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5mg和利多卡因5ml各一支浸泡导管,有效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发生静脉炎后嘱患者抬高患肢,局部用毛巾热湿敷,每次30min,每日2—3次;或用硫酸镁、消炎止痛膏、金黄散调成糊状外敷局部4—8h,经上处理,2—3d后病人症状基本缓解,继续带管治疗,使化疗顺利完成。

2.4导管堵塞。发生导管堵塞时应先检查导管是否关闭、打折等,排除以上原因后,应考虑是血凝块形成所致[1]。本组共发生3例,采用尿激酶10万U,用生理盐水稀释10ml,用三通管接头分别接抽尿激酶10ml注射器和空10mI注射器,先用空注射器抽吸,经三通接头调节,负压使尿激酶进人导管内,保留15-30min后,将导管中药液和溶解的血液抽出,若一次不行可重复多次直至通畅。5例堵管患者经过20min—2h疏栓后均再通成功,3例疏通失败给予拔管。

2.5血栓形成。4例患者均表现置管上肢肿胀不适,其中1例主诉同侧腋窝处有疼痛感。1例发生在手术后;另1例导管开口于锁骨下静脉,实验室检查示纤维蛋白原升高,凝血酶、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抗凝血酶111活性增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升高,a2抗纤溶酶活性升高,证实患者自身处于高凝状态。其余2例在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过程中发生血栓。4例均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另1例血小板降至80×109/L,分析血栓暂时不会脱落即拔管。手术为诱发血栓形成的因素:且术后卧床而致活动减少增加血栓形成几率。而两性霉素B本身易导致血栓形成[2],故在应用过程中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而需缓慢静脉注射,同时应用三通管静脉注射5%葡萄糖,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时应用精密输液器,以减少微粒的输入。发现液体速度变慢时,及时用负压溶栓并抽出液体,切勿用力将液体推入血管,以免造成栓子脱落进入体内,导致重要脏器栓塞。另外,置管前预充小剂量肝素或肝素涂层导管能够有效地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置管未达上腔脉,血流速度较慢,易形成纤维蛋白鞘,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1500ml/min,上腔静脉血流速度2500ml/min,故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常规接受影像学检查,确保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

3体会

PICC是一项方便、有效、创傷小、安全性高的置管技术,自临床应用以来,已被广泛用于内科重症监护、肿瘤化疗及围手术期的胃肠外营养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PICC导管技术的应用,给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静脉给药途径。在肿瘤病人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的能量支持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也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命,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因此,在肿瘤化疗病人中提倡早期使用PICC,并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使其能更好更广泛地在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兰香,姜珍,谢玉娟.PICC在肿瘤化疗中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1):93一94

[2]刁永书,李虹,等.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检的原因分析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3一5

4.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单 篇四

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单

病区_______ 床号___ 姓名_________ 住院号____ 诊断____________

一、置管后24小时内注意事项

1、置管侧上肢24小时内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出血。置管后为避免肢体肿胀、麻木,可将肢体抬高,做松握拳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2、置管后穿刺处有少量渗血,属于正常现象,切勿紧张。

二、携带PICC导管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此导管应由专业护士护理,患者及家属请勿直接维护,若有任何问题请与医护人员联系!

1、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如贴膜有卷曲、松动或贴膜下潮湿时,请及时更换。

2、携带PICC导管的患者可以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活动;置管侧手臂提重物不超过3kg,禁止做引体向上、打球、托举哑铃等上举手臂的运动。

3、禁止在置管侧手臂测血压、扎止血带。睡觉时尽量不压迫置管侧肢体。

4、穿衣时先穿置管侧,脱衣时后脱置管侧,衣服袖口不宜过紧。

5、告知患者置管期间不要触摸PICC导管体外部分,以免感染或导管脱出。严禁将导管外露部分再次置入体内,禁止将胶带直接贴于导管上。

6、携带PICC导管的患者在病情及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淋浴,但禁止盆浴、泡浴、游泳、蒸桑拿等。淋浴前请用保鲜膜将穿刺处及导管包裹严密,上下用胶带贴紧,沐浴后检查贴膜下有无浸水,如有浸湿应请及时更换敷贴。

7、患者在治疗间歇期,应每7天由专业护士对PICC导管进行维护。对因敷贴过敏等原因使用纱布敷料的患者,请每48小时更换敷料一次。

8、输液时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注意观察液体滴速有无明显减慢、导管体外部分有漏液现象等;观察患者有无不明原因的发热、患侧肢体肿胀、颈部不适等。如有以上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护士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9、当患者剧烈咳嗽及其他原因引起胸腔内压力增高时,可将置管侧肢体抬高,避免血液返流至导管内,必要时冲管。

10、当做造影检查时,请提醒医生不要通过PICC导管高压推注造影剂(耐高压PICC导管除外)。

11、携带PICC导管的患者出院后,可到当地正规医院维护。

12、维护、治疗前请提醒护士认真阅读所携带的《护理手册》,进行维护后,请护士在《护理手册》后面的维护栏内逐项登记并签字。不详之处请专业护士与我们联系。

三、特别提醒院外患者,当出现一下情况时,请即刻到医院处理:

1、置管侧手臂及颈部:出现红、肿、热、痛、活动障碍。

2、穿刺处:有渗液、分泌物、化脓等。

3、敷料:出现污染、潮湿、卷边、脱落等。

4、导管:出现漏液、漏气、脱出、折断、回血等。

5、接头:松动、脱落、破损。

6、输液时:听见“嗖嗖”声、滴注时疼痛、液体停滴、缓慢等。

7、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体温高于38度而无其他原因。

8、儿童患者出现不适、活动减少时,即使不出现发热,也提示可能出现问题。

四、突发紧急情况处理

发现导管断裂或破损,在导管断裂处上方或靠近穿刺点处将导管折起(打成死折)后用胶布固定,并尽快携带断裂导管到医院进行处理。

上述宣教内容我已了解,我愿意按以上要求执行。

病人/家属签字: 宣教护士签字:

宣教日期: 年 月 日

5.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五

李蓉梅 袁玲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置管术在肿瘤的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避免了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耐受性。在肿瘤科的化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许多PICC置管护理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许多关于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相关的内容,但关于深静脉血栓的报道还很少。我科在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共置管544例,材料选择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Groshong PICC导管151例,型号为4Fr导管,长度60cm;美国ARROW公司PICC穿刺包393例,型号为4Fr导管,长度55cm。观察到3例患者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历1:男,48岁,转移性肝癌。伴多发性骨、脑转移。化疗前行PICC置管,选择左上肢贵要静脉。化疗方案为OLF方案,1个疗程,置管后六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上臂肌肉酸胀、紫绀、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

病历2:女,42岁,乳腺癌。化疗前行PICC置管,选择左肘正中静脉。化疗5个疗程,前4个疗程FAC方案,第5个疗程NP方案。置管后152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肱静脉血栓形成。

病历3:男,53岁,肺癌。入院第三天行PICC置管准备化疗,选择左肘正中静脉。置管后三天,未进行化疗,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腋静脉血栓形成。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抬高患肢

2、患侧肢体适当的运动,如有节律的肌肉收缩

(二)药物治疗

1、溶栓

(1)尿激酶:主要针对凝血酶,对发病在3~5天内的新鲜血栓效果较好。25万U+NS100ml快速静滴,BID,用2周。当PT延长超过5秒时停用。

(2)巴曲酶:主要针对纤维蛋白,对陈旧性血栓效果较好。首剂10BU+NS100ml,缓慢VD;而后隔日用一次,每次5BU。巴曲酶共使用3次,使用期间注意监测纤维蛋白原,一般3天测一次,当血FG<0.5g/1,停药。

2、抗凝

(1)低分子肝素:急性期使用,如克赛0.4ml/4000U,腹壁皮下注射,BID×7D(2)华法林:3mg,PO,QD,使用进口剂型,一般在停用克赛前两天就开始口服,长期口服,用前一定监测凝血三项,当PT延长超过5秒时,改半量口服。口服期间注意监测凝血三项,一般3天~5天测一次。

3、祛聚

(1)肠溶阿斯匹林:100mg,PO,QD,长期口服。

(2)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VD,QD,一般使用两周。(3)丹参注射液:20ml,VD,QD。(4)脉络宁:20ml,VD,QD。

1.2.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其PICC导管均以拔除。心理支持护理:病人患有恶性肿瘤后,再出现此并发症,导致思想负担加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流,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对治疗心里有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1]。患肢制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每日测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围,观察对比患肢消肿情况,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作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严禁冷热敷,由于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增加氧耗量,对患者无益,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和建立侧肢循环[2]。同时避免患肢输液和静脉注射。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再加上制动,容易引起褥疮,故应保持床单的整洁,防止患肢褥疮的发生。

注意出血倾向监测病人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尿液分析、大便常规加隐血。特别应注意以下部位的出血:皮肤及粘膜出血;牙龈、鼻腔出血;肉眼血尿,粪便是否带血,有无咯血;女性病人有无阴道出血;穿刺时针孔渗血;血压袖带绑扎处有无出血点。用药期间严格卧床,停药后7天下床活动。

预防肺栓塞:DTV本身并不致病,但可引起致命的肺栓塞。美国每年有60万人因DTV而住院,每年有 二十万人死于肺栓塞,占常见死因的第三位[3]。我国虽无具体统计资料,但DTV及肺栓塞并不少见。DTV后1周~2周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要十分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脱落的栓子可随静脉回流入心而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对DTV病人除了积极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外,急性期病人应卧床1周~2周,防止一切使静脉压增高的因素,避免栓子脱落。护士应严密观察,如有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应考虑肺栓塞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3.结果

3例患者经拔出导管及溶栓和抗凝治疗后2-7天后,症状逐渐缓解。B超检查提示血栓消失。3例患者经过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没有发生肺栓塞和出血,情况稳定。

2病因分析 1946年,Virchow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4]。

2.1 血栓形成与留置PICC管有关。PICC管虽然是医用高等级硅胶管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但毕竟对于静脉是异物。导管管壁不可避免的对深静脉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症,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栓形成。没有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过程,无菌操作不规范,也可能促进血栓形成。由于留置PICC管,在其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隧道,成为血栓形成的原因,还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纤维蛋白隧道和少量的血栓形成,可无症状[5]。导管置入后,体表创面被血浆、组织蛋白包裹,纤维蛋白在导管内面沉积。细菌可以附着其上,并迅速被生物膜包裹,免受机体吞噬,由此形成血栓[6]。

2.2 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恶性肿瘤病人体内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7]。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转移倾向越明显,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力越强,血小板形成的机率愈高。三例病例中一例转移性肝癌伴多发性骨、脑转移,血小板276×109/L正常范围内偏高,是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8]。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因胃肠道反应重和疲乏无力等原因,大部分时间卧床,自主活动较少,同时担心导管会滑出,置管侧手臂随意性的自主活动受限制,使血液流动缓慢,致血液淤滞。基于以上原因,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

2.3 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DNA和蛋白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9],三例患者采用的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盖诺、阿霉素类、环磷酰胺、顺铂、5-FU等均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

3.预防措施

3.1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乳腺癌患者手术侧的肢体、上腔静脉综合症及上腔静脉有静脉血栓的患者禁忌行PICC,尤其要注意后两者的隐匿性。

3.2 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操作时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滑石粉的手套,一定要冲净滑石粉,操作中动作轻柔,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

3.3 护士对血管解剖要有很深的了解,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因贵要静脉管径粗,静脉瓣少;不宜选择头静脉,因头静脉走向凹凸不平,容易出现导管送入困难,致导管不到位而引起并发症[10]。

3.4 PICC置管后对患者的指导。(1)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置管后3到4天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湿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2)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 [11]缓慢。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3.5 PICC置管后的观察。(1)观察沿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疼痛等静脉炎的症状,如有上述症状给予康惠尔透明贴外贴或用喜疗妥外涂。(2)仔细观察置管侧上肢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症状。尤其要注意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如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酸胀疼痛时,应给予高度重视。[12] 3.6 肿瘤患者化疗常是联合用药,在输液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防止发生药物浑浊、沉淀致导管栓塞。每次输液前后用25U/ml肝素液正压封管,PICC接头选用可来福01C-CL2000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4.体会

通过3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对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置管前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置管中要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置管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静脉血栓的警惕性。国外研究发现,初次PICC置管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多次PICC的发生率为38.0%[13]与本文报道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一方面与我们对导管的选择,积极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我们对置管后出现一些隐匿症状的患者未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有关。虽然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发生几率不高,但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对治疗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应尽可能减少此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使PICC置管术能更好的应用于肿瘤病人的治疗。

参考文献:

6.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六

【评估】

(一)患者的心理素质、配合程度。

(二)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情况、穿刺肢体情况、测量臂围及数值比较。【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75%酒精﹑20ML注射器1个、头皮针、肝素帽、生理盐水、手消液、PICC换药包(小纺纱1片,透明敷贴1片,敷贴胶布2片,碘伏棒1包,酒精棒1包,纸尺1个,垫巾1个,包巾1个,无粉手套1双,大纺纱1片)。无菌手套1副﹑锐器盒﹑油性签字笔﹑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医用纸胶布 环境:安静、清洁。体位:取平卧位或坐位。【方法】

1.预约→核对患者信息→查看患者导管维护记录→解释PICC导管维护的目的及内容→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情况、穿刺侧肢体情况→打开换药包,从包外侧拿出纸尺,测量臂围(肘窝为原点上10cm处,测双上肢)→打开换药包,用无菌方式取出垫巾,铺于穿刺肢体下,此时并不将换药包全开→揭去除敷贴以外的所有胶布→手消(用手背按压手消液,六步或七步洗手法),用无菌方法取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连接注射器和输液接头,或连接注射器和头皮针,肝素帽,并进行排气预冲,备用→取下旧的输液接头或肝素帽→手消,打开换药包,右手戴无菌手套整理用物→倒入75%酒精于小纺纱→另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左手持无菌大纺纱提起导管,右手用酒精小纺纱消毒路厄氏接头(用力,多方位擦拭15秒)→连接上预冲好的新接头,用脉冲方式冲洗导管(间歇期,每七天进行维护时,宜抽回血,每天治疗患者可直接冲管)→当注射器内剩5ml左右液体时,进行正压封管(注射器内一定要剩余1-2ml液体),大纺纱暂不丢弃→脱手套→用拇指按压穿刺点,沿四周0角度或负角度平行拉扯,自下而上去除透明敷料→手消,戴手套→撕开酒精棉棒包装(同样方法持碘伏棉棒),左手持无菌纱布提起导管→右手取酒精棉棒,避开穿刺点1cm处,以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的方式消毒三次,消毒范围大于透明敷料面积(>12cm,15cm较好),待干→再取碘伏棉棒,以穿刺点为中心,按压穿刺点3-5秒,以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的方式消毒三次,消毒范围同酒精消毒面积,待干→调整导管位置,预塑形(肘上U形或L形,肘下S形或L形)→以穿刺点为中心,双手持敷贴用无张力的方法粘贴透明贴膜(必须将蓝色导管部分全部覆盖在贴膜内),优先导管塑形→无菌胶带蝶形交叉固定透明延长管→脱手套,手消→在敷贴记录胶带上注明操作者姓名,换药时间,日期,外露长度,贴于蝶形胶带尾端→再用一条胶带横向覆盖贴在记录胶带上→整理用物→手消→填写PICC维护记录手册→交待注意事项→洗手脱口罩 【评价】

(一)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二)导管周围皮肤无红肿、穿刺点无渗液、导管无滑脱。

(三)更换敷贴方法正确。

(四)消毒方法正确。

(五)操作规范、熟练。【理论提问】

1、外周导入深静脉置管术有哪些适应症? 答: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且静脉条件差的病人。

2)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毒性药物治疗的病人。如胃肠外营养药、化疗药等。3)需要家庭病床中长期输液的病人。2、常用穿刺部位有哪些?

答:(l)贵要静脉首选:静脉直,静脉瓣少。(2)肘正中静脉。(3)头静脉。、外周导入深静脉置管术的禁忌症有哪些? 答:(1)病人肘部静脉条件太差。

7.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86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36例, 女性患者50例, 其中年龄在36~74岁, 平均年龄 (51.83 5.76) 岁。根据实施的护理措施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 常规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并进行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 (年龄、性别、病程) 进行统计学检验,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常规组:给予患者一般传统的护理。如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护理措施如下:①组织全部护理人员对护理的相关条例及方案进行认真的学习, 要求全员共同参与,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时刻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 并对护理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注意, 不仅要做好基础的护理, 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好患者情绪的护理,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提高护理的质量。②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对PICC的了解情况, 对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如告知患者肿瘤的相关知识及PICC的知识等。③对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提出的问题及疑问进行耐心、细心的讲告知亲属对患者的关心要适当的增加, 多了解患者的需求,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使患者能积极的进行治疗, 增加患者对疾病治愈的信心。④帮助患者建立情感的支持, 教育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PICC带管间隔期的日常生活。

1.3 指标观察[2]:对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等情况。

1.4 评价指标[3]。完全依从:患者在无监督情况下, 自觉按医嘱进行相关的治疗;部分依从:患者在护理人员及家属监督条件下, 可以按照医嘱进行相关治疗;不依从:患者不能在监督情况下进行相关治疗, 甚至私自更改医嘱。

1.5 统计学分析:对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 干预组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后, 干预组的患者完全依从率较常规组的完全依从率显著改善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及环境的恶化, 肿瘤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恐惧心理也在左右着疾病的治疗, 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往往要使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 在两次化疗期间患者要带管在院外生活, 期间如何做好患者的护理对防止感染等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进行护理, 结果显示效果较好。

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 可以将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整体水平进行提高, 通过优质的护理, 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增加, 充分的诠释了以人为本的宗旨。通过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 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得到患者的主动配合, 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为患者切实的解决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综上所述, 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在临床PICC置管肿瘤护理中应积极的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就诊于我院的PICC置管肿瘤患者, 根据对其实施的护理措施的不同随机分组, 干预组、常规组, 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传统护理方法, 干预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观察通过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后, 干预组的患者完全依从率较常规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显著改善 (P<0.05) , 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及家属 (P<0.05) 。结论 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在临床PICC置管肿瘤护理中应积极的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PICC,肿瘤,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焕云, 吴丹.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8) :107-108.

[2]郑春辉, 王风, 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39 (9) :700-702.

8.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八

【关键词】 肿瘤患者;化疗;PICC置管;自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132-01

PICC导管全称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入的导管,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中。但是肿瘤患者一般均需长期置入PICC管,患者在医院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可带管回家休养,因此加强对长期置入PICC管的肿瘤化疗患者自我护理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就自我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50例,且所有患者均行PICC置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且排除具有意识障碍和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9.6±7.8)岁,置管部位:右上肢贵要静脉26例,左上肢贵要静脉14例,右上肢头静脉7例,左上肢头静脉3例;肿瘤类型:肺癌17例,肝癌14例,乳腺癌9例,淋巴癌5例,卵巢癌3例,胃癌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置管部位以及肿瘤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置管部位以及全身情况、每日监测体温、预防感染、保持导管通畅以及适当的健康教育和并发症的防治等,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自我护理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①在置管前向患者介绍PICC的作用、优势、操作过程以及配合要点等,并耐心细致回答患者的问题;②置管当天,在置管成功后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穿刺点出血情况的观察方法,如绷带加压松紧是否适宜、穿刺点有无出血等;③在置管后的1~2d向患者讲解敷料和贴膜更换的方法以及更换时注意事项,并训练患者自己更换敷料和贴膜[1];④置管3~7d向患者示范脉式充管和正压封管技术,并重点向患者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解带管期间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处理方法;⑤出院指导。向患者讲解出院后带管的意义以及日常维护的重要性,介绍日常维护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PICC维护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对患者存在不足的地方及时给予指导[2]。

1.3 观察指标 ①对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率调查表,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部分,并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3]。②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红肿、导管相关感染、导管阻塞)发生率。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2.0%、76.0%,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出院后有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1例穿刺部位出血红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25);对照组出院后有4例患者发生静脉炎、2例穿刺部位出血红肿、导管相关感染和阻塞并发症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0%(7/25),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所谓自我护理是指患者参与自我照顾,完成自我行为的过程。PICC在人体置入的时间较长,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而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大多选择回家休养,而带管回家患者一般均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有关导管自我维护的知识,因此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患者带管在家期间的自我护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4]。患者PICC带管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因身体出汗、淋浴等活动,导致导管与水直接接触,敷料潮湿未能及时更换而引起穿刺位置感染,同时还可能因咳嗽剧烈、便秘等导致静脉压力增大,易引起导管阻塞,因体位不当,过度活动等易发生导管漂移或脱出以及机械性静脉炎等,又因侧卧导致肢体受压时间过长引发肢体水肿等,总之多种原因会导致PIC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在本组的资料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自我护理的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仅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出院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提示自我护理指导在肿瘤化疗长期置入PICC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和谐护患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芳艳,李君丽,韦桂源,等.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15):64-66.

[2]李云.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联合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蚌埠医学院,2013.

[3]吴向红.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述评[J].全科护理,2012,10(15):124-125.

9.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九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导管堵塞 1.原因

(1)未按时冲管或冲管方法不当。(2)输注特殊药物如:乳剂、甘露醇、化疗药物、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致药物沉淀阻塞导管。(3)采血后未及时冲管。

(4)输液速度过慢、导管扭曲、打折、接头松动、脱落(5)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2.预防

(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以“S”型,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20ML注射器抽吸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3次/日 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3.处理方法

(1)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2)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如三次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二)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1.原因

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天内出现静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l5天左右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PICC 置管后静脉炎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护理操作、病人体质、免疫力等个体差异。

(2)对导管材质过敏,被穿刺静脉小,导管型号大或材料过硬。

(3)置管初期术肢剧烈运动导致导管与血管壁产生机械摩擦、感染等。(4)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血栓形成。

(5)导管、药物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病人紧张致使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痛、疼痛而发生静脉炎。

(6)敷料不透气,穿刺部位皮肤潮湿。(7)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等。2.预防(1)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

(2)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

内膜:导管的型号应于血管的大小相适宜。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毒局部皮肤,置管后定期换药(4—7天1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被穿刺肢体制动,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4)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l2cm。透明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3.处理方法

静脉炎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小时,一但发生应给予对症处理。(1)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2)置管后如发现穿刺点出现红肿、疼痛和(或)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按伤口感染处理。(3)如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应考虑是否并发感染性败血症,应严密观察。

(4)若为机械损伤、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一般可通过热敷、远红外线照射(每日3次,每次30min)、抬高患侧手臂、外用消炎止痛膏、限制患肢过多活动及调整输入液体的浓度等处理。

(5)若为血栓性静脉炎,可给予热敷或同血栓堵塞导管处理方法。

(6)情况严重者及时拔除PICC管。

(三)穿刺点渗血、水肿 1.原因

(1)穿刺针过粗而置入导管过细;(2)病人凝血功能异常;(3)局部反复穿刺。2.预防

(1)病人血管情况好,穿刺针应与导管相适应;剧烈频繁咳嗽时可用手指按压在穿刺点,防止因静脉压增高而渗血;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穿刺后按压穿刺点2~3min,凝血机制较差者按压的时间应增至5-lOmin,制动30min,24h内限制插管侧上肢过度活动,或加压敷料固定24h,必要时停服抗凝剂,给予止血剂。3.处理方法

(1)在穿刺点加盖无菌纱布,再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刺点5~lOmin或局部给予冰袋或沙袋压迫止血,以促进血液凝固。嘱忠者在咳嗽、咯痰或入厕时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压力过大血液渗出。

(2)穿刺部位皮肤潮湿多汗,创口易于出现渗出物,可酌情增加换药次数,能有效的抑制渗出物的出现。

(四)导管漂移或脱出 1.原因

(1)导管固定不牢固,更换贴膜时方法不正确。(2)过度牵拉导管,主要是由于病人肢体频繁活动。

(3)患者缺乏自我保护导管方面的知识。2.预防

(1)指导病人休息与活动,穿刺侧肢体勿频繁活动,妥善固定导管。

(2)定期检查导管,记录好外留导管的位置与长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3)更换贴膜时手法轻稳、正确,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膜,以免将导管拔出。3.处理方法(1)导管漂移时,拍胸片找出漂移的位置,使导管移至正常位置,若无不适感可继续使用。

(2)导管外脱时,严格无菌操作从里向外碘伏消毒脱出的导管,嘱病人手臂外展900,然后将外脱的导管送到“0”点。

(五)静脉血栓 1.原因

(1)导管因素:留置导管尖端对静脉壁的刺激,导管直径过粗,头端置入位置过浅,留置时间过长。

(2)疾病和用药因素: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化疗药物引起血管壁硬化和血管内皮损伤。

(3)老年病人血细胞老化,变形能力差,聚集性强,易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2.预防

置管前测量臂围,排除既往静脉血栓史;尽可能选择细的导管;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以免致血液缓流而发生静脉血栓。3.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输液,通过血管彩超确认,根据血栓程度、静脉受累情况、症状严重程度决定处理措施。(1)拔管。

(2)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10-14天,抬高患肢20-300。(3)患肢制动,避免按摩。

(4)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同时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

(5)避免在患肢输液和静脉注射,严密观察有无肺栓塞症状。

10.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十

【关键词】肿瘤化疗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49-01

PICC即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血管、风险小、痛苦少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和高营养支持中。研究显示[1]:恶性肿瘤及PICC置管都可并发深静脉血栓,血栓发生率约为4%,严重影响治疗和患者生命安全。我们对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来我院住院的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进行归纳分析,以便找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来我院住院的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368例,发现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6~64岁,平均年龄53.46岁;肺癌4例,食道癌3例,肠癌2例,胃癌2例;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7例; PICC置管3次及以上后发生血栓7例,置管2次和首次发生血栓各2例;出现血栓时导管留置时间为3~75d,PICC置管位置均为上肢静脉,症状为置管侧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皮温高,均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 处理措施 出现血栓侧患肢制动,抬高患肢;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抗凝;尿激酶溶栓;活血化瘀类中药改善微循环及抗感染治疗。

1.3 结果 11例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化疗患者中,10例经抗凝治疗,10~15d症状明显改善,30d后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栓消失。1例发展为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

2 护理

2.1 急性期护理 血栓形成2W内极易脱落,在此急性期内患者须绝对卧床,抬高患肢20~30度,促进血液回流;避免在患肢处按摩压迫、冷热敷、测量血压、输液、静脉注射等防止栓子脱落;使用250U/ml的肝素盐水封管[2],以免堵塞导管。

2.2 饮食及心理护理 给予低脂、高纖维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发生血栓后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加重,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耐心讲解血栓发生的过程、抗凝等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护理观察 每日测量患肢和健肢同一水平臂围,观察对比患肢肿胀情况,并记录患者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判断治疗效果;监测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特别观察以下部位有无出血情况:皮肤瘀斑、牙龈、鼻腔、穿刺时针孔渗血,有无血尿、黑便等。加强护理观察,如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发绀、呕血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预防肺栓塞发生。

3 分析

3.1 发生原因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为静脉壁损伤。化疗药物可促进肿瘤释放促凝物质和细胞因子,产生氧自由基等细胞毒性物质,损伤血管内皮[3];PICC导管管壁也会对深静脉产生影响,机械性刺激血管内膜出现炎症反应使静脉壁损伤,从而发生深静脉血栓。同时肿瘤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就比正常人群偏高,加之化疗过程患者饮食受限导致血液进一步浓缩,也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3.2 护理干预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3.2.1 PICC置管护理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前应正确评估患者的血栓形成高危因素,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及PICC的优缺点,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稳定患者情绪。

3.2.2 严格执行流程操作 选择适宜的导管,由具有PICC操作资质的护士专人操作,操作室严格消毒,专人护理,减少并发症。操作时首选静脉管径粗直、静脉瓣较少的贵要静脉置管,动作轻柔,提高穿刺成功率。

3.2.3 PICC置管后护理 置管后叮嘱患者置管侧肢适当活动,减少导管对静脉血管内壁刺激损伤,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影响血液循环。2周内监测臂围,观察置管侧上肢肢体、肩背处、颈锁骨部肿胀、疼痛、皮温及皮肤颜色异常情况。输注化疗药物、粘稠液体或血液制品后,使用生理盐水将导管完全冲洗干净,输液结束及治疗间歇期的维护应用10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封管使用100UI肝素钠稀释液10ml正压封管,未输液时每周保证冲管、封管1~2次。

参考文献

[1].王喆,张云亭,郭喆.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4):1429-1433.

[2].张玉霞,王心迎,王如美等.三种PICC封管液肝素浓度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75-76.

11.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十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68例肿瘤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男30例, 女38例, 年龄25~86岁, 平均56.4岁;其中胃癌24例, 乳腺癌20例, 肺癌14例, 结肠癌8例, 恶性淋巴瘤2例;贵要静脉穿刺48例, 正中静脉穿刺16例, 头静脉穿刺4例;置管长度42~53 cm, 平均长度45 cm, 留置时间25~156 d, 平均时间63 d。

1.2 方法

1.2.1 PICC置管

(1) 置管前准备:置管前要先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并向患者讲述PICC置管的目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消除患者的思想负担, 并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置管前检查患者的凝血机制, 要消毒病室, 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 嘱患者更换袖口宽松的衣服。 (2) 操作步骤:本院采用的是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 规格为单腔5Fr, 长度为60 cm。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进行PICC置管, 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 患者取平卧位, 穿刺手臂外展90℃, 头偏向穿刺对侧肩部。测量穿刺点到对侧胸锁关节的长度为PICC导管置入的长度。对穿刺点皮肤消毒, 在血管上方进行静脉穿刺, 见血后再平行进针3 mm, 压迫导管尖端上方1 cm处的血管, 退出针芯送至导管预计的长度, 置管成功后用导管护翼夹住导管, 并用透明3M贴膜覆盖固定, 观察患者置管后的反应, 术后行X射线检查, 确定PICC位置。

1.2.2 并发症判定标准

(1) 根据《护理学基础》中静脉炎的诊断标准判定机械性静脉炎。 (2) 穿刺点处有红、肿、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进行细菌培养证实导管相关性感染。 (3) 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回抽不到血液, 无法进行冲管为导管堵塞。 (4) 穿刺肢体皮肤出现淤斑、肿胀, 血管B超检查证实有血栓形成。

1.3 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

1.3.1 静脉炎的护理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穿刺血管首选贵要静脉, 为了减轻对血管壁的损伤送管时动作要轻柔, 尽可能地选择细口径的PICC导管并加强置管后的护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 如果发现静脉炎要及时通知医生做到及时处理, 内服可应用阿司匹林、小剂量地塞米松, 外用可应用硫酸镁湿热敷或局部涂擦复方七叶皂甙软膏等[4,5]。如发生隧道感染应拔除导管, 全身应用抗生素并加强感染局部的处理。

1.3.2 导管移位或脱出的护理

PICC导管置入后每次换药或输液要固定牢固, 防止移位, 如怀疑移位要密切观察导管的功能, 并及时行X射线检查, 确定导管的位置, 做相应的处理, 但勿重新插入外移的导管, 避免感染。

1.3.3 导管断裂的护理

密切观察导管的功能, 如导管断裂发生在肢体内部时, 要先加压固定导管, 用手指压住导管远端的血管或在上臂近腋窝处扎止血带, 明确断裂位置后, 进行静脉切开取出导管, 导管断裂发生在体外部时可进行相应的修复处理, 严重者可拔管。

1.3.4 导管堵塞的护理

要正确合理地使用PICC导管, 切勿经导管输血、输注白蛋白、抽血等, 按规范的方法进行冲管和封管, 可采用脉冲式冲管, 针对长期不进行输液的患者, 要每周用肝素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管1次, 采用正压封管。密切观察滴速, 一般液体经PICC置管滴注的滴速应在80滴/min以上, 如果发现滴速在50滴/min以下, 提示出现导管堵塞, 要及时处理[6]。发生导管堵塞时先要检查患者体位和外部因素, 检查导管的体外部分是否出现扭曲、打折。如果是血栓性堵塞, 可以用2 ml的3000~5000 U/ml尿激酶, 反复注入导管使尿激酶在管内反复混合, 动作要轻柔, 直到溶解血栓, 恢复导管的畅通。

2 结果

68例行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 60例按计划完成全程化疗, 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静脉炎1例, 内服阿司匹林药物、外用硫酸镁湿热敷后好转;导管堵塞2例, 经过尿激酶反复冲管后, 恢复通畅;穿刺口感染5例, 经消毒热敷后局部炎症消退。发生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8例 (13.3%) , 上述并发症经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后而治愈。未发生导管移位、导管断裂等并发症。

3 讨论

PICC置管穿刺术是国外新研究成功的一种静脉输液方式, 近些年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周围静脉穿刺困难和需要长期肿瘤化疗输液的患者。相关文献报道, PICC置管穿刺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上的应用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方便护理等特点, 不仅减少了化疗药物对身体的刺激和降低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7,8,9]。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技术、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掌握, 对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 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等PICC置管并发症, 延长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 减少患者的痛苦, 促进化疗输液全程的顺利进行[10,11,12]。本组资料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68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有效地降低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了患者全程化疗的完成,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旨在预防和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68例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 60例未出现静脉炎、导管移位脱出、导管断裂等PICC置管并发症;1例出现静脉炎, 内服阿司匹林药物、外用硫酸镁湿热敷后好转;2例发生导管堵塞, 经过尿激酶反复冲管后, 恢复通畅;5例穿刺口处出现红肿, 经消毒热敷后局部炎症消退。68例PICC置管患者治疗结束, 拔管后穿刺处均愈合良好。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并发症, 减轻患者的痛苦。

12.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男53例, 女27例;年龄29岁~65岁, 平均年龄 (47.32±9.52) 岁;其中包括直肠癌25例、肺癌20例、胃癌26例以及肝癌9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患者则运用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具体方式如下: (1) 提出问题。肿瘤患者在置留PICC管时, 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如感染、堵塞以及脱离等, 进而导致PICC管的置留时间缩短, 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通过分析, 2组肿瘤患者置留PICC管的主要问题为:穿刺不成功、导管堵塞以及局部出血等。 (2) 成立循证护理专组。依据提出的问题, 通过数据库、临床文献以及相关教科书等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且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由技术熟练、专业水平高以及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 (3) 护理措施。a) 穿刺不成功。在对PICC管进行置留时, 必须选择经过相关培训且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穿刺时要先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或按摩;首选的穿刺部位为头静脉及正中静脉。b) 导管堵塞。在导管使用时, 要加强对其维护, 并时刻留意其流速, 及时对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处理;在输液前或输液后, 运用25 m L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脉冲式冲管;如出现凝血块时, 运用尿激酶进行溶解。c) 局部出血。穿刺完成后, 要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持续性且正确的压迫;对穿刺点运用无菌纱布进行加压包扎;定时换药及清理, 避免感染。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 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试验组满意度为9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 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3 讨论

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 最为常规的就是PICC置管治疗,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对患者静脉的刺激, 还能减少药物及输液对患者造成的伤害[2]。但采用PICC置管也会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发生, 如穿刺不成功、导管堵塞以及局部出血等, 会对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在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 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5%、满意度为57.5%, 试验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证明循证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 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生的发生, 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在对肿瘤PICC置管治疗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文娜, 陶艳玲, 束振华, 等.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导管堵塞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31) :94-96.

13.PICC置管并发症的处理新进展 篇十三

【摘要】分析研究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英文缩写为PICC)并发症的处理以及预防等,对提升我国医疗技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尽管现阶段我国医疗技术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就PICC置管并发症的研究还是比较多。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为晚期肿瘤患者、肿瘤化疗患者以及静脉高营养治疗患者长期输液最为重要的途径,在某正意义上说它为长期治疗地血管通道,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频繁静脉刺穿所带来的不适与痛苦。由于它留置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安全性能也非常高,现阶段已被广泛使用在临床治疗上。不过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本文就该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希望对相关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进展分析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通过穿刺的方法进行插管,同时的其顶尖定位在上腔静脉或者锁骨加静脉中的深静脉导管的植进方法,尽管现阶段医疗技术较为发达,但是它亦为目前最为先进,最值得人们肯定的静脉输液方法,和以前的中心静脉置管对比而言,此种方法有着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以及穿刺成功率较高等优点,同时为抗生素、完全为肠外营养以及血液透析、肿瘤疗化等需要长时间维系静脉通路地患者提供了一个极其安全与有效途径,在某种程度上说还能够有效保障肢体浅表血管网与降低反复刺穿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就此优点就被很多患者所接受。PICC有效减少了静脉刺穿的时间,但是却延长了导管地留置时间。

1.PICC置管

PICC主要是借助导管的作用从外周手臂地静脉入手实施穿刺,导管需要直达接近心脏的大静脉[1]。但是一定要尽可能的避免化疗药物和手臂静脉等的直接接触,毋庸置疑,大静脉血流速度是非常快,这样一来就能够迅速的冲稀化疗药物,有效防治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所有可以科学合理的保护好上肢静脉,降低静脉炎的出现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病人的生命质量。作为医务人员,在医院使用PICC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在使用时间段内决定不可以出现手臂活动幅度太大或者太剧烈的现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导管脱落或者断裂[2]。同时,每7天需对其实施一次冲管与换膜(一般这个过程由护士完成),其洗澡应该尽可能使用淋浴,如果薄膜出现松动那么需要及时更换,防止导管的阻塞或者置管处出现皮肤血管的感染的现象[3]。作为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PICC一定要将其维护的好,如果保养效果较好通常能够使用长达一年以上,足以维持至化疗完全结束[4]。

PICC导管是肿瘤和需要长时间输液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的治疗方法,不过顺利穿刺留置导管之后,则需要医务人员长时间的细心护理,不然导管很可能由于各种并发症而出现拔管的现象,最终使得留置导管失败。相关实验与经验充分显示,使用全新的护理方法能够使得导管进管以及脱管的出现率不断升高,同时误入颈静脉的出现率与置管之后上臂胀以及静脉出现率显著下降[5]。

2.研究进展

熊淑霖[6]等明确指出,导管出现堵塞是PICC置管其并发症出现率最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般可以分为血栓性堵塞与非血栓性堵塞,所谓血栓性堵塞主要是因为冲管或者风管的手段不到位使得血液出现返流,此时就是的血液在管腔中形成凝块或者血栓;而非血栓性堵塞是导管管径的选择方法不对,导管出现扭曲或者打折,如果患者血液异常,那么药物就会结晶沉积,熊淑霖指出应该仔细检查导管的外露部分是否存在打折或者扭曲的现象;如果是血栓导致导管堵塞,那么可以使用肝素或者尿激酶栓进行治疗:先抽回血,如果出现阻力不见回血,则一定不能使用蛮劲来清除凝块,这样是为了避免导管出现损伤或者使得导管出现堵塞,当然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需要使用肝素溶液和血栓充分接触,在抽的同时还要推,如此循环几次,当看到回血之后抽3毫升到5毫升血,假若还是

没有回血,那么应该把关闭导管30分钟到60分钟,要使得血栓尽可能的浸泡于溶栓液体中。如果出现液体输送不畅,那么巡查末端孔顶至血管壁,如果回血抽取不出,则需要把导管外抽1厘米到2厘米[7]。

王迎红[8]选取了100例患者,使用美国巴德公司所生产的PICC导管对患者进行治疗,导管全长60厘米,穿刺部位左上肢有5例,右上肢有5例;穿刺静脉肘正中静脉有40例,贵要静脉有60例,置管之后使用X线对其摄片,这样才能最好的确定导管的长度与走向是否正常,当静脉输液间隙时间内,常规每个星期应用浓度是40U/ml肝素管冲一次,每个星期对穿刺部分进行换药,换药时间是每星期两次。同时要对导管实施观察分析,一旦发现出现异常现象需要就是处理。最终结果显示并发症总共只有5例,发生率仅仅只是5%[9]。

司旭艳[10]以及殷艳玲等也对PICC直观并发症进行了一系列分析与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处理方法是:首先PICC置管之后把外留导管拉倒水平和手臂成垂直的位置之后,向着斜下方位置拉直,为了对其固定好,使用透明贴进行稳固;其次PICC置管的过程中,应该让患者上身取直立体位,在这种情况下手臂外展为垂直状,也就是成90度。头偏向于穿刺肩部,另外还需要用10毫升到20毫升盐水缓慢注液[11]。最后PICC置管之后使用理疗垫热敷患者上肩,每天四次,每次间隔时间为20分钟到30分钟,另外在该治疗的过程中作为医务人员还应该叮嘱患者尽量抬高肢体[11]。对照组患者的方法是:首先把外流导管用s型进行固定;其次在置管的过程中患者要平卧,手臂外展为直角,即90度,和观察组患者一样头偏向于穿刺侧肩部;最后常规湿热敷[12]。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中,进管与托管的出现率仅仅只有6%,比对照组的65%低很多,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发现,X²等于14.03,P小于0.02,结果显示使用水平拉直和上肩垂直的方式进行固定和S型固定的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13].3.总结

PICC置管有着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以及保留时间较长等诸多特点,同时也会不会受到疾病种类、年龄以及性别等限制,为输液的治疗提供了非常安全与便捷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反复穿刺导致病人出现疼痛感,同时由于其特殊性质,还能够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毒性作用。现阶段被广泛的使用在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中,不仅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由于它的特殊性还受到了很多患者的青睐[14]。

对PICC并发症的正确处理与预防,是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降低患者痛苦的关键[15]。因为不管是医务工作者亦或是普通大众,对PICC导管的认识都存在一个深化的过程,所以怎样有效避免PICC置管出现并发症与提升安全性[16]。这样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强化关于PICC的规范化操作,合理掌握置管方法与置管之前和置管之后的护理[17]。当然这主要取决于护理人员以及医务人员对PICC的深层次认识[18]。需要特别注意的是,PICC置管在患者治疗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19]。不过因为并发症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会对患者造成威胁,所以不管是医院还是个人一定要强化PICC的临床运用管理,确保使用的安全[20]。

【参考文献】

[1] 熊淑霖,程薇,张丽.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治疗中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14).[2] 王迎红,冯爱萍,樊变兰.肿瘤病人PICC管常见并发症预防对策初探[J].护理研究.2010(21).[3] 司旭艳,殷艳玲,郭新荣,郑慧玲.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08).[4] 张晓蓉,徐元英,龚宝珠,刘闽.肿瘤病人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09(13).[5] 蒋逸风,陆传新,沈彬,赵峰,唐可,姚均迪,赵宏坤,周勇.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J].海

14.PICC置管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十四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肿瘤,化疗,精细化护理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置管可有效的降低化疗药物对为危重患者的刺激, 该方法在操作上具有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安全便捷等优点, 与传统的置管术相比, 还具有血管选择性大、穿刺点表浅等优点, 最重要的便是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通透性有一定的不良反应[1]。该次试验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肿瘤化疗患者均行PICC置管, 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且对部分患者进行精细的护理,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8例肿瘤化疗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PICC置管, 且均遵循PICC置管术指征, 并排除以下几种情况的患者: (1) 不宜插管, 或与插管物质发生反应; (2) 患者皮肤不完整, 不能耐受PICC置管的患者; (3) 血液系统有问题, 例如血小板缺乏、凝血功能不全等等; (4) 患者本身便有感染或者有其倾向[2]。128例患者因病情需要均需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静脉进行置管。将其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为64例, 该次试验中两组患者在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置管方法

(1) 仪器设备:选择美国DB公司生产的单腔PICC导管, 长度为60 cm, 无菌手套2副, 生理盐1瓶, 1只肝素帽, 3M贴膜[3]。

(2) 置管方法:术者头戴圆顶帽, 并佩戴口罩, 对双手进行消毒, 待患者平躺在病床上后消毒10 cm×10 cm的皮肤, 铺巾后助理护士扎止血带。选择需置管的静脉, 并在其上方直刺血管, 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减少置管处感染, 置管的时候保证上肢自然放松, 缓慢进入, 降低PICC导管对血管的损伤;回血后则说明穿刺针进入血管中, 后平行进针少许, 术者一手拔出针芯, 另一只手固定穿刺针尾部和前端, 送入导管, 导管随着静脉行走, 缓慢到达指定的位置, 达到预定位置后进行固定处理, 抽回血并推入少量稀释肝素液, 记录导管长度和外露长度, 在置管后使用X线片或者B超确定导管放置的位置, 确定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后方可输液。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 其中包括置管前护理、置管中护理、置管后护理和穿刺点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精细的人性化护理: (1) 心理护理: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均为肿瘤化疗患者, 因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 患者的生理和生理都非常痛苦, 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 患者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较大的影响。在进行PICC置管前,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4]。 (2)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 导管脱出:记录导管插入的深度, 并定期进行观察, 防止其出现脱落现象或者移位现象。在进行护理或者治疗的时候, 应避免牵拉导管, 防止剧烈和大幅度手臂运动;在更换敷贴的时候, 应将PICC管外露的圆盘固定在敷贴内, 防止PICC带出。 (2) 出血:因术后局部感染或者静脉炎进行性加重极易导致患者出血, 慢性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引发穿刺点局部组织感染糜烂, 延长愈合时间。 (3) 导管堵塞:此种情况出现的常见原因是封管方法不正确, 或者没有定时进行冲管或者是因为导管处抽血时使用不规则冲管方法, 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导管打折扭曲。患者血液在导管中凝固, 导管瘀滞几率较高, 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若是发现, 应及时给与疏通, 减少阻塞现象[5]。 (3) 正确封管:因封管操作极具有特殊性, 所以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 在使用注射器操作的过程中避免压力过大, 最好使用10 m L以上的注射器操作, 此种做法是因为注射器管腔容积与导管壁上的压力成反比, 管腔容积越小, 导管壁压力越大。输液之后使用20 m 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正压封管, 不需要使用肝素封管, 在化疗间歇期间每周封管1~2次, 同时更换贴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平均操作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满意评分、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并使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患者进行评分, 总分100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6]。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技术操作是否规范熟练、患者舒适程度、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等15条题目, 每个题目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分别为3分、2分、1分, 总分30分[7]。

1.4 统计方法

该次试验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 (64/64) 和98.43% (63/64)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插管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 (11.5±1.05) min和 (11.0±1.01) mi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两组患者使用PICC置管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SCL-90评分、导管留置时间, 详情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经过精细化护理后,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技术的提高, 药物的更新换代, 化疗药物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不良反应逐渐减少, 但仍具有一定的毒性, 尤其是该次试验中需注射高浓度化疗药物的肿瘤患者, 长时间注射极易导致患者血管损伤, 增加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 还会导致患者满意度降低, 护患关系不和谐。该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均行PICC置管辅助患者化疗, 均发挥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例患者带管直到死亡。有研究资料表明, PICC导管有效的将穿刺、置管、导丝融合一体, 具有连续性强的优点, 且在操作的过程中首选的穿刺点为浅显静脉, 对血管有较大的选择性, 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 且有效地减少了穿刺时间及穿刺次数。该次试验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穿刺时间均较短, 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也非常高。两组患者行PICC置管, 同样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该种置管方式维护非常方便, PICC管头部直接到达深静脉, 血流量较大, 药物快速进入人体, 与血液融合并随着血液到达病灶, 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 降低药物对患者局部刺激, 有效的保护了患者外周静脉, 明显提升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插管成功率。该次试验中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100%, 李美萍等[8]学者对该院收治的36例患者行PICC置管,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1.67%, 与该次研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在置管前、中、后均进行护理, 在此基础上还给予心理护理、病发症预防及护理、正确封管护理。心理护理充分的重视了患者内心的感受,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因没有做过任何注射, 所以情绪异常紧张, 在送管达12 cm左右时出现困难, 重复穿刺依旧有阻碍, 考虑到患者紧张导致血管痉挛, 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后注射3 mg安定, 有效的缓解了血管痉挛现象, 成功置管。该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导管渗漏, 其破裂点与连接器处, 患者活动的时候不小心由坚硬物碰撞导致;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 进行细菌培养;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堵塞, 堵塞的种类较多, 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血液凝集、纤维蛋白包裹、脂肪乳剂沉积、药物性;因此对患者进行并发症护理及预防非常重要。对观察组患者行并发症护理与处理, 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知识教育, 告知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临床表现等, 若患者发现身体有不适, 应马上给予告知医护人员, 给予积极正确的处理, 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行正确封管,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通过精致细心的护理和观察, 有效地延长置管时间, 因此总结出一点, 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正确封管和精心的护理密不可分。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 满意度、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有效改善, 并发症发生率 (7.81%)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23.44%) , 与邱丽文研究结果相仿[9]。

综上, 该次试验中使用PICC置管明显的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缩短操作时间, 同时观察组患者进行了多种护理手段, 有效地增加了导管留置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卫红.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8) :33-34.

[2]张锋, 古丽妍, 付社竹, 等.外周静脉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2 (12) :76-77.

[3]徐胜军, 曹玉萍, 段爱旭,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行PICC置管肿瘤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 2012, 26 (12) :1120-1121.

[4]吴美恩.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安徽医学, 2006, 27 (5) :431-432.

[5]陈玉秋, 黄利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J].现代护理, 2007, 13 (33) :3189-3190.

[6]曹美.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22) :19-20.

[7]廖朝晖, 洪金花.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21) :23-25.

[8]李美萍, 陈建明, 李莲, 等.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 (1) :57-59.

上一篇:汽修实习小结范文下一篇:作文 月夜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