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

2024-10-20

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精选8篇)

1.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 篇一

现代教育中有一种观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意思是: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方法不如给他们提供一片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空间。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练习设计一般都是由教师利用教材布置安排,程式化、呆板化,与例题变化不大。学生照搬照套,依葫芦画瓢,并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形成大打折扣。从而出现了学生刚学完某个知识点,感觉还不错,能很好的完成作业而过一段时间后或多个类型题混在一起时,学生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练习设计形式、类型及内容单一。教完一个知识点后,就布置同类型练习题进行巩固,或依重教材,利用教材布置习题在练习本上做作业。重在对新知识的巩固,而缺乏知识的对比和类比,也不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而小学生显著的特点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必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占有它,从而获得与此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他们更需要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在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超越自我,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下面谈谈在数学练习设计中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合理安排类比练习,训练创新思维的广度。

当学完一个新的知识点后,在练习中增加一些类似知识习题,有利于学生加强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横向联系。训练思路的广延,纵横扩散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的分析问题,从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

在数学算式中多角度改学。将数学算式与数学语言有机结合、互相联系,形成数学算式和数学语言互动,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把“3102÷66”改写成文字题,得出许多结论:(1)3102除以66商是多?(2)66除3102商是多少?(3)66去除3102,商是多少?(4)3102被66除,商是多少?……共改写有十多种。这样唤起了学生广泛思维,对已学知识进行反馈,又能为后面学习作辅垫,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根据思维材料的不同内容,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特征,在确定思考方向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例如:“一艘客轮从A港B港,已经航行了165千米,正好航行了A、B两港港路中的 ,这艘客轮的离B港还有多少千米?”这是一道难度不太大的分数应用题,注意引导学生从同方向思考。(1)循着顺向思维用分数除法,可得解法一:165÷ ×(1- );(2)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思路去考虑”可得解法二:165×[(1- )÷ ];(3)循着航行的路程是离B港的路程的几倍的思路探索,得出解法三:165÷[ ÷(1- )];(4)从归一法思考得出解法四:165÷5×(9-5);(5)循着逆向思维,从返回归一考虑得出解法五:(1- )÷( ÷165)。

根据知识的网状结构,围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联想,控求多种多样的正确答案。例如教学:“ ×( )= ×( )”后就可启发学生联想,(1)特殊数“0”→ ×(0)= ×(0);(2)倒数的意义→ ×(5)= ×(6);(3)因数交换→ ×( )= ×( );(4)取值求解→ ×X= ×(Y),当X=1、2、3……时,Y= 、 、 ……

如学完梯形的面积计算后,在习题中适当出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的面积计算。学完分数乘法简便运算后,在练习中出现一些整数、小数乘法简便运算。让学生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合理设计对比练习,训练创新思维的深度

训练创新思维的深度,主要是从纵向的发展思维,向深处发展与变化,不受习惯定势的局限,自我调节思维方向,步入解题的捷径。

根据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善于把问题的关键条件进行转化,要以收到化难为易和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的比是3比2”可以转化为(1)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可以转为(2)男生是女生人数的( )倍;(3)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4)男生比女生人数多 ;(5)女生比男生人数少 ;(6)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根据知识内在联系,变化问题,综合发展,逐步引伸发展,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加深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的深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一条水渠800米,已经修了200米,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①已经修了百分之几?②还剩百分之几?③已修的是剩下的百分之几?④剩下的相当于已修的百分之几?⑤剩下的比已修的多百分之几?⑥已修的比剩下的少百分之几?……

在探究某个问题时,一旦思维受阻可及时改道转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捷径。例如“两地相距257千米,甲行完全程需要7小时,乙行完全程要6小时。如果两人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可以相遇?”按一般思路不难列出257÷(257÷7+257÷6),但学生在计算时发现非常繁杂,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诱发学生思维转向,借用工程问题的思路,得到最佳解法:1÷( + )。此题教师循循善诱,进一步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得出多种解法。通过比较,能够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如在教学完小数除法后,习题中偶尔出现一两道乘法应用题,如果学生不够细心或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就会惯性思维,用除法解决问题。

三、合理的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感知数学,训练创新思维的力度。

如:学生学完复式统计表后,我让他们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数量。然后全班同学进行汇总、分类处理,收集到同类事物的同学在一起制成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比较。学生在一天内收集到了很多教材上没有的数据,这些内容丰富多彩、各式各样。有家庭用水电的数目或费用、有电话费用、有一年内照相次数、有一日内餐桌上菜品的数量等。学生们兴高采烈的进行分类处理后,互相指点、互相竞争都制出了高质量的统计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觉主动的运用了学过的知识,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六年级复习完表面积和体积后,让学生们收集身边常见物品,进行测量,计算。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利用图形的特征知识对收集的物品形状进行判断,然后利用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测量,最后,利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训练创新思维的力度,是训练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进入创新的意境。在教师中,注意引导学生迅速地发散思维转发集中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运用新观点,新办法,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

不满足循规蹈矩的思考方式,敢于跳出条条框框,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例如:一个工人加工一个批零件,如果每天加工60件,7天可以完成,实际6天完成了,每天多做几件?常规解法是:60×7÷6-60,但教师在教学中,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因此,有的学生想出了独特的新颖解法:60÷6其道理是:时间节省一天,这一天原来的工作量平均分配到6天中,每天分配即是多做的。要想合理设计出这类练习,提高作业效果,教师就要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再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作载体,以探讨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经常有效的开展这种作业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 、与人合作、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方法之多,不计其数,但数学练习的设计应立足于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 转化后进生论文

★ 浅谈阅读教与学

★ 支点作文

★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与学论文

★ 论文浅谈小学后进生的转化

★ 高中化学学困生转化对策探讨论文

★ 用爱转化后进生论文

★ 语文论文《语文教学需要寻找一个支点》

★ 渗透转化方法发展思维能力论文

★ 如何转化后进生,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论文

2.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 篇二

一、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自信心

中学生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独立的个体, 因为年龄、性格、成长背景等因素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所以, 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我们教师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学习, 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遵守, 让学生们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建立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们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要多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比如, 在学生出现新奇的想法的时候, 作为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然后再耐心细致地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表扬了学生学习中的优点, 鼓励学生继续保持, 又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树立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改正的信心, 可谓是一举多得, 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记得有一次课堂提问, 有个学习中等的学生很快的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 但是全班学生都说他回答的是错误的, 此同学非常尴尬, 深深地低下了头。此时, 我立刻告诉他, 他的回答声音洪亮、条理清晰, 结果正确, 只是解题的方法有点繁琐而已, 如果能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做出简便的方法就更完美了。他这种善于思考、积极发言的行为是非常值得同学们学习的。听到这里, 这位同学抬起他的头, 用坚毅的目光注视着我, 仿佛在说以后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的。所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且采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切不可批评和打击, 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欲望, 后果非常严重。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尚未被发现的宝藏, 他们本身潜在着无穷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我们所说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发挥需要学生的亲身实践,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想尽一切方法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并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让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 以求自己去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了自主探索创新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初中的数学知识中, 很多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单纯的一种解题方法, 一题多解的存在很普遍。所以, 当学生找出问题的一种解答方法时, 作为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还有或者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 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来确定, 这样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促使他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可以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多媒体还能够把比较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有利于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所以,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和使用, 而这无数的经验都验证了多媒体技术对于辅助中学数学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使原本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 为学生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知识基础, 也提供了时间保障。而且, 多媒体还开发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活动,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积极因素。所以, 在数学课堂教材中, 我们要积极发挥多媒体带来的一切优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多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 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而达到让学生对学习保持长久兴趣和探索欲望的目的。比如, 在教学圆的对称性这一内容时, 可以给学生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车的轮子都是圆的呢?”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并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当然问题情境的设置不是唯一的方法,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源, 锻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敢于创新的勇气,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

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 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这说的就是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的道理。学生学习一样, 个人的勤奋刻苦和努力钻研也可以有所创新, 但是和合作学习相比较, 它就具有很明显的局限性。你有一个知识, 我有一个知识, 大家交换, 结果是你我都有两个知识, 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参与的同学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 是大家共同提高和进步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这一团体的活动功能, 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分析和探讨的机会, 使学生们互相学习各自的知识, 互相借鉴各自的学习方法, 取长补短, 协作创新, 使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更上一个台阶。

3.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我国教育行业多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不感兴趣;学生虽然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能够及时准确地完成课堂以及家庭学习任务,但是其数学思维能力却停滞不前,表现出缺乏生机活力的现象。那么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归根结底还是由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负担太重等原因引起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设计何种课堂授课方法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思维、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设计出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由教师、学生和数学教材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共同组成的整体。要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本身转变为学生主体,将学生活动设计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充分保证学生课上交流和讨论时间;其次,教师要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思想动态变化情况,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或目标。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就必须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设计出适合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数学是生活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师稍微构思就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体现数学知识的案例,这就是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教学的方法。教师从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结合课本教学案例举一反三,在学生思维得到拓展的同时建立对数学浓厚的兴趣。

三、其他的创新教学法浅谈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创新教学法外,还有一些教学方法也在小学课堂上得到了应用和肯定,其中包括:游戏导入法,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的趣味教学法;实验探究法是鼓励学生自助探究思考得出数学结论的方法;还有设置趣味问答题、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都非常适用。

小學创新教学法的空间是值得拓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这样才能得以发掘、运用。

4.论文: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四

如果你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你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60%的学生会无奈地回答:“不会写作文,不想写作文”。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文甚至爱上写作文呢?

一、摒弃1专统1乍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作文课也不例外。我们要主动给学生营造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展开广阔而自由的写作空间,拨动写作动机的心弦,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隔周的作文课上,我主要训练学生从生活小事中感悟人生道理的`写作方法,变AB剧为连续剧,学生们思想的闸门被再次打开,学生们的习作生动而真实,细致而感人,这让我真正意识到:只有尊重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我并完善自我的机遇,把自我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尽兴地释放出来,才能改变被动写作的局面,创作出最真实最生动的作品。

二、打破常规日记写法,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坚持写日记不但可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可以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但常规日记让学生有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应付心理,或抄写一篇,或胡写一气,这样的日记根本达不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我的做法是,学生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四人共用一个日记本,每天轮流写日记。周-A同学写,周二B同学写周三C同学写,周四D同学写。这样每周每人只写一篇日记,而且因为大家共用一个日记本,所以在书写和内容上都会格外认真.写日记时我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提倡原创,严禁抄袭,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关心身边人身边事,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在批改日记时,我从书写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评价,并评选出质量最好和进步最大的日记加以表扬,或推荐给大家欣赏。每学期还要评选出最有文采的小组、最有生活气息的小组、最有创意的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等。这样学生们写日记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认真观察,反复斟酌,精心构思,把每周一次的日记看作是展示F{己才情的机会,努力写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三、加强课堂练笔训练,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在备课时,我会根据每节课的重难点给学生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练笔,有时写一段景物描写,有时写一篇寓言,有时写一段心理活动,有时写一封信……课堂练笔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写完后可以随机抽学生朗读,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老师收回进行批改。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每学期我还带领学生从本册课本中评选出卜大“感动心灵”的人物(事物),并组织学生为这些人物(事物)编写颁奖词。如本学期我们评选出了鲁迅、丑小鸭、花木兰、邓稼先、贝多芬、斯科特、鲁滨逊、刘连满、斑羚、马等十个人、物,同学们写的颁奖词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情真意切,富有文采,一点也不亚于“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篇五

三义庙小学

李建峰

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落实了素质教育,我认为主要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发展为本,主动参与,注重思维,探索创新”这十六个字。

一、发展为本。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这一点,要把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思想品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等,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看一堂数学课,其教学是否具有发展性,对这一条的评价,一看其课堂教学中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关系。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发展能力和智力的基础,而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加快理解、掌握系统的知识。其中,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是通过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来完成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必须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体现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统一,三者不可偏废。改革知识积累为取向转为构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再看是否重视学法的指导,是否做到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

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发展。这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索者。有这么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数学老师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嘴巴,学生的知识不是讲出来的,是他自己学会的”。对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发展的结果,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在如何使学生主体发展上。做到给学生一杯水,并不是教师有一桶水的问题和常流水的问题,要教育学生怎样要一杯水怎样取水。

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看主体地位的三大特征即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得到体现。即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让教师外在的动力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例题的教学一定让学生参与,可用尝试解答,在练习中一定要有层次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看教师是否体现主体参与的策略:

1、多向沟通。

2、重视分层指导。

3、加强操作(内部语言悄悄展开)。

4、加强巩固练习。做到层次性(练习的生命)、针对性。

5、及时评价,激励评价。

6、教学方法的研究转化到学法的研究。

7、重视“扶”。要在四个环节中给予“扶”:在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时;转化为能力时;在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知识容易混淆的地方。因此,要体现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要做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让其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注重思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和方法的程度,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是否注重思维,就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注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逻辑思维为主逐渐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能向他们提出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为中,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掌握初步的思维方法;二是初步学会运用基本的思维形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随着数学知识的增长而自然提高的,而要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教程中,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长期训练方能形成。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以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而且要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做到概念清晰、判断正确、推理合乎逻辑。

注重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同样还要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探索创新。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如何体现探索创新呢?我们认为要从数学的课堂结构上来看,一堂新授课,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的贯彻,探索创新要体现在准备练习、例题教学及巩固练习中。要做到:准备练习中,营造引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环境。一堂数学课,没有适当的准备,就凭空让学生去创新,这是浪费时间和一句空话。要上一堂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情感准备的,“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是要把握好这个度,要在鼓励青少年主动发展的同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在引导和指导上下功夫。因此,数学新授课中的准备练习,既要作知识上的准备,还要做情感上的准备,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才会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这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好起点工作。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题教学是一堂新授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牢固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情感。因此,对例题教学的创新评价,要体现在看任课教师是满足于让学生“听懂、学会”呢?还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有创新意识,这其实也就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发展性功能。“发展、创新”应放在数学教学的首位。“想象力、创造力”是可发展的标志。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能沦为教材和教参的工具,要灵活运用教材,一般要先由学生自己尝试(有指导下的尝试),自己探索,自己得出初步结论,并与同桌、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补充讲解,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鼓励学生求异,打破思维定势,多方启迪思维,提倡标新立异,鼓励点滴进步,塑造成功意识,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就是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地方。在巩固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巩固练习中,教师要充分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通过一题多练、变式练、深化练、开放性练习等,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及创造性,要抓住契机,启发学生想象,要发展他们的想象。因此说,巩固练习更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机。

在对探索创新的这一条的评价,作为评价者也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因为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只是初步的,关键是培养一种意识,我们并不是让小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创新和发明。因为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或数学家、科学家所发现、证明的一种客观规律。我们只是在教育中,不能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探索创造,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为其今后走上社会有一种“创新意识”作准备。当然,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被掌握和灵活运用。

要全面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这是很难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授课者必须努力去体现以上的十六个字,这也正是符合全教会所提出的:智育工作一定要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入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我们认为,要把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就是把以上精神落实于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三义庙小学

6.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陈艳) 篇六

湖北省兴山县昭君镇中心小学

陈艳

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必须立足课堂,以优化教学策略,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为根本,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下面我就结合本次培训内容,联系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在工作中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对策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认真钻研教材,用心设计教案

备好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作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暑假中我就开始备课,用心研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认真研读教材(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参、相关的资源)。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我说完课后,虚心听取老教师的评课和建议。对自己的备课再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环节,提高了我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有效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有效组织教学,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备好课,接下来就要组织好上课了。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自控能力,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是大多数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注意力分散,课堂秩序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是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的。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组织教学技巧。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要做到三看,看书本,看教师,看黑板。我的眼睛也始终关注着所有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尤其是当学生有开小差或者讲话的情况,我会停下来,眼睛注视着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回他们注意力。同时,我们做教师的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数学教师的语言在做到精炼简洁的同时,也要注重形象生动。如果语调平缓缺乏激情,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优等生在注意力,理解力等方面都优于这部分学生,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关注这部分学生。比如,一些简单基础的问题可以请这部分学生来回答,例题后的同类练习也可以请这些学生来黑板板演。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学困生做作业的速度往往很慢,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我减少他们做题的数量,比如布置四道题,只要求他们选择其中的两道完成。同时重点巡视他们的作业,遇到问题及时给他们指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三、分层设计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的课堂存在着这种现象,有不少老师拿着课本按部就班的讲,书上有多少习题,全部都要处理完,所以经常会听到他们抱怨课堂时间不够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根本就完不成。我认为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知,同时也能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练习,练习还要分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用于例题讲解完以后,这类练习题和例题的形式基本相同。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的应用。第二层次是变式练习:这类练习在基础题的基础上略有改变,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基本题是“红花有40朵,比黄花朵数的2倍少22朵。黄花有多少朵?”,我把基础题改编为“红花有40朵,比黄花朵数的2倍多22米。黄花有多少朵?”比黄花朵数的2倍少22朵,变成了比黄花朵数的2倍多22朵,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并抓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在完成这两道题以后,我又出了一道题“红花有40朵,黄花朵数比红花的2倍少22朵,黄花有多少朵?”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学生用方程来解答,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学生明白后恍然大悟。通过这样的练习,防止了学生的定势思维,培养了他们发散思维,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思维的敏捷性。第三层次是综合型练习:就是把新旧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应用的题目。如“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共16本,每本单价相同,甲乙两个书店都在出售这套丛书,分别采取了不同的促销方式:甲书店:购一套按八折出售。乙商店:购3本赠1本。如果买一套书,到哪个商店去买最合适?”这一题,既综合了“打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等知识,而且和生活紧密联系。要在不同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应用的意识。

四、设计弹性作业,提高学生兴趣

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基本环节,也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我都是全班一刀切,布置统一作业,结果导致学困生遇到灵活的题目不会做,为了完成任务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作业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我的作业基本分为三大块,第一大块,是把当天学习的内容说给家长听。这个作业,旨在让学生及时的对当天内容进行复习,在讲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复习了当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块,是进行当天的内容的巩固练习。在布置作业时,我给学生选择上的一些自主权。比如说:学困生,可以只选择基础题;优等生,对于已经掌握很好的基础题目,可以不做,把重点放在那些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上。这类题学生如果能做对,就说明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第三块,是预习作业。顾名思义,就是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完成预习题。这样尝试了一段时间,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但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学困生对自己定位不足,往往为了少写作业,不去完成基础题,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复习和预习作业对于他们流于形式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继续改进。

五、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7.职教数学创新教育之我见 篇七

一、高职教学与初高中教学在学习上的差异

师生的互动进一步加强, 教师提问的方式更多了, 更新颖了.提问方式包括填空式提问、疑问式提问、反问式提问、设问式提问和综述式提问.不管采用哪种提问方式, 教师提问的目的性都很强.而在不同的提问方式中, 设置情景的提问是最优的提问形式.情景的创设最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趣的实验、典型的案例、贴近实际的生活、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及热点问题, 以及一些新科技、新发明等.学生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 有亲和力, 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激发其想象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职的教育中, 技能的学习是贯彻到每一堂课中的.因此, 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 教师会不断地灌输以后他们要从事的行业的信息给他们.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进一步端正.譬如:在教到第五章第三节解斜三角形的过程中, 涉及的内容有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书上也有例8涉及的具体的例子, 但如果在学生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让学生到建筑工地上 (建筑工程班的学生) 丈量具体数据, 来验证数学课上所学的内容, 学生就会对相应的知识有进一步实践的理解, 那他们对知识点的熟识程度就将更好一点.当然所有的数学课的操作应该是利用学生实践或提前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这是职业学校与初高中的学生比较大的差异.

08年4月份, 在数学组内的开课就是解斜三角形的例题讲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本人寻找了两个学生感兴趣的例题为主体, 一个是比萨斜塔, 一个是惠山隧道.在讲解的过程中, 通过比萨斜塔的历史回顾, 然后谈到学生将来的建筑工作, 结合在一起就提出了如何丈量比萨斜塔的问题, 此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起来了, 有说用尺子量的, 有说用物理知识解决的, 还有说上网查查的, 各有各的想法此时, 适时地提出用刚学的正弦定理来解决, 如图.

解在△ABC中由正弦定理, 得

答:斜塔的长约为60.4米.

学生通过把所学知识与图像相结合, 很快就巩固了正弦定理.

接着通过无锡名山天下第一山———惠山的介绍, 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然后结合实际, 引出市政的一项有历史意义的工程———惠山隧道.由于隧道在没有完工前, 是不能直接丈量隧道长度的, 但作为建筑工程技术的学生, 学会如何丈量两端不能直接到达的距离是必须掌握的.此时, 所有的学生开始想着自己的办法, 此时教师适时提出余弦定理, 学生会马上有所反应, 解题也就变得通顺起来, 如图.

通过适当的例题讲解, 职教学生将自己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结合在一起, 则相应的学习能力也就能提高起来, 也就不觉得数学那么枯燥了.

二、高职教学与初高中教学在设计上的差异

优秀的教学设计, 要设计好“知识要点”、“能力要求”、“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知识要点”、“能力要求”是教学设计的小目标, 更是优质课堂必须达成的目标, “要点”与“要求”必须具体、可行.破解“教学难点”是打通教学重点的重要环节.“教学重点”是课堂上着力解决的问题, 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 应该成为教学活动设计的首选.在高职教育过程中, 数学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来展开, 因此, 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会围绕这一方面展开.优秀的教学设计, 要策划好单位课时内清晰的教学运行过程.运行过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教与学的时间分配、一两个主题教学内容的精巧设计等.特别需要重点设计的是时间, 这是优质课堂的重要指标.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 课堂上“教”与“学”的时间宜为1∶3或1∶4.在授课的过程中, 尽量要做到精讲多练, 让学生有自己动手的时间和机会.因为对于他们, 动手能力的提高, 这才是最关键的.优秀的教学设计, 要做到心中有人,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法指导、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强调“落实”, 从学生个体出发,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有不同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要有相应的落实措施;对学情要常分析、常反思, 做到有方法、有步骤、有成效.譬如:在第一章第三节, 简易逻辑这一节中, 学生在听老师讲的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学生听得明白, 自己做起来就没办法下手.其中有这么一个例子, 求命题的非:他既会唱歌又会跳舞.虽然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已经再三强调, 命题的非就是该命题的对立面.但很多学生会把这道题目的答案写成:他既不会唱歌又不会跳舞.学生不自己练习, 就不能够理解其中的错误.相当多的学生自己做了之后, 再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好好想想, 就会发现问题所在: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对立面包括三个方面, 既不会唱歌又不会跳舞;会唱歌不会跳舞;会跳舞不会唱歌.想到这一点, 学生就能够发现原来的答案是错误的.接着就会想: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三个意思呢?因为命题的非一般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完成, 因此, 学生自己做到这一步的话, 马上就会把精力放在想这一句话.这时有部分学生就会卡壳, 写不出来.这时, 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教师再适时地给出正确的答案:他不是既会唱歌又会跳舞.这样的一个过程, 教师可以只用一分钟的时间讲解, 而让学生花上5分钟的时间思考.只有学生练习了, 操作了, 学生才能领会到其中的奥秘.当然这一种逻辑能力是每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特别是国际贸易班的学生, 这种能力越强越好.教师在高职授课的过程中, 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以后他们工作的环境或语境.

在08年5月份, 本人的一堂全校公开课中, 在教学设计上, 就是以学生动手操作得结论的一堂课.课题是概率简介, 在每届学生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都觉得有点意思, 但不够贴近自己, 所有的结论都是老师讲的, 所有的结果都像凑出来的, 学生的信服度不高, 所以本人准备了两个实验让学生自己操作, 自己得出结论.一是抛硬币, 以两人为一组, 一分钟为限.一名学生抛掷一枚硬币, 另一名学生记录正面出现的次数和总的次数, 让学生统计正面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在这个实验中, 学生可以深刻体会频率和概率的差异, 并能很好地掌握统计概率的意义.第二个实验是爱心摇奖, 针对这次的汶川地震, 让每名学生进行捐款, 就可投掷两枚骰子一次, 并根据点数获得相应奖品.投掷出2点或12点获一等奖;投掷出3点或11点获二等奖;投掷出4点或10点获三等奖;投掷出其余点数获爱心奖, 各奖项配以相应的学习奖品.学生在捐款之余还能摇奖, 兴致马上来了, 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摸大奖, 结果幸运的寥寥无几.通过活动, 学生马上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接下来的引导工作就可以展开了, 随着“等可能事件”的给出, 学生的迷雾慢慢解开了, 他们发现获得大奖的概率只有, 难怪全班四十个人只有两个“幸运者”.此时, 适时地给出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求法, 学生是很有兴趣听下去的.再结合社会上的摸奖, 彩票, 甚至赌博, 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概率的重要性, 对学习数学概率的知识有了感性认识.通过学生自己的运算, 得出的结论就是摸奖, 彩票的中奖率小之又小, 属于小概率事件, 而赌博的最终下场也肯定是倾家荡产, 从而教育学生远离赌博, 起到思想教育的工作.

学生自己有了动手的机会, 通过自己实验得出的结论, 学生记忆时间长久.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 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学生也会感受到数学的研究性.

总之, 由于学生在不断的变化, 我们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特别像数学这样的文化课, 必须有不断创新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专业结合的例子进入知识的讲解, 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发现”数学定理,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研究性, 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我们的教学工作也能顺利完成.

摘要:由于学生在不断的变化, 我们在教的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特别像数学这样的文化课, 必须要有不断的创新想法.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专业结合的例子进入知识的讲解, 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发现”数学定理,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研究性, 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我们的教学工作也能顺利完成.

8.数学教学创新发展之我见 篇八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诚然,我们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我们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我们的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要做到大胆突破,确立创新型教学的素质观。

我们教师要做到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育教学的素质观。事实上,我们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我们教师应该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我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就是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的刽子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1)我们利用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2)我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体验,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有了参与的动机,也要有参与的机会,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参与的机会。首先,我们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其次,应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作文素材:采摘葡萄下一篇:I want the best 教学反思