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培训班意义

2024-09-23

合理用药培训班意义(共16篇)

1.合理用药培训班意义 篇一

为了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普及合理用药知识,进一Xxxxx卫生院合理用药培训计划

步落实《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改善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提高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权利,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标

培训要覆盖到临床所有医护人员和药学、检验等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普及培训,并定期进行药物及细菌耐药等知识更新和强化培训。

二、组织实施

(一)、学习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xxx xxx xxx 参加学习人员:卫生院全体职工

(二)、学习的方法

通过听专家讲座、医院培训小组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

(三)、学习内容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

方管理办法》等;医疗机构在药事管理、处方审核与管理等方面的常见、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路径,实施路径管理的步骤、转诊等重点环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麻醉和精神药品管理等业务知识。

(四)、学习时间安排

单位培训 2014年9月10-30日 考核总结 2014年10月

(五)、学习的开展

1、由学习领导小组制定每次的学习内容,并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通知全体职工,参加学习人员做好准备。

2、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

3、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人员培训学习结束后在对本院职工进行业务指导学习。

4、邀请上级业务指导部门人员或下乡人员对全院职工进行业务指导学习。

5、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

三、学习要求

1、每个职工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端正学习态度,切实把学习作为提高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必修课。

2、要遵守学习纪律。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应事先请假。

3、参加学习时,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每人每年都要根据政治业务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学习心得。

4、要学有所用,学习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确实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四、监督考核

学习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学习领导小组和全院职工的监督下,积极开展工作,并将开展结果汇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同时把职工个人的学习情况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加强学习是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卫生院医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院将继续加强学习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开展好全院的学习工作。为保障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努力。

2.合理用药培训班意义 篇二

1 开展药物咨询的必要性

1.1 提高社会对临床药师必要性的认知

目前, 我国药房一直是采用小窗口发药, 药剂师工作分配、工作位置都是在药房的内部, 更多的患者认为医生诊断、治疗、用药都是在临床药师的帮助下工作, 使患者出现怀疑和不信任,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2], 只有39.8%的临床药师是专业的, 所以, 门诊设立药物咨询窗口十分必要。

1.2 患者的需要

门诊药房是药学服务的前沿, 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用药知识, 随意用药或合并用药[3], 造成药物使用不当或滥用, 老年人同时3~5种药物是很常见的, 所以造成不良反应和病死率大幅度增加。老年人的脏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发生了衰退性变化, 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药师必须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告知服药的剂量、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儿童和婴儿由于生理特点, 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应特别注意小心;使患者按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正确用药。

1.3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药师有很多新的医学知识, 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理论都需要学习和掌握。新药如初春笋般地增加, 也使得药物治疗变得日益复杂, 增加了许多新的兼容性禁忌, 医药专业人士共同努力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因为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不同新药物的研发, 医生不能完全掌握药物的各类信息, 而患者对医生又过分依赖, 自我药疗意识薄弱。因此, 药剂师应该通过训练来掌握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进而帮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 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水平。努力开展医学药物使用及药物经济学研究。其内容有药物的供应与消费情况的分析;分析处方;药物经济学研究;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反应;药物利用评价等。

2 药师参与临床查房的必要性

2.1 促进合理用药

随着科学的发展, 专业分工越来越复杂, 医生的临床诊断需要学习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 也由于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医生很难掌握相互作用的药物知识, 也很难对患者进行科学指导, 而临床药师则可以精确地掌握药物知识, 与医生进行互补, 共同促进患者安全、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师的核心价值的反映, 是通过操作系统的临床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参与临床药学和制药保健治疗工作, 为患者相关的医药专业技术服务。

2.2参与药物的合理使用

参与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临床药师常见的职责。 (1) 1985年, 政府在第54国际制药联合会议推荐“好的药房工作规则”, 药剂师的主要工作是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药剂师有责任发挥药物的化学结构、物理和化学药物的性质, 药理作用特点, 熟悉专业等不良反应, 成为一名好医生医务人员, 帮助临床合理用药; (2) 2004年, 第64届国际制药联合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患者和药剂师——治疗的核心团队, 表明药剂师应参与制订患者的药物疗法; (3) 2008年, 第68届国际制药联合年会在瑞士巴塞尔的著名宣言——对未来医院药房, 医院药剂师在未来应设定清晰的指导方针; (4) 在2011年, 欧洲和美国医院药剂师协会的主题:“医院药剂师在变化的时代, 机遇医学过渡到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时期。

我院也一直坚持让临床药师参与药物的合理使用, 据统计, 我院于2009年6月至9月共168例临床药师干预治疗, 医生采用133例, 占79.1%, 其中, 检查及时干预和通过医生占40.8%, 反映了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3 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学发展的需要

药师的工作职责正在逐步地由保证药物的供应基础上转向临床方面发展, 在药物方面转换为“以患者为中心”, 直接负责患者的药物及日常护理, 以此来改变患者的用药疗效及生活质量。从目前来看, 医院都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 力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满足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需要。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要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识别、预防潜在的药品问题, 帮助医生选择治疗药物, 给出理性的药物使用建议。 (1) 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 因奥美拉唑能降低氯吡格雷的血药浓度, 降低疗效, 建议医师改用泮托拉唑或兰索拉唑; (2) 患者睡眠不好, 医师开地西泮改善睡眠, 通过与患者临床药师交流发现, 失眠患者主要是入睡困难, 建议医生将地西泮剂量改为[3]7.5 mg, 睡前30 min口服, 避免影响睡眠后的效果。

临床药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才能顺应现在医学和药学的快速发展需求, 为合理用药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春艳, 蔡映云.临床药师要用药学知识参与临床合理用药[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2, 12 (2) :111-111.

[2]朱立勤, 赵晓红, 成睿珍, 等.中国北方3市临床药师认知度调查[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 (6) :463-463.

3.合理用药培训班意义 篇三

【关键词】行政干预;药师素质;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凡是违背这四个要素的用药方式都是不合理的用药。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难题,据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特别是基层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尤为突出。临床医师用药行为受到经销商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合理用药、大处方、滥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合理用药现象急需整治。

我院不合理用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1.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级别太高,多选用三代头孢甚至是四代头孢来作为预防性应用;2.预防用药全部在手术后给予;3.用药时间过长,不能做到及时停药,基本在患者出院时方停止使用抗菌药物。4.内科非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非常高,在80%以上,5.不做药敏试验或虽做但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6.不必要的联合用药;7.随意更换抗菌药物;8.β内酰胺类药物一日剂量一次给药等。

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的问题?: 2.不根据中药的辨证施治原则选择中药注射剂;2.存在重复用药现象;3.超剂量使用(超过说明书用量);4.不根据说明书选择溶媒等。

大量使用辅助治疗药物:我院大量使用的辅助治疗药物有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小牛血提取物注射液等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合理用药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临床医师用药行为受经济利益驱使、医师药品知识的了解不足、行政干预不力、药师主动性不够是主要原因。当然药师地位得不到认可,临床知识不足也是医院不认可药师的一个主要原因,需要大量学习临床知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力争给临床提供更全面、更广泛、更新的药学服务。临床药师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将直接参与患者的合理用药治疗,改变过去仅仅在药房里调配药物的职业形象。临床药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加强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临床药师的工作也将使患者和医生感受到临床药学存在的价值,提高药学在医院的地位。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我认为医院应该做好以下的工作:

1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建立健全药事管理组织系统并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程序。

1.1建立药品品种遴选原则、制度,制定基本用药目录,对新申请品种进行安全性评估。

1.2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讲座、学习班、研讨会。教育医生和药剂师合理使用药,加强所有医务人员对常见病的正确诊断和处理的培训。

1.3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合理用药科室、医务人员,推广他们的经验。加大不合理用药的处罚力度。

2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2.1建立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负责的处方点评制度并有效开展工作,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讨论分析公示。

2.2查阅门诊和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检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管理等工作。

3.制定药品处方集,规范医院用药。严格控制药品使用范围和剂量。

4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預警制度。 对药品使用总金额和数量排名前10位进行分析,是否超常规,是否合理,定期公示结果,指导医师用药。

5与临床科室加强沟通,促进合理用药。药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大量新药的面市,药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将药学信息收集、整理,通过药讯、不良反应简报等提供临床人员参考,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保证。

卫生部相继颁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三个规范性文件,加强医院药事工作和临床用药管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特别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是建国以来医院药学最重要的药事管理文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剂科工作要以服务病人为中心,提出了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与定位,明确了医院药学应走向临床,建立临床药师制,面向病人,提供与用药有关的药学技术服务,在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方面发挥药学专业作用。对医院药学的正确发展、药师作用的发挥和医疗机构合理使用药品很有指导作用,受到药学人员的欢迎,也反映出医院药事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建立医师、药师、护师、病人互补的临床用药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合理用药,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和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是我们药师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吴方建.合理用药现象与干预 中国药师 2009.3 314-316

4.合理用药培训班意义 篇四

2012年12月23日,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项目阶段性总结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圆满召开。来自辽宁、浙江、广东、海南、重庆、云南、甘肃等7个省市卫生厅医政处,以及沈阳市、秦皇岛市、常州市、佛山市、兰州市等5个地市卫生局医政处(科)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该项目的师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孟丽华向与会者汇报了专家委员会2012年开展的有关工作,并对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展望。随后,辽宁省卫生厅医政处王大庆处长畅谈了实施该项目的体会,他指出:开展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项目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一项详实的工作,也是医政处的一项具体工作;该项目将基层医务工作者培训与患者教育相结合,给合理用药工作开创了新的工作模式,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缓解诚信缺失社会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建议将该项目的实施要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相结合,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努力做到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用药。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张晓林委员及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顼志敏教授结合其临床工作的经验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们指出基层医疗服务的内容85%是健康管理问题,而基层医务工作者目前缺乏的是主动学习和系统学习,尤其是诊疗思维的学习;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和医生培养成懂管理、懂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彰显出其人格魅力,把患者留在基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状。该项目的主要支持单位盈天医药集团的副总经理黄掌欣、销售公司总经理张军分别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该项目的开展,尽一份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在讨论中,各省市卫生厅(局)的领导分别介绍了本省(市)基层合理用药工作开展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培训工作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如培训形式可以开展师资培训和网络教育,培训内容加强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学习,宣传方式创新等等。会后,代表们参观了盈天医药集团总部大楼和集团旗下的子公司环球制药的生产中心,深入了解了部分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要求、设备组成等。

5.合理用药培训班意义 篇五

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管理制度

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和用药行为,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以科学诊治为原则,以合理为核心,以规范行为为目的,以降低费用为目标,重点针对诊治过程中对医疗费用影响较大的检查、用药、耗材及治疗措施制定本制度。

1、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和《医院临床路径工作规范》进行检查、用药和治疗。

2、某些单纯或典型的疾病,检查项目要适可而止,能不做的检查不做,如最常见的普通感冒、临床症状典型,胸部摄片检查并非必须。

3、对疑难复杂患者的申请检查应有针对性、阶梯性,可检查可不检查的,尽量不检查或少检查,以降低病人不合理检查费用。如病人确需进行CT等大型仪器检查,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方可实施。

4、在诊疗过程中,给病人的检查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费用较低的检查能明确诊断的,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他检查项目。

5、严格落实“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制”,在同级医院已作的检查认可,不再进行该检查,尽量为患者节省检查费用。

6、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医生在手术和诊疗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低中值耗材,以减少浪费,降低耗材费用,凡包括在手术费以内的消耗材料,不另行收费。

7、在检查、诊断和手术过程中的特殊材料和高值耗材,应掌握适应症,保证质量,不可滥用,且预先要将使用的必要性和材料的价格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清楚,征得其同意并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方可使用。

8、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各类药物的使用应坚持“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对临床用药应进行动态监控。

9、医生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正确诊断、正确选用、合理使用,提高药物使用效益,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同一类或同一性质的药品应严格控制重复使用。

10、医务人员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11、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12、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13、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

14、抗菌药物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分级应用管理办法》执行。各临床科室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严格抗菌药物分类分线管理,严格二线、三线抗菌药物审批签字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和重复使用。

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和医保病人,医师要按照《XX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合理用药,凡使用自费药品、乙类药品及自费治疗项目时,必须告知患者家属,并签字同意。

16、检验科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提高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准确率,为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对住院患者在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17、临床药师应参与查房和协助用药方案设计,主动开展专题用药调查和病历用药分析;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促进安全、有效、经济使用药物。

18、临床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制度》,坚持“小病小治、大病大治”的原则,必须手术的就手术,不必要手术的尽量不要手术。

19、严格执行《输血制度》,加强科学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可不输血的坚决不输血”的原则,充分有效利用血液资源,减少浪费。严禁非法自采自供血液,控制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20、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住院天数。

XX县中医院医院 二〇一二年一月六日

XX县中医医院关于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专项整治监管措施

为了加强医院规范化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我院特制定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合理治疗管理制度,为了切实落实这项制度,特制定本专项整治监管措施。

一、实行院科两级监管、科室负责日常监督和控制,按照制度和临床路径的要求执行,并将检查结果和整改措施记录于《科室医疗质量检查记录本》中。

二、过度医疗行为专项治理行动领导组每季度组织对临床科室的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进行专项检查治理,检查标准为卫生部《临床诊疗指南》、《医院临床路径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并将检查结果当场反馈到科室,促其及时整改。

三、过度医疗行为专项治理行动领导组每季度将检查结果汇总,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的,按医院医疗质量检查规定予以处罚(2009年1号文件),并纳入科室目标考核。

6.合理用药十大原则 篇六

综合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10日说,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之一。

据介绍,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还包括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等等。

我国城乡居民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包括合理用药在内的基本医疗素养仅为9.56%,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在全国合理用药网络知识竞赛中,只有6.3%的网友能够全部答对从试题库随机抽取的10道合理用药常识题。

中国科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6.7%的被调查者曾有自我药疗经历。在服药过程中,69.7%的人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在孩子生病后,近30%的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还是多品种联合用药。

此外,针对社会关注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姚宏文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指导基层依法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缴公开工作,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姚宏文在回应张艺谋、陈婷涉嫌违法生育问题时说,在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享有生育特权。

7.加强门诊用药咨询并促进合理用药 篇七

1开展药物咨询的必要性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在门诊量较大的时间段患者与医师和药师接触的时间有限, 对医师或药师的交代不理解或有疑问的患者常常不知所措, 药师也不能从患者那里获得准确的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反馈信息。开设药物咨询服务以后, 患者通过与药师面对面的交流, 患者用药中的疑虑, 可直接向药师提问, 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提问, 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指导, 从而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纠正用药心理偏差, 防止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了用药效果, 增加了哺乳期、孕妇的用药安全性,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同时普及了药学知识, 使患者掌握了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法。药物咨询服务也体现了门诊药房的社会服务性, 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

2药物咨询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要求

目前, 药物品种以及联合用药的处方越来越多, 重复用药、不合理用药等情况屡见不鲜, 致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就要求药师不仅要有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更要有较高的药学专业水平, 并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 具备能对患者的药疗效果负责的业务素质与能力。由于患者咨询的内容十分广泛, 为了能及时、准确地回答, 药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 努力钻研业务, 掌握医院药学、临床药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不断进行知识的归纳、积累与更新;同时, 注意收集药学信息, 关注药学发展的新动态, 并在咨询工作中准确运用有关知识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药师平时不注意加强理论学习, 不注意掌握新的知识, 就很难在患者提出问题时做出准确的答复。这样不仅会影响服务质量, 还会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最终影响药疗效果, 甚至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3]。

3药物咨询服务的技巧与方法

药师应掌握必要的药学服务技巧与方法, 即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交流学等知识, 并能自觉执行优质服务规范。其良好的交流技巧和方法有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药物, 建立自信心, 提高顺应性, 这将很大程度上帮助临床疾病的治疗。因此药师在用药咨询服务中, 要注意仪表形象和语言的使用, 端庄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 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在沟通中遇到带有情绪的患者时, 药师要熟知患者的心理, 冷静、耐心地处理, 药师应判断患者真正的要求, 给予有针对性的回答。一切要以患者需要为中心, 对于特殊患者 (婴幼儿、老年患者) 更应耐心仔细交待清楚。因此, 药师要时刻注意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用药心理, 加以正确引导, 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4]。另外药师与药师之间、药师与医师之间的相互尊重, 也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病的顺应性。同时应当给药学人员一些必要的培训, 掌握与不同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沟通技巧[5]。

4有利于提高药师乃至医院的良好形象

门诊药房开展药物咨询活动不仅解决了临床医师无宽裕的时间且相对缺乏药学专业知识来详细解答患者用药疑惑的难题, 而且也提升了药师的社会地位和良好形象。取得患者的认可与信赖, 从而树立药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体现了药师在医药卫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了药师在整个医疗行业中的地位。开展药学咨询服务也是提高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药物咨询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潜在的用药隐患或医疗纠纷的发生, 对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工作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另外, 开展药学咨询服务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疗服务模式, 增加了人性化服务内涵, 提高了服务档次, 进而吸引更多的患者来院就诊, 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药物咨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展门诊药房咨询以来, 广大药师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位置, 树立起对药学的信心, 并可增进与患者的感情。药物咨询服务窗口虽然挑选高年资有经验的药师担任, 但由于过去医院药房的服务模式与临床接触较少, 这些药师在新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下, 对新药的理化性质、复方制剂的组成、体内相互作用等方面知识了解不深, 一旦咨询服务中涉及专业性较强的问题, 常显力不从心。而且文献、书籍、网上查询等设施不足, 查询速度、信息量、资料的储备和更新及扩展都不能适应需求, 其中有关新药的联合应用和药理特性方面尤为不足。目前咨询方式仅限于窗口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和软件查询, 微机咨询软件的开发有待深入, 药品信息资源数据库有待完善。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加快临床药师队伍的建设, 医院应选送药师外出学习和培训, 加强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 定期组织副高以上医师、药师进行专业知识讲座, 提高药师业务素质。定期出版药讯, 在咨询窗口旁设立宣传栏, 介绍新药、药政法规、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常识, 并向医师收集各种新药使用反馈意见, 设立药物咨询内容登记本, 做好咨询记录, 每月抽查门诊处方, 分析用药合理性, 进行归纳分析, 收集填报医疗单位专用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开展“药师下临床工作”, 让药师学习这些科室常见病的诊治方法, 加深对常见病用药的正确认识。有了扎实的业务知识, 再加上高度的责任心, 才能给患者以正确、全面的用药指导。尝试运用更新的技术服务模式, 全方位地开拓信件咨询、软件查询、网络查询, 建立医院药学网站, 开展网上药学服务, 同医护人员、患者在线沟通, 以全新的服务模式提供及时便捷的人性化、正规化的药学服务。药学咨询不但可以保证患者用药正确, 减少药疗差错,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还可以降低患者因用药不当造成的痛苦及额外的经济负担, 以提高患者求医的信心。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服务, 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袁颖, 蔡映云.模拟药学咨询窗口[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6, 6 (4) :317-318.

[2]刘晔, 翁文钦, 黄婧.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现状与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7, 7 (6) :476-478.

[3]唐丽霞, 李恩敬.门诊药房接受用药咨询的调查分析[J].安徽医药, 2003, 7 (3) :228-229.

[4]汤晓怀, 王艳.我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实践及意义[J].中国药房, 2005, 16 (4) :311-312.

8.合理用药防心梗 篇八

心肌梗塞时,在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血管壁上会发生斑块硬化及小颗粒附着,使血管管腔狭窄,粗糙不平。尤其在冠状动脉痉挛时,极易使血小板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栓块,使血管腔更加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即形成临床上的心绞痛,称为冠心病。当血栓块积少成多形成大的栓块时,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阻塞,使缺血心肌血循环断流,使心肌产生严重而持久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即心肌梗塞,简称心梗。常继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心肌破裂而猝死。

在心梗期间或临床痊愈之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依然存在,因此随时还可能出现心绞痛或再次发生心肌梗塞。所以凡患过心梗的病人,在一年内应尽量减少疲劳、避免精神紧张,做到保暖,一定要减轻心脏负担。为达到上述目的,尤其要坚持按时服用扩张冠状动脉和活血化瘀的药物,促进心脏侧支循环的建立。

9.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篇九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对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全过程中的用药情况实施的监督管理。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依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1.医院成立合理用药领导小组,归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管理,全面负责全院合理用药评价工作。

2.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①临床用药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原则。

②临床药物治疗应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选择适当的药物。同时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降低药品费用。

③临床医师在药物治疗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需按照医院《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规定》执行。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用药方案。

④临床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有明确的医学依据而需要超说明书用药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⑤临床医师使用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⑥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按照《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处方权限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⑦临床医师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⑧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担。

⑨临床用药过程中须注意药物安全性监测,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或药害事件按规定报告,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在病历中记录。

3.合理用药分析评价 ①医院实行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每月对医院使用排名前十位的药品、抗菌药及平均处方金额前十位的医师进行公示,对不合理用药积极进行干预,对使用超常的抗菌药按规定停用。

②医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定期抽查门诊处方和病区病历,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点评并公示。

③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定期检查、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公示及经济处罚。

④药品调剂人员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对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拒绝调配。

4.监督管理

①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下设合理用药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评价、监督及检查工作。

②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医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③医院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药物使用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违规事例、人员进行惩罚。药剂科提供技术支持,及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决策。

10.医院合理用药工作汇报 篇十

各位领导和专家: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为提高我院药事质控水平,促进我院合理用药持续改进,对我院进行指导。

现对我院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建立合理用药管理组织

建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下设的相关的药事管理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合理用药督导小组、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小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合理,职责明确: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起草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程,药剂科组织具体实施。

刚刚筹备成立的临床药学室,办公区域、配备人员、各项规章制度等已经初步成型,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并在东营市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帮扶下着手培养临床药师,临床药师负责处方和病历的点评,参加科室查房。并按照要求专门配备了合理用药软件和处方点评软件,及时全面进行处方对病历进行点评。

二、严格限制大处方,严格控制药品用量

建立药品遴选制度,遵循“一品两规”要求,确定医院的基本药品供应目录,制定医院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临床使用的药品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通过平台采购,非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通过xxx卫计委统一议价采购。鼓励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医保药物,使用贵重药品、医保患 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门诊医生的处方量,门诊处方量严格限制在7日用量,急诊处方不超过3日用量。按照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门急诊处方以及医嘱进行点评,对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进行干预。抗菌药物病历进行专项点评,点评结果定期公示,发现个别医生和科室用药超常,要求当事医生作出说明。对不合理处方、大处方,按照医院规定当月对责任人进行扣发绩效工资、处方公示,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院长分别与各个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责任状,要求科室的药占比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低于或超出规定的按照比例给予相应的奖惩。

三、进行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

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医院药剂科每季度对本院单个品种用药总量进行排序,统计分析药品销量居前十位报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小组并进行公示、分析,认定为明显不合理的品种给予药品经销商提出预警,严重的或者预警后不予改正的将该品种更换经销商和生产企业,直至撤出医院销售,并对使用不合理药品品种的科室给予警示。

四、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成立医院副院长任主任委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并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检查、干预和改进措施。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监测与评价。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和审批程序,保 证临床应用合理。院长与各个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责任状,要求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质控部门通过病历检查、处方检查等形式定期进行质量管理,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督查,定期对住院病历和门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分析,每月抽查住院病历、门诊处方,对于不合理用药的病历、抗菌药物超出规定使用比例的按照规定进行处罚。2015年上半年全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9%,住院使用率44.1%,I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21.2%,每百人次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控制在38左右。

五、落实《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范特殊药品管理

定期在医院组织医师和药师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未经培训考核不予开具和调配麻、精药品处方权限。对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高危药品及易混淆的药品有标识和贮存使用方法的规定。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

六、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加强药物安全性监测

医院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规成立了以业务院长为首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建立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配发了相应的奖惩制度,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了对科室年终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负责我院所用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上报工作,开展 内部宣传和培训工作,并及时在医院内网发布药物预警信息,使医务人员及时掌握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通过以上内容的汇总和这几年的实际的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

1.领导重视: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等重要的药事组织,都由院长任主要领导,一把手亲自抓。早在实行药品零差价以前,医院领导就着手控制药品费用,减少药品支出的不合理增长;实行药品零差价和社保费用控制以后,更是将药品和耗材费用的控制作为控制医疗成本的主要手段,通过持续不断的治理,医院的药占比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全院药占比降至31左右。

2.软件支持:

医院HIS系统中的院长查询系统可以帮助院长随时查看各个科室各项费用的统计、明细;医务科可以随时调用查看每个科室、医生的运行病历,对不合理的病历书写和用药做到即时监控;抗菌药物权限管理设定了每位医生的抗菌药物权限,对于超出权限的处方和医嘱提出警示;合理用药软件内嵌药品说明书,凡是医生在开方或下达医嘱时出现超量、药品相互作用时系统给予提示,最大程度地避免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11.合理用药的分析 篇十一

选择适宜的制剂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

同一药物、同一剂量、不同的制剂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这是因为制造工艺不同导致了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不同。一般而言,口服制剂适用于慢性病,注射制剂适用于急性病,外用制剂适用于外科、皮肤科、伤科病,但这不是绝对的。就疗效而言,口服制剂较慢,注射制剂、外用制剂较快。就疗程而言,口服制剂适宜于长期服用,而注射、外用制剂只宜短期使用。

选择合适的剂量是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

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通常采用最小有效量与达到最大治疗作用但尚未引起不良反应的剂量之间的那一部分剂量作为常用量。临床所规定的常用量一般是指成人(18~60岁)的平均剂量。但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可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状况、遗传因素等综合考虑。小儿所需剂量较小,依据年龄、体重按成人剂量折算,老人用药可按成人剂量酌减。另外,对于体弱、营养差、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量也相应减少。

选择对症给药途径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

不同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与疗效关系密切,临床主要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点来选择。①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具有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患者;主要缺点是吸收缓慢而不规则,药物可刺激胃肠道,在到达全身循环之前又可在肝内部分破坏,也不适用于昏迷、呕吐及婴幼儿、精神病等患者。②直肠给药主要适用于易受胃肠液破坏或口服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少数药物,但使用不便,吸收受限。③舌下给药只适合于少数用量较小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剂舌下给药治疗心绞痛,可避免胃肠道酸、碱、酶的破坏,吸收迅速,起效快。④注射给药具有吸收迅速而完全、疗效确实可靠等优点。皮下注射吸收均匀缓慢,药效持久,但注射药液量少(1~2ml),并能引起局部疼痛及刺激,故使用受限;肌肉注射吸收较皮下为快,药物的水溶液、混悬液或油制剂均可采用,刺激性药物亦宜选用肌注;静脉注射可使药物迅速、直接、全部入血液生效,特别适用于危重患者,但静脉注射只能使用药物的水溶液,要求较高,较易发生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危险性,故需慎用。⑤吸入法给药适用于挥发性或气体药物,如吸入性全身麻醉药。⑥局部表面给药,如擦涂、滴眼、喷雾、湿敷等,主要是在局部发挥作用。

选择恰当的给药时间间隔、用药时间及疗程是合理用药的必要条件

给药时间间隔是维持血药浓度稳定、保证药物无毒而有效的必要条件。给药时间间隔太长,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间隔过短可能会使药物在体内过量,甚至引起中毒。根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规律,以药物血浆半衰期为时间间隔恒速、恒量给药,4~6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可达稳态。实际应用中,大多数药物是每天给药3~4次,只有特殊药物在特殊情况下才规定特殊的给药间隔,如洋地黄类药物。对于一些代谢较快的药物可由静脉滴注维持血药浓度恒定,如去甲肾上腺素、催产素等。对于一些受机体生物节律影响的药物应按其节律规定用药时间,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根据激素清晨分泌最高的特点,选定每天清晨给药以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药物的服用时间应根据具体药物而定。易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应饭前服,如抗酸药;易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而镇静催眠药应睡前服,以利其发挥药效,适时入睡。

疗程的长短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但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者,应根据规定疗程给药,如抗结核药一般应至少连续应用0.5~1年以上。此外,疗程长短还应根据药物毒性大小而定,如抗癌药物应采用间歇疗法给药。

合理用药不仅要针对适应证还要排除禁忌证

就拿黄芪来说,性甘,微温,功效为补气升阳、托疮生肌、益气固表、利水通肿,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减轻肿瘤放化疗毒不良反应,升高白细胞;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能显著减少尿中蛋白的量,使肾脏病变减轻,改善肾功能;有强心作用,能明显改善心肌收缩性能,增加冠脉流量;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红系与粒系细胞分化,对白细胞、血小板等下降有明显的回升作用,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另外,黄芪还有明显的抑癌效果。但是,黄芪对于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比如感冒患者,则应謹慎使用。因为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

总之,医者只有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经正确的用药途径,给予适当的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启 事

本刊2012年第3期第390页文章“新生儿住院期间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作者姓名“罗艳萍”,应更正为“罗燕平”(676200云南景东县人民医院)。

12.合理用药培训班意义 篇十二

我国习惯, 儿科对象为14岁以下小儿, 他们是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人群, 生理解剖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儿科用药对象从胚胎发育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到青春前期, 不同年龄阶段之间亦存在一定差异。各期发育程度不同, 具有各自用药特点。人们常把儿科用药简单的看成是的成人的缩影, 因此儿科药物滥用及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医生的经验处方、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及病人对抗菌药物的主观依赖更加剧了这一过程[1]。

儿科药物滥用及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抗菌素的滥用; (2) 解热镇痛药的滥用; (3) 激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补药、中药及中药滋补药的滥用; (4) 长联合用药的滥用; (5) 长期大量输注葡萄糖。

造成儿科用药问题的其他因素: (1) 专属的儿科药学资料 (如小儿药物治疗浓度范围) 不足;新药上市往往缺乏必要的儿科临床试验资料; (2) 小儿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 对药物易感性高, 易受药害, 影响生长发育; (3) 小儿用药依从性 (Compliance, 顺应性) 差, 缺乏必要的配合能力与表达能力, 波动用药、滥用药物现象较成人突出; (4) 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专用药物制剂品种与规格太少, 儿童被迫用成人药。

2 儿科如何合理用药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国家教学医院儿科用药不合理应用情况调查表明, 加拿大外科不合理用药占63%, 儿内科不合理用药占30%。科威特儿科不合理用药占39%。中国用药不合理现象更为显著。因此, 儿科合理用药问题不容忽视。

合理用药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 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儿科合理用药要求: (1) 获得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 即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治疗作用; (2) 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 即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3) 最经济的药物利用, 包括药物资源与费用[2]。

儿科用药一般原则: (1) 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 正确选择药物;用药必须有针对性, 针对病因, 对症治疗, 用药少而精; (2) 抗菌药一般不用于预防;视患儿和全身情况选择给药方案, 剂量视年龄甚至日龄而定; (3) 明确联合用药目的, 能1种药物治愈的疾病决不加用第2种; (4) 充分考虑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5) 严格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随时调整, 不良反应大的药物, 力争做到血药浓度监测 (TDM) 。

2.1 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众多的同类供选药物中, 一定要熟悉药物特性, 根据疾病与患儿机体条件, 权衡利弊, 合理选择合适的药物, 减少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在需要联合用药的情况下, 还需要注意药物与患儿机体的关系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切实做到合理用药。

2.2 选择合适的时间

要遵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原理, 依据药物在患儿体内作用的规律, 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要按照治疗学原则, 规定药物的治疗周期。单纯为增加治疗保险系数而延长给药时间, 不仅浪费, 而且容易使患儿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及时合理的停药和适时更换更为合适的药物, 对于维持治疗效果, 避免撤药反应尤为重要。

2.3 选择合适的剂量

剂量选择不当是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严格掌握剂量, 所用剂量应随小儿成熟程度以及病情不同而不同。由于小儿年龄体重逐年增加, 体质强弱各有不同, 用药适宜剂量差异较大。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用药剂量不是单纯的将成人剂量缩减。其常用方法是体表面积法、小儿体重法以及根据成人的剂量换算等, 各有其优缺点, 可根据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适当选用。

2.4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有病情轻重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性决定。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一般来说, 能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的小儿, 经胃肠给药安全。但地高辛等药物口服吸收快应注意;新生儿不宜皮下注射给药, 因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较大的婴幼儿, 可用肌肉注射。小儿惊厥可采用地西泮直肠灌注, 吸收快疗效好。由于小儿皮肤角化层薄, 皮肤黏膜用药宜被吸收, 容易引起中毒, 所以应与注意。

2.5 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剂型

选择合适的规格可以避免安全系数低的药物因掌握不好药量而导致的中毒或浪费现象, 而选择合适的剂型可以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提高患儿依从性, 可选择加入水果香料的糖浆剂以及含糖颗粒剂, 选择半衰期较长的并且相对安全的衍生物, 减少服药次数和服药天数。当前, 市场上已有多种规格和新的剂型不断问世, 从而满足患儿的用药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儿科用药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适合儿科不同时期特点的药物也会随之问世, 那样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摘要:药物是治疗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 但如果应用不当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尤其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的小儿, 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后果。所以小儿用药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儿科如何合理用药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关键词:儿科用药,常见问题,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张丽荣, 刘昕, 张淑霞, 等.2005年至2006年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吉林医学, 2007, 12 (28) 17:1915~1916.

13.合理用药宣传活动总结 篇十三

我院于5月17日上午派遣以副院长xxx为首的领导、医务科主任、药剂科主任等5人,届时在市一医院参加“静脉安全用药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听后很受鼓舞亦很及时,对我们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帮助很大。

我院于5月20日下午组织了全体医、药、护、技(值班人员除外)全体人员进行了培训,分别由主管业务的尤自军院长、付建军院长及李云斌院长主讲,主讲内容:学习合理安全用药知识“静脉用药配伍禁忌”,回顾我院一年来不合理处方的配伍,尤其是中草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主要表现在不合理使用诸如剂量过大、重复使用、品种过多联合使用、使用时间过长等。

针对上面存在问题我院改进措施如下:

一、我院药剂科编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其次进行强化培训,对象是全体药剂人员及临床医师,利用电教学设施,进一步讲解了一医院副院长贺艰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及《关于注射剂安全使用》和一医院药剂科主任张虹关于《合理安全用药知识》等内容。

二、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组长:业务副院长xxx,医院监测员:药剂科副主任xxx(兼),各临床科室护士长为本科室监测员。

三、成立临床用药督导小组,定期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抽查(每季度一次),科室明确专人负责。

14.如何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篇十四

摘要:在疾病的治疗中,绝大部分疗效是通过药物治疗获得的。因此,合理用药是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责任。药物不合理,不仅贻误病情,导致医源性疾病,而且浪费医疗资源,更有可能引发医患冲突。本文将就如何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进行阐述。

关键词:合理用药;改进措施;不良反应;抗生素药物

药物,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临床用药,不仅要求药物品种好,质量合格,而且必须合理应用,才能发挥药物的疗效。WHI与美国卫生管理科学中心共同制定了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药物正确无误,用药指征适宜,疗效、安全性、使用途径、价格对患者适宜,用药对象适宜,调配无误,剂量、用法、疗程妥当,患者依从性好,简言之,合理用药就是按照安全、有效、方便、节约的原则选择和使用药物。

2005年6月29日,吴仪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向人大常委会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管工作的报告中指出,遏制不合理用药需要做到:

一、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责任。

二、加强监测与预警,及时处置重大不良反应事件。

三、对于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进行通报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积极宣传药品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用药习惯。

五、引导群众合理安全用药等。对于这几点,我们应细化到:

一、对待药品不良反应问题的措施:

1、重视ADR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的报告和监测;

3、加强临床药品不良事件因果关系的评价;

4、加强对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根据临床反应及时修改用药方案;

5、改进不当的药品配置方法;

6、密切监测高风险药物(如庆大霉素、地高辛、肝素、抗癌药物)的ADR和高危人群(如孕妇、老人、幼儿及肝肾功能不良患者)的用药反应。

7、医院完善高危药品的管理,如设立醒目标示,设置专门存放药架等。

二、临床用药错误的防范:

1、严格执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

2、建立临床用药错误报告和登记制度,强调及时总结教训,杜绝失误再发;

3、实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落实药学人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合理用药及安全用药监测);

4、医药工作者之间加强正确交流,处方医嘱字迹规范,以免书面医嘱的转录错误造成用药信息传递错误;

5、医务工作者应端正工作态度,遵守施药和其他医疗规程,杜绝粗心大意之行为,对患者认真负责。

6、对于相似药品正确分类管理,避免药品的混淆与应用。

三、注射药品配伍禁忌:

1、医护人员应熟悉与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正确执行各项医嘱;

2、使用注射剂药物时,须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查看药物配伍禁忌表或相关的药物说明,确认药物无配伍禁忌方可使用;

3、为病人静脉输液时,根据病情及药物特性调节滴速,控制静脉输液注速度,预防发生反应;

4、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并做好记录。

5、提前做好对不良反应的预备处理措施。

四、抗生素药物的使用:

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是国内存在的很大问题,医生和患者都一定要意识到对于抗生素药物的误区。

1、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

2、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按分级目录限定医师处方权限,抗菌药物分为三级管理——“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门诊不得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

3、抗生素药物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抗药性,所以在用药时不要因为暂时不见效而频繁换药,要等到用药时间足够再考虑换药;

4、很多患者一旦感冒会选择使用抗生素药物,实际上,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能抗菌而对病毒没有效果,因此,要避免感冒时滥用抗生素;

5、医务工作者完善诊断措施,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准确负责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或强度不合适地使用抗生素药物。

五、其他方面的改进措施:如医务工作者要对群众正确引导,不能只因个人利益将病人的安危置之不顾;医院加强对医务工作者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完善各项制度和合理的工作程序等等。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需要医疗机构给与足够的重视和严格的执行,患者才能有更好的就医环境和安全感,才能创造更稳定安全的医疗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孟锐,邹萍,张师瑞.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国药业,2010,19(4):1-2

2、孔德辉,邸平.浅谈临床合理用药的心得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0月,总第123期:61

15.浅谈合理用药 篇十五

关键词:合理用药,误区,意义

1 研究目的及其背景

根据WHO报告, 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治病, 也可致病;既可救命, 也可害命。特别是20世纪以来, 伴随着新药大量的开发使用, 发生了多起由于不合理用药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或健康受损的事件。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根据我国情况推算, 全国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损失达百亿;在住院病人中, 每年约有19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 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2]。

2 合理用药综述

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合理用药要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2]。 (1) 根据用药对象, 选择适当的药品, 在适当的时间, 适当性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用药原则, 以适当的剂量和用药途径, 期待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2) 经济地使用药物应当是单位使用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应尽可能低, 并不是尽量少用药或者用廉价药品, 目的是低的治疗成本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 (3) 人们使用药物就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定的目的。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等是临床判断药物的有效性指标, 不同药物由于不同的场合其有效性的外在表现明显不同。 (4) 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 安全性是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 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而不是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小, 或者是无不良反应。

3 用药误区

3.1 临床用药误区 (1) 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

抗生素滥用现象在我国医院中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 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 二级医院为80%, 一级医院为90%[3]。 (2) 过多使用新药、贵药, 对药理作用了解不够。目前临床上存在片面用药“洋、新、贵”的现象, 对新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未能充分了解, 使用不当则能引起不良反应。

3.2 家庭用药误区 (1) 找熟人大夫开处方药或到零售药房购非处方药, 囤积在家, 认为“有备无患”。

(2) 自以为久病成医, 用药不遵医嘱, 不按说明书, 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3) 用药习惯固执, 长期服用某种药品而不定期到医院作相关体检或看大夫。 (4) 热衷于使用抗菌药物甚至有滥用的现象, 误认为抗菌药物可治“百病”。 (5) 迷信或盲目推崇进口药或广告宣传的药品。 (6) 滥用滋补保健药品。 (7) 认为中药无毒可随意服用。

在同类药物中根据病情选择最有效、副作用最少、最经济的药品。 (2) 合理用量。每个病人由于个体原因, 对药物的反应性、耐受性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必须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减少毒副性反应。 (3) 合理用法。用药方法包括用药途径、用药间隔时间、用药与时间、用药与进食、不同药物应用的先后顺序等, 具体药物具体要求。 (4) 合理联合用药。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产生各自的药理效应。当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 它们的相互作用, 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 但联合用药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 危害用药者。

4.2 家庭用药 (1) 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

自行增加剂量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2) 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 应立即停药就诊, 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的药量使用多少。 (3) 有些药品广告片面夸张药品的有效性, 对不良反应只字不提, 不要轻信药品广告, 因为容易造成误导。 (4) 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对新药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未能充分了解, 使用不当则能引起不良反应。

5 合理用药的意义

合理用药是临床医师、临床药师、护师、病人、药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任何一方有关人员不合理用药都会影响其他人员的努力造成前功尽弃。只有加强对药物使用权限、过程和结果的监管, 力求应用得当, 趋利避害, 才是合理用药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祁莉, 汤少梁.浅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的关系[J].价值工程, 2012 (12) .

[2]祁莉, 汤少梁.构建我国合理用药知识传播机制的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07) .

[3]汪胜, 黄仙红, 郭清.浙江省基本药物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10) .

[4]赵伟宁, 徐凌忠, 杨平, 周成超, 刘冬梅.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09) .

[5]孙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促进医院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01) .

[6]张肖琼.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相关性探析[J].中国药房, 2010 (44) .

[7]张晓磊, 孟锐, 张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的关系探讨[J].中国药业, 2010 (10) .

16.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篇十六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解读:早在1985年,内罗毕国际合理用药专家会议就提出,合理用药的要求包括:对症开药,供药及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给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

1987年,WHO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用药的标准:①处方适宜的药物;②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品供应;③正确的调剂处方;④按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天数用药;⑤确保药品质量及安全有效。

从以上合理用药的要求可以看出,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安全性是选择药物的前提,是指要求获取最大治疗效果而承受最小风险,避免或降低药物性损害;有效性是指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包括显效、好转、预防、降低死亡率等;经济性主要是考虑治疗费用,期望用尽可能低的医药费用获得尽可能高的治疗效果。

合理用药是医患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治疗过程中,用药是否合理主要包含以下6个方面:①正确的药物。指根据疾病情况选择针对性强、疗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②正确的剂量。应尽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以及遗传因素等生理病理状况做到个体化用药。③正确的剂型和给药途径。每种药物都有其相适应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也可能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④正确的用药频次,即单位时间段内的用药次数。应根据药物的特点及患者和疾病状况确定。⑤正确的用药时间。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因此,要依据人体的生物节律和药物作用的时辰节律来选择最佳用药时间、确定给药方案。⑥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指患者能够遵从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用药。

“基本药物”的概念,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的,是指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性价比高。我国的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有人误以为基本药物就是廉价药,其实基本药物强调的是性价比。因此,通俗地说,基本药物就是相对物美价廉的常用药。基本药物的普遍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老百姓常说“是药三分毒”。据WHO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0%~20%。这里指的药物不良反应除了药物正常使用时发生的不良反应,还包括选药不当、剂量不当、药品质量不合格等原因所致的药品不良事件。我国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当严重,据估算,不合理用药比例高达12%~32%,已成为卫生领域的焦点问题。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解读: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如普通病毒性感冒自然病程多为1周左右,应通过休息、多饮水等方法自愈;如早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通过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等就有望不药而愈。

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是因为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据报道,联合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当合用药品种数为2~5种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当合用药品种数为6~10种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当合用药品种数为11~15种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当合用药品种数为16~20种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4%。因此,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常用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注射给药又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相对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但该途径有不少限制,如食物和一些其它的药物等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同时,这种给药方式起效相对较慢,有些药品还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因此,某些药物必须空腹服而另一些则需餐后服药。部分药物因为对消化酶不稳定等不能制成口服剂型,某些特殊情况如胃肠道大手术后,不能进食,必需使用注射等给药途径。

老百姓不管大病小病,总希望医生开吊瓶(静脉输液),其实这是不对的。静脉输液无吸收过程直接进入全身循环,虽见效快,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输液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我国患者人均输液瓶数大大超过发达国家,中西部地区也明显超过上海等发达地区,这与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有关,某些程度上也反映出老百姓对输液治疗的依赖,尤其是儿童患者的过度输液治疗值得大家关注。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解读:所谓处方药是指需经过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得到,并要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处方药一般包括:刚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副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如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镇静催眠药物等);药物本身毒性较大(如抗癌药物等);某些疾病必须由医生和实验室进行确诊,使用药物需医生处方,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胰岛素以及注射药物等。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消费者就可以在药店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根据安全性的不同,又划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TC”标志的底色为红色,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配有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专业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购买。乙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TC”标志的底色为绿色,除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以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零售。

nlc202309042226

目前一些药店尽管将处方药放在非开放的柜台中管理,但一般不需要医师处方都可以买到。这是违反处方药管理规定的,无疑会增加用药风险,建议老百姓对未标注“OTC”字样的药品,不要随意购买和使用,应咨询药师或医师后再使用。

四、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解读:药品说明书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指导医生和患者选择、使用药品的重要参考,也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依据,是具有医学和法律意义的文书。药品说明书主要包括警示语、药品名称、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保存条件等。

警示语是指对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及其潜在的安全性问题的警告,也可以包括药品禁忌、注意事项及剂量过量等需提示用药人群特别注意的事项。禁忌一般是指禁止使用,是最严厉的警告。说明书中列出的禁忌应严格遵守。此外,还有慎用、忌用等,消费者在用药时也需特别注意。

适应证是指本药品所直接对应的疾病,一般是经过临床试验证实该药品对所指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剂量和用法是指每一种疾病所需要服用的剂量和服用的方法,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医生可对用量进行适当调整。

不良反应需列出根据药物特性推测及新药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上市后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应及时收集,并在说明书更新时加以补充。一般来说,不良反应列举比较详细的药物在前期临床研究时已经对其性质了解得比较透彻,有些患者看到说明书上列举了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就不敢使用,其实是错误的,有些不良反应只是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的发生率,列举在说明书中是为了提醒医务人员及患者。对那些不良反应资料不全的药物也应该谨慎使用。

用法用量,用量如无特殊说明,一般指成人剂量,即18~60岁年龄段人的用量。用法一般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用药、外用等,需要根据说明书来执行。

五、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解读:以上讲了将有些药品列为处方药的原因,比如未知的副作用、比如依赖性等等,因此处方药不可擅自使用、停用或增减剂量,否则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作用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以及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咪唑类、喹诺酮类等)。使用抗菌药要严格按医嘱用药,首先必须按时、按量使用。因为抗菌药物需在血液或感染部位达到一定浓度并维持一定时间才能杀菌、抑菌,不规律的用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给细菌带来喘息和繁殖的机会;其次一定要按照处方规定的疗程服用。因为抗菌药物完全杀灭或抑制细菌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没有按疗程服用,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疾病难以治愈。此外,要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细菌学检查等条件选择用药。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生活中错误地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比较多见:一是不该用的用了,如普通感冒滥用抗菌药物很常见,其实感冒一般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病毒无效,所以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二是该用的没有用,如明确的急性肺炎、细菌感染引起败血症必需及时使用抗菌药物。

激素类药物包括天然激素,以及结构和功能与天然激素类似的人工合成品,具有多重药理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但如使用不当,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激素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要特别注意逐步减量原则,不能突然停药。

六、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解读: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既不是药品质量问题,也不属于医疗事故。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和致畸作用等。

副作用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伴随出现的与治疗疾病目的无关而又必然发生的其它作用。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机体比较严重的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器官组织病理变化的一种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除了个别属于体质特别敏感外,毒性反应大多数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其轻重程度与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当然,即使在常用剂量下,有的患者也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毒性反应。

过敏反应也叫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如瘙痒、各种类型的皮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等。

特异质反应是指极少数人应用某些药物后产生与药理作用毫不相关的反应。这种特异质反应有先天性特点,常存在遗传性酶缺陷,平时无表现,仅在应用某种药后才发病。

致畸作用是指妊娠妇女服药后对胚胎或胎儿的不良反应,所引起的反应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妊娠妇女服药时的妊娠阶段。妊娠期的前3个月,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最大,容易引起胎儿畸形。

此外,非处方药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但长期、大量使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的不良反应可能有很大差别。所以,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使用,并需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人认为中药作用温和,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其实近年由于使用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也不少,特别是长期使用中药保健品引起的肝肾损害,当然,其中不少是由于药材污染引起的。

七、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nlc202309042226

解读: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部分特殊人群,他们在生理生化功能上与普通人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认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有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另外,孕妇、哺乳期妇女服用某些药物还可能影响胎儿、乳儿的健康。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用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老年人应避免一次服用多种药物。一般来说,老年人往往身患一种以上的疾病,很容易服用多种药物。而且,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在逐渐衰退,适应和耐受能力也差,影响了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相对增加。因此,老年人要尽量避免一次服用多种药物。

儿童不宜服用成人药、补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儿童用药的选择无论从品种,还是剂型、剂量,都需要考虑该年龄段的发育特点,不能随意参照成年人用药。另外,儿童不宜用补药。某些药物或保健品中含有激素或类激素成分,长期服用会造成儿童性早熟。

妊娠期(特别是妊娠的第1~3个月)妇女要尽量少用或不用药。某些药物可以透过胎盘损害胎儿的生长发育。原则上,孕妇在整个怀孕期间尽量少用或不用药,包括中药及外用药。

哺乳期妇女不能随意用药。哺乳期妇女用药后,某些药品的成分能随乳母的乳汁排出,乳儿吸食了这样的乳汁,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乳母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

月经期妇女应慎用抗凝药、止血药。行经前盆腔器官会充血,经期纤溶功能较凝血功能相对亢进,抗凝血药可引起经期延长甚至月经周期紊乱,月经过多,甚至大出血,比如华法林、肝素、阿司匹林、香豆素、溶栓剂等具有抗凝或抑制血小板功能。同样,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抗凝血、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也会造成月经量过多。而相反地,使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药物如安络血、维生素K等,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使用后会引起经血不畅。

此外,由于肝脏和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有肝、肾疾病的患者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师,用药前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师、药师咨询,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和肾脏有毒性的药物,适当减少用药剂量,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发现问题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师、药师。

在从事驾驶、操纵机器和高空作业前避免使用抗组胺药和镇静催眠药等药物。因为服用这类药物后易出现嗜睡、眩晕、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危害人身安全。从事上述工作的人员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师。因抗感冒药中大多含有抗组胺成分,所以要特别注意。

八、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一旦误服、误用,及时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

解读:在贮存保管药品时,空气、光线、湿度、温度和时间5大因素都影响着药品质量。因此,在保管药品时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注意密闭密封隔绝空气。在存放药品时,要选择适当的容器,如密封盒、玻璃瓶等。把药品放进去后要尽量作密闭、密封或熔封处理,避免空气、水分的侵袭。

2.注意干燥阴凉避光。有些药品说明书明确地说明了药品保存的温度,要根据说明书妥善保管。常温保存的药品夏天要置阴凉处,冬天要避免放在暖气片附近。

3.有些药品遇光易变色、沉淀,在贮存时要注意避光,最好用棕色玻璃容器包装,也可以用黑布包裹玻璃容器。

4.抗生素、胰岛素、疫苗、活菌制剂等在高温下容易变质,要采用低温冷藏贮存,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室,但是不能用冷冻贮存。

此外,对于保存的药品要注意有效期与失效期,过了有效期便不能再使用,否则会影响疗效,甚至会带来不良后果。在服用时还要注意外观变化,如片剂产生松散、变色;糖衣片的糖衣粘连或开裂;胶囊剂的胶囊粘连、开裂等等,出现变质的现象时就不能再用。

九、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解读:前段时间吵得沸沸扬扬的乙肝疫苗事件,让部分公众对乙肝疫苗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些地方出现疫苗接种大幅下降的现象,在此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接种疫苗不能“因噎废食”,对于国家倡导的一类疫苗一定要接种,不接种疫苗,会增大将来患流行性疾病的风险,同时,若群体性不接种,可能引起传染病疫情的暴发。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乙脑疫苗等,此外还包括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流感、水痘、肺炎疫苗等。公众可以根据经济状况、个体的身体素质,选择接种第二类疫苗。

接种疫苗后,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倦怠、乏力等全身反应。一般无需就医,只要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可自行消失。但是,如果出现较严重的反应如高热、过敏等,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接种情况。

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解读: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卫生行政部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保健食品标志。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保健品和药品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有的产品如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类产品有的是药品,有的却是保健品。那么,药品和保健品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国家对药品生产管理更严格。其次,在治疗方面,作为药品,是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证,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的作用,不需要经过临床验证,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限量等卫生指标,合格就可以上市销售。所以消费者如果是“小病自治”应选择药品,为了确保安全,最好选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标有“OTC”(非处方药)字样的药品,在购买时看看是否附有详细说明书,并严格按说明书所推荐的剂量服用,不要超剂量服用。如果只是以保健为目的,可以选择保健食品。

目前,国家药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试)字+1位汉语拼音字母+8位阿拉伯数字”其中“准”字代表国家批准正式生产的药品,“试”字代表国家批准试生产的药品。

保健食品在2003年7月前由国家卫生部(原)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核发批准文号,批准文号格式为“(省份)卫食健字[年份]4位数字”,进口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格式是“卫进食健字××号”。2003年7月以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核发批准文号,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G年份+4位数字”,进口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格式是“国食健字J××”。

上一篇:纳税服务规范下一篇:交通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