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2024-08-09

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共14篇)

1.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篇一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4-45页。

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

(一)这节课主要复习近平面图形与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提供了“你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和“我提出的问题”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复习近平面图形的知识,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2、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课本第44页主题图。

提问:这几幅图里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其中对哪些知识印象最深,最感兴趣?想一想,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1)

(2)汇报交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提问:同学们该怎么计算呢?请指导学生看第二幅图,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的认识与理解。画图说明你的想法。

请同学们找到一个比20大的数,按照第二幅图这样说一说。

(3)指导学生看第三幅图,先让学生说三个小动物是从什么方向观察小猴的,然后独立连一连。如果学生带来玩具,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玩具,从不同方向看一看,说一说。

(4)指导学生看第四幅图。图中拼出的是什么图形?用到了哪些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这个图形?同学们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吗?能拼出几种?

二、我的成长足迹

1、出示讨论题目:

最满意的的一次数学作业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2、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介绍个同伴,说明理由;找最有趣的一道数学题,讲给同伴听,说一说自己的解答过程;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把这堂课的主要收获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练一练1、2、课本第46页练一练第1-4题。课本第46页练一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提出要求: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请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讲评。

3、4、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7题.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8题连一连。根据指定的数在计数器上面画珠子,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先说一说淘气和笑笑分别站在汽车的什么方向观察,然后再把汽车图片和看到的人物头像连一连。

5、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9题。

学生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说一说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6、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10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改怎样求?请你试一试。

7、课本第48页练一练第11题。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32,先看看笑笑是怎样表示23的,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赛32。

8、课本第48页练一练第12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

9、课本第48页练一练第13题。

在圆圈里填上﹥,﹤或﹦。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10、课本第48页练一练第14题。

观察图,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并给出解答。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你学到了什么?

我的成长足迹。

我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

2.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复习与整理

“复习课难上!”这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那么复习课难在哪里呢?小学数学复习课不是机械重复,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任务:第一, 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做到“点连成线, 线连成片, 片成体系”;第二, 要对学生学习缺陷进行弥补;第三, 要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怎样完成这三方面任务的教学, 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也没有像新授课那样有一些现成的资料作参考, 这就需要靠教师各显神通。因此, 研究和探索复习课教学的一般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工作谈一些体会, 旨在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对整理与复习教学的重新认识

过去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受传授式教学的影响, 在内容上主要以陈述为主, 或是将复习课当做习题课, 通常从具体实例归纳出一般的方法, 追求学生对这种一般方法的掌握, 忽略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当时的教材以及教学缺少对学生引导,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甚少, 学生难以通过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缺乏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学到知识的体验, 这些做法已不适应新课程理念对整理与复习教学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小学数学课程新理念的集中体现, 它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 充分体现学生在经历和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形成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既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适宜各学龄段儿童的能力发展水平, 又能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我认为新教材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应以知识整理为手段、是复习知识的过程;学会整理、复习知识是目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着力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 这些不仅通过新课的教学去实现, 因此, 整理与复课的有效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的良方。

二、关于整理与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整理与复习课中怎样整理呢?我认为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中对已学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是一种从接受到发现的过程。可以通过观察、练习、资料收集与讨论等方法进行整理, 从中产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新的体验和反思。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回忆知识、掌握算法, 顺利进行知识的整理。我在六年级上过一节求表面积的复习课, 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复习表面积计算的各个要素, 就给学生们布置了综合性较强的内容——“粉刷学校围墙”, 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实地测量学校围墙面积, 计算需要粉刷的面积, 同时了解周边市场上各种涂料的价格, 综合自己了解到的因素选择使用哪种涂料, 并附选择的理由。学生们通过这种练习方式, 经历了资料收集与讨论的过程, 不断地找办法解决整理过程中出现的疑惑、障碍;而练习中学生不但要复习面积测量的方法、围墙内外面积各需要粉刷多少, 还需要对涂料的购买、涂料价格的比较等相关信息进行处理, 这就使他们通过相关资料收集、阅读以及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等合作学习、自觉学习等形式, 增加对知识及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的广度、深度, 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有效把握知识的整体性, 最后实现对知识结构的重构。

归纳设计制表, 这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首先, 教师要教给学生归纳整理制表的形式, 针对不同的内容, 采用相应的表达形式, 比如表格式、括弧式、集合式、提纲式等等;其次, 教师要教学生设计表格的栏目;最后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填入表内。注意到整理的发现过程是思维具体与思维抽象不断交叉的过程, 学生在观察、练习、知识收集与讨论的过程中要融入对整理对象深入的体验, 在高学段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尝试理解抽象的数学过程, 将数学知识的复习转化为个人学习的能力。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教学灵活处理素材

首先, 教学素材要有趣味性, 因为整理与复习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 学生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忽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因此, 与新课的教学过程相比, 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过程更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加突出了在整理与复习教学时注重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所以进行教学时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选取负载知识点的素材。一位教师在进行“面积计算”一单元的复习时, 先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整理, 接着在班级进行评比, 看谁的整理形式更简洁、更容易让大家记牢知识点,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再让学生们共同进行二次修改, 第三次再让全班同学评价。这一过程是学生在自主参与、自我掌控的前提下展开的, 所以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高, 在不知不觉中, 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三次梳理, 各知识点由模糊到清晰, 所以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

2. 对学生的适度指导

虽然对学生的指导属于教学操作性的问题, 难以将其量化。但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中不能正确合理把握指导学生的“度”, 将影响整个整理与复习过程的效果。若对学生的指导或提示过多, 则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束缚学生的思维, 僵化教学的互动;若对学生的指导过少, 会增大学生整理和复习的难度, 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思维的展开;两者都不利于整理与复习的顺利进行。在小学第一学段, 由于学生数学学习处在初级阶段, 学生还不具备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整理与复习时偏重教师的指引, 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整理。比如教师仔细教授学生如何观察知识目录、图形、数字等, 如何从中回忆或联想已学的知识, 可以由学生说, 老师将整理出知识结构一步步地呈现在黑板上, 让学生熟悉知识呈现的过程。进入第二学段, 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应适当减少指导性内容, 而注重激发学生的知识整理、复习的动机和确定整理的方向, 维持学生对整理目标的追求。

3. 突出整理能力的渐进、上升

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要顺应数学知识由浅入深, 从具体到抽象的螺旋上升特点, 关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等实际情况, 在整理与复习课的总体设计上突出培养整理能力的渐进、上升过程。模仿整理阶段, 学生通过模仿整理方法形成自己整理知识的基础。我认为学生整理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 而实践在刚开始离不开良好的示范。因此, 教学要有利于学生针对教师的示范进行有目的的模仿, 从模仿整理的方法到发现方法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应有示范、模仿性。从模仿转向自觉整理阶段, 教学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之间交流, 大胆的猜测过程和结果, 宽容学生的粗略甚至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教学应有过程和结果的冗余性。自觉整理阶段, 教学要有利于让学生通过主动合作、探究看清整理对象的各个方面并在思考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 自觉整理能力的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教学应有探究性。

4.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要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留给老师和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 以促进师生互动。不同的教师对教学内容构想及经验知识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 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中提供较大的允许改变和补充的空间, 在教学中融入教师个人对于教学内容构想的经验知识;教材内容作为案例不宜看做是知识点的完整或定式的呈现, 而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 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为学生创造更多管理自己的机会;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教学内容体现教学互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亚, 数学复习课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年。

[2]陈军, 复习课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2010年。

[3]陈明霞优化练习, 使话题复习更有实效《学周刊:C》2011年第1期

3.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之我见 篇三

整理与复习课,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认识,归纳整理,恢复记忆,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深化掌握的数学技能。每位教师对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简单地把总复习里的题目做完就算,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开展好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实践问题。

一、明确整理与复习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方向

整理与复习课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是: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更加牢固,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全面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如在简算复习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小学数学教材要求确定整理与复习公式与性质,明确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的总目标。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发展观,根据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程度不同的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分目标。通过不同目标的实现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每一个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制定整理与复习计划,使教学更有条理和针对性

一个好的教学计划会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因此,数学教师要合理安排好每一节整理与复习课,制定好整理与复习计划,有计划、有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研究探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我要求学生制定的整理与复习计划这样安排的:每周整理一个单元,单元整理完后再分类整理。这样安排既方便于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积极开展整理与复习的活动,又能体现出小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技能。

三、明确整理与复习的任务和要求,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

1.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已学的公式、性质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每个公式、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它们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所学数学知识的空间,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这节课的做法是:让学生根据要求举例并解答。

3.抓住学生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着重引导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通过深入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及时弥补自己在这部分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如:小组合作完成6种类型的简算举例计算。从而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达到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4.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如本课设计的“勇夺智慧星”,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既要全面整理与复习数学知识,又要突出整理与复习的重点

整理与复习课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整理与复习,系统地整理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达到知识再现和再利用的要求。教学中不能漫无目的,要确定整理与复习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突出复习的重点,这样才能达到整理与复习的预期效果。如:简算复习的知识,重点放在整理与复习公式的比较和方法的选择。教学中提倡算法要多样化,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迅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并能根据实际问题说出怎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利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中也应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整理与复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篇四

教学目标:

1、复习常见的五种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2、通过动手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观察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平面图形的知识。教学难点:进一步巩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用具:五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从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可以怎么分类?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图形的名称。

2、每个图形的形状和特征是什么?

长方形的特点呢?正方形的特点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指生汇报。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填空

(1)红领巾的形状是()。

(2)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个角,三角形有()条边。(3)用2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用4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

组织学生汇报:你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出了什么样的图形或图案?

2、判断。

(1)一本数学书是长方体。()

(2)乒乓球、足球、篮球的形状都是球。()(3)用2个小正方形就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用一个圆柱可以画出圆形和长方形。()3.出示教材第94页第3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卡片,你能按颜色把上面的卡片分一分,并统计出每种颜色的卡片数量吗?

师:还可以怎样分类?(按形状给卡片再分一分类,并统计出每种形状的卡片数量。)

师:刚才我们分别按颜色、形状给卡片进行了分类,再思考一下,你能自己定一个标准,把上面的卡片分成两类吗? 4.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4题。

学生同桌合作,并完成表格的填写。全班各自交流提出的问题,共同解答。

三、操作练习

1、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有几种剪法? 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四块,你又有几种剪法? 请生在练习本上动手画一画,再指名汇报。

2、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你能发现什么?

四、课堂小结

有关认识图形你全部掌握了吗?能不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当一名小小设计师。

5.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二、具体安排

1、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2、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3、24时记时法(第五单元)

4、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六单元)

5、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第八、九、十单元)

6、加和减(含应用题)(第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1

复习内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复习过程:

一、出示题目 1、2384 2084 2804 8004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2、642 652 656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二、练习指导

1、P109.4

估算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指名计算,再进行比较异同。

2、P109.6、7

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对学生中存在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1、P109.4、6、7

2、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和复习2

复习内容: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复习过程:

一、认数

1、回忆在认数单元学会的知识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课堂练习

⑴回忆万以内数位顺序表,要求熟记。

⑵读数:3245 3045 3005 3050 10000 3500

要求:读出上面各数。说出读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⑶写数:五千四百一十三

四千零七十

八千零六

一万

二百三十

九千九百

要求:写出上面各数。说出写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⑷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比较上面第⑵中各数的大小,并能说出比较方法。

3、练习指导:P108.2

指导看图,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组织讨论:你是怎样解答第2小题的?

二、千克和克

1、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

名称、实际重量、进率。

2、P108.3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问:怎样比较出商品的重量?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相关内容。

2、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与复习3

复习内容:24时记时法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引导梳理知识

1、在24时记时法中你学会哪些内容?

2、你在这一单元中哪些内容学得最好?有什么学习经验或学习中要注意的地方介绍给同学们?

二、组织复习

1、时间的转换 ⑴将普通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上午6:20 上午9:30

中午12:00 下午1:40

晚上7:50 晚上11:25

⑵将24时记时法转换成普通记时法

6:40 15:40

12:00 24:00

20:40 17:30

⑶指名学生口述转换的方法。

2、P108.1

独立看图,理解图意

独立完成,组织评讲。

归纳总结。

二、课堂练习

1、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觉,第二天早晨6:30起床,他每天的睡眠时间有多长?

2、一家快餐店5:30营业,23:00结束一天的营业,求这家快餐店每天的营业时间。

3、图书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1:30,13:30--18:00,求这家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4、一列火车7:15从南京开出,8:10到达镇江,8:21分再从镇江开往常州,你能算出这列火车从南京到镇江的运行时间和这列火车在镇江的停靠时间吗?

三、全课总结

四、完成作业

补充题目(包括时间的转换和有关时间知识的应用题)

整理与复习4

复习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复习过程:

一、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

2、要求说出图形名称。

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教师相机板书(特征,关系,各部分名称,周长计算方法)

二、周长计算方法

1、计算图形周长

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求它的周长。

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求它的周长。

长是6米,宽是3 米,求它的周长。

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课堂练习

⑴给一块边长是25厘米的正方形手帕缝制花边,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花边?合多少分米?

⑵小红沿着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操场跑了2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⑶给一块长2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围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⑷给一块长2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围篱笆,如图:

篱笆长多少米?

⑸用两个边长都是2分米的小正方形拼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⑹用两个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的小长方形拼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1、P111.10--12(完成在书上)

2、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整理与复习5

复习内容: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运用学过的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复习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110.9

⑴独立看图,理解图意。

指导学生从正面依次观察六幅图,说出看到的图案。

⑵再要求从侧面、上面进行观察。

⑶按课本中的要求练习。

⑷组织讨论交流。

⑸拓展:按教师要求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案。

2、P110.13

⑴引导看图,了解图中每一份所用的分数。

⑵引导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⑶指导思考。

⑷组织交流。

⑸教师小结。

3、P112.15

⑴指导理解题目意义,分小组活动。

⑵组织讨论题中第⑶⑷问。

⑶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二、全课总结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整理与复习6

复习内容:加和减(含应用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复习过程:

一、应用题解题能力指导

1、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2、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比裤子的3倍多(少)5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比是裤子多(少)3元。?

4、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84元,一件毛衣的价钱比裤子和上衣的总价钱少15元,一件毛衣的价钱是多少?

5、商店有6袋乒乓球,每袋有5个,每个乒乓球售价2元,这些乒乓球一共售价多少元?

6、一头牛一天吃草15千克,照这样计算,5头牛一个星期吃草多少千克?

7、看图,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二、全课总结

6.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篇六

教学内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生活中任何幸运与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教学重点、难点:巩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请你举例说明。

2、学生举例说明。

二、基本练习:填空题,逐题出示,学生回答,并说明想法。

1、一个骰子的六个面分别是1-6点,掷骰子落下后,1点朝上的可能性是()。

2、口袋中有红、黄、绿球各2个,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3、一副扑克牌,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 的可能性是()。如果是两副扑克牌,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 的可能性是()。

4、口袋中放8个球,如果要保证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3/4,口袋中应放()个红球。

5、五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要抽1名学生参加抽测,抽到男生的可能性是(),抽到女生的可能性是()。

6、袋中有6个红球,2个白球,每次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好放回)。摸40次,白球大约摸到()次。

7、有12个乒乓球,其中6个是红球,6个是黄球。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如果第一次摸出1个红球(摸好不放回),第二次又摸出一个红球(摸好不放回),再继续摸,那么第三次摸时,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如果每次摸好后都放回呢?体会两种操作程序的不同,结果也不同。

8、抛一枚硬币,连续9次都正面朝上,第10次抛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为()。体会每次抛到正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不会因前面抛到的结果影响到后面的可能性。

9、红红和四个女生及三个男生一起玩捉迷藏,红红捉到一个同学,这名同学是女生的可能性是()。

体会其中的可能性只与被捉的学生有关,与红红无关。

三、综合题

(一)画一画

1、右图是一个转盘,请在转盘上画上阴影,使指针转动后,停在阴影部分的可能性是1/4。

2、有10枚围棋子,从中任意摸一枚,摸到黑子的可能性是4/5。请你画出符合条件的10枚围棋子。

(二)连一连

3、在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连一连。(图意:4个口袋中分别装:2黑3白,3黑3白,4黑6白,4黑4白)可能性是2/5 可能性是1/2

(三)辩一辩

4、袋中有3个红球和2个黄球。如果摸到红球算小明赢,摸到黄球算小军赢,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你认为谁获胜的把握大些?比赛的结果是否一定小明赢?为什么?

5、从1——10十张牌中任意取两张牌,牌面数字相加,和是奇数的可能性是多少?是偶数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和是偶数算小明赢,和是奇数算小军赢,游戏公平吗?如果换成1——9九张牌做上面的游戏,公平吗?

6、骰子的六个面分别是1-6不同的点数,现在把两个骰子一起掷,骰子朝上的一面的的点数相加可以得到2-12不同的点数。掷一次,得到不同点数的可能性相同吗?为什么?如果猜中点数有奖,你认为猜多少点的可能性最大?猜多少点的可能性最小?

7、一种彩票是由0-9的任意数字组成的三位数组合而成,如315或426等等。某人买了一张彩票,请分析他中奖的可能性。

8、出示教材上第118页上第25题。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按要求回答问题,并说明想法。

9、出示教材上第119页上第26题。

先出示图,提问:这两张图按虚线能否折成正方体?说明理由。(相连的虚线必须是5条)

读题理解题目意思。按要求涂色、写数。说明想法。将图形剪下来沿虚线折一折验证。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这一节复习课内容紧扣第八单元的教学重点,设计的练习形式多样,“画一画”、“连一连”、“辩一辩”等内容都是学生们喜欢的,这样的复习课一定能让学生们的复习兴趣调动起来,相信通过这些练习和相关的复习,能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学会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掌握其方法,并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活动方案。这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可能性,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另外,补充这样的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1.袋中要放红、黄、蓝三色球共5个,如果40人每人任意摸一次(摸完后球仍放回袋中)。要让摸到红球的可能为16次,袋中要放几个球?

7.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五字法 篇七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落实一个“实”字

数学的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容易遗忘,所以必须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复习时应优化复习内容,确定复习的重、难点,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复习,避免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及面面俱到“炒冷饭”般的复习方式。

例如,小数四则计算的复习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妈妈去买糖,每千克5.8元的白糖买了3千克;又买了红糖1.5千克,花去7.2元。第一问:“你们能不能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口头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呢?”学生根据要求,很快列出了算式。第二问:“你们能根据列出的算式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吗?”生1:“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和整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相同。”生2:“我有补充,它们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一个数乘以一个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如4.2×O.3。”两位学生的回答相得益彰,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

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解答中发现错误,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力求保证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在这个阶段上的同步发展。

二、有序整理,有效复习,注重一个“串”字

整理和复习课是以梳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复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学生所要整理、沟通的知识内容的切入点一定要做到细而精;二是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一些帮助。学生的整理尽管不完整或粗糙的,教师也应充分地评价。并结合学生的整理,取其精华概括出比较合理的知识网络图。

例如,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应抓住一切与“比和比例”有关的内容,从“比”和“比例”的性质、意义入手,师生通过回忆、分析、比较,构建成如下知识网络图。

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温故”而“知新”。

三、精选例题,扩充引申,突出一个“升”字

整理和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策划、精选例题,发挥例题的“以点带面”作用。并在讲解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引申,挖掘出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的转换与迁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例如,对“工程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可以改变题目的条件与问题,通过层层递进,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可将例题扩展成行程问题、水管问题、工程问题的外延。

四、精选习题。拓展提高.达到一个“活”字

在复习课中应精选习题,重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应以基础练习为主,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发展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包括变式题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等,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例如,在复习小数四则计算时可安排以下两个练习题: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50-0.92(2)O.45×12(3)O.14×0.11.

(4)225÷1.5(5)14÷3.5

2.在口里填入+、一、×、÷,使6口1.3、1.3口6.6口0.3、0.3口6的计算结果最大。

第1题的5道小题在计算难度上并不高,但却包含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几个难点。第2题通过计算、比较虽可以判断出结果,但通过积与因数、商与除的关系等规律却可以迅速地得出结论,是进行思维训练的真正宗旨所在。

整理和复习的练习重点应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可以选择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题目,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以此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与认识数学世界。

例如,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可练习这一道题:

某食堂运进一批大米,原计划每天食用60千克,可食用30天。结果4天食用了160千克,照这样计算,这批大米可食用多少天?(要求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1)假设这批大米可食用x天,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60×30/x=160/4

x=45

(2)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160÷4)x=60×30

x=45

(3)用算术方法解答:

(60×30)÷(160÷40)=45(天)

通过此题的练习,不仅沟通了正、反比例意义的内在联系,还弄清了用比例知识解答与算术方法解答的区别,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营造氛围,主动构建。体现一个“动”字

整理和复习的宗旨是:查漏补缺,打好基础;关注差生,面向全体;系统整理,构建网络;突出应用,灵活解题。要达到有序整理,高效复习,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复习氛围,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中。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复习有创新。

在复习中,教师的评价要多样化,以鼓励评价为主。对于复习中学生闪现的智慧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抓住,激励表扬。教师要善待复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勇于克服,树立自信心。

8.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篇八

教学内容:教材52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别围绕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理清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脉络,体会数学学习的收获。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2、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举例说说你能解决哪些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方式:(1)用小黑板出示讨论题。

(1)先分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对于回答第3小题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作以提示。

二、练习与应用

1、直接写得数。

先由学生在课本上填出得数,然后指名报出得数。

教师提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

使学生明确:一个分数与1相乘,积仍是原来的分数;一个分数与0相乘,积为0。

2、计算。

指6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同练。

集体订正,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

3、名数改写。

(1)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面积、重量、时间的进率。(2)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名数改写方法是什么?(3)要求学生填在课本上,指名说出结果。

4、应用。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第一个问题是求5个1/4是多少;第二个问题是求6/5的1/4是多少。

5、让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计算。

6、第7题。

教师结合本地实际先适当解释“峰是断电价”与“谷氏断电价”的含义。通常“峰时段”是指8~21点,“谷时段”是指21~次日8点。图中的电价与表中的数据没有直接关系。

三、全课总结

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四、作业。

第8、9两题。

对于乘法应用题还是要多让学生分析思路,说出求什么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从而使学生对乘法应用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第九课时 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内容:教材53~54页“探索与实践”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找规律的活动是学生经历分析、比较、猜想炎症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感。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结课我们已经对分数乘法进行了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你们有兴趣吗?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10题。

(1)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第1题前3个分数,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会发现“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分数的一半”或“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分数的1/2”。(3)在按规律进行填空。(4)再指名口答。

(5)第2小题可以学生自主探索,再根据情况作具体提示。

2、完成第11题。

(1)先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方格,再让学生完成涂色和画线的操作。(2)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生举手回答:绿色方格有多少个?黄色方格有多少个?画斜线的占所有方格的几分之几?等等。

如果学生还能提出其它问题也可以。

二、思考题。

(1)先让学生计算,再观察有什么规律?(2)规律是: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差等于它们的积。

三、评价与反思

教师适当解释每项的含义,让学生独立评价。

9.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 篇九

一、新课导入:

今天啊,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件礼物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预设):一共有6件礼物,因为大的有3件礼物,小的有3件礼物,3+3=6,所以有6件礼物。生(预设):一共有6件礼物,因为蓝色的有4件礼物,红色的有2件礼物,4+2=6,所以有6件礼物。师:蒋老师啊有个疑问,都是想解决一共有多少件礼物,为什么你们的方法都不一样呢? 生(预设):看的角度不一样。

师:是不是这样子啊,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其实不管是按大小来分,还是按颜色来分,都是把这些礼物进行了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分类与整理

师:分类啊,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吗? 生(预设):垃圾分类。师:你们都见过吗? 生:见过。

师:还有没有啊,生活中的分类现象。生:超市分类。

师,你们都见过超市分类吧,我也找了几张超市分类的图片,不过你们看这些桃子啊,香蕉啊,西瓜啊他们都不一样,为什么摆放在一起啊?

生:因为他们都是水果。

师:同意吗?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用处,垃圾分类让我们的环境更环保,超市分类让我们购物更加的方便。

二、新课导入。

师:今天啊,蒋老师遇到了一个小困难,想请同学们来帮忙,愿意吗?看图片,小朋友手中拿着非常多的气球,我想知道每种气球有多少个,我可怎么办呢?

生(预设):我们可以先分类,让后再一个一个的数。师,怎么分呢?

生: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教师往黑板粘贴)

师:今天啊,我们就来为这些气球分分类,不过蒋老师可是有要求的,请看大屏幕;请孩子读一读,提问:明白了吗?想一想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把信封里的学具摆在桌子上,再把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好要求同学举手。

四、同桌互说:先看蒋老师的要求,请同学们读一读,明白吗?

四、展示成果。刚才我看了下,同学们整理的都很棒,我呢拿了一个小朋友的作品,请他来给大家介绍下整理的结果。提醒学生按要求说。

师:同意吗?你们发现没有,他在整理气球的时候是圆的放一堆,心形的放一堆,糖葫芦形的也放一堆。他的整理行不行啊,如果觉得好,就给他鼓鼓掌。哎,我还发现跟他不一样的整理方式,我们来欣赏下吧。

帖出图片,师:我特别想采访这位同学,请他到上面来。刚才那为同学是一堆一堆的放着,你为什么要一排一排地放呢?

生(预设):因为一堆一堆放不容易数,一排一排地放就能清楚的知道有多少个。

师:他回答的好不好啊。这样子非常方便看。我有个问题,你能一眼看出来谁多,谁少吗? 生:能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我还没来得及数呢,你们就看出来了。生(预设):哪个长就哪个多。

师:我这里也有一副作品,你们看他们不是一样长吗?那是不是一样多啊? 生:不是。

师:明明一样长,为什么不一样多啊? 生(预设):糖葫芦的气球长,心型的气球短。师:那谁能帮我想个好办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一一对应。

师根据一一对应调整图形。

师:为了让我的图更加的清晰,我还要补充一些内容,我要在我的图下面画一条横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里开始数的,让孩子们拿出手指跟着我从下往上数一个一个的数,我还有个问题,如果画圈呢,该如何画?然后在底下做上标记,说明这一列都是同一种形状的。好了,这下我的图是不是一眼就看明白了,那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整理的结果。还有好多好多同学都有很好的创意,你们想不想看一下啊。(展示3副图)

(展示3副图)师:这些图片,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师边说边指着数字,他们都是用什么记录个数的。

生:他们都是用数字记录结果的

师:同意吗?刚才我们用图来记录了整理的结果,现在我们又用数来记录整理的结果。以第三幅图来说,我先横着看看,(师划条横线)上面都记录着什么啊?

生:图形或形状。师:下面记录着什么呢? 生:数量或个数 师板书。

师:接下来我们竖着看看(师划线)第一列什么形状有几个,第2列呢你又知道了 什么?第三列呢?你看通过蒋老师给它画上线,发现它特像什么啊

生:表格

师:孩子们你们太棒了,不仅仅给这些气球分类,还整理成了表和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分类和整理,出示课题。

师:呀,蒋老师发现一个气球忘了放上去了,你们快出出主意,应该放哪里呢?是吗?可是这是没有蓝色呀,能放这里吗?

生:能,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种类型的。

师:回答的真好,因为我们都是按照形状分的,只要是同一形状就可以放在一起。图的问题解决了,那表的问题呢?

生:把3个改成4个。

师:我这里还有一只小兔子的气球,你们觉得应该放哪里呢(三个图形都放一放)边放边说,是不是放这里啊。

生:另摆一列。

师:在表上画个小兔子,在图上画个小兔子,这下表完整了吧。我都是增加了一个气球,为什么你们一会变一个,一会又增加一列。

生:因为他们形状不一样,因为糖葫芦增加了一个所以放这一列,而小兔子形状的没有,所以要另开一列。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帮蒋老师解决了问题,那看来,虽然增加的是一个气球,可是呢,糖葫芦形状的增加一个,而小兔子形状的是增加了一类。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气球放到一边,人坐端正。春天到了,小朋友们想不想和爸爸妈妈去游乐场游玩啊。你瞧?来了这么多人,你能不能把这些人分分类啊?

生:大人,小孩。女人,男人。

师:进游乐场,要先到哪里啊?你们刚才这么多分类标准,那这里应该选择哪种呢 生:大人,小孩。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分,从哪里得到的信息?好,我们继续往里走,来到戏水乐园,这里我又选择哪一种比较好呢? 师:为什么不选择大人小孩呢?

师总结:看来呀,给这些人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可是碰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啊,我们还是要选择适合的分类标准。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仔细看看,图中是要你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啊 生回答。

师:那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从哪里发现按男女分类的,上来指给大家看看。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你们找到了分类的标准,看左边,你没明白老师让你们干什么吗?

生:画图。

师:可是我都没给你们图片,你没得摆,没的贴,那怎么办呢? 生回答

师:好,拿出你的水彩笔认真完成任务。学生答题,老师巡视。

师:共同来欣赏下我们的作品,这是第一歌同学的,她是按男女分类的,看图是用什么来表示男女的? 师:都是给这些人分类,可是两次分得的结果都不一样,为什么? 生:

师:分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那同学们看下什么不变啊? 生回答。

游戏:把班级的同学分成2类。按属相分(鸡,狗)

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分一分,提问:什么时候是按男女分类的呀(如:上厕所等)

把教室里所有的人分一分

师:这堂课我们学了分类与整理,同学们从中你们有没有收获啊,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10.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篇十

整理和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整理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如何在生本理念下开展好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把重要的知识进行巩固,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高、拓展、升华,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就实际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情境,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欲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身心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我认为要上好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理和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为了避免简单重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冲突,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整理和复习时,开始的引入我设计了猜图游戏。我用信封装了一些平面图形,我每次只抽出图形的一个角,接着两个角……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图形,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猜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老师有意识抽的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整理和复习课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流畅、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二、交流为主,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知识点教学往往是分册、分散出现,因此,整理和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辩论。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时,我在前置性作业中设计了名称、图形、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五项内容的表格,重点放在表面积和体积的推导上。学生按照前置性作业内容来完成。课堂上先进行组内交流,小组内成员互相补充和提醒,达成共识,基本上能回顾复习的知识。接着分块找小组汇报整理的内容,把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的推导作为本节课汇报的重点。由于学生课前研究和在组内交流的比较充分,学生汇报时场面非常热烈:有争论的、有质疑的、有补充的、有纠正的。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达成了一致,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可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教师只需要捕捉学生解答问题过程中的信息,及时给予点拨和引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了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这样既起到了整理和复习课应有的作用,又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实现知识再创造。

三、精选练习,提高整理与复习的效率

整理与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

整理和复习课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构建知识块。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1、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在一个班集体里有优生,当然也有中差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例如,我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的时候,在第一题的设计中,让学生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只要把长宽高的数据直接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特别是中差生的信心。然后,在接下去的练习中逐渐的增加难度。从这个练习的设计我们可看出了习题的坡度与层次,这样既让学生通过训练提高了能力,又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2、注重练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标指出,数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本節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以学校长方形地播种四种花草让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学生根据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来进行设计。显得亲切自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培养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整理和复习课的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价值,极富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练习中“布置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设计牛奶的箱子,既动脑,又动手,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过程与方法

3、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体会整理与分类的方法。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黄花、蓝花和红花各3朵,铅笔若干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分类(总第17节)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录像 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新授: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售货员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探究:

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图上的气球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能试着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按气球的形状分类,分完之后,数一数,看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将学生的分类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分呢?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

巩固: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的图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课堂作业:(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拓展延伸:

(2)分一分自己的学具袋。

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这些物体分别有多少?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和统计的思想。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放学后,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把自己房间也分类整理一下吗?

作业布置:

1、小状元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是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重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让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第2课时 分类统计(总第18节)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更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分类统计的能力。

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进一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教学难点:把同一些物品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出示大海图(海鸥、美丽的鱼、贝壳、虾……现在正有一群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到海里去游泳了)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信息。

新授:

1、引导学生有序看图并提问题。

2、观察大屏幕,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吗?

3、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

4、板书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探究:

解决第一个问题。

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正在游泳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按性别、年龄……来分类。

巩固:

解决第二个问题。

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可不可以用你们刚才学过的分类统计法来解决呢?这些漂亮的船只可以怎样分类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来一起分一分。

课堂作业:把这些游泳的人分类。(出示统计表)

一起看一看,表中的类别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学生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教师可总结说明是分类情况,也就是把这里的人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师巡视指导,奖励填得好的学生。

拓展延伸:

1、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统计呢?

2、观察这些表格,从每种表格中可以读到什么信息?

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作业布置:

2、小状元

板书设计:

分类统计

这种统计的方法就叫分类统计

教学后记:整节课学生通过交流不同的统计方法,体会分类统计的多样性。通过讨论交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环节我注重运用原理、寻找规律、抓住难点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分类统计的模型。

第3课时 练习七(总第19节)

教学内容:教科书P29、30、31、32.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分类。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呈现分类结果。

3、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选择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结果。

教学难点:

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本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1、学生交流讨论。

2、汇报。

(1)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2)用图表示的分类结果真清楚呀。(3)我会看统计图了。

(4)我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结果了。

新授: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图,提问: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2)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

探究:(1)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2)根据上面结果,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巩固: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5题

(1)第一个问题至少有两和分法:按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按两只脚和四只脚的分。学生独立完成。(2)让学生根据结果提出问题。课堂作业:完成31页第6题。

(1)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指生说一说。(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3)教师读题,学生口答。

(4)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口答。

拓展延伸:

1、完成31页第7题

(给定标准分类)

1、2小题可以学生独立完成。

3、4小题重点指导。

2、完成32页第8题

先自己整理书包,然后全班交流自己整理的方法。

小结:

今天我们对本单元进行了复习和练习。大多数同学对于分类与整理已经学会。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能应用本知识对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

作业布置:

1、小状元

板书设计:

练习七

12.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篇十二

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很多漂亮的气球)师:这么多气球放在一起很乱,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1)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一说你的分法。(1)按形状分类

师:按形状来分一分,可以分成几类,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讨论汇报。板演分法。

(2)按其他标准分类

师:还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讨论汇报。板演分法。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来分类,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标准,比如:物体的大小,用途„„只要大家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

四、作业

对自己房间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1)

分类:按形状分:球形的气球(5个)心形的气球(4个)长气球(3个)

按颜色分:红色()黄色()绿色()

第二课时 分类与整理(2)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难点: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1.回顾旧知,明确学习分类的意义。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2)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不同标准下的不同分类 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

b.集体反馈交流。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六、作业

整理自己的书包,并根据里面的实物进行分类,把分类结果制成一份简单的统计表格。

七、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2)

13.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篇十三

1、关于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的概念较多,知识点比较复杂,而且这些知识点之间都有联系。因此,在一个课时之内完成所有的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本课属于复习环节的第一课时,即知识点的复习与再现。在教学设计上,课前让学生对比和比例这部分的概念做以梳理,课上对照知识点进行一一回顾与交流,比如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比,说出它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与除法、分数联系与区别,之后再来练习求比值的方法,再说出另外一个与它相等的比引出比例的意义,尽可能做到将零散的知识点贯穿成线,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有序地联想,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2、在学生回顾知识点的过程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一部分知识,再安排相应的练习,使知识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比和比例的复习,通过比和比例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比与除法、分数及比例联系与区别。最后安排适当拓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突破知识重难点,做到层层反馈,训练,达到巩固提高效果。用少量的练习,举一反三。

从整体教学上来看,本节课课容量比较大,复习的概念、知识点较多也较细致,既关注了学生课前整理,又关注了学生课上的学习效果和积极主动性。不足之处,教学方法方面不够创新,循规蹈矩的,练习的密度稍显不足,时间分配也不够合理。总之,我会在今后的复习课中大胆地改变以往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力求教法多样化,力求以学生乐学为目标,争取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2

"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主要体现在:

1、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清晰展现教学环节。

我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部分幻灯片做成超链接,进入复习时,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这样清晰地引领,使学生明确了复习方向,同时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2、加强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理清知识脉络。

我让学生以回忆并填写相关表格的方式参与整理和复习,指导学生参与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再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比和比例在意义、各部分之间关系和性质上不同,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方法与结果上的不同。

3、注重了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区别。

复习课提问要注意广度而不能拘泥于一个方面。如:课前我让学生回忆交流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而不是只让学生回忆比的知识或者比例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回忆搜索就被打开了。

4、把概念的整理和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概念在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要求学生整理概念的同时,还同步练习一些具体的概念的应用题目和学生平时作业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题目。比如在复习到比的化简和求比值这部分知识时,首先针对学生结果容易混淆的情况我出示一个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提出问题“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就解决了容易混淆的问题。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形成一条条知识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3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复习,发现学生对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跟学生们一起对这部分知识重新进行了梳理。

1、我先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这部分知识,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的方式来活跃他们的思维,然后用思维导图的形势呈现这部分知识。这样做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2、关于知识点的沟通。比和比例的概念性知识点有很多,而且这些知识点之间有联系。要在一、二节课内复习完所有的概念,并要求学生记住运用,是完全做不到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用联想方法,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联想,把有关知识点串联成线。由出示比,引出比的概念和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由引出一般比,到化简比,最简整数比;由求比值和化简比,引出比例概念,再引出正比例、反比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序联想,勾通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在复习课中,练习设计要根据平时教学反馈情况而定,具有针对性。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在解题中出错率高的地方。通过学生讨论正反比例异同和一组习题进行训练,达到巩固提高效果。用少量有代表性的练习,举一反三突破知识重难点,起到层层反馈实效。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4

今天和我们六年组的成员一起送教到攀丹小学,自己担任其中的一节课,授课的课题是《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在送教后发现在复习课做的还不足,下面我就这节课做以下的思考:

《比和比例复习》属于概念课,但是比的知识分布在第十一册,比例的知识分布在第十二册,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我决定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

复习课不能等同于练习课。不能只通过题海战术来枯燥、机械的让学生接受知识,从而对复习课感到厌烦。我个人认为,复习课既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过去的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达到加深理解、巩固旧知、灵活运用的最佳效果。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

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

感觉我本节课的不足就是:强调的太多。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领悟。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5

学习了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通过练习,感觉孩子们掌握的并不理想。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对化简比与求比值区分不清。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备课时要预设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去发现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这样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概念没有深入。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化简比有什么标准?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同学,教材中也没有明确化简比的要求。

在教学时,我把这个知识点明确出来,通过练习让学生归纳最简整数比的特征。另外在给出概念后,后面的例题中我继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对每个化简比的结果都请学生对比概念检查,这样学生的印象才深刻。

14.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 法:归纳总结法 学 法: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分类整理。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达标检测

单元测试(2课时)

一、我会填 1、4.3×3.2的积有()位小数。2、0.8×4表示(),4×0.8表示()。3、3.75扩大10倍是(),扩大100倍是()。4、1250缩小10倍是(),缩小100倍是()。

5、求1.2的百分之八是多少?列式为()。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2)0.03与0.04的积是0.12。()(3)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4)一个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数。()(5)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三、快乐ABC(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积最大。

A.3.6×0.01 B.3.6×0.1 C.3.6×1.1

2、不计算,估计()的结果是正确的。

A.5.32×2.4=12.768 B.5.32×2.4=1.2768 C.5.32×2.4=127.68

3、下列各式中积大于两个乘数的是().A.6×0.84 B.7×1.1 C.9.03×0.9

4、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5、10个0.08是多少?列式是()。

A.10×0.08 B.0.08×10 C.10×0.8

四、小练笔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8.29×10= 2.5×0.2= 4.87-2.7= 3.07×10= 0.13×2.8= 3.9×2= 5.8×10= 0.6×0.8= 1.1×9= 2.4×0.2= 2.用竖式计算。(12分)

2.97×3.5= 6.05×0.83= 0.78×4.5= 3.36×3.67=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6分)

3.8×6.7+3.3×3.8 1.28×0.29-0.29×0.28

101×4.8 56×12.5×2

五、我能行

1、下面是王家村小学3月份水和电的用量。

实际用量 单价 水 43.8吨

1.51元/吨

电 167千瓦时 0.53元/千瓦时(1)3月份要交水费多少元钱?(2)3月份要交电费多少元钱?(3)这个月水、电费共花多少元钱?

2、洋洋参加儿唱歌比赛,有4个评委给她9.27分,3个评委给她9.08分,她的总分是多少分?(保留两位小数)

上一篇:浅析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措施下一篇:扶贫开发问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